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美国国旗的演变

美国国旗的演变

美国国旗的演变
美国国旗的演变

美国国旗的演变(摘自青山绿水推荐文章)

(2010-01-19 20:17:45)

转载

分类:我的文摘

标签:

美国国旗

文摘

青山绿水

1777年6月14日,美国大陆会议通过了美国第一面正式国旗,这面旗帜俗称“星条旗”。此后经过3次较大的修改,但仍保持着以蓝底白星和红白相间的条纹为基本特征。

美国国旗是星条旗(the Star-SpangledBanner),旗面左上角为蓝色星区,区内共有9排50颗白色五角星,以一排6颗、一排5颗交错。星区以外是13道红白相间的条纹。

50颗小星代表了美国的50个州,而13道条纹代表了最初英国殖民统治下的13州参加独立战争并最终为赢得独立作出的贡献。红色象征勇气,白色象征自由,蓝色则象征正义。

根据1818年4月4日通过的《国旗法》,只能在7月4日美国独立日这一天对国旗作出更改。

美国自建国以来的二百多年中,国旗的图案已经改过20次,平均不到11

年就要改动一次。为何要如此频繁地改变国旗图案呢?这与美国领土的不断变化有关。美国的国旗是星条旗,旗上的每一个星代表一个州,而美国的州一直在不断地增加。所以,每增加一个州,国旗的图案就要改变一次。

美国最早的国旗出现于独立战争时,当时参加战争的13个殖民地州的人民,为表示同仇敌忾、联合战斗的意志,制定了一面“大联合旗”。这面旗的旗底是红白相间的13道横条,代表13个殖民地州,旗帜左上角是一个缩小的英国米字旗图案,反映当时各殖民地还承认英国的宗主国地位。但这面旗帜很快遭到人们的反对,他们认为,既然已经独立,就不应该再有英国米字旗图案在上面。于是,人们开始设计能真正代表美国的国旗图案。有趣的是,大家都想到了用一颗星代表一个州的方案,只不过13颗星的排列方法不一样。后来经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提议,选用了将13颗星排列成圆形的图案。这面国旗于1777年正式使用,这是美国的第一面星条旗。这面国旗一直使用到1794年。

17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发表时,使用的美国国旗还是星条旗(编者加):

1777年6月14日正式使用的美国国旗(13星):

总统华盛顿受赠国旗:

1794年,佛蒙特州和肯塔基州加入美国,13颗星增加到了15颗星,横条也由13道增加到15道:

15颗星按3×5的格式排列在旗帜的左上角。之后,每当美国的州增加一个,美国国旗上的星就增加一颗,横条也增加一条,排列就得变化一次,国旗图案也就随之改动一次。

1818年,美国国会通过了一个国旗修改法案,规定从此之后,国旗上的条纹数恢复到原来的13条,以纪念获得独立战争胜利时最早的13个殖民地州。旗左上角的白色五角星则与州的数目相等,以后每增加一个州,国旗上就增加一颗星。

1878年使用的美国国旗(20星):

33颗星(青山绿水提供):

34颗星(青山绿水提供):

35颗星(青山绿水提供):

1864年,美国内战时,曾有11个州宣布脱离联邦,但林肯仍命令悬挂有35颗星的国旗,以示国家统一,绝不允许分裂。

1912年,新墨西哥和亚利桑那两个州加入美国,美国国旗上有48颗星:

1960年后的美国国旗(50星):

1912年,,美国已有48个州了,国旗上的星也就变成48颗了。48颗星可以排列成6×8的矩形,这种排列方式很美观。这面48颗星的美国星条旗从1912年一直使用到1959年。这也是中国人在解放前常见的美国国旗,通常称它为“花旗”。

1959年,阿拉斯加州加入美国,美国有了49个州,国旗上的49颗星又被改成为7×7的排列图案,变动不大。但当夏威夷加入美国,成为美国第50个州时,旗上的50颗星的排列方法变得复杂了,经反复论证,最后采用了6×5+5×4交错排列的方式。这是自美国独立以来,对国旗进行的第20次改动,也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美国国旗。

美国国旗的演变图(青山绿水提供)

《一九四二》影片分析

《一九四二》 ——影片分析 中文名称:《一九四二》 片长:140分钟 导演:冯小刚 编剧:刘震云 主演:张国立/徐帆/陈道明/李雪健/艾德里安·布洛迪/ 蒂姆·罗宾/张涵予/冯远征/张默/王子文/段奕宏/范伟/柯蓝/张国强/林永健/乔振宇 剧情简介: 1942年,太平洋战争进入第二年,中国抗日战争处于战略相持阶段。与此同时,1942年河南,旱灾,蝗灾,三百万人饿死。“在死三百万的同时,历史上还发生着这样一些事:宋美龄访美、甘地绝食、斯大林格勒血战、丘吉尔感冒。因为一场旱灾,河南发生了吃的问题,千百万民众离乡背井,外出逃荒,故事分两条线索展开:一条是逃荒路上的民众,主要以老东家范殿元和佃户瞎鹿两个家庭为核心,展现他们的挣扎和痛苦,他们的希冀和愤怒。老东家叫范殿元。大灾之年,战争逼近,家里被难民抢大户造成家破人亡,他赶着马车,马车上拉着粮食,粮食上坐着他一家人,也加入往陕西逃荒的人流。三个月后,到了潼关,车没了,马没了,车上的人也没了。这时老东家特别纠结,他带一家人出来逃荒是

