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1立体构成的表现形式

1立体构成的表现形式

1立体构成的表现形式
1立体构成的表现形式

潍坊科技学院教案

课程名称:学前教育美术基础4(1)授课人: 课题立体构成的表现形式课时 2

教学目的

要求目的:了解构成的基础知识,构成的基本原则、形式美法则。要求:掌握点、线、面的构成原理和规律。

教学重点

难点重点:立体构成在手工制作中的体现。

难点:利用构成法则,提高手工制作的创新力。

教学环节及内容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二、新授课程

1立体构成的构成要素

(1)点状材料的构成

(2)线材的构成

(3)面材的构成

(4)块材的构成

2立体构成的形式法则美

(1)变化与统一

(2)对比与调和

(3)对称与均衡

(4)比例与分割

三、立体构成作品赏析

通过看图片,了解立体构成要素及形式法则美。四、教师小结本次学习内容,对重点和学习要求作强调

授课效果分析总结

构成基础

一组织教学

查看学生人数,及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做一个简单介绍。以图片导入新课

欣赏图片,导入构成。

二、新授课程

1立体构成的构成要素

(1)点状材料的构成

点是造型元素中最小、最简洁、最基本的形态,它具有形状、大小、位置、虚实、方向、具象、抽象等形式元素。

(2)线材的构成

线的构成可以分为硬线材和软线材两类。线材在制作中的形态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弯的,既可以拉直,又可以绕弯、盘旋、编织。

(3)面材的构成

①半立体构成

②半立体重复构成

③面体插接

④层面排列

⑤透空柱式构成

(5)块材的构成

①多面体构成

②块体构成

2立体构成的形式法则美(1)变化与统一

(2)对比与调和

(3)对称与均衡

(4)比例与分割

三、立体构成作品赏析

通过看图片,进一步了解立体构成要素及形式法则美。

四、小结本次学习内容,对重点和学习要求作强调

1、立体构成的构成要素有点状材料的构成、线材的构成、面材的构成、块材的构成。

2、立体构成的形式法则美有变化与统一、对比与调和、对称与均衡、比例与分割。

立体构成教案 (1)

立体构成 立体构成的概念 除开平面上塑造形象与空间感的图案及绘画艺术外,其它各类造型艺术都应划归立体艺术与立体造型设计的范畴。它们的特点是,以实体占有空间、限定空间、并与空间一同构成新的环境、新的视觉产物。由此,人们给了它们一个最摩登的称谓:"空间艺术"。 既然共属于"空间艺术"。那么无论各自的表现形式如何,它们必有共通的规律可循。近年来人们对此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取得了以"立体构成"作为空间艺术基础的经验(类似绘画中的基础是素描、色彩一样),并已由实践证明,它直接有助于创作与设计,是用于基础教学的新学科。了解和研究立体构成,并通过训练,掌握其原理及构成形式、过程和方法,对每一位艺术家或设计家所从事的创作而言,便如同医生熟知了各种药的药性,只待在医疗实践中对症下药了。 一、立体--三次元 (一)、立体的概念 立体是实际占有空间的实体。它较之于在二次元的空间中(即平面中)所表现出来的立体感,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性质。 平面中表现的空间深度和层次,是单纯视觉的,它运用透视法来表现立体的效果。而立体,则是在空间实际占有位置的实体,我们可以围绕着它变换成任意角度,前后左右地观看。小的立体形态,我们还可以拿在手中翻来覆去地观赏,盲人还可以靠手的触摸体会到它的形象,所以立体的"形"与面的"形"是不能相提并论的。它的形不是绘画平面中的轮廓的概念,而是从不同角度观看时产生的不同形态。 如果根据以前的定义推测,立体应该是面所移动的轨迹。面在移动时,不只是顺着自身长或宽的方向滑动,而是必须朝着和面成角度的方向移动。另外,通过面的旋转也能产生立体。这种动的定义是理念的、概念的,有助于我们对立体形态的理解。 立体的类别及性格 1、立体的类别 立体是有形的实体,而这实体的表面形象均是由线和面组成的(或者说,可以分解成线和面)。如果把各种二次元的形三次元化,就会产生各种相应的立体形,所以,立体形与线、面的形的关系是很密切的。因此与线和面一样,立体也可划分为直线系、中间系、和曲线系三大类。进而立体又可分为几何形立体和自由形立体两大类。综合起来,立体的类别可分为:

