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高考历史思维导图一轮复习学案之政治史(人教版)2-4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高考历史思维导图一轮复习学案之政治史(人教版)2-4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高考历史思维导图一轮复习学案之政治史(人教版)2-4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高考历史思维导图一轮复习学案之政治史(人教版)2-4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第二单元西方的政治文明

【时空坐标】

【知识框图】

第4讲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自主复习】

考点一、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清单串记】

【名师点拨】

1.城邦:或称城市国家,是以一座城市为中心、连带周边乡村地区而形成的独立国家,以小国寡民为基本特征。由于社会历史条件和各自力量对比的差异,后来各个城邦的政权形式发生了不同的变化。有的城邦从贵族政治演化为民主政治,有的城邦则长期维持着贵族政治。

2.古代希腊政治文明

3.雅典民主政治

4.城邦制度、公民与民主制的联系

5.伯利克里时代雅典政治权力结构示意图

【认知深化】

一、对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

1.进步性

(1)民主的创举。提供集体管理的新形式、创造民主运作的新方式,对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有着深远的影响,成为西方政治文明的源头。

(2)多数人参政。集体决策、选举和群众监督,开创了诸多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制度。

(3)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民主制重视全体公民的个体自由和责任感,铸就了雅典人民渴求知识、乐于探究的民族性格,从而促进了本国政治、经济、文化的蓬勃发展,促进了希腊的全面繁荣,使古代希腊在文化领域取得众多辉煌成就。

2.局限性

(1)民主性质的原始性:雅典民主仅是一种原始的直接民主形式,只适用于小国寡民的城邦。

(2)民主范围的狭隘性:它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之上的,是奴隶主的民主,是极少数人的民主,广大的奴隶、外邦移民和妇女根本没有公民权。

(3)运作方式的随意性: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的参政方式,意味着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很可能会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典例.(2020全国Ⅰ卷·32)雅典城邦通过抽签产生的公民陪审团规模很大,代表不同的公民阶层,负责解释法律、认定事实、审理案件等。而在罗马,通常由专业法官和法学家进行司法解释。由此可见,在雅典城邦的司法实践中

A.职业法官拥有审判权 B.负责司法解释的主体与罗马相同

C.公民直接行使司法权 D.公民陪审团维护所有人的法律权益

【答案】C

【解析】材料雅典“不同的公民阶层负责解释法律、认定事实、审理案件等”,反映出公民直接行使司法权,故选C项;雅典城邦的司法实践中公民阶层拥有审判权,不是职业法官,排除A项;雅典负责司法解释的主体是公民阶层,而罗马负责司法解释的主体是专业法官和法学家,排除B项;雅典公民陪审团“代表不同的公民阶层”,维护的仅仅是公民的法律权益,奴隶是得不到维护的,并不是维护所有人的权益,排除D项。

二、古代中西方政治文明的比较

典例.(2020全国Ⅱ卷·32)有学者认为:“在政体形式这个关键问题上,只有完全的一致,或者多数派强大到近乎全体一致的程度,即使那些不完全赞同的人也必须尊重这种政体,才能让政治激情不至于造成流血,同时让国家所有权威部门受到人们充分而自如地平和批评。”这一论述可以用于说明

A.雅典民主政治 B.僭主政治C.罗马共和政体 D.寡头政治

【答案】A

【解析】由材料“只有完全的一致,或者多数派强大到近乎全体一致的程度,即使那些不完全赞同的人也必须尊重这种政体,才能让政治激情不至于造成流血,同时让国家所有权威部门受到人们充分而自如地平和批评”可知为雅典为维护民主政治实行的直接民主(陶片放逐法),故选A项;僭主政治是以非法手段取得政权建立的独裁统治,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 项;罗马法共和政体的特点在于国家由元老院、执政官和部族会议三权分立,掌握国家实权的元老院由贵族组成,执政官由百人队会议从贵族中选举产生,行使最高行政权力,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C项;寡头政治是指由少数人掌握政权,与材料中“让国家所有权威部门受到人们充分而自如地平和批评”的民主政治相违背,排除D项。

考点二、罗马法的起源及发展

【清单串记】

【名师点拨】

1.罗马法

2.从习惯法到成文法

3.罗马法的发展历程

4.《十二铜表法》、公民法、万民法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1)区别:《十二铜表法》的颁布,标志着罗马法由习惯法发展到成文法,它也是公民法的一个代表;公民法主要是调整罗马公民之间关系的法律,适用于所有罗马公民;万民法是适用于罗马帝国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国际法。

(2)联系:公民法与万民法二者是相互补充的,万民法包含着公民法,而不是相互对立的。

5.罗马法的基本内涵:承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维护罗马公民和自由民的社会地位;渗透着“自然法”思想,宣扬平等、人权、理性、法律至上、正义法理精神。【认知深化】罗马法的历史特征

1.从地位上看:罗马法是古罗马政治制度的核心,是欧洲最早的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是西方政治文明的起源之一。

2.从形式上看:体现出与时俱进、适应时代和形势需要而演变的特点。

3.从内容上看:维护罗马公民和自由民的社会地位,调整财产关系,规定奴隶制度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具有时代性的特征;内容丰富、体系完善,涉及政治、经济、思想等多个领域。

4.从作用上看:是维系帝国和巩固统治的强有力的工具,对后世影响深远。

5.从局限上看:体现出帝国统治者的意志和要求,对于被统治者而言,不可能真正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因此,其实质是维护少数奴隶主利益的工具,属于奴隶制法律体系。

