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自考 汉语言文学 民间文学概论复习

自考 汉语言文学 民间文学概论复习

自考 汉语言文学 民间文学概论复习
自考 汉语言文学 民间文学概论复习

《民间文学概论》200804考试考前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考核方式介绍

一,考核形式:

闭卷,集中考试.

二,考试时间:

统一为120分钟.

三,试卷结构:

本课程考试的题型有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题,简述题和论述题.各种题型的题量及所占分数的分配为:单项选择题为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多项选择题为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名词解释题为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简答题为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论述题为1题,20分.

第二部分复习指导

单项选择题复习指导

答题技巧

单项选择题备选答案是4个,但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此类题的目的是测试考生分辨正确和错误的能力,检查考生对课程基本内容,特别是基本概念,分类,代表作品等内容的掌握程度.

本课试题的单项选择题比多项选择题要容易得多.因为,一是正确选项只有一个,没有少选多选的问题;二是内容确定,选项之间在内容上的相似性小,如果对该知识点熟悉,能很快地确定正确选项;三是选项字数少,理解得快.单项选择题选项的内容主要是确定性的内容,如作品名称,体裁分类名称,作者名,阶段等.如果对重要知识理解了并记忆准确,单项选择题会做得快而准;如果对它不熟悉或没印象,就根本没法做.单项选择题的选项中也有一小部分分析性的内容,字数较多,难度稍大.

复习重点和难点

绪论:民间文学的定义,民间文学的范围.

第一章: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关系

第二章:中国古代民间文学资料的记录与保存,中国现代民间文学资料的搜集,整理与研究

第三章:神话的含义,历史上的主要神话学派及其对神话的解释,神话的种类及其代表作品

第四章:传说界说,传说的种类与思想内容,四大传说

第五章:民间故事的界定,故事的特点,提出AT分类法的人物及其著作,故事的价值,童话,生活故事,寓言,笑话

第六章:民间歌谣的含义,民间歌谣的起源与演进,民歌的思想内容与分类,六类民歌的名称与定义,民歌的形式与分类

第七章:本章重点掌握史诗的特征与三大英雄史诗

第八章:民间叙事长诗的概念,特点与类别,中国民间叙事长诗概况,《哭嫁歌》作品分析

第九章:谚语,谜语,歇后语

第十章:民间说唱概说,评书,快书与快板,相声

第十一章:什么是民间小戏,民间小戏的类型,民间小戏的源流.

练习题

1.福建长汀县流行着"吉祥哥"崇拜.一些老太太带着久婚不孕的女儿或媳妇来神像前礼拜并念诵:"吉祥哥,吉祥哥,聪明伶俐福气多;请你勿在厅中坐,保护伢(我)女生个靓阿哥."这种歌谣属于( A).

A.法术歌

B.情歌

C.节令歌

D.礼俗歌

2.(C)是在中国南部地区流传广泛的一种民间小戏,有时用以统称各种小戏.其特点是演唱时

有人帮腔,用花鼓,锣等乐器伴奏.

A.道情戏

B.秧歌戏

C.花鼓戏

D.花灯戏

3.( B)年,英国考古学家威廉汤姆斯发明了"Folklore(民俗)"一词.

A.1840

B.1846

C.1918

D.1940

4.在山东,每年二月二,按习俗要驱除蝎子,老鼠,老太太们往往敲着破瓢等物,边敲边唱:"二月二,敲瓢擦,十个老鼠九个瞎."她们唱诵的这种歌谣属于(A ).

A.节令歌

B.法术歌

C.礼俗歌

D.儿歌

5.歇后语的目的语在字面上是呼应引语部分的意思的,实际上却另有所指,从而以双关的形式构成(C ).

A.岔断型幽默

B.情感释放型幽默

C.干涉型幽默

D.含蓄型幽默

6.《江格尔》是流传于(B )的英雄史诗.

A.青藏高原的藏族聚居区

B.新疆阿尔泰山区和额尔齐斯河流域的蒙古族聚居区

C.新疆柯尔克孜族聚居区

D.蒙古高原地区的蒙古族聚居区

7.许多地方在结婚仪式上都念诵撒帐歌,如"一把栗子一把枣,小的跟着大的跑"等,这种歌谣属于( D).

A.法术歌

B.情歌

C.节令歌

D.礼俗歌

8.哭嫁习俗在中国广泛流传,而在华南,华东,中南地区尤胜.据现有调查资料,湘西(D)的哭嫁歌是较为完整,篇幅较长的.

A.哈尼族

B.柯尔克孜族

C.苗族

D.土家族

9.(C )时期有以干宝《搜神记》为代表的大量志怪小说,记录了很多民间故事,包括著名的天鹅处女型故事,牛郎织女故事等.

A.元明清

B.唐宋

C.魏晋南北朝

D.两汉

附:参考答案:

1.A

2.C

3. B

4.A

5. C

6. B

7. D

8. D

9. C

多项选择题复习指导

答题技巧

这种题型,在给出的5个备选答案中,至少有2个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完全选对才得分,多选少选都不得分.这种题目主要考察学生对一些问题的理解程度,对一些知识掌握的准确程度. 多项选择题的难度很大,其难处在于:(1)选项内容主要是理解性,分析性的,往往有较大的深度;(2)选项字数较多,理解起来较费时间,把握每个选项的准确意思和意思的重心也比较费力;(3)选项之间的差别往往较小,有时只是一些微妙差别,辨别起来较费力.(4)正确答案的数量没有定数,稍有疏忽就会选择多选或少选,或选错一个,导致该题不得分.

要做好多项选择题,首先要透彻,准确地理解课程基本内容,并记住重要内容,这样作起题来会举重若轻,一些容易混淆的地方会很容易辨别.对于从缺乏专业知识角度设计的选项会轻易排除.其次,要善于分析选项的中心意思,注意选项之间的语义差别,并注意选项中涉及范围,程度,修饰语,限定语等内容的措词.如果两个选项说法差不多,要重点注意二者之间有哪些差别.有些选项是在说法和措辞上作文章,大致看起来意思好像对,但细看起来跟正确的说法差距很大.第三,要总结一下多选题设计选项的规律,比如常有哪些类型的内容,错误选项是从哪儿来的,是从什么角度设计的,比如考一种体裁的特征的题,设计选项时可能会把另一种体裁的某个特征的表述形式放到这里;有时一些选项是着眼于没有专业知识的人容易那样认为,而实际上不是那样的,等等.搞清设计选项的一些规律会有助于提高多项选择的正确率.

可以特别提示的是,本课程的多选题基本没有设计五个选项都是正确选项的题目.

复习重点和难点

绪论: 民间文学的定义,民间文学的范围.

第一章: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关系

第二章:中国古代民间文学资料的记录与保存,中国现代民间文学资料的搜集,整理与研究

第三章:神话的含义,历史上的主要神话学派及其对神话的解释,神话的种类及其代表作品

第四章:传说界说,传说的种类与思想内容,四大传说

第五章:民间故事的界定,故事的特点,提出AT分类法的人物及其著作,故事的价值,童话,生活故事,寓言,笑话

第六章:民间歌谣的含义,民间歌谣的起源与演进,民歌的思想内容与分类,六类民歌的名称与定义,民歌的形式与分类

第七章:本章重点掌握史诗的特征与三大英雄史诗

第八章:民间叙事长诗的概念,特点与类别,中国民间叙事长诗概况,作品《哭嫁歌》分析

第九章:谚语,谜语,歇后语

第十章:民间说唱概说,评书,快书与快板,相声

第十一章:什么是民间小戏,民间小戏的类型,民间小戏的源流

练习题

1.世界四大史诗有古希腊的《伊利亚特》,《奥德赛》和古印度的(BC ).

A.《罗兰之歌》

B.《罗摩衍那》

C.《摩珂婆罗多》

D.《格萨尔》

E.《贝尔武夫》

2.关于相声的艺术特征,下面(ABC )说法是正确的.

A.相声必须有很好的幽默搞笑效果,但也不能庸俗下作

B.传统相声的地域风情主要指有北京的地方特色,体现为相声的北京话,北京风物,北京民情等

C.相声是面向大众的艺术,一定要通俗易懂,其幽默内涵才能更好地为大众理解

D.相声应该有很强的幽默效果,不管采取什么手段.涉及什么内容,只要能搞笑就是好相声

E.传统相声有讽刺性的,也有以颂扬为主题的,颂扬性的相声不仅更能引人发笑,而且有更强的教育意义

3.民间小戏是流传在村镇间的一种由农民在闲暇时间创作,演出和观赏的小型戏曲,如(BCE)等.

A.越剧

B.云南花灯戏

C.湖南花鼓戏

D.豫剧

E.道情戏

4.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主要区别有(ACDE ).

A.民间文学主要是口传的文艺,主要以口头语言为载体,作品是朴素的,变异的.而作家文学以文字作为记载和传播的手段,风格较典雅,有书面化特点,而且作品出版后即固定不变

B.民间文学保存在人们的口头,作家文学保存在文字记载里

C.民间文学是民众生活的直接反映,或者说是民众生活的组成部分,直接体现民众的生活,思想,感情和艺术特长.而作家文学是"一般所谓高级的精神的表现物或慰藉物",不同于民众自己反映自己生活的作品

D.民间文学有很强的实用性,往往产生于和作用于生产,婚恋,祭祀等生存活动,成为一种生活手段.作家文学虽然也有社会功利性,但是它的绝大部分作品毕竟不能直接运用于社会生活,而要通过培育人的精神,陶冶人的情操来实现其干预社会生活的功能

E.民间文学具有群体性特征,是匿名的.作家文学是个人创作,作者有名有姓

5.在流行哭嫁习俗的地方,一般新娘哭诉的内容包括(ACDE )等.

