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遥感复习资料

遥感复习资料

遥感复习资料
遥感复习资料

第一章

1、简述遥感的基本概念

遥感,就字面含义可以解释为遥远的感知,它是一种远离目标,在不与目标对象直接接触的情况下,通过某种平台上装载的传感器获取其特征信息,然后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提取、判定、加工处理及应用分析的综合性技术。

2、与传统对地观测比较,遥感有什么特点?

一、宏观观测,大范围获取数据资料

二、动态监测,快速更新监控范围数据

三、技术手段多样,可获取海量信息

四、应用领域广泛,经济效益高

3、简述遥感卫星地面站,其生产运行系统的构成及各自的主要任务(遥感平台的构成)

生产运行系统包括:接收站,数据处理中心和光学处理中心

各自任务:接收站:主要负责完成跟踪卫星,传送接受卫星数据任务。

数据处理中心:做一系列的辐射校正及几何校正处理,消除畸变,恢复图像。

光学处理中心:光学处理中心配有黑白与彩色胶片和相片冲洗设备,光学彩色合成设备,放大与复制设备以及各种质量控制与检测设备,可以生产适用于不同用途的各种比例尺的图像产品。

4、遥感有哪几种分类?

1、根据工作平台的不同,可分为地面遥感,航空遥感和航天遥感

2、根据电磁波的工作波段不同,可分为紫外遥感,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

3、根据传感器工作原理,可分为主动式遥感和被动式遥感

4、根据遥感资料的获取方式,可分为成像遥感和飞成像遥感

5、根据波段宽度及波谱的连续性,可分为高光谱遥感和常规遥感

6、根据应用领域的不同,可分为环境遥感,城市遥感,农业遥感,林业遥感,海洋遥

感,地质遥感,气象遥感,军事遥感等。

第二章

电磁波:电磁波是电磁振动的传播。也称为电磁辐射。

黑体辐射:研究实际物体吸收和发射辐射能量的性能时的一种理想化的比较标准。

大气窗口:通常把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或散射的透过率较高的波段成为大气窗口。

地物反射波谱曲线:地物反射曲线的形态很不相同,表明反射率随波长变化的规律不同。除了因为不同地物的反射率不同外,同种地物在不同的内部和外部条件下反射率也不同。一般说来,地物反射率随波长的变化,有规律可循。

电磁波的性质:电磁波在真空中传递时速度就是光速。

电磁波的传播也是能量的传播,电磁波的能量与其传播的频率成正比。

电磁波入射到平面上会发生镜面反射,漫反射,折射现象。

大气散射类型:一、瑞利散射二、米氏散射三、无选择性散射

1、电磁波波谱区间主要分为哪几段?其中遥感探测利用最多的是什么波段?并绘制几

个主要地物的光谱特征曲线

从高到低或波长从短到长排列可以划分γ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微波,无线电波。

遥感利用最多的:可见光,红外,微波

曲线图:略

2、你能说出几种主要地物的光谱特点吗?

植被:植被的光谱特征规律性非常明显,其反射光谱曲线主要可分为三段。由于叶

绿素的影响,对蓝光和红光吸收作用强,对绿光反射作用强。

在近红外波段因为植被叶子除了吸收和透射的部分,叶内细胞壁和胞间层的多重反

射形成植被的独有特征。

在中红外波段受到绿色植物含水量的影响,吸收率大大增加,反射率大大下降,形

成几个低谷。

岩石:其曲线形态与矿物成分,矿物含量,风化程度,含水状况,颗粒大小,表面

光滑程度,色泽等有关系

土壤:自然状态下土壤表面的反射率没有明显的峰值和谷值,一般来讲土质越细反

射率越高,有机质含量高和含水量越高,反射率均降低。土壤的种类和肥力也会对

反射率产生影响。

水体:水体反射主要在蓝绿光波段,其他波段吸收都很强,特别到了近红外波段。第三章

1、在遥感影像生成过程中,真彩色片和假彩色片有什么不同?

真彩色片:由自然景物反射来的彩色光分别通过红、绿、蓝三个滤光片成为单光色,分别使曝光,产生黑白负片。由负片在产生黑白透明正片,影像上的灰度变化分别反映了景物的红、绿、蓝光谱辐射强弱变化。

假彩色片:只是滤光片更换成绿、红、近红外滤光片,投射出的分光辐射经过光学处理形成四幅黑白负片。负片上灰度的变化反映了这一波段辐射的强弱变化,光强处密度低,透过率高,发白;光弱处密度高,透过率低,发黑。

第四章

传感器的分辨率有哪几种,什么情况下使用哪种分辨率?

一、空间分辨率

为了能够详细区分最小单元的尺寸或大小,用来表征影像分辨地面目标细节能力的指标。

二、光谱分辨率

当某一特定波长范围值,波长范围值越宽,光谱分辨率越低时。

三、时间分辨率

进行动态监测和预报,或者需要通过预测发现地物运动的规律以及进行自然历史变迁和动力学分析

1、传感器主要由哪些部件组成?

收集器,探测器,处理器,输出器。

2、何谓高光谱遥感?

在紫外到中红外波段范围内,划分成许多非常窄且光谱连续的波段来进行探测的遥感系统。与多波段遥感相比,其光谱分辨率较高。

第六章

1、地球资源卫星主要有哪些?常用的产品有哪几类?卫星遥感数据源有哪些?

地球资源卫星:IKONOS卫星,中巴地球资源卫星(CBERS),地球观测卫星

主要产品:IKONOS卫星:IKONOS卫星影像中巴地球资源卫星(CBERS):CCT磁带,胶片,像片。地球观测卫星:高级陆地成像仪,LEISA大气校正仪,高光谱成像仪。

数据源:Landset数据,spot数据

3、简述TM数据?

TM1:蓝通道,TM2:绿通道,TM3:红通道,TM4近红外短波通道,TM5:近红外中波通道,TM6近红外通道,TM7:近红外长波通道

第八章

坐标变换的两种方案:直接法,间接法。

领域法增强:平滑,边缘增强

图像运算:图像运算是通过对图像多波段代数运算及逻辑运算达到增强目的。

什么叫NDVI:归一化植被指数,是植物生长状态以及植被空间分布密度的最佳指示因子,与植被分布密度呈线性相关。

1、遥感图像几何畸变概念和畸变产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概念:图像中的几何图形与该物体在选定投影中几何图形的差异,或与地面实况的差异。

原因:传感器成像几何形态影像,传感器外方位元素变化畸变,地球自转的影响,

2、几何校正过程中为什么要进行象元灰度值采样?有几种方法,各有何优劣?

