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浅谈《国家与革命》——对我国社会的再认识

浅谈《国家与革命》——对我国社会的再认识

浅谈《国家与革命》——对我国社会的再认识
浅谈《国家与革命》——对我国社会的再认识

浅谈《国家与革命》

——对我国社会的再认识①

丁岩

摘要:1917年8月-9月,列宁仔细分析了国内外的形势,并写了《国家与革命》,这部著作指明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的方向,同时也粉碎第二国际修正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歪曲和进攻。本文在阅读和理解《国家与革命》的基本内容的基础上,通过从国家实质上是阶级统治的工具、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一般规律和?自行消亡?的是无产阶级国家三个方面入手,并结合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从而实现对我国社会的再认识。

关键词:国家暴力革命自行消亡阶级统治

一、前言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到了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更加尖锐。当时俄国是帝国主义一切矛盾的焦点,也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已发展到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阶段。同时,当时资产阶级极力反对暴力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美化资产阶级民主、自由,歪曲篡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②]。基于此,列宁在1917年8月-9月写了《国家与革命》并于1918年初正式发表出版。这部著作为国际无产阶级革命和俄国无产阶级十月革命指明了方向,也为粉碎第二国际修正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歪曲和进攻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武器。

二、《国家与革命》与我国社会的再认识

列宁的《国家与革命》是一部系统论述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伟大著作,它阐明了国家与革命的理论思想,为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革命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理论基础。

(一)国家实质上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即发展到?在阶级

矛盾客观上达到不能调和的地方、时候和条件下,便产生国家?[③]。?国家是阶级统治的机关,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关,是建立一种‘秩序’来抑制阶级冲突,使这种压迫合法化、固定化。?[④]因此,国家是一种有组织的暴力统治机关。中国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从国家的产生即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国家历来都是统治者维护阶级统治的工具,国家意志执行了奴隶主、封建君主的意志。随着社会的不断推进,中国逐渐结束了长达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体制的历史,开始了长达近40年的军阀混战、抗日战争及国内解放战争的历程。期间,不管是旧军阀掌控时期还是国民党一党专政时期,国家意志依然体现了独裁者的意志,国家的存在只是一种形式,一种让独裁者独裁统治合法化的形式。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成立,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人们都幻想着早日进入社会主义乃至共产主义社会,以实现真正的民主、富强。然而,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确切的说是从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到1976年文化大革命的结束,我国的国家意志在很大程度上集中体现了在以毛泽东主席为中心的国家领导人的意志。由于国家领导人在一些问题上的错误认识,出现了中国长期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历史。反右倾斗争扩大化、人民公社运动、大跃进以及文化大革命相继出现,尤其是文化大革命,中国的社会民主遭受了极大的破坏。至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民主意识形态已经破坏殆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更无从谈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意识形态又变成了阶级统治的工具。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我国的社会在很大程度上说正式结束了一人说了算的历史,皇权专制、君主独裁成为了过去,但社会主义的普遍民主却依然没有得到体现。国家对大多数人的民主成了对少数人的民主,国家对少数人的专政成了对大多数人的专政。国家政策也集中体现在少数人的利益上,国家依然是统治者为了维护其统治的工具。

(二)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一般规律

无产阶级要实现自己的目的——摧毁旧的国家机器,代之以无产阶级专政,必须通过暴力革命。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它是社会运动借以为自己开辟道路并摧毁僵化的垂死的政治形式的工具?[⑤]。马克思认为?只要其他阶级特别是资本家阶级还存在,只要无产阶级还在同他们进行斗争(因为在无产阶级掌握政权后无产阶级的敌人和旧的社会组织还没有消失),无产阶级就必须采用暴力措施,也就是政府的措施;如果无产阶级本身还是一个阶级,如果作为阶级斗争和阶级存在的基础条件还没有消失,那么就必须用暴力来

消灭或改造这种经济条件,并且必须用暴力来加速这一改造的过程?[⑥]。从中国无产阶级诞生以来,无产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进行了不懈的斗争,但由于认识的狭隘性和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他们更多的是采取和平的方式进行斗争,比如罢工、游行。很显然,这种软弱的方式不可能让军阀或资产阶级妥协,无产阶级所收获的只是更大的损失。随着李大钊、陈独秀、瞿秋白等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把马克思主义引入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暴力革命学说给无产阶级运动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无产阶级开始通过武装革命夺取政权,实践证明,?枪杆子里面出政权?[⑦]。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工农联盟经过武装暴力革命,终于在1949年10月1日建立了新中国。然而,由于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错误认识,在新中国成立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依然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导致中国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尤其是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居然提出了?造反有理,革命无罪?的口号。文化大革命血的教训说明,暴力革命只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手段,而非无产阶级治理国家的方法。

(三)?自行消亡?的是无产阶级国家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来看,资本主义社会必将被社会主义社会所取代。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当新的生产力已经超过这种生产力的资产阶级利用形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这种冲突,并不像人的原罪和神的正义的冲突那样产生于人的头脑中,而是存在于现实中,客观地、在我们之外,甚至不依赖于引起这种冲突的那些人的意志或行动而存在着[⑧]。社会的生产和资本主义占有之间的矛盾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⑨]。随着矛盾的不断加剧,无产阶级必然会站起来反抗,并通过暴力革命使?无产阶级取得国家政权,把生产资料变成国家财产?[⑩]。而随着社会主义制度、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作为无产阶级?它消灭了作为无产阶级的本身,消灭了一切阶级差别和阶级对立,也消灭了作为国家的国家?[11]。所以说,?国家不是‘被废除’的,它是自行消亡的?[12]。作为社会主义的新中国,随着时代进程的不断向前发展,国家作为阶级统治的工具和世界社会化大生产束缚的因素必将自行消亡。就目前中国而言,国家还将长期存在,但我们已经在很多方面感觉到,国家成了制约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世界社会化大生产全面启动的阻碍因素。从另一个方面说,去年,我国的社会维稳经费首次超过国防预算,并呈上升趋势。这足以说明我国的社会矛盾日愈尖锐,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为了维护国家稳定、团结和统一,可以说不惜一切代价。人民有苦无处说,有怨无处诉。?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虽然说中国社会还没有达到这样一个地步,

