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难治性癫痫的治疗进展

难治性癫痫的治疗进展

难治性癫痫的治疗进展
难治性癫痫的治疗进展

·综述·难治性癫痫的治疗进展

孟曙庆张洪

癫痫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0.6%~1.1%,其中60%~70%的患者在服用抗痫药物时仍会发作,导致一部分患者自行停止药物治疗[1]。目前我国约600万以上的癫痫患者,每年新发癫痫患者65万~70万,大约25%为难治性癫痫。虽然目前癫痫的诊疗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难治性癫痫患者的数量却在日益增多。广义难治性癫痫是指使用目前的抗癫痫药物(AEDs)规范治疗,不能终止其发作或已被临床证实是难治的癫痫及癫痫综合征。国外对难治性癫痫的描述有不同的名称如“Chronic Epilepsy”,“Refractory Epilepsy”,“Intractable Epilepsy”,“Drug resistant Epilepsy”,“Drug non-responsive Epilepsy”,从不同角度反映了难治性癫痫具有慢性、顽固性、难处理性、药物抵抗性以及药物不敏感性的特征。国外定义难治性癫痫通常是指经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AEDs治疗,患者无满意效果,癫痫的发作仍不能缓解[2]。国内提出的难治性癫痫诊断纳入标准,要求同时满足以下的患者可优先考虑为难治性癫痫[3]:应用适当的AEDs正规治疗且药物浓度在有效范围内;频繁的癫痫发作每月至少4次以上;观察2年以上癫痫发作仍不能控制且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除外颅内占位及进行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早期识别早期诊断难治性癫痫是合理选择治疗方法和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2009年国际抗癫痫联盟(ILAE)制定了难治性癫痫的统一方案。该方案首先将抗癫痫治疗效果分为以下3类:“发作缓解”指在治疗观察期间内,无发作的持续时间至少是治疗前最长发作间隔时间的3倍或者1年(取决于两者之间哪个更长);“治疗失败”指经过合理治疗后未达到以上发作缓解的标准,包括在1年内发作类型改变;“结果不明”指无发作的持续时间达到治疗前最长发作间隔时间的3倍但短于1年。在以上治疗效果分类的基础上,结合使用AEDs数量这一要素,将癫痫对AEDs治疗的反应性分为“药物有效性”、“药物抵抗性”和“药物反应性不明”。因此,提出了“药物抵抗性癫痫”的确切定义是:根据癫痫发作类型,合理选择并正确使用至少2种耐受性好的AEDs单用或联合使用进行治疗后,患者无发作的持续时间未达到治疗前最长发作间隔时间的3倍或者1年(取决于两者之间哪个更长)[2]。癫痫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多种新型AEDs的开发应用,明显改善难治性癫痫的诊断及治疗现状,本文就近年来有关难治性癫痫的治疗文献进行总结。

一、抗痫药物治疗

癫痫的典型特征是没有任何明确原因大脑中的神经元的异

DOI:10.3877/cma.j.issn.1674-0785.2013.15.077

作者单位:430071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神经科

通讯作者:张洪,Email:zhangh9@https://www.sodocs.net/doc/2913077227.html, 常活动引起的反复痫性发作。目前AEDs治疗可以使大多数癫痫患者的症状得到有效控制。一般来说,大约50%的患者在初始单药治疗时达到缓解发作,15%~25%的患者可通过改变或添加AEDs治疗使发作缓解,而20%~30%的患者将不能达到满意的发作缓解。目前国内应用较多的联合用药方式有丙戊酸钠+拉莫三嗪、丙戊酸钠+托吡酯、丙戊酸钠+卡马西平、拉莫三嗪+托吡酯等;一般主张两种AEDs联用,最多不要超过三种AEDs联合。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一些安全性更好的新型AEDs被引入市场,更好地控制了癫痫的发作,特别是对那些难治性癫痫患者。因此,现在认为添加新的AEDs是治疗难治性癫痫的有效方法[4]。新型抗痫药物作用机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降低兴奋性氨基酸及其受体的功能,降低神经细胞的兴奋性的药物如托吡酯等;增强γ-氨基丁酸及其受体的功能,加强中枢抑制功能的药物如托吡酯和加巴喷丁等;作用于离子通道发挥作用,其中抑制电压门控性钠离子通道的药物如托吡酯、拉莫三嗪、唑尼酰胺和Carisbamate;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如托吡酯、唑尼酰胺和普瑞巴林等;选择性结合突触囊泡蛋白SV2A 类药物如左乙拉西坦和布瓦西坦片等;抑制糖酵解类药物如2-脱氧-d-葡萄糖等。

1. 托吡酯:是一种新型广谱抗癫痫药,其化学结构与其他AEDs完全不同,为毗哺果糖氨基磺酸酯。最近的研究发现,托吡酯对1~24个月难治性癫痫部分性发作的婴儿有效,且安全性好[5]。回顾性分析[6]托吡酯对35名成年难治性癫痫发作持续状态患者的研究发现,启动使用托吡酯、没有额外的AEDs 并停止连续静脉麻醉药,在第1天难治性癫痫发作持续状态累计停止患者为4/35(11%),第2天为10/35(29%),在第3天为14/35(40%)。结果提示托吡酯是难治性癫痫发作持续状态的添加治疗,没有明显的副作用或并发症。

2. 左乙拉西坦(Levetiracetam):为吡咯烷类似物,选择性地结合突触囊泡蛋白SV2A,参与囊泡的聚合与胞吐作用,从而调节神经递质释放而发挥抗癫痫作用。左乙拉西坦是一种新型的AEDs,已获得批准在儿童中使用。一个多中心观察性回顾性研究[7]报道了左乙拉西坦在200例难治性癫痫儿童中使用情况,纳入研究的儿童年龄范围为0.3~19岁(平均9岁),发病年龄中位数为3年(范围0~13年),其结果显示左乙拉西坦的耐受性良好,1年的保留率为49%,无严重不良事件,只有24%的患者有相关的不良事件报告(主要是情绪或行为上的变化)。患者持续服药达2个月、6个月和12个月后有明显好转(癫痫发作减少>50%)的比率分别为60%、40%和32%,其中包括癫痫发作消失的比例分别为14%、14%和5%。其结果证实左乙拉西坦治疗儿童难治性癫痫的疗效和耐受性较好,尤其是在12个月内表现出良好的疗效和保留率。另一项研究[8]也

评价了左乙拉西坦在儿童难治性癫痫的治疗的疗效和耐受性。共有102例难治性癫痫儿童[男56例,女46例,平均年龄(96±31.15)个月]被纳入研究。均接受左乙拉西坦作为添加治疗并观察癫痫发作频率的变化及不良事件,在随访治疗至少6个月后结果显示:102例患者中有46例(45.1%)癫痫发作频率减少超过50%,有16例患者(15.6%)癫痫发作消失。在部分性发作中,左乙拉西坦减少发作频率超过50%的比例占58.3%,在原发性全身性癫痫发作比例为32%,在部分性和全身性癫痫发作的比例为17.6%。以上结果均证实左乙拉西坦作为添加治疗可减少各类型癫痫的发作频率,其中似乎对部分性发作最有效;且对儿童有很好的耐受性。

3. 唑尼沙胺(Zonisamide):是通过阻滞电压依赖性钠通道、T型钙离子通道和羟自由基清除活动起到抗氧化作用发挥抗癫痫作用。有一项[9]探讨唑尼沙胺在儿童难治性癫痫辅助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的研究,回顾性分析了163例顽固性癫痫患儿(男107例,女56例)。患者每月癫痫发作超过4次,且联合应用2种以上药物,予以唑尼沙胺治疗后随访至少6个月结果显示:163例患者中79例(48.5%)的发作频率减少超过50%,25例(15.3%)无癫痫发作。在儿童部分性发作类型的患者中,癫痫发作减少大于50%的比率为40.5%(17/42);在全面性癫痫发作的患儿中,癫痫发作减少大于50%占51.2%(62/121)。其中有36例患者主要表现为肌阵挛性发作,20例(55.6%)的患者的发作减少50%以上,9例(25%)患者无癫痫发作。平均药物维持剂量8.2 mg·kg-1·d-1(范围5.0~16.0 mg·kg-1·d-1)。有15例患儿(9.2%)出现不良事件记录,主要包括嗜睡(8例)、疲劳、厌食,但均较短暂。其结果提示唑尼沙胺辅助治疗各种儿童难治性癫痫是有效和安全的。

4. 普瑞巴林(Pregabalin):是一种新型AEDs,作用于突触前钙离子通道,调节神经递质的释放。一项[10]前瞻性、开放性、附加试验共纳入了重度耐药癫痫患儿19例,其年龄范围为4~15岁。其中大多数(74%)每天均有发作且多药治疗无效,有58%的患者癫痫发作症状明显,74%的患者伴有相关的认知功能障碍。普瑞巴林剂量保持在150~300 mg/d。结果1例患者的癫痫无发作,7例患者的癫痫发作减少>50%。在普瑞巴林治疗后,每日发作的儿童百分比从74%减少到37%。6例患者出现副作用,主要表现为明显的嗜睡、头晕、体重增加或行为改变。5例患者因缺乏疗效而撤药。研究结果提示普瑞巴林是治疗儿童难治性癫痫的有益补充。

5. 布瓦西坦(Brivaracetam):是一个新型高亲和力的突触囊泡蛋白2A配体,抑制神经元电压依赖性钠通道,用于治疗难治性癫痫部分性发作。一项[11]探索性随机双盲平行组安慰剂对照Ⅱb期试验曾共纳入208例患者,最终有197例完成研究。所纳入的癫痫患者年龄范围为16~65岁,均在过去4周接受1~2种AEDs治疗但仍有4次以上部分性发作。研究发现,与安慰剂相比,在为期10周的治疗后,布瓦西坦片50 mg/d和150 mg/d均对患者有明显疗效。在服用布瓦西坦片50 mg/d的患者中,9例难治性癫痫部分性发作患者无癫痫发作;而服用布瓦西坦片150 mg/d的患者中,3例难治性癫痫部分性发作患