数字图像几何校正过程中,由于校正前后图像的分辨率可能变化,像元点位置相对变化等原因,不能简单的用原图像像元灰度值代替输出图像像元灰度值。

方法:最近邻法,双线性内插法,双三次卷积法

优劣:最邻近法优点是简单、省时,但精度较差,图斑边缘会出现“锯齿”现象。

双线性内插法:优点是精度和最邻近法相比要高,但是费时

双三次卷积法:有点精度高,但是三者中最费时的。

3、几何校正时对GCP有何要求?

一、多项式纠正法的精度与地面控制点的精度、分布、数量及纠正范围有关。

二、GCP应尽可能在整幅图像内均分布,否则会在GCP密集区几何纠正精度较高,而在

GCP分布稀疏区将出现较大的拟合误差。

4、什么叫多波段假彩色合成?

合成图像的色彩不同于原景物色彩的图像合成技术。根据加色法或减色法,将多波段单色影像合成为假彩色影像的一种彩色增强技术。

5、常用非线性增强方法有哪几种?

对数增强,指数增强。

6、K-L和K-T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K-L:多光谱数据各波段之间往往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性,应用K-L变换可以达到去除相关性、突出地物特征、压缩数据目的。同时,由于K-L变换后信息载荷量随主分量顺序迅速减少,“噪声”信息更加突出、利用这一特点,在动态监测中,许多变化信息可以通过主分量里被当做“噪声”的信息提取出来。

K-T:变换后得出6个新的分量,前3个分别称为:Y1 亮度,Y2 绿度,Y3 湿度;后三个分量没发现有特定指示意义。这样TM1,2,3,4,5,6六个波段数据经过K-T变换提取出有特定含义的三个分量,这在植被和土壤分类以及作物估产研究中都有重要作用。

7、图像融合的主要目的和常用方法是什么?

(1)主要目的:

①提高图像空间分辨率,改善图像几何精度,增强特征显示能力,改善分类精度,提供变化检测能力,替代或修补图像数据的缺陷等。

②发挥不同遥感数据源的优势,弥补某一种遥感数据的不足,提高遥感数据的可应用性。PS:若题目为“信息融合”,则需再答上下面一条:

③在仅用遥感图像难以解决问题的时候,加入非遥感数据进行补充,使更综合、更深入的分析得以进行,为进一步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打下基础。

(2)常用方法:

①彩色变换:

指采用不同的彩色坐标系统,把不同的遥感器数据或不同性质的数据融合起来,产生彩色合成图像。常用的彩色变换有RGB彩色合成和HIS变换。

②图像运算:

两幅或多幅单波段影像完成空间配准后,通过一系列运算,可以实现图像增强,达到提取某些信息或去掉某些不需要信息的目的。

常用的图像运算方法有差值运算、比值运算和混合运算。

③图像变换:

常用的图像变换方法有主成分分析、相关统计分析(又称相关系数法)、空间滤波分析、回归变量代换(RVS-Regression Variable Substitution)、小波变换等。

第九章

简述遥感目视判读具体方法:1、直接判定法 2、对比分析法 3、逻辑推理法

1、什么叫非监督分类,什么叫监督分类

非监督分类:是以不同影像地物在特征空间中类别特征的差别为依据的一种无先验(已知)类别标准的图像分类,是以集群为理论基础,通过计算机对图像进行集聚统计分析的方法。监督分类:根据已知训练区提供的样本,通过计算选择特征参数,建立判别函数以对各待分类影像进行的图像分类。

2、简述波谱分类原理。

不同的地物有不同的波谱曲线,不同的曲线可能意味着是不同的类别,是根据地物的反射光谱特征曲线进行的图像分类。

3、简述监督分类与非监督分类的区别,各有何优点和适用条件?

区别:监督分类是需要学习训练的分类方法,即是需要事先为每类地物在遥感图像上采集样本数据,之后通过学习训练过程才来分类;非监督分类不需要人工采集地物样本点数据,多是通过聚类的方法来自动分类。

优点:

监督分类:1、可充分利用分类地区的先验知识,预先确定分类的类别;

2、可控制训练样本的选择,并可通过反复检验训练样本,以提高分类精度,避免

分类中的严重错误

3、避免了非监督分类中对光谱集群组的重新归类。

非监督分类:1、无需对分类区有较多的了解,仅需一定的知识来解释分类出现的集群组;

2、人为误差减少,需输入的初始参数较少;

3、可形成范围很小但有独特光谱特征的集群,所分的类别比监督分类的类别

更均质;

4、独特的覆盖量小的类别均能够被识别

4、用框图方式说明最大似然法分类的过程:P268

第十一章

1、高光谱遥感概念

高光谱遥感技术:在紫外到中红外波段范围内,划分成许多非常窄且光谱连续的波段来进行探测的遥感系统

2、遥感,地理信息系统与全球定位系统在精确农业综合应用中各自的作用是什么?

遥感:获取农田小区内作物生长环境、生长状况和空间变异的大量时空变化信息;地理信息系统:建立农田土地管理、自然条件、作物产量的空间分布等的空间数据库,并对作物苗情、病虫害等的发生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模拟,为分析农田内自然条件、资源有效利用状况、作物

