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儿科常用中成药应用汇总

儿科常用中成药应用汇总

儿科常用中成药应用汇总
儿科常用中成药应用汇总

儿童常用中成药物的使用

一、儿科疾病用药原则

1.治疗要及时、正确和审慎

2.用药力求精简

3.注意顾护脾胃

4.不可乱投补益之药

5.掌握用药用量

二、中成药的优点

三、常用中成药介绍

1.解表剂

辛凉解表

银翘解毒丸(片剂、胶囊)

桑菊银翘片

辛温解表

参苏丸(冲剂、片)

2. 清热剂

清热解毒

双黄连口服液(颗粒、胶囊、片)炎琥宁

清喉利咽

铁迪丸

小儿咽扁颗粒

17

/ 1

3.泻下剂

麻仁润肠丸

4.补益剂

参苓白术散(丸、片、口服液)六味地黄丸(片)

5.开窍剂

牛黄清心丸

6.固涩剂

玉屏风(丸、片、颗粒)

7. 祛痰剂

百咳宁

8.止咳平喘剂

小儿咳喘灵口服液(冲剂)

蛇胆川贝液

9.消食剂

保和丸

10.驱虫剂

肥儿丸

17

/ 2

一、儿科疾病用药原则

1.治疗要及时、正确和审慎

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发病容易,变化迅速,易寒易热,易虚易实,因此要辩证准确,掌握有利时机,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争取主动,力求及时控制病情的发展变化。《景岳全书小儿则》中说:“但能确得其本而撮取之,则一药可愈。”意思是若能搞清楚儿童得病的原因,并及时、准确的治疗,一副药就能让孩子痊愈,否则会延误病情。例如:小儿普通感冒初起时只是怕冷、咳嗽等症状,但如果治疗不及时,则容易发展为肺炎。

2.用药力求精简

儿童脏腑清灵,对药物反应较成年人灵敏许多。因此,在治疗时用药应力求精简。要根据患病儿童的年龄大小、体质强弱、病情轻重和服药难易等情况灵活掌握。对于儿童疾病用药,应该注意“中病即止”,意思是在给儿童用药治疗时,如果儿童在用药之后,病情明显好转时,应及时停药,以免损耗小儿正气,影响疾病痊愈。例如:长期使用苦寒药物治疗儿童热性疾病,可能会损伤脾阳,而致脾胃虚寒;长期大量使用光谱抗生素可能导致二重感染。

3.注意顾护脾胃

在治疗疾病的同时要注意扶助患儿生生之气。临床上有“三分治疗,七分护理”之说,不论病中和病后,合理调护均有利于康复,其中以

调理脾胃为主。脾胃为后天之本,小儿的生长发育,全靠脾胃化生的营养来充养,疾病的恢复有赖于脾胃能正常的转输营养,先天17

/ 3

不足的小儿也要靠后天调补。儿科医生都是十分重视小儿脾胃的特点,处处顾及脾胃,切勿使它们受到伤害。

4.不可乱投补益之药

中医治疗疾病时,有“虚则补之”这一说法,意思是:倘若人体感受疾病后,身体出现的症状显示出“虚”像,则需要投入补益的药,来提升人体自身正气来抗击病邪。补益的药物对体质虚弱的小儿有增强机体功能,促进生长发育的作用。但是,由于药物总有偏性(也就是“是药三分毒”),所以补益的药物也不可以乱用。小儿生机蓬勃,只要哺乳得当,护养适宜,便能正常生长发育。健康的小儿不必服用补益药,如长期补益可能导致性早熟。或者儿童感受外部邪气之后,或有痰湿在体内,此时若服用补益药物,则可能让病邪一直存在于体内,除之不去。

5.掌握用药用量

儿童用药剂量,常常随年龄大小、个体差异、病情轻重、医者经

验而不同。一般在临床上用药,有下列用药比例:新生儿用成人量的1/6,乳婴儿为成人量的1/3~1/2.幼儿及幼童为成人量的2/3或成人量,学龄期儿童用成人量。

二、中成药的优点

中成药是以中草药为原料,经制剂加工制成各种不同剂型的中药制品,

包括丸、散、膏、丹各种剂型。是我国历代医药学家经过千百年医疗实践创造、总结的有效方剂的精华。成药治病省了中药煎剂所17

/ 4

必要的煎煮时间,更因其能随身携带,不需煎煮等一应器具,故而使用十分方便。另外,成药减轻了汤剂所具有的苦涩味,更易于儿童服用,减少了服用药物的抵触感。

总结:

综上所述,中成药是家长在面临宝宝疾病时一个十分合适的选择。但是,要正确无误地选用中成药,就必须对中医辨证论治原则有初步认识,对中成药的功效、主治病证、使用注意事项有所了解。

三、常用中成药介绍

解表剂

表证,就是指病在浅表。多见于外感初期,肺部受邪,症状有恶寒、发热头痛、无汗或有汗、鼻塞、咳嗽、苔薄白、脉浮等。相当于现代医学的上呼吸道感染及传染病初期的症状。解表剂就是解表药为主组成的方药,多属辛散之品,皆具有发汗解表的功效。

辛凉解表

银翘解毒丸(片剂、胶囊)

组成:金银花、连翘、薄荷、淡豆豉、荆芥、牛蒡子、桔梗、淡竹叶、芦根、甘草

功效:疏风解表、清热解毒

/ 5

辨证要点:感冒风热表征,症见发热无汗,或有汗不畅,微恶风寒,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脉浮数

临床应用:1.感冒风热表证。如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

2温病感邪初期的卫分证。如流行性脑脊髓炎、乙型脑炎、流行性腮腺炎初期

规格:本品丸剂,每丸重3g;片剂:每片重0.52g;胶囊:每粒装0.4g;均为口服

用法:1~2岁半粒;3~6岁1粒;7~9岁1.5粒;10~14岁2粒;1日2~3次

禁忌:风寒感冒不适用

桑菊银翘片

组成:桑叶、菊花、金银花、连翘、川贝、桔梗、薄荷、淡竹叶、荆芥、杏仁、牛蒡子、芦根、僵蚕、蝉蜕、滑石、绿豆、淡豆豉、甘草功效:疏风解表、清热解毒、宣肺止咳

辨证要点:感冒风热表征。症见发热恶风,头痛,咳嗽,口渴,咽红肿痛。舌苔薄黄,脉浮数

临床应用:1.感冒风热表证及温病初起的卫分证。如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

2咳嗽风热犯肺证。如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初期

规格:均为片剂

/ 6

用法:口服。1次 1~2岁1片,3~6岁 2~3片,7~9岁 4片,10~14岁 5~6片,1日 2~3次

禁忌:风寒感冒者不适

辛温解表

参苏丸(冲剂、片)

组成:党参、紫苏、葛根、前胡、茯苓、半夏、陈皮、枳壳、桔梗、甘草、木香、生姜、大枣

功效:益气解表,理气化痰

辨证要点:感冒风寒束表兼气虚证。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鼻塞咳嗽,唾涕粘稠,胸膈瞒闷,乏力气短。舌苔白,脉弱

临床应用:1.感冒风寒表证兼气虚者。如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急性集气管炎等

规格及用法:丸剂:每袋9g;冲剂:每袋20g;口服。1次 6岁以下3g或5g,7~9岁6g或10g,10~14岁9g或15g,均为1日3次。片剂:口服。1次 1~3岁1片,4~6岁2片,7~9岁3片,10~14岁4片,1日三次

注意事项:对寒湿证者慎用,单纯痰热证者不宜服用

清热剂

凡药性寒凉,以清泄里热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清热药。能清热、

泻火、凉血、解热毒、退虚热,兼能燥湿、利湿、滋阴、发表等。

17

/ 7

清热解毒双黄连口服液(颗粒、胶囊、片)

金银花、黄芩、连翘组成清热解毒,疏风解表功效感冒风热表征。症见发热、微恶风,汗泄不畅,头胀痛,辨证要点

喉燥咽痛,鼻塞流黄浊涕,咳嗽,痰粘稠或粘黄。舌红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风热表证。如上呼吸道感染临床应用感冒

风热犯肺证。如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咳嗽

急喉痹风热表证。如急性咽炎

乳蛾风热表证。如急性扁桃体炎

风热袭肺证。如病毒性肺炎风温肺热

岁以上43岁以内5ml,规格及用法口服液:每支10ml。口服1次日13 次10ml,个月以下,一次6,一次5g,一日3次,颗粒剂:每袋装5g

本品不易与其他药物同时2.1.素体脾胃虚寒者慎用或禁用注意事项3.过敏体质慎用滴注,以免发生不良反应

炎琥宁(穿心莲内酯与琥珀酸酐反应生成脱水穿心莲内酯琥珀酸半酯组成

制成的钾钠盐)

功效清热解毒

17

/ 8

辨证要点感冒表里俱热证,症见发热、咽痛、鼻塞流涕、咳嗽、痰

粘稠或黏黄。舌红苔黄,脉浮数或浮滑

临床应用1.感冒风热表证。如上呼吸道感染

2.咳嗽痰热蕴肺证。如急性支气管炎,急性肺炎(早起)规格及用法肌内注射。成人1次40~80mg,1日1~2次,小儿酌减

或遵医嘱。

静脉注射。1日400~800mg,小儿10mg(kg/d)。用适量氯化钠注射液分2次稀释后滴注,每次不得超过400mg

注意事项1.在使用过程中偶有发热、气紧现象,停止用药即恢复正常2.药物性状改变时禁用3.本品忌与酸、碱性药物或含有亚硫酸氢钠、焦亚硫酸钠为抗氧剂的药物配伍4.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清喉利咽

