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2014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政治复习提纲

2014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政治复习提纲

2014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政治复习提纲
2014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政治复习提纲

学业水平测试复习资料

要求A:了解 B:理解 C:运用

《经济生活》

生活与消费

1、货币的的概念、本质(B)

(1)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是货币。(2)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2、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B)货币从产生时起,就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种基本职能。

(1)价值尺度: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时,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即可。(生活中的“明码标价”)

(2)流通手段: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需要的是现实的货币

3、信用卡的功能(A)

信用卡的功能:信用卡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4、树立正确的金钱观(B)

(1)货币是财富的象征。

(2)①对于金钱,要取之有道,②对于金钱,要用之有益、用之有度。

5、影响商品价格的因素(A)

(1)引起价格变动和差异的因素: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条件、政策、宗教信仰、习俗等

(2)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

①供不应求,商品短缺,价格升高。②供过于求,商品过剩,价格下降。

6、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和生产经营的影响(B)

(1)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①一种商品价格变动会引起消费者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变化,两者成反比。

②一种商品价格变动还会影响相关的其他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相互替代品和互补商品

(2)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①调节生产规模。②提高劳动生产率。③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的产品。

7、收入水平、物价水平等因素对消费水平的影响(C)

对消费的影响主要因素是:居民的收入和物价水平。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一般说来,居民收入水平与消费水平成正比,物价总体水平与居民消费水平成反比。

8、消费心理对消费行为的影响 ( B )

(1)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要做具体分析,盲目从众不可取。

(2)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有时可以推动新工艺和新产品的出现,但展示个性要考虑社会的认可

(3)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是不健康的。(4)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是一种理智的消费。

9、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理智的消费者(C)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要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进行消费。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并重。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绿色消费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生产、劳动与经营

1、理解公司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B)

(1)公司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2)公司要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3)公司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等。

企业的信誉和形象作为无形资产是企业所特有的,主要体现在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上。

2、劳动者依法享有的主要权利(C)

我国劳动者享有的权利包括: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法律规定的其他

权利。

3、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的途径(C)

当劳动者的权益受到侵犯时,可以通过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途径加以维护,而不能采用非法手段施加报复。

4、新型就业途径和创业方式(A)

如自由职业、弹性工作、临时工、家政服务等就业方式可更加灵活地选择。还可以通过职业介绍所、媒体广告、网上人才市场、招聘会等选择职业,实现就业。

5、树立诚实劳动、合法经营、积极创业的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C)

(1)树立自主择业观。根据自己的兴趣、专长和条件择业。

(2)衬立竞争就业观。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和素质,改变观念,积极主动地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求。

(3)树立职业平等观。正当职业虽有行业差别,但无高低贵贱之分。

(4)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选择职业,实现就业。

收入与分配

1、收入分配公平的主要表现和意义( B )

(1)表现: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它与平均主义有着本质的区别。

(2)意义:A、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 B、它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 C、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2、我国财政的作用(C)

(1)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实现收入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2)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如对基础设施的投入。

(3)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在经济增长滞缓、经济运行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政府可以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反之,在经济过热、物价上涨、经济运行主要受供给能力制约时,政府可以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通过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抑制总需求,稳定物价,给经济降温。)

3、财政收入的来源(A)

财政收入分为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债务收入、其他收入。其中,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最普遍的形式,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

4、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B)

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国家各项职能的实现,必须以税收作为物质基础。因此,每个公民在享受国家提供的各种服务的同时,必须自觉诚信纳税。

面对市场经济

1、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积极作用(B)

(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2)积极作用:市场通过价格的涨落和供求行情的变化,象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着商品生产者、经营者,调节人、财、物在全社会的配置。

①市场能通过价格涨落比较及时、准确、灵活地反映供求关系变化,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配置。

②市场通过利益杠杆,刺激商品生产者、经营者积极调整生产经营活动,从而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2、规范市场秩序的意义(B)

(1)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市场规则来维护。市场规则以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市场道德规范的形式对市场运行的方方面面做出具体的规定。

(2)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大力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3)总之,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法律、道德的规范和引导。每个经济活动参与者都必须学法、懂法、守

法、用法,既保证自己的经济活动符合法律规范,又能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都应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逐步在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

3、市场调节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C)

(1)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①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某些领域市场调节不了,某些领域不能靠市场调节。

②在市场可以调节的领域,存在自发性(不择手段自发追求经济利益)、盲目性(往往一哄而上或一哄而退)、滞后性(市场调节是事后调节)等固有的弊端。

因此要把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和国家的宏观调控这只“有形的手”结合起来,以克服市场调节的局限性。(2)我国宏观调控的手段和目标

①手段:a经济手段: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最常用的经济手段。

b法律手段:包括经济立法和经济司法活动。

c行政手段: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

国家宏观调控,应该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总体功能。

②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4、科学发展观的内涵(B)

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5、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新要求(C)

(1)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全面改善人民生活.社会就业更加充分.

(3)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4)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①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③统筹城乡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④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⑤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6、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A)

主要表现: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

7、对外开放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B)

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中国是人口众多的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任何时候都不能依靠别人搞建设,必须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不是闭关自守,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在立足于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实行对外开放。

《政治生活》

公民的政治生活

1、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A)

政治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包括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控告权)

政治性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遵守宪法和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2、公民依法有序地参与政治生活的意义(C)

(1)依法有序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2)能否进行有序的政治参与,决定着能否真正的享受民主生活,这也是对我们政治素养的检验。

(3)有序参与,公民可以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切实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与能力。

(4)国家可以不断改善公共管理,创建文明祥和的新社区,有力地促进政府机关的廉政建设,

总之,有利于政府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3、不同选举方式的特点(A)

直接选举:缺点:成本较高,组织技术难度大。

间接选举:适合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缺点:使选民与侯选人之间的联系受到一定的阻隔。

等额选举:可以比较充分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缺点:限制了选民的自由选择,积极性受到影响。 差额选举:缺点:易导致虚假宣传、金钱交易

4、公民要珍惜自己的选举权(C)

(1)意义:公民只有不断提高参与民主选举的素养,行使好民主选举的权利,才能更好地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

(2)态度:是否积极参加选举,是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尺度。

(3)行使:应出于公心,以人民利益为重;在理性思考、判断的基础上,审慎投票。

5、公民依法行使民主监督权的渠道(A )

