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考语文考试答题技巧(珍藏版)

中考语文考试答题技巧(珍藏版)

中考语文考试答题技巧(珍藏版)
中考语文考试答题技巧(珍藏版)

中考语文考试答题技巧(珍藏版)

考试考查的不仅是考生的知识水平,更是考查考生的综合能力。一位考生的失利可能失在知识的掌握上,也可能失在答题技巧。今天给大家准备了可套用的语文考试答题技巧,以后考试绝对用得上!

赏析类题型

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以下答题句式可以套用。

1、运用了ⅹ修辞方法,写了ⅹ的内容,突出了ⅹ特点,再联系上下文或主旨谈。

2、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3、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

4、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

5、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①点明题旨的句子;

②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

③总结全文的句子;

④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

⑤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

说明文阅读

常考题型与应对技巧:

1.说明方法——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常用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

要了解每一种说明方法的作用:

(1)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

(2)列数字:准确具体地说明了……

(3)作比较:通过比较,更突出地说明了……

(4)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了……

(5)下定义:科学准确地指出了……事物的本质特点

(6)分类别:条理清晰地说明了……

2.顺序——考查说明的顺序

如:文章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这样安排顺序有什么好处?

按照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说明的是时间顺序;按照实物的位置、形状和构造等方位顺序介绍的是空间顺序;按照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和事理的关系,说明事物以及事物内部各部分之间内在联系,采用逻辑顺序。

3.结构——分析文章(段)结构的特点

考察题型如:分析语段层次,分析某句、某段在结构上的作用等。

说明文在结构上的表现形式有:总分式(包括总——分——总式,总——分式,分——总式);

一般分析结构方面的作用,从句子的位置入手说明,如“总领全文”“引(领)起下文”、“总结上文”、“承上启下”等。

4.语言——某个词语能否删去或调换

如:自己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 特点的句子,并体会。

应对技巧:先要答不能,然后再说明:这个词的本义;在这个句子里起的作用;去掉后变成了什么,与客观实际不符;所以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记叙文阅读

常考题型与应对技巧:

1.题目——题目的作用:

(1)把握象征意义;(2)语意双关;(3)作者感情的出发点;(4)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5)文章线索;(6)文眼,揭示文章中心;(7)吸引读者、新颖;(8)题目中运用修辞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

2.分析——能抓住关键性语句,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

所谓关键语句,对记叙文来说,包括:

A、标志文章层次转换的过渡句;

B、准确、生动、极富表现力的词句;

C、对理解文意起关键作用的词句;

D、表现人物形象和表现事物特征的词句;

E、标志文章线索或主旨的词句。

应对技巧:结合上下文,一看结构,二看内容,强调与人物与主旨的关系。

(1)结构上作用:

在开头:常设悬念埋伏笔作铺垫、引下文、点题、、总领全文等。

在中间部分:承上启下、引出下文,总结上文、照应开头等。

在结尾:呼应开头、照应前文,总结全文,扣题等。

(2)内容上作用:

在开头常奠定全文感情基调、交待环境背景;

在中间或结尾常画龙点睛、点出中心,深化中心。

3.理解探究——探求人物产生某种性格、心理及行动的原因。

结合语境填写空缺的话:

(1)可以把自己比作对方,具有对方的性格和经历,设身处地感受;

(2)可结合人物性格、生活经历和作者感情倾向推知;

(3)可根据上文预设的伏笔、铺垫和上下情节的衔接去领悟。

(4)补充的语言要符合人物身份、性格、心理,注意与上下文的贯通一致。

4.提炼——理解并能分析小说中人物的思想性格及分析人物形象。

(1)主人公做了哪些事,从这些事中提炼人物的基本性格特点;

(2)抓住肖像、神态、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认真分析归纳其心态。

(3)注意侧面描写,其中常包蕴着作者的感情倾向,为主人公性格定位起重要作用。

(4)结合人物的年龄、身份、地位等,加以分析。

5.赏析语言——能欣赏、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优美、精彩的语言,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1)分辨清楚所选语句或短语的表面含义,然后把握它的真实内涵;

(2)结合修辞知识来分析语句、体味语句的情味和含义。

(3)联系词语的色彩,分析其感情色彩的变化。

(4)结合上下文,联系人物的性格或文章的主旨分析,考虑该词语对表现作者思想感情起了怎样的作用。

中考考试中常用修辞方法及作用:

比喻:使形象生动,使语言传神;

拟人:把……赋予以人的情态,含蓄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排比:强化语势,使语言精炼、有力,强调了……

反问:强化语气,发人深省;

设问:引起人们思考,引起下文。

6.表达方式——常用的表达方式及作用:

记叙:使读者对事物变化有比较清楚的了解。

抒情、议论:抒发作者....的情感;深化中心,画龙点睛。

环境描写:设置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埋下伏笔;与开头

形成照应;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增强文章感染力。

人物描写:包括对人物的肖像、神态、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作用是塑造了......形象,表现了……性格,体现了……精神品质等。

7.写作手法——常用写作手法:

想象、象征、设悬念、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对比、反衬、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虚实结合、动静相衬、以小见大、渲染烘托、卒章显志、直抒胸臆、正侧面描写相结合、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嗅觉听觉视觉多角度、多视角等。