者无癫痫发作。布瓦西坦的主要不良事件发生与安慰剂组的发生率相似,均为轻度至中度的疲劳、头痛、鼻咽炎、恶心、嗜睡和头晕。无患者因不良事件而中断治疗。结果表明布瓦西坦片辅助治疗年龄为16~65岁的难治性癫痫部分性发作患者有效且耐受性良好。

6. carisbamate:是一种新的抗惊厥类药物,其作用机制是抑制电压门控性钠通道和电压激活性钙通道。通过培养的海马神经元观察carisbamate(RWJ 333369)对自发反复痫样放电的发展及其神经保护作用的影响[12]。该模型利用低镁3 h来模拟癫痫持续状态。结果显示carisbamate可预防痫样放电的发生,表现为carisbamate治疗神经元痫样放电的频率和持续时间显著减少。当用苯妥英钠和苯巴比妥替代carisbamate时,无法阻止神经元痫样放电的发生和发展。实验结果说明carisbamate在体外可防止痫样放电的产生和发展,为防止脑损伤后的癫痫样放电的发生提供一个新的治疗途径。有一项[13]为期14周评估carisbamate 800 mg/d和1200 mg/d对部分性癫痫发作患者辅助治疗的疗效的双盲的研究共纳入了547例患者,434例患者(79%)完成了研究。结果显示在减少癫痫部分性发作中位数百分比方面,联合carisbamate剂量组与安慰剂组无显著差异。联合carisbamate组有较多的不良事件如头晕。结果提示对部分性发作患者在剂量范围内辅助carisbamate治疗的疗效与安慰剂相比没有差异,说明carisbamate的抗癫痫作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仍需进一步研究。

7. 2-脱氧-d-葡萄糖(2-deoxy-D-glucose,2DG):2DG是一种非代谢葡萄糖,不同于葡萄糖的是2号位点上少1个氧原子。2DG是由细胞摄取,但因它抑制磷酸葡萄糖异构酶,不参与糖酵解,从而抑制糖酵解发挥抗癫痫作用。糖酵解途径抑制剂2DG发挥抗癫痫机制不同于目前可用的抗惊厥药。体外癫痫模型研究表明,2DG可降低成年和幼年大鼠海马脑片CA3区约50%的癫痫发作高频活动。此外2DG也可减少4-氨基吡啶诱发痫样爆发。在体癫痫模型发现,用2DG预处理可有效保护75%大鼠因角膜刺激诱发的癫痫和8%~50%小鼠听源性刺激诱发的癫痫。此外,大鼠2DG可降低毛果芸香碱诱导的癫痫发作程度,减少发作的持续时间。然而2DG却不能预防电休克发作、戊四唑诱导的癫痫发作、杏仁核点燃癫痫和红藻氨酸诱导的大鼠急性癫痫。目前的研究认为2DG抗癫痫作用可能是通过激活K-ATP通道,对癫痫的反复发作发挥作用[14]。

8. 拉科酰胺片(Lacosamide):也称拉考沙胺,是最新批准的AEDs,2008年开始在英国上市。其抗癫痫作用被认为是通过调节钠通道缓慢失活,并在一些随机对照试验已显示其疗效和耐受性。一个单中心、大型队列研究中发现,连续服用拉科酰胺片治疗难治性癫痫的保留率,1年为62%,2年为45%,3年为35%。服药期间有18%患者报告发作显著减少或发作停止超过6个月,其中4例发作停止超过1年。长期疗效与唑尼沙胺和普瑞巴林相似。不良事件的报告为61%,绝大多数与中枢神经系统有关。大多数临床因素没有影响保留率,撤出不是因为不良事件的发生,而往往是因为无效[15]。

9. 艾利西平片(Eslicarbazepine):一种新型抗癫痫药,其

作用与卡马西平和奥卡西平相似,用于难治性癫痫的治疗。通过对61例具有广泛耐药性癫痫的横截面评估研究,发现最常见的癫痫形式是颞叶癫痫(占62.3%)。最常见的病因是颞叶内侧硬化(26.2%)。采用艾利西平片替代卡马西平和奥卡西平,平均随访时间为(4.7±3.2)个月。有40例患者随访超过3个月,发作频率每月平均下降63.6%。不良事件发生概率为54%,都出现在滴定阶段。3个月的保留率是75.4%。总共有25例患者成功用艾利西平片替代卡马西平和奥卡西平,副作用是短暂的。在3个月的转变治疗后,发作频率平均减少了20%。研究认为艾利西平片有效地治疗局灶性癫痫,其早期的保留率>70%。艾利西平片快速替代卡马西平和奥卡西平治疗是安全的[16]。

10. 卢非酰胺(rufinamide):2008年获得FDA批准在美国上市,用于癫痫Lennox-Gastaut综合征的辅助治疗。一项]研究评估使用卢非酰胺辅助治疗儿童难治性全身性癫痫的疗效和耐受性[17]。研究对象包括20例Lennox-Gastaut 综合征,5例婴儿严重肌阵挛性癫痫(Dravet综合征和非分类难治性全身性癫痫患者)。在3个月和6个月发作减少50%以上的患者被定义为有效。在3个月和6个月的总有效率是37.7%和34.0%。在3个月时,Lennox-Gastaut综合征患者的有效率为40.0%,痉挛/强直发作患者的有效率为38.5%,明显高于Dravet综合征的20.0%和肌阵挛发作的20.0%。整个6个月的研究,Lennox-Gastaut综合征有效率为38.5%,痉挛/强直发作有效率为30.0%。结果提示,卢非酰胺儿童难治性全面性癫痫综合征是有效的、合理的,耐受性良好。

11. 司替戊醇(Stiripentol):是一种抗惊厥药物,作为丙戊酸钠和氯巴占的添加治疗用于婴儿严重肌阵挛性癫痫(Dravet 综合征)。一项随机双盲试验中,司替戊醇辅助用于丙戊酸钠与氯巴占控制不佳的患者(≥3岁)治疗2个月,结果司替戊醇组的有效率为71%,明显高于安慰剂组的5%[18]。试验期间,司替戊醇组有一半的患者发作停止。司替戊醇最常见的不良事件是嗜睡、丧失食欲和减肥,与药物抑制细胞色素P450同工酶有关。研究认为司替戊醇是婴儿严重肌阵挛性癫痫的一个理想治疗选择。

12. 瑞替加滨(retigabine):是同时作为钾离子通道的开启者和γ-氨基丁酸(GABA)的增强剂,对顽固性癫痫患者的癫痫部分发作的治疗是有效的。在两个[19]评估瑞替加滨对难治性部分发作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试验,开放标签的扩展研究中发现,336例(60%)患者接受瑞替加滨治疗超过12个月。癫痫发作频率平均减少53%,有效率为52.5%。连续6个月和12个月无癫痫发作分别为13.1%和7.1%。瑞替加滨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头晕、嗜睡、头痛和疲劳。

二、非抗痫药的治疗

对单用或者联合抗痫药物治疗不满意的难治性癫痫,可选用非抗痫药物进行治疗如氟桂利嗪、金刚烷胺、丙种球蛋白及维生素。

1. 金刚烷胺(amantadine):数个开放式的研究显示金刚烷胺对儿童难治性全身性癫痫有益。金刚烷胺已被证明对失神发作和肌阵挛型发作有效。回顾性分析[20]金刚烷胺治疗难治性失神发作的疗效,结果显示开始治疗后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发作频率减少了50%~90%。结果说明了金刚烷胺可能是难治性失神发作一种有效的替代治疗。

2. 氟桂利嗪:氟桂利嗪已经被认为是难治性癫痫的一个添加治疗。为了评价氟桂利嗪治疗难治性癫痫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对8 个有关氟桂利嗪添加治疗难治性癫痫的随机对照试验数据进行分析[21]。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与安慰剂和不治疗相比,氟桂利嗪可以提高成人和小儿难治性癫痫治疗的有效率,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氟桂利嗪的主要不良反应有嗜睡、疲乏、头晕、头痛和体重增加,但不良反应除体重增加外主要出现在用药早期,用药一段时间或经减小剂量、对症处理后就会消失或自行缓解。目前研究表明氟桂利嗪治疗难治性癫痫有效且安全性较好。

3. 丙种球蛋白:有研究报道[22],在传统的抗惊厥治疗难治性癫痫的基础上,给8例患者(年龄1.3~13岁)大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200 mg/kg,每周3次,3周后重复)治疗后的免疫学检查结果显示正常。有4例患者的临床和脑电图结果显著改善,1例患者部分改善,3例患者无改善。结果提示高剂量的丙种球蛋白可能对儿童难治性癫痫有益。

4. 维生素E:钟斌才等[23]的研究(纳入80例难治性癫痫患儿,随机分为两组,40例仅采用AEDs治疗为对照组、40例AEDs添加维生素E治疗为维生素E组)结果显示维生素E组癫痫发作控制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表明添加维生素E可使难治性癫痫患儿癫痫发作控制总有效率显著提高,维生素E能够通过清除自由基起到辅助抗儿童癫痫作用。

5. 维生素B6:一项[24]对82例小儿难治性癫痫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其中对照组44例,男25例,女19倒,年龄8~61月,平均年龄2.4岁,给予强的松口服治疗;治疗组38倒,男22例,女16例,年龄9~58个月,平均年龄为2.1岁,除加用强的松口服外,另给大剂量维生素B6口服,30~50 mg·kg-1·d-1,分3次口服,两组原AEDs用法不变,疗程8~12周)结果显示:口服维生素B6辅助治疗难治性癫痫有效控制率达94.74%,其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脑电图也得到了大大改善,且无任何毒副作用。大剂量口服维生素B6辅助治疗小儿难治性癫痫有效、安全,无明显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三、中药治疗

中医学中难治性癫痫多称为癫痫难治证,癫痫难治证多病程较长,逐渐加重。长期的病变过程产生复杂的病理机制,其临床表现较为复杂,病因又常常相互影响或转化,所以各种证类交错互见。或邪实为主,痰、瘀多种实邪同时并存;或本虚为主,“正虚”涉及脾肾等多脏腑功能的减退。各家对难治性癫痫的病因病机认识不尽相同,故治疗也有所差异[25]。但是中药对难治性癫痫的疗效还有待于大规模临床试验研究。

