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12年06月用《农业经济管理》复习指导

12年06月用《农业经济管理》复习指导

12年06月用《农业经济管理》复习指导
12年06月用《农业经济管理》复习指导

2012年06月《农业经济管理》复习指导

一、判断题(1'×10)

( √ ) 1.农业国民经济基础作用的大小是由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高低来决定的。

( × ) 2.随着社会经济利科技的发展,农业的重要性越来越小。越大

( × ) 3.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的高低是由农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比重的大小决定的。

农产品的特殊使用价值

( × ) 4.农业是发展中国家国民经济的基础,但不是发达国家国民经济的基础。

农业是所有国家国民经济的基础

( × ) 5.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不是一个普遍的经济规律。是

( √ ) 6.农产品是人类生存最必需、最基本的生活资料。

( √ ) 7.按经营方式的不同,农业可分为粗放农业与集约农业。

( √ ) 8.按农产品的品质来分,农业可分为粗品农业与精品农业。

( × ) 9.目前我国已消灭了工农业产品交换的剪刀差。尚存在

( × ) 10.随着我国工业的发展,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会逐步扩大。缩小

( √ ) 11.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实质上是工业对农业的剥削。

( × ) 12.农业生产的根本特点是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的交织( × ) 13.农业的生产时间和劳动时间是一致的。不一致

( √ ) 14.农业在解决人类衣食方面起着巨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 √ ) 15.由于农产品具有特殊的使用价值,所以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 √ ) 16.超越劳动者个人需要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是一切社会的基础。

( √ ) 17.农业劳动是其他一切人类活动的起点。

( √ ) 18.农产品既是生活资料又是生产资料。

( √ ) 19.农业人口不断转化为非农业人口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 √ ) 20.我国农业所有制的基本形式是生产资料公有制。

( √ ) 21.农业现代化既是一个历史概念,又是一个世界性概念。

( √ ) 22.根据我国的国情,农业的首要任务是确保粮食的稳步增长。

( √ ) 23.现代农业是农业机械化、科学化和社会化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 × ) 24.我国农业的首要任务是增加农民收入。确保粮食的稳步增长

( × ) 25.专业户经营的特点是自给自足。以商品生产为主

( × ) 26.家庭承包经营与农业的社会化生产是矛盾的。不矛盾

( √ ) 27.农业的社会化并不排斥家庭经营。

( √ ) 28.农业现代化过程,就是不断产生剩余劳动力的过程,就是农民非农化过程。( √ ) 29.农业企业的商品产值构成可既反映该企业的专业化程度水平。

( √ ) 30.农业生产社会化是农业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服务体系形成与发展过程的总称。( √ ) 31.家庭承包经营是双层经营的基础。

( √ ) 32.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本质是由各方组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济共同体。( × ) 33.土地是劳动的产物。自然历史

( × ) 34.通过垦荒种植,可以扩大土地的面积。耕地

( √ ) 35.土地面积的有限性决定了人们必须十分珍惜土地。

( × ) 36.粗放经营是充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基本途径。集约经营

( √ ) 37.农业生产最基本和最主要的生产资料是土地。

( √ ) 38.如使用得当,用地与养地相结合,土地的肥力不仅不会耗竭,而且还会提高。( √ ) 39.在不改变农业用途的前提下,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依法有偿转让。( √ ) 40.农业本身具有的特点,决定了农业科学技术的特点。

( √ ) 41.机械技术是劳动节约型技术的主体。

( × ) 42.精耕细作是劳动节约型技术。资源

( × ) 43.使用良种是劳动节约型技术。资源

( √ ) 44.农民是农业技术推广的主体。

( √ ) 45.劳动节约型技术的主要作用是大幅度地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 √ ) 46.联系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技术开发与农业生产实践的桥梁是农业技术推广。

( √ ) 47.农业技术资金积累具有多样性和配套性。

( √ ) 48.农业技术推广应坚持试验、示范、逐步推广的原则。

( × ) 49.农业技术装备具有较高的利用率。较低

( × ) 50.在自给性农业阶段,农业技术装备主要由工业部门提供。

靠农业内部的自我武装

( √ ) 51.农业技术推广是联系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技术开发与农业生产实践的桥梁。

