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国边疆地区的新危机和中法战争教学设计二范文整理

中国边疆地区的新危机和中法战争教学设计二范文整理

中国边疆地区的新危机和中法战争教学设计二范文整理
中国边疆地区的新危机和中法战争教学设计二范文整理

中国边疆地区的新危机和中法战争教学设计(二)

二、中法战争

.中法战争的爆发

师:早在中法战争爆发前一百年,法国的侵略触角,就伸到了越南。1787年,法国传教士百多禄就曾奏请法国国王,建议在越南建立一块殖民地。但1789年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延缓了百多禄计划的实施。而法国资产阶级在夺取政权以后,从19世纪50年代开始,最终发动了侵越战争。之后,法国一步步把侵略战火扩大到在中越边境。同学们想过没有,法国为什么在经历了一个世纪后仍念念不忘侵略越南呢?

生:

师:为了使同学们对这个问题有更深入理解,我给大家介绍两份材料。法国驻西贡总督说:‘我们出现在这块富有的

土地上,出现在这块与中国交界,也是中国西南各个富饶省份天然产品出口的地方……这是一个关系到我们今后在远

东地区争霸的生死问题。'法国驻海防领事说:‘法国必须占领北圻……因为它是一个理想的军事基地。有了这个基地,一旦欧洲各强国瓜分中国时,我们将是一些最先在中国腹

地的人。'.

生:

师:一是与列强争霸,一是建立侵华基地,这便是法国侵略越南的目的。

生:

师:19世纪70年代,法国军队大举进攻越南北部,河内失陷。在越南政府的要求下,活跃在中越边境一带的刘永福率领的黑旗军南下抗法。1883年,清军也应邀进驻越南北部。同年,黑旗军在越南军队配合下,在河内附近的纸桥设下埋伏,痛歼法军,阵斩法军统帅李威利,取得纸桥大捷。

生:

师:1883年,法军向驻扎在越南北部的清军发动进攻,中法战争爆发。请同学们边阅读教材边思考,清军在越南北部的失败,反映出什么问题?

生:

师:反映了清政府及军队已腐败透顶。面对法军的进攻,清军将则以不谙战阵者为之,兵则以吸食洋烟者充之,军无纪律,遂至不战而溃。就在清政府一心一意等待美国调停之时,法国精心筹划的进攻中国的大海战就要开始了。

.马尾海战

师:1884年7月,法海军以游历为名,在孤拔的率领下,强行驶入马尾军港。马尾军港是福建水师的基础。中法两国正处在战争状态,敌对双方的战舰共泊一港,相对而视,这.

在中外海战史上实属罕见。此一奇也;另外,还有一奇,从闽江口到马尾,有一百里多长,沿岸有很多清军炮台,法舰队鱼贯而入,直至得胜而退,竟然毫发未损,这又是件咄咄怪事。那么,这种奇怪局面的形成说明了什么呢?

生:

师:法军气焰嚣张,福建水师官兵万分愤恨。而北洋大臣李鸿章则主张妥协让步,不许轻言战事。福建船政大臣如何璋严令福建水师不准先行开炮,违者虽胜亦斩。以至连军舰移动也不允许,陷福建水师于毫无戒备状况,以至仓促应战,伤亡惨重。中国军舰被击沉11艘。水师官兵伤亡700多人,马尾造船厂全部被毁,至此,清政府妥协无路,被迫向法国宣战。那么,马尾海战惨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

生:

师:中法战争中,中国海战惨败,但在陆上战争中清军则大获全胜,这就是著名的镇南关大捷。

.镇南关大捷

师:

生:

师:镇南关今名友谊关,它是广西的门户。山关两旁是高山峻岭,中国只有一条道路,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生:

师:1885年初,法军进攻谅山。清军放弃谅山,经镇南

关退守广西,广西门户大开。危机时刻,清政府重新起用老将冯子材。冯子材率领部队,构筑关前隘工事,坚守镇南关。法军猛攻镇南关,在关前隘受阻,激战中有的法官已越过长壕,形势十分危机,年近七旬的老将冯子材大吼一声,率两个儿子冲出长壕,扑向敌阵,展开肉搏战,一时间肉雨扑征衣,血花飞满面,喊杀之声。闻数十里。与此同时,中越军民也纷纷前来助战,法军在丢下一千多具尸体后夺路而逃。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镇南关大捷。冯子材率军乘胜追击。收复谅山等地。法人自谓入中国以来从未受此大创,战局对中国十分有利。

二、《中法新约》的签订及影响

师:法国在镇南关等地接连惨败的消息传到巴黎,立即在法国引起震惊,并导致茹费理内阁倒台。在此大好形势下,李鸿章则上谕清政府当借谅山一胜之威,与缔和约,则法人必不再妄求。

生:

师:慈禧畏战立即决定乘胜求和。这个可耻的上谕传至前线,爱国官兵拔俞斫地,恨恨连声。冯子材建议:上诉诛议和之人。张之洞请暂缓撤兵,遭到严厉训斥。那么,清政府为什么要乘胜求和呢?我们不妨看一份材料,大家分析一下。不管她的英勇的部队在帝国边境上所获得的胜利,而只是想起给她带到家里来的不愉快的庞大的战争消费,只是想.

起那些使她自己不舒服的事情。因此,她从来就没有想到要撤回条约,而是比过去更加急迫要立刻签订和批准这个条约。——麦克纳尔《现代中国历史选读》

生:

师:清政府乘胜求和的根本原因,是害怕战争动摇其风雨飘摇的统治。各资本主义列强,此时也都打出调停的幌子,向清政府施加压力,怂恿清政府妥协。因为它们唯恐战争拖下去会影响它们在中国的利益。于是,清政府无视国民的反对,于1885年夏,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与法国公使巴德诺在

天津签订《中法新约》。

生:

师:通过以上分析,你怎样理解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的结论呢?

