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级微观名词解释补充版

中级微观名词解释补充版

中级微观名词解释补充版
中级微观名词解释补充版

内生变量:其均衡值(解)在模型内部决定。

外生变量:其均衡值(解)在模型外部决定。

最优化原理:人们总是选择他们能支付得起的最佳消费方式。

狭义均衡原理:价格会自行调整,直到人们的需求数量与供给数量相等。

广义均衡原理:经济主体的行为必须相互一致。

保留价格:某人愿意接受、购买有关商品的最高价格。

需求曲线:一条把需求量和价格联系起来的曲线,描述了每一个可能价格上的需求数量。均衡价格:住房需求量等于住房供给量时的价格。

比较静态学:研究均衡价格和数量在基础条件变化时如何变化的理论。

垄断:市场被某一产品的单一卖主所支配的情况。

完全价格歧视(价格歧视垄断者):垄断者对每一个租赁者收取等于“保留价格”的房租。一般垄断者:收取相同价格的垄断者。

超额需求:愿意按价格P(max)租房的人多余可供给的住房。

住房配置方法:竞争市场、价格歧视垄断者、一般垄断者、房租管制。

长期均衡:长期中,住房的供给量将会随着价格的变化而变化。

如果可以找到一种配置方法,在其他人的境况没有变坏的情况下,的确能使一些人的境况变得更好一些,那么这里就存在帕累托改进。如果一种配置方法存在帕累托改进,它就称为帕累托低效率。如果一种配置方法不存在任何的帕累托改进,就称为帕累托有效率。

预算集:在给定价格和收入的情况下消费者能够负担得起的所有消费束组成的集合。

预算线:在给定价格和收入的情况下正好可以将消费者的收入用完的消费束组成的集合(p1x1+ p2x2 =m)。

预算线斜率的含义:表示市场愿意用商品1来“替代”商品2的比率;在继续满足预算约束的情况下,为增加1单位商品1而必须放弃的商品2的数量(机会成本)。

计价物:如果设定商品2的价格为1,并适当调整商品1的价格和消费者收入,使得预算集不发生改变,就称商品2是“计价物”。

从量税:根据消费者购买商品的数量征收的税。

从价税:根据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值征收的税。

总额税:无论消费者行为如何,政府取走的一笔固定金额。(从量税和从价税率的变化将使预算线的斜率更陡峭;总额税的变化将使预算线向内平行移动。)

所得税:对收入直接课征的税。

从量补贴:根据消费者购买商品的数量给予补贴;

从价补贴:根据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值给予补贴;

总额补贴:无论消费者行为如何,政府给予消费者一笔固定金额(从量补贴和从价补贴的变化将使预算线的斜率更平坦;总额补贴的变化将使预算线向外平行移动。)

配给供应:对商品的购买量不能超过一定限额。

偏好的种类:A.弱偏好关系(X≥Y,X至少和Y一样好)B.严格偏好关系(X>Y,X严格优于Y)C.无差异关系(X~Y,X和Y无差异)

关于“偏好”的理性假设:完备性公理:对于任意X,Y属于C,有X≥Y或Y≥X,或两者兼得;传递性公理;反身性公理:对任意X属于C,都有X≥X,即任何消费束至少和本身一样好。

关于偏好的“凸性假设”:“平均化”的消费束至少与极端化的消费束一样好。

无差异曲线:由受到消费者相同偏好的消费束组成的曲线。(无差异集I(x)、弱偏好集WP(x)、严格偏好集SP(x) )

“理性假设”意味着:表示不同偏好水平的无差异曲线不会相交。

“单调性假设”意味着:(1)离坐标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更受偏好;(2)无差异曲线的斜率为负。

“凸性假设”意味着: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

完全替代品:消费者愿意按固定的比率用一种商品替代另一种商品(边际替代率固定不变)。完全互补品:始终以固定比例一起消费的商品(边际替代率为零或无穷大)。

厌恶品:消费者不喜欢的商品(边际替代率为正)。

中性商品:消费者不在乎的商品(边际替代率为无穷大)。

餍足:对消费者来说有一个最佳的消费束,就他自己的偏好而言,越接近这个消费束越好。在餍足点的右上和左下方无差异曲线斜率为负;在餍足点的左上和右下方无差异曲线的斜率为正。

离散商品:无差异曲线是一个离散点集。当x1是离散商品,x2是连续性商品时,特定消费束的“弱偏好集”是一组线段。

边际替代率(MRS):无差异曲线的斜率,衡量消费者愿意用一种商品去替代另一种商品的比率。

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是指在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条件下,连续增加单位X1的消费数量所能代替的X2的消费数量是递减的,几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

效用函数:“效用函数”代表“偏好”,它是为每个可能的消费束指派一个数字的方法,它指派给受较多偏好的消费束的数字大于指派给受较少偏好的消费束的数字。(数学表示);效用函数强调的是消费束的排列次序(序数效用);效用函数如果存在,就不止一个,一个效用函数的任意“严格正单调变换”也是一个代表相同偏好的效用函数;偏好是“理性”的是可用效用函数来代表偏好的必要条件。

序数效用:有意义的仅是两个消费束之间效用的相对大小。

基数效用:两个消费束之间效用的差额也具有重要意义。

各类效用函数:完全替代u(x1,x2) = ax1 +b x2;完全互补:u(x1,x2) = min{ax1,bx2};拟线性偏

好:u(x1,x2) = v(x1)+x2;柯布-道格拉斯偏好:u(x1,x2) = x1c

x2d,c,d>0。边际效用:MU1=△U/△x1。

边际替代率:MRS=△x2/△x1=-MU1/MU2。“

边际效用递减”与“边际替代率递减”:二者并不等价,但是,当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不受其他商品消费量影响的话,“边际效用递减”的确意味着“边际替代率递减”。

消费者的行为模式假说:消费者从他们的预算集中选择最偏好的消费束。

需求束:一定价格和收入水平下的商品1和商品2的最优选择。

最优选择:消费者预算集中处在最高无差异曲线上的消费束,如内点解(内点解处两种商品的最优消费量都大于零,而且边际替代率等于商品价格比率)、折拗解、角点解即边界解(角点解处其中一种商品的最优消费量等于零,且边际替代率(一般)不等于商品价格比);非凸偏好下相切条件是最优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凸偏好下相切条件是内点最优的充分必要条件。

下述情况下所得税优于从量税的结论并不必然成立:消费者本来就不购买任何的商品1;所得税可能挫伤消费者赚取收入的热情,以致课征所得税导致消费者可支配(税后)收入的大幅下降;通过市场供给和需求的相互作用,消费者可以将从量税的一部分税收负担转移给厂商。

需求函数:刻画的是每种商品的作为消费者面临的价格和收入的函数的最优消费数量。

收入变化的比较静态分析:正常商品(需求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与低档商品(需求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收入提供曲线(收入扩展线)(代表不同收入水平上的需求束)和恩格尔曲线(代表收入和某种商品需求量之间关系的曲线,表示在所有价格保持不变时,需求如何随着收入的变动而变动的情况)。

价格变化的比较静态分析:普通商品(需求随着价格的下降而增加)与吉芬商品(需求随着价格的下降而减少);价格提供曲线和需求曲线。拟线性偏好的“收入提供曲线”和“恩格尔曲线”都是(近似)一条垂直线。反需求函数将价格视为需求量的函数;由消费者“最优选择”的条件可知,反需求函数测度了在商品的各种需求量下,消费者对该商品的边际支付意愿。

显示偏好:可观测的消费者选择行为“显示”了有关偏好的信息,我们可以利用这种信息来:恢复消费者的偏好;检验“具有理性偏好的消费者从预算集中选择最受偏好的消费束”这一行为假说的合理性。

直接显示偏好:设x是消费者在收入为m时按价格(p1,p2)购买的消费束,y是同样收入和价格下能够支付得起的任意消费束,即下式成立: p1x1+p2x2≥ p1y1+p2y2则称“x直接显示偏好于y”。

显示偏好原理:很明显,如果“具有理性偏好的消费者从预算集中选择最受偏好的消费束”这一行为假说总是成立的话,“x直接显示偏好于y”就意味着“x(严格)偏好于y”,这

