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_位置补教题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_位置补教题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_位置补教题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_位置补教题

五年级数学(上册)《位置》单元补交题

一、想一想,填一填。

1、如下图苹果的位置为(2,3),则梨的位置可以表示为(,), 西瓜的位置记为(,)。

2、如下图:A点用数对表示为(1,1),B点用数对表示为(,),C点用数对表示为(,),三角形ABC是(,)三角形。

(1)题图(2)题图

二、对号入座。(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如下图:如果点X的位置表示为(2,3),则点Y的位置可以表示为()。A、(4,4)B、(4,5)C、(5,4)D、(3,3)

2、如图:如果将△ABC向左平移2格,则顶点A' 的位置用数对表示为()A、(5,1)B、(1,1)C、(7,1)D、(3,3)

1题图2题图

3、音乐课,聪聪坐在音乐教室的第4列第2行,用数对(4,2)表示,明明坐在聪聪正后方的第一个位置上,明明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 ).

A、(5,2)

B、(4,3)

C、(3,2)

D、(4,1)

4、如果A点用数对表示为(1,5),B点用数对表示数(1,1),C 点用数对表示为(3,1),那么三角形ABC一定是()三角形。

A、锐角

B、钝角

C、直角

D、等腰

三、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1、如图是游乐园的一角。

⑴如果用(3,2)表示跳跳床的位置,你能用数对表示其他游乐设施的位置吗?请你写出来。

⑵请你在图中标出秋千的位置.秋千在大门以东400m,再往北300m处

2、先写出三角形ABC各个顶点的位置,再画出三角形ABC向下平移4个单位后的图形△A'B'C',然后写出所得图形顶点的位置。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测试题(带答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测试题 (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 一、填空 1.4.07立方米=( )立方米( )立方分米 2.9.08立方分米=( )升=( )毫升 3.一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72平方分米,占地面积是( )平方分米. 4.一个长方体的体积是30立方厘米,长6厘米,宽5厘米,高( )厘米. 5.用一根12分米长的铁丝围成一个最大的正方体形状的框架,这个正方体的体积是( )立方分米. 6.用3个棱长4分米的正方体粘合成一个长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比3个正方体的表面积少( )平方分米. 7.一个长方体的长是8厘米,宽是长的一半,高2厘米,这个长方体的 表面积是( )平方厘米,体积是( )立方厘米. 8.一个长方体的体积是96立方分米,底面积是16立方分米,它的高是( )分米. 9.一个棱长是5分米的正方体水池,蓄水的水面低于池口2分米,水的容量是( )升. 10.挖一个长和宽都是5米的长方体菜窖,要使菜窖的容积是50立方米,应该挖( )深.

二、判断 1.长方体中的三条棱分别叫做长、宽、高.…………………………( ) 2.求一个容器的容积,就是求这个容器的体积.……………………( ) 3.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之和是12厘米.体积是1立方厘米.………… ( ) 4.正方体的棱长扩大5倍,它的体积就扩大15倍.………………… ( ) 5.把2块棱长都为2厘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表面积增加了8平方厘米.…………………………………………………………………………( ) 三、选择题 1.用一根52厘米长的铅丝,正好可以焊成长6厘米,宽4厘米,高________厘米的长方体教具. ①2 ②3 ③4 ④5 2.如果把长方体的长、宽、高都扩大3倍,那么它的体积扩大________倍.①3 ②9 ③27 ④10 3.加工一个长方体油箱要用多少铁皮,是求这个油箱的 ①表面积②体积③容积 4.一个长方体水池,长20米,宽10米,深2米,占地________平方米. ①200 ②400 ③520 5.3个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小方块排成一行后,它的表面积是 ①18平方厘米②14立方厘米③14平方厘米④16平方厘米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 位置单元分析

第2单元位置 单元分析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学习的内容是能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以及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学生已经学会了在具体的情境中用行、列来描述物体的位置了,本单元的学习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已有的经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之后学习“图形与坐标”的内容打下基础。 教材首先通过呈现确定教室中学生的座位这一教学情境,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出学习内容。教学时可以结合学生的原有知识及经验,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列”、“行”的含义及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一般规则。然后,要使学生明确如何用数对表示位置,结合学生的实际座位,将教学搬到现实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知识的巩固。 教材除了从数的角度刻画点在平面上的位置,还有意安排了一些素材,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如例2的教学,在让学生明确方格纸上数对的含义时,教师应设法促进学生知识与经验的迁移,引导学生把例1中学习的列、行的概念和使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应用到例2中来。同时要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加深学生对用数对在方格纸上确定位置的理解。 【学情分析】 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过用“第几组第几个”的方式来描述实际情境中物体的位置,并且在生活中也有许多类似的经验,但是学生对物体位置的描述还没有形成特定的规范。因此,在教学“用数对确定位置”时应充分利用这些经验和知识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将用生活经验描述位置上升为用数学方法来确定位置,使学生养成用数学思考问题的习惯,培养其空间观念和意识。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行与列,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能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并能在方格图上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 数学思考:学生经历由具体的座位图到抽象成用列、行表示的平面图的过程,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问题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测试题

