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美学与美育教案

美学与美育教案

美学与美育教案
美学与美育教案

《美学与美育》教案

课程介绍

1.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美学与美育》课程是培养学员具备基本的美学与美育理论素养、较高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审美塑造能力、较高的实施美育能力的课程。本课程重视美学、美育理论向审美实践与美育实践能力的转化,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2.课程主要内容及特点

本课程体现了小学教育专业培养新型综合型人才的专业目标要求,在性质和内容构架上具有鲜明的特点。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是美学;美及其形态;美感;什么是美育;形式美与美育;艺术美与美育;审美文化形态与美育;青少年发展与美育;教师角色与美育。

本课程的特点是综合性、人文性、渗透性、实践性和辅成性,在知识内容上涉及了哲学、文学、艺术、教育学、心理学等多种学科内容,在人才素质培养目标上着力于促进其综合素质和审美修养的提高,在能力表现上体现于学员自身的审美能力和教育教学活动中,它不是直接获得某学科单一的、独立的教育效应,而是作为人才综合素质的重要部分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起到全面渗透和辅助作用,提高其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识、能力和水平。

3.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的内容任务与一些必修课程有一定程度的交叉,但各自具有不同的作用。在主要任务上,《美学与美育》是立足于美学理论对美育这一现代专门教育方式的具体研究。在内容上,《美学与美育》中关于儿童审美心理的部分内容与《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的有关内容有细部关联;与《阅读与写作》在关于文学体裁这一局部上有交叉,其区别是,《阅读与写作》只从文体特征及相关阅读方法角度进行介绍,《美学与美育》则重在研究文学作为主要艺术门类的审美特征及美育功能。

4.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

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是:理解和掌握美学与美育的基本理论知识。能运用美学与美育理论分析和鉴赏生活、自然以及艺术领域的审美现象。能运用美学与美育理论指导教学实践,提高审美塑造的自觉性和在教学中贯彻美育的能力。

《美学与美育》第一章辅导

第一章什么是美学

◆教学重点:

1、了解美学的历史;

2、理解和掌握美学的含义;

3、理解和掌握美学的性质和对象

◆内容:

第一节美学的历史

一、美学在西方

“美学”来源于西方,英文为Aesthetics,直译“埃斯特惕卡”。

在西方,美学学科也不是在古希腊时期就诞生了的,而是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又复杂的发生、发展和演化过程,是适应西方文化的内在需要而逐渐地产生的。单从美学思考所依托的知识形态来看,西方美学在其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五个阶段:本质论美学、神学美学、认识论美学、语言论美学、文化论美学。(P2)法国哲学家笛卡儿提出的“我思故我在”的命题,在西方哲学史上首次突出了理性思考的重要意义,为从理性上探讨美学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P4)值得注意的是:鲍姆加登于1750年出版著作《美学》,提出创立一门新的学科“埃斯特锡卡”——就是“美学”。鲍姆加登《美学》的出版,标志着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西方宣告诞生,他本人也因此被视为西方美学学科的创始人。(P4)

一般来说,认识论美学具有五种形态:经验主义美学、理性主义美学、德国古典美学、科学美学和生命美学。

在认识论美学的五种形态中,德国古典美学最为重要。德国古典美学是同这些重要人物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康德、席勒、黑格尔。

康德在《判断力批判》(1790)中首次明确地和系统地分析了审美的构成,提出了一系列基本概念和命题。(P5)其中尤其重要的有:一是审美“无功利”,二是美在“形式”,三是无目的的“目的”,四是艺术应是“想象”、“天才”和“自由”的艺术,五是对“崇高”范畴的分析。这些对后世美学产生巨大影响。

席勒的《美育书简》(1793-1794)在康德研究的基础上,从人的感性冲动和理性冲动的融汇出发,提出了“游戏冲动”的新构想,主张通过审美“游戏”去建构一个特殊的“审美王国”。(P5)席勒心中所仰慕的审美教育原型是古希腊文明,他把复活古希腊文明当作一个神圣的美学使命来做。这部著作在西方美学史上第一次从人性的完善角度全面而系统地论述“美育”(审美教育)及其文化功能,将其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黑格尔《美学》把美视为“理念”的辩证运动的产物,提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著名命题,对古希腊至19世纪的西方艺术类型及其演变做了辩证研究,标志着西方美学的系统化和体系化研究达到一个极致。

二、美学在中国

从发展与演化历程看,美学在中国经历了六个阶段:清末民初美学、五四美学、30-40年代美学、50-70年代美学、80年代美学和90年代美学。

自从蔡元培在现代教育体制中设置美育及美学学科以来,美学在中国现代教育体制中获得了一席之地。正是这种体制设置,确保了美学在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意义深远。

当前美学的发展趋势:一是美学视野的拓展,二是美学追求的实用化,三是美学研究的部门化。

三、中外美学研究方法

1、对话法(柏拉图、孔子、孟子)

2、体验法(叔本华、尼采)

3、思辩法(笛卡尔、康德)

4、实验法(费希纳)

5、阐释法(德里达、赛义德)

第二节美学的含义

一、美学的性质

美学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具有与其他人文学科不同的特殊性质。第一,把握形象。第二,突出具体。第三,强调体验。所以,美学的性质在于,它是一门突出形象、具体、体验方式的人文学科。(P15)

怎么理解呢?首先,与自然科学相比,它对人的研究是综合、整体地进行,而且这种研究往往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的方式,因此,它不属自然科学学科。其次,在人文学科中,美学对人的研究考察突出把握形象、强调具体、注重体验的作用,它从具体审美活动(美、美感和艺术)中研究人的感性的活生生的整体形象。

二、美学的对象

美学的对象可以从四方面来理解:

第一,美学研究富于生命活力的形象。第二,美学研究人的丰富与完整特性。第三,美学研究人的整体形象。第四,美学研究具体审美活动。

因此,美学的对象是在具体审美活动(美、美感和艺术)中显示的人的感性的活生生的整体形象。

三、美学的定义

美学是一门突出地运用形象、具体和体验方式,从具体审美活动(美、美感和艺术)中研究人的感性的活生生的整体形象的人文学科。更简洁地说,美学是通过具体审美活动中研究人的感性的活生生的整体形象的人文学科。(P18)

第三节学习美学的方法

学习美学的方法:

第一,理论思辨与文本批评的结合。第二,审美体验与理性阐释的交汇。第三,学科研究与跨学科研究的汇通。

小结:

本章的学习重点是美学的性质和美学的对象。这两个问题是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的。关于美学的性质,是学习本课程首先就应理解的问题。教材中通过层层分析、比较,得出的结论是:美学是一门突出形象、具体和体验方式的人文学科。美学的对象是人的感性的活生生的整体形象,指的是美学研究的客体。对于美学的对象的定义要掌握四个方面的含义:第一是动态的,有活力的形象;第二是丰富的、完整的形象;第三是感性的活生生的整体形象;第四是在具体的审美现象(如美、美感、艺术)中显示。

《美学与美育》第二章教案

《美学与美育》第二章辅导

第二章辅导美及其形态

重点、难点提示

本章的重点是美的基本含义;美在不同领域的存在形态的特征。

首先来看美的基本含义问题。学习美学课程,关于美的含义的问题是一个不容回避的基本问题。能够正确、深入地理解美的含义,是理解其他一系列问题的基础。在这里,我们首先要给自己“松绑”——什么意思呢?从教材中我们已经了解到,关于美的本质的问题,是古往今来的思想家、学者们遵循不同的路径,穷尽智慧而仍然莫衷一是的美学难题,他们提出了关于美的本质的不同观念,包括客观论、主观论、主客观统一论、社会论、语言论,各有其合理性和片面性。美的本质也就是美的事物之所以是美的最根本的性质。既然这个问题至今无法有统一认识,那么在我们的教材中,为了不陷在这个难题中纠缠不休,只是对以上不同美的本质观作了扼要的介绍。大家了解即可,用不着陷进去(当然,有特殊兴趣者除外)。而为了大家能够比较容易理解美的基本含义,可以在我们的教材所规定的文化语境和理论框架中来分析、探索这个问题以及理解其他相关问题,教材中从词源学、日常用语和理论表述三个方面对“美”进行了阐说,最后得出了本教材中关于美的含义的操作性界说:美是人类符号实践中显现的具有无功利性和感染力的活的形象。请大家在理解这个定义时注意它的四层意思:第一,美与人类符号实践密切相关,它是人类进行符号实践这种创造性活动的产物。第二,美与功利无关,美的事物把人引向自由、深层的精神愉悦,而不是诱发人进行直接的功利性考虑。第三,美总是呈现为活的形象,“活的形象”指变动不居的、体现人类精神活力的、体现人性的辨证和谐而且与人亲近的生命形象。第四,美必定是富有感染力的,它能感动和激活人类情感,并使人类能相互产生共鸣。这四个层次的意义理解透了,也就可以说是掌握了学习本课程的钥匙。

本章的第二个重点是美在不同领域的存在形态的特征。在教材中对这些内容介绍得十分详细、清晰,希望同学们认真研读,悉心体会。

本章的难点有两个:一个是自然美与自然人化,一个是美的存在形态之间的区分和相互渗透。

关于自然美,它的实质问题与美的本质问题有些相似,也是美学中的一桩“悬案“。有的否定自然美的存在;有的只肯定其形式而否认其文化意蕴;有的观点虽顾及到自然美的形式以及与人类生活的联系,却未肯定它与人类符号实践的关系;还有的观点正确揭示了自然美的文化符号特性,但忽略了实践的内涵。要正确、合理地理解自然美,根本的一点在于要正确理解自然美的实质在于自然在人类符号实践中的价值。我们可以联系到第一章中关于美的含义的界说来理解这个问题,就可以有更清晰、系统化的认识。关键是理清楚自然在人类符号实践中获得美的属性的过程,也就是自然人化的三个阶段:自然作为人类异己的符号——自然作为人类对话的伙伴——自然作为人类的自由的生命活力的符号,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获得美的属性。由此,得出关于自然美的定义:自然美是一种美的形态,指自然事物的美,它是自然物在人类符号实践中显现的富有生命活力的活的形象。

