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6.-实验: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教学设计-教案

6.-实验: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教学设计-教案

6.-实验: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教学设计-教案
6.-实验: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会用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计算物体运动的速度;

(2)学习利用物理图像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用纸带与打点计时器来探究功与物体速度相关量变化的关系,体验知识的探究过

程和物理学的研究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学习的快乐,激发学习的兴趣;通过亲身实践,树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科学理念。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的物理方法――倍增法,并会利用图像

法处理数据。

教学难点: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图像法。

3. 教学用具

多媒体、板书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探究力对物体做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2.体会探究过程和所用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让橡皮筋拉动小车做功使小车的速度增加,使拉小车的橡皮筋的条数由1条变为2条、3条……则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为W、2W、3W、……通过对打点计时器所打纸带的测量

计算出每次实验结束时小车的速度,最后分析每次做的功与速度的关系,总结出功与速度

的关系.

三、实验器材

木板、橡皮筋(若干)、小车、打点计时器、低压交流电源、纸带、刻度尺等.

四、实验步骤

1.按如图所示安装好实验仪器.

2.平衡摩擦力:将安装有打点计时器的长木板的一端垫起,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不挂橡皮筋,接通电源,轻推小车,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间隔均匀的点.

3.第一次先用一条橡皮筋做实验,用打点计时器和纸带测出小车获得的速度v1,设

此时橡皮筋弹力对小车做功为W,并将得到的数据记入表格.

4.换用2条、3条、4条……同样的橡皮筋做实验,并使橡皮筋拉伸的长度都和第一

次相同,测出速度为v2、v3、v4、……橡皮筋对小车做功分别为2W、3W、4W、……将数

据记入表格.

5.分析数据,尝试做W-v、W-v2等图象,探究W、v的关系.

五、数据处理

1.速度数值的获得:实验获得的是如图所示的纸带,为探究橡皮筋弹力做功与小车速度的关系,需要测量的是弹力做功结束时小车的速度,即小车做匀速运动的速度.所以,

应该在纸带上测量的物理量是图中A1、A3间的距离x,小车此时速度的表达式为v=2T(x),其中T是打点计时器的打点周期.即选择相邻距离基本相同的若干点A1、A2、A3、……来

计算小车匀速运动时的速度.

科学小实验教案课程

科学小实验教案课程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科学小实验教案 快乐童年,让我们的宝贝远离电视、电脑、手机!让妈妈们和孩子一起享受快乐的亲子时光! 感谢各位对我们妈妈团的支持!希望各位妈妈们满意! 1、颜色的混合:小黄和小蓝,颜色变变变 2、毛细现象:慢慢长大的绿树 3、火山爆发 4、美丽的鸡尾酒:油水分离的原理 5、冒泡的岩浆 6、彩虹珍珠雨 7、牛奶跳舞 8、彩虹大米,彩虹大米变彩虹 本实验套盒包含材料:试管架1个,试管6个,滴管6个,食用色素7种,42元包邮 科学小实验1 小黄和小蓝、颜色变变变 利用三原色混合的原理,让宝贝在自己实践中发现颜色混合的秘密! 实验步骤:1、食用色素蓝、黄分别滴一到两滴到试管中,然后加入水混合 2、让宝贝用滴管将混合好的蓝色,黄色分别滴在另外一个试管,让宝贝仔细观察,看之前的颜色变成了什么颜色 这个变化非常明显,孩子印象非常深刻,做完了小黄和小蓝,依此类推,实验完成后家长可以让宝贝自由发挥,不要限制孩子使用,让孩子真正的去探索观察!也许宝贝们能玩出我们都想不到的玩法 科学小实验2 毛细现象 准备材料:手纸一卷,三个塑料杯(超市有卖的一次性塑料杯),食用色素,滴管 实验步骤:1、将三个塑料杯接半杯水,然后让宝贝分别滴三中食用色素在水中搅拌均匀 2、将手纸折成15厘米左右长度,分三段,分别放入三个杯中让杯子两两相连接。 让宝贝观察发生了什么现象,开始的白纸会吸水,逐渐染成颜色,慢慢地两个颜色之间能相连,这个需要等待几分钟,想连的颜色间会发生作用,变成另外一种颜色。让宝贝观察水杯中的水是否减少或者没有,水杯中的水哪去了原来都被白纸吸收了,这就是毛细现象。 还有一个慢慢变绿的大树游戏, 还用到白纸折叠成树的样子,慢慢的放入杯子中,过了一会整个树就变绿了,杯里的水也被吸走了。 延伸实验:看谁跑的快 妈妈们可以准备不同材质的纸,放入水杯中,让宝贝猜猜哪个跑的快其实实验就是这么简单,让孩子可以接受可以参与! 3、火山爆发 准备材料:1、白醋、小苏打、洗涤液、食用色素、滴管、盘子、小的透明矿泉水瓶子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探究》教学设计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探究》教学设计 一.学习任务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匀变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最具代表性的变速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是高中物理运动学中的重要内容。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共同必修模块“物理1”中涉及本节的内容有:⑴经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研究过程,理解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体会实验在发现自然规律中的作用。⑵用打点计时器、频闪照相或其他实验方法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这就要求学生会用打点计时器或频闪照相等方法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并计算加速度,强调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过程。 2.学习的主要任务: 本节的学习任务类型是综合型。在知识上要会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并计算加速度;在技能上要求能设计和操作实验,会测定相关物理量;体验性上要求经历探究活动、尝试解决问题方法、体验发现规律过程,体会科学研究方法——等量替换、图象法的应用。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①.启发学生自主探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②.如何由纸带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并计算加速度。 难点:引导学生在猜想的基础上进行实验设计,提出可行的实验方案、完成实验并得出实验结果。

