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东莞产业布局及规划(最新)

东莞产业布局及规划(最新)

东莞产业布局及规划(最新)
东莞产业布局及规划(最新)

一、主要发展产业及目标

按照“服务优先、高端带动、适度重化、新兴培育、自主创新、循环集约、整体推进”的原则,实施产业转型升级战略,突出建设国际重要现代产业制造中心、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三大重点,推动“东莞制造”向“东莞创造”转变,加快构建结构合理、发展集聚、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提升“东莞制造”品牌,增强产业竞争力和城市综合服务能力。

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金融、物流、商务会展、信息服务、文化创意、总部经济、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

传统制造业:重点打造虎门服装、大朗毛织、长安模具、厚街家具、中堂造纸等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区域品牌,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增强整体竞争力。

先进制造业:重点发展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配件、石化、船舶制造等行业。

信息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以松山湖IT产品研发园为核心,建设信息产业高技术产业基地五大组团:

1.市区组团:发展软件、数字创意、数字传媒等信息服务业和精密装备制造业等;

2.石龙组团,发展具有自主技术和品牌优势的数码办公设备、光学电子、消费电子、信息服务等高科技产业及电脑配件、电子元器件等;

3.塘厦组团,发展电源、通讯电子、汽车电子、航空电子等产业链,以产业集聚推动产业升级;

4.长安组团,发展移动通讯终端、电脑周边设备等;

5.东部组团,发展电子专用设备、半导体集成电路、LED节能灯、

液晶显示器等。

汽车产业:重点发展轿车用发动机配套件、车用轴承、车用电机、车身/底盘电子装备、汽车安全电子设备、电子导航系统,完善汽配产业配套体系,打造汽车产业集群。

战略新兴产业:以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为龙头发展高技术产业,推动向产业链高端环节延伸。大力发展高端新型电子信息、电动汽车、半导体照明、太阳能光伏、生物医药、民用核技术、新材料、节能环保、海洋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二、整体产业发展规划

功能定位:珠江三角洲地区性中心城市,东莞市的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中心,全国重要的信息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基地,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市。

总体思路:以提升产业水平和提高人口素质为目标,以稳定现有优质企业为前提,以加工贸易升级转型为重点,以推动产业链的延伸、引进高端企业和发展总部经济为手段,按照“高端带动、适度重化、自主创新、循环集约、试点先行、整体推进”的原则,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电气机械、纺织服装、商贸物流等支柱产业,强化金融、会展、文化创意、科技服务等服务支撑,稳定提升食品饮料、制鞋玩具、造纸等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培育发展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产业,促进产业发展高端化、适度重型化,努力实现产业综合竞争能力和城市综合服务能力双突破。

产业目标:打造“一个核心区、三大经济带、五大产业集聚区”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现代产业核心区。将中心城区打造成现代产业核心,着重发展金融、文化创意、教育、商贸、信息、高新技术产业中心和总部经济中心。

三大经济带。以松山湖为龙头的园区经济带、以虎门港为核心的物流经济带、以主城区为核心的商贸经济带。

1.园区经济带。以松山湖国家高技术产业园区为龙头,以高端新型电子信息、太阳能光伏产业等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

2.物流经济带。“一港三带六园区”的物流产业区域布局,推动常平、虎门、沙田、麻涌、万江、石龙等镇物流产业集聚发展。

一港:虎门港物流基地;三带:西部沿海物流产业带、东部铁路物流产业带、中部城市物流产业带;六园区:东莞市保税物流园区、立沙岛石化物流园、常平大京九物流园、石龙红海物流园、茶山铁路物流园、生态园城市配送物流园。

3.商贸经济带。主城区为核心发展物流、批发市场,培育特色商业街和现代购物中心,把松山湖、虎门、常平、厚街、塘厦、长安、樟木头、石龙等发展成区域性商贸流通中心。

五大产业集聚区。1.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以中心城区、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为主体,重点发展商贸金融业和文化创意产业。2.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以松山湖北部工业园以及石龙、石碣、塘厦、清溪、黄江、长安、南城、常平、企石、麻涌等镇(街)为主体,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3.先进制造业集聚区。以东莞生态园及特色产业集群镇为主体,重点发展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产业。4.临港产业集聚区。以虎门港为依托,带动和促进各港区临海大型工业、大型临港物流园区、仓储保税区及集装箱、煤炭、散杂货、石油化工等大型物流运输服务的发展。5.现代农业集聚区。包括东北埔田特色农业组团、东南山地生态农业组团、中南科技农业组团、西北平原精品农业组团和西南滨海湿地农业组团。

三、细分产业发展规划

信息产业:以松山湖IT产品研发园为核心,建设五大组团:市区组团(软件、数字创意、数字传媒等信息服务业);石龙组团(光学电子、信息等高科技产业及电脑配件、电子元器件等);塘厦组团

(电源、通讯电子、汽车电子、航空电子等产业链);长安组团(移动通讯终端、电脑周边设备等);东部组团(电子专用设备、半导体集成电路、LED节能灯、液晶显示器等)。

重化产业:石龙、长安、虎门、常平(发展电子工业专用设备制造业、模具及塑料机械制造业、轻纺机械制造业),寮步(特种汽车)、麻涌(造船基地)。

纺织服装产业:虎门时装生产营销产业基地,麻涌望牛墩纺织服装产业基地,大朗常平横沥毛织产业基地。

家具制造:大岭山、厚街家具产业区。

玩具制鞋:横沥-常平为主体玩具制造业基地,厚街-高埗为主体的制鞋业基地。构建松山湖玩具创意中心,建设厚街鞋业设计中心和亚洲鞋业总部。

模具制造:长安机械五金模具集散地,规划建设五金模具产业园。石龙-石碣、中堂-望牛墩为主体的西北集群和以常平-横沥-黄江为主体的中部集群。

造纸及纸制品:中堂-麻涌为主体的西北造纸产业区,石龙-石碣、大岭山为主体的印刷产业区,万江为主体的纸品产业区。

食品饮料:麻涌-洪梅粮油食品加工基地、石龙-南城食品饮料制造业基地、茶山食品产业基地。

专业性技术创新:松山湖IT产品研发园、莞港创新科技园、生物信息港等专业园。建设输配电设备检测中心、纺织服装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石排华南计量测试中心、茶山食品检测中心等一批专业研究机构和研发、检测平台。

创意产业:以主城区、松山湖以及中心镇、特色镇为重点,培育创意产业基地。重点打造莞城创意产业中心园、东城数字创意产业园、石龙现代信息服务园、松山湖创意产业孵化器、粤晖园文化产业基地

及可园传统文化区、鸦片战争遗址传统文化园区等综合创意产业基地。重点打造虎门服装、大朗毛织、厚街家具和唯美建筑(陶瓷)艺术创意示范基地。

商贸流通:强化主城区商业主中心地位。发展物流、批发市场,培育特色商业街和现代购物中心,把松山湖、虎门、常平、厚街、塘厦、长安、樟木头、石龙等发展成区域性商贸流通中心。继续做大做强虎门服装、厚街家具、大朗毛织、长安五金模具机械等市场集群。

