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研究概况_张敏娜

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研究概况_张敏娜

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研究概况_张敏娜
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研究概况_张敏娜

217

第14卷 第11期 2012 年 11 月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

Vol. 14 No. 11 Nov .,2012

1 职业倦怠的含义

1974年,美国临床心理学家Freudenberger 首次

提出了职业倦怠(job burnout也有翻译为工作倦怠、精疲力竭征)这一概念,用来描述助人职业中的从业人员因工作时间过长、工作量过大和工作满意度过低而导致的一种疲惫不堪的状态[1]。

随着研究的深入,目前,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

的是Maslach 和Jackson [2]

提出的三维度工作倦怠定义:“在以人为服务对象的职业领域中,个体的一种情感衰竭(emotional exhaustion,EE)、去人性化(depersonalization,DP)和个人成就感降低(reduced personal accomplishment,PA)的症状”。

情感衰竭[3]

即个体的情绪和情感处于极度疲劳状态,情感资源枯竭,工作热情完全丧失,它被认为是职业倦怠的核心表现。

去人性化,即个体以消极、否定、麻木不仁的态度和情感去对待自己身边的人,对他人缺乏同情心,甚至把他人当做无生命的物体看待。

个人成就感降低,即个体对自己工作的意义和价值的评价下降,自我效能感丧失,时常感觉到无法胜任所从事的工作,在工作中无法体会到成就感,并不再付出努力,特征为:对职业前景茫然,缺乏工作热情和动力;易产生疲劳、厌倦、焦急、烦躁现象;伴有情绪低落,精神不振,心理疲乏。

2 医护人员的职业倦怠

医护人员的职业倦怠状况较为普遍,且严重程

度令人担忧。任霞等[4]

对三甲医院医生职业倦怠

调查表明:81.2%的被试者有一定程度的情感衰竭

现象;66.4%的被试者有一定程度的去人性化现象;76.2%的被试者没有个人成就感。

邓红浪等[5]对护士工作倦怠量表测评中,高度情绪衰竭者占45.5%,高度去人格化倾向者占31.4%,低度个人成就感者为38.6%。在成就感程度上,中专组护士得分显著低于大专组护士;在去人格化倾向维度上,手术室组得分显著低于其他科室组。

张晓莉等[6]研究表明:性别和受教育程度与医务人员的职业倦怠相关;工作负荷对情感衰竭具有正相关作用;人际关系对去人性化(情感疏远)具有正相关作用;日常烦忧、管理角色对个人成就感(职业效能)具有负相关作用。

杨惠芳等[7]的调查表明:

不同医院、不同职业类型医护人员的职业倦怠程度有所不同,且已影响到其工作能力状态。医生的职业倦怠与护士之间差异有显著性,医生在消极怠慢及成就感方面的得分

高于护士(P <0.01和P <0.05)

,国营医院医生的情绪耗竭程度高于私立医院的医生(P <0.05)

,而其成就感低于私立医院的医生(P <0.01)

;国营医院护士的成就感得分低于私立医院的护士(P <0.05)

。3 医护人员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

3.1 社会因素

3.1.1 社会期望值过高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需求增多,对医务人员的伦理道德、技术水平、服务态度要求提

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研究概况

张敏娜,指导:彭学杰

(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内蒙古 通辽 028007)

摘 要:职业倦怠理论的提出始于20世纪70年代,在我国,对职业倦怠的研究起步较晚,直到20世纪末才开始

关注,医护人员作为职业倦怠的高发群体,职业倦怠对其影响及危害不容忽视。因此,探讨医护人员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寻求干预职业倦怠的方法,已成为医疗职业群体研究中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医护人员;职业倦怠;心理健康;干预

中图分类号:C9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2X (2012) 11- 0217- 03

收稿日期:2012-05-08

作者简介:张敏娜(1980-),女,辽宁阜新人,医师,硕士,研究方向:中医内科疾病、中医文献及中医心理学。

Research Situation on Job Bornout of Medical Staff

ZHANG Min-na,Advisor :PENG Xue-ji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es,Tongliao 028007,Inner Mongolia,China)Abstract :The theory of job burnout was proposed in the 20th century 70s.In China,research on job b u r n o u t s t a r t e d l a t e ,t o w h i c h i s n o t p a y a t t e n t i o n u n t i l t h e l a t e 20t h c e n t u r y . M e d i c a l s t a f f a s a g r o u p o f h i g h incidence of job burnout on whom the effect and damage shouldn't be indispensable. Therefore,to discuss t h e c a u s e o f j o b b u r n o u t a n d f i n d t h e m e t h o d o f i n t e r v e n t i o n ,h a v e b e c o m e a n i m p o r t a n t i s s u e i n t h e r e s e a r c h of medical professional group.

Key words :medical staff ;job burnout ;mental health ;intervention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14卷

高。Hjortdahl发现期望过高或目标过于理想化易导致职业倦怠。行为动机与目标满足的差距会导致挫折感和失落感,推动倦怠的发生。对治疗期望与现实的反差,使医生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处于应激状态[8-9]。2008年4月14日,因工作压力过大而自杀的某医院检验科女见习生梁某不幸去世。从梁某事件的发生反思医患关系,部分医务人员也是弱势群体,医疗机构才是强势群体,相对于那些对医疗期望值过高的非理性患者,医务人员也处于弱势群体地位[10]。

3.1.2 医疗环境的变化

据美国医师协会的Hippocrates大型调查显示:管理和照料病人的责任加大、医生的自主权减少、社会之支持和政府的财政支持下降等医疗环境使40%的医生感到工作压力加大和倦怠。

3.1.3 报酬问题

在我国,医疗费用虽然逐年上涨,但是这部分费用主要体现在药品和医疗器械的使用上面,相比较而言,医生承担的风险和报酬是不相匹配的,医生的劳动价值不能在收入中得到合理的体现[11]。

3.2职业因素

3.2.1 职业压力

医生经常面对医院病人重症抢救、病房生离死别、科室技术更新,其日常工作量大而繁琐,工作生活相对缺乏规律性;加之临床上病人病情变化复杂,不确定因素多,要求医生认真观察,详细记录,迅速作出反应。临床研究表明医生工作的产生与医疗事故成正相关[12]。

3.2.2 工作超负荷

张铁山等[13]研究中,显示我国卫生资源分配不平衡,卫生服务中级别越高的医院医护人员工作负荷越高。而职业倦怠的产生与工作负荷呈正相关[12]。

3.2.3 职业特点

杨文等[14]的调查问卷结果显示:精神科医生与内外妇儿科医生比较,其工作倦怠中的情感衰竭及情感疏远评分显著升高。

3.3组织因素

3.3.1 组织支持

Lee等[15]的分析结果发现,上级的支持会大大降低个体的职业倦怠,特别是在情绪衰竭和去人性化方面,但同事支持的作用相对较小;团队气氛与情绪衰竭和去人性化呈负相关,但与工作成就感降低的相关性并不显著。

3.3.2 组织管理政策

国外研究表明[16]:组织的领导方式、管理政策以及组织文化等对医生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都会产生有力的影响。组织的奖惩措施缺乏或设置不当,使得个体的工作成绩得不到及时公正的反馈,会导致个体对自身岗位产生工作倦怠。