关于美的形态之间的区分和相互渗透,主要是应理解教材中所提出的几种美的形态不是从一个统一的方面出发来区分的,而是分别从不同角度来论说的。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是从美所存在的基本领域来区分的。科学美和技术美则是得于科学技术在美的存在形态中的显现,是科技进步带来的崭新的美学课题。而优美与壮美、崇高与滑稽、悲剧与喜剧、荒诞;阳刚与阴柔、和、气韵、味,则是从西方和中国古典文化传统角度提出的。由于不是从同一角度作出的区分,所以在关于各种形态的具体论述中会有交叉渗透,不是泾渭分明,在学习时应该在了解这种区分的相对性的前提下,一方面要注意就一种形态本身的特征和含义进行把握,避免纠缠不清;同时也应有一种融会贯通、灵活不拘的开阔的理论视野。

第二章 重要知识点

客观本质论主观本质论关系论本质观社会论本质观美的含义美的符号性、无功利性、形象性、感染性自然美的特征

自然美的实质社会美的特征社会美的含义人的美艺术的界定艺术美的特征艺术的“化丑为美”科学美的界定

技术美的界定优美与壮美崇高与滑稽悲剧与喜剧荒诞阳刚与阴柔典雅自然

美学与美育课程第三章教案

第三章美感

重点、难点提示

本章的重点是美感的发生与人类符号实践的关系,美感的基本心理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本章的难点是如何理解审美体验的过程。

美感的发生与人类符号实践的关系问题就是指美感的来源问题。美感来自于人类的符号实践活动。可以从四个方面来理解这个问题:符号实践这种创造性的人类活动使人发展出了欣赏美的视觉器官和听觉器官,为美感的发生准备了社会文化器官;符号实践使人的感性能力获得了广度和深度的发展;符号实践使人的美感越来越精微、细腻、敏锐,美感日益深化;符号实践使门类艺术之间不断发生迁移,相互渗透,丰富了美感。

美感的基本心理要素包括审美直觉、审美情感、审美想象和审美理解。对于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教材中本章第二节的首段文字作了简洁明确的阐述,可以结合对四要素的具体阐述的领会进行深入理解。

审美体验的过程是本章学习的难点。因为审美体验虽然发生于短暂的瞬间,但是却是一个复杂、完整、层层推进和渐渐深化的动态展开的体验过程,是美感心理积极建构的过程,是意义瞬间生成的过程。我们的教材中根据中国古典美学理论揭示这个过程经历的四个环节是虚静——感物——会心——畅神。学习中应把它们作为一个整体过程来领会。虚静是审美体验的准备,它的含义是主体中断功利和逻辑的自然态度,以澄明的心境对审美对象凝神观照。它使主体产生审美体验的预备心理,并获得开拓精神空间的力量。感物是感知层面的审美体验,指主体对客观对象产生的直接感受,它是一种积极创造的感知体验,是审美体验的基础,具有建构物质性空间的力量。会心是比感物高一级的心意层面的建构活动,是主体心灵与对象活跃的生命之间的对答、同情与共鸣的过程,会心是主体心灵对事物生命的深刻把握。畅神是神志层面的审美体验,它意味着主体瞬间领悟到生命最高价值和意义,由于精神意志的通畅和提升而体验到自由快乐,也就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所说的“高峰体验”。

重要知识点

快感与美感审美心理西方美学对美感的探讨美感的含义

美感的特征审美直觉的含义、基本类型及作用审美情感的含义与特征审美情感的呈现审美情感的作用审美想象的含义与特征审美想象的基本类型审美理解的含义与特征审美理解的作用日常体验审美体验的含义审美体验的特征审美

体验的过程审美体验与艺术美感培养与美育

美学与美育课程第四章教案

第四章什么是美育

重点、难点提示

本章的重点是美育的内涵及其功能。本章的难点是美育的现代转型,美育同艺术教育的关系。

理解美育的内涵,要紧紧抓住美育的作用过程特点、美育的实施效用、美育作为一种教育形式的育人目的三方面来理解。从作用过程看,其最显著的特点是以审美形象来作用于人的感情,以情动人,使受教育者受到感染。从实施效用来看,美育作用于个体的知、情、意,通过培养个体的知情意能力,进而生成和提高个体的符号实践能力。从育人目的来考察,美育的目标使对人的全面塑造,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理解了美育的含义,对其功能就不难掌握了。美育的功能体现在个体塑造、社会整合、文化建构三个相互关联的方面。教材关于这个内容阐述较清晰,应认真领会。

关于美育的现代转型,指的是在现代中国特定历史条件下美育的现代使命定位,这是比较难的问题。要理解这个问题,应从提出现代美育问题的背景、“美育”概念在中国的提出以及美育的现代性进程三方面来理解和把握。鸦片战争终结了古典性文化的进程,伴随着西方工业文明输入,开始了现代性文化建设,而建构中国现代人格成为现代性工程的核心任务,这是美育现代使命定位的现实背景。美育在中国的出现其目的是以美养善,中国现代美育观从西方的美育观念中吸取了理论资源,初步奠定了德、智、体、美并重的基本教育体制格局,并将美育基本功能从传统的社会伦理规范附庸的地位逐渐剥离出来,树立起“审美无功利”的学说,为现代中国美育的使命定位作好了理论准备。在此背景和基础上,美育完成了现代转型,扮演了个体人格的启蒙和解放的角色,被赋予塑造符合新文化道德标准、科学标准和审美标准“新人”的现代使命。

关于美育与艺术教育的关系,在传统美育理论中二者常常不分,而现在时代的“泛审美”特点使审美教育范畴大大扩展,艺术教育不再等同于审美教育,而是属于美育范畴内的一种类型。

第四章重要知识点

西方美育观的演变柏拉图与“心灵的美化”亚里士多德与“净化”说贺拉斯与“寓教于乐”席勒与“游戏”说孔子的美育观孟子的美育观梁启超的美育观“美育之父”蔡元培美育的含义美育的特征“现代性工程”王国维与“趣味教育”现

代中国美育的使命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与艺术教育美育的功能美育的层面美育的方法

美学与美育课程第五章教案

第五章形式美与美育

重点、难点提示

本章的重点是:形式美的自然因素;形式美在不同文化、艺术中的形态。本章的难点是:形式美的组合规律。

关于形式美的自然因素,教材中第五章第二节的第一点讲得很清楚,即色彩、形体、声音。形式美是人类符号实践的特殊形态,它是从具体美的形式中抽象出来的。自然物质因素是形式美存在的体现,也是形式美被主体感知的基础。人们感知到形式美,总是因为色、形、声这些自然因素的形式美特性作用于人,使人的主要审美器官即视觉、听觉等产生感知。色彩是人类长期积淀的对不同波长的光的心理经验,色彩美可以作为独立的审美对象引起人的美感,它丰富而直观,可以随处获取,又很容易感受,色彩的表情性、象征性和审美意味的复杂性使它成为构成形式美的重要因素。形体美是具体可感的空间形态的美,点、线、面、体等不同层面构成形体,而其中线条可以说是形体造型中形式美的基本符号,具有重要的审美价值;形体的不同层面所具有的不同审美意味以及它们多样的组合,构成了丰富、多义的审美意味。声音作为形式美的因素,所引起人的情绪反映最为快速而即时,其表情性比色彩、形体都要强烈。声音具有不同类别和相应功能,分为乐音与噪音。作为形式美要素的主要是乐音。声音是能够表达丰富而抽象的情感意味的审美符号。

应该如何理解形式美在不同文化和不同艺术中的形态呢?前者是个文化选择的问题。首先应理解美是人类符号实践中显现的活的形象,它必然是具体存在的鲜活的形象,而不是抽象的存在。形式美是被组织起来的具体的审美形象,不同的文化其宇宙观、人生观不同,故审美理想也不同,因此对于形式美的组织和观照方式是不一样的,所以在不同文化中,形式美的形态呈现出鲜明的差异。例如西方文化的审美理想是和谐,一是人在存在与虚空的宇宙中的和谐,一是形式上美的比例。西方的和谐强调的是对立面的斗争。最典型的选择体现于哥特式教堂。中国文化中的和谐,则体现出中国文化中的阴阳气化流行、循环互补的宇宙观,最典型的选择体现于中国书法和中国画。

关于形式美的艺术形态,应理解在艺术中呈现的形式美形态是最典型的,但艺术作为人类重要的符号实践活动,是不断发展创新的,形式美的法则也在不断突破,发生转型。因此在古典艺术和现代派艺术中,形式美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在古典艺术中,基本美学原则是“再现”,强调忠实地模仿客观物象,大多严守形式美的法则,遵从形式创造的规律来进行创作,其艺术作品形态完整、典雅、和谐。无论建筑、雕塑、绘画、音乐,均体现出在这种强调再现生活、追求真实的美学原则指导下的和谐统一的形式美选择和表现,例如建筑艺术中金字塔、泰姬陵、紫禁城等;绘画艺术中西方的油画,中国的水墨画,日本的浮世绘等;雕塑中的《米洛的维纳

斯》、《拉奥孔》、《思想者》、敦煌莫高窟的佛像等;音乐中莫扎特、贝多芬的古典乐派的创作,柴柯夫斯基等浪漫主义乐派的创作,德彪西等的印象主义乐派的创作等;文学创作中古典主义、自然主义、批判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的作品,中国古典诗词等,均呈现出典雅、和谐的整体意趣与形态。到了20世纪,现代艺术发生了重要转型,以“现代派”艺术为主流的现代艺术,背离古典艺术强调“再现”客观现实的美学原则,转而强调“表现”主观世界,多用抽象手法,大胆突破传统的形式美规则,对色彩、形体、声音等形式美要素按主观感受加以夸张变形,用象征意味浓厚的新奇组合来表现个人对客观生活的认识。如马蒂斯的“野兽派”绘画,达利的美术和雕塑作品,文学中的意识流小说、荒诞派戏剧、象征主义诗歌等,音乐中的先锋派的创作等。成功的现代派艺术形态达到形式美的新的和谐与平衡。例如毕加索的立方主义绘画,就是非常成功的形式美探索成果。