第一学期单元学业质量检测题 五年级数学第一单元 时间:90分钟分值:100命题人: 一、填空题 1、0.4+0.4+0.4+0.4+0.4写成乘法算式是()。 2、计算小数乘法时,先移动因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因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 位,最后把积的小数点向()移动几位。 3、3.64×1.7的积是()位小数,1.16×2.08的积是()位小数。 4、根据794×98=77812,填出下面各式的得数。 79.4×0.98=()79.4×980=()7.94×0.98=() 5、小凯做了几道题,忘记点了小数点,请你帮他点上小数点。 36×2.4=86413×0.25=32514.4×3.98=57312 6、根据运算律,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6.8×2.56=()×() 2.5×(1.32×0.4)=()×()×() 5.7×3.8+4.3×3.8=(+)×()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一个因数扩大10倍,另一个因数缩小到它的10 1 ,积不变。 2、两个小数相乘,积一定是小数。 3、8.2×9.5的积一定是两位小数。 4、3.6×1.4+3.6×8.6=3.6×(1.4+8.6)应用的乘法的结合律。 5、0.7×0.7的积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位小数约是0.5。 三、怎么简便就怎么算. 0.125×320.78×1013.26×5.7-3.26×0.7 56.5×99+56.51.25×213×0.819.625-(4.716+9.625) 四、在○里填上“<”“>”或“=” 13.76×0.8○13.760.2○1.1×0.20.3×3○0.3×0.3 5.2×0.6○0.52×68.4×1.3○0.9×8.4 6.4×0.2○6.4×0.5 4.48×0.46○4.48×0.406 5.25×0.75○5.25+0.7535.4×44.2○35.3×44.3 () () () () ()

部编版版五年级数学上册:位置 教学资料

二位置 新知识点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会看图确定方位。 2.使学生初步建立坐标系的概念,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建议 1.在现实情境中教学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学生已具备了从方位角度确定物体位置的能力,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语言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也都有所提高。因此,根据主题图来确定物体的位置时,学生有可能会产生有争议的描述,从而引出探索正确、简明地表示物体位置方法的必要性,并由此引出列和行的知识。因为数对是按列和行确定物体位置的,所以教学列、行的知识绝不能含糊,还要通过适当练习,帮助学生巩固列和行的认识。 用数对表示位置,要注意三点:一是数对指两个数,即列数与行数;二是在数对中先表示第几列,再表示第几行,它与直角坐标系中确定点的位置的次序是一致的;三是用数对表示位置时要用规定的书写格式。 2.应用数对在方格图上确定点的位置。 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渗透在平面图中无论是找图形位置,还是找某一地点,都可以看成是在方格图上确定点的位置的思想。在呈现形式上有三个特点:一是各景点或建筑都画成一个点,点只反映景点或建筑的位置,不反映其他内容;二是这些点分散在方格纸上,而且每个点都是方格纸上竖线和横线的交点;三是方格纸上的竖线表示列,从左往右依次标注了0,1,2……横线表示行,从下往上依次标注0,1,2……其中的“0”既是列的起点,也是行的起点。这样就把确定景点位置等实际问题,抽象成用“数对”表示平面上的点的位置的数学问题了。 课时安排 位置...........................................................1课时 位置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测试题一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测 试题一 Revised by BLUE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2,2020.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综合测试题(一) 一、 填空。25% 1、×的积是( ),保留一位小数是( )。 2、 11÷6的商用循环小数表示是( ),精确到十分位是( )。 3、14÷33的商保留两位小数是( ),精确到千分位是( )。 4、6吨20千克=( )吨 小时=( )小时( )分 5、如果一个三位小数取近似值是,那么这个数最大是( ),最小是( )。 5、两个因数的积是,其中一个因数是48,另一个因数是( )。 6、把. .82、0. 3. .28、.3.8、.8、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 )。 7、计算÷时,被除数和除数的小数点都要向( )移动( )。 8、在○里填“>”、“<”或“=”。 ÷ ○ ×5 × ○ ÷ ÷ ○ ÷ ○ ×2 9、的( )倍是15的一半;( )除8所得的商正好是8的10倍。 10、甲、乙两数的平均数是,加上丙数后三个数的和是110,丙数是( )。 11、买2千克苹果和1千克梨应付8元钱,如果买4千克苹果和1千克梨应付13元每千克苹果( )元,每千克梨( )元。 二、判断题。6%(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无限小数一定比有限小数大。 ( ) 2、整数的运算定律和性质在小数中同样适用。 ( ) 3、和的大小相等,意义完全相同。 ( ) 4、除不尽时,商一定是循环小数。 ( ) 5、在除法运算中,商一定比被除数小。 ( ) 6、×的积有四位小数。 ( ) 三、 选择题。5%(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与÷的商相等的算式是( )。 ①÷3 ②14÷3 ③14÷30 ④÷3 2、甲数是,比乙数的4倍少,乙数是( )。 ①(+)÷4 ②×4- ③÷4— ④×4+ 3、(÷—×)÷正确的得数是( )。 ①0 ②1 ③ ④ 4、从2里面连续减去( )个,还剩下。 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 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确定位置》