但却出现了这样一个现象,一个国家的副厅级干部的妻子因为信访而被不知其身份的政府保卫警察殴打。我相信,这肯定不是一个个案,而只是因为被打者是副厅级干部的妻子才被曝光。当信访者的信访自由都得不到保障,那么信访单位就成了一种摆设。现存国家制度的不完善,使人民深受其苦,但这并不能否定社会主义制度,否定无产阶级专政,更不能把它作为中国社会重回资本主义社会的理由。因此,我们要做的只有社会改革,尤其是政治改革,让社会民主真正的在全民之中有所体现。现行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只是对少数人的民主。仔细分析不难发现,目前的人大代表不是政府官员就是民间企业家,而作为生活在中国社会最底层的老百姓依然没有讲话的权利。社会制度的改革,民主制度的完善,必将从根本上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当社会发展到高度文明时,国家将会成为束缚人们世界交流发展的因素。我想到那时,不管是率先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中国还是日后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行列的美国、英国、法国,作为国家形态都将自行消亡,世界一大家的局面必将出现。

参考文献

①本人部分内容仅代表本人刚入门时的不成熟的观点。

[②]《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精选及导读》王令金李元峰张祥云主编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版第263页

[③]《列宁选集》第3版第3卷第114页

[④]《列宁选集》第3版第3卷第114页

[⑤]《列宁选集》第3版第3卷第126页

[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95版第3卷第286页

[⑦]《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17页

[⑧]《马克思恩格斯选集》95版第3卷第618-619页

[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95版第3卷第622页

[⑩]《马克思恩格斯选集》95版第3卷第630页

[1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95版第3卷第630页

[1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95版第3卷第631页

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浅析

摘要:社会保障制度是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被称为市场经济的安全和稳定制度。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结构的调整,社会主义国情的发展。现行社会保障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与完善。本文从社会保障制度当前的现状入手,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完善当今的社会保障体系进行了浅要分析。 关键词:社会保障问题分析应对措施 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通过立法而制定的社会保险、救助、补贴等一系列制度的总称,是现代国家最重要的社会经济制度之一。现阶段我国已经建成了以养老、失业、医疗三大社会保险制度和社会救助制度为骨架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在农村也是在不断的推进农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但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不断取得前进的现在,仍然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 1.中国现行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 1.1.社会保障法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是以社会保险费征缴和发放为基础、以部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居民生活救济为辅助而形成的一套制度。还没有形成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法制化建设滞后,现行的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管理与使用缺乏应有的法律保障,所制订的只是一些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这种立法的低层次状况不仅导致我国社会保障法律规范的强制力低,而且也导致现行法律往往更多注重部门利益和地方利益,造成各部门之间立法的矛盾和各地方立法的不协调,最终导致各地社会保障的做法难以统一。 2.2.统筹层次低,覆盖面窄 目前我国社会保险费的统筹层次很低,虽然国家也要求各地区尽快实现省级统筹,但大部分地区落实到地市级统筹,还存在不少的县级统筹。我国各地区的自然资源、天然环境各不相同,经济基础也不一样,管理水平和人才条件也存在着一定差异,这些都决定着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而也决定着一个地区的资金筹措能力。目前,我国过低的社会保障资金的统筹层次直接影响了社会保障的良好运行,表现为:条件好的地方,较低的收费率即可满足当地的社会保障支出,条件差的地方,较高的收费率也无法满足当地的社会保障支出。

浅谈当代中国道德现状

浅谈当代中国社会道德现状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通过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进而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在全面建设小康生活的关键时期,这些需求都为中国社会道德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同时广大人民群众迫切期望建立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迫切期望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新型人际关系。由此可见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意义重大、任重道远。 然而近几年来,网络上层出不穷的爆出各种令人发指的噩耗,不同渠道都揭露了各种黑心实践。从“地沟油”,“瘦肉精”、“毒奶粉”、“黑心棉”、“毒大米”等种种食品安全问题;到“天价药费”、“假医假药”等医疗事件;到“小悦悦”事件、老人倒地无人敢扶、车祸现场无人敢帮等道德问题;到网络上各种自我炒作“多重门”、“潜规则”、“凤姐们”等拜金主义的炒作;再到最近贪污腐败程度令人对国家深感失望,各地高官落马,情妇举报,“枪打黑老虎”等各种政治腐败事件。一件又一件,当前一事件的余温还未来得及散去,更大更令人惊悚的事件又曝光。 这些事件的发生无一不表明中国当代社会正处于道德滑坡的态势。党的十八大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政策的决定上将文化强国重点提出,可是为什么这些道德问题还是屡见不鲜呢? 今早看网易新闻,新闻上又曝光了某一工厂简单过滤地下水,摇身一变变成了一瓶瓶名牌矿泉水,虽然这个窝点被端了,可是这肯定只是很多非法窝点中的一个,只是再次从侧面反映出了道德的沦丧。拜金主义,假冒伪劣,全然不顾消费者的生命安全。 近几个月来,网络上女大学生失踪、被强奸遭奸杀,亦或是被关起来当性奴的事件更是屡见不鲜,当某一女大学生失踪一月还未音讯时,又一女大学生遭奸杀,事件此起彼伏,为何这些行凶者残忍的将矛头对准了还是校园里的花朵?为何这样的事件此起彼伏?为何人性已经沦丧至此? 这些惨绝人寰的事件的发生让我们越来越渴望回到毛泽东时代,那个民风淳朴的时代,渴望回到过去那个人性美好,互帮互助,邻里和谐的时代。可是这些也只是渴望和幻想,社会是发展着的,不可能越过越回去,历史的选择是让我们直面现实的道德滑坡,找到原因。 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社会愈来愈趋商业化,为了各种名声利益,人民不择手段,似乎除了利益,其他的都不那么重要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只停留在利益层面上,很难诚心诚意地相待。科技、经济迅猛发展,使道德教育相对落后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市场原则与道德原则出现价值矛盾。而社会的贫富差距的拉大又使得人们心里的不平衡被放大,虽然人们生活普遍有所改善,但对社会的不满足情绪还是存在的,一些人难以适应这个复杂的社会,很容易就做出了一些超越道德底线的事情。同时,虚拟网络高科技的应用减少了人们亲密接触的机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的淡漠,对人性的理解以及个人思想品德的健全发展都有不良影响。 除了经济发展与教育的不匹配以及社会贫富差距拉大的原因之外,国民素质普遍不高也是一个原因。对于道德觉悟不高的群众来说,社会舆论是一个道德风向标,他们很容易跟随舆论的方向走。社会舆论可以领导主旋律文化,但是一些消极舆论氛围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例如一些对社会良知好人好事的无端质疑,经过一些媒体的聚焦放大后,客观上对社会舆论起着不利于道德善良普及消极作用。那些盲目跟随舆论的民众就容易走向错误的方向。 多元文化的冲击也是其中一原因之一。开放的现代社会不可避免的要面对外来文化与已有的传统文化的冲击。传统的道德规范、道德原则和道德价值观念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多义性、多变性和多元性。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很容易就使得一些人淡忘国家意识、消解民族意识,失去对传统的认同感,迷失在文化多元的社会里,找不到道德边界。

