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民族教育论文: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研究

民族教育论文: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研究

民族教育论文: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研究
民族教育论文: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研究

民族教育论文:

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研究

摘要:关注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是当今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但由于地势偏远、经济落后、文化制约等因素,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以凉山彝族自治州雷波县为例,通过实地调研,对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做了初步探究,并提出了相关见解。

关键词:少数民族雷波县教育发展

一、引言

雷波县地处中国西南边缘横断山脉和小凉山交界处,是著名的“中国彝族民歌之乡”。受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制约和宗教思想影响,这里的教育发展相对滞后。为深入了解当地教育状况,笔者来到雷波县,展开了系列调研活动。

二、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现状

(一)少数民族学生求学难,失业率高

作为少数民族地区的代表,雷波县是凉山彝族自治州的“老九县”之一,当全国正在酝酿普及高中教育的改革时,这个偏远山区却不得不面临学生求学难、流失率高的严峻事实。通过对所获资料的整理分析,笔者发现雷波县最近几年学生失学率呈增长态势。按教育发展规律,小学、中学、高中应平衡发展,呈“正方形”或“梯字形”走向,但雷波县却呈“三角形”状,年级越高,流失越多。

(二)读书无用论盛行,学生普遍厌学情绪严重

通过对彝族家庭的走访,笔者发现当地群众对于教育的认识有待提高,人们表现出一种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70%的家长都不愿意让孩子上大学,认为读书浪费钱,外出打工是更好的生存途径。而部分学生也有着较严重的厌学情绪,读书无用论在当地大肆盛行。

(三)师资薄弱、教师素质有待提高

自从国家重点关注民族教育事业以来,作为彝族聚居区的雷波县得到了一些教育资金援助,办学条件得以改善。但是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是:硬件设施上去了,软件设施跟不上,师资成为困扰雷波教育发展的难中之难。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外地教师不愿来、留不住,本地教师素质低、水平亟待提高;2.对口援助不到位,支教流于形式。据了解,对雷波中小学进行对口援助的单位几乎为零,其常常陷入难以学习外校经验的尴尬局面。同时,虽然有少量教师来义务支教,但其流动性太大,实际教学效果并不好。

三、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现状成因

雷波县的教育现状并不是特例,它反映着广大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现实。在查阅相关文献、反复思考后,笔者总结出了阻碍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三大成因:

(一)经济落后制约教育发展

经济落后制约着民族教育,教育的落后又影响着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贫穷成为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教育发展道路上最顽强的绊脚石。如上所述,贫穷所带来的问题是显而易见的:学生失学率居高不下、辍学打工人数增多;教育经费拮据,大部分学校的基本办学设施达不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所要求的标准;教师整体水平有待提高,教学质量明显落后于其他地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只有经济发展了,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才可能出现根本性的转变。

(二)传统文化影响严重,教育观念没有转变

人们的教育思想落后,未认识到教育对个人、社会、民族发展所起的关键性作用,严重地阻碍着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缺乏一个良好的思想环境,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道阻且长。

(三)部分政府官员对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教育是一个社会化的系统工程,教育的效益周期长、见效慢,不像企业发展那样立竿见影。因此,部分政府官员热衷于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项目,如修路、建房、办企业等,而对教育关注相对较少。

四、改善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现状的对策

(一)加大投入,长抓不懈

经济是一切问题的根源,正如前面所述,贫穷成为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道路上最顽强的绊脚石,如何铲除这块绊脚石值得我们深思。教育和经济是一对孪生兄弟,经济保障教育,教育推动经济,我们必须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当然由于少数民族地区大多经济欠发达,仅靠现有的国家和地方财政补贴远远不够,因此必须转变教育经费筹措的观念,建立以国家为主体,地方、企业、个人多渠道筹措资金的教育融资投资机制。确立市场经济观念,积极主动吸引社会各方面资金来发展少数民族教育,实施有效的教育投资方式。同时,一个更重要的问题是,必须要持之以恒,长抓不懈,必须将教育纳入到政府工作的重心,使之成为一个长久的主题,一个历史的使命。

(二)巧用家族力量,改变教育观念

家族是少数民族地区人们感情归依、生活组织的核心。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家族区文化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但不可否认的是,家支仍然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而借助家支力量发展教育是改变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观念的一个值得尝试的途径。

(三)抓住机遇、积极寻求对外合作机会

当前,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教育的有利条件越来越多,国家对民族地区的教育也越来越重视,一批国际、国内支持教育的项目也正在实施。少数民族地区应该抓住这一发展的大好时机,加大媒体宣传,积极寻求多角度、全方位的对外合作、交流。

五、结语

21世纪,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个教育世纪,教育在社会的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于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是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支撑力,关注教育等同于关注未来。笔者以雷波县为例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进行了讨论,希望能够对其发展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马林英,罗凉昭.凉山彝区教育发展现状调查及对策建议.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0.

[2]王根顺,李静.发展西部高等教育的战略思考.教育研究.2000.

[3]刘永曾.教育创新认识与实践.中国青年出版社.2003.