产量的时空差异性和实施调控提供信息;全球定位系统:对采集的农田信息进行空间定位。P310应用项目练习

遥感导论考试题A和B及其答案

“遥感概论”课程考试试题1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大气窗口 2.光谱分辨率 3.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 4.监督与非监督分类 5.遥感图像镶嵌 二、多项选择(每题5分,共30分) 1.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与地面目标作用后可分为三部分,包括:() (1) 反射;(2)吸收;(3)透射;(4)发射 2.计算植被指数(如NDVl)主要使用以下哪两个波段:() (1) 紫外波段;(2) 蓝色波段;(3) 红色波段;(4)近红外波段 3.扫描成像的传感器包括:() (1) 光-机扫描仪;(2)推帚式扫描仪;(3)框幅式摄影机 4.侧视雷达图像上由地形引起的几何畸变包括:() (1)透视收缩;(2)斜距投影变形;(3)叠掩;(4)阴影 5 .遥感图像几何校正包括两个方面:() (1) 像元坐标转换;(2)地面控制点选取;(3)像元灰度值重新计算(重采样);(4)多项式拟合三.简答题(共90分) 1、下图为一个3x3的图像窗口,试问经过中位数滤波(Median Filter)后,该窗口中心像元的值,并写出计算过程。(10分) 2、简述可见光、热红外和微波遥感成像机理。(20分) 3、设计一个遥感图像处理系统的结构框图,说明硬件和软件各自的功能,并举一应用实例.(30分) 4.遥感图像目视解译方法主要有哪些?列出其中5种方法并结合实例说明它们如何在遥感图像解译中的应用。(30分) 遥感概论”课程考试试题1--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大气窗口由于大气层的反射、散射和吸收作用,使得太阳辐射的各波段受到衰减的作用轻重不同,因而各波段的透射率也各不相同。我们就把受到大气衰减作用较轻、透射率较高的波段叫做大气窗口。 2.光谱分辨率指遥感器在接收目标辐射的电磁波信息时所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光谱分辨率与传感器总的探测波段的宽度、波段数和各波段的波长范围和间隔有关。间隔愈小,分辨率愈高。 3.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是模式识别和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用模式识别方法获取地物多种特征,为专家系统解译遥感图像提供依据,同时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运用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的经验和方法,模拟遥感图像目视解译的具体思维过程,进行遥感图像解译。 4.监督与非监督分类监督分类指根据已知样本区类别信息对非样本区数据进行分类的方法。其基本思想是:根据已知样本类别和类别的先验知识,确定判别函数和相应的判别准则,然后将未知类别的样本和观测值代入判别函数,再根据判别准则判定该样本的所属类别。

2020年咨询继续教育航测遥感100分试卷答案

2020年咨询继续教育 航测遥感100分试卷答案 一、单选题【本题型共20道题】 1.以下哪个测绘产品不属于正摄投影:() A.摄影像片 B.地形图 C.正射影像图 D.数字表面模型的正射高程渲染图 用户答案:[A] 得分:2.00 2.当采用机载激光雷达设备执行1:1000比例尺地形图测量任务时,在做航线设计时,其点云密度和高程模型格网间距应符合:() A.点云密度大于32个/m2,高程模型成果格网间距0.25m B.点云密度大于16个/m2,高程模型成果格网间距0.5m C.点云密度大于4个/m2,高程模型成果格网间距1.0m D.点云密度大于1个/m2,高程模型成果格网间距2.0m 用户答案:[C] 得分:2.00 3.下列哪项不属于绿色植物的光谱反射特征:() A.叶绿素吸收(0.4-0.76mm),有一个小的反射峰,位于绿色波段(0.55 mm ),两边(蓝、红)为吸收带(凹谷) B.植被叶细胞结构产生的植被特有的强反射特征(0.76-1.3 mm),高反射,在0.7 mm处反射率迅速增大,至1.1处有峰值 C.水分吸收(1.3-2.5 mm),受植物含水量影响,吸收率增加,反射率下降,形成几个低谷 D.在蓝绿光波段有较强的反射,在其他波段都有较强吸收,尤其是近红外波段,几乎被全部吸收 用户答案:[D] 得分:2.00 4.城区航空摄影时,为减少航摄像片上地物的投影差,应尽量选择()焦距摄影机。 A.短 B.中等 C.长 D.可变 用户答案:[C] 得分:2.00

5.激光雷达测量的多次回波技术是其对植被有一定穿透性的这一优势的基础,目前机载激光雷达设备最高可以支持的回波次数为:() A.1次 B.3次 C.5次 D.无穷次 用户答案:[D] 得分:2.00 6.目前数字高程模型的主流形式为()。 A.规则格网的DEM B.不规则三角网DEM C.Grid-TIN混合形式的DEM 用户答案:[A] 得分:2.00 7.一台激光扫描仪在950米相对航高、60度视场角下采用300KHz的激光脉冲频率(PRR),如果每个脉冲平均记录2次回波,那么该设备每秒采集的激光点数量可达到:() A.30万 B.60万 C.90万 D.120万 用户答案:[B] 得分:2.00 8.解析空中三角测量的三种方法中,误差方程直接对原始观测值列出,严密,但计算量大。同时因为非常方便引入非摄影测量附加观测值,如POS数据,从而成为目前主流的空三算法是()。 A.航带法 B.独立模型法 C.光束法 D.区域网法 用户答案:[C] 得分:2.00 9.以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常用的Canon 5D MarkII为例,其主距为35mm,像元大小为6.4微米,那么547米相对航高时,其水平航摄获取影像的地面分辨率为:()

遥感原理与方法期末考试复习

遥感原理与方法期末考试复习 第一章绪论 ★遥感的定义?遥感对地观测有什么特点? 广义遥感:泛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包括对电磁场、力场(磁力、重力)、机械波(声波、地震波)等的探测。实际工作中,重力、磁力、声波、地震波等的探测被划为物探(物理探测)的范畴,只有电磁波探测属于遥感的范畴。 狭义:是指对地观测,即从不同高度的工作平台上通过传感器,对地球表面目标的电磁波反射或辐射信息进行探测,并经信息记录、传输、处理和解译分析,对地球的资源与环境进行探测和监测的综合性技术。 定义:遥感是指不与目标物直接接触,应用探测仪器,接收目标物的电磁波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分析处理,从而识别目标物的性质及变化的综合性对地观测技术。 英文定义:Remote Sensing 简写为RS(3S之一) 空间特点—全局与局部观测并举,宏观与微观信息兼取 时相特点—快速连续的观测能力 光谱特点—技术手段多样,可获取海量信息 经济特点—应用领域广泛,经济效益高 ★遥感技术系统有哪几部分组成?每部分的作用。 信息获取是遥感技术系统的中心工作 信息记录与传输工作主要涉及地面控制系统 信息处理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对遥感探测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各种处理 信息应用是遥感的最终目的,包括专业应用和综合应用 ☆遥感有哪几种分类方法及哪些分类? 1)按遥感平台分:地面遥感、航空遥感和航天遥感 2)按工作方式分:主动式和被动式遥感.ps【主动式遥感是指传感器自身带有能发射电磁波的辐射源,工作时向探测区发射电磁波,然后接收目标物反射或散射的电磁波信息。被动式遥感是传感器本身不发射电磁波,而是直接接受地物反射的太阳光线或地物自身的热辐射。】 3)按工作波段分:紫外、可见光、红外、微波遥感、多光谱和高光谱遥感 4)按记录方式分:成像和非成像遥感 5)按应用领域分:外层空间、大气层、陆地、海洋遥感等,具体应用领域可分为城市遥感、环境、农业和林业遥感、地质、气象、军事遥感等。 遥感对地观测技术现状及发展展望? 现状(国内): 1)民用遥感卫星像系列化和业务化方向发展 2)传感器技术发展迅速 3)航空遥感系统日趋完善 4)国产化地球空间信息系统软件发展迅速 5)应用领域不断扩展 发展展望: 1)研制新一代传感器,以获得分辨率更高、质量更好的遥感数据 2)遥感图像信息处理技术发展迅速

