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10 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

10 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

10  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
10  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

10 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标准单位的测量比非标准单位的测量能产生更为一致和可比较的结果,便于信息的交流。

●小立方体可以组合成较长的工具,测量长的物体时便于测量和计数,也更准确。

科学探究目标

●学习预测事物的长度。

●使用标准工具进行长度的测量。

●运用十进制记录测量结果。

科学态度目标

●逐步适应使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

●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乐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能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

●主动关注他人的测量结果,并有分析结果的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体验统一计量单位给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

●认识到人们总是在解决问题中不断地完善和改进工具,从而拓展和增强了人的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尝试使用小立方体进行长度的测量,掌握基本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运用十进制记录测量结果。

教学准备

每小组一块橡皮(长条形)、一个回形针、一根小棒、40个小立方体、一把剪刀、一卷透明胶带、和讲台长度相当的纸带或棉线、学生活动手册、教师用的班级记录表。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及时间教师指导要点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要点一、复习导入使用课件出示第4课用不同物体测量桌子高度和桌子长度的数据,让学生判断哪个更长。学生观察、讨论。

二、讲授新课

1.明确学习任务:统一选择测量标准物

(1)用课件展示供选择的标准物,介绍标准物。提问:“我们应该选择哪一个作为标准物呢?”

(2)发标准物。

(3)小结小立方体的特点。每边一样长,方便使用;可以堆叠,能直接测量桌子高度;比较小,可以减少最后一个单位的读数

问题,测量数据的误差也会比较小。小立方体的缺点是,如果只用一个小立方体的话,测量会很慢,首尾相连很难做到准确。

2.探索:测量桌面和讲台的长度

(1)预测桌面和讲台的长度。

(2)教师提问:“用一个小立方体测量会很慢,有什么好办法吗?”

(3)教师提问:“讲台只有一张,大家挤在一起测量是不行的,有什么办法吗?”

(4)测量桌面和讲台面的长度。分发事先准备好的替代物(纸带、棉线等),教师观察学生测量,提醒注意事项。

(5)汇总数据。

在黑板上展示班级记录表。学生观察标准物后,尝试测量桌面的长度,然后小组讨论。分小组汇报。

学生观察桌面、讲台和小立方体,然后做出预测并记录到学生活动手册的表格中。

学生回答后,上台演示。十个小立方体一组,用透明胶带连接起来。

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分小组动手测量。

学生上台填写数据。

三、拓展延伸

(1)观察黑板上记录的全班同学测量的讲台长度的结果。让学生说出数据的特点(很接近,准确度高)。

(2)全班对比教师讲台的长度和学生桌面的长度,哪一个更长一些?

让学生体会到全班统一标准物测量物体长度的意义,它使得测量的长度可以进行量化比较。

(3))讨论用小立方体测量,怎样做又快又准确。

教师应再次总结小立方体作为测量工具的特点。

3.布置课外活动用小立方体又快又准确地测量家里的沙发、床或学校的黑板、窗台的长度。

学生讨论:很接近,准确度高。

学生各抒己见。

四、小结

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一年级科学)演示教学

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一年级科学)

精品资料 用相同物体来测量 教学目标 1.标准单位的测量比非标准单位的测量能产生更为一致和可比较的结果,便于信息的交流。小立方体可以组合成较长的工具,测量长的物体时便于测量和计数,也更准确。学习预测事物的长度。 2、使用标准工具进行长度的测量。运用十进制记录测量结果。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乐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能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 3、主动关注他人的测量结果,并有分析结果的意识。认识到人们总是在解决问题中不断地完善和改进工具,从而拓展和增强了人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尝试使用小立方体进行长度的测量,掌握基本的方法。学习运用十进制记录测量结果。 教学过程: 使用课件出示第4课用不同物体测量桌子高度和桌子长度的数据,让学生判断哪个更长。然后指出,不同物体作为单位测量的数值不能比较,所以我们需要全班统一使用同一个物体来测量。1.统一选择测量标准物。(1)用课件展示供选择的标准物,介绍标准物。提问:“我们应该选择哪一个作为标准物呢?” (2)发标准物。 2.分小组汇报。(1)鼓励学生客观地分析几种标准物的优缺点.(2)可视情况小结小立方体的特点。每边一样长,方便使用;可以堆叠,能直接测量桌子高度;比较小,可以减少最后一个单位的读数问题,测量数据的误差也会比较小。小立方体的缺点是,如果只用一个小立方体的话,测量会很慢,首尾相连很难做到准确。 三、探索测量桌面和讲台的长度 1.预测桌面和讲台的长度。 2.提问:“用一个小立方体测量会很慢,有什么好办法吗?”也可在学生测量遇到问题后再问,增强学生的感悟。如班级学生人数较多,减小组织教学的难度。 3.提问:“讲台只有一张,大家挤在一起测量是不行的,有什么办法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提供事先准备好的替代物 (纸带、棉线等)。 4.测量桌面和讲台面的长度,分发材料。 5.教师观察学生测量,提醒注意事项。用小立方体制作更长的测量工具时,小立方体之间要紧紧挨着,不能有缝隙;测量过程中也要做到首尾相连;重复测量三次。 6.汇总数据。在黑板上展示班级记录表。 四、研讨 1.观察黑板上记录的全班同学测量的讲台长度的结果。 2.让学生体会到全班统一标准物测量物体长度的意义,它使得测量的长度可以进行量化比较。 3.讨论用小立方体测量,怎样做又快又准确。 4.教师应再次总结小立方体作为测量工具的特点。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2单元 第5课 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教科版