立体构成中的形式美法则

1.形体的对比与调和 不同形状和体量的形态构成使形体呈现出对比与调和的关系。反映这种关系最典型的是简单的几何形体。如正方体、球体、圆柱体、圆锥体。它们之间具有统一感和整体性,使人最容易认识和理解对比与调和。几何原理的形式美感不仅从它本身得到体现,还在其他艺术中、建筑小表现得淋漓尽致。世界上许多著名建筑因为很好地运用了几何原理成为建筑艺术史上的丰碑。从古埃及的金字塔到古罗马的万神庙,还有古罗马大角斗场。无不折射出这种最主要和简单的对比与调和。设计师的成功就在于巧妙地将各种形状从属于基本形,使基本形这一特征得到强调。 形体的对比与调和要突出主体,强调其他部位对主体的从属关系,同时通过控制主从关系,尽量用形体中细部的形状来取得对比与调和的效果(如古罗马大角斗场每一个细小的形体都从属于椭圆形状)。强调高度,加强高低对比是突出主体的一种方法,因为当形体高低反差大,且有―定的体量结合时,就会产生力量感。另一种突出主体的方法是次要部位的形状与主体相同而体量较小,尺寸也较小。如同法国巴黎的凯旋门中央门道的尺寸明显大于两边步行门道的尺寸。一方面,在视觉上、高的形体比低的形体更容易吸引人的视线,圆的比直的更令人注目,因此对比手法的运用能起到引导视线的作用;另一方面,人的视线也会因动静对比而产生趣味感。建筑设计师有意将楼梯的尺寸做大,其实质就是让暗示运动的要素充满趣味。 利用形状来协调形体使之形成统一感在形体构成中是非常重要的手

段和方法。如果大的形体中所有小形体的尺寸和体量是一样的,这些小形体排列的距离也一样。无形中这些形体会呈现出一种几何美感,表现出强烈的统一感。一旦形状和尺寸的协调同形体的细小部位结合,那么这种由外及里的协调则会表现出形体的整体性,是对比与调和的高度体现。 2.色彩的对比与调和 研究形体的色彩具有积极的意义。构成形体的天然色彩材料与经过施色的材料会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关系。它们相互对比在视觉上给人以紧感和刺激感,一旦它们形成调和关系则给人以色彩的秩序感。形体材料表面的色彩在各种光线照射下会构成不同色相对比、明度对比、纯度对比,且由于这些形体材料表面的形状、大小、位置、肌理不同构成色彩形象对比,同时人在感觉色彩的过程中伴随着心理活动,导致出现冷暖、进迟、轻重、厚薄、扩与收缩、动与静等对比与调和的关系。 利用色彩的对比关系可以取得出奇制胜的效果,也是进行变化的重要方法。任何对比色相都可以通过改变纯度、明度、面积、比例取得对比与调和。 在建筑中,利用材质和色彩达到形体的统一是有力的手段和方法。建筑有着独特的优势,这种优势体现在材料上。相同材料的质地和色彩是一样的,能够将不同的建筑结构和形式统一起来,不会显得与其他建筑结构形式格格不入。在雕塑中,色彩的对比与调和也显示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奥登伯格、布拉根合作创作的《汤匙桥和樱桃》中,汤匙桥极富动感的曲线与樱桃球体构成的方向对比,给人极大的视觉刺

立体构成中的形式美法则讲课稿

立体构成中的形式美 法则

1.形体的对比与调和 不同形状和体量的形态构成使形体呈现出对比与调和的关系。反映这种关系最典型的是简单的几何形体。如正方体、球体、圆柱体、圆锥体。它们之间具有统一感和整体性,使人最容易认识和理解对比与调和。几何原理的形式美感不仅从它本身得到体现,还在其他艺术中、建筑小表现得淋漓尽致。世界上许多著名建筑因为很好地运用了几何原理成为建筑艺术史上的丰碑。从古埃及的金字塔到古罗马的万神庙,还有古罗马大角斗场。无不折射出这种最主要和简单的对比与调和。设计师的成功就在于巧妙地将各种形状从属于基本形,使基本形这一特征得到强调。 形体的对比与调和要突出主体,强调其他部位对主体的从属关系,同时通过控制主从关系,尽量用形体中细部的形状来取得对比与调和的效果(如古罗马大角斗场每一个细小的形体都从属于椭圆形状)。强调高度,加强高低对比是突出主体的一种方法,因为当形体高低反差大,且有―定的体量结合时,就会产生力量感。另一种突出主体的方法是次要部位的形状与主体相同而体量较小,尺寸也较小。如同法国巴黎的凯旋门中央门道的尺寸明显大于两边步行门道的尺寸。一方面,在视觉上、高的形体比低的形体更容易吸引人的视线,圆的比直的更令人注目,因此对比手法的运用能起到引导视线的作用;另一方面,人的视线也会因动静对比而产生趣味感。建筑设计师有意将楼梯的尺寸做大,其实质就是让暗示运动的要素充满趣味。