专业会展服务:厚街发展为国际家具营销中心和专业会展中心,建设虎门服装、常平农副产品、长安五金机械专业展销中心和专业性信息服务基地。

物流服务:以虎门港和常平大京九物流基地为龙头,把虎门港建设成为珠三角地区工业产品、原材料、石化产品的重要港口和保税物流中心,将常平大京九物流基地发展成为衔接大京九沿线和珠三角地区以及海外(境外)的双向物资集散基地。同时大力推动常平、虎门、沙田、麻涌、万江、石龙等镇物流产业集聚发展。

旅游服务:以生态休闲、文化和商务旅游为重点,打造以“松山湖、莞城、同沙、生态园”为主的最具岭南文化特色的城市休闲、现代娱乐旅游印象区和以“虎门、虎门港、长安、厚街”为主的时尚潮流、历史文化的商务会展旅游印象区。建设麻涌-中堂-望牛墩水乡、塘厦高尔夫、常平-樟木头休闲旅游基地及谢岗生态文化旅游基地。依托蚝岗贝丘遗址、虎门销烟和炮台旧址、东江纵队纪念馆和抗战遗迹、南社和塘尾明清古村落、袁崇焕故居打造历史文化旅游基地。以东莞民俗风情文化为主题,依托广场文化、麒麟艺术、龙舟竞赛、卖身节、荷花节等发展民俗风情旅游。

三、主要镇街产业特色

厚街:制造业基地形成了以机电、鞋业、家具等为支柱的产业集群,展览名镇,家具之都,商务休闲之都(各类商业网点,石材、鞋

材、建材、木材等各类专业市场,康乐南路繁华商业街,各类大型综合性购物广场、超市,厚街酒店业服务配套功能齐备)。

黄江镇:电子工业,目前镇内有两个大型的高新科技产业园区——裕元工业园区和田美北区工业园。现在黄江已形成了以发展电子信息工业为主导,集电子、塑胶、五金、鞋业、家私、玩具等产业于一体的现代工业体系。

石碣镇:电子信息产业配套优势和完备的产业链。

樟木头:以商贸服务业、工业产业和房地产业为支柱的发展布局,塑胶商贸重镇。

桥头:东莞市东部工业园有三分之一面积在桥头境内,以电子信息、五金机械、印刷、纺织、家具等行业为主的现代工业体系。

企石镇:占有东部工业园面积的50%,目前已开发建成科技、联兴、民营、兆丰四个工业园。以工业园为依托,企石镇在以人造花、灯饰、五金、塑料等为主的原工业生产体系基础上,大力开展招商选资,重点扶持光电科技、电子信息、汽车配件、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等高技术、高效益、低耗能、低污染的产业。

大朗:毛织产业,电子信息产业,装备制造业。

塘厦镇:以电子信息、家用电器、精密机械、运动器材等高科技产品为主的现代工业体系,是国际性电子、电脑、电器及周边设备加工制造业基地之一。

常平镇:以生物制药、五金模具、电子、毛织、玩具、塑料制品等为主的完善工业体系。

长安镇:以电子信息、机械五金模具两大产业为支柱,塑胶玩具、制鞋制衣产业为补充,物流、信息、房地产等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的产业体系。

寮步镇:电子信息、汽车销售、机械装备制造业是三大主导产业。

虎门:服装产业集群效应明显,具有显著的区域经济特色。

大岭山:珠三角地区外商投资的热点镇区,拥有科技工业园、湖畔工业园、家具工业园、兴昂鞋城等多个工业园区。

茶山镇:以制造、销售及其他产业配套为一体的食品产业集群。

四、主要镇街产业发展规划

大岭山:利用毗邻松山湖、深圳的区位优势,引入一批先进电子信息、新能源、节能技术应用、精细化工、生物科技等新兴产业,5年内新兴产业所占比例由目前的15%上升到30%。通过完善科技工业园、湖畔工业园配套,同时加快连平畔山化工工业园的开发,使上述园区成为引进优质项目的新平台。培育现代服务业,该镇将着力于加快镇中心区及大岭山大道新区两大区域商贸业发展,规范和培育一批家具销售、木材、农产品批发等特色市场,引进一批国内外先进的现代物流企业,发展第三方物流。

大朗:以工业立镇,发展房地产项目,配套高水平的教育、文化、商业设施。

凤岗:利用区位优势打造商贸物流中心,把制造业转型升级放在产业结构调整的首位,建设惠东(凤岗)工业园。

长安:镇中心区打造成为集商业金融、酒店餐饮、体育文化、娱乐休闲和高尚居住等业态于一体的城市功能综合体。

企石:着力振兴工业,把做大做强工业作为加快经济发展的战略基础,举全镇之力打一场工业发展攻坚战,切实增强工业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力和贡献率。要突出招商引资重点,在力争引进高新科技企业的同时,注重引进低污染、上规模、高效益、符合规划的适度劳动密集型项目。加快整合提升全镇现有工业园区,加快集体厂房建设,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增强招商引资竞争力。

黄江:围绕将黄江打造成初具规模、形象突出的“宜工、宜商、宜居、宜旅”生态新城镇为工作主线,力争把黄江打造成区域性的文

化休闲、行政服务、创业居住中心。重点建设新城市中心区,规划建设行政中心大厦、办事中心、文广中心、商会大厦、中心区文化广场和生态景区等一批重点工程。

塘厦:建设“东莞城市副中心”、“深港后花园”这个核心,抓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突出结构调整升级这个重点,通过培育提升电子信息、高尔夫、文化创意三大产业,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

虎门:大力推动信息线缆产业的发展,未来五年,虎门的产业体将以服装、信息线缆、商贸、旅游四大优势产业和现代物流、高端电子、文化创意三大新兴产业为支柱,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常平:优先发展装备制造业,重点发展高端电子信息、光电、数字化机械制造、精密模具制造、节能环保产业和汽车零配件制造等产业,改造提升纺织服装、塑料制品、玩具等传统产业。重点推动东部工业园常平园区的建设,要充分把握东平大道即将全线贯通、环城北路加快连接、从莞高速加快建设和松山湖大道延长线加快推进等有利时机,积极调整土地和城市规划,进一步扩大东部工业园常平园区的范围,并沿环城路布局工业园区,加快制造业向园区集聚。

茶山:大力发展食品、服装、铁路物流、文化旅游和电子信息等特色产业,重点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和品牌知名度高的服装企业。

望牛墩:5年打造“研发之区、设计之城、浪漫之都”。强力推进“七夕文化”产业发展,以吉祥物“郎郎”和“织织”衍生产品为载体,深化七夕文化内涵,重点围绕“情、巧”两个字做文章,以婚庆产业为突破口,大胆探索七夕文化在婚庆摄影、动漫影视、研发设计等方面的产业发展前景。