四川省攀枝花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四川省攀枝花市普通中等教育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语文试题 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共18分) 提示: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把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椽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基础知识积累(12分) 1.下列词语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滑稽(jī)俪(lí)歌猝(chù)然长逝 B.狩(shòu)猎胆怯(què)惟妙惟肖(xiāo) C.亢(kàng)奋恻(cè)隐强聒(guō)不舍 D.沉缅(miǎn)阔绰(chuò)顶礼膜(mò)拜 2.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母亲是与我们生命联系最紧密的人,我对不尊重母亲的任何言行深恶痛绝 ....。 B.梅兰芳塑造的舞台妇女形象以善良、温柔、典雅见长,荀慧生塑造的舞台妇女形象则以天真、 活泼、热情著称,他们二人的艺术风格真是相形见绌 ....,各有千秋。 C.李方对音乐、体育、地理、生物等不少学科都有研究,但他往往不求甚解 ....,对每一个学科的研究都难以达到较高的境界。 D.对于五音不全、一心只想赚钱的李四来说,在演唱会现场一坐就是几个小时,简直让他如坐 .. 针毡 ..,难受之极。 3.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名人传》,叙述了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B.京剧脸谱中,红脸代表忠勇,黑脸代表猛智,蓝脸和绿脸代表草莽英雄,黄脸和白脸代表凶诈,金脸和银脸代表神妖。 C.冰心原名谢婉莹,我国现代著名女作家,诗人。其诗集《繁星》《春水》的主题是对母爱、童真和自然的赞美。 D.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其作者是宋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4.将下面一组打乱顺序的句子组合成一个段落,请选择排序正确的一项:()(3分) ①我们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②生命是有局限性的③找出所有的答案

中考语文试题答题技巧及策略

中考语文试题答题技巧及策略 面对中考语文试卷,首先,做一次深呼吸,然后告诫自己:“欲速则不达”;尽可能在试卷上将自己思考的痕迹写下;相信自己的第一印象;绝对不允许空白;切记以“整洁、美观、有效”的原则答卷! 第Ⅰ卷基础知识部分(42分) 一、语言运用积累(21分) 1、字音辨析题: 答题技巧:常见多音字标“次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大,标“常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小。形声字标“不同声旁读音”的正确可能性大,标“同声旁读音”的正确可能性小。常见字标音正确的可能性小。生僻字一般不会标错音。一般考辨析,不考拼写,不考查汉语拼音方案。用排除法是较好的方法,但必须用?或其他记号来提示自己。 2、字形辨析题 答题技巧:由于计算机处理的局限,中考只考别字的辨析。如果怀疑某个是别字,可以写出几个同音字来比较,可以写出几个形似字来比较。通过分析形声字的形旁来推导这个字的含意,再放到这个词语中去判定是否相符。对于独体字或形声字中的形旁已失去表意功能的形声字可以通过分析词语的语法结构来确定它是不是别字,还可以通过对整个词语的理解,来寻找不合语境的别字。 多使用结构分析法:字形结构及词语结构分析法。看词语不宜太长久,时间长了对的都象错的,如无把握,可放放再说,但必须用?或其他记号来提示自己。

3、标点符号运用题 常见错误:非疑问句用问号,倒装句中句号、叹号前置;分句之间用顿号,联合词组不同层次的词语之间用顿号,连词前面用顿号,概数用顿号,集合词语用顿号;句中没有逗号径直用分号,句中已用句号再用分号;句中短暂停顿用冒号,同一句中用两个冒号,引语中"某某说,后用冒号,冒号后面揭示围不清;引语中句末点号误置,直排引号用于横排;不是书名用书名号;括号句、句外不分;破折号、省略号。 4、词语运用题 (1)实词辨析题 答题技巧:对词义的理解,有相同语素又有不相同语素的词语,重点是分析理解不相同语素,可以通过组词来理解,也可以找出反义词来理解,还可以分析形声字的形旁来理解。语素都不相同的词语,重点从用法方面考虑。对词语的运用,一定要在上下文中找到相应的信息,重点是使用场合上的搭配。注意采用排除的方法,将最容易辨析的词语先排除,逐渐减少选项。 (2)虚词辨析题 虚词它在语句中起着调节各种语言关系的作用。在中考中作虚词题目,主要是凭语感,可以造一些结构相似的句子来分析它的正误,其次是理性分析。分析应考虑这样几点: 一是虚词词典含义的分析,先分开解释,后组合理解; 二是找出配套的关联词语,前后联系来确定虚词的含义;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中考必考知识点答题技巧整理(全)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中考必考知识点答题技巧整理(全) 一、要点概括类 1.摘引文中原句作为答案。 2.选取文中重要词语语句组合成答案 3.划分相关内容层次,一般有几个层次就有几个要点 二、感想启迪类 1.抓住文段的中心,理解文段的含义,联系中心作答 2.联系自己或社会实际情况,引发感悟 3.遣词造句,讲究三美:运用古诗文、名言警句;恰当 运用对比、比喻、排比等修辞;运用成语。 4.偷梁换柱法:把作者在该文章中的体验、观点用自己 的话重新演绎一遍。 三、词句品味类 1.词语品味: A了解词性感情色彩,揣摩词语所表达的喜怒哀乐。 B.分析修辞,体会词语的形象含蓄 2.句子品味: A.看句子是否富有哲理:如果富有哲理,可以从它带给 你的启迪去体会。 B.看句式结构(句式不同,表达的效果也不同):陈述句语气平稳,不温不火;疑问句能吸引读者好奇心,能制造悬

念;反问句能加强语气;感叹句能抒发强烈的感情;排比句 层层深入,显得气势磅礴; C.从修辞的角度分析:比喻使意思浅显易懂,具体形象;夸张能突出事物的特征;拟人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对比给人 鲜明印象;反语显得幽默风趣,讽刺意味强烈。 ★答题方式:我认为……美在……它表现了……. 四、献策举例类 1.问题献策分类 A.自然环境问题:大气水体污染、生态平衡问题、人与 自然和谐共处问题等等 B.社会环境问题:农村城市差别问题、留守儿童问题、 辍学问题、文明问题等等 2.问题献策举例类解题注意事项 A.看清问题,问什么答什么,切忌答非所问。 B.所提出的方法措施必须是可行的有助于解决实际问题 的,切忌纸上谈兵空想主义。 C.主张创新 五、句子仿写类 一审修辞,二看句式,三析句间关系,四品语体色彩, 五考虑要保留的词语和要替换的词语。修辞、句式、句间关 系、语体色彩弄明白了,再仿写也就不难了。 在没有答题思路的情况下,要考虑和例句关键词语相

