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浅谈大学生音乐素质课教学

浅谈大学生音乐素质课教学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2210295535.html,

浅谈大学生音乐素质课教学

作者:王凤莉

来源:《新一代》2009年第11期

摘要:针对当下普通高校音乐欣赏课存在的问题,并以接受美学的基本观点提出几点建议,让大学生能够在享受音乐的同时获得更多的启发,并培养其聆听音乐的兴趣和习惯。

关键词:音乐欣赏;审美期待;审美距离;审美偏差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09)11-0167-01

音乐教育是各普通高校实施美育功能的重要途径,当下普通高校实施音乐教育的方式就是

音乐欣赏课的开设。然而,普通高校音乐欣赏课的地位和现状却不容乐观。在专业音乐院校的

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由于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都有一定的音乐基础和音乐鉴赏能力,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参与和回应能力。加上当下音乐教育改革对“学生参与性和主体性”的强调,专业音乐院校音乐欣赏课逐渐从原来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向“互动式”模式转变。然而,由于普通高校音乐欣赏课属于公共教育的范畴,在几乎所有专业音乐教学包括音乐欣赏教学的改革中,它往往处于被遗忘的角落。

那么,我们怎样应对目前的现状和解决问题呢?我们认为应当从教学的主体和对象入手,从接受学的角度看待问题,采用“引导式”的教学方法,鼓动大家参与和互动。

首先,要了解大学生对音乐欣赏课的期待,或者叫“审美期待”。音乐欣赏课在普通高校属于公共选修课,学生们之所以选修音乐,不是为了学习一些音乐常识,而是想通过欣赏各种音乐来提高自己对音乐的审美和判断能力,揭开音乐的神秘面纱。在音乐欣赏课开课之初,音乐教师应当对学生的音乐基础和学习需求进行一定的了解,并根据现状制定课程计划,而不是依照教材按部就班。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并能建立起大学生现有音乐认识和音乐体验和全面的音乐体验之间的联系,架起从“已知”到“未知”的桥梁。

学生在欣赏某个作品之前,可能通过关于作品背景介绍和主要艺术特点对作品产生审美想象,也叫“审美期待”。在“审美期待”与实际的审美感知之间必然有一种距离,也就是“审美距离”。由于“审美期待”的水平与学生以往的审美经验和生活阅历有关,那么“审美差距”的大小就是检验学生审美能力高低的主要标准。教师可以运用学生这种隐形的心理现象,引导他们如何

运用经验和阅历欣赏和评价音乐。

其次、从受众出发,注重大学生的审美感受,在此基础上进行音乐形式和意义的讲解,并有效运用受众的“审美偏差”,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接受美学反对孤立、片面、机械地研究文学艺术,反对结构主义化的唯本文趋向,强调文学作品的社会效果,重视读者的积极参与性接受姿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