五、主要工业区分布及特色

1、横沥

西城工业区占地5000多亩,分为平行紧连的三个区,是横沥镇重点工业项目,主要吸引规模大、效益好的高科技企业投资,连接莞深高速的东部快速干线就在西城三期旁边。区内现在有企业50多家,以电子行业为主。区内生活配套齐全,包括大型购物超市、休闲小区、运动场馆及电影院等。

2、石排

在“用地集中、开发集约、产业集聚、能量集合”的发展思路推动下,由面积近20平方公里的石崇现代制造业中心和大基、石岗、沙角三个制造业支点组成的,一个具有整体性、层次性、多元性、互动性的园区体系,正日益成为石排承载投资创业的重要平台。

石排结合本镇特点,规划了“一个中心三个支点”工业发展布局,其中一中心指石崇现代制造业中心,三个支点指大基、石岗、沙角三个工业支点。

3、寮步

华南工业园是寮步镇规模最大的工业园,占地4000亩。位于石大路和莞樟路旁,云集了一批大规模的企业,特别是台资企业,比较大型的五金、机电、电脑、电子类企业都落户于此。

百业工业园位于寮步镇西部,交通便利,莞樟公路从旁经过,距离莞深高速公路入口仅2公里,各项基础配套设施完备,国际性企业云集,投资环境优越。占地1500亩。

大进工业园位于寮步镇东部的石大路东侧、良西路北侧、东部快速路南侧,紧靠松山湖科技产业园,第一期建设面积1500亩,交通发达,园内网路、供电、给水等基础设施配套完善。

新城科技工业园位于石大及莞樟两条超一级公路的交汇点,刚开通的莞深高速公路从旁通过,交通便利。为高科技生产基地,云集了一大批国际著名的高科技企业。

石家庄市产业布局规划

2010—总体规划 石家庄市产业布局规划 (2010—2020) 石家庄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0年8月

石家庄市产业布局规划 (2010—2020) 石家庄经济学院 2010年8月

目录 一、面临形势 (1) (一)国内外经济发展新趋势对产业布局提出新要求 (1) (二)城市化进程加快对产业布局提出新的要求 (2) (三)现代产业发展新趋势要求调整产业布局 (2) (四)城市发展新理念要求调整产业布局 (3) 二、规划基础 (3) (一)产业发展现状 (3) 1、经济总量显著增长 (3) 2、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4) 3、主导产业加速发展 (5) 4、块状产业集群初步凸显 (6) 5、发展环境有所改善 (7) (二)存在主要问题 (8) 1、产业发展速度相对缓慢,经济实力相对下降 (8) 2、服务业比重偏低,产业结构仍不尽合理 (11) 3、主导产业不凸显,整体技术水平较低 (13) 4、产业发展与布局总体呈非均衡状态 (15) 5、都市区集聚辐射能力不强,与省会的功能定位不相 适应 (16) 6、产业分布“宏观集聚、微观分散”,与城市空间发展 战略不相适应 (17)

7、区域产业定位与分工尚不清晰,与市域一体化发展 不相适应 (18) 8、优化产业布局的配套环境不完善,与产业集聚发展 的趋势不相适应 (19) 三、产业发展定位与发展重点 (20) (一)产业发展定位 (20) (二)产业发展重点 (20) 1、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 (20) 2、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 (23) 3、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 (26) 4、集约发展现代农业 (28) 四、产业布局的指导思想与总体目标 (28) (一)指导思想 (28) (二)总体目标 (29) (三)基本原则 (30) 五、空间布局 (32) (一)总体布局 (32) 1、功能分区 (32) 2、总体布局 (33) (二)提升都市区功能 (34) 1、功能定位 (34) 2、中心城区 (35)

我国汽车产业集群分布与发展差距

我国汽车产业集群分布与发展差距 我国汽车产业集群分布与发展差距(2011.04.19) .zhubiaoti {font-weight: bold; font-size: 18pt; line-height: 23pt; font-family: 宋体; text-align: center} .fubiaoti {font-weight: bold; font-size: 14pt; line-height: 20pt; font-family: 宋体; text-align: center} .zhengwen {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180%; font-family: 宋体} a.zhengwen:visited {color: #0055cc;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a.zhengwen:link {color: #0055cc;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a.zhengwen:active {color: #0055cc;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a.zhengwen:hover {color: #0055cc;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摘要] 我国与国外成熟汽车产业集群相比,在数量、产品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上都存在许多差距。由于世贸组织要求开放市场的时间早已达到,因此我国汽车产业只能在缺乏保护的情况下与国外汽车企业进行平等竞争,这就要求集群企业在市场的调节下进一步优化,以达到最佳的组成结构和资源配置。 (中经评论·北京)汽车产业产业链长,关联效应大,进入壁垒高,是典型的规模经济产业。汽车产业集群有利于提高区域产业的整体竞争能力,是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方式,有利于区域创新系统的形成,有利于形成“区域品牌”。 一、我国汽车产业集群的分布状况 (一)长三角汽车产业集群 长三角汽车产业集群地处由上海、江苏、浙江省市组成的长三角经济区内。长三角汽车产业是我国汽车产业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长三角经济区的支柱产业之一。上海拥有目前我国最大的轿车生产基地和全国三大汽车集团之一的上汽集团,五十多家世界一流的汽车零部件合资企业和全国种类最全、规模最大的轿车零部件工业基地;浙江拥有一大批实力雄厚的汽车零部件公司和中小零部件生产企业;江苏省有南京菲亚特、春兰汽车、上汽仪征、扬州亚星,又有盐城的东风悦达起亚。这一地区已形成了密集的汽车工业基地,而且正在打造一条长江三角洲汽车零部件产业长廊。 (二)珠江三角洲汽车产业集群 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位于广东省中南部,是我国人口、城镇密集,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前缘地带。以广州为中心,正在建设黄埔、花都和南沙开发区三大汽车生产基地。随着日本本田、日产、丰田等汽车集团的先后入驻广州,带动众多零部件配套企业相继进入,目前基本形成与各地区位内整车制造厂较固定的配套关系,日趋规模化的

温州市产业布局管理规划方案(doc 35页)

温州市产业布局管理规划方案(doc 35页)

温州市产业布局规划(2003-2015年)目录 一、产业布局现状 二、功能定位和布局原则 三、产业总体布局 四、农业布局 五、工业布局 六、服务业布局 七、中部都市产业区布局 八、南部轻工拓展区布局 九、北部旅游产业区布局 十、西部生态产业区布局 附表一:温州市产业布局主要指标表 附表二:温州市产业布局用地表 附表三:温州市农业布局表 附表四:温州市工业布局表 附表五:温州市服务业布局表 温州市产业布局规划