A.埋怨爹娘重男轻女,最后又将她丢出门

B.埋怨爹娘与媒人没给自己找到意中人

C.恶毒地咒骂媒人

D.向亲属邻友等告别,实际上也是向自己的童年与姑娘的幸福时代告别

E.表达她对男权文化和父系婚姻制度的憎恶与反抗

6.民歌(BE )在结构形式上是两句一首,押一个韵;也可多首连唱,组成一篇.

A.花儿

B.爬山歌

C.打歌

D.香哩歌

E.信天游

7.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民间文学的采录原则与方法可概括为"全面搜集,忠实记录,慎重整理".所谓"忠实记录"的含义有(BCD ).

A.可改动被官方和文人篡改的部分,恢复民间文学原貌

B.最关键的是要忠实于讲唱者的语言

C.对思想内容,艺术形式的各方面,搜集者不加任何改变

D.记录时要记下讲述者情况,采录者姓名,采录时间和地点等

E.删除有害的封建迷信思想,色情描写等庸俗内容

8.民间说唱中的表演是"说法中的现身",对这一说法的正确解释有(ADE ).

A.叙述中穿插着表演

B.也就是"现身中的说法"

C.就是"装龙像龙,装虎像虎"

D.说唱中的表演是"一人多角""跳进跳出"

E.艺人要时而进入故事摹拟角色,时而退出故事还以说书人的身份

9.中国约定俗成的对民间故事的分类法是按内容分为四个大的基本类型:(ABCD ).

A.童话

B.生活故事

C.寓言

D.笑话

E.动物故事

10.民间小戏的艺术特色可归结为几个方面(BCDE ).

A.反映了民间生活的各个方面,有农民,小手工业者,小商贩,贫苦市民等各职业民众的生活状况,有家庭,邻里,亲友间的交往趣事,等等

B.小戏的对话,唱词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口头语言,充满生活气息浓郁的方言土语,也有不少通俗易懂,幽默风趣的惯用语,俏皮话,歇后语等的灵活运用,甚至有一些百姓习用的粗口

C.都以活泼欢快为基调,不仅情节富于喜剧性,而且人物的语言也有很多幽默逗趣,插科打诨之处,唱腔曲调也大都喜气洋洋

D.小戏出场的人物一般为二三个人,人物在生动的故事和细节中大都能展现出某种鲜明的个性或性格特点

E.小戏往往截取生活中的一个横断面,展现一个包含着生动有趣故事的生活片段,并在短小的片断中浓缩进丰富的生活文化内涵和对社会人生的深切感悟

11.神话的价值体现在三个方面( BDE).

A.表现了人类征服自然的愿望与追求

B.展示了人类童年的探索精神和英雄气概

C.展现了庄严虔诚的虚构艺术

D.对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有模塑作用

E.开辟了后世浪漫主义文学创作的源头

12.由于四大传说历史悠久,且在民间影响巨大,导致了特定节日的产生或将节日习俗与传说情节相融合.下列传说与节日连接正确的有(ABDE ).

A.白蛇传与端午节

B.梁祝传说与双蝶节

C.孟姜女传说与"粽包节"

D.牛郎织女传说与"乞巧节"

E.牛郎织女传说与"双七节"

13.根据逗哏与捧哏所占分量的不同,传统的对口相声可分为三种类型:(ACD ).

A."一头沉"

B."群活"

C."子母哏"

D."贯口"

E.新型相声

14.在以下说法中,符合英雄史诗特点的有(BDE ).

A.产生于神话时代稍后的原始社会野蛮期的中高级阶段

B.以宏大的结构与篇幅叙述本部族历史上的重大事件,表现正义战胜邪恶,分裂归于统一的主题

C.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的多民族聚居区,这里一些民族保存着较多的古老的风俗与传统

D.在情节上有神话色彩,传奇内容

E.以英雄业绩,民族的重大历史事件为中心线索,有一个或有密切联系的几个英雄人物贯彻始终

附:参考答案:

1.B,C

2.A,B,C

3. B,C,E

4. A,C,D,E

5.A,C,D,E

6. B,E

7.B,C,D

8.A,D,E

9.A,B,C,D

10.B,C,D,E 11. B,D,E 12.A,B,D,E 13.A,C,D 14. B,D,E

名词解释题复习指导

答题技巧

这种题型考察学生对课程中出现的概念,重要名词的掌握程度.考试题中的名词解释在概念解释课件中都出现过,这为复习提供了便利条件.但本课的概念较多,覆盖面宽,复习仍有一定难度.

在回答该题型时,要注意一般名词解释的内容是有层次的,首先是基本界定,然后作相关说明,比如题材类型的解释一般先下定义,再说明其范围或类型等.有些名词解释需要说明的内容层次有三四个,字数就多些;有些名词含义单纯,只作基本界定即可.所以名词解释的内容长短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需要多作解释就不能太简略.

复习重点和难点

绪论:民俗,民间文艺学

第二章:忠实记录,采风,全面搜集,"三套集成"

第三章:文化发明神话,自然崇拜

第四章:地方风物传说,牛郎织女传说,白蛇传,箭垛式人物

第五章:魔法故事,巧媳妇故事,童话的概念与分类,A T分类法,类型

第六章:《歌谣》周刊,山歌,时政歌,劳动歌,节令歌,爬山歌,小调,花儿

第七章:史诗,《玛纳斯》,《江格尔》,《格萨尔》

第九章:谐音歇后语

第十章:民间说唱,山东快书,"三翻四抖",袍打书

第十一章:采茶戏.

练习题

1."三翻四抖"

2.采茶戏

3.魔法故事

4.袍打书

5.全面搜集

6.AT分类法

7.地方风物传说

8.时政歌

9.《歌谣》周刊

10."三套集成"

11.花儿

12.山歌

附:参考答案:

1."三翻四抖"

是相声艺人概括"包袱"的组织过程的传统术语."包袱"的组织要注意铺垫的严密性和抖落的突发性,常用的手法是三步铺垫,第四步抖落.过去艺人通常这样组织"包袱",后来随着生活节奏加快,"两翻""一翻"即抖甚至随翻随抖的包袱增多.

2.采茶戏

主要流传于江西和两广地区的一种民间小戏,它最早源于茶农的采茶歌,又配以舞蹈,后来吸收地方戏曲成份,用以演出生活故事,成为带有浓郁歌舞色彩的小戏,表演时用茶灯,扇子,花篮等做道具.

3.魔法故事

又叫变形故事,将现实生活内容与神魔仙妖,魔法宝物等"超自然"的内容结合在一起,以神奇变幻的手法展开情节,结构故事,塑造人物.在民间故事诸类型中,魔法故事传承历史最为悠久,艺术价值最高,汇聚着许多声名卓著的经典类型.

4.袍打书

又称"大件袍打书""袍带书""长枪书",讲述历史上以攻伐征战事迹闻名民间的帝王,将领平定天下,抗击外侮的金戈铁马类故事,如《三国》,《杨家将》,《岳飞传》,《隋唐演义》《列国志》等.

5.全面搜集

是民间文学采录工作的主要原则之一.其含义为:在内容上优劣兼收,新旧兼收,不能轻易断定某些作品是糟粕而放弃它们;在形式上,要注意收集同一种作品的不同异文,兼顾口头和书面的两种形式的作品;在体裁上,各种民间文学作品都应收集;不仅记录文本形式,而且注意采集与作品有关的风土民情,方言土语,流传范围和影响,讲述者情况等.

6.AT分类法

是国际上通用的故事情节类型分析法.1910年,芬兰的阿尔奈(Aarne)发表《故事类型索引》一书,分析比较了芬兰和北欧其他一些国家以及某些其他欧洲国家的民间故事,将这些故事的同一情节的不同异文归为一个类型,并写出简洁的提要,然后分类编排,统一编号.该索引发表后,影响很大.1928年,美国印第安纳州立大学的汤普森(Thompson)出版了《民间故事类型索引》,根据更大范围的民间故事资料对阿尔奈的体系进行了补充和修订.这二人的分类体系被合称作"阿尔奈-汤普森体系",简称"AT分类法".该分类体系将故事类型编为1至2499号,分为五大部分:动物故事,普通民间故事,笑话,程式故事,未分类的故事.

7.地方风物传说

是关于特定地方的景物,古迹,特产,动植物的由来,命名和特征的解释性传说.这类传说是对特定地方的实物或实事进行艺术性的解释,而不是讲述科学知识.故事收尾处归结到开头提出的事物上.其内容常表现出当地民众的世界观,价值观.主要有以下几种:山川名胜传说,物产传说,动植物传说.

8.时政歌

是民众从自己的观察和切身感受出发,以歌谣形式对所处时代的政治局势,政治事件,政治人物,社会风气等所作的评价和议论.时政歌实际就是社会上广泛流传,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议论时政的民谣.

9.《歌谣》周刊

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北京大学歌谣学运动的中心刊物和舆论阵地,也是中国民俗学史上的第一本刊物.1922年12月创刊,1925年6月停刊,共出97期,其内容有作品选录,学术研究,译述等,前期注重歌谣,后期扩大范围,民间文学的其他体裁如故事,传说,唱本,谜语,谚语,歇后语等也多有涉及.

10."三套集成"

即《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国歌谣集成》《中国谚语集成》.1984年5月,文化部,国家民委和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联合发出通知,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民间文学的搜集,记录与整理工作,并编辑,出版上述三套丛书.随后这项规模浩大的文化工程隆重展开,现已取得显著成绩,"三套集成"正陆续出版.