第二单元比较与测量 第5课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 教学内容: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标准单位的测量比非标准单位的测量能产生更为一致和可比较的结果,便于信息的交流。 2.小立方体可以组合成较长的工具,测量长的物体时便于测量和计数,也更准确。 3.逐步适应使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学习预测事物的长度。 2.引导学生尝试使用小立方体进行长度的测量,掌握基本的方法。 3.学习运用十进制记录测量结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2.乐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能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 3.主动关注他人的测量结果,并有分析结果的意识。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尝试使用小立方体进行长度的测量,掌握基本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运用十进制记录测量结果。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每小组一块橡皮(长条形)、一个回形针、一根小棒、40个小立方体、一把剪刀、一卷透明胶带、和讲台长度相当的纸带或棉线、学生活动手册、教师用的班级记录表。 教师准备:课件 课时:一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1.复习导入。使用课件出示第4课用不同物体测量桌子高度和桌子长度的数据,让学生判断哪个更长。然后指出,不同物体作为单位测量的数值不能比较,所以我们需要全班统一使用同一个物体来测量。 2.统一选择测量标准物。用课件展示供选择的标准物,介绍标准物。提问:“我们应该选择哪一个作为标准物呢?”发标准物。学生观察标准物后,尝试测量桌面的长度,然后小组讨论。 3.分小组汇报。鼓励学生客观地分析几种标准物的优缺点。教师可视情况小结小立方体的特点。每边一样长,方便使用;可以堆叠,能直接测量桌子高度;比较小,可以减少最后一个单位的读数问题,测量数据的误差也会比较小。小立方体的缺点是,如果只用一个小立方体的话,测量会很慢,首尾相连很难做到准确。 二、探索:测量桌面和讲台的长度

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教案-参考模板

第5课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 【科学概念目标】 1.标准单位的测量比非标准单位的测量能产生更为一致和可比较的结果,便于信息的交流。 2.小立方体可以组合成较长的工具,测量长的物体时便于测量和计数,也更准确。 【科学探究目标】 1.学习预测事物的长度。 2.使用标准工具进行长度的测量。 3.运用十进制记录测量结果。 【科学态度目标】 1.逐步适应使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 2.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3.乐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能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 4.主动关注他人的测量结果,并有分析结果的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体验统一计量单位给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 2.认识到人们总是在解决问题中不断地完善和改进工具,从而拓展和增强了人的能力。 【教学准备】 每小组一块橡皮(长条形)、一个回形针、一根小棒、40个小立方体、一把剪刀、一卷透明胶带、和讲台长度相当的纸带或棉线、学生活动手册、教师用的班级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复习导入。使用课件出示第4课用不同物体测量桌子高度和桌子长度的数据,让学生判断哪个更长。然后指出,不同物体作为单位测量的数值不能比较,所以我们需要全班统一使用同一个物体来测量。 2.统一选择测量标准物。用课件展示供选择的标准物,介绍标准物。提问:

“我们应该选择哪一个作为标准物呢?”发标准物。学生观察标准物后,尝试测量桌面的长度,然后小组讨论。 3.分小组汇报。鼓励学生客观地分析几种标准物的优缺点。教师可视情况小结小立方体的特点。每边一样长,方便使用;可以堆叠,能直接测量桌子高度;比较小,可以减少最后一个单位的读数问题,测量数据的误差也会比较小。小立方体的缺点是,如果只用一个小立方体的话,测量会很慢,首尾相连很难做到准确。 二、探索:测量桌面和讲台的长度 1.预测桌面和讲台的长度。学生观察桌面、讲台和小立方体,然后做出预测并记录到学生活动手册的表格中。 2.教师提问:“用一个小立方体测量会很慢,有什么好办法吗?”也可在学生测量遇到问题后再问,增强学生的感悟。如班级学生人数较多,减小组织教学的难度。学生回答后,上台演示。十个小立方体一组,用透明胶带连接起来。 3.教师提问:“讲台只有一张,大家挤在一起测量是不行的,有什么办法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提供事先准备好的替代物 (纸带、棉线等)。 4.测量桌面和讲台面的长度。分发材料,学生分小组动手测量。 教师观察学生测量,提醒注意事项。用小立方体制作更长的测量工具时,小立方体之间要紧紧挨着,不能有缝隙;测量过程中也要做到首尾相连;重复测量三次;把数据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中。 5.汇总数据。在黑板上展示班级记录表,学生上台填写数据,或学生汇报后由教师填写。 三、研讨 1.观察黑板上记录的全班同学测量的讲台长度的结果。让学生说出数据的特点(很接近,准确度高)。 2.全班对比教师讲台的长度和学生桌面的长度,哪一个更长一些?让学生体会到全班统一标准物测量物体长度的意义,它使得测量的长度可以进行量化比较。 3.讨论用小立方体测量,怎样做又快又准确。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应再次总结小立方体作为测量工具的特点。