2020中考语文八大技巧答题技巧_知识点总结

2020中考语文八大技巧答题技巧_知 识点总结 中考中,语文试卷除了占得分值比较大之外,语文还是中考的第一科,这科发挥好了,后面的心态也会比较好。而语文的答题通常是没有标准答案的,需要的是同学们尽量靠近参考答案,抓住重点,符合阅卷老师的评分标准,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中考语文八大考点答题技巧。 中考语文八大知识点答题技巧 一、基础知识题:信语感,多比较这一块包括语音、字形、词语运用、标点符号、病句辨析等。做这一块题的基本原则是信语感,多比较。考前我们已经作了充足的准备,积累了大量的知识,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所以我们应付该相信自己看到这题时的直觉。其次,一定要克服还没有看完整道题就急于选出答案的习惯,因为语文题没有绝对的正确和错误。 二、语言表达题:落实题干要求语言表达题是年年变化最大的题目,也是比较能考察学生语文素质的题,当然也是一道容易拉分的题。碰到新题,不要慌张,这类题总是给出了比较明确

的要求,我们只要一一落实这些要求,并尽量让语言美一些,符合情理就可以了。 三、文言文阅读:联系课文,联系上下文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一定是在课本中出现过的,中考察的意义和用法也一定是常用的。因此,平常复习要着重课本中的文言文的复习,做题时也一定要联系课本做判断。其次,文言文一般中考察的是人物传记类的*,这类*故事性强,我们可以根据*的上下文来推测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四、科技文阅读:抓信息,会比照科技文不是考察我们对这个知识的掌握,也不是考察了解这个内容多少。它考察的是我们的语文能力——筛选信息的能力。所以,我们要快速阅读*,了解*大义和作者写作思路,做题时把每一个选项返回*,认真比照原文就可以。 五、文言文翻译:直译句子,一字不漏文言文翻译的原则是“信、达、雅”,这里的“信”就是忠实原文,就是直译;而“达”就是要通顺,符合语法。所以,翻译文言文的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字字有着落”,一字一字地翻译,不能只管大意。 六、诗歌:套用术语,分析诗句我们已经了解了很多有关诗歌的术语,知道了诗歌设题的基本模式及做题思路和方法,也多少明白了诗歌的基本分类及每类诗歌的情感与主旨,我们现在

2019年四川省攀枝花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攀枝花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头脑风暴是一种集体幻觉吗? 岑嵘 ①单位里最近开展了一次“头脑风暴”,探讨赚钱的新方法。风暴刮得相当成功,大家一改沉默,你一言我一语,灵感大迸发。虽然我最后记不得究竟想出了什么好的点子,但这场头脑风暴让大家都很愉悦。 ②那么头脑风暴有用吗? ③我们今天所谓的“头脑风暴”指的是无限制的自由联想和讨论,产生出新观念或激发创新设想。它是由美国创造学家阿历克斯·奥斯本于1939年首次提出的。不过大家有所不知,“头脑风暴”一词最早是精神病理学上的用语,专指精神病患者的精神错乱状态。 ④在很多研究者看来,头脑风暴虽然说不上是精神病发病,但效用恐怕很有限。 ⑤为什么这么多人喜欢头脑风暴呢?头脑风暴的好处在于,很多人在讨论之后,会把别人的意见误认为是自己的意见。如果问题难以处理,每个人都能看出其他人也同样认为这个问题难以解决(不是自己傻,而是问题太难)。这就使得人人都感觉很好。 ⑥在《红楼梦》第十回中,秦可卿病倒了,尤氏说:“现今咱们家走的这群大夫,哪里要得?一个个都是听着人的口气儿,人怎么说,他也添几句文话儿说一遍;可倒殷勤得很,三四个人,一日轮流着,倒有四五遍来看脉!大家商量着立个方儿,吃了也不见效。”一群庸医给秦可卿看病,大家头脑风暴一下,集体商量弄了个方子,成功地把秦可卿折腾个半死。因此,头脑风暴最大的好处就在这里:即便这件事最后办砸了,但这可是集体讨论的结果,谁都不必为此担责任。 ⑦那大家思维碰撞总有点用吧?研究者也不这么看。他们认为头脑风暴是一种花时间却不太有效的方式,因为通常人们独自思考比在群体中思考能想到更多的点子。一项对22个群体的研究发现,其中18个群体中的人在群体中生产力不高,而且群体越大生产力下降得越多。心理学家称之为“群体生产力的错觉”。有许多人太依赖于他人的努力,想获得免费意见。然而让人吃惊的是,即便如此,人们仍然倾向于高看群体讨论的重要性。超过80%的受访者认为群体头脑风暴比个人的思考能产生更好的效果。 ⑧米开朗琪罗把所有的助手都赶走,锁上了西斯廷礼拜堂的门,独自创作出了壁画《创世纪》;巴尔扎克爱将自己锁在小黑屋中创作,将百叶窗拉牢实,郑重地点燃蜡烛闭门不出,在浑浊的光线中天昏地暗地写出皇皇巨著。如果他们喜欢的是拉上一大群人,大家拍脑袋想点子出主意,那么这些旷世作品我们恐怕永远也见不到了。

中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全)

中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全)

2

3

各个事件) (4)总分总(掐头去尾) 7.记叙线索及作用? 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8.为文章拟标题。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 (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6)作者情感 9.填写读书卡片。 按各项要求上原文寻找,再填写。注意原文的标题、作者、出版社等项(有时在括号内)。 10.记叙顺序及作用?(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 4

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11.语言特色?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 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 注: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12.写作手法及作用? (1)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5

(2)比喻手法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夸张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象征手法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6)衬托(侧面烘托)手法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7)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8)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6