典例.(2020浙江卷·16)西塞罗在谈及罗马法时指出:“我们出生是为了正义,法不是基于人们的意见,而是基于自然……人类不存在任何差异。如果存在差异,那么单独一个定义便不可能界定所有的人。那独一无二的、使我们超越于其他动物的理性……毫无疑问是大家共同具有的。……自然这样创造了我们,是为了让我们互相共同分配和共同享受法。”由自然法体系出发,下列项中,与之相关的是()。

①人生而平等②对罗马法律实践的理论概括与升华

③人人都有资格享有某些基本权利④以法律科学和各种具体法为指导原则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答案】C

【解析】自然法宣扬人人生而平等,“人类不存在任何差异”,故①正确;“法基于自然”,自然法代表的自然平等思想是对罗马法律实践的理论概括和升华,奠定了罗马法的永恒价值,故②正确;自然法还宣扬人人都有资格享有某些基本权利,“自然这样创造了我们,是为了让我们互相共同分配和共同享受法”,故③正确;自然法不是具体的法律条文,而是一种法律观念,故④错误,因此选择C项符合题意。

【课时检测】

1.下表为一些学者对于雅典民主政治的一些观点。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结论是( )

A.雅典民主的出现是多种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

B.关于雅典民主政治的起源史学界有颇多视角

C.外国人更多从精神层面探讨雅典民主的产生

D.中国学者的主张符合科学逻辑,已成学界共识

【答案】B

【解析】材料中,每位学者都提出了各自的认识,并不能得出雅典民主是多种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故A错误;根据材料,(中国)陈唯声、(英国)芬利、(法国)克鲁瓦瑟、(中国)易建平,对雅典民主制的起源都提出了各自的看法,有不同的认识,故B正确;(英国)芬利是从制度方面探讨,(法国)克鲁瓦瑟从精神方面探讨,故C错误;材料不能反映中国学者的观点成为学界的共识,故D错误。

2.(2020·郑州模拟)古代雅典,富裕公民要对公共文化活动中的节日庆典、戏剧表演、竞技比赛等捐助,如支付戏剧表演的舞台设置和服装费用等,富裕公民借此可以赢得尊重和名声,甚

至是政治资本。这说明当时( )

A.社会普遍追逐名利

B.雅典民主的实质是贵族统治

C.公民贫富分化严重

D.权利和义务具有一定平衡性

【答案】D

【解析】材料表明,古代雅典富裕公民要通过捐助、承担一定的公共活动费用,获得名望甚至是政治资本,体现出当时雅典权利和义务具有一定的平衡性,故D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普通民众对名利的态度、雅典民主的主体为贵族、公民之间财富差距的信息,A、B、C错误。

3.古希腊女性的社会地位经历了由母权制光环下的“女神”,过渡到与父权抗衡的“女人”,直至被局限于家中,沦为生孩子的工具,成为处于奴役压迫之下的“女奴”。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公民主体的范围缩小

B.法律体系进一步完善

C.民主政治建设停滞不前

D.女性经济地位相对下降

【答案】D

【解析】由材料中女性的社会地位由“女神”到“女人”再到“女奴”,可以看出女性地位经历了由母权社会向父权社会的变化,社会地位与经济基础密切相关,联系史实可知女性社会地位的变化主要在于女性经济地位相对下降,男性经济地位提升,故选D;古希腊女性非公民,排除A;材料体现了女性社会地位的变化,与法律体系是否完善无关,排除B;材料体现了女性社会地位的变化,与民主政治建设是否发展无关,排除C。

4.(2020·江淮十校模拟)罗伯兹认为:“说梭伦是个民主派就如同说柏拉图是一个基督徒——也就是说梭伦根本不是民主派。”该观点的依据是梭伦( )

A.实行财产等级制

B.创建了权力机关公民大会

C.建立了陪审法庭

D.禁止以人身为抵押的借贷

【答案】A

【解析】罗伯兹认为梭伦根本不是民主派,最大的理由是其实行财产等级制,造成公民权利的不平等,A符合题意。

5.(2019·海南单科)公元前5世纪雅典的民主政治,被认为是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典范。雅典民主的表现包括( )

A.成年男性公民都有机会担任公职

B.本地自由民皆可参加公民大会

C.五百人议事会可行使司法审判权

D.国家的公职人员均由推荐产生

【答案】A

【解析】据所学,雅典的民主政治是雅典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故选A;据所学,公民大会的参与者是公民不是“自由民”,排除B;五百人议事会是公民大会的附属机构不是司法机关,排除C;雅典公职是抽签选举产生,排除D。

6.古雅典通过定期“信任投票”和“告发”两种程序来监督官员。公元前430年伯利克里曾因没有通过信任投票而被免职。在公元前430-公元前355年间,被告发的将军达35人。公元前330年,为防止恶意告发,又建立了责任追究机制。这些举措( )

A.加强了雅典民主政治的有效性

B.不利于行政系统的通畅运行

C.避免了官员权力的滥用与腐败

D.推动了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

【答案】A

【解析】由材料内容可知古雅典通过定期“信任投票”和“告发”两种程序来监督官员,同时为防止恶意告发,又建立了责任追究机制,这些举措有力地维护了雅典民主政治,也加强了雅典民主政治的有效性,故选A;材料体现了雅典对官员的两种监督程序及责任追究机制,与行政系统的运行无关,排除B;对官员进行监督有利于防止官员权力的滥用与腐败,但不能起到避免作用,排除C;雅典民主政治在克利斯提尼改革后确立,这与材料中时间伯利克里时期不符,排除D。