( × ) 52.农业劳动力资源避不可再生资源。可再生

( √ ) 53.劳动力资源的质量是指劳动力的体力强弱、技术熟练程度和科学文化水平的高低。( √ ) 54.农业劳动力资源具有流失性、可再生性和构成元素的两重性等特点。

( √ ) 55.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的数量大约为4.5亿人。

( × ) 56.农业资金的间转期长,周转速度快。慢

( × ) 57.农业资金的周转期短.周转速度慢。快

( √ ) 58.农业资金运动具有很强的季节性。

( × ) 59.当投入的劳动消耗为一定量时,经济效益同产出的有用成果成反比。正比

( × ) 60.当产出成果为一定量时,经济效益同投入的劳动消耗成正比。反比

( × ) 61.劳动消耗是指农业生产过程中人力的消耗。人力的消耗和生产资料的消耗

( × ) 62.劳动占用是指生产过程中占用的劳动力数量。建筑物、机器设备和原材料

( √ ) 63.在一年内,固定资产投入生产的时间越多,其价值转移就越快(多)。

( √ ) 64.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发展农业的基础。

( √ ) 65.套作可以提高复种指数,缓和农业劳动的季节性。

( × ) 66.混作既能充分利用空间和地力,又便于农作物的管理。

( √ ) 67.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农业部门发展的基础。

( × ) 78.森林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可再生

( √ ) 69.渔业资源是可再生性资源;

( √ ) 70.混作可以充分利用空间和地力,但不便于作物的收获和管理。

( √ ) 71.木材采伐与森林培育之间的比例关系称为采育结构。

( √ ) 72.捕捞和养殖是水产品的两大来源。

( √ ) 73.森林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的作用。

( × ) 74.价值是制定价格的唯一依据。不是

( √ ) 75.粮食价格,对市场上其他商品的价格的形成和变化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 √ ) 76.农产品价格问题不仅是个重要的经济问题,而且还是个政治问题。

( × ) 77.提高农产品价格扩大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途径之一。减小( √ ) 78.剪刀差的实质是工农产品的不等价交换。

( × ) 79.现代市场观念是“我生产什么,就销售什么”的观念。

“市场需要什么,我就生产什么”

( √ ) 80.农产品价格是围绕农产品价值而上下波动的。

( × ) 81.农村义务教育属于个人消费的范畴。公共

( × ) 82.农村医疗卫生属于个人消费的范畴。公共

( × ) 83.公共消费的支出应主要由参加公共消费的个人承担。政府

( √ ) 84.市场体制只有在没有价格扭曲的市场中才能有效地发挥配置资源的作用。

( √ ) 85.税收入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的一种形式。

( √ ) 86.国家对农业宏观调控的实质就是要促使农业生产朝着国家预定的目标发展。

( × ) 87.利用经济手段进行宏观调控,具有直接性和非强制性等特点。间接

( × ) 88.法律手段同其它调控手段相比,具有约束性、强制性、原则性等特点。

稳定性、规范性、事先性( × ) 89.法律手段不同于行政手段,法律手段具有强制性,行政手段不具有强制性。具有( × ) 90.农业政策与农业法律相比,农业政策往往比较原则、明确规范、具体。

执行时有较大的灵活性

二、填空题(1'×10)