生:

师:《中法条约》的签订,打开了中国西南的门户。法国

在战场下捞不到的东西,却在谈判桌上轻而易举地得到了。法国不胜而胜;而中国军队和人民在战场上用鲜血换来的胜利果实,却被清政府白白葬送了,所以说中国不败而败,反映了清政府的腐败,也更助长了资本主义列强吞食中国边疆地区的野心。从此以后,中国边疆危机更加严重了。中法战争结束后,清政府加强了海防,其重要措施之一就是在于1885年在台湾设立行省,刘铭传为台湾任巡抚。

生:

师:但是由于清朝封建统治者日益腐败,这些措施并没有产生预期的效果,民族危机日趋严重。

小结:北京教育学院西城分院常乃媛

【简评】该教案的特点是:

一、注重情境教学。执教者和学生一起活动,用具体、形象的历史创造了历史思维的场景。

二、执教者语言简明流畅,富有感染力。该课内容头绪多,但教师对每个重要事件都注意用凝炼的语言交待了背景,渲染了气氛、启发了想象,唤起了学生探究问题的情趣。

三、执教者具有宏观的史学视野。教师引导学生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去看中国边疆的新危机;从中法战争的失败看中国近代史发展的趋势。这种引导体现了执教人全新的教材观、教学源于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更益于开阔学生的视野。

中国近代边疆问题的五个阶段

(一)论文题目 中国近代边疆问题的四个阶段(二)论文提纲 1.选题依据(100字) 2.框架设计:(150字) 3.指导教师指导意见:

论文等级评定 (三)论文正文 摘要: 本篇论文记录了从新中国成立至今的边疆问题,并将其分为四大部分,分别为起始阶段(1949-1965年)、挫折阶段(1966-1976年)、初步发展阶段(1977-1987年)、深入发展阶段(1988年至今)。详细介绍了每个阶段我们所经历的边疆问题以及我们所采取的自卫行动或者是解决措施。并对边疆的重要意义进行了简要的说明。 关键词: 边疆、近代、侵略、少数民族 内容: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当其发展到清朝前期的时候,我国辽阔的疆域基本上已经确定下来了。据资料显示,我国疆域东面到库页岛和鄂霍次克海领海,西到葱岭,北到外兴安岭,南到南沙群岛。在我国广袤的疆域内,既有中原内陆,也有边疆地区。我国的边疆包括陆疆与海疆。陆疆是指沿国界内侧一定宽度的地区,其要求一是要有与邻国相接的国界线,二具有自然、历史、人文诸多方面的自身特点。 我国的边疆地区十分的辽阔,居住着汉族和众多的少数民族,气候和地貌与中原内陆也有很大的不同。从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开始,资本主义列强入侵中国,签订了《南京条约》后,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开始压在中国身上,中国大片边疆的领土被割占。随着边疆危机的加深,近代中国采取了许多措施来以此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而关于近代边疆问题的讨论反映了在鸦片战争失败的刺激下,中国近代士林风气的变化和爱国知识分子要求发愤图强的强烈愿望。这些讨论激发了当代人们的爱国热情,以及对国家民族的是存是亡的关心, 使人们更加关注边疆,更加迫切的去了解我国所经历的历史和现在的现状,去找寻富国强兵、维护国家统一的方式。 无论是历史还是今天,幅员辽阔的边疆地区在中国政治外交、经济以及民族团结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解决好边疆地区的问题是从古到今国民所面对的一个举足轻重的问题。 新中国成立至今60多年来,受国内外政治形势以及学术发展的影响,中国近代边疆史研究大体上经历了四个阶段,即起始阶段(1949-1965年)、挫折阶段(1966-1976年)、初步发展阶段(1977-1987年)、深入发展阶段(1988至今)。[1] 一、起始阶段(1949-1965年) 正如上文中提到的,中国在鸦片战争后,一直备受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欺凌,而边疆地

中国边境问题

浅谈中国边境问题 人力普10-01班2010443101 毛文 边境线一直都是每个国家无法回避的责任与问题,一个国家想要安定繁荣除了科技、教育、经济。边境问题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数。而中国因为其国土面积和特殊的位置,所以面临的边境问题往往比其他国家复杂。从古代到现在中国这块富饶美丽的土地经过了太多了人的心血与建设才有了现在的文化积累和传承,但是在这安定的社会背景下,我们的边境问题却越来越让人担忧。因为中国的近代史是那么的不堪回首。没有谁能够忘记那让人悲愤痛苦的历史!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是弱小的但是那时候我们的内心是强大的,我们每个华人都不会为了活着而忍辱偷生。即使死去我们也仍然要捍卫我们的领土。任何胆敢霸占分割中国领土的人都应该为此付出血的代价。 中国边境一直以来都存在很严重的问题,尽管近年来中国通过自己的努力与周边各国建立有好的外交关系,但是这些并不能从根本解决边境问题,外交是为了更好的促进各国的发展,让双方都能够有更好的发展机会和更多的资源。但是这些都是建立在各国的利益之上的。但是双方各国如果牵扯到自己的利益之前建立的友好关系在利益面前什么也不是,还有中国这几年来一直追求着和平的发展,却忘记了自己一泱泱大国,本应该是强大的老虎,确要做一个吃草的绵羊。所以也难怪周边的国家都想来咬一口,我想任何人看着眼前有一大叠钞票,虽然那本不是属于自己的,但是我想每个看到的人仍然会动心,仍然想要把它据为己有。但是如果钞票的旁边放着一把枪,结局就会完全不一样。从这里折射出来还是中国对于敢于挑衅中国领土完整的国家态度的不强硬,的确中国这几年处在高速发展的阶段,让国外的一些国家开始担心害怕,害怕中国真正的强大起来的那一天。那么那时候不管是谁都无法捍卫中国的边境。所以他们想着办法让中国不能够稳定的发展,但是我们难道就要一直看着什么也不做,这样我不知道到最后是给自己发展还是给别人发展。中国已经很久没有亮出自己的獠牙了,我相信只要自己的祖国敢于对一切让中国受到威胁的人予以反击。中国的发展会更好更快。 从钓鱼岛问题到南沙群岛,这一系列的边境问题都。中国都选择的是和谐的态度去处理这些问题,但是换来的却是一次又一次的骚扰和侵犯。没有谁可以做到一忍在忍,但是中国就可以,我不明白这到底是怎么了,为什么自己的国家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而且周边国家都是自己曾经征服过的国家,但是现在却被他们以各种根本就不是理由的理由来强夺我们的国土和资源,现在中国的国情的确不能够去承担战争带来的负面影响。从建国到现在我们的国家作为二战的胜利方。却在很多的方面没有做到和日们一些失败方发展的好。其实很多的原因是因为中国经历过太久的封建王朝,所以有的时候在很多的问题上我们的确不能够做到那么的果断和决绝。特别是十年文革是中国的经济落后了其他国际太多,所以导致现在在综合国情方面不能够和其他一些国家相比,但是我相信这些都会改观的,因为我们是龙的传人,我们的国土任何人都不能够剐分。中国的边境线发生过太多的战端,但是最后我们的国家都能够把外来者赶出我们的国土,当年的抗美援朝其实也应该算是我们中国的边境问题,但是最后我们还是胜利了。所以我相信我的国家。 一个国家的强大不是他的国土面积有多大,也是这个国家的人民有多团结和友爱,中国在历史上是强大的,但是在我们强大的时候我们却没有去侵略过其他的国家,我们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但是我们自己的边境也是不允许任何人侵犯的,中国在边境问题上一直没有去想过要把边境线往其他国家扩展多少,我们只是保卫本应该是我们自己的那一份领土,所以我