为了让人活,为什么到了陕西,人全没了?于是他决定不逃荒了,开始逆着逃荒的人流往回走。人流中喊:“大哥,怎么往回走哇?往回走就是个死。”老东家:“没想活着,就想死得离家近些。”转过山坡,碰到一个同样失去亲人的小姑娘,正爬在死去的爹的身上哭。老东家上去劝小姑娘:“妮儿,别哭了,身子都凉了。”小姑娘说,她并不是哭她爹死,而是她认识的人都死了,剩下的人她都不认识了。一句话让老东家百感交集,老东家:“妮儿,叫我一声爷,咱爷俩就算认识了。”小姑娘仰起脸,喊了一声“爷”。老东家拉起小姑娘的手,往山坡下走去。漫山遍野,开满了桃花。另一条是国民党政府,他们的冷漠和腐败、他们对人民的蔑视推动和加深了这场灾难,并最终导致了自己失败的命运。 影片分析: 从影片主题角度来看,《一九四二》从直观的视觉上表现出悲惨的命运残酷的现实环境,直观的向观者再现了那段惨痛的不为人知的历史。如果不是这部电影有意识地去唤回它们,恢复它们,它们有可能就会永远那样沉睡在那里,被我们自己更被时间所遗忘。在一个好了伤疤忘了疼的年代里,回避过去,,热衷于掩盖羞以示人的过往,已经是司空见惯。人们更容易将目光锁定于充满诱惑和利益的前方,唤醒或恢复记忆,面对那一段哪怕再残酷并令我们自己羞愧的历史与现实,重温历史,回顾历史,正视历史,,无论是老东家一家所代表的中小地主,还是瞎鹿、栓柱所代表的贫农,在这场灾难中都无力保护自己的财产、尊严甚至生命。 《一九四二》通过第一集团军总司令蒋鼎文和河南省主席李培基对话透露了一个比较隐晦的主题:“灾民吃不起饭饿死了,那也是死在咱的国土上;如果战士们吃不起饭战败了,那就被日本鬼子侵略了,那就要亡国了”——民族主义和人

浅谈美国国旗的含义

一、美国国旗的含义 美利坚合众国的国旗旗面由13道红白相间的宽条构成,左上角还有一个包含了50颗白色小五角星的蓝色长方形。50颗小星代表了美国的50个州,而13条间纹则象征着美国最早建国时的13块殖民地。红色象征勇气,白色象征真理,蓝色则象征正义。 二、美国国旗简介 美国国旗为长方形,长宽之比为19:10,为星条旗。据华盛顿说:红色条纹象征英国,白色条纹象征脱离它而获得自由。更普遍的说法认为,红色象征强大和勇气,白色象征纯洁和清白,蓝色则象征警惕,坚韧不拔和正义。1818年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国旗上的红白宽条固定为13道,五角星数目应与合众国州数一致。每增加一个州,国旗上就增加一颗星,一般在新州加入后的第二年7月4日执行。至今国旗上已增至50颗星,代表美国的50个州。每年6月14日为“美国国旗制定纪念日”。在这一天,美国各地举行纪念活动,以示对国旗的敬重和对合众国的热爱。 三、美国星条旗诞生 1777年6月14日由大陆议会正式批准的第一面正式国旗是星条旗。旗杆一侧上方蓝色的矩形里有13颗星,但星星的排列方式却是不确定的,已知有若干种图型。国旗的设计者霍普金森(Francis Hopkinson)议员可能想把这些星星安排成一个圆形,象徵(用国旗法的字眼来说)“一个新的星座”。如今普遍把那种图型称为“贝齐·罗斯旗”(Betsy Ross flag),不过罗斯的后人们宣称,说她制作了第一面星条旗并使用了圆形图型是缺乏事实根据的。普遍采用的星星排列是4-5-4或3-2-3-2-3,但也存在其他变化样式。新的星条旗组成了1777年9月11日在布兰迪万河战役(Battle of the Brandywine)中携带的军用彩色旗的一部分,

