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骨伤科患者的血沉变化及临床意义

骨伤科患者的血沉变化及临床意义

骨伤科患者的血沉变化及临床意义
骨伤科患者的血沉变化及临床意义

骨伤科患者的血沉变化及临床意义

【关键词】血沉;骨折;肿胀;瘀血;血液黏度

在骨科临床中发现一些患者的血沉常常会发生改变,故近3年来(2006.6~2009.6)我们对一部分骨科创伤患者的血沉进行了测定。发现创伤愈重的患者血沉值往往愈高,而创伤较轻的患者血沉一般正常或稍偏高,并且血沉快的患者常出现一些生理或病例的症状,先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选择收住我科的18~70岁的骨折患者106例,男82例,女24例;股骨干骨折41例,骨盆骨折4例,股骨颈骨折8例,胫腓骨骨折14例,锁骨或肋骨骨折12例,肱骨或尺挠骨骨折12例,腕或踝或手部骨折10例,多发折5例;手术80例,保守治疗26例。将以上病例按肿胀及瘀血情况分为两组,其中肿胀较剧、内出血估计在800 mL以上者为治疗组,共47例,包括38例股骨干骨折,2例骨盆骨折,4例胫腓骨骨折,3例多发折,余59例肿胀较轻、瘀血较少者为对照组。1.2 入选标准①体质较好18~70岁愿意做相关检查的成年人。②无风湿、类风湿、结核、恶性肿瘤等病史的患者。

2 血沉检查

每组患者均在伤后第2天、伤后(或术后)1周、伤后(或术后)2周各检查血沉一次,共3次。血沉标准:男0~15mm/h , 女0~20mm/h 。

3 观察结果

第一次检查治疗组与对照组血沉基本在正常范围,第二次检查治疗组中9例血沉达100~140mm/h , 28例在50~100mm/h,10例在30~50mm/h;对照组中17例血沉轻度偏快(小于40mm/h),余42例正常;第三次检查治疗组9例异常血沉由100~140mm/h降至40~70mm/h,28例异常血沉有一半恢复正常,一半降至40mm/h 以下,另10例异常血沉基本恢复正常,对照组血沉均在正常范围。其中治疗组中有1例形成了肺栓塞,2例形成了下肢静脉栓塞,经溶栓治疗后均痊愈;对照组中无一例血管栓塞。

4 临床意义

在骨科临床中我们发现创伤越重的患者血沉越易增快,血沉愈快的患者愈容易发热、盗汗、失眠、烦躁、心率增快,甚至呼吸困难、皮肤紫癜等,出现血管栓塞的可能性增大。血沉较快的患者往往伴有贫血、低蛋白血症、血小板减少、转氨酶增高等。

临床常规检验项目及其临床意义

正常值 临床常规检验项目: 一:红细胞记数RBC: 临床意义:诊断各种贫血和红细胞增多症正常参考值:男(4.0-5.5)T/L 女(3.5-5.0)T/L 二:血红蛋白HGB 临床意义:同上 正常参考值:110-160g/L 三:红细胞比积HCT 临床意义:同上 正常参考值:0.37-0.49 四:平均红细胞体积MCV 临床意义:判断贫血的类型 正常参考值:82-92fl 五: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 临床意义:判断贫血的类型和轻重程度 正常参考值:27-31pg 六: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 临床意义:判断贫血的类型和轻重程度 正常参考值:320-360g/L 七: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 临床意义:RDW增加可见于营养缺乏性贫血 正常参考值:11.6-14.8 八:白细胞记数WBC 临床意义:增高见于感染、组织损伤、白血病;降低见于血液病、自身免疫病、脾功能亢进等 正常参考值:4-10G/L 九:白细胞分类DC 临床意义:用于血液病等疾病的诊断和判断感染轻重程度。中性粒细胞增高见于感染、白血病;降低见于某些感染、自身免疫疾病、脾亢等 嗜酸性粒细胞(EOS)增高见于过敏性疾病、某些皮肤病及传染病的早期;降低见于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等。 正常参考值:分叶核粒细胞GRAN 50-70% 嗜酸性粒细胞EOS50-300G/L(G=106)淋巴细胞LYM 20-40% 单核细胞MID 3-8% 十:血小板记数PLT 临床意义:检测凝血系统的功能 正常参考值:100-300G/L 十一:平均血小板体积MPV 临床意义:判断血小板减少的原因 正常参考值:6.8-13.5fl 十二:血小板压积PCT 临床意义:同PLT 正常参考值:0.1-0.3% 十三:血小板分布宽度PDW 临床意义:PDW增加见于血小板降低 正常参考值:15.5-18.0% 十四:网织红细胞记数RC 临床意义:判断骨髓增生情况,评价疗效 正常参考值:0.5-1.5%

血沉归纳地地总结

实用标准文案 ?rriθ?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i 在规定条件下,离体抗凝全血中红n]??usait ?sedimen?tei 细胞自然下沉的速率。血流中红细胞胞膜表面的唾液所具有的负原理(一),含蛋电荷等因素而互相排斥使细胞间距离为约为25nm白量比血浆高,比重大于血浆,双凹圆盘状使之受一定血浆逆阻力,故彼此分散悬浮而下沉缓慢。如血浆或红细胞本身了生改变,则可使血沉了生变化。红细胞下沉分三个阶段:①红细胞缗钱状聚集期:红细胞的“盘状平面”彼此贴合而形成红细胞缗钱串,两个红细胞贴合即消除两个“盘状平面”,在此基础上每增加一个贴;10min “盘状平面”。该过程约需合的红细胞,即多消除两个②红细胞快速沉降期:相互贴合的红细胞逐渐增多,下沉速;③红细胞堆积期:此期贴合40min度加快,此阶段约持续的红细胞数量达到饱和而缓慢下降,紧密堆积与容器底部。末报告血沉结果的原因手工魏氏法要求在1 h(二)血沉测定方法有多种,有魏氏法(Westergren法)、库氏法(Coulter 法、)、温氏法(Wintobe-landsbrey法)、潘氏法。其差别在于抗凝剂、用血量、血沉管、观察时间以及记录结果方面不同。库氏法每5分钟记录一次结果,它除获得1小时沉降结果外,还可以看到这段时间内沉降曲线,对结核病灶活动