3.4个体因素

3.4.1 性格特征

蒋奖等[17]在调查中的结果表明:A型人格与情绪疲惫、去人性化呈显著正相关,与个人成就感呈负相关,也就是说越是A型人格的医护人员,工作倦怠程度越高,越是B型人格的医护人员,工作倦怠程度越低,与国外的研究结果一致。另外,强迫性格者也易于发生职业倦怠[18]。

3.4.2 职称

不同职称的医生总体工作倦怠状况存在着显著差别。中级与初级职称的医生倦怠程度更高[19]。

3.4.3 工龄

郑飞中等[19]的研究表明:从医生工作的第6年起,医生的职业倦怠增加,在工龄20年以上,人格解体和服务忧虑均达到最高。工龄20年以上是职业倦怠最严重的阶段,其次是工作的6~20年。

3.4.4 学历

冯霄等[20]的调查表明,不同学历的医生总体工作倦怠状况没有显著差别。但在低成就感这一维度上,学历低的医生感受的工作倦怠程度明显要高于学历高的医生。

3.5人口学变量

3.5.1 性别差异

男性医生情感衰竭和人格解体(去人性化)比女性更严重,而成就感更高[21]。

孙红等[22]对240名三甲综合医院的女医生进行调查表明:女性医生,具有比较稳定的社会支持系统,其中家庭是女性一生最信任的支持源之一。同时,上级关怀需加强。

而廖成发等[23]的问卷调查表明,女性医护人员在情绪衰竭方面要高于男性医护人员。在情感疏远和个人成就感方面无明显性别差异。

3.5.2 年龄

朱伟[24]采用MBI-GS,对医务人员工作倦怠的描述性研究发现,30~40岁年龄段的职工情绪耗竭高于其他年龄组(P<0.01)

3.5.3 婚姻家庭生活

李超平等[25]研究医护人员工作家庭冲突与工作倦怠的关系发现,工作-家庭压力冲突、家庭-工作时间和家庭-工作压力冲突对情绪衰竭有负向的影响;家庭-工作时间冲突和家庭-工作压力冲突对情感疏远有正向影响;工作-家庭时间冲突对个人成就感有正向的影响,家庭-工作压力冲突对个人成就感有负向影响,表明工作家庭冲突对工作倦怠有较强的预测作用。

4 职业倦怠的干预对策

4.1组织策略

4.1.1 加强医院的管理

医院的管理不当是医护人员工作不满意的根源之一。改进医院管理、尊重医护人员、关心医护人员、努力协调好医院中的各种关系,为临床一线的医护人员提供一切的支持和保障。

4.1.2 建立良好的组织氛围

良好的组织氛围是避免或缓解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的重要举措。

4.1.3 增加对医护人员的支持

大量研究表明,医护人员在解决倦怠时多数倾向寻求他人的支持,其中医院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医院的支持将有助于医护人员解决工作及后顾之忧[26]。

218

14卷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4.2个人策略

关于个人如何防范职业倦怠,专家建议医务人员应该:

(1)树立长远的人生目标;

(2)不断学习以促进个人生长;

(3)增强环境适应能力;

(4)提高自主能力;

(5)认同自我价值,认识自身局限;

(6)调整个人价值取向,使生活感到愉快;

(7)关注自身健康,注意营养和运动;

(8)多留些时间与家人和朋友在一起;

(9)与他人保持健康的关系;

(10)获得上司、同事、配偶及朋友的支持等[27]。

5 小 结

减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的发生,需要社会的包容,医院领导的关心与支持,医护人员之间以及医患之间的有效交流和沟通,医护人员自身在工作中善于排解压力,调节不良的心理状况,同时培养良好的个性特征和广泛的兴趣、爱好。此外,医护人员作为职业人群,在面对工作倦怠的时候同样需要专业的心理帮助,有必要加大对医护人员心身医学知识的宣传力度,提高医护人员对心身医学的认知水平,有效地进行自我管理。◆

参考文献

[ 1 ] Freudenberger HJ.Staff job-burnout[ J ] . Journal of Social Issues,1974,30 ( 1 ):159-165.

[ 2 ] Maslach,Jackson SE. The measurement of experienced burnout[ J ] .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Behavior,1981,2 ( 2 ):99-115. [ 3 ] 范竹青,张捷.国内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研究概况[ J ] .中国医药导报,2010,7 ( 4 ):5-7.

[ 4 ] 任霞,孙红,杨凤池.北京市三甲医院医生职业倦怠调查与分析 [ J ] .中国医院管理,2007,27 ( 6 ):15-17.

[ 5 ] 邓红浪,刘菊香,文慧,张素兰.护士工作倦怠状况及其相关因素研究[ J ] .中国医药指南,2010,8 ( 1 ):148-150.

[ 6 ] 张晓莉,田淑华.医务人员职业倦怠与压力水平的关系[ J ] .

川北医学院学报,2007,22 ( 6 ):533-536.

[ 7 ] 杨惠芳,朱玲勤,杨彦诏,等.银川市医护人员职业倦怠和工作能力现状及其关系研究[ J ] .卫生研究,2007,36 ( 1):72-74. [ 8 ] 王惠,张宁.医生职业倦怠及社会、组织影响因素的探讨[ J ] .

医学与哲学,2007,28 ( 9 ):56-57.

[ 9 ] H j o r t d a h l P.I d e o l o g y a n d r e a l i t y o f c o n t i n u i t y o f c a r e[J].F a m i l y

Medicine,1990,22 ( 5 ):361-364.

[ 10 ] 刘长梅,王云岭.由“梁静事件”引发的对当前医患关系的反思—兼论医务人员的职业倦怠[ J ] .中国医学伦理学,2008,

21 ( 6 ):72-73.

[ 11 ] 刘晓丽,孙宏伟,姜能志.医生工作倦怠研究现状及展望[ J ] .

医学与社会,2009,22 ( 1 ):53-55.

[ 12 ] 李兆良,高燕.医护人员工作压力状况及与工作倦怠关系调查分析[ J ]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32 ( 1 ):

160-162.

[ 13 ] 张铁山,李殿富.医务人员工作倦怠——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J ] .中国医院管理,2004 ( 9 ):5-7.

[ 14 ] 杨文,赵勇,蒋守涛,等.医生工作压力现状与职业倦怠的研究[ J ] .中国康复,2006,21 ( 6 ):390-391.

[ 15 ] Lee RT,Ashforth BE.A meta-analytic examination of the

c o r r e l a t i o n s o f t h e t h r e e

d i m

e n s i o n s o

f j o b b u r n o u t[J].J o u r n a l o f

Applied Psychology,1996,81:123-133.

[ 16 ] Suchman AL.The influence of health care organizations on wellbeing[ J ] .Western Journal of Medicine,2001,174:43-47. [ 17 ] 蒋奖,许燕,林丹瑚.医护人员工作倦怠与A型人格、控制点的关系研究[ J ] .心理科学,2004,27 ( 2 ):364-365.

[ 18 ] Robinson GE. Career satisfaction in female physicians [ J ] .Jour-nal of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2004,29:635.

[ 19 ] 郑飞中,陈莉.医生的职业倦怠与背景性因素的关系研究[ J ] .