遥感图像分析与处理试题答案

遥感图像处理与分析作业 一、名词解释 1.辐射亮度:辐射源在某一方向的单位投影表面在单位立体角内的辐射通量。 2.光谱反射率:被物体反射的光通量与入射到物体的光通量之比。 3.合成孔径雷达:合成孔径雷达就是利用雷达与目标的相对运动把尺寸较小的真实天线孔径用数据处理的方法合成一较大的等效天线孔径的雷达。利用遥感平台的移动,将一个小孔径的天线安装在平台侧方,以代替大孔径的天线,提高方位分辨率的雷达。 4.假彩色遥感图像:根据加色法合成原理,选择遥感影像的某三个波段分别赋予红、绿、蓝三种原色,就可以合成彩色影像。 5.大气窗口:由于大气层的反射、散射和吸收作用,使得太阳辐射的各波段受到衰减的作用轻重不同,因而各波段的透射率也各不相同。把受到大气衰减作用较轻、透射率较高的波段叫大气窗口 6.图像空间分辨率:指像素所代表的地面范围的大小,即扫描仪的瞬时视场,或地面物体能分辨的最小单元。 7.NDVI: (Normal Differential Vegetation Index)归一化植被指数。被定义为近红外波与可见光红波段图像灰度值之差和这两个波段图像灰度值之和的比值。 8.像点位移:地形的起伏和投影面的倾斜会引起航片上像点的位置的变化,叫像点位移。 9.后向散射:在两个均匀介质的分界面上,当电磁波从一个介质中入射时,会在分界面上产生散射,这种散射叫做表面散射。在表面散射中,散射面的粗糙度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不是镜面的情况下必须使用能够计算的量来衡量。通常散射截面积是入射方向和散射方向的函数,而在合成孔径雷达及散射计等遥感器中,所观测的散射波的方向是入射方向,这个方向上的散射就称作后向散射。 10.大气校正:大气校正就是指消除由大气散射引起的辐射误差的处理过程。 11.漫反射:当一束平行的入射光线射到粗糙的表面时,表面会把光线向着四面八方反射,所以入射线虽然互相平行,由于各点的法线方向不一致,造成反射光线向不同的方向无规则地反射,这种反射称之为“漫反射”或“漫射”。 12.中心投影:把光由一点向外散射形成的投影,叫做中心投影。 13.瞬时视场角:扫描镜在一瞬时时间可以视为静止状态,此时接收到的目标地物的电磁波辐射,限制在一个很小的角度之内,这个角度称为瞬时视场角。 14.亮度温度:若实际物体在某一波长下的光辐射度 (即光谱辐射亮度) 与绝对黑体在同一波长下的光谱辐射度相等,则黑体的温度被称为实际物体在该波长下的亮度温度。 15.红外遥感:(infrared remote sensing)是指传感器工作波段限于红外波段范围之内的遥感。探测波段一般在0.76——1000微米之间。是应用红外遥感器(如红外摄影机、红外扫描仪)探测远距离外的植被等地物所反射或辐射红外特性差异的信息,以确定地面物体性质、状态和变化规律的遥感技术。 二、简述题

遥感导论复习题及答案

1.什么是遥感国内外对遥感的多种定义有什么异同点 定义:从不同高度的平台(Platform)上,使用各种传感器(Sensor),接收来自地球表层的各种电磁波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而对不同的地物及其特性进行远距离探测和识别的综合技术。 平台:地面平台、航空平台、航天平台;传感器:各种光学、电子仪器 电磁波:可见光、红外、微波 根据你对遥感技术的理解,谈谈遥感技术系统的组成。 3.什么是散射大气散射有哪几种其特点是什么 辐射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小微粒而使传播方向改变,并向各个方向散开称为散射;大气散射有三种:分别为瑞利散射:特点是散射强度与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既波长越长,散射越弱; 米氏散射:散射强度与波长的二次方成反比。云雾对红外线的散射主要是米氏散射 无选择性散射:特点是散射强度与波长无关。 4.遥感影像变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遥感平台位置和运动状态变化的影响;(2)地形起伏的影响; (3)地球表面曲率的影响;(4)大气折射的影响;(5)地球自转的影响。 5.遥感图像计算机分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1)未充分利用遥感图像提供的多种信息;(2)提高遥感图象分类精度受到限制:包括大气状况的影响、下垫面的影像、其他因素的

影响。 6.谈谈你对遥感影像解译标志的理解。 为了提高摄影像片解译精度与解译速度,掌握摄影像片的解译标志很有必要。遥感摄影像片解译标志又称判读标志,它指能够反映和表现目标地物信息的遥感影像各种特征,这些特征能帮助判读者识别遥感图像上目标地物或现象。解译标志分为直接判读标志和间接解译标志。直接判读标志是指能够直接反映和表现目标地物信息的遥感图像各种特征,它包括遥感摄影像片上的色调、色彩、形状、阴影、纹理、大小、图型等,解译者利用直接解译标志可以直接识别遥感像片上的目标地物。间接解译标志是指航空像片上能够间接反映和表现目标地物的特征,借助间接解译标志可以推断与某地物的属性相关的其他现象。遥感摄影像片上经常用到的间接解译标志有:目标地物与其相关指示特征。例如,像片上呈线状延伸的陡立的三角面地形,是推断地质断层存在的间接标志。像片上河流边滩、沙咀和心滩的形态特征,是确定河流流向的间接解译标志;地物及与环境的关系。任何生态环境都具有代表性地物,通过这些地物可以指示它赖以生活的环境。如根据代表性的植物类型推断它存在的生态环境,“植物是自然界的一面镜子”,寒温带针叶林的存在说明该地区属于寒温带气候;目标地物与成像时间的关系。一些目标地物的发展变化与季节变化具有密切联系。了解成像日期和成像时刻,有助于对目标地物的识别。例如,东部季风区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土壤含水量因此具有季节变化,河流与水库的水位也有季节变化。 7. 何谓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简要回答三者之间的相互

