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解读“纯粹教育”

解读“纯粹教育”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2211796860.html,

解读“纯粹教育”

作者:罗中安

来源:《湖南教育·A版》2018年第01期

依据汉语词典的解释,“纯粹”的意思有两种:(1)不搀杂其它成分的;无搀合物的;不含添加、替代或异质物质的。(2)真正体现了事物的本质的。相对应的,“纯粹教育”也有两重含义:其一,教育管理者、从教者回归教育初心,告别浮躁和功利,安乐成长,安心教书,安静育人;其二,教育活动和教育行为遵循教育本质和规律,回到教育原点,重塑教育和谐生态。第一重含义“回归教育初心”回答了从事教育的个体对待教育的态度和看法的问题,是关于教育的世界观。从事教育“动机要正确”。第二重含义“遵循教育本质和规律”指明了开展纯粹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是关于教育的方法论。开展教育“行为需科学”。纯粹教育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从纯粹教育的界定引申出其内涵。简单点说,纯粹教育就是怀纯粹之心,将教育做成最纯粹的模样;就是带着人文关怀,对教育做理性思考,科学开展教育活动。

一、怀纯粹之心:回归初心,安心教书,安乐成长

纯粹之心指纯粹而不杂的心性。纯粹多见其用于刚产生的事物上,它只带有事物降生的原初属性,而未曾被外界他物所侵蚀变质,是纯净、朴素的本真事物。因此,要怀纯粹之心,需要找到初心。而初心,有人之初心和行业初心两种。

1.人之初心。

古今中外,关于人之初心的观点大致有性善论、性恶论、白板论三种。纯粹教育采纳“人之初,性本善”的论断。在中国,性善论的典型代表孟子认为,人之为人,必有恻隐、羞恶、恭敬和是非之心。西方人本主义思想家也持类似看法,认为人们都有共同的内在需求和渴望,不论教师还是学生,都有真善美、正义欢乐等内在需求,也有爱、尊重、自我实现等内在需要。这些共同的需求和需要,是人类共同的初心。人之初心也存在个体差异。每个个体都有自己不同的特性。特性不同,个体的潜能和需求就不一样。有些人喜欢文学艺术,有些人爱好数理哲学;有些人擅长行政社交,有些人专于研究创造。天性不同,人之初心也有不同。

纯粹教育呼吁保持初心、回归初心。就是引导教育参与者领悟自己的本性、保持天性,找回属于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模式,“从面具后面走出来”“变回自己”,找到真正的自我,发现“真实自我”内心的需求和潜能。纯粹教育以人为本,关怀人性,重视师生双方共同的初心。它试图通过唤醒教育参与者各种真实的、美好的需求和潜能,使教育参与者在教育过程中得到尊重、得到爱,最终达成自我实现。纯粹教育也注意到初心存在个性差异,因此,并不要求教师按照固定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标准进行教学,只是指出正确的教育价值取向,不束缚教师的天性,也不压抑学生的个性。教师根据自身特长和学生特点,创造性开展教学,启蒙学生心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