7.(2020·皖江模拟)雅典陪审法庭判决苏格拉底死刑后,有人劝他逃跑,遭到了他的拒绝。为此他打了个比喻,说法律是父亲或主人,自己是儿子或奴隶,儿子不能用父亲对待自己的方式对待父亲如同奴隶不能用主人对待自己的方式对待主人一样。由此表明( )

A.法律面前所有雅典人一律平等

B.苏格拉底不满法庭判决的结果

C.维护法律即维护了城邦公共利益

D.苏格拉底主张改革雅典民主政治

【答案】C

【解析】雅典法律是维护奴隶主阶级统治的工具,对于奴隶、妇女、外邦人而言,是不可能享受法律所规定的各种政治权利的,即使是自由人,也是严格按照财产多寡分享不同的权利,故A 排除;材料并未说明苏格拉底不满法庭判决的结果,相反,他认真执行法庭判决,拒绝逃跑,排除B;从材料看,苏格拉底遵守雅典法庭判决,维护法律的神圣,同时城邦利益至上已成为雅典公民的共识,因此,遵守法律就是维护城邦利益,C正确;材料没有涉及苏格拉底主张改革雅典民主政治制度,排除D。

8.罗马法学家吉拉尔力证《十二(铜)表法》的真实性。他从三个维度表明《十二(铜)表法》并非虚构:

吉拉尔的撰述过程表明( )

A.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

B.最完整的历史文本记录的历史最真实

C.利用不同类型史料进行互证能形成更具说服力的解释

D.文学作品中关于《十二(铜)表法》的记录准确可信

【答案】C

【解析】“三个维度表明《十二(铜)表法》并非虚构”可见不同类型的史料互证可以更有说服力,故选C;“综合多种历史叙述”不能说明史实本身是否可靠,所以不能“确认”,排除A;“三个维度表明《十二(铜)表法》并非虚构”强调史料类型的多样性,而不能确定其完整性,排除B;“文学作品”的记录只能作为参考,不能作为史料,排除D。

9.(2020·郑州模拟)罗马贵族曾说他们不受平民会决议的约束,因为这些决议的制定未经他们的准可;但是后来颁布了《霍尔腾西法》,规定平民会决议对全体人民具有约束力,平民会决议被等同于法律。这说明罗马社会( )

A.平民会的决议组成了罗马法

B.遵循着法律至上的原则

C.每个共同体只使用自己的法律

D.法律由平民批准和制定

【答案】B

【解析】从材料中罗马贵族不遵从平民会决议,到“颁布了《霍尔腾西法》,规定平民会决议对全体人民具有约束力,平民会决议被等同于法律”,表明罗马社会对法律的遵从,故B正确。A与材料信息不符;C、D材料未体现。

10.(2020·皖南八校模拟)罗马法的“取得时效”制度是指持续占有使用他人之物,经过法定期间而取得对该物的所有权。根据《十二铜表法》的规定,“取得时效”的使用人必须是罗马市民,外邦人不得适用。这一规定表明( )

A.贵族掌握了财产特权

B.罗马帝国排斥外来民族

C.法律保护公民财产权

D.万民法具有较高实用性

【答案】C

【解析】由材料信息“‘取得时效’的使用人必须是罗马市民,外邦人不得适用”可以得出,法律保护的是罗马公民的财产权,故C正确;“‘取得时效’的使用人必须是罗马市民”说明不仅保护贵族的财产权,平民也可以获得保护,故A错误;《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共和国时期的公民法,故B、D错误。

11.罗马法分为公法与私法,私法调整的是个人之间的关系,公法是限制、规定公权力,国家的公权力不能进入私权利或私人的法律关系空间,国家公权力在私法领域仅仅发挥保障私权的功能即可。这说明( )

A.罗马法内容十分完备

B.罗马法私法比公法更重要

C.罗马法维护平民利益

D.罗马法注重调整民事关系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罗马法,意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由“国家的公权力不能进入私权利……仅仅发挥保障私权的功能”,可以得出罗马法注重私法,故选D;材料说的是罗马法由公法与私法构成,强调了二者的区别,没有涉及罗马法的内容完备,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私法与公法孰轻孰重的问题,排除B;罗马法维护贵族利益,排除C。

12.(2019·潍坊模拟)罗马公民法上的婚姻概为夫权婚姻,丈夫控制着妻子的人身与财产;后来出现的万民法婚姻中,夫妻双方是平等的,且当事人间的合意不存在时,婚姻即可取消。这一变化( )

A.渗透了自然法的基本思想

B.是平民长期斗争的结果

C.实现了古罗马的男女平等

D.标志着西方离婚法诞生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罗马公民法上的婚姻概为夫权婚姻……后来出现的万民法婚姻中,夫妻双方是平等的,且当事人间的合意不存在时,婚姻即可取消”可知这一变化渗透了自然法平等的基本思想,故选A;公民法出现是平民长期斗争的结果,排除B;根据材料“后来出现的万民法婚姻中,夫妻双方是平等的,且当事人间的合意不存在时,婚姻即可取消”可知罗马法提倡男女平等,排除C;材料主旨为提倡平等婚姻观念,并未涉及离婚法从无到有,排除D。