四、饮食疗法

生酮饮食指的是高脂肪、低蛋白和低碳水化合物的饮食,已成功地用于治疗难以控制的癫痫患者。生酮饮食可能对部分患者有效的方式是通过影响丙酮的代谢进而影响K+通道[26]。一项为期1年评估生酮饮食作为添加治疗成人慢性难治性癫痫的疗

效和耐受性的研究结果显示:5例生酮饮食的患者癫痫发作明显减少,2例患者癫痫发作减少了50%~90%[27]。按月分别分析研究发现,至少1个月的生酮饮食治疗后,26.6%的患者癫痫发作减少≥50%。其常见的副作用是胃肠功能紊乱,体重减轻和疲劳。生酮饮食缺点为限制卡路里、液体和蛋白质。近年来,采用阿特金斯饮食可以生酮却避免这些限制。一项对51例年龄在1~16岁的难治性癫痫患儿的临床观察研究发现,经过3个月的治疗与阿特金斯饮食法,16例(67%)癫痫发作频率减少>50%,有6例(25%)的临床改善>90%,5例无癫痫发作[28]。阿特金斯饮食法可以被认为是一种对儿童难治性癫痫安全有效的替代治疗。

五、物理疗法

迷走神经刺激术(VNS)是将一脉冲发射器植入患者胸前皮下组织,其电极与迷走神经相连,通过刺激迷走神经以控制痫性发作的一种治疗方法。有研究报道[29],通过对9例难治失神癫痫患者采用迷走神经刺激治疗,平均随访33.9个月后,1例患者达到完全停止发作(ILAE1级),6例患者达到ILAE4级和2例患者达到ILAE5级。平均每天发作频率减少为(53.5±60.3)%,VNS可视为难治失神癫痫患者的治疗选项。在巴西,一项为期4年对6例难治性癫痫(患者VNS植入时平均年龄29岁,平均随访时间26.6个月)的个案研究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发作频率降低,2例减少40%~50%,4例减少≥80%。3例患者不再需要经常住院治疗。2例以前仅限于轮椅的患者因情绪改善现已开始行走。以上研究均证明VNS是一个很好的治疗难治性癫痫的选择[30]。一项为期1年对45例难治性癫痫进行VNS治疗后显示:对成人和儿童总有效率为67%(6/9)和64%(23/36)[31]。22例VNS治疗已超过1年有效率为73%,而在23例治疗不超过1年的有效率为57%,均具有统计学上的差异。VNS的主要副作用有声音嘶哑和咳嗽。试验中有1例患者因发作加重而中途终止迷走神经刺激,1例患者死于癫痫持续状态。综上表明:VNS治疗难治性癫痫是安全有效的,其治疗时间可能是影响预后的关键因素之一。

脑深部刺激(DBS)是控制难治性癫痫的一种治疗方法。对于药物治疗不能达到满意控制的癫痫发作或不符合手术切除癫痫灶的难治性癫痫的患者均可以受益于DBS。最常用的DBS 立体定向目标有丘脑前核、丘脑底核、丘脑中央内侧核、海马、杏仁核和小脑。目前DBS被认为是一种对成人及青少年各种类型癫痫均有效的方法。其副作用的发生可能与植入的电极及与刺激本身有关。目前,大量的文献报道有关应用DBS治疗难治性癫痫,有望催生DBS治疗难治性癫痫标准化方案的尽早诞生[32]。至于DBS治疗的最佳结构及具体刺激参数目前还无明确规定,因此DBS治疗的长期有效性及不良反应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低温被认为是一种终止痫性发作的物理疗法,其原理是通过局部冷却来阻止局灶性癫痫的发作。目前,针对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的治疗除了传统的抗惊厥药物外,还需要配合一定剂量的麻醉药物以抑制癫痫发作。但此方法病死率高且不能完全控制难治性癫痫的发作。有实验证实低温可显著抑制癫痫样活动[33]。该研究共纳入4例难治性癫痫患者,分别给予苯二氮类和(或)巴比妥注射的治疗与低温(目标温度:31~35 ℃,采用血管内的冷却系统)治疗,并采集连续监测脑电图数据。其结果显示低温治疗是有效的:4例患者均中止发作活动且停用咪达唑仑注射,3例患者脑电图显示症状得到抑制。在复温后,2例患者仍然无癫痫发作。4例患者均表现出明显的发作频率减少。其不良事件主要包括发抖、有无出血/凝血功能障碍、有无静脉血栓栓塞等。2例死亡,但可能与低温无直接关系。1例患者可能是因巴比妥类药物的使用和低温导致的免疫抑制而出现严重的败血症。因此,低温因可抑制癫痫发作的活动有希望作为一种替代或辅助治疗的选择,但对于难治性癫痫的治疗,仍需要进一步研究以更好地评估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六、手术治疗

难治性癫痫患者经联合药物治疗仍不能控制发作且脑内病灶部位明确者,可采用手术治疗。通过切除致痫灶,切断放电途径或刺激其抑制结构达到阻断痫性发作。目前常用的手术有新皮层切除术、海马切除术和前颞叶切除术等,外科手术常用于颞叶癫痫患者。有一研究[34]回顾性分析了52例接受手术治疗的难治性癫痫儿童(癫痫发作平均年龄为1.8年,手术平均年龄为6.7岁,42%系先天性,46%是获得性,12%为进展性,在最后的1~9.8年随访),结果表明手术后83%的患者无癫痫发作,其结果与病因明显没有相关性。

七、放射治疗

由于外科手术切除致痫病灶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放射疗法也常被应用于控制癫痫的发作。一项研究[35]在评价潜在伽玛刀手术(GKS)治疗难治性岛叶癫痫的疗效时,给予3例难治性岛叶癫痫接受GKS,随访30~76个月,结果发现3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的癫痫发作已明显减少,但却无法完全停用AEDs。其并发症包括瞬间的头晕和新发癫痫的影响。对耐药性难治性岛叶癫痫患者来说,GKS的治疗时是必不可少的,但仍需要大量的临床研究证据进一步证实。

八、心理行为治疗

众所周知,癫痫发作的诱因很多,过度精神紧张和焦虑均可诱发。虽然皮质醇可能对颞叶癫痫患者的记忆有影响,但并不能完全解释抑郁症和颞叶内侧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这反映了这些变量的复杂性以及与多因素之间的关系。一项探讨难治性颞叶癫痫患者深夜唾液皮质醇水平和抑郁症状关系的前瞻性研究结果,确认了记忆性能和脑结构的完整性与抑郁症之间的关系[36]。因此,通过心理咨询、安慰和精神放松等方法有可能减少癫痫发作。

综上所述,对神经科医师来说,难治性癫痫的诊治仍然极具挑战,不仅是因难治性癫痫的诊断和治疗相对复杂而精细,而其明确诊断仍有赖于人们对该疾病的充分认识和科学的识别。同时也离不开广大临床医师及科研工作者积极探讨和深入研究。目前难治性癫痫的诊疗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部分药物和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及长期疗效有待更多大规模、多中心的临床实验进行证实。相信随着更多循证医学证据的积累和临床实验结果的证实,难治性癫痫的诊治会得到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Brodie MJ. Road to refractory epilepsy: the Glasgow story. Epilepsia,

2013, 54 Suppl 2: 5-8.

[2]Kwan P, Arzimanoglou A, Berg AT, et al. Definition of drug resistant

epilepsy: Consensus proposal by the ad hoc Task Force of the ILAE Commission on Therapeutic Strategies. Epilepsia, 2010, 51: 1069-1077.

[3]姚兰, 孟红梅. 难治性癫痫的临床研究及治疗现状分析. 中华神经科

杂志. 2012, 45: 434-435.

[4]Gao L, Xia L, Zhao FL, et al. Clinic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the newer

antiepileptic drugs as adjunctive treatment in adults with refractory partial-onset epilepsy: 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s. Epilepsy Res, 2013, 103: 31-44.

[5]Manitpisitkul P, Shalayda K, Todd M, et al. Pharmacokinetics and safety

of adjunctive topiramate in infants (1-24 months) with refractory partial-onset seizures: a randomized, multicenter, open-label phase 1 study. Epilepsia, 2013, 54: 156-164.

[6]Synowiec AS, Yandora KA, Yenugadhati V, et al. The efficacy of

topiramate in adult refractory status epilepticus: experience of a tertiary care center. Epilepsy Res, 2012, 98: 232-237.

[7]Peake D, Mordekar S, Gosalakkal J, et al. Retention rate of Levetiracetam in

children with intractable epilepsy at 1 year. Seizure, 2007, 16: 185-189.

[8]Incecik F, Hergüner MO, Altunbasak S. The efficacy and side effects of

levetiracetam on refractory epilepsy in children. J Pediatr Neurosci, 2012, 7: 19-22.

[9]Lee YJ, Kang HC, Seo JH, et al. Efficacy and tolerability of adjunctive

therapy with zonisamide in childhood intractable epilepsy. Brain Dev, 2009, 32: 208-212.

[10]Jan MMS, Zuberi SA, Alsaihati BA. Pregabalin: preliminary experience

in intractable childhood epilepsy. Pediatr Neurol, 2009, 40: 347-350. [11]Van Paesschen W, Hirsch E, Johnson M, et al. Efficacy and tolerability of

adjunctive brivaracetam in adults with uncontrolled partial-onset seizures:

a phase IIb,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Epilepsia, 2013, 54: 89-97.

[12]Deshpande LS, Nagarkatti N, Ziobro JM, et al. Carisbamate prevents the

development and expression of spontaneous recurrent epileptic form discharges and is neuroprotective in cultured hippocampal neurons. Epilepsia, 2008, 49: 1795-1802.

[13]Halford JJ, Ben-Menachem E, Kwan P, et al.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study of the efficacy, safety, and tolerability of adjunctive carisbamate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partial-onset seizures. Epilepsia, 2011, 52: 816-825.

[14]Yang H, Guo R, Wu J, et al. The antiepileptic effect of the glycolytic

inhibitor 2-deoxy-D-glucose is mediated by upregulation of K(ATP) channel subunits Kir6. 1 and Kir6. 2. Neurochem Res, 2013, 38: 677-685.

[15]Novy J, Bartolini E, Bell GS, et al. Long-term retention of lacosamide in a

large cohort of people with medically refractory epilepsy: A single centre evaluation. Epilepsy Res, 2013.