就是“显示偏好原理”。

间接显示偏好:设x是在价格-收入(p1,p2,m)下购买的消费束,y是同样价格和收入下能够支付得起的消费束;同时y是在价格-收入(q1,q2,m’)下购买的消费束,z是在同样价格和收入下能够支付得起的消费束,即下式成立: p1x1+p2x2≥ p1y1+p2y2,q1y1+q2y2≥ q1z1+q2z2,即“x直接显示偏好于y”且“y直接显示偏好于z”,则称“x间接显示偏好于z”。

间接显示偏好原理:很明显,如果“具有理性偏好的消费者从预算集中选择最受偏好的消费束”这一行为假说总是成立的话,“x间接显示偏好于z”就意味着“x(严格)偏好于z”(根据偏好的“可传递性”)。如果x既“直接显示偏好”于y,又“间接显示偏好于y”,则称“x显示偏好于y”:很明显,如果“具有理性偏好的消费者从预算集中选择最受偏好的消费束”这一行为假说总是成立的话,“x显示偏好于y”就意味着“x(严格)偏好于y”。显示偏好弱公理:如果(x1,x2)被直接显示偏好于(y1,y2),且(x1,x2)和(y1,y2)不相同,那么(y1,y2)就不可能被直接显示偏好于(x1,x2)。

显示偏好弱公理的等价表述:设(x1,x2)是在价格( p1,p2 )下购买的消费束,(y1,y2)是在价格(q1,q2)下购买的消费束,如果 p1x1+p2x2≥ p1y1+p2y2,且(x1,x2)≠(y1,y2),则必有q1x1+q2x2>q1y1+q2y2。注意:1、如果“具有理性偏好的消费者从预算集中选择最受偏好的消费束”这一行为假说成立,则我们所观察到的消费者选择必然满足“显示偏好弱公理”。2、但是,所观察到的消费者选择满足“显示偏好弱公理”时,并不一定意味着“具有理性偏好的消费者从预算集中选择最受偏好的消费束”这一行为假说成立。

显示偏好强公理:如果(x1,x2)被直接或间接显示偏好于(y1,y2),且(x1,x2)和(y1,y2)不相同,那么(y1,y2)就不可能被直接或间接显示偏好于(x1,x2)。“显示偏好弱公理”只是“具有理性偏好的消费者从预算集中选择最受偏好的消费束”这一行为假说成立的“必要条件”;“显示偏好强公理”是“具有理性偏好的消费者从预算集中选择最受偏好的消费束”这一行为假说成立的“充分必要条件”。

数量指数:拉氏指数Lq(以基期价格作为权数)、帕氏指数Pq(以t期价格作为权数)。价格指数:拉氏指数Lp(以基期数量作为权数)、帕氏指数Pp(以t期数量作为权数)。斯勒茨基方程:价格变动以后,对消费者的收入进行补偿,使得在新的价格和补偿收入下,消费者刚能买得起原来消费束。斯勒茨基替代效应的符号与价格变动的符号相反:即价格下降(上升)引起的“替代效应”提高(降低)了商品需求量,及替代效应一定是负的。需求法则:如果一种商品的需求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那么,这种商品的需求一定会随着价格的上升而下降。希克斯替代效应的符号与价格变动的符号相反:即价格下降(上升)引起的“替代效应”提高(降低)了商品需求量。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例子:1、完全互补:替代效应为零;2、完全替代:收入效应为零;3、拟线性偏好:收入效应为零补偿需求曲线:1、标准需求曲线(收入保持不变);2、斯勒茨基需求曲线(购买力保持不变);3、

希克斯需求曲线即补偿需求曲线(效用保持不变)。

初始禀赋:预算线必然通过初始禀赋点;拥有初始禀赋的消费者是商品1的净销售者,商品2的净购买者。

价格变动后决策者角色的确定:如果决策者原来是商品1的净购买者,那么,当商品1的价格下降时,他仍然会做为商品1的净购买者;如果决策者原来是商品1的净销售者,那么,当商品1的价格上升时,他仍然会做为商品1的净销售者。

修正的斯勒茨基方程:需求总的变动=替代效应引起的需求变动+普通收入效应引起的需求变动+禀赋收入效应引起的需求变动。

利率变动后决策者角色的确定:如果决策者原来是借款者,那么,当利率下降时,他仍然会做为借款;如果决策者原来是贷款者,那么,当利率上升时,他仍然会做为贷款者。

税收:在利息支付可以抵扣税款的情况下,无论是贷款人还是借款人,税后利率都是相同的;对储蓄课税会减少人们想要储蓄的货币量,对借款补贴却会增加人们想要借入的货币量。风险态度:1、风险厌恶:含义:指对于消费者来说,(不确定的)财富的期望效用小于财富期望值的效用;特征:伯努利效用函数是凹的;财富的边际效用递减;2、风险偏好:含义:指对于消费者来说,(不确定的)财富的期望效用大于财富期望值的效用;特征:伯努利效用函数是凸的;财富的边际效用递增;3、风险中性:含义:指对于消费者来说,(不确定的)财富的期望效用等于于财富期望值的效用;特征:伯努利效用函数是线性的;财富的边际效用不变。

消费者剩余(CS):需求曲线下方、价格线上方的面积。补偿变化(CV):补偿变化度量的是,在价格变化以后,为准确地补偿价格变动给消费者带来的影响,必须给予消费者的额外货币量。等价变化(EV):等价变化度量的是,在价格变化以前,消费者为避免价格变动而愿意付出的最大收入量。结论:拟线性偏好情况下,补偿变化(CV)、等价变化(EV)与消费者剩余的变化(△CS)三者是相同的;一般地,消费者剩余的变化(△CS)位于补偿变化(CV)和等价变化(EV)之间,且三者之间的差异相对很小。

生产者剩余:生产者供给一定量商品得到的货币量与他愿意接受的最小货币量之间的差额,即供给曲线上方、价格线下方的面积。

总需求曲线:是个人需求曲线的横向加总。价格变化后,消费者改变商品的消费量,但最终对每种商品都消费,这称为“集约边际上的调整”。价格变化后,消费者选择是否进入(或退出)某种商品市场,这称为“广延边际上的调整”。总需求曲线的斜率受到上述两种决策的影响。

弹性:完全无弹性、缺乏弹性、单位弹性、富有弹性、完全弹性(弹性的大小与商品的可替代性有关,当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时,边际收益曲线必定位于需求曲线的下方)。

市场均衡:当市场供给固定不变时,均衡数量由供给曲线决定,均衡价格由需求曲线决定;当市场供给曲线水平时,均衡数量由需求曲线决定,均衡价格由供给曲线决定。

线性曲线的均衡:D(p)=a-bp,S(p)=c+dp,均衡价格p*=(a-c)/(b+d),均衡数量q*=b(a+c)/(b+d)。

征税:向厂商征税,表现为供给曲线平移;向消费者征税,表现为需求曲线向下平移。

税收的转嫁:一般情况下,无论向谁征税,税收负担最终都是由消费者和厂商共同承担;税负分担的比例取决于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相对倾斜程度:需求曲线较供给曲线更为平坦时,厂商承担的税负更多,反之则反是。

帕累托效率:帕累托效率是这样一种经济状况,即没有一种方法能在不使其他任何人的境况变坏的同时使任何人的境况变得更好。

技术约束的描述:生产集(构成技术上可行的生产方法的所有投入和产出组合的集合)、生产函数(描述生产集边界的函数,衡量的是由一定量的投入可能得到的最大可能的产出)、等产量曲线。

不变要素:一定时期内,对企业来说数量固定的生产要素(即使产量为零,也需要使用一定量的不变要素);无论生产与否,都要支付不变要素的成本。

可变要素:一定时期内,对企业来说数量可以改变的生产要素;对可变要素支付的成本随着产量的变化而变化。

准不变要素:产量为正时数量固定,但产量为零时其数量也为零的生产要素;只有当生产时,才需支付准不变要素的成本。

规模报酬不变:首先,使得利润为负的要素组合绝对不是利润最大化的要素组合,因为在长期中总可以通过完全关闭工厂(产量为零)来取得“零利润”,此时要素投入和产出都为零;其次,在给定的价格水平下,使得利润为正的要素组合也绝对不是利润最大化的要素组合,因为生产技术“规模报酬不变”,将要素组合扩大为原来的t倍(t>1),利润也必定扩大为原来的t倍;也可以说,此时实现利润最大化的要素数量是“无穷大”;所以,在给定的价格水平下,如果存在“有限”的“非零”要素组合使得利润最大化,最大化的利润肯定为零。但并不是在任何一个价格水平下都存在使得利润为零的“有限”的“非零”要素组合。