通过信访举报制度;通过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通过舆论监督制度;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民主监督的新形式,新方法)

6、正确行使公民的监督权的意义(B)

既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工作,也有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7、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A) 8、我国农村、城市实行基层民主自治组织(B )

(1)含义: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是村民(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注意:不是国家机关)

(2)意义:实行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以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物和公益事业,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的途径;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

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1、政府的基本职能(B)

(1)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打击、惩治犯罪,保护国家或公民的权益)。

(2)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

(3)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组织科教文卫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4)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公共基础、文化、卫生设施的建设,医疗、社保、计生,自然环境保护等)

2、我国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C)

对人民负责是我国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

对人民负责的具体要求: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内容 方式 依据 意义

社情民意反映

制 度

公民向决策机关反映意见、提出建议

电话、信函、传真、电子邮件、新闻媒体 拓宽民意反映渠道,是决策机关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 使决策反映

社情民意

专家

咨询

制度

专家学者利用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相关信息等,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重大事项进行分析论证 论证会、座谈会 专家、学者的专业知识、相关信息 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可行性 社会

公示

制度

决策机关将涉及公众利益的各项决策进行公示,让公民了解后发表意见、建议 公 示 公民享有对涉及公众利益的决策的知情权,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前提和基础 有利于提高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的参与度 社会

听证

制度 对同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公民充分发表意见、提出建议 听证会

决策机关拟定的方案可能存在不足 听证的目的是为了决策利民

的工作方法。

3、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B)

(1)有利于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减少和防止工作失误。

(2)有利于防止滥用权力,防止以权谋私、钱权交易等腐败行为,保证清正廉洁。

(3)有利于政府更好地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做出正确的决策。

(4)有利于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造福于人民,从而建立起一个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A)

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

2、人大代表的产生和职权(A)

产生:各级人大代表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其中,县、乡两级人大代表按照选区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职权: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

3、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与宗旨(B)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B)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是由它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

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5、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B)

科学执政: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制度和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民主执政:就是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依法执政: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

6、我国政党制度的基本内容(B)

我国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基本内容:①亲密合作的友党关系: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②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③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④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遵守宪法和法律。

⑤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

7、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坚实基础和重要意义(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以及各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使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具有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①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②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③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④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8、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内容(A)

实行宗教信仰自由;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当代国际社会

1、国际社会的构成(A)

构成要素: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

2、主权国家的权利和义务(A)

基本权利: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

义务:不侵犯他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3、我国在联合国中的地位和作用(C)

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一贯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与原则,支持按联合国宪章精神所进行的各项工作,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中国在世界裁减军队、保护环境、保障人权和解决地区冲突等一系列全球性问题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4、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素(B)

影响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由于国家具有阶级性,一个国家的利益首先体现了占统治地位阶级的利益。

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利益的对立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

5、在国际社会中,中国必须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C)

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利益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一致。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就是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正当性和正义性。我国国家利益的主要内容:安全利益、政治利益、经济利益。

我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尊重其他国家正当的国家利益,并维护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6、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A)

和平问题:是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发展问题:是指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问题。

7、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A)

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是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

目前,世界正在形成若干个政治经济力量中心:美国、欧盟、俄罗斯、中国、日本等大国和国际组织在国际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世界向多极化发展,是时代进步的要求,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伴随着多极化进程,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

8、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A)

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9、我国外交政策的决定因素(B)

我国的外交政策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我国的外交政策。

10、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B)

①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②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③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独立自主。

④我国外交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五项原则的核心和基础;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是各国和平共处的保证;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是五项原则的目标。

《文化生活》

文化与生活

1、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A)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2、文化的力量(B)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3、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C)

(3)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文化产业、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

出。

(4)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奉行霸权主义的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企图削弱和取代别国的民族文化,以推行强权政治。

4、优秀文化塑造人生(C)

(1)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2)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而由此产生的精神力量,往往历久不衰,激励人们不断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

(3)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符方面得到全面提高。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1、传统文化的影响(B)

双重作用。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2、说明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B)

(1)“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地继承,古为今用。面对传统文化,要辨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2)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应该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3、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决定作用(C)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基础。

4、文化创新的途径(B)

(1)根本途径(实践):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和基础。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基本途径之一(古今):文化创新必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努力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3)基本途径之二(中外):加强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做到博采众长。学习、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优秀文化成果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5、中华文化的民族性(A)

我国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6、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C)

从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中,人们能够深切感受到世界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7、尊重文化的多样性(C)

(1)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①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发展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②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③只有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才能做到世界各国人民想到尊重、共同发展;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

(2)如何做到尊重文化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的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在文化交流中要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遵循原则。即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共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8、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及其特点(B)

途径:贸易活动、人口迁徙、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总之,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

特点:如今,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大众传媒能够最大限度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1、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C)

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灵魂。

2、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C)

(1)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2)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它们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兄弟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3、中华文化的特征(A)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4、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A)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5、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C)

(1)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2)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3)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生活与哲学》

辩证唯物论

1、世界的物质性(B)

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这一原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B)

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这一原理要求我们不能分割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3、规律的普遍性(B)

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的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4、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B)

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5、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意义(B)

哲学依据:世界的本原是物质,意识是物质的反映,物质决定意识;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又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现实意义: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B)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2、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C)

(1)认识具有反复性(2)认识具有无限性(3)认识具有上升性。人们的认识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

式的上升。

这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发现、追求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唯物辩证法

1、联系的普遍性(B)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这要求我们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2、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B)

区别:①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②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联系:①相互依赖②相互影响,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③相互转化

方法论: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3、系统优化的方法原理及方法论(C)

(1)原理: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2)方法论: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4、发展的普遍性(B)

发展具有普遍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

要求我们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反对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5、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C)

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

区别: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联系: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6、矛盾的普遍性(B)

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7、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C)

①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②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

8、辩证否定的含义及其实质(B)

含义: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辩证的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

实质:就是“扬弃”。

9、坚持辩证否定观,树立创新意识(C)

原理:辩证否定观的含义及实质。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我们既要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又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10、创新的意义(B)

(1) 创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2) 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3)创新推动人类思维方式和文化的发展。

(4)结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历史唯物主义

1、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A)

价值判断,即关于价值的判断,是指某一特定的客体对特定的主体有无价值、有什么价值、有多大价值的判断。

事实判断,在法学上是用来指称对客观存在的法律原则、规则、制度等所进行的客观分析与判断。

2、价值观导向作用(B)

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1)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A.价值观影响着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B.价值观影响着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

(2)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不同的价值观具有不同的导向作用。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3、如何正确处理个人、他人、社会三者利益的关系(C)

(1)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要紧、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2)利益发生冲突时,怎么办?