[16]Massot A, Vivanco R, Principe A, et al. Post-authorisation study of

eslicarbazepine as treatment for drug-resistant epilepsy: Preliminary results. Neurologia, 2013.

[17]Kim SH, Lee JH, Ryu HW, et al. Short-term efficacy and tolerability of

rufinamide adjunctive therapy in children with refractory generalised epilepsy. Epileptic Disord, 2013, 15: 49-54.

[18]Plosker GL. Stiripentol : in severe myoclonic epilepsy of infancy (dravet

syndrome). CNS Drugs, 2012, 26: 993-1001.

[19]Gil-Nagel A, Brodie MJ, Leroy R, et al. Safety and efficacy of ezogabine

(retigabine) in adults with refractory partial-onset seizures: Interim results from two ongoing open-label studies. Epilepsy Res, 2012, 102: 117-121.

[20]Perry MS, Bailey LJ, Kotecha AC, et al. Amantadine for the treatment of

refractory absence seizures in children. Pediatr Neurol, 2012, 46: 243-245.

[21]赵常宝, 张建斌, 任旭, 等. 氟桂利嗪治疗难治性癫痫有效性及安全

性的Meta分析.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10, 10: 1461-1466.

[22]Etzioni A, Jaffe M, Pollack S, et al. High dose intravenous gamma

globulin intractable epilepsy of childhood. Eur J Pediatr, 1991, 150: 681-633.

[23]钟斌才, 李焕琼, 黄如章. 维生素E辅助治疗难治性癫痫患儿临床疗

效观察.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06, 5: 533-534.

[24]毛开新. 口服大剂量维生素B6辅助治疗小儿难治性癫痫疗效分析.

实用医学杂志, 2010, 26: 3791-3793.

[25]戴兵, 高觉民. 难治性癫痫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内蒙古中医药, 2010,

29: 92.

[26]Kalapos MP. Possible mechanism for the effect of ketogenic diet in cases

of uncontrolled seizures. There consideration of acetone theory. Med Hypotheses, 2007, 68: 1382-1388.

[27]Lambrechts DA, Wielders LH, Aldenkamp AP, et al. The ketogenic diet

as a treatment option in adults with chronic refractory epilepsy: efficacy and tolerability in clinical practice. Epilepsy Behav, 2012, 23: 310-314.

[28]Weber S, M?lgaard C, Karentaudorf, et al. Modified Atkins diet to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ith medical intractable epilepsy. Clin Child Neurlo, 2009, 18: 237-240.

[29]Arya R, Greiner HM, Lewis A, et al. Vagus nerve stimulation for

medically refractory absence epilepsy. Seizure, 2013, 22: 267-270.

[30]Meneses MS, Rocha SF, Sim?o C, et al. Vagus nerve stimulation may be

a sound therapeutic op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refractory epilepsy. Arq

Neuropsiquiatr, 2013, 71: 25-30.

[31]Bao M, Zhou J, Luan GM. Treatment of drug-resistant epilepsy with

vagus nerve stimulation. Chin Med J, 2011, 124: 4184-4188.

[32]Tykocki T, Mandat T, Kornakiewicz A, et al. Deep brain stimulation for

refractory epilepsy. Arch Med Sci, 2012, 8: 805-816.

[33]Corry JJ, Dhar R, Murphy T, et al. Hypothermia for refractory status

epilepticus. Neurocrit Care, 2008, 9: 189-197.

[34]Ramantani G, Kadish NE, Brandt A, et al. Seizure control and developmental

trajectories after hemispherotomy for refractory epilepsy in childhood and adolescence. Epilepsia, 2013, 54: 1046-1055.

[35]Irislimane M, Mathieu D, Bouthillier A, et al. Gamma knife surgery for

refractory insular cortex epilepsy. Stereotact Funct Neurosurg, 2013, 91: 170-176.

[36]Busch RM, Frazier T, Chapin JS, et al. Role of cortisol in mood and

memory in patients with intractable temporal lobe epilepsy. Neurology, 2012, 78: 1064-1068.

(收稿日期:2013-06-03)

(本文编辑:戚红丹)

孟曙庆,张洪.难治性癫痫的治疗进展[J/CD].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7(15):7115-7119.

难治性癫痫

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的研究现状 2014-07-28 14:56来源:中华神经科杂志作者:闻芳张燕芳狄晴 字体大小 -|+ 癫痫持续状态(status epilepticus,SE) 是神经科常见的急危重症,其病死率、致残率高,积极、迅速、有效地控制癫痫发作是挽救患者生命、改善其预后的关键。常规抗癫痫药物(antiepileptic drugs,AEDs) 治疗对大部分SE 有效,但仍有部分SE 患者不能得到有效控制,成为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refractory status epilepticus,RSE)。 RSE 是临床医生面临的棘手难题,目前尚缺乏明确、统一的诊治指南,且国内研究较少。我们从RSE 的定义、流行病学、病因、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及预后等方面,对RSE 的国内外最新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RSE 的认识和重视。 一、RSE 的定义 RSE 尚无公认的定义,一般指经过初期足量、合理使用常规AEDs,如苯二氮革类药物、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卡马西平和丙戊酸钠等治疗不能控制的癫痫持续发作,且发作时间超过1h 以上。 此时,最常用和有效的治疗方法是通过麻醉药物控制癫痫持续发作,如癫痫发作仍未控制且持续24 h 以上,或发作已终止,但在减量或停用麻醉药后再次发作,即称之为超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super refractory status epilepticus,SRSE)。当持续使用麻醉药物治疗达1 周后,癫痫发作仍不能得到完全控制,称为超长时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prolonged refractory status epilepticus,PRSE)。 RSE 最突出的特征是对常规AEDs 难以奏效,癫痫发作超过1h,患者内环境稳定性被严重破坏,引起弥漫性脑缺氧缺血、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及多脏器功能衰竭,甚至发生中枢神经系统不可逆性损伤,危及生命,存活者往往也遗留严重的后遗症。 二、RSE 的流行病学 RSE 发生率各家报道不同,占成人SE 的90%~44%。据统计,SE 患者中进展为SRSE 者在15% 以上。Hocker 等分析63 例RSE 患者,其中全面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generalized convulsive status epilepticus,GCSE) 和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non-convulsive status epilepticus,NCSE) 各占31. 7%、67. 3%。 RSE 最初多发生于GCSE 患者中,但约40% 的GCSE 经麻醉药物治疗后演变为NCSE,这或许是RSE 中NCSE 远比GCSE 更为常见的原因之一。由于RSE 尚无明确定义,故其发病率统计并不完全正确,且目前国内外尚缺乏有关RSE 流行病学的大规模调查。 三、RSE 的病因 大部分RSE 属于症状性SE,明确RSE 的病因对于其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34% - 60% 的RSE 患者既往有癫痫病史,其促发因素主要为不规范使用AEDs(包括用药时间不合理、频繁换药、随意停药等)、全身各系统感染或代谢紊乱等诱发;引起既往无癫痫病史者RSE

难治性癫痫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难治性癫痫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16-12-01T15:45:48.097Z 来源:《医师在线》2016年9月下第18期作者:吕大娇1 赵秀丽2 [导读] 癫痫是一种临床综合征,它是多种病因引起的神经元高度同步化异常放电,其发病机制仍在研究当中[1]。 (1青海大学研究生院 2青海大学附属医院;青海西宁 810001) 癫痫是一种临床综合征,它是多种病因引起的神经元高度同步化异常放电,其发病机制仍在研究当中[1]。癫痫患者中约有30%的发展成为难治性,发病机制不完全明确,死亡率高出非难治性癫痫的3-6倍[ 2 ]。国际抗癫痫联盟对其解释为:抗癫痫药治疗后效果分为临床无发作、治疗失败及不确定三种类型,难治性癫痫定义为:选择正确抗癫痫药、患者能耐受,疗程及量足够但癫痫仍发作[3]。难治性癫痫有损患者身心健康,更会产生连锁反应,给家庭及社会造成极大伤害和负担[4]。近年来专家学者期待依据它的发病机制来研制出新型药物,开拓新的治疗方法、方向。现就以下几点对其机制进行综述。 1难治性癫痫与免疫的关系 癫痫的发病机制和免疫具有相关性,该假说由Walter在1969年率先提出,随后的研究也证实了此观点。目前研究发现难治性癫痫的机理与免疫失调有一定的相关性。研究发现UL16结合蛋白2在耐药性颞叶癫痫脑组织中大量表达,提示其参与了耐药性癫痫的免疫机制[5]。现有学者提出,难治性癫痫的机理和自身免疫性炎性反应相辅相成。但我们对免疫和癫痫的因果关系,至今仍未完全研究清楚,需要加大研究力度,另外我们可以大胆推测若患者伴随免疫指标异常,那么应用免疫疗法临床中可能会减少癫痫的发作。 2 难治性癫痫与线粒体的关系 癫痫发生后可出现线粒体功能和形态异常,线粒体异常也可导致癫痫的发生,两者有一定相关性,但两者因果关系仍未明确。线粒体基因突变严重时可致多种临床症状。例如变异体m.15218A>G是由线粒体DNA突变后所得,它主要损害难治性癫痫患者的听力,或许成为糖尿病发生的推动力[6]。线粒体遗传方式较独特,为母系传递,它的突变基因能致痫性发作,对人类危害较大。近期许多研究表明线粒体异常,有可能促发癫痫更易演变成难治性癫痫,药物疗效差[7]。线粒体含有独特的环状DNA,但其DNA裸露、易突变且很少能修复,预后常差。 3 难治性癫痫与神经网络重组 病灶位于颞叶的癫痫患者,其主要病理改变为苔鲜纤维出芽。对突触的研究已发展到生物分子水平,大量研究发现癫痫发病与其有关[8]。有学者提出突触在病理损伤条件下可以向末端下位或是邻近延续和伸展,形成异常突触联系,最后造成神经网络的重新组合,该重组可能是难治性癫痫的发病机制之一[9]。另外,神经元移行障碍使它们不能与皮层神经元建立必需的突触联系,与周围形成异常的神经环路,导致神经网络的重组,神经网络重组可致难治性癫痫。期待通过对此的进一步探索,提高难治性癫痫患者的生活质量。 4 难治性癫痫与基因、蛋白异常的关系 在对难治性癫痫发病机制的研究中发现,很多基因或蛋白的表达和无癫痫者明显不一样。多耐药基因的基因多态性在患有难治性癫痫的中国人中常常更明显。耐药性癫痫患者脑组织中的神经生长相关蛋白-43、层粘连蛋白-整合素跨膜系统的mRNA及其蛋白含量也增高,由此可以推断或许它们与难治性癫痫发病有相关性。目前研究发现就难治性癫痫患者而言,其甲状腺素受体结合蛋白基因及其表达产物显著减少,这种变化可能提示脑的保护作用下降,从而可能导致了认知方面的异常。人造难治性癫痫的大鼠模型中,有学者发现主穹隆蛋白的过度表达,该研究提示主穹隆蛋白可能通过某种途径参与了难治性癫痫的发病机制,对其的研究有可能成为抗癫痫治疗的新靶向。我们可以应用动物模型进一步研究基因和蛋白异常在难治性癫痫发病中的意义,并在人当中证实,通过基因疗法更好治愈。 尽管对难治性癫痫的发病机制仍处于探索当中,但是我们相信新的研究方向及理念将会在这个复杂的领域产生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常伟,潘立平,吴秋静,等. miR-204对癫痫神经元中BDNF / TrkB信号通路的影响[J].天津医药,2014,56( 3) : 214-216. [2] 李乐超,张燕芳.耐药性部分性发作癫痫抗癫痫药物治疗观察及影响因素分析[J].山东医药,2013,53( 23) : 24-26. [3] Kwan P, Arzimanoglou A, Berg AT, etal. Definition of drug resistant epilepsy :consensus proposal by the ad hoc Task Force of the ILAE Commission on Therapeutic Strategies [J]. Epilepsia,2010,51:1069. [4] 吕学英,张敬军.耐药性癫痫的研究[J].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2015,2(5):45-49. [5] 关立峰,王学峰,等.耐药性颞叶癫痫脑组织中UL16结合蛋白2(ULBP2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中国免疫学杂志,2008,24:1003-1006. [6] Soini HK,Moilanen JS,Vilmi-Ker?l? T,et al. Mitochondrial DNA variant m.15218A > G in Finnish epilepsy patients who have maternal relatives with epilepsy,sensorineural hearing impairment or diabetes mellitus[J]. BMC Med Genet,2013,14:73. [7] Rowley S,Patel M. Mitochondrial involvement and oxidative stress in temporal lobe epilepsy[J]. Free Radic Biol Med,2013,62(9):121-131. [8] 吴孟娇,杨改清,刘举,等.难治性癫痫发病与突触机制紧密相关的生物分子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1):77-79. [9] Fang M,Xi ZQ,Wu Y,et al. A new hypothesis of drug refractory epilepsy:neural network hypothesis[J]. Med Hypotheses,2011,76(6):871-876.

