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从空想社会主义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从空想社会主义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从空想社会主义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摘要:社会主义作为社会思潮,自1516年英国莫尔的《乌托邦》起,有近五百年的历史;社会主义作为科学理论,从马克思主义将空想社会主义变为科学算起,有一个半世纪的历史;但是社会主义作为现实的社会制度,从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算起,却只有近百年的历史。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也不是教条主义照搬,而是结合中国的文化传统、实际国情,创造性的提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指导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取得了伟大的胜利,使得中国经济迅猛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关键字: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空想社会主义诞生及发展

在1516年莫尔在《乌托邦》中就提出了空想社会主义得思想。当资本主义逐步发展并最终取代封建制度的过程中,逐渐暴露出资本主义只不过是剥削、压迫劳动群众的一种新制度。社会主义学说也随之出现和传播开来。直到19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为止,前后经历了三个世纪,这一历史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16-17世纪,是空想社会主义发展的第一阶段,通常称为早期空想社会主义。揭露了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社会矛盾,对理想社会制度作了空想的描写。

18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进入第二阶段,这一阶段的空想社会主义与法国大革命的准备相联,作为代表的莱里、马布利和巴贝夫认为,应当消灭的不仅是阶级特权,而且是阶级本身,他们要求建立完全平等的共产主义体制。

19世纪初期,是空想社会主义发展的第三阶段-想社会主义发展到最高阶段。这一时期的主要代表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不仅相当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而且还从各自的特点出发设想未来社会,并作了广泛的社会实验。

然而空想社会主义作为一种不成熟的理论,没有从本质上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规律,也没有找到埋葬资本主义、建设新社会的阶级力量,许多具体设想带有猜测性,缺乏理论论证。但空想社会主义深刻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提供了启发工人阶级觉悟的宝贵思想材料,为后来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的思想来源。

2、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20世纪社会主义首先应该看到,社会主义在本世纪初从理论变成现实,是社会主义史上的一次大飞跃。然而又不能不看到,社会主义理

论起源于西方,而实践却发展于东方。时空的移位,使理论与实践之问的反差特别明湿。在所有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里,几乎都不可避免地带有某些空想因素,同时也不具备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设想的社会主义产生的物质前提。这体现在本世纪的四件大事上:一是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二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中国革命的胜利和一批人民民主国家的建立;三是前苏联东欧国家发生剧变,使世界社会主义遭受空前严重的大挫折;四是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实行改革开发,使社会主义出现了新局面。前两件大事使社会主义由涓涓细流发展成波涛汹涌的洪流,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蒸蒸日上的社会主义事业,使人们对社会主义的前

途充满希望。而后两件大事则不同,苏东剧

造成的大挫折使人们对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产生了某种困惑和忧虑,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又给社会主义带来新的希望。

21世纪发展趋势和特点:第一,必须摆脱历史条件制约下的“空想”成分,走一条真正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才是经济文化较落后国家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唯一正确道路;第二,社会主义在一球两制的国际社会环境和前提下,与资本主义既相互对立、竞争,又互相协调、合作,这是求生存和发展的现实,也是规律;第三,社会主义国家根本性的国际任务,仍然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全球发展;第四,必须适应和驾驭科技革命和高新技术发展,这是社会主义国家在全球化的剧烈竞争环境中得以兴盛和发展的根本手段和强大武器;第五,社会主义将在汲取人类社会一切现代文明成果,特别是充分利用资本主义已经造就的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与中国的快速发展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取得中国革命和建立的胜利。建国以后,广大人民群众彻底摆脱了受剥削、受压迫的地位,成为生产资料的主人,从而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这为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实践基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确立作了充分的理论酝酿。邓小平以超人的胆识和巨大的理论勇气,针对“两个凡是”的束缚,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并阐明了部分社会主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比较完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阐明了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改革发展稳定、治党治国治军、内政外交国防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针、基本经验,形成比较完备系统的理论形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和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理论,并就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问题形成了一系列创新性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一关系到中国现实和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从而把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习近平带领全党大兴取信于民的纯洁之风,批评与自我批评之风,问计于民的学习之风,调查研究之风,锐意进取的改革之风,圆梦中国的实干之风,感受与体悟党建领域的新变化新气象,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带领之下,中国共产党正在回归“原点”——回到群众当中去,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历史实践证明,科学社会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但科学社会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要与本国的实际国情结合起来,并在指导实践的过程中,接受实践的检验,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扩展、不断深化、不断丰富、不断完善。参考文献[1].刘本华《各界。科技与教育》2009,18(8)[2].习近平治党战略思想2014年01月15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