2019攀枝花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攀枝花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 第一部分阅读(共58分) 关注微信公众号部编版中学语文,免费下载更多中考语文真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 头脑风暴是一种集体幻觉吗? 岑嵘 ①单位里最近开展了一次“头脑风暴”,探讨赚钱的新方法。风暴刮得相当成功,大家一改沉默,你一言我一语,灵感大迸发。虽然我最后记不得究竟想出了什么好的点子,但这场头脑风暴让大家都很愉悦。 ②那么头脑风暴有用吗? ③我们今天所谓的“头脑风暴”指的是无限制的自由联想和讨论,产生出新观念或激发创新设想。它是由美国创造学家阿历克斯·奥斯本于1939年首次提出的。不过大家有所不知,“头脑风暴”一词最早是精神病理学上的用语,专指精神病患者的精神错乱状态。 ④在很多研究者看来,头脑风暴虽然说不上是精神病发病,但效用恐怕很有限。 ⑤为什么这么多人喜欢头脑风暴呢?头脑风暴的好处在于,很多人在讨论之后,会把别人的意见误认为是自己的意见。如果问题难以处理,每个人都能看出其他人也同样认为这个问题难以解决(不是自己傻,而是问题太难)。这就使得人人都感觉很好。 ⑥在《红楼梦》第十回中,秦可卿病倒了,尤氏说:“现今咱们家走的这群大夫,哪里要得?一个个都是听着人的口气儿,人怎么说,他也添几句文话儿说一遍;可倒殷勤得很,三四个人,一日轮流着,倒有四五遍来看脉!大家商量着立个方儿,吃了也不见效。”一群庸医给秦可卿看病,大家头脑风暴一下,集体商量弄了个方子,成功地把秦可卿折腾个半死。因此,头脑风暴最大的好处就在这里:即便这件事最后办砸了,但这可是集体讨论的结果,谁都不必为此担责任。 ⑦那大家思维碰撞总有点用吧?研究者也不这么看。他们认为头脑风暴是一种花时间却不太有效的方式,因为通常人们独自思考比在群体中思考能想到更多的点子。一项对22个群体的研究发现,其中18个群体中的人在群体中生产力不高,而且群体越大生产力下降得越多。心理学家称之为“群体生产力的错觉”。有许多人太依赖于他人的努力,想获得免费意见。然而让人吃惊的是,即便如此,人们仍然倾向于高看群体讨论的重要性。超过80%的受访者认为群体头脑风暴比个人的思考能产生更好的效果。 ⑧米开朗琪罗把所有的助手都赶走,锁上了西斯廷礼拜堂的门,独自创作出了壁画《创世纪》;巴尔扎克爱将自己锁在小黑屋中创作,将百叶窗拉牢实,郑重地点燃蜡烛闭门不出,在浑浊的光线中天昏地暗地写出皇皇巨著。如果他们喜欢的是拉上一大群人,大家拍脑袋想点子出主意,那么这些旷世作品我们恐怕永远也见不到了。 1、下列对选文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们今天所谓的“头脑风暴”是由阿历克斯·奥斯本首次提出。 B、“头脑风暴”一词是最早的精神病理学用语,专指精神病患者的精神错乱状态。 C、头脑风暴的效用恐怕很有限是个别研究者的看法。 D、研究者们认为头脑风暴是一种花时间且无效的方式。 2、下列关于选文内容及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选文用疑问句作标题起到了引起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 B、第①段写作者身边发生的“头脑风暴”,提出了头脑风暴可以让大家都很愉悦的中心论点。 C、第⑥段举《红楼梦》一群庸医给秦可卿看病的例子,论证了头脑风暴最大的好处是:即便把件事办砸了,但因为是集体讨论的结果,谁都不必为此担责。 D、第⑧段举“巴尔扎克爱将自己锁在小黑屋中创作”的例子,论证了独自思考比一大群人在一起拍脑袋想点子出主意更好。 3、在作者看来,许多人喜欢头脑风暴的原因有哪些?仔细阅读⑤⑥段,概括作答。(4分) 4、文章最末一句“那么这些旷世作品我们恐怕永远也见不到了”中的“恐怕”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二、古诗文阅读(30分) (一)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古文选段,完成5—8题。(每题3分,共12分) 广既从大将军青(卫青)击匈奴,既出塞,青捕虏知单于所居,乃自以精兵走之,而令广并.于右将军军,出东道。东道少.回远,而大军行水草少,其势不屯行。广自请曰:“臣部为前 将军,今大将军乃徙令臣出东道;且臣结发而与匈奴战,今乃一得当单于,臣愿居前,先死单于。”大将军青亦阴.受上(汉武帝)诫,以为李广老,数奇(运气不好),毋令当单于,恐不

中考语文新闻类试题答题技巧

中考语文新闻类试题答题技巧(附例题) 一、拟标题。 拟标题是给出一段新闻,要求学生给这段新闻拟一个标题。这种题很多,它主要考察学生对文本把握的程度,也就是考察学生抓住文章主要信息的能力。如: 例1、给下面一则消息拟写一个标题,要求不能超过10字。 据新华社三峡工地5月20日电2006年5月20日14时,三峡坝顶上激动的建设者们见证了大坝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完毕的历史性时刻。至此,世界规模最大的混凝土大坝终于在中国长江西陵峡全线建成。 建设三峡工程,是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和期待。今年汛期,三峡大坝开始全面挡水,可使长江中下游的防洪标准从10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千年一遇的特大洪水能够有效控制,长江中下游1500万人、150万公顷良田从此解除洪水威胁。 三峡工程迄今已完成投资1260亿元。工程安装了26台70万千瓦的特大机组,年发电可达847亿度。高峡平湖的出现,还结束了川江自古不夜航的历史,万吨级船队可直抵重庆。 拟标题最好的办法是抓住新闻的主要内容,读新闻时,要抓新闻的主要内容,最好的办法就是看导语。通过阅读这则新闻的导语,我们就知道它主要是讲世界规模最大的混凝土大坝在中国长江西陵峡全线建成了。我们抓住这一句内容再缩句就得到答案了:“三峡大坝全线建成。” 二、补写类。 一般有补写导语与补写结语。补写导语就是在给出的新闻上空缺新闻的导语,要求学生补写出新闻的导语。补写结语就是所给新闻空缺结语,要求补写上结语,补写结语也就是对新闻内容进行概括小结,这种题重在考查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补写导语的如: 例2、导语是对消息核心内容的概括。请在下面这则消息的横线上补写导语。