与否及预后判断后有一定价精彩文档. 实用标准文案 提出了贫血时血沉校正曲线,–landsbery值。Wintrobe 或消除贫血对血沉结果的影响。潘氏法不需从静脉采血,仅须指端血即可,但常受组织液混入的影响。上述各方法均有其优点、缺点。)推荐魏氏法为标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 准法,并对器材和操作方法做出了严格的规定:器材一55 m m .5 m m ,内径2.魏氏血沉管长1300 m m ±1.刻度的平头吸管。0 ~200 m m ±0.15 m m ,具有.血沉架、普通离心机及采血用具。2 二试剂C 6H 5O Na3 -)32g/L 109m mol/L 枸橼酸钠溶液(。加蒸馏水至100 ml .294.12)32g ,(7·2 H 2O M :三操作置试管中(抗.4 ml 0.取109m mol/L 枸橼酸钠溶液1 凝管)。,立即注入抗凝管中并迅速混匀。1.静脉采血.6 ml 2刻”0 3.用清洁、干燥的魏氏血沉管准确吸取抗凝血至“垂直立于血沉架上。避免震动,阳光直度处,擦净管尖,射和血液外溢。数值报告之。m m 4. 一定时间,观察上层血浆高度的 精彩文档. 实用标准文案 (三)影响因素及原因.红细胞在单位时间内下沉的速度血浆蛋白的量和质、血1卵磷脂等使减慢,小分子蛋白如清

esr血沉高是怎么回事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esr血沉高是怎么回事 导语:能够拥有健康的身体会让我们充满活力,但是在生活中由于我们长期的不良生活习惯以及生理周期的改变,身体总是会有一起症状出现,其中esr血 能够拥有健康的身体会让我们充满活力,但是在生活中由于我们长期的不良生活习惯以及生理周期的改变,身体总是会有一起症状出现,其中esr血沉高就是比较常见的,尤其是身体出现一些炎症的时候,有血沉高的现象总是会使疾病变得更加严重,但是一般一起这一现象有生理性的和病理的,我们也要结合自己的身体情况来进行调整,下面一起了解下esr血沉高是怎么回事。 esr血沉高是怎么回事 (1)生理性增快:妇女月经血沉略增快,可能与子宫内膜破伤及出血有关,妊娠3年月以上血沉逐渐增快,可达30mm/h或更多,直到分娩后3周,如无关发症则逐渐如无关发症则逐渐恢复正常。其增快可能与生理性贫血、纤维蛋白原量逐渐增高、胎盘剥离、产伤等有关。60岁以上的高龄者因血浆纤维原蛋白量逐渐增高等,也常见血沉增快。 (2)病理性增快: ①各种炎症:细菌性急性炎症时,血中急性反应相物质(acutephase reactant)迅速增多,包括α1抗胰蛋白酶(α-antirypsin)、α2巨蛋白(α2-mactoglobulin)、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肝珠蛋白(haptoglobin )、运铁蛋白(transferrin)、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等,主要因有释放增多甚至制造加强所致。以上成分或多或少地均能促进红细胞的缗线状聚集,故炎症发生后2-3天即可见血沉增快。风湿热的病理改变结缔组织性炎病症,其活动期血沉增快。慢性炎症如结核病

血沉归纳总结

测定血沉的意义 血沉是一项常做的化验项目,也是一项比较简单、普遍使用的化验项目,在任何医院实验室中都可以进行。血沉的全称是红细胞沉降率,英文缩写为ESR。该实验项目对机体有无炎症,有无活动性病变等多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一定参考价值。这是一项非特异性检查项目,即不能够通过这一项检查来确诊某一种疾病。 参考值(魏氏法): 男0~15mm/小时 女0~20mm/小时 血沉增快常见于以下疾病:①各种急性全身性或局部性感染如活动性结核病、肾炎、心肌炎、肺炎、化脓性脑炎、盆腔炎、疟疾等;②各种胶原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动脉炎等;③组织坏死及损伤如心肌梗死;骨折及严重创伤、烧伤后,大手术后血沉也有轻度加快;④恶性肿瘤时血沉增快而良性肿瘤时血沉多正常;⑤严重贫血、血液病、慢性肝炎、肝硬化、多发性骨髓瘤、甲状腺功能亢进、重金属中毒等血沉加快;⑥生理性加快,如月经期和妊娠期妇女、小儿及50岁以上老人。 此外观察血沉沉降速度的快慢还可辅助观察病情的变化;如血沉加快表示病情进展较快,血沉减慢表示病情好转或恢复正常。因此血沉测定对疾病的诊断和鉴别、病情发展变化、疗效和预后都有明显意义 (一)原理 血流中红细胞胞膜表面的唾液所具有的负电荷等因素而互相排斥使细胞间距离为约为25nm,含蛋白量比血浆高,比重大于血浆,双凹圆盘状使之受一定血浆逆阻力,故彼此分散悬浮而下沉缓慢。如血浆或红细胞本身了生改变,则可使血沉了生变化。 红细胞下沉分三个阶段: ①红细胞缗钱状聚集期:红细胞的“盘状平面”彼此贴合而形成红细胞缗钱串,两个红细胞贴合即消除两个“盘状平面”,在此基础上每增加一个贴合的红细胞,即多消除两个“盘状平面”。该过程约需10min; ②红细胞快速沉降期:相互贴合的红细胞逐渐增多,下沉速度加快,此阶段约持续40min; ③红细胞堆积期:此期贴合的红细胞数量达到饱和而缓慢下降,紧密堆积与容器底部。手工魏氏法要求在1 h末报告血沉结果的原因 (二)血沉测定方法有多种,有魏氏法、库氏法法、、温氏法、潘氏法。其差别在于抗凝剂、用血量、血沉管、观察时间以及记录结果方面不同。库氏法每5分钟记录一次结果,它除获得1 小时沉降结果外,还可以看到这段时间内沉降曲线,对结核病灶活动与否及预后判断后有一定价值。潘氏法不需从静脉采血,仅须指端血即可,但常受组织液混入的影响。上述各方法均有其优点、缺点。 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推荐魏氏法为标准法,并对器材和操作方法做出了严格的规定: 一、器材 1.魏氏血沉管长300 m m ±1.5 m m ,内径2.55 m m ±0.15 m m ,具有0 ~200 m m 刻度的平头吸管。 2.血沉架、普通离心机及采血用具。 二、试剂 109m mol/L 枸橼酸钠溶液(32g/L) Na3 -C 6H 5O 7·2 H 2O (M :294.12)3.2g ,加蒸馏水至100 ml 。 三、操作 1.取109m mol/L 枸橼酸钠溶液0.4 ml 置试管中(抗凝管)。 2.静脉采血1.6 ml ,立即注入抗凝管中并迅速混匀。