1.工农产品,是国家从农业中积累资金的间接形式。剪刀差

2.当今世界社会经济发展中最棘手的四大问题是人口、、能源、环境污染。粮食3.农业生产的根本特点是自然再生产与再生产相交织。经济

4.农业经济管理既要尊重经济规律,又要尊重。自然规律

5.农业中的土地不但是劳动场所,而且是农作物生长的。基地

6.农作物生长的好坏,直接依赖于的高低。土壤肥力

7.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消费具有很强的。季节性

8.我国工业原料的来于农业。百分之40

9.我国轻工业原料的来源于农业。百分之70

10.我国衣着原料的来源于农业。百分之80

11.农产品与工业品相比,农产品的需求弹性。较小

12.我国人均耕地面积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3

13.可供人们种植的土地面积是的。有限

14.我国农业的首要任务是确保的稳步增长。粮食

15.我国农民的承包地属于所有。农民集体

16.我国科技进步在农业增长中所占的份额为。40%左右

17.农业现代化既是一个历史概念,又是一个概念。世界性

18.农业产业化经营是“贸工农一体化、一条龙”经营的简称。产供销

19.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核心是。经营一体化

20.我国每年净增人口大约为人。1500万

21.我国中低产田面积占现有耕地面积的比例为。70%左右

22.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已达平方公里。130万

23.我国每年流失的土壤量为吨。50亿

24.我国的草原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1/5

25.据测算,每亩林地可多蓄水立方米。20

26.土地肥力包括自然肥力和肥力。人工

27.保护和扩大农业用地同农业是充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两条基本途径。集约经营28.以提高劳动效率为主从而节约人量活劳动的技术是节约型技术。劳动

29.农业技术进步的三种类型分别是:劳动节约型技术、资源节约型技术和技术。中性30.农民既是农业技术成果的接受者和使用者,又是农业技术推广的。主体

31.农业机械化的完整概念包括三个方面的内涵:量的规定性、动态性、性。系统协调32.农业技术装备的投资回收期。较长

33.农业资金运动规律是由阶段到生产阶段再到销售阶段。贮备

34.生产周期愈短,流动资金的周转就。愈快

35.农业劳动消耗是指农业生产过程中实际消耗的人力和。生产资料

36.劳动占用的价值形态是占用的。资金

37.农产品成本是指生产每一单位一定质量的农产品所消耗的各种生产资料和等总的费用支出。劳务(人工)

38.农产品价格是调节农业生产最的经济杠杆。灵敏

39.一种农产品同另一种农产品价格之间的比例关系,称为。农产品单项比价40.农产品收购价格之间的差价有:地区差价、质量差价和差价。季节

41.同一时间、同一市场工农业产品交换价格之间的比例关系,称为。工农业产品比价42.财政是一个范畴,它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随着国家的发展而发展。历史43.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财政,反映的是的分配关系。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44.税收入是国家强制地、固定地、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无偿

45.衡量农民消费水平的指标主要有实物消费量指标、服务消费量指标和消费量指标。价值46.国家对农业进行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主要包括:财政手段、金融手段和手段。价格47.价格手段调控方法具有间接性和等特点。非强制性

三、选择题(1'×18)

1.“白色农业”是指( C ) A.生态农业 B.露地农业 C.工厂农业 D.海洋农业2.“蓝色农业”是指( D ) A.生态农业 B.露地农业 C.工厂农业 D.海洋农业3.绿色农业是指( B ) A.生态农业 B.露地农业 C.工厂农业 D.海洋农业4.狭义农业是指( C ) A.畜牧业 B.林业 C.农作物栽培业 D.渔业

5.按物质循环利能量交换,可把农业分为有机农业和( C )

A.粗品农业 B.精品农业 C.石油农业 D.海洋农业

6.按经营方式,可把农业分为粗放农业和( A )

A.集约农业 B.精品农业 C.生态农业 D.石油农业

7.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的根本原因是( D )

A.农业生产力水平低,科技落后 B.农业基础差,农民收入低

C.社会总人口多,农业人口比重大

D.农产品的特殊使用价值(农产品是人类生存最必需、最基本的生活资料)

8.农业作用的大小是由( C )决定的。

A.农业劳动生产力水平 B.农业科技水平

C.农业劳动生产率水平 D.农业净产值占国民收入的比重

9.我国农业总产值比重持续下降,说明( A )

A.农业永远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B.农业重要性程度在降低

C.农业的基础地位在下降 D.农业的基础地位在上升

1O.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产品在人们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将会( B )

A.上升 B.下降 C.提高 D.稳定不变

11.以下不属于农业现代化内涵的是( A )的现代化

A.农民生活水平 B.农业生产手段 C.农业生产技术 D.农业生产管理

12.反映农业发达程度的指标是( A )

A.农业劳动率 B.农民医疗卫生水平 C.农民文化程度 D.森林覆盖率

13.反映农村富裕程度的指标是( C )