产业布局指生产要素、主要产业在一定地域空间的优化组合,是经济建设中具有长远性和全局性的战略问题。为加快推进全市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进一步合理配置空间资源,优化产业布局,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编制《温州市产业布局规划》,重点就主要产业的空间布局进行规划,规划年限至2015 年,是调整产业布局的实施性规划,是引导行业布局的指导性规划,是平衡专项规划的协调性规划。 一、产业布局现状 (一)陆域资源条件 我市为浙江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地处亚热带,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港口资源丰富,但陆域自然资源极为有限,人均拥有量低,开发程度已达相当水平。全市陆域总面积11783.5km 2 (约占浙江省的11.6% ),其中平地面积为2059km 2 ,仅占17.5% (浙江省为23.2% )。2002 年底全市总人口约740 万人,人口密度达627 人/km 2 (浙江省为440 人/km 2 ),平原地区更高达800 人/km 2 。 (二)产业发展概况 改革开放20 多年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国民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层次得到明显提升。2002 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060.9 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14357 元,三次产业比例为 5.3 :56.6 :38.1 ,三次产业从业人员构成为28.7 :32.3 :39.0 。效益农业、开放型农业、订单农业快速发展,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轻工产业总产值达1396.01 亿元,约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61.4% ;高新技术产业稳步发展,累计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92 家;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旅游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产业分布现状及特点

全市工业园区发展计划情况,存在问答及其对策建议

全市工业园区发展情况、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化委 (2015年5月) 一、我市工业园区发展现状 (一)总体发展概况。我市工业园区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十一五”期间开始快速发展,“十二五”时期进入发展黄金期。截止2014年底,全市工业园区建成面积近90平方公里,入园企业超过800家,规上企业454户,实现销售收入1500亿元以上,利税总额20亿元,工业集中度已达到75%,基本形成以南充经济开发区、市区共建的南充清洁能源汽车产业园和9县(市、区)工业集中区为重点的“2+9”工业园区发展格局。南充经济开发区、南充航空港工业集中区、南部县工业集中区、四川蓬安工业园区被纳入全省“51025”产业园区发展计划。其中:南充经济开发区被纳入全省千亿产业园区发展计划,并正争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南充航空港工业集中区、南部县工业集中区、四川蓬安工业园被纳入全省500亿产业园区发展计划。南充新能源汽车产业园与嘉陵工业集中区正在联合申报全省“51025”重点产业园区,西充县工业集中区被列为全省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阆中市工业集中区成功创建为全省知识产权保护试点园区。 表一全市“2+9”产业园区基本情况

注:数据截止期为2014年。 (二)产业发展概况。各县(市、区)结合本地实际,紧紧围绕油气化工、汽车汽配、丝纺服装、轻工食品四大传统产业和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三大新兴产业,不断优化园区功能分区和产业布局,推行特色化、差异化发展,逐步形成了“一园一主业、园区有特色”的园区产业发展格局。顺庆集中发展机械汽配、新材料产业,高坪重点发展丝纺服装、电子信息产业,嘉陵突出发展新能源汽车和轻工食品产业,南部大力发展板材建材、机械机电、食品饮料产业,阆中围绕旅游休闲产业,加快发展食品药品、清洁能源产业,仪陇、营山、蓬安、西充作为农产品主产区,以农产品加工为主导产业兼顾发展1—2个特色产业,其中西充的有机食品、仪陇的制鞋产业已初具规模。

中国31个省市区重点产业布局!(最全整理)

天津 优势产业: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轻工业、国防、现代物流、海洋经济。重点招商引资产业:现代服务业的高端商业和电子商务,研发、结算中心和企业总部,现代物流业,金融业,文化产业等。打造移动互联、电子商务、智能城市、泛娱乐和信息安全5个创新型产业集群。【未来产业发展重点】 1、壮大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生物医药等十大先进制造产业;2、建设一批智能制造试点;3、推进创新平台建设,建成清华高端装备研究院、北大信息技术研究院等行业领先的研发转化平台,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孵化器等创新机构。打造科技小巨人升级版,着力推进能力、规模、服务升级,科技型中小企业总量达到10万家,小巨人企业500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000家;4、大力发展新型金融,建设一批运营平台、一批行业领先的创新型机构、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品牌; 5、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重庆优势产业:资源产业、装备制造业及高新技术产业。重点招商引资产业:IT产业、汽车摩托车产业、高端设备、新材料、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产品。【未来产业发展重点】 1、引进和实施一批石墨烯、轨道交通装备、精细化工、生物医药、环保技术等重大项目,带动关联产业发展;2、打造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力争形成万亿元产值;3、延伸汽车产业链,年产销量力争达到400万辆;4、提高电子信息产业研发制造能力和市场占有率5、推动集成电路产业重点突破和整体提升,构建芯片、软件、整机、系统、信息服务全产业链; 6、大液晶显示产业规模; 7、加快培育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发

市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调整规划

市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 调整规划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前言 “十一五”时期(2006年—2010年)是首都抓住奥运会举办、城市总体规划实施的战略机遇,充分发挥首都资源优势,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走高端产业发展之路,提升“四个服务”的水平和能力的关键时期。《北京市“十一五”时期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调整规划》提出了“十一五”时期首都产业发展和空间布局调整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提出了发展高端、高效、高辐射力产业的重点任务、六大高端产业功能区及若干特色产业集聚区的产业布局,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是首都“十一五”时期产业发展和空间布局调整优化的重要依据。 本规划的主要编制依据是:《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制定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务院对《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的批复。 一、回顾与展望 (一)发展回顾。

“十五”期间,北京市认真贯彻落实“十五”规划的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着力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布局调整,经济总量显着增长,为“十一五”时期经济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经济总量显着增长。 2005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亿元,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457美元,突破5000美元。第三产业成为拉动首都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增加值达到亿元。第二产业保持较快增长速度,工业成为首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2005年增加值达到亿元。第一产业进一步优化,成为首都经济发展的重要补充,2005年增加值为亿元。 2.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一、二、三”产业所占比重从2000年的%、%和%,变化为2005年的%、%和%。以金融保险、商贸物流、信息服务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已成为北京服务业发展的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在首都经济中的地位得到提升,高新技术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软件、显示、集成电路等附加值较高的产业领域逐渐成为新的增长点。以现代制造业为基础、以都市型工业为重要补充的新型工业结构已初步形成。 3.重点产业加速发展。 以金融、商务服务、信息服务、软件、汽车等为代表的重点产业成长迅速,正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一个多领域支撑的新型产业格局正逐步形成。按照2004年经济普查统计,金融业主营收入超过4100亿元,商务服务业主营收入实现1100亿元,信息服务业主营收入实现537亿元,软件业主营收入实现313亿元,汽车产业销售收入超过550亿元。