中国近代史线索梳理

中国近代史线索梳理(1840年——1949年)列强的世界:第一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产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国家开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世界世界反法西 侵华史(1760—1840)阶级统治需要巩固与加强(1870--1913)向帝国主义过渡完成向帝国主义过渡经济危机斯战争 (19世纪末20世纪初)(20世纪初)(1929-1933)(1939-1945) 中国: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边疆危机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侵华战争(局部)(全面) (1840-1842)(1856-1860)(1876--1878)(1894--1895)(1900--1901)(1931-1945)(1931-1937)(1937-1945) 中国人民的林则徐太平军抗击左宗棠收复邓世昌黄海义和团抗击局部抗战全面抗战:抗日战争 抗争史虎门销烟(1839)洋枪队(1851-1864)新疆(1878)大战(1894)八国联军(1898)抗日义勇军、游击队国共两党、各阶层 旧民主主义革命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资产阶级激进派 (1840-1919)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戊戌变法1898)(辛亥革命1911)(新文化运动1915) 先进中国人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27五四运动(1919)中国共产党成立(1921)黄埔军校(1924)北伐战争(1926) 的探索史(1919--1949)建党及国民大革命时期 无产阶级1927----1937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1937---1945 抗日战争时期

1945——1949重庆谈判(1945.8)中共中央转战南北(1947)挺进大别山(1947.6)三大战役(1948.9—1949.1)解放战争时期渡江战役(1949.4)

近代中国外交大学生期末考试试题答案 (1)

第一章清朝前期的中外关系 1、宗藩模式华夏中心观----等级制的国际关系体系 藩属国: 朝鲜、琉球、安南(越南)、暹罗(泰国)、缅甸、东南亚、中亚的其他一些周边国家 2、宗主国与藩属国的权利和义务: *中国: 在东亚和东南亚国家中维持正当秩序。 向藩属国王派遣使节主持册封仪式,颁发皇帝的册封诏书,承认国王的合法地位。 在藩属国遭受外来入侵时,给予援助;在他们遭遇灾难时,派送宣慰使节和安抚诏令。 *藩属国: 按时进贡、请求册封,奉行中国之正朔,尊奉中国为上国。 2、清代负责处理内外藩属事务的部门 *礼部:东南邻国及海道来华的南洋、西洋各国的事务。 *理藩院:前身是1636年设立的蒙古衙门,负责处理满蒙关系。1638年改为理藩院,成为与六部并列的机构。 3、宾礼:维系宗主与藩属关系的礼仪 朝聘:宗藩模式中处理番邦事务的最基本方式 使团住所:会同四译馆(译馆,不同于现代的使馆) 呈递国书:表 呈递国书程序:礼部 4、中英外交往来 马戛尔尼:1792年乾隆嘉庆时期,大不列颠国王特命全权派驻中国 斯当东:使团秘书暨顶替大使之全权公使。 1816年阿美士德使团访华 第二章鸦片战争与不平等条约制度的建立 1、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约《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中英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虎门条约),首先破坏了关税自主权。(小题) 2、领事裁判权:(大题) 一、在华外人之间的民刑诉讼案件,均由各自的领事审理,中国政府无权过问。 二、中外之间的民事纠纷,外人呈控于领事,领事得先行调查,予以调解,使不成讼,若调解不成,便由领事和地方官共同审理。 三、中外之间的刑事案件,以被告为何国之人,即归何国官署审理、判决。 1843年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开始了近代的“领事裁判权制度”,中国的司法主权遭到破坏。北京政府修约外交,中奥、中芬平等条约,取消领事裁判权和协定关税权。 3、租界:(大题) 租界是指两个国家议订租地或租界章程后,在其中一国的领土上,为拥有行政自治权和治外法权的另一国设立的合法的外国人居住地。与被割让的领土不同,租界在名义上其领土仍属

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教学目标 1.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左宝贵与平壤战役;邓世昌与黄海战役;旅顺陷落;丁汝昌与威海卫战役;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的加剧和瓜分狂潮。 2.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为吞并朝鲜、入侵中国而蓄意挑起的侵略战争。在战争中,以左宝贵、邓世昌等为代表的广大爱国官兵进行了英勇顽强的反侵略斗争,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英雄。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进一步认清政治制度的腐败是导致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加剧,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3.通过深入探讨甲午战争的影响,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资料分析历史问题、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引导学生分析甲午战争清军战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建议 地位分析 甲午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次深重的民族灾难,它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耻辱,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它上承两次鸦片战争,但损失之惨重超过了鸦片战争以来历次外祸之总和;下启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在这以后中国更为全方位地被迫开放,并且相继受到大规模的军事侵略,是民族危机最严重的时期。清王朝衰朽不堪、积贫积弱现象彻底暴露,亡国之祸迫在眉睫。也正是这场战争,促成了自鸦片战争以来前所未有的民族觉醒,危机也是转机。因此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让初中学生深入认识甲午战争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并从中吸取教训是非常必要的。 导入法 本课可利用计算机显示一副富有趣味的对联进入新课。上联是:“内无相,外无将,不得已玉帛相将”,作者是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策划者、日本内阁首相伊藤博文(出示伊藤照片),当他把这副上联拿给前去日本谈判的李鸿章(出示李鸿章照片),要求李鸿章对出下联时,这位清政府中举足轻重的人物思考良久,终于勉强想出下联:“天难度,地难量,这才是帝王度量”。当这副对联在屏幕上显示后,提出问题:(1)对联中哪句话反映了当时清政府的状况? (2)“玉帛相将”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后,教师设问:为什么在甲午战争中,清政府落得如此惨败,只得“玉帛相将”,具有“帝王度量”的慷慨大方? 由此导入新课。 《马关条约》的影响 《马关条约》的影响是教学难点。首先要明确签订的历史背景。不仅要认识到大背景(即19世纪末日本开始向帝国主义过渡),还要认识到小背景(即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战败),这是解决这个难点的前提。其次,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割占台湾?为什么要赔偿军费白银多达2亿两?为什么开放通商口岸直达重庆?为什么新增允许在通商口岸设厂的规定?再次,要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马关条约》与以前条约的规定有哪些相同、哪些不同点,从而理解《马关条约》所具有的明显的时代烙印,认识帝国主义瓜分世界、资本输出的本质。最后,让学生在逐一进行透彻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地运用归纳法分析《马关条约》的影响。