形式美的组合规律是本章的难点。它的难就难在几种组合规律之间的差异和彼此协调。应注意各种组合规律之间既有区别又有密切联系,要进行细致区分和整体把握。对于这部分,教材中提供了很多实例,要结合文字阐述反复细致地加以揣摩、体悟。同时,因为形式美的组合规律本身就是从人类对于大量具体的、感性的美的形式中抽象归纳出来的,所以在学习中不要脱离审美和艺术创造的实践,应主动地在现实生活中进行审美观照,通过大量的审美实践和思考、鉴赏来感受形式美各组合规律的运用及审美效果,积累经验,增强对形式美组合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有条件的学生,最好尝试运用这些组合规律进行一定的艺术创造实践,悉心体验它们在艺术创造中的作用和运用规律。

美学与美育课程第六章教案

第六章艺术美与美育

本章重点、难点提示

本章的重点是各门类艺术的审美特征和美育功能。难点是各门类艺术界限的相对性。

各门类艺术的审美特征,不仅是本章的重点,也是本课程学习的重点,要结合教材中所总结的内容及所举的丰富实例来悉心揣摩、理解和把握。造型艺术的审美特征有四个方面:直观具像性;瞬间永恒性;空间表现的差异性;凝聚的形式美。表演艺术的审美特征主要有三个:抒情性和表演性;过程性与流动性;节奏感和韵律美。语言艺术的审美特征有三方面:语言修辞性;形象间接性;含蓄蕴藉性。综合艺术具有三个主要审美特征:高度的综合性;情节的丰富性;表演的多样性。它们的美育功能也是由于其各自不同的审美特征所决定的。造型艺术着重于形式美感的培养、生活空间的营造、人自身的美化等方面;表演艺术主要具有净化情感、愉悦身心、协调群体的功能;而语言艺术则在语言生成、形象感染、意蕴浸润等方面独具功能;综合艺术的美育功能主要在于培养综合审美感受力,戏剧的交流感染力,影视对视野的拓展等。

关于各门类艺术界限的相对性,是指各门类艺术的分类界限并不是无条件的和绝对的,而是有条件地确定、相比较而区分的;同时各门类艺术之间是遵循一些共

同规律,在相互联系和转化中发展。具体来说可从三方面去理解。首先,基于联觉的艺术通感的作用,使人对各门类艺术的审美感受发生相互联系和转化。这里主要是视听联觉,如听音乐常常使人感觉到鲜明的视觉形象。第二,各门类艺术在创造符号表意形式时共同运用形式美法则,使得各门类艺术可以发生相互联系和转化。最明显的是表演艺术中音乐与舞蹈所重视的节奏与韵律,在建筑、书法等空间艺术创作中也是重要的艺术表现元素。第三,艺术门类的综合和相互转化,使它们加强了各自的艺术表现力,艺术门类的汇通产生出新的综合艺术样式。

本章重要知识点

四种主要分类标准艺术分类的相对性艺术符号的形态艺术符号的特性造型艺术的含义与种类绘画的基本特性雕塑的基本特性建筑的基本特性书法的基本特征造型艺术的共同审美特征造型艺术的美育功能表演艺术的含义与种类音乐的基本特性舞蹈的基本特性表演艺术的共同审美特征表演艺术的美育功能语言艺术的含义与种类诗歌的基本特征小说的基本特征语言艺术的审美特征语言艺术的美育功能综合艺术的含义和种类戏剧的基本特征戏曲的基本特征电影的基本特征综合艺术的共同审美特征综合艺术的美育功能

美学与美育课程第七章教案

第七章审美文化形态与美育

本章重点、难点提示

本章的重点是各种文化形态的划分。难点是各种文化形态的内涵特征和美育功能与途径。

审美文化是文化的一种比较特殊的形态,它一方面集中表现在艺术当中,另一方面又泛化、日常化,广泛存在于各种具体的文化形态中,体现出纯审美向生活化的转向。关于审美文化形态的划分是个复杂问题,但是我们应该把握住最基本的两点来考察:一是从演变的角度来划分,二是从社会分层角度来划分。从演变角度来看,审美文化往往经由了历史的演变和民族的演变。历史演变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从时间角度来说,审美文化随历史的运转而演变。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审美风尚、人们看待美的观念、审美艺术形象的时代文化特征都在发生改变,但时间角度所提供的考察结果具有相对性;第二层意思是从社会学角度看,审美文化总是伴随社会转型而发生相应改变,即它与社会形态的演变相维系,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决定审美文化的演变,而且所产生的这种演变可以通过具体的审美现象来感受,同时也应认识到,在伴随社会转型而演变的同时,审美文化亦有其自身的规律,不能简单地与社会转型完全等同。民族演变也应从三方面来理解:首先是说审美文化形态既是特定民族的,又具有跨民族性;第二是说民族的审美文化是多民族文化的交融结果;第三是说各民族文化的交流给审美文化带来生机与动力,使审美文化不断演变转型。综合以上审美文化形态与历史演变和民族演变的关系的考察结果,将审

美文化化分为三种主要形态:古典性审美文化形态、现代性审美文化形态和外来审美文化形态。

从社会分层角度考察审美文化形态的划分,可以具体从地域差异和地位差异两个方面来认识。第一,社会生活的地域差异影响到审美文化的不同形态。这里主要指以现代化城市所代表的现代工业化社会与以乡村所代表的传统农业化社会的差别影响到文化形态的差异性特征。第二,社会地位不同导致审美文化的差异。社会地位不同导致文化理解、文化追求和审美需要不同,也形成一种来自于同地位群体创生的审美文化形态。这两方面考察的结果,可将审美文化区分为大众文化、民间文化和高雅文化。

审美文化形态是个复杂的文化问题,与日常文化生活息息相关,也与美育问题发生了密切的关系,正因为此,考察审美文化形态的区分具有现实意义。

关于各种文化形态的审美特征,教材中阐述得很清楚。古典性文化的特征是空灵,流转有韵和蕴藉。现代性文化的特征是实存为本、局部空灵;注重形式刻画、力求毕形传神;明晰并见出蕴藉韵味。外来文化的特征是奇异,征实和逼真。高雅文化的特征是它的批判性意蕴,个性化创作,艺术形式的试验和独创,以及接受群体的高雅化和审美效果上的启示性。大众文化的特征是信息和受众的大量性,形式的流行性和模式化,观赏的日常性与效果的愉悦性,商业机制的制约作用。民间文化的特征是它的自发性,传承性,通俗化和程式化,实用性和娱乐性。各种审美文化的美育功能和途径是它们的审美特征所决定的,在学习中应注意结合对实例的分析和考察来加深理解。本章重要知识点

文化的定义纯审美泛审美审美文化审美文化形态的历史演变审美文化形态的民族演变古典性文化的含义古典性文化的基本特征古典性文化的美育途径现代性文化的含义现代性文化的基本特征外来文化的含义外来文化的基本特征高雅文化的含义高雅文化的审美特征高雅文化的美育途径大众文化的含义大众文化的审美特征大众文化的美育途径民间文化的含义民间文化的审美特征

美学与美育课程第八章教案

第八章青少年发展与美育

本章重点、难点提示

本章的重点是青少年审美活动的特征与青少年美育的目标。本章的难点是青少年发展的特征与青少年美育的原则。

青少年审美活动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情感性和差异性。情感在青少年审美活动中具有重要意义。它是青少年审美活动发生的动力,并伴随着整个审美活动开展的进程。情感性主要表现在三方面:情感的强烈性、复杂性和浪漫性。青年时期是人生命变化最快的时期,各种纷至沓来的新的外在刺激对于敏感而尚不成熟的青少年来说,往往引起巨大的、强烈的情感反应,使青少年在审美活动中也表现

出异常的情感性特征。青少年审美活动的情感性特征还表现为审美活动复杂易变,这是由此阶段情绪发展的多变、起伏不定决定的。按照海德格尔的观点,情绪状态构成个体在世界上的存在。青少年情绪如此不稳定,极大地影响到他们的审美活动,因为人的审美需求是一种情感需求,审美活动本身就是一种情感活动,它由情感所驱动,又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知觉、想象、理解等,所以表现在审美活动中,青少年常常将自身敏感的情绪投射于对象,形成审美活动的复杂多变。青少年情感的浪漫来自于青少年发展阶段从幼稚走向成熟期间必然相伴的丰富想象和自由的憧憬,这使得原本就具有很鲜明的想象特征的审美活动,在多梦的青少年那里表现出极为突出的浪漫性、理想化特征。他们的想象总是与自身对未来的理想同一化,并深深沉浸于其中,在自己构筑的理想王国中获得最大的审美愉悦,满足自由心灵的需求。关于差异性,是说青少年的审美态度、审美趣味变化很大,他们的审美活动具有明显的差异性特征。这种差异主要表现为个性人格的差异、性别差异和不同年龄段的差异。这种差异是在中小学生中随处存在的,请在日常教学中留心观察,并在学习教材时结合实际加以体会。同时,青少年的审美活动还表现出追求特立独行,喜欢标新立异和与众不同,容易受同伴群体和社会风潮的影响,追赶时尚潮流,从众现象等特点,都应研究和注意。

青少年美育的目标是根据美育的总目标,结合青少年发展特征和青少年审美活动的特征而提出的在青少年发展阶段的具体美育目标。教材中主要从青少年个体形象、想象力、理性能力、价值取向和人格培养五个方面提出了美育目标,可以认真温习有关内容。

关于青少年发展的特征,教材中总结了以下几点:一,生理与心理发展不同步。这是一个很基础的特征,生理的迅猛变化是青少年向成年人过渡的原动力,而心理发展的相对滞后又带来诸多心理困扰,往往使青少年产生逃避到内心世界的现象。二,在儿童意识与成人意识之间反复摇摆。这个特点指青少年在这个既非孩子也非成人的“过渡期”,其理性和自我意识有了初步觉醒,但很不成熟,反复动荡。三,社会化程度加剧。这个特征最突出地表现为从少年期到青年前期,日益追求并逐步获得独立平等的社会地位,以及同辈群体的形成及重要作用。四,学习内容与认知方式的改变。由于学习是青少年的主导性生活内容,在这一阶段学习内容的扩展和深化、认知活动的方式的变化都表现出青少年期独有的特征。五,审美心理出现拓展性变化。青少年美育必须研究其审美心理的变化,此期主要表现为一种拓展性变化的发展趋势。