国际贸易的历史发展

国际贸易的历史发展 一、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国际贸易 (一)国际贸易的产生 国际贸易属于历史范畴,它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具有可供交换的剩余产品和存在各自为政的社会实体,是国际贸易得以产生的两个前提条件。 在原始社会早期,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人类处于自然分工的状态。公社内部人们依靠共同的劳动来获取十分有限的生活资料,并且按照平均主义的方式在全社会成员之间实行分配。当时没有剩余产品和私有制,也没有阶级和国家,因而也没有对外贸易。 人类社会的三次社会大分工,一步一步地改变了上述状况。第一次大分工是畜牧业和农业之间的分工。它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产品有了剩余。在氏族公社的部落之间开始有了剩余产品的相互交换,但这还只是偶偶的物物交换。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是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由此而出现了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生产即商品生产。它不仅进一步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而且使社会相互交换的范围不断扩大,最终导致了货币的产生,产品之间的相互交换渐渐演变为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流通。这直接引致了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即出现了商业和专门从事贸易的商人。在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形成了财产私有制,原始社会的末期出现了阶级和国家。于是商品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商品交易最终超出国家税的界限,形成了最早的对外贸易。 (二)奴隶社会的对外贸易 从总体上来说,奴隶社会是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生产的直接目的主要是为了消费。商品生产在整个经济生活中还是微不足道的,进入流通的商品很少,加上生产技术落后、交通工具简陋,各个国家对外贸易的范围受到很大限制。 从国际贸易的商品构成来看,奴隶是当时欧洲国家对外交换的一种主要商品。希腊的雅典就是那时贩卖奴隶的一个中心。此外,奴隶主阶级需要的奢侈消费品,如宝石、香料、各种织物和装饰品等,在对外贸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奴隶社会的对外贸易虽然有限,但对手工业的发展促进较大,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生产的进步。 (三)、封建社会的对外贸易 封建社会取代奴隶社会之后,国际贸易有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从封建社会的中期开始,实物地租转变为货币地租,商品经济的范围逐步扩大,对外贸易也进一步增长。到封建社会的晚期,随着城市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因素已经开始了孕育和生长,商品经济和对外贸易都比奴隶社会有明显的发展。 封建社会时期开始出现国际贸易中心。早期的国际贸易中心位于地中海东部,公元11世纪以后,国际贸易的范围逐步扩大到地中海、北海、波罗的海和黑海沿岸。城市手工业的发展是推动当时国际贸易国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国际贸易的发展又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进步,并促进了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 从国际贸易的商品来看,在封建时代仍主要是奢侈消费品,例如东方国家的丝绸、珠宝、香料,西方国际的呢绒、酒等。手工业品比重由明显的上升。另一方面,交通运输工具,主要是船只由较大的进步,国际贸易的范围扩大了。不过从总体上说,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国际贸易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还相当小。 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国际贸易的发展 国际贸易虽然源远流长,但真正具有世界性质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起来之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之下,国际贸易额急剧扩大,国际贸易活动遍及全球,贸易商品种类日渐增多,国际贸易越来越成为影响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各个不同时期,国际贸易的发展又各具特征。

科普知识竞赛题库

1、工笔是哪种绘画形式的技法(D) A.水彩画 B.油画 C.水粉画 D.国画 2、人体含水量百分比最高的器官是(C) A.肝 B.肾 C.眼球 3、人体最大的解毒器官是(C) A.胃 B.肾脏 C.肝脏 D.脾 4、中国民间“送灶神”时要吃粘牙的甜食,这是为了(D) A.容易打发小孩子 B.是灶神喜欢的食品 C.甜为吉利 D.用糖粘住灶神的牙 5、下列哪种邮件如果丢失了,邮局不负赔偿责任(A) A.平信 B.挂号信 C.保价邮件 D.非保价邮包 E.特快专递邮 6、全世界最大的石佛像在(A)

A.四川乐山 B.河南洛阳 C.四川屏山 D.四川江津 7、狗热时用什么散热(B) A.皮肤 B.舌头 C.眼睛 D.耳朵 8 、现在美国国旗星条旗上有多少颗星: (C) A.25颗 B.30颗 C.50颗 D.60颗 9 、鱼、蛙、蛇等冷血动物的体温是(B) A.固定不变的 B.随外界的温度变化而变化 C.随体形的大小变化而变化 10、按照风俗习惯戒指带在中指上表示(B) A.正在寻找对象 B.正在恋爱之中 C.表示独身 D.表示离婚 E.表示结婚 11、智力的核心是(C)

A.机械记忆能力 B.注意力 C.抽象思维能力 D.观察力 12 、预防感冒要(ABCD) A 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 B 经常开窗通风换气 C 随气候变化增减衣服 D 不去病家串门,感冒流行时少去公共场所 13、预防骨折要(ABCD) A 注意遵守交通规则,防止交通事故 B 上下楼梯或高空作业要注意安全 C 要避免攀高取物,防止跌倒骨折D骨质疏松症者要避免剧烈运动 14、中暑急救处理(ABCD) A 轻度中暑时,应立即撤离高温环境到通风阴凉处休息 B 饮糖盐水及清凉饮料,也可内服人丹

美国国旗的演变

美国国旗的演变(摘自青山绿水推荐文章) (2010-01-19 20:17:45) 转载 分类:我的文摘 标签: 美国国旗 文摘 青山绿水 1777年6月14日,美国大陆会议通过了美国第一面正式国旗,这面旗帜俗称“星条旗”。此后经过3次较大的修改,但仍保持着以蓝底白星和红白相间的条纹为基本特征。 美国国旗是星条旗(the Star-SpangledBanner),旗面左上角为蓝色星区,区内共有9排50颗白色五角星,以一排6颗、一排5颗交错。星区以外是13道红白相间的条纹。