中国的边疆问题

中国的边疆问题 一、台湾 (1)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2)三国时吴国曾经派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今台湾) (3)元朝时设立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从此台湾正式归中央管辖。 (4)明朝末年,荷兰殖民者占领台湾,郑成功与1662年收复台湾。 (5)清朝初期,与1684年设立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 (6)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战败在《马关条约》中割台湾给日本。(1895年) (7)1945年,中国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 (8)1949年,解放战争结束,国民党败退台湾,(今天的台湾问题和此事有关)(今天的台湾问题,是在解放战争中遗留下来的问题,是中国的内政,任何国家干涉台湾问题就属于干涉中国内政。) 二、香港 (1)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在《南京条约》中割香港岛给英国。 (2)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在《北京条约》中割九龙给英国 (3)1898年,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英国强租新界。 (4)新中国成立后,1997年收复香港。 三、澳门 (1)明朝末年,葡萄牙占领澳门。 (2)新中国成立后,1999年收复澳门。 四、西藏(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2011年是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 (1)唐朝时,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唐中宗将金城公主嫁给尺带朱丹。 加强了汉藏联系。 (2)元朝时,设立宣政院管辖西藏,西藏正式归中央管辖。 (3)清朝时:1、中央政府册封历代“达赖和班禅” 2、1727年,设立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同达赖和班禅共 同管理西藏。 3、乾隆帝时,制定“金瓶掣签”制度。 (4) 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和平解放西藏,在西藏设立民族区域自治,“一 五”期间修通了青藏公路,2006年修通了青藏铁路,实施西部 大开发,进一步发展西藏经济。 五、新疆问题 (1)西汉时:与公元前60年在西域设立西域都护,标志着新疆正式归中央管辖。 (2)清朝初期:评定大小和卓叛乱,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加强了对新疆的管辖。 (3)清朝后期:1:左宗棠收复新疆,2: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4)新中国成立后:在新疆设立民族区域自治,实施西部大开发等发展新疆经济。

考研政治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完整版)

【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 年代重要事件 1838年底道光皇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 1839年6月林则徐虎门销烟 1840年6月英军发动鸦片战争 1842年8月清政府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1)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2)赔款洋银2100万元;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4)中国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税率须与英国 协商。 →《南京条约》影响:1)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开 创了列强以条约形式侵略和奴役中国的恶例;2)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逐步 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演变为帝 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主要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4)反侵略反封建成为 中国人民肩负的两大历史任务;5)中国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843年,中英《虎门条约》签订; 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签订。 1841年5月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 1842年魏源编著《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1846-1850年两广自然灾害 1851年1月洪秀全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1853年3月,占领南京,定为首都,改名天京,正式宣告太平天国农民政权的建立。颁布《天朝天亩制度》、天平军北伐 1856年英国利用“亚罗号事件”、法国利用“马神甫事件”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年9月天京事变,严重地削弱了太平天国的领导和军事力量,成为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分水岭。1857-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一阶段 1858年1、清政府与英、法、俄、美签订《天津条约》:1)增开牛庄(后改营口)、汉口、九江、南京等10处为通商口岸;2)允许外国人到内地游历、通商、自由传教;3)外国军舰和商 船可在长江各口自由航行;4)外国公使驻京,并可在通商口岸设领事馆;5)赔偿英国 白银400万两,法国200万两。 2、太平军第二次攻破江北大营、三河镇大捷 1859年洪仁圩提出了一个统筹全局的改革方案《资政新篇》 1859-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阶段 1860年1、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清政府与英、法签订《北京条约》:1)《天津条约》完全有效;2)增开天津为商埠;3)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即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地区,归入 英属香港界内;4)赔偿英、法军费各增至白银800万两。 →《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影响: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二批不平等条约,进一步打开了 中国的门户,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2、太平军第二次攻破江南大营、进军苏南、上海近郊、退回苏州 1、19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国无产阶级诞生 2、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兴起早期维新思想:王韬、郑观应 3、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掀起一场洋务运动 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以“师夷长技以自强”相标榜,开展历时30多年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但洋务派办洋务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清王朝 的统治,他们只是零星地学习西方的一些科学技术和工艺制造,却不愿意改革封建政体,不 可能实现富强的目标。此外,洋务企业在经营管理上也存在着很多弊端。

中国边疆

现在国外媒体一直惊呼中国崛起了现在国外媒体一直惊呼中国崛起了!! 但是他们一边叫喊却是一边在无耻的啮噬着中国的领土耻的啮噬着中国的领土!!找张中国地图看看吧中国地图看看吧!!边疆千疮百孔边疆千疮百孔!! 今天在此清点一下中国边疆的失地.。 一、中国未收复领土 台湾台湾((中国内政中国内政)):中国固有领土,却碍于美国、日本迟 迟不得收复!失去台湾中国将失去一半海洋国土。 二、主权在中国却被他国占据 1. 东海钓鱼岛东海钓鱼岛:: 钓鱼岛是台湾省附属岛屿,位于东海大陆架边缘,早在15世纪就已归中国管辖,这已为大量历史文献所证明。而日方却强词夺理,声称钓鱼岛是位于冲绳岛西南的小岛屿。根据当年归还冲绳协定而属于日本,是日本固有领土。日本一些人所谓在1895年已将该岛“编入日本领土”的说法,实际上是日本在甲午战争后将其窃取的。日本在1945年投降后,按波茨坦公告,钓鱼岛与台湾已一并归还中国,理所当然