血沉增快的原因是哪些

康康体检网,中国人的健康体检服务平台,提供全国范围内公立医院,体检机构套餐预约,检后结果查询。 血沉增快的原因是哪些 什么是血沉?血沉是一种生理化验行为。临床上常用管血沉作为红 细胞间聚集性的指标。可以反映身体内部的某些疾病。将抗凝血放 入血沉中垂直静置,红细胞由于密度较大而下沉。通常以红细胞在 第一小时末下沉的距离表示红细胞的沉降速度,这种是血沉。那么 有哪些因素会造成血沉增快呢? 血沉增快分生理性因素、技术性因素和病理性因素三种。 一:生理性因素的分为四点。 1、老年人多因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增加而使血沉增快。可达30mm/h。 2、饭后较空腹血沉快。剧烈运动和热水浴后血沉也可增快。 3、妇女月经期由于子宫膜的破损及出血血沉增快。 4、妊娠3个月至产后血沉增快一个月可因血浆容量的增加及血浆纤 维蛋白原的增高而使血沉增快。 二:技术性因素:测定时如温度变化较大、血沉管或血沉架倾斜也 会引起血沉加快。 三:病理性因素: ⑴各种炎症,如肺炎、脑膜炎、风湿热、猩红热、结核病、类风湿 性关节炎、硬皮病等; ⑵组织损伤及坏死:如较大型手术、心肌梗死等; ⑶恶性肿瘤:如肺癌、肝癌、淋巴瘤、白血病等; ⑷高球蛋白血症:可见于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黑热病、系统性 红斑狼疮、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肝硬化、多发性骨髓瘤、巨球 蛋白血症等; ⑸贫血; ⑹高胆固醇血症; ⑺金属中毒:如铅、砷中毒等。

康康体检网,中国人的健康体检服务平台,提供全国范围内公立医院,体检机构套餐预约,检后结果查询。 以上就是“血沉增快有哪些原因”的相关介绍。血沉增快对观察慢性炎症,特别是判断疗效很有价值。鉴于血沉加快多数是因血浆中 蛋白质成分改变引起,而这种改变一旦发生并不能迅速消除,因此 复查血沉的间隔时间不宜太短,至少需要1周。 本文来源:康康体检网 了解更多信息,登录康康体检网。

血液流变学检测的临床意义

血液流变学检测的临床意义血液流变学主要研究的是血液及其成分的流动性和变形性规律的科学,它与临床多种疾病有关。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就是描述血液各种流变性质的定量,半定量参数,这些指标的异常改变及其改变程度,对疾病的病因,诊断,预防,治疗,疗效观察及病情监测都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已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各科和药物研究及群体普查及亚健康检查。血液流变学的检测已成为临床医学和科研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血液流变学检测的目的就是要了解和掌握血液在人体内的流动状态,是处于生理状态还是处于病理状态一、血液粘度测定血液粘度是血液最基本的流变特性,是血液流变学研究的核心,是反映血液“浓、粘、聚、凝”的一项重要指标。血液粘度的高与低能反映血液循环的优与劣或血液供应的多与少,是血液流变学的基本参数。测定血液粘度,研究血液粘度的特点,掌握血液粘度变化规律,对于了解血液的流动性质和凝固性质,尤其是对于揭示血液流变学的改变与某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关系,具有重要意义。血液粘度测定:包括全血粘度(ηb)和血浆粘度(ηp)测定。测定全血、血浆粘度,对了解血液的流动性及其在生理和病理条件下的变化规律,评价微循环障碍的原因,诊断、防治血液粘度异常的疾病有着重要的意义。临床资料表明,许多表现有明显微循环障碍的疾病都同时伴有全血、血浆粘度增高。而且微循环障碍程度和疾病的严重程度与全血、血浆粘度增高是平行的。微循环障碍同时伴有全血或血浆粘度的增高常见于多种疾病,如脑中风、心肌梗塞、冠心病、肺心病等。如果经过治疗,随着临床症状和微循环障碍的改善,血液粘度亦有所降低。血液粘度的测定,在缺血性和出血性脑中风的鉴别诊断,疗效观察,予后判断有重要意义。近年来,血液流变性的改变与脑血管病的关系已经越来越引起重视。影响血液流变性的因素主要包括红细胞压积,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电泳时间,血沉和纤维蛋白原等。这些指标的变化直接影响血液的流动性,粘滞性和凝固性,其变化超出正常范围就可能引起脑血管病。在出血性脑中风时,以全血粘度和红细胞压积降低为最明显,(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含量均降低,红细胞电泳时间缩短)。它予示将要有出血性血管病的发生。在缺血性脑中风时,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及其他血液流变学检验指标均增高。其中细胞压积和全血粘度升高,是造成缺血性血管病的主要原因。血液粘度的测定,可作为冠心病和心肌梗塞发作的警报信号。冠心病一般在临床上虽可无症状,但常可能突然转为心绞痛或心肌梗塞,尤其是心肌梗塞也可能突然引起严重的心律失常或心脏停博而致猝死,有的甚至发生毫无先兆的猝死。据统计,冠心病急性发作的死亡率近40%,而且其中半数病例从症状确定到死亡不超过1小时。因此,如何能及早地检测出即将发生的冠心病及其发病程度,这是迄今尚未解决的关系到冠心病防治的重要临床问题。近年来,有临床资料表明,血液流变学诸指标的异常,尤其是其中的低剪切率下的血液粘度增高可出现于冠心病的发病之前,而且又往往是出现在其他一些临床先兆症状之前的更早先兆。更为重要的是与血压、血脂和血管硬化等指标相比,血液粘度等血液流变学指标的特点是不随年龄的增大而增高。这一点对于预测老年人冠心病的发生是一个极有利的条件。近年来,发现一些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在发病前血液粘度就明显增高,其中最显著者可比正常人高3—4倍。血液粘度增高亦见于心绞痛患者,但不如急性心肌梗塞时明显。心肌梗塞时血液粘度不论是低剪切率下或高剪切率下均明显高于正常人,尤其是在低剪切率下明显高于心绞痛者。故血液粘度的明显增高可作为冠心病、心肌梗塞发病先兆的客观指标。冠心病发病后在治疗过程中,血液粘度持续增高多提示病情恶化和愈后不良,而血液粘度降低,相反多提示病情缓解和愈后良好,因此,在冠心病的治疗过程中及时测定血液粘度,了解血液粘度有无降低,也就成为判断任一治疗措施和临床疗效的一项重要指标。血液流变学检测还可用于衰老及抗衰老的研究,在长寿因素调查中,健康长寿者的血液粘度、纤维蛋白原含量、红细胞变形能力、血小板聚集功能等均在正常范围。而心血管疾病的长寿者上述指标明显高于正常。维持血液粘度在正常范围是长寿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在抗衰老研究中改善血液流变学的作用,应作为评价疗效的一个指标。许多资料表明,患肿瘤时,血液粘度,特别是