利用形状来协调形体使之形成统一感在形体构成中是非常重要的手段和方法。如果大的形体中所有小形体的尺寸和体量是一样的,这些小形体排列的距离也一样。无形中这些形体会呈现出一种几何美感,表现出强烈的统一感。一旦形状和尺寸的协调同形体的细小部位结合,那么这种由外及里的协调则会表现出形体的整体性,是对比与调和的高度体现。 2.色彩的对比与调和 研究形体的色彩具有积极的意义。构成形体的天然色彩材料与经过施色的材料会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关系。它们相互对比在视觉上给人以紧张感和刺激感,一旦它们形成调和关系则给人以色彩的秩序感。形体材料表面的色彩在各种光线照射下会构成不同色相对比、明度对比、纯度对比,且由于这些形体材料表面的形状、大小、位置、肌理不同构成色彩形象对比,同时人在感觉色彩的过程中伴随着心理活动,导致出现冷暖、进迟、轻重、厚薄、扩张与收缩、动与静等对比与调和的关系。 利用色彩的对比关系可以取得出奇制胜的效果,也是进行变化的重要方法。任何对比色相都可以通过改变纯度、明度、面积、比例取得对比与调和。 在建筑中,利用材质和色彩达到形体的统一是有力的手段和方法。建筑有着独特的优势,这种优势体现在材料上。相同材料的质地

1立体构成的表现形式

潍坊科技学院教案 课程名称:学前教育美术基础4(1)授课人: 课题立体构成的表现形式课时 2 教学目的 与 要求目的:了解构成的基础知识,构成的基本原则、形式美法则。要求:掌握点、线、面的构成原理和规律。 教学重点 与 难点重点:立体构成在手工制作中的体现。 难点:利用构成法则,提高手工制作的创新力。 教学环节及内容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二、新授课程 1立体构成的构成要素 (1)点状材料的构成 (2)线材的构成 (3)面材的构成 (4)块材的构成 2立体构成的形式法则美 (1)变化与统一 (2)对比与调和 (3)对称与均衡 (4)比例与分割 三、立体构成作品赏析 通过看图片,了解立体构成要素及形式法则美。四、教师小结本次学习内容,对重点和学习要求作强调 授课效果分析总结

构成基础 一组织教学 查看学生人数,及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做一个简单介绍。以图片导入新课 欣赏图片,导入构成。

二、新授课程 1立体构成的构成要素 (1)点状材料的构成 点是造型元素中最小、最简洁、最基本的形态,它具有形状、大小、位置、虚实、方向、具象、抽象等形式元素。 (2)线材的构成 线的构成可以分为硬线材和软线材两类。线材在制作中的形态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弯的,既可以拉直,又可以绕弯、盘旋、编织。

(3)面材的构成 ①半立体构成 ②半立体重复构成 ③面体插接 ④层面排列 ⑤透空柱式构成 (5)块材的构成 ①多面体构成 ②块体构成

2立体构成的形式法则美(1)变化与统一 (2)对比与调和 (3)对称与均衡 (4)比例与分割

三、立体构成作品赏析 通过看图片,进一步了解立体构成要素及形式法则美。 四、小结本次学习内容,对重点和学习要求作强调

立体构成中的形式美法则

立体构成中的形式美法则 一、对比与调和 对比是指立体形态构成要素以对比方式各自展示其面貌和特点,以“一石激起干层浪”的效果形成视觉上的张力,使原有的个性更加鲜明、更加强烈、同时也增强了形体对人的感官的刺激.造成更强的视觉冲击力和视觉效果。对比是形式美感重要的生动语言,它可改变形怂的呆板,造成富有生气、活泼、动感的造型,在对比中原有的构成要素最大限度地保持要素间的差异性。可以说,形态构成缺乏对比就没有活力,失去运动感。对比在立体构成中的各个方面展示自己的表现形式,既有形体、色彩、材质等方面的对比,也有实体与空间的对比等。 调和是与对比相反的概念,是指立体形态构成要素共性的加强及差异性的减弱,以求获得统一。形态构成一味强调对比,势必走向认识上的绝对化,不可能从全局的角度去控制造型表现,构成的作品从整体上看是杂乱无章、矛盾重重、支离破碎、毫无整体性的,不可能把人的视觉和触觉带到引人入胜的境地。这就是说,艺术作品的表现不仅需要量,也需要质才能实现形态构成的价值,需要设计师协调统一形态构成的各个要素。 事实上,方体形态的构成往往包含着不同的要素。根据一个立体形态的实际有目的性地去创造,其多元化的要素必须体现形式上的统一,既要设计新颖的外观,又要将形态的外观与内部结构、空间、形状、体积统一。如同建筑一样,要体现平面与立面的统一。 对比与调和是相辅相成、休戚与共的.是矛盾的统一、辩证的统一,