浅谈当前中国社会道德现状

++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 实践教学论文 (二○一二至二○一三学年度第一学期) 论文题目:浅谈当前中国社会道德现状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所在学院: 年级专业:11级 任课教师: 完成日期:2012年12月17日 ++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制

浅谈当前中国社会道德现状 【内容摘要】2011年最受公众关注的十大焦点问题一次是:房价,物价,食品安全,医疗改革,腐败问题,住房改革,社会道德风气,教育改革,生活成本上升,以及就业问题。社会道德风气首次成为焦点,而其中的食品安全,腐败问题等连年位居关注度榜首也都有涉及到社会道德问题。如何重新确立道德理念,进而弘扬一个民族的精神价值,已成为目前国人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 【关键词】中国,社会道德,现状,调查分析 当前中国社会道德滑坡问题已引起广大人民的关注,有人说:中国是经济巨人,道德侏儒。近些年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迅速跻身世界国民生产总值榜前几位,但世界对我们的道德评价总令人难以接受,全国范围内经常有一些违背道德原则的事情发生。面对种种呼声,我们不得不深思,当前中国社会道德究竟出了什么问题了,问题出在哪儿了,应该怎么解决。 一、中国社会道德现象 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中国发生了巨大变化,取得了辉煌成就,但同时也出现了许多严重的道德问题。当下中国社会道德问题不断涌现,社会道德风气令人担忧。2011年春天“老人倒地无人敢扶”的新闻开始屡见于媒体,十月份“小悦悦事件”将有关中国社会道德问题的舆论推向高潮,还有屡屡发生在食品、医疗、道路交通、住房等方面的问题,带来了安全质量方面的社会担忧。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公民在道德方面又该何去何从呢? (一)中国社会道德现状 1.基础礼貌的认知水平提高,但礼貌意识仍然偏低 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其实大部分人对基本礼貌知识了解甚多,但在实际的人际交往过程中往往对应的社交礼仪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偏弱,不讲礼貌、不注意礼仪的行为随处可见。一些人谈起不文明不礼貌的现象时忧心忡忡,但知行脱

当代中国农村“两委”矛盾透视-孙文文

当代中国农村“两委”矛盾透视 [摘要]农村村民自治中的“两委”关系问题一直以来为人们所关注,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实施以来,“两委”的矛盾问题更加突出,成为人们讨论的焦点。在此基础上,有些学者提出实行“两票制”或“一肩挑”,认为它们是解决“两委”矛盾的理想选择。但是,笔者不赞同这些做法。在笔者看来,分析“两委”矛盾形成的原因,继而探求解决矛盾的方法:实现由“为民作主”到“让民作主”的思想转变,实行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是解决“两委”矛盾的正确做法。 [关键词]“两委”矛盾二元权力结构让民作主村民代表会议制度 [作者]孙文文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07级硕士 Clairvoyance to Contradictions between “the party branch and the villagers’ committee” in China’s Modern Villages Abstract: People have always been concerned about the problem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arty branch and the villagers? committee” in villagers? self-government. Especially since the Organizing Law of the Villagers? Committee in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as taken into practice, the problem has been more outstanding. On this basis, some scholars uphold “liangpiaozhi” or “yijiantiao”, believing that they are the ideal choices to settle the problem. But I do not approve of these opin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e, analyzing the reasons and probing the way to solve the problem are our main purpose. Meanwhile, I believe that the method is to implement the system of villagers? representative meeting while changing our thoughts from “making decisions for people” to “making decisions by people themselves”. Key Words:contradictions between “the party branch and the villagers? committee”; make decisions by people themselves; binary power structure; the system of villagers? representative meeting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课题,其中一条就是“管理民主”,主要内容就是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不断促进农村各项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程序化、制度化。可见,国家对于实行村民自治的关注,

国家与革命

《国家与革命》读后感 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班级:B140601 学号:B14060132 姓名:宁梓凯