(完整版)职业教育的发展状况与趋势

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状况与趋势 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赵恒伯教授 讲学内容: 一、职业教育的起源与发展概况 二、我国当代职业教育现状 三、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趋势 一、职业教育的起源与发展概况 职业教育又称职业技术教育,是对受教育者施以从事某种职业所必需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一种教育类型。职业教育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四大教育类型地位平行。 职业教育是个古老而常新的话题。远古时代,人类生存所需要的衣、食、住、行、制造和使用工具等知识,主要以言传身教代代传授。如果把人类的此类活动称为教育的话,那么它就是职业教育,可以称之为职业教育的发端。手工业经济时代,以手工技艺为主要内容的职业教育在劳动现场开展,父子相继、世代“薪火相传”。农业经济时代,有技术的能工巧匠通过设学授徒等方式在工作中传授技艺,是一种学徒教育形式,其职业教学内容与生产内容高度一致,教具即生产用具,教师即师傅。16世纪英国工业革命兴起后,出现了形式各异的讲习所和讲座等,通过讲习所和讲座向工人传授自然科学知识、劳动技能和机器工作原理,它们可以看作是学徒教育转向学校职业教育的过渡形式。18世纪初,俄、德、英、法等西方发达国家相继开办了现代意义的职业学校,在我国,也于19世纪后半叶创建了福建船政学堂,并逐渐发展为农业、工业、商业和商船四大类实业学堂。这标志着学校职业教育的正式形成。 由言传身教、父子相继、师徒相授、讲座传授发展到学校形式的职业教育呈现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是随着生产力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职业教育的形式与规模在逐步拓展,由单一教育形式向集体传递形式演变,为适应工厂对大量技术性专门人才的需求,学校职业教育改变了千百年来的传统教学形式,采取夸美纽斯

第三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评审结果一览表

第三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评审结果一览表一等奖(15项,国防军事教育学科单列,以得分多少排序) 名次学科姓名单位成果名称 成果 形式 发表出版单位或 适用范围 1 教育发展战略郝克明国家教育发展 研究中心 当代中国教育结构体系研究着作广东教育出版社 2 教育心理林崇德北京师范大学教育与发展——创新人才的 心理学整合研究 着作 北京师范大学出 版社 3 教育发展战略“中国教 育与人力 资源问题 报告”课 题组 教育部 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 国 着作高等教育出版社 4 基础教育魏国栋人民教育出版 社 面向21世纪中小学教材建设 现代化研究与实践 研究 报告 人民教育出版社 5 教育经济与管 理 陈玉琨华东师范大学教育评价学着作人民教育出版社 6 教育心理莫雷华南师范大学文本阅读双加工理论的系列 实验研究 论文心理学报 7 体育卫生美育杨贵仁教育部体育卫 生与艺术教育 司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研究 研究 报告 大中小学校 8 教育经济与管 理 杜育红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发展不平衡研究着作 北京师范大学出 版社 9 教育理论与教 育史 吴康宁南京师范大学课堂教学社会学着作南京师大出版社 10 教育理论与教 育史 廖哲勋 田慧生 华中师范大学 中央教育科学 研究所 课程新论着作教育科学出版社 11 教育理论与教 育史 石中英北京师范大学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着作教育科学出版社 12 教育理论与教 育史 刘海峰厦门大学中国考试发展史着作 华中师范大学出 版社 13 国防军事教育雷渊深军事科学院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教育发 展史 着作军事科学出版社 14 国防军事教育于清吉总参军训和兵 种部 我军新型院校体系类型结构 研究 研究 报告 军委、各总部 15 国防军事教育向德全空军工程大学军事教育评价发展研究研究 报告 总部机关、军事 院校 二等奖(73项,国防军事教育学科单列,以得分多少排序)

浅谈我国发展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的重大举措与主要经验

浅谈我国发展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的重大 举措与主要经验 少数民族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采取了诸多重大措施,给予了特殊支持,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并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基本经验。这些经验不仅对当前和今后我们民族教育的发展意义重大,需要继续坚持,而且对其他多民族国家也具有借鉴意义。 一、我国少数民族教育的历史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前,历代统治阶级出于统治的需要,曾相继制定或发布过一些民族教育方面的政策,比如明、清统治者把发展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作为“治国安边”的一项统治政策,在民族地区兴办了一批义学、社学、书院等,但这些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而且这些都建在临近汉族的地区或民族地区较发达的城镇,在少数民族乡村没有学校可言。民国时期,受孙中山“五族共和”思想的影响,民国政府虽然也设立了蒙藏教育司,专管蒙藏回疆的教育,但由于当时军阀混战,政局动荡,实际上政府根本就无暇顾及民族教育,上述机构基本上是名存实亡的。抗日战争时期,少数民族聚居的西南、西北成为抗战的大后方,蒋介石出于军事的考虑和政治目的,开始重视少数民族教育,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有关教育的法规,兴办了一些学校。但抗战胜利后,蒋介石迫不及待地发动了内战,在民族地区实行民族歧视政策和“大汉族主义”的教育政策,严重影响了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少数民族教育出现了倒退局面。 由于历代统治阶级实行消极乃至反动的少数民族教育政策,再加上少数民族地区自然条件、社会环境等诸多不利因素,大部分少数民族生产力发展落后,社会发展缓慢。一些少数民族还停留在“刀耕火种”、“刻木结绳记事”的原始社会形态。部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教育只是寺院和经堂教育,没有现代教育和现代学校,个别少数民族地区虽然也有少量的私塾、学堂和中小学校,但主要面向贵族子弟,一般老百姓的孩子难以进入。因此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学校教育几乎是空白。据统计,1949年以前,全国没有一所正规的少数民族高等学校,全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适龄儿童的入学率极低,如新疆地区1928年学龄儿童的入学率只有2%,宁夏1949年适龄儿童的入学率为10%,西藏及凉山彝族为2%。教育发展的落后,导致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文盲率极高。据统计,20世纪三、四十年代,全国有22个少数民族人口的文盲率在95%以上。即使文盲率较低的朝鲜、蒙、乌兹别克等民族的文盲率也在40%-60%之间。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坚持以教育的发展带动经济的发展,采取多种措施,实施多种政策,不断加大倾斜力度,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各级各类教育的发展。1951年9月,教育部在北京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民族教育工作会议,确定了新中国民族教育发展的方针和任务,并决定在