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

5.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基础性)小学科学教学网资源建设团队李冰 【教材简析】 在第四课中,学生已经发现当使用不同的物体测量时,测量结果大不相同,没有比较的意义;而使用同一个物体测量,其结果才有可比性。所以在本课中,将引导学生选择同一个物体作为标准单位来测量,体验统一使用标准物测量带来的公平与方便。事实上,选择任何一个物体作为全班的标准物都是可以的,但使用小立方体作为标准物有更多优势----1.小立方体的每一条边等长;2.可重叠组合;3.可测长度,也可测量高度;4.10个一组方便计数;5.小立方体的边长接近1CM,非常接近国际标准单位。 本节课将选择同一物体进行测量,全班统一使用小立方体作为标准物。小立方体的优势学生可在探究环节中慢慢体会,也能在解决测量中的实际问题时得以显现。这样测量出来的结果同学之间进行比较要容易得多,使比较有了实际的意义。 【学情分析】 学生之前的学习经历为第5课的教学打下了基础。第5课中,学生使用统一的标准单位小立方体进行测量,学生会明白使用统一的标准单位能使测量结果有可比性,方便表达和交流。当学生们粘接叠加立方体时,他们将发现立方体是一种更具优势的工具,可测量水平长度,还可测量竖直高度,还可以十个为一组方便测量和计数更长的物体。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标准单位的测量比非标准单位的测量能产生更为一致和可比较的结果,方便信息交流。 2.小立方体可以组合成较长的工具,测量长的物体时更方便测量和计数,也更准确。 一上《比较与测 量》单元教学设计

科学探究目标 1.学习预测事物的长度。 2.使用标准工具进行长度的测量,运用十进制计量大数量的测量结果。 科学态度目标 1.逐步适应使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 2.能关注同伴的测量结果,对于不同的结果能进行分析。 3.乐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能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体验统一计量单位给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 2.通过选择标准单位进行测量,认识到人们总是在解决问题中不断地完善和改进工具。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选择小立方体作为单位标准物对桌面进行测量,提高测量的效率。 难点:能体会到标准单位的测量比非标准单位的测量能产生更为一致和可比较的结果,方便信息交流。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班级记录表、一块橡皮擦(长条形),一个回形针,一根木棍。 小组:50个小立方体、一把剪刀,一卷透明胶带、和讲台长度相当的纸带或棉线、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上节课班级记录表,实物回形针、小木棍、橡皮、小立方体] 1.复习导入 (1)出示上节课的记录表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比较与测量 5 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_2

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标准单位的测量比非标准单位的测量能产生更为一致和可比较的结果,便于信息的交流。 小立方体可以组合成较长的工具,测量长的物体时便于测量和计数,也更准确 过程与方法: 学习预测事物的长度。 使用标准工具进行长度的测量。 运用十进制记录测量结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逐步适应使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乐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能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主动关注他人的测量结果,并有分析结果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尝试使用小立方体进行长度的测量,掌握基本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运用十进制记录测量结果。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每小组一块橡皮 (长条形)、一个回形针、一根小棒、

40个小立方体、一把剪刀、一卷透明胶带、和讲台长度相当的纸带或棉线、学生活动手册、教师用的班级记录表。 教师准备:课件。 教法学法:观察法 课型课时:新授课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使用课件出示第4课用不同物体测量桌子高度和桌子长度的数据,让学生判断哪个更长。然后指出,不同物体作为单位测量的数值不能比较,所以我们需要全班统一使用同一个物体来测量。 二、聚焦 1.统一选择测量标准物。 (1)用课件展示供选择的标准物,介绍标准物。提问:“我们应该选择哪一个作为标准物呢?” (2)发标准物。 2.分小组汇报。 (1)鼓励学生客观地分析几种标准物的优缺点. (2)可视情况小结小立方体的特点。每边一样长,方便使用;可以堆叠,能直接测量桌子高度;比较小,可以减少最后一个单位的读数问题,测量数据的误差也会比较小。小立方体的缺点是,如果只用一个小立方体的话,测量会很慢,首尾相连很难做到准确。 三、探索测量桌面和讲台的长度

《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教学教案

《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教案 【教材简析】 本课是《比较与测量》单元的第5课,在第4课中,学生已经发现当使用不同的物体测量时,测量结果之间不容易比较。所以在本课中,将要求学生统一使用同一个物体作为标准单位来测量,体验使用统一标准物测量在比较时会更公平、更方便。例如,全班统一使用小立方体作为标准物测量的桌子长度,以小立方体为标准单位描述测量结果。这样的测量结果之间进行比较要容易得多,也使比较有了意义。 事实上,选择任何一个物体作为全班的标准物都是可以的,只是使用小立方体作为标准物有更多优势。小立方体每条边长度相等,可重叠组合,既可测长度,也便于测量高度,每10个小立方体为一组,还便于计数。对于小立方体在测量中的优势,学生将会在探究环节中慢慢体会,这种优势也能在解决测量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时得以显现。 【学生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上课过程中不能较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学习中自我意识较强,团体合作意识较弱;他们的观察习惯、表达能力、倾听习惯等都需要逐渐培养。所以本节课通过让学生使用小立方体合作测量较长的物体,渗透合作意识,可以初步培养学生合作能力,感知合作的乐趣。 经过前四课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到比较物体时需要有起点,测量中需要首尾相连。学生在本节课也可以初步感知十进制计数的方便。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标准单位比非标准单位在测量时能产生更为一致和可比较的结果,便于信息的交流。 2.小立方体可以组合成较长的工具,测量长的物体时便于测量和计数,也更准确。 科学探究目标 1.学习预测事物的长度。 2.使用标准工具进行长度的测量。 3.运用十进制记录测量结果。