《国家与革命》读后感 原文摘录: 可以担保,在1万个读过或听过国家“自行消亡”论的人中,有9990人完全不知道或不记得恩格斯从这个原理中得出的结论不仅是反对无政府主义者的。其余的10个人中可能有9个人不知道什么是“自由的人民国家”,不知道为什么反对这个口号就是反对机会主义者。历史竟然被写成这样!伟大的革命学说竟然这样被人不知不觉地篡改成了流行的庸俗观念。反对无政府主义者的结论被千百次地重复,庸俗化,极其简单地灌到头脑中去,变成固执的偏见。而反对机会主义者的结论,却被抹杀和“忘记了”! 关键词:自由,革命,观念 列宁是无产阶级伟大领导者,其思想著作要后人细细体味便可得到人类发展的金钥匙。下面是我对读书过程中的一点想法。 本书的研究主体是社会革命。作者认为,长期以来,人们对社会革命的认识存在着一种“过分的分析性简化”,没有严格区分开社会革命和政治 作者认为无论是聚合-心理学派、系统-价值学派、政治-冲突学派,甚至马克思主义学派他们对社会革命的解释都采用的是一种唯意志论的方法。即坚持一种有目的的革命图景,从而认为革命的发展是一种劝诱的过程,。这种认识未免过于简单化。原因在于,“在历史上的革命中,有着不同处境并存在着各种动机的群体,是在错综复杂的展开的多元冲突中成为参与者的。”同时,一个国家内部的冲突还要受到国际环境的影响,即要受到“现存的社会经济和国家条件的强有力的塑造和限制。社会革命不可能严格按照任何单个的阶级和集团的控制所发展,”即使这些集团和阶级在革命进程中居于中心地位。即,“革命冲突所造成的结果总是既不能充分预测到,也不是卷入其中的任何一个群众所期望的,当然也不会完全符合他们的利益。”所以,要理解一个国家的波澜壮阔的社会革命,必须采取结构主义的分析方法。一方面,要关注革命进程中一个国家内部各个集团的相互互动模式和力量对比;另一方面,必须关注一个国家所处的国际环境,这种国际环境对一个国家是否产生了影响,并且对国内的各个集团的结构性的力量对比和互动模式如何产生影响、以及其影响的大小。 具体来说,纳入作者分析视野的结构性关系包括:阶级与阶级间的关系、阶级与国家间的关系、国家与国家间的关系。结合作者对三个国家的考察,其关注的三种关系主要是:传统农业社会中的地主与农民之间的关系、旧制度下的国家政权与支配阶级之间的关系、旧制度下的国家在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及其在竞争性的国际体系中的地位。 作者主要研究了两个问题,即三个国家发生社会革命的原因是什么?三个国家的特定的结构性因素是如何决定了这三个国家独具特点社会革命的路径选择?在此,以中国革命为例,分析作者如何运用结构主义方法来解析中国革命发生的原因和过程。 关于中国革命发生的原因,作者认为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存在这一个独特的支配阶级——士绅。这个阶级一方面受制于皇权,即帝制国家;但另一方面,又和农业基层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帝制中国从来没有试图永久的将官员们割裂与家庭之外,即官员和家庭始终保持着联系。具体来说,由于帝国的行政从来没有深入到每个村落和标准集镇,所以连接帝国国家和农业社会的纽带就落到了士绅的身上,即士绅是建立在帝制中国和农业社会的接合部。但是到了 19 世纪中叶,中国遭遇了前所未有并且日益强大的外来压力,感受到这种压力的首要主体是国家。但是,由于中国人口的增长道道农业经济所能承受的极限,帝国当局的财政由于自 1712 年来各省的土地税额被永久的固定下来,以及随着经济

浅析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2年第 3期 经济 SHI JIAO 视 角 摘 要:社会保障制度是现代社会必不可少的社会管理制度之一。本文简要地阐述了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意义, 说明了我国社会 保障的发展状况, 分析了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应采取的一些对策。 关键词:社会保障制度; 存在问题; 对策中图分类号:D632.1; F24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s .2012.03.45文章编号:1672-3309(2012 03-107-02

浅析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曹帅 (外交部亚洲司, 北京 100020 一、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意义 社会保障制度, 是指由国家依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 为保证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而提供救助和补贴的一种制度。它的主要功能在于, 通过建立社会化为标志的生活安全网, 来消除市场过程中产生的社会不安定因素, 防止社会动荡。 社会保障制度作为一种社会经济制度,是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产物, 是公共选择的结果, 也是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标志之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社会保障制度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对于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国民经济的结构调整、产业的转型升级、健全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体系、创新社会管理等方面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19世纪 80年代,世界上第一个完整的社会保障制 度在德国建立, 经过 100多年的发展, 它已成为现代国家一项不可或缺的社会经济制度。我国改革开放 30多年的实践证明,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要求, 它是我国社会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我国社会不断取得进步的重要标志。社保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和谐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我国社会保障的发展状况 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各项社会保险覆盖范围继续扩大, 参保人数和基金规模持续增长。 2010年年末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

浅谈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一)