是中国领土。1996年7 月14日,日本政府单方面采取措施,加速钓鱼岛等岛屿的日本国土化。东京都内的一个政治团体在钓鱼岛上设置了灯塔。 钓鱼岛虽然不大,但周围石油储量30-70 亿吨,年捕鱼量15万吨。日本争夺钓鱼岛目的就是通过侵占岛屿与中国平分东海大陆架,多占中国2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获得15万吨以上的渔业资源,攫取中国东海海底油气资源的一半多。妄图在军事上实现“千海里防卫”的设想。据此,将其防卫范围由冲绳向西推远300 多公里,对中国沿海地区实施舰、机抵近侦察和监视。而且还可以削弱台湾回归祖国后台湾海峡军事功能的发挥,大大不利于我东南沿海的安全,同时也会对我跨出第一岛链的未来海上发展受到很大制约。 : 2. 中印边界 中印边界: 印度与我国存在着领土争端,并坚持不合理的领 土要求。目前,双方边界全长1700公里,双方争 议地区有8 块,面积达12.5万平方公里。其中东 段9 万平方公里、中段2 千平方公里均为印方控 制,西段3.3 平方公里为我方控制。 印度1947年独立后,不仅继承了英国殖民主义者 侵占中国的部分领土,还进一步扩大占领范围。 到1951年前后,印度军队先后侵占了中印边界东 段传统习惯线以北、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以 南约9 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中段2000平方公 里以及西段的巴里加斯,并企图侵占西段的3.3 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印度政府还私自改画地图,把已占领和想占领的中印边界东段、中段、西段的中国领土划入印度版图。 : 3. 南海南沙群岛 南海南沙群岛:

第一章最新版-1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50题) 1.1900年7月,()入侵东北时,制造了海兰泡和江东六十四屯惨案。() C A、日军 B、英军 C、俄军 D、德军 2.俄国利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机,于1868年胁迫黑龙江将军奕山与之签订(),割去 黑龙江以北60万平方公里领土。 A A、《瑷珲条约》 B、《改定伊犁条约》 C、《北京条约》 D、《勘分西北界约记》 3.甲午战争后,日本强迫中国赔款()亿两白银。 B A、1 B、2 C、3 D、4 4.()年,英国租得上海外滩附近837亩土地,设立上海英租界。C A、1840 B、1856 C、1845 D、1860 5.1861年,在外国公使驻京前后,中国发生了一场宫廷政变,即(),恭亲王和慈禧 太后掌握了政权。c A、甲午政变 B、南京政变 C、辛酉政变 D、戊戌政变 6.1842年,《南京条约》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上海等5个港口城市 未通商口岸。 c A、杭州 B、南京 C、宁波 D、重庆 7.1860年《北京条约》又规定增加开放()为通商口岸。 D A、南京 B烟台 C、大连 D、天津 8.中法战争期间,1884年8月,法舰进犯台湾基隆,后又进犯淡水,都被督办台湾事 务大臣()指挥守军击退。 C A、刘永福 B、徐骧 C、刘铭传 D、吴彭年 9.在《盛世危言》中提出要大力发展民族工商业,同西方国家进行“商战”,设立“议 院”等主张的是()。 C A、康有为 B、严复 C、郑观应 D、魏源 10.英国传教士()主持广学会,提出的指导思想是“争取中国士大夫中有势力的集团, 开启皇帝和政治家们的思想”。 C A、郭士立 B、克纳克福斯 C、李提摩太 D、瓦德 11.晚清时期,基督教在中国设立的最大的出版机构是()。 C A、强学会 B、兴中会 C、广学会 D、基督教青年会 12.中国近代史上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B A、虎门销烟 B、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C、太平天国运动 D、义和团运动 13.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割去中国()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和 澎湖列岛。 B A、香港 B、台湾 C、澳门 D、崇明 14.到()的订立为止,庞杂的不平等条约体系已宣告中国半殖民地社会的完全形成。 D A、《天津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中国边疆地区的社会政策

边疆地区的社会救助 一.我国社会救助的发展及现状: 社会救助是指国家和社会依照政策和法律的规定,向那些因各种(自然的、社会的、个人的)原因导致基本物质生活陷入困境、自己无力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人,提供各种形式援助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制度中的一种。目前在我国存在的社会救助的项目主要包括4个方面:救灾、救济、五保和扶贫。①社会救助是中央和地方政府通过财政拨款,依法对特定的社会救助对象按规定向他们提供的社会援助。中国的社会救济分为定期定量救济和临时救济两种。享受定期定量救济的对象主要有三种人:城镇中无法定扶养人、无劳动能力、无可靠生活来源的老年人,严重残疾人和未成年的孤儿和部分农村五保对象;符合救济条件的精简退职老职工;符合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文件规定的需要特别给予救济的人员。扶贫是指对农村中有一定的生产经营能力的贫困户,从政策、思想、资金、物资、技术、信息等方面给予扶持,旨在使其通过生产经营活动摆脱贫困的社会援助。 随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城镇中的贫困人口,特别是城镇中的流浪乞讨人员的生活救助问题又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一方面,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城镇中的失业和下岗人员以及城镇中的困难家庭给予了特殊的救助,规定了城镇居民的最低生活标准;另一方面,以2003年"孙志刚"案件②为契机,国务院废止了多年来施行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审查办法》,颁布了《城市生活无着的

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对于城市中的流浪乞讨人员从抓、堵的管理模式转变了社会救助方式,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新中国成立后,救助农村和城镇贫困人口的生活成为人民政府的重要任务。20世纪50年代中期后,在广大农村地区实行了合作化,农民的生、老、病、死都依靠集体经济组织来给予保障。其中包括"五保户"制度。城市居民基本上被安排在全民所有制企业和集体所有制企业就业,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城市居民的生活虽然有比较好的保障,但是总体生活水平并不高。 改革开放以后,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贫困问题引起了国内外的普遍关注。在整个20世纪80年代,社会各界讨论得比较多的是中国农村的贫困问题,中国社会救济制度改革的重点也主要放在农村。这些改革努力一直延续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其中大多数政策措施目前还在实行。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农村处于绝对贫困状态的贫困人口有2.5亿人。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以后,通过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一系列"富民政策",中国农村的贫困人口急剧减少。1985年,为了实施大规模的扶贫开发活动,确定了以人均年收入200元为贫困线。当时,在贫困线以下的贫困人口仍有1.25亿人。经过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到20世纪80年代末上述贫困人口已经减少到3000万人。1991年,考虑到物价指数和生活费用指数的变化,为了更实事求是地研究和解决中国农村的贫困问题,将贫困线提高到300元,按这样的口径统计,当时中国的农村贫困人口为6000万人。到1993年制定"八七"扶贫攻关