科学态度目标 1.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2.乐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能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 3.主动关注他人的测量结果,并有分析结果的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体验统一计量单位给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 2.认识到人们总是在解决问题中不断地完善和改进工具,从而拓展和增强了人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受图表对于分析数据的作用。 难点:体会人们在测量过程中不断完善计划的方法。 【器材准备】 为每组学生准备:学习单(学生活动手册)、边长1厘米小立方体若干、与课桌高度相当的纸带。 教师准备:班级记录表、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导入。 回顾上一节的班级记录表,引导学生思考:哪个物体更长一些?哪个物体更短一些? 2.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很难比较结果。 3.哪种测量更准确? 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 (板书课题: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 (看班级记录表回顾第4课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导入,有利于减少学生对新课内容的陌生感,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 二、选择测量的标准物 1.几种不同的物体,我们选择哪一种做测量的标准物呢? 2.比较观察几种物体在做标准物时的优缺点。

最新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教案

【教材简析】 在第四课中,学生已经发现当使用不同的物体测量时,测量结果大不相同,没有比较的意义;而使用同一个物体测量,其结果才有可比性。所以在本课中,将引导学生选择同一个物体作为标准单位来测量,体验统一使用标准物测量带来的公平与方便。事实上,选择任何一个物体作为全班的标准物都是可以的,但使用小立方体作为标准物有更多优势----1.小立方体的每一条边等长;2.可重叠组合;3.可测长度,也可测量高度; 4.10个一组方便计数; 5.小立方体的边长接近1CM,非常接近国际标准单位。 本节课将选择同一物体进行测量,全班统一使用小立方体作为标准物。小立方体的优势学生可在探究环节中慢慢体会,也能在解决测量中的实际问题时得以显现。这样测量出来的结果同学之间进行比较要容易得多,使比较有了实际的意义。 【学情分析】 学生之前的学习经历为第5课的教学打下了基础。第5课中,学生使用统一的标准单位小立方体进行测量,学生会明白使用统一的标准单位能使测量结果有可比性,方便表达和交流。当学生们粘接叠加立方体时,他们将发现立方体是一种更具优势的工具,可测量水平长度,还可测量竖直高度,还可以十个为一组方便测量和计数更长的物体。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标准单位的测量比非标准单位的测量能产生更为一致和可比较的结果,方便信息交流。 2.小立方体可以组合成较长的工具,测量长的物体时更方便测量和计数,也更准确。 科学探究目标 1.学习预测事物的长度。 2.使用标准工具进行长度的测量,运用十进制计量大数量的测量结果。 科学态度目标

1.逐步适应使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 2.能关注同伴的测量结果,对于不同的结果能进行分析。 3.乐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能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体验统一计量单位给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 2.通过选择标准单位进行测量,认识到人们总是在解决问题中不断地完善和改进工具。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选择小立方体作为单位标准物对桌面进行测量,提高测量的效率。 难点:能体会到标准单位的测量比非标准单位的测量能产生更为一致和可比较的结果,方便信息交流。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班级记录表、一块橡皮擦(长条形),一个回形针,一根木棍。 小组:50个小立方体、一把剪刀,一卷透明胶带、和讲台长度相当的纸带或棉线、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上节课班级记录表,实物回形针、小木棍、橡皮、小立方体] 1.复习导入 (1)出示上节课的记录表 (2)上节课用不同物体作为单位测量的结果不同,不能进行比较,需要统一用同一长度的物体作标准物进行测量。

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比较与测量《5.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 教科版

用相同物体来测量 教学内容:教科版一年级科学第2单元第5课 教材分析:《用相同物体来测量》是科教版《科学》小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比较与测量》第5课的内容。第二单元主要包括:《在观察中比较》、《起点和终点》、《用手来测量》、《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做一个测量纸带》、《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这7 课的内容会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比较和测量的学习经历,会观察事物间的相同和不同之处,用不同的工具和方法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重演标准尺的产生过程,体会比较与测量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孩子对测量的概念是很模糊的,而测量和比较又是学生们理解周围事物的重要途径,所以本单元要让学生体会到比较和测量的重要性,并学会用统一的标准进行测量。本在第四课中,学生已经发现当使用不同的物体测量时,测量结果大不相同,之间没有比较的意义,而使用同一个物体测量时,测量结果之间有可比性。 设计理念:本课的教学设计主要是以学生动手操作为主,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体验测量需要一个标准,体验不同方法对测量结果的正确性和速度的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让学生了解标准单位的测量比非标准单位的测量能产生更为一致和可比较的结果,便于信息的交流。知道小正方体可以组合成较长的工具,测量长的物体时便于测量和计数,也更准确。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学习预测事物的长度,尝试使用小正方体进行长度的测量,掌握基本的方法,学习运用十进制记录测量结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乐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能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会主动关注他人的测量结果,并有分析结果的意识。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尝试使用小正方体进行长度的测量,掌握基本的方法。教学难点:学习运用十进制记录测量结果。 教学准备: 学生:每小组一个回形针、一块橡皮、一根小棍,10个小立方体、一把剪刀、一卷胶带、和桌子高度相当的纸带、任务单。 教师:课件、剪刀、纸带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提问:能不能帮助老师解决一个难题?比较红色纸带与黄色纸带的长度。红色纸带较长,可是只有5个橡皮长,黄色纸带较短可是却有8个回行针长,这是为什么呢?通过设疑让学生发现用不同物体来测量物体长度没有办法进行比较。所以我们需要全班统一使用同一个物体来测量。引出本课课题,并板书:用相同物体来测量。 【设计意图:根据谈话导入的内容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出本节课的内容: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 2.小组讨论,统一测量标准物。用课件展示供选择的标准物,介绍标准物。小组讨论说出每种物体测量的优势,最后总结小正方体的优点:每边一样长,方便使用;可以堆叠,能直接测量桌子高度;比较小,可以减少最后一个单位的读数问题,测量数据的误差也会比较小。引导学生明白小立方体优于另外三个物体的特点。最终选择小立方体作为测量工具。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体验的方式,让学生感受每种标准物的特点,选出对于本节课的测量来说更有优势的标准物。】 二、探索:测量桌面长度和桌子高度 1.测量桌面长度