抗日战士聚徐州 本报讯,今天是徐州沦陷纪念日。。 记者了解到,9名老人分别来自上海、北京、镇江、济南、南京、长沙等地,但都是徐州籍,年龄最大的86岁,最小的也已83岁。值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老人们相约在徐州沦陷日前夕,相聚到徐州,重话昔日的峥嵘岁月,再游当年生活、战斗过的地方。 前日上午,他们参观后感叹徐州的变化太大了。这些耄耋老人谈起徐州沦陷前后的战斗经历,激昂慷慨,还激动地唱起了《救亡军歌》。(2005年5月19日《彭城晚报》,有改动。) 这种题也是考察学生的筛选信息的能力,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因为导语是新闻的开头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做这种题时,首先抓住新闻的主体部分,再浓缩它的信息,压缩语段就成功了。或者抓住新闻的标题进行扩展,因为新闻的标题也是新闻的主要内容,只不过是更浓缩些,更概括些,它是新闻最核心的内容。这段新闻的导语就可以写为:“当年曾在徐州生活、战斗过的9名八旬老人从全国各地齐聚徐州,共忆往昔峥嵘岁月。” 三、概括主要内容。 概括主要内容就是为所给的新闻概括主要内容。如: 例三、请将下列内容概括成一句话新闻(不超过15字) 新华社珠峰大本营5月22日电(记者张景勇边巴次仁)红色测量觇标竖立在地球之颠,珠峰脚下的6个交会测量点同时展开峰顶连测;GPS测量设备、冰雪深雷达探测仪在峰顶开始工作……22日11时08分,2005年珠峰高程测量迎来决战时刻:我国登山测量队员成功登顶,珠峰测量顺利展开。 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部分说:“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这里就是考察学生理解主要内容,把握文章大概内容的能力。其实我们读后就可以知道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是讲“我国成功进行珠峰登顶测量。 四、语言交际运用类。 这种题实际就是一种情景交际题。阅读有关材料后,按情景写出有关人物的语言。如:

中考语文八大知识点答题技巧+知识点总结

小编导语:中考中,语文试卷除了占得分值比较大之外,语文还是中考的第一科,这科发挥好了,后面的心态也会比较好。所以考语文的时候一定要有信心,稳定情绪,把中考的头开好。而语文的答题通常是没有标准答案的,需要的是同学们尽量靠近参考答案,抓住重点,符合阅卷老师的评分标准,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中考语文八大考点答题技巧。 一、基础知识题:信语感,多比较这一块包括语音、字形、词语运用、标点符号、病句辨析等。做这一块题的基本原则是信语感,多比较。考前我们已经作了充足的准备,积累了大量的知识,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所以我们应付该相信自己看到这题时的直觉。其次,一定要克服还没有看完整道题就急于选出答案的习惯,因为语文题没有绝对的正确和错误。 二、语言表达题:落实题干要求语言表达题是年年变化最大的题目,也是比较能考察学生语文素质的题,当然也是一道容易拉分的题。碰到新题,不要慌张,这类题总是给出了比较明确的要求,我们只要一一落实这些要求,并尽量让语言美一些,符合情理就可以了。 三、文言文阅读:联系课文,联系上下文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一定是在课本中出现过的,中考察的意义和用法也一定是常用的。因此,平常复习要着重课本中的文言文的复习,做题时也一定要联系课本做判断。其次,文言文一般中考察的是人物传记类的文章,这类文章故事性强,我们可以根据文章的上下文来推测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四、科技文阅读:抓信息,会比照科技文不是考察我们对这个知识的掌握,也不是考察了解这个内容多少。它考察的是我们的语文能力——筛选信息的能力。所以,我们要快速阅读文章,了解文章大义和作者写作思路,做题时把每一个选项返回文章,认真比照原文就可以。 五、文言文翻译:直译句子,一字不漏文言文翻译的原则是“信、达、雅”,这里的“信”就是忠实原文,就是直译;而“达”就是要通顺,符合语法。所以,翻译文言文的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字字有着落”,一字一字地翻译,不能只管大意。 六、诗歌:套用术语,分析诗句我们已经了解了很多有关诗歌的术语,知道了诗歌设题的基本模式及做题思路和方法,也多少明白了诗歌的基本分类及每类诗歌的情感与主旨,我们现在需要记住的是,在了解了诗歌的类别和题干的要求后,先套用术语,再结合诗句分析。 七、现代文阅读:明确文章主旨,看好题干要求做现代文阅读最要不得的方法是,先看题目,然后拿题目往文章里套。拿到一篇文章,首先我们要快速阅读一遍,明确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作者对他所写的内容的感情,然后再看题目。应该说现代文阅读的题目,基本都紧扣文章的主旨。所以答题的时候也要紧扣文章的主旨。

2020届四川省攀枝花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含图片答案)(已纠错)