遥感原理试题及其答案

A卷参考答案要点 名词解释 1.绝对黑体:指能够全部吸收而没有反射电磁波的理想物体。 2.大气窗口:大气对电磁波有影响,有些波段的电磁波通过大气后衰减较小,透过率较高的波段。3.图像融合:由于单一传感器获取的图像信息量有限,难以满足应用需要,而不同传感器的数据又具有不同的时间、空间和光谱分辨率以及不同的极化方式,因此,需将这些多源遥感图像按照一定的算法,在规定的地理坐标系,生成新的图像,这个过程即图像融合。 4.距离分辨力:指测视雷达在发射脉冲方向上能分辨地物最小距离的能力。它与脉冲宽度有关,而与距离无关。 5.特征选择:指从原有的m个测量值集合中,按某一规则选择出n个特征,以减少参加分类的特征图像的数目,从而从原始信息中抽取能更好的进行分类的特征图像。即使用最少的影像数据最好的进行分类。 二、简答题(45) 1.分析植被的反射波谱特性。说明波谱特性在遥感中的作用。 由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各类绿色植物具有相似的反射波谱特性,以区分植被与其他地物。 (1)由于叶绿素对蓝光和红光吸收作用强,而对绿色反射作用强,因而在可见光的绿波段有波峰,而在蓝、红波段则有吸收带; (2)在近红外波段(0.8-1.1微米)有一个反射的陡坡,形成了植被的独有特征; (3)在近红外波段(1.3-2.5微米)受绿色植物含水量的影响,吸收率大增,反射率大大下降;但是,由于植被中又分有很多的子类,以及受到季节、病虫害、含水量、波谱段不同等影响使得植物波谱间依然存在细部差别。 波谱特性的重要性: 由于不同地物在不同波段有着不同的反射率这一特性, 1使得地物的波谱特性成为研究遥感成像机理,选择遥感波谱段、设计遥感仪器的依据; 2在外业测量中,它是选择合适的飞行时间和飞行方向的基础资料; 3有效地进行遥感图像数字处理的前提之一; 4用户判读、识别、分析遥感影像的基础;定量遥感的基础。 2.遥感图像处理软件的基本功能有哪些? 1)图像文件管理——包括各种格式的遥感图像或其他格式的输入、输出、存储以及文件管理等;2)图像处理——包括影像增强、图像滤波及空间域滤波,纹理分析及目标检测等; 3)图像校正——包括辐射校正与几何校正; 4)多图像处理——包括图像运算、图像变换以及信息融合; 5)图像信息获取——包括直方图统计、协方差矩阵、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计算等; 6)图像分类——非监督分类和监督分类方法等; 7)遥感专题图制作——如黑白、彩色正射影像图,真实感三维景观图等地图产品; 8)三维虚拟显示——建立虚拟世界; 9)GIS系统的接口——实现GIS数据的输入与输出等。

遥感期末考试试卷

一、名词解释 1、遥感技术系统: 2、航天平台 3、电磁波 4、电磁辐射 5、大气窗口 6、感光度 7、三基色 8、分辨率 9、黑体 10、亮度系数 1.遥感: 3.地物波谱特性: 4.图像数字化: 5.采样: 6.构像方程: 7.辐射校正: 8.图像镶嵌: 9.灰度直方图: 10.图像融合 1.多波段遥感 2.维恩位移定律 3.瑞利散射与米氏散射 5. 多源信息复合 6.空间分辨率与波谱分辨率 7.辐射畸变与辐射校正 8.平滑与锐化 9.多光谱变换 2、主动遥感与被动遥感 3、电磁波与电磁波谱 4、垂直摄影与倾斜摄影 5、光机扫描成像与固体自扫描成像 9、影像变形与几何校正 10、监督分类与非监督分类 二、填空题(10分) 1、年我国第一颗地球资源遥感卫星(中巴地球资源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

2、陆地卫星的轨道是轨道,其图像覆盖范围约为平方公里。SPOT卫星较之陆地卫星,其最大优势是最高空间分辨率达到。 3、热红外影像上的阴影是目标地物与背景之间辐射差异造成的,可分为和两种。 4、TM影像为专题制图仪获取的图像。其在方面都比MSS图像有较大改进。 5、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由三大部分组成,即、、。 6、全球定位系统在3S技术中的作用突出地表现在两个方面,即。 7、固体自扫描是用固定的探测元件,通过遥感平台的运动对目标地物进行扫描的一种成像方式 目前常用的探测元件是,它是一种用电荷量表示信号大小,用耦合方式传输信号的探测元件。 8、按照传感器的工作波段分类,遥感可以分为、、、、。 9、散射现象的实质是电磁波在传输中遇到大气微粒而产生的一种衍射现象。这种现象只有当大 气中的分子或其他威力的直径小于或相当于辐射波长时才会发生。大气散射的三种情况 是、、。 10、Landsat的轨道是轨道,SPOT卫星较之陆地卫星,其最大优势是最高空间分辨率达 到。 11、TM影像为专题制图仪获取的图像。其、、、方面都比MSS图像有较大改 进。 12、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由三大部分组成,即、、。 13、固体自扫描是用固定的探测元件,通过遥感平台的运动对目标地物进行扫描的一种成像方式。 目前常用的探测元件是,它是一种用电荷量表示信号大小,用耦合方式传输信 号的探测元件。 1.物体对电磁波的反射有三种形式,即镜面反射、_____和_____。 2.遥感平台分类中按遥感平台距地面的高度可分为_____、_____和_____。