《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教学设计

《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课是《比较与测量》单元的第5课,在第4课中,学生已经发现当使用不同的物体测量时,测量结果之间不容易比较。所以在本课中,将要求学生统一使用同一个物体作为标准单位来测量,体验使用统一标准物测量在比较时会更公平、更方便。例如,全班统一使用小立方体作为标准物测量的桌子长度,以小立方体为标准单位描述测量结果。这样的测量结果之间进行比较要容易得多,也使比较有了意义。 事实上,选择任何一个物体作为全班的标准物都是可以的,只是使用小立方体作为标准物有更多优势。小立方体每条边长度相等,可重叠组合,既可测长度,也便于测量高度,每10个小立方体为一组,还便于计数。对于小立方体在测量中的优势,学生将会在探究环节中慢慢体会,这种优势也能在解决测量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时得以显现。 【学生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上课过程中不能较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学习中自我意识较强,团体合作意识较弱;他们的观察习惯、表达能力、倾听习惯等都需要逐渐培养。所以本节课通过让学生使用小立方体合作测量较长的物体,渗透合作意识,可以初步培养学生合作能力,感知合作的乐趣。 经过前四课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到比较物体时需要有起点,测量中需要首尾相连。学生在本节课也可以初步感知十进制计数的方便。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标准单位比非标准单位在测量时能产生更为一致和可比较的结果,便于信息的交流。 2.小立方体可以组合成较长的工具,测量长的物体时便于测量和计数,也更准确。 科学探究目标 1.学习预测事物的长度。 2.使用标准工具进行长度的测量。

3.运用十进制记录测量结果。 科学态度目标 1.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2.乐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能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 3.主动关注他人的测量结果,并有分析结果的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体验统一计量单位给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 2.认识到人们总是在解决问题中不断地完善和改进工具,从而拓展和增强了人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受图表对于分析数据的作用。 难点:体会人们在测量过程中不断完善计划的方法。 【器材准备】 为每组学生准备:学习单(学生活动手册)、边长1厘米小立方体若干、与课桌高度相当的纸带。 教师准备:班级记录表、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导入。 回顾上一节的班级记录表,引导学生思考:哪个物体更长一些?哪个物体更短一些? 2.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很难比较结果。 3.哪种测量更准确? 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 (板书课题: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 (看班级记录表回顾第4课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导入,有利于减少学生对新课内容的陌生感,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 二、选择测量的标准物 1.几种不同的物体,我们选择哪一种做测量的标准物呢?

一年级科学上册比较与测量5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教案教科版

一年级科学上册比较与测量5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教案教科版【教材简析】 在第四课中,学生已经发现当使用不同的物体测量时,测量结果大不相同,没有比较的意义;而使用同一个物体测量,其结果才有可比性。所以在本课中,将引导学生选择同一个物体作为标准单位来测量,体验统一使用标准物测量带来的公平与方便。事实上,选择任何一个物体作为全班的标准物都是可以的,但使用小立方体作为标准物有更多优势----1.小立方体的每一条边等长;2.可重叠组合;3.可测长度,也可测量高度;4.10个一组方便计数; 5.小立方体的边长接近1CM,非常接近国际标准单位。 本节课将选择同一物体进行测量,全班统一使用小立方体作为标准物。小立方体的优势学生可在探究环节中慢慢体会,也能在解决测量中的实际问题时得以显现。这样测量出来的结果同学之间进行比较要容易得多,使比较有了实际的意义。 【学情分析】 学生之前的学习经历为第5课的教学打下了基础。第5课中,学生使用统一的标准单位小立方体进行测量,学生会明白使用统一的标准单位能使测量结果有可比性,方便表达和交流。当学生们粘接叠加立方体时,他们将发现立方体是一种更具优势的工具,可测量水平长度,还可测量竖直高度,还可以十个为一组方便测量和计数更长的物体。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标准单位的测量比非标准单位的测量能产生更为一致和可比较的结果,方便信息交流。 2.小立方体可以组合成较长的工具,测量长的物体时更方便测量和计数,也更准确。 科学探究目标 1.学习预测事物的长度。 2.使用标准工具进行长度的测量,运用十进制计量大数量的测量结果。 科学态度目标 1.逐步适应使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 2.能关注同伴的测量结果,对于不同的结果能进行分析。 3.乐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能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