当个人利益和人民利益发生冲突时,要自觉站在人民的立场上进行选择;当个人利益和他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要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利益,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正当选择。

(3)利益没有冲突时,怎么办?

把个人他人社会三者利益的统一,作为自己选择的标准,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

4、如何创造和实现人生的价值(B)

(1)根本途径:劳动和奉献。

(2)客观条件: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即人的价值,只能在社会中实现。

(3)主观条件:实现人生的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5、个人和社会相统一的原理(B)

原理:社会发展是个人发展的基础,社会发展也离不开个人的发展。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在与社会统一中实现个人的价值,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卷讲解

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卷 (时间:75分钟,分值: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在西昌成功发射。据此回答1~2题。 1.“嫦娥三号”所处的天体系统中,级别最低的是( ) A.地月系B.太阳系C.银河系D.总星系 2.与月球相比,地球的特殊性在于( ) A.没有大气层B.有自转运动C.有公转运动D.存在生命 右图为“北半球某区域示意图"。读 图,回答3~7题。 3.甲处的地貌名称及其形成作用分别是 ( ) ①冲积扇②三角洲③流水沉积 ④流水侵蚀 A.①③B.②④ C.①④D.②③ 4.图中植被的变化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 是( ) A.从沿海向内陆 B.从赤道到两极 C.垂直地域分异 D.非地带性 5.P陡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流水侵蚀B.冰川堆积C.岩浆活动D.断层活动 6.对河湖水资源更新影响最大的水循环是( ) A.②一①一②B.⑨一⑤一⑥一⑨ C.②一③一⑤一⑥D.④一⑤一⑦一⑧ 7.有关图示洋流的理解,正确的是( ) A.中高纬大洋环流的大陆西岸B.中高纬大洋环流的大洋西岸 C.中低纬大洋环流的大陆西岸D.中低纬大洋环流的大洋西岸 某年夏季,我国浙江、湖南、重庆、 江苏、福建等地均遭遇持久高温天气,其 中长沙高温天数长达45 天,南疆盆地局 部高温达40℃。读“某年8月8日~9 日 全国高温预报图”,回答8~9题。 8.根据大气受热过程的原理分析,造成 甲地高温天气的主要原因是( ) A.CO2浓度大,大气逆辐射强 B.地温高,地面辐射强 C.水汽少、云量少,大气逆辐射强 D.O3含量高,吸收太阳辐射作用强

云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2004年1月10日,上午8:30—10:30,共90分钟】 云南省2014年1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历史试卷 【考生注意】必须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按规定要求作答,答在试卷上一律无效 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图是一张拍摄于清末和21世纪的中国家庭聚餐照。它反映了中国已经延续了数千年的“团圆饭”情结。这种情结与下列哪一制度有关 A、禅让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2、元代管理全国佛教僧徙和藏族军民政教事务的中央军署是 A、中书省 B、宣政院 C、行中书省 D、理藩院 3、某条约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此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4、某同学以新疆历史为研究主题,他应该选下列哪位人物为研究对象 A、左宗棠 B、邓世昌 C、刘永福 D、张自忠 5、“十年争战后,国共合作又……抗日中心,民主能自救……”陈毅的这首诗反映了国共两党再度携手合作的有关事实。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正式建立于 A、北伐战争时期 B、十年对峙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6、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的标志是

A、新中国成立 B、一届人大召开 C、三大改造完成 D、一五计划完成 7、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说:“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可以如此。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体现这一思想的制度是 A、人民民主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政治协商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8、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之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对以下三部法律文宪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甲乙丙 A、甲图由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1912年颁布 B、乙图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C、丙图的颁布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 D、三部法律文件在实践中完全实现了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 9、1953年新中国提出的成为解决国与国关系基本准则的外交政策是 A、求同存异 B、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C、对外开放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0、下图是雅典公民大会上自由发言的情形。有资格参与这种场合发言的是 A、外邦人和全部公民 B、成年男性 C、广大奴隶 D、妇女 11、某宪法规定:皇帝是国家元首,拥有任命官吏、统率军队、决定对外政策以及主宰议 会等大权。宰相只对皇帝负责,在内阁中拥有绝对的权力。该宪法是 A、英国的1689年《权利法案》 B、1787年美国宪法 C、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D、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12、2013年俄罗斯人民迎来了十月革命胜利96周年,十月革命,俄国虽然是帝国主义链条 上最为薄弱的一环,但有着比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更具有优越的发生革命的成熟条件。其最主要的表现是 A、无产阶级革命与农民革命相结合 B、沙皇君主专制在政治上十分落后