遥感复习题详细答案

一名词解释(2分×10) 1电磁波谱:把电磁波按其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或频率以递增或递减的顺序排列所得图谱 2 主动遥感:运用人工产生的特定电磁波照射地物,再根据接收到的从目标物反射回来的电磁波特征来分析目标物的性质、特征和状态的遥感技术 3 被动遥感:运用遥感器接收来自目标物的反射和辐射电磁波谱,并根据其特征对目标物探测的遥感技术 4紫外遥感:按传感器的探测波段的不同,可以把遥感分为紫外遥感、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微波遥感和多波段遥感。其中,探测波段在0.05——0.38微米之间的遥感称为紫外遥感 5可见光遥感:可见光遥感是指传感器工作波段限于可见光波段范围(0.38——0.76微米)之间的遥感技术 6 红外遥感: 红外遥感是指传感器工作波段限于红外波段范围(0.76——1000微米)之内的遥感 7 微波遥感:是传感器的工作波长在微波波谱区(1-1000mm)的遥感技术,是利用某种传感器接受各种地物发射或者反射的微波信号,藉以识别、分析地物,提取所需地物信息的技术 8镜面反射:光滑平面的反射波有确定方向,满足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这种反射称为镜面反射 9漫反射:粗糙的表面会把光线向着四面八方反射,这种反射就是漫反射,当表面粗糙度h与入射电磁波波长λ同数量级时尤为明显 10混合反射:表面粗糙度h中等(相对λ而言)的实际地物表面由于地形起伏,在某个方向上反射最强烈,这种现象称为混合反射,是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结合11瑞利散射:q < 1,当粒子的直径小于波长1/10或更小时发生的散射即r<<λ,∝1/ λ4,主要由大气分子引起,对可见光影响较大。 散射系数k r 12米氏散射:q=3,当粒子的直径大于波长1/10到与波长相当时发生的散射,散射系数k ∝1/ λ0~λ1,主要由大气中的烟尘、气溶胶等引起,主要为向前 m 散射。 13非选择性散射:q>3,当粒子的直径大于波长时发生的散射,r>>λ,散射强度与波长无关。 14大气窗口: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和散射的,透过率较高的波段,是选择遥感工作波段的重要依据。 15线性构造:指在各种遥感图像上,被认为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直线、弧线、折线状的线性影像特征。(包括:1 各种直线状或微弯的弧线状的地质界线2 断裂构造成因的线性构造3 线状应变带4 由地形、影纹结构或色调的线状变化反映出来的、暂时无法确认其具体地学成因的线性形迹) 16反射率:地物反射辐射与入射总辐射的比值。(反射率=地物某微小波段反射辐射通量/入射辐射通量×100%,与波长、入射角、物体电学特性、表面粗糙度和质地有关) 17地物反射波谱:为表示地面物体的反射率(或反射辐射能)随波长变化的规律,以波长为横坐标,反射率为纵坐标所得的曲线。

中国矿业大学《遥感原理与应用》试题2

《遥感原理与应用》试卷(B) 一、名词解释(15): 1.大气窗口 2.监督法分类 3.传感器定标 4.方位分辨力 5.特征变换二、简答题(45) 1.遥感的基础是什么,其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2.影响遥感图像目视判读的因素有哪些,有哪些判读方法? 3.为何要进行图像融合,其目的是什么? 4.叙述遥感的基本概念、特点以及发展趋势? 5.写出SPOT多光谱,ETM,MODIS三类传感器获取图像的植被指数计算公式。 6.写出SPOT图像的共线方程(旁向倾斜θ角),在其纠正模型中涉及到的未知参数有哪些? 7.写出ISODATA的中文全称和步骤。 8.写出MODIS中文全称,指出其特点。 9.请你说出与遥感有关的书和专业杂志(至少各3种)? 三、论述题(40) 1.写出利用多时相图像来进行变化检测的流程图,写出相应的步骤和方法。2.比较SPOT多光谱CCD,LANDSAT的ETM以及SAR三类传感器以及获取的图像的特点。

B卷参考答案要点 一、名词解释: 1.大气窗口:太阳辐射透过大气时,要发生反射、散射、吸收,从而使辐射强度发生衰减。对传感器而言,某些波段的电磁辐射通过大气衰减较小,透过率高,对遥感十分有利,成为遥感的重要探测波段,这些波段就是大气窗口。 2.监督法分类:根据已知的样本类别和类别的先验知识,确定判别函数和相应的判别准则,其中利用一定数量的已知类别函数中求解待定参数的过程称之为学习或训练,然后将未知类别的样本的观测值代入判别函数,再依据判别准则对该样本的所属类别作出判定。 3.传感器定标:指传感器探测值的标定过程方法,用以确定传感器入口处的准确辐射值。 4.方位分辨力:在航向上所能分辨出的两个目标的最小距离称为方位分辨率。 5.特征变换:将原始图像通过一定的数字变换生成一组新的特征图像,这一组新图像信息集中在少数几个特征图像上。 二、简答题 1.遥感的基础是什么,其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遥感的基础是地物发射或反射电磁波的性质不同。根据地物的发射或反射电磁波特性的不同,可以传感器成像获取图像,利用遥感图像来进行地物分类、识别、变化检测等。 2.影响遥感图像目视判读的因素有哪些,有哪些判读方法? 答:影响遥感图像目视判读的因素有: 1)地物本身的复杂性,如存在同谱异物和同物异谱现象及地物纹理特性的复杂性。 2)传感器特性的影响,如几何分辨率、辐射分辨率、光谱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等。 3)目视能力的影响,不同的人视力和色彩分辨力不同,影响目视判读。 为了很好的克服上述问题,有这么些常用判读方法:直接判读法、对比分析法、事项动态对比分析法、信息复合法、综合推理法和地理相关分析法。 3.为何要进行图像融合,其目的是什么? 答:单一传感器获取的图像信息量有限,往往难以满足应用的需求,通过图像融合可以从不同的遥感图像中获取的更多的有用的信息,补充单一传感器的不足。图像融合是指将多元遥感图像按照一定的算法,在规定的地理坐标系,生成新的图像的过程。图像融合可以分成像素级,特征级和决策级。像素级融合对原始图像及预处理各阶段上产生的信息分别进行融合处理,以增加图像中的有用信息成分,改善图像处理效果。特征级融合能以高的置信度来提取有用的图像特征。决策级融合允许来自多元数据在最高抽象层次上被有效利用。 4.叙述遥感的基本概念、特点以及发展趋势? 答:遥感是在不直接接触的情况下,对目标物或自然现象远距离感知的一门探测技术。具体是指在高空和外层空间的各种平台上,运用各种传感器获取反映地表特征的各种数据,通过传输,变幻和处理,提取有用的信息,实现研究地物空间形状、位置、性质、变化及其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得一门现代应用技术科学。 遥感有如下特点: 1)波谱辐射量化性;2)宏观性:探测范围大,可以进行大面积同步观测;3)多源性:多平台、多时性、多波段(多尺度);4)周期性、时效性,可以及时发现问题以及变化情况;5)综合性和可比较性;6)经济性;7)获取信息的手段灵活;8)应用广泛;9)遥感信息的复杂性遥感的发展趋势: 1)传感器分辨率的大幅提高;2)遥感平台有遥感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有一定时间间隔的短中期观测发展为以国际空间站为主的、多平台、多层面、长期的动态观测;3)光谱探测能力急剧提高,成像谱段范围拉大,光谱分辨率提高;4)遥感图像处理硬件系统从光学处理设备全面转向数字