二.学习者情况分析 在学习这一内容之前,所教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速度、位移、瞬时速度、平均速度、等概念、各个物理量间的关系和相应的计算公式。通过初中阶段对物理的学习,学生对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已有初步的了解,已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初步具备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即能在一定的程度上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 在非智力因素方面,学生学习积极主动,对学习物理有较浓厚兴趣;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乐于探究自然界的奥秘;敢于坚持正确观点,勇于修正错误;喜欢和同龄人一起学习,有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愿望,具有团队精神。三.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上述对学习任务和学习者情况的分析,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⑴简要地知道打点计时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能正确使用打点计时器。 ⑵会分析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能根据纸带正确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并计算加速度。 2、过程与方法: ⑴经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探究过程。 ⑵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课题实验课教学设计新部编版与实施过程的实验报告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课题实验课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的实验报告 ——《和奶奶在一起的时候》一课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哈尔滨市道外区新一小学赵长清 一、课题自然情况: 1、课题名称及类别: 准备以《如何解决小学中高年级学生作文难问题的试验与对策的研究》为研究课题开展实验与研究工作。(道外区教育科学规划课题)2、课题简介: 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古老而文明的国度。在中国古代曾涌现出多少文人墨客,留下多少文化财富。为中国文化的发展,乃至世界文化的传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与世界十大名著相提并论,受到世人瞩目。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发展到今天,中国的文学创作的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受到撼动。翻开世界近代史,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中,没有一部是中国本土作家的大作。这可以说是中国文学界的悲哀。像鲁迅、老舍等一代文学大师香消玉损后,中国文学创作便走向了低谷,创作队伍呈现出了青黄不接的现象。这不能不说明中国的教育,特别是语文教学的悲哀。纵观中国近代的教育,长期以来,一直以应试教育为主,培养出来的学生都是应试教育的牺牲品。作品毫无创新意义,失去了创作本身的灵性,甚至有些作品脱离社会实际,无病呻吟,失去了创作

的本身的意义。评价也以分数高低论英雄,这种制度对于学生身心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并没有取得预期的理想的效果。有时甚至扼杀了学生创作的灵感。致使学生失去了创作的欲望,对作文厌恶。创作过程中应付了事,甚至抄袭。现在学生作文难已经成为了中国学生学习的杀手,严重制约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阻碍了我国的文学创作史的发展。那么如何解决当代小学阶段中高年级学生作文难的问题便显得尤为重要,针对这一现状。我们经过了大量的查阅国内外有关资料,及对我校三至五学年部分学生进行的随机抽取的调查问卷的分析,我们认为学生作文难主要的原因有: ⑴、学生虽然生活条件优越,见闻丰富广博,可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经历的事都是过眼云烟,毫无印象,没有积累意识,缺乏教师的有效引导,没有形成观察积累的习惯。 ⑵、部分学生虽然也有观察积累的意识,虽然经历了艰苦的创作过程,却得不到家长、教师的赏识。久而久之就对作文失去了信心,失去了创作的激情。 ⑶、还有一少部分学生虽有着极高的创作热情,易于动笔,但由于他们受到生活阅历,写作经验,创作技巧的制约,习作水平自然可想而知了。 根据掌握的有关数据,我们拟定以《如何解决小学中高年级学生作文难问题的试验与对策的研究》为研究课题开展实验与研究工作,通过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解决当代小学中高年级学生作文难的问题。通过今天的实验课的调研分析,听取有关专家与同仁们的意见与

3.1 变化率与导数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平均变化率的概念. 2.了解瞬时速度、瞬时变化率、的概念. 3.理解导数的概念 4.会求函数在某点的导数或瞬时变化率. 过程与方法 理解平均变化率的概念,了解平均变化率的几何意义,会计算函数在某个区间上的平均变化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模型刻画客观世界的作用,进一步领会变量数学的思想,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平均变化率的概念. 教学难点 平均变化率概念的形成过程. 3. 教学用具 多媒体、板书 4. 标签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师】十七世纪,在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由于工场的手工业向机器生产过渡,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其中突出的成就就是数学研究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微积分的产生。 【师】人们发现在高台跳水运动中,运动员相对于水面的高度h(单位:米)与起跳后的时间t(单位:秒)存在函数关系h(t)=-4.9t2+6.5t+10. 如何用运动员在某些时间段内的平均速度粗略地描述其运动状态? 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不急于下结论,而是继续引导学生:欲知结论怎样,让我们一起来观察、研探。 新知探究 1.变化率问题 探究1 气球膨胀率 【师】很多人都吹过气球,回忆一下吹气球的过程,可以发现,随着气球内空气容量的增加,气球的半径增加越来越慢.从数学角度,如何描述这种现象呢? 气球的体积V(单位:L)与半径r(单位:dm)之间的函数关系是 如果将半径r表示为体积V的函数,那么 【分析】 (1)当V从0增加到1时,气球半径增加了 气球的平均膨胀率为 (2)当V从1增加到2时,气球半径增加了 气球的平均膨胀率为