13.恩格斯曾这样评价,罗马法是纯粹私有制占统治地位的社会里,生活条件和冲突的十分经典的法律表现,以致一切后来的法律都不能对它作任何实质性的修改。这说明古罗马法律( )

A.与时代内容密不可分

B.仅适用于当时的时代

C.对公有制社会无益处

D.不能被后世充分借鉴

【答案】A

【解析】“是纯粹私有制占统治地位的社会里,生活条件和冲突的十分经典的法律表现”说明罗马法和时代内容契合,是时代的体现,故选A;罗马法是欧洲法律的蓝本,对资产阶级制定法律产生了很大影响,排除B;我国的法律也借鉴学习了罗马法,排除C;题干中罗马法是私有制社会经典的法律表现,且后来不能对它作出实质性修改,说明罗马法重点保护私有制原则为后世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律制定奠定了基础,排除D。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恩格斯说:“这样,在制度中便加入了一个全新的因素——私有财产。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按照他们的地产的多寡来规定的,于是,随着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亲属团体也就日益遭到排斥;氏族制度遭到了新的失败。”

——马啸原《西方政治制度史》材料二关于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的材料

(1)梭伦改革措施中的哪些内容体现了恩格斯的评价?

(2)据材料二,古代雅典公职人员的选拔有什么特点?并做简要评价。

【答案】(1)内容:按照财产多寡将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所有等级的公民都有参与政治管理的机会;不同等级享有不同权利,应尽不同义务。

(2)特点:面向公民,抽签产生。

利:有利于调动公民的参政积极性;有利于维护雅典民主政治。

弊:选拔不具有广泛性;忽视了公职人员的能力与品德(个人素质);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解析】第(1)题,考查梭伦改革的内容,依据材料的评价找出对应的改革内容。第(2)题根据图表提供的信息特点从参与人士的身份和产生方式加以说明。评价积极性可以从政治民主和参政积极性角度加以考虑;局限性可以从范围不具有广泛性、缺少才能和品德的考虑和方式单一等方面加以作答。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秦始皇和李斯是秦帝国缔造者,他们的治国思想秉承了法家传统,是以“法”治国主张的信奉者、实践者。秦帝国的立法指导思想以“争强”“治民”和“帝王之具”为指南。秦始皇之“法”:“诽谤者,族诛”“以古非今者,族诛”“偶语诗书者,弃市”。秦始皇二十年,“荆轲为燕太子丹刺秦王,后诛轲九族,其后恚恨不已,复夷轲之一里,一里皆灭”。

——摘编自《也谈先秦政治思想中的“法”》材料二罗马帝国经由罗马共和国蜕变而来,凭借的不仅是“使罗马四邻畏服的精兵”,更有“使罗马内部安定的良法”。罗马统治者也时常表现出加强君主专制权力的倾向,但统治者的

名分与统治的理论却依旧在很大程度上以自然法思想为归依,而人性平等、个人权利保障、权力的合法性及对权力的制约等则构成了这种思想的核心。在法治实践方面,如,在涉及基督徒基于信仰而反对皇帝崇拜事件时,图拉真指示其部下:只要抓获罪证确凿的基督徒即可惩办,

但有悔改表现则可宽恕,同时要防止诬告株连,否则便有违于时代精神。罗马帝国法治实践的一件大事是罗马公民权在帝国范围内的实现。

——摘编自《论法律价值取向与政治稳定》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分析古代秦帝国和罗马帝国重视法律治国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法治实践对秦帝国和罗马帝国统治的延续所起作用不同的原因。

【答案】(1)背景:商鞅变法,形成了秦国重法传统;秦国历代统治者厉行法治,效果明显;秦帝国初建,各种反对势力依然存在。罗马自共和国时期就形成了良好的法律传统;罗马帝国统治者信奉自然法思想;法治实践在罗马历史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等。(答出四点即可)

(2)秦:统治者实行严刑酷法,激化了阶级矛盾,加速了秦帝国的覆亡。罗马:罗马法律相对宽松,并作适时调整,这对缓和社会矛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有效地维护了罗马帝国的统治。(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解析】第(1)题第一问秦朝背景,结合秦朝商鞅变法、统一前治国的原则、统一后社会矛盾等相关史实,说明秦朝重视法律治国的历史背景。第二问罗马背景,从材料二“罗马帝国经由罗马共和国蜕变而来,凭借的不仅是‘使罗马四邻畏服的精兵’,更有‘使罗马内部安定的良法’”“罗马统治者也时常表现出加强君主专制权力的倾向,但统治者的名分与统治的理论却依旧在很大程度上以自然法思想为归依”,可知罗马帝国重视法律治国的历史背景是罗马自共和国时期就形成了良好的法律治国传统;罗马帝国统治者信奉自然法思想;结合罗马法对罗马帝国的影响,可知罗马帝国重视法律治国的历史背景是法治实践在罗马历史上取得了良好的

效果。第(2)题结合秦朝的法治实践具有严刑酷法的特点,可知秦律激化社会矛盾,加速了秦朝灭亡。结合罗马法的实践特点是相对宽松,并与时代精神相符,可知罗马法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罗马帝国的统治。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思维导图全教学内容