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原创)

6、中国古代边疆政策:(1)特点:①广阔的地域——分散发展演进后的统一。 ②多样的民族——自立发展基础上的融合。③悠久的历史——曲折发展过程中的连续。 ④复杂的问题——多重矛盾发展的叠加。 (2)两汉王朝的边疆政策 ①根据不同的边疆形势设立不同的管理机构进行统一管理。 ②设立了完善的边疆防御体系。(以长城为主干, 设置完善的由塞、障、亭、燧组成的了望、预警和防御为一体的边防体系) ③根据不同的边疆民族制定了不同的政策。(西汉设西域都护府) (3)隋唐王朝的边疆政策 ①设立了相对完善的以都护府、都督府为特点的边疆管理体系(设置了安西都护府、安北都护府、北庭都护府。在北方的突厥故地有设置了单于都护府,在朝鲜半岛,联合新罗消灭高句丽和百济后,设置了安东都护府。而在西南交州方向又设置了安南都护府) ②设立完善的边疆防御体系——军镇屯戍制度 ③以怀柔、招抚为主的边疆民族政策④积极开发边疆的政策⑤宽松的文化传播政策。(4)元朝的边疆政策 ①建立完善的边疆管理体系(行省、宣慰司都元帅府、驿站制度) ②设置专门管理系统以加强对吐蕃地区的统治。(帝师和西藏宣政院) ③因地制宜、因俗而治地确立治边政策。(设置土司制度管理少数民族)(澎湖巡检司)(5)明朝的边疆政策:1368年明朝取消了元代在中央政府设立宣政院作为专管西藏事务的机构,以及封赠西藏僧人为帝师的制度,建立了一套僧官制度,其最高级别的僧官称“法王”。法王和元朝帝师不同,不驻京,无管理全国教务的职权,也无固定领地,品级属荣誉性质,虽有高低,但互不统辖,且都不管政务。法王之下的僧官封号为“王”,他们各有领地,分别统辖一定区域,但互不统属,直接听命于中央政府。 (6)清朝的边疆政策 ①清朝统治者治边思想基本内容A.对汉族封建统治者传统的“华夷”观进行创新和发展 B.从“中外一体”(指内地与边疆为一整体)的认识出发,主张以积极态度治理边疆各民族。使其起到“屏藩"、“拱卫"作用。 C.坚持“恩威并施”与“因俗而治"相结合的治理原则。 ②举措其内容要点如下: A.制定笼络安抚少数民族上层的各项政策, 如封爵、给俸、年班朝觐、联姻等。笼络安抚首重蒙古是清政府的基本国策, 并取得了有利于清政府统治的政治效果。(西藏方向,设置了驻藏大臣,与班禅达拉共同管理西藏事务,在新疆方面,设置了伊犁将军。在蒙古地区,清朝设置盟旗制度) B.从治国需要出发决定对待各种宗教的方针政策 (7)在认识古代中国边疆政策时,有两个问题需予重视。 ①是中国古代“大一统”思想在中国古代边疆政策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大一统”思想,几千年来浸润着我国人民的思想感情,这是一种无形却有形的强大的向心力。以国家统一为乐,以江山分裂为忧,是中华民族天经地义的政治价值取向,并发展成为我们民族的政策思想定势,推动了我们民族的整体发展,同时在推动中国古代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②清代的边疆治理。实现了由内边防务到外边防务为主的根本性转变。 古代中国范围内的大小政权的边,可称之“内边”,所以古代中国传统治边主要是针对边疆内部的问题。殖民主义者的入侵,可称之为“外边”。 (8)原因:经济的发展,南方的开发,人口增多,疆域的扩展,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强化的需要

中国近现代领土争端问题

1)麦克马洪以南9万平方公里土地(中国、印度) 双方边界全长1700公里,双方争议地区有8块,面积达12.5万平方公里。其中东段麦克马洪线以南的藏南(山南)地区9万平方公里、中段波林三多等2千平方公里均为印方控制,西段阿克赛钦等地区3.35万平方公里除巴里加斯的450平方公里外均为我方控制。 2)钓鱼岛,琉球群岛,冲之岛(中国、日本) 钓鱼岛虽然不大,但周围石油储量30-70亿吨,年捕鱼量15万吨。日本争夺钓鱼岛目的就是通过侵占岛屿与中国平分东海大陆架,多占中国2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 3)南沙群岛(中国、菲律宾、文莱、越南、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占据南沙群岛9个岛礁。 xx占据xx1个岛礁。 文莱宣称对我国南沙群岛中的南通礁拥有主权,并向我国在南沙的传统海域内扩张达4400平方公里,作为东南亚的第三大产油国,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时年产原油就达到700万吨,其中绝大部分来自于我国南沙海域。 越南占据南沙群岛28个岛礁,北部湾领海及白龙尾岛 xx占据xx2个岛礁。 xx占据xx9个岛礁。 1979年,马来西亚把我国南沙南部海域划入其领海,并先后占领了我国南沙群岛中的弹丸礁、安渡礁、南海礁、星仔礁、榆亚暗沙等9个岛礁,在弹丸礁上还修建了简易的机场,其划定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侵入我国传统疆界线内达27万平方公里。 4)xx岛屿(xx、xx) 长白山天池,吉林省延边自治州(即所谓的“间岛”),鸭绿江和图们江中一些岛屿。

中朝边境线全长1334公里,其中陆界45公里,水界1289公里。辽宁段上自辽宁省与吉林省交界的浑江河口起,下至鸭绿江入海口止,全长306公里。经过1972年至1975年进行的中朝第一次边界联检,确定沙洲、岛屿61个,其中划归中方13个。1990年开始,中朝双方进行第二次边界联检,辽宁段因有10个未决岛屿而搁置起来。因而,第二次中朝边界联检也被搁置起来,至今未能结束。 5)xx岛屿(xx、xx) 唐努乌梁海地区,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江东六十四屯、乌苏里江以东及库页岛地区,巴尔喀什湖东南部、伊犁河地区中俄边界西段50余公里,东段约4280公里。 6)xx西岸(xx、xx)副表: 中国在缅甸的矿物开采权被缅甸剥夺江心坡问题,南坎问题 1960年的《中缅边界条约》(即现在的中缅边界线)所遗留。 “江心坡”指的是位于云南高黎贡山以西的恩梅幵江及迈立幵江之间一个狭长地带,北起西藏察隅县,南到缅甸尖高山。 “南坎问题”是指位于南畹河和瑞丽江汇合处的勐卯三角地区的归属,又名南畹三角地区,面积约二百五十平方公里。勐卯三角地区主权原来属于中国 7)xx(xx、xx、xx) xxxx侧大陆架与经济区 8坎巨提地区(xxxx) 1963年中国和巴基斯坦签署了《中巴关于中国新疆和由巴实际控制其防务的各个地区相接壤的边界的协定》。 关于1963年的中巴边境划分,有两种不同的看法: 一种看法认为:

材料一唐太宗“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二明朝中期

材料一唐太宗“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材料 二明朝中期 材料二:明朝中期至清朝前期,我国边疆危机主要外来侵略和 少数民族分裂势力的叛乱。 材料三:军事史家富勒指出;美英所引以为幸的是,日本既没有足够的兵力占领和控制印度洋上的战略要点,也没有足够的兵力在太平洋上拼一死战,这正是中国抗战对二战的进程和结局产生重大影响的结果。 请回答: (1)材料料一反映了唐朝怎样的民族政策?请举两例说明。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举出明清时期抗击外来侵略和平定地方分裂势力叛乱的历史事件各一例。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4)党的十九大掀开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篇章,综合以上问题,你有何感悟? (1)根据材料“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和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唐太宗的话。意思是:过去的统治者只重视中原汉族,轻视边疆少数民族,我与他们不同,我对各民族一视同仁。这种一视同仁的政策,体现了比较开明(或平等)的民族政策。能够体现这一政策的史实有: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金城公主入藏、唐与吐蕃“和同为一家”、唐玄宗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唐玄宗封粟末靺鞨首领为渤海郡王等。

(2)明朝中期以后,倭寇猖獗,明政府派戚继光抗击倭寇。明末清初,郑成功收复台湾,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清朝乾隆年间,回部大小和卓兄弟叛乱,清军经过两年战斗平定叛乱,之后清政府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地区。清朝康熙帝在位时期,清军进行了两次雅克萨之战,打败了沙俄侵略者等。 (3)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近代第一次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内容仅供参考

百年中国边疆危机

百年中国边疆危机 鸦片战争后,一向封闭自足的中国门户洞开,欧洲列强在英国炮舰打开的缝隙中蜂拥而入,激烈地争夺在华利益。他们在东亚的利益常常彼此冲突,以至于各驻华使节主要目的之一就是时刻观察其余列强在中国的举动,不使之侵犯到本国在华利益;而中国的内政反不在观察的重点范围之内。尽管列强都毫无尊重中国本身力量的意愿,但这种互相提防、制约也使不管哪一个大国,如果想不顾他国在华利益,独自吞并中国,都要遭到其余列强的联合反对。 1870年前后世界发生一连串重大政治变局:德国/意大利的统一和兴起、美国内战、俄罗斯在克里米亚战争失败后改革内政,并将扩张矛头从欧洲移向东方;而英法则分别忙于巩固自己的殖民地及与新兴列强竞争。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之所以能平稳成功,免遭列强干涉,与这一时代给它的运气不无关系:列强都没有腾出手来打断这个遥远列岛上的改革措施。 这一时期中国则受困于残酷内战——太平天国战争死亡人数一般估计达2000万人。随后则是短暂的“同治中兴”和地方势力的兴起。洋务运动的失败使中国体制内改革的最后希望破灭了,清王朝之后再也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了。等到1880年代末,西欧列强完成欧洲的瓜分,俄国也已在1885完成对中亚的占领,现在轮到了中国。毫不奇怪,下一十年就成为列强在华激烈竞逐的时代,1890年代因而也是中国近代边疆危机最严重的时代。 在19世纪末期,没有人怀疑列强会以更粗暴的手段对待中国。继甲午战争中令人沮丧地惨败于日本后,1898年成为中国近代外交史上的大灾年,接连向俄、英、德等过割让旅大、威海、九龙、胶州湾等地。在华的列强对了自身利益,进行了一连串令人眼花缭乱的外交活动。德国为离间法俄同盟而支持俄国,而英国又支持德国1898年租借胶州湾,并且只要该地愈偏北,将愈“受英国人之欢迎”……“将使俄国独占华北沿海的局面宣告结束。”英国为阻止俄国势力过强,扶植日本,日本得到这一保证后,再无后顾之忧,1904年发动日俄战争;但战后不久,英国却出于遏制德国的目的,又于1907年与俄国结成同盟。那几年(1895-98),北京的总理衙门简直变成了交易所、公证所,经常挤满了带着译员的外交官,一连几小时、几天、几星期地在那里讨价还价,进行种种交易,核对和签署各项条约、协定、税率表、界桩和哨所清册等等,不时提高嗓门,“激动”起来,用五花八门的外交名词吓唬人,什么“郑重知照”、“严正声明”、“强烈要求”等等,目的在于以“严重后果”的前景使清朝官员产生“深刻印象”。(《日俄战争外交史纲,1895-1907》) 例如日本在甲午战争后割占辽东,性子太急了,侵犯列强利益过快,俄德法三国就联合干涉,逼它把吞进去的再吐出来。其情形恰似一群恶汉各举刀叉瓜分蛋糕,彼此提防他人,如果有人切得过大过快,旁人立刻就要反制——虽然这种反制本身是因为他自己想吃蛋糕,但至少能保全相对还算完整的蛋糕,不至于切得太快。 至于大洋彼岸的美国,当时还不是一个受尊重的势力。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第二天,法国驻柏林大使问德国人“美国将会怎么说?”后者回答道:“不会说什么的,要知道,他们既无海军,又无陆军。”德国人用欧洲的尺度来衡量美国,这在当时是完全正确的。1900年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利益均沾”在客观上是调和了一点列强在华的利益,这一政策构成此后百年美国东亚政策的核心:即不使该地区出现一个排他性的力量。 当然,天真地指望“以夷制夷”也未必成功,因为互相冲突的列强利益也能自我调整。这一点在1907年尤为明显。这一年3月,日俄签署第一次密约,分别承认对方在朝鲜和外蒙古的特殊利益,而“不阻挠此种关系之继续发展”;6月又签定日法协定,相互承认在中国的势力范围;8月,英俄相互承认对方在西藏、阿富汗的利益,并就划分伊朗的势力范围达成协议。