实验探究专题训练教学案

实验探究专题训练教学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实验基本操作,物质的特性和特殊的反应现象; 过程与方法:用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和实验知识与技能,分析解答该类习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具体问题中探索物质变化规律,理解实验探究在实践中的意义,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发展科学探究的能力。 【看谁记得准】 ⑴ C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 O2能使带火星的木条;H2能在O2中燃烧,发出色火焰,只生成;CO能在O2中燃烧,发出色火焰,只生成;而CH4在O2中燃烧生成和。 ⑵ H2或CO能使色CuO变,能使色Fe2O3变。 ⑶酸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碱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使无色酚酞试液变。 ⑷铵盐遇到碱性物质生成有气味的。 ⑸活泼金属与酸反应生成;碳酸盐与酸反应生成。 ⑹特殊颜色的沉淀:Cu(OH)2色;Fe(OH)3色。 ⑺白色沉淀: ①CaCO3、BaCO3等(碳酸盐)能溶于且产生大量气泡; ② Mg(OH)2等(碱)溶于但不产生气泡; ③ AgCl、BaSO4不溶于。 (8)溶液颜色:CuSO4、CuCl2、Cu(NO3)2溶液显色; FeCl3、Fe2(SO4)3溶液显色; FeCl2、FeSO4溶液显色。 【探究过程】 例1、根据要求选择或连接实验装置: A B C D E (1)在实验室中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时,发生反

应的化学方程式,其中二氧化锰起作用,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填写装置的字母代号,下同)。 (2)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欲得到干燥的二氧化碳还需用到的装置是,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观察火焰是否熄灭。 (3)某化学兴趣小组用氯化铵固体和氢氧化钙固体加热反应制取氨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4)实验室是用块状固体硫化亚铁与稀硫酸反应制取硫化氢气体。硫化氢的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形成氢硫酸。根据以上信息判断:实验室制取硫化氢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收集装置是。 例2、设计实验检验或鉴别物质 张大爷种植蔬菜,现在他有点苦恼,去年购买的化肥,由于外包装上的字迹看不清无法辨别,只记得该化肥是K2SO4、NH4HCO3、NH4Cl中的一种。小明利用学过的化学知识,设计如下实验方案帮张大爷鉴别化肥: [实验步骤] 取上述化肥少量于一容器中,加入少量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实验现象] 嗅到氨味. [实验结论] (1)小明由上述实验推断该化肥不是。 (2)请你根据上述实验结论 , 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来进一步证明 (3)通过小明的实验,请你写出使用铵态氮肥的一点注意 事项: 反馈练习1:实验室里有一瓶标签已破损的溶液,已知它 是氯化钠、硫酸钠、碳酸钠中的一种,小民同学对这瓶无色 溶液进行探究。 (1)根据所学知识他认为溶液不可能是。 (2)对剩下的两种可能性,他进行了设计和验证,并制成了实验报告,请你帮助他一起完成报告内容:

人教版物理必修一1.5《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教学设计

1.5《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了解加速度的定义式和单位。 ·理解加速度概念,区别速度、速度变化量和速度变化率。 ·了解加速度的矢量性,会根据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判断运动性质。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加速度概念的建立过程和加速度定义式的得出过程,了解体会比值定义法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通过生活实例的分析说明,体现研究物体运动时加速度的意义。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利用示例图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励其探索的精神。 ·领会人类探索自然规律中严谨的科学态度,理解加速度概念的建立对人类认识世界的意义,培养学生区分事物的能力及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培养合作交流的思想,能主动与他人合作,勇于发展自己的主张,勇于放弃自己的错误观点。 重点:加速度概念的建立过程和加速度方向的判断 难点:理解加速度的概念,树立变化的思想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对于运动的描述,首先从物体位置变化入手。关于位置变化、位置变化的快慢,物理学是通过哪些物理量描述的?(引导学生注意用比值法研究问题的思路,为本节课定义加速度做铺垫) 用生活实例图片感知速度变化: 1.刘翔的110m跨栏过程。2.晕车的同学感知车速的变化。 红绿灯处行人、自行车和小汽车的速度变化不同。 (讲解时教师可以进行必要的图片说明)

说明生活中不同事物运动的速度变化快慢往往不一样的。 提出新课的学习: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加速度概念的教学 通过数据感知,提出问题 1.谁的速度变化快?(相同时间比较速度变化量) 时间初速度末速度 普通的小型轿车6s 公共汽车6s 0 24m/s 12m/s 2.谁的速度变化快?(相同的速度变化量比较时间) 时间初速度末速度 普通的小型轿车20s 旅客列车500s 0 100km/h 100km/h 3.如表格数据,该如何比较速度变化的快慢呢? 初速度末速度时间末速度最速度变化最快(加 速度变化最大 (km/h)(km/h)(s)大速度最大) 自行车下坡2144***** 火车出站020100***** 飞机在空中飞行30030010***** 思考:为了描述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我们引入了新的物理量──加速度,它该如何定义呢?加速度 定义:加速度等于速度的改变跟发生这一改变所用时间的比值。 表达式:

乙醇催化氧化实验探究教学设计

乙醇催化氧化实验探究教学设计 近几年高考对实验的考查侧重于实验设计能力和实验的评价,较多以教材为基础,注重对教材实验的延伸和拓展,综合探究等。故设计乙醇催化氧化实验进行三个小探究,以期真正了解乙醇的催化氧化,进一步注意教材实验的原理,注意对教材实验进行反思和拓展,提高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及实验设计能力。 【探究一】乙醇催化氧化原理的探究 采用演示实验:取一根铜丝,把其中一端绕成螺旋状,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分别放在外焰、焰心,观察现象。 「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得出结论」:加热条件乙醇在铜的催化作用下被氧化。 【探究二】乙醇催化氧化的应用 提出问题:有一个铜制工艺品,因被放置在较高温的地方而表面变黑,该如何除掉表面那层黑色物质 「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得出结论」:加热条件下,乙醇可被氧化铜中的氧氧化生成乙醛, 而氧化铜变为红色光亮的铜。 【探究三】乙醇催化氧化实验装置的探究 以2008年高考化学试卷中的乙醇催化氧化的实验装置图为例。 「引导学生分析探究」:对装置图进行思考,使用该装置进行乙醇催

化氧化有什么优缺点如何改进再对改进后的装置图进一步反思,又存在哪些优缺点「讨论后达成共识」: 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图。 「小结本节课知识重点」:及时总结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学生的表现及时总结与评价,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材分析 乙醇是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乙醇在有机物的相互转化中处于核心地位,在有机学习的主干线中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学好这一课可以让学生在有机物的学习中抓住结构决定性质这一普遍规律,学会以点带面的学习方法,同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鉴于此,在这个过程中,多种方法的综合应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并通过学生实验和改进实验学习创新精神,培养求实严谨的优良品质。 乙醇催化氧化原理的探究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为从结构角度认识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及乙醇催化氧化实验装置的探究。 在重难点的突破上,首先通过演示实验创设情景,学生模拟操作进行实验,最后演示动画认识和掌握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原理。 三教案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教案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教学目标: 1、采用将物体运动所经历时间或路程分解为若干段的方法测量不同阶段物体的运动速度。 2、能通过实验测量数据,并正确记录数据。 3、懂得个人观点、见解的正确与否必须通过实验(实践)来证明,通过实验养成认真细致的行为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养成和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初步认识科学探究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科学探究的过程。 教具:停表、米尺、斜面、小球、挡板等。 教法:讲解、讨论、实验、交流 课型:科学探究课 释疑知识点: 科学探究活动与实验是有区别的。不能将科学探究简化为实验,实验过程是探究活动的组成部分,因此,探究活动的计划,评估和交流显得更为重要。 一、科学探究过程:(学生讨论、交流、实验,教师引导) 例题: 如图,探究小球沿斜坡下滑的速度是否变化?如何 变化? ? ⑴提出问题:小球沿斜坡下滑时,做的是变速直线 运动吗? 你提出的问题是: ⑵猜想与假设:小球在斜坡下滑时的速度可能 越来越大。 你的猜想是: ⑶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要想搞清楚小球沿斜坡下滑的速度究竟怎样变化,可以将斜面分成两段,分别利用测量的方法测出小球在上半段和下半段的速度加以比较。 ①由速度公式可知,只要我们能够测出小球通过每一段的及所用的,利用公式就可以算出对应的速度。

②需要的器材有:。 思考:小球通过下半段的时间怎样测量呢?把小球放在B处开始下滑测时间,这样做对吗? 你的观点是:。 ③设计实验纪录表格,为收集数据,分析实验结果提供依据。 ⑷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实验中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考虑:如何测小球下滑的路程?正确记录数据。如果发现不合理的数据可以更改吗?该怎样处理? ⑸分析与论证:下面是一个小组测量的记录数据,请你帮他完成表格。 结论: (6)评估、交流与合作: 二、课堂练习: 课后作业1、2、3 三、小结(略) 四、布置作业: 1.写出探究报告,并分析得出结果。 板书设计: §2-4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反思: 答案:⑴小球沿斜坡下滑时速度越来越快吗?(或越来越慢吗?) ⑵同上。 ⑶①v=s/t ,路程,时间

开题报告.有效教学各学科教学设计研究》课题

一、研究背景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教师教育改革的重大主题之一,也是教师教育研究的核心课题。2006年12月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下达了由中央教科所承担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有效推进区域教师专业化发展”,之后,中央教科所在全国遴选课题实验区。2007年4月,合肥市教育局组成课题组积极向中央教科所申报“有效推进合肥地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课题,2007年4月13日,该课题经中央教科所“有效推进区域教师专业化发展”总课题组批准立项。为了全面提升我校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加快教师教育一体化进程,结合我校教师教育实际,2007年11月,我校整合研究力量,组成有研究能力的课题组,积极向合肥市教育局、瑶海区教育局申报子课题《有效教学各学科教学设计研究》,很快得到了合肥市教育局、瑶海区教育局课题组批准立项,这是上级领导对我校的信任,同时也体现了市、区课题组对我校教师的关心和爱护。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伴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全面实施,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跨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同时也使我们教师面临着一场严峻的考验。能否在思想上、行动上尽快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是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此,切实搞好教师培训工作,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完成本次课程改革任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保证。本课题的研究,就是面对基础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深入研究、探索并最终构建适合我校实际、有效促进教师专业