延续护理对难治性癫痫病人遵医行为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延续护理对难治性癫痫病人遵医行为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8-04-17T15:27:54.217Z 来源:《健康世界》2018年3期作者:许文婷朱怡黄赛娟 [导读] 探讨延续护理对难治性癫痫病人遵医行为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无锡市中医医院 214000 摘要: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难治性癫痫病人遵医行为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接诊的难治性癫痫病人60例,将其按照抽签的方式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有30例。对照组病人进行基础护理,研究组病人进行延续护理,对比两组病人的遵义行为与生活质量情况。结果:研究组病人的总遵医率为93.33%,对照组病人的总遵医率为73.33%,P<0.05;研究组病人护理前生活质量评分(75.6±7.5)分,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92.6±3.2)分,对照组病人护理前生活质量评分(76.2±6.8)分,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86.2±4.2)分,护理前两组病人的生活质量对比无意义,P>0.05,护理后对比有意义,P<0.05。结论:对难治性癫痫病人开展延续护理,能够保证护理的完整性,提高病人的遵医行为和生活质量,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延续护理;难治性癫痫;遵医行为;生活质量 难治性癫痫也可以称为顽固性癫痫,约占总癫痫发病率的20%~30%[1]。目前关于难治性癫痫的定论无统一的定义标准,但是大部分研究学者认为无中枢神经系统进行病变或占位性病变,经过超过2年以上的正规治疗,但是仍然无法控制病情,疾病的发作对病人的生活有很大的影响,即可确诊[2]。难治性癫痫需要长时间的治疗,要求病人应该有较高的遵义行为,配合治疗,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本文选取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接诊的难治性癫痫病人60例,对于部分病人开展了延续护理,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接诊的难治性癫痫病人60例,将其按照抽签的方式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有30例。研究组男性病人19例,女性病人11例,年龄10~50岁,平均年龄(42.1±6.2)岁,病程2~25年,平均病程(12.6±5.8)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6例,高中11例,大专及以上3例。对照组男性病人20例,女性病人10例,年龄12~55岁,平均年龄(43.6±6.5)岁,病程3~25年,平均病程(12.7±5.5)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7例,高中10例,大专及以上3例。本次入选的病人均符合国际抗癫痫联盟制定的癫痫和癫痫综合征的分类标准,所有病人意识清晰,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经医学伦理学会批准,排除身体有严重残疾和精神障碍的病人。两组病人的常规临床资料无对比差异,P>0.05。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病人进行基础护理,研究组病人进行延续护理,具体内容:①建立延续护理小组,由护士长担任延续护理小组的组长,对所有护理人员进行专项培训,包括癫痫的护理专科知识,延续护理的意义和工作流程,同时还要进行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②建立健康档案:为所有病人建立健康档案,包括病人的基础资料,和出入院时间、治疗情况、用药类型和疾病发作次数。③出院前指导:对病人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对病人和家属进行健康教育,特别癫痫发作时的保护方式、药物使用方法和不良反应,提高病人和家属的重视程度。⑤与社区联动:由社区护士对病人进行上门访视和家庭评估,若病人的病情有变化应立即通知延续护理小组的人员。⑥心理干预:采用上门随访、QQ、微信、电话等方式对病人进行心理干预,帮助病人建立对抗疾病的信心,改善心理状态,减少负面情绪。 1.3 观察指标和评价方法 使用我院自制的生活质量调查表,共计100分,分数越高代表生活质量越好。同时对比两组病人的遵医嘱行为。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生活质量评分使用计量数据( ±s)的方式表达,t检验,计数资料以X2检验。若计算结果为P<0.05,提示对比数据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病人护理前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无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病人的生活质量评分要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病人的总遵医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 讨论 难治性癫痫需要长时间的治疗,对病人的身心有很大的影响,在长时间的治疗过程中,对病人进行康复指导也是医护人员的责任[3]。但是出院后的治疗,对病人的配合度要求比较更高,病人只有坚持服药,才能够更好的控制病情。因此,对难治性癫痫病人开展延续护理,能够让病人出院后遵医嘱使用药物,自觉避开容易诱发疾病发作的原因,提高对疾病的管理能力[4]。通过延续护理护理,与社区护理人员取得联系,能够让病人接受更完整的护理服务,从而改善病人的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5]。结合本次研究结果来看,研究组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和遵医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延续护理在难治性病人的护理中开展具有可行性,且效果明显。 综上所述,对难治性癫痫病人开展延续护理,能够保证护理的完整性,提高病人的遵医行为和生活质量,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刘玲. 延续护理在出院后脑外伤性癫痫病人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6,15(10):60-63. [2]刘双云,赵伶燕,梁檬. 个性化延续护理模式在小儿癫痫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7,13(11):34-36. [3]刘金香,方家香,胡庭香. 延续护理对癫痫术后病人服药依从性与自我效能的影响观察[J].医学信息,2017,23(22):106-107.