规模报酬递增:因为此时产出增加的比例大于要素投入增加的比例,所以在给定的价格水平下,厂商总可以通过投入无穷大数量的要素来获取无穷大的利润。所以此时不存在利润最大化的“有限”的“非零”要素组合。

利润最大化弱公理(WAPM):按照t期价格,厂商获得的利润必定大于采用s 期的生产计划所得到的利润,反之亦然;产量变动与产品价格变动同方向;要素需求量变动与要素价格变动反方向。

成本最小化弱公理(WACM):在生产同样产出y的前提下,按照t期价格,厂商的成本必定小于采用s期的要素组合所得到的成本,反之亦然。

规模报酬不变:成本增加的比例与产量增加的比例相同;成本是产量的线性函数;平均成本保持不变。

规模报酬递增:成本增加的比例小于产量增加的比例;平均成本随产量的增加而下降。规模报酬递减:成本增加的比例大于产量增加的比例;平均成本随产量的增加而上升。

不变成本:与不变要素相关的成本,与产量无关,且无论生产与否都必须支付。准不变成本:与准不变要素相关的成本,(如果产量为正)也与产量无关,但只有在生产时才需支付。长期内不存在不变成本,但可能存在准不变成本。

完全竞争市场: 市场价格与每一单个厂商的产量都无关,每个厂商都是“价格接受者”。竞争性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边际收益=边际成本。竞争性厂商实现短期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产品价格=短期边际成本。

“博弈论”是研究决策主体之间的“策略性互动”及其均衡的一门学问。博弈的标准式表述:收益矩阵。博弈的扩展式表述:博弈树。

纳什均衡:指这样一组策略,给定B 的选择,A 的选择是最优的,并且给定A 的选择,B 的选择也是最优的。序贯博弈:在序贯博弈中,参与人的行动有先后顺序,且后行动的参与人能够观察到先行动者采取的行动。从初始禀赋配置变动到配置F 是一种相对于初始禀赋配置的“帕累托改进”。

帕累托有效率配置满足的条件:一般地,在帕累托有效率配置处,两位消费者的严格偏好集不会相交;特别地,如果忽略“边界情况”,在帕累托有效率配置处,两位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必然相切;所以,如果忽略“边界情况”,在帕累托有效率配置处,两位消费者的边际替代率必然相等。埃奇沃思盒状图中所有帕累托有效率配置点的集合称为“帕累托集”,或“契约曲线”;任何交易的“最终契约”必定在帕累托集上;帕累托集描述了从盒状图中任何一点开始的互利交易所可能产生的全部结果。

市场均衡(竞争均衡、瓦尔拉斯均衡)的含义:指一组价格,按此价格每个消费者正在选择他(或她)最偏爱的买得起的消费束,而所有消费者的选择在每个市场的供求相等的意义上是相容的。

瓦尔拉斯法则:单个消费者的超额需求的价值之和恒等于零;总超额需求的价值之和恒等于零;瓦尔拉斯法则意味着:如果在k-1个市场中供求相等,那么在第k 个市场中供求也必然相等。均衡存在性的关键假定:总超额需求函数的连续性。使得总超额需求函数连续的条件:每个人的需求函数是连续的(即消费者偏好是凸的);单个消费者的需求规模相对于市场规模很小。

.

0)

()(22*2*2211*1*11=--++--+B A B A B A B A x x p x x p ωωωω

任何给定的正的价格水平p1 和p2,过度需求的总市场价值为零—也即瓦尔拉斯定律。瓦尔拉斯定律的一个启示为:对于两种商品交换经济,假如一个市场已经达到均衡状态,另一个市场也必须达到均衡状态。瓦尔拉斯定律的第二个启示为:对于一个两商品交换市场,假如在一个市场存在过度供给,那么另一个市场则蔽存在过度需求。

一个关于禀赋分配,能使得其中一个消费者的福利增加而没有减少另一个消费者的福利,我们称该分配为帕累托改进分配。

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所有市场均衡都是帕累托有效率的;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不涉及经济利益是否“公平”分配;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为“竞争性市场机制”的合意性提供了理论基础;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的成立需要一些假设条件(如均衡要存在,不存在外部性和垄断等“不完全性”。

假定消费者的偏好是性状良好的,在竞争性市场中的交易能达到禀赋的帕累托最优分配。

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如果所有消费者的偏好呈凸性,则总会有一组这样的价格,在这组价格上,每一个帕累托有效率配置是在适当的商品禀赋条件下的市场均衡。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意味着:分配与效率问题可以分开考虑,市场机制在分配上是中性的;可以首先重新分配商品禀赋来实现“分配目标”,然后再利用价格来表明商品的相对稀缺性,实现帕累托有效率配置;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还意味着:用干预价格的方式来实现“分配目标”是一种不够明智的选择。

福利经济学第二定律表述为:在禀赋在消费者合理分布时,任何帕累托最优分配(契约曲线上的任意一点)都可以通过竞争性市场交易达到。

假如生产没有外部性,那么生产可能性函数将是凸的。为什么?因为有效率的产出需要利用比较优势。更多的有着不同机会成本的生产者使得生产可能性函数变得光滑。

MRS = MRPT 为达到帕累托最优经济状态的必要条件。

合理投票规则的性质

1. 假如所有人的偏好都具有完备性、反身性和传递性,那么投票规制所得出的社会偏好也应该具有这些性质。

2. 假如与y相比,所有人都偏好x,那么投票规制所得社会偏好也应该有这些性质。

3. 社会对x和y的偏好仅依赖于个人对于x和y的偏好。

阿罗不可能定律: 唯一具有性质1、2和3的投票规则就是独裁

任何社会最优分配必须是帕累托最优的。为什么?

如果不是,那么某个人的效用可以在不减少任何其他人效用的前提下增加;也即社会次优无效率。

一个分配是公平的假如它是帕累托最优的,没有嫉妒的(公平的).

平等禀赋是否会导致公平分配?不能,为什么不能?

3个人,一样的禀赋。A 和B有一样的偏好,C 没有。

B 和C交易能获取更受偏好的消费束。

因此A 一定会嫉妒不公平分配。

2 个人,一样的禀赋。交易在竞争性市场中进行。交易后的分配是否是公平的?是的,为什么?

假如每个人的禀赋都是一样的,那么在竞争性市场中的交易会导致公平的分配。

外部效应是指由其他人带来的成本或者收益。这种成本或者收益是由外部活动造成的。

带来收益的外部效应为正外部效应。

带来成本的外部效应为负外部效应。

科斯定律:假如所有人对金钱的偏好都是拟线性的,涉及外部效应的商品的有效率数量独立于产权分配。

Q: 假如钢厂拥有河流的产权,情况是否会不一样?

A: 不会。利润为线性的因此也是拟线性的,科斯定律表明不论哪家厂商拥有产权都能达到相同的有效率的分配。(且产权拥有者变得更更加富有)

当他们能够真实地表达他们对公共物品的评价时,克拉克税收计划使得改变决策的个人承担其行为导致的所有成本和收益。

信息不对称是如何影响市场的功能的?