产业园区的规划设计布局

产业园区的规划设计布局 产业园区的规划设计布局提要:综合保障园:位于基地东南地块。规划内容有行政管理、金融服务、商务接待、文化展览、教育培训,居住,医疗及学校等配套服务功能 自 产业园区的规划设计布局 产业基地内六个产业园依据泾渭工业园产业布局、内外部交通运输条件、园区空间结构和场地条件进行布局。 ①综合保障园:位于基地东南地块。规划内容有行政管理、金融服务、商务接待、文化展览、教育培训,居住,医疗及学校等配套服务功能。综合保障园居中布局便于更好地向周边其他产业园区发挥服务功能。居住及配套设施结合绿化水系廊道布局,创造出生态型的居住社区。 在综合保障园的北部为综合用地,这是本次规划提出的一种增加规划弹性应变能力的用地控制方式,综合用地将来可安排对环境要求较高的技术研发、企业孵化及居住配套服务设施。综合用地的设置首先利用轨道交通对其两侧用地的辐射影响力,其次与纵横两轴作为基地和城市景观大道的构思相协调,并且适应未来发展的多种可能和市场需求。 ②高新企业园位于台塬之上,安排运输量大的企业。靠近泾渭工业园物流中心,便于物资运输。 采用集约化,多样性布置。道路将地块划分成大小不同

的地块,企业可根据建设需求进行选择,并可灵活调整。相邻企业的管理生活设施相对集中,形成沿渭源北路的两个综合服务中心。厂区规划以一定规模的联合厂房为主,体现工业厂房的规模化,综合化特征。 物流通过东西两翼的泾渭路、渭阳路与外部衔接。人流沿渭源北路与居住区保持便捷畅通。 建筑体块彰显工业生产特点,齐整有序的沿街厂房,对外诠释着企业精神和发展活力,地块内灵活设置绿地,提升空间的环境品质。 ③科技创新园:位于综合保障园西侧。规划满足科研办公、科研试制和试验功能。 景观引入:园区沿横轴展开,水系、绿化穿插其中。 树形生长:以东西向景观轴为主干、以南北向发展轴为支干,以各类科研生产模块为叶片弹性生长,各组建筑相对独立,富有弹性和发展空间,保证园区的创新和活力。 ④化工环保园:位于基地西南角,处在城市主导下风向,以减少对基地的污染。工艺性强的复杂设施布置在内部。使化工环保园外部空间完整、内部空间有序。 自

建国以来我国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的演变过程

建国以来我国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的演变过程 摘要:建国以来,我国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的演变过程受着国家政策和国际形势的影响。产业布局重心由沿海到内地,再由内地到沿海,最后追求均衡发展:产业结构的重心由第二产业到第三产业转变。 关键词:产业结构产业布局演变过程 1949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的经济发展走上了社会主义的新阶段,至今已走过了半个世纪的历程,在国民经济取得快速发展的同时,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也发生明显变化。受着国家政策和国际情况的影响,我国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经历了3个阶段。第一个阶段(1949-1965):经济的恢复与调整;第二个阶段(1966-1975):十年动荡,曲折徘徊中前进;第三个阶段(1966-至今):改革开放,经济快速发展。 (一)第一个阶段(1949-1965):经济的恢复与调整 在该阶段中国经历了4个变化过程。一是1950-1952年,三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这个主要是为了恢复了被战争破坏了 的工农业经济,对中国经济结构和产业的布局没有太大的影响; 二是1953-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重点建设并着手改 造了旧中国造成的我国经济产业布局偏重于沿海的畸形情况, 让经济中心有沿海转移到了内地。并且重点建设了以武钢、宝 钢为中心的东北和华北工业中心,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农业 和轻工业过重的问题;三是1958-1962年,二五计划阶段,经 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和“一五”的建设,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然后人们由于缺乏实践经验,慢慢产生了冒进思想,于是在“二 五”提出了一系列不符合实际的建设方针,如“以钢为纲”、“全 面大跃进”等,这种政策下,造成国民经济严重失调(农业基 础受到破坏和重工业畸形发展过快)和资源的极大浪费,;三是 1963-1965年,三年调整时期,由于“二五”计划的严重失误, 国民经济受到了极大的损伤,当时党的指导方针为“调整、巩 固、充实、调高”八字方针,经过这一系列调整,国民经济部 分比例协调了,工农业得到了恢复与发展。总体而言,产业结 构得到极大协调,产业布局的重心是一路西移的过程。 (二)第二个阶段(1966-1975):十年动荡,曲折徘徊中前进该阶段由于国际上苏美两国对我国加强了对我国的军事威胁,国家内部政治斗争十分强烈,极左路线盛行。于是在这种 情况下,我国经济经历了’’三五”经济建设中如何考虑安全战备 问题---成为了当时的主要问题,由此在布局原则上,又“均衡 布局”变成了“战略布局”。中国开始了大规模的三线建设,一 线主要指沿海地区,二线指中部地区,三线主要指我国西部地 区,如陕、干、青等。对于一、二线,主要采取“停”、“缩”、“搬”、“分”。在这种情况下,三线城市的总投资达到了全国的 52.7%,经济中心位于中国中西部。虽然国防经济建设得到了很 大提高,但是损害了其他经济的发展。 (三)第三个阶段(1975-至今):改革开放,经济快速发展中国内战结束,并且国际形势得到缓和,这为我国经济形

产业布局

产业布局 产业布局可以通俗的理解为产业规划产业规划就是对产业发展布局,产业结构调整进行整体布置和规划,产业结构就是指三大产业结构。具体的措施可以概括为统筹兼顾,协调各产业间的矛盾,进行合理安排,做到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突出重点、兼顾一般、远近结合、综合发展。 产业布局是指产业在一国或一地区范围内的空间分布和组合的经济现象。 产业布局在静态上看是指形成产业的各部门、各要素、各链环在空间上的分布态势和地域上的组合。在动态上,产业布局则表现为各种资源、各生产要素甚至各产业和各企业为选择最佳区位而形成的在空间地域上的流动、转移或重新组合的配置与再配置过程。产业布局是指一国或一地区的产业生产力在一定范围内的空间分布和组合结构,其合理与否影响到该国或地区经济优势的发挥经济的发展速度。 详细介绍 基本定义 宏观调控上的产业布局指政府采取的国民经济各产业在空间上的分布及应用。 综合影响的产物 产业布局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产物。其中决定区域竞争力与产业布局的先天条件及核心要素为区位因素,后天可以弥补的居于第二位的是区域政策因素。现代区位理论对产业布局的区位选择提出了三个标准:成本最低、市场份额最大和聚集效益。现代产业布局既是一个市场均衡问题,又是一个区域均衡问题,实质上是成本均衡问题。无论是古典的区位理论还是现代区位理论,距离以及由距离所造成的运输费用,始终是布局问题的关注与关键所在。现实中具体区位的选择是将上述三个方面标准与区域总体发展的要求结合,综合考虑区域发展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目标,作出产业布局的最终选择。 美国学者波特通过对10个工业化国家的考察发现,产业集群是工业化过程中的普遍现象,凡有竞争力的产业、产品都是以产业集群方式存在。贯彻产业集群的发展理念,正在成为当今各地区与企业发展的一种客观的区位选择准则。产业集群是区域产业组织的一种高级组织形式。具体表现为专业化分工程度高,众多企业都有严格而精细的分工,短途运费下降,采购、生产与销售成本降得很低,大大提高了集群企业竞争力。在集群环境中,企业对原材料和产品市场行情、技术动态能够及时准确掌握,并据此作出快速反应,加快了集聚企业间技术的传递而形成技术溢出效应。随着产业集群的发展,行业性组织加强,中介服务网络日趋健全,专业市场与要素市场网络的构建与形成,产业集群经营形成整体协调优势。产业集群具有微观与中观结合的高效率与高效益,是产业布局实现的载体与目标,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提高区域竞争力和区域发展活力的有效途径。 产业定位 产业定位是指某一区域根据自身具有的综合优势和独特优势、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以及各产业的运行特点,合理地进行产业发展规划和布局,确定主导产业、支柱产业以及基础产业。主导产业是指在某一经济发展阶段中,对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起着较强的带动作用以及广泛、直接或间接影响的产业部门,它能迅速有效地利用先进技术和科技成果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具有持续的高增长率和良好大发展潜力,处于生产联系链条中的关键环节,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