血沉归纳总结

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i?riθr?usait ?sedimen?tei??n]在规定条件下,离体抗凝全血中红细胞自然下沉的速率。 (一)原理血流中红细胞胞膜表面的唾液所具有的负电荷等因素而互相排斥使细胞间距离为约为25nm,含蛋白量比血浆高,比重大于血浆,双凹圆盘状使之受一定血浆逆阻力,故彼此分散悬浮而下沉缓慢。如血浆或红细胞本身了生改变,则可使血沉了生变化。 红细胞下沉分三个阶段:①红细胞缗钱状聚集期:红细胞的“盘状平面”彼此贴合而形成红细胞缗钱串,两个红细胞贴合即消除两个“盘状平面”,在此基础上每增加一个贴合的红细胞,即多消除两个“盘状平面”。该过程约需10min; ②红细胞快速沉降期:相互贴合的红细胞逐渐增多,下沉速度加快,此阶段约持续40min;③红细胞堆积期:此期贴合的红细胞数量达到饱和而缓慢下降,紧密堆积与容器底部。手工魏氏法要求在1 h末报告血沉结果的原因 (二)血沉测定方法有多种,有魏氏法(Westergren 法)、库氏法(Coulter法、)、温氏法(Wintobe-landsbrey 法)、潘氏法。其差别在于抗凝剂、用血量、血沉管、观察时间以及记录结果方面不同。库氏法每5分钟记录一次结果,它除获得1小时沉降结果外,还可以看到这段时间内沉降曲线,对结核病灶活动与否及预后判断后有一定价

值。Wintrobe–landsbery提出了贫血时血沉校正曲线,或消除贫血对血沉结果的影响。潘氏法不需从静脉采血,仅须指端血即可,但常受组织液混入的影响。上述各方法均有其优点、缺点。 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推荐魏氏法为标准法,并对器材和操作方法做出了严格的规定: 一器材 1.魏氏血沉管长300 m m ±1.5 m m ,内径2.55 m m ±0.15 m m ,具有0 ~200 m m 刻度的平头吸管。 2.血沉架、普通离心机及采血用具。 二试剂 109m mol/L 枸橼酸钠溶液(32g/L) Na3 -C 6H 5O 7·2 H 2O (M :294.12)3.2g ,加蒸馏水至100 ml 。 三操作 1.取109m mol/L 枸橼酸钠溶液0.4 ml 置试管中(抗凝管)。 2.静脉采血1.6 ml ,立即注入抗凝管中并迅速混匀。3.用清洁、干燥的魏氏血沉管准确吸取抗凝血至“0”刻度处,擦净管尖,垂直立于血沉架上。避免震动,阳光直射和血液外溢。 4. 一定时间,观察上层血浆高度的m m 数值报告之。

血沉增快的原因是哪些

血沉增快的原因是哪些 血沉是一种生理化验行为。临床上常用管血沉作为红细胞间聚集性的指标。可以反映身体内部的某些疾病。将抗凝血放入血沉中垂直静置,红细胞由于密度较大而下沉。通常以红细胞在第一小时末下沉的距离表示红细胞的沉降速度,这种是血沉。那么,血沉增快有哪些原因? 血沉增快分生理性因素、技术性因素和病理性因素三种。 一:生理性因素的分为四点。 1、妇女月经期由于子宫膜的破损及出血血沉增快。 2、妊娠3个月至产后血沉增快一个月可因血浆容量的增加及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增高而使血沉增快。 3、老年人多因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增加而使血沉增快。可达30mm/h。 4、饭后较空腹血沉快。剧烈运动和热水浴后血沉也可增快。 二:技术性因素:测定时如温度变化较大、血沉管或血沉架倾斜也会引起血沉加快。 三:病理性因素:⑴各种炎症,如肺炎、脑膜炎、风湿热、猩红热、结核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硬皮病等;⑵组织损伤及坏死:如较大型手术、心肌梗死等;⑶恶性肿瘤:如肺癌、肝癌、淋巴瘤、白血病等;⑷高球蛋白血症:可见于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黑热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肝硬化、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等;⑸贫血; ⑹高胆固醇血症;⑺金属中毒:如铅、砷中毒等。 以上就是“血沉增快有哪些原因”的相关介绍。血沉增快对观察慢性炎症,特别是判断疗效很有价值。鉴于血沉加快多数是因血浆中蛋白质成分改变引起,而这种改变一旦发生并不能迅速消除,因此复查血沉的间隔时间不宜太短,至少需要1周。 本文来源:https://www.sodocs.net/doc/2b10694882.html,/xc/201409/20140901239869.shtml

骨科常用化验项目及其临床意义

骨科常用化验项目及其临床意义 一、血常规化验(正常标准) 1、血细胞成人每立方毫米5000~10000;1~5岁儿童约为8000~11000 2、红细胞成人男性每立方毫米400~500万;成人女性350~450万;新生儿600~700万;两岁后逐渐下降 3、血红蛋白成人男性13、5~15克%;女性12~1 4、5克%。 4.血沉:A、长管法,每小时儿童12毫米以下;成人男性15毫米以下;成人女性20毫米以下。B、短管法,每小时儿童2~10毫米,成人男性0~8毫米,成人女性0~10毫米。 5.血小板:每立方毫米10~30万。 6.出血时间:1~5分钟。 7.凝血时间:A、试管法4~12分钟;B、毛细血管2~4分钟;玻片法2~8分钟。 8.蛋白质:总量6~7、5克%;白蛋白3、5~4、8克%;球蛋白2~3克%;白蛋白/球蛋白3、8~4、8克%。 9.葡萄糖:成人80~120毫克%;儿童80~100毫克%。 10.总胆固醇:成人100~230毫克%;6岁以上儿童130~200毫克%。 11.甘油三酯:比色法<5、45毫当量/升或40~150毫克%。 12.谷丙转氨酶:定量法2~40卡门氏单位。 13.肝功能:黄疸指数2~6单位;总胆红素0、1~1毫克%;麝香草酚浊度0~6 单位;硫酸锌浊度2~12单位。 二、血常规检查(常见表现及原因) 1、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正常情况: (00、05-00、3)*109/L 增高: 支气管哮喘,荨麻疹,湿疹,寄生虫病,何杰金氏病,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阿狄森病病,西蒙病,席汉病、降低: 使用糖皮质激素,柯兴综合征,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减少症。 2、网织红细胞计数网织红细胞计数正常情况: (00、5-1、5)% 增高: 溶血性贫血,大量出血,缺铁性贫血,恶性贫血应用维生素B12时、降低: 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 3、红细胞正常情况: 男性: (4-5) *1012/L; 女性: (3、5- 4、5) *1012/L 增高: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山地区得居民,严重烧伤,休克等、降低: 贫血,出血。 4、血红蛋白正常情况: 男性: (120-150) g/L; 女性: (105-135) g/L 增高: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山地区得居民,严重烧伤,休克等、降低: 贫血,出血。 5、白细胞正常情况: (4-10)*109/L 升高: 各种细胞感染,炎症,严重烧伤、明显升高时应除外白血病、降低: 白细胞减少症,脾功能亢进,造血功能障碍,放射线,药物,化学毒素等引起骨髓抑制,疟疾,伤寒,病毒感染,副伤寒。 中性粒细胞正常情况: (50-70)% 增高: 细菌感染,炎症; 降低: 病毒性感染 6、嗜酸性粒细胞正常情况: (00、5-3)% 增高: 过敏性变态反应,支气管哮喘,荨麻疹,寄生虫感染; 降低: 伤寒, 副伤寒、糖皮质激素长期或大量用药后。