考虑四种影响:逆向选择、发送信号、道德风险、激励

名词解释

饲料:能够被动物摄取,消化,吸收和利用的物质。 营养:是人类和动物从外界摄取食物或饲料以满足自身生理需要的过程。 营养物质:为维持人和动物生命和生产所必需的物质。 营养价值:特定饲料中养分及其质和量的关系。 粗饲料:自然状况下,水分45%以下,CF含量大于18%,能值低的饲料。 能量饲料:干物质中粗蛋白质≤20%,粗纤维≤18%的一类饲料(消化能≥10.46 MJ/kgDM) 蛋白质饲料:是指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小于18%、粗蛋白质含量大于或等于20%的饲料。 饲料缓冲度:中和每100G全价饲料中的碱性物质,并使PH降低到4.2时所需的乳酸克数。 青贮:经过发酵处理使饲料保持新鲜,减少养分损失的调制和贮藏青绿饲料的有效方法。 额外热能效应:是指饲料合成体内脂肪时所需的能量相对较少,而油脂却能提供较高的净能值;额外代谢效应是指添加在日粮中的油脂,其能量并不是简单地和其它养分能量的累加,而是与其它营养成分起协同作用,使油脂自身的代谢能值超过总值。 需要量:是指每天日粮中的数量必须能消除或防止维生素的临床症状的产生。但这些数据对生产实践来讲是不够的。 供给量:是指能保证饲养的畜禽有最佳的生长率和饲料利用率,健康状况良好,有抗病能力以及在动物体内有足够量的储备,共给量比最低需要量大好几倍。 添加剂:指在饲料加工、制作、使用过程中添加的少量或者微量物质,包括营养性饲料添加剂和非营养性饲料添加剂。 饲料标准:指各种特定动物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的定额规定。(指的是平均需要,故不一定能满足各个动物的需要,而且是指在适宜条件下的定额,) 营养需要:在最适宜的条件下,正常动物达到某一生产成绩对各种营养物质种类和数量需要的群体平均值。配合饲料:指根据动物的不同生长阶段,不用生理要求,不同生产用途的营养需要以及以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的实验和研究为基础,按科学配方把不同来源的饲料按一定的比例均匀混合,按规定的工艺流程加工,满足实际生产需要的饲料。 全价配合饲料:能够全面满足饲喂对象的营养需要,不需要再添加任何营养性物质的配合饲料。 日粮:满足一头动物一昼夜所需各种营养物质而采食的各种饲料总量。 饲粮:根据动物的日粮组成,将各原料组成换算成百分含量而配制的混合饲料。 采食量:随意采食量,单个动物或动物群体自由接触饲料的条件下,一定时间内采食饲料的重量;实际采食量,在实际生产中,正常健康的动物在一定时间内,实际采食饲料的总量;规定采食量,指动物饲料标准或动物营养需要中所规定的采食量的定额。 限饲:人为控制饲养动物的进食量,使摄取的营养物质量低于动物的需求水平。 丰饲: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动物营养物质进食量,使之超过营养需要水平。 其他: 1、饲料的分类原则:三个指标:水分、粗纤维、蛋白质。 国际饲料分类:2节6位。(1)、青干草和粗饲料:CF≥18%DM。(2)、青绿饲料:含水量≥60%;CF较第一类少,某些维生素多CP较高。(3)、青贮饲料:含水量≥45%,包括低水分青贮。(4)、能量饲料:CP≤20%DM,CF<18%DM。(5)蛋白质饲料:CP≥20%DM,CF<18%DM(AA、肽类、尿素)。(6)矿物质饲料:矿物元素含量多,包括微量元素添加剂。(7)维生素饲料:单一或复合维生素。(8)添加剂:主要是非营养性添加剂。 中国饲料分类法标准编号:3节,7位,17亚类的分类体系。饲料的分类:十七类(1)青绿多汁类:水分≥45%(2)树叶类:新鲜树叶水≥45%,风干树叶CF≥18%。(3)青贮(4)块根、块茎、瓜果类(5)干草类:三种类型,CF、CP的含量(6)农副产品类(7)谷实类:CP≤20%,CF<18%。(8)糠麸类:两种类型,能量饲料。(9)豆类(10)饼粕类:三种类型。(11)糟渣类(12)草籽树实类(13)动物性饲料(14)矿物质饲料(15)维生素(16)饲料添加剂:非营养性物质和合成物质。(17)油脂类和其他。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1、需求: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价格水平下愿意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2、需求函数: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和影响该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3、需求表:表示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水平和与各种价格水平相对应的需求数量之间关系的数字序列表。 4.需求规律:指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这种需求数量和商品价格成反方向变化的关系称需求规律或需求定理。 5.供给规律:指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加,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减少,这种供给数量和商品价格成同方向变化的关系称供给规律或供给定理。 6、供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变动,引起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 7、均衡价格:指一种商品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相等,同时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的价格,是由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的。 8、经济模型:指用来描述所研究的经济事物的有关经济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论结构。 9、动态分析:研究不同时点商的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根据这种动态模型作出的分析。 10、需求的价格弹性:指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11、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指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它的相关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12、需求的收入弹性:指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消费者收入量变动的反应程度。

13、限制价格:亦称最高价格,是指政府对某些商品规定最高上限,防止价格过高,控制通货膨胀。 14、支持价格:亦称最低价格,是指政府对某些商品规定价格的下限,防止价格过低,以示对该商品生产的支持。 15、蛛网理论:指用弹性理论考察价格波动对下一周期生产的影响及由此产生的均衡变动情况,是一种动态分析。按照这种理论绘制出来的供求曲线图,形状近似蛛网,故名为“蛛网理论”。 16、发散型蛛网:当供给弹性的绝对值大于需求弹性绝对值的条件下,价格和产量波动越来越大,离开均衡点越来越远,称为发散型蛛网。 17、封闭型蛛网:当供给弹性的绝对值等于需求弹性的绝对值的条件下,价格和产量波动始终按同一幅度进行,称为封闭型蛛网。 18、收敛型蛛网:当供给弹性的绝对值小于需求弹性绝对值的条件下,价格和产量的波动越来越小,最后恢复均衡,称为收敛型蛛网。 19、效用: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和需要的能力和程度。 20、基数效用:指按1、2、3…基数来衡量效用的大小,是一种按绝对数衡量效用的方法。 21、序数效用:指按第一、第二和第三…序数来反映效用的序数或等级,是一种按偏好程度进行排序的方法。 22、总效用: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消费一种或几种商品所获得的效用总和。 23、边际效用: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单位商品消费所引起的总效用增加量。 24、边际效应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应增量即边际效应是递减的。(原因:边际效应递减规律成立的原因,可以是由于随着相同消费品连续增加,从人的生理和心理角度讲,从每一单位消费品中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和对重复刺激的反应程度都是递减的。还可以是由于在一种商品具有集中用途时,消费者总是将第一单位的消费品用在最重要的用途上,第二单位的消费品用在次重要的用途上,如此等等。这样消费品的边际效应便随着消费品的用途重要性的下降而递减。)

教育技术学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汇总及补充资料(配合教材和背诵版笔记使用)

第一部分名词解释 1、AECT’94教育技术:美国教育与传播协会(Association for Educational and Technology)的定义,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2、EACE’05教育技术:教育技术是通过创建、使用和管理适当的技术过程和资源来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的研究与符合道德的实践。 3、教育技术学(技术化教育学)相对比较科学的表述:是通过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有合适技术支持的教育过程和教育资源,来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的理论和实践。 4、ATI研究:是“能力——处理——交互作用”(Aptitude Treatment Interaction)的英文首字母缩写,此类研究从媒体的物理特征转移到媒体对人类学习可能产生的作用和影响,研究人的学习和教学干预之间的关系。 5、元方法:也称“关于方法的方法”,属于方法论的范畴。是指导研究的观念思想体系,包括基本的理论假设,研究的哲学取向和原则,是在实践活动和思维活动的具体“方法”逐渐积累丰富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对方法本身的认识再认识,思考再思考,评价再评价。 6、教育技术的元方法:教育技术学作为方法论层次的学科,寻找归纳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有合适技术支持的教育过程和教育资源的理念、模式和方法就是教育技术的元方法。 7、系统科学:是从现代工程科学,生物科学,物理科学,信息科学等学科中抽象出来的共同理论,是研究一切系统的原理、模式和规律的交叉学科。 8、正反馈:如果反馈信息能加强控制信息的作用,则成为正反馈,它可以使教学系统越来越偏离原来的目标,使系统发展变化。 9、负反馈:如果反馈信息的作用与控制信息的作用相反,则称为负反馈,它是使教学系统保持稳定的因素,使其表现出合乎教学目标的行为,是可控过程。 10、系统方法:是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方式,它侧重于系统的整体性分析,从组成系统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中去发现系统的规律性,从而指明解决复杂系统问题的一般步骤、程序和方法。 11、教育传播:是由教育者按照一定的要求,选定合适的信息内容,通过有效的媒体通道,把知识、技能、思想和观念等传递给特定的教育对象的一种活动,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 12、谐振律:指教师传递信息的“信息源频率”和学生接收信息的“固有频率”相互接近,二者在信息的交流与传递方面产生共鸣。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吉芬商品:是一种特殊的低档物品。 作为低档物品,吉芬商品的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收入效应则与价格成同方向的变动。 吉芬物品的特殊性在于:它的收入效应的作用很大,以至于超过了替代效应的作用,从而使得总效应与价格成同方向的变动。这也就是吉芬物品的需求曲线呈现出向右上方倾斜的特殊形状的原因。 2、供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的变动,引起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 3、供给定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商品的供给量与该商品的价格之间成同方向变动,即供给量随商品本身价格的上升而增加,随商品本身价格的下降而减少。 4、需求的变动: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5、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它的相关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6、消费者均衡: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货币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购买中以获得最大的效用。 7、支持价格:也称为最低限价,它是政府所规定的某种产品的最低