高二历史学业水平测试

高二历史学业水平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春节作为中华民族第一大节日,蕴含着辞旧迎新、合家团圆的寓义,是中华民族自我认同的一个文化符号。与春节“合家团圆”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宗法制D.分封制 2.建国后,在黄淮地区相继出土了一些汉代铁铧和铁犁壁(起松土、碎土、起垅的怍用),这些文物可以印证当地在汉代 A.刀耕火种方式已经普及B.耕作农具得到改进 C·铁器开始用于农具制造D.使用了先进的曲辕犁 3.“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古代中国许多知识分子的追求,隋唐以后他们实现这一理想的主要途径是 A.参加科举考试B.等待朝廷察举C.投笔从戎戍边D.投作官吏幕僚4.“饮酒仰脸要翻手。喝茶平饮微低头,丑角总要多出相,其他人物要遮口。”下列与这句艺术谚语有关的是 A.汉赋B.宋词C.京剧D.传奇 5 .清代的公主从出生到出嫁,即使母亲与其相见也受到限制。公主成婚后,公婆如果想见贵为公主的儿媳,也必须行谒见大礼,跪拜于地,向儿媳请安。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清代A.后妃地位不如公主 B.皇权思想影响深刻 C.程朱理学焕发生机 D.家庭伦理关系紊乱 6 19世纪90年代,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作为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康有为的维新思想与梁启超相比,最显著的特点是 A.宣传救亡图存的道理B.吸取西方政治启蒙学说 C.抨击封建专制思想D.借用传统学说鼓动革新 7 九十年前,中国的一位外交官愤慨地说道:“偌大一省权利见夺于他国,这就是我们加人协约国参战的报酬吗?”他如此愤慨的原因是 A.鸦片战争失败,中国被迫割香港岛给英国 B.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等地 C.巴黎和会上列强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日本 D.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地区 8.某专家在评价太平天国运动时说:“(缔造者们)言辞的崇高……平等的许诺……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下列最有可能导致“贫民失望”的是 A.金田起义仓促举事 B.《天朝田亩制度》流于空想 C.定都天京斗志松懈 D.《资政新篇》因故未能实行 9 这是一组大型声乐套曲:“健儿巧渡金沙江.……铁索桥上显威风,……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此曲所咏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A.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B.党内“左”倾路线的错误指挥 C.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I).日本制造卢沟桥事变大举侵华 10 在特定的历史阶段,脍炙人口的口号、标语往往有着巨大的政治感染力。下列口号、标语与国共十年对峙(1927一1937年)相关的是 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B.坚持抗战,反对妥协

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有什么用_学考成绩对高考的影响

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有什么用_学考成绩对高考的影响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俗称“会考”或“小高考”,一般会在高二下学期进行,按照国 家教育部的有关规定,会考是由各个省级教育部门统一组织的学业水平考试。对于学考,很多考生会问:学考成绩对高考有什么影响?下面小编来给大家解答。 学考成绩对高考的影响 1、根据2017年全国高考改革最新方案,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 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组成。统考的语文、数学、外语 科目不变、分值不变,不分文理科,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计入总成绩的高中 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由考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 2、考生一定要重视学业水平考试,学业水平考试直接影响到考生的高考志愿。 3、你不参加三位一体,自主招生的话,几乎无影响,别不合格就行,不合格没高中毕业证的,但是有些大学的部分专业有学考等级的要求,例如数学专业可能强制性 要求数学学考等级为A,一些大学的自助招生也有类似的要求。 学考的成绩有什么用 学考,全称为“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是学生和家长都不可小觑的考试,因为它的 成绩直接影响到高考的录取结果。 学考的成绩,在高考录取中不影响高考分数,但在录取中有参考作用。按照现行 高考制度,在高考录取中,高考成绩仍然是划定各批次分数线和各校投档线的唯一标准,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不折合成分数、不在高考总分中占权重。

但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会计入综合素质评价表,与其他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一并随电 子档案提供给招生院校。在投档分数线以上,招生院校对学生的高考成绩、学业水平 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实行全面考核,择优录取。 招生院校也可根据培养目标,自主确定是否对相应学科的学考成绩提出等级要求。 参加学业水平考试同一学科两次或以上考试且取得考试等级的,考生可用获得的 最高等级成绩报考普通高校。

高二数学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

高二数学学业水平考试模 拟试题 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

高二数学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已知集合{}1,2A =, {}1,0,1B =-, 则A B 等于 A .{}1 B. {}1,0,2- C. {}1,0,1,2- D. ? 2. cos120?的值是 A . 2- B. 12- C. 12 D. 2 3. 不等式2230x x --<的解集是 A . ()3,1- B. ()1,3- C. ()(),13,-∞-+∞ D. ()(),31,-∞-+∞ 4. 已知直线12:220,:410l x y l ax y +-=++=, 若12//l l , 则a 的值为 A . 8 B. 2 C. 12 - D. 2- 5. 函数sin 2y x =是 A . 最小正周期为2π的偶函数 B. 最小正周期为2π的奇函数 C. 最小正周期为π的偶函数 D. 最小正周期为π的奇函数 6. 在等比数列{}n a 中, 若362459,27a a a a a ==, 则2a 的值为 A . 2 B. 3 C. 4 D. 9 7. 如果实数x 、y 满足条件1,210,10.y x y x y ≤??--≤??+-≥? 则2x y +的最大值为 A . 1 B. 53 C. 2 D. 3 8. 已知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1所示, 是腰长为2的等腰梯形, 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A . B. C. D. 侧视俯视 图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2018年6月浙江省普通高中 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附答案解析 2018年10月12日星期五整理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 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根据甲骨卜辞,商朝的最高统治者称王,天上的至上神则称为帝。王每每出师征讨,必先卜帝是否授佑。这反映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C.皇权受到很大限制 D.最高执政集团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2.有学者说,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一种“希望人类回归朴素和安宁,与宇宙及他人都保持和谐,维持人类生存永恒”的新思想。这种新思想的代表人物有 A.孔子、孟子 B.老子、庄子 C.墨子、庄子 D.荀子、韩非子3.右图为中国古代一幅着名书法作品,其字体的特征是 第3题图 A.平衡对称,整齐安定 B.工整清晰,飞洒活泼 C.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 D.奔放跃动,极富写意性 4.某学校拟组织一次以“浙江古代文明成果”为主题的图片展。下列素材可以入选的有 ①越窑的青瓷②大邑的白瓷③钱山漾的绢片④马王堆的素纱 襌衣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5.一个类似桌面的大轮盘,分为若干格,活字字模按韵排列在格内。排版时,两人合作,一人读稿,一人转动字盘,取出所需的字模,排入版内。印刷完毕后,将字模还原放入格内,既省时又方便。此项技术的发明者是 A.东汉杜诗 B.北宋沈括 C.宋代毕异 D.元代王祯6.关税的税则税率是一个国家用以限制和鼓励某些进出口商品,以保护本国工商业利益的手段。近代列强开始破坏中国关税自主权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高二历史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卷