A.土地生产率 B.农业劳动生产率 C.农村经济净产值 D.森林覆盖率

14.反映农村文明程度的指标是( C )

A.森林覆盖率 B.水土流失量 C.农民文化程度 D.农业劳动生产率

15.保证社会安定的基础是( C )

A.增加农民收入 B.农村劳动力转移 C.确保粮食的稳步增长 D.保护耕地16.“两高一优”农业是指( B )

A.高产出、优价格、高效益农业 B.高产出、优品质、高效益农业

C.高投入、高产出、优环境农业 D.高投入、优品质、高效益农业

17.反映农业发达程度的指标是( A )

A.农业劳动生产率 B.资金利润率 C.垦殖指数 D .土壤有机质含量

18.以下不属土地资源特性的是( C )

A.面积的有限性 B.严格的区域性 C.性能的同质性 D.功能的永久性

19.以下关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说法错误的是( B )

A.农民土地的承包权30年不变 B.农村十地的承包经营制度30年不变

C.农户在承包期内,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

D.农户承包经营的土地,依法可以有偿转让

20.淡水资源是一种( B )

A.无限量可再生资源 B.有限量可再生资源 C.有限量不可再生资源 D.无限量再循环21.衡量农业集约化经营水平的指标是( B )

A.资金利润率 B.单位土地面积上的机械马力数 C.单位面积产值 D.水土保持面积22.衡量土地规模是否适度的标准是( D )

A.农产品数量 B.拥有的土地数量 C.单位面积上投放的劳动力数量 D.经济效益23.以下不属于农业科学技术特点的是( A )

A.周期性 B.相关性 C.综合性 D.区域适应性

24.以下表述错误的是( C )

A.农业技术应用效果具有不稳定性 B.农业技术成果应用具有分散性

C.农业技术成果应用具有稳定性 D.农业技术成果开发的周期较长

25.劳动节约型技术的主要作用是( A )

A.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B.提高土地资源生产率

C.提高土地资源生产力 D.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

26.施用有机肥料,属于( B )

A.劳动节约型技术落后 B.资源节约型技术 C.中性技术 D.成本节约型技术27.农业资金运动的特点是( A ) A.周转期长 B.流失性 C.分散性 D.周转速度快28.以下属于农业固定资金范畴的是( D ) A.种子 B.农药 C.化肥 D.种畜29.以下属于农业流动资金范畴的是( C ) A.农机具 B.种畜 C.种子 D.役畜30.以下不属于农业流动资金范畴的是( D ) A.种子 B.农药 C.化肥 D.役畜31.以下不属于农业固定资金范畴的是( B ) A.农机具 B.种子 C.种畜 D.役畜32.固定资金运动的特点是( A )

A.其价值逐步地转移到新产品中去 B.其价值一次性地转移到新产品中去

C.其价值是固定不变的 D.其价值在新产品生产出来之后消灭33.流动资金运动的特点是( C )

A.其价值逐步地转移到新产品中去 B.其价值以折旧的形式分摊到新产品中去

C.其价值一次性地转移到新产品中去 D.其价值是固定不变的

34.在同一块土地上,在农作物成熟之前其行间成带间种植后季作物,如在小麦田里种玉米,此种植方式称为( A ) A.套作 B.间作 C.混作 D.轮作

35.在同一块土地上,不同作物按一定比例混合播种的种植方式,称为( C ) A.套作 B.间作 C.混作 D.轮作

36.薯类作物属于( B )作物。 A.油料 B.粮食 C.纤维 D.嗜好

37.小麦田里种棉花,此种种植方式是( C ) A.间作 B.混作 C.套作 D.单作38.在同一块地里,将小麦和蚕豆按一定比例混合进行播种,此种植方式是( B ) A.套作 B.混作 C.间作 D.单作

39.农业生产部门结构的发展趋势是( D )