铁迪丸

组成诃子肉、麦冬、瓜蒌皮、茯苓、玄参、浙贝母、甘草、桔梗、

凤凰衣(鸡蛋壳内膜)、青果

功效润肺利咽,生津止渴

辨证要点慢喉喑阴虚肺热伤津证,症见咽喉肿痛,声音嘶哑,咽干

口渴。舌红,少津,苔薄脉细数。

临床应用慢喉喑阴虚肺燥证。如慢性喉炎

规格及用法蜜丸:每丸重3g 口服。1次6岁以下半丸,7岁以上1丸,1日3次,温水送服

17

/ 9

注意事项对实热喉喑者慎用

小儿咽扁颗粒

组成金银花、射干、金果榄、桔梗、玄参、麦冬、牛黄、冰片

功效清热利烟,解毒止痛

辨证要点急喉痹风热外侵证,症见发热恶寒,头痛鼻塞,咳嗽痰黄,咽喉肿痛,吞咽不利。舌苔博黄,脉浮数或浮滑

临床应用急喉痹风热外侵证。如急性喉炎

急如蛾风热外侵证。如急性扁桃体炎

规格及用法每袋装8g。口服,1~2岁4g 1日2次;3~5次4g,1日3次;6~14岁8g,1日2~3次

注意事项本品对属虚火乳蛾、喉痹者不宜使用

泻下剂

具有通导大便,荡涤实热、排除积滞、攻逐水饮等作用,可以泻下里实证的一类方剂。主要治疗胃肠积滞,实热内结,脘腹胀痛,或脏腑有寒凝积滞,或水饮内停引起的严重水肿,胸腹积水体质壮实者,或虚、实便秘。

麻仁润肠丸

组成火麻仁、苦杏仁(去皮炒)、大黄、木香、陈皮、白芍

功效润肠通便

辨证要点便秘肠胃积热证,症见胸腹胀满,大便密结。舌红少津,

17

/ 10

苔薄黄,脉数

临床应用便秘胃肠积热证。如习惯性便秘、热秘

用法蜜丸:每丸6g 口服:1次1~3岁1粒,4~6岁2粒,7~9岁3粒,10~14岁4粒,1日1次

注意事项本品对虚寒性便秘不宜服用

补益剂

以补养强壮药物为主要组成,具有补益人体气血阴阳不足作用的一类方剂。

参苓白术散(丸、片、口服液)

组成人参、山药、茯苓、白术(炒)、白扁豆、莲子、薏苡仁(炒)、砂仁、桔梗、甘草

功效补脾胃,益肺气

辨证要点泄泻脾胃虚弱证,症见大便溏薄,饮食不消

厌食脾胃气虚证,症见厌食拒食,面色萎黄,乏力,自汗

水肿脾阳虚衰证,症见肢体浮肿,面色萎黄

咳嗽脾肺气虚证,症见咳嗽气短,痰白量多,咳声重浊

临床应用泄泻脾胃气虚证。如肠易激综合征、胃肠功能紊乱、慢性结肠炎

厌食脾胃气虚证。如小儿厌食、消化不良

水肿脾肺气虚,水湿停留证。如功能型水肿、急性肾炎恢

复期、慢性肾炎、肾病

17

/ 11

咳嗽脾肺气虚证。如小儿肺炎恢复期、慢性支气管炎、肺门淋巴结核、支气管哮喘、肺气肿

规格及用法丸剂:口服。6岁以下2g,7~9岁4g,10~14岁6g,1日2次

片剂:口服。1次1~3岁1片;4~6岁2~3片;7~9岁4~6片;10~14岁7~10片1日2次

口服液:口服。6岁以下5ml。7岁以上10ml,1日2~3次

注意事项本品对偏温燥,阴虚火旺者慎用,高血压及感冒热证者忌用

六味地黄丸(片)

组成:熟地黄、山茱萸、干山药、泽泻、茯苓、丹皮

功效滋补肝肾

辨证要点1.眩晕肾精不足证2.消渴肾阴亏虚证,症见口渴多饮,口干舌燥,尿频量多3.盗汗阴虚火旺

临床应用水肿肾精不足。如急慢性肾炎

眩晕肾阴不足证。如高血压、慢性病体虚

耳鸣肾精不足。如神经性耳聋

注意事项本品对脾虚食少便溏者慎用

开窍剂

以芳香开窍药为主配伍组成,具有开窍醒神作用,治疗窍闭神昏证方

17

/ 12

牛黄清心丸

组成当归、川芎、甘草、山药、杏仁、大枣、白术、柴胡、阿胶、干姜、白芍、人参、防风

功效清心化痰,镇惊祛风

临床应用发热外感热病,痰火炽盛。如各种高热

急惊风外感热病,热盛动风证。如高热惊厥、各种中毒性脑炎

规格及用法:蜜丸:每丸约重3g,口服。6岁以下三分之一丸;7~9岁半丸;10~14岁1丸,病重加倍,1日1次

注意事项本品有镇静、镇惊、降血压、解热、耐高温、等作用。

服药期间忌食辛辣食物。对虚寒证不宜使用。

固涩剂

以收敛固涩药物为主要组成,具有敛汗、固脱等作用的一类方剂。玉屏风(丸、片、颗粒)

组成:黄芪、白术、防风

功效:益气固表止汗

辨证要点:自汗表虚不固。症见表虚自汗,汗出恶风,面色黄柏,

舌淡苔薄白,脉浮虚。

临床应用:小儿汗症肺气虚弱,表虚不固。各种肾病、慢性病、佝偻病、体质虚弱、易出汗者

17

/ 13

规格及用法:片剂1~3岁1~2g 1~2片;4~6岁3~4g 3~4片;7~9岁5~6g 5~6片;10~14岁7~9g 7片,1日3次颗粒剂每袋5g。口服。6岁以下半袋,7岁以上1袋,1日3次

注意事项本品有增强免疫功能、抗菌、抗病毒、对肾炎的病理修复、抗变态反应、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等作用。外感热病多汗,阴虚内热盗汗,湿热内蕴黄汗,均不宜使用

祛痰剂

以祛痰止咳药物所组成的方剂为,具有祛痰、化痰的作用

百咳宁

组成白果、贝母、青黛

功效止咳化痰,清热解毒

辨证要点1.百日咳痰火阻肺证,症见小儿咳嗽连声,咳嗽声重,痰多而黏,咳时连声不断,面赤握拳,涕泪并交,喉中发出吼声,舌红苔黄;2.咳嗽痰热阻肺证,症见面赤唇红,痰多粘稠色黄,口干咽燥,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红苔黄。

临床应用百日咳,痰火阻肺证。如百日咳痉咳嗽期

咳嗽,痰热蕴肺证。如急、慢性支气管炎

规格及用法片剂,每片0.1g。1岁以下0.5片,1~3岁1片,3~5岁2片,5岁以上2~2.5片,1日3次

注意事项本品对气阴两虚咳嗽不可使用

17

/ 14

止咳平喘剂

止咳、平喘药为主要组成,具有消除或减轻咳嗽、气喘、痰饮等作用的一类方剂。

小儿咳喘灵口服液(冲剂)

组成麻黄、杏仁、石膏、银华、黄芩、甘草等

功效清热宣肺,止咳平喘化痰

辨证要点1.咳嗽风热犯肺证,症见发热恶风,微有汗出,咳嗽咳痰,口感咽红,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2.肺炎咳嗽风热闭肺证,症见发热恶风,咳嗽痰稠,呼吸急促,喉中痰鸣,口渴烦躁,面红,尿黄,咽痛咽红,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临床应用咳嗽风热犯肺证。如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

肺炎喘嗽风热闭肺证。如支气管炎

规格及用法口服液每支10ml,口服。1个月~1岁5ml,1日2次;1~3岁10ml,1日2次;4~6岁10ml 1日3次;7~14岁15ml,1日3次;冲剂每袋6g。2岁以内1g;3~4岁1.5g;5~7岁2g;8~12岁4~8g,1日3~4次

注意事项本品对风寒感冒,阴虚肺热咳嗽者不宜应用。服药期间避

免服用滋补类中成药。本方含有麻黄,心脏病或高血压的患儿应慎用。

蛇胆川贝液

组成蛇胆汁、川贝母

17

/ 15

功效清肺、止咳、祛痰

辨证要点咳嗽风热犯肺证或风寒郁肺化热证,症见咳嗽,气粗,痰稠黄,咯吐不爽,发热,咽喉疼痛,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临床应用咳嗽风热犯肺证或风寒郁肺化热证。如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

规格及用法每支装10ml 口服。1岁以内2.5ml,2~3岁5ml,3~7岁5~10ml,7~12岁10ml,1日2次

注意事项本品清热止咳,风寒咳嗽,痰湿犯肺,久咳不止者慎用。服药期间忌食辛辣、油腻食物

消食剂

以消食药物为主配伍组成,具有消食开胃、恢复脾胃运化功能,治疗食积证方剂

保和丸

组成山楂、神曲、麦芽、陈皮、莱菔子、半夏、茯苓、连翘

功效消食、导滞、和胃

辩证要点积滞内停证,症见食欲不振,腹胀,腹痛,呕吐,口臭,

大便不调,舌淡红苔黄腻,脉滑

临床应用食滞中阻证。如消化不良

规格及用法口服。1~3岁1g,4~6岁2g,7~9岁3~4g,10~14岁5~6g,1日2次

17

/ 16

驱虫剂

凡以驱虫药物为主组成,具有驱杀人体内寄生虫的作用,用治人体寄生虫病的方剂

肥儿丸

组成神曲、麦芽、胡黄连、肉豆蔻、木香、使君子、槟榔

功效健胃消积、驱虫

辩证要点疳证,症见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肚腹胀大,甚至青筋暴露,腹痛,肚脐周围明显,时作时止,身热,烦躁,口臭,大便稀溏,神疲乏力,头发稀黄,或偶有食癖。舌红,太黄,脉细无力