高二历史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卷 试题 注意事项: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答题时请将第Ⅰ卷的答案务必填涂在答题卡上(或第Ⅱ卷上的相应表格内); 本试卷考试时间为75分钟,分值为100分。 第Ⅰ卷(共7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合计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制度模式的建立者是 A.汉武帝 B.周武王 C.周文王 D.秦始皇 2、清朝时期,中国古代中央集权政治达到登峰造极的标志是 A.废丞相,权分六部 B.设立内阁 C.设置军机处 D.大兴文字狱 3、观察右边的《时局图》,下面关于这幅图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发生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一幕 B.列强主要侵华手段是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C.美国提出侵华的“门户开放”政策 D.列强的侵略使中国变成了他们的殖民地 4、公元前5世纪伯里克利统治时期,雅典的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这时雅典的最高权力机构是 A.公民大会 B.十将军委员会 C.执政官 D.五百人会议 5、《权利法案》颁布的根本意义在于 A.否定贵族权利 B.创立议会 C.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D.限制了国王的权力 6、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的三权分立中的“三权”不包括 A.行政权 B.立法权 C.司法权 D.外交权 7、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明确阐述无产阶级专政和暴力革命理论的是 A.《共产党宣言》 B.《四月提纲》 C.《权利法案》 D.《共同纲领》 8、美国为遏制共产主义而推行的“冷战”政策,其主要内容包括 ①“杜鲁门主义”②“马歇尔计划”③组织“北约”④建立“欧盟”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④ 9、下图反映的是哪一次重要的国际会议?

高考化学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卷

高考化学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卷(一) 化 学 本试卷分第I 卷(选择题)和第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Al :27 Zn :65 第Ⅰ卷(选择题 共68分) 注意事项 1.第一部分选择题(1-16题)是所有考生必做试题;第二部分选择题(17-21题)和第三部分选择题(22-26题)为选做试题。两部分只需选做其中一个部分,若两部分都答按第二部分选择题计入总分。 2.请将选择题的正确答案填写在选择题的答案栏里。 一、必做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 选项符合题意) 1.环保部门为了使城市生活垃圾得到合理利用,近年来逐步实施了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办法。塑料袋、废纸、旧橡胶制品等属于 A .无机物 B .非金属单质 C .有机物 D .盐类 2.下列气体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A .NO 2 B .NO C .CO D .N 2 3.下列物质可以用铝制容器存放的是 A .浓硝酸 B .稀硝酸 C .浓盐酸 D .浓氢氧化钠溶液 4.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取决于该元素原子的 A .相对原子质量和核外电子数 B .电子层数和最外层电子数 C .相对原子质量和最外层电子数 D .电子层数和次外层电子数 5.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右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元素的描述中错误.. 的是 A .是第二周期元素 B .是IA 族元素 C .是钠元素 D .是第三周期元素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SO 2和SO 3互为同分异构体 B .二氧化碳和干冰互为同素异形体 C .金刚石和石墨互为同位素 D .C 2H 5OH 和CH 3OCH 3互为同分异构体 7.下列物质能使溴水因反应而褪色的是 A .甲烷 B .乙烯 C .苯 D .乙酸 8.下列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均能和铁反应,其中产物中铁元素呈+3价的是 A .硫酸铜溶液 B .稀硫酸 C .氯气 D .浓盐酸 9.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铜和氯化铁溶液反应: Fe 3++Cu = Fe 2++Cu 2+ B .氨水和硫酸溶液反应: OH - + H + = H 2O C .Cu 粉和稀HNO 3 反应: Cu+2NO 3- +4H + =Cu 2+ +2NO 2↑+2H 2O D .Al 2O 3与 NaOH 溶液反应:Al 2O 3+2OH -=2AlO 2-+H 2O

高二历史学业水平测试综合试卷.doc

高二历史学业水平测试综合试卷 命题人:朱水强审核人:章敏 2008.3.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题,每题2分,计60分) 1.观察下表,在西周时期,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 妻妾一般称谓 妻(正配)A.三哥(20岁) B. 四哥(14岁) 妾一(侧室) C. 大哥(25岁) 妾二(侧室) D. 二哥(22岁) 2.今天我们国家共划分为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其中“省”作为地方行政单位应起源于 A.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B.周朝的分封制 C.秦朝的郡县制 D.元朝的行省制度 3.历代封建王朝大多推行并发展“重农抑商”政策,其根本目的是 A.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 B.保证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 C.确保社会稳定 D.巩固封建统治 4.最近热播的电视剧《乔家大院》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古代中国商业的繁盛,也反映了当时 我国著名商帮的实力。明清时期,社会上有“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之说,“新安”和“山右”所指的商帮分别是 A.苏商和晋商 B.浙商和晋商 C.徽商和晋商 D.苏商和徽商 5.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确立的标志是 A. 《天津条约》的签订 B. 《辛丑条约》的签订 C. 《南京条约》的签订 D. 《马关条约》的签订 6.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事件发生在 A.鸦片战争时期 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C.甲午中日战争时期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 7.清朝时期,中国古代中央集权政治达到登峰造极的标志是 A.废丞相,权归六部 B.设立内阁 C.设置军机处 D.大兴文字狱 8.“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当年红军“远征”的直接原因是 A.北伐战争失败 B.日军大规模侵华 C.西部急需开辟革命根据地 D.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9.欧洲历史上最早的一套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是 A.罗马法律 B.《权利法案》 C.1787年宪法 D.《德意志帝国宪法》10.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巴黎公社的成立 C、《四月提纲》的发表 D、十月革命的胜利 11.美国为遏制共产主义而推行的“冷战”政策,其主要内容包括 ①“杜鲁门主义”②“马歇尔计划”③组织“北约”④建立“欧盟”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④ 12.鸦片战争前夕,在中国占据统治地位的经济因素是 A.自然经济 B.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C.资本主义萌芽 D.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13.生物进化论诞生的主要标志是 A.“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口号的提出B.《人类起源》的发表 C.《天演论》的问世D.《物种起源》的出版 14.“一个萝卜千斤重,两个毛驴拉不动”这些话反映的是 A、“大跃进”运动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文化大革命”运动 D、改革开放 15.“孟母三迁”教子的故事流传至今,孟母的儿子后来成为了大思想家,关于他的表述正确的是: A.提出了“仁”的学说 B.主张以“法”治国 C.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D.被儒家学派尊称为“亚圣” 16.导致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是 A、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 B、“八一九事件” C、各共和国的民族分离运动 D、苏共丧失执政地位 17.下图反映的是哪一次重要的历史会议? A.万隆亚非会议 B.日内瓦会议 C.26届联合国大会 D.上海APEC会议 18.1961年8月13日,当柏林市民一觉醒来突然发现在一夜之间,一道由铁网和水泥板构成的临时屏障横亘在柏林城中间,阻碍了东西部人民的交往,这就是柏林墙,它成为德国分裂的重要标志。造成德国分裂的主要原因是 A.东西德国经济水平的差异 B.美苏两国的冷战政策的产物 C.东西德国民族矛盾激化 D.二战达成的协议 19.徽剧与汉剧相互融合,兼收昆曲、秦腔以及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