血沉加快主要是由于什么

全国体检预约平台 全国体检预约平台 血沉加快主要是由于什么 很多人去医院体检,有项结果是血沉加快,有些人想要理解这样的细节。血沉是个医学术语简称,全称为红细胞沉降率,指每小时红细胞沉降的速率。测定血沉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诊断疾病的基本方法。那么,血沉加快主要是由于什么? 血沉加快常与以下疾病有关 1、炎症性疾病,如急性细菌性炎症,2~3个小时就会出现血沉加快的现象。 2、各种急性全身性或局部性感染,如活动性结核病、肾炎、心肌炎、肺炎、化脓性脑炎、盆腔炎等。 3、各种胶原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动脉炎等。 4、组织损伤和坏死,如大范围的组织坏死或损伤、大手术导致的损伤,心肌梗死、肺梗死、骨折、严重创伤、烧伤等疾病亦可使血沉加快。 5、患有严重贫血、血液病、慢性肝炎、肝硬化、多发性骨髓瘤、甲亢、重金属中毒、恶性淋巴瘤、巨球蛋白血症、慢性肾炎等疾病时,血沉也可呈现明显加快趋势。 影响血沉结果的因素很多,比如生理因素:女较男快,妊娠期血沉增快,月经影响而目前公认的促使血沉增快的主要因素是血浆中带正电荷的不对称的大分子物质纤维蛋白质、球蛋白增加都可使血沉加速,而白蛋白、红细胞形态异常都可使血沉减慢。因此,中度以上贫血、肾病综合征、高丙种球蛋白血症等非感染性疾病可致血沉加快,而结核病、结缔组织病、各种感染引起的炎症与组织破坏等引起的纤维蛋白质或球蛋白增加也可使血沉加快。一般来讲,感染、炎症、组织破坏与恶性肿瘤等疾病在进展中,血沉加快:故结核感染、结缔组织病、肾脏疾病等慢性炎症性疾病的病情变化可从血沉快慢的程度中体现出来。 本文来源:杭州入职体检https://www.sodocs.net/doc/2b10694882.html,/0571/cl/t40

常用血液检验结果和其意义

常用血液检验结果及其意义 生化 谷丙转氨酶(ALT) 正常值 3.00-40.00 u/l 临床意义: (1)ALT活性在下列疾病可见升高 a.肝胆疾病:传染性肝炎、肝癌、肝硬化活动期、中毒性肝炎、脂肪肝、胆管炎和胆囊炎 b.心血管疾病:心肌梗死、心肌炎、心力衰竭时的肝脏淤血、脑出血等 c.骨骼肌疾病:多发性肌炎、肌营养不良等 (2)一些药物和毒物可引起ALT活性升高,如氯丙嗪、异烟肼、奎宁、水杨酸制剂及酒精、铅、汞、四氯化碳或有机磷等 谷草转氨酶(AST) 正常值 3.00-40.00 u/l 临床意义: (1)AST在心肌细胞内含量较多,当心肌梗死时,血清中AST活性增高,在发病后6-12小时之显著增高,在48小时达到高峰,约在3-5天恢复正常 (2)疟疾、流行性出血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多发性肌炎、肌营养不良、急性胰腺炎、胸膜炎、肾炎及肺炎等也可引起血清AST活性轻度增高 (3)肝炎时,AST和ALT均可明显增高,可高与正常值上限10-30倍,这在其它疾病时少见.在黄疸期间,AST和ALT即可见增高,有助于早期诊断,由于肝中AST含量增高,往往AST>ALT,但由于ALT清除率较慢,所以不久以后即ALT>AST.恢复期一般ALT恢复较慢,持续ALT、AST 增高,往往说明有慢性肝炎.AST/ALT比值如<1,则有可能是慢性迁延性肝炎.如酶活性增高,且AST/ALT比值>1,则很有可能是慢活肝.。 r_谷氨酰转移酶(r_GT) 正常值 11.00-61.00 u/l 临床意义: 人体各器官中r_GT的含量按下列顺序排列:肾、前列腺、胰、肝、盲肠和脑.肾脏中含量较高,但肾脏疾病时,血液中的该酶活性增高不明显.肾单位病变时,r_GT经尿排出,检验 尿中酶活性可能有助于诊断肾脏疾病,r_GT主要诊断肝胆疾病.显著增高常见于:原发行肝癌、胰腺癌、阻塞性黄疸、胆汁性肝硬化、胰头癌、肝外胆管癌等.轻度或中度增高见于:传染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急慢性胰腺炎、胆石症等 碱性磷酸酶(ALP) 正常值 53.00-140.00 u/l