化发展的新思路、新方式,提高整个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增强广大教师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研究目标 (一)全面提高我校教师专业素质。通过课题研究,在我校催生一批具有高专业素质的教育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等拔尖人才队伍不断加强。 (二)提升学校办学理念。学校的首要目标是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氛围;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全面发展的质量观;明确学校的科学发展方向和目标定位,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关注每一位教师的成长,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努力丰富校园文化,促进学校办学理念、教育教学管理和教育发展水平的再提升。通过课题研究,努力成为学习型学校。 四、研究内容 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教学?有效教学的指标是什么?有效教 学如何设计与实施?有效教学如何评价?有效教学的反思如何进 行?如何重建有效教学的管理制度等等,这些被大家所关注的问题,是每一位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问题,在课题研究中要深入研讨。 五、研究方法 (1)文献借鉴法。多角度、多渠道开展对情报资料的比较研究,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找到新的生长点,防止重复研究,避免和少走弯路。

速度变化规律-教案

速度变化规律 【教材分析】 匀变速直线运动是运动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运动学的基础。本节内容是在学习“速度”、“位移”、“加速度”等基础概念的基础上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总结,又是以后学习运动学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用数学方法推导物理规律,培养学生利用数学思维来研究物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物理观念:能够根据加速度表达式推导得出速度公式,理解运动图像的物理意义及其应用。 科学思维:经历探究速度规律,体会数学思想和方法在解决物理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科学探究:经历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的推导过程,利用公式和图像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使学生感受物理来源于生活的思想;通过师生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速度公式的应用和运动图像物理意义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难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用公式法和图像法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观察两幅图片,思考 问题:这些运动着的物体速度都在变化,它们的速度变化有什么规律么?问题:如何来探究复杂运动所蕴含的规律?新课讲授 汽车沿直线运动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数据t/s 0123456v/(m/s ) 2 4 6 8 10 12 问题:汽车的速度在如何变化? 问题:汽车在不同的时间段内速度变化快慢相同么? 学生随机挑选六段时间,计算汽车在这六段时间里的加速度,对比分析得出结论“该车在行驶时加速度保持不变”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定义:物理学中,将物体加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称为匀变速直线运动。 匀变速直线运动是一种简单且特殊的变速直线运动,是一种物理模型。物体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改变。当加速度与速度同向时,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加速度与速度反向时,物体做匀减速直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专题复习教案

科学探究专题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1.能进行药品的取用、简单仪器的使用和连接、加热等基本的实验操作 2.学会根据某些性质检验和区分一些常见的物质 3.学会运用简单的装置和方法制取某些气体 4.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实验药品和仪器,并能安全操作 教学重点:能进行药品的取用、简单仪器的使用和连接、加热等基本的实验操作 教学难点:学会根据某些性质检验和区分一些常见的物质 教学方法:练习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例题讲解 例1:如图下列装置为实验室用来制备和收集气体的部分装置; (1)①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所用的药品是 ②发生装置是(填序号);理由是 ③使用该装置的注意事项之一是 ④使用该装置还可完成的另一个实验,用化学方程式回答 (2)①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选用的收集装置为(填序号) ②能用该装置收集的气体必须具备的物理性质是 ③如何证明收集的气体是二氧化碳,简述操作步骤和观察到的现象,并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④假若二氧化碳气体始终不能收集满,除装置漏气外,还可能的一种原因是 例2: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实验室中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的成分,进行了有关实验。 请你与他们一起完成以下探究活动。 【猜想】 猜想一:全部是NaOH;猜想二:全部是Na2CO3;猜想三: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1】兴趣小组的同学取少量固体样品中加水溶解,再滴入无色酚酞显红色。 请分析此实验的价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2】兴趣小组的同学取少量固体样品,加入足量稀盐酸有无气泡产生, 你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3】为了进一步验证你的结论,如何进行实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4】某兴趣小组对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固体进行提纯,设计了如下操作流程。请回答: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教学设计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⑴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速度的变化量,如何求速度的变化量 2、知道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3、知道加速度的定义,及定义式、单位 4、知道平均加速度和瞬时加速度。 5、加速度恒定的直线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6、加速度的矢量性,加速运动、减速运动中加速度的方向 ⑵能力目标:1、能从生活中的实例体会速度是变化的,而且速度变化有快慢之分的 2、帮助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并能归纳总结出结论 3、能够区分速度、速度变化量、速度变化率 4、能用加速度的概念解释生活中的现实问题 ⑶德育目标:1、领会人类探索自然规律中严谨的科学态度,理解加速度概念的建立对人类认识世界的意 义,培养学生区分事物的能力及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2、培养合作交流的思想,能主动与他人合作,勇于发表自己的主张,勇于放弃自己的错观 点. 【教学重难点】: ⑴〔重点〕: 1、速度的变化量、速度的变化率的含义 2、加速度的概念、定义式及物理意义、单位 3、加速度的矢量性及方向 ⑵〔难点〕: 1、理解加速度的概念,树立变化率的思想 2、区分速度、速度的变化量及速度的变化率 3、利用图像来分析加速度相关问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文件 【教学思路与方法】:利用摩托车、赛车、战斗机的比赛视频引题,强烈音画效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起 学生对本节内容的兴趣,之后针对视频提出问题引出速度变化的不同,再请同学举生 活中速度变化及变化存在快慢的现实,引出问题:如何判断速度变化的快慢?表格展 示三种情况,最后的情况是速度变化量、时间都不同时如何比较,通过分组讨论,再 类比速度的定义,提出加速度的概念。 加速度的方向由加减速运动中速度变化量的情况分析得到,再通过例题巩固加速度方 向及大小。最后通过讨论题巩固加速度概念的理解。课堂小结 【教学过程】: 一、引题:欣赏摩托车(196公里/时)、赛车(368公里/时)、战斗机(2000公里/时)的巅峰对决 赛,猜想在开始阶段谁会赢?播放视频, 提出问题:为何开始阶段,摩托车会赢? 开始三者做什么运动?速度如何变化? 三者开始速度变化情况相同吗? 与“战斗机的速度快”矛盾吗? 提问:生活中也有很多物体速度变化的情况,谁能举例? 是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如何计算速度的变化量?需要知道哪些物理量? 速度变化是从在快慢的,比如正常刹车和紧急刹车,那么如何比较物体速度变化快慢呢?请看 下面的实例。 二、进入新课 如何比较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 (提示:比较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专题复习教案