四川省攀枝花市高中阶段教育学校统一招生考试 语文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第Ⅰ卷阅读(共58分) 一、现代文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12分) 最“自私”的事就是助人 林中斌 ①自从达尔文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进化论之后,人类普遍相信“弱肉强食”是自然法则,弱者被消灭,强者活下来,并把他的基因传给后代;所以人类基本性格是自私的、暴力的、侵略的。 ②近年来科学更进步了,却发现进化论的盲点。请看一则小故事。一位美国帅哥穆拉尼,哈佛大学毕业,开保时捷名车,在纽约华尔街创业,任广告公司总裁。某天,他在街头看到一位可怜的兔唇小孩,心中不忍;他介绍小孩去他的医生朋友那里整形,费用他付,事后他觉得自己从未如此快乐过。 ③这个帅哥帮助兔唇小孩获得完美笑容上了瘾,从1991至1999年,他在纽约市成立慈善组织,再推广至全美及全世界,叫“笑容火车”;到2002年底,全球有75万裂唇和裂舌的儿童(遍布80个国家),已免费动手术开启了新的人生。穆拉尼的名言是:“你所能做的最‘自私’的事就是助人。” ④2006年,美国维吉尼亚大学心理系教授乔纳森·海特在统计大量数据后,发现做义工、捐血、有宗教信仰的人,通常比其他的人快乐。穆拉尼似乎不是个特例。无怪乎,在2010年海地大地震后,全美国一半的人捐款给海地,前往海地的美国旅客人数在灾后暴增,他们是去做义工清理灾区的。许多人还要在国内排很久的队才能轮到。 ⑤2006年,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研究人类神经的乔治·莫尔和乔丹·克拉夫曼博士,应用扫描脑部的技术,发表突破性的论文:“当我们把别人利益放在自己利益之上,如捐钱助人之后,大脑负责享乐的中心会亮起来。”他们说:“我们想做好事的念头,源于脑部神经构造中早已埋伏的本能,而非仁义道德压制自私自利的结果。” ⑥其实,哈佛大学生物学教授威尔逊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提出人类“群体演化”的理论:“两个部落竞争,生存下来的部落战斗力强,因为族人团结、合作、有牺牲的精神;被消灭的部落战斗力弱,其族人倾向于内斗、猜忌、自私自利。”人类世代遗传下来的,除了竞争的天性以外,还有合作牺牲的精神,这是人类进化有别于其他动物之处。这一说法在当时备受批判;近年来心理学、社会学、神经学陆续的新发现,使得威尔逊终于在2002年获得诺贝尔奖。 (选自《青年文摘》)总第539期有删改 1、第②自然段“近年来科学更进步了,却发现进化论的盲点”一句中的“盲点”究竟指的是什么?请用后文原句回答。(3分) 2、本文写穆拉尼帮助兔唇小孩的故事,有何作用?(3分) 3、第④自然段划线句中“在统计大量数据后”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4、通读全文,分析本文标题为什么给“自私”一词加引号。(3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0分) (一)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5—8题(每题3分,共12分) 安禄山将三道兵①六万以讨契丹,以奚②骑二千为向导。过平卢千余里,至土护真水③,遇雨。禄山引兵昼夜兼行三百余里至契丹牙帐契丹大骇时久雨弓驽筋胶皆弛④。大将何思德言于禄山曰:“吾兵虽多,远来疲敝,实不可用,不如按甲息兵以临之,不过三日,虏必降。”禄山怒,欲斩之,思德请前驱效死。思德貌类禄山,虏争击,杀之,以为已得禄山,勇气增倍。奚反叛,与契丹合,夹击唐兵,杀伤殆尽。射禄山,中鞍,折冠簪,失履,独与麾下二十骑走;会夜,追骑解,得入师州。归罪于左贤王哥解、河东兵马使鱼承仙而斩之。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注解】①三道兵:指范阳、河东、平卢三镇兵马。②奚:即奚族,中国北方古民族。③土护真水:古水名,即今内蒙古老哈河。④弓驽筋胶皆弛:弓弦松弛箭头脱落不可用。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安禄山将.三道兵六万以讨契丹(将:率领) B、思德貌类.禄山(类:像) C、会.夜,追骑解,得入师州(会:正赶上、适逢)

初中语文阅读答题技巧(公式)

语文答题公式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 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 记叙类文章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4、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5、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6、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 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

(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 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七)表达技巧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占有重要位置,表现手法诸如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委婉含蓄、对比手法、讽喻手法、象征法、双关法等等。诗中常用的修辞方法有夸张、排比、对偶、比喻、借代、比拟、设问、反问、反复等。分析诗歌语言常用的术语有:准确、生动、形象、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新奇、优美、绚丽、含蓄、质朴、自然等。复习时要系统归纳各种表达技巧,储备相关知识。 首先要弄清这些表达技巧的特点和作用,再结合具体诗歌进行仔细体味、辨析。至于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则包括总结作品的主旨,分析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指出其积极意义或局限性等。总之,鉴赏古代诗词,

四川省 攀枝花市 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图片答案)