新时期中国农村职业教育模式发展研究

课题名称:新时期中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研究 课题批准号: DJA100321 课题类别:教育部重点课题 课题资助经费: 3万元 学科分类:职业技术教育 课题鉴定时间: 2011年6月 课题负责人:刘洪银天津农学院 主要成员:郑红梅、阳耀芳、杨菊超、韩晓强、孟玉环、林霓裳、鞠杰、吴宝华、邹卫星、周立群

研究总报告 新时期中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研究 目录 简介部分: (4) 序言 (4) 摘要 (4) 内容结构图 (5) 主体部分 (6) 1.研究问题 (6) 1.1 研究目的 (6) 1.2 研究意义 (6) 1.2.1 有助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6) 1.2.2 有助于促进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双升级”和产业与农民就业“双转型” (6) 1.2.3 有助于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6) 1.2.4 有助于推动农业现代化 (6) 1.2.5 有助于促进城乡教育公平 (7) 1.3 研究假设 (7) 1.4 核心概念 (7) 2.研究背景和文献综述 (8) 2.1 研究背景 (8) 2.1.1 研究背景 (8) 2.1.2 理论基础:农村职业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劳动本位 (9) 2.2 文献综述 (12) 2.2.1 农村职业教育的概念界定 (12) 2.2.2农村职业教育的必要性研究 (12) 2.2.3 农村职业教育的现状研究 (14) 2.2.4 农村职业教育的比较研究 (16) 2.2.5 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的研究 (17) 2.2.6 现有研究评析和本课题研究空间 (18) 3.研究程序 (20) 3.1 研究对象 (20) 3.2 研究方法 (20) 3.3 技术路线 (21)

应用型本科教育发展研究现状综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2610828992.html, 应用型本科教育发展研究现状综述 作者:李玉玲 来源:《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18年第08期 摘要:文章从研究方法、研究视角、研究内容等方面对当前应用型本科教育发展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发展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研究方法;研究现状 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是满足社会经济结构转型、优化高等教育结构、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任务。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并成为高等教育实践领域和理论界研究的热点。 一、核心概念界定 目前研究者對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概念未达成共识。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1年发表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修订文本中规定,应用型本科教育与高职高专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属于同一范畴,都是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适应社会特定职业或岗位的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为目标。潘懋元教授认为,应用型本科教育是涵盖工程应用型、技术应用型乃至服务应用型,以本科层次专业应用型教育为主的高等教育。 二、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研究现状 (一)从研究方法来看 在已有的相关研究中,主要运用了调查法、系统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和个案研究法。陈荣荣、伍红军的《首批高职院校的层次发展——对1980—1985年的118所短期职业大学的考察》主要采用了调查法对中国首批高职院校进行了考察,研究了高职院校的层次发展问题。王玲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应用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分析》一文中从现代职业教育视域和社会高端技能型人才需求出发,从人才分类理论、学位分类理论和高等教育分类理论三个维度分析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夏明忠的《借鉴国内外经验,探索本科职业教育》主要采用了比较研究法,首先阐述了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本科职业教育的发展历史、办学模式和形式,再在借鉴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国内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情况探索了西昌学院的本科职业教育实践。蒋晓光、孟祥霞在《学位与职业培训的结合:英国市场营销专业本科教育模式》一文中以英国市场营销专业本科教育模式为例进行了研究,为同行提供了详细的、可操作的参考示例,为我国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二)从研究视角来看

教育论文: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研究

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研究 1 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中国的职业教育经历了一个很曲折的发展过程,近几年发展的速度加快,迎来了职业院校“火爆”、“热潮”。新世纪我国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重要的国家战略之一,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环境初步形成。 但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首先,现有政府的职能对职业教育还有相当程度的束缚力,易造成职业教育脱离实际,产生教育、效用“两张皮”的后果。其次,虽然“双师型”教师比例逐年增长,但增长速度缓慢,缺少承担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实习实训指导教师和专业课教师。 2 世界各国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 目前,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的办学经验和思路对现时期的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有很好的借鉴作用。德国的“双元制”教学模式对中国的职业教育发展也有很大的启发。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发展重视校企合作,职业教育与产业界、劳动市场的密切配合

是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的一个显著特征。企业、职业教育机构、学生三者之间形成开放的系统,形成良好的反应机制,企业在其中起领导作用。澳洲职业教育办学与企业全面合作程度非常紧密,实行学校与企业共同培养学生专业技术能力的教学模式。学生有1/3的时间是在社会企业的实习中度过的,同时学生当中也有相当一部分是来自于企业一线学习的工人。 澳洲职业教育的专业课教师聘任都是企业一线具有五年以上工作经历的技术人员,他们在从事教学工作过程中还必须定期到企业一线实践,企业专家对其实践效果会进行严格的考核与评估,实践环节不合格的教师学校不予续聘。并且澳洲职业教育学校都会从企业技术经验丰富的专家中聘任兼职专业教师,通常兼职专业教师比例达到30%以上。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的另一特色是教学和实习场所进入企业一线。在澳洲,职业教育学生的有些专业课直接放到企业或研究所的试验室里进行同步教学是一大亮点。 他们还非常重视校际合作,取长补短共谋发展。近年来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发展非常迅猛,他们的校际合作以“互惠互利、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开放联合”为原则,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 简 报 [2006]第 6 期 总第10期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秘书处编印 2006年9月20日 本期要目 《构建学习型社会和终身学习体系的研究》课题通过专家鉴定 《构建学习型社会和终身学习体系的研究》简况 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尝试——北大为本校外来务工人员举办“平民学校” 《构建学习型社会和终身学习体系 的研究》课题通过专家鉴定 2006年9月15日上午,由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邀请专家对我会会长郝克明教授领导的课题组承担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大研究项目“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研究”进行了鉴定。鉴定组专家有著名教育家潘懋元教授,中央教科所所长朱小蔓教授,北京工业大学原校长王浒教授,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力研究员,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江苏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周稽裘教授、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陈学飞教授,天津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张武升教授,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曾天山等八位专家。鉴定会由专家组组长朱小蔓教授主持,郝克明教授向鉴定会专家汇报了项目研究情况,与会专家在听取汇报和审阅课题组提交的研究报告以及