初中化学科学探究题复习教案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练习体会提出合理的猜想和假设的思路;体会完成实 验设计及实验评价的思路。 过程和方法: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能提出问题和猜想,设计实验和验 证,形成良好的科学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合作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 精神。 二、教学设想:根据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科学探究不仅是我们学习化学的重要内容,也 是解决化学问题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和重要的实践活动。2013年中考考纲试卷结构表明,科学试题探究占18分,分布在: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反应;化学与社会发展四个部分中。

根据我们这两次的模拟试卷分析实验探究题是我们丢分最多的部分,没有 达到中考的要求。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科学探究题进行专题复习。 三、教学过程 1、近几年科学探究热点题型 (1)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变质的探究; (2)有关化学反应及反应后成分的探究; (3)有关金属活动性及金属回收的探究; (4)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的探究; (5)有关废水、废气(尾气)分析及处理的探究等。 2、实验探究的基本环节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 3、化学实验探究题解题注意事项

(1)提出的猜想要合理,有利于方案的设计;合乎题意,不能信口开河。 (2)设计的实验方案要紧扣提出的猜想,设计方案要简单易行。 (3)结论一定是对假设的判定,反思评价一般是对实验方案、实验操作、 结论等方面的反思,是探究题中最难的地方。 4、解题思路 (1)认真读题:划出关键的语句,审清题意,明确要求; (2)找出题目中与教材相联系的知识点; (3)灵活应用基础知识解决探究题中的问题。 实验探究一、有关金属活动性的探究 例题解析:例1、(06 陕西)小新拿来一片黄色的金属向同学们炫耀说他捡

小课题研究教学设计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杨英庄小学六年级王志娟 【教学内容】人教课标版六年级上册第55–58页,练习十四第1-4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合作交流,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圆的特征。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抽象能力。 2、让学生自己尝试用圆规画圆,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索能力及观察能力。 3、使学生认识到圆在日常生活中的存在和作用,体验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使学生充分掌握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同圆中直径与半径的特征及关系。 【教学准备】圆的认识的课件、圆形的物体、圆形纸片、圆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新知。 1、同学们,你们见过平静的的水面吗?如果我们从上面往下面丢进一颗小石子(播放水纹),你们发现了什么? 2、其实这样的现象在大自然中随处可见,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伴随着优美的音乐,阳光下绽放的向日葵、花丛中五颜六色的鲜花、光折射后形成的美妙光环、圆形的瓷盘及剪纸等画面一一展现在学生的眼前),从这些现象中,你们找到圆了吗?

3、在我们的生活周围,你还知道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形的?谁来说说? 4、有人说,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才变得如此美妙而神奇。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去认识圆!(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二、提出学习问题 师:谁愿意和老师合作在黑板上面一个圆?(同学们争先恐后举手) 师:看着黑板上这么大的一个圆,你有什么问题想说吗? 生: ①我想知道什么是圆? ②圆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 ③圆的周长怎么求? ④圆的面积怎么求? ⑤圆的性质、特点都是什么? ⑥我真羡慕老师,也想在本上画一个大圆,我想了解它的画法。 师:你们的思维太开阔了,想了解这么多的内容,我们归纳起来,就是什么是圆,各部分名称……那么现在就运用我们的聪明才智一个 一个攻破它。 三、自主探究、汇报交流 1、导:圆里究竟藏有什么秘密呢?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小实验。把你的圆对折,再对折,多折几次,把折痕画出来,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并把你的发现在小组里汇报。最后看看谁的收获多。

实验教学设计

实验教学设计

当堂训练 1、下图表示“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实验的部分操作步骤,步 骤②和④滴加的液体分别是() 师生互动 技能巩固 A.碘酒、清水B.清水、碘酒C.碘液、清水D.碘液、生理盐水 2、制作的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用低倍镜观察,先转动粗 准焦螺旋,如果物像不够清晰,再转动______,直到看到清晰的物像。若在视野 中看到的物像位于视野的左下方,要把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载玻片应向______ 方向移动。 3、盖盖玻片的方法不恰当,很容易出现气泡,影响观察效果。下列四种盖盖玻 片的方法中,最不容易出现气泡的是(图中半扁圆形结构代表水滴,箭头代表盖 盖玻片的方向) ( )

学生实验报告 实验导学(一)+操作考核评分表 制作临时装片观察植物细胞,我们可以选择洋葱、黄瓜等材料,通常我们选择洋葱作为材料来进行观察。在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临时装片时要注重把握以下几个步骤,自主学习P43“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完成填空,并讨论标注每个步骤的关键动词(建议用异色笔)。