50颗小星代表了美国的50个州,而13道条纹代表了最初英国殖民统治下的13州参加独立战争并最终为赢得独立作出的贡献。红色象征勇气,白色象征自由,蓝色则象征正义。 根据1818年4月4日通过的《国旗法》,只能在7月4日美国独立日这一天对国旗作出更改。 美国自建国以来的二百多年中,国旗的图案已经改过20次,平均不到11 年就要改动一次。为何要如此频繁地改变国旗图案呢?这与美国领土的不断变化有关。美国的国旗是星条旗,旗上的每一个星代表一个州,而美国的州一直在不断地增加。所以,每增加一个州,国旗的图案就要改变一次。 美国最早的国旗出现于独立战争时,当时参加战争的13个殖民地州的人民,为表示同仇敌忾、联合战斗的意志,制定了一面“大联合旗”。这面旗的旗底是红白相间的13道横条,代表13个殖民地州,旗帜左上角是一个缩小的英国米字旗图案,反映当时各殖民地还承认英国的宗主国地位。但这面旗帜很快遭到人们的反对,他们认为,既然已经独立,就不应该再有英国米字旗图案在上面。于是,人们开始设计能真正代表美国的国旗图案。有趣的是,大家都想到了用一颗星代表一个州的方案,只不过13颗星的排列方法不一样。后来经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提议,选用了将13颗星排列成圆形的图案。这面国旗于1777年正式使用,这是美国的第一面星条旗。这面国旗一直使用到1794年。 17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发表时,使用的美国国旗还是星条旗(编者加): 1777年6月14日正式使用的美国国旗(13星):

文化差异案例分析

成功 案例一: 1925美国总理福特访问日本,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受命向美国转播福特在日的一切活动。在福特访日前两周,CBS谈判人员飞抵东京租用器材、人员、保密系统及电传问题。美方代表是一位年轻人,雄心勃勃,提出了许多过高的要求,并且直言不讳地表述了自己的意见,而日方代表则沉默寡言,第一轮谈判结束时,双方未达成任何协议。两天后,CBS一位要员飞抵东京,他首先以个人名义就本公司年轻职员的冒犯行为向日方表示道歉,接着就福特访日一事询问能提供哪些帮助。日方转变了态度并表示支持,双方迅速达成了协议。 分析:在这个案例中可以看出,美国人坦率外露的思维方式和日本人内部思维方式相冲突。美国人反对过分拘泥于礼仪,办事干净利落,注重实际,语言表达直率,而且耐心不足;日本人讨厌过分施加压力,比较注重资历、地位。CBS的要员充分掌握了日本人的性格及谈判风格,才促成了谈判的成功 案例二: 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和通用汽车公司最初来上海谈判时,正值美国政府要对中国进行制裁,并提出美国在中国的合资公司不能提出国产化要求的时候。但福特汽车公司代表一开始就提出合作期间可考虑50%的国产化要求,通用汽车公司接着在上海谈判时,又主动提出国产化率可从60%开始。由于他们并未理会其政府的限制,我方代表也充满信心的与其谈判,最终达成协议。 分析:美国人热情奔放,性急但信心十足、很容易接近,认为自己是谈判高手,希望对方也是谈判高手,含糊隐晦、高深莫测的对手只会让美国人纳闷,只有同样充满信心才能获得对方的好感。 案例三: 美国某公司与河北省某市谈判黑白玻壳项目,由于竞争条件不如日商,谈判失败。后来中方积极调动美方力量,使其对陕西、河北、河南三省的几个玻壳项目一起承包,最后达成交易,并向中方条件靠拢。 分析:美国商人喜欢搞全盘平衡的“一揽子”交易,我方积极运用对方力量去促成更大范围内的联合协作,从而减少谈判中的阻力,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充分了解美国人的特性。 失败 案例一:1992年,我国13名不同专业的专家组成一个代表团,去美国采购约三千万美元的化工设备和技术。美方自然想方设法令我们满意,其中一项是送给我们每人一个小纪念品。纪念品的包装很讲究,是一个漂亮的红色盒子,红色代表发达。可当我们高兴地按照美国人的习惯当面打开盒子时,每个人的脸色却显得很不自然———里面是一顶高尔夫帽,但颜色却是绿色的。最后,合同我们没和他们签。 分析:美国商人的原意是:签完合同后,大伙去打高尔夫。“戴绿帽子”是中国男人最大的忌讳,合同我们没和他们签,不是因为他们“骂”我们,而是因为他们对工作太粗心。连中国男人忌讳“戴绿帽子”都搞不清,怎么能把几千万美元的项目交给他们? 案例二:张先生是位市场营销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就职于某大公司销售部,工作积极努