《跨进学习社会——建设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研究》、《终身教育经典文献》和《终身教育国际论坛报告集萃》三本专著后,进行了认真讨论和评议,一致认为该课题研究处于该领域国内领先水平,同意通过鉴定。现将专家组的鉴定意见转登如后。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大研究项目 “构建学习型社会和终身学习体系的研究”课题 专家组鉴定意见 2006年9月15日,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专家对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郝克明同志领导的课题组所承担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大研究项目——“构建学习型社会和终身学习体系的研究”进行了成果鉴定。鉴定组专家审阅了课题组提交的研究报告和专著,听取了课题组的研究成果汇报并现场进行了专家质询。经专家组认真评议,提出如下鉴定意见: 1、该研究的选题,抓住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我国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矛盾与问题,以建设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作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目标,回答了在我国建设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对我国的教育发展和改革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2、课题的研究报告,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从我国建设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所面临的国内和国际大环境入手,在广泛调查分析和综合研究的基础上,从三个方面深刻阐述了建设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是21世纪我国科技、经济、文化和社会高度发展的必然要求。报告对于在我国建设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指导思想的重大问题,提出了许多有价值、有新意的观点。例如,结合我国实际提出,要认真学习和把握终身学习的本质和特点,正确认识终身教育体系和国民教育体系的关系,终身学习是教育和社会发展的一种新的理念、取向和模式;终身学习思想的提出和发展,需要我国的教育进行深刻的变革;建设以终身学习思想为指导的教育体系,要从我国的实际出发,有自己的创造和特点等等。研究报告对2020年我国建

职业教育发展的意义

职业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职业教育,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积极推进职业教育发展,支持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办出特点、办出水平,各地区和许多企业进行了积极探索,也积累了不少经验。但从总体上看,职业教育的发展仍然是薄弱环节,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既是当务之急,又是长远大计。现在,我国就业和经济发展正面临着两个大的变化,社会劳动力就业需要加强技能培训,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培养更多的高级技工。我们要从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大局出发,深刻认识加强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推进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迫切需要。基本实现工业化,大力推进信息化,加快建设现代化,是本世纪头2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任务。我们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现代化水平,都对我国人力资源的结构和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不但需要一大批科学家、工程师和经营管理人才,而且需要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人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没有这样一支高技能、专业化的劳动大军,再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机器设备也很难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我国目前在生产一线的劳动者素质偏低和技能型人才紧缺问题十分突出。现有技术工人只占全部工人的1/3左右,而且多数是初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仅占4%。从制造业比较发达的沿海地区看,技术工人短缺,已成为制约产业升级的突出因素。我国已是制造业大国,工业增加值居世界第四位,但还不是制造业强国,我国的制造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不小的差距。主要问题是产业结构不合理,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产品以低端为主、附加值低,资源消耗大,而且安全生产事故也多,这些都与从业人员技术素质偏低、高技能人才匮乏有很大关系。现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产业结构加快调整与重组,我们要抓住机遇,努力提高我国制造业水平,使“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上真正有竞争力。这就必须从源头抓起,更加重视和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全面提升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促进社会就业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人口多、劳动力多,特别是农民多,是我们的基本国情。就业问题在我国是一个不可回避而且必须解决好的大问题。目前,全国城镇每年需要就业的劳动力约2400万左右,还有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出来。促进社会就业,必须发展职业教育,普遍提高城乡劳动力的就业、创业能力。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劳动力需求的变化,把发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作为促进城市就业的重要措施,特别要加强新增劳动力和下岗失业人员的技能培训,提高城市就业率。解决“三农”问题,

浅谈中国的职业教育发展与前景

浅谈中国的职业教育发展与前景 摘要:职业教育是中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21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时代的来临,对我国人才结构、教育结构体系和人才培养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其表现之一就是对劳动者素质和和人才培养的数量与质量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因此职业教育发展与前景也备受瞩目。 关键词:职业教育发展与前景分析转变前途 职业教育是中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职业教育的发展与前景,对我国教育和社会事业发展有深刻的影响。随着21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时代的来临,对我国人才结构、教育结构体系和人才培养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职业教育发展与前景也备受瞩目。 一、职业教育在我国的现状分析 1.思想观念对发展职业教育的阻力。我国由于历史原因很长一段时间处于封建观念和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之下,传统文化中“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等理念已深深镌刻到人们的思想中,逐渐形成了“重普教,轻职教”、“重科学,轻技术”、“重知识,轻能力”的社会氛围,使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和成长得不到相应的重视和支持,也阻碍了职业教育的发展。