医学与社会,2007,20 ( 6 ):4-6.

[ 20 ] 冯霄,叶正平.医生职业倦怠情况调查[ J ] .浙江预防医学,2010,22 ( 2 ):24-26.

[ 21 ] 王惠,张宁.医生职业倦怠的现状与分析[ J ]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 ( 4 ):397-399.

[ 22 ] 孙红,任霞.女性医生职业倦怠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 J ] .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 ( 13 ):1850-1851.

[ 23 ] 廖成发,唐宏,张娴.医护人员职业倦怠及干预对策[ J ] .赣南医学院学报,2008 ( 5 ):661-662.

[ 24 ] 朱伟.医务人员工作倦怠与职业紧张的关系及其对职业生命质量影响的研究[ D ] .成都: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

劳动卫生研究所,2006:9.

[ 25 ] 李超平,时勘,罗正学,等.医护人员工作家庭冲突与工作倦怠的关系[ J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17 ( 12 ):807-809. [ 26 ] 李兆良,高燕.论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的原因与对策[ J ] .医学与社会,2005,18 ( 6 ):26-27.

[ 27 ] 刘铁榜.医务人员的职业倦怠(下)[ J ]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9,19 ( 5 ):355-356.

咳嗽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内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咳嗽是因邪客肺系,肺失宣肃,肺气不清所致,以咳嗽、咯痰为主要症状的病症。多见于急、慢性支气管炎 1 诊断依据。

(1)咳逆有声,或伴咽痒咳痰。(2)外感咳嗽,起病急,可伴有寒热等表证。(3)内伤咳嗽,每因外感反复发作,病程较长,可咳而伴喘。(4)急性期查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高。(5)两肺听诊可闻及呼吸音增粗,或伴散在干湿性罗音。(6)肺部X线摄片检查,正常或肺纹理增粗。

2 证候分类

(1)风寒袭肺:咳嗽声重,咯痰稀薄色白,恶寒,或有发热,无汗。舌苔薄白,脉浮紧。(2)风热犯肺:咳嗽气粗,咯痰黏白或黄,咽痛或咳声嘶哑,或有发热,微恶风寒,口微渴。舌尖红,苔薄白或黄,脉浮数。(3)燥邪伤肺:干咳少痰,咯痰不爽,鼻咽干燥,口干。舌尖红,苔薄黄少津,脉细数。(4)痰热壅肺:咳嗽气粗,痰多稠黄,烦热口干。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5)肝火犯肺:咳呛气逆阵作,咳时胸胁引痛,甚则咯血,舌红,苔薄黄少津,脉弦数。(6)痰湿蕴肺:咳声重浊,痰多色白,晨起为甚,胸闷脘痞,纳少。舌苔白腻,脉滑。

(7)肺阴亏虚:咳久痰少,咯吐不爽,痰黏或夹血丝,咽干口燥,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8)肺气亏虚:病久咳声低微,咳而伴喘,咯痰清稀色白,食少,气短胸闷,神倦乏力,自汗畏寒。舌淡嫩,苔白,脉弱。

3 疗效评定

(1)治愈:咳嗽及临床体征消失;内伤咳嗽在两周以上未发作者为临床治愈。(2)好转:咳嗽减轻,痰量减少。(3)未愈:症状无明显改变。

219

分析个人职业倦怠的现状

分析个人职业倦怠的现状、主要原因 以及最有可能采用的调节策略 社会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我感觉精神压力特别大,常有不安,紧张,焦虑感。通过这次培训才知道这是职业倦怠的表现。静思自己的过去,总结我的生活,我的职业倦怠现状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对工作丧失热情,情绪烦躁、易怒,对前途感到无望。 2.感觉身体能量的耗竭感、持续的精力不济、极度疲乏、虚弱感,抵抗力下降以及失眠、头痛、背痛、咽喉痛等症状。 3.个人成就感比较低,再加上情绪衰竭就会在生活和事业方面表现出失败感。 我认为造成个人职业怠倦的主要原因有: 1.个人原因:单调的教学环境,落后的教学设施,传统的教学方法,都比较容易使人产生倦怠,还面临出科研成果、发表论文、职称评定、按绩取酬、年终考核评优等一系列压力,在情绪和心理上产生了挫折感。加之长期的和一大群的小孩打交道,说起来幸福,有时候呢却是很苦,或许会有一定的消极情绪,特别是不被肯定,不被允诺的情况更是让人

懊恼,会觉得是不是自己选错了职业,当然倦怠情绪呢也就来的顺理成章了。 2.环境原因:因为农村适龄儿童多,学校成过度的饱和状况,然而我校教师人数过少,出现了严重的不对等的情况;教师负担重,课时任务多,班级管理、学生作业批改等都是很严重的问题。 3.社会对教师过高的期望原因:国家对于教育越来越重视,对于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国家与社会都普遍认为,教育质量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一旦出现教育质量下降,学生问题增多,人们就会认为是教师教育不当造成的。 4.工作负荷的重压原因:我们学校一个老师除了担认一 门主课科目外还得去承担两门副科的教学,课时任务过重,有时候忙的吃饭的时间都不是很多。工作负荷重,长期的疲劳也会导致倦怠。 就我个人经验认为教师职业倦怠的调节策略应有一下 几点: 1.正视工作倦怠:教师应认识到这是人人都可能会有的正常心理现象。不要过于责备自己,有时适度的压力反而是进步的原动力,正是有了压力才会使工作充满了干劲。

职业倦怠 综述

西安体育学院在职人员学位论文开题申请表

西安体育学院 体育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陕北地区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 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研究生类别:体育硕士 年级:2009级 指导教师:某某某(教授) 申请人单位:西安体育学院 专业领域:体育教学 申请人:王磊 开题日期:2011年10月 西安体育学院研究生部 2011年10月

目录 1选题依据............................................................…2研究现状............................................................…3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4研究对象与方法.................................................... 5研究重点................................................................ 6课题研究进度........................................................ 7经费预算................................................................ 8参考文献................................................................

教师职业倦怠综述

教师职业倦怠综述 摘要:自从费登伯格1974年首次提出“职业倦怠”以来,它的研究日渐受到关注。近年来,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受到高度关注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至今已形成了丰富的研究成果。本文对国内外关于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进行了梳理,以期为研究教师职业倦怠的人士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职业倦怠教师职业倦怠自我效能心理控制源 著名的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如果我们把我们的健康信托给医学家,那么我们就要把我们子女的道德和心智,信托给教育者,把子女的灵魂,同时也把我们祖国的未来信托给他们。”由此可见教育工作者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教师作为21世纪教育的执行人,新世纪人才的缔造者,同样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然而教育界的现状及种种迹象表明,现有教师队伍并不乐观,教师职业倦怠之病症正严重地冲击着当前的教育改革与发展。建设和培养一大批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和献身精神,具有强烈的责任感、事业心以及创造精神的教师队伍势在必行。 职业倦怠(burnout)是纽约基础临床心理学家弗登伯格(H.J.Freudenberger)1973 年在《职业心理学》杂志上首次提出的。随着1980 年第一届国际职业倦怠研讨会的召开,职业倦怠也成为一个专业名词流行起来。人们开始发现职业倦怠并不只是一个研究领域的问题,而是每个人都要遇到的问题,甚至是整个社会必然面临的问题。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应激情境的不断加剧,助人者不能通过积极的问题解决来化解痛苦以至在工作中表现为身心疲劳、耗竭状态”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教师队伍中教师职业倦怠的问题也越来越明显。 一、教师工作倦怠的概念 在国外有关工作倦怠的研究中,工作倦怠存在着动态定义和静态定义。Chemiss (1980)认为,作为对工作疲劳的反应,工作倦怠是指个体的职业态度和行为以负性的形式发生改变的过程。并且,其动态定义都认为,工作倦怠最初以应激的形式出现,逐渐地,个体感觉到情感上的劳累,并开始改变自己对待他人和工作的态度,其最终结果是导致个体的工作倦怠。以Maslach等(1982)为代表的静态定义,为一种情感衰竭(指个体情感处于极度疲劳状态,工作热情完全消失)、去个性化(指个体以消极、否定或麻木不仁的态度对待工作)、个人成就感低落(指个体评价自我的意义与价值的倾向降低)的现象。 一般认为,教师工作倦怠是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伴随于长期高水平的压力体验下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其典型症状是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热情和兴趣的丧失及情感的疏离和冷漠