对青少年美育原则的理解应该结合对青少年发展的特征和审美活动特征的研究来进行。教材提出了四个原则:以活动为中心,激发与传授相结合,个性化的原则和注重交流的原则。这部分内容也请学习教材。

本章重要知识点

人的个体发展青少年发展阶段基本特点“自我认同”青少年发展的地位与作用青少年发展的共同特征青少年美育的意义儿童审美活动的特征青少年审美活动的特征青少年美育的原则青少年美育的目标青少年美育的途径

美学与美育课程第九章教案

第九章辅导

第九章教师角色与美育

本章重点、难点

本章的重点是教学艺术的含义与构成。本章的难点是教师角色的美育功能。

教学艺术的含义是指教师运用具有审美价值的技能和方法而进行的富于独创性、针对性并且能够收到理想效果的教学活动。教学艺术不是关于艺术的教学,而是艺术化的教学。理解教学艺术的关键是不应把教学仅仅看成是一些操作技巧,不能把教学当作单一的技术工作而忽视其中的人文内涵。因为教育的本质是交流,是人与人的交流,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其中蕴涵着丰富的个性因素、创造性特点和情感性特征,师生关系不仅仅是教学关系,而且应该达到理想的审美关系,这就要求从教者把教学作为一种艺术来追求。

具体来看,教学艺术包括教学设计艺术、教学组织艺术、教学语言艺术和心灵关照艺术。对于这几方面,应结合教学实践加以认识和体会。

关于教师角色的美育功能,之所以列为难点,是因为对于这种美育功能的认识需要教师的主观认定,同传统的教师角色定位相比,这里提出教师本身具有美育功能,自身也是学生直接的审美对象,是对教师角色的新的认识,从美育的高度对教师提出了高要求,需要教师自觉地加以体认。

本章重要知识点

教学艺术的含义教学艺术的特点教学艺术的形态教学艺术的美育效能教学活动的构成因素教学活动的整体美学因素教师角色的美育功能教师自我美育的原则和途径

美学与美育试卷三

美学与美育试卷三 总共30题共20分 查看试题范围显示全部试题仅显示答错试题仅显示未答试题仅显示答对试题 考试编 号5116-3 答题开始时 间 2014-06-12 19:49:12 答题结束时 间 2014-06-12 20:22:40 考生姓 名 天乙贵人考试时间00:33:28分钟总得分20分评卷人系统自动评卷评卷时间2014-06-12 20:22:40 一. 单选题(共10题,共6分) 1. 著名的“美的理念”说是古代西方哲学家( )提出的。(0.6分) A.柏拉图 B.鲍姆加登 C.黑格尔 D.贺拉斯 ☆考生答案:A ★考生得分:0.6 分评语: 2. 创立“实验美学”研究方法的是德国心理学家( ) (0.6分) A.弗洛依德 B.叔本华 C.费希纳 D.狄尔泰 ☆考生答案:C ★考生得分:0.6 分评语: 3. 教学艺术的基本特点是( ) (0.6分) A.创造性 B.情感性 C. 交互性 D.审美性

☆考生答案:B ★考生得分:0.6 分评语: 4. 虚拟性表演是下列哪种综合艺术的基本特征( ) (0.6分) A.戏曲 B.戏剧 C.电视 D.电影 ☆考生答案:A ★考生得分:0.6 分评语: 5. 美学主要是一门( ) (0.6分) A.人文学科 B.自然科学 C.社会科学 D.实验科学 ☆考生答案:A ★考生得分:0.6 分评语: 6. 关于悲剧的本质,黑格尔的观点是( ) (0.6分) A.悲剧是通过英雄或普通人的悲惨遭遇来显示命运的力量 B.悲剧是两种对立理想的冲突和最终和解,显示“永恒理性”的胜利 C.人生在世就是痛苦,只有泯灭欲望,才能于苦海脱身 D.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考生答案:B ★考生得分:0.6 分评语: 7. 教学艺术的基本特点是( )。(0.6分) A.创造性 B.情感性

美学与美育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美学与美育形成性考核册》作业参考答案 《美学与美育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参考答案 一、填空 1.(席勒)在《美育书简》一书中第一次从人性的完善角度论述美育,将其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2.美的四个基本特征是符号性、(无功利性)、形象性和感染性。 3.美感是多种心理的协同运动而形成的一种精神上的自由感,在本质上是对(人的本质力量)的肯定。 4.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美育观对后来的中国美学理论影响最大,其人格理想是尽善尽美的“君子”全国大学。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8分) 1.本质论美学的代表人物是古代西方哲学家(A) A.柏拉图 B.鲍姆加登 C.黑格尔 D.贺拉斯 2.在20世纪80-90年代以“艺术意境”、“节奏”等概念产生广泛而重要影响的中国现代美学家是(C) A.朱光潜 B.蔡仪 C.宗白华 D.李泽厚电大专科形考作业答案 3.关于悲剧的本质,黑格尔的观点是(B) A.悲剧是通过英雄或普通人的悲惨遭遇来显示命运的力量。 B.悲剧是两种对立理想的冲突和最终和解,显示“永恒理性”的胜利。 C.人生在世就是痛苦,只有泯没欲望,才能于苦海脱身。 D.悲剧是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卓越 4.在中国,自然事物真正作为审美对象进入人的视野是在(B) A.先秦时期 B.魏晋南北朝 C.唐朝 D.宋朝卓越人社 5.中国晋宋时代提出“畅神说”的著名画家是(C)A.王维B.刘勰C.宗炳D.钟嵘 6.认为自我的象征性实现会给人带来瞬间欣喜若狂如痴如醉的“高峰体验”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是(B) A.弗洛伊德 B.马斯洛 C.阿恩海姆 D.克罗齐 7.20世纪中国美育的历史使命体现在(A) A.人的启蒙和解放 B.建立美育学科 C.社会整合与文化认同 D.以情动人,以理服人 8.被称作现代中国“美育之父”的是(C)A.梁启超B.王国维C.蔡元培D.鲁迅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16分) 1.美学:是一门突出地运用形象、具体和体验方式,通过具体审美活动(美、美感和艺术)研究人的感性的活生生的整体形象的人文学科。更简洁地说,美学是通过具体审美活动研究研究人的感性的活生生的整体形象的人文学科。 2.阳刚与阴柔:阳刚与阴柔是中国古典美学中的一对重要范畴。它们与西方美学中的崇高和优美相似,但并不完全等同,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阳刚之美是偏重于动态和力感的美,阴柔之美是偏重于静态和柔感的美。卓越人 3.审美通感:又称审美统觉或审美联觉,是在审美知觉中各种感觉的通串、渗透和挪移构成

美学与美育课程作业

美学与美育课程作业 11级夜大工商专张文兵 1、什么是再现论,什么是表现论,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再现美学”包含二个阶段—“模仿”与狭义“再现”。从“模仿说”的开山领纲到“镜子说”的中间过渡,再到别林斯基“艺术现实的再现”这种转变展望一种更高层次的统一和谐美,是一咱更高层次表现和再现,“再现”可以有几个层面:1、图画般的生动的描绘或以象征表现外部客体。2、人性的一般普遍特征。3、需要呈现自然世界外部客体后面的历史理想形式。“再现”的理念的目地是对于对象的准确记述和描写,或者说是对于对象的模仿,这柳叶眉说是“再现”的历史第一义,也即“模仿” 现当代西方美学把“表现”定义为审美艺术活动的核心,甚至可以说:现代美学和艺术整个地都是表现的,按照表现的内在原则可把现代美学历史分为两个不同时期,第一联合阶段包括移情说、精神分析美学、生命哲学美学、直觉表现说等,第二阶段则包括艺术形式度、完形心理美学、符号形式美学等。 他们二者的关系:再现是镜,反映这个世界,表现是灯,照亮这个世界,我们不防顺意这个思路对比一下它们的侧重点,就会发现二个理论都有其片面性,再现论把艺术理解为对世界的模仿,当然就把艺术的技法和内容看得重,认为模仿的越象就越是成功,这得依靠后天的勤学苦练,再现论割裂了世界和其它要素的关系,表现论宣扬艺术家的创造力,认为美的艺术只有作为天才的作品才有可能,表现论割裂了艺术家个体和其它要素的关系,它们的追求目标也不相同,再现论追求形似,强调写实性,而表现论追求神似,强调写意。 其实这个世界本来就是对立统一的,处处存在着矛盾,如果我们换个角度看的话,再现与表现的划分真的是相对而言的,布洛克在《现代艺术哲学》中说“我们眼睛所看到的永远不是物体自身的样子”而是从我们的生物学立场和我们所在的文化背景出发看到的样子,确实是这样的,再现论的一个重要的基础是焦点透视 也是人为的虚拟的神话,人的视角从来就是移动的,那么,透视是不真实的,只是一种幻觉。所以再现论笔下的真实也只是他个人眼中的真实,其实还是带着画家个人的审美的,其次,每幅画都不光是现实的反映,而是都深深的打上了艺术家的个人情感烙印。 2、请你谈谈美育对智育的影响? 答:智育是以系统的科学知识和技能武装学生、发展学生智力的教育,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是运用艺术美、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美,培养受教育者正确的审美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美育对智育的影响如下: 一、美育可以引发人们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和追求 二、美育可以完善人们的认知结构,发展智力 三、美育凭借的感性材料和艺术作品为智育提供丰富的内容 3、谈谈你对“人的美”的理解? 答:美是一种抽象的概念,人们常用它表达那些能使人的享受欲望得到满足的事物。美学家认为人所获得的意象不是来自客观世界,而是来自心灵即直觉。美是心灵的综合物,直觉的创造品。宣称:“美不是物理的事实,它不属于事物,而是属于人的活动,属于心灵的力量。”所以说,人是根据内心的感受去感知美。美包括了形式美,艺术美、自然美、园林美、饮食美、服饰美、劳动美、产品美、科学美和人的美。而人的美又包括自然美和心灵美。一个人的身材,相貌,姿态的美只能说是人的外在美。健康、青春、生命活力,是人类最早追求的审美对象。另一种美是社会美,即内在美,心灵美,精神美或人格美。人并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所谓可爱指的就是性格、心灵、理想、道德情感方面的美。有些女性一边忙着上美容院做美容,一边又以不良的生活习惯及方式透支美丽。有许多人长的不丑,甚至很美,而且具有东方女性的美,她们要求做整形手术等,是由于她们为了追求外表的完美。当然,现代女性注重外在的美是无可非议的,如果她们能在注重外在美的同时又注重心灵升华,真正从心灵深处加以净化,提高心智和灵性,这种内在的美才是永恒的。达到身、心、灵的和谐,才是人美的最高境界。