立体构成从许多方面体现出对比与调和的关系。 1.形体的对比与调和 不同形状和体量的形态构成使形体呈现出对比与调和的关系。反映这种关系最典型的是简单的几何形体。如正方体、球体、圆柱体、圆锥体。它们之间具有统一感和整体性,使人最容易认识和理解对比与调和。几何原理的形式美感不仅从它本身得到体现,还在其他艺术中、建筑小表现得淋漓尽致。世界上许多著名建筑因为很好地运用了几何原理成为建筑艺术史上的丰碑。从古埃及的金字塔到古罗马的万神庙,还有古罗马大角斗场。无不折射出这种最主要和简单的对比与调和。设计师的成功就在于巧妙地将各种形状从属于基本形,使基本形这一特征得到强调。 万神庙(罗马) 大角斗场(罗马)形体的对比与调和要突出主体,强调其他部位对主体的从属关系,同时通过控制主从关系,尽量用形体中细部的形状来取得对比与调和的效果(如古罗马大角斗场每一个细小的形体都从属于椭圆形状)。强调高度,加强高低对比是突出主体的一种方法,因为当形体高低反差大,且有―定的体量结合时,就会产生力量感。另一种突出主体的方法是次要部位的形状与主体相同而体量较小,尺寸也较小。如同法国巴黎的凯旋门中央门道的尺寸明显大于两边步行门道的尺寸。一方面,在视觉

立体构成及概念

立体构成及概念 一、立体构成的概念 我们生活在一个立体的世界中,我们的房屋、家具、日常生活用品都是立体的,立体就是具有三维的空间和形态。我们生活的环境就是一个三维世界。 构成是指组合、拼装、构造的意思。立体构成就是在在三维的空间中把具有三维形态的要素,按照形式美的构成原理进行组合、构造,从而创造出一个符合设计意图的、具有一定美感的、具有创新意识的三维形态的过程。 立体构成的训练目的,首先是理解并运用形式美的基本原理,立体构成不是简单的拼装,组合,而是在审美的要求下有目的的进行。形式美的基本原理是我们学习立体构成的指导原则。 其次,立体构成的训练目的是研究探索立体造型的基本规律。立体构成是设计的基础课程,它不同于强调功能第一性的设计专业课程,没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类别1类别2类别3类别4系列3系列2系列1

有具体的功能要求和经济要求,是纯粹形式美的探索。可以为现代设计提供宽泛的思考方法和创造意识。为现代设计积累有效的立体造型规律。 立体构成训练的另一个目的就是掌握一定的造型方法。立体构成的过程是对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进行实践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是对构成理论的探讨研究,也是实践经验和方法的积累,不同的物质材料,以及材料的结构、加工工艺、技术等都为立体构成积累了大量的立体形态的资料和方法。 所以立体构成是研究立体空间造型的基础学科,是进行立体造型设计的专业基础。 二、立体构成的沿革 构成意识最早萌芽在风格派(De stijl)和构成主义(Constructivism)运动中,1918年,荷兰的艺术家组成了一个名为“风格派”的造型艺术团体,强调几何单体的组合造型。在俄国十月革命期间,一些知识分子发起的前卫艺术和设计运动,被称为构成主义。构成主义和风格派都热衷于几何形体、空间和色彩的构成效果。 构成教育的形成发展却在包豪斯学院。包豪斯(Bauhaus)学院是以建筑为主的设计学院,在1919年4月1日在德国的魏玛,现代设计教育的先驱格罗毕乌斯(gropius)把魏玛的工艺学校和美术学校合并而创立的第一所设计学校。 1921年,荷兰“风格派”的代表人物凡.杜斯伯格(van dusiboge)来到包豪斯设计学校。他也带来了构成主义和风格派的现代设计思潮,