11.花儿

花儿是流传在甘肃,青海,宁夏部分地区,由回,汉,东乡,撒拉,土,保安,藏等族民众用汉语歌唱,以爱情为主要内容的山歌.花儿可分两大流派:河湟花儿和洮岷花儿.

12.山歌

山歌指在山野间劳动,集会,社交等活动中所唱的形式较为自由,音调高亢悠长的歌谣.主要流传在中国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北方的信天游,花儿,爬山歌等也属于山歌.

简答题复习指导

答题技巧

这类题型是就课程中较重要又规模不很大的知识点提出问题,要求考生简明回答.但简明回答并不是只回答几条干巴巴的要点,还要进行相关说明阐述,只是不要求像论述题那样要举出例子来论证.所以应注意避免回答过于简单的倾向,在时间允许的前提下尽量答得丰富些.

复习重点和难点

第一章:民间文学的双重属性.

第二章:中国古代搜集记录民间文学的主要成绩

第四章:传说的价值,四大传说的结局艺术,四个结局的内容要点,四大传说的结局的特点,产生原因,艺术价值

第五章:民间故事的特点,民间故事与神话的区别以及与传说的区别,生活故事的含义与特征第六章:仪式歌的含义与主要形式,民歌的功能

第九章:歇后语的特点,歇后语中经常出现的人物形象类型,谜语的主要类型

第十章:相声的"包袱"的含义,制作要领和组织艺术.

练习题

1.简述中国古代搜集记录民间文学的主要成绩.

2.简述相声的"包袱"的含义,制作要领和组织艺术.

3.举例说明歇后语中经常出现哪些人物形象类型.

4.分析四大传说的结局艺术.

5.简述民间故事与神话,传说的主要区别.

6.简述民间文学的双重属性.

附:参考答案:

1.简述中国古代搜集记录民间文学的主要成绩.

中国古代搜集整理民间文学的历史可以分为五个阶段:(1)先秦时期.先秦古籍中的歌谣资料很丰富,从古朴的《弹歌》《周易》"卦爻辞",到《诗经国风》和《楚辞》,有珍贵的上古民间谣谚和民歌;《山海经》《楚辞》《穆天子传》等著作里有较多的神话资料;诸子散文里则运用,载录了大量的民间寓言.(2)两汉时期.这一时期最丰富和最有成就的民间文学品种是乐府民歌,并有了乐府这种专门搜集民间歌谣俗曲并创制新歌乐的机构.(3)魏晋南北朝时期.有以干宝《搜神记》为代表的大量志怪小说,记录了很多民间故事,并有了中国第一部笑话专集《笑

林》,魏国邯郸淳所作.其次是南北朝民歌,南朝民歌400多首,多清丽柔婉;北朝民歌存70多首,多刚健质朴.(4)唐宋时期.出现了一种新的民间文学形式:民间词.这一时期民间文学的主要品种是说唱文学:变文,鼓子词,诸宫调,话本等.段成式《酉阳杂俎》等笔记体集子记录了大量民间故事.另有唐代参军戏,宋代的民间杂剧和南戏.(5)元明清时期.这一时期最有成就的文学形式是元杂剧.出现了许多采录民歌民谣的集子,以冯梦龙《山歌》《桂枝儿》为代表.笑话广泛流传,有很多集子.

2.简述相声的"包袱"的含义,制作要领和组织艺术.

"包袱"就是相声里精心组织的笑料.这是一个比喻性的说法:创作者设计好一个具有幽默效果的相对完整的叙事单元,就像铺设了一个包袱皮,然后不露声色地往里面放种种可笑的东西,包好系紧,条件成熟时再突然抖开,造成强烈的喜剧效果."包袱"可分为两类:"肉里噱"和"外插花"."肉里噱"指构成相声基本内容和框架的"包袱"."外插花"指在相声骨干内容的基础上生发和插入的"包袱".

"包袱"的内容要符合"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基本规律.不管怎样夸张,滑稽,荒诞,都要合乎一定的情理逻辑,不能不着边际地胡侃;但如平淡无奇也没有幽默效果,所以还要出人意料.

"包袱"的组织要注意铺垫的严密性和抖落的突发性."包袱"开始后都有一个稍长的铺垫过程,这个过程叫"铺平垫稳".铺垫好以后还要暂时转移观众的注意力或视线,叫做"支"或"描包袱口".最后突然抖落"包袱",要干脆,利落,明确.整个组织过程常为"三翻四抖",即有三步铺垫,第四步抖落.过去艺人通常这样组织"包袱",后来随着生活节奏加快,"两翻""一翻"即抖甚至随翻随抖的包袱增多.

3.举例说明歇后语中经常出现哪些人物形象类型.

以人物形象作为逗引素材的歇后语占有很大比例.出现在歇后语里的人物都是民众耳熟能详,且具有生动典型特征的形象,因为这种人物形象不仅表意鲜明,而且适于作为大众话题,能够引起人们的浓厚兴趣.这些人物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各种名人,包括文学故事中的人物,历史人物,当代社会名人等.歇后语中经常出现文学故事中的人物,他们多取材于古典文学名著和传统评书等,其中的一些生动典型的人物在歇后语中出现的频率最高.

另一类是无名无姓的类型化人物,如残疾人,乞丐,穷人,蠢笨的人等,他们是最易于被人拿来取乐的对象,也有生活中常见的其他人物类型.

4.分析四大传说的结局艺术.

四大传说的结局方式有很高的艺术鉴赏价值,本来都是悲剧结果,但都经过了符合民众审美习惯的奇巧处理.

(1)牛郎织女传说:鹊桥相会.此传说的结局本是牛郎与织女被王母拆散,银河相隔,但民众觉得理想得不到满足,遂想象出鹊桥相会的情节.此情节最早见于《淮南子》和《风俗通》.这种结局使民众在愿望和情感上得到很大满足,又以神奇的想象为故事情节增添了瑰丽的色彩. (2)孟姜女传说:哭倒长城.故事本是丈夫尸埋城下,妻子殉情的大悲剧,但人们不满足于这样压抑的收尾,想象出长城崩塌的情节,使民众心头压抑的愤懑得以宣泄.长城是暴政强权的象征,它的倒塌表达了民众的愿望,显示出民心的巨大力量,也给受压迫的民众以抗争的鼓励. (3)梁祝传说:化蝶相伴.梁祝的爱情在父母包办婚姻制度和"男女授受不亲"的封建戒律的摧残下以悲剧收场,民众依据灵魂不死和转生的俗信,通过变幻的手法使主人公获得了新生,使他们的爱情获得了另一种方式的圆满和永恒.这种结局不落俗套,也不粉饰现实,而使民众的愿望得到了满足.

(4)白蛇传:法海变蟹.白蛇传结局本是白娘子被镇压在塔下,夫妻离散,母子分别的结局,但民间传说让小青和许仙的儿子斗败法海,救出白娘子,而法海无处躲避,只得藏在蟹壳里,永远被人嘲笑和作践,表现出民众的斗争精神和幽默情怀.

5.简述民间故事与神话,传说的主要区别.

民间故事与神话,传说有共同之处,即都是带有虚构性的散文叙事作品,人们有时用"故事"来统称三种文体.但它们也有本质的不同:神话的内容充满神奇荒诞的幻想,情节是超人间化的,主角是神;故事的内容是生活化的,神奇的幻想较少,情节按照现实的逻辑来构想,主角是人.传说的内容虽然也有较强的虚构性,但是都与实有的人物,事件和地方风物相联系,而故事的内容都是泛指性的.

6.简述民间文学的双重属性.

民间文学的双重属性指它的文艺属性和民俗文化属性.

首先,民间文学是一种文艺现象,它是以语言为主要载体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是区别于作家文学的一种独特的文学样式.文艺学包括作家文学与民间文学两大部分.民间文学理论的主要内容就是研究民间创作的特征,性质,流传,发生,发展的规律,研究口头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形式与社会功能等.

其次,从学科体系来说,民间口头创作是民俗文化的组成部份,民间文艺学是民俗学的一部分.民俗包括物质民俗,社会民俗,精神民俗,语言民俗四大部分.民间文学既是文艺现象,又不同于作家文艺,它本身是一种生活文化,是民俗文化的一种.比作家文学同生活有更加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研究民间文学,不能脱离民众的活动与民间文学产生的环境,要把民间文学作品放到民俗文化情境中,联系民众的生活进行立体性的考察.

论述题复习指导

答题技巧

论述题是就课程中比较重要,内容丰富,规模较大的知识点提出问题,一般是理论性较强的问题,或者需要结合作品作出较详细的分析论证的问题.论述题的特点是要进行论述,好的论述就像做一篇小文章,观点明确全面,思路清楚,而且答案的开头结尾,起承转合都有章法.

论述题的内容不仅要给出要点,作出相关说明,而且要结合实例进行分析论证.有些问题可以作为简答题来考,也可以作为论述题来考,区别就在于对答案的要求不同,简答题回答得比较简明,论述题要回答得很详细,关键是有例证.

以上对回答各题型的考题作了一些说明,不尽之处请参看例题分析课件,那里对各种题型的回答方法作了比较好的展示,可以借鉴.

复习重点和难点

第一章: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区别与相互影响

第四章传说的基本特征

第九章:歇后语幽默效果的主要构成方式与运作机制

练习题

1,论述歇后语幽默效果的主要构成方式与运作机制.

2,论述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区别与相互影响.

3,论述传说的基本特征.

附:参考答案:

1,论述歇后语幽默效果的主要构成方式与运作机制.

歇后语最显著的语体风格就是幽默诙谐,引人发笑.歇后语幽默效果的构成方式主要有四种:岔断型幽默,乖讹型幽默,情感释放型幽默,干涉型幽默.