我国广播电视产业布局存在问题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2913679561.html, 我国广播电视产业布局存在问题分析 作者:陈影 来源:《科学与财富》2011年第03期 [摘要] 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广播电视产业布局的现状,指出了布局存在的特点和主要问题,随后对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广播电视产业布局分析 1.我国广播电视产业布局的现状 综合我国当前广播电视产业布局现状来看,可以发现我国广播电视产业布局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依托行政区的块状分布 90年代末,我国政府开始对广播电视业实施广播电视集团化的战略,截止集团化结束, 共成立级别不一的广播电视集团20多个。这20多个广播电视集团,分布在十几个不同的省市,以行政区域相互划分。最终形成了我国广播电视产业在空间上形成了数十个以行政区划为单位的块状结构。 (2)行政区域内孤立存在 各广播电视机构,为了争夺新闻时效性或广告资源,往往会导致无序竞争,造成严重的重复建设和媒介资源的浪费。总的来说,在一个广播电视区域的内部,各级、各类广播电视媒体之间既没有形成纵向的产业链,也没有形成横向的产业链,呈现出各自为政、独立经营的孤立分布。 (3)自东向西数量逐步递减 根据国家广电总局2008年公布的数据,地级以上的广播电台及电视台节目套数在东、中、西部所占数量分别为:西部为478套,占28%;中部549套,占32%;东部684套,占40%。可见,我国广播电视媒介在数量上自东向西逐步递减。 2.目前我国广播电视产业布局的主要问题 我国现有的广播电视产业布局是顺应一定历史时期的需求,逐步发展而来的,从历史和现状来看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如为党和政府宣传政策方针、传达精神、发布重大消息,以最快的速度在最大范围内、最有效地实现广播电视媒体的宣传功能。有利于政府部门对我国广播电视行业进行统一指挥、统一管理,有利于国家或省市大型计划、项目的、开展和实施。我国九

产业园区规划设计布局

产业园区规划设计布局 产业园区的规划设计布局 产业基地内六个产业园依据泾渭工业园产业布局、内外部交通运输条件、园区空间结构和场地条件进行布局。 ①综合保障园:位于基地东南地块。规划内容有行政管理、金融服务、商务接待、文化展览、教育培训,居住,医疗及学校等配套服务功能。综合保障园居中布局便于更好地向周边其他产业园区发挥服务功能。居住及配套设施结合绿化水系廊道布局,创造出生态型的居住社区。 在综合保障园的北部为综合用地,这是本次规划提出的一种增加规划弹性应变能力的用地控制方式,综合用地将来可安排对环境要求较高的技术研发、企业孵化及居住配套服务设施。综合用地的设置首先利用轨道交通对其两侧用地的辐射影响力,其次与纵横两轴作为基地和城市景观大道的构思相协调,并且适应未来发展的多种可能和市场需求。 ②高新企业园位于台塬之上,安排运输量大的企业。靠近泾渭工业园物流中心,便于物资运输。 采用集约化,多样性布置。道路将地块划分成大小不同的地块,企业可根据建设需求进行选择,并可灵活调整。相邻企业的管理生活设施相对集中,形成沿渭源北路的两个综合服务中心。厂区规划以一定规模的联合厂房为主,体现工业厂房的规模化,综合化特征。 物流通过东西两翼的泾渭路、渭阳路与外部衔接。人流沿渭源北路与居住区保持便捷畅通。 建筑体块彰显工业生产特点,齐整有序的沿街厂房,对外诠释着企业精神和发展活力,地块内灵活设置绿地,提升空间的环境品质。 ③科技创新园:位于综合保障园西侧。规划满足科研办公、科研试制和试验功能。 景观引入:园区沿横轴展开,水系、绿化穿插其中。 树形生长:以东西向景观轴为主干、以南北向发展轴为支干,以各类科研生产模块为叶片弹性生长,各组建筑相对独立,富有弹性和发展空间,保证园区的创新和活力。 ④化工环保园:位于基地西南角,处在城市主导下风向,以减少对基地的污染。工艺性强的复杂设施布置在内部。使化工环保园外部空间完整、内部空间有序。 感谢您的阅读!

温州市产业布局规划(2003-2015年)

市产业布局规划(2003-2015年) 市产业布局规划 课题组成员 顾问:金凤君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博士 召集人:卓高柱市发展计划委员会主任 组长:蔡永进市发展计划委员会副主任 副组长:祖新市发展计划委员会处长 王钢市经济建设规划院院长 俞洪新市经济建设规划院高级顾问 成员:姜永柱市发展计划委员会经济师 善武市经济建设规划院经济师 高文芳市经济建设规划院经济师 王仲锋市经济建设规划院经济师 雪明市经济建设规划院高级工程师 目录 一、产业布局现状 二、功能定位和布局原则 三、产业总体布局 四、农业布局 五、工业布局 六、服务业布局 七、中部都市产业区布局 八、南部轻工拓展区布局

九、北部旅游产业区布局 十、西部生态产业区布局 附表一:市产业布局主要指标表 附表二:市产业布局用地表 附表三:市农业布局表 附表四:市工业布局表 附表五:市服务业布局表 2007-11-01 20:51:32 来源: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浏览次数:125字号:【大中小】市产业布局规划 产业布局指生产要素、主要产业在一定地域空间的优化组合,是经济建设中具有长远性和全局性的战略问题。为加快推进全市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进一步合理配置空间资源,优化产业布局,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编制《市产业布局规划》,重点就主要产业的空间布局进行规划,规划年限至2015 年,是调整产业布局的实施性规划,是引导行业布局的指导性规划,是平衡专项规划的协调性规划。 一、产业布局现状 (一)陆域资源条件 我市为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地处亚热带,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港口资源丰富,但陆域自然资源极为有限,人均拥有量低,开发程度已达相当水平。全市陆域总面积11783.5km 2 (约占省的11.6% ),其中平地面积为2059km 2 ,仅占17.5% (省为23.2% )。2002 年底全市总人口约740 万人,人口密度达627 人/km 2 (省为440 人/km 2 ),平原地区更高达800 人/km 2 。 (二)产业发展概况 改革开放20 多年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国民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层次得到明显提升。2002 年实现国生产总值1060.9 亿元,人均国生产总值达14357 元,三次产业比例为 5.3 :56.6 :38.1 ,三次产业从业人员构成为28.7 :32.3 :39.0 。效益农业、开放型农业、订单农业快速发展,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轻工产业总产值达1396.01 亿元,约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61.4% ;高新技术产业稳步发展,累计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92 家;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旅游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产业分布现状及特点