2016学年第一学期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确定位置》教学设计(第1课时) 丽江市玉龙县鲁甸中心校新主完小杨向英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19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五第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行、列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2.使学生经历由语言描述实际情境中物体的位置抽象成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位置的过程,理解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体会到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在具体情境中理解要用两个数来表示物体在平面上的位置。 教学准备:将本课教学内容制成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活经验 1.导入: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听游戏规则做出相应的动作。 2.我们做的动作跟什么有关系?指名提问。 3.板书课题。 二、尝试探索,感悟新知 (一)认识平面上确定位置的必要条件 1.观察:多媒体教室中学生的座位情境。(演示PPT课件)

2.思考:你现在怎样描述张亮同学的位置呢?(预设学生回答:第几组第几个;第几排第几个;第几行第几个;第几条第几个……) 3.引导:同学们的描述各不相同,虽然说法不一样,但是有一点却是相同的,你们发现哪一点相同?(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适时板书:两个数、确定位置)4.揭示:要在教室平面内表示出某个同学的位置,只用一个数是不能确定的。要在教室平面内确定某个同学的位置必须要有两个数,这就是在平面上确定位置的条件。(演示PPT课件) (二)认识行与列 1.统一行与列的名称。 (1)讲述:同学们刚才在描述张亮的位置时,所说的排、行等,都是指的横排,在数学里统一称为“行”;所说的组、条等,都是指的竖排,在数学里统一称为“列”。(教师适时板书或课件显示“行”“列”) (2)尝试:同学们,你现在能用行数和列数两个数来描述张亮同学的位置吗?(演示PPT课件) (3)预设:预设学生回答:第3行第2列;第3行第5列;第5列第3行;第2列第3行。(教师适时追问:你是怎样数的?) 2.统一行、列的顺序和方向。 (1)设疑:刚才,同学们都说张亮的位置在第3行,但有的同学是从前往后数的,还有的同学是从后往前数的;在说张亮的位置是第几列时,有同学说是第2列,也有同学说是第5列,张亮的位置到底是第几列呢? (2)归纳:看来还需要统一行、列的顺序和方向,在确定第几列的时候,我们约定从左往右数;在确定第几行的时候,我们约定从前往后数。 (三)在平面图上确定行与列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测试题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测 试题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试卷一、直接写得数。(每题1分)(10分) 30×0.5=0.78×0.2=0.5×0.28=0.8×0.9=1.5×8=1.9× 40=0.125×80=3.4×0.7= 2.8÷0.4= 3.2÷4= 二、耐心填一填。(每空1分)(16分) 1、2.4+2.4+2.4+2.4=2.4×()=() 2、根据56×1.3=72.8,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结果。 56×13=()0.56×1.3=()5.6×13=() 3、根据乘法的运算定律填空。 3.12×0.5=□×□12.5×8.7×0.8=(□×□)×□ (2.5+0.6)×4=□×□+□×□4.1×1.5+5.9×1.5=(□+□)×□4、在○里填上>、<或= 924×0.6○9241×0.44○0.447.3×1.8○7.3 4.5×0.6○4.52.76×1.52○1.521.96×1○1.96 5、两个因数的积是8.45。如果两个因数同时扩大10倍,则积是()。 三、请你来当小裁判。(每题1分(5分)) 1、0.35×7的积是两位小数。() 2、48×0.2>48() 3、9.276保留一位小数大约是9.3。()

4、1.25×(0.8+1)=1.25×0.8+1() 5、两个小数相乘的积一定小于1。() 四、用心选一选。(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题1分)(4分) 1、0.25的12倍是()。 A、0.03 B、0.3 C、3 2、一个数乘0.01,也就是把这个数缩小到它的()。 A、1/100 B、1/10 C、10倍 3、0.7×0.2与7×0.02的积()。 A、相等 B、不相等 C、无法判断 4、0.065×45=2.925,如果得数保留一位小数,则是()。 A、3.0 B、2.9 C、2.93 五、细心算一算。 1、用竖式计算。(每题2分)(10分) 4.2×0.8=1.5×62=2.7×0.11= 0.86×40.5=2.67×1.5= 2、按要求保留积的小数位数。(每题2。5分)(5分) 2.9×0.56(得数保留一位小数)6.23×4.2(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3、用简便方法计算。(每题4分)(16分) 3.45×1020.47×0.5×0.80.46×1.9+0.54×1.9 1.2×0.25+ 2.8×0.250.65×104 3.2×1.25×2.5 4、计算下面各题。(每题3分)(9分) 6.54×1.2-1.873.17+0.4×1.65.2×0.1×28.5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单元测试题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认真思考,仔细填写。22分 1、把0.59扩大到它的10倍是(),把5.9缩小到它的是()。 2、根据32×18=576,填上合适的数。 3.2×18=()0.32×0.18=() ()×18=0.576()×()=5.76 3、把8.279保留一位小数约是(),精确到百分位约是()。 4、在下面的○里填上“﹥”“﹤”或“=”。 3.5×0.99○3.57.1×0.54○7.1×5.4 4.25×1.1○4.25 0.83×3.02○3.02 5、6.9×4.5+3.1×4.5=(____+____)×4.5 0.25×7.8×4=7.8×(___×____) 6、两个数的积是6.4,如果其中一个因数扩大到它的10倍,另一个因数扩大到它的100倍,积变成了()。 7、6个5.4是() 1.6的3.2倍是() 8.6的一半是()72的十分之三是() 8、一个两位数,将它四舍五入到十分位约是 3.6,这个数最大是(),最小是()。 二、反复比较,慎重选择。10分 1、16×9.8的简便算法是()。 A.16×10-16×2 B.16×(10-2) C.16×(10-0.2) 2、一个数扩大到它的100倍后是50,这个数是()。