第一,岔断型幽默.指歇后语的前后两部分之间有一个间歇或停顿,造成语意的岔断,并在后一部分出语奇巧而构成幽默.歇后语的间歇使人思索,猜测和期待,其目的语越是出人意外,越是新奇巧妙,就越引人发笑.

人的心理期待突然扑空,转而发笑,这是幽默构成的基本原理之一.歇后语的岔断型幽默就是心理之期望的突然扑空造成的.歇后语两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都是经过精心构思的,都有一定的奇巧性,含蓄性.

第二,乖讹型幽默.指歇后语引语部分的奇异构想往往违背常理,使经验与语言事实发生冲突,造成乖讹型幽默.违背常理的事情通常是滑稽可笑的.由经验与现实的矛盾冲突造成幽默,是幽默构成的重要原理之一.乖讹型幽默就是这种原理的一种体现方式.当人们突然发现,他所联想到或听到的一件事情与某种观念之间缺乏一致性,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乖讹感,这种乖讹感出乎意料,令人惊奇,这种感受瞬间无以化解,就转化为笑.

第三,干涉型幽默.所谓干涉型幽默,就是以某种巧妙的方式,将两个在人们的经验里本不相干的事物联系在一起,使二者相互干涉,造成违背人们日常经验的矛盾感和错讹感,并有一种因联系方式的奇巧而造成的谐趣美,从而引人发笑.

以上是语义双关造成的干涉型幽默,另一种干涉型幽默是谐音双关造成的.谐音歇后语因多了一层谐音双关性干涉关系,而更为含蓄,巧妙,其幽默效果也就更强.

第四,情感释放型幽默.指很多贬低,嘲笑别人的歇后语和解放禁忌的歇后语使人们平时压抑的情感巧妙释放,从而使人发笑.通过压抑的情感巧妙释放形成幽默,这是一个重要的幽默构成原理.

情感郁积的释放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通过贬低,嘲笑别人,突然发现自己的优越而发笑.二是通过解放某种禁忌,突然获得解禁的快感而发笑.这种格调粗俗的歇后语也有较大的数量. 2,论述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区别与相互影响.

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既有显著的差别,又有密切的联系.

第一,二者的区别.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在内容和形式上有着显著的差异,使得它们成为各自相对独立的品种.二者差别形成的基础在于民间文学所具有的四大基本特征,区别主要有四点:第一,作者的差异.民间文学具有群体性特征,是匿名的.作家文学是个人创作.第二,民间文学是口传的文艺,主要以口头语言为载体,作品是朴素的,变异的.而作家文学以文字作为记载和传播的手段,风格较典雅,有书面化特点,而且作品出版后即固定不变.第三,民间文学是民众生活的直接反映,直接体现民众的生活,思想,感情和艺术特长.而作家文学与民众自己反映自己生活的作品相比,有一定差距.第四,二者在功能上的差异.民间文学有很强的实用性,往往产生于和作用于生产,婚恋,祭祀等生存活动,成为一种生活手段.作家文学的绝大部分作品不能直接运用于社会生活,而要通过培育人的精神,陶冶人的情操来实现其干预社会生活的功能.

第二,民间文学对作家文学的影响.历代的文学高潮都同民间文学有渊源关系,民间文学对作家文学的影响可归结为三个方面:首先,民间文学在题材和思想内容上对作家文学有影响.其次,民间文学为作家文学提供典型形象的素材.再次,民间文学在文学体裁和艺术手法上对作家文学有很大影响.

第三,作家对民间文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作家对民间文学的保存,提炼和再创作.我国历史上保存下来相当丰富的民间文学资料,这些资料大部分是经过文人的采录,整理才得以流传的.其次,是文人,作家对民间文学的损害和歪曲.在封建社会里,一些文人为配合统治阶级的舆论教化的需要,对民间文学作品的主题,人物,情节等进行篡改和歪曲,"文革时期"一些文人在极左思潮,阶级斗争理论的影响下,也对民间文学作品进行不适当的修改和删削. 3,论述传说的基本特征.

传说有五个基本特征:

(1)讲述方式的"可信性".传说的故事纯属想象,虚构,其主要内容显然并不是真实可信的.但是讲述人却摆出一种煞有介事的样子,像是在讲述一种有根有据的信史,传说的可信性与主要情节的虚构性达到有机的统一,成为该文体的一种显著特色.

(2)结构线索的推原性.传说的结构往往从提出问题开始,以回答问题结束,中间以虚构的故事来作为解释的过程,这在整体上就是一种推本溯源的结构形式,其线索就是提出和回答问题.有些传说并不明确提出问题,也以解释某个问题结束,这种解答问题的方式并不是科学的,而是艺术的.

(3)故事情节的传奇性.传说的传奇性指其故事情节既合乎常情,又悖乎常理,既有现实情景,又有奇情异事.传奇性情节使传说的内容波澜起伏,并有一定的幻想色彩,格外吸引人,并且能够以魔幻的形式满足民众的愿望.

(4)人物形象的类型化.类型化指传说往往不是全面细致地塑造个性化的人物,而是集中渲染人物性格,能力或行为的某一个方面,使他成为某一类型人物的代表.

(5)流变中的生命力.传说是在传播中演变的,这种演变也是传说随时代,地域的变迁而保持其旺盛生命力的重要因素.时代的变迁,传播地域的不同等往往使传说的内容做相应的调整,情节也逐渐丰富,主题也逐渐深化,这些流变使传说有很强的适应性和成长性.如孟姜女传说由最初的赞美女子懂礼主题演变到反抗暴政的主题.

全国200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文学概论(一)试题

全国200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文学概论(一)试题 课程代码:0052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强调“文学只存在于读者与作品的交流活动中”,这种文学观念被称为 () A.再现说 B.体验说 C.实用说 D.表现说 2.德国19世纪著名作家歌德曾把艺术家与自然的关系描述为() A.艺术家必然是自然的主宰 B.艺术家只能是自然的奴隶 C.艺术家既不是自然的主宰,也不是自然的奴隶 D.艺术家既是自然的主宰,又是自然的奴隶 3.文学语言节奏的三种类型是() A.低音型、中音型、高音型 B.声调、语调、情调 C.长短型、高低型、轻重型 D.单音型、双音型、和声型 4.伊格尔顿听说的“语言学革命”主要发生在() A.文艺复兴时期 B.17世纪 C.启蒙运动时期 D.20世纪 5.下列选项中,对“意境”论描述不正确 ...的是() A.意境是中国古代文学的最高审美范畴 B.意境是华夏审美理想的集中体现 C.意境是抒情性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 D.意境是一切文学类型的最高追求 6.“意象”的古义指() A.内心意象 B.表意之象 C.艺术形象 D.心理意象 7.故事时间中事件接续的前后顺序与文本时间中叙述语言的排列顺序相互对照,由此形成的关系是() A.次序 B.视角 C.时距 D.频率 8.寓言《守株待兔》中的“守株者”属于() A.表情性人物 B.表意性人物

C.“性格”人物 D.“圆形”人物 9.“三分法”把文学作品分为三大类,即() A.诗歌、小说、散文 B.史诗、悲剧、喜剧 C.叙事作品、抒情作品、戏剧作品 D.再现作品、表现作品、戏剧作品 10.在中国文学传统中,诗歌() A.以叙事为主流 B.以抒情为主流 C.以议论为主流 D.以讽刺为主流 11.现代风格学认为,作为未经使用的素材整体,语言是一种() A.编码 B.解码 C.中性代码 D.核心代码 12.以曹操父子为代表的建安文学,鲜明地体现了() A.时代风格 B.地域风格 C.民族风格 D.流派风格 13.“语言是表达意义的工具”,意思是指() A.意义决定语言 B.语言决定意义 C.语言与意义同等重要 D.语言超越意义之上 14.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文学创作的客体是() A.人的主观情感意念 B.自然界中的事物 C.以人的活动为中心的社会生活 D.个体无意识或集体无意识 15.在艺术活动中主体情绪激动、思路畅通、创造力极强的思维状态,叫做() A.艺术直觉 B.艺术灵感 C.艺术情感 D.艺术想象 16.最早提出“胸有成竹”说的是() A.陶渊明 B.苏轼 C.李贽 D.郑板桥 17.对文学产品加以占有、利用、阅读或欣赏的活动,被称为() A.文学生产 B.文学消费 C.文学传播 D.文学创作 18.将历史的观点和美学的观点相结合的批评是() A.接受美学批评 B.结构主义批评 C.解构主义批评 D.马克思主义批评 19.文学接受者应该() A.具备专业知识 B.接受职业化培训

【自考真题】全国2018年4月自考文学概论(一)考试真题 (3)

全国2018年4月自考文学概论(一)考试真题全国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文学概论(一)试题 课程代码:00529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肉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背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超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文学与历史相比更注重 A.事实 B.认知 C.理智 D.虚构 2、艾布拉姆斯提出的文学活动“四要素”是 A.作品、作家、世界、读者 B.作品、作家、生产者、读者 C.作品、作家、现实、历史 D.作品、作家、消费者、受众 3、“圣人立象以尽意”,这一观点出自 A.《周易?系辞》 B.《庄子?齐物论》 C.《荀子?乐论》 D.《礼记?乐记》 4、林语堂说,汉语的“单音节性”造就了中国文学的