职业倦怠研究综述

职业倦怠研究综述 作者:赵崇莲, 苏铭鑫, ZHAO Chong-lian, SU Ming-xin 作者单位:赵崇莲,ZHAO Chong-lian(广东商学院法学院,广东,广州,510320;西南大学心理学院,重庆,400715), 苏铭鑫,SU Ming-xin(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广东,广州,510631) 刊名: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NINGBO UNIVERSITY(EDUCATION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2009,31(4) 被引用次数:3次 参考文献(16条) 1.王国香;刘长江;伍新春教帅职业倦怠量表的修编[期刊论文]-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3(03) 2.王芳;许燕中小学教师职业枯竭状况及其与社会支持的关系[期刊论文]-心理学报 2004(05) 3.李超平;李晓轩;时勘授权的测量及其与员工工作态度的关系[期刊论文]-心理学报 2006(01) 4.KOMPIER;MICHIEL A J Stress prevention in bus drivers:evaluation of 13 natural experiments 2000(01) 5.KRISTENSEN T S;BORRITZ M;VILLADSEN E The copenhagen burnout inventory:a new tool for the assessment of burnout[外文期刊] 2005(3) 6.PINES A;ARONSON E Career burnout:causes and cures 1988 7.HARDEN R M Stress,pressure and burnout in teachers:is the swan exhausted7 1999(03) 8.HOBFOIL SE Conservation of resources:a new attempt at conceptualizing stress 1989 9.MASLACH C A multidimensional theory of burnout 2001 10.MASLACH C Burnout:the cost of caring 1982 11.FREUDENBERGER H J Staff burn-out[外文期刊] 1974(01) 12.郭思;钟建安职业倦怠的干研究述砰[期刊论文]-心理科学 2004(04) 13.张琳琳;张静职业倦怠研究本土化[期刊论文]-理论探讨 2007(05) 14.ELLOY D F;TERPENING W;KOHLS J A causal model of burnout among self-managed work teammembers 2001(03) 15.JAWAHAR I M;STONE;THOMAS H Role conflict and burnout:the direct and moderating effects of political skill and perceived organizational support on burnout dimensions 2007(02) 16.AMMONDSON P Job burnout 2000(03) 引证文献(3条) 1.胡唐明.郑建明.秦嘉杭知性的干预德性的柔化——图书馆职业倦怠研究[期刊论文]-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0(9) 2.冯耕耘.汪胜华.乔雯湖北省三峡地区游船员工职业倦怠调查研究[期刊论文]-旅游研究 2010(1) 3.邓俊熙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干预对策浅谈[期刊论文]-华章 2010(24) 本文链接:https://www.sodocs.net/doc/2610792940.html,/Periodical_nbdxxb-jykx200904014.aspx

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调查报告

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调查报告

高中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报告 ——基于资中一中高中教师职业倦怠现状的调查 前言 教师积极健康的状态是培育优质学生的前提,搞好教育事业的保障,但教师职业倦怠的现象却普遍存在。为了教育的发展,为了祖国的未来,就必须弄清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如何,原因有哪些,如何减轻或避免教师职业倦怠。带着这些问题,我对资中一中的高中教师进行了两个月的深入调查。 正文 一、高中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 我在资中一中高一年级实习了三个月,除去节假日,大概有两个月的时间都待在学校,与一线教师一起生活,工作,学习。随着渐渐地熟悉,我们可以轻松随意的聊天,开玩笑。通过和他们聊天,以及观察他们的工作生活状态等,总结出高中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有的抱怨平时假期太少。高中教师都觉得假期太少,一周只有半天假期,寒暑假学生补课,实际假期也少,工作战线太长,教师们身心疲惫。很多老师刚放完假,就期盼着下一次放假。工作无积极性,不想被考勤。 有的抱怨工资太低。守自习和周末补课都是有绩效工资的,但老

的效果。 学生方面,有的是死读书,成天坐在教室里做作业啃书,但最终的学习效果不如那些懂得劳逸结合的学生,还有的是没有学习动力,直接放弃读书,上课除了睡觉,就是捣乱,面对这些学生,老师真的很头痛。 二、缓解高中教师职业倦怠的措施与方法 国家加大教育投入,减小教师工资待遇的地区差异。高考内容需要配合教材加强改革,让教师减负,让学生减负。 教师们调整心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不要以高考成绩为唯一标准。花更多精力关注学困生,除了学习,他们的其他方面应该的到培养,为未来的发展作准备。 教师还可以培养各种兴趣爱好,如运动锻炼,练字绘画,养花喂鸟,旅游摄影等,一方面舒缓了压力,陶冶了情操,另一方面还有助于教师拥有健康的体魄和积极的心态,给予学生的也是积极向上的影响,师生之间共同进步,形成良性循环。

【调研问卷模板】医护人员职业倦怠调查问卷

【调研问卷模板】医护人员职业倦怠调查问卷 1. 您的性别是() A男 B女 2. 您的年龄是() A20或20以下 B20-30 C31-40 D41-50 E51或者51以上 3. 您在医院工作的时间() A.1年或1年以下 B1-3年 C4-6年 D7到9年 E0年或10年以上 4. 下列问题哪些是您经常出现的() A萎靡不振 B烦躁易怒 C厌倦疲惫 D抑郁焦虑 E紧张不安 F失眠多梦 G其他 5. 您每到上班时间会()

A特别高兴 B偶尔高兴 C时好时差 D心情特别差 6. 每到下班时间您会感觉() A从不感觉疲惫 B偶尔疲惫 C特别疲惫 7. 您感觉您的工作() A十分有趣 B有时有趣有时枯燥 C没什么感觉 D十分枯燥 8. 与患者的关系 A好 B良好 C一般 9. 您是否感觉您的工作过多() A是 B否 10. 您是否经常需要加班加点完成您的工作() A是 B否 11. 您是否感觉您的能力能完全胜任您的工作() A是