八年下道德与法治复习题 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思维导图】

【主要观点】 1、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2、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3、宪法规定我国的国家性质、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公民基本权 利和国家武装力量等内容,归根到底就是要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4、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在我国,人权的主体 和内容很广泛,国家从立法、执法、司法和守法等环节尊重和保障人权,人权事业取得巨大成就。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5、宪法规定,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其他国 家机关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6、宪法组织国家机构,授予国家机构特定职权,明确国家机构的 组成、任期、工作方式及组织活动原则等,使得国家权力的运行稳定有序。宪法规范国家权力运行,国家权力必须依法行使,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7、我国宪法是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国家的根本法,是切组织 和个人根本的活动准则。 8、宪法从所规定的内容、法律效力、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来看,宪 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 9、全面依法治国,保障宪法实施,必须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 10、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监督宪法实施的职权,全国人大常委 会有权解释宪法和法律;地方各级人大在本行政区域内负有保证宪法和法律实施的职责。对于各种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必须于以追究和纠正。 11、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需要人们增强宪法意识。 12、宪法与我们每个人都息相关,我们要学习宪法,认同宪法, 践行宪法,增强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坚持宪法至上,积极推动宪法实施。

中国古代史(按朝代整理).

中国古代史 ·原始时代(新石器时代)(~前2070) 经济:农业:刀耕火种 纺织:纺织技术萌芽 原料:麻、葛 人工育蚕和丝织技术 冶炼:黄河流域,小件铜器(小工具、生活用具),使用金属器具 陶瓷:山东蛋壳黑陶,釉陶,原始青瓷 商业:早期交换 政治:出现城 禅让制 贫富分化产生 文化:文字:刻画符号(文字起源) 绘画:陶器图形、壁画 ·夏(前2070~前1600) 政治:启继禹禅让制→世袭制“家天下”始 传贤→传子宗族关系从此成为基本政治关系 ·商(前1600~前1046)都:朝歌 经济:土地制度:井田制 纺织:指导蚕桑生产的专职官员文物:玉蚕甲骨文:祭祀蚕神 冶炼:铸铜生产规模大,青铜器为礼制的象征,代表权力和秩序政治:祭祀:奴隶为祭祀祖先神灵之“人牲” 制度: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各宗族为政治实体 神权与王权密切结合,政治事务占卜决策 文化:文字:甲骨文(较成熟的文字) 金文(商周) ·西周(前1046~前771)都:镐京 经济:土地制度:井田制 纺织:国有六职,纺织业地位重要 商业:交易频繁,币需数增,流通骨铜贝 政治:制度:宗法制:立嫡以长不以贤 立子以贵不以长 分封制:同姓王族:召公之子:燕(蓟),姬 周公长子伯禽:鲁(曲阜),姬 晋:后三分为韩(郑)赵(邯郸)魏(梁),姬 功臣:姜尚:齐 先代贵族:亲周商旧贵族微子:宋(商丘) 特点: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 神权与王权密切结合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文化:文学:《诗经》 ·东周(前770~前256)[此处泛指春秋战国] 经济:农业:铁犁牛耕(黄河中下游地区)

文化:火药:具有有关制作火药的原料硫磺和硝石的知识 春秋(前770~前476) 经济:冶炼:中国最早人工冶炼铁器 文化:儒:孔子:“仁”、“礼”、“德治”、敬鬼神而远之 “有教无类”,培养六艺,注重全面发展 创儒家学派,以六经为基本文献 道:崇尚自然,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 老子:“道"是世界的根本,是永恒不变的 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事物具有向相反的方面转化的规律 转化是无条件的,“弱者道之用”,以柔克刚,以弱胜强 “小国寡民” 战国(前476~221) 经济:土地制度:商鞅废井田,确立土地私有制 水利:李冰都江堰(川) 郑国郑国渠(关中,汜水和洛水) 冶炼:淬火的钢件 商业都会:出现市井(商业区) 政策:商鞅变法规定了重农抑商的原则 政治:行政单位:列国陆续出现了郡县 文化:儒:孟子:“仁政” “君轻民贵”为早期民本思想之基础。 荀子:广泛吸收各家思想精华,丰富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 “天行有常”(天人关系) “制天命而用之”(人道有为) 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 道:庄子:“道”为最高原则,“道”无所不在 “齐物”:万物没有界限和差别 法:形成重“法”、重“术”(驾驭群臣的统治之术)、重“势”(权势)的不同学派对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秦统一全国起到重大作用 汉代,其法治思想被儒学体系吸收,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 李悝:“尽地力之教”,提高农业产量,增加国家田租收入 用严刑确立以集权为特征的政治秩序 《法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法典 商鞅:废除世卿世禄制度,根据军功制定尊卑爵秩的等级 奖励耕战,重农抑商 废井田,确立土地私有制 加强中央集权 韩非子:集法家思想之大成 吸收道家思想,将法家理论系统化 加强君主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 墨:结成的学术团体纪律严密 推崇夏朝的政治,学习大禹刻苦俭朴的精神,具有苦干和自我牺牲精神 “兼相爱、交相利”,与儒家区别等级名分、重义轻利的主张针锋相对