A.林业的发展速度快于种植业 B.种植业的发展速度快于畜牧业C.种植业的发展速度与林业的发展速度大致相等 D.畜牧业的发展速度快于种植业40.水土保持林属于( B ) A.用材林 B.防护林 C.特种用途林 D.经济林41.防风固沙林属于( A ) A.防护林 B.经济林 C.特殊用途林 D.薪炭林42.以下可以衡量农业生产部门结构状况的指标是( D )

A.农业总产值 B.农民人均纯收入 C.农业净产值 D.土地利用结构

43.下列轮作搭配方式中最有利下土壤肥力恢复和提高的是( C )

A.深根作物与浅根作物 B.谷类作物与油菜作物

C.禾本科作物与豆科作物 D.谷类作物与薯类作物

44.一公斤猪肉的价格为24元,一公斤大米的价格为3元。则猪肉对人米的比价为( B ) A.6:1 B.8:1 C.1:6 D.1:8

45.以2007年为基数,2008年经济作物类价格指数为126,谷物类价格指数为120,则( C ) A.2006年经济作物价格比谷物提高的幅度为10.5%

B.2006年经济作物价格比谷物下降的幅度为lO.5%

C.2006年经济作物价格比谷物提高的幅度为5%【126÷120-100%=5%】

D.2006年经济作物价格比谷物下降的幅度为5%

46.同一种农产晶在同一市场上不同季悼的价格差额,是( A )

A.季节差价 B.品质差价 C.地区差价 D.质量差价

47.缩小工农业产品交换价格剪刀差的根本途径是( D )

A.提高农产品价格 B.降低工业品价格

C.提高农产品价格,并降低工业品价格 D.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48.一般而言,某户家庭的恩格尔系数越大,说明该户家庭( A )

A.越贫困 B.越富裕 C.毛收入越高 D.净收入越高

49.以下属于个人消费内容的是( D ) A.医疗卫生 B.义务教育 C.交通 D.农用机械50.农业补贴属于国家对农业进行宏观凋控的( C )

A.行政手段 B.金融手段 C.财政手段 D.法律手段

51.农业信贷属于国家对农业进行宏观调控的( B )

A.行政手段 B.经济手段 C.财政手段 D.法律手段

52.农业保险属于国家对农业进行宏观调控的( C )

A.行政手段 B.财政手段 C.金融手段 D.法律手段

53.农业税收属于国家对农业进行宏观调控的( D )

A.行政手段 B.法律手段 C.金融手段 D.财政手段

54.农产品保护价属于国家对农业进行宏观调控的( D )

A.财政手段 B.金融手段 C.行政手段 D.经济手段

55.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用于食品方面的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下降的规律,称之为( C ) A.马克思定律 B.马尔萨斯定律 C.恩格尔定律 D.凯恩斯定律56.以下可以拍卖的土地是( A ) A.四荒地 B.基本农田 C.耕地 D.农用地57.政府制定农产品收购收购时,其价格的最低线是( C )

A.工农产品的价格比 B.农产品的比价 C.农产品生产成本 D.确保农民收入水平58.考核劳动力利用经济的评价指标是( A )

A.单位劳动时间的农业纯收入 B.劳动力的利用率

C.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劳动力人数 D.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劳动日数

59.考核资金利用经济效益的评价指标是( B )

A.单位土地面积上投入的资金量 B.单位资金的农产品量

C.单位劳动力拥有的资金数量 D.流动资金与固定资金的比例

四、名词解释(3'×4)

1.农业生产社会P20是指农业由孤立的、封闭型的自给性生产的农业,转变为分工细密、协作广泛、开放型的社会生产的农业的过程。

2.农艺过程专业P23是指农业生产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或自给自足经济向商品生产、商品交换的商品经济转化。

3.农业生产商品P25是指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各个作业环节,由原来一个生产单位独立完成,转变为若干专门企业分别完成。

4.农业产业化经营 P39是指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户为基础,以“龙头”企业为依托,以经济效益为核心,以系列化服务为手段,将农业再生产过程的前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联系起来,形成一体的利益集团或利益共同体的一种经营组织形式。