美学与美育模拟试题

美学与美育模拟试题 一、填空题(将正确答案填写在题中横线上,每空1分,共10分) 1.美学是从具体审美活动中研究人的感性的活生生的_________的人文学科。 2.在中国,自然事物真正作为审美对象进入人的视野,是在_________时代。 3.美感是多种心理的协同运动而形成的一种精神上的自由感,在本质上是对___________的肯定。 4.形式美教育的主要特征包括________、符号直觉性和__________。 5.“泛审美’’指的是随着时代的变化,审美趋向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商业化,变成了人们日常生活本身的一个组成部分。 6.儿童审美活动的特征是:_________,具有鲜明的游戏精神,主观化色彩浓厚,和___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从下面的答案中选出正确的一项,并将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每选对1处得2分,共10分) 1.本质论美学的代表人物是古代西方哲学家( )。 A. 柏拉图 B. 鲍姆加登 C. 黑格尔 D. 贺拉斯 2.认为自我的象征性实现会给人带来瞬间欣喜若狂、如醉如痴的“高峰体验”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是( ) A.弗洛伊德 B.马斯洛C. 阿恩海姆 D.克罗齐 3.古典派艺术的基本美学原则是强调( ) A. 表现 B.再现C. 抽象 D.和谐 4. 经典性和代表性属于何种审美文化形态的文化产品特性( ) A. 典性文化 B.现代性文化C. 外来文化 D. 高雅文化 5.文学区别于其它一切艺术的重要特征之一是( ) A. 语言修辞性 B.瞬间永恒性C. 形象间接性 D.含蓄蕴藉性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 1.美的符号性 2.审美通感 3.荒诞

美学与美育网上形成性考核作业

第 1 大题 第一次作业填空 1 . (3分) 在中国魏晋南北朝时代自然事物真正作为审美对象进入人的视野。 2 . (3分) 鲍姆加登在1750年出版的专著《美学》中首次提出“美学”这一名称,这被认为是美学学科产生的标志。 3 . (3分) 要完整地界定艺术,必须把作品、读者、作者、创造和文化语境这几个要素联系起来考虑。 4 . (3分) 梁启超从20世纪初年起关注“美学”问题,借鉴西方观念和术语陆续撰写一系列美学与美育论文,由此被视为中国现代美学的创始人。 5 . (3分) 俄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依据唯物主义哲学提出了“美是生活”这一著名的美学命题。 第 2 大题 第一次作业,单选 1 . (3分) 美国哲学家布洛克把(D )作为一条重要的美学原则提出来,并从语言学角度作出论证。 A.直觉 B.通感 C.审美移情 D.审美态度 2 . (3分)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 B )把那种欣喜若狂、如醉如痴的生命体验称为“高峰体验”。 A.弗洛伊德 B.马斯洛 C.阿恩海姆 D.克罗 3 . (3分) 在古希腊,因创作《蛙》《云》等喜剧作品而被称作“喜剧之父”的剧作家是……(C )。 A.亚里士多德 B.埃斯库罗斯 C.阿里斯托芬 D.毕达哥拉斯 4 . (3分) 要完整地界定艺术,必须把作品、读者、作者、创造和(D)等要素联系起来考虑。 A.符号实践 B.审美体验 C.文化心理 D.文化语境 5 . (3分) 中国晋宋时代著名画家(C )提出了“畅神说”。 A.王维 B.刘勰 C.宗炳 D.钟嵘 第 3 大题第一次作业判断是非题 1 . (20分) 人是社会美的中心,自然美是与人无关的美。错误 2 . (20分) 社会关系的美体现着人的本质。正确 第 4 大题 第一次作业论述题 1 . (30分) 试举例论述审美体验与理性阐释交汇的方法。 答:美学的对象是充满感性特征的,但美学研究又要求对其予以理性阐释,这就提出了审美体验与理性阐释相交汇的方法论要求。审美体验是特殊的生活经验,它是指对于具体审美现象的深入而又独特的感性直觉方式,是经验中显出深意、富于直觉和具有特殊感染力的形态。美学的对象充满着感性特征,因此美学研究中应当运用这种审美体验方式。理性阐释是指对于具体审美现象的富于理智的分析方式,它要求研究者尽力克制一己的情感,运用理智能力去抽象思考。学习美学,要将审美体验和理性阐释两者交汇在一起,共同服务于对审美现象的认识。如此,才符合美学学科的特性。例如,“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诗句,就是审美体验与理性阐释结合的经典范例。看落日西下,本是一种寻常的生活经验,然而诗人此时关于落日的经验却因独特的、深沉的情感激荡而及其富于直觉性和感染性,这里融聚了深切

年美学与美育期末考试原题

小教专业美学与美育试题 一、填空题(将正确答案填写在题中横线上,每空1分,共10分) 1.黑格尔认为,悲剧是两种对立理想的冲突和最终和解,显示“”的胜利。 2.构成形式美的自然物质因素是、、。 3.美育的典型方法包括感兴、、、启悟。 4.表演艺术的审美特征是和表演性,和流动性,节奏感和。 5.青少年美育的基本途径包括、欣赏艺术、品味传统和师法英雄。 二、单项选择题(从下面的答案中选出正确的一项,并将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每选对1处得2分,共10分) 1.在中国美学史上,具体地论述“艺术意境”、“节奏”等概念的现代美学家是() A.梁启超 B.王国维 C.宗白华 D.朱光潜 2.“美是生活”这一著名美学命题的提出者是() A.狄德罗 B.车尔尼雪夫斯基 C.黑格尔 D.席勒 3.中国晋宋时代著名画家宗炳提出了() A.“畅神”说 B.“虚静”说 C.“移情”说 D.“感物”说 4.西方历史上首次系统论述审美教育理论的专著《美育书简》的作者是() A.马克思 B.席勒 C.康德 D.亚里斯多德

5.儿童审美心理的综合性特征是() A.想象性、创造性、纯真性 B.幻想性、创造性、纯真性 C.直观性、创造性、纯真性 D.直观性、想象性、幻想性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16分) 1.荒诞 2.语言论美学 3.黄金分割 4.含混 四、判断题(先判断正误,再简要说明理由。每题7分,共14分) 1.美学的性质与美学的对象实际上是一回事。 2.社会关系的美体现着人的本质。 五、简答题(答对要点即可,不必展开论述。每题10分,共20分) 1.自然在人类符号实践中获得美的属性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简述美育的具体特征。 六、论述题(从理论和实际结合的角度来论述问题。从下面三题中任选二题作答。每题15分,共30分) 1.举例论述美的形象性特征。 2.怎样理解形式美组合规律中“多样统一”的两种基本形态?请联系实际作答。 3.为什么说造型艺术具有“瞬间永恒性”的审美特征?请结合实例进行阐述。

《美学与美育(专科必修)》2019期末试题及答案

《美学与美育》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选出正确的答案,并将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每题3分,共18分) 1.《谈美》、《文艺心理学》和《诗论》的作者是中国现代美学家( )。 A.王国维 B.朱光潜 C.宗白华 D.蔡仪 2.中国清末民初著名学者王国维接受了德国唯意志论思想家的“审美静观说”,发挥了审美无功利观念。提出“审美静观说”的是( )。 A.叔本华 B.尼采 C.康德 D.黑格尔 3.对鲜艳的色彩极有兴趣,认为色彩是一种基本表现因素,并被称为野兽派艺术代表人物的是( )。 A.毕加索 B.马蒂斯 C.达利 D.梵高 4.具有原始真实性、情感真诚性和艺术天然性特征的中国古典审美范畴是( )。 A.阴柔 B.自然 C.阳刚 D.典雅 5.几何形是下列哪种文化的形式美选择?( ) A.西方文化 B.印度文化 C.中国文化 D.伊斯兰文化 6.教师的教学艺术融汇着自身的( )。 A.思想修养人格特征情感经验 B.知识修养品德修养人格特征 C.知识修养人格特征情感经验 D.知识修养品德修养情感经验 二、判断正误,并简述理由(每题13分,共26分) 7.雕塑、绘画、摄影等造型艺术只能抓取事物的特定瞬间,难以表现永恒意义。 8.古典性文化就是古代人创造的审美文化。 三、简答题(答对要点即可,不必展开论述。每题12分,共36分) 9.为什么说符号实践是美得以显现的场所? 10.如何理解美育的具体特征?