难治性癫痫的治疗进展

·综述·难治性癫痫的治疗进展 孟曙庆张洪 癫痫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0.6%~1.1%,其中60%~70%的患者在服用抗痫药物时仍会发作,导致一部分患者自行停止药物治疗[1]。目前我国约600万以上的癫痫患者,每年新发癫痫患者65万~70万,大约25%为难治性癫痫。虽然目前癫痫的诊疗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难治性癫痫患者的数量却在日益增多。广义难治性癫痫是指使用目前的抗癫痫药物(AEDs)规范治疗,不能终止其发作或已被临床证实是难治的癫痫及癫痫综合征。国外对难治性癫痫的描述有不同的名称如“Chronic Epilepsy”,“Refractory Epilepsy”,“Intractable Epilepsy”,“Drug resistant Epilepsy”,“Drug non-responsive Epilepsy”,从不同角度反映了难治性癫痫具有慢性、顽固性、难处理性、药物抵抗性以及药物不敏感性的特征。国外定义难治性癫痫通常是指经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AEDs治疗,患者无满意效果,癫痫的发作仍不能缓解[2]。国内提出的难治性癫痫诊断纳入标准,要求同时满足以下的患者可优先考虑为难治性癫痫[3]:应用适当的AEDs正规治疗且药物浓度在有效范围内;频繁的癫痫发作每月至少4次以上;观察2年以上癫痫发作仍不能控制且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除外颅内占位及进行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早期识别早期诊断难治性癫痫是合理选择治疗方法和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2009年国际抗癫痫联盟(ILAE)制定了难治性癫痫的统一方案。该方案首先将抗癫痫治疗效果分为以下3类:“发作缓解”指在治疗观察期间内,无发作的持续时间至少是治疗前最长发作间隔时间的3倍或者1年(取决于两者之间哪个更长);“治疗失败”指经过合理治疗后未达到以上发作缓解的标准,包括在1年内发作类型改变;“结果不明”指无发作的持续时间达到治疗前最长发作间隔时间的3倍但短于1年。在以上治疗效果分类的基础上,结合使用AEDs数量这一要素,将癫痫对AEDs治疗的反应性分为“药物有效性”、“药物抵抗性”和“药物反应性不明”。因此,提出了“药物抵抗性癫痫”的确切定义是:根据癫痫发作类型,合理选择并正确使用至少2种耐受性好的AEDs单用或联合使用进行治疗后,患者无发作的持续时间未达到治疗前最长发作间隔时间的3倍或者1年(取决于两者之间哪个更长)[2]。癫痫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多种新型AEDs的开发应用,明显改善难治性癫痫的诊断及治疗现状,本文就近年来有关难治性癫痫的治疗文献进行总结。 一、抗痫药物治疗 癫痫的典型特征是没有任何明确原因大脑中的神经元的异 DOI:10.3877/cma.j.issn.1674-0785.2013.15.077 作者单位:430071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神经科 通讯作者:张洪,Email:zhangh9@https://www.sodocs.net/doc/2913077227.html, 常活动引起的反复痫性发作。目前AEDs治疗可以使大多数癫痫患者的症状得到有效控制。一般来说,大约50%的患者在初始单药治疗时达到缓解发作,15%~25%的患者可通过改变或添加AEDs治疗使发作缓解,而20%~30%的患者将不能达到满意的发作缓解。目前国内应用较多的联合用药方式有丙戊酸钠+拉莫三嗪、丙戊酸钠+托吡酯、丙戊酸钠+卡马西平、拉莫三嗪+托吡酯等;一般主张两种AEDs联用,最多不要超过三种AEDs联合。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一些安全性更好的新型AEDs被引入市场,更好地控制了癫痫的发作,特别是对那些难治性癫痫患者。因此,现在认为添加新的AEDs是治疗难治性癫痫的有效方法[4]。新型抗痫药物作用机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降低兴奋性氨基酸及其受体的功能,降低神经细胞的兴奋性的药物如托吡酯等;增强γ-氨基丁酸及其受体的功能,加强中枢抑制功能的药物如托吡酯和加巴喷丁等;作用于离子通道发挥作用,其中抑制电压门控性钠离子通道的药物如托吡酯、拉莫三嗪、唑尼酰胺和Carisbamate;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如托吡酯、唑尼酰胺和普瑞巴林等;选择性结合突触囊泡蛋白SV2A 类药物如左乙拉西坦和布瓦西坦片等;抑制糖酵解类药物如2-脱氧-d-葡萄糖等。 1. 托吡酯:是一种新型广谱抗癫痫药,其化学结构与其他AEDs完全不同,为毗哺果糖氨基磺酸酯。最近的研究发现,托吡酯对1~24个月难治性癫痫部分性发作的婴儿有效,且安全性好[5]。回顾性分析[6]托吡酯对35名成年难治性癫痫发作持续状态患者的研究发现,启动使用托吡酯、没有额外的AEDs 并停止连续静脉麻醉药,在第1天难治性癫痫发作持续状态累计停止患者为4/35(11%),第2天为10/35(29%),在第3天为14/35(40%)。结果提示托吡酯是难治性癫痫发作持续状态的添加治疗,没有明显的副作用或并发症。 2. 左乙拉西坦(Levetiracetam):为吡咯烷类似物,选择性地结合突触囊泡蛋白SV2A,参与囊泡的聚合与胞吐作用,从而调节神经递质释放而发挥抗癫痫作用。左乙拉西坦是一种新型的AEDs,已获得批准在儿童中使用。一个多中心观察性回顾性研究[7]报道了左乙拉西坦在200例难治性癫痫儿童中使用情况,纳入研究的儿童年龄范围为0.3~19岁(平均9岁),发病年龄中位数为3年(范围0~13年),其结果显示左乙拉西坦的耐受性良好,1年的保留率为49%,无严重不良事件,只有24%的患者有相关的不良事件报告(主要是情绪或行为上的变化)。患者持续服药达2个月、6个月和12个月后有明显好转(癫痫发作减少>50%)的比率分别为60%、40%和32%,其中包括癫痫发作消失的比例分别为14%、14%和5%。其结果证实左乙拉西坦治疗儿童难治性癫痫的疗效和耐受性较好,尤其是在12个月内表现出良好的疗效和保留率。另一项研究[8]也

癫痫持续状态的治疗

癫痫持续状态的治疗 癫痫持续状态是神经科的急症,一旦发作就应该紧急处理。可是,很多人对“癫痫持续状态的治疗”不了解,接下来,治疗癫痫病医院就来为大家介绍下,癫痫持续状态该 怎么处理,怎么治疗,首选药是什么,有疑问的可以咨询在线专家。 癫痫持续状态的治疗 癫痫持续状态(SE)是一种以持续的癫痫发作为特征的病理状况,持 续时间30分钟以上。治疗目的:1、尽快终止发作,一般应在癫痫发生的 30分钟内终止发作。2、保护脑神经元。3、查寻病因,并去除。 癫痫持续状态,可分为:全面惊厥性、非惊厥性、单纯部分性三大类 型,也可以分为:全面性与局灶性两大类型。下面来介绍下疗法。 全面性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 1一般措施 (1)保持呼吸道通畅。(2)给氧。(3)监护生命体征:呼吸、心脏功能、血压、血氧等。(4)建立大静脉输液通路。(5)对症治疗,维持生命体征和内环境的稳定。(6)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实验室检査,如全血细胞计数、尿常规、肝功能、血糖、血钙、凝血象、AED血药浓度监测等。 2在30分钟内终止发作的治疗 (1)安定(地西泮):首选药物。(2)氯羟安定(劳拉西泮):抗癫痫 作用的维持时间比安定长。对18岁以下的患者不推荐静脉注射本药。(3)苯妥 英钠:注意监测心电图及血压。脑达峰时间比地西泮长,约15~30分钟,无呼吸 抑制。(4)磷苯妥英:药理特性与苯妥英钠相同,应用剂量相等。水溶性,局 部刺激小。(5)苯巴比妥:可引起呼吸抑制、静脉注射应选用较粗的静脉,应 避免药物外渗或注人动脉内。(6)丙戊酸钠;(7)水合氯醛;(8)利多卡因: 主要用于安定静脉注射无效者。心脏传导阻滞及心动过缓者慎用,必要时进行心 电监测。{如何用药?点击咨询}

癫痫持续状态抢救方案

癫痫持续状态抢救方案 急救原则 保持稳定的生命体征和进行心肺功能支持;终止呈持续状态的癫痫发作,减少癫痫发作对脑部神经元的损害;寻找并尽可能根除病因及诱因;处理并发症。 处理方法 (1) 对症治疗: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必要时做气管插管或切开,尽可能对患者进行心电、血压、呼吸、脑电的监测,定期进行血 气分析、生化全项检查;查找诱发癫痫状态的原因并治疗;有牙关紧闭者应放置牙套。建立静脉通道: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值得注意的是葡萄糖溶液能使某些抗癫痫药沉淀,尤其是苯妥英钠;积极防止并发症:脑水肿可用20%甘露醇125~250ml快速静滴;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高热可给予物理降温;纠正代谢紊乱如低血糖、低血钠、低血钙、高渗状态及肝性脑病等,纠正酸中毒,并给予营养支持治疗。 (2)地西泮治疗:首先用地西泮10~20mg静脉注射,每分钟不超过2mg,如有效,再将60~100mg地西泮溶于5%葡萄糖生理盐水中,于12小时内缓慢静脉滴注。儿童首次剂量为0.25~0.5mg/Kg,一般不超过10mg。地西泮偶尔会抑制呼吸,需停止注射,必要时加用呼吸兴奋剂。 (3)地西泮加苯妥英钠:首先用地西泮10~20mg静脉注射取得疗效后,再用苯妥英钠0.3~0.6g加入生理盐水500ml中静脉滴注,速度不超过50mg/敏。用药中如出现血压降低或心律不齐时需减缓静滴速度或停用。 (4)苯妥英钠:部分患者也可单用苯妥英钠,剂量和方法同上。 (5) 10%水合氯醛:20~30ml加等量植物油保留灌肠,每8~12小时1次,适用肝功能不全或不宜使用苯巴比妥类药物者。

(6)副醛:8~10ml(儿童0.3ml/Kg)植物油稀释后保留灌肠。可引起剧咳,有呼吸疾病者勿用。 (7)经上述处理,发作控制后,可考虑使用苯巴比妥0.1~0.2g肌注,每日2次,巩固和维持疗效。同时鼻饲抗癫痫药,达稳态浓度后逐渐停用苯巴比妥。上述方法均无效者,需按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处理。发作停止后,还需积极寻找癫痫状态的原因予以处理。 对同存的并发症也要给与相应的治疗。 (8)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是指持续的癫痫发作,对初期的一线药物地西泮、氯硝西泮、苯巴比妥等无效,连续发作1小时以上者。 癫痫持续状态是急症,预后不仅与病因有关,还与成功治疗的时间有关。如发作超过1小时,体内环境的稳定性被破坏,将引发中枢神经系统许多不可逆损害,因而难治性癫痫状态治疗的首要任务是迅速终止发作,可选用下列药物:A、异戊巴比妥:是治疗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的标准疗法,几乎都有效。成人每次0.25~0.5g,1~4岁的儿童每次0.1 g,大于4岁的儿童每次0.2g,用注射用水稀释后缓慢静注,每分钟不超过100 mg。低血压、呼吸抑制、复苏延迟是其主要的不良反应,因而在使用中往往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来保证生命体征的稳定。B、咪达唑仑:由于其起效快,1~5分钟出现药理学效应,5~15分钟出现抗癫痫作用,使用方便,对血压和呼吸抑制作用比传统药物小。近年来,已广泛替代异戊巴比妥,有成为治疗难治性癫痫状态标准疗法的趋势。常用剂量为首剂静注0.15~0.2mg/Kg,然后按0.06~0.6mg /(Kg·h)静滴维持。新生儿可按0.1~0.4mg/(Kg·h)维持静脉滴注。C、丙泊酚:是一种非巴比妥类的短效静脉用麻醉剂,能明显增强GABA能神经递质的释放,可在几秒钟终止癫痫发作和脑电图上的痫性放电,平均起效时间2.6min。建议剂量1~2mg/kg静注,续之以2~10mg/(Kg·h)持续静滴维持。儿童静注推荐剂量超过24小时,可能出现横纹肌溶解、难治性低氧血症、酸中毒、心衰等不良反应。D、利多卡因:对苯巴比妥治疗无效的新生儿癫痫状态有效,终止发作的首次负荷剂量为1~3mg/Kg,大多数患者发作停止后仍需静脉维持给药。虽在控制癫痫发作的范围内很少有毒副反应发生,但在应用利多卡因的过程中仍应注意其常见的不良反应:如烦躁、谵妄、精神异常、心律失常及过敏反应等。心脏传导阻滞及心动过缓者慎用。E、也可选用氯胺酮、硫喷妥钠等进行治疗。