中国各产业主要分布地区

1、电子信息产业: 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湾地区和以四川、陕西为主的西部地区是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最为发达的地区,也是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主要聚集地。 2、传媒影视音像: 北京、上海、广州,这三座城市是中国经济文化发展的前沿城市 3、纺织服装及毛皮制造产业: 我国的纺织服装及毛皮制造产业集群绝大部分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主要是浙江、江苏、福建、广东、山东五省,其他零星分布在中部和东北部 皮革羽毛绒制品行业属于产业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其集群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中部的河北、河南,西部的重庆、宁夏 4、非金属矿物制品产业: 东部沿海地区非金属矿物制品产业集群集中度最高,特别是山东、浙江、福建和广东。中部地区集中在河北、山西、内蒙古、河南、湖南、湖北和四川境内。从城市分布构成来看,也集中靠近材料消费需求较大的城市。由于建材、陶瓷、玻璃产业集群对资源的依赖较强,因此有从东部转向中西部的趋势 5、机械制造业: 我国机械制造业分布广泛,主要集中在东北、山西、湖南、湖北这类重工业基础雄厚的地区,由于沿海城市重工业基础普遍薄弱,加之竞争激烈,劳动力成本也不再具优势,因此我国机械制造产业集群正有向中部和东北地区转移的趋势。 6. 家电产业: 主要分布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胶东半岛,其中以广东、浙江、山东几省最为明显 7、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我国的汽车产业集群分布在五大区域:长江三角洲、珠三角地区、东北地区、津京地区和华中地区。长江三角洲区以上海为龙头 8、金属制品业 我国的金属制品产业集群集中于沿海地区的浙江、广东、江苏、山东,在河北、湖南也有零星分布。 9、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 我国的竹木加工产业集群集中于浙江、福建、广东三省,其他分散于中部的河北、湖北等。家具制造产业集群集中在广东、福建,其他分散在中部的河北、辽宁、浙江. 10、软件及计算机服务业 我国的软件和计算机产业集群多依托于城市,主要分布在各省会城市和各省内的一些大型城市,其中北京、上海、深圳、南京、成都、济南等地的集群规模较大,发展较快。 11、石化产业 我国石油加工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分布广泛,东北地区依托本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国家重点扶持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发展了以重化工业为基础的产业集群 东部沿海的山东、江苏、浙江、广东地区开采海洋原油

中国31个省市区重点产业布局

产业布局早知道! 中国31个省市区重点产业布局 导语 本文特别整理了全国31个省市区的优势产业、重点招商引资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重点,重磅整理!以飨读者。 天津 6月3日 中国地产基金百人会

优势产业: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轻工业、国防、现代物流、海洋经济。 重点招商引资产业:现代服务业的高端商业和电子商务,研发、结算中心和企业总部,现代物流业,金融业,文化产业等。打造移动互联、电子商务、智能城市、泛娱乐和信息安全5个创新型产业集群。 【未来产业发展重点】 1、壮大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生物医药等十大先进制造产业; 2、建设一批智能制造试点; 3、推进创新平台建设,建成清华高端装备研究院、北大信息技术研究院等行业领先的研发转化平台,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孵化器等创新机构。打造科技小巨人升级版,着力推进能力、规模、服务升级,科技型中小企业总量达到10万家,小巨人企业500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000家; 4、大力发展新型金融,建设一批运营平台、一批行业领先的创新型机构、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品牌; 5、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重庆 优势产业:资源产业、装备制造业及高新技术产业。 重点招商引资产业:IT产业、汽车摩托车产业、高端设备、新材料、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产品。 【未来产业发展重点】 1、引进和实施一批石墨烯、轨道交通装备、精细化工、生物医药、环保技术等重大项目,带动关联产业发展; 2、深入落实《中国制造2025》,打造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力争形成万亿元产值; 3、延伸汽车产业链,年产销量力争达到400万辆; 4、提高电子信息产业研发制造能力和市场占有率 5、推动集成电路产业重点突破和整体提升,构建芯片、软件、整机、系统、信息服务全产业链;

产业结构存在问题及面临机遇

一、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产业结构不合理。目前我区的工业以食品项目为主,占总产值的50%以上,而科技含量高、技术先进的机械电子、生物医药类项目较少,缺乏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 二是重点项目和大型企业比较缺乏。东西湖工业重点大项目仍然偏少,缺乏龙头企业参与推动,进一步的提挡升级动力还显不足。东西湖区大企业少、尤其缺乏特大型企业支撑,不能形成聚集和辐射带动作用。尽管东西湖区目前产值过十亿元以上企业有多家,但大多数仍是点多面小的中小企业。目前尚无一家产值过百亿元企业,对区级工业持续发展支撑力度较弱。 三是产品科技含量偏低。目前,东西湖区缺乏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新产品,不仅影响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而且也影响到企业风险抵御能力和对区级经济的税赋贡献力度。科研经费投入不足。从湖北省统计局公布的2007年武汉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投入来看,在武汉市15个区中,东西湖区科技投入总量位于第8位,有科技投入的企业只占所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25.6%。东西湖区工业企业科研投入不足,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建设仍然有待进一步加强。 四是信息化起步较晚。东西湖区信息产业基础薄弱,难以提供传统产业改造、信息化建设所需的成套设备和技术,信息技术应用范围窄、水平低,通过信息化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作用不明显。企业信息化程度明显较低,大多数企业由于经济效益不佳,只顾眼前

利益,忽视长远利益,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信息技术人才匮乏。 二、产业结构调整面临的机遇 (一)国际国内发展机遇 (1)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加速。经济全球化浪潮加上国际金融危机,使得国际产业转移出现了新的变化,东西湖区可以主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和沿海地区产业转移,以实现产业结构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 (2)政策效力初步凸显。一是“两型社会”建设层层递进。2007年,武汉城市圈获批“两型社会”综合改革试验区,湖北省武汉市高度重视,不断推动大项目,实现新突破,实验进程正在层层递进、有效推进。二是中部崛起凸现机遇。金融危机带来国家发展战略转变,内需拉动,消费促进,国际产业转移出现新形势,这都为中部崛起提供极好的发展机遇。三是新兴产业规划布局。湖北省正在编制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武汉市已经出台了15大产业振兴规划,因此,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正如火如荼。这些国际国内发展的大背景,为东西湖区“十二五”工业与信息化发展带来了诸多机遇。 (二)武汉市带来的发展机遇 (1)武汉市的战略机遇惠及东西湖。从2004年国家开始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到2007年国家批准武汉城市圈成为“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再到现在武汉被定位于“中部地区中心城市”,武汉在全国发展中的地位日益得到重视和提升,这给武汉的产业发展