11.简述青少年审美活动的差异性特征。 四、综合论述题(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角度论述问题。20分) 12.艺术创作过程包括哪些主要环节?举例论述审美体验在艺术创造活动过程中与艺术 的关系。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题(选出正确的答案,并将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每题3分,共18分) 1.B 2.A 3.B 4.B 5.D 6.C 二、判断正误,并简述理由(每题13分,共26分) 7.雕塑、绘画、摄影等造型艺术只能抓取事物的特定瞬间,难以表现永恒意义。 答:错。(3分)造型艺术虽然是一种静态艺术,难以再现事物的运动发展全过程,但却可 以选择、提炼、捕捉事物动态过程中最有意味的瞬间,用特定的艺术符号将其固定下来,“寓动 于静”,以“瞬间”表现“永恒”。(10分) 共13分。 8.古典性文化就是古代人创造的审美文化。 答:错。(3分)因为这样的理解忽略了对古典性的动态性描绘。古典性文化一方面是由 过去的人们创造的审美文化,也就是古代人创造的审美文化,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古典性文化 还以“传统”的形式存在于当前的审美文化之中,它们不是由过去的人们创造的过时的文化,而 是作为经典范本在当前审美文化中存在。这样理解,方不至于失之片面。(10分) 三、简答题(答对要点即可,不必展开论述。每题12分,共36分) 9.为什么说符号实践是美得以显现的场所? 答:第一,创造和使用符号是人类与动物的根本区别;第二,创造和使用符号是人类实践的 基本内容;第三,人类通过符号表现其实践的“有意识”性和“自由自觉”性;第四,人类所创造和欣赏的美,必定存在于具体可感的符号系统中。(以上四点各3分)共12分。 10.如何理解美育的具体特征? 答:美育的具体特征是趣味性、感染性和多样性。这三个方面的特征,共同形成了美育作 为一种教育方法的独特形态。(6分)美育的趣味性,是指美育的实施手段是以美的形象吸引 人,其过程不是严肃的而是伴随个人趣味的激发和满足。(2分)美育的感染性,是指美育不是 以理服人而是以情感人。(2分)美育的多样性,是指从运作方式来看,美育在时空上灵活自

16春季福师《美学与美育》在线作业一

福师《美学与美育》在线作业一 一、单选题(共 30 道试题,共 60 分。) 1. 席勒认为,通过审美教育,人们可以() . 由“自由王国”进入“必然王国” . 由“审美王国”进入“必然王国” . 由“审美王国”进入“自由王国“ . 由“自由王国”进入“审美王国” 正确答案: 2. 与美学联系最为密切的学科当推() . 哲学、语言学、精神分析学、社会学 . 哲学、文艺学、心理学、伦理学 . 哲学、教育学、现象学、文化人类学 . 哲学、文艺学、阐释学、符号学 正确答案: 3. 王国维在《人间词语》中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与这段话最切近的美论是() . 美在形式 . 美在关系 . 美在生活 . 美在距离 正确答案: 4. “爱美是人的天性”的说法出自() . 席勒 . 柏拉图 . 亚里土多德 . 尼采 正确答案: 5. 古人云:“粗绢恶扇,败人意兴”。在艺术品的层次结构中,造成这一现象的因素是(). 物质实在层 . 形式符号层 . 意象世界层 . 意境超验层 正确答案: 6. 在朱光潜的美论中,“物”与“物的形象”的不同主要是() . 前者是客观的,后者是主观的 . 前者是客观的,后者是主客观的统一 . 前者是实在的,后者是虚幻的 . 前者属于内容范畴,后者属于形式范畴

正确答案: 7. “燕山雪花大如席”中雪花的形象属于() . 仿象 . 兴象 . 喻象 . 抽象 正确答案: 8. 意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区别不在于() . 前者主要是心理学范畴,后者主要是认识论范畴 . 前者一般不使用抽象概念,后者需要运用抽象概念 . 前者的目在在于求美,后者的目的在于求真 . 前者的成果是精神产品,后者的成果不是精神产品 正确答案: 9. 托马斯?阿奎那认为:“事物并不是因为我们爱它才成为美的,而是因为它是美的与善的才为我们所爱。”这一观点表明,作者理解美的角度是() . 客观事物自身的属性 . 人的主观心意状态 . 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 . 人类的审美需要 正确答案: 10. 从历史发展的观点看,美感() . 没有起点 . 有一个起点,却没有终点 . 既无起点,也无终点 . 有起点,也有终点 正确答案: 11. 美感产生于() . 游戏 . 摹仿 . 巫术 . 社会实践 正确答案: 12. 中国古代把“艺”解释为各种操作的本领与技能,这说明艺术品是一种() . 精神产品 . 物质产品 . 人工制品 . 自然物 正确答案: 13. 下列不属于美育特点的是() . 感性 . 感染性 . 愉悦性 . 规范性 正确答案:

电大《美学与美育》考试复习题

电大《美学与美育》考试复习题 一、填空题(将正确答案填写在题中横线上,每空1分,共10分) 1.美学是从具体审美活动中研究人的感性的活生生的_________的人文学科。2.在中国,自然事物真正作为审美对象进入人的视野,是在_________时代。3.美感是多种心理的协同运动而形成的一种精神上的自由感,在本质上是对___________的肯定。 4.形式美教育的主要特征包括________、符号直觉性和__________。 5.“泛审美’’指的是随着时代的变化,审美趋向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商业化,变成了人们日常生活本身的一个组成部分。 6.儿童审美活动的特征是:_________,具有鲜明的游戏精神,主观化色彩浓厚,和____________。 7.笛卡尔提出的“——”的命题,为从理性上探讨美学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 8.20世纪初,——以一系列的美学与美育论文,被公认为中国现代美学的创始人。 9.社会时尚美是特殊时期普遍流行的——中显现出来的美。 10.审美移情的四种类型包括统觉移情、经验移情、——和——。 11.“仁心君子”是——建构其美育观的出发点。 12.在形式美的自然因素中,——是表情性最强的情感符号。 13.语言艺术含蓄蕴藉性的两种典范性形态是——和——。 14.青少年审美活动特征主要表现为——和差异性。 15.黑格尔认为,悲剧是两种对立理想的冲突和最终和解,显示“__________”的胜利。 16.构成形式美的自然物质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美育的典型方法包括感兴、__________、__________、启悟。 18.表演艺术的审美特征是__________和表演性,__________ 和流动性,节奏感和__________。 19.青少年美育的基本途径包括__________、欣赏艺术、品味传统和师法英雄。

美学与美育论述题

3、具体论述美的形象性特征 回答提示:美的形象性:美的形象性是美的基本特征之一,它是指美通过符号形式而创造具体可感画面的特性。从客体方面理解,美总是在符号形式中呈现为具体可感、丰富活泼的生动形象;从主体方面来说,美依赖于主体对形象的直觉。这主客体的交互作用造就了生动感人的美。 具体来说,首先,美必须呈现为形象。形象是事物的形、色、声、味、态诸方面的统一体,是具体可感的生动存在方式。人的丰富情绪通过形象而获得实在的质感。形象是美的呈现方式,离开了形象,美无影无踪,无从谈起。第二,美的形象不依赖概念和推理,而依赖于人对对象的直觉。美的形象在主体和对象交互影响、召唤和应答中诞生和呈现。第三,美的形象极富生命节奏和韵律,它往往是不停流动和变易,呈现生机勃勃的活力。第四,美的形象以音乐为最高境界。按照中国人的审美观念,宇宙和心灵深处的深层音响显现为形象中内涵的节奏和韵律的跃动,而这正是音乐的审美特征。 4、具体论述自然美的特征 回答提示:自然美具有自然性、形式性、变异性特征 自然美的自然性,是指自然物的美具有非人为的天然属性。“花自飘零水自流”,它的属性和形式是天然呈现着的,而非人类主观意志所改造成的。同时,自然美的存在是一种现实的自然性存在,其本身不构成人类的社会关系。 自然美的形式性,是指与社会美、艺术美和科技美相比较而言,自然物的形式因素在自然美中具有主导作用。自然物作为审美对象而呈现,首先是以赏心悦目的直观形式吸引人的注意力、想象力和情感,而不是它们的内在意蕴。而且,对人类来说,在特定的对自然的审美体验状态中,自然物的形式本身似乎就意味着意义。 自然美的变异性,这是指自然物的具有变动特征。理解这个特征有一定的难度,可以从三方面来把握:第一,自然事物本身充满活力;第二,自然事物唤起人的不确定联想;第三,人赋予自然事物以不同的意义。 5、结合实际论述艺术美的本质 回答提示:艺术美的基本特征体现在艺术符号的形式与意蕴、艺术创作中的创造与规范、艺术接受中的个体与社会的统一三个方面。首先,艺术作品是形式和意蕴的统一。这是艺术美的首要特征。艺术符号是有意蕴的,但它必须通过一定形式表现出来,二者是有机融合的整体,而不是简单相加或彼此分离。如徐悲鸿的《奔马图》,风驰电掣、生动逼真的奔马形象表现出深沉的爱国情思和热切期望祖国进步发达的精神意蕴,二者水乳交融,不可剥离。 第二,艺术创作又是创造和规范的统一。创造性是艺术的重要特征,作为艺术家生命的个性表现,艺术美既必须接受艺术创作规范的制约,又应充分体现艺术家的独特创造精神,它应是对传统规范的挑战,这两方面的辨证统一方能形成艺术美。徐悲鸿的奔马之所以成为艺术美的经典形象,就在于表现出了鲜明的在继承传统基础上可贵而卓有成效的创造性,成为独一无二的“这一个”。 第三,在艺术接受中观众的审美观照既有个体差异,而个体的审美愉悦又具有可普遍传达性,符合一定社会标准,在个体差异和社会标准之间保持动态统一。 1、论述美感活动中主体和对象的互动关系。 回答提示:美感是人对美的事物的自由感受,在审美活动中,主体不是作为被动的接受者消极地等待来自对象的感动,对象也不是机械的存在物被动地等待主体的反映,在美感活动中,主体具有强烈意向,对象具有丰富生命,二者互相呼唤和应答,同时又互相建构和塑造,由此形成了动态的审美体验过程。这种互动关系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第一,主体与对象互相呼唤和应答。主体期待对象,对象诱惑主体,二者之间展开呼唤与应答的交流活动,在这种积极的、能动的交流中生成了美感。例如中国古典美学家运用“物感”来描述对象对主体的积极影响,运用“感物”来描述主体对对象的能动作用。自然之气变化无穷,这生动变化的事物摇撼感动人的性情,而人对事物的感受和评价,渗透着主体精神的感觉,则积极回应并浸染事物。 第二,主体与对象互相建构和塑造。对象改变了主体,主体也改变了对象。对象对主体的改变,是指对象刺激主体,引发主体感觉的运动,激活主体情感。对象的不同存在方式和呈现形态建构并塑造了主体的不同美感心理。主体对对象的改变,是指主体通过感觉赋予对象以情感生命,使对象成为活的形象。“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这诗句就生动地体现了人对自然对象的这种充满人情味的积极交流和塑造。 第三,主体和对象的互动推进了审美体验过程。随着审美体验过程的推进,对象展示出它的丰富形态,主体表现出他的复杂情感。这种情形在艺术创造活动中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 2、论述审美情感在美感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回答提示:美感活动是多种心理的综合协同运动,审美情感对于美感心理是关键的、决定性的要素。它的地位与作用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它是美感心理的动力和中介,是艺术创造的驱动力。 第一,审美情感是美感心理的动力。情感是人的感性力量的表现,它作为一种活跃的心理因素,驱动着审美欲望的现实化,审美期待的具体化,并通往审美理解。例如林黛玉葬花是希望“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染渠沟”,清高孤傲的黛玉自爱自怜的情感驱动她格外地怜惜和观照性质高洁却在风雨中飘零的落花,落花这一活的形象就是审美欲望的现实化。同时,落花这一形象具体而可感,这也是在主体情感推动下使审美期待借助想象而具体化。并且,在强烈的情感运动中,使审美活动达到一种深层的感动和理解,领悟到难以言传的生命意义。 第二,审美情感是美感心理的中介。美感心理是以情感为中介的诸种心理要素的协同作用,同时审美活动所创造的形象也是由情感赋予它们以亲和力。“丁香空结雨中愁”,人们对这一形象的审美,就调动了嗅觉、视觉、听觉和体觉等多种感觉器官,由愁怨的情感使诸种感觉协同起来,集中在“雨中丁香”这一形象上面。同时,“丁香”和“雨”这两种事物也不是机械地并置,而是由情感赋予它们以亲和力,共同表现一种淡淡的哀愁。 第三,审美情感是艺术创造的动力。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表现形式,情感是艺术表现的对象,同时又是艺术创造的动力因素。真诚的情感是艺术创作的根本,是艺术存在的理由。 3、从艺术创作过程论述审美体验与艺术的关系。