难治性癫痫诊疗指南

难治性癫痫诊疗指南 【诊断要点】 1、使用过两种以上一线抗癫痫药物 2、用药时间超过两年 3、用药期间仍有发作,频率达每月2次以上 4、影响学检查发现脑内明确病灶的癫痫病 5、各种年龄依赖性癫痫性脑病 【癫痫手术治疗的术前评估流程】 1、Ⅰ期检查 (1)病史、用药史 (2)视频脑电图检查 (3)常规MRI检查(加MRS、fMRI检查) (4)PET-CT检查 (5)MEG检查 (6)SPECT检查 (7)神经心理学评估 如上述检查结果可以明确病灶位置(定侧、定位),可手术; 如不能定位明确则进入Ⅱ期检查,如不适宜则回癫痫门诊治疗。 2、Ⅱ期检查

(1)开颅硬膜下电极植入术(栅状) (2)脑内电极植入术(柱状) (3)反向电流检测脑功能区 Ⅱ期检查如确定病灶位置,有手术指征可手术,否则回癫痫门诊继续治疗。 【癫痫手术治疗小组构成】 神经外科、神经内科(癫痫专科)、神经放射、 神经病理科、神经心理学、重症监护室、神经电生理科。 【癫痫手术常用术式】 1、胼胝体切开术 2、颞前叶、杏仁核切除术 3、脑内癫痫病灶切除术 4、大脑半球切除术 5、VNS迷走神经电刺激术 【癫痫手术围手术期用药规范】 1、基本原则 (1)癫痫手术前后抗癫痫药应用,应参照“临床诊疗指南癫痫病分册”(以下简称“指南”),并注意围手术期的特殊性,为患者制定一个对手术影响小、 适于手术后长期应用的个体化的用药方案。 (2)对患者的用药教育应在术前开始,术后进一步对患者进行长期用药指导。

2、手术前病史和抗癫痫药应用的了解与分析 3、手术前评估期间抗癫痫药的应用和调整 (1)抗癫痫药调整的目的及注意事项: 通过减停抗癫痫药获得发作期的临床和脑电图资料是临床经常采用的定位诊断方法。癫痫病人在长期应用抗癫痫药后,突然撤药可导致发作间期癫痫样放电频率增加、范围扩大,局部起源的发作快速继发全面性发作,或激活潜在的其他起源部位,产生新的发作表现。这些情况会影响癫痫灶定位的准确性,应尽量避免。有凝血功能障碍或肝肾功能异常的患者,最好在手术前两周调整对凝血功能有影响的药物,并给予对症治疗,以降低手术出血风险。 (2)调整抗癫痫药的方法 1)在抗癫痫药治疗下发作频繁者,易监测到自然的发作,可保持原来用药状态,不停药。 2)对于发作无规律,或发作不频繁的患者,在视频脑电图监测一天取得基本数据后,为能监测到多次发作,可在充分告知、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的情况下,逐渐减少或停用抗癫痫药,以便于记录到发作。建议如下: ①单药治疗者,可以将现在所服用的剂量减少1/3,如3天内仍未记录到发作,再继续减药1/3,监测1-3天,如仍未记录到发作,则全部停药继续监测。 ②多药治疗者,首先停用被评估为无效或可能加重无关

癫痫持续状态

癫痫持续状态的诊治要点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儿科任榕娜 癫痫持续状态为一次癫痫发作持续30分钟以上,或在30分钟内连续多次发作,发作间隙意识不恢复者 一、癫痫持续状态的定义(status epilepticus,SE) 传统的定义:指癫痫连续多次发作,两次发作间期病人意识不恢复,或一次癫痫发作持续时间超过30分钟以上者。 现代SE概念:Smith等认为惊厥持续5分钟或连续惊厥且意识不能恢复者;Scott等认为以急诊治疗为目的应为惊厥持续5分钟以上;以病理生理学、流行病学和预后为目的惊厥应持续至少20分钟。Pellock认为以引起癫痫发作的神经元持续活动,神经功能在持续或反复发作期间不能恢复达30分钟二、癫痫持续状态的流行病学 癫痫持续状态( SE) ——神经科常见严重急症之一 ——占癫痫患者的2.6%-6.0%。 本病若不及时治疗,可因生命功能衰竭而死亡或造成持久性脑损害后遗症,因而必须给予充分重视。癫痫持续状态约占癫痫病人的2.6%~6%。在新生儿和婴儿发病率较高 1、小儿癫痫持续状态 --37%发生在1岁以内 --73%发生在3岁以内 --85%发生在5岁以内 --有时癫痫持续状态又是癫痫的首发症状 2、SE的死亡率

--约1%-2%癫痫患者直接死于SE --SE患者死亡率在3%-20% --生存者中48%出现精神发育迟滞 --37%有神经功能缺损,其中9%神经功能缺损直接来源于SE 【病因】 1、长期服用抗惊厥药物时突然停药是引起癫痫持续状态最常见的原因 2、感染包括颅内感染(脑炎、脑膜炎)及颅外感染。颅外感染引起的高热惊 厥一般发作时间短暂,但也可发生高热惊厥持续状态,与癫痫持续状态相似 3、缺氧性疾病如窒息,呼吸循环系统疾病,一氧化碳中毒等 4、代谢紊乱低血糖、低血钙、低血镁、水中毒、高钠血症等 5、脑血管病和头部外伤颅内出血、急慢性硬膜下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 颅内血管栓塞等 6.脑进行性或非进行性疾病脑肿瘤、变性疾患、畸形等 7.中毒中毒药物、食物、重金属中毒 8.寄生虫脑囊虫等 在6个月以下的婴儿,癫痫持续状态主要是由脑的器质性病变和代谢紊乱所引起 【临床表现】 1、强直阵挛性癫痫持续状态 又称大发作持续状态,强直阵挛性发作连续反复出现。间歇期意识不恢复。常有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角膜反射消失,并出现病理反射患儿意识障碍程度与强直阵挛发作所致脑缺氧、脑水肿有关,每次发作又可引起大脑缺氧、充血、水肿,多次反复发作后,则造成严重脑缺氧和脑水肿,而脑缺氧和脑水肿又可产生全身性强直阵挛发作,形成恶性循环。 2、半侧性癫痫持续状态

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成人难治性癫痫部分性发作的效果分析

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成人难治性癫痫部分性发作的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19-09-20T16:04:47.127Z 来源:《总装备部医学学报》2019年第06期作者:张九梅 [导读] 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成人难治性癫痫部分性发作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对患者的临床症状加以控制,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湖南省新晃县人民医院湖南怀化 419200 【摘要】目的:分析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成人难治性癫痫部分性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80例成人难治性癫痫部分性发作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对照研究。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苯巴比妥联合卡马西平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次基础上采取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与完全控制率进行统计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疗中的有效率与不良反应率相较于对照组,差异明显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成人难治性癫痫部分性发作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对患者的临床症状加以控制,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关键词】左乙拉西坦;成人难治性癫痫;部分性发作;效果 引言: 癫痫作为临床常见的一种神经类疾病,其在发病时患者会存在行为不受控的现象,很容易对自己或者他人造成伤害。目前,临床对这类疾病多主张药物治疗,且在实验中发现,联合用药方案相对于单独用药的治疗效果更好。尤其是成人难治性癫痫部分性发作其一般具有较长的病程,症状也有所恶化,治疗难度较大[1]。在单一用药的过程中,患者的症状无法得到有效地控制。而在当前的医疗环境下,联合用药方案也逐渐多元化[2]。目前常见的有苯巴比妥联合卡马西平以及在此基础上添加左乙拉西坦的治疗方案。笔者结合我院2018年至2019年收取的具体患者,就两组不同联合治疗方案的效果进行的探讨。详细资料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80例成人难治性癫痫部分性发作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对照研究。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 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在23~57岁,平均年龄(27.58±4.21)岁,病程1~20年,平均病程(18.21±2.34)年;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在22~58岁,平均年龄(27.38±4.56)岁,病程1~21年,平均病程(18.37±2.45)年。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难治癫痫部分性发作的诊断标准,且均为成年[3];患者无其他严重的功能缺损;患者及其家属同意本次研究的开展,签署同意书。 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苯巴比妥联合卡马西平治疗,其中苯巴比妥为西南药业所生产的,批号为H50020219,每日30mg~60mg,规格为30mg/片,口服,1次即可。卡马西平为广东华南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批号为H44023982,每日使用一次,剂量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状况进行调整,每日最大剂量<400mg。连续用药6个月。 观察组患者在次基础上采取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采取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其为USB Pharma S.A生产的,批号为H20160254,根据患者的癫痫发作次数与抗癫痫药物使用状况,来首次用药剂量进行确定,一般为0.25g/次,每日2次。在用药一段时间,且患者临床症状有所改善的情况下,将每日用药剂量调整为2g,次数不变。持续使用4周后。再降低为首次用药剂量,行维持给药。连续用药6个月。 1.3 评价指标 1.3.1 疗效评价如果患者在用药后,癫痫症状完全消失则为显效;如果患者在用药后,癫痫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则为有效;如果患者在用药后,临床症状与身体指标相较于之前无异,则为无效。 1.3.2 不良反应发生率对两组患者皮疹、精神不济、情绪异常、视物障碍等状况的发生进行观察。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统计学软件SPSS18.0分析,以()表示计量资料,经t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经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治疗中的有效率与不良反应率相较于对照组,差异明显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