2.办学模式对发展职业教育的限制。在国际上,职业教育是多数应用技术性人才终身学习的重要基地。职业教育在办学过程中,既注重于学历教育,也注重非学历的技能培训,正是因为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正确的功能定位,以及它和企业的紧密联系,才决定了它在社会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地位。但现行的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比,还存在特色不够明显,教学过程中与企业联系不够紧密,职业培训不够广泛等一系列问题,导致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同度不够,也限制了职业教育的发展。 3.体系缺陷对发展职业教育的影响。职业教育是一种类型教育,而不是层次教育。近十几年,职业教育发展也陷入了困境,其结构体系的不健全,办学方向与定位、专业结构和培养模式及招考制度越来越趋于普通教育,因此职业教育迫切需要建立一个健全的结构体系。而新的结构体系,应该有重点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中等职业教育院校、重点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和培养技能“双料”型人才的本科教育院校,专业硕士的培养也应逐步探索。 二、未来职业教育的转变 1.运行机制的转变。要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集团化办学是推动职业教育运行机制改革的切实有效的途径。通过实行集团化教学,可以调动政府、企业、行业、院校、研究机构和社会多方面的积极性,广大职业院校继续探索加以完

2020年教育培训发展前景分析

教育培训发展前景分析 教育是兴国,培养人才的根本,那么教育培训发展前景到底如 何呢?下面为大家了教育培训发展前景分析,欢迎阅读参考! 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xx年中国教育培训行业市场总规模高达9600亿元,而当年在线教育市场规模在700亿元左右,比重仅 为7.3%。未来在线教育占比提升空间巨大,粗略计算与之对应的市 场规模增量为3000-4000亿元。教育培训加盟xx年中国在线教育市 场规模预计将达到1026亿元,较xx年同比增长23.6%。未来几年中国在线教育市场将保持每年30%以上的增速,到xx年中国在线教育 市场规模将超过1600亿元。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教育培训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 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指出,我国教育培训业主要呈现四大发展趋势: 一、我国教育培训业的品牌化格局将逐步形成,各个大品牌将 在自己的领域内不断地发展壮大,将标准化和化的运营模式推向各地,教育加盟这也将是中国教育培训业的未来发展格局; 二、随着国际教育集团不断入住中国教育市场,我国的教育机 构也将走向国际大舞台,我们既要学习国际创新的教育模式,同时也要借助本土的优势研发国内教育产品,努力提高国际竞争力。 三、中小学课外辅导市场将是最受投资者关注的细分市场。调 查表明,目前各地有73%的中小学生,选择用课外辅导的方式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教育加盟调查显示,1/3的家长愿意拿出上万元为孩子进行课外辅导,中小学课外辅导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四、幼儿教育市场发展潜力巨大。近些年来,我国教育培训市场受到投资商的广泛关注,我国教育培训领域的市场空间巨大。统计数据表明,教育支出在中国已经超过其他生活费用成为仅次于食物的第二大日常支出。 前瞻分析:纵使中国教育培训机构正快速发展,但是该行业还是涌现了一些弊端,如运营不规范、师资没保障、信息不对称、收费不合理等,严重扰乱了教育培训机构的市场秩序,因而若要保证该行业的健康发展,还需要相关部门加大查处力度,淘汰不合格的机构。 培训机构数量在10000家以上的有山东和江苏,山东和江苏作为教育大省和东部经济较发达地区,其教育培训行业相当发达,已达到了很大的规模; 培训机构数量在7000-10000家的有河南、广东、辽宁、浙江、北京,多集中在经济发展较好的东部地区,其中河南虽说是中部经济发展欠发达,但由于人口众多,高等以下的教育人口众多,所以教育培训机构数量也较多; 培训机构数量在5000-7000的有湖北、上海和河北,湖北省各级教育都发展较好,上海的经济发达,高等教育发展较好,河北则是靠近北京,可以依托北京的辐射力量; 培训机构数量在3000-5000的有黑龙江、湖南、陕西、吉林、福建、四川、安徽、重庆、广西、江西、山西、云南,这一数量范围的省份最多,东中西部省份都有;

少数民族教育对国家发展的影响

我国有56 个民族,民族自治地区的面积占全国国土面积的64%。民族教育作为我国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 分对于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及地区经济的发展、国家的稳定和各民族的共同繁荣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发展民族教育对于推动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提高少数民族人口的素质,传承民 族文化,促进中华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有56 个民族,民族的教育同国家的稳定密不可分。民族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少数民族的孩子进入主流社会,而是要通过教育培养大批少数民族人才,通过他们来传播科学技术知识,传承民族文化,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 一、发展,促进各民族的团结和共同繁荣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直接关系着我国的繁荣与富强 1,, 国家富强全面发展的需要:社会稳定和谐的需要; 一,由于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现状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总体发展水平不高,落后的面貌没有根本的改变,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有较大差距,且这种差距还在不断加大。 (一)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原因 多方面的,比如:生态环境脆弱,教育落后,人才素质不高,投资力度不足等。这些都制约着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西方一位经济学家曾形象地把人才、教育、科技比喻成三驾马车,共同拉动国家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然而,少数民族地区面临着这样一个问题,人才严重匮乏,科技投入严重不足,劳动力素质不高。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少数民族地区也面临着挑战,同时影响国家整体经济发展与社会繁荣。 二、少数民族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少数民族教育虽然获得了快速发展,但由于自然条件、历史、经济发展等原因,我国在普及和巩固少数民族教育上任务艰巨,存在辍学率高、教学质量不高;课程与教材的适应性低;双语教学实施困难、学生升学困难;教育经费短缺等问题。 (一)辍学率高,教学质量不高 民族地区中小学的一个突出的问题是辍学率高,升学率低。我国少数民族大多数居住在高寒、阴湿、边缘、贫困地区,自然条件恶劣,办学条件差,教育普及困难大,普遍存在着教育教学质量低下的问题。造成这种现状的主客观原因是少数民族地区经济落后,农民收入低,没有能力支付孩子上学所需费用;家长观念落后,认为学校学习的知识不实用;少数民族学生知识基础差,自暴自弃;民族地区学校办学条件差,校舍简陋;缺乏师资,师资水平低,引进人才困难;教学质量差;这些都影响了少数民族家长送子女上学和民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课程与教材适用性低 我国中小学课程设置和教材内容一直以来都是由国家统一管理制定的,虽然自上世纪80 年代以来有所改变,但现行的教材内容和课程设计适用于少数民族地区的中小学,还存在诸多问题。最突出的表现就是现行的教材内容和课程设计大多数是以发达地区和以主流文化———汉族文化为主,没有考虑到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实际情况,民族学生对有些脱离生活实际的课程内容难以理解。课程内容没有考虑到民族学生的学习接受能力,影响了教学效果,使得少数民族学生对课程和教材的学习兴趣不浓。其次是在实施双语教学的背景下,相当多的民族地区采用将汉语教材翻译为民族语言文字的教材教学,这样的教材不但受语言表达方式和翻译水平的影响难以保证质量,而且形式单调,内容陈旧,并没有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不能调动民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材更新速度慢,不能与时俱进,不受师生欢迎。 (三)双语教学实施困难,学生升学困难 首先是双语师资少,水平不高。目前我国没有专门的双语师资培训机构,在少数民族地区能用双语进行教学的教师非常缺乏。