5.适度土地规模经营 P59 是指农业生产单位在最适当的土地面积上的经营,亦即土地面积能保证最佳经济效益要求的经营。

6.农业适用技术 P72是指那些与技术使用单位的自然、经济、社会条件相适应,能取得生产经营所预期的最佳效果的农业技术。

7.农业技术装备 P73 是指农业中使用的生产工具和其他劳动资料的总称,包括各种农具、农业机械、运输工具、生产性建筑设施、役畜、种畜等。

8.农业劳动生产率 P83 是指农业的劳动耗费与其创造的产品数量之间的对比关系。

9.农业生产经济效益分析 P98 是指通过一系列指标对农业生产经济效益的状况进行计算和评价,寻找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目的是要以较小的投入获得较大的产出。

10.农业生产部门结构 P106 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农业各生产部门的组成及内在联系。11.畜牧业 P123 是指利用动物的生命机能,通过人工饲养、繁殖以取得畜禽产品的生产部门。

12.渔业 P126 是指以水域为依托,利用水生生物的生命机能,通过采捕和养殖劳动取得水产品的生产部门。

13.工农业产品比价 P138 是指同一时间、同一市场工农业产品交换价格之间的比例关系。14.农民消费水平 P165 是指按我国农村人口平均计算的在一定时期内人均消费的生活资料和

劳务的数地、质量、品种、结构及其消费效果。

15.农民的消费结构 P169 指农民总消费支出中各类不同性质的支出所占的比重及其相互关系。16.农业宏观调控 P176 是指国家各级政府运用法律的、行政的、经济的及其它手段,对农业

经济运行的发展方向、结构、速度等重要问题,从总体或总量上进行调节和控制,使农业生产经营活动朝着预期的目标发展的一种行为。

五、简答题(6'×5)

1.为什么说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P1

答:⑴农业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在解决人类衣食方面起着巨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⑵农业是国民经济其他部门产生和独立化的基础;

⑶农业是国民经济其他部门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⑷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一条普遍规律。

2.我国现阶段我国农业的基本国情是什么? P6

答:⑴生产资料公有制是所有制的基本形式;

⑵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相对较少;

⑶农业人口多,农业劳动力资源丰富,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较低;

⑷我国农业有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但现代科学技术水平较低;

⑸我国农业的生产力水平较低,农业劳动生产率不高,且差异性较大。

3.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容 P10

答:⑴农业生产手段的现代化,用现代物质技术装备农业,实现农业的机械化。

⑵农业生产技术的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现代化是农业现代化的中心内容。

⑶农业生产管理的现代化,农业生产管理的现代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 P11

答:⑴用机械化、电气化的农业生产工具和设备装备农业;

⑵现代科学技术在农业中得到广泛运用;

⑶农业生产日益社会化;

⑷按市场需求进行农产品生产,农业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

⑸农业生产的效率空前提高。

5.农业企业专业化的优越性 P21

答:⑴有利于充分发挥各企业的优势,提高企业盈利水平和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

⑵有利于农业机械化和农业技术科学化的发展;

⑶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的技术水平;

⑷有利于农产品的贮藏、加工、包装、运输、销售和农业生产资料的供应;

⑸它有利于提高企业的规模效益。

6.农业企业专业化的制约因素 P22

答:⑴企业在专业化产品生产上拥有优势的程度;

⑵该项专业化产品的市场容量和价格;

⑶需要购入的商品的供应条件和价格;

归根到底,农业企业专业化的发展受整个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制约。

7.商品化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P25

答:⑴农业生产商品化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

⑵农业商品化是整个国民经济顺利发展的必要条件;

⑶发展商品生产是农业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日趋完善的客观需要。

8.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经济功能 P40

答:⑴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

⑵有利于把千家万户分散的农户引入市场;

⑶有利于缓解农业资金短缺的矛盾;

⑷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效益。

9.推进适度土地规模经营的原则有哪些? P60

答:⑴适度原则;

⑵坚持农民自愿原则;

⑶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原则,但又允许土地使用权的有偿转让。

10.为促进适度土地规模经营的发展,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P61

答:⑴积极发展第二、第三产业,建设小城镇,使农业劳动力能往这方面转移,为土地转移创造前提。

⑵建立土地使用权的流转机制,使土地能逐步向种田能手集中。

⑶以农户为基础,建立新型的合作经济组织,特别是流通领域的合作。

⑷搞好农业机械化利产前、产中、产后的各种服务工作。

11.简述农业技术进步的内容。P67

答:⑴农业生产技术措施的进步;