价格。最低价格总是高于市场的均衡价格的。 8、限制价格:也称为最高限价,它是政府所规定的某种产品的最高价格。最高价格总是低于市场的均衡价格的。 9、收入效应: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实际收入水平变动,进而由实际收入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 10、替代效应: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动,进而由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总效应=收入效应+替代效应) 11、边际技术替代率: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 12、边际收益曲线:反映厂商增加一单位产品销售所获得的总收入的增量的曲线。 13、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无数条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包络线。 14、隐成本:是指厂商本身所拥有的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 15、生产函数: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16、固定投入比例的生产函数:又名里昂惕夫生产函数,表示在每一个产量水平上任何一对要素投入量之间的比例都是固定的。 17、一线价格歧视:如果厂商对每一单位产品都按消费者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出售。 18、古诺模型:是一个只有两个寡头厂商的简单模型,该模型也被称

补充名词解释

补充名词解释 1.保守主义 (政治哲学术语) 在不同的语境下,或者不同的历史阶段,拥有不同的含义,但它们都有类似的本质:是一种强调既有价值或现状的政治哲学。保守主义一般是相对激进而言的,而不是相对进步而言的。保守主义并不反对变革,只是反对激进的变革,宁愿采取比较稳妥的方式。 2.保护主义 保护主义(protectionism),即以维护本国利益作为是否适用本国法律的依据;任何侵害了本国利益的人,不论其国籍和所在地域,都要受该国法律的追究,使其得到该国认为其应有的惩罚。在国际贸易中以保护国内产业为目的的经济政策。 国际贸易中最常见的保护主义是保护关税政策。这种政策开始于15、16世纪的重商主义时期。重商主义者主张增加国内的财富积累,阻止外国过多商品的进口,以扩大对外贸易的顺差,保证金银流入国内,这一政策的实施,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和工场手工业的发展。 3.孤立主义 孤立主义是一种外交政策。它通常由防务和经济上的两方面政策组成。在防务上,孤立主义采取不干涉原则,即除自卫战争外不主动卷入任何外部军事冲突;在经济文化上,通过立法最大程度限制与国外的贸易和文化交流。 4.单边主义 所谓单边主义是指举足轻重的特定大国,不考虑大多数国家和民众的愿望,单独或带头退出或挑战已制订或商议好了的维护国际性、地区性、集体性和平、发展、进步的规则和制度,并对全局或局部的和平、发展、进步有破坏性的影响和后果的行为与倾向。 5.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是指国际上通用的、用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收入差距的常用指标。基尼系数介于0-1之间,基尼系数越大,表示不平等程度越高。 6.恩格尔系数 恩格尔系数(Engel's Coefficient)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根据统计资料,对消费结构的变化得出一个规律: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比例则会下降。推而广之,一个国家越穷,每个国民的平均收入中(或平均支出中)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比例就越大,随着国家的富裕,这个比例呈下降趋势。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微观经济复习资料 第一章引论 欲望:指人们的各种需求或需要的总和 稀缺性:相对于人的多方面的、无穷的欲望而言,资本和经济物品是相对不足的 选择:研究如何利用现有的资源去生产“经济物品”来更有效地满足人类的欲望 机会成本:当把一定的资源用来生产某种产品时所放弃的别种产品的最大产量(产值),这就是这种产品的机会成本 生产可能性曲线:用来说明和描述在一定的资源和技术条件下可能达到的最大的产量组合曲线,可以用来进行各种生产组合的选择 边际分析法:利用边际概念对经济行为和经济变量进行数量分析的方法 均衡分析法:对研究的问题所涉及的诸经济变量(因素),假定自变量是不变的或已知的,然后分析当因变量达到均衡状态时会出现的情况及所需要具备的条件,即均衡条件 局部均衡:指某一时间、某一市场的某种商品(或生产要素)的价格或供求量所达到的均衡,是一个市场的均衡 一般均衡论:研究整个经济体系的价格和产量结构如何实现均衡的一种经济理论,也称为总均衡分析过程分析方法:将经济运动过程划分为连续的分析“期间”,以便考察有关经济变量在相继的各个期间

的变化情况的分析方法。所以,过程分析又称“期间分析”或“序列分析” 静态分析法:分析经济现象在某一时点的均衡状态以及有关的经济变量达到均衡状态所具备的条件,它完全抽象掉了时间因素和具体的变化过程,是一种静止地、孤立地考察某种经济事物的 方法 比较静态分析法:分析在已知条件发生变化以后经济现象的均衡状态的相应变化,以及有关的经济变量在达到均衡状态时的相应变化,即对经济现象有关变量一次变动(而不是连续变动)的 前后进行比较。比较静态分析不考虑经济变化过程中所包含的时间阻滞 动态分析法:对经济变动的实际过程所进行的分析,其中包括分析有关变量在一定时间过程中的变动,这些经济变量在变动过程中的相互影响和彼此制约的关系,以及它们在每一个时点上变动 的速率等等。考虑时间因素的影响,并把经济现象的变化当作一个连续的过程来看待 实证分析方法:在分析经济问题和建立经济理论时,撇开对社会经济活动的价值判断,只研究经济活动中各种经济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在作出与经济行为有关的假定前提下,分析和预测人 们经济行为的后果。 规范分析方法: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作为出发点和基础,提出行为标准,并以此作为处理经济问题和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探讨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的分析和研究方法 欢迎下载 2