中国教育培训行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教育培训业的现状: 21世纪是一个经济全球化和服务国际化的时代,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教育也作为服务业成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教育市场呈现旺盛的增长趋势,成为我国经济领域闪亮的市场热点,成为创业投资最热门的关键词。2008年面对房地产、股票等投资市场的不景气,专家指出,中国的教育市场巨大,机会仍然很多,但是教育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行业将进入比拼内功和规模的圈地时代。有关专家表示教育业是未来投资的热点,全国教育市场巨大,市县级城市市场急需开发,新一轮的教育掘金行动即将开启! 根据国家教育部《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来看, 未来5到10年,中国教育培训市场潜在规模将达到5000亿元。 尤其是中小学的教育培训,超出3000多亿的市场,并且正以每年30%速度急速增长,每年参加各类培训的青少年儿童超过1亿人次。目前,我国现有2亿多的中小学生。而在大中城市,90%以上小学生在课后接受各种各样的辅导,这是一个无比巨大的需求群体市场。 幼儿教育市场是一个潜在的大市场,近两年来,中国教育市场迎来了培训行业投资高峰期。除去风险投资商的青睐,国际教育集团参与度也在提高。而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投资教育的渠道也在不断增多。中国教育培训领域的市场空间巨大。统计数据显示,教育支出在中国已经超过其他生活费用成为仅次于食物的第二大日常支出。预计到2010年,中国教育培训市场的潜在规模达3000亿元人民币。 从目前的发展状况看,中国的教育培训业尚处于起步阶段,虽然教育培训机构已有近万家,但资金规模超过10亿元的屈指可数。教育培训业,还是一座尚待开发的“富矿”。目前全国品牌化的教育机构像新东方、巨人教育、安博教育、环球雅思等教育培训机构占据英语、课外辅导、职业教育等行业领头地位。在2008年到2009年培生出版公司先后并购了华尔街英语和上海乐宁英语,这是国际教育机构强势进入中国教育的一个趋势。 而中小机构发展也面临着危机,主要是人才缺乏、教学科研力量的薄弱,抵御风险的能力低下,在经济危机面前很难快速发展。教育培训业将迎来新一轮的洗牌阶段,大机构将出现综合化发展,专业教育机构将突出差异化进行连锁经营,融资后的教育机构为了扩张,将继续收购全国地方大型教育机构,小机构为了生存必须进行改革创新寻求教育蓝海战略。打造发展初期的核心竞争力。 二、教育培训业近两年的发展特点: 1、品牌教育综合化发展 在教育培训市场竞争化的时代,品牌优势是竞争的一个核心,以新东方为例上市后新东方开始在幼儿教育、职业教育、中高考辅导、个性化家教等领域强势进攻,利用新东方的品牌优势在各个领域进行扩张,巨人教育集团在融资前就开始了在全国发展的战略部署,融资后在全国并购了一些地方大型培训机构,很快实现了集团化的运营模式,同时巨人的幼儿教育和家教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综合化的品牌格局。同时巨人教育集团注重开辟