典型题例探讨 1、使用碘液处理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目的是什么? 2、怎样区分显微镜视野中的气泡和细胞? 选做实验导学(二) (7)、制作黄瓜表层果肉细胞临时装片时,先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然后用小刀将洗净的黄瓜表皮刮掉,再用清洗后的小刀轻轻刮取少许黄瓜表层(),用清洁牙签刮取均匀()在载玻片上的水滴中,盖好盖玻片,制成临时装片。 拓展讨论 根据老师出示四幅实验操作中的显微投影图片(洋葱内表皮临时装片染色+未染色,黄瓜果果肉表层细胞临时装片染色+未染色)讨论:它们有哪些相似的结构?不同材料制作临时装片时是否有必要都进行染色? 师生互动,巩固提升 1、下图表示“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实验的部分操作步骤,步骤②和④滴加的液体分别是() A.碘酒、清水B.清水、碘酒C.碘液、清水D.碘液、生理盐水 2、制作的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用低倍镜观察,先转动粗准焦螺旋,如果物像不够清晰,再转动______,直到看到清晰的物像。若在视野中看到的物像位于视野的左下方,要把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载玻片应向______方向移动。 3、盖盖玻片的方法不恰当,很容易出现气泡,影响观察效果。下列四种盖盖玻片的方法中,最不容易出现气泡的是(图中半扁圆形结构代表水滴,箭头代表盖盖玻片的方向) ( )

怎样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 教案(1)

怎样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 教案(2)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加速度的物理意义,知道加速度是矢量。知道平均加速度和瞬时加速度。 2.通过对日常生活中有关加速度的实例的分析,进一步体会变化率的概念及表达方式。 3.理解匀变速运动的意义,能用v~t图象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并能通过图象确定加速度。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将生活中的实际上升到物理概念的过程,理解物理与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如何描述运动.通过事例,引出生活中物体运动的速度存在加速和减速的现实,提出为了描述物体运动速度变化的快慢,引入了加速度概念的必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帮助学生学会分析数据,归纳总结得出加速度. 3.教学中从速度一时间图象的角度看物体的加速度,主要引导学生看倾斜直线的“陡度”(即斜率),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应用数据求加速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利用实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励学生的探索精神。 2、领会人类探索自然规律中严谨的科学态度,理解加速度概念的建立对人类认识世界的意义,培养学生区分事物的能力及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培养合作交流的思想,能主动与他人合作,勇于发表自己的主张,勇于放弃自己的错观点. 二、教学内容剖析 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 加速度是力学中的重要概念,也是高一年级物理课较难懂的概念。在学生的生活经验中,与加速度有关的现象不多,这就给学生理解加速度概念带来困难。为此,教材先列举小型轿车和旅客列车的加速过程,让学生讨论它们速度变化的快慢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教材还展示飞机的起飞过程,要求学生从具体问题中了解“速度快”“速度变化大”“速度变化快”的含义不同,又在旁批中指出“物体运动的快慢”与“运动速度变化的快慢”不同。在此基础上再说明平均加速度的意义,进而说明瞬时加速度。对重要的v—t图象,教材又设置一个“思考与讨论”,让学生通过v—t图象加深对加速度的认识和对图象的理解。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实验探究专题教学设计复习过程

《实验与探究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复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实验与探究的考查目标; 2、会使用测量仪器,掌握探究方法,领会探究要领。 3、熟悉常见实验的操作过程 4、掌握解题思路与解题技巧; 二、过程与方法:师生合作、小组交流、微课讲解、ppt展示、网络云盘。 三、情感与价值观:有效克服复习课的单调、枯燥、低效,激发学生复习热情。 复习内容: 1、初中物理常见测量仪器的使用; 2、重温课本实验过程,夯实实验基础; 3、掌握探究方法,领会探究要领; 4、回归课本,整合教材资源,加强实验训练。 熟悉测量仪器、牢记仪器规则 复习过程: 一、明确目标(ppt展示):解答测量型实验,要了解各种基本仪器的工作原理、刻度特点、 读数,要熟练掌握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 二、PPT展示初中常见测量仪器。 1、实物演示:刻度尺。 2、思考:刻度尺的使用前要注意哪些问题?使用时又要注意哪些问题? 学生看教师演示并说出要注意的事项,教师汇总ppt展示。 3、思考:刻度尺应该怎样读数?重点提醒:记录结果=准确值+估读值 4、读数练习:(ppt出示习题) 5、直击中考:学生练手(ppt出示中考真题) (2013·黄冈中考)图中小球的直径是cm。