A.0.5 B.0.05 C.0.005 3、()的结果比第一个因数大。 A.5.4×0.9 B. 0.32×2 C.0.65×0 4、8.5小时就是8小时()分。 A.5 B.50 C.30 5、如果□×○=5.4,则(□×2)×(○÷2)=( )。 A.5.4 B.21.6 C.10.8 三、判断题。6分 ()1、两个小数的积一定是小数。 ()2、一个大于0的数的1.2倍一定比这个数大。 ()3、8.6×0.7的积保留一位小数约是6.0. ()4、1.25×0.97的积大于0.97而小于1.25. ()5、8.4-1.4×0.2=7×0.2=1.4。 ()6、17.4×9+17.4=17.4×10=174 四、细心计算,认真检查。34分 1、直接写出得数。6分 0.8×0.5= 0.9×5= 8×0.06= 0.05×1.6= 0.75+0.4= 4.3+5.7= 0.27-0.2= 1.2-0.9= 100×0.7= 2.5×8= 1.06×7= 0.01×7.2= 2、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18分 2.3×2.5×0.40.29×102 1.2×2.5+0.8×2.5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位置》教学设计

《位置》教学设计(第1课时)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19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五第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行、列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2.使学生经历由语言描述实际情境中物体的位置抽象成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位置的过程,理解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体会到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在具体情境中理解要用两个数来表示物体在平面上的位置。 教学准备:将本课教学内容制成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活经验 (一)激活经验 1.导入:我们在以前学习了用方位确定位置,我们在生活中还常常用“第几”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2.提问:这有一排同学,举手的是张亮同学。你能描述张亮同学的位置吗?(演示PPT课件) 3.引导:有的同学从左往右数,还有的同学从右往左数,但都是只用一个数就表示出了张亮同学的位置,为什么只用一个数就能表示出张亮同学的位置呢?(演示PPT 课件) 4.提问:怎样表示出周明同学的位置?赵雪同学的位置呢?(演示PPT课件)(二)引入新课 1.提问:如果不是只有一排同学,而是教室里的座位,你还能只用一个数就表示出某个同学的位置吗?(演示PPT课件)

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继续学习“位置”。(板书课题:位置) 【设计意图】创设“一排座位”的情境,激活学生“用一个数可以表示一个物体在一排物体中的位置”的生活经验,使学生直观感受到用一个数可以在直线上确定位置。在此基础上,借用“现成”的情境,由“线”扩展到“面”,将一维空间生长为二维空间,产生新的问题,引出新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强烈的尝试和探究欲望。 二、尝试探索,感悟新知 (一)认识平面上确定位置的必要条件 1.观察:多媒体教室中学生的座位情境。(演示PPT课件) 2.思考:你现在怎样描述张亮同学的位置呢?(预设学生回答:第几组第几个;第几排第几个;第几行第几个;第几条第几个……) 3.引导:同学们的描述各不相同,虽然说法不一样,但是有一点却是相同的,你们发现哪一点相同?(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适时板书:两个数、确定位置)4.揭示:要在教室平面内表示出某个同学的位置,只用一个数是不能确定的。要在教室平面内确定某个同学的位置必须要有两个数,这就是在平面上确定位置的条件。(演示PPT课件) (二)认识行与列 1.统一行与列的名称。 (1)讲述:同学们刚才在描述张亮的位置时,所说的排、行等,都是指的横排,在数学里统一称为“行”;所说的组、条等,都是指的竖排,在数学里统一称为“列”。(教师适时板书或课件显示“行”“列”) (2)尝试:同学们,你现在能用行数和列数两个数来描述张亮同学的位置吗?(演示PPT课件)