12. 您是否感觉您的工作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 A是 B否 13. 您感觉您的工资与同行同岗位的工资比() A偏高 B差不多 C偏低 14. 与同行业职工相比,您对医院的福利待遇() A满意 B不满意 15. 您对您目前的工作报酬满意吗() A满意 B不满意 16. 在工作上您是否经常能和同事交流() A是 B否 17. 您是否觉得在医院各部门分工十分明确,职责十分清楚() A是 B否 18. 您是否感觉医院的薪酬制度不公平() A是 B否 19. 您是否感觉到您的努力得到了公平公正的认可和评价() A是

20. 您的身份 A在编人员 B合同制员工 C其他

职业倦怠研究综述与展望

摘要:本文通过对国内外职业倦怠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在厘清其研究脉络的基础上,提出我国职业倦怠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即研究对象的进一步扩展和细分,职业倦怠成因和后果的本土化分析,量表的本土化修改、开发和应用,以及干预对策的系统化研究。 关键词:职业倦怠情绪枯竭干预性研究 “倦怠”(burnout)一词最早出现在美国作家greene1961年出版的小说《一个枯竭的例子》中,该作品讲述了一个建筑师因为不堪忍受精神痛苦和幻想破灭而躲进非洲丛林离群索居的故事。该书的出版引起了人们对职业倦怠这一社会问题的广泛关注。此后的数十年间,国内外学者分别从临床心理学、社会心理学、职业健康心理学和组织行为学等角度对职业倦怠展开研究。 一、国外学者对职业倦怠的研究 对职业倦怠真正的深入研究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在40余年间,国外学术界已经建立起关于职业倦怠的完善研究体系。综观其发展进程,可分为概念描述、实证分析和拓展研究三个阶段。 1.职业倦怠的概念描述阶段 描述阶段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研究者们主要结合自身的专业领域,通过记录和观察,从不同的学科视角对职业倦怠这一现象进行解释,并努力探究其成因。所运用的方法也主要以观察法、调查法和个案研究为主。 frendenberger是最早提出“职业倦怠”这一概念的学者之一,通过对向滥用药物的青年提供帮助的志愿者进行观察,freudenberger(1974)从临床心理学的角度提出,职业倦怠是以人为服务对象的工作者,尤其是那些对工作极其认真负责作的人员,因对工作的投入超过了自身的极限,从而无法满足服务对象不断提出的要求,最终导致的一种病状。maslach 和jacson(1981)则从社会心理学的视角,将职业倦怠描述为:在以人为服务对象的领域中,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情绪衰竭、人格解体和低成就感等综合症状。pine(1988)以maslach的“情绪衰竭”维度为核心,扩展了职业倦怠产生的领域,认为职业倦怠可能发生于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婚姻、学习、政治等各个领域都有可能产生倦怠。因此,他将倦怠定义为:由于个体长期处于资源过度需求的情境中,致使资源慢慢枯竭,从而产生一种疲惫或者衰竭的状态,具体包括生理衰竭、情绪衰竭和精神衰竭三个方面。个体生存于组织和社会之中,因此无法脱离社会背景和情景的影响。,cherniss(1980)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从组织学视角提出,倦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由工作应激所引起的,当应激状态一直持续,即个体陷入应激状态无法脱身又缺乏有力的支持系统时,就会表现出倦怠的症状。 2.职业倦怠的实证分析阶段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对职业倦怠这一概念界定和描述的完善,学者们开始基于各自研究领域的前期基础对职业倦怠展开实证研究。在此阶段,一个完整的研究体系逐渐形成,倦怠的概念得到丰富,开发了大量对倦怠进行测度的工具。在研究方法上,不再局限于简单的个案研究和描述性研究,而是运用定量方法,通过统计工具对数据进行有效的处理,揭示现象背后的规律。 (1)职业倦怠量表 职业倦怠的研究最初就在不同的领域进行,因此学者们从不同研究视角开发出不同的测量工具。maslach和jackson(1982)在大量临床个案研究的基础上编制了马氏职业倦怠量表(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简称mbi)以及马氏量表-服务行业版(mbi-human services survey,mbi-hss)、马氏量表-教育行业版(mbi-educators survey,mbi-es)、马氏量表-通用版(mbi-general survey,mbi-gs)三个子量表。同样基于临床个案,pines和aronson (1981)开发了倦怠量表(burnout measure,bm)。随着职业倦怠理论研究的发展和成熟,

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家逐渐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师收入水平,教师社会地位有所提高,调动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但由于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受学校社会家长和学生等多方面的影响,仍然有相当数量的教师存在着职业倦怠心理,具体表现为:焦虑缺乏精力自我评价降低失败感厌倦目前工作等.职业倦怠不仅严重影响着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而且对他们的身心发展亦会造成很大危害.尤其是我们农村教师,由于我们的工作条件差,这一现象表现得更为明显. 那么,职业倦怠到底是如何产生的?我想从我的经历和从在的问题应如何克服职业怠倦两个方面加以阐释: 一.客观原因 (一).来自社会的压力.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教育重视的程度越来越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凰更是每一个家长的迫切希望,因此高水平高质量的教育成为家长们追求的目标.这一想法表现在行动上,无形中提高了对教师的要求.面对这一形势,有的教师由于适应得比较慢,加上自身知识更新的速度较慢,就形成了一种压力.如果对这种压力调整不好,时间一长,压力加大,就会达到压力的最高阶段----倦怠,从而对我个体产生负面影响. (二).学生学情的复杂化.我认为学生纪律问题对我实施教学产生很大影响,管教学生困难已成为我职业倦怠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我国,这样的情形同样存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都在发生着变化,不少传统美德正在经受着考验和冲击,加上影视网络书刊中不良信息的影响,使学生的思想认识道德水准常常发生偏差,这给我的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同时,我尽管花费大量精力用在教学管理上,但有时收效甚微.我自然会感到心力交瘁,难以适应,职业倦怠也就随之而生. (三).工作环境的不适,加剧了职业倦怠.首先,相对于城市学校而言,恶魔农村学校教学设施还很落后,多数学校还维持着一本教材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上课的现状,这在专业角度上,给我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不利于我创造性的发挥.在生活上,由于学校办公经费投入不到位,们生活条件异常艰苦,有的学校教师办公室连开水风扇煤炉等最基本的必须品都没有,这必然会影响到教师的工作情绪.其次,由于人际关系复杂,学校用人机制不健全,导致我们学校管理水平低下. 二.主观原因 (一).缺乏成就感,滋生职业迷茫.作为历史悠久的职业,我们职业既是神圣的,又是普通的.而我们把自己定位为”神圣”的工作,忽视了其普通性,在工作中渴望成功,渴望成就感.然而,对于我们农村教师来说,由于环境条件所限,要想取得突出的成绩,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因为它需要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加上社会上其它行业的收入逐渐增加,而我们收入相对而言还不是太高,同付出的劳动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如果我们不能及时调整自我,必然会产生内心的迷茫,进而出现职业倦怠的现象. (二).缺乏进取意识,工作得过且过.拿破仑说过: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由于种种原因,实际工作中,有不少教师在工作中却不愿当一个”好士兵”,有”抱残守旧”的思想,认为教师职业很难有大的作为,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工资一样多,这样势必会影响工作积极性的发挥,时间一长,必将产生职业倦怠. (三).我自身人格因素. 做为一个社会人来访问演出,首先要有健全的人格.但是就像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世界上没有完全一样的人.对于我职业而言,既有共性原因,也有个性差异.有时我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和交流,有时存在着怯懦胆小狭隘等问题,遇到困难不善于排解和沟通,久而久之,职业倦怠也就随之而生了. 面对我职业倦怠,需要采取哪些措施进行预防甚至解除它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