七年级上册政治思维导图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政治思维导图&知识汇总,期末复习必备 第一课中学时代 【思维导图】 【知识整合】 中学序曲 1.新的起点(初中生活有什么新体验?) (1)中学生活把我们带进一个别样的天地:富有挑战的课程,新奇的实验器材,丰富多彩的社团,新校园、新老师、新同学……我们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 (2)成长中的每个阶段都有独特的价值与意义,中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一个新阶段,这段时间并不是很长,却可以为我们的一生奠定重要基础。 (3)中学时代见证着一个人从少年到青年的生命进阶。随着身心的不断发展,我们开始深入探寻生命的奥秘,满怀好奇地撩开精神世界的面纱;随着自我意识的逐步觉醒,我们开始主动发现和认识自己;随着思维水平和理解能力的不断提高,我们对世界的认识越发具体而深入;随着生活体验的日渐丰富,我们开始自觉磨砺意志和品格,思考生活的意义……这将为我们的人生长卷打上更加丰富而厚实的底色。 2.成长的礼物 (1)生命给了我们哪些成长的礼物? ①中学生活,对我们来说意味着新的机会和可能,也意味着新的目标和挑战。这些都是生命馈赠给我们的成长礼物。 ②中学生活提供了发展自我的多种机会。集体生活,涵养我们的品格,丰富我们的个性;新的课程,引领我们探索新的知识领域;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给我们提供发展兴趣的平台;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为我们打开认识社会之门…… ③进入中学,新的目标和要求激发着我们的潜能,激励着我们不断实现自我超越。“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我们似乎每天都有做“最好的我”的生命冲动。 ④在新的环境中,我们有机会改变在父母、老师和同学心目中那些不够完美的形象,重新塑造一个“我”。

(2)理想的“我”是怎样的? 越来越有活力,能坚持,有韧劲;越来越坚强,会合作,能包容;越来越有主见,敢于表达自我 (3)我们如何对待成长的礼物?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中学生活的序幕刚刚拉开,面对各种可能与挑战,我们要珍视当下,把握机遇,从点滴做起,为美好明天付出不懈的努力。 少年有梦 1.有梦就有希望(为什么少年要有梦想?) (1)编织人生梦想,是青少年时期的重要生命主题。梦想是我们对未来美好生活图景的愿望,它能不断激发生命的激情和勇气,让生活更有色彩。有梦想,就有希望。 (2)少年的梦想,是人类天真无邪、美丽可爱的愿望。它虽然总是和现实有一定距离,有时甚至不切实际,但是人类需要这样的梦想,因为有了这样的梦想,才能不断地进步和发展。 (3)少年的梦想,与个人的人生目标紧密相连。明确的人生目标,犹如灯塔,能够帮助我们在茫茫大海中找到前进的方向。 (4)少年的梦想,与时代的脉搏紧密相连,与中国梦密不可分。生活在这个时代的我们,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2.努力就有改变 (1)对待梦想有什么不同的态度? 少年的梦想,有人放弃,将梦想视为一种臆想;有人坚持,将进取变成一种信念。 (2)我们怎样才能实现梦想? ?①少年有梦,不应止于心动,更在于行动。不懈地追梦、圆梦才能改变生活,改变我们自己。努力,是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 ②努力,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不服输的坚忍和失败后从头再来的勇气,是对自我的坚定信念和对美好的不懈追求。 ③努力,需要立志。志向是人生的航标。青少年要从小学习立志,早立志,立大志,立长志,并且把自己最重要的人生志向同祖国和人民联系在一起。 ④努力,需要坚持。如果努力不落实在每一天的具体行动中,梦想就会成为空想,只能是画饼充饥。只要坚持努力,即使过程再艰难,也有机会离梦想更近一步。 ⑤努力也有方法。分清轻重缓急,合理规划和管理时间。劳逸结合,学会科学用脑,每天进步一点点,学思并进,珍视团队合作, 【易错点拨】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思维导图全完整版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 级下册思维导图全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八年下道德与法治复习题 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 【思维导图】

【主要观点】 1、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2、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3、宪法规定我国的国家性质、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公民基本权利和 国家武装力量等内容,归根到底就是要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4、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在我国,人权的主体和内 容很广泛,国家从立法、执法、司法和守法等环节尊重和保障人权,人权事业取得巨大成就。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5、宪法规定,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其他国家机 关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6、宪法组织国家机构,授予国家机构特定职权,明确国家机构的组 成、任期、工作方式及组织活动原则等,使得国家权力的运行稳定有序。宪法规范国家权力运行,国家权力必须依法行使,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7、我国宪法是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国家的根本法,是切组织和个 人根本的活动准则。 8、宪法从所规定的内容、法律效力、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来看,宪法在 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 9、全面依法治国,保障宪法实施,必须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 10、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监督宪法实施的职权,全国人大常委会有 权解释宪法和法律;地方各级人大在本行政区域内负有保证宪法和法律实施的职责。对于各种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必须于以追究和纠正。 11、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需要人们增强宪法意识。 12、宪法与我们每个人都息相关,我们要学习宪法,认同宪法,践行 宪法,增强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坚持宪法至上,积极推动宪法实施。

高中历史我国史思维导图

高中历史中国史思维导图中国古代史部分 先秦时期 秦汉时期魏晋隋唐宋元时期 明清时期中国近代史部分

中国现代史部分建国初期

十年建设时期文化大革命时期 改革开放时期 10分钟掌握2000年历史, 秦朝到清朝皇帝世系表 摘要:中国有2000多年的封建历史,从第一个皇帝 秦始皇算起,有记载的皇帝多达500多位。为了更清楚 直观的了解每个朝代的皇帝传承,作者将他们绘制成表, 呈现给喜欢历史的读者。(包括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 秦朝: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攻灭六国,统一天下, 自称始皇帝,是历史上第一个皇帝。秦始皇死后,儿子 胡亥继承皇位,由宦官赵高把持朝政。秦二世的暴政引 起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公元前207年,秦王子婴向刘 邦投降,秦朝灭亡。秦朝共传二世,建国仅仅14年。