国际化分工与经济全球化的联系

国际化分工与经济全球化的联系 [摘要]国际分工格局是一个有关国家发展空间和发展定位的重要问题,系统地了解和把握国际分工格局的新变化,必将有助于我们找到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的最佳切入点 ,能更好地解决经济规模和经济竞争力之间 协调发展的问题。经济全球化是当前国际分工新格局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它对国际分工新格局产生了一系列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国际分工从产业 分工向产品分工转化 ,并呈现出要素分工的新趋势。在此背景下 ,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应该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贸易增长方式 ,以更好的 姿态融入国际分工新体系 ,进入国际分工的核心区 ,力图在国际分工新 体系中确立长久的竞争优势。 [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国际分工;新格局 一、国际分工的历史演化进程 纵观全球经济发展史 ,国际分工的历史演化进程大体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国际分工的萌芽阶段:大致发生在17世纪到18世纪中期 ,主要表现为宗主国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间的垂直型分工 ,但这种分工是以军事打击、强权政治和殖民统治为基础的 ,具有一定的历史约束性。 (2)国际分工的形成阶段:大约从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60年代。这一时期发生了第一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得以确立,工业从农业中完全分离出来,并发展成为独立的产业部门。不过此时国际分工的门类相对单一,主要是工业生产与农业生产之间的垂直型分工,而且仅体现为英、法、德、美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商品贸易。(3)国际分工的初步发展阶段:大约从19世纪中叶到第二次工业革命,它促进了新兴工业的建立,发展了交通运输业,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逐步走向垄断资本主义 ,资本输出开始代替商品输出 ,日益成为资本主义对外经济扩张的主要手段。这个时期 ,国际分工的中心已从英国一国变成一组国家 ,而处于国际分工中心之外的广大落后国家 ,则努力在适应中心国家的全球战略的主导利益中寻找自身的发展空间 ,国际分工迅速发展 ,新的体系正在酝酿形成。(4)国际分工的深化发展阶段:大约从二战以后到 20世纪 90年代。这一新的发展阶段是与以微电子、生物工程、空间技术、海洋工业、新能源等新兴工业

美国国旗图片

美国国旗图片-美利坚合众国国旗图片 国名释义:美利坚合众国(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简称美国(U.S.A.)。美国因洲名而得名。在英语中,亚美利加和美利坚为同一词“America”,只是汉译不同,前者指全美洲,后者指美国。 美国的绰号叫“山姆大叔”。传说1812年英美战争期间,美国纽约特罗伊城商人山姆·威尔逊(1766.9.13–1854.7.31)在供应军队牛肉的桶上写有“u.s.”,表示这是美国的财产。这恰与他的昵称“山姆大叔” (”Uncle Sam”) 的缩写(”u.s.”) 相同,于是人们便戏称这些带有“u.s.”标记的物资都是“山姆大叔”的。后来,“山姆大叔”就逐渐成了美国的绰号。十九世纪三十年代,美国的漫画家又将“山姆大叔”画成一个头戴星

条高帽、蓄着山羊胡须的白发瘦高老人。1961年美国国会通过决议,正式承认“山姆大叔”为美国的象征。 美国国旗-美利坚合众国国旗来历、含义、象征:星条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19∶10。主体由13道红、白相间的宽条组成,7道红条,6道白条;旗面左上角为蓝色长方形,其中分9排横列着50颗白色五角星。红色象征强大和勇气,白色代表纯洁和清白,蓝色象征警惕、坚韧不拔和正义。13道宽条代表最早发动独立战争并取得胜利的13个州,50颗五角星代表美利坚合众国的州数。1818年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国旗上的红白宽条固定为13道,五角星数目应与合众国州数一致。每增加一个州,国旗上就增加一颗星,一般在新州加入后的第二年7月4日执行。至今国旗上已增至50颗星,代表美国的50个州。每年6月14日为“美国国旗制定纪念日”。在这一天,美国各地举行纪念活动,以示对国旗的敬重和对合众国的热爱。

纽约的街道

纽约的街道 陈海涛

每个人旅游都有不同的方式,我喜欢逛街。我觉得当你走在异乡的街道,穿过熙来攘往的人群,仔细的端详那些似曾相识的建筑,轻轻的呼吸着街角咖啡店飘出的香味,才能有真正的旅行意义。 此次旅行的目的地是美国,而作为美国价值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城市莫过于纽约,所以我要说的也就是纽约的街道。在说街道之前有必要对纽约这座城市做个简略的了解。 纽约在纽约州东南角哈得孙河口,濒临着大西洋。它由五个区组成:布朗克斯区(The Bronx)、布鲁克林区(Brooklyn)、曼哈顿(Manhattan)、皇后区(Queens)、斯塔滕岛(Staten Island)。曼哈顿岛是纽约的核心,在五个区中面积最小,仅57。91平方公里。但这个东西窄、南北长的小岛却是美国的金融中心。而位于曼哈顿岛南部的华尔街(Wall Street)是美国财富和经济实力的象征,也是美国垄断资本的大本营和金融寡头的代名词。这条长度仅540米的街道两旁有2900多家金融和外贸机构,著名的纽约证券交易所和美国证券交易所均设于此。我们首先来逛逛这条如雷贯耳的街道:华尔街。 .华尔街:全球经济晴雨表 华尔街是纽约曼哈顿区南部从百老汇路延伸到东河的一条大街道的名字,长不超过一英里的狭窄街道,宽仅11米,是英文“墙街”的音译。荷兰统治时,