五年级上册数学题大全

五年级上册数学题大全 篇一: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计算题题库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计算题一、直接写出得数0.5×8= 3.6×0.4=39.68×0=47.6×1= 4÷0.5= 12÷0.06=12÷1.2= 3÷30= 0.15×7=3.2×6+3.2×4=2.5×4×0.36= 0.2+0.8×0.5= 6.03×1000= 10×0.6=6.45×0.01= 0.1×0.1= 0.24×0.5= 5.4+3.6= 1.25-0.25= 10.2×4.5=2.5×6=9×0.25=0.125×4= 1.25×8×0.5=16×0.01= 1.78÷0.3=0.27÷0.003= 0.01÷0.1=1.8×20= x-0.4x= 5d-2d= 3.6÷0.4= 0.6×0.8= 2.4×3=0.12×0.7=4÷5=1.6÷0.5=0.2÷0.05=2.5×2.3×4= 1.5÷1.5+1.5= 3.6-1.2÷2.4= 4.7×6+4×4.7= 0.5×4÷0.5×4= 38.5×0×0.38= 0.6×0.8=3×0.9= 2.5×0.4= 3.6×0.4 12.5×8= 50×0.04= 80×0.3=1.1×9 二、用竖式计算8.08-2.68=5.546+29.38=17.04×0.26 =8.35×3.5=- 1 - / 31 三、竖式计算(得数保留一位小数)0.43×0.29≈ 52.6×0.23≈4.58×0.37≈ 四、竖式计算(得数保留两位小数)4.3×8.14≈27.6×0.45≈27.6 20÷12≈ 2.9×1.8≈ 5.08 - 2 - / 31 ×0.45≈ ×0.25≈五、竖式计算(得数保留三位小数)2.5÷0.7= 2.5÷0.7=3.25×9.04= 六、竖式计算(用循环小数表示商)36.8÷16≈10.1÷3.3≈ 15.3 七、脱式计算(2.65+2.77)÷(1.98-0.98)= 3.7 - 3 - / 31 ÷11≈ 0.78×91.6+6.3×91.6= ÷1≈0.45×12×0.2= 6.2×2.1-2.12.8-2.8×0.15= 2.8×1.43+0.57= 10 6×0.25×1.8= 144 0.87×3.16+4.64=6.8 13.75÷0.125–2.75=53+23.4 - 4 - / 31 -6.06+8.5= ÷3.6+27.2= ×0.75÷0.5= ÷7.2=2.881÷0.43-0.24×3.5=28-(3.4+1.25×2.4)= (31.8+3.2×4)÷5=31.5 0.64×25×7.8+2.2= 2 194-64.8÷1.8×0.9= 36.72 5180-705×6= 24 - 5 - / 31 ×4÷(6+3)= ÷2.5+2.5÷2= ÷4.25×9.9= ÷2.4-2.5×0.8=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册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册 教材过关卷(1) 一、我会填。(3题4分,其余每空2分,共28分) 1.+20读作( ),-7读作( ),正二十九记作( ),负八记作( )。 2.如果汽车向南行驶20千米记作+20千米,那么汽车向北行驶18千米记作 ( )千米。-9千米表示汽车向( )行驶( )千米。 3.先读一读,再把下面各数填入合适的圈里。 -4,+32,0,27,-5,-32,1 3 4.零上5 ℃记作( ),零下5 ℃记作( );如果盈利700元记作+700元, 那么亏损200元记作( )元;比海拔-100米低10米可记作( )米,比海拔-70米高15米可记作( )米。 二、我会辨。(每题3分,共12分) 1.0 ℃表示没有温度。 ( ) 2.一个数不是正数就是负数。 ( ) 3.电梯上升5层可记作+5层,也可记作5层。 ( ) 4.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 ) 三、我会选。(每题2分,共10分)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0不是负数 B .0是正数 C .0比-1小 D .0最接近-1 2.在-5,21,-7,0,45,-100中,一共有( )个正数。

A.3B.2C.4D.5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负号可以省略不写 B.气温从-2℃到-4℃,上升了2℃ C.如果上升记为正,那么下降就记为负 D.0是正数 4.A地海拔100米,B地海拔75米,C地海拔-30米,()海拔最高。 A.A地B.B地 C.C地D.无法比较 5.规定10吨记为0吨,11吨记为+1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8吨记为-8吨B.15吨记为+5吨 C.6吨记为-4吨D.+3吨表示13吨 四、我会操作。(1题17分,2题10分,共27分) 1.五年级一班去植树,五个小组植树情况如下表。(单位:棵) (1)根据第一组的记录情况,你能把其他各组记录下来吗?请记录在表格里。 (2)五年级一班共植了多少棵树?(可以用简便的方法)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位置》教案

位置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行、列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2.使学生经历由语言描述实际情境中物体的位置抽象成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位置的过程,理解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体会到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在具体情境中理解要用两个数来表示物体在平面上的位置。 教学准备:将本课教学内容制成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导入: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其他班级上课的情境是什么样的呢?今天咱们就去五年级某班看一看。看,这是张亮班级里的学生,多整齐!你能告诉老师张亮的位置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用数对来表示物体的位置。 二、新知探究 1、教学例1.(列、行的含义和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