临床应用疳证虫积成疳,脾虚胃热证。如肠道寄生虫感染,消化不良

规格及用法每丸约重3g。1~3岁半丸,4~6岁1丸,7~9岁1.5丸;10~14岁2丸;1日1~2次

注意事项本品为驱虫之品,非因虫积所致者不宜长期服用。服药期间,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油腻、生冷等不易消化食物。

17

/ 17

常用中成药

第1章内科常用中成药 第一节解表剂 一、辛温解表剂 桂枝合剂: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表实感冒颗粒:发汗解表,祛风散寒。 感冒清热颗粒:疏风散寒,解表清热。 正柴胡饮颗粒:发散风寒,解热止痛。 二、辛凉解表剂 银翘解毒丸:疏风解表,清热解毒。 桑菊感冒片: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双黄连口服液:疏风解表,清热解毒。 羚羊感冒胶囊:清热解表。 连花清瘟胶囊:清瘟解毒,宣肺泻热。 三、解表胜湿剂 九味羌活丸:疏风解表,散寒除湿。 荆防颗粒:解表散寒,祛风胜湿。 午时茶颗粒:祛风解表,化湿和中。 四、祛暑解表剂 藿香正气水: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保济丸:解表,祛湿,和中。 五、扶正解表剂 参苏丸:益气解表,疏风散寒,祛痰止咳。 第二节祛暑剂一、祛暑除湿剂 六一散:滑石粉6:甘草1,清暑利湿。 甘露消毒丸:芳香化湿,清热解毒。 二、祛暑避秽剂 紫金锭:避瘟解毒,消肿止痛。 三、祛暑和中剂 六合定中丸:祛暑除湿,和中消食。 十滴水:健胃,祛暑。(驾驶员,高空作业者慎用)四、清暑益气剂 清暑益气丸:祛暑利湿,补气生津。 第三节表里双解剂一、解表清理剂 葛根芩连丸:解肌透表,清热解毒,利湿止泻。 双清口服液:疏透表邪,清热解毒。 二、解表攻里剂 防风通圣丸:解表通里,清热解毒。 第四节泻下剂一、寒下剂 通便宁片:宽中理气,泻下通便。 当归龙荟丸:泻火通便。 九制大黄丸:泻下导滞。

二、润下剂 麻仁胶囊:润肠通便。 增液口服液:养阴生津,增液润燥。 通便灵胶囊:泻热导滞,润肠通便。, 苁蓉通便口服液:滋阴补肾,润肠通便。 三、峻下剂 舟车丸:行气逐水。 四、通腑降浊剂 尿毒清颗粒:通腑降浊,健脾利湿,活血化瘀。 第五节清热剂 一、清热泻火解毒剂 龙胆泻肝丸:清肝胆,利湿热。 黄连上清片:散风清热,泻火之痛。 一清颗粒:清热泻火解毒,化瘀凉血止血。 黛蛤散:清肝利肺,降逆除烦。 牛黄上清胶囊:清热泻火,散风止痛。(“火郁发之”)清胃黄连丸:清胃泻火,解毒消肿。 牛黄解毒胶囊:清热解毒。 牛黄至宝丸:清热解毒,泻火通便。 新血颗粒:清热解毒。 芩连片: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导赤丸:清热泻火,利尿通便。 板蓝根颗粒: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清热解毒口服液:清热解毒。 二、解毒消癥剂 抗癌平丸:清热解毒,散瘀止痛。 西黄丸: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第六节温里剂一、温中散寒剂 理中丸(党参理中丸):温中散寒,健胃。 小建中合剂:温中补虚,缓急止痛。 良附丸:温胃理气。 香砂养胃颗粒:温中和胃。 附子理中丸:温中健脾。 香砂养胃丸:止痛。 二、回阳救逆剂 四逆汤:温中祛寒,回阳救逆。 第七节祛痰剂一、燥湿化痰剂 二陈丸:燥湿化痰,理气和胃。 橘贝半夏颗粒:化痰止咳,宽中下气。 二、清热化痰剂 礞石滚痰丸:逐痰降火。 清气化痰丸:清肺化痰。

常用中成药之儿科(1)

1.小儿百部止咳糖浆 【功效主治】清肺、止咳、化痰。用于小儿痰热蕴肺所致的咳嗽、顿咳,症见咳嗽、痰多、痰黄粘稠、咯吐不爽,或痰咳不已、痰稠难出;百日咳见上述症候者。 【化学成分】蜜百步、苦杏仁、桔梗、桑白皮、麦冬、知母、黄芩、陈皮、 甘草、制天南星、枳壳(炒)。 【用法用量】口服,两岁以上一次10ml,两岁以下一次5ml,一日3次。 【注意事项】(1)治疗百日咳。(2)止咳、化痰、清肺三效合一.(3)迅速缓解 咽喉不适,不影响孩子正常的学习、生活和睡眠。(4)对小儿肺热咳嗽和肺炎咳嗽效果明显。 2.小儿化痰止咳颗粒(好娃娃) 【功效主治】祛痰镇咳。用于小儿支气管炎所致的咳嗽、咯痰 【成份】桔梗流浸膏、桑白皮流浸膏、吐根酊、盐酸麻黄碱。辅料为枸橼 酸、枸橼酸钠、蔗糖、香精。 【用法用量】冲服,一岁一次1/2袋,二至五岁一次1袋,六至十岁一次1~2袋,一日3次。【不良反应】可见恶心、呕吐。 【禁忌】高血压、动脉硬化、心绞痛、甲状腺功能亢进等患者禁用。 【注意事项】 1.忌食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2.婴儿及糖尿病患儿应在医 师指导下服用。 3.心脏病患儿慎用。脾虚易腹泻者慎服。 4.本品含盐酸麻黄碱。运动员慎用;青光眼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服用后如有头晕、头痛、心动过速、多汗等症状应咨询医师或药师。 5.本品为祛痰、 止咳的中西药复方制剂,适用于小儿肺热咳嗽轻

症。 6.不能过量服用,可引起严重的恶心呕吐。 7.服药3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8.严格按照用法用量服用,本品不宜长期服用。 9. 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10.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11.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12.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3.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3.小儿咳喘灵颗粒(武汉健民) 【功效主治】宣肺、清热,止咳、祛痰。用于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咳嗽。 【化学成分】麻黄、石膏、苦杏仁、瓜蒌、板蓝根、金银花、甘草。辅料为蔗糖,糊精。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2岁以内一次1克;3 至4岁一次1.5克,5至7岁一次2克,一日3~ 4次。 【注意事项】1.辛辣、生冷、油腻食物。2.不宜

小儿食积的老中医实用药方、常用中成药、预防与调护

小儿食积的老中医实用药方、常用中成药、预防与调护 食积是因小儿喂养不当,内伤乳食,停积胃肠,脾运失司所引起的一种小儿常见的脾胃病症。临床以不思乳食,腹胀嗳腐,大便酸臭或便秘为特征。食积又称积滞。【治疗食积的实用小药方】(1)山楂麦芽茶:山楂10克,生麦芽10克。将山楂与生麦芽一起放入杯中,开水泡20分钟,随时饮用。(2)鸡胗粉粥:鸡内金6克,干橘皮3克,砂仁1.5克,粳米30克,白糖适量。将鸡内金、干橘皮、砂仁打成细粉,将粳米熬粥,调入上述粉末,加适量白糖,分次服之。 (3)参芪鹌鹑汤:党参10克,黄芪10克,鹌鹑1只。鹌鹑去毛及内脏,将党参、黄芪放人鹌鹑腹内,加水、盐、油适量,隔水炖2小时,去掉党参、黄芪,1日内食完。(4)粟米怀山糊:粟米与怀山药等量,炒黄,共研细末,加水适量,煮成糊,调入白糖即可食用【常用的治疗食积中成药】1、王氏保赤丸小儿消化不良和成人胃肠功能失调所致乳滞疳积、上腹饱胀、食欲不振、呕吐腹泻、便秘等症;四时感冒所引起的发热咳嗽、痰厥惊风、喘咳痰鸣等症;脾胃虚弱,发育不良。2、枳实导滞丸脾胃虚弱、气滞食积所致之脘腹胀痛、不思饮食、大便秘结及痢疾里急后重之症3、小儿香橘丹肠胃虚弱,消化不良,胃口不开,慢性胃肠炎;小儿脾胃衰弱。吐泻,久泻,久痢,大小便不分4、小儿健脾丸小

儿脾胃虚弱引起的消化不良,不思饮食,大便溏泻,体柔无力5、小儿喜食片治疗小儿单纯性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及消化不良引起的腹泻6、食积颗粒食积停滞所致的偏食、厌食7、山楂丸食积、肉积,停滞不化,痞满腹胀,饮食减少8、复方鸡内金片脾胃不和引起的食积胀满,饮食停滞,呕吐泄泻9、肥儿丸 小儿食积,乳积,发热腹胀,呕吐滞下及腹痛等症10、健儿消食口服液小儿饮食不节损伤脾胃引起的纳呆食少,脘腹胀满,手足心热,自汗乏力,大便不调,以致厌食、恶食【预防调护的小贴士】对于妈妈爸爸来说,千万不要以为宝宝吃得越多越好,既然宝宝已经吃饱了,就不要再喂了,否则很容易导致食积。对于婴幼儿,提倡母乳喂养,并应定时定量哺乳,不应过饥过饱。食品要新鲜清洁,不应过食生冷、肥腻之物。随着年龄的增长,要逐渐添加相适应的辅助食品,不可偏食、杂食,要合理喂养。平时保持大便通畅,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出现食积,除积极治疗外,还要注意科学调护。要保证患儿饮食、起居有时,纠正偏食,不吃零食,少吃甜食,不要滥服滋补品。呕吐者可暂禁食3~6小时,或给予生姜汁数滴,加少许糖水饮服。腹胀者揉摩腹部。【安全用药的须知】(1)不可妄用泻药:泻下药,如大黄之类,性味多苦寒,小儿脏腑娇嫩,不耐苦寒之品。出现食积,使用泻下药,对于成人可能无恙,但于小儿多会导致脾虚,而出