A.题材 B.主题 C.美 D.真 5、将典型性格视为十分独特的“这一个”的德国古典美学家是 A.康德 B.席勒 C.黑格尔 D.胡塞尔 6、下列作品中,完全属于象征意象范畴的一组作品是 A.《阿Q正传》《祝福》《故乡》 B.《边城》《围城》《城堡》 C.《荷塘月色》《雨巷》《日出》 D.《天狗》《死水》《老马》 7、虚构出来的,只存在于作品世界中的时间关系是 A.文本时间 B.叙述时间 C.故事时间 D.阅读时间 8、隐在叙述者进行叙述的最典型文学体裁是 A.戏剧文学 B.民间故事 C.报告文学 D.纪实小说 9、“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表达的是 A.乡愁 B.哀怨 C.嗟叹 D.悲伤 10、西方提出“交感说”的是 A.瓦莱里 B.魏尔伦 C.马拉美 D.波德莱尔 11、抒情文学作品的典型形态是 A.诗体小说 B.抒情诗 C.抒情散文 D.散文诗 12、在抒情传统中长期使用并产生了固定内涵的模式化意象,称为 A.典型意象 B.原型意象 C.寓言式意象 D.符号式意象

文学概论自考复习资料大全

第一章文学观念 A、名词解释 1、文艺学:研究文学的科学统称,包括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 2、文学理论:以社会历史现实为研究对象,以哲学方法论为总指导,研究和阐明文学性质、特点和一般规律的科学。 3、文学观念:对文学的看法,“什么是文学”,变化中的,因民族、时代、群体、人而不同。 4、文学:具有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结个体体验的、沟通人际交流的语言艺术。 5、文学四要素:世界、作家、作品和读者。文学的必备要素,体现人及客体的对象性,体现人的本质力量。 6、表演艺术:通过表演来展现艺术形象的艺术。 7、造形艺术:运用一定的材质在空间塑造立体或平面形象的艺术。 8、语言艺术:以语言为媒介构成艺术形象的艺术。 9、视界融合:同一对象,人们视界及历史已有视界交融。 10、文化:人类的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所创造的产品及其显示的意义的总和。广义、狭义、符号学。 11、文学文化:揭示人的生存境遇和状况;叩问人生的意义;沟通人及人、人及自然的联系;憧憬人类的未来。 12、品质阅读:从关注文本中的用字、比兴、平仄到关注情景、人物和情节。 价值阅读:发现文本的文化内涵和价值的阅读。 13、物理境:事物纯然的客观存在。 14、心理场:事物在人的心目中的存在。

15、审美:心理处于活跃的主体,在特定的心境、时空中,在有历史文化渗透下,对客体的美的观照、感悟、判断。 16、审美意识形态:集团倾向性及人类共同性的、认识及情感的、无功利性及有功利性的、假定性及真实性的统一。 17、文学的认识性:对社会的认识,感性认识及理性认识。 18、文学的情感性:文学认识总是以情感评价方式表现出来。 19、文学的假定性:文学的虚拟性。 20、文学的真实性:艺术形象的合情合理的性质。 21、经验:个人见闻和经历及所获得的知识及技能。 22、体验:把自己置身于价值世界去寻求、体味,创造生活的意义和诗意。 23、诗言志:诗是抒发人的思想感情的。 24、诗缘情:诗歌是抒发人的感情的。 25、教化:诗歌为政治教化服务的文学思想。 26、文艺复兴:14~16世纪,以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为目标。 27、启蒙主义:18世纪,高扬“自由、平等、博爱”旗帜,反封建、反传统、反教会,唤醒民众的文学思想主张。 28、俄国形式主义:文学是特殊的语言建构,是艺术手法,主张“陌生化”。 29、结构主义:由结构主义方法论所联系起来的文学思潮,功能层、行动层、叙述层。 30、新批评文本主义:认为批评应着力于文本的字义、结构的分析。 31、西方现象学:以现象学哲学为基础,一方面否认审美对象的初始实在性和审美价值的最终理智判断,一方面强调感觉和知觉的直观性和审美经验在各阶段的决定作用。

自考00529文学概论一

文学概论 第一章文学观念 文学四要素及文学活动(注1) 五种文学观念(注2) 文学观念嬗变的原因(注3) 文学的界说(注4) 文化(注5)及文学的文化意义(注6) 文学是文化的意义载体(注7) 文学与其他文化形态的互动关系(注8) 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注9) 审美及其实现的条件及审美的特点 文学是人的一种审美活动(注10)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注11) 体验与文学(注12) 体验的美学功能(注13) 英加登提出的“层次论”,他认为文本由四个层面构成:语言层,意义层,图式化外观层,意向性状态中的世界层.英加登同时认为,有的文本有第五层,即形而上学层面。 艾布拉姆斯提出文学“四要素”理论,其基本观念是:文学活动是以作品为中心展开的活动,其它三要素分别是世界,艺术家,欣赏者,其间还包含了体验、创作、接受三个过程。 以下是对上述五种文学观念做出的解释。 再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即认为作品是对世界的摹仿或再现。在西方,最古老的“摹仿”说,也就是再现说。赫拉克利特提出“艺术摹仿自然”,摹仿说的形态至苏格拉底已相当完备,柏拉图的“理式摹仿”和亚里士多德的“自然摹仿”虽有唯心唯物之分,但他们都认为艺术是“摹仿”。摹仿说作为一种文学观念统治西方达二千年,直到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浪漫主义文学的兴起,摹仿说才被打破。与再现说相似的是中国古代的“度物象而取真”的观点。“度物象而取真”由五代大画家荆浩提出,明代批评家叶昼与清代思想家叶燮也持类似看法。 表现说表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与作家的关系,即认为作品是作家情感的自然流露。表现说产生于十九世纪初兴起的浪漫主义文学思潮中,英国诗人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雪莱是其代表。表现说的基本倾向是:(一)主张文学本质上是诗人、作家内心世界的外化,是他们情感活动时的创造,是他们主观感受、体验的产物;(二)主张诗人忠实于情感,忠实于诗人自我与人类的情感;(三)强调想象力的充分发挥,使平凡的事物现象以不平凡的色彩呈现出来。 在中国,与西方表现说可相提并论的是“诗言志”说和“诗缘情”说。 实用说实用说强调作品与读者的关系。一般而言,实用说认为文学是一种工具和手段,文学可以给人带

2019年自考《文学概论》试题复习(五)(含答案)

2019年自考《文学概论》试题复习(五) 第四章叙事作品 名词解释 现代叙事学:关注叙事作品的结构方法的研究叙事艺术理论和批评方法。 中国叙事学:综合西方传统叙事学和现代叙事学,具有创新性和个性的叙事研究方法和理论建构。叙事:通过语言组织起人物的行动和事件,从而构成艺术世界的文学活动。 叙事的层面: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来观察、分析叙事活动。叙述语言、叙述内容、叙述动作。 叙述语言:使故事得以呈现的口头或书面陈述。叙述时间、叙述视角、叙述标记。 叙述时间:故事时间与文本时间相互对照形成的时间关系。时距、次序、频率。 时距:故事时间长度与文本时间长度对照形成的关系。省略、概略、场景、减缓、停顿。 次序:故事时间中事件的接续前后顺序与文本时间中语言的排列顺序对照形成的关系。 频率:叙述语言或故事内容自身重复的关系。 叙述视角:叙述语言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由叙述人称决定。 第三人称叙述:从与故事无关的旁观者角度进行叙述。全知视角,剥夺读者的探索求解权利。 第一人称叙述:既是叙述人又是故事中的一个角色。 第二人称叙述:故事中的主人公或某个角色以“你”的称谓出现的。 叙述视角与人称的变换:以两种以上叙述交替出现的叙述。 叙述标记:对于理解故事来说具有标志作用的叙述手段。 叙述内容:文学文本所叙述的东西,即故事本身。人物、结构、行动。 故事:叙述内容的基本成分,涉及事件、情节、情景。 事件:故事中人物行为及其后果。 情节:按照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 情景:人物的行为与环境组合起来的实际场面和景况。 人物:推动故事的进展和具体生动的形象。扁形、圆形、表意、典型、性格人物五个类型。 表意性人物:不具有性格内涵仅仅表示某种抽象观念的人物。 性格人物:具有一定秉性、气质等心理与人格特征的人物。 结构:故事的各个部分组成的整体存在形态。分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 表层结构:按照叙述顺序组成的各叙述单元之间的关系。 深层结构:故事各要素按故事的文化背景某种内在结构关系排列组织起来的超出叙述顺序的整体。行动:是人物有目的的行为。叙述功能、叙述逻辑、符号矩阵。 叙述功能:根据人物在情节过程中的特定作用而规定的人物行为模式。 叙述逻辑:根据人物在逻辑上的可能性而总结的人物行为模式。 符号矩阵:由四个符号要素组成的显示人物行动意义的矩形图式。 叙述动作:讲故事这一行为本身。叙述者、接受者。 作者:创作作品的人。 隐含的作者:进入作品的叙述活动后的作者。 叙述者:讲述作品中语言的人。 叙述声音:体现叙述者叙述动作的口气或基本态度。显在叙述者、隐在叙述者。

2019年自考《文学概论》试题复习(一)(含答案)