⑵农业生产手段及农业生产物质条件的进步;

⑶农业管理技术的进步;

⑷农业生产劳动者与管理者的科学技术知识和劳动技能及管理技能的进步。

12.我国农业技术进步道路的选择。(即,我国农业技术进步的具体措施)P70

答:⑴大力推广以良种为中心的生物技术;

⑵积极使用化学技术;

⑶重视农田水利技术;

⑷总结、整理、继承和推广传统农业技术的精华;

⑸综合运用农业资源开发技术;

⑹有步骤、有选择地推广农业机械技术。

13.目前影响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制约因素。P75

答:⑴农业机械化资金短缺,农民对农业机械的购买力较低;

⑵农业比较利益低,使农民缺乏推广使用农业机械的内在冲动;

⑶农业剩余劳动力过多,阻碍了机械对劳动力的替代;

⑷农业专业化程度低,许多地区的农业生产结构仍处于“小而全”的状况,同时,农户生产

规模又十分狭小,经营分散,使农业机械缺乏良好的作业环境;

⑸农机产品质量较差,能耗、工作效率大大低于国外先进水平;

⑹农机人员素质不高,管理和社会化服务水平较低。

所有这些,都影响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14.选择农业实用技术的基本的原则。P72 答:⑴遵循生物学规律,能满足动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各种条件,以充分发挥其生产性能;

⑵遵循经济规律,讲究经济效益;

⑶遵循自然规律,保护生态环境。

15.农业技术装备的特点和要求。P73

答:⑴现代农业技术装备主要依靠工业来生产供应;

⑵农业技术装备具有多样性和配套性;

⑶农业技术装备使用使用具有分散性;

⑷农业技术装备的利用率低;

⑸农业技术装备的使用需要较多的投资。

16.农业劳动的特点 P81

答:⑴农业劳动时间具有强烈的季节性;

⑵农业劳动的周期长,劳动的效益具有差异性;

⑶农业劳动场所的分散性;

⑷农业劳动内容的多样性。

17.农业资金(运动)的特点 P92

答:⑴农业资金的周转期长,周转速度慢;

⑵农业资金运动具有很强的季节性;

⑶农业资金利用的效益有很大的不稳定性。

18.农业生产部门结构的特点 P107

答:⑴农业生产部门结构与自然环境密切联系;

⑵农业生产部门结构有地区差异;

⑶农业生产部门结构存在稳定性与多变性。

19.农产品价格杠杆的作用 P135

答:⑴农产品价格是调节农业生产的经济杠杆;

⑵农产品价格对其他商品价格具有重要影响;

⑶农产品价格直接涉及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

⑷合理的农产品价格有利于社会安定团结。

20.完善农村市场机制 P140

答:⑴健全合理的市场结构;

⑵适应市场需要,开辟流通渠道;

⑶树立现代的市场概念;

⑷加强农村市场调研和预测。

21.农业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P176

答:⑴农业宏观调控是保证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顺利发展的客观要求;

⑵农业宏观调控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

⑶农业宏观凋控是巩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果的客观要求;

⑷农业宏观调控是农业生产特点的客观要求。

六、论述题(10'×2)

1.论述农业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中的地位与作用。P3

答:⑴农业是人民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

⑵农业是工业特别是轻工业原料的主要来源;

⑶农业是其他部门劳动力的主要来源;

⑷农业是现代化建设资金的重要来源;

⑸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品是换汇的重要物资;

⑹农村是广阔的工业品市场;

⑺农业可创造美好的生活环境;

⑻农业是保证社会安定的重要条件;

总之,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发展、农民的富裕、农村的稳定事关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2.论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中战略措施。P16

答:⑴要坚持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的发展战略;

⑵以高产、优质、高效为建设现代化农业的目标;

⑶要加快农业和农村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和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战略转变;

⑷要在实现粮食稳步增长的同时,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实现农业的产业化;