(1)认识场景图中的竖排和横排。 (2)认识列 ○1从这幅平面图上,如果从左往右数,你能指出第1竖排是哪里吗?第5竖排和第6竖排呢?(学生回答,教师指正) ○2揭示:其实每一竖排在数学里我们都把它叫做列,(板书:竖排叫列)确定第几列,我们一般都是从左往右数的。(板书:从左往右数) ○3想一想,张亮所在的这一列应是第几列?这幅图上一共有几列?(课件依次出示第1列到第6列) (3)认识行 ○1刚才我们已经知道每一竖排叫做列,而每一横排在数学里我们把它叫做行。(板书:从前往后数) ○2想一想第1行在哪里?第3行呢?这幅图上一共有几行?张亮所在的行是第几行?(课件依次出示第1行到第5行) (4)用行与列表示位置 你现在能较准确清楚地描述张亮的位置吗?(学生思考后点名汇报,教师订正)张亮在第2列,第3行。 2、用数对表示位置 (1)张亮坐在第2列第3行,在数学里用数对表示为(2,3)。你知道这个数对的含义吗?数对中的2表示什么意思?3呢?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集体汇报,教师说明:数对中的第一个数表示第几列,第二个数表示第几行;两个数之间用逗号隔开,两个数的外面用小括号括起来。 (3)教师指抽象图中的任意一个位置,请学生用数对表示。 (4)完成教材第19页抽象平面图下的填空及回答。(王艳(3,4),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练习题人教版

五年级数学上第一单元测试卷 姓名得分 一、口算。 1.5?8= 2.4?5=1.25?8= 1.2?6=0.2?0.9=0.72?5= 二、填空题。 1、求4个0.7是多少,加法算式是(),乘法算式是(),用()计算比较简单。 2、5.0 .2?的积是()位小数,如果2.35扩大10倍,要使积不变,必须把0.5改为()。 35 3、4.032?0.8的积是()位小数,5.2 1.3?的积是()位小数。 4、由7个1,9个0.1和5个0.01组成的数是( ),将它精确到十分位是()。 5、把3.964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这个小数就( )倍。 6>:”,”<”或者”=”。 4.7??43.4?27.6? 1.2 0.48??1.010.2575??7.5 7、根据924 44= ?,直接写出下面几个算式的积。 21 4.4?2.1=()0.44?0.21=() 0.924=()×()92.4=()×() 8、一个数是三位小数,将它四舍五入到百分位是3.32,这个数最大是(),最小是()。 三、判断题。 1、7.6乘一个小数,积一定小于7.6。() 2、小数点后面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3、整数乘法简便运算定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 4、0.7?0.7的积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位小数约是0.5。() 5、一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同时扩大到原来的10倍,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扩大到原来的10倍。() 四、计算题。 1、用竖式计算。 8?0.12=1.9?3.5=2.3?1.29=(验算) 2、下列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2.7? 3.7+0.37?731.4?25+3.451.25?0.4?80?2.5 1.5?1021.25?0.7?0.88.7?99 五、按要求保留小数。

五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测试卷全套

五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测试卷全套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测试卷 班级 : 姓名: 分数 : 一、填空题。(20分) 1、 3.2965保留一位小数约是(),9.868保留三位小数约是(). 2、在计算4.9÷(8.2 - 4.7)时,应先算()法,再算()法,计算结果是(). 3、6.4÷0.004的商的最高位是在()位上。 4、两数相除的商是3.51,如果被除数扩大10倍,除数缩小到原的1/10,商是()。 5、0.444…记作( ), 2.13535…记作( )。 6、计算小数除法时,商的小数点一定要与( )的小数点对齐。 7、除数是一位小数的除法,计算时除数和被除数同时扩大( )倍。 8、25÷36的商用循环小数的简写形式表示是(),保留两位小数约是()。 9、在○里填上“>”、“<”、或“=” 2.4÷1.2○2.4 0.35÷0.99○0.35 0÷9.9○9.9 0÷9.9○0 1. 99÷1○1.99

10、把一个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后,得到的数比原大201,原的数是()。 11、在5.454,5.545 ,5.4,5. 456,5. 45这五个数中,有限小数是(),无限小数是(),循环小数是()最大的数是(),最小的数是()。 12、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14.4÷0.45=( )÷45 2.58÷0.12= ( ) ÷12 22÷8.8 = ( )÷88 9.12÷0.08= ( )÷8 二、判断题。(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10分) 1、在除数中,除不尽时商一定是循环小数。() 2、0.25÷0.12的商一定小于0.25。 ( ) 3、1÷7的商是循环小数。 ( ) 4、一个小数保留一位小数一定比保留两位小数小。 ( ) 5、1.47÷1.2的商是1.2,余数是3。() 6、3.818181是循环小数。() 7、9.993保留两位小数是10.00() 8、小数除以小数,商一定比被除数小() 三、选择题。(把正确的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0分) 1、在除法算式中,0不能做()。 A、除数 B、商、被除数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练习题人教版