宏微观名词解释

西方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四、名词解释 1.需求规律是指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这种需求数量和商品价格成反向变化的关系称需求规律或需求定理。 2.供给规律是指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加,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减少,这种供给数量和商品价格呈同向变化的关系称供给规律或供给定理。 3.均衡价格是指一种商品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相等,同时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的价格,是由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的。 4.需求价格弹性是指需求量相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某商品价格下降或上升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对该商品需求量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5.需求收入弹性是指需求量相对收入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消费者收入增加或减少百分之一所引起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6.需求的交叉弹性是指相关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需求量相对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商品A价格下降或上升百分之一时,引起对商品B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7.供给价格弹性是指供给量相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某种商品价格上升或下降百分之一时,对该商品供给量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8.蛛网理论是用弹性理论考察价格波动对下一周期生产的影响及由此产生的均衡变动,是一种动态分析。按照这种理论绘制出来的供求曲线图,形状近似蛛网,故名为“蛛网理论”。 四、名词解释 1.生产要素:生产中使用的各种资源。这些资源可分为劳动、资本、土地与企业家才能。 2.总产量(TP):一定的生产要素投入量所提供的全部产量。 3.平均产量(AP):单位生产要素提供的产量。 4.边际产量(MP):增加一个单位可变要素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 5.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为了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6.经济利润:也称超额利润,是指厂商总收益和总成本的差额。 7.正常利润:企业家才能的价格,也是企业家才能这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收入。它包括在成本之中。 8.短期成本:是指厂商在短期内进行生产经营的开支。 9.长期成本:在长期中,一切投入都是可变的,这些开支就是长期成本。 10.边际成本:指每增加一单位产品生产所增加的总成本。 11.等产量曲线: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一定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各种不同组合所形成的曲线。 12.等成本线:是指在生产要素的价格和厂商的成本既定的条件下,厂商可以购买的两种生产要素组合所形成的曲线。 13.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在保持产量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 14.生产扩展线:每一条等成本曲线和等产量曲线的切点所形成的曲线叫做生产扩展线。 15.规模报酬:是指所有生产要素的变化与所引起的产量变化之间的关系,属于长期的生产理论。 四、名词解释 1.总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消费一种或几种商品所获得的效用总和。 2.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单位商品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增加量。 3.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水平或相同满足和谐的两种商品不同数量的组合。 4.预算线:也称消费者可能线,它是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各种商品的数量组合。 5.替代效应是指当消费者购买两种商品时,由于一种商品价格下降,一种商品价格不变,消费者会多购买价格便宜的商品,少买价格高的商品。 6.收入效应是指当消费者购买两种商品时,由于一种商品名义价格下降,可使现有货币收入购买力增强,可以购买更多的商品达到更高的效应水平。替代效应 7.价格消费曲线:我们把由于商品价格变化所引起的最佳购买的均衡点的连线,叫价格——消费曲线。 8.收入——消费曲线:我们把由于收入变化所引起的最佳购买的均衡点的连线,叫收入——消费曲线。 四、名词解释 1.要素的边际生产力是指厂商每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投入所增加的生产力。 2.边际产品价值(VMP):生产要素的边际产品MP和产品价格P的乘积。用公式表示:VMP=MP·P 3.经济租金是准租金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素质较差的生产要素,在长期内由于需要增加而获得的一种超额收入。 4.洛伦兹曲线是美国统计学家洛伦兹提出的,是用以反映国民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一种曲线。 5.吉尼系数是意大利统计学家基尼根据洛伦兹曲线提出的一个衡量分配不平等程度的指标。 6.劳动的供给曲线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一特定时期内劳动者在各种可能的工资率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一般来说,它是一条向后弯曲的供给曲线。 四、名词解释 1.不完全信息:也叫非对称信息,是指市场上买卖双方所掌握的信息是不对称的,一方掌握的信息多些,一方掌握的信息少些。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一、早起(中世纪、文艺复兴) 新艺术: 14世纪,“新艺术“最初是法国作曲家和诗人维特里于1320年所写论文的标题,论 文记录了当时欧洲音乐发展的最新成果(可补充);相对于”古艺术“时期的有量音 乐三分法,音值二分法已被接受并实践,引入二分音符,确定三六度音程的谐和性, 强调半音的表情意义,”等节奏经文歌“的运用等。当时的理论家用”新艺术“这一术语来称呼14世纪在法国处于巅峰的新音乐,与13世纪”古艺术“相对,先用来指代 整个14世纪欧洲音乐艺术。法国的马肖(可补充代表作)和意大利的兰迪尼(可补充)是欧洲新艺术时期的代表作家。 马肖: 14世纪法国诗人,作曲家。曾供职与卢森堡大公兼波西米亚国王及法王夏尔五世。他是欧洲新艺术音乐的典型代表,所作《圣母弥撒曲》是复调常规弥撒套曲的最早范例,经文歌普遍采用等节奏技术;他的世俗音乐亦是复调尚松的杰作,有叙事歌、回旋歌 和维勒莱,还创作有单声部的行吟歌曲。 经文歌: 形成于13世纪的多声部复调音乐体裁,在克劳苏拉的基础上形成。2.通常为三声部,低音固定调采用格里高利圣咏曲调,拉丁文演唱,上方第二和第三声部自由创作,用 法与演唱宗教或世俗内容歌词。3.13世纪经文歌的代表作曲家有佩罗坦、弗朗科等,14世纪等节奏经文歌的大师为维特里和马肖。 蒙泰威尔第:(重点,每年考) 16世纪末至17世纪上半叶的意大利作曲家,1590年起供职于曼图亚公爵府,1613年起任职于威尼斯圣马可大教堂,是威尼斯歌剧乐派的奠基人,完整留存歌剧作品《奥 菲欧》、《尤利西斯返乡记》和《波佩亚的加冕》,确定歌剧中独唱与合唱、主调与 复调、声乐与器乐之间的比例关系,强调以音乐手段表达人的情感,创立“激情风格“,并在器乐中采用弦乐的震音和拨弦等新手法。所作世俗音乐作品包括9卷牧歌, 努力深化音乐表现力,运用了大量背离传统的手法,走在了时代的前列。蒙泰威尔第 在继承文艺复兴音乐成果的同事开创了巴洛克新的声乐和器乐风格。 简答题;

心理学名词解释(补充)

催眠:通过人为诱导(如放松、单调刺激、集中注意、想象等)引起的一种类似睡眠又非睡眠的特殊意识状态。 (参考:心理学词典【美】阿瑟.S.雷伯著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6.12,P380/心理学大辞典,P167) 催眠术:运用暗示、诱导等手段使受术者进入一种特殊意识状态的技术。 (参考:心理咨询大百科全书P342,马维祥撰,李明杲审/心理学词典【美】阿瑟.S.雷伯著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6.12,P381) 否认:心理防御机制之一,指无意识地拒绝承认那些使个人感到焦虑和痛苦的事件以保护自我的过程。 (参考:心理学词典【美】阿瑟.S.雷伯著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6.12,P213/心理学大辞典,P359/简明心理学词典黄希庭主编安徽人民出版社 2004.9,P99) 固定角色疗法:当事人按其希望变成的角色行事,一段时间后,将替代角色的良好人格特点整合到自己人格中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 (心理学大辞典,P440/心理咨询大百科全书P352,梁宝勇撰,徐俊冕审/简明心理学词典黄希庭主编安徽人民出版社 2004.9,P399) 合理化作用:又称文饰,心理防御机制之一。指无意识地给自己的行为赋予正当理由,使难以接受的情感、行为或动机可以接受的心理过程。 (参考:心理学词典【美】阿瑟.S.雷伯著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6.12,P694/心理学大辞典,P1311) 解释:咨询师对来访者问题的性质、症结、归因和解决办法给予简洁、明确说明或启示的一种晤谈技巧。 (参考:心理咨询大百科全书P27,王小英撰,车文博审/心理学大辞典,P623) 人格整合:又称“人格组织”,指构成一个人人格的各种特质、行为倾向、动机、情绪等协调统一的过程。 (参考:心理学词典【美】阿瑟.S.雷伯著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6.12,P611/心理学大辞典,P993) 投射:心理防御机制之一,指个体把自我不能容忍的冲动、欲望、感情、观念等转移到外部世界或他人身上的心理过程。 (参考:心理学词典【美】阿瑟.S.雷伯著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6.12,P659/简明心理学词典黄希庭主编安徽人民出版社 2004.9,P384) 退行:心理防御机制之一,指个体遇到挫折时,以早期的、更原始的或更为儿童般的行为模式来应付困难的心理过程。 (参考:心理学大辞典,P57/心理学词典【美】阿瑟.S.雷伯著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6.12,P711) 危机干预:对处于心理危机状态中的个体、家庭及群体采取明确有效的措施,使之能最终战胜危机。 (参考: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百科全书梁宝勇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11 P631/简明心理学词典黄希庭主编安徽人民出版社 2004.9,P391) 压抑:心理防御机制之一,将具有威胁性的思想、情感、记忆和冲动排斥到潜意识之中,使之避开意识的过程。 潜抑:心理防御机制之一,个体把不能接受的冲动、欲望、情感或痛苦经历,不知不觉地压制到潜意识去,以避免痛苦。 潜抑:又称“压抑”,心理防御机制之一,个体把不能接受的冲动、欲望、情感或痛苦经历,不知不觉地压制到潜意识去的心理过程。 行为矫正:根据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改变个体不良行为习惯的一种治疗方法和技术。 (参考:心理学大辞典,P1442/简明心理学词典黄希庭主编安徽人民出版社 2004.9,P435) 知情同意:在心理咨询师为当事人提供足够信息基础上,由当事人做出决定(同意或拒绝),必要时达成书面协议的过程。