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分析和解决方法

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分析和解决方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作节奏的加快,随之产生的工作压力影响着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产生 职业倦怠情况,其主要表现为:情绪耗竭,工作疏离感,普遍感到精神紧张,心力交瘁等, 除了心理上的折磨,工作压力同样会影响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绩,还可能导致从业人员过度疲劳,心不在焉,带着负面情绪上班。从而造成医患关系的紧张,降低病人的满意程度,以及 出现诊断和治疗差错。 1 压力的来源 一般认为,以下这些因素可能引起人员产生工作压力:(1)工作或任务需求(高强度及长 时间的工作,怕出差错以及应付频繁的考试和检查等),(2)工作与家庭角色和责任之间 的冲突等等,(3)财产和经济因素,(4)生活保障方面(如:工作进修,工作保障,职位 晋升,退休安排),(5)组织氛围(缺乏对核心价值的管理承诺,沟通风格发生冲突等等)。 2 工作压力可能产生哪些对健康的负面影响 面对生活和工作中的压力,可引起人的身心两方面的反应。生理方面可导致植物性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功能紊乱,如高血压、胃溃疡及慢性头痛以及心脏病等,心理压力 引发的身体症状有心悸、头痛、脖子疼、失眠、胡思乱想、常觉胸口憋闷,手脚麻酸,注意 力不集中等,还会引起如恐惧、焦虑、抑郁、冷淡等负面影响,这些不良情绪是引起心理适 应困难与心理疾病的重要原因。 3 医护人员产生工作压力的原因 对于医生,以下这些因素可能导致工作压力:(1)工作时间过长;(2)长期的工作超负荷;(3)难以面对死者和濒临死亡的病人;(4)因为工作失误导致的诉讼危险。 对于护士,可能会由以下原因引起:1、工作超负荷;2时间紧迫;3、工作缺乏有力的支持; 4、接触易感染的疾病; 5、睡眠不良; 6、职业发展问题 4 预防工作压力产生的方法 对策:(1)提高自身素质,培养稳定性格,采取积极的个人态度,面对来自外部和自身形 成的心理压力,应反躬自问,从自身做起,以敬业爱岗,技术高超,无私奉献的工作态度, 赢得病人的理解和尊重。在做好点滴工作和提高自身素质中得到体现。 (2)寻求发泄方式、化解心理负担:通过调查发现倾诉是缓解心理压力、排除烦恼的重要 方式,而疏解和减轻心理压力的最有效途径是通过建立社会支持网来解决。 (3)加强医院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就医氛围:医院文化是“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它以 实现医护人员价值共识为核心,以形成团队精神为追求,当面对来自群体外部的压力时,群 体内部应建立起有效的支持和补偿体系。增强群体中每个人的责任感,自豪感和成就感,从 而有效减少压力不良应激反应的发生。 (4)组织机构变化:组织机构应当采取以下措施:①使工作负荷能构和从业人员的能力和 其拥有的资源相匹配,②加强沟通;③给从业人员机会,参与决策,影响他们的工作行为等。 在今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复杂,医护人员更应该学会释放和减轻压力,学会全面辩证地看 待自身和外部世界,达到力所能及的目标,正视压力,相信自己,不断完善自我和提高适应,完全可以接受任何挑战和挫折。

教师职业倦怠文献综述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感现状探究及分析 自从弗鲁顿伯格(Freudenberger)于1974年首次提出“职业倦怠”(burnout)以来,该领域的研究便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特别是1980年第一届国际职业倦怠研讨会的召开,更加凸显了它的重要性。不仅如此,近年来国际职业倦怠的相关研究也已延伸到教学领域。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人才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教师的职业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日益受到关注,由于激烈的社会竞争和高校改革的深化对教师发展带来的压力,加之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对教师全面能力的要求,高校教师成为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2004年12月,中国第一份“工作倦怠指数调查”报告显示,在15个行业中,教师的倦怠程度仅低于公务员和物流从业人员,居第三位。南京大学的研究人员对全国72所高校的教师进行调查,发现94.6%的教师感到有精神压力,其中35.6%的教师表示压力很大。另有人对黑龙江省三所中学的教师进行调查的结果表明有半数以上(52.1%)的教师认为自己的压力很大或极大(注:转引自徐长江《中学教师职业紧张状况及其原因的调查研究》,《浙江师大学报》(社科版)1998年第6期,第120—123页。)。教师的职业倦怠造成了对自身、学生及教育发展的危害,所以对教师进行相应的职业倦怠问题分析势在必行。 1、“职业倦怠”的界定 职业倦怠(burnout)是纽约基础临床心理学家弗鲁顿伯格(H.J.Freudenberger)1973 年在《职业心理学》杂志上首次提出的。“burnout” 一词在一般的字典中指失败、耗尽、精疲力竭。自从弗登伯格提出这个概念后,它被专门用以说明助人职业的“职业倦怠”现象。 马斯拉池(Maslach)是首批系统研究助人行业的职业倦怠现象的学者之一。她认为,职业倦怠是那些任职于需要连续的、紧张的与他人互动的行业中的人们在经历长期连续压力下的一种行为反应。那些人因不能有效地缓解工作压力而产生了情绪上的疲惫感,对顾客的消极心态,以及认为自己在工作中再也不能取得成就的挫败感。皮特斯(Peters)在1981年将职业倦怠定义为“燃尽或耗竭个人的心智、生理、情绪资源,其主要特征为:疲乏、冷漠、理想幻灭、沮丧,显示个人已耗尽其能源或适应的能量。” 尽管上述有关职业倦怠的定义彼此不一,但我们仍可发现其共同之处,即职业倦怠是个体因不能有效地缓解工作压力或妥善地应付工作中的挫折所经历的身心疲惫的状态。 2、“教师职业倦怠” 2.1“教师职业倦怠”内涵 教师职业倦怠内涵是指教师对从教工作缺乏事业的动机和兴趣,勉强维持教学工作,在教师内心产生一种对教书育人的厌烦和心力俱疲的状态,导致教学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降低的一种现象。 也有说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伴随于长时期压力体验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在长期从事教育教学过程中,不能顺应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在长期压力体验下所产生的情绪、对工作任务的退缩、畏难、情感的衰竭,以及各种各样的心理症状,如易激怒、焦虑、悲伤和自尊心降低等。它会使教师对教育工作缺乏动机和兴趣,勉强维持教育工作,在内心对教育产生厌烦并感到心力交瘁,从而导致教学能力和工作业绩降低的一种现象。 2.2“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 近年来,国际上有关职业倦怠的研究已延伸到教学领域。大多数学者在教师职业倦怠问题上已达成以下一些共识,即认为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不能有效解决工作压力的一种反应。并且认为,教师在经历职业倦怠时有以下三种典型的心理或行为表现:

职业倦怠分析点

【最新资料,Word版,可自由编辑!】 职业倦怠 你是不是对工作总提不起兴趣对于目前的职业状态,你是不是充满了厌倦情绪曾经效率极高的你,现在是不是明显降低,而且身体疲惫 如果你有上述“症状”,说明你已面临职业倦怠的危机。 什么是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burnout)是指个体在工作重压下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 意识到这些危机并积极进行调节,将有助于你重新找到工作的激情。 人的行为背后,都存在着一种动力,称之为动机。 动机具有激起、调节、维持行为的功能,它的产生和人的、兴趣有密切的联系。当动机消失时,被它所推动的行为就会终止。因此,当人对所从事的工作没有兴趣或缺乏动机,却又不得不为之时,就会产生厌倦情绪,身心陷入疲惫状态,工作绩效将会明显降低。长此以往,人将面临职业倦怠的危机。 职业倦怠一般包括 职业倦怠一般包括以下三方面: 情感衰竭:指没有活力,没有工作热情,感到自己的感情处于极度疲劳的状态。它被发现为职业倦怠的核心纬度,并具有最明显的症状表现。 去人格化:指刻意在自身和工作对象间保持距离,对工作对象和环境采取冷漠、忽视的态度,对工作敷衍了事,个人发展停滞,行为怪僻,提出调度申请等。 无力感或低个人成就感:指倾向于消极地评价自己,并伴有体验和成就体验的下降,认为工作不但不能发挥自身才能,而且是枯燥无味的繁琐事物。

职业倦怠因工作而起,直接影响到工作准备状态,然后又反作用于工作,导致工作状态恶化,职业倦怠进一步加深。它是一种恶性循环的、对工作具有极强破坏力的因素。因此,如何有效地消除职业倦怠,对于稳定员工队伍、提高工作绩效有着重要的意义。 职业倦怠的表现 (1)低,出现和旷职现象。由于丧失了工作热情和兴趣,员工一旦产生职业倦怠就会在工作中缺乏和,敷衍了事,甚至另谋他职。 (2)在方面表现出对同事和工作对象有情感上的疏远和冷漠。出现职业倦怠后,员工往往感到同事之间有太多的竞争,太多的矛盾等。这样就会不愿意与同事交往,把自己封闭和孤立起来,严重妨碍了工作效率。 (3)有巨大的压力感。研究表明,适度的压力能使员工处于合理的应激状态,对员工的行为表现有积极作用。而过度的如果得不到合理释放和缓解,就会引起他们心理和生理上的不适和疾病。 比如,生理上的的症状包括疲劳、食欲下降、睡眠质量变差、容易生病等;心理上的症状有:、愤怒、紧张、焦虑、神经质、恐惧等。对有重大意义的引起的压力或长时间的过度压力,将极有可能影响员工的身心健康甚至生命。找出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是减轻或解决倦怠的第一步。导致职业倦怠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这些因素大体可以分为职场因素和个体自身因素两大类。职场因素是指产生职业倦怠的客观因素,包括工作任务过重、难度较大、晋升无望、工作前景不好、人际关系紧张、工作环境不利等。个体自身因素指员工因年龄、性别、动机、能力、意志等方面存在对上述职场因素的感觉和评价有所不同,如强的员工喜欢承担有挑战性的工作;强的员工更看重难度大、强度大的工作;与男性员工相比,女性员工更容易因工作和家庭的中突产生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的对策 1、企业的对策 对于职场因素造成的倦怠,大多可以通过上的措施加以解决,企业可以采取的方法主要有: (1)工作条件,重新配置员工。 (2)。员工帮助计划是一种综合性的,包括为员工提供个人的咨询和指导、在组织内建立和发展一些能使员工保持轻松和新鲜感的服务项目、组织各种健身项目、营养项目、家庭援助计划等。(中国有限公司)

如何预防职业倦怠

如何预防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burnout)是指个体在工作重压下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你是不是对工作总提不起兴趣?对于目前的职业状态,你是不是充满了厌倦情绪?曾经效率极高的你,现在是不是工作绩效明显降低,而且身体疲惫?如果你有上述“症状”,说明你已面临职业倦怠的危机。意识到这些危机并积极进行调节,将有助于你重新找到工作的激情。人的行为背后,都存在着一种动力,心理学称之为动机。动机具有激起、调节、维持行为的功能,它的产生和人的需要、兴趣有密切的联系。当动机消失时,被它所推动的行为就会终止。因此,当人对所从事的工作没有兴趣或缺乏动机,却又不得不为之时,就会产生厌倦情绪,身心陷入疲惫状态,工作绩效将会明显降低。长此以往,人将面临职业倦怠的危机。职业倦怠一般包括以下三方面: 情感衰竭指没有活力,没有工作热情,感到自己的感情处于极度疲劳的状态。它被发现为职业倦怠的核心纬度,并具有最明显的症状表现。 去人格化指刻意在自身和工作对象间保持距离,对工作对象和环境采取冷漠、忽视的态度,对工作敷衍了事,个人发展停滞,行为怪僻,提出调度申请等。 无力感或低个人成就感指倾向于消极地评价自己,并伴有工作能力体验和成就体验的下降,认为工作不但不能发挥自身才能,而且是枯燥无味的繁琐事物。 职业倦怠因工作而起,直接影响到工作准备状态,然后又反作用于工作,导致工作状态恶化,职业倦怠进一步加深。它是一种恶性循环的、对工作具有极强破坏力的因素。因此,如何有效地消除职业倦怠,对于稳定员工队伍、提高工作绩效有着重要的意义。 Maslach和Leiter于1997年提出了职业倦怠的工作匹配理论。他们认为,员工与工作在以下六方面越不匹配,就越容易出现职业倦怠,包括: 工作负荷如工作过量; 控制控制中的不匹配与职业倦怠中的无力感有关,通常表明个体对工作中所需的资源没有足够的控制,或者指个体对使用他们认为最有效工作方式上没有足够的权威。 报酬可以指经济报酬,更多的指生活报酬; 社交比如员工和周围的同事没有积极的联系(有可能由于工作把个体隔离或者缺乏社会联系,但同时工作中与他人的冲突影响严重); 公平由工作量或报酬的不公平所引起,评价和升迁的不公平则容易带来情感衰竭; 价值观冲突工作不匹配理论提倡对职业倦怠的干预训练项目,应该放在对工作不匹配的转变上。这就不仅需要对员工个体进行训练,更强调在管理上的训练。管理上的训练,是指改变上述六个工作不匹配中的一个或多个,这就非常需要组织的配合。只有员工个体和组织干预双管齐下,才可能收到满意的效果。该理论对目前组织干预具有指导作用。 虽然对职业倦怠的有效干预,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答案,但该领域的专家们还是根据已有的研究和自己的经验,给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够帮助正处于职业倦怠困境中的个体和组织。其中指向个体的干预强调: 认知改变要求个体更清楚的认识自己的能力和机会,不会因为不恰当的期望和努力失败产生职业倦怠;积极面对问题采取更积极的应对手段,而不是逃避;归因训练把问题的原因归结为个体可以控制的因素,如能力和努力等,将帮助你成为更加内控的人;另外,更积极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尽最大努力地去改变环境,以及合理的饮食和锻炼,都有助于你逃离职业倦怠的困扰。对于企业或组织的领导,面对员工职业倦怠时更不能袖手旁观、任其发展。以下一些手段帮助你有效减少和降低员工的职业倦怠情绪: 明确任务分配; 阐明角色和责任; 提供建设性的反馈;