【遥感原理与应用】复习期末考试整理

第一章 绪论 ? 什么是遥感? 广义上:泛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实际工作中,只有电磁波探测属于遥感范畴。 狭义上:遥感探测地物基本原理:遥感是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现代遥感:特指在航天平台上,利用多波段传感器,对地球进行探测、信息处理和应用的技术。 ? 电磁波的传输过程 PxYBRXQ 。SOt0ure 。MDGVcH2。 ? 遥感技术系统 遥感技术系统是实现遥感目的的方法论、设备和技术的总称。MR4gQja 。im8FEKh 。l0lznrK 。 遥感技术系统主要有:①遥感平台系统②遥感仪器系统③数据传输和接收系统④用于地面波谱测试和获取定位观测数据的各种地面台站网;⑤数据处理系统。⑥分析应用系统。? 遥感应用过程 1.问题声明(分析问题、假设建模、指定信息需求) 2.数据收集(遥感、实地观测) 3.数据分析(目视解译、数字图像处理、可视化分析、测试假设) 4.信息表达(数据库、误差报告、统计分析、各类图件) ? 遥感的发展趋势 高分辨率、定量化、智能化、商业化 第二章 电磁波及遥感物理基础 ? 电磁波、电磁波谱(可见光谱) 遥感之所以能够根据收集到的电磁波来判断地物目标和自然现象,是因为一切物体,由于其种类、特征和环境条件的不同,而具有完全不同的电磁波反射或发射辐射特征。电磁波是一种横波。 电磁波的几个性质: 一般的光探测器或感光材料只对光强度有响应,因而只能感受到光波场的振幅信息,对相位信息则无响应。 干涉(interfere ) 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同、相位差恒定的两列光/波相遇时,使某些地方振动始终加强(显得明亮),或者始终减弱(显得暗淡)的现象,叫光/波的干涉现象。应用:雷达、InSAR 太阳辐射(solar radiation ) 发射(Emission ) 吸收(Absorption ) 散射 (Scattering ) 反射(Reflection )

南京师范大学遥感历年真题及答案

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试卷 200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试卷 专业名称:地理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研究方向: 科目代码:634 科目名称:地理学与地理信息系统概论 考生注意: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否则无效,后果自负。 一、名词解释(任选5题,每题6分,计30分) 1、数字城市 2、虚拟空间 3、游程编码 4、TIN 5、GMI 6、大气窗口 7、黑体 8、瞬时视场(IFOV) 9、距离分辨率 10、非监督分类 (以下任选6大题,每题20分,计120分) 二、彩虹外航片与自然彩色航片相比,有何特点及优越性? 三、简述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与GIS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 四、简述地理空间定位信息获取的方法以及地理定位信息移动服务可能的应用领域。 五、简述地理信息系统共享的途径与方法以及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六、散射分为哪些类型?其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七、试述数字城市建设的框架体系以及建设的主要内容。 八、如对下列遥感应用项目编写设计,应采用何适当的遥感信息源?请分述之并请说出理由。 1、华北地区冬小麦估产 2、我国南方沿海赤潮检测 3、我国东部某省省级土地利用调查(成土比例尺1:10万) 4、南京审城市园林绿化遥感调查(成图比例尺1:10000) 5、南京市市郊地籍调查(成图比例尺1:1000) 专业名称GIS 科目名称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概论 (共 1 _页,第 1 页)

GIS遥感地理学全国考研中心,由GIS、遥感、地理学几个学长创办,专业为大家提供地学考研全套资料。用我们的劳动节省你复习的时间,用我们的知识提高你专业课的复习,用我们的人脉提供给你最详实的资料,用我们的经历告诉你怎样走过考研全过程。欢迎大家一起交流。淘宝:https://www.sodocs.net/doc/2b11485062.html,;拍拍:https://www.sodocs.net/doc/2b11485062.html,/771843105。 下为我们整理的南京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考研手册的目录。 目录 序言 ................................................................................................................ 错误!未定义书签。资料使用说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 1、重要版块介绍................................................................................... 错误!未定义书签。 2、资料使用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学长眼中的地理科学学院.....................................................................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学院实力........................................................................................... 错误!未定义书签。 2、研究生生活....................................................................................... 错误!未定义书签。 3、就业情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招录情况介绍......................................................................................... 错误!未定义书签。 1、招生目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 2、参考书目...........................................................................................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常见问题问答.........................................................................................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南师大学制是多少?....................................................................... 错误!未定义书签。 2、南师大学费和公费比例如何?....................................................... 错误!未定义书签。 3、南师大的奖学金政策?................................................................... 错误!未定义书签。 4、南师大歧视外校或跨专业的学生吗?........................................... 错误!未定义书签。 5、复试的高等数学是南师自主命题吗?........................................... 错误!未定义书签。 6、GIS 02和遥感技术与应用两个方向招生上有什么区别,分数上呢?错误!未定义书 签。 7、考试的整个流程是什么?............................................................... 错误!未定义书签。 8、要不要和导师联系,用什么样的方式最好?............................... 错误!未定义书签。 9、南师遥感考研难度怎样?...............................................................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遥感跨专业考研注意事项?.........................................................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专业课该怎样复习?.....................................................................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南师研究生体检情况怎样?.........................................................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导师介绍及联系方式............................................................................. 错误!未定义书签。 1、遥感算法方向................................................................................... 错误!未定义书签。 2、水环境遥感方向............................................................................... 错误!未定义书签。 3、大气遥感方向................................................................................... 错误!未定义书签。 4、生态遥感方向................................................................................... 错误!未定义书签。 5、遥感建模方向................................................................................... 错误!未定义书签。 6、联系方式........................................................................................... 错误!未定义书签。