美学与美育作业2

美学与美育作业2 在学完第五章至第九章后完成 一、填空(将答案填写在横线上。每空1分,共4分) 1、形式美的产生与人类符号实践及在符号实践中培养出来的密切相关。 2、造型艺术是艺术门类之一,是以为媒介创造具有空间实体的活的形象的 艺术。 3、语言符号、自然符号和是人类的符号实践中存在的三种基本符号形态。 4、青少年审美活动的情感性特征表现为情感的、复杂性、浪漫性。 二、单项选择题(选出下列答案中正确的一项,并将字母填入题目中的括号内。每题1分, 共8分) 1、作为形体构成的基本符号而具有重要审美价值的是()。 A.点 B.线 C.面 D.体 2、现代派艺术的基本美学原则是强调()。 A.表现 B.再现 C.写实 D.和谐 3、哥特式教堂所体现的西方文化的形式美选择是()。 A.均衡 B.线 C.比例 D.几何形 4、诗歌的基本特征是()。 A.凝练性跳跃性音乐性 B. 凝练性节奏性音乐性 C.抒情性节奏性音乐性 D. 抒情性凝练性节奏性 5、经典性和代表性属于何种审美文化形态的文化产品特性()。 A.古典性文化 B.现代性文化 C.外来文化 D.高雅文化 6、提出“自我认同”说的是()。 A.卢格 B.埃里克森 C.怀特 D.皮亚杰 7、儿童审美心理的综合性特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A.直观性抽象性纯真性 B. 直观性创造性纯真性 C.创造性直观性抽象性 D. 直观性抽象性情感性 8、教师自我美育的途径包括()。

A.思想修养/文化知识素养/艺术实践/生活积累 B.理论素养/文化知识修养/艺术实践/生活积累 C.理论素养/艺术实践/生活积累/美育活动的总结提高 D.文化素养/生活积累/理论修养/美育活动的总结提高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16分) 1、形式美 2、表演艺术 3、审美文化形态 4、健康人格 四、判断正误,并简述理由(每题6分,共12分) 1、形式美与美的形式是一回事,它们都与形式有关。() 2、教师的形象示范功能只体现在他们的思想修养和人格情操方面。() 五、简答题(答对要点即可,不必展开论述。每题6分,共36分)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美学与美育(专科)》2020-2021期末试题及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美学与美育(专科)》2020-2021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选出正确的答案.并将字母填在题面括号内。每题4分,共16分) 1.对鲜艳的色彩极有兴趣,认为色彩是一种基本表现因素,并被称为野兽派艺术代表人物的是( )。 A.毕加索 B.马蒂斯 C.达利 D.梵高 2.直观具象性,是指( )具有运用物质媒介在空间展示具体艺术形象的特性. A.综合艺术 B.语言艺术 C.表演艺术 D.造型艺术 3.以“理性沉思”为基本审美特征的审美文化形态是( )。 A.高雅文化 B.古典性文化 C.外来文化 D.现代性文化 4.教学艺术的基本特点是( )。 A.创造性 B.情感性 C.交互性 D.审美性 二、判断正误,并简述理由(每题15分.共30分) 5.在现代教育中,美育与艺术教育是一回事。 6.青少年美育的基本原则是以活动为中心。 三、简答题(答对要点即可.不必展开论述。每题15分,共30分) 7.简述美学在现代人文学科中的地位和意义。 8.如何理解审美体验的过程? 四、综合论述题(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角度论述问题。24分) 9.如何理解美的形象性特征?请举例对其进行具体论述。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选出正确的答案,并将字母填在题面括号内。每题。4分,共16分) 1.B 2.D 3.A 4.B 二、判断正误,并简述理由(每题15分,共30分) 5.在现代教育中,美育与艺术教育是一回事。 答:错。(3分)在传统美育理论中,艺术教育的确常常与美育等同看待,因为郝时普遍认为“美”与纯粹的艺术紧密相连。而在当今泛审美时代,审美已与日常生活密不.盱分,美育不能仅仅局限于艺术教

《美学与美育》2019-2020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071)

《美学与美育》2019-2020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071) 一、单项选择题(选出正确的答案.并将字母填在题面括号内。每题4分,共16分) 1.对鲜艳的色彩极有兴趣,认为色彩是一种基本表现因素,并被称为野兽派艺术代表人物的是( )。 A.毕加索B.马蒂斯 C.达利 D.梵高 2.青少年审美活动的情感性的特征表现为( )。 A.丰富多变浪漫 B.强烈多变浪漫 C.强烈丰富多变 D.强烈浪漫丰富 3.构成形式美的自然因素的要素是( )。 A.色彩线条音响 B.音乐美术雕塑 C.音乐绘画形体D.色彩形体声音 4.具有原始真实性、情感真诚性和艺术天然性特征的中国古典审美范畴是( )。 A.阴柔 B.自然 C.阳刚 D.典雅 二、判断正误,并简述理由(每题10分.共30分) 5.社会美的呈现离不开它的意蕴。 答:对。 因为社会事物作为美的对象而呈现,主要是以它的意蕴使人感动。社会美的灵魂是善,善被蕴涵在美的感性形式之中,社会事物的意蕴因素在社会美的呈现中具有主导作用。 6.古典性文化就是古代人创造的审美文化。 答:错。 因为这样的理解忽略了对古典性的动态性描绘。古典性文化一方面是由过去的人们创造的审美文化,也就是古代人创造的审美文化,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古典性文化还以“传统”的形式存在于当前的审美文化之中,它们不是由过去的人们创造的过时的文化,而是作为经典范本在当前审美文化中存在。这样理解,方不至于失之片面。 7.教师的形象示范功能只体现在他们的思想修养和人格情操方面。 答:错。 因为从审美的角度看,并非仅有人格情操和思想修养才对学生起到形象示范作用。美的形象是可感的,优秀教师的语言、表情、体态、行为、着装、仪表等诸多方面都体现着丰富生动的审美因素,对学生来说每时每刻都是一种直观的示范,成为学生的审美对象,产生直接的审美效果,影响着他们的审美趣味和审美理想的发展,吸引他们仿效和借鉴。

美学与美育在线考试答案

在线考试 单选题 (共24道题) 1.( 2.0分)被誉为“美学之父”的是: A、亚里士多德 B、柏拉图 C、鲍姆加通 D、埃斯库罗斯 我的答案:C 此题得分:2.0分 2.(2.0分)在西方美学史上第一个在美学层面探讨崇高 的人是: A、朗吉弩斯 B、鲍姆加通 C、哈奇生 D、博克 我的答案:A 此题得分:2.0分 3.(2.0分)立普斯所提出的是: A、间离效果说 B、移情说 C、游戏说

我的答案:B 此题得分:2.0分 4.(2.0分)古希腊悲剧之父为: A、埃斯库勒斯 B、安提戈涅 C、索福克勒斯 D、欧里庇得斯 我的答案:A 此题得分:2.0分 5.(2.0分)以下是古希腊的喜剧家的为: A、埃斯库勒斯 B、阿里斯托芬 C、欧里庇得斯 D、毕达哥拉斯 我的答案:B 此题得分:2.0分 6.(2.0分)希腊悲剧最早起源于对酒神狄奥尼索斯的祭 祀活动中的合唱,即: A、宗教歌 B、酒的赞歌

D、合唱曲 我的答案:C 此题得分:2.0分 7.(2.0分) “一件东西在量上大大超过我们拿来和它相比 的东西,那便是崇高的东西;一种现象较之我们拿来和它相 比的其他现象都强有力得多,那便是崇高的现象。”这句话 出自: A、车尔尼雪夫斯基 B、康德 C、胡塞尔 D、海德格尔 我的答案:A 此题得分:2.0分 8.(2.0分)艾略特的长诗()是现代派诗歌的里程碑, 是象征艺术手法运用的杰出代表。 A、《荒原》 B、《浮士德》 C、《尼伯龙根的指环》 D、《荒漠》 我的答案:A 此题得分:2.0分

9.(2.0分)以下说法符合苏珊·朗格的观点的有: A、艺术来自对大自然的模仿 B、艺术来自对理念的模仿 C、艺术表现的是人类情感的本质 D、艺术是游戏的形式 我的答案:C 此题得分:2.0分 10.(2.0分)打乱时间的逻辑顺序,以时间的错乱来表达 人的思想意识的流动,这种艺术手法称为: A、倒叙 B、错落 C、意识流 D、象征 我的答案:C 此题得分:2.0分 11.(2.0分)绘画作品《日出·印象》通过光与色的相互 作用,让欣赏者看到晨雾中的色彩折射,其作者是: A、凡高 B、蒙克 C、莫奈 D、德加 我的答案:C 此题得分:2.0分