西汉:开国皇帝刘邦,出身小吏,是个不折不扣的流氓。 在秦朝末年的农民起义中,击败霸王项羽,建立大汉王 朝,史称西汉。公元8年,权臣王莽自立,西汉灭亡。 前后共有15位皇帝,建国210年。 东汉:王莽篡权之后,爆发了绿林赤眉起义,汉朝宗室 后代刘秀趁机起兵,通过十几年的战争重新统一中国。 公元25年,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国号汉,史称东汉。 公元220年,曹操儿子曹丕废汉献帝,建立魏国,东汉 灭亡。传八世共十四帝,建国195年。 三国:曹操、刘备、孙权相信大家并不陌生,东汉末年 天下大乱,诸侯割据相互攻伐,最后只剩下曹操、刘备、 孙权三大势力。公元220年,曹丕篡汉称帝;次年刘备 在成都称帝;公元229年孙权称帝,至此三国正式成立。

晋朝:晋朝的开国皇帝是三国著名谋士司马懿的孙子司 马炎,他在266年代魏自立称帝,建国号为晋,定都洛 阳,史称西晋。公元316年,西晋被匈奴所灭,司马睿 逃到江南,在建邺称帝,史称东晋。公元420年,刘裕 建立宋,东晋灭亡。两晋共传十五帝,建国155年。 北朝(386年——581年),指的是在西晋灭亡之后,在 中国北方由少数民族建立的五个朝代,包括北魏、东魏、 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 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是指刘裕灭东晋建立 宋朝之后,在中国江南建立的四个汉人政权。包括有: 宋、齐、梁、陈四各朝代。

汇总七下政治全册思维导图

文件编号: A8-88-FD -46-30 整理人 尼克 七下政治全册思维导图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26猫 (教学设计) 尚田中学邬爱恩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品读语言,学习作者细致的描写和对比铺垫详略分明的记叙。 2、通过朗读讨论,感悟文章的主题,引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乐于表达自己的见解。 教学流程 一、导入 (出示猫的图片)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种小动物,是我们人类的亲密伴侣,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郑振铎先生笔下的《猫》,看看文中“我”的养猫的历程能为我们带来什么样的体会。(板书:猫) 二、检查预习,理清文脉 污涩红绫酸辛 怂恿怅然诅骂 蜷伏惩戒妄下断语 1、过渡:我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下面检查一下预习的情况。(出示,分行指名读) 2、用一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主要写了作者三次养猫的经历,最后永不养猫的事。)

3、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说其中一次养猫的经历。(如果学生说不出来,提示:快速地浏览课文再说。) 三、对比研读,感悟情感 1、过渡:对于养的这三只猫,作者对于它们的态度一样吗? 明确:喜欢前两只猫,讨厌第三只猫。 过渡:同样是猫,为什么作者对它们的态度不一样呢?这第三只猫和前两只猫相比有什么区别吗?带着问题跳读课文,变读边划出有价值的信息。 2、交流讨论,根据学生回答,适时板书:来历外形性情结局 A来历:第一只猫是从隔壁要来的(主动要来的) 第二只猫是从舅舅家抱来的(主动要来的) 第三只猫是从门口捡来的 导语:第三只猫的来历文中是怎么写的? 交流:(出示)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它伏着不去。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饥饿所杀。张婶把它拾了进来,每天给它饭吃。(从这个句子中你读出了什么?) B外形:第一只猫花白的毛,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 第二只猫浑身黄色 第一只猫丑陋 出示:毛色是花白,但并不好看,又很瘦。有一天,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倒霉) C性情:第一只猫很可爱很活泼。(从文中的哪些语句中看出来?) 第二只猫更有趣更活泼,还很有用。 第三只猫不活泼,忧郁、懒惰 交流出示:但大家都不大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顽游,好像是具着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如此的,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 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地伏着,吃得胖胖的。(不活泼又懒,一无是处) (个性上的缺陷导致了它在这个家中的地位是---若有若无,也就是说它的不被

高中历史中国史思维导图

高中历史中国史思维导图 中国古代史部分 先秦时期 秦汉时期魏晋隋唐宋元时期 明清时期中国近代史部分 中国现代史部分建国初期 十年建设时期文化大革命时期 改革开放时期 10分钟掌握2000年历史, 秦朝到清朝皇帝世系表 摘要:中国有2000多年的封建历史,从第一 个皇帝秦始皇算起,有记载的皇帝多达500多位。 为了更清楚直观的了解每个朝代的皇帝传承,作 者将他们绘制成表,呈现给喜欢历史的读者。(包 括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 秦朝: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攻灭六国,统一 天下,自称始皇帝,是历史上第一个皇帝。秦始 皇死后,儿子胡亥继承皇位,由宦官赵高把持朝 政。秦二世的暴政引起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公 元前207年,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 秦朝共传二世,建国仅仅14年。 西汉:开国皇帝刘邦,出身小吏,是个不折不扣 的流氓。在秦朝末年的农民起义中,击败霸王项 羽,建立大汉王朝,史称西汉。公元8年,权臣 王莽自立,西汉灭亡。前后共有15位皇帝,建国 210年。 东汉:王莽篡权之后,爆发了绿林赤眉起义,汉 朝宗室后代刘秀趁机起兵,通过十几年的战争重 新统一中国。公元25年,刘秀称帝,定都洛阳, 国号汉,史称东汉。公元220年,曹操儿子曹丕 废汉献帝,建立魏国,东汉灭亡。传八世共十四 帝,建国195年。 三国:曹操、刘备、孙权相信大家并不陌生,东 汉末年天下大乱,诸侯割据相互攻伐,最后只剩 下曹操、刘备、孙权三大势力。公元220年,曹 丕篡汉称帝;次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公元229年 孙权称帝,至此三国正式成立。