浅谈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一) 论文关键词: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制度 论文摘要:社会保障是现代化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我国必须尽快建立有利于生产要素合理配置,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制度从其萌芽到成熟是同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成熟密切相关的。它最初萌芽于1834年英国的(新济贫法),最早出现在1935年美国颁布的《社会保障法》中。二战中被国际劳工组织接受,也被许多国家广泛使用,二战后日益发展走向成熟。 所谓社会保障(SocialSecurity)原意是社会安全。它是国家政府的专业机构根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对由年老、疾病、生育、伤残、死亡、失业及灾难发生而使生存发生困难的社会成员,给予物质上的帮助。以保障其基本的生活需要的一系列有组织的措施、制度和事业的总称。它属于分配范畴,是社会、政治、经济协调发展的基础,是社会安定的稳定机制和调节机制。其功能: (1)稳定社会经济生活的功能。(2)促进经济增长的功能。(3)促进生产要素合理配置的功能。社会保障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一般分为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和优抚安置四部分;此外,还有社会互助和个人储蓄积累保障;其中社会福利是最高纲领。优抚安置是一种特殊的社会保障形式。 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实践已走过近百年的历程。我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后就模仿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前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模式,建立起中国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1951年政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障法条例>形成与中国“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它实质是一种“国家保障”,“企业保险”。它保障职工的基本生活,促进社会安定,推动经济的顺利发展,发挥了积极和有效的作用。但是,随着经济发展和世界格局的变化,中国面临严峻考验。过去的社会保障制度:(1)覆盖面小,实行范围狭窄;(2)社会化程度低,保障功能差;(3)国家和企业包揽过多,经济负担沉重,职工的社会保险意识淡薄; (4)基金管理不规范;(5)立法滞后等。这些问题解决不好就会激化社会矛盾,这点已被西方发达国家的早期阶段的教训所证实,我国不能重蹈覆辙。中国共产党毅然领导着一个拥有l3亿人口,人均资源相对短缺,地区发展不平衡,经济文化水平比较低。有着两千多年封建历史的国家走上了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 1改革社会保险制度 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的核心内容,是国家政府机关根据有关规定,为那些由于年老、疾病、生育、工伤、伤残、死亡、失业等原因而造成正常谋生能力中断或永久性丧失劳动能力的劳动者,提供物质帮助和社会服务的一种社会保障镑j度。它具有社会性、强制性、福利性、互济性。它主要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我国首先改革和完善了养老保险制度,2O世纪50棚年代建立的企业保险已不能适应现实情况和企业改革的需要。1991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1995年提出养老保险的目标和任务,1997年制定出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统一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到20世纪末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运用城镇各类企业职工和个体劳动者,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层次,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权力与义务相对应:管理服务社会化的养老保险体系。但中国人口老龄化,事业单位、公务员退休金高,给养老金体系造成巨大压力,造成我国面临新的养老金短缺问题,亟需解决。其次建立失业保险制度。失业保险是我国新增的一项社会保险内容,建国初期“计划经济”体制下职工一旦就业就没有失业之虑。但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和经济调整深入以及加入WTO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的新背景,失业率呈上升趋势。1985年为238

近年来生态学研究热点透视——基于“中国生态大讲堂”100期主题演讲的总结

第33卷第7期2014年7月 地理科学进展 Progress in Geography V ol.33,No.7July 2014 收稿日期:2014-07;修订日期:2014-07。 作者简介:于贵瑞(1959-),男,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陆地生态系统通量观测理论和方法、生态系统碳水循环及其管理、 植物生理生态、SPAC 系统水分运动等方面研究,E-mail:yugr@https://www.sodocs.net/doc/2012091752.html, 。 925-930页 1引言 “中国生态大讲堂”(China Ecological Forum, CEF)是由国家生态系统网络(CNERN)综合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综合研究中心、CERN 秘书处以及中国科学院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共同举办。CEF 的宗旨是“传播新知识、交流新思想、展示新成果”。其涵义是:①中国专家谈中国生态问题的大讲堂,②国外专家谈中国生态问题的大讲堂,③在中国举办的国际生态问题的大讲堂。同时,“中国生态大讲堂”也期望能够为决策者、媒体和社会团体搭建沟通的桥梁,为广大的青年科学家和研究生提供了解生态学前沿、生态学研究热点问题、以及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大课堂。“中国生态大讲堂”采用开放式的主题演讲、大型学术报告、专题学术研讨及高级研讨班等学术交流方式,与会人员自愿参会,没有参会资格限制,也 不收取任何费用。自2005年12月21日举办第1期 开始,至2014年4月25日,“中国生态大讲堂”已经成功举办了100期系列学术讲座。2014年4月25日召开的“中国生态大讲堂百期学术演讲暨2014年春季研讨会”,以“国际重大研究计划与中国生态系统研究展望”为主题,邀请秦大河、姚檀栋、傅伯杰、崔鹏4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马克平、于贵瑞、张佳宝、秦伯强4位研究员作了主题报告。 本文系统地回顾了“中国生态大讲堂”100期讲座和学术研讨会的内容,通过对演讲主题的梳理,来观察近年来生态学研究的前沿领域、热点问题、以及中国生态学研究的主要进展,以期为中国的生态系统科学研究提供参考。 2中国生态大讲堂基本情况回顾 “中国生态大讲堂”大致每月举办一次,每年举办春季与秋季学术研讨会、热点问题论坛,并不定 近年来生态学研究热点透视 ——基于“中国生态大讲堂”100期主题演讲的总结 于贵瑞,于秀波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 摘 要:“中国生态大讲堂”(China Ecological Forum,CEF)是一个中国生态学领域的综合学术论坛;它以“传播新知 识,交流新思想,展示新成果”为宗旨,举办系列学术讲座、春冬季专题研讨会、高级研讨班以及焦点论坛等学术交流活动。自2005年创办以来,“中国生态大讲堂”已经组织了100期主题演讲和12次大型学术研讨会、6次专题研讨会、2次高级研讨班,成为广大科研人员进行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迄今,已有300人次的知名科学家、中青年学者在大讲堂作了学术讲演,其中150人次是来自国外研究机构的知名学者。从近年来演讲的主题来看,“气候变化与生态系统适应性”、“生态系统评估和管理”和“生态系统服务”等是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自2009年以来,根据“中国生态大讲堂”研讨会整理出版的《中国生态大讲堂系列丛书》已经出版了5本,涵盖了当前生态学研究的主要领域及其关键科学问题,反映了当代生态学研究的科学前沿。本文通过对“中国生态大讲堂”讲座和研讨会主题的梳理,探讨了近年来生态学研究前沿领域和热点问题,希望能为中国生态系统研究者提供参考。关键词:中国生态大讲堂;演讲主题回顾;《中国生态大讲堂系列丛书》;生态学;研究热点doi:10.11820/dlkxjz.2014.07.007 中图分类号:X171 文献标识码:A