在这里筑过一道防卫墙。英国人赶走荷兰人后,拆墙建街,因而得名。今日,“华尔街”一词已超越这条街道本身,成为附近区域的代称。 在进入华尔街之前有个必经的景点──铜牛。对许多观光游客来说,华尔街上的铜牛依旧是最聚人气的代表。前来观赏“铜牛”的人络绎不绝,争抢位置与“铜牛”照相,我们也不能免俗的上下其手留影存证。 从百老汇街与华尔街的交界处,抬头就可以看到了著名的三位一体教堂(Trinity Church);早在华尔街还是一堵破烂不堪的城墙的时候,它就已经是这附近的标志性建筑了。三位一体教堂的正前方是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背后是美国证券交易所(AMEX),左右两侧都是高耸的写字楼,只有周围的一小块地方还保存着17世纪的花园和墓地。

美国国旗的由来

For more than 200 years, the American flag has been the symbol of our nation's strength and unity. It's been a source of pride and inspiration for millions of citizens. And the American Flag has been a prominent icon in our national history. Here are the highlights of its unique past. On January 1, 1776, the Continental Army was reorganized in accordance with a Congressional resolution which placed American forces under George Washington's control. On that New Year's Day the Continental Army was laying siege to Boston which had been taken over by the British Army. Washington ordered the Grand Union flag hoisted above his base at Prospect Hill. It had 13 alternate red and white stripes and the British Union Jack in the upper left-hand corner (the canton). In May of 1776, Betsy Ross reported that she sewed the first American flag. On June 14, 1777, in order to establish an official flag for the new nation, the Continental Congress passed the first Flag Act: "Resolved, That the flag of the United States be made of thirteen stripes, alternate red and white; that the union be thirteen stars, white in a blue field, representing a new Constellation." Between 1777 and 1960, Congress passed several acts that changed the shape, design and arrangement of the flag and allowed for additional stars and stripes to be added to reflect the admission of each new state. Act of January 13, 1794 - provided for 15 stripes and 15 stars after May 1795. Act of April 4, 1818 - provided for 13 stripes and one star for each state, to be added to the flag on the 4th of July following the admission of each new state, signed by President Monroe. Executive Order of President Taft dated June 24, 1912 - established proportions of the flag and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the stars in six horizontal rows of eight each, a single point of each star to be upward. Executive Order of President Eisenhower dated January 3, 1959 - provided for the arrangement of the stars in seven rows of seven stars each, staggered horizontally and vertically. Executive Order of President Eisenhower dated August 21, 1959 - provided for the arrangement of the stars in nine rows of stars staggered horizontally and eleven rows of stars staggered vertically.

国际分工理论的发展

国际分工理论的发展(一) 2013-02-04 解释国际分工的理论一直是层出不穷,从古典国际分工理论经历现代国际分工理论到当代国际分工理论。古典国际分工理论以斯密、李嘉图等为代表,主要从优势、要素角度来阐述国际分工理论,但是需要许多假定条件。现代国际分工理论以弗农、波特、杨小凯等为典型代表,分别提出了产品生命周期理论、钻石理论、内生比较优势理论,现代国际分工理论不断修正前人的假定和理论,增加了更多的影响因素。当代国际分工理论研究了产业间贸易和产业内贸易,突出表现在水平型、垂直型国际分工,但是并不成熟。随着中国经济崛起,近几年研究和解释中国国际分工越来越多,但还不成体系。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各个国家和地区都与其他一些国家或地区有一定的经济联系,几乎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孤立地进行自己供给自己消费,这是毋庸置疑的。随着国际经济往来、生产力发展和技术进步,国际分工越来越细化和专业化,几百年前国际分工理论就有了其基础。现在来看,国际分工形式多种多样,不仅有垂直型国际分工,而且有水平型国际分工,前者主要出现在经济发展水平悬殊的国家之间,后者主要发生在经济水平大致相当的国家之间。本报告主要阐述古典国际分工理论、现代国际分工理论和当代国际分工理论的演变与发展,重点关注中国经济发展的国际分工理论。 古典国际分工理论 古典国际分工理论是通过国际贸易理论来说明的,其中,代表性的理论主要有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约翰·穆勒的相互需求论、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 ——绝对优势理论 作为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理论的创始者,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了国际分工和自由贸易的理论。斯密提出,适用于一国内部的不同职业之间、不同工种之间的分工原则,也适用于国与国之间。他的理论基础是,每一个国家都有其适宜于生产的某些特定产品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去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彼此进行交换,则对所有交换国家都有利,这就是“绝对利益论”。