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上半年工作总结

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2014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指导思想: 2014年是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第四年,我院以国家和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引领,在浦东新区教育党工委、教育局的领导下,根据《浦东新区教育发展“十二五”规划》《浦东新区教师继续教育“十二五”规划》的要求,依据《教育部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培训质量的指导意见》和“十二五”期间《上海市教师进修院校评估标准》,加强建设,争创优势,服务行政决策科学化、学校教师发展专业化的需要,辐射影响社会其他教育机构,推动区域教育公共服务能力的整体提升。 中心工作: 一、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指引,根据上级部署,在全院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院党委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各项任务要求,把作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树立群众观点,弘扬优良作风,解决突出问题,保持清廉本色,同时把握正面教育为主、批评和自我批评、讲求实效、分类指导和领导带头的原则,确保教育实践活动沿着正确轨道健康深入推进。 二、以接受“上海市‘十二五’区县教师进修院校评估”为重心,坚持“以参评促建设,以总结求发展”的方针,圆满完成各项筹备工作。5月29日、30日接受“2014年上海市区县教师进修院校评估”,获得基本评估意见为:“在新区政府和教育局领导支持下,按照区域综合改革的要求,立足浦东,面向上海,影响全国,坚持思想引领,始终走在上海教育改革发展前列,在推进行政科学决策、实践教育机制改革、深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引领教师专业发展、辐射影响社会其他教育机构等方面,发挥了思想源、智囊团、孵化器、资源库的重要作用,努力为新区的中小学、幼儿园提供专业服务,同时,为全市乃至全国教育呈现了充满思想活力、充满变革精神、充满服务意识、充满开放心智的教育发展研究院。”“达到2014年上海市区县教师进修院校评估标准,在功能发挥、工作实绩、特色创新等方面尤为突出。” 三、以落实院“十二五规划”为依据,开展对自身工作和自身建设的实践研究,优化内部管理,创新工作模式,提升服务质量,构建全方位服务区域教育的支持系统和开放灵活的教师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完成院课题“教育研发机构促进区域教育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的实施体系”课题成果的撰写、专家会议论证和结题准备,在对实践案例有效研究总结的基础上提炼出区域层面如何有效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与优质发展的经验。 四、以深化人才发展机制为抓手,完善岗位管理和绩效考核。以人为本,建立内部流动机制,搭建教职工专业发展平台。优化结构,助推青年教师成长,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培养。完成年度招聘工作,组织浦东新区培训师、浦东新区新一轮基地/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上海市特级教师、市区级园丁奖等各类评选和申报,打造实力雄厚的人才强院支撑体系。 五、以新一轮市级文明单位创建为导向,凝练“崇教厚德,博达日新”的院文化精神,构建和谐校园。进一步加强教职工职业道德教育,深化学习型组织建设,继续开展文化沙龙、学术讲坛、读书活动等主题鲜明的教育活动和形式多

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反思

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反思 摘要: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民的共同努力,我国为了更好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村职业教育提出了相关的要求,像大力培养人才、助力成人教育发展、推进扶贫顺利进行等。但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尚不完善,一些观念仍旧比较滞后,教师队伍还比较薄弱,相关制度及质量也无法有所保障,严重制约了我国乡村振兴对人才的大力需求。针对这一问题,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根据其具体要求,合理采用有效措施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其措施包括壮大师资力量、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建立健全相关职业教育体系,完善相关制度等。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建议 党的十九大召开以来一直着重加强乡村建设,强调在把握好城乡规划建设发展变化的同时,更要照顾农村百姓的心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其重要的部署环节,它更是为乡村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发展动力,振兴乡村的关键在于自身,要想脱贫首先要提高自身的能力与综合素质。为此,加大扩招人才与综合素质的培养对于农民来说是极为重要的,为了让农民适应新型转型的身份,首先要加强教育与培训。中共中央针对国内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相关意见,首先要优化发展乡村教育事业,其次是加强培训与教育。但重视与实践本身是不对称的,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落后与农村经济需求冲突突出,如何利用这个大环境,在其战略背景下更好地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如何让更多的农民适应转型的身份,是一个值得深究的话题。 一、乡村振兴战略赋予的使命

1.大力培育人才资源 人才需求是任何地方都离不开的,大力培养人才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表示要加强乡村人才的建设,把其放在首位,可见它对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同时,三农问题要想更好地解决离不开人才的培养发展,农村人才能够解决农业技术的困扰,推动农民的转型,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发展。就国内状况而言,我国近年来许多农职院校转变思维结构,以本地需求为核心优化专业需求,设置相关课程体系,这种做法能很好地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必须将与时俱进与创新放在首位,对于一些课程的设置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调整,将教育更好地应用到农业生产发展中,为建设更好的新农村做出努力。 2.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及农村教育发展 农业现代化建设发展是变革传统的农业模式,改造旧有的信息技术产业,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时,要时刻关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当然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也离不开农村职业教育。由于农村现代化建设发展任务较艰巨,其涉及知识较为广泛,不仅需要新职业农民,还需要各类技术人才,因此要加强培养更多的有用人才投身于农村现代化建设发展中。另外,部分农村居住地较为偏远和封闭,传统观念较为浓厚,对于新的农业知识及技术较为排斥,为了更好地普及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农职院校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服务于农民,利用自身的优势推广新技术成果是很有用的。而农村技术的进步更离不开农村

职业教育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研究

职业教育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研究 我国经济正在面临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在这一过程中将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人才。高职院校作为专门培养高级技术型、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机构,在这一历史进程中要发挥巨大的作用。但是,我国目前高职院校在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及校企合作方面的原因造成了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差的现状,不能很好地适应地方经济发展对高级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那么,对于如何高效培养出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学生则是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一大问题。 本文主要从目前大学生职业教育现状及改革中存在的问题等几个方面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发展趋势及改革措施提出了个人的见解,指出职业教育应大力提升职业能力,增强学校的竞争力和适应性,阐明素质教育在我国教育发展中的重要性。 标签:职业能力素质教育教育理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教育层次的职业教育,高职教育的教学目标是是学生获得相应的职业领域的职业能力,提高就业水平。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及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能全面发展的前提下,在具备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专业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以适应本地区、本行业经济发展的需要和职业岗位、职业岗位群的需要。从几年来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们也可以看出,目前的职业教育在办学方向和目标上与国家经济建设对各行业人才的需求还存在着一定差距,影响了我国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我国职业教育院校发展时间短,办学方向不明确,校企合作问题多,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职业教育的持续健康的发展。 一、我国职业教育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高等教育是“指由大学或国家主管当局批准、为高等院校的其他教育机构提供的各类中学后的学习、培训或研究培训”,是建立在中等教育之上的教育,它包括中等后的所有教育,如高等技术训练、建立在中等教育基础之上的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在校内和校外学习的大学生、开放大学远程教育的大学生和产学合作教育的在职大学生,很明显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概念中的重要内涵,在广义上相当于高等教育。但是,在教育发展领域,在与高等院校相比长期以来被看成非高等教育形式,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生源录取分数线远远低于高等院校,尤其是基础知识数学、英语成绩较差,因而导致职业院校并没有足够重视自己的培养规格与培养目标,只知与高等院校的差距而并没有充分发挥职业院校的独特教育优势,导致教育质量下降,毕业学生就业能力相对较低的结果产生,究其原因,分析如下: 1.高职教育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