国家与革命的理论意义

国家与革命的理论意义 《国家与革命》是列宁关于国家和法学说方面的最重要的著作。 《国家与革命》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与法的学说发展中的一个重 要里程碑。在这部著作中,列宁不仅清除了机会主义对马克思主义 国家学说的歪曲,而且进一步发展了这个学说,并且用俄国革命的 经验加以丰富,使它成为指导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和政权建设的普遍 规律。 《国家与革命》是最完整、最集中论述国家问题的马克思主义 重要著作,在指导俄国十月革命和苏维埃政权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中国革命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也产生过重要影响。就其基本 立场和方法来说,启发和指导意义是深远的。《国家与革命》在集 中论述国家问题的同时,一些极有价值的相关论述也值得我们认真 思考和关注。 《国家与革命》是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在这部著作中,列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完整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有关国家和革命的基本观点及其 发展过程,及时总结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以及俄国革命的新经验, 深刻批判了机会主义者在国家和革命问题上的篡改和歪曲,在新的 历史条件下,继承、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在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今天,许多国家民族民主革命取得胜利,列宁的《国家与革命》一书也广为传播,尤其是书中有关国家、暴力与革命的理论特别受到人们的关注。然而,时代的烙印以 及不正确的理解方向,使我们长期以来把这些理论曲解或误解了。这种曲解或误解主要表现在,把用暴力革命打碎旧的国家 机器视为从资本主义制度过渡到社会主义制度的惟一手段,过 于突出国家的暴力作用或只把国家视为暴力工具等等。在和平 与发展成为主题的今天,全球范围内社会政治变革的形式已发 生巨大变化,和平的政治选举正在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社 会政治和平变革的几率也越来越大,政治地图的改变正在逐步 采取某些新的形式。尽管仍有由资本主义挑起的局部战争不时 发生,也有恐怖主义的存在,但反战、反恐却是时代的最高呼声。在新的时代,我们再度翻开伟大革命导师列宁编著《国家 与革命》,更能深刻体会革命导师在这部经典著作中有关暴力 革命和国家职能的辩证描述和精辟思想。

浅谈如何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浅谈如何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问题是一个很重要的社会问题,也是全社会一直关注的热点问题,直接关系着亿万百姓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民生及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同时也是当前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在社会保障制度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绩,逐步建立起了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中央和地方分级负责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框架,为保障我国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仍然面临不少的问题,这为我国进一步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了新的课题。 一、社会保障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所谓社会保障,是指社会成员在暂时或永久丧失工作能力、失去工作机会,或收入不能维持必要生活水平等状况时,获得由国家或社会提供的保障基金。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就是要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进而实现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社会保障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安全网”的作用。保障人民群众在年老、失业、工伤等情况下的基本收入和基本医疗不受影响,此外还保障无收入、低收入等群体有生活来源,以满足他们最基本的生存

需求。 二是“平衡器”的作用。社会保障制度具有收入再分配的功能,一方面可以消除社会群体就业机会的不均等;另一方面也可以缩小社会成员之间的贫富差距。 三是“助推器”的作用。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使劳动群体的切身利益得到了保障,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劳动群体的积极性,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又可以平衡社会供需的总量,防止经济发展出现波动。 二、当前我国社会保障体系面临的问题 1.保障覆盖范围窄。我国虽已制定出社会保障体系,但是覆盖范围却很狭窄,特别是养老保险问题,目前也只有城镇的部分劳动者拥有社会保障,对于农村居民却未能覆盖到,这与我国经济发展及8亿农民养老的迫切需求很不适应。 2.立法滞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是法治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也必然要求法制化。然而,我国到目前为止,还未颁布一部综合性的社会保障法律,社会保障费的征集、支付、运营都极不规范。滞后的社会保障国家立法势必对社会保障的覆盖面,保障程度等造成影响。 3.社会保障投入不足,保障水平明显低于实际需要;各地社会保障制度差异过大,难以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适度。 三、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对策建议

人口老龄化对当代中国社会的冲击及相应对策

浅谈人口老龄化对当代中国社会的冲击及相应对策

作者:日期:

浅谈人口老龄化对当代中国社会的冲击及相应对策 摘要: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于2011年4月28日由国家统计局宣布,中国总人 口达13.397亿人,10年增加7390万。其中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7648705人,占 13.26%, 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8831709人,占8.87%。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日益加深,老龄化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必将日益严重。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在社会生产水平较低、经济尚不发达的背景下迎来了人口的老龄化,其必将给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深刻的变化。本文试图在总 结分析已有成果的基础上,研究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利影响,为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利影响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经济社会发展;对策 Abstract: The sixth census of China in April 28, 2011 by the 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 announ ced that Chin a's total populati on of 1,339,700,000 people, an in crease of 73.9 million 10. In which the population aged 60 and over 177,648,705, accounting for 13.26%, the population aged 65 and over 118,831,709, accounting for 8.87%. With the aging of our population deepening degree of aging on the impact of social development will become increasingly serious. As the world's largest developing country, is also the country with the largest aging populati on in the lower level of social product ion, un derdeveloped economy ushered in the con text of an aging populati on, its bound to bring econo mic and social developme nt in China profo und cha nges. 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summarize and analyze the results have been based on studies of population aging on the negative impac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response to China's aging population on the negative impac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put forward corresp onding coun termeasures. Keywords: Aging of the population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jt countermeasure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