晋朝:晋朝的开国皇帝是三国著名谋士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他在266年代魏自立称帝,建国号为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公元316年,西晋被匈奴所灭,司马睿逃到江南,在建邺称帝,史称东晋。公元420年,刘裕建立宋,东晋灭亡。两晋共传十五帝,建国155年。 北朝(386年——581年),指的是在西晋灭亡之后,在中国北方由少数民族建立的五个朝代,包括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 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是指刘裕灭东晋建立宋朝之后,在中国江南建立的四个汉人政权。包括有:宋、齐、梁、陈四各朝代。 隋朝:开国皇帝杨坚是北周的外戚,公元581年,杨坚废除外孙周静帝,自称皇帝,建立大隋,定都长安。隋朝是自西晋之后,中国的又一个大一统王朝,结束了中国数百年的分裂局面。杨坚死后,儿子杨广继位,他在位期间荒淫无道,横征暴敛,激起了大规模农民起义和贵族叛乱。大业十四年(618年)隋恭帝杨侑禅让李渊,619年王世充废隋哀帝,隋朝灭亡,享国38年。 唐朝:隋末天下大乱,唐国公李渊在晋阳起兵,攻占长安,公元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在唐太宗李世民时期,唐朝的实力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唐朝是版图最大,也是唯一未修建长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是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公元878年爆发黄巢起义破坏了唐朝统治根基,907年朱温篡唐,唐朝覆亡,中国进入五代十国。共历二十一帝,建国289年。 五代:指的是907年唐朝灭亡后依次更替的位于中原地区的五个政权,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与后周。 十国: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等十个割据政权被《新五代史》及后世史学家统称十国。 宋朝:公元960年,后周将领发动陈桥兵变,拥立大将赵匡胤为皇帝,建立宋朝。由于宋朝采取重文抑武的政策,导致军事实力较弱,在与北方辽、金等少数民族的战争中,经常处于劣势。但宋朝时期,社会经济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民间的富庶与社会经济的繁荣实远超过盛唐。1127年,北宋被金所灭,皇室成员赵构迁都江南,建立南宋。公元1276年,元朝攻占临安,崖山海战后,南宋灭亡。共历十八帝,建国319年。 辽朝:(916年—1125年)是中国历史上由契丹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共传九帝,享国210年。

【强烈推荐】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思维导图全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思维导图全 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 【思维导图】

【主要观点】 1、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2、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3、宪法规定我国的国家性质、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公民基本权 利和国家武装力量等内容,归根到底就是要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4、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在我国,人权的主体 和内容很广泛,国家从立法、执法、司法和守法等环节尊重和保障人权,人权事业取得巨大成就。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5、宪法规定,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其他国 家机关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6、宪法组织国家机构,授予国家机构特定职权,明确国家机构的 组成、任期、工作方式及组织活动原则等,使得国家权力的运行稳定有序。宪法规范国家权力运行,国家权力必须依法行使,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7、我国宪法是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国家的根本法,是切组织 和个人根本的活动准则。 8、宪法从所规定的内容、法律效力、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来看,宪 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 9、全面依法治国,保障宪法实施,必须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 10、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监督宪法实施的职权,全国人大常委 会有权解释宪法和法律;地方各级人大在本行政区域内负有保证宪法和法律实施的职责。对于各种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必须于以追究和纠正。 11、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需要人们增强宪法意识。 12、宪法与我们每个人都息相关,我们要学习宪法,认同宪法, 践行宪法,增强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坚持宪法至上,积极推动宪法实施。

高中政治知识点重点总结思维导图与总结必修)

高考政治知识点 必修一 经济生活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1、商品 ①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②属性:价值与使用价值。 ③二者关系: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2、货币 ①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 ②货币的职能:a流通手段;b价值尺度;c贮藏手段;d支付手段。 3、纸币 ①纸币的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并强制使用的。 ②纸币的发行: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公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 ③发行货币的影响: a发行过多——通货膨胀:社会总需求>社会总供给; 表现:纸币贬值,物价上涨; 利弊:对企业生产具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但会影响人民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影响经济的正常发展。 b发行过少——通货紧缩:社会总需求<社会总供给; 表现:大多数商品和劳动力的价格普遍下降; 利弊:物价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对人民有好处,但长时间大范围下降会影响企业生产与投资者积极性,使经济萧条,影响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导致市场消费不振,对经济长远发展,人民长远利益不利。 ④解决办法: a通货膨胀: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 b通货紧缩: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发行国债,投资环境设施建设,扩大出口。 ⑤货币升贬值: a本国货币升值:有利于进口、对外投资、本国人民的国际购买力、偿还外债、提高国际地位;不利于出口、吸引 外资、扩大外需、收回外债、加大国际投资风险。 b本国货币贬值:有利于出口、吸引外资、扩大外需、收回外债、降低国际投资风险;不利于进口、对外投资、本 国人民的国际购买力、偿还外债、降低国际地位。 公式:纸币贬值率=(纸币发行量-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纸币发行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