广东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考试试题

广东学业水平测试模拟 考试试题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一) 语文 姓名: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 (本卷共100分,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基础知识运用。 阅读下文,完成1-3题(每题2分,共6分) 秋天,我们读着赵丽宏的《为你打开一扇门》,在文学的殿堂里徜徉。翻开《千家诗》,诗作中丰富的颜色给生活涂上了绚丽的色彩:“红紫芳菲”、“橙黄橘绿”、“白鹭上青天”,令人眼花缭乱,心□神怡;聆听于漪老师的谆谆教导 ()要多读书,读好书,才能感受文学潜移默化的力量,并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跻身世界名校哈佛……秋天,这是一个收获的季节。 1、文中“()”处标点使用正确 ..的一项是()(2分) A.冒号 B.破折号 C.逗号 D.顿号 2、文中“□”处用字正确 ..的一项是()(2分) A.矿 B.旷 C.圹 D.扩 3、“谆.谆教.导”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 ..的一项是()(2分)ūn jiào B. zūn jiāo C. zhūn jiāo D. zūn jiào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 ...的一项是()(2分)在河边儿散步,忽然看到眼前有许多小亮点儿,那是萤火虫在,仿佛天空里的星星下凡。天越黑,它们越亮。萤火虫仨一群,俩一伙,忽前忽后,忽上忽下,飞的是那么,那么欢快,那么浪漫。很想用镜头留下它们的倩影,忽然见到有人要给它们拍照,萤火虫们却地隐身了,在镜头里再也看不到它们那娇小可爱的身姿。收起相机,它们马上现身,仍然在人们眼前着。 A.翩翩起舞轻松羞涩蹦跳 B. 翩翩起舞轻盈羞涩跳跃 C.载歌载舞轻盈羞愧跳跃 D. 载歌载舞轻松羞涩蹦跳 5、下列各句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 ..的一项是()(2分) A、危难之时,绿色的迷彩撑起了生命的希望,人民解放军无愧为共和国的中流 .. 砥柱 ..。 B、在雷鸣般的掌声与欢呼中,李睿同学首当其冲 ....,率先冲到终点,为我班赢得了荣誉。 C、不管走到哪里,她总是穿金戴银,珠圆玉润 ....一身珠光宝气,令人感到十分庸俗。 D、你应该与朋友合作搞这个新课题,要知道三人成虎 ....,众志成城。 6、下列语句没有 ..病句的一项是() A.通过防治非典的斗争,公众对滥吃野生动物的危害性有了深刻的提高。 B.“五一期间,我校全体初三学生基本全都没有休息,在家认真复习。 C.通过紧张的期末复习,使我们各科成绩都有了提高。

2014年天津市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4年天津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历史 本试卷分第I 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 分,考试用时90 分钟。第I 卷 1 至6 页,第Ⅱ卷7 至8 页。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答题时,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第I 卷 注意事项: 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32 题,每题2 分,共64 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嬴政在统一六国后,为秦朝最高统治者定的尊号是 A.秦王 B .皇帝 C .陛下 D .天子 2.自秦朝以来一直实行的宰相制度,终因为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而被废除。下令废除且规定以后不许再立宰相的皇帝是 A .汉高相 B .唐太宗 C .宋太祖 D .明太祖 3.古代罗马文明为人类政治文明留下的宝贵遗产是 A.君主专制B.代议制度C.法律制度D.直接民主 4 .“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此项规定直接限制了英国国王的 A.征税权B.行政权C.立法权D.司法权 5.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在近代被日本割占,是通过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6.长征途中,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是在 A.中共一大B.中共三大C.八七会议D.遵义会议 7.新中国民主政治的核心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村民选举制度 8.1971 年10 月25 日,第26 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一项决议时,会场一片沸腾。此项决议的内容是 A.求同存异方针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D.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9.冷战结束的标志是 A.不结盟运动的兴起B.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C.欧洲联盟正式成立D.美国“9·11 ”事件

学业水平考试等级要求——文科

学业水平考试要求 学业水平考试各科目的卷面满分值为100分,成绩公布采用等级分,各科公布成绩分为A、B、C、D四个等级。各科卷面成绩与等级分关系: 100分-85分为A级, 84分-70分为B级, 69分-50分为C级, 49分-25分为D级, 24分(含)以下不给等级、在成绩单上表达为考试成绩未达等级要求。 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是普通高校招生录取依据之一。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在普通高校招生录取中的使用如下: (1)具备第一批本科院校普通类专业录取资格的必要条件:文科类考生必须参加物理、化学、生物三门学科的考试并获得等级成绩,且三门学科成绩均达到C级及其以上等级。 (2)具备第二批本科院校(含第二批A类、B类院校)普通类专业录取资格的必要条件:文科类考生必须参加物理、化学、生物三门学科的考试并均获得等级成绩,且考试成绩中至少有两门达到C级及其以上等级。 (3)具备第三批专科院校(含第三批A类、B类院校)普通类专业录取资格的必要条件:文科类考生必须参加物理、化学、生物三门学科的考试并均获得等级成绩,且考试成绩中至少有一门达到C级及其以上等级。 (4)各批次艺术类专业录取资格的必要条件:参加高考文科类文化课考试的考生必须参加物理、化学、生物三门学科的考试,参加高考理科类文化课考试的考生必须参加思想政治、历史、地理三门学科的考试,且至少有两门学科成绩达到D级及以上等级。 (5)各批次体育类专业录取资格的必要条件:考生必须参加思想政治、历史、地理三门学科的考试,且至少有两门学科成绩达到D级及以上等级。 参加学业水平考试同一学科两次考试且取得考试等级的,考生可用获得的最高等级成绩报考普通高校。