微观名词解释

微观名词解释 1、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在保持产量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 2、生产扩展线:每一条等成本曲线和等产量曲线的切点所形成的曲线叫做生产扩展线. 3.规模报酬:是指所有生产要素的变化与所引起的产量变化之间的关系,属于长期的生产理论. 4预算线:也称消费者可能线,它是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各种商品的数量组合. 5.替代效应是指当消费者购买两种商品时,由于一种商品价格下降,一种商品价格不变,消费者会多购买价格便宜的商品,少买价格高的商品. 6.收入效应是指当消费者购买两种商品时,由于一种商品名义价格下降,可使现有货币收入购买力增强,可以购买更多的商品达到更高的效应水平 7要素的边际生产力是指厂商每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投入所增加的生产力. 8边际产品价值(VMP):生产要素的边际产品MP和产品价格P的乘积.用公式表示:V MP=MP·P 9经济租金是准租金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素质较差的生产要素,在长期内由于 需要增加而获得的一种超额收入. 10洛伦兹曲线是美国统计学家洛伦兹提出的,是用以反映国民收入分配平均程 度的一种曲线. 11吉尼系数是意大利统计学家基尼根据洛伦兹曲线提出的一个衡量分配不平等程度的指标. 12劳动的供给曲线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一特定时期内劳动者在各 种可能的工资率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一般来说,它是一条向后弯曲的供给曲线. 13不完全信息:也叫非对称信息,是指市场上买卖双方所掌握的信息是不对称的,一方掌握的信息多些,一方掌握的信息少些. 14.逆向选择:是指在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差的商品总是将好的商品驱逐出市场. 15外部经济:是指某个家庭或厂商的一项经济活动给其他家庭或厂商无偿地带 来好处,显然,这项经济活动的私人利益小于社会利益. 16、外部不经济:是指某个家庭或厂商的一项经济活动给其他家庭或厂商无法补偿的危害,显然,这项经济活动的私人利益大于社会利益. 17.科斯定理:是一种产权理论,是解决经济活动外部性的重要理论和全新思路.其原理内容是指在市场交换中,若交易费用为零,那么产权对资源配置的效率就没有影响. 18.公共物品:是指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不能依靠市场机制实现有效配置的产品. 19.消费函数以C表示消费水平,Y表示国民收入,则在两部门经济中,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函数形式为:C = C(Y)这一函数被称为消费函数.一般说来,消费水平的高低会随着收入大小的变动而变动,收入越大,消费就越高;但是,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消费数量的增加赶不上收入的增加. 20.平均消费倾向是指消费在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即每单位收入的消费数量, 投资乘数指由投资变动引起的收入改变量与投资支出改变量与ZF购买支出的改

消化内科名词解释(最全版)

消化科名词解释1、GERD 即胃食管反流病,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烧心、胸痛等症状,并可导致食管炎及食管外组织损伤等并发症的一种疾病。 2、Zollinger-Ellison综合征亦称胃泌素瘤,由胰腺非β细胞瘤分泌大量促胃泌素所致,也可由胃窦部、十二指肠壁G细胞瘤所致,肿瘤往往很小(直径<1 cm),生长缓慢,半数为恶性。其特点为高位泌素血症伴大量胃酸分泌而引起的胃、十二指肠不典型部位(十二指肠降段、横段甚至空肠近端)发生多发性、难治性消化性溃疡。 3、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指一组表现为上腹部不适、疼痛、上腹胀、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的综合征,经检查不存在有可能解释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的依据。 4、Peutz-Jegher综合征本病系伴有黏膜、皮肤色素沉着的全胃肠道多发性息肉病。可能通过单个显性多效基因遗传,常在10岁前起病,息肉多见于小肠,可引起肠套叠和出血,也可有腹痛、腹泻及蛋白丢失性肠病等。 5、球后溃疡溃疡发生在球部以下、十二指肠乳头以上,约占DU的5%,多具有DU的特点,但夜间痛和背部放射痛更多见,对药物治疗效果较差,较易并发出血。 6、肝性脑病又称肝性昏迷,是由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的综合病症,临床上以意识障碍和昏迷为主要表现。

7、Cushing溃疡由中枢神经病变所致的急性溃疡称为Cushing 溃疡。 8、Curling溃疡由烧伤所致的急性溃疡称为Curling溃疡。 9、亚临床肝癌指起病隐匿,早期除血清AFP阳性外,常缺乏典型症状和体征的原发性肝癌。 10、 Mallory-Weiss综合征又名胃食管撕裂综合征,是由于剧烈呕吐以及使腹内压骤然增加的其他情况,造成胃贲门、食管远端的黏膜和黏膜下层撕裂,并发大量出血。 11、早期大肠癌是指肿瘤局限于大肠黏膜及黏膜下层,无淋巴结转移。 12、肠易激综合征在过去12个月里至少累计12周时间里有腹部不适或疼痛,并且伴随以下3条中的2条:①排便后缓解; ②发作期间伴有大便次数改变;③发作期间伴有大便性状改变。 13、巨大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直径大于 2 cm,胃溃疡直径大于3 cm。 14、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又称肝内阻塞性胆汁性肝硬化,主要为肝内细小胆管的慢性非化脓性破坏性炎症与阻塞,起病隐匿,进展缓慢,有长期持续性肝内胆汁淤积,最终演变为再生结节不明显性肝硬化;临床上表现为长期阻塞性黄疸、肝大和瘙痒。15、 Barrett食管食管黏膜因受反流物的慢性刺激,食管与胃

微观名词解释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1. 第二章 需求:是指个人或所有消费者在某一时期内,在一定条件下,对某一商品愿意并且有能力购买的数量。 需求定理: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之间反向变动的关系,即价格越低,需求量越多;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少。 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供给定律:在其他因素不变条件下,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加,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减少,这种供给数量和商品价格呈同向变化的关系称为供给定律。 均衡价格:均衡价格是一种商品需求与供给相等时的价格。 供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和数量同方向变动;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引起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2. 第三章 需求价格弹性:是指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需求收入弹性:用来衡量需求对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 供给价格弹性:用来衡量供给数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3. 第四章 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 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量所得到的总效用的增量。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边际效用递减。 消费者均衡:是指消费者实现最大效用时,不再增加或减少任何商品的购买量,是一种保持相对静止的状态。 无差异曲线: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或满足程度相同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各种组合。预算线:在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价格给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的各种组合。 消费者剩余:是购买者愿意为一种物品支付的最高金额减去其实际支付金额的差额。 4. 第五章(P122-160) 边际产量:指增加一单位的生产要素所得到的产量增量。 边际报酬递减:在假定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对于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来说,边际产量表现出先上升而最终下降的规律,被称为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边际技术替代率:一种要素L的边际产量与另一种要素K的边际产量之比。 规模报酬:是指伴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而出现的产量变化和收益变化的现象。 机会成本:是指为了得到那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所有东西。 显性成本:指企业经营活动的日常支出。 隐性成本:指经营者利用自有资源的成本。 短期成本,长期成本:总成本分为短期成本和长期成本,这取决于所考虑的时间长短。总成本:是指企业生产某种产品或提供某种劳务而发生的总耗费。(固定成本+可变成本)