如何发展少数民族教育事业

如何发展少数民族教育事业 机关幼儿园张美用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长期发展缓慢,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事业要发展,结合实际本人认为,教育观念要更新,地年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工作者、领导者均要彻底转变陈旧传统落后的观念,树立和倡导先进的教育教学观念,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今的世界是高度发展的世界,结合发展趋势,我们要树立终身教育观念、大教育观念、素质教育观念、全面发展观念、现代技术教育观念等诸多新观念,结合邓小平同志提出的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真正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 我们大多学校只开设语文、数学、体育或者开齐了也不重视,造成学生偏科现象,许多教师把音乐、美术等课拿来上语文、数学知识或让学生做作业,有的学生在上音乐、美术课时,偷偷做语文或数学作业,最终造成培养出的学生个性发展面窄,不适应社会发展要求,许多教师认为少数民族学生原本语言功底差,学习内容过多,势必影响教学质量提高。其实,各门学科均有一定的联系,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因此,作为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者,必须真正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观念,教学硬件方面、办学条件,是教育根本性发展的物质基础,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面貌要根

本改观,要靠国家、当地政府及群众的大力资助,我们国家近年来,虽大力投资教育事业,但这远远不够,很多山区学校图书、实验用品、体育器材、现代技术设备等都无法配套上,即便一些学校好不容易配上一些电脑,也都落后、淘汰、单一、设备不全,跟办学条件现代化相距甚远。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师资水平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教师的素质水平会影响教学效果,势必影响学生的发展。目前,我们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师,虽经过多年的发展,素质有所提高,但总体而言,远远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求,很多教师学历虽达标,但政治思想、教育素质、教学艺术、教学方法等方面还很欠缺。社会在发展,知识也需要更新,作为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和知识水平,才能跟上社会发展,因此必须树立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观念,我们云南少数民族地方有很多教师还在没用一盒粉笔、一本教科书、一块黑板的传统教育模式,新世纪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远程通讯技术、生物技术等在高度发展,如果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师没有新知识、新技能培养出来的学生根本适应不了飞速发展的社会。因此,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不断学习、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教育者,除了有先进教育技术外还要加强自身师德,要有为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的奉献的精神,要有高度的热情,教师有了对教育事业的热情,才能真正献身于教育,为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教育发展问题的调查

少数民族教育发展问题的调查 一、中国民族教育的存在问题 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教育事业发展的数量、规模虽然都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由于主观和客观等多方面原因,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步伐仍还很缓慢,教育质量整体水平仍还比较低,在边远偏僻的民族地区和农牧区,民族教育发展状况暴露出的落后面十分明显。 (一)民族教育的历史特点遗存 民族教育作为社会上层建筑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受民族赖以存在的社会经济形态和民族自身对民族文化教育的意识意志作用即精神基础两方面因素所制约的。 1、原始社会形态教育仍继续存在。这种教育形式,在当今川、黔、滇、桂、渝、藏等各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教育中,和少数民族在接受汉族文化教育中,或民族地区包括汉族在各民族在接受外来先进文化教育中都还普遍地存在。这种教育形式目的性不强,成效缓慢。社会环境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人的心理状态就不同。具有普遍意义的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理论等,在不同的地域、不同时期、不同人群中的运用,总要接受当时当地实践的检验和丰富,总会有一些差异或个别原则的修订、发展。忽视民族心理,不仅教育质量难以提高,还可能犯其他的错误。 2、巫师传播形式教育仍在一定围继续存在。如今在形式上和容上已基本置换为民族传统文化性质的教育。这种教育主要存在于和毗

邻的大、小凉山彝族地区,以及一些彝族聚居区,和黔东南苗族聚居地区,还有的佤族地区、独龙族、傈僳族地区。它以从事巫术和原始的“毕摩”、“告相”、“巴狄洛”等巫师的活动为教育传播中心,容以讲授彝文、彝经,和授以对精神物质世界的原始形态认识及巫术、草医等原始混沌知识为主。民族心理作为深层意识,有力地影响制约着教育的过程和效果。每个民族本来不论在认知、情感、意志方面,还是个性、意识方面,都会有一些独具的特点。民族教育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认知、品德、体育竞技、审美、生产劳动心理方面,都有些特殊的问题。比如受教育的随俗心理。由于他们仍然处于农业经济状态。商品经济不发达,人们对科学技术的要求也不迫切,一些群众送子女入学的积极性也不高。大家的知识水平不差上下,也不存在谁看不起谁的问题。要改变这种教育随俗、不积极入学的心理的状况,靠讲大道理是行不通的。要让大家尝到受教育的甜头,让自身的体会说话,逐步转变观念,形成向学尚教的心理。此外少数民族在交往中都有很强的自尊心理,因此各民族的民族意识强烈而鲜明,各民族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自卫心、自强心都很强烈,民族自尊和较高的自我要联系在一起的,当他们在学习文化科学知识遇到困难时,当接受异质文化和现代生活遇到障碍时,通过努力效果仍不佳时,他们会产生自怨情绪。因此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爱护尊重他们的自尊心,引导这种自尊心朝向民族大团结、共同实现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努力。另外民族的心理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的问题。要正确处理与教育的关系。我们既要坚定地进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育,又要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