攀枝花市2018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语文 第Ⅰ卷阅读(共58分) 一、现代文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 灵感并不那么值钱 万维钢 ①人们对“创造性思维”的认识有三个迷信:创新的关键是某个绝妙的灵感,灵感非常难得,想法越离奇越有价值。其实,这些迷行是不符合创造性思维的。 ②据说阿基米德洗澡时福至心灵,想出了测量皇冠体积的方法,大喊“Eureka”(意思是“我发现了”,从此,有人把凡是通过神秘灵感获得重大发现的时刻叫作“尤里卡时刻”)。人们熟知:牛顿看到苹果落地发现万有引力;门捷列夫梦见蛇咬住自己的尾巴(另一个说法是梦见一张张扑克牌被放进一个大表中),醒来制成元素周期表…… ③人们由此形成了对“创造性思维”的传统认识:创造性思维是一种神秘思维,其中,辛苦工作不重要,灵感才是关键。然而事实是,伟大的发现都是慢慢地得出来的。 ④阿基米德的故事已不可考。牛顿的苹果故事完全是传奇。在他之前就有多人有过万有引力的设想,我们有充分理由推测牛顿的引力思想是“学”来的——借鉴了前人的想法,使用了前人的数据,然后做了无数计算验证。在门捷列夫制成元素周期表之前,给元素分类已是显学,英国化学家纽兰兹已经发现用原子量大小进行排序具有明显的周期性,把这种周期性称为“八音律”,这已经非常接近门捷列夫的周期表了。 ⑤斯蒂芬·约翰逊在《好想法从哪里来?》一书中提出“慢直觉”的概念。他说,伟大的发现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系列小想法慢慢连接起来的结果,研究一个问题,开始有个模糊的直觉,选择一个方向往下走,随着研究深入,新想法连接起来,得到新事实支持,慢慢长大。由此看来,“尤里卡时刻”其实是慢直觉积累到一定程度导致突破的时刻。生物学家克里格·娄在他的《怎样成为成功的科学家:科学发现的战略思维》这本书中指出:不要指望灵感,要指望汗水。 ⑥发明大王爱迪生的大部分工作是试错和积累经验,他的秘诀在于使用简单、步骤少、并行、可以反复修改的方案,然后在实验室泡着,有庞大的助手团队帮着干。发现电磁感应的物理学家法拉第每周做好几十个实验,大部分想法被证明是错的,这没关系,架不住他做得多!不管做什么研究,都会产生各种想法,也许一百个想法里面只有一个最后被证明是有用的。只要愿意把想法一个个拿来尝试,失败就是常态,成功则是失败的副产品。 ⑦从“想法——验证”这个策略来看,创造性思维虽然不怕离奇,但不应追求离奇,因为越是离奇,失败的可能性越大。但是离奇的灵感有更大的戏剧性,所以往往被人们记住,接着人们误以为一个想法如 1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语文中考知识点答题技巧整理

语文中考知识点答题技巧整理 一、要点概括类 1.摘引文中原句作为答案。 2.选取文中重要词语语句组合成答案 3.划分相关内容层次,一般有几个层次就有几个要点 二、感想启迪类 1. 抓住文段的中心,理解文段的含义,联系中心作答 2.联系自己或社会实际情况,引发感悟 3. 遣词造句,讲究三美:运用古诗文、名言警句;恰当运用对比比喻排比等修辞;运用成语。 4. 偷梁换柱法:把作者在该文章中的体验、观点用自己的话重新演绎一遍。 三、词句品味类 1. 词语品味: A了解词性感情色彩,揣摩词语所表达的喜怒哀乐。 B.分析修辞,体会词语的形象含蓄 2. 句子品味: A.看句子是否富有哲理:如果富有哲理,可以从它带给你的启迪去体会。

B.看句式结构(句式不同,表达的效果也不同):陈述句语气平稳,不温不火;疑问句能吸引读者好奇心,能制造悬念;反问句能加强语气;感叹句能抒发强烈的感情;排比句层层深入,显得气势磅礴; C.从修辞的角度分析:比喻使意思浅显易懂,具体形象;夸张能突出事物的特征;拟人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对比给人鲜明印象;反语显得幽默风趣,讽刺意味强烈。 ★答题方式:我认为……美在……它表现了……. 四、献策举例类 1.问题献策分类 A.自然环境问题:大气水体污染、生态平衡问题、人与自然和谐共处问题等等 B.社会环境问题:农村城市差别问题、留守儿童问题、辍学问题、文明问题等等 2.问题献策举例类解题注意事项 A.看清问题,问什么答什么,切忌答非所问。 B.所提出的方法措施必须是可行的有助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切忌纸上谈兵空想主义。 C.主张创新 五、句子仿写类 一审修辞,二看句式,三析句间关系,四品语体色彩,五考虑要保留的词语和要替换的词语。修辞、句式、句间关系、语体色彩弄明白了,再

中考语文答题技巧一

中考语文答题技巧一 1.主要内容概括。 故事情节概括:若有示例,结构上尽可能与示例一致,主语也尽可能与示例一致。 公式: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必要时,要加上能体现人物性格或中心思想的关键细节) 2.说说题目的妙处(题目能不能改成其他)。 A.先说修辞方法或表现手法,如:对偶;顶针;比喻;引用;双关(表面意思是什么,这里暗指什么);拟人等; B.形象地概说了漫画(或文章)内容;(若文章题目,可能有设置悬念,吸引读者作用) C.揭示出什么寓意或讽刺了什么或作品流露出什么情感。(极具有讽 刺意味。) 注:有的是漫画题目,有的是现代文题目,答题方法一样。 3.品味文本中富于表现力的词句 议论性句子: 什么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什么对象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什么观点。 议论,回答为什么?(往往文章中有)再回答给我们什么启示?(往 往是文章的主题)描写性句子: 属于什么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运用什么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或描写技巧(运用XX、XX 等叠词;运用XX 、XX 等一些列动词;运用XX 、XX 等一系列形容词),从哪些角度(如:视觉?听觉?嗅觉?触觉?)从哪些方面(如:声?色?形?味?),褒词贬用?贬词褒用?生动形象(幽默诙谐?含蓄委婉?)地写出了什么对象什么特点,表达出作者(或XX )什么情感(喜爱?讽刺?赞美?愤怒?)或表现出作者(或XX )什么性格。与上文什么内容相照应或为下文什么内容埋下伏笔(为下文什么样的情节逆转埋下伏笔)? 注:有时有几种修辞手法,而所起到的作用效果不同,最好分开表达(例:考试说明P31.7(1)题)有时加点词语有几个,而所描述的对象不同,或所再现的特点不同,那么,也请最好分开表达(例:《滚铁环》阅读理解)有时加点词看似矛盾,实则不矛盾,是因为词语形容的对象并不一样。(例:考试说明P31.7(2 )题,从不闲着形容土地;难得清闲则形容人;只需点明,它形容的分别是什么对象什么特点。) 4.从文本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寻找文章中议论性的句子(发表观点)。 5.用现代汉语翻译重要文言句子。 先将每个文言字解释出来,再把解释连成一句话,若发现有省略的成分就加上,要发现句子不通,就考虑它是否是倒装句,若是,适当调整位置,使句子通顺。 注意:1.每个字词是否都有对应的翻译,特别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