2019年自考《文学概论》试题复习(一) 第一章文学观念 名词解释 文艺学:研究文学的科学统称,包括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 文学理论:以社会历史现实为研究对象,以哲学方法论为总指导,研究和阐明文学性质、特点和一般规律的科学。 文学观念:对文学的看法,“什么是文学”,变化中的,因民族、时代、群体、人而不同。 文学:具有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结个体体验的、沟通人际交流的语言艺术。 文学四要素:世界、作家、作品和记者。文学的必备要素,体现人与客体的以象性,体现人的本质力量。 表演艺术:通过表演来展现艺术形象的艺术。 造形艺术:运用一定的材质在空间塑造立体或平面形象的艺术。 语言艺术:以语言为媒介构成艺术形象的艺术。 视界融合:同一对象,人们视界与历史已有视界交融。 文化:人类的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所创造的产品及其显示的意义的总和。广义、狭义、符号学。 文学文化:揭示人的自生存境遇和状况;叩问人生的意义;沟通人与人、人与自然的联系;憧憬人类的未来。 品质阅读:从关注文本中的用字、比兴、平仄到关注情景、人物和情节。 价值阅读:发现文本的文化内涵和价值的阅读。 物理境:事物纯然的客观存在。 心理场:事物在人的心目中的存在。 审美:处于活跃的主体,在特定的心境、时空中,在有历史文化渗透下,对客体的美的观照、感悟、判断。 审美意识形态:集团倾向性与人类共同性的、认识与情感的、无功利性与有功利性的、假定性与真实性的统一。文学的认识性:以社会的认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 文学的情感性:文学认识总是以情感评价方式表现出来。 文学的假定性:文学的虚拟性。 文学的真实性:艺术形象的合情合理的性质。 经验:个人见闻和经历及所获得的知识与技能。 体验:把自己置身于价值世界去寻求、体味、创造生活的意义和诗意。 诗言志:诗是抒发人的思想感情的。 诗缘情:诗歌是抒发人的感情的。 教化:诗歌为政治教化服务的文学思想。 文艺复兴:14~16世纪,以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为目标。 启蒙主义:18世纪,高扬“自由平等博爱”旗帜,反封建、反传统、反教会,唤醒民众的文学思想主张。 俄国形式主义:文学是特殊的语言建构,是艺术手法,主张“陌生化”。 结构主义:由结构主义方法论所联系起来的文学思潮,功能层、行动层、叙述层。 新批评:文本主义,认为批评应着力于文本的字义、结构的分析。 西方现象学:以现象学哲学为基础,一方面否认审美对象的初始实在性和审美价值的最终理智判断;一方面强调感觉和知觉的直观性和审美经验在各价段的决定作用。 接受美学:建立某种“召唤结构”,有待读者响应,从而构成对话关系。

【精品】2018年10月自考00529文学概论(一)试卷及答案

【精品】2018年10月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文学概论(一) 试卷 课程代码00529 本试卷共4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在文学四要素中,“实用说”强调的是 A.作品与读者的关系 B.作品与作者的关系 C.世界与作者的关系 D.世界与作品的关系 2.提出“寓教予乐,既劝谕读者,又使人喜爱,才能符合众望”的观点的是 A.柏拉图 B.苏格拉底 C.亚里士多德 D.贺拉斯 3.“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表达的是 A.乡愁(思乡之苦) B.哀怨(明主之弃) C.孤寂(知己之稀) D.悲伤(年华已逝) 4.文学文本作为语言系统,是指 A.有待于读者阅读的语言系统 B.已经历史验证的语言系统 C.有待于作家创作的语言系统 D.已经读者阅读并赋予特定意义的语言系统 5.“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自鸟飞回。”上下两旬形成的基本辞格是 A.借代 B.反讽 C.对偶 D.反复 6.从读者阅读效果来说,文学语言组织的新奇或反常特性被称为 A.陌生化 B. 明喻性 C.内指性 D.反复化 7.“迟曰江山丽,春风花革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本诗最明显的文学形象特征是 A.文化意蕴性 B.符号系统性 C.具体可感性 D.社会经验性 8.认为艺术是一种生命形式,因此它能“激发人们的美感”的是 A.海德格尔 B.贺拉斯 C.华兹华斯 D.苏珊?朗格 9.叙事的核心内容是 A.故事 B.人物 C.行动 D.语言 10.按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称为 A.环境 B.情节 C.情景 D.故事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文学概论(一)试题历年试卷

全国2007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文学概 论(一)试题历年试卷 全国2007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文学概论(一)试题.doc 试卷内容预览网站收集有1万多套自考试卷,答案已超过2000多套。我相信没有其他网站能比此处更全、更方便的了。 全国2007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文学概论(一)试题 课程代码:0052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艺论著《文赋》的作者是() A.曹丕 B.刘勰 C.陆机 D.钟嵘 2.把文学文本区分为神、理、气、味与格律、声、色,即“精”、“粗”两个层面的清代桐城派文论家是() A.刘大櫆 B.方苞

C.姚鼐 D.方东树 3.认为“艺术可以表现神圣的理想”,因此,把典型直接称为“理想”的德国理论家是() A.康德 B.歌德 C.黑格尔 D.席勒 4.在西方,第一部全面研究叙事艺术理论的专著《诗学》的作者是() A.亚里士多德 B.柏拉图 C.德谟克利特 D.贺拉斯 5.评点《红楼梦》的理论家是() A.李贽 B.叶昼 C.金圣叹 D.脂砚斋 6.“《水浒》所叙,叙一百八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作出这一论断的文论家是() A.李贽 B.叶昼 C.金圣叹 D.毛宗岗 7.从人物给人的不同审美感受把人物区分为“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的文论家是() A.巴特尔 B.热奈特 C.格雷马斯 D.福斯特 8.“艺术表现本身,乃是使某种尚不确定的情感明晰起来,而

自考 汉语言文学 民间文学概论复习

《民间文学概论》200804考试考前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考核方式介绍 一,考核形式: 闭卷,集中考试. 二,考试时间: 统一为120分钟. 三,试卷结构: 本课程考试的题型有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题,简述题和论述题.各种题型的题量及所占分数的分配为:单项选择题为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多项选择题为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名词解释题为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简答题为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论述题为1题,20分. 第二部分复习指导 单项选择题复习指导 答题技巧 单项选择题备选答案是4个,但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此类题的目的是测试考生分辨正确和错误的能力,检查考生对课程基本内容,特别是基本概念,分类,代表作品等内容的掌握程度. 本课试题的单项选择题比多项选择题要容易得多.因为,一是正确选项只有一个,没有少选多选的问题;二是内容确定,选项之间在内容上的相似性小,如果对该知识点熟悉,能很快地确定正确选项;三是选项字数少,理解得快.单项选择题选项的内容主要是确定性的内容,如作品名称,体裁分类名称,作者名,阶段等.如果对重要知识理解了并记忆准确,单项选择题会做得快而准;如果对它不熟悉或没印象,就根本没法做.单项选择题的选项中也有一小部分分析性的内容,字数较多,难度稍大. 复习重点和难点 绪论:民间文学的定义,民间文学的范围. 第一章: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关系 第二章:中国古代民间文学资料的记录与保存,中国现代民间文学资料的搜集,整理与研究 第三章:神话的含义,历史上的主要神话学派及其对神话的解释,神话的种类及其代表作品 第四章:传说界说,传说的种类与思想内容,四大传说 第五章:民间故事的界定,故事的特点,提出AT分类法的人物及其著作,故事的价值,童话,生活故事,寓言,笑话 第六章:民间歌谣的含义,民间歌谣的起源与演进,民歌的思想内容与分类,六类民歌的名称与定义,民歌的形式与分类 第七章:本章重点掌握史诗的特征与三大英雄史诗 第八章:民间叙事长诗的概念,特点与类别,中国民间叙事长诗概况,《哭嫁歌》作品分析 第九章:谚语,谜语,歇后语 第十章:民间说唱概说,评书,快书与快板,相声 第十一章:什么是民间小戏,民间小戏的类型,民间小戏的源流. 练习题 1.福建长汀县流行着"吉祥哥"崇拜.一些老太太带着久婚不孕的女儿或媳妇来神像前礼拜并念诵:"吉祥哥,吉祥哥,聪明伶俐福气多;请你勿在厅中坐,保护伢(我)女生个靓阿哥."这种歌谣属于( A). A.法术歌 B.情歌 C.节令歌 D.礼俗歌 2.(C)是在中国南部地区流传广泛的一种民间小戏,有时用以统称各种小戏.其特点是演唱时

自考文学概论

一、名词解释 文学——以语言塑造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一门艺术。 文学理论——属“文学学”(一般称为“文艺学”)的一个分支。文学理论以人类的文学实践活动为研究对象,揭示其本质属性,是人们对文学的性质、特征、规律的系统把握。 文学学——属于人文学科范畴,通常由三个分支学科组成: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 文学的相对独立性——是指它一经产生之后,其发展和变化既要收到经济基础的最终制约和影响,同时又具有自己的特有规律和内在逻辑,是他律因素和自律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文学的真实性——通常是指文学作品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再现和表现社会人生所达到的情理统一、具有思想和艺术感染力的程度。 文学的倾向性——是积淀于作家头脑中的各种社会意识因素,在与特定的文学表现对象发生双向交流之后产生的一种价值取向,即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的具体的爱憎、褒贬、扬抑的情感态度,通过艺术形象流露或显示出来。 文学的人民性——是指文学作品以进步的审美理想反映一定历史时期人们的生活状态、人民的思想感情和理想愿望的属性。人民性实质上是文学与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因此它也是文学倾向性的表现之一。 文学的阶级性——是指文学作品表现一定阶级立场、观点和思想意识的属性。 艺术形象——是作家、艺术家的一种创造。是指构成作品的具体生动可感、体现作家和艺术家审美情感的综合的社会人生图画或情景。在文学理论中也称文学形象或简称形象。 文学的审美性——是指文学作品适应人的审美本性,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提高人们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一种本质属性。 艺术真实——是以生活真实为基础,经过作家提炼、概括、想象、虚构创造出来的艺术形象的真实。 艺术独创——包括作家对生活的独特认识和艺术上的独特体现。两者是综合体现的。 艺术传达——指作家运用语言、结构、体裁等手法塑造人物形象,表达思想感情和审美评判。 文学作品的内容——是作家的主观世界与客观社会生活的有机统一。而这种统一的特点由作家的创作个性所决定。 文学作品的主题——是指通过作品中描绘的社会生活画面或情景所显示出来的贯穿全篇的中心思想或主导情感,也就是一部作品题材所蕴涵的主要的思想情感。