国家与革命

国家与革命 列宁 第一章阶级社会和国家 1.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马克思的学说在今天的遭遇,正如历史上被压迫阶级在解放斗争中的革命思想家和领袖的学说常有的遭遇一样。当伟大的革命家在世时,压迫阶级总是不断迫害他们,以最恶毒的敌意、最疯狂的仇恨、最放肆的造谣和诽谤对待他们的学说。在他们逝世以后,便试图把他们变为无害的神像,可以说是把他们偶像化,赋予他们的名字某种荣誉,以便“安慰”和愚弄被压迫阶级,同时却阉割革命学说的内容,磨去它的革命锋芒,把它庸俗化。现在资产阶级和工人运动中的机会主义者在对马克思主义作这种“加工”的事情上正一致起来。他们忘记、抹杀和歪曲这个学说的革命方面,革命灵魂。他们把资产阶级可以接受或者觉得资产阶级可以接受的东西放在第一位来加以颂扬。现在,一切社会沙文主义者都成了“马克思主义者”,这可不是说着玩的!那些德国的资产阶级学者,昨天还是剿灭马克思主义的专家,现在却愈来愈频繁地谈论起“德意志民族的”马克思来了,似乎马克思培育出了为进行掠夺战争而组织得非常出色的工人联合会! 在这种情况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种种歪曲空前流行的时候,我们的任务首先就是要恢复真正的马克思的国家学说。为此,必须大段大段地引证马克思和恩格斯本人的著作。当然,大段的引证会使文章冗长,并且丝毫无助于通俗化。但是没有这样的引证是绝对不行的。马克思和恩格斯著作中所有谈到国家问题的地方,至少一切有决定意义的地方,一定要尽可能完整地加以引证,使读者能够独立地了解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的全部观点以及这些观点的发展,同时也是为了确凿地证明并清楚地揭示现在占统治地位的“考茨基主义”对这些观点的歪曲。 我们先从传播最广的弗·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讲起,这本书已于1894年在斯图加特出了第6版。我们必须根据德文原著来译出引文,因为俄文译本虽然很多,但多半不是译得不全,就是译得很糟。 恩格斯在总结他所作的历史的分析时说:“国家决不是从外部强加于社会的一种力量。国家也不像黑格尔所断言的是‘伦理观念的现实’,‘理性的形象和现实’。勿宁说,国家是社会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产物;国家是表示:这个社会陷入了不可解决的自我矛盾,分裂为不可调和的对立面而又无力摆脱这些对立面。而为了使这些对立面,这些经济利益互相冲突的阶级,不致在无谓的斗争中把自己和社会消灭,就需要有一种表面上站在社会之上的力量来抑制冲突,把冲突保持在‘秩序’的范围以内;这种从社会中产生但又居于社会之上并且日益同社会相异化的力量,就是国家。”(德文第6版第177-178页) 这一段话十分清楚地表达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的历史作用和意义这一问题的基本思想。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在阶级矛盾客观上不能调和的地方、时候和条件下,便产生国家。反过来说,国家的存在证明阶级矛盾不可调和。 对马克思主义的歪曲正是从这最重要的和根本的一点上开始的,这种歪曲来自两个主要方面。 一方面,资产阶级的思想家,特别是小资产阶级的思想家──他们迫于无可辩驳的历史事实不得不承认,只有存在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地方才有国家──这样来“稍稍纠正”马克思,把国家说成是阶级调和的机关。在马克思看来,如果阶级调和是可能的话,国家既不会产生,也不会保持下去。而照市侩和庸人般的教授和政论家们说来(往往还善意地引用马克思的话作根据!),国家正是调和阶级的。在马克思看来,国家是阶级统治的机关,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关,是建立一种“秩序”来抑制阶级冲突,使这种压迫合法化、固定化。在小资

我国当前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论文 杨佳敏

浅谈我国当前社会保障制度存在问题及完善对策 引言(绪论) (1) 一、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现状 (2) 1.1新型的社会保障的整体框架基本形成 (2) 1.2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取得突破性进展但也面临严峻形势 (2) 二、现有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弊端 (2) 2.1.社会保障法制不健全 (2) 2.2.统筹层次低,覆盖面窄 (3) 2.3.管理体制及社会基金管理存在很多漏洞,基础薄,妨碍因素多 (3) 三、完善现有社会保障制度的措施 3.1.加快社会保障的立法进程 (4) 3.2.以扩大覆盖面为重点,加快完善城镇社会保险体系 (5) 3.3.加大对社会保障的资金投入,增收节支 (5) 3.4.完善社保基金的管理,加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能力建设 (5) 3.5.逐步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6) 3.6.开展社会保障理论和战略研究,为制度和机制创新提供支持 (6) 结论 (9) 参考文献 (10) 摘要:社会保障体系是经济发展的推进器,也是社会和谐的稳定器。当前我国无论城市还是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都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社会保障制度残缺不全,保障项目较小,发展模式不够清楚;政府投入少,保障范围窄,覆盖面小,保障水平低,管理不够科学和规范;农民无力承担农村社保费用,自觉参与社保的意识薄弱。这些问题都碍于社会保障功能的正常发挥,要解决这些问题,政府必须承担起主要责任,加大对城市和农村社保的投入,尤其是对农村的社保投入;要加快发展农村经济,夯实农民参加社保的经济基础;大力宣传社会保障制度,使群众充分认识到该制度的优越性,提高群众社会保障意识;要加强社会保障立法,完善社会保障的法律体系,使各项社保工作有法可依;完善公共财政, 促进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结构的调整,社会保障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与完善。,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本文从社会保障制度当前的现状入手,分析了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如何完善当今的社会保障体系的措施。 关键词:社会保障存在问题完善措施