遥感导论考试题A及答案

遥感概论”课程考试试题1--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大气窗口由于大气层的反射、散射和吸收作用,使得太阳辐射的各波段受到衰减的作用轻重不同,因而各波段的透射率也各不相同。我们就把受到大气衰减作用较轻、透射率较高的波段叫做大气窗口。 2.光谱分辨率指遥感器在接收目标辐射的电磁波信息时所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光谱分辨率与传感器总的探测波段的宽度、波段数和各波段的波长范围和间隔有关。间隔愈小,分辨率愈高。 3.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是模式识别和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用模式识别方法获取地物多种特征,为专家系统解译遥感图像提供依据,同时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运用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的经验和方法,模拟遥感图像目视解译的具体思维过程,进行遥感图像解译。 4.监督与非监督分类监督分类指根据已知样本区类别信息对非样本区数据进行分类的方法。其基本思想是:根据已知样本类别和类别的先验知识,确定判别函数和相应的判别准则,然后将未知类别的样本和观测值代入判别函数,再根据判别准则判定该样本的所属类别。非监督分类指事先对分类过程不施加任何先验知识,仅凭遥感影像地物的光谱特征的分布规律进行分类,即按自然聚类的特性进行“盲目”分类。 5.遥感图像镶嵌 二、多项选择(每题5分,共30分) 1.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与地面目标作用后可分为三部分,包括:(1、2、3) (1) 反射;(2)吸收;(3)透射;(4)发射 2.计算植被指数(如NDVl)主要使用以下哪两个波段:(3、4) (1) 紫外波段;(2) 蓝色波段; (3) 红色波段; (4)近红外波段 3.扫描成像的传感器包括:(1、2) (1) 光-机扫描仪;(2)推帚式扫描仪;(3)框幅式摄影机 4.侧视雷达图像上由地形引起的几何畸变包括:(1、2、3) (1)透视收缩;(2)斜距投影变形; (3)叠掩; (4)阴影 5.遥感图像几何校正包括两个方面:(1、3) (1) 像元坐标转换;(2)地面控制点选取;(3)像元灰度值重新计算(重采样);(4)多项式拟合 三.简答题(共90分) 1、下图为一个3x3的图像窗口,试问经过中位数滤波(Median Filter)后,该窗口中心像元的值,并写出计算过程。 (10分) 求解过程如下: 对窗口数值由小到大排序: 115 <119<120<123<124<125< 126<127<150 取排序后的中间值:124 用中间值代替原窗口中心象素值,结果如下:

(完整版)摄影测量与遥感期末中级考试习题题库

摄影测量与遥感习题-2011-07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不答或答错不得分) 1.航摄像片的内方位元素包括(A )。 A. 航摄像机主距和像主点的像平面坐标值 B. 航摄像机主距和摄影姿态参数 C. 像主点的像平面坐标值和摄影中心位置 D. 航摄像机主距和摄影中心位置 2. 一张航摄像片有(D )个外方位元素。 A. 2 B. 3 C. 4 D. 6 3. 在兼顾设计精度和设计工作量的同时,保证设计用图比例尺和航摄比例尺的倍率在(A )之间。 A. 2-5 倍 B. 3-6 倍 C. 1-3 倍 D. 4-7 倍 4.航摄像片上一段距离与地面相对应距离之比为( C )。 A. 成图比例尺 B. 地形图比例尺 C. 摄影比例尺 D. 制图比例尺 5.若需测绘1:5000 的地形图,则航摄比例尺为( B ) A. 1 : 7000?1 : 14 000 B. 1 : 10 000 ?1: 20 000 C. 1 : 20 000 ?1 : 40 000 D. 1 : 25 000 ?1: 60 000 6. 同一条航线上,相邻像片之间的影像重叠称为(D)重叠。 A. 垂直 B. 旁向 C. 水平 D. 航向 7. 相邻航线像片之间的影像重叠称为(B)重叠。 A. 垂直 B. 旁向 C. 水平 D. 航向 8. 常用光学航摄像片为( C )投影 A. 平行 B. 正射 C. 中心 D. 斜 9. 摄影中心与像片平面的垂线的交点为( A )。 A. 像主点 B. 像底点 C. 地底点 D. 主合点 10. 航摄仪有效使用面积内镜头分辨率的要求( B)。 A. 每毫米内不少于20 线对 B. 每毫米内不少于25 线对 C. 每毫米内不少于30 线对 D. 每毫米内不少于40 线对 11. 高程注记点依据地形类别及地物点和地形点的多少,其密度大约控制在图上每100cm2 内( D )个。 A. 10~30 B.20~40 C. 5~ 10 D. 5 ?20 12. 立体像对相对定向元素有(C )个。 A. 3 B. 4 C. 5 D.6

《现代遥感导论》思考题

《现代遥感导论》思考题 (尹占娥主编科学出版社) 第1章绪论 P21 1.所有的遥感影像都是垂直上方观测地球的。列出这种视角的遥感影像具有的优越性,同时列出这种视角的缺点。 2.遥感影像显示了地面景观多种要素的综合效果,包括植被、地形、光照、土壤、河网以及其他要素等。这种综合效果的优缺点是什么? 3.比较遥感影像和地图的不同之处。并说明它们各自的优缺点和各自所适用的领域。 4.遥感是由许多不同学科的理论和知识交叉形成的。查阅本科教学计划,并从课程表中选出与遥感有关的课程。 5.查阅图书馆中有关摄影测量工程和遥感、环境遥感、国际遥感期刊等遥感研究领域最重要的中英文期刊。浏览各期刊的主要文章。 第2章遥感电磁辐射基础 P43 l.什么是电磁波谱?遥感中常用的电磁波段有哪些? 2.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导致其能量衰减的原因是哪些? 3.何谓大气窗口?常用于遥感的大气窗口有哪些? 4.电磁辐射与地表物体相互作用的机理是什么? 5.按照发射率与波长不同的关系,可以把红外辐射源分为哪几类?具体特征是什么? 6.比较几种地物(植被,水,沙,雪)的反射光谱特征有何不同? 7.影响地物光谱特性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8.什么是地物反射光谱曲线?它对影像分析有什么作用? 第3章传感器P59 l.说明摄影方式传感器的成像原理及获取数据的特点。 2.说明扫描方式传感器的成像原理及获取数据的特点。 3.比较不同传感器的特点 4.如何评价遥感图像的质量。 5.通过查阅有关资料,说明传感器今后发展的趋热。 第4章航空遥感数据P96 l.时间在航空摄影的飞行计划中是很重要的吗?试说明相关原因。 2.航空摄影的优缺点有哪些9 3.为什么彩红外航片成为当前航空摄影的主要的技术?并说明其优势。 4.航片是一幅地图吗?比较一下两者的异同点。 5.大比例尺度航片一定比小比例尺航片更有用吗?说明哪些情况下适合使用大比例尺航片,哪些情况下适合使用小比例尺航片? 第6章微波遥感数据P144 1.与光学遥感相比,微波遥感有哪些特点? 2.微波遥感的主要工作频段。 3.主要的微波传感器有哪些?其中主动式和被动式各有哪些? 4.真实孔径雷达与合成孔径雷达最大的差异在何处? 5.SAR的图像与光学影像的差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