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2018年高考历史试题(北京卷)答案

2018年高考历史试题(北京卷)答案

2018年高考历史试题(北京卷)答案
2018年高考历史试题(北京卷)答案

201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北京卷)

历史

1.C【解析】孟子所说的“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表明其反对“以力假仁”的霸道,故A项排除;材料未体现“无为而治”思想,故B项排除;宗法制度在西周时期已较为完善,故D项排除;材料信息“以德行仁者王”体现了儒家强调用“仁”的思想进行教化的政治理念,故C项正确。

2.B【解析】《农政全书》由明朝徐光启所编写,与材料时间信息“南宋初年”不符,排除

②;曲辕犁是唐朝时南方江东地区的发明,不是从北方引入的,故排除④;由材料中北

方人口大量南迁促使小麦在南方大规模种植可知,①正确;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南方实行稻麦兼种,故③正确。因此,正确答案为B。

3.D【解析】从材料中“内阁宰辅名存而已”可知,A项错误,排除;材料未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且清朝中央集权强化,故B项错误;当时不存在宰相一职,排除C项;

军机处帮助皇帝处理政事,且为皇帝所直接控制,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故D项正确。

4.B【解析】松江地区市镇数量的增长只能体现此地工商业的发展,而不能体现商人地位的上升,故②正确,排除①;清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并不重视商业发展,故排除④;

鸦片战争后,列强在通商口岸倾销商品、掠夺原料,从而促进了当地工商业市镇的发展,故③正确。故B项正确。

5.A【解析】根据材料时间信息“1903年”和所学可知,《辛丑条约》签订后列强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林纾通过寓言故事提醒国人警惕被侵略瓜分的危险,故A项正确。材料反对弱肉强食,B项错误;材料强调要对列强保持警惕之心,C项错误;D项与题意不符。

6.C【解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毛泽东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所写的文章,应在遵义会议之前,故A项错误;中共“七大”是1945年召开的,应排在“工农武装割据”、敌后游击战之后,故B项错误;井冈山道路的探索是在遵义会议之前,故D项错误。故答案为C项。

7.D【解析】淞沪会战是抗战初期的会战,发生在1937年,与“1945年”不符,排除A 项;《双十协定》是重庆谈判的成果,B项史实错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是在全面抗战初期,而非重庆谈判后,C项错误。由“1945年”“建国大道”“复兴门”等以及

小车上的字“坚忍”“友助”“胜利”“民气”可知,国人希望国共两党合作走上建国大道,并最终实现民族复兴,D项符合题意。

8.A【解析】由材料信息“抗美援朝”“国际上任何重大问题……无法解决”“美国同意和谈”可知,朝鲜战争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美国愿意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进行会谈,A项正确。B项史实错误,社会主义阵营与西方的冷战对峙持续至苏联解体,排除;C 项史实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在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恢复合法席位,排除;D 项史实错误,和约并未实现朝鲜半岛的统一,排除。

9.C【解析】题干中雅典让担任舰长等职务的富人“自己负担全部费用”,此举并不会引发贫富对立,A项错误;事实上雅典的文化事业比较发达,B项错误;这些举措考虑到现实中贫富状况不同以及社会阶层间矛盾,兼顾到贫者的利益,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促进政治稳定,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职位不是向所有人开放,并不是“绝对平等”,且绝对平等是不可能实现的,排除D项。

10.A【解析】由“只有贵族和武士才有姓”到“凡国民,必须取姓”,旨在推动“四民平等”;由“为便于征兵、征税和编制户籍”可知,旨在加强对人民的管理,A项正确。

国民取姓与引进西方生活方式无直接联系,排除B项。废藩置县、强化中央集权措施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C项。D项属于经济措施,且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11.D【解析】马歇尔计划是二战后美国援助和控制欧洲的措施,A项错误。古巴导弹危机爆发于1 962年,而非图示的1951年,排除B项。美国人首次登月是在1969年,而非图示的1959年,排除C项。20世纪50年代到20世纪70年代,由于深陷越战泥潭,美国面临巨大财政负担,财政赤字严重,D项正确。

12.B【解析】亚太经合组织是20世纪80年代末在亚太地区建立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A项错误。1961年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但是1956年已经开始酝酿,在美苏冷战的压力下,印度、埃及等国提出反对“国家集团”,希望在两极格局下保持和平中立,为不结盟运动的形成奠定了政治基础,B项正确。北约组织成立于1949年,C项错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立于1945年,D项错误。

13.【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比较《史记》与《春秋》的不同之处,根据材料描述的史书体例、记载的不同时段,再结合所学的两大史书的内容等进行归纳即可。第二小问,从“篇目举例”中任选两则,如本纪中的高祖本纪、列传中的儒林列传等,结合所学知识分别阐述其反映的社会状况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信息“通过科学的解释方法,寻求人类社会进步的规律”“历史是体现民族特性的标志”“研究的主要对象

仍然是社会上层,但包括工人在内的社会下层”等归纳。第二小问,注意联系所学,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分析。第(3)问属于开放性探究题,解答时,一要有明确的观点,二要从“能力或方法”“价值观”两个方面进行阐述,三要注意总结归纳。

【参考答案】(1)不同之处:

《春秋》为编年体;《史记》为纪传体。《春秋》记录了春秋时期二百余年的历史;《史记》记载了从上古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春秋》主要关注诸侯等社会上层的政治、军事活动;《史记》还关注了商业活动、水利工程、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内容,以及学者、商人、少数民族等群体的历史。

简述社会状况(答案要点示例):

高祖本纪:记载西汉开国皇帝刘邦的生平。西汉建国初,刘邦在经济上推行休养生息政策,有利于经济恢复;在政治上推行郡国并行制,以维护其统治。

儒林列传:记载重要儒家学者的事迹。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成为国家正统思想。

大宛列传:记载汉朝通西域的历史。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和贸易发展。

(2)特点:历史研究科学化(历史学成为科学);关注民族历史研究;关注工人运动史,

唯物史观诞生。分析:17世纪末,牛顿经典力学体系建立,人类走向科学时代。18世纪的启蒙运动弘扬科学与理性。19世纪,推崇科学成为欧洲的潮流,推动史学研究走向科学化和专业化。法国大革命对19世纪的欧洲政治、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拿破仑战争激发了欧洲各国的民族主义精神。各国历史学家研究本民族的历史,强调民族和国家的独立。工业革命导致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对立,工人运动兴起。史学家开始重视对社会下层的研究,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唯物史观。

(3)(略)

14.【解析】第(2)问,第一小问从政治(新兴资产阶级力量的发展)、经济(工商业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思想文化(意大利悠久的文化传统和历史遗存的发现、人文主义思想的兴起)等方面作答;第二小问从当时和后世两个角度分析文艺复兴的意义。

【参考答案】(2)背景:意大利保存了大量古罗马文化的遗存;十四十五世纪资本主义萌芽在意大利产生;新兴资产阶级强调人的价值与尊严。意义:文艺复兴运动弘扬了人文主义精神;冲击了天主教会的神学思想;为后世留下了大量文化遗产。

15.【解析】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1955年至今宜兴紫砂壶企业

所有制的变化,说明其发展特点;第二小问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经济体制和经济政策的变化分析即可。

【参考答案】(2)特点:20世纪50-70年代,建立了公有制企业。80年代至今,民营企业发展。原因: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进行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宜兴紫砂厂建立。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宜兴紫砂行业呈现个性化发展趋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