浅谈中国当今社会经济发展问题

浅谈中国当今社会经济发展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摘要:本文对我国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包括资源环境问题、贫富分化加剧问题、三农问题、就业问题进行了简要的阐述,并结合科学发展观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 关键词:中国经济发展;问题;科学发展观;措施 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30年来实现了年平均8%左右的持续增长,在人类经济史上也是罕见的,但同时也暴露出诸多问题,其中资源环境问题、贫富差距加剧问题、三农问题、就业问题是中国当今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问题。接下来,本文就针对这四个问题进行简要的阐述,并结合科学发展观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措施。 一、资源环境问题 自然资源和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自然物质基础,是社会生产资料和人们生活资料的基本来源。新中国成立后,对资源和环境的开发利用在深度和广度上日益扩大,尤其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高速增长,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经济成就,但也付出了资源环境的沉重代价。我国经济总量的增长实际上走的是一条粗放式的发展道路, 对资源进行掠夺式开发利用,对资源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和污染。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并将产生长期的负面影响。 1、现阶段我国矿产资源、能源和水资源等主要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规模巨大 2005年我国能源和矿产品产量快速上升,原煤产量达到21.9亿吨、原油1.81亿吨、铁矿石4.21亿吨、粗钢3.52亿吨、10种有色金属1635万吨、磷矿石3044万吨、原盐4454 万吨、水泥10.60亿吨。大宗短缺矿产品的进口量持续增加,2005年我国矿产品贸易总额超过3000亿美元,进口原油12682万吨、铁矿石27523万吨、锰矿石458万吨、铬铁矿302万吨、铜矿石406万吨、钾肥917万吨。“十五”期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持续快速增长,从2001年13.5亿吨标准煤增加到2005年的22.2亿吨标准煤,增长了64.4%。我国水资源总量占世界总量的6.5%,用水总量占世界总量的15.4%,黄河流域、淮河流域和海河流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率已分别高达70%、60%和90%,而国际上公认的河流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应低于40%,否则将危害河流健康和流域安全。过去几年间,我国主要资源消费的增加量占世界总增加量的比例,包括能源、煤炭、石油和钢等均居世界第一位,资源开发利用的规模巨大。 2、我国资源开发利用的效率不高 根据世界银行和英国石油公司公布的统计数据计算表明,2003年我国每创造一万美元的GDP 所消耗的能源数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33倍,是美国的3.68倍,英法德意等欧洲发达国家的5~7倍,韩国的3.1倍,日本的10.4倍,甚至是印度的1.45倍。目前我国的原材料利用效率低,浪费严重,单位产值的消耗强度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单位资源产出水平仅相当于美国的1/10、日本的1/20。以水资源为例,我国农业灌溉用水消耗的水资源总量占水资源总消耗量的70%,但由于输水方式、灌溉方式、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耕作

《国家与革命》读书心得

评定成绩《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读书心得体会题目:《国家与革命》读书心得 学校: 姓名: 学号: 学院: 专业: 班级:

《国家与革命》读书心得 在《国家与革命》这一本书中写到,国家是不可调和的产物,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关。同时,国家是剥削被压迫阶级的工具。社会在分裂为阶级之前,国家并不必要,只有在出现阶级剥削和压迫 之后,国家才是必要的。在无产阶级取得国家政权并将生产资料变为国家财产后,也就消灭了阶级差别和无产阶级自身,国家也就会“自行消亡”。只有共产主义才能完全不需要国家。 恩格斯在总结他所作的历史的分析时说:“国家不是从外部加强与社会的一种力量”。只有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形成、产生国家。当这个社会陷入了不可解决的自我矛盾,分裂为不可调和的对立面而又无力摆脱这些对立面。而为了使这些对立面,这些经济利益互相冲突的阶级,不致在无谓的斗争中把自己和社会消灭,就需要有一种表面上站在社会之上的力量来抑制冲突,把冲突保持在“秩序”的范围以内,这种从社会中产生但又居于社会之上并且日益同社会相异化的力量,就产生国家。这说明了,在阶级客观上不能调和的地方、时候和条件下,便产生国家。同时也证明了国家的阶级矛盾是不可调和的。他要依靠强制性或暴力手段以及征收赋税来维系。国家的产生是曲折的,冗长的,繁琐的。当国家一经产生,通过努力,国家一定会延续,通过时间的沉淀,一定会创造各种文明,带来新的效益。 从女娲造人,人类的产生;盘古的开天辟地,使文明开始出现;各个朝代的演变,留下宝贵的精神经验,都经历了时间的淘汰、历史的洗礼。在历史的进程中,侵略者展开他们的魔爪,对中华民族的一草一 木开始掠夺时,将完整的中华民族伤得体无完肤。而圆明园的毁灭,就是侵略者掠夺的有力证据;南京大屠杀,是日本侵略者犯下的不可饶恕的罪行。由于政府的腐败,使我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使人民的生活陷入了水生火热之中。由于各种矛盾的激发,终于爆发了革命。当毛泽东一代伟人的出现,为革命带来了新的曙光,为人民的幸福生活拉开了帷幕。经过革命者的艰苦奋战,无数次的探索,在实践中寻找经验,汲取教训,终于迎来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使人们远离了那不堪回首的岁月。 在毛泽东新民族主义革命理论、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策略和策略的理论、实事求是的思想政治工作下,创立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创立和发展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缔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带来了人民的安居乐业,国家的稳定、发展、地位。在和平与发展逐渐成为时代的主题,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 新境界;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对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发达国家发展的态势和矛盾,进行正确的分析,做出了新的科学判断;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的产生,围绕建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创造性的应用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紧密结合新的思想、新观点、新理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思想,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思想战略,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巩固党的阶级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它的提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在以前,侵略竞争是各个大国对外政策的重要特征之一,他们用“保卫祖国”、“保卫共和国和革命”等词来掩盖他们维护“自己”资产阶级抢到利益的行为。 在当代,我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和外国进行经济上的交易。从我国进入世界贸易组织时起,我国的经济就在一直稳固的发展。生产关系的实质是人们的物质利益关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保护,从根本上说就是为了保障最广大人民群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