走进世界贸易组织,中国与联合国关系的历史演变

走进世界贸易组织 世界贸易组织(WTO简称世贸组织)含义: 是多边贸易体制的法律和组织基础,是众多贸易协定的管理者,是各国贸易立法的监督者,是就贸易问题进行谈判和解决争端的场所。 注意: 欧盟主要机构的设置和运作体现了政府间性质和超国家性质的双重特点。 世界贸易组织的地位: 它是当代最重要的国际经济组织之一,其成员间的贸易额占世界贸易额的绝大多数,被称为“经济联合国”。 它与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并驾齐驱,成为当今世界经济体系的三大支柱之一。 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 (1)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大幅度稳步提高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 (2)扩大货物、服务的生产和贸易 (3)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促进对世界资源的最优利用,保护环境 (4)积极努力确保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在贸易增长中获得与其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份额 (5)通过实质性消减关税等措施,建立一个完整的、更具活力的、持久的多边贸易体制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 非歧视性原则(最惠国待遇原则和国民待遇原则);透明度原则;自由贸易原则;公平竞争原则。 世界贸易组织最重要的原则是非歧视性原则。 世界贸易组织的主要机构: (1)世界贸易组织的主要机构包括部长级会议,总理事会及其下设的理事会、各专门委员会。部长级会议是世界贸易组织的最高决策机构,由世界贸易组织的所有成员组成,每两年至少举行一次。部长级会议全权履行世界贸易组织的职能。 (2)部长级会议闭会期间,其职能由总理事会行使。总理事会由世界贸易组织全体成员的代表组成。总理事会负责日常事务,监督和指导下设机构的工作,处理重要紧急事务,还履行争端解决机构和贸易政策审议机构的职能。 世贸组织的重要作用: (1)积极作用

快速接单十大技巧

门市三分钟接单十大法宝 ①察颜观色,笑脸相迎。 从顾客的步态、神情、衣饰、语速迅速判断其性格特征及消费能力,微笑,会让顾客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熟悉、舒服。 ②欲擒故纵。 夸别的店,降低抵触情绪。为宣传自己店的产品特色做辅垫。 ③声东击西。 聊平时的爱好,留下网络聊天号码或电话联系方式,以备以后互相交流、帮忙用。抬高顾客将来会对你今后工作带来帮助,建立隐性的情感链条。 ④顺水摸鱼,不动声色。 你是先来看看、了解了解对吧,那我简单将最新的产品介绍介绍,以后你的好朋友有需要问到你,也麻烦你帮忙解答解答,也可以带来直接找我,这样,我给老板申请一下,当我们的编外宣传大使好啦。(开个玩笑,拉近距离。) ⑤瞒天过海。 运用事先的约定,门市介绍每一个套系时,都要与别的套系进行产品规格、实惠程度的比较,在这中间合理运用排除法剔除一个不满意的套系,站在顾客的立场上告诉她如何如何不划算等等。之后套出顾客新房面积、装饰风格,事先与灯饰、床上用品店做好沟通,凡本店顾客前去消费,一律优惠多少,并当着顾客的面,询问相关的新产品情

况、价位,甚至可以许诺下班后可陪顾客前去,达到笼络顾客的目的。接着话题一转。谈本公司的优惠情况,如果店里正开展优惠促销活动,可在这方面展开谈,如果错过了,表示遗憾,并适当埋怨对方早些时候咋想不起来呢,看在这么对脾气的份上,不让你拿到最大优惠我心里也怪不好受的,真是给我出了道难题呢。然后给顾客留下可以占到便宜的余地。 正面分析套系与顾客适宜程度的基础上,建议某二个套系,一个稍高价位,一个中间价位,适当解释看顾客反应,并以旁观者的身份调侃顾客:呵,哪个套系合适合,你们俩口子商量吧,我当观众。故意做出尊重对方选择的姿态,容许对方商量。从中了解顾客经济承受力和男女顾客的默契度,找到下一步切入点。必要时拿出员工优惠套系应对。 ⑥肢体语言,讨好顾客。 针对顾客容貌、体型、品位、学历、谈话风格、工作等夸赞。动静相宜的肢体语言,可以活跃气氛,增进感情,消除陌生感,稳定顾客情绪。2005年5月9日,乔·吉拉德在广州天河体育馆进行了激动人心的演讲。乔·吉拉德在十几位工作人员前呼后拥中出场,很多观众围着他尖声呼叫。 他走上台,首先摆好各种造型让下面的人拍照,非常配合,非常和善。紧接着,他走到台上事先树好的美国国旗和中国国旗前,拿起中国国旗的下摆,然后,他做了个出乎全场意料的行为:把中国国旗放在嘴边亲吻。