燃梦教育五年级数学上第一单元测试卷 姓名得分 一、口算。(6分) ??????二、填空题。(第7题4分,其余每空分,共13分) 1、求4个是多少,加法算式是(),乘法算式是(),用()计算比较简单。 2、5.035.2?的积是()位小数,如果扩大10倍,要使积不变,必须把改为()。 3、?的积是()位小数,5.21.3?的积是()位小数。 4、由7个1,9个和5个组成的数是( ),将它精确到十分位是()。 5、把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这个小数就( )倍。 6 >:”,”< ”或者”=”。 ?? ????、根据44?4分) ??()×()=()×() 8、一个数是三位小数,将它四舍五入到百分位是,这个数最大是(),最小是()。 三、判断题。(5分) 1、乘一个小数,积一定小于。() 2、小数点后面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3、整数乘法简便运算定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 4、?的积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位小数约是。() 5、一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同时扩大到原来的10倍,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扩大到原来的10倍。() 四、计算题。(33分) 1、用竖式计算。(12分) ?=??(验算) ???(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2、下列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算。(前3题每题3分,其余每题2分,共21分) ???????????(–)???五、按要求保留小数。(9分) 六、应用题。(34分) ㈠只列式不计算。(6分)

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使它成为乘加应用题,再列式,不计算。 五年级有学生120人,六年级人数是五年级的倍,? 列式: 2、先把题目补充完整,使它成为乘减应用题,再列式,不计算。 五年级有学生120人,六年级人数是五年级的倍,? 列式: 3、先把题目补充完整,使它成为连乘应用题,再列式,不计算。 一台拖拉机一天耕地公顷,? 列式: ㈡解决问题。(5+6+6+5+6=28分) 1、一个长方形小院,长米,宽米。这个小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得数保留整数) 2、一只梅花鹿高米,一只长颈鹿的高度是梅花鹿的倍。 ⑴长颈鹿有多高?⑵梅花鹿比长颈鹿矮多少米? 3、 ⑴面包车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⑵小轿车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4、菜站运来吨黄瓜,运来的土豆是黄瓜的倍,运来土豆和黄瓜一共多少吨? 5、 (1)百货店进了五双手套和两条围巾共需多少钱? (2)爸爸带了25元钱想买这三样东西(各买一件),够买吗? 物 品 手套 围巾 帽子 单 价 元/双 元/条 元/顶 大货车的速度是 45千米/时 面包车的速度是大货车的倍 小轿车的速度是 面包车的倍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测试题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测试题 第一单元综合测试(一) 年级: 班别: 姓名: 成绩: 小试身手 1、(14分)想一想,填一填。 (1)2.7×5表示(),还可以表示()。(2)3.8×0.24表示求( )的( )是多少。 (3)根据2.1×0.5=1.05写出两道除法算式是( )和( )。(4)21.4÷0.2表示( ) (5)811的商用循环小数表示是(),保留两位小数约是()。 2、(4分)根据下面第一栏的结果,很快把下表填写完整。 3、(4分)给下面各竖式的积点上小数点。 二、计算天地 4、(12分)计算下面各题。(前面两小题得数保留一位小数,后面两小题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2.14× 3.6= 0.15×0.84=

2.07×4.8= 2.05÷11= 5、(12分)想一想,下面各题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3.04+5.83+16.96+ 4.17 1.25×32×25 3.25×1.6-0.6×3.25 0.88÷4÷0.25 6.(12分)解方程。 0.4χ÷0.32=10 5χ-6.8=3.2 4.8+12.5χ=20 2.5χ=16.5 三、动脑筋 7、(6分)不计算,直接在○里填上“>”、“<”或“=”。 6.25×0.8○6.25 6.25×3.4○6.25 4.6÷0.3○4.6

8、(5分)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对的画“√”,错的画“×”) (1)12.6×0.1=0.126 () (2)在计算小数乘法时,积的小数点要与因数的小数点对齐。() (3)3.515151可以写作3.51。() (4)无限小数不一定都是循环小数。() (5)比0.4大而比0.6小的数只有一个。() 四、实践活动 10、(9分)列出算式并计算出得数。 (1)用3.2与3.8的和去除5.6,商是多少? (2)一个数的3.2倍是57.6,这个数的5.5倍是多少? (3)甲数是18.6,是乙数的1.5倍,乙数是多少? 11、(4分)五(1)班有学生50人,五(2)班学生人数是五(1)班的1.2倍。你能算出五(2)班有多少学生吗?