2019年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5.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A卷

2019年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5.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A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选择题 1 . 甲和乙比较,()。 A.甲比乙长B.甲比乙短C.甲和乙一样长 2 . 测量温度时,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柱顶端()。 A.高于B.相平C.低于 3 . 在测量物体长度时,测量计划的顺序是()。 ①在相连接处画线做记号②数一数测量结果 ③选定起点和终点④每个单位之间要首尾相连 A.①②③④B.③④①② C.②③①④D.④③①② 二、判断题 4 . 只要有小立方体,就能测出小桶边缘的长度。(__________) 5 . 可以用体温计测量水的温度,也可以用气温计来测量水的温度。(_____)

6 . 每个人的“拃”的长短都是相同的。(______) 三、排序题 7 . 排序题 回忆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正确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在相连接处画线做记号 ②选定起点和终点 ③数一数测量结果 ④每个单位之间要首尾相连 四、综合题 同学们用自己制作的纸蛙进行跳远比赛。 8 . 请你在图中给纸蛙的跳远成绩做出标记。 9 . 纸蛙跳了__________格。 10 . 每次跳跃后至少要测量__________次。 11 . 科学中常用各种工具进行有关测量,使用下列三种工具时测量的结果是:(1)硬币直径______厘米;(2)温度为______℃;(3)质量为______克。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1、 2、 3、 二、判断题 1、 2、 3、 三、排序题 1、 四、综合题 1、 2、

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教案与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比较与测量 第5课时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标准单位的测量比非标准单位的测量能产生更为一致和可比较的结果,方便信息交流。 2.小立方体可以组合成较长的工具,测量长的物体时更方便测量和计数,也更准确。 科学探究目标: 1.学习预测事物的长度。 2.使用标准工具进行长度的测量,运用十进制计量大数量的测量结果。 科学态度目标: 1.逐步适应使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 2.能关注同伴的测量结果,对于不同的结果能进行分析。 3.乐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能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体验统一计量单位给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 2.通过选择标准单位进行测量,认识到人们总是在解决问题中不断地完善和改进工具。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选择小立方体作为单位标准物对桌面进行测量,提高测量的效率。 难点:能体会到标准单位的测量比非标准单位的测量能产生更为一致和可比较的结果,方便信息交流。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班级记录表、一块橡皮擦(长条形),一个回形针,一根木棍。 小组:50个小立方体、一把剪刀,一卷透明胶带、和讲台长度相当的纸带或棉线、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一、聚焦: [材料准备:上节课班级记录表,实物回形针、小木棍、橡皮、小立方体] 1.复习导入 (1)出示上节课的记录表 (2)上节课用不同物体作为单位测量的结果不同,不能进行比较,需要统一用同一长度的物体作标准物进行测量。 (板书课题: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 2.选择测量的标准物 (出示实物回形针、小木棍、橡皮、小立方体) (1)这几种不同的物体,我们选择哪一个作为标准物测量比较好呢? (2)分组讨论。 (3)全班汇报。鼓励学生客观地分析不同标准物的优缺点。 提问:你选择的理由是什么?(希望学生在表达自己的观点的同时,说出观点产生的依据)。 (4)教师可视情况小结小立方体的特点。 小立方体的优缺点

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比较与测量《5.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 教科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 《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不同的工具测量相同的物体,结果不一样。 2. 相同的工具测量相同的物体,结果一样,便于信息交流。 科学探究目标: 1. 学习预测物的长度。 2. 使用工具进行长度的测量,并会记录。 科学态度目标: 1.逐步适应使用多种测量工具。 2.乐于合作探究学习,能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 3.主动关注他人的测量结果,并有分析结果的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体验统一计量单位给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 2.认识到人们总是在解决问题中不断地完善和改进工具,从而拓展和增强了人的能力。 教学准备: 每4人一个小组(纸带、3厘米立方体、铅笔、长方块) 教学重点: 认识到用同一物体作为标准单位来测量的结果更方便信息交流。教学难点:

测量时指导学生对工具的正确使用,对结果的准确记录。 教学过程: 一、用“拃”测量桌子的长度 1.测量需求: 师:这是哪里的桌子呀? 真善于观察? 师:录播室漂亮吗? 为了让它更漂亮,学校准备为录播室的桌子制作这样的桌套。做桌套师傅找到了,他说需要知道桌面的长是多少?桌面的长是从哪里到了哪里呀?你能指出来吗? 我们怎样做才能知道桌面长多少呀? 2.用学过的方法——拃来测量 复习拃: 师:今天我们就用学过的方法来测量吧桌面的长。 这里很多老师不会用拃测量,你能教教他们吗? 猜测有几拃: 猜猜桌面的长有几拃呢? 为什么? 那咱们赶紧用拃量一量吧? 用拃测量桌面长 汇报结果 二、用相同的工具测量