护士职业倦怠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Nursing Science 护理学, 2019, 8(2), 168-173 Published Online April 2019 in Hans. https://www.sodocs.net/doc/2610792940.html,/journal/ns https://https://www.sodocs.net/doc/2610792940.html,/10.12677/ns.2019.82032 Analysis on the Statu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Occupational Burnout of Nurses Shuting Li, Pingping An, Menghan Li, Xue Ma, Yuying Ma, Xiuling Yang* Nursing College of Qingdao University, Qingdao Shandong Received: Apr. 3rd, 2019; accepted: Apr. 17th, 2019; published: Apr. 26th, 2019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statu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job burnout of nurses, for finding ways to help nurses to reduce job burnout, and providing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stabilizing nursing team. Methods: A total of 1189 nurses in Qingdao were investigated by the Chinese nurse burnout scale and the Chinese nurse job stressor scale. SPSS17.0 was used for statistical analysis. Results: Burnout wa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job stressors: Common source of pressure in working environment was highly related to burnout total scores (r = 0.796, P < 0.01); the problem of workload and time distribution (r = 0.610, P < 0.01), and management and interpersonal issues (r = 0.622, P < 0.01) were moderately related to burnout total scores. In addition, number of night shifts and high title are the risk factors for job burnout; night shift number (β = 1.367, P = 0.000), job title (β= 1.318, P = 0.001) and work area in adult nursing (β= 1.539, P = 0.012) also influenced nurses' job burnout. Conclusion: Nurses’ burnout is related to stressors, so that we should streng-then social support, improve the ratio of nurses’ beds, reduce their work intensity, arrange rea-sonable shifts, reform night shift scheduling system, and carry out hierarchical management for nurses, to reduce the level of burnout of nurses. Keywords Nurses, Job Burnout, Stressors 护士职业倦怠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李淑婷,安萍萍,李孟菡,马雪,马玉莹,杨秀玲* 青岛大学护理学院,山东青岛 收稿日期:2019年4月3日;录用日期:2019年4月17日;发布日期:2019年4月26日 *通讯作者。

(完整版)关于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

关于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 一、选题缘由 1、研究者对于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现象的关注。职业是现代人家庭之外的主要活动场所和社会背景,是表现个人能力、实现个人价值、谋求自我发展和幸福生活的重要场所,也是影响自我认知、人际关系和心理平衡的主要源泉。研究发现,职业倦怠不仅给教师个人带来了生理、心理及家庭生活等方面的问题,还严重影响到教育质量和学生的发展,使学生成为“最终的牺牲者”。 2、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现象日益普遍,有愈演愈烈之势。教育在个人和社会的发展中承担着日益重要和艰巨的任务,而教师又在这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属于需要连续的、紧张的与他人互动的助人行业。幼儿教育属于基础教育范畴,是基础教育的根基,但在制度认定上目前又不在义务教育之列,加之社会历史原因的影响,造成大众对幼儿教育重要性认识不够,对幼儿教师的关注程度不够。在我国,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教师普便存在职业倦怠感。研究者希望通过此研究能找到更好的缓解策略或解决方法。 二、文献综述 (一)从定义方面 关于“职业倦怠”一词的最初界定是由纽约的临床心理学家Freudenberger在1974年提出的,用以描述助人行业(helping professions)的从业人员因工作时间过长、工作量过大、工作强度过高而导致的一种疲惫不堪的状态。——《幼儿教师职业倦怠含义与成因研究综述》作者:梁慧娟来源:《学前教育》2005年01期 综合Freudenberger和Maslach的定义,将职业倦怠看作是:“个体无法应付职业活动中超出个人能量和资源的过度要求时,所产生的生理、情绪情感、行为等方面的身心耗竭状态。” 教师职业倦怠的具体表现主要有3方面:情绪衰竭(emotional exhaustion)、非人性化(depersonalization ),以及个人成就感降低又diminished personalaccomplishment)。其中情绪衰竭是这一系列症状的主要方面,处于职业倦怠状态的教师常常表现出疲劳感,烦躁易怒,容忍度低,敏感紧张等,并且在情绪上缺乏热情与活力,有一种衰竭、无助感,并对生活冷漠、悲观。非人性化的教师表现为:不愿意与幼儿接触,对幼儿表现出冷漠、厌烦,也不愿与他人交往,甚至还易于攻击他人,讽刺同事,对幼儿进行挖苦、漫骂,甚至滥施惩罚。个人成就感降低表现为:教师们开始感觉到他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不再有什么值得去做,感觉他们无法给幼儿的生活带来更大变化,并倾向于自我贬损,将工作中的不成功归因于自己缺乏能力,于是产生无助感。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是指:因为长期从事幼儿教育职业,导致幼儿教师情绪和精力消耗过多,而出现的身心疲惫状态和对工作以及工作对象的疏离感。——《昆明市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研究》作者:王欢 (二)在成因方面 1. 主观因素 (1)个体的个性 性格内向、安静少言的幼儿教师与性格开朗、活泼好动的幼儿教师相比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性格开朗豁达的幼儿教师对人对事持乐观态度,自信心强,能很好自我调适工作中的压力。相反,性格孤僻内向的幼儿教师面对职业压力就显得尤为被动、无所适从,从而加重了压力,诱发职业倦怠的发生。 (2)个体期望值

关于公务员职业倦怠问题的调查报告

调查提纲 一、调查目的:了解公务员职业倦怠问题,更好的解决公务员为 社会服务提供参考。 二、调查对象:闽侯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以及周边机关部分公 务员。 三、调查内容: 1、公务员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主要困难。 2、公务员的压力状况。 3、公务员的身体和心理状况。 4、公务员的工作态度。 四、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法 2、访谈法 3、观察法

为了了解公务员职业倦怠问题,使公务员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本人于2012年03月01日-03月26日期间,通过发放问卷,走访闽侯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以及周边机关单位,比较客观的掌握了公务员职业倦怠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解决这一些问题的粗浅看法,现将调查报告如下: 一、问卷及访谈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90份,收回90份,有效回收率100%。此外,还召开了4次座谈会对公务员职业倦怠进行了调查。 根据我对闽侯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及周边机关单位的调查显示,有57%的人还没有患上职业倦怠症,工作状态不错。有21%的人已经开始出现了职业倦怠症的前期症状。有12%的人很危险,工作状态很不佳,职业倦怠状况严重。这些倦怠者的主要表现为:在别人眼中他们是白领一族,是很多人羡慕的对象。但其本人却对职场“索然无味”,对工作失去兴趣,认为工作毫无意义,毫无价值,只是枯燥乏味的机械重复的烦琐事务。感到前途暗淡,毫无希望而言。在情感方面,由于对工作感到厌倦,情绪上波动很大,会产生压抑、苦闷、怨恨、忧郁、多疑等多种消极因素。在意向方面,疏远工作,无心投入。对工作敷衍了事,应付差使,得过且过,没有任何抱负,个人发展停滞,行动无常等。但他们原有的自身素质、工作经验、社会影响等都有较好的基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