儿科常用中成药

儿科常用中成药 解表药:本类中成药主要有疏散风热、发散风寒之功,兼有泻火利咽、宣肺化痰等作用,利于外感表征。按其功效与适用范围,本类中成药可分为疏散风热剂、发散风寒剂二类。本类中成药大多辛散,有伤阳耗津之弊,应中病即止。 清热剂:本类中成药主要具有清热解毒之功,兼有利咽、凉血、活血等作用,适用于热毒炽盛的小儿咽痛、口疮、疮疡等证。清热解毒消肿剂主治热毒所致的小儿咽喉肿痛,以及热毒内蕴的口疮肿痛、疮疡溃烂等。本类中成药大多为苦寒之品,易伤脾胃,故脾虚胃弱之食少便溏者慎用。不宜久服,应中病即止。 止泻剂:本类中成药主要具有清利湿热或健脾益气止泻之功,适用于湿热或脾虚导致的泄泻。按其功效与适用范围,本类中成药可分为清利止泻剂和健脾止泻剂二类。本类中成药中的清利止泄类大多为苦泄清利之品,故虚寒性腹泻不宜使用。反之,健脾止泻类中大多为补益健脾之品,故湿热、邪实之泄泻当慎用。 消导剂:本类中成药主要具有消食化滞之功,兼有通利大便、健脾和胃等作用,适用于小儿食滞肠胃或脾运不健所致的食积证。按其功效与适用范围,本类中成药可分为消食导滞剂和健脾消食剂二类。本类中成药大多为消积、行气之品,易耗气,故脾胃虚弱或无积滞者当慎用。 止咳喘剂:本类中成药主要具有止咳平喘的作用。适用于小儿咳嗽喘息病证。清宣降气化痰剂主治小儿外感、痰热或痰浊所致的咳嗽,症

见发热恶寒、咳嗽气喘;或咳嗽气促,痰多粘稠等。本类中成药大多以泄肺实、止痰嗽为主,故体虚咳喘者慎用。 补虚剂:本类中成药主要具有补气、益阴等作用,适用于脾胃气虚所致的小儿发育迟缓证。益气养阴剂主治或预防小儿佝偻病、软骨病、亦治小儿多汗、夜惊、食欲不振等。本类中成药大多为甘补之品,有滞谢之弊,故邪实或湿热证者慎用。 镇惊息风剂:本类中成药主要具有镇惊息风止痉等作用,适用于惊风抽搐病证。治急惊剂主治痰食或风痰所致的小儿急惊风,症见高热抽搐,或痰喘气急,或神志不清。本类中成药主要用于急惊风之实证,脾虚慢惊风不宜使用。

常用中成药(二)

常用中成药(二) 一、感冒类 风寒感冒类 1感冒清热颗粒:疏风散寒,解表清热。环A同用可引起血药浓度升高. 2正柴胡饮颗粒:发散风寒,解热止痛。用于风寒感冒初起。孕妇禁用.外感初起. 3荆防颗粒:发汗解表,散风祛湿。主要记单独的能祛湿. 4午时茶颗粒:祛风解表,化湿和中。用于外感风寒,内伤食积。 5参苏丸:益气解表,疏风散寒,祛痰止咳。体弱者。 风热感冒类 1羚翘解毒丸:疏风清热,解毒。注意是服用方法是可以芦根汤和温开水服用. 2桑菊感冒片:疏风清热,宣肺止咳。用于风热感冒初起。 3感冒舒颗粒:疏风清热,发表宣肺。使用注意事项中最多的一个,4双黄连口服液:疏风解表,清热解毒。5银翘解毒片:疏风解表,清热解毒。注意是服用方法是可以芦根汤和温开水服用.使用方法同羚翘解毒丸. 6小柴胡颗粒:散热解表,疏肝和胃。用于病邪犯少阳,寒热往来者。 7羚羊感冒片:清热解表。用于流行性感冒。 8感冒退热颗粒:清热解毒,疏风解表。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等。主要用于执毒壅盛所致. 9清开灵口服液:清热解毒,镇静安神。火热内盛,高热所致的.孕妇禁用这一点可联系记一下. 10清热解毒口服液:清热解毒。用于热毒雍盛。 11清热解毒颗粒:清热解毒,养阴生津,泻火。用于流行性腮腺炎及轻、中型乙型脑炎。 12抗病毒颗粒:清热解毒。用于病毒性感冒。注意同口服液区别,抗病毒颗粒剂在体内有一个崩解在释放的过程,比抗病毒口服液抗病毒的作用肯定要强. 13抗病毒口服液:清热祛湿,凉血解毒。孕妇及哺乳都禁用 14暑热感冒颗粒:祛暑解表,清热,生津。顾名思义,应用于感冒属暑热型. 二、咳喘类35味 含有婴粟壳类. 1止咳丸:降气化痰,止咳定喘。用于风寒于肺,肺气不宣. 2克咳胶囊:止咳,定喘,祛痰。用于咳嗽。 3强力枇杷露:养阴敛肺,止咳祛痰。用于支气管炎咳嗽。 4咳喘宁口服液:宣通肺气,止咳平喘。用于支气管哮喘。老年人宜. 咳喘药中以上四个药均含罂粟壳,不宜过量或长久服用。 痰多阻肺和痰多类 1蛇胆陈皮胶囊:理气化痰,祛风和胃。用于痰浊阻肺。 2杏仁止咳糖浆:化痰止咳。用于痰浊阻肺。 3桂龙咳喘宁胶囊:降气平喘,止咳化痰。用于外感风寒,痰湿阻肺。 4二陈丸:燥湿化痰,理气和胃。用于痰湿停滞。 5止咳橘红口服液:清肺,止咳,化痰。用于痰热阻肺。 6止咳枇杷颗粒:清肺,止咳,化痰。用于痰热阻肺。

小儿咳嗽的中成药

治小儿咳嗽的中成药 咳嗽是孩子经常发生的一种症状。有的家长发现孩子一旦咳嗽,就希望马上用药将咳嗽止住,其实这样做不但对孩子不利,有的时候反而是有害的。因为咳嗽本身是机体一种自我保护性的反射动作,呼吸道里的病理性分泌物以及从外界进入呼吸道的异物,可借咳嗽反射的动作排出体外。所以孩子一天偶尔咳嗽几声或者轻度咳嗽,家长不需要马上给孩子用止咳药。但是如果孩子咳嗽频繁、剧烈,甚至影响孩子进食和睡眠,此时止咳药就需要用了。 咳嗽多见于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气管炎、肺炎等。中医认为咳嗽一般与肺、脾、肾三脏有密切的关系,尤其对于学龄前儿童肺、脾二脏关系更为重要。引起咳嗽的原因可能是外感或者内伤。当机体不能适应外界的气候变化时,就会发生外感咳嗽。外感咳嗽多见于风寒咳嗽、风热咳嗽。又由于学龄前儿童各脏腑稚嫩,若饮食不节或者养成一些不良生活习惯,影响了各脏腑的功能,尤其是脾胃失调,最终伤及肺脏,引起内伤咳嗽。内伤咳嗽多见于痰湿咳嗽、痰热咳嗽、阴虚燥咳。 风寒咳嗽主要表现为: 受风寒所致发热恶寒,头痛鼻塞,流清涕,初起咳嗽咽痒,吐白色稀薄痰,舌质淡红,舌苔薄白。洋洋就属于这种症候。治疗应该辛温散寒,止咳化痰。妈妈给洋洋用药的错误在于:需要温化肺脏,反而清热,犹如雪上加霜,寒上加寒。 儿童清肺口服液:具有清肺,化痰,止咳之功效。适用于风寒感冒导致面赤身热,咳嗽,痰多,咽痛。 消咳喘:药性偏热,具有温化寒痰,止咳平喘之功效。适用于急慢性支气管炎引起的咳喘、喘息和感冒咳嗽、痰白质稀等症。 解肌宁嗽丸:具有宣肺,化痰止咳之功效。适用于小儿风寒感冒,咳嗽初起,头痛身热,咳嗽痰盛,气促,咽喉疼痛。 半夏露:所含药物药性都偏温,具有解表化痰,温肺止咳之功效。适用于风寒感冒引起的鼻塞、流涕、咳嗽、气喘、伴咯痰不爽者。 通宣理肺丸:具有解表散寒,宣肺止嗽之功效。适用于风寒感冒咳嗽较重者,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头痛无汗,肢体酸痛、咳嗽痰白、无汗而喘等。 射麻口服液:具有清热宣肺利咽,止咳化痰之功效。适用于急性支气管炎或感冒后咽痒咳嗽、痰多,夜间阵发性咳嗽。 杏苏止咳糖浆:具有辛温散寒,宣肺止咳之功效。适用于畏寒、头痛、流清涕、咳嗽、白色稀薄泡沫痰。 风热咳嗽主要表现为: 发热、口干咽燥、胸闷、咳嗽痰多,咳黄痰(或浓痰),且咳痰不爽,或久咳不止。舌质红,舌苔黄。妞妞就属于这种症候。治疗宜采用疏风清热,宣肺化痰。妈妈给妞妞用药的错误在于:妞妞需要清热,反而加热,犹如火中加炭,热上加热。 蛇胆川贝液:具有驱风清肺,散结疏痰之功效。适用于风热咳嗽造成胸闷气喘、痰多且痰液黄稠,咳痰不爽或久咳不止、口渴咽痛。 川贝枇杷露:具有清热宣肺,止咳化痰之功效。适用于肺热所致咳嗽、咽干疼痛、口渴、痰稠或痰多咯出不爽等。 小儿急支糖浆:具有清热宣肺,止咳化痰之功效。适用于急性支气管炎、感冒后咳嗽、夜间阵发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中医医院中医儿科常用中药方剂目录(100首)

