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德育实践课教案
系部班级电子工程系
电子11091
授课人季君
课程
类型
理论课(√)
活动课(√)
日期2012年9月13日第2周人数41 地点本班教室主持人蔡宁瀚
德育主题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德育目标1、对常见毒品的认识,如:鸦片、可卡因、白粉、摇头丸、吗啡、大麻等
2、认识毒品对身心的危害:大脑病变、心脏病变、瘦弱不堪、传染疾病、传染疾病等
3、了解吸毒对社会的危害:违法犯罪、偷抢扒拿、无故旷工、旷课,学业成绩、纪律或工作表现突然变坏
4、学会拒绝毒品诱惑
5、珍惜生命 远离毒品
德育方法
讲解法、讨论法、游戏法、实践锻炼法、评价激励法、角色
扮演法等。
课前准备1、设计好德育实践课方案。
2、场景设置:教室前面的黑板写上德育课主题。把课桌分
成对立的两列。
3、落实主持人员和记录人员。
4、让学生提前准备好材料。
5、准备好德育班会课教案。
6、提前写好总结讲话稿。
课程过程
主持词:毒品、艾滋病、暴力犯罪像瘟疫一样成为当代社会的“国际公害”。其中 毒品犯罪更是以其极大的危害性困扰着世界上许多国家。今天是个特别的日子 是国际禁毒日。今天班会主题是“远离毒品 关爱未来” 该说作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世界各国的禁毒斗争在取得一定成果的基础上 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今天借此班会 能够对毒品进一步的认识 以及吸毒的危害。我们要消灭毒品。毒不是我们要的结果 只要我们都远离毒品 我们的未来就是美好明天。
第一环节:认识常见毒品。
让班中的同学畅所欲言,如什么是毒品、毒品的种类、毒品的危害
鸦片,俗称大烟。它是从未成熟的罂粟蒴果上划破后渗出的乳状液体,经干燥而成的,即生鸦片。经加工而成呈褐色膏状,软硬如橡皮泥。小剂量的鸦片有镇痛、镇咳、止泻的药用功能。长期吸食鸦片,导致人体器官功能消退,先天免疫功能丧失,易患多种疾病,尤其是破坏人体胃、肝功能及生育功能,超剂量吸食鸦片会致人死亡。
可卡因是从古柯树叶中提炼出来的白色结晶状粉末,属中枢兴奋剂。滥用就会成瘾,能打乱人体机能和肾上腺素分泌对人体的调节作用,使中枢神经和交感神经系统产生强烈的兴奋,使人产生令人难以预想的荒诞行为和可怕的举止;大量可卡因能导致中枢神经传导受阻,甚至导致窒息。
杜冷丁又称盐酸哌替啶,是常用的镇痛药之一,为合成麻醉药品,是吗啡的化学结构衍生物。多为针剂和片剂、需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滥用会成瘾,成为毒品,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第二环节:由班长讲解毒品的危害
1、对于人体来说 最重要的是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人吸毒成瘾后 毒品能直接改变大脑内部分化学物质结构 摧毁这三大系统。青年人吸毒后面黄肌瘦 双眼呆滞 精神颓废 如同废人 人性泯灭。吸毒过量还会导致死亡 静脉注射极易感染艾滋病。目前在国外吸毒者中 静脉注射毒品者 艾滋病感染率非常高。
2、吸毒者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 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毒品价格的昂贵 一个吸毒者每天吸食毒品的费用就需要数百元甚至上千元 即使百万家产也会很快吸光。钱用完后 吸毒者在毒瘾的驱赶下千方百计“搞”钱。二是长期吸毒的人思想、性格已发生了变化 冷漠、自私、狂躁冲动 甚至丧失人性 无视他人利益和国家法规 又加上毒瘾的作用 只要能把钱弄到手 什么违法犯罪的事情都会去做 其中一些吸毒者由于长期吸毒、熟悉毒品的流通渠道、于是在供自己吸食外 还转手向新的吸毒者提供毒品 从中牟利 充作自用的毒资。近几年来我国由吸毒引起的家庭生活悲剧不断发生 触目惊心。
第三环节:青少年吸毒的诱因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黄金时期,也是人生的"危险期"。这一时期生理上和心理上都不成熟,思想幼稚,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极易受骗上当、误入歧途。
诱因之一:无知好奇
青少年对任何事物都存在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当听说吸毒后"其乐无穷"时,便抱着"抽着玩玩"、"找一下吸毒的感觉"、"我不信
它有那么神"、"吸一口不要紧"等心态,有的也知道吸毒有害,但在试一试无妨的侥幸心理驱使下吸了第一口,殊不知,这一"品尝"就欲罢不能,不知有多少风华正茂的青少年蜕变成"瘾君子",沦为毒魔的牺牲品。据调查表明,90%的青少年吸毒者都是出于无知和好奇。
诱因之二:家庭影响
良好的家庭氛围可以促进和保障青少年身心的健康成长,不良的家庭环境则往往成为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重要原因。尤其作为人生第一任教师——父母的一言一行,更是直接影响着青少年的成长。一些家庭父母离异或者长期外出,孩子得不到正常的家庭教育;一些经济条件好的家庭,父母过分溺爱孩子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物质要求,这些都可能是导致青少年吸毒的原因。另外如家庭有一个成员吸毒也会产生不良影响,使青少年耳濡目染,沾上毒品。