血沉正常值是多少

血沉正常值是多少 血沉速度的快慢与血浆黏度,尤其与红细胞间的聚集力有关系。红细胞间的聚集力大,血沉就快,反之就慢。那么,血沉正常值是多少? 魏氏法<50岁:男性0~15mm/h,女性0~20mm/h; >50岁:男性0~20mm/h,女性0~30mm/h; >85岁:男性0~30mm/h,女性0~42mm/h; 儿童:0~10mm/h。 潘氏法成人:男性0~10mm/h;女性0~12mm/h。注:其中魏氏法是临床检验中常用的方法) 血沉方程K值是用来校正血球压积对血沉的影响,K值越大,证明红细胞聚体性愈强,体内有瘀血存在。 血沉方程K值正常值: 13~93(53±20) ESR=K〔-(1-H+1nH)〕 式中:ESR:红细胞沉降率、H:红细胞比容、1n:自然对数。 设:R=-(1-H+1nH) 则K=ESR/R,见表1。 血沉方程K值临床意义: (1)K值正常而血沉升高:红细胞比容降低。(2)ESR加快而K值增大:肯定ESR加快。 (3)ESR正常而K值增大:肯定ESR加快。(4)ESR正常而K值亦正常:肯定ESR正常。 (5)K值升高:红细胞聚集性增高。 血沉方程K值注意事项:决定血沉快慢的主要原因是红细胞聚集性和血浆黏度。当血细胞比容升高时,血沉降低,血浆黏度降低;温度下降,血沉下降;红细胞表面电荷减少,红细胞聚集增强,使血沉增快。 血沉方程K值检查过程:静脉采血,不污染皮肤消毒剂,采血力求在30s内完毕,并以血液1.6ml与抗凝剂0.4ml相混匀(4∶1误差不得大于±5%)。在2h内测定,如4℃贮存应在6h内测定。标本中发现任何血液凝块,就不能用于血沉测定。用血沉管将混匀全

2020年血沉检测的临床意义(课件)

2020年血沉检测的临床意义 (课件) 血沉检测的临床意义 血沉的全称是红细胞沉降率,英文缩写为ESR,是一项非特异性的化验项目。这就是说,血沉加快并不能确定患有哪种病,血沉正常也不意味着没有病。测定血沉可以了解疾病和观察疾病的发展和变化,需要与其他化验结果和临床资料结合分析,才能对疾病诊断有所帮助. ?判断血沉结果的正常与否需按性别区分,参考范围(魏氏法): 男性为0~15mm/1小时,女性为0~20mm/1小时.血沉可因生理因素而 加快,如女性在月经期间和妊娠期间可达到40毫米左右,小儿及50岁?以上的老人血沉可略快于参考范围,此时可能与疾病无关. ?血沉加快常与以下疾病有关:?△炎症性疾病,如急性细菌性炎症,2~3个小时就会出现血沉加快的现象; ?△各种急性全身性或局部性感染,如活动性结核病、肾炎、心肌炎、肺炎、化脓性脑炎、盆腔炎等; △各种胶原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动脉炎等;?△组织损伤和坏死,如大范围的组织坏死或损伤、大手术导致的损伤,心肌梗死、肺梗死、骨折、严重创伤、烧伤等疾病亦可使血沉 加快; ?△患有严重贫血、血液病、慢性肝炎、肝硬化、多发性骨髓瘤、甲亢、重金属中毒、恶性淋巴瘤、巨球蛋白血症、慢性肾炎等疾病时,血沉也可呈现明显加快趋势.

?血沉加快对发展速度较快的恶性肿瘤具有提示价值:手术将肿瘤切除,或化疗、放疗治疗有效时,血沉可减慢;肿瘤复发或出现转移时,血沉还可再加快。良性肿瘤一般血沉不加快或出现减慢现象,因此可以通过这个项目协助初步判断肿瘤的性质. ?血沉的快慢还可辅助观察病情的变化。如风湿病、结核病血沉加快的程度常与病情轻重有关。活动期血沉加快;病情好转时血沉速度减缓;非活动期血沉可以恢复到参考范围。因此,测定血沉可大致推测疾病的发展及观察治疗效果。例如,红斑狼疮病人的血沉从平稳到加快表明病情进入活动期,长期稳定在参考范围内就说明病情得到了控制。 ...... 感谢聆听 ......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一、血常规检查 1.白细胞计数 (1)正常值参考范围 成人:(4~10)×109/L; 新生儿:15~20×109/L 高于成人6月-2岁:5~12×109/L (2)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减少: 疾病:再障,白血病,粒细胞缺乏症 药物:肿瘤化疗、磺胺、解热镇痛药、抗生素等。 特殊感染:伤寒、副伤寒、结核、病毒、寄生虫等 其他:放射治疗、化学品●增加: 生理性增高见于新生儿,月经期, 分娩,情绪变化等。 病理性:细菌感染,白血病,恶性 肿瘤,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化学药 中毒。 2.白细胞分类计数 (1)正常值参考范围 中性粒细胞(N):0.50~0.70 嗜酸性粒细胞(E):0.01~0.05 嗜碱性粒细胞(B):0.0~0.01 淋巴细胞(L):0.20~0.40 单核细胞(M):0.01~0.08 (2)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中性粒细胞(N): 增加:急性化脓性感染(可伴有核 左移);中毒;急性出血,白血病, 某些恶性肿瘤及组织损伤等。 减少:基本与白细胞总数减少相同。 嗜酸性粒细胞(E): 增加:过敏性疾病与皮肤病;寄生 虫;血液病;用药。 减少:疾病(伤寒、副伤寒);长期 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嗜碱性粒细胞(B): 增加:某些血液病,如慢性粒细胞 性及嗜碱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铅中 毒等 淋巴细胞(L): 增加:某些细胞及病毒感染(百日 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淋巴 细胞性白血病;排斥反应。

减少:传染病急性期、放射病、细胞免疫缺陷病、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相对性淋巴细胞减少见于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时。 单核细胞(M): 增加:传染病或寄生虫病;血液病;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3.红细胞计数 (1)正常值参考范围 男性:(4.5~5.5)×1012 女性:(3.5~5.0)×1012 新生儿:(6~7)×1012 (2)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增多: 相对增多:血液浓缩, 绝对增多:原发性或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病理代偿性和继发性:先 天性心脏病,肺心病,高原性心脏 病,慢性一氧化碳中毒等。 减少: 造血物质缺乏 造血功能低下 红细胞破坏或丢失过多继发性:各 种炎症、结缔组织病 4.血红蛋白 (1)正常值参考范围 男:120-160g/L 女:110-150g/L 新生儿:70-200g/L (2)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增加: 疾病: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 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高原病。 大细胞高色素贫血(巨幼红细胞性 贫血)。 创伤:失水,大面积烧伤 用药:维生素K,硝酸甘油 减少: 出血:减少程度和红细胞一致 疾病: 血红细胞减少比红细胞减少严重: 缺铁性贫血、慢性失血; 红细胞减少比血红细胞减少严重: 大细胞高色素贫血。 5.血小板计数 (1)正常值参考范围 (100~300)×109/L (2)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血沉高是怎么回事怎么改善