中医医院中医儿科常用中药方剂目录(100首) 中医医院儿科常用中药方剂目录(100首) 说明: 1、凡加☆☆处表示暂未查到与要求著述来源完全一致的方剂组成,查阅时请留意。 2、部分方剂附上方歌以供参考,主要参照《中医内科学》、《方剂学》等,如有错漏请指正、谅解! 1、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半夏陈皮茯苓炙甘草生姜乌梅 【方歌】二陈汤用半夏陈,苓草梅姜一并存,理气祛痰兼燥湿,湿痰为患此方珍。 2、八珍汤《证体类要》 【组成】当归川芎白芍药熟地黄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 3、人参乌梅汤《温病条辨》 【组成】人参莲子(炒) 炙甘草乌梅木瓜山药 4、人参五味子汤《幼幼集成》

【组成】人参漂白术白云苓北五味杭麦冬炙甘草生姜大枣 5、三子养亲汤《韩氏医通》 【组成】紫苏子白芥子莱菔子 6、大补阴丸《丹溪心法》 【组成】黄柏(炒褐色)知母(酒浸,炒)熟地黄(酒蒸)龟版(酥炙)猪脊髓蜂蜜 【方歌】大补阴丸知柏黄,龟板脊髓蜜丸方,咳嗽咯血骨蒸热,阴虚火旺制亢阳。 7、大定风珠《温病条辨》 【组成】生白芍阿胶生龟版干地黄麻仁五味子生牡蛎麦冬(连心)炙甘草鸡子黄(生)鳖甲(生) 【方歌】大定风珠鸡子黄,再合加减复脉汤,三甲并同五味子,滋阴熄风是妙方。 8、大青龙汤《伤寒论》 【组成】麻黄桂枝甘草杏仁生石膏生姜大枣 9、小青龙汤《伤寒论》

【组成】麻黄芍药细辛干姜甘草(炙)桂枝(去皮)五味子半夏 【方歌】解表蠲饮小青龙,麻桂姜辛夏草从,芍药五味敛气阴,表寒内饮最有功。 10、己椒苈黄丸《金匮要略》 【组成】防己椒目葶苈子(炒) 大黄 【方歌】己椒苈黄药四味,通便泻水两般配,腹水热结又便秘,蜜丸吞服病自退。 11、王氏清暑益气汤《温热经纬》 【组成】西洋参石斛麦冬黄连竹叶荷梗知母甘草粳米西瓜翠衣 【方歌】王氏清暑益气汤,暑热气津已两伤。洋参麦斛粳米草,翠衣荷连知竹尝。 12、五皮饮《中藏经》 【组成】大腹皮桑白皮茯苓皮生姜皮陈橘皮 13、五苓散《伤寒论》 【组成】猪苓泽泻白术茯苓桂枝 【方歌】五苓散治太阳府,泽泻白术与二苓,温阳化气添

《中成药应用》复习范围

一、选择题 1.感冒兼夹燥邪辨证要点为() A.发热 B.恶寒轻 C.身重 D.干咳咽干无痰 2.患者咳嗽气息粗促,痰多质稠色黄,不易咯出,喉间有腥味,胸胁胀满,咳时引痛,伴身热,面赤,口渴引饮,舌红苔黄腻.脉滑教.可选用() A.银翘散 B.桑杏饮 C.牛黄蛇胆川贝液 D.百合固金丸 3.患者胃痛日久,痛如针刺,痛有定处,疼痛拒按,痛时持久,食后加剧,入夜尤甚,或见呕血、黑便,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脉涩。可选用()A.良附丸 B.保和丸 C.柴胡疏肝散 D.失笑散 4.患者胃脘疼痛,胀满拒按,嗳腐吞酸,或呕吐不消化食物,其味腐臭,吐后痛减,不思饮食,大便不爽,得矢气或便后稍舒,舌苔厚腻,脉滑。其治法是() A.温胃散寒,行气止痛 B.疏肝解郁,理气止痛 C.消食导滞,和胃止痛 D.化瘀通络,和胃止痛 5.患者胃脘胀闷,痛连两胁,攻撑走窜,遇烦恼则痛作或痛甚,喜太息,胸闷嗳气,大便不爽,舌苔多薄白,脉弦。可选用() A.木香顺气丸 B.桂枝颗粒 C.一清胶囊 D.通天口服液 6.患者泄泻日久,多在黎明前后,脐下疼痛,肠鸣即泻,完谷不化,泻后则安,腹部喜暧,常伴形寒肢冷,腰膝痠软,舌淡苔白,脉沉细。可选用()A.四神丸 B.藿香正气水 C.参苓白术散 D.葛根芩连片 7.患者女,学生,近半年因学业压力较大,精神紧张,经常失眠,伴心烦,心 悸不安,头晕,耳鸣,健忘,口干咽燥,手足心热,舌质红,脉细数。可选用() A.安神补脑液 B.龙胆泻肝丸 C.天王补心丹 D.神安胶囊 8.桃红四物颗粒主要用于() A.气血两虚 B.血虚兼有血热 C.血虚兼有血瘀 D.血虚兼有出血 9.肾气丸主要用于() A. 血虚证 B. 气虚证 C. 阳虚证 D. 阴虚证 10.患者经行时间延长,经量或多或少,色紫黯,有血块,或经间期出血,量 多少不定,可选用()

骨科常用中成药分析

骨科常用中成药分析 积水潭医院作为一个以骨科为重点的三级甲等医院,骨科的中成药在临床应用较多,通过多年的使用经验,对我院骨科临床常用的中成药进行分析如下: 1、骨折用药: 常用中成药有回生第一丹、伤科接骨片、接骨七厘片、骨折挫伤胶囊等。 这四种药组成中都含有当归、血竭、土鳖虫、自然铜、乳香, 都有活血化瘀,接骨止痛的功效。 回生第一丹、伤科接骨片含朱砂,有开窍醒神,清热解毒的作用,可用于骨折后兼烦躁不眠者;回生第一丹中的麝香辛芳走窜,入十二经,引药力直达病所,接骨效果最好;另外麝香开窍散 回生第一丹 当归、血竭、土鳖虫、自然铜、乳香、麝香、朱砂。 伤科接骨片 三七、 土鳖虫、自然铜、红花、 乳香、没药、甜瓜子、冰片、朱砂、海星、鸡骨、马钱子 接骨七厘片 土鳖虫、 骨碎补、当归、血竭、乳香、没药、煅自然铜、酒大 黄、硼砂。 骨折挫伤胶囊 猪骨胶、土鳖虫、自然铜、血竭、红花、乳香、没药、炒黄瓜子、当归、大黄。 活血 化瘀,接 骨 止痛

瘀强,对外伤等引起的神志昏迷有较好的醒脑回苏效果,对骨折初期和中期都有较好的疗效;伤科接骨片中含三七、马钱子,又有较强的活血止痛效果,止痛力强。 与回生第一丹相比,伤科接骨片多了海星、鸡骨,接骨七厘片多了骨碎补,骨折挫伤胶囊多了猪骨胶,都可用于接骨续筋,所以更适用于骨折中期。而接骨七厘片、骨折挫伤胶囊组成中的大黄兼能通便,对于骨科手术后有便秘者能起到一定作用。 2、急性软组织扭挫伤用药: 常用中成药有七厘散、活血止痛胶囊、三七伤药片、三七胶囊等等。 这四种药都能够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可治疗跌打损伤,外 伤瘀血,青肿疼痛等。 七厘散和三七胶囊还可用于外伤出血的止血。七厘散中有血 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常见中成药的临床应用 表格

中成药临床应用 中成药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中药饮片为原料,按规定的处方和标准制成具有一定规格的剂型,可直接用于防治疾病的制剂。 中成药的处方是根据中医理论,针对某种病证或症状制定的,因此使用时要依据中医理论辨证选药,或辨病辨证结合选药。 一、中成药临床应用基本原则 1.辨证用药依据中医理论,辨认、分析疾病的证候,针对证候确定具体治法,依据治法,选定适宜的中成药。 2.辨病辨证结合用药辨病用药是针对中医的疾病或西医诊断明确的疾病,根据疾病特点选用相应的中成药。临床使用中成药时,可将中医辨证与中医辨病相结合、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选用相应的中成药,但不能仅根据西医诊断选用中成药。 3.剂型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体质强弱、病情轻重缓急及各种剂型的特点,选择适宜的剂型。 4.使用剂量的确定对于有明确使用剂量的,慎重超剂量使用。有使用剂量范围的中成药,老年人使用剂量应取偏小值。 5.合理选择给药途径能口服给药的,不采用注射给药;能肌内注射给药的,不选用静脉注射或滴注给药。 二、联合用药原则 (一)中成药的联合使用 1.当疾病复杂,一个中成药不能满足所有证候时,可以联合应用多种中成药。 2.多种中成药的联合应用,应遵循药效互补原则及增效减毒原则。功能相同或基本相同的中成药原则上不宜叠加使用。 3.药性峻烈的或含毒性成分的药物应避免重复使用。 4.合并用药时,注意中成药的各药味、各成分间的配伍禁忌。 5.一些病证可采用中成药的内服与外用药联合使用。 中药注射剂联合使用时,还应遵循以下原则: 1.两种以上中药注射剂联合使用,应遵循主治功效互补及增效减毒原则,符合中医传统配伍理论的要求,无配伍禁忌。: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芨攻乌藻戟遂芫具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大凡修合看顺逆,炮爁炙煿莫相依。