1.我们的桌子是工厂统一加工的,桌面的长是一样的?可是为什么咱们测量的结果却不一样呢? 2.那要想结果一样?我们可以怎么办? 3.用相同的工具来测量,结果真的会一样吗?谁来发表一下他的意见? 4.活动:有的认为一样,有的认为不一样?那我们还是亲自试验一下吧。 我为第一组准备了相同的立方块,为第二组准备了相同的铅笔,为第三组准备了相同的长木块,我们都来测量桌面的长。注意测量时慢一些,仔细对准标好的每一个起点和终点,最后数清楚个数后,将结果写到对应的表格里。 5.结果分析:我们看看,三个大组都测的是桌面的长吗?为什么结果却完全不一样? 再仔细看看,你有什么惊人的发现? 用同样的工具测量同样的物体长度,结果是一样的? 三、信息交流,解决问题。 1.我们解决了刚才的问题没有?那现在我可以告诉桌套师傅桌面的长是多少了吗?为什么? 2.试误:用同样的铅笔(铅笔做了处理,比学生用的短一些)测量,结果不一样。 那我们能找到一种测量后告诉给师傅,师傅照着这个结果做不会出错的工具吗? 为什么都是铅笔,结果却不一样呢?

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一年级科学

用相同物体来测量 教学目标 1.标准单位的测量比非标准单位的测量能产生更为一致和可比较的结果,便于信息的交流。小立方体可以组合成较长的工具,测量长的物体时便于测量和计数,也更准确。学习预测事物的长度。 2、使用标准工具进行长度的测量。运用十进制记录测量结果?。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乐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能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 3、主动关注他人的测量结果,并有分析结果的意识。认识到人们总是在解决问题中不断地完善和改进工具,从而拓展和增强了人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尝试使用小立方体进行长度的测量,掌握基本的方法。学习运用十进制记录测量结果。 教学过程: 使用课件出示第4课用不同物体测量桌子高度和桌子长度的数据,让学生判断哪个更长。然后指出,不同物体作为单位测量的数值不能比较,所以我们需要全班统一使用同一个物体来测量。1.统一选择测量标准物。(1)用课件展示供选择的标准物,介绍标准物。提问:“我们应该选择哪一个作为标准物呢” (2)发标准物。 2.分小组汇报。(1)鼓励学生客观地分析几种标准物的优缺点.(2)可视情况小结小立方体的特点。每边一样长,方便使用;可以堆叠,能直接测量桌子高度;比较小,可以减少最后一个单位的读数问题,测量数据的误差也会比较小。小立方体的缺点是,如果只用一个小立方体的话,测量会很慢,首尾相连很难做到准确。 三、探索测量桌面和讲台的长度 1.预测桌面和讲台的长度。 2.提问:“用一个小立方体测量会很慢,有什么好办法吗”也可在学生测量遇到问题后再问,增强学生的感悟。如班级学生人数较多,减小组织教学的难度。 3.提问:“讲台只有一张,大家挤在一起测量是不行的,有什么办法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提供事先准备好的替代物 (纸带、棉线等)。 4.测量桌面和讲台面的长度,分发材料。 5.教师观察学生测量,提醒注意事项。用小立方体制作更长的测量工具时,小立方体之间要紧紧挨着,不能有缝隙;测量过程中也要做到首尾相连;重复测量三次。 6.汇总数据。在黑板上展示班级记录表。 四、研讨 1.观察黑板上记录的全班同学测量的讲台长度的结果。 2.让学生体会到全班统一标准物测量物体长度的意义,它使得测量的长度可以进行量?化比较。? 3.讨论用小立方体测量,怎样做又快又准确。 4.教师应再次总结小立

教科版(新)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精品教案

《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精品教案 课题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单元第二单元学科科学年级一上 学习目标(一)科学知识: 运用十进制来记录测量的结果。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利用图表整理数据,认识到图表的作用。(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人们总是在过程中不断改善计划。 重点感受图表对于分析数据的作用。 难点体会人们在过程中不断完善计划的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 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新 课 复习导入 书的长度=15个回形针长度桌面长度=25个橡皮长度 这是我们上节课的测验结果,思考:哪个物体更长一些?哪个物体更短一些呢? 2.同学们得出了不同的答案,我们怎样做才能既准确又直观的比较出物体的长短呢? 可以利用相同的物体进行测量。 3.用相同的物体作为单位标准进行测量,其结果真的能显而易见吗?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思考问题 并回答 通过复习导 入,有利于 减少学生对 新课内容陌 生度,有利 于学生对新 知识的掌 握。

讲授新课一、选择测量的标准物 1. 几种不同的物体,我们选择哪一种来测量呢? 2.按步骤进行小组活动: 先观察这几样物体, 再用物体测量桌面的长度 最后总结这几种标准物的优缺点 3.请同学们想一想这当中最好的选择是什么? 小立方体 优 点 1.每边一样长,方便使用; 2.比较小,可减少最后一个单位的度数问题,减 小误差; 缺 点 1.只用一个小立方体,会降低测量的速度; 2.首尾很难做到真正相连 过渡:看来小立方体是我们最好的选择,下面我们就用小 立方体来测量桌面和讲台的长度。 研讨:用小立方体测量,怎样做才能又快又准确? 可以将每十个小立方体粘连在一起进行测量。 优点:可以提高速度,还方便计数 二、用小立方体测量 比较观察 几种物品 在做标准 物时的优 缺点 思考并回 答 通过在实践 中比较观 察,总结优 缺点,有利 于学生掌握 物体特点, 在实践中归 纳小立方体 的有点,并 接受将它选 为标准物进 行测量 慢慢渗透十 进制的方法