⑸要大力推进农业的技术改革;

⑹要增加对农业的投入;

⑺加速农业生产的社会化;

⑻搞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控制人口增长;

⑼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

⑽在抓好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加强农村精神文明的建设。

3.农业产业化经营有何客观必然性?(即,为什么必须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P39

答:⑴农业产业化经营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①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生产力和社会分工发展的必然要求;

②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⑵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生产发展的内在需求

①农业产业化经营能有效解决农业生产的季节性与农产品需求的普遍性、连续性矛盾;

②农业产业化经营能有效地解决农产品加工、销售、保鲜、贮存问题。

⑶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发展市场农业的客观需要

农业产业化经营能把千家万户的小农户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实行有效的对接,帮助农民解决资金、信息、销售问题。

⑷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客观要求

农业产业化能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

由此可见,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农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4.保护和扩大农业用地的途径有哪些? P50

答:⑴保护已纳入生产使用的农业用地,特别是耕地不被乱占乱用。

①强化全国土地的统一管理;

②做好土地管理的基础性工作;

③强化土地使用的法制管理;

④加强土地利用的宏观管理和微观控制。

⑵有计划地扩火农业刚地,

①有计划地开发荒地资源,变宜垦地为耕地;

②因地制宜多方向开发利用荒地资源;

③推行能够调动农民扩大农业用地积极性的改革措施。

5.提高我国农业集约经营水平的途径有哪些? P53

答:⑴加强农业投入的同时,加速农业技术改造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①实行农业机械化、电气化,以及用其它先进技术设备武装农业。

②在农业生产中广泛运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

③积极进行农业基本建设,不断提高农业用地的质量,增加与发展生产有关的其他基本

建设。

④逐步实现农业生产的区域化和专业化。

⑤开展农产品加工和产品的综合利用,以增加农副产品的附加价值。

⑥改善经营管理,讲究投资经济效益。

⑵扩大复种面积

扩大复种面积是发展农业集约经营的一条重要途径。应当因地制宜和创造各种条件,使各地的复种面积尽量扩大。

⑶改革农业生产结构,提高集约化程度较高的农业生产部门的比重

⑷完善农村经济政策,调动农民集约经营积极性

①稳定土地使用权的承包关系;

②农户承包土地的使川权,在用途不变的前提下,可以依法有偿转让他人使用;

③农户在承包期内,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

6.实现适度土地规模经营,需具备哪些条件? P60

答:⑴非农产业发达,劳动力已大部分从农业中转移出去,从非农产业获得有保障的较优厚的收入,群众愿意转出承包的土地。

⑵农业机械化利各种社会化服务工作搞得较好,能做到机耕、机播、机收,生产资料的供应

得到保障,能便利地加工和销售产品,生产、流通的各个环节都能畅通无阻。

⑶健全农产品市场,使土地经营者真正独立自主地经营、顺利出售产品,并从合理的价格中

获得较好的赢利,使实行土地规模经营的单位得到优于从事其他经营的平均收益。

⑷实行规模经营的经营者是种田能手,有经营较大土地面积的能力,能真正发挥各种生产要

素的作用。

⑸需要有正确的政策。

7.科学技术在推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P68

答:⑴科学技术是农业产量不断增长的主要因素;

⑵科学技术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强有力的杠杆;

⑶科学技术可以大大降低农产品成本和价格,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⑷科学技术住促进农业的良性循环,提高经济效益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

8.为什么要坚持家庭承包经营与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长期不变? P213

答:(1)家庭承包经营符合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规律;符合农业生产自身的特点;能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2)这种经营方式,不仅适应以手工劳动为主的传统农业,也能适应采用先进科学技术和生产手段的现代农业,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旺盛的生命力。

(3)家庭承包经营是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一个层次,是双层经营体制的基础,有利于两方面的积极性的发挥。当前的重点是要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增强服务功能,搞好社会化服务。

(4)稳定完善双层经营体制,关键是稳定完善土地承包关系。长期稳定此项政策,有利于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安心生产,增加投入。

(5)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积极探索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具体途径。

(6)从农村经济现状和发展要求出发,继续完善所有制结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