名词解释

1.三同时制度 是指一切新建、扩建、改建项目、技术改造项目以及区域开发建设项目以及可能对环境造成损害的其他工程项目,其有关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设施和其他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制度。 2.环境影响评价 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3.排污收费制度 排污收费制度是关于全国范围内对污水、废气、固体污染物、噪声、放射性物等各类污染物的各种污染因子,按照一定标准收取一定数额的费用以及有关排污费专款专用,主要用于补助重点污染源防治、区域性污染防治等基本原则规定的总称。 4.新五项环境管理制度(1989) 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排污许可证制度、污染物集中控制、限期治理。 5.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 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是一种具体落实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污染的单位对环境质量负责的行政管理制度。 6.排污许可证制度 排污许可证制度是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以污染物总量控制为基础,规定排污单位许可排放污染物种类,许可污染物排放量,许可污染物排放去向等的一项具有法律含义的行政管理制度。规定凡对环境有影响,排故污染物的开发、建设活动均需由经营者向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经批准领取排污许可证后方能排污。 7. 排污申报登记制度 排污申报登记制度是指排放污染物的单位,须按规定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登记所拥有的污染物排放设施,污染物处理设施和正常作业条件下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和浓度。 8.污染集中控制制度 污染集中控制制度是指在不减轻污染源单位防治责任的前提下,将同类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集中预防和治理的措施。 9.污染限期治理制度 限期治理是以污染源的系统分析为基础,以环境保护规划为依据,突出重点,分期分批地对污染危害严重、群众反映强烈的污染物、污染源、污染区域采取限定治理时间、治理内容及治理效果的强制性措施。 10.环境监测 环境监测是环境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环境科学的工具、手段。 广义上:为了追踪污染物种类、浓度的变化在一定时期内对污染进行重复测定。 狭义上:为了判断是否达到标准或评价环境管理和控制环境系统的效果,对污染物进行定期测定。 环境监测是间断或连续地测定环境中污染物的种类、浓度、观察分析其变化和对环境影响的过程。 11.环境标准 环境标准是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环境保护目标的定量化体现,是开展环境管理工作最基本、最直接、最具体的法律依据,也是衡量环境管理工作最简单、最明了、最准确的量化标准。 12.环境监察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 1、实证分析:实证分析是进行经济分析的一种重要方法,特点是他对有关命题的逻辑分析,旨在理解经济过程实际是什么、将会是什么、为什么,而不涉及对结果好坏和是否公平的评价,其中不包含任何价值判断。实证分析既有定性分析,也有定量分析。 2、规范分析:规范分析是经济学分析经济问题的一种方法,他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作为出发点,提出行为的标准,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它力求说明“应该是什么”的问题,或者说,它回答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要做出这种选择,而不做出另一种选择。 第二章 3、市场机制:在一个自由市场里,价格会不断变化直到市场出清为止的趋势——即直到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为止。 4、弹性:弹性度量一个变量对于另一个变量的敏感性。具体来讲,就是一个变量发生1%的变化将会引起另一个变量相应的百分比变化。 5、供给:供给是指厂商在一定时期和一定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某种商品的数量。厂商以一定的商品价格信号为指导,决定在一定的生产技术条件下投入多少要素生产多少的商品。 6、需求:需求是指人们在一定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商品的数量。人们以商品价格为信号来指导自己的购买行为,决定购买某种商品的数量。 7、市场出清: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交点意味着市场出清。市场出清是指市场上某种商品的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不存在商品供给量大于需求量的过剩现象,也不存在商品需求量大于供给量的短缺现象。 第三章 8、偏好:偏好是指人们对某种事物的偏爱和喜好程度。偏好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生活中人们的偏好总存在差异,并且一个人的偏好也是可以改变的。偏好的改变也直接导致了行为的改变。 9、效用:效用是一个人从商品或劳务的消费中所获得的满足程度,是消费者对商品满足自己欲望的能力的一种主观心理评价。效用是反映个人偏好的一种数字指标。 10、边际效用:边际效用是指每增加某种商品或劳务一单位消费量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增量,也就是消费最后一个单位商品或劳务所带来的效用增量。 11、无差异曲线: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不同数量的各种组合的一簇曲线,或者说,他是表示能给消费者带来同等效用水平和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各种组合。 12、边际替代率:边际替代率指在保持效用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没得到额外一单位商品甲之后而必须放弃的商品乙的数量。 13、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那么额外数量的消费带来的效用增加越来越少。 14、显示偏好:如果A组合价格高于或等于B组合,而消费者却选择A组合而不选B组合,很明显的,A组合偏好必然优于B组合,亦即由选择的组合可显示消费者的真正偏好。15、拉式指数:拉式指数表示以当期价格购买一个基期选定的商品组合的成本相对于以基期

中级微观名词解释补充版

内生变量:其均衡值(解)在模型内部决定。 外生变量:其均衡值(解)在模型外部决定。 最优化原理:人们总是选择他们能支付得起的最佳消费方式。 狭义均衡原理:价格会自行调整,直到人们的需求数量与供给数量相等。 广义均衡原理:经济主体的行为必须相互一致。 保留价格:某人愿意接受、购买有关商品的最高价格。 需求曲线:一条把需求量和价格联系起来的曲线,描述了每一个可能价格上的需求数量。均衡价格:住房需求量等于住房供给量时的价格。 比较静态学:研究均衡价格和数量在基础条件变化时如何变化的理论。 垄断:市场被某一产品的单一卖主所支配的情况。 完全价格歧视(价格歧视垄断者):垄断者对每一个租赁者收取等于“保留价格”的房租。一般垄断者:收取相同价格的垄断者。 超额需求:愿意按价格P(max)租房的人多余可供给的住房。 住房配置方法:竞争市场、价格歧视垄断者、一般垄断者、房租管制。 长期均衡:长期中,住房的供给量将会随着价格的变化而变化。 如果可以找到一种配置方法,在其他人的境况没有变坏的情况下,的确能使一些人的境况变得更好一些,那么这里就存在帕累托改进。如果一种配置方法存在帕累托改进,它就称为帕累托低效率。如果一种配置方法不存在任何的帕累托改进,就称为帕累托有效率。 预算集:在给定价格和收入的情况下消费者能够负担得起的所有消费束组成的集合。 预算线:在给定价格和收入的情况下正好可以将消费者的收入用完的消费束组成的集合(p1x1+ p2x2 =m)。 预算线斜率的含义:表示市场愿意用商品1来“替代”商品2的比率;在继续满足预算约束的情况下,为增加1单位商品1而必须放弃的商品2的数量(机会成本)。 计价物:如果设定商品2的价格为1,并适当调整商品1的价格和消费者收入,使得预算集不发生改变,就称商品2是“计价物”。 从量税:根据消费者购买商品的数量征收的税。 从价税:根据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值征收的税。 总额税:无论消费者行为如何,政府取走的一笔固定金额。(从量税和从价税率的变化将使预算线的斜率更陡峭;总额税的变化将使预算线向内平行移动。) 所得税:对收入直接课征的税。 从量补贴:根据消费者购买商品的数量给予补贴; 从价补贴:根据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值给予补贴; 总额补贴:无论消费者行为如何,政府给予消费者一笔固定金额(从量补贴和从价补贴的变化将使预算线的斜率更平坦;总额补贴的变化将使预算线向外平行移动。)

微观习题名词解释等

三. 名词解释: 1.机会成本 2.生产可能性边界 3.稀缺性 4.实证分析 5.规范分析 6.流量与存量 四. 问答分析题 1.稀缺性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选择是不可避免的?) 2.经济学中的选择问题主要包括那些? 3.试述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 4.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 三. 名词解释: 1.需求 2. 供给 3.均衡价格 4.支持价格 5. 限制价格 6.需求价格弹性 7.需求收入弹性 四. 计算题: 1.设需求曲线的方程为Q=10-2P ,当价格p=2 ,其点弹性为多少?怎样调整价格可以使总收益增加? 2.已知某商品的需求方程和供给方程分别为Qd=14-3P Qs=2+6P 试求:该商品的均衡价格以及均衡时的需求价格弹 性和供给价格弹性。 3.在某国,对新汽车需求的价格弹性Ed=-1.2 ,需求的收入弹性Em=3.0 ,计算 (1)其他条件不变,价格提高3% 对需求的影响; (2)其他条件不变,收入增加2% 对需求的影响; (3)假设价格提高8%,收入增加10%,2005 年新汽车的销售量为800 万辆,利用有关弹性系数的数据估计2006 年新汽车的销售量。 4.设汽油的需求价格弹性为-0.15 ,其价格现为每单位价格1.2 美元,试问汽油价格上涨多少才能使其消费量减 少10% ? 5.已知某一时期内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Q =50-5P ,供给函数为Q = -10+5P 。 (1 )求均衡价格P 和均衡数量Q 。 (2)假定供给函数不变,由于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使需求函数变为Q =60-5P 。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 和均衡产量Q 。 (3 )假定需求函数不变,由于生产技术水平提高,使供给函数变为 Q =-5+5P 。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 和均衡产量Q 。 五. 问答分析题 1.影响个人需求的因素有哪些? 2.什么是需求法则?其具体内容是什么? 3.作图说明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变动的区别。 4.什么是市场均衡?它是如何形成的? 5.什么是供求定理?包括哪些内容? 6.需求价格弹性有哪几种情况?作图进行回答。 7.正常品和劣等品如何影响需求收入弹性? 9.作图并说明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变动的区别。 10.运用供求定理及需求价格弹性理论说明“谷贱伤农”及“薄利多销”的道理何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