诱因之三:交友不慎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当一部分吸毒青少年是因为交友不慎走上吸毒歧途的。有的因为看到朋友吸毒觉得好奇而吸毒的;有的受朋友引诱后吸毒的;有的为了追求不良时尚而吸毒的;有的讲哥儿们"义气"你吸我也吸而染上毒瘾的。
诱因之四:上当受骗
有不少青少年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毒贩诱骗而吸毒的。毒品贩子为掩人耳目,同时为了"以贩养吸",往往设下一些陷阱拉青少年下水。这些陷阱有花言巧语、请客吃饭、递烟、诱骗服用掺有毒品的食物饮料等。什么毒品能"通体舒泰",什么毒品能"减肥健美",什么毒
品能"消愁解闷",……这些奇谈怪论给毒品披上了美丽的面纱,以致在某些青少年心目中产生了极大的诱惑力,青少年常常成为毒贩子猎取的对象。
诱因之五:追求享乐
有些青少年虚荣心强、爱讲排场、求攀比、讲派头,认为吸毒时髦、气派,是高档消费和富有的象征。可这一抽上,就把父母辛辛苦苦积攒的家业很快抽光,并搭上了自己的一条小命。
诱因之六:精神空虚
有些意志薄弱的青少年,一旦遇到生活困难、人际冲突、婚恋失败、升学、就业受挫等困惑,就会灰心丧气,精神颓废。为了弥补空虚的心灵,便去寻找各种刺激,试图在毒品中寻找安慰、忘却烦恼、得到解脱。而毒品就是一种可以在短暂时间内给人以强烈刺激的物品,因此,这些精神空虚的青少年往往会染上毒品。
诱因之七:逃避现实
一些青少年由于父母离异、家庭关系紧张;学习压力大、师生关系不好;或者受到挫折以及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无法承受和面对这一切,引起精神苦闷,情绪低落,想以吸毒麻醉自己。于是逃遁在毒品的虚幻梦境中,结局是又演绎了一幕一失足而成千古恨的悲剧!
诱因之八:逆反心理
毒品,有人爱吸,政府严禁。在这种矛盾的社会背景下,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往往会产生这样一种奇特心理:政府越是对毒品严禁就
越想弄到手,更想亲口品尝品尝。"这种"你不让我干,我偏要试试"的逆反心理使一些年轻人把自己推向人生的尽头。
第四环节:学会拒绝毒品
第一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文明、健康的兴趣爱好,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彻底摒弃“享乐至上”、“金钱至上”、“今朝有酒今朝醉,只图潇洒走一回”的腐朽生活方式。
第二要不断加强对文化、科学和法律知识的学习,提高整体素质,认清毒品对身心健康、家庭和睦的危害以及吸毒者最终将走上犯罪道路的危险,认清戒毒的痛苦与艰难,远离毒品,自觉抵制毒品,绝不吸食第一口。
第三提高心理素质和自我控制、平衡的能力,做到不要因猎奇而被人引诱吸毒;不要因赌气而吸毒;不要为解决病痛而滥用药物。切忌沉溺于舞池、游戏机房、录像厅等易于诱发和滋生吸毒现象的场所,尤其是未成年人,更应该远离上述场所,以防被人诱骗而沾染毒品。第四要谨慎交友,如果发现周围的亲戚朋友中有吸毒的人,要坚定自己的立场和态度,坚决抵制诱惑,并应规劝其戒毒,如果劝说无效,则应坚决不与其来往,特别是青少年,更应该远离毒友。
第五要克服贪小利、爱虚荣、追求时髦和享乐等不良个性和心理,一些吸、贩毒分子往往在开始时以免费提供毒品方式诱人上当,所以切莫接受陌生人送给您的一支烟、一块口香糖、一瓶饮料等。当有人向您渲染毒品能“飘”、时髦、刺激时,务必要清醒,切勿上当。
第六还要勇于面对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种种困难和挫折,人生难免
遇逆境,切不可选择吸毒来逃避现实,麻醉自己,从而最终走上毁灭之路。
第四环节:涉毒犯罪数字标准
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无论数量多少,都应当追
究刑事责任,予以刑事处罚。
———《刑法》第347条
罪名、数量及量刑:1、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鸦片1000克以上海洛因50克以上;处15年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2、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鸦片200克以上不满1000克海洛因10克以上不满50克;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
3、非法持有毒品;鸦片1000克以上海洛因50克以上;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4、非法持有毒品;鸦片200克以上不满1000克海洛因10克以上不满50克;处7年以下有期徒刑。
本次班会活动“远离毒品珍爱生命”到此结束,请班主任为本次班会总结。
班主任总结:“远离毒品 关爱未来、健康生活”是我们在6月26日联合国确定的“国际禁毒日”里所要宣扬的 “国际禁毒日”其主题是“远离毒品 珍惜生命”。我们绝对不能让毒品进入社会 不能让毒品进入家庭 不能让毒品制造惨案”
课后布置任务延伸与拓展:
制作有关禁毒的手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