儿科常用中成药

儿科常用中成药 第一节:解表剂 (一)疏散风热剂 (1)小儿热速清口服液:清热解毒,泻火利咽。小儿外感风热所致感冒 (2)儿感清口服液:解表清热,宣肺化痰。小儿外感风寒、肺胃蕴热证 (二)发散风寒剂 (1)解肌宁嗽丸:解表宣肺,止咳化痰。外感风寒。痰浊内阻所致 第二节:清热剂 清热解毒消肿剂 (1)小儿咽扁颗粒:清热利咽,解毒止痛。小儿肺胃热盛所致喉痹,乳蛾。 (2)小儿化毒散:清热解毒,活血消肿。热毒内蕴,毒邪未尽所致。 第三节:止泻剂 (一)清利止泻剂 (1)小儿泻速停颗粒:清热利湿,健脾止泻,缓急止痛。小儿湿热蕴结大肠所致泄泻 (二)健脾止泻剂 (1)止泻灵颗粒:健脾益气,渗湿止泻。脾胃虚弱所致的泄泻。 (2)健脾康儿片:健脾养胃,消食止泻。脾胃气虚所致的泄泻。 第四节:消导剂 (一)消食导滞剂 (1)小儿消食片:消食化滞,健脾与胃。食滞胃肠所致的积滞。 (2)小儿化食丸:消食化滞,泻火通便。食滞化热所致的积滞。 (3)一捻金:消食导滞,祛痰通便。脾胃不与,痰食阻滞所致的积滞。 (二)健脾消食剂 (1)健脾消食丸:健脾与胃,消食化滞。脾胃气虚所致疳证。 (2)肥儿丸:健胃消积、驱虫。小儿消化不良,虫积腹痛,面黄肌瘦,食少腹胀泄泻。 第五节:止咳喘剂 清宣降气化痰剂 (1)小儿咳喘灵颗粒:宣肺清热,止咳祛痰,平喘。小儿外感风热所致感冒。 (2)清宣止咳颗粒:疏风清热,宣肺止咳。小儿外感风热所致的咳嗽。 (3)鹭鸶咯丸:宣肺,化痰,止咳。痰浊阻肺所致顿咳、咳嗽。 (4)儿童清肺丸:清肺,解表,化痰,止嗽。小儿风寒外束,肺经痰热所致 (5)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清热肃肺,消积止咳。小儿饮食积滞,痰热蕴肺所致 第六节:补虚剂 益气养阴剂 (1)龙牡壮骨颗粒:强筋健骨,健脾与胃。治疗与预防小儿佝偻病、软骨病,对小儿多汗,夜惊,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发育迟缓有治疗作用。、 第七节:镇惊息风剂 治急惊剂 (1)琥珀抱龙丸:清热化痰、镇静安神,饮食内伤所致的痰食型急惊风。 (2)牛黄抱龙丸:清热镇惊,祛风化痰。小儿风痰壅盛所致的惊风。 眼科常用中成药

中医医院儿科常用中药方剂目录(100首)

中医医院儿科常用中药方剂目录(100首) 说明: 1、凡加☆☆处表示暂未查到与要求著述来源完全一致的方剂组成,查阅时请留意。 2、部分方剂附上方歌以供参考,主要参照《中医内科学》、《方剂学》等, 1、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半夏陈皮茯苓炙甘草生姜乌梅 【方歌】二陈汤用半夏陈,苓草梅姜一并存,理气祛痰兼燥湿,湿痰为患此方珍。 2、八珍汤《证体类要》 【组成】当归川芎白芍药熟地黄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 【方歌】1四君四物加枣姜八珍双补气血方,再加黄芪与肉桂十全大补效增强,更加橘味志去芎养荣补心安神良2八珍四君四物(加)三 3、人参乌梅汤《温病条辨》 【组成】人参莲子(炒) 炙甘草乌梅木瓜山药 【方歌】人参乌梅莲子山,木瓜炙草治舌干,微热微咳还口渴,实为阴伤久痢牵 4、人参五味子汤《幼幼集成》 【组成】人参漂白术白云苓北五味杭麦冬炙甘草生姜大枣 【方歌】人参五味汤法良,苓术甘草姜枣藏 5、三子养亲汤《韩氏医通》 【组成】紫苏子白芥子莱菔子 【方歌】三子养亲莱芥苏,三子养亲来借书 6、大补阴丸《丹溪心法》 【组成】黄柏(炒褐色)知母(酒浸,炒)熟地黄(酒蒸)龟版(酥炙)猪脊髓蜂蜜 【方歌】大补阴丸知柏黄,龟板脊髓蜜丸方,咳嗽咯血骨蒸热,阴虚火旺制亢阳。 7、大定风珠《温病条辨》 【组成】生白芍阿胶生龟版干地黄麻仁五味子生牡蛎麦冬(连心)炙甘草鸡子黄(生)鳖甲(生) 【方歌】大定风珠鸡子黄,再合加减复脉汤,三甲并同五味子,滋阴熄风是妙方。 8、大青龙汤《伤寒论》 【组成】麻黄桂枝甘草杏仁生石膏生姜大枣 【方歌】大青龙汤桂麻黄,杏草石膏姜枣藏,太阳无汗兼烦躁,风寒两解此为良 9、小青龙汤《伤寒论》 【组成】麻黄芍药细辛干姜甘草(炙)桂枝(去皮)五味子半夏 【方歌】解表蠲饮小青龙,麻桂姜辛夏草从,芍药五味敛气阴,表寒内饮最有功。 10、己椒苈黄丸《金匮要略》 【组成】防己椒目葶苈子(炒) 大黄 【方歌】己椒苈黄药四味,通便泻水两般配,腹水热结又便秘,蜜丸吞服病自退。 11、王氏清暑益气汤《温热经纬》 【组成】西洋参石斛麦冬黄连竹叶荷梗知母甘草粳米西瓜翠衣 【方歌】王氏清暑益气汤,暑热气津已两伤。洋参麦斛粳米草,翠衣荷连知竹尝。 12、五皮饮《中藏经》 【组成】大腹皮桑白皮茯苓皮生姜皮陈橘皮 【方歌】1五皮饮用五般皮,陈苓姜桑大腹皮;或用五加去桑白,脾虚腹胀颇相宜 2陈夫妇桑生 13、五苓散《伤寒论》 【组成】猪苓泽泻白术茯苓桂枝

常用中成药的使用3.

常用中成药的使用(三 作者:谢海洲点击次数:412次 正文: 3.8眩晕 眩晕即眼花头眩。轻者闭目可止,重者可伴有呕吐、汗出、昏倒。西医学的美尼尔综合征、迷路炎、内耳药物中毒、晕动病、高血压、低血压、部分心脑血管疾病,以及临床表现以眩晕为主要症状者均属此范畴。 3.8.1风阳上扰 (1脑立清丸:磁石、代赭石、珍珠母、清半夏、酒曲(炒、牛膝、薄荷脑、冰片、猪胆汁(或猪胆膏、猪胆粉。功效为平肝潜阳,醒脑安神。用于肝阳上亢,头晕目眩,耳鸣口苦,夜寐欠安等。临床中孕妇及体弱虚寒者忌服。 (2罗布麻茶(罗布麻叶片、冲剂:罗布麻叶。功效为清热,平肝。用于高血压病,神经衰弱等。本品药性缓和,在临床中多与其他药物配合使用。 3.8.2肝火上炎 (1当归龙荟丸:当归(酒炒、龙胆(酒炒、芦荟、青黛、栀子、黄连(酒炒、黄芩(酒炒、黄柏(盐炒、大黄(酒炒、木香、麝香。功效为清肝泻火,通便。用于肝胆火旺,心烦不宁,头晕目眩,耳鸣耳聋,胁肋疼痛,脘腹胀痛,大便秘结。临床中孕妇禁用。 (2牛黄降压丸:牛黄、羚羊角、珍珠、冰片、黄芪、郁金、白芍等。功效为清心化痰,镇静降压。用于肝火旺盛,头晕目眩,烦躁不安,痰火壅盛,高血压病。临床中孕妇慎用。 3.8.3痰浊上蒙