文学概论自考复习知识点整合

00529《文学概论》自考复习必过知识点 第一章文学观念 1、文艺学:研究文学的学科统称,包括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 2、文学史:是一门历史地和具体地考察文学发展状况、经验和规律的学科,是文艺学不可缺少的分支学科。 3、文学批评:是一门及时地评论同时代作家、作品、文学运动、文学思潮以及其他相关问题的学科,也是文艺学不可缺少的分支学科。 4、文学四要素: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提出。世界、作家、作品和读者。文学的必备要素,体现人与客体的对象性,体现人的本质力量。 5、广义文化概念提出者:英国人类学家泰勒;英国文学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中国梁漱溟。狭义文化概念:《现代汉语词典》;符号论文化概念:德国现代哲学家卡西尔。 6、马克思、恩格斯在哪些着作中提出意识形态理论:《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德意志意识形态》。 7、提出文学中“心”与“物”的关系理论的作者与论述:刘勰“心物交融说”;关于作家艺术构思与客观事物的论点。诗人对于外物的感受,所引起的感想是无穷尽的,描写事物的神情和外貌要根据景物写,辞藻和音调的运用则要联系自己的心情反复斟酌。“与心徘徊,随物婉转”。德国古典作家歌德,艺术家既是自然的主宰又是奴隶,现实是客观的,作家对现实的反映是能动的。 补充 1.再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即认为作品是对世界的摹仿或再现。 2.表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与“作家”的关系,即认为作品是作家情感的自然流露、表现、传达。 3.实用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被读者所利用的关系,认为文学是一种工具,可以为某种社会目标服务。 4.客观说:在文学四要素中,把作品抬到高于一切、重于一切的地步,认为作品一旦从作家的笔下诞生之后,就获得了完全客观的性质,它既与原作家不相干,也与读者无涉,它从外界的参照物中孤立出来,本身是一个“自足体”,出现了所谓的“客观化走向”。 5.体验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读者对作品的意向性的体验这种关系,强调读者阅读作品是体验和现创造。 6.文学的定义:文学作为一种人类的文化形态,它是具有社会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聚着个体体验的、沟通人际的情感交流的语言艺术。 7.符号论的文化概念:从符号学的角度看,文化是人类的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所创造的产品及其意义的总和。这个观点是由德国的现代哲学家卡西尔提出的。 8.品质阅读:是指“试图尽可能完全地把握作品的肌质,表示首先注意到语言中的各种要素,重音和非重音,重复和省略,意象和含混等等,然后由此向人物、事件、情节和主题运动。这是就西语而言的,若是论汉语文学中‘品质阅读”则是读者阅读是首先关注文本的用字、比兴、押韵、平仄、对仗和用事等,进一步再延伸到对情景的描写或人物、情节的叙述的理解。 9.价值阅读:通过对作品的阅读和理解,发现作品的价值意义,尤其是其中的文化意义。11.审美:审美是心理处于活跃状态的主体,在特定的心境、时空中,在有历史文化渗透的条件下,对于客体的美的观照、感悟、判断。 12.审美意识形态:集团倾向性与人类共同性的、认识与情感的、无功利性与有功利性的、

自考文学概论一试卷及答案

2018年10月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文学概论(一) 试卷 课程代码00529 本试卷共4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在文学四要素中,“实用说”强调的是 A.作品与读者的关系 B.作品与作者的关系 C.世界与作者的关系 D.世界与作品的关系 2.提出“寓教予乐,既劝谕读者,又使人喜爱,才能符合众望”的观点的是 A.柏拉图 B.苏格拉底 C.亚里士多德 D.贺拉斯 3.“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表达的是 A.乡愁(思乡之苦) B.哀怨(明主之弃) C.孤寂(知己之稀) D.悲伤(年华已逝) 4.文学文本作为语言系统,是指 A.有待于读者阅读的语言系统 B.已经历史验证的语言系统 C.有待于作家创作的语言系统 D.已经读者阅读并赋予特定意义的语言系统 5.“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自鸟飞回。”上下两旬形成的基本辞格是 A.借代 B.反讽 C.对偶 D.反复 6.从读者阅读效果来说,文学语言组织的新奇或反常特性被称为 A.陌生化 B. 明喻性 C.内指性 D.反复化 7.“迟曰江山丽,春风花革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本诗最明显的文学形象特征是 A.文化意蕴性 B.符号系统性 C.具体可感性 D.社会经验性 8.认为艺术是一种生命形式,因此它能“激发人们的美感”的是 A.海德格尔 B.贺拉斯 C.华兹华斯 D.苏珊?朗格 9.叙事的核心内容是 A.故事 B.人物 C.行动 D.语言 10.按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称为 A.环境 B.情节 C.情景 D.故事 11.构成抒情作品的必要条件是 A.坚实的积累 B.真挚的情感 C.理性的分析 D.正确的立场 12.抒情作品在结构上的特点是

自考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自考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篇一:全国2011年10月自学考试文学概论试题含答 案】 课程代码:0052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此观点出自中国古代的( d )9-473 a.刘勰 b.杜甫 c.韩愈 d.曹丕 2.英加登所说的“未定点”是指(b)1-29 a.作家打算写的东西 b.有待读者具体化的东西 c.作家没有写完的东西 a.气韵 b.韵律 c.声调 d.声音节奏 4.根据俄国形式主义文论家的观点,与“陌生化”相对立的是(a )2-131 a.自动化 c.习惯化 b.麻木化 d.习俗化 d.读者未读懂的东西 3.朱光潜认为,既然是文章,无论古今中外,都离不开( d )2-109 5.人们通常说的“文学语言是指( c )2-101 a.文学中的语言 b.人物语言和叙述人语言 c.加工过的、规范化了的书面语 a.意境 b.格调 c.品位 d.气度 7.李白《月下独酌》中情感的表达属于( b )3-162 a.情景并茂式 c.景中含情式 a.场景 b.减缓 c.概略 d.省略 9.较早明确提出言、象、意三层面说的人是( c )2-95 a.孔子 b.荀子 c.王弼 d.庄子

1o.传统叙事作品主要采取的叙述视角是(c)4-207 a.第一人称叙述 b.第二人称叙述 c.第三人称叙述 d.视角变换叙述 11.构成抒情作品的首要条件是(c)4-242 a.丰厚的积累 c.真实的情感 b.合理的想象 d.卓越的技巧 b.情中见景式 d.直接抒情式 d.诗化的语言 6.王国维说“词以境界为最上”,这 里的“境界”大体是指( a)3-161 8.文本时间长度小于故事时间长 度的叙述是(c)4-202 12.真正对抒情作品产生巨大影响的艺术种类是( a )5-261 a.音乐 b.舞蹈 c.绘画 d.雕塑 13.抒情语体表现对情感的体验,多用于( d )6-310 a.小说创作 b.戏剧文学创作 c.电影文学创作 d.诗歌创作 14.《诗经》和《楚辞》风格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d)6-344 a.宗教风格上 c.流派风格上 a.孟子 b.荀子 c.韩愈 d.杜甫 16.中国古代文论家把诗视为“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的有效手段,他们强调的是(c)1-25 a.文学创作的雅正风格 b.文学创作的美刺手法 c.文学创作的道德原则 d.文学创作的审美原则 17.文学艺术活动的主体调动过去积累的记忆表象,经过艺术加工 创造出艺术形象的心理过程,叫做( d )7-372 a.艺术感觉 b.艺术灵感 c.艺术情感 d.艺术想象 18.在现代社会里,商品属性是文学的(d)8-402 a.唯一属性 b.基本属性 c.根本属性 d.部分属性 19.对文学作品进行阅读、欣赏和再创造的特殊审美活动是指(b)8-411 a.文学创作 b.文学接受 c.文学传播 d.文学生产

1月文学概论(一)自考试题

2011年1月文学概论(一)自考试题 全国2011年1月自考 文学概论(一)试题 课程代码:0052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提出“童心”说的明代学者是( ) A.李贽B.袁宏道 C.金圣叹D.叶燮 2.提出“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的是( ) A.老子B.孔子 C.王弼D.庄子 3.“距离说”的提出者是( ) A.姚斯B.爱德华?布洛 C.英加登D.伊瑟尔 4.提出“气盛言宜”的是( ) A.杜甫B.柳宗元 C.孟子D.韩愈 5.戏剧起源于( ) A.史诗B.宗教

C.神话D.巫术 6.索绪尔把语言区分为语言结构和言语。他认为语言结构是一种代码,而言语则是( ) A.信息B.系统 C.知识D.口语 7.刘勰说的“才有庸俊,气有刚柔,学有深浅,习有雅郑”指的是( ) A.文学风格的独创性B.文学风格的稳定性 C.文学风格的多样性D.文学风格的审美性 8.宣称作者之死是现代文学阅读活动起点的是( ) A.约翰?巴思B.科勒 C.罗兰?巴尔特D.詹姆逊 9.“野蛮人的世界观就是给一切现象凭空加上无所不在的人格化的神灵的任性作用”,这种“万物有灵论”的观念出自( ) A.泰勒《原始文化》B.弗雷泽《金枝》 C.列维?布留尔《原始思维》D.维柯《新科学》 10.以诠解词句、阐释原意为主的批评方式是( ) A.印象式批评B.诠释式批评 C.评点式批评D.随意式批评 11.文学作品指的是( ) A.文学文本B.未经读者阅读的文学文本 C.读者已经阅读的文学文本D.文学语言