三、教师引导看《温度计微课视频》 1、ppt播放视频。 让学生说出温度计的使用,教师归纳总结。 2、直击中考:学生练手(ppt出示中考真题) 四、学生自由观看微课视频《秒表》、《测力计》、《天平》、《电流表》、《电压表》。 以小组为单位组内交流秒表、测力计、天平、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 五、典型示例: 1、PPT展示:(2016.黄冈中考)请按要求填空 (1)用托盘天平称量物体质量时,当在右盘放入最小砝码后,发现指针偏右,则应取出最小砝码,并,使天平横梁. (2)寒暑表(如图)的示数是. (3)要估测人上楼的功率,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 人的体重、上楼的时间以及. 2、【考点】天平的使用;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功率的测量实验. 3、【分析】(1)调节横梁平衡时,要移动平衡螺母,在称量过程中不能再移动平衡螺母, 要增减砝码或移动游码.使天平横梁再次平衡. (2)寒暑表的示数是玻璃管内液柱液面显示的位置的刻线数值,同时注意它的分度值. (3)测量功率的实验,首先要看清是克服什么力做功,然后根据功率的计算公式P= 而w=Gh,再根据公式确定要测量的物理量。 答案:(1)向左移动游码、平衡(2)36℃(3)楼高h 六、巩固提升(微型试卷:近几年黄冈中考测量题汇集) 七、课外练习:云盘 重温实验过程、夯实基础知识 一、导入: 1、(ppt再现2016.黄冈中考实验与探究真题) 题目:为了测量标有“2.5V”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小峰同学设计了图甲所示的电路图,电源电压为6V,小灯泡电阻约为10Ω.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教案修订版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教 案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教学目标: 1、采用将物体运动所经历时间或路程分解为若干段的方法测量不同阶段物体的运动速度。 2、能通过实验测量数据,并正确记录数据。 3、懂得个人观点、见解的正确与否必须通过实验(实践)来证明,通过实验养成认真细致的行为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养成和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初步认识科学探究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科学探究的过程。 教具:停表、米尺、斜面、小球、挡板等。 教法:讲解、讨论、实验、交流 课型:科学探究课 释疑知识点: 科学探究活动与实验是有区别的。不能将科学探究简化为实验,实验过程是探究活动的组成部分,因此,探究活动的计划,评估和交流显得更为重要。 一、科学探究过程:(学生讨论、交流、实验,教师引导) 例题: 如图,探究小球沿斜坡下滑的速度是否变 化如何变化 ⑴提出问题:小球沿斜坡下滑时,做的是变 速直线运动吗? 你提出的问题是: ⑵猜想与假设:小球在斜坡下滑时的速 度可能越来越大。 你的猜想是: ⑶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要想搞清楚小球沿斜坡下滑的速度究竟怎样变化,可以将斜面分成两段,分别利用测量的方法测出小球在上半段和下半段的速度加以比较。

①由速度公式可知,只要我们能够测出小球通过每一段的及所用的,利用公式就可以算出对应的速度。 ②需要的器材有:。 思考:小球通过下半段的时间怎样测量呢把小球放在B处开始下滑测时间,这样做对吗 你的观点是:。 ③设计实验纪录表格,为收集数据,分析实验结果提供依据。 ⑷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实验中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考虑:如何测小球下滑的路程正确记录数据。如果发现不合理的数据可以更改吗该怎样处理 ⑸分析与论证:下面是一个小组测量的记录数据,请你帮他完成表格。 结论: (6)评估、交流与合作: 二、课堂练习: 课后作业1、2、3 三、小结(略) 四、布置作业: 1.写出探究报告,并分析得出结果。 板书设计: §2-4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反思: 答案:⑴小球沿斜坡下滑时速度越来越快吗(或越来越慢吗) ⑵同上。 ⑶①v=s/t ,路程,时间 ②刻度尺、秒表(停表、手表)、挡板、斜面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教案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2.1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根据相关实验器材,设计实验并熟练操作。 2、会运用已学知识处理纸带,求各点瞬时速度。 3、会用表格法处理数据,并合理猜想。 二、能力目标 1、初步学习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实验,完成某种规律的探究方法。 2、对打出的纸带,会用近似的方法得出各点瞬时速度。 三、德育目标 1 、通过对小车运动的设计,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思考问题的习惯,并锻炼其思考的全面性、准确性与逻辑性。 2、通过对纸带的处理,实验数据的图象展现,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能使学生灵活地运用科学方法来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创新意识。 3、在对实验数据的猜测过程中,提高学生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 对实验的设计数据的处理 [教学难点] 1、各点瞬时速度的计算。 2、对实验数据的处理、规律的探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物体的运动通常是比较复杂的。放眼所见,物体的运动规律各不相同。在生活中,人们跳远助跑、水中嬉戏……在自然界了,雨滴下落,猎豹捕食,蚂蚁搬家……这些运动中多有速度的变化。 物体的速度变化存在规律吗?怎样探索复杂运动蕴含的规律?怎样探索复

杂运动蕴含的规律呢? 要探究一个物体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必须知道物体在不同时刻的速度。直接测量瞬时速度是比较困难的,我们可以借助打点计时器先记录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在通过对纸带的分析,计算得到各个时刻的瞬时速度。 二、新课教学 (一)进行实验 【实验】 问题一:打点计时器结构如何? 问题二:用打点计时器测小车的速度所需哪些实验器材、实验步骤? 步骤: 1、附有滑轮的长度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 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 2、用一条细绳栓住小车使细绳跨过滑轮,下边挂上适量的钩码,让纸带穿 过打点计时器,并把纸带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上面。 3、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 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列小点。换上新的纸带,重复实验 三次。 问题三:本实验特别要注意哪些事项? 1.固定打点计时器时应让限位孔处在长木板的中央位置。 2.滑轮不能过高。 3.钩码数量不能过多,长木板两端高低相差不能太大。 4.开始释放小车时,应使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 5.先接通电源,计时器工作后,再放开小车,当小车停止运动时及时断开电源。 6.要防止钩码落地和小车跟滑轮相撞,当小车到达滑轮前及时用手按住它。 (二)处理数据 问题四:怎样分析和选取纸带上的点? 1、纸带要选择打出的点清晰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