血沉高是怎么回事怎么改善 血沉高常常出现在老年人身上,在生活当中也是很常见的,很多人都不知道血沉是什么,其血沉就是红细胞沉降率像免疫球蛋白、胆固醇等等都会引起血沉的变化。 血沉是什么 血沉就是细胞沉降率,是指红细胞静止状态下每小时下降的速度。正常人的血沉每小时12毫米左右,在一般情况下,正常人之间的血沉的快慢无明显的差异,只是小儿的血沉较慢些,成年男性和妊娠妇女血沉稍快些。但在患有某些疾病时,血沉可发生明显变化。 凡能引起体内血液中的免疫球蛋白、纤维蛋白原、胆固醇、甘油三脂增高或患有某些疾病时,都可引起血沉的变化。如结核病、风湿性关节炎、恶性肿瘤、急慢性肝炎、肝硬化以及各种感染等,都会使血沉增快。但是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因素影响血沉的变化,所以临床诊断某种疾病时,不能只凭血沉升高一项指标。需结合病史和病症等全面体检,才能做出准确的诊断。 血沉高与以下疾病有关 1、炎症性疾病,如急性细菌性炎症,2~3个小时就会出现血沉加快的现象; 2、各种急性全身性或局部性感染,如活动性结核病、肾炎、心肌炎、肺炎、化脓性脑炎、盆腔炎等; 3、各种胶原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

硬皮病、动脉炎等; 4、组织损伤和坏死,如大范围的组织坏死或损伤、大手术导致的损伤,心肌梗死、肺梗死、骨折、严重创伤、烧伤等疾病亦可使血沉加快; 5、患有严重贫血、血液病、慢性肝炎、肝硬化、多发性骨髓瘤、甲亢、重金属中毒、恶性淋巴瘤、巨球蛋白血症、慢性肾炎等疾病时,血沉也可呈现明显加快趋势。 血沉高的治疗方法 血粘度偏高,血浆中血脂升高,血糖升高和血有形成份增加,其特征是引起血液粘度增加,血流减慢,血液循环不畅,健康状态的一些表现是出现身体乏力嗜睡,精神差等,进一步发展可引起高血粘度,高血脂症甚至血栓病。血液粘度偏高除了遗传因素外,大部分是因为生活习惯和饮食不合理所造成的,所以建议大家可以: 1、多饮水,早晨起床后及每餐前空腹饮用一、二杯温开水,可以稀释血液,降低血粘度,保持血液循环畅通, 2、多吃蔬菜水果,能改善血液流变,有效降低血液粘稠度, 3)少食动物油脂和内脏,多吃低脂肪、低胆固醇食物, 3、粗粮和细粮搭配,多吃杂粮如玉米、高粱加工的食品和马铃薯、豆类等,5)戒指饮酒,戒烟,6)劳逸结合, 4、中药保健法,加丹参、红花适量,水煎当茶。田三七研末吞服,一日二次。 5、建议您合理饮食,生活规律化,适当增加体育活动,仔细观察发生的症状,去医院随访,单纯的b超胆管毛糙,是不能解

常见化验检查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2009-05-10 19:41 常见化验检查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红细胞计数与血红蛋白测定 红细胞计数(简写RBC) 1.正常值 男性:400~550万/mm3 (4.0—5.5×1012/L) 女性:350~500万mm3 (3.5—5.0×1012/L) 新生儿:600~700万mm3 (6.0—7.5×1012/L) 2.临床意义:红细胞计数最常用的是做为检查贫血的主要指标。 (1)红细胞增多: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a.相对增多:在剧烈呕吐,频繁腹泻、多汗时、多尿、长期 不能进食者,由于血液浓缩,红细胞可以出现相对地增多。 b.绝对增多:在某些正常情况下因缺氧也可以出现红细胞增多,如:由平原移居高原生活或剧烈地体力劳动和体育运 动以后及新生儿均可出现红细胞增多。此外,红细胞增多 还见于一些疾病,如:严重肺气肿、肺原性心脏病、先天 性心脏病以及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2)红细胞减少:主要表现为贫血。如:妊娠中、后期的贫血、缺铁性贫血、营养不良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失血性贫 血以及溶血性贫血等。 血红蛋白测定(简写Hb) 1.正常值: 男性:12~16克(120—160g/L) 女性:11~15克 ( 110—150g/L ) 新生儿:17~20克 ( 170—200g/L ) 2.临床意义:血红蛋白测定常与红细胞计数同步进行,其增高与减少的临床意议与红细胞计数同。

白细胞总数及分类计数 白细胞总数(简写WBC) 1.正常值 成人:4000~10000/mm3 (4—10×10g/L ) 6个月至2岁婴儿:11000~12000/mm3 (11—12×10g/L ) 新生儿:15000~20000/mm3 (15—20×10g/L ) 2.临床意义: (1)增多:白细胞总数增多,是检查体内感染的主要指标之一,主 要表现为急性感染,特别是化脓性感染。在急性大出血、严重的损 伤和急性中毒等也可见到。还有白血病和某些恶性肿瘤, 白细胞均 有增多。此外,在某些正常情况下也可以见到白细胞增多,如:新 生儿、妊娠5个月至分娩后4~5天,以及剧烈运动或劳动后,寒冷、饱餐或淋浴之后等等。 (2)减少:白细胞总数减少,临床上最常见于某些特殊感染,如病毒感染(流行性感冒病毒等)、伤寒,疟疾等。在某些中毒、长期接触放射线、影响骨髓造血功能的药物、抗癌药物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也会出现白细胞总数的减少。 白细胞分类计数(简写DC) 1.正常值 嗜中性粒细胞(简写N) 杆状核:3~5% 分叶核:55~65% 嗜酸性粒细胞(简写E):1~3% 嗜碱性粒细胞(简写B):0~1% 淋巴细胞(简写L):25~35% 单核细胞(简写M):3~8% 2.临床意义: (1)嗜中性粒细胞的增多或减少与白细胞总数的临床意义相同。