5、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

5、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标准单位比非标准单位在测量时能产生更为一致和可比较的结果,便于信息的交流。 2.小立方体可以组合成较长的工具,测量长的物体时便于测量和计数,也更准确。 科学探究目标 1.学习预测事物的长度。 2.使用标准工具进行长度的测量。 3.运用十进制记录测量结果。 科学态度目标 1.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2.乐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能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 3.主动关注他人的测量结果,并有分析结果的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体验统一计量单位给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 2.认识到人们总是在解决问题中不断地完善和改进工具,从而拓展和增强了人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受图表对于分析数据的作用。 难点:体会人们在测量过程中不断完善计划的方法。 器材准备 为每组学生准备:学习单(学生活动手册)、边长1厘米小立方体若干、与课桌高度相当的纸带。 教师准备:班级记录表、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导入。

回顾上一节的班级记录表,引导学生思考:哪个物体更长一些?哪个物体更短一些? 2.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很难比较结果。 3.哪种测量更准确? 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 (板书课题: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 (看班级记录表回顾第4课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导入,有利于减少学生对新课内容的陌生感,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 二、选择测量的标准物 1.几种不同的物体,我们选择哪一种做测量的标准物呢? 2.比较观察几种物体在做标准物时的优缺点。 3.请同学们想一想这当中最好的选择是什么? 小立方体的优缺点 过渡:看来小立方体是我们最好的选择,下面我们就用小立方体来测量课本的长度。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引导学生掌握物体特点,在分析中归纳小立方体的优缺点,并接受将它选为标准物。 研讨:用小立方体测量,怎样做才能又快又准确? 可以将每10个小立方体粘连在一起进行测量。 设计意图:慢慢渗透十进制的方法继,续强调落实说和听的习惯养成。 三、用小立方体测量 1.根据之前所学,怎样才能又快又准确地完成测量呢? 2.先进行预测。 记录表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5.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5. 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教学设计 一、背景和目标 【背景分析】 在前一课中,学生已经发现当使用不同的测量工具时,测量结果大不相同,之间没有比较的意义,而使用同一个测量工具时,测量的结果就有了可比性。这一节课,要求学生用同一个测量工具来测量,体验带来的公平和方便。同时,结果之间进行比较会容易的多,使比较有了意义。 【学情分析】 学生虽然有前面的第四课作为学习的基础,但对于身体发育尚处在平稳发展时期的一年级学生来说,骨骼易弯曲,肌肉力量较小,小肌肉动作的协调性较差,且注意力时间保持较短。教材中测量课桌的长度以及讲台的长度对于他们来说是有极大的挑战性的,测量速度慢,时间较长,繁杂反复的测量,会让学生渐渐对探究活动失去兴趣。课堂中及时用小组积星和控制材料的方法组织教学,有效凝聚小组力量,完成探究任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标准单位的测量比非标准单位的测量能产生更为一致和可比较的结果,便于信息的交流。 2.小立方体可以组合成较长的工具,测量长的物体时便于测量和计数,也更准确。 科学探究目标 1.学习预测事物的长度。 2.使用标准工具进行长度的测量。 3.探索运用十进制记录测量结果。 科学态度目标 1.逐步适应使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 2.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3.乐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能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 4.主动关注他人的测量结果,并有分析结果的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体验统一计量单位给生产、生活带来便利。 2.认识到人们总是在解决问题中,不断完善和改进工具,从而拓展和增强了人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小星星奖励贴 学生:每组10个小立方体、一卷双面胶、一份活动记录单,三支彩笔(其中有一支是红色)。 三、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课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节有趣的科学课,还特意准备了小星星,我们来比一比,看看哪个小组得到的小星星最多!有没有信心呢? 但是,这个小星星可不好得,科学小牛给大家了几点建议,有请小牛: 大家好,我是科学小牛,要想得到小星星,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认真倾听(听老师说话,听同伴说话)。 2.桌面干净整齐,材料摆放有序。 3.小组讨论的声音比较小,没有影响旁边的小组。 4.小组4人互相协作,互帮互助。 5.老师说“1号坐姿”的时候,同学们要能快速做好。 你们能做到吗?(2分钟) 师:好,我们快点开始今天的课程吧!在上课前,老师想请一个同学当“小先生”带领全班同学学习两个词语。谁想试一试呢? xiāng tong cèliáng 相同测量 (预设:学生领读。评:你读得真好,吐字清晰,声音洪亮)(1分钟) (二)小组探究一测量桌面长度 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长度,发现不公平,也不方便。今天我们统一测量工具来测量,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引课题)。师:老师这有一些材料:小立方体、回形针、吸管和牙签,大家说说,用哪一个材料更好一些呢?理由是什么? 学生回答。(预设:小立方体好,可以堆叠;每一条变长都相等,能随意连接到一起;容易首尾相连,方便测量等等。2分钟) 1.猜一猜(预测) 师:看来同学们都认识到了小立方体的优点,那么我们就开始用它测量吧!我们首先要测量的是桌面的长度。为了不弄脏桌子,老师准备了与桌面一样长的测量纸带,我们所有小组的纸带都是一样的,两条红色线中间的部分是桌面的长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