五年级上册数学题

方程 13+x=28.5 2.4x=26.4 4x+13=365 30x+15x=22.5 96÷6+4x=56 3x—2╳7=40 ⅹ+36=67 12÷ⅹ=0.3 (X –3)÷2 = 7.5 4X - 3×9 = 29 2X - 7.5 = 8.5 9.8X + X = 75.6 7(5X + 6) = 91 8(X - 6.2) = 41.6 42X + 25X =134 7.9X – X = 8.97 13(X + 5 ) = 169 7(2X-6)=84 5(X-8)=3X 4X+8=6X-4 7.4X-3.9=4.8X+11.7 简算 5.12+2.54+4.88= 12.5×17.8×0.8= 9.9×2.5= 9.4×5.8+10.6×5.8= 0.125×0.32×0.25= 9.6+9.6×99= 2.8×7.6+1.4×2.8 +2.8= 6.3×10.1= 0.25×3.2×12.5= 12.5×9.7?12.5×8.7= 3.7×91.6+6.3×91.6= 16.84÷40÷0.25= 12.5×0.4×2.5×8= 9.5×101= 4.2×7.8+2.2×4.2= 2.55×7.1+2.45×7.1= 12.5×(0.7×0.8) 6.25×1.02 1.25×99 12.5×32×2.5 4.12-1.78-1.22 4.2÷0.7÷6 7.5+2.5-7.5+2.5 7.325-3.29-3.325 7.325-( 5.325+1.7) 7.325-(5.325-1.7) 3.29+0.73-2.29+2.27 3.29×0.25×4 0.125×8.8 0.25×0.28 0.125×3.2×2.5 35×40.2 0.25×4÷0.25×4 3.5×9.9 3.5×99+3.5 3.5×101-3.5 3.5×9.9+3.5×0.1 3.5×2.7+35×0.73 3.5×2.7-3.5×0.7 (32+5.6)÷0.8 3.5÷0.6-0.5÷0.6 4.9÷3.5 7÷0.25÷4 7÷0.125 7.35÷(7.35×0.25) 7.35÷(7.35÷0.25) 3.07-0.38-1.62 1.29+3.7+2.71+6.3 8-2.45-1.55 3.25+1.79-0.59+1.75 23.4-0.8-13.4-7.2 0.32×403 3.2+0.36+4.8+1.64 1.23+3.4-0.23+6.6 0.25×36 12.7-(3.7+0.84)36.54-1.76-4.54 0.25×0.73×4 7.6×0.8+0.2×7.6 0.85×199 0.25×8.5×4 1.28×8.6+0.72×8.6 12.5×0.96×0.8 10.4-9.6×0.35 0.8×(4.3×1.25) 3.12+3.12×99 28.6×101-28.6 ( 4.23+6.17)×0.8 0.86×1 5.7-0.86×14.7 2.4×102 14-7.32-2.68 2.64+8.67+7.36+11.33 2.31×1.2×0.5 脱式计算 (2.65+2.77)÷(1.98-0.98)= 3.7×91.6+6.3×91.6= 0.45×12×0.2= 6.2×2.1-2.12.8-2.8×0.15= 2.8×1.43+0.57= 10-6.06+8.5= 6×0.25×1.8= 144÷3.6+27.2= 0.87×3.16+4.64= 6.8× 0.75÷0.5= 13.75÷0.125–2.75= 53+23.4÷7.2= 2.881÷0.43-0.24×3.5= 28-(3.4+1.25×2.4)= (31.8+3.2×4)÷5= 31.5×4÷(6+3)= 0.64×25×7.8+2.2= 2÷2.5+2.5÷2= 194-64.8÷1.8×0.9= 36.72÷4.25 ×9.9= 5180-705×6= 24÷2.4-2.5×0.8= 3.416÷(0.016×35)= 30.8÷[14-(9.85+ 1.07)] [60-(9.5+28.9)]÷0.18 2.881÷0.43-0.24×3.5 20×[(2.44-1.8)÷0.4+0.15] 28-(3.4+1.25×2.4) 2.55×7.1+2.45×7.1 777×9+1111×3 0.8×〔15.5-(3.21+5.79)〕(31.8+3.2×4)÷5 31.5×4÷(6+3) 0.64×25×7.8+2.2 2÷2.5+2.5÷2 194-64.8÷1.8×0.9 36.72÷4.25×9.9 5180-705×6 24÷2.4-2.5×0.8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册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册 第一单元过关检测卷 一、填空。(每题3分,共9分) 1.把一个魔方放在桌子上,从正面、上面、左面看到的都是()。2.一个立体图形,从正面和上面看都是,从左面看是,则这个立体图形是由()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组成的。 3.从同一个方向观察一个正方体最多能看到()个面。 二、判断。(每题3分,共9分) 1.由相同个数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从上面看的图形都是相同的。( ) 2.由3个拼成一个物体,从正面看到的是,那么这3个只有2种摆法。( ) 3.一个物体从左面看到的是,这个物体不一定是由4个正方体摆成的。 () 三、选择。(每题3分,共18分) 1.如图,它是由6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摆成的几何体。将正方体①移走后,从正面、上面和左面观察新几何体与从正面、上面和左面观察原几何体相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正面看到的图形没有发生改变 B.从上面看到的图形没有发生改变 C.从左面看到的图形没有发生改变

D.从任何一面看到的图形都发生了改变 2. 用5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摆一摆,要求从正面看到的是,从 左面看到的是,从上面看到的是。下面的摆法中,()符合要求。 A. B. C. D. 3.用5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搭成一个立体图形,从正面看是,从上面看是,从右面看是,这个立体图形是()。 A. B. C. D. 4.给左边的立体图形添一个,使得从上面看到的形状如右图,摆法正确的是()。

A B C D 5.一个立体图形由6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组成,从左面看形状是,从上面看形状是,共有()种不同的搭法。 A.3B.6 C.7 D.8 6.如图所示,是由几个相同小正方体搭成的几何体从上面看到的图形,小正方形内的数字表示在该位置的小正方体的个数。则这个几何体从前面看是(),从右面看是()。 A B C D 四、用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下面的几个物体。(每空3分,共18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