血沉与临床意义

血沉与临床意义 血沉与临床意义 发布日期:12月11日浏览次数:361暂无数据! 血沉加快可见于某些生理情况:妇女月经期、妊娠期、老年人特别是60岁以上的高龄者,多因纤维蛋白原的增高而致血沉增快。在病理情况中可见于各种炎症(急、慢性炎症,如结核、结缔组织病、风湿热等)。组织损伤和坏死,也可短期增加。恶性肿瘤中,尤其是恶性程度高、增长迅速的肿瘤更明显。多种高球蛋白血症均可见血沉增快,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骨髓病、巨球蛋白血症、肝硬化、慢性肾炎等。在贫血、高胆固醇血症时也可出现血沉增快。因而,血沉增快,病因复杂,无特异性。 绝大多数为急性或慢性感染,恶性肿瘤以及具有组织变性或坏死性疾病(如心肌梗死,胶原组织病等)都有血浆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的变化,或有异常蛋白进入血液,导致血沉加速。此外,贫血和月经期及妊娠三个月后也可以使血沉加速。因此,血沉是一种非特异性试验,不能单独用以诊断任何疾病。

血沉减慢可见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血沉在临床上主要应用 1、观察结核病和风湿热的病情变化和疗效、血沉加速,表示病情复发和活跃;当病情好转或静止时,血沉也逐渐恢复。在诊断上亦作为参考。 2、某些疾病的鉴别诊断,如心肌梗死和心绞痛,胃癌和胃溃疡,盆腔癌性包块和无并发症的卵巢囊肿等的鉴别。都是前者血沉明显增快,后者正常或略有增高。 3、多发性骨髓瘤病人,血浆中出现大量异常球蛋白,血沉加快非常显著,血沉可作为重要诊断指标之一。 判断血沉结果的正常与否需按性别区分,参考范围(魏氏法)男性为0~15mm/1小时,女性为0~20mm/1小时。血沉可因生理因素而加快,如女性在月经期间和妊娠期间可达到40毫米左右,小儿及50岁以上的老人血沉可略快于参考范围,此时可能与疾病无关。

血常规各指标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

血常规各指标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 1、红细胞计数(RBC) 男:4.0~5.5 ×10的12次方/L(400万-550万个/mm3)。 女:3.5~5.0 ×10的12次方/L(350万-500万个/mm3)。 新生儿:6.0~7.0 ×10的12次方/L(600万-700万个/mm3)。 红细胞减少①红细胞生成减少,见于白血病等病:②破坏增多:急性大出血、严重的组织损伤及血细胞的破坏等③合成障碍:缺铁,维生素B12的缺乏等 红细胞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2、血红蛋白测定(HB或HGB) 男:120~160g/L(12-16g/dL)。女:110~150g/L(11-15g/dL)。儿童:120~140g/L(12-14g/dL)。 血红蛋白减少多见于种贫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血红蛋白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3、白细胞计数(WBC) 成人:4~10 ×10的9次方/L(4000-10000/mm3)。新生儿:15~20 ×10的9次方/L(15000-20000/mm3)。 生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剧烈运动、进食后、妊娠、新生儿。另外采血部位不同,也可使白细胞数有差异,如耳垂血比手指血的白细胞数平均要高一些。 病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尿毒症、白血病、组织损伤、急性出血等。 病理性白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某些传染病、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放疗化疗等。 4、白细胞分类计数(DC) 白细胞分类(DC)英文缩写占白细胞总数的百分比 嗜中性粒细胞N 0.3 ~0.7 中性秆状核粒细胞 0.01 ~0.05 (1%-5%)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0.50 ~0.70 (50%-70%) 嗜酸性粒细胞E 0.005~0.05 (0.5%-5%) 嗜碱性粒细胞B 0.00 ~0.01 (0~1%) 淋巴细胞L 0.20 ~0.40 (20%-40%) 单核细胞M 0.03 ~0.08 (3%-8%)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增高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大出血、严重组织损伤、慢性粒细胞膜性白血病及安眠药中毒等。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减少多见于某些传染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等。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牛皮癣、天疤疮、湿疹、支气管哮喘、食物过敏,一些血液病及肿瘤,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鼻咽癌、肺癌以及宫颈癌等。

血沉

红细胞沉降率是指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沉降的速率。血沉对某一疾病的诊断不具有特异性,但对判断疾病处于静止期与活动期、病情稳定与复发、肿瘤良性与恶性具有鉴别意义,是临床广泛应用的检验指标。 检测方法 魏氏检测法血沉测定 【原理】魏氏检测法血沉测定是将枸橼酸钠抗凝血也置于特制刻度血沉管内,垂直立于室温1小时后上层血浆高度的毫米数值,即为红细胞沉降率。正常情况下,红细胞膜表面的唾液酸因带负电荷,使红细胞相互排斥悬浮于血浆中而沉降缓慢,细胞间的距离约为25nm。当血浆成分或红细胞数量与形态发生变化时,可以影响排斥而改变红细胞沉降速度。影响血沉速度的因素主要有血浆因素和红细胞因素。 1.血浆因素:血浆中不对称的大分子物质如?-球蛋白、纤维蛋白原、免疫复合物、胆固醇及甘油三酯等可使红细胞表面的负电荷减少,使红细胞发生缗钱状聚集,缗钱状聚集的红细胞与血浆接触总面积减小,下沉的阻力减小、重力相对增大导致红细胞沉降加快。血浆中白蛋白、卵磷脂则相反,对红细胞下沉有抑制作用,使血沉减慢。 2.红细胞因素:红细胞数量增多时,下沉时受到的阻力增大使血沉减慢。相反红细胞数量减少时,红细胞总表面积减少血沉加快。红细胞形态变化对血沉的影响多为减慢。 【试剂与器材】 1.109mmol/L(32g/L)枸橼酸钠溶液枸橼酸钠(Na 3C 6 H 5 O 7˙ 2H 2 O,分子量 294.12)3.2g;用蒸馏水溶解后,再用蒸馏水稀释至100ml,混匀。 2.血沉管 ICSH规定,血沉管为全长(300±1.5)mm两端相通,一端有规范的200mm刻度的魏氏管(玻璃制),管内径2.55mm或更大些,管内均匀误差小于5%,横轴与竖轴差<0.1mm,外径(5.5±0.5)mm,管壁刻度200mm,误差±0.35mm,最小分度值1mm,误差<0.2mm 。 3.血沉架应放置平稳,避免震动和阳光直射,保证血沉管直立90o±1o。 【操作】 1.取静脉血1.6ml,加入含109mmol/L枸橼酸钠溶液0.4ml于试管中,抗凝剂和血液比例是1:4,混匀。 2.将混匀的抗凝血放入魏氏血沉管内,至“0”刻度处,将血沉管直立于血沉架上。 3.室温条件静置1小时。 4.读取红细胞上层血浆高度的毫米数。 5.报告方式:**mm/h。 【参考区间】成年男性0~15mm/h;成年女性0~20mm/h。 【注意事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