中国产业调研及各省分布情况

中国产业调研 一、按产业分 1.电子产业制造业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7月27日在网站上发布公告,2010年上半年,中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销售产值2.86226万亿元,同比增长29.5%。 2010年1-6月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一): 单位:万元 2010年1-6月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二): 单位:万元

20世纪90 年代以来,我国的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发展迅猛,年均增长超过20%,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18%。然而,我国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持续高速增长是建立在外资大规模进入的基础上,面临着产业高速增长与核心技术长期受制于人并存、产业规模扩大与效益低下并存、外资大量进入与本土大企业缺失并存的严峻挑战,且各地区发展极不平衡。

根据各省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区域竞争力综合得分,可将25 个省(市、自治区)划分为3 个等级。其中得分在1 以上的有2 个省;得分在0 到1 之间有8 个省;得分在0 以下有15 个省。 天津市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竞争潜力较大,竞争力综合得分和排名从2002 年的第三位上升到2006 年的第二位。其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人力资源竞争力、企业竞争力和区位优势上。人力资源竞争力得分为3.5136,位居全国省级区域的第一位,是位居第二位的1.6倍;2006 年的劳动生产率为151.48 万元/人,企业平均规模4.83 亿元/个,区位商5.002 列全国第一位。但研究开发投入占增加值的1.5%,仅为第一位的10.95%,其创新竞争力仅位居全国第14 位,有待进一步提升。 江苏的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形成了明显的区域集聚优势。全省形成了“八地”加“五园”的发展构架,构成了从南京到苏州的沿沪宁线电子信息产业带的基本骨架,沿线8 个产业基地销售收入都超过100 亿元,集中了全省近80%的电子信息产业总量,成为承接国际电子信息产业向江苏省转移的主要载体。2006 年江苏的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实现产值3731.2 亿元,对全省工业产值增长的贡献率为19.6%;企业平均规模2.8 亿元/个。 北京的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竞争优势主要在人力资源竞争潜力、企业竞争优势。劳动生产率166.5323 万元/人年,位居全国第一;企业平均规模4.4 亿元/个,位居全国第2。但北京的创新竞争力和需求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创新竞争潜力排在全国第20 位,需求条件竞争潜力排在全国第19 位。新产品

3.一文读懂:全国10大核心城市城市产业布局重点!

一文读懂:全国10大核心城市城市产业布 局重点! 【招商引资内参正文】 01一线城市 北京 北京市是我国的首都,全国政治、文化、交通、旅游和国际交往的中心,也是中国高等教育最集中的城市,不仅有众多的大学,还有教育部、国家考试中心、中国教育学会等权威的机关和机构,以及中国科学院、中国社科院等高水平的研究所。北京市的高校很多,普通大专高校就达到了87所,其中“211工程”就有22所,北京的教育资源是全国教育资源最丰富的地方。北京明确了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城市战略定位 1、城市定位 提出了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目标,对做好北京发展和管理工作、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做出了重要指示,指明了新时期首都工作方向。中央把京津冀协同发展确立为重大国家战

略,制定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为首都未来发展描绘了宏伟蓝图和光明前景。 2、支柱产业 在北京市功能定位的基础上可以找出北京市行业发展的重点,当前北京市的支柱产业以第三产业为主,其所占GDP的比重已经超过GDP总量的70%,北京市的发展重点在六大高端产业功能区,包括: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金融街、北京商务中心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临空经济区、奥林匹克中心区。

(1)中关村: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生物、新能源和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新材料、航空航天、文化创意等八大产业集群,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高技术高地。(2)金融街:定位为金融管理中心和电信指挥中心,重视建立金融业发展市场服务体系,召开首都金融发展论坛、首都国际金融文化节以及举办金融新产品推介会和开展国际交流等形式,提供信息互动与交流的平台。 (3)北京商务中心区:简称北京CBD,形成以国际金融为龙头、高端商务为主导、国际传媒聚集发展的产业格局。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包括普华永道、麦肯锡等200余家世界级高端服务业企业,聚集了惠普、三星等近百家跨国公司研发机构,是最大的服务外包承接区和需求提供区域;聚集壳牌、丰田、通用等近50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聚集文化传媒企业1800余家,包括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风凰卫视等大型传媒企业,还包括阳狮集团、电通广告、WPP集团等全球知名传媒集团,聚集华尔街日报、VOA、CNN、BBC等国际传媒机构。区域内国际化资源聚集,集中了北京市约90%的国际传媒机构169家,约80%的国际组织、国际商会110家,约80%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50家,约70%的世界500强企业160家,约70%的国际金融机构252家,约30%的五星级酒店17家1。 (4)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移动通讯产业集群、显示器产业集群、集成电路产业集群、汽车制造产业集群、生物制药产业集

全球石墨烯产业发展现状分析_世界各国踊跃布局石墨烯产业

全球石墨烯产业发展现状分析_世界各国踊跃布局石墨烯产业作为新材料领域的新星,石墨烯具有超薄、超轻、超高强度、超强导电性、优异的导热性、比表面积大、透光性好、结构稳定等特性,可以广泛地应用在新能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领域,是推动高技术发展的重要材料之一。作为当今备受关注的前沿新材料之一,国际上很多国家纷纷从战略层面对石墨烯进行部署,高度重视石墨烯产业发展,发布了一系列相关政策进行系统布局,提供了大量资金对石墨烯行业进行系统支持,希望在新一轮的竞争中抢占石墨烯产业发展制高点。 全球石墨烯产业呈爆发性增长 石墨烯正处于大规模产业化前夕,发达国家聚焦石墨烯功能器件研发和应用,未来5至10年全球石墨烯市场将进入高速发展期。美、欧、日、韩等地区密集发布政策,扶持石墨烯功能器件研发和产业化应用。欧美企业占据全球石墨烯产业链关键环节,石墨烯制备技术,复合材料、核心电子元件等应用产品保持领先优势,亚洲石墨烯应用市场前景向好。2014年以来,全球石墨烯市场规模呈现爆发性增长;2017年,全球石墨烯市场规模达到1346万美元。 石墨烯将在散热材料,高性能计算系统(晶体管材料),透明显示材料,超级电容器,锂电,传感器,结构材料等领域取得实际突破。届时,超级电容器、结构材料、透明显示材料、高性能计算材料将释放更大的市场空间。随着石墨烯制备技术进一步推动规模化应用,2025年全球石墨烯规模有望达到21.03亿美元。 全球石墨烯研发进展不断加快 石墨烯不仅是已知材料中最薄、最坚硬的物质,而且具备极好的透光性、导电性和导热性,是理想的电极和半导体材料。从全球石墨烯创新成果上来看,从2010年起全球石墨烯发表论文及申请专利数量呈不断增长的趋势,说明自因石墨烯获得诺贝尔奖以来,石墨烯在研发层面热度不减。而中国无论是在发表论文和申请专利数量上都是遥遥领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