学业水平测试语文模拟试卷试卷

学业水平测试语文模拟试卷下仓中学 1、 基础知识。(共4题,每题2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菁华(qīng) 宁可(nìng) 冠心病(guān) 翘首回望(qiáo) B.吐蕃(fān) 庇护(bì) 歼击机(jiān) 呱呱坠地(gū) C.请帖(tiě) 梵文(fán) 发横财(hèng) 按捺不住(nà) D.链接(liàn) 创口(chuāng) 倒春寒(dào) 拈花惹草(niān)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宣泄 元宵 影谍 揭竿为旗 B 孝悌 作祟 焦燥 契而不舍 C 谬种 寥廓 驯熟 殒身不恤 D 央浼 仓廒 插坐 针砭时弊 3、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1)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 。(2) 在恋爱方面,特别是在婚姻方面, 总要起很大的作用的。(3) . 天下真有这样 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 (4) 各国政府----- 专制政府 共和政府,都驱逐他。 A摸索 纵容 标志 无论 和 B探索 怂恿 标志 无论 或 C摸索 纵容 标致 无论 和 D探索 怂恿 标致 无论 或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当前,我国的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继续保持良好势头具备不少有利条件,但社会矛盾也日益凸显,会遇到不少需要解决的风险和难题。 B目前,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已将控制房价列为重点关注的民生议题,社会上甚至有人说,能否调控房价是对政府执政能力的一次巨大考验。 C据世界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的最新统计,目前全世界的动物园总数至少有900家以上。 D独联体2020年前经济发展战略的目的是为独联体成员国经济发展新动力。

高二历史学业水平综合测试题(含答案)

高二历史学业水平综合测试题 本试卷分为Ⅰ卷和Ⅱ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第Ⅰ卷(客观题共7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符合题意的一项,并将答案涂入答题卡。 1.周初实行分封的目的是为了:() A.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B.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 C.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D.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 2.在唐朝的中央机构中,负责审核政令的是() A.中书省B.门下省C.尚书省D.政事堂 3.标志着太平天国正式建立政权的事件是() A.金田起义B.永安建制C.定都天京D.《天朝田亩制度》颁布 4.明确提出将台湾及其附属岛屿从中国割让出去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5.到19世纪80年代,侵占了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的国家是() A.英国B.美国C.俄国D.法国 6.下列关于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彻底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B.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D.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7.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会议是() A.中共二大B.国民党一大C.中共三大D.国民党三大 8.标志着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事件是() A.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B.五四运动 C.中共一大D.中共二大 9.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背景,不包括 ... A.外国的侵略B.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C.洋务运动的诱导D.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 10.决定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是() A.中共七大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C.中共八大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1.下列关于罗斯福新政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美国彻底摆脱了经济危机,国民经济显著发展 B.缓和了社会矛盾,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法西斯势力 C.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的破坏程度,加速了生产力的恢复 D.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对以后资本主义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1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途径是

2019年上海市物理学业水平考试等级考试题(解析版)

2019 年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 物理试卷(解析版) 考生注意: 1.试卷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60 分钟。 2.本考试分设试卷和答题纸。试卷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填空题,第三 部分为综合题。 3.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姓名、报名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 指定位置上。作答必须涂或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一律不得分。第一部分的作答必须 涂在答题纸上相应的区域,第二、三部分的作答必须写在答题纸上与试卷题号对应的位置. 一、选择题(共 40 分。第 1-8 小题,每小题 3 分,第 9-12 小题,每小题 4 分。每小题只有一 个正确答案。) 1.以下运动中加速度保持不变的是( ) (A)简谐振动(B)匀速圆周运动(C)竖直上抛运动(D)加速直线运动 答案:C 解析:竖直上抛的物体只受到重力作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不变。 2.原子核内部有( ) (A)质子(B)α粒子(C)电子(D)光电子 答案:A 解析:原子核内部由中子和质子构成,质子和中子统称为核子。故原子核内部一定有质子。 3.一个做简谐振动的弹簧振子,t=0 时位于平衡位置,其机械能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应为() 答案:D 解析:弹簧振子模型中,弹簧和振子的机械能守恒,系统的机械能不变,故选D。 4.泊松亮斑是光的( ) (A)干涉现象,说明光有波动性(B)衍射现象,说明光有波动性 (C)干涉现象,说明光有粒子性(D)衍射现象,说明光有粒子性 答案:B 解析:泊松亮斑指的是圆盘衍射中圆盘后中心的一个亮点,是光的衍射现象。干涉和衍射是波的特有性质,故说明了光有波动性。 5.将相同质量,相同温度的理想气体放入相同容器,体积不同,则这两部分气体() (A)平均动能相同,压强相同(B)平均动能不同,压强相同 (C)平均动能相同,压强不同(D)平均动能不同,压强不同 答案:C 解析: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宏观标志,温度相同则分子平均动能相同。 而气体体积不同,根据波意耳定律知温度相同时,气体压强与体积成反比,故压强不同。

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

初中生物学习材料 马鸣风萧萧精心整理制作 2015年初中生物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列物体中不是生物的是() A.蕨的化石 B.冬眠的蛇 C.病毒 D.休眠的种子 2、人们将一种叫“水葫芦”的植物引种到昆明滇池后,这种植物很快 在滇池中蔓延,甚至威胁到其它生物的生存。这说明了()A.生物能适应环境 B.生物不能对环境产生影响 C.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D.生物既不能适应环境也不能对环境产生影响 3、“亲子鉴定”需要从血液中提取DNA,那么DNA来自血液成分的() A.血浆 B.白细胞 C.红细胞 D.血清 4、如图表示各种概念之间的关系,下列选项中与图示相符的是()

5、在显微镜下要把视野里观察到的图形从甲转为乙,其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①转动粗准焦螺旋 ②调节光圈 ③转动细准焦螺旋 ④转动转换器⑤移动装片 甲 乙 A .①→②→③→④ B .⑤→③→②→④ C .⑤→①→②→④ D .⑤→④→②→③ 6、依据图①~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图示①、②分别是植物细胞、动物细胞结构示意图 B .①与②的主要区别是它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等 C .图③也是一个细胞,它有细胞壁却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D .图④示生物营寄生生活,没有细胞结构也没有自己的遗传物质 7、观察右图,阴影部分表示四种植物的共同特征,这一特征是( ) A .都无种子 B .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C .都有根、茎、叶 D .种子外都无果皮包被 8、为了探究某种植物种子萌发的最适条件,晓峰同学通过实验记录了以下实验数据,并据表中的数据得出了下列结论,你认为正确的是 ( ) 实验数据表一:(其他条件相同) 衣藻 苔藓 小麦 水杉