2011年四川省攀枝花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1年四川省攀枝花市普通中等教育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语文试题 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共18分) 提示: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把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椽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基础知识积累(12分) 1.下列词语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滑稽(jī)俪(lí)歌猝(chù)然长逝 B.狩(shòu)猎胆怯(què)惟妙惟肖(xiāo) C.亢(kàng)奋恻(cè)隐强聒(guō)不舍 D.沉缅(miǎn)阔绰(chuò)顶礼膜(mò)拜 2.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母亲是与我们生命联系最紧密的人,我对不尊重母亲的任何言行深恶痛绝 ....。 B.梅兰芳塑造的舞台妇女形象以善良、温柔、典雅见长,荀慧生塑造的舞台妇女形象则以天真、 活泼、热情著称,他们二人的艺术风格真是相形见绌 ....,各有千秋。 C.李方对音乐、体育、地理、生物等不少学科都有研究,但他往往不求甚解 ....,对每一个学科的研究都难以达到较高的境界。 D.对于五音不全、一心只想赚钱的李四来说,在演唱会现场一坐就是几个小时,简直让他如坐 .. 针毡 ..,难受之极。 3.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名人传》,叙述了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B.京剧脸谱中,红脸代表忠勇,黑脸代表猛智,蓝脸和绿脸代表草莽英雄,黄脸和白脸代表凶诈,金脸和银脸代表神妖。 C.冰心原名谢婉莹,我国现代著名女作家,诗人。其诗集《繁星》《春水》的主题是对母爱、童真和自然的赞美。 D.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其作者是宋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4.将下面一组打乱顺序的句子组合成一个段落,请选择排序正确的一项:()(3分) ①我们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②生命是有局限性的③找出所有的答案

中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

中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 一、语言特色:(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等) 答题套路:这篇文章语言(自然朴素或生动优美)如“……(摘录文章中的相关句子)”,它“……(适当地选入附下面词库摘抄的语言)”。注意: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一定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选用恰当的词语,切莫张冠李戴。 二、在表现手法上设题: 答题套路:这篇文章采用“XX”的手法,作者通过“……(文章相关内容)”使文章写得“……”例句:这篇文章采用象征的手法作者通过对北方白杨树的赞颂,来赞颂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军民保卫祖国的英雄气概和团结向上的精神,它使文章意蕴含蓄,情感激越,作者的赞美之情藉此得到淋漓尽致的抒发。 常见的表现手法:衬托、象征、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欲扬先抑、正反对比、侧面烘托、虚实结合、以小见大、卒章显志、巧设悬念、首尾呼应、铺垫映衬 (1)象征手法作用: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2)对比手法作用: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3)衬托(侧面烘托)手法作用: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4)讽刺手法作用: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5)欲扬先抑作用: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6)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作用: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7)设悬念作用: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文章情节曲折 三、在表达方式上设题 常见的五种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说明。 (1)议论的作用: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2)抒情的作用: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3)记叙文中恰当的穿插议论往往使文章锦上添花,画龙点睛地揭示人物和事件的意义,以深化主题,尤其是文章末尾的议论。就是段与段之间用上一两句议论,也能起到承上启下的妙用。 (4)记叙文中说明是为了简要地解说事物,阐明事理,使所叙之人、事、物更清楚。其中抒情和议论有时是融为一体的,无法截然分开的。

中考语文考试答题技巧(珍藏版)

中考语文考试答题技巧(珍藏版) 考试考查的不仅是考生的知识水平,更是考查考生的综合能力。一位考生的失利可能失在知识的掌握上,也可能失在答题技巧。今天给大家准备了可套用的语文考试答题技巧,以后考试绝对用得上! 赏析类题型 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以下答题句式可以套用。 1、运用了ⅹ修辞方法,写了ⅹ的内容,突出了ⅹ特点,再联系上下文或主旨谈。 2、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3、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 4、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 5、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①点明题旨的句子; ②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 ③总结全文的句子; ④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 ⑤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 说明文阅读 常考题型与应对技巧: 1.说明方法——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常用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 要了解每一种说明方法的作用: (1)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 (2)列数字:准确具体地说明了…… (3)作比较:通过比较,更突出地说明了…… (4)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了…… (5)下定义:科学准确地指出了……事物的本质特点 (6)分类别:条理清晰地说明了…… 2.顺序——考查说明的顺序 如:文章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这样安排顺序有什么好处? 按照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说明的是时间顺序;按照实物的位置、形状和构造等方位顺序介绍的是空间顺序;按照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和事理的关系,说明事物以及事物内部各部分之间内在联系,采用逻辑顺序。 3.结构——分析文章(段)结构的特点 考察题型如:分析语段层次,分析某句、某段在结构上的作用等。 说明文在结构上的表现形式有:总分式(包括总——分——总式,总——分式,分——总式); 一般分析结构方面的作用,从句子的位置入手说明,如“总领全文”“引(领)起下文”、“总结上文”、“承上启下”等。 4.语言——某个词语能否删去或调换 如:自己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 特点的句子,并体会。 应对技巧:先要答不能,然后再说明:这个词的本义;在这个句子里起的作用;去掉后变成了什么,与客观实际不符;所以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记叙文阅读 常考题型与应对技巧: 1.题目——题目的作用: (1)把握象征意义;(2)语意双关;(3)作者感情的出发点;(4)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5)文章线索;(6)文眼,揭示文章中心;(7)吸引读者、新颖;(8)题目中运用修辞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 2.分析——能抓住关键性语句,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