自考文学概论复习重点

自考文学概论复习重点 再现论与表现论 再现论:文学是对现实的模仿,具有实践性。亚里士多德是再现论的奠基人。在中国,最早的文学作品是《二言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再现当时人类的生存环境。 优点:①对文学艺术的源泉做出了唯物主义的解释。 ②十分重视文学艺术的认识价值。 ③引导作家深入生活。 缺点:①没有分清艺术与科学的界限,认为两者的本质都是给人以真知,只不过科学是以概念来把握生活,文学以形象来反映生活。 ②艺术创作的目的是为了逼近生活,以忠于现实,逼肖现实作为创作于批评 的最高标准,忽视作者对生活的情感体验。 表现论:文学是心灵的表现。如中国文论中意境的范畴,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外国文论应追溯到柏拉图,他的“迷狂说”是表现论的理论基础,认为文学艺术陷入迷狂。真正对此理论作出贡献的是康德,认为知、情、意三者同样重要,作者主要表现情感。康德的表现论是是有审美标准的,理性的。此外还有弗洛伊德的“冰山理论”。 优点:重视创作主体的能动作用,揭示了文学与科学的区别,指出文学不属于认识而属于情感领域。 缺点:①把主观与客观完全对立起来,割断情感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导致创作中情感源泉的枯竭。 ②把情感与认识对立起来,割断了情感与理智的联系,导致创作中一味的情 感的宣泄。 ③把表现与规范对立起来,把表现等同于天才、灵感。 1.文学审美的特殊性 文学审美的特殊性表现在: 1)整体性:表现在两个方面,在文学中,生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文学中,人是一个活 生生的生命整体。例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以外写内的文学手段,通过人物行动、外貌等表现人物的心理,杜十娘的出身青楼,对爱情的渴望,以及遇人不淑的事件决定了杜十娘必死的结局。又如在《红楼梦》中,林黛玉身在封建社会,其地位与性情以及过分看重爱情,注定她的宿命。在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中安娜未得到爱情暗示了她的死亡。 2)形象性:事物的外形是怎样的,抓住外在具体的东西。可以以外写内,例写“愁”,将 情感化具体形象,切忌将情感抽象化,或长篇大论,应找具体“意象”,融入主体感情。 3)情感性:文学以人为中心,人是有思想有感情的。而且文学形象带有主体创作色彩,文 学是有情感的价值趋向与判断,没有纯客观的形象。例如“一切景语皆情语”。审美主体将情感移情到审美客体上。 1

文学概论题库自考

2004——2013年自考文学概论二选择题 1.克罗齐强调,直觉与___是不可分割的【 B 】 A.再现 B.表现 C.感受 D.理解 2.文学起源“劳动说”的主要倡导者是【 A 】 A.普列汉诺夫 B.康德 C.席勒 D.弗雷泽 3.列宁指出,任何词都是在【 D 】 A.描写 B.议论 C.抒情 D.概括 4.鼓吹语言陌生化效果的是【 B 】 A.英美新批评 B.俄国形式主义 C.法国结构主义 D.现象学美学5.“集体无意识”“原始意象”来自___的分析心理学【 B 】 A.弗洛伊德 B.荣格 C.席勒 D.黑格尔 6.在中国,“意象”这一概念可以上溯到【 A 】 A.《周易?系辞》 B.《尚书》C.《礼记》 D.《孟子》 7.韦勒克、沃伦认为,象征的意思是甲事物___了乙事物,但甲事物本身作为一种表现手段,也要求给以充分注意【 C 】 A.说明 B.描写 C.暗示 D.刻划 8.古罗马文艺理论家朗吉努斯最早谈到了___风格【 B 】 A.秀丽 B.崇高 C.平淡 D.纤巧 9.中国古代文学与文章不分,西方古代艺术与__C_不分 A.科学 B.道德 c.技艺 D.政治 10.叔本华认为,悲剧表现_C__的冲突 A.理性 B.情感 C.意志 D.心灵 11.苏珊·朗格认为,艺术形式是一种符号体系。【 C 】 A.再现 B.摹仿 C.表现 D.理论 12.“诗言志”最早见于【 C 】 A.《论语》 B.《孟子》 C.《尚书》 D.《毛诗序》 13.“感受谬误”与“意图谬误”说是提出的。【 A 】

A.新批评 B.俄国形式主义 C.法国结构主义 D.解构主义 14.文学起源“摹仿说”的主要倡导者是【 A】 A.德谟克利特 B.康德 C.席勒 D.黑格尔 15.恩格斯认为,经济上落后的国家,上也能演奏第一提琴。【 A 】 A.哲学 B.艺术 C.道德 D.宗教 16.艺术想象与科学想象的最主要区别就在于艺术想象与因素之间存在着有机的联系.B A.理解 B.情感 C.思考 D.感知 17.马尔库塞认为,在文艺作品中,最重要的是【 D 】 A.生活情感 B.思想内容 C.道德情感 D.审美形式 18.叙事作品题材的三要素是【 B】 A.人物性格环境 B.人物情节环境 C.人物情节情感 D.情节情感环境 19.美国作家毛姆认为,情节是故事的【 C 】 A.展开 B.描写 C.布局 D.再现 20.刘勰就文章的风格,提出了说。【 C 】 A.四体 B.六体 C.八体 D.二十四体 21.弗洛伊德和荣格的文学批评属于【 D 】 A.社会学批评 B.形式主义批评 C.审美批评 D.精神分析批评 22.文学欣赏作为一种审美活动,开始于【 C 】 A.对作品主题的分析 B.受作品情感的感染 C.对文学形象的感受 D.对作家意图的理解 23.姚鼐将各种风格归结为_____两大类别。【 C 】 A.平淡与绚丽 B.刚健与清新 C.阳刚与阴柔 D.简约与繁丰 24.王维与盂浩然属于___诗派。【 A 】 A.田园 B.边塞 C.豪放 D.婉约

全国自考00529《文学概论(一)》历年真题试卷及答案 年份:201410

2014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文学概论(一) 试卷 (课程代码00529) 本试卷共3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表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的是 A.世界与作品的关系 B.作品与作家的关系 C.作品与读者的关系 D.读者与作家的关系 2.从社会结构的角度看,文学是 A.一种语言艺术 B.审美意识形态 C.作家体验的凝结 D.作者与读者沟通情感的渠道 3.与历史文化相比,文学更重于 A.情感 B.真实 C.事实 D.理智 4.提出典型人物“特征”概念的理论家是 A.黑格尔 B.歌德 C.席勒 D.希尔特 5.从文学形象的类型来看,苏轼的《题西林寺壁》所表现的是 A.抒情性文学形象 B.表意性文学形象 C.叙事性文学形象 D.写实性文学形象6.《民间故事形态学》的作者是 A.贺拉斯 B.普洛普 C.托多罗夫 D.列维-斯特劳斯 7.在对文学作品进行分类时,“三分法”把文学作品分为 A.史诗类、悲剧类、喜剧类 B.小说类、诗歌类、散文类 C.叙事类、抒情类、戏剧类 D.现实类、浪漫类、象征类 8.“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本诗表达的是 A.生命瞬间获得的欢欣 B.“百年孤独”的悲叹 C.“物我两忘”的和谐 D.乡村生活特有的情趣 9.构成抒情作品的首要条件是 A.丰厚的积累 B.合理的想象 C.卓越的技巧 D.真实的情感 10.通常被誉为作家徽记或指纹的是 A.题材 B.主题 C.结构 D.风格 11.提出风格就是“恰当场合的恰当的词”的是 A.柏拉图 B.布封 C.斯威夫特 D.福楼拜

2019年自考《文学概论》试题复习(二)(含答案)(1)

2019年自考《文学概论》试题复习(二) 三、什么是实用说? 1.强调作品被读者所利用的关系。 2.保守的一面,文学成为麻痹人精神,维护统治。 3.积极的一面,促进人的解放,推动社会前进。 四、什么是客观说? 1.将作品抬高到高于一切,重于一切的地位。 2.切断作品与作家、读者的联系,把文学作为独立的存在体。 五、什么是体验说? 1.强调读者对作品的意向性体验和阅读作品时的感受与再创造。 2.只有读者参与,文本才成为作品,才完成文学的创造。 六、文学观念嬗变的原因? 1.时代原因。 2.自身发展的原因。“模仿—表现—变形—装饰”发展趋势。 3.与人的观点不同及其变化有关。 七、什么是文学,怎么理解文学定义? 1.文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样式,具有社会意识形态,凝结个体体验的沟通人际的情感交流的语言艺术。 2.文学是一种文化模式。 3.文学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 4.文学是作家个体体验的凝结。 5.文学是读者与作家,读者与读者沟通情感的渠道。 6.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 八、什么是文学的文化意义? 1.揭示人的自生存境遇和状况; 2.叩问人生的意义; 3.沟通人与人、人与自然的联系; 4.憧憬人类的未来。 九、文学的文化意义是怎样发现的? 1.通过有效的阅读。 2.品质阅读。 3.价值阅读。 论述题 一、为什么说文学源于生活又改造生活? 1.文学源于生活又改造生活。 2.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二、什么是审美?审美的实现需要哪些条件? 1.审美是处于活跃的主体,在特定的心境、时空中,在有历史文化渗透下,对客体的美的观照、感悟、判断。 2.主体心理层。 3.客观对象层。

4.心理时空层。 5.历史文化层。 三、文学审美活动有哪些物点? 1.广泛的包容性。是一种语言,语言包含一切。 2.深刻的思想性。思想的深刻性,深刻的思想性。 四、什么是文学审美的意识形态性? 1.性质上,有集团倾向性又有人类共通性。 2.主体把握对象上,是认识又是情感。 3.目的功能上,是无功利性又是有功利性。 4.反映生活上,有假定性又有真实性。 五、作家的体验有哪些物征? 1.情感诗意化。 2.意义深刻化。 3.感受人性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