立体构成课稿

长江职业学院童拥军 一、立体构成概述 通过对立体构成的学习,分析立体构成的各元素、构成法则,使学生观察立体、把握立体、创造立体的方法,最终启发创新意识。 立体的空间构成过程可以提高对空间深度的领悟能力、立体意识,对生存空间形成全方位的思考模式,这不仅有易于艺术全方位的创作与欣赏,也有利于现代的思维方式,有简单的平面思维转化为复杂的立体思维,由规范的几何性造型转化为自由的有机形,由直线性思维转化为非直线性思维。 立体构成所研究的是实体与虚体间的存在关系,对个体形态研究的目的在于整体形态的应用之中。 1、立体构成的概念 立体构成是建立在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基础上的对空间设计思维进行训练方式,不是简单的纸手工、纸模型的加工,不是比谁搭的木棱高而不倒,保护是一种技艺的学习。他是一种高级的学习活动,是有老师参与指导的高级游戏,这种游戏是学习的另一种形式。 ①、立体构成定义 立体构成是在把握立体形态的基础之上,对立体空间形态进行科学解剖,研究如何将立体形态按一定的原则重新组合,创造出具有形式美感的新形态,是用单纯的形态来训练造型能力和构成能力的学科,是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基础上的进一步学习。 立体构成的学习中包含有形体,掌握形成体态途径的,用次形体组合成超级形体,分割空间以及应用。 ②、立体构成与包豪斯 构成主义,是立体主义和未来主义影响下的产物。 1913年俄国年塔林提出的“绘画浮雕”——抽象几何结构。 1919年现代设计师格罗庇乌斯在德国魏玛成立了包豪斯造型艺术学院。“包豪斯”是德语“Bauen”建筑和名词“Haus”房子的意思,把两个次的发音合在一起则读做“包豪斯”。 包豪斯对艺术设计教育最大的贡献是基础课,约翰·伊顿提出“从学中干”,即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实际工作探讨形式、色彩、材料和质感,并把上述要素结合起来。莫霍里·纳吉将构成主义的要素带进了基础训练,强调形式和色彩的客观分析,注重点、线、面的关系。通过实践,使学生了解如何客观地分析两度空间的构成,并进而推广到三度空间的构成上;同时还借鉴现代动感雕塑并结合光效内容,创立了增加运动与时间概念的四度空间。 日本设计研究界整理与实践运用,逐渐分化为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三门科类,把它作为所有设计专业共同的基础课程。 ③、立体构成中的维度 A、分形维度 零维——只有位置的空间“点”; 一维——只有长度的空间“线”; 二维——有长宽无厚度的“平面形”; 三维——有长宽厚的空间“立体形”。 只差一点点而没有完全围合的平面或立体,这种半立体称二.五维,传统称它为浮雕。 B、二.五维空间与浮雕 半立体,二.五维,浮雕,也叫二.五次元。都是指介于二维与三维之间的具有立

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空间构成

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空间构成 2009年10月18日星期日 10:31 一、空间的概念 空间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客观形式,我们一般所讲的空间是一种具有高、宽、深的三次元立体空间,对于物体而言,就是它在空间中实际占据的位置,这种空间形态也叫做视觉空间。而我们在平面构成中所谈到的空间形式,是就人的视觉而言的,它具有平面性、幻觉性、矛盾性。在平面构成中空间感只是一种假象,三维空间是二维空间的错觉,其本质还是平面的。 平面性 即二次元空间。也就是有长与宽两种单元元素构成的空间。前面所分析过的正负形的消失、减缺等形态特征,都是在平面空间中所存在的形式。 幻觉性 这里指的是平面中的立体感,由几个面组合而得到的高、宽、深三次元的空间感觉。不同形态线的肌理重复和渐变排列亦会产生出幻觉空间。 矛盾性 矛盾空间实际上是一种错觉空间、幻觉空间,但是在构成形式上它与我们前面所讲的幻觉空间又有所区别。矛盾空间是在实际空间中不可能存在的空间形式,它是以三次元空间透视中视平线的视点、灭点的变动而构成的特殊的不合理的空间。这种独特的空间形式往往能够产生新的意想不到的视觉效果,设计师可以利用这一视觉原理设计新的造型形式。 二、平面上形成空间的因素 我们对于形体的空间感觉,是视野中许多形态相互作用的结果。当视野中有你熟悉的形体和环境关系时,你就很容易对距离和空间作出判断,反之则很难或不能判断某个形体的大小、距离,也就是说,任何形体,它的空间感的形成,必须要有相对应的形体作为参照。依据这一视觉原理和经验,就可以在平面中制造具有纵深感的三维空间。 重叠空间:两个形体相重叠时,就会产生前后的感觉,这也就是平面的深度感,是感知形体空间最明显的一种启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