2019-2020学年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7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作业

课后课时作业 [学业达标] 1.钱穆先生在他的讲演中提出了一些对太平天国的看法:“他们对下层民众,想推行均田制度,粗浅一些的社会主义,大抵他们是有此想法的。”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有力证据是() A.定都天京B.金田起义 C.颁布《天朝田亩制度》D.颁布《资政新篇》 答案 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天朝田亩制度》中规定了绝对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故选C项。 2.1853年,英国一家报纸曾登文指出:“叛乱运动的最后成功将是敌视在中国的外国人的信号,我们的损失将是很大的,我们的所得将是零。”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文中所指的叛乱是太平天国运动②该运动的主要对象是外国侵略者③太平天国运动面临双重敌人④侵略者极端仇视中国革命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 C 解析从材料时间“1853年”可知这一事件为太平天国运动;它面临的不仅是本国封建统治者的镇压,还有外国列强的侵略;材料也明显可以看出侵略者对中国革命的仇视。故①③④正确。②说法错误,太平天国主要斗争矛头是国内的封建腐朽统治,故排除。故C项正确。 3.历史学家徐中约指出:“在太平天国之后,湘军和淮军的官佐因功而擢升至重要职位,从前由满人占据的重要督抚位置现在落入了汉人之手。……外省大员在国是中的影响日益扩大,势力强大的巡抚和总督时时会摆脱中央政府自行其是”。作者所阐述的核心意思是() A.清政府权力的转移推动了中国政治制度的变革 B.太平天国运动具有狭隘的民族主义色彩 C.太平天国运动推动了统治阶级内部的重大变动 D.太平天国运动促使清政府的权力由满人转移到汉人 答案 C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地方政权逐渐被汉族官僚控制,有些地方政府摆脱中央政府“自行其是”,说明太平天国运动推动了统治阶级内部的重大

2019中考历史专项练习--边疆地区的管辖和祖国统一问题.doc

2019中考历史专项练习--边疆地区的管辖和祖国统一问 题 知识再现 统一:公元前年,秦王统一全国,定都 A. 政治上:建立制度: 秦 B.经济上:统一货币、度量衡〔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铜钱〕 实巩固统一C.文化上:统一文字〔先是,后流行隶书〕 现的措施 D. 军事上:北筑,抵御匈奴,开发南疆,修筑 统E.思想上:焚书坑儒, 一地位:我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疆域:东到,西到,北到一带,南到。 交往:帝派第一次:公元前年;第二次:公元前年。 对西域出西域成就:开辟了汉与匈奴的交往,促进丝绸之路开通。 西汉巩管辖:公元前60年,汉政府设立。〔首次管理今地区〕 固统一开通时间:西汉 对外:丝绸之路路线:—河西走廊——西亚—欧洲大秦 影响:沟通了中西交通,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唐政策: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朝西北:唐太宗和武那么天在今新疆设管西域的最高行政军事机构 民措施藏族的祖先是,生活在青藏高原,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 族对藏族唐太宗把公主嫁给,密切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强两族的友好。 政唐朝将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唐蕃“”。 策结果:各民族“和同为一家” 措施1 对收复清军进入台湾,1684年,设,隶属省 外台湾作用:加强台湾与内地的联系,巩固东南海防 前1、顺治帝赐西藏佛教首领以“”的封号 期西南措施2、康熙赐“”封号,后历世达赖班禅都须经中央政府册封 巩〔西藏〕 3年清朝设,职责:代表中央与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 固作用:大大加强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 统对西北措施1、平定回部叛乱〔乾隆帝〕 一内〔新疆〕2、设将军,管辖新疆地区;3、驻军新疆,设哨所 的作用:加强对西北的管辖 措迎接土尔扈起因:为反抗沙俄的控制,率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 施特回归祖国意义: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谱写了光辉篇章 结果:清成为亚洲最大国家,其疆域:西跨葱岭,北接,东临太平洋,南至南海诸岛。 1 新中国我国在民族聚居地区实行制度。 的措施即在一个前提下,大陆实行社会

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超详细版)

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详细). 时间重大事件 1840年--1919年:旧民主主义时期 1839年林则徐在广州禁烟。6月在虎门海滩销烟。英国政府决定发动侵略中国战争。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英军从广州转攻厦门,攻陷定海,北犯天津。鸦片战争后,中国少数人有了民族觉醒的意识。 1841年1月,琦善同英国签订《穿鼻草约》,道光帝不满,派奕山到广州主持军事,对英作战。关天培在虎门炮台抗击英军,壮烈牺牲。5月,英军进逼广州,弈山投降。三元里人民进行抗英斗争。9月,定海再次陷落,三总兵抗敌牺牲。 林则徐编成了《四洲志》。被誉为“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1842年6月,陈化成坚守吴淞口以身报国。镇江守军与敌人血战到底。8月,英舰到达南京江面,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是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主要内容:五口通商。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赔款。清政府向英国赔款2100万元;割地。清朝政府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协定关税。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43年英国强迫清攻府签订《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附件。 1843年魏源在《四洲志》的基础上编纂了《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签订。 这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领海主权,司法主权(享受领事裁判权),关税主权(协定关税)等等。 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洪秀全和冯云山到广西山区传教,杨秀清、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先后参加拜上帝教,成为领导骨干。 1848年洪秀全写成《原道觉世训》、《太平天日》等文章,表现了要建立帝王事业的志愿。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9月,在永安州城建制封王。 1853年3月,太平军占领南京,改名天京,定为都城。颁布《天朝田亩制度》。(评价: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平均主义思想,要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并绝对平均分配所有财物,这是一种空想,加上连年征战,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不能实现的)4月,发动北伐与西征。 9月,周立春领导青浦人民赵义,刘丽川领导上海小刀会起义。北方捻党起义。 4月23日沙俄尼古拉一世下令侵占中国库页岛。 1855年捻党在雉河集会盟,推张乐行为盟主,开始有统一的指挥和领导。捻军成为太平天国在北方的友军。 1856年秋,“天京事变”发生。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由盛转衰的分水岭 1858年沙俄强迫黑龙江将军奕山签订《爱珲条约》。 英法联军占领天津。俄、英、法、美强迫清政府分别签订《天津条约》。(中英天津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