高二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提纲

高二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必修一)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课时1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和秦朝的中央集权制 【知识梳理】 一、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 1、了解宗法制基本内容: (1)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大宗、小宗)。 (2)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分封制(互为表里) (3)作用: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2、了解分封制的基本内容: (1)目的:巩固周王朝的统治 (2)分封的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3)诸侯的义务:服从周天子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 (4)诸侯的权利:在自己的封疆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 (5)分封制的作用(影响):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但后来诸侯国之间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 3、实施宗法制和分封制的目的:巩固西周的统治 4、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相辅相成,互为表里。宗法制维系了分封制,分封制是宗法制 在政治上的表现 二、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一)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了解秦朝的建立与疆域; (1)建立:公元前221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建立 (2)秦国统一六国主要原因:经商鞅变法,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3)疆域:北至长城,南到南海,东及东海,西达陇西。 2、秦中央集权制的形成:①创立:秦始皇 中央:皇帝制度②特点:A、皇帝独尊 中央机构:三公九卿 B、皇权至上(核心) 地方:郡县制度 C、皇位世袭; ③影响:为历代王朝所沿用 (2)、了解秦朝的丞相、御史大夫与太尉(中央官制-----三公) 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下达诏令监察事务)太尉(全国军务)(注意:始皇时,丞相和太尉丞相,御史大夫是副丞相。) (3)、了解郡县制的建立(地方政治制度) ①建立过程:春秋时出现;商鞅变法时废分封行县制;秦始皇时全国推行 ②概况:A、郡: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郡的最高行政长官郡守(掌管行政) B、县:郡的下级行政机构。县的长官:县令或县长,主要任务是治理民众,管理 财政、司法、狱讼和兵役。 ③特点:A、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不得世袭; B、中央垂直管理地方 ④作用: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3、认识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1)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2)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 (3)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4)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朝所沿用,并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5)消极:强化皇帝的专制权威,激化阶级矛盾,秦朝短命而亡 【疑难解惑】

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物理

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物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下面给出的物理量中,标量的是 A .位移 B .路程 C .力 D .速度 2.以下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的是 3.在下列研究中,可以把物体看成质点的是 A .分析乒乓球的“弧旋球” B .研究地球自转时的地球 C .研究车轮旋转情况时的车轮 D .研究某同学骑自行车回校的速度 4.某人沿着半径为 R 的圆形轨道从A 点运动半圈到达B 点时,他的位移大小等于 A .0 B .R C .2R D .πR 5.关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合力为零 B .先有作用力和然后才产生反作用力 C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D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6.3N 和4N 两个力的合力的最小值是 A .0 B .1N C .5N D .7N 7.小球沿固定光滑斜面下滑的过程中受到的作用力共有 A .一个 B .两个 C .三个 D . 四个 8.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一个水平拉力的作用,但物体仍然保持静止,这表明 A .拉力小于静摩擦力 B .拉力与静摩擦力大小相等 C .拉力越大,静摩擦力越小 D .拉力大小变化时,静摩擦力大小不变 A B C D

9.关于重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地球上的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B.物体只有在下落时才受到重力的作用 C.物体只有受到支物的作用,才显示重力 D.物体只有放在地面上才受到重力的作用Array 10.如图是一物体的s—t图象,则该物体在0~6s内的位移是 A.0B.2m C.4m D.12m 11.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可以写成m=F/a,对某个物体来说,它的质量m A.跟合外力F成正比 B.跟合外力F与加速度a都无关 C.跟它的加速度a成反比 D.跟合外力F成反比,跟它的加速度a成正比 12.下列关于超重与失重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处于超重状态时,物体所受到的重力变大 B.处于失重状态时,物体所受到的重力变小 C.无论是超重或失重状态,物体所受到的重力并没有发生变化 D.无论是超重或失重状态,物体所受到的重力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13.关于曲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做曲线运动的物体一定具有加速度 B.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加速度可能为零C.做曲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可能不变 D.在恒力作用下的物体不可能做曲线运动 14.甲、乙两物体从同一高度处同时开始运动,甲从静止自由下落,乙水平抛出,不计空气阻力,两物体 A.同时落地 B.落地时速度大小相同 C.到达地面的时间不同 D.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位移相等 15.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科学家是 A.牛顿B.安培C.爱因斯坦D.亚里斯多德 16.一个物体受到4N的力作用时,产生的加速度是2m/s2,那么这个物体在6N的力作用下,产生的加速度大小是 A.1m/s2 B.3 m/s2 C.5 m/s2D.6 m/s2 17.不考虑空气阻力,竖直上抛运动的物体到达最高点时 A.速度为零,加速度向上 B.速度为零,加速度向下

2019-2020年高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

机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 2019-2020年高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本试卷共8页,共70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Ⅰ: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汉武帝时期实行的选官制度主要是 A.察举制B.九品中正制C.科举制D.分封制 2.中国古代设立军机处的朝代是 A.汉朝B.唐朝C.明朝D.清朝 3.《十二铜表法》是人类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成文法,它颁布于古代 A.罗马B.雅典C.中国D.英国 4.英国光荣革命后制定《权利法案》的是 A.国王B.议会C.内阁D.总统 5.法国经过近一个世纪的斗争和多次反复,最终于1875年确立了 A.共和制B.君主立宪制C.君主专制D.联邦制 6.十月革命使俄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开辟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新纪元。十月革命爆发于A.1848年B.1871年C.1917年D.1949年 7.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它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发动这场战争的国家是 A.俄国B.法国C.德国D.英国 8.洪秀全是从广东走出去的一位近代历史人物,他领导了 A.虎门销烟B.太平天国运动C.戊戌变法D.辛亥革命 9.中国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是 A.《人权宣言》B.《资政新篇》 C.《共同纲领》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0.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历史事件,它的历史意义有 A.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 B.建立了中国近代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政党 C.标志着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D.提出了中国近代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 11.“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指导思想B.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指导思想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指导思想D.“一国两制”构想的指导思想 12.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依法治国”方针并将其写入宪法是在 A.社会主义改造时期B.“大跃进”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D.改革开放时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