美学与美育模拟试题及答案3

美学与美育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一、填空题(16分) 1、在词源学意义上,“美”包含肉体、()、口味等多方面含义。 2、艺术中“化丑为美”的基本途径是()、对照、形式创造。 3、符合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美育观的人格理想是尽善尽美的“”。 4、中国的“现代性工程”的核心任务是建构中国()。 5、美的形式是具体审美对象的感性形态,是同美的()直接相联系的。 6、绘画、雕塑、建筑、工艺、书法、摄影等属于()艺术。 7、教学活动在教学内容方面具有的特点是目标性、()、连续性、迁移性。 8、教学()是完成教学任务、体现教学艺术的最基础、最直观的重要因素。 二、选择题(14分) 1、美学主要是一门() A人文学科 B自然学科 C社会学科 D实验学科 2、中国晋宋时代著名画家宗炳提出了()。 A“畅神”说 B“虚静”说 C“移情”说 D“感物”说 3、20世纪中国美育的历史使命体现在()方面。 A人的启蒙和解放 B建立美育学科 C社会整合与文化认同 D以情感人,以理服人 4、形体构成中作为造型美的基础而具有重要审美价值的基本符号是()。

A点 B线 C面 D体 5、提出“原本性音乐教育”理念和方法的奥尔夫是哪国人() A德国 B美国 C英国 D奥地利 6、教师自我美育的途径包括() A思想修养/文化知识素养/艺术实践/生活积累 B理论素养/文化知识素养/艺术实践/生活积累 C理论素养/艺术实践/生活积累/美育活动的总结和提高 D文化素养/生活积累/理论修养/美育活动的总结和提高 7、逼真性与假定性的统一是()的基本特征之一。 A戏剧 B戏曲 C电影 D电视 三、判断题(15分) 1、美育和体育在完成完整人格的目标中联系紧密,不可或缺。 2、色彩是独立的形式美因素,它并不蕴涵人的观念。 3、3、音乐和舞蹈是抒情性最强的艺术。 4、大众文化受商业机制的制约,不具有美育的效能。 5、教师的形象示范功能只体现在他们的思想修养和人格情操方面。 四、名词解释(20分) 1、美的无功利性 2、社会美

电大《美学与美育》网考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著名的“美的概念”说是古代西方哲学家(A.柏拉图)提出的。 A.柏拉图 B.鲍姆加登 C.黑格尔 D. 贺拉斯 2.提出“自下而上”美学研究方法的是德国心理学家(C.费希纳)。 A.席勒 B.叔本华 C.费希纳 D.狄尔泰 3.《谈美》、《文艺心理学》和《诗论》的作者是中国现代美学家(B.朱光潜) A.王国维 B.朱光潜 C.宗白华 D. 蔡仪 4.美学主要是一门(A.人文学科) A.人文学科 B.自然科学 C.社会科学 D.实验科学 5、下列美学家中不主张美是主观的人是(B 狄德罗) 6、下列美学家中主张美在关系的人是(B狄德罗) 7、由车尔尼雪夫斯基提出的著名美学命题是(“美是生活”) 8、西方美学史上首次从修辞学角度论证崇高的美学家是(B郎吉弩斯)9、中国古代美学家中,把“情”与“景”、“心”与“”物结合起来认识的是(王夫之) 10、在中国(魏晋南北朝)时代自然事物真正作为审美对象进入人的视野。11、关于悲剧的本质,黑格尔的观点是(悲剧是两种对立理想的冲突和最终和解,显示“永恒理性”的胜利)。 12、美的基本特征是(符号性、无功利性、形象性、感染性)。 13、具有原始真实性、情感真诚性和艺术天然性特征的中国古典审美范畴是(自然)。 14、美国哲学家布洛克把(D审美态度)作为一条重要的美学原则提出来,并从语言学的角度作出论证。 15、英国经验主义哲学家(A夏夫兹博里)认为人具有内在的感觉器官,如“内在的眼睛”,这种内在器官使人一下子分辨美丑。 16、中国晋宋时代著名画家(C宗炳)提出了“畅神说”。 17、人本主义心理学家(B马斯洛)把那种欣喜若狂、如醉如痴的生命体验称为“高峰体验”。 18、对于美的直接感受能力,西方叫“敏感”,中国古典美学称为(A妙语)。19、美感心理中关键的决定性的因素是(B审美情感)。 20、被称为中国现代“美育之父”的是(B蔡元培)。 21、二十世纪中国美育的历史使命体现在(A 人的启蒙和解放)方面。 22、下列方法中属于美育方法之一的是(D启示)。 23、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是(C蔡元培)。 24、西方历史上首次系统论述审美教育理论的专著《美育书简》的作者是(B席勒)。25、形体构成中作为造型美的基础而具有重要审美价值的基本符号是(B线)。 26、(D均衡)是指物体中心点的两面或多面呈现出外在形式不同而内在质量大致均等的状态。 27、对形式的审美感受力,就是对具体形象作(C抽象)的形式美分析能力。28、以法国画家马蒂斯为代表的(A野兽派)对鲜艳 的色彩极有兴趣,认为色彩是一种基本表现 因素。 29、几何形是下列哪种文化的形式美选择? (D伊斯兰文化) 30、直观具象性,是指(D造形艺术)具有运 用物质媒介在空间展示具体艺术形象的特 征。 31、表演艺术的形象构成是在(A时间)过程 中流动展现出来的。 32、形象的感染性功能,是指文学以语言符 号塑造艺术形象,作用于读者的感情,使其 受到强烈的感召和熏陶,获得(B精神上)的 审美愉悦。 33、逼真性与假设性的统一是(C电影)的基 本特征之一。 34、前苏联导演普多夫金认为:电影艺术的 基础是(D蒙太奇)。 35、蕴籍是(B古典性文化)的基本特征。 36、外来文化的基本特征是(C奇异征实逼 真)。 37、以“理性沉思”为基本审美特征的审美 文化形态是(A高雅文化)。 38、民间文化的基本审美特征是(D自娱自 乐)。 39、提出“自我认同”说的是(BA埃里克森)。 40、儿童审美心理的综合性特征是(C直观性、 创造性、纯真性)。 41、提出“原本性音乐教育”理念和方法的 奥尔夫是哪国人?(A德国)42、青少年 审美活动的情感性特征表现为(A丰富、多变、 浪漫)。 43、当代社会要求教育为人的发展提供的四 大支柱是(A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 生活、学会生存)。 44、教学艺术的基本特点是(情感性B)。 45、教学活动的性质具有(D创造性、主体性、 个性)。 46、教师自我美育的途径包括(C理论修养、 艺术实践、生活积累、美育活动的总结提高)。 二、判断正误 1.美学的性质就是指美学的对象? 答:错。因为性质指的是基本属性,而美学 的对象是指美学研究的客体。二者密切相关 但却不是一回事。美学的性质在于它是一门 突出形象、具体、体验方式的人文学科,而 美学的对象是人的感性的活生生的整体形 象。 2.审美体验是神秘不可知的? 答:错。因为审美体验虽然是一种对于具体 审美现象的深入独特的感性直觉方式,但它 却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一种生活经验的特 殊形态,只不过这种生活经验富于直觉性, 并且富含深意,因而具有特殊的感染力,并 非不可知。 3、人是社会美的中心,自然美是与人无关的 美 答:错。这种说法之承认了人在社会美中的 中心地位,而否定了自然美的实质也在于它 在人类符号实践中所体现出来的价值。即自 然正是在人类的符号实践中成为独立的审美 对象,获得了美的属性,成为人的生命活力 的符号。自然美与人的紧密相关,无法割裂。 4、自然美的形式性指自然的美只在于自然事 物的形式本身 答:错。这种说法不完全。自然美的形式性 固然指自然物的形式因素在自然美中占据主 导地位,但是这种形式本身也可以蕴含深层 意义。 5、社会美的呈现离不开它的意蕴 答:对。因为社会事物作为美的对象而呈现, 主要是以它的意蕴使人感动。社会美的灵魂 是善,善被蕴涵在美的感性形式之中,社会 事物的意蕴因素在社会美的呈现中具有主导 作用。 6、艺术是艺术家创造出来的具有表现性的符 号系统,与观众没有直接的关系 答:错。艺术的五个要素是作品、观众、创 造、艺术家和文化语境,其中观众是艺术作 品生命的完成者和延续者,艺术的价值只有 通过观众才能得以实现。艺术与观众有着不 可分割的直接关系。 7、通过艺术的“化丑为美”,原本丑的事物 就获得了美的属性。 答:错。艺术的“化丑为美”是运用符号把 丑变为审美对象,赋予它审美价值,但丑的 事物其自身属性并未改变。 8、美感和快感都是令人愉快的感觉,它们之 间妙语什么实质性的区别。答:错。因 为快感是满足了本能欲望所得到的快乐感, 是人和动物均有的。而美感则是人无功利地 直观对象而获得的精神上的满足和愉快感, 体现了人类世界对自然事物的超越。因而美 感不仅有生物学的渊源,同时有社会学的依 据,只有人具有美感,动物则不具备。故美 感和快感有明显的区别 9理解因素渗透在美感经验的每一个环节上, 与多种心理因素交织在一起。 答:对。 因为美感虽然是非概念的直觉,却同时 具有着理性因素,是直觉中的理解。在整个 美感心理运动过程中,理解活动与直觉、情 感、想象等多种心理因素交织在一起,渗透 于美感经验诸环节中。它具有前提性和融会 性,作为审美心理运动的指向,提升直觉, 组织想象,规范情感,在审美活动中起着积 极的作用。 10、没有审美体验,艺术创造无从谈起。 对。艺术是审美体验的符号化,其每一个环 节都与审美体验密切关联。对于艺术创造而 言,审美体验是艺术兴发的根本动力,是艺 术构思的内在逻辑,是艺术物化的终极根据。 11美育与德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形式,二者 没什么联系。(作业) 答:错。美育与德育二者既有差别,又有联 系。二者的联系体现在:两者都是教育的基 本形式,在人的培养过程中不可或缺。一方 面,美育是基于一定道德理念的教育,包含 了德育的内容。另一方面,德育要化入人心, 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应该引入美育机制。 12、美育与体育在完成培养完整人格的目标 中联系紧密,不可或缺。 答:对。美育属于精神意识教育,体育属于 生理体质的教育。二者的紧密联系在于一个 铸造精神,一个塑造身体,身心相互协调, 才能培养完整人格。 13、符号性是指形式美具有修饰事物外观的 特征。 答:错。因为形式美所具有的修饰和装点事 物外观的特性,是指它的另一个特征——装 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