(1半夏天麻丸:法半夏、天麻、黄芪(蜜炙、人参、苍术(米泔炙、白术(麸炒、茯苓、陈皮、泽泻、六神曲(麸炒、麦芽(炒、黄柏。功效为健脾祛湿,化痰熄风。用于脾虚湿聚生痰,眩晕头痛,如蒙如裹,胸脘满闷。临床服用时忌食生冷油腻。 (2同仁牛黄清心丸:当归、川芎、甘草、山药、黄芩、白芍、麦冬、白术(麸炒、六神曲(麸炒、蒲黄(炒、大枣(去核、阿胶、茯苓、人参、防风、干姜、柴胡、肉桂、白蔹、桔梗等。功效为清热化痰,益气养血祛瘀。用于气血不足,痰热上扰所致胸中热,惊悸虚烦,头目眩晕,中风不语,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言语不清,神志昏迷,痰涎壅盛。临床中孕妇慎用。 (3益血膏:黄芪、当归、川芎、益母草、菟丝子、大黄、木香、白芍、地黄、何首乌(黑豆酒炙、枸杞子。功效为益气血,补肝肾。用于气虚血亏所致面色萎黄,精神倦怠,头晕目眩,妇女血虚,月经不调,血小板减少,血红蛋白降低。临床中感冒发热期间忌服。 (4安康颗粒:红参、银耳、当归、山药、猪脊髓、鹿茸、山楂。功效为安和五脏,健脑安神。用于头目眩晕,耳鸣耳聋,四肢倦怠,食欲不振,失眠多梦。临床中禁止空腹服用,邪实痰湿者不宜使用。 3.8.4肝肾阴虚 (1杞菊地黄丸(浓缩丸、胶囊、片、口服液:枸杞子、菊花、熟地黄、山茱萸(制、茯苓、牡丹皮、山药、泽泻。功效为滋肾养肝明目。用于肝肾阴亏,眩晕耳鸣,羞明畏光,迎风流泪,视物昏花。临床中脾虚泄泻者慎用。忌食酸性及生冷食物。 (2天麻首乌片:天麻、白芷、何首乌、熟地黄、丹参、川芎、当归、制蒺藜、桑叶、墨旱莲、女贞子、白芍、黄精、甘草。功效为滋补肝肾,养血熄风。用于肝肾不足所致眩晕头痛,口苦咽干,耳鸣耳聋,视物昏花,神疲健忘,鬓发早白,舌红少苔,脉象弦细;脑动脉硬化,早期高血压,血管性头痛,脂溢性皮炎见上述证候者。 3.8.5瘀血阻窍

儿科同仁堂中成药之咳嗽用药

儿科同仁堂中成药之咳嗽用药 一、什么是咳嗽 咳嗽是小儿常见的一种肺系病证。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有痰有声谓之咳嗽。咳嗽相当于西医学的气管炎、支气管炎。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好发于冬春二季,任何年龄小儿均可发病,以婴幼儿为多见。小儿咳嗽有外感和内伤之分,临床小儿外感咳嗽多于内伤咳嗽。咳嗽的主要病变部位在肺,常涉及到脾,病理机制为肺失宣肃。肺为娇脏,上连咽喉,开窍于鼻,外和皮毛,主一身之气,司呼吸。外邪从口鼻或皮毛而入,侵袭于肺,肺气不宣,清肃失职而发生咳嗽。小儿脾常不足,脾虚生痰,上贮于肺或咳嗽日久不愈,耗上正气,可转为内伤咳嗽。 家长往往对咳嗽初起重视不够,没有给予积极的治疗,容易日久加重,缠绵不愈。家长应该了解咳嗽的一般知识、中医分型和常用中成药,了解用药注意事项,这样就能积极地选择适合孩子病情的中成药进行治疗,不贻误病情。 二、用药注意事项: 1.治疗小儿咳嗽的常用中成药很多,家长在选择药物时要适

合自己孩子的临床证型。尤其是要辨别咳嗽病程长短,咳声轻重,有痰无痰,详细阅读说明书,注意各种药之间的细微差别,症状复杂不好辨别时要及时去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2.服药应以温开水送服,不应使用凉水,以防损伤患儿的脾胃。 三、咳嗽的中医分型 (一)风寒咳嗽 咳嗽频作,声重咽痒,痰白清稀,鼻塞流涕,恶寒无汗,发热头痛,全身酸痛,舌苔薄白,脉浮紧或指纹浮红。用药:宝咳宁颗粒。【宝咳宁颗粒】是由紫苏叶、桑叶、前胡、浙贝母、麻黄、桔梗等药物组成。 【功效】清热解表,止嗽化痰。用于小儿外感风寒、内热停食引起的头痛身热,咳嗽痰盛,气促作喘,咽喉肿痛,烦躁不安。【性状】本品为灰绿色的颗粒;味甜、微苦。【规格】每袋5克,每盒10袋。 【临床应用经验】 1.本药适用于小儿内热停食外感引起的头痛身热,咳嗽痰盛,气促作喘的小儿支气管炎。 2.表现平素食较重、有内热的小儿感受风寒出现恶寒发热、咳嗽有痰,咽喉肿痛,舌质红,苔黄厚。

第四章儿科常用中成药

常用中成药——第四章儿科常用中成药 第一节解表剂 ―、疏散风热剂 小儿热速清口服液 【药物组成】柴胡、黄芩、金银花、连翘、葛根、板蓝根、水牛角、大黄。 【功能】清热解毒,泻火利咽。 【主治】小儿外感风热所致的感冒,症见高热、头痛、咽喉肿痛、鼻塞流涕、咳嗽、大便干结。 【方义简释】方中柴胡苦泄辛散微寒,芳香疏泄,善透表解热;黄芩苦寒清泄,主清上焦肺热。二药同用,表里双解,故共为君药。 金银花甘寒质轻,连翘苦凉清疏,常相须为用,既清热解毒,又疏散风热,还散结消肿。葛根甘润辛散平凉,能疏散肌腠经络之邪气而解肌发表退热。三药合用,可助君药清热、疏表、解毒,故为臣药。 板蓝根苦寒清解,善清热解毒、凉血利咽;水牛角苦咸入血,寒凉清泄,善泻火解毒、清热凉血。二药合用,能泻火解毒、凉血利咽,故共为佐药。 大黄苦寒泄降,善泻热攻积通便,导热下行,故为使药。 诸药合用,清泄与疏解同用,共奏清热解毒、泻火利咽之功,故善治小儿外感风热所致的感冒,症见高热、头痛、咽喉肿痛、鼻塞流涕、咳嗽、大便干结。 儿感清口服液 【药物组成】紫苏叶、荆芥穗、薄荷、黄芩、桔梗、化橘红、法半夏、甘草。 【功效】解表清热,宣肺化痰。 【主治】小儿外感风寒、肺胃蕴热证,症见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咳嗽有痰、咽喉肿痛、口渴。 【方义简释】方中紫苏叶辛温发散,善发表散寒、理气宽中;荆芥穗辛香微温疏散,善散风发表;薄荷辛凉芳香,质轻上浮,既善疏散风热,又清利头目与咽喉。三药合用,功能发表清热,故共为君药。 黄芩苦寒清泄,善清上焦肺热;桔梗苦泄辛散,性平不偏,专走肺经,善开宣肺气、祛痰利咽。二药合用,能清宣肺气、祛痰利咽,既助君药清泄肺热,又能宣肺祛痰、利咽,故共为臣药。 化橘红辛香温燥,善燥湿理气化痰;法半夏辛散温燥,善燥湿化痰。二药合用,能助君臣药祛痰止咳,故共为佐药。 甘草甘平,既清润肺气而止咳,又调和诸药,故为使药。 全方配伍,疏清宣散,共奏解表清热、宣肺化痰之功,故善治小儿外感风寒、肺胃蕴热证,症见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咳嗽有痰、咽喉肿痛、口渴等。 二、发散风寒剂 解肌宁嗽丸 【药物组成】紫苏叶、葛根、前胡、苦杏仁、桔梗、浙贝母、陈皮、半夏(制)、茯苓、木香、枳壳、玄参、天花粉、甘草。 【功能】解表宣肺,止咳化痰。 【主治】外感风寒、痰浊阻肺所致的小儿感冒发热、咳嗽痰多。 【方义简释】方中紫苏叶辛温发散,善发表散寒、理气宽中;葛根甘辛性凉,善解肌发表;桔梗苦泄辛散,性平不热,善开宣肺气、祛痰利咽。三药合用,既辛散解表,又宣肺祛痰,故共为君药。 前胡苦泄辛散微寒,专入肺经,善宣散风热、降气祛痰;苦杏仁苦温润降,略兼解肌,善降气止咳平喘,兼能宣肺;浙贝母苦寒清泄,善清热化痰,为外感痰嗽多用;制半夏、陈皮性皆温燥,善燥湿化痰,为治痰要药。五药合用,既宣肺开泄,又化痰止咳,以助君药解表、宣肺,故共为臣药。 茯苓甘淡性平,能渗利健脾以去痰湿;枳壳苦辛微寒,能行气化痰除痞,与茯苓合用,能增化痰之力。木香辛香温通,善行脾胃气滞以利于消痰。天花粉苦寒清泄,微甘而润,善清肺热、润肺燥;玄参甘咸质润,性寒清泄,能泻热降火解毒,与天花粉同用,可防寒郁化火,并能泄热润燥。五药合用,可助君臣药化痰止咳,故共为佐药。

治疗胃痛中成药的合理使用

治疗胃痛中成药的合理使用 选择题(共10 题,每题10 分) 1 . (单选题)下列疾病中,“胃痛”不是其常见症状的是() A .急慢性胃炎 B .胃十二指肠溃疡 C .胃痉挛 D .阑尾炎 2 . (单选题)下列疾病中,哪种不是需要与胃痛进行鉴别诊断的疾病() A .肾绞痛 B .胁痛 C .真心痛 D .心绞痛 3 . (单选题)下列哪一条不属于胃痛常见的临床表现() A .上腹近心窝处胃脘部疼痛 B .疼痛性质多为隐痛、胀痛、刺痛 C .多伴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 D .与饮食无关 4 . (单选题)症见:胁肋部胀痛,白睛黄染,皮肤微黄,口苦,善太息,小便黄。中医可诊断为哪种病症() A .胃痛

B .胁痛 C .腹痛 D .胸痹 5 . (单选题)下列因素中,哪种不是导致胃痛的主要病因() A .寒热湿等外邪侵袭 B .过食生冷寒凉食物,过量服用寒凉、温燥药物 C .情志不畅,忧思恼怒 D .平素体健,新患疾病 6 . (单选题)胃痛病因中“饮食不节”不包括哪些内容() A .大量饮酒无节度 B .偏嗜辛辣食物 C .过食肥甘厚腻,积滞难消食物 D .饮食规律,不食生冷寒凉食物 7 . (单选题)下列哪种不属于胃痛常见证型() A .寒邪客胃证 B .肝气犯胃证 C .阳明腑实证 D .瘀血停胃证 8 . (单选题)下列哪项属于胃痛饮食伤胃证的主症() A .胃痛暴作,拘急冷痛,恶寒喜暖,得温痛减,遇寒加重 B .胃脘隐隐作痛,似饥而不欲食