癫痫持续状态

癫痫持续状态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广州:510282)李奇林 【概述】 癫痫持续状态是癫痫发作的严重状态,是指癫痫连续多次发作,两次发作间期病人意识不恢复,或一次癫痫发作持续时间超过30分钟以上者。而癫痫发作频繁,但间歇期意识完全清楚者,称癫痫频发。癫痫持续状态是临床常见急症之一,占癫痫患者的2.6-6.0%。 【病因和发病机理】 (一)病因 由多种脑部病损和代谢障碍而引起,其中常见的有颅内感染、脑血管病、颅脑外伤、颅内肿瘤、代谢性脑病、脑发育不全、脑寄生虫病等。突然停药、减药、或换药、感染、疲劳、精神刺激、饮酒、妊娠等是常见的诱发因素。 (二)发病机理 1. 电生理基础:在各种致病因素(如脑缺氧、缺血、低血糖、中毒或脑肿瘤等)作用下,中枢神经系统调节兴奋和抑制的功能失衡,使神经元产生高频同步放电,这种超同步化放电是癫痫放电的电生理基础。它通过皮层水平细胞或皮层下U纤维,传向对侧半球而产生全脑的传播,从而引起全身癫痫发作。当各种致病因素持续存在或逐渐加重时,神经元膜电位呈现过度去极化,便形成了癫痫持续状态。 2.病理生理改变:由于脑组织代谢率较其他组织高,而且没有氧和葡萄糖的储备,因此,当癫痫发作时,能量很快得以大量消耗,使得离子泵功能发生障碍,细胞膜稳定性受到破坏。各种酶、神经递质、氨基酸及有关化合物释放,导致脑水肿甚至脑细胞死亡。当癫痫持续60分钟以上时,大脑即可产生永久性损害。与此同时,由于代谢性酸中毒、高热、休克、持续抽搐致大量肌纤维溶解等,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 【临床表现及分型】 1. 强直阵挛性癫痫持续状态: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一种,表现为癫痫大发作的连续反复出现,症状逐渐加重,发作时间延长,间隙缩短,昏迷加深,发作间隙意识不再恢复。可能开始就是全身性大发作,也可能是由局限性发作发展而来。多伴有植物神经症状,如高热、大汗、心动过速等心律失常,呼吸加快或不规则,唾液增多,以致上呼吸道堵塞而引起紫绀、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50%的患者有病理反射,亦可有一过性偏瘫(Todd`s瘫痪)若不及时控制可致残或死亡。辅助检查:外周白细胞增高,血BUN增高,CO2结合力下降;脑电图为弥散性高辐慢波; 2. 强直性癫痫持续状态:表现为强直性发作而无阵挛,呈角弓反张型发作,上述植物神经症状显著。 3. 肌阵挛性癫痫持续状态:为持续数小时至数天的节律性反复全身性抽搐,常无意识障碍。脑电图特点为高峰节律异常。 4. 失神性癫痫持续状态:临床特征为反应迟钝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10岁以下患儿多见,发作持续数小时到数天,甚至长达数月,半数患儿在12小时以内。脑电图以爆发性或弥散性棘慢综合波为主。 5. 单侧性癫痫持续状态:主要见于儿童和婴儿,72%在3岁以前,以单侧阵挛为主。表现为Jackson型发作,惊厥的一侧肢体常有暂时性轻瘫。50%的病例可发现病因,须进一步CT或

丙泊酚和硫喷妥钠治疗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56例疗效

丙泊酚和硫喷妥钠治疗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56例疗效 发表时间:2017-05-31T15:13:55.797Z 来源:《心理医生》2017年7期作者:陈灵芝 [导读] 观察丙泊酚和硫喷妥钠治疗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临床疗效。 (江阴市人民医院江苏江阴 214400) 【摘要】目的:观察丙泊酚和硫喷妥钠治疗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临床疗效。方法:回归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56例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患者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8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硫喷妥钠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丙泊酚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发作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发作控制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死亡率、低血压发生率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观察对比丙泊酚和硫喷妥钠治疗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临床疗效,丙泊酚可快速控制癫痫持续状态,可作为临床治疗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的有效药物,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丙泊酚;硫喷妥钠;难治性癫痫 【中图分类号】R7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7-0064-02 所谓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是指通过静脉使用抗癫痫药物常规治疗后仍未控制住的癫痫持续状态,其死亡率、病死率较高。临床治疗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难度仍然较大[1]。常规抗癫痫治疗对绝大多数患者有效,但部分患者治疗效果较差[2]。丙泊酚是一种新型抗癫痫持续状态药物,其临床效果较为显著。本文作者结合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56例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对比丙泊酚和硫喷妥钠治疗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56例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患者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8例患者。对照组28例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10例;年龄38~73岁,平均年龄(41.35±3.15)岁。观察组28例患者中男性15例,女性13例;年龄40~69岁,平均年龄(40.86±2.89)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基础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标准 癫痫持续发作超过2h或2h内反复发作;癫痫间歇期意识恢复正常;均属于强直-阵挛发作,有意识障碍;经反复静脉推注安定、苯巴比妥、氯硝安定治疗无效。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补液、降温、脱水、降颅压、维持生命体征等常规治疗[3]。 1.3.1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硫喷妥钠治疗,具体方法:静脉推注100mg,1min后每2~3min推注50mg直到发作控制。然后以3~ 5mg/(kg·h)维持静脉滴注,持续12h,缓慢减小剂量。 1.3.2观察组观察组患者采用丙泊酚治疗,具体方法:静脉推注100mg后,1min后每6~12mg/(kg·h)维持静脉滴注,持续24h,缓慢减小剂量。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使用SPSS24.0统计软件包,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P<0.05。 2.结果 2.1 两组患者发作控制率、控制时间对比 观察组患者发作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发作控制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的病因及诱因较为复杂,若不能及时解除诱因,治疗过晚或常规治疗难以控制,死亡率较高。因此,临床寻找有

左乙拉西坦添加疗法对难治性部分性癫痫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左乙拉西坦添加疗法对难治性部分性癫痫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8-07-25T10:27:52.283Z 来源:《中国蒙医药》2018年第4期作者:赵子攀 [导读] 癫痫是神经系统常见的认知功能障碍性疾病,属于一组由于不同病因导致的脑部神经元高度同步化综合征。 娄底市中心医院湖南娄底 417000 【摘要】目的:分析对难治性部分性癫痫患者应用左乙拉西坦添加疗法后期认知功能的变化。方法:以70例难治性部分性癫痫患者作为对象,利用计算机生成的随机数表分为常规组与添加组,前者予以常规卡马西平、苯巴比妥药物治疗,后者另添加左乙拉西坦治疗。对比治疗后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估量表(MoCA)评分和临床总有效率(CTER)差异。结果:治疗后添加组视空间和执行能力、语言、注意、命名、抽象、语言、定向、延迟回忆和总分均高于常规组,且添加组CTER也高于常规组,2组上述数据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难治性部分性癫痫患者添加左乙拉西坦治疗能够显著改善各方面的认知功能,增强临床疗效。 【关键词】左乙拉西坦;难治性部分性癫痫;认知功能;治疗效果 癫痫是神经系统常见的认知功能障碍性疾病,属于一组由于不同病因导致的脑部神经元高度同步化综合征,主要特征为发作性、重复性、短暂性等。目前大多数癫痫患者经过药物治疗后均能够有效控制癫痫发作,但是仍有部分患者对常用的抗癫痫药物的敏感性和反应性较差,难以有效控制癫痫发作,常被称为难治性癫痫。对难治性部分性癫痫患者来说,虽然常规的卡马西平和苯巴比妥等药物均有一定的成效,但是疗效的提升空间较大,且对认知功能的改善效果也不理想[1]。鉴于此,本研究特在难治性部分性癫痫患者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添加左乙拉西坦治疗,并重点探讨该疗法对认知功能的影响,详情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医院神经内科门诊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70例难治性部分性癫痫患者作为对象并利用计算机生成的随机数表分为常规组和添加组。纳入者均为成年患者,均符合伦理委员会的研究条件,排除合并其它类型神经系统疾病者,存在左乙拉西坦治疗禁忌症者,哺乳期或者妊娠期患者,存在严重的脏器功能障碍者,拒绝配合本次研究者。常规组中共有19例男性、16例女性,年龄18-68岁,平均(45.7±9.7)岁,病程6个月-10年,平均(5.4±1.5)年,发作频率1-7次/月,平均(4.2±1.0)次/月;添加组中共有17例男性、18例女性,年龄20-70岁,平均(45.5±9.9)岁,病程6个月-9年,平均(5.2±1.3)年,发作频率1-8次/月,平均(4.3±1.1)次/月。组间临床资料对比并未发现有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常规组:常规给予卡马西平、苯巴比妥治疗,卡马西平0.4g/次,每天1次;苯巴比妥15mg/次,每天1次,每周增加1次剂量直至能够完全控制癫痫发作。 添加组:另添加左乙拉西坦治疗,初始给药剂量为250mg/d,口服,每天2次,1个月后逐渐增加剂量,最大剂量为500mg/d,每天2次。 所有患者均持续治疗6个月。 1.3 观察指标 对比治疗后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估量表(MoCA)评分和临床总有效率(CTER)差异,其中MoCA包括视空间和执行能力(5分)、语言(2分)、注意(2分)、命名(3分)、抽象(5分)、定向(6分)、延迟回忆(5分)维度,总分即为认知功能评分,评分越高可认为认知功能越理想;疗效分为显效、有效与无效,将症状和脑电图检查结果均明显好转者记为显效,将症状和脑电图检查结果均有好转迹象者记为有效,否则记为无效,将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记为临床总有效率(CTER)。 1.4 统计学分析 根据SPSS14.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分别以t、检验计量()和计数(%)资料,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后认知功能评分对比 治疗后添加组视空间和执行能力、语言、注意、命名、抽象、语言、定向、延迟回忆和总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1。 2.2 CTER对比 添加组显效、有效和无效者分别有30例、4例和1例,CTER为97.14%;常规组显效、有效和无效者分别有24例、5例、6例,CTER为82.86%。组间CTER对比可见统计学差异(=3.968,P=0.046)。 3 讨论 癫痫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述清楚,有研究表明癫痫的病理基础是脑部癫痫病灶神经元自发性异常放电,且如此反复,而异常放电的原因为短暂的钙离子过度内流,此种现象可引发神经元细胞膜发生去极化,而细胞外钙离子含量迅速下降,可引发一系列异常活动,甚至导致神经功能障碍[2]。当前,临床上对于难治性部分性癫痫患者的治疗目标是控制发作时间和频率,改善认知功能。但是常规的卡马西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