C .胃脘胀痛,痛连两胁,遇烦恼则痛作或痛甚,嗳气、矢气则痛舒 D .胃脘疼痛,胀满拒按,嗳腐吞酸,或呕吐不消化食物,其味腐臭,吐后痛减 9 . (单选题)下列哪项属于胃痛脾胃虚寒证的主症() A .胃脘灼痛,痛势急迫,烦躁易怒 B .胃脘疼痛,灼热嘈杂,头重如裹,身重肢倦 C .胃脘疼痛,如针刺,似刀割,痛有定处,按之痛甚,痛时持久,食后加剧,入夜尤甚 D .胃痛隐隐,绵绵不休,喜温喜按,空腹痛甚,得食则缓,劳累或受凉后发作或加重 10 . (单选题)除下列哪种中成药外,均不适合胃痛湿热中阻证证患者服用() A .温胃舒颗粒 B .黄芪建中丸 C .附子理中丸 D .三九胃泰颗粒

儿科常用中成药应用汇总

儿童常用中成药物的使用 一、儿科疾病用药原则 1.治疗要及时、正确和审慎 2.用药力求精简 3.注意顾护脾胃 4.不可乱投补益之药 5.掌握用药用量 二、中成药的优点 三、常用中成药介绍 1.解表剂 辛凉解表 银翘解毒丸(片剂、胶囊) 桑菊银翘片 辛温解表 参苏丸(冲剂、片) 2. 清热剂 清热解毒 双黄连口服液(颗粒、胶囊、片)炎琥宁 清喉利咽 铁迪丸

小儿咽扁颗粒 17 / 1 3.泻下剂 麻仁润肠丸 4.补益剂 参苓白术散(丸、片、口服液)六味地黄丸(片) 5.开窍剂 牛黄清心丸 6.固涩剂 玉屏风(丸、片、颗粒) 7. 祛痰剂 百咳宁 8.止咳平喘剂 小儿咳喘灵口服液(冲剂) 蛇胆川贝液 9.消食剂 保和丸 10.驱虫剂 肥儿丸

17 / 2 一、儿科疾病用药原则 1.治疗要及时、正确和审慎 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发病容易,变化迅速,易寒易热,易虚易实,因此要辩证准确,掌握有利时机,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争取主动,力求及时控制病情的发展变化。《景岳全书小儿则》中说:“但能确得其本而撮取之,则一药可愈。”意思是若能搞清楚儿童得病的原因,并及时、准确的治疗,一副药就能让孩子痊愈,否则会延误病情。例如:小儿普通感冒初起时只是怕冷、咳嗽等症状,但如果治疗不及时,则容易发展为肺炎。 2.用药力求精简 儿童脏腑清灵,对药物反应较成年人灵敏许多。因此,在治疗时用药应力求精简。要根据患病儿童的年龄大小、体质强弱、病情轻重和服药难易等情况灵活掌握。对于儿童疾病用药,应该注意“中病即止”,意思是在给儿童用药治疗时,如果儿童在用药之后,病情明显好转时,应及时停药,以免损耗小儿正气,影响疾病痊愈。例如:长期使用苦寒药物治疗儿童热性疾病,可能会损伤脾阳,而致脾胃虚寒;长期大量使用光谱抗生素可能导致二重感染。 3.注意顾护脾胃 在治疗疾病的同时要注意扶助患儿生生之气。临床上有“三分治疗,七分护理”之说,不论病中和病后,合理调护均有利于康复,其中以

常用中成药说明书

安神补心片 [药品成分]:丹参、五味子(蒸)、石菖蒲、合欢皮、菟丝子、墨旱莲、女贞子(蒸)、首乌藤、地黄、珍珠母。 【性状】本品为薄膜衣片,除去包衣显示棕褐色;味涩、微酸。 【功能主治】养心安神。用于心血不足引起的心悸失眠,头晕耳鸣。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5片,一日3次。 【禁忌】孕妇、哺乳期妇女禁用。 八珍颗粒 【规格】每袋装 (l)8g (2)3.5g(无糖型) 【贮藏】密封,防潮,避热。 党参 60g 白芍(炒) 60g 白术(炒) 60g 熟地黄 908 茯苓 60g 当归 90g 川芎 45g 甘草(炙) 30g 功能与主治补气益血。用于气血两亏,面色萎黄,食欲不振,四肢乏力,月经过多。 【用法与用量】开水冲服,一次1袋,一日2次 八正胶囊 【功效】八正胶囊;清热、利尿、通淋。用于湿热下注,小便短赤,淋沥涩痛,口燥咽干等症. 【主要成分】栀子、车前子(炒)、瞿麦、匾蓄、滑石、大黄、川木通、灯心草、甘草。 【性状】本品为胶囊剂,内容物为棕褐色粉末;气微,味苦。 【适应症】清热、利尿、通淋。用于湿热下注,小便短赤,淋沥涩痛,口燥咽干等症。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4粒,一日3次。 【药理毒理】药理作用:抗炎试验显示,本品可一直二甲苯所致小鼠的耳肿胀;抑制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加。利尿试验显示,本品可增加正常大鼠和家兔的

排尿量。 百乐眠胶囊 【成份】百合、刺五加(生)、首乌藤、合欢花、珍珠母、石膏、酸枣仁、茯苓、远志、玄参、地黄(生)、麦冬、五味子、灯心草、丹参、辅料为淀粉【作用类别】本品为内科不寐类非处方药药品。 【适应症】滋阴清热,养心安神。用于肝郁阴虚型失眠症,症见入睡困难、多梦易醒、醒后不眠、头晕乏力、烦躁易怒、心悸不安等。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4粒,一日2次,14天为一疗程。 【注意事项】 1、哺乳期妇女慎用。 2、不宜与葱、姜、大蒜、辣椒、海腥发物及寒凉等刺激性食物同服。 柏子养心丸 【用法与用量】口服,水蜜丸一次6g,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1 丸,一日 2次。 【规格】大蜜丸每丸重9g 功能与主治补气,养血,安神。用于心气虚寒,心悸易惊,失眠多梦,健忘。药理作用,主要有镇静、催眠、抗惊厥等作用。 板蓝根颗粒 成份板蓝根。辅料为蔗糖、糊精。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用于肺胃热盛所致的咽喉肿痛、口咽干燥;急性扁桃体炎、腮腺炎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次半袋~1袋(含蔗糖),一日3~4次。 【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中医院儿科常用中药散剂大全

中医院儿科常用中药散剂介绍(全) 中药煎剂,一般具有药性强、药效发挥快等优点,但又有量大,味苦、不便于小儿服用等缺点。儿科将汤剂改革为散剂,在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如小儿腹泻,外感高热等症得治疗方面,取得了一定效果。散剂具有剂量小、花钱少,不需煎熬、节约药材等优点;现将我院常用得散剂介绍如下: 一、清热类: 1.达原散 药物:薏苡仁24克草果、柴胡、葛根,黄芩、厚朴、大白各10克番泻叶1克共为细末,过细罗。 功能,清热解肌,健脾除湿。 主治:发热自汗,日晡潮热,腹胀厌食,精神倦怠,尤对外感停食效果最佳。 用量:6个月以下:每次0、15~0.3克,6个月~1岁:每次O、3~0.5克,1~3岁:每次0、5~0.7克,3~6岁:每次0、7~1克;6~12岁:每次1~1.5克。每日3次。 用法:白开水加糖少许冲服。 配伍,1.达原散、宜消散(见下)各等量。主治外感高热(体温39℃以上),无汗而伴有咳嗽。2.达原散,清热散(见下)各等量。主治外感发热(体温38℃以上),自汗而伴有烦躁不安,夜眠不宁者。3.达原散10份,清导散(见下)2~6份。主治外感高热(体温在38℃~39℃之间),腹胀,大便干或2日以上未解大便者。4.达原散,益元散(见下)各等量。主治因湿热困脾而致得腹泻、大便色青绿伴有少许粘液。5.达原散,白术散(见下),益元散各等量。主治脾虚有滞,久泻不止,或时泻时止,水多便少。 2.清热散 药物:朱砂24g、柿子霜30g、琥珀、钩藤、滑石、白豆蔻各15克薄荷脑1克粉甘草45克共为细末,过细罗。 功能:清热除烦,宁心安神,平肝息风。 主治:发热,呕吐,心烦不宁,夜睡惊叫。 用量,用法:同达原散。 3.清导散 药物:牵牛子,大黄各50g,共为细末,过细罗。 功能:荡积、清热。 主治:停食积乳,腹胀便秘。 用量:约为达原散得1/5~1/3量,常与其她散剂配伍用,比例为10:1~4。 用法:同达原散。 注:此药为泻下剂,1岁以下小儿慎用,见泻即停止用药。 4.宣消散 药物:麻黄6g、薄荷叶、荆芥穗、杏仁、紫苏叶各9克,焦山楂、炒六曲、炒麦芽各6克,番泻叶1.2克共为细末,过细罗。 功能:解表发汗,消食止咳。 主治:1.外感发热,无汗,咳嗽,厌食。2.常用于麻疹初期,有透疹作用。3.对于外感鼻塞、鼻流清涕者效果较好。 用量,用法:同达原散。 (注:因内有麻黄,用量勿过大,出汗多者禁用。) 5.退热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