外研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上每课时教学反思

反思1:Book 7 Module 1 Unit1 The Great Wall 本课重点讲述我国长城的一些基本情况,学习million / thousand 等表示数额单位的单词,课前通过播放我国一些著名的古迹图片,引发学生热烈讨论,教师用Tell me more about the Great Wall ……让学生自主参与话题讨论,通过当堂背诵重点短语及句式,学生掌握较牢固,学习目标及任务完成较好! 反思2:Module 1 Unit2 New York is in the east of America 从中国文化遗产的学习过渡到西方文化,这是本课的亮点,教师先通过复习长城的基本知识,带领同学们穿过太平洋去了解美国的几大城市,美国国旗的出现,美国版图的展示,让学生为之眼前一亮,本课的主人公Daming和Simon 将为我们作详尽的解说。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从常识“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认识到东西南北的单词及字母表示法,学习效果在课堂作业中表现较为明显,教师教学目标及任务完成较顺利,但教师课堂组织管理能力有待加强。 反思3:Module 2 Unit1 Chinatown in America 本课重点教授There be 句型,学生在四年级There is a birthday in May 中有初步学习,所以教师通过创设情景,实物举例,让学生能快速了解该句型是“有、存在”的意思,在讲解is 和are 后面接单复数名词时,能运用学生最快理解的字母数数法教授。在讲解纽约唐人街这一文化背景,学生能绕有趣地进入本课知识点的学习中,不足之处是本课知识点操练较多,课时把握不足,学生学习任务完成较不足。 反思4:Module 2 Unit2 Postcards from China 本课重点是在教材听力练习中深入学习There be 句型,教师准备与课本相关的图片,通过让学生观看中国长江、天安门等地点,初步感知听力材料内容,在听力过程中教师能恰当停顿讲解,使学生更易于理解接受。在课后一首“长城”,舒缓听力的紧张氛围。教学任务目标明晰,学生收获较大。 反思5:Module3 Unit1 Collecting stamps is my hobby 本模块内容重点是讨论关于“hobby”的主题,师生互动,自由谈话引出Collecting stamps is my hobby,进而让学生自主分享自己的爱好,教师能适当引导学生用动名词ing 形式开头说出自己的爱好。由于课文篇幅较长,教师采用部分解读,层次递进设计问题的

中西方送礼文化的差异

礼品与纪念品——中西方送礼文化的差异 其实,中外都有送礼的习俗,东西方对赠送礼物都很重视,而且都认为应该礼尚往来,有来有往。中国有句古话,“来而无往,非礼也。”你请我吃一顿饭,我也请你一顿。你送我礼品,我下次也还礼给你。我送你礼品,你不回礼,下次我也不再送了。在外期间,我有一次去法国人家做客,走到半路想起来没带礼物。考虑到交通堵塞,就只好空手前往,但我知道这样的确有点失礼。不过,轮到我请他和其他朋友吃饭,他也如法炮制,没带礼物。这就是对等原则。 然而,东西方文化的送礼行为还是有很大差异的。首先是礼品观念上的差异。中国人往往注重礼品的实质意义,即它的实用价值,而不喜欢中看不中用的东西。我想,这主要是因为几千年来中国一直被人口压力所困扰,资源匮乏,社会生产力一直在低水平上循环,因此,我们尤其注重物质生活,注重物质的实用性。给新婚夫妇送礼,过去常常是被面、床单、桌布等,为新生儿祝生或抓周,常常送包装精美的小衣服,都很实惠。不过,现代人更加开明,这些被面、床单或小衣服多得实在难以处置。于是,现在干脆改送钱,爱买什么买什么,真是越来越实用。 即使是送文化、送高雅礼品,中国人也十分注意其实用价值。比如说中国人送字画、邮集,往往不在乎对方是否欣赏,而在于字画、邮品的收藏价值。新年送贺卡,往往选择有奖明信片,说不定对方还可以中奖。过年还可以送保险卡。贺卡、保险卡同样是卡,但实际意义不同。现在生活条件都上了一个层次,中产阶级家里该有的都有了。礼送得不对,或送重复了,会适得其反。于是,干脆改送购物卡,缺什么买什么。 即使是外事礼品,许多单位往往是按照中国人注重实用的标准来定做的,如手表、皮带、坤包、钱包、衬衣、T恤等。因为这些单位在定做外事礼品时,要考虑到送礼对象不仅是外国人,更重要的是还有中国人。 中国人注重礼品的实用价值,还表现在对价签的重视程度上。我们出国时买礼物送人,外国商店的店主或店员往往会费很大的事专门把价签撕下来,而中国人恰恰就要这个价签,为的是让人看到礼物的实际价值。我们有时在国内购买降价、打折商品送人,还特意让商店给留下原价的价签,或开上原价的小票,为的是让受礼者感到自己心诚,送上了如此贵重的礼物。有些商品的原价简直是天价,送礼的人明知受礼者不会相信,也要留着原价的价签。 东南亚一带国家,如泰国,马来西亚等,深受中国文化影响,在送礼时也有注重礼品实用价值的倾向,尤其是给中国人送礼。那些主管泰国事务的人,T恤基本不用买,几乎都是

波普艺术及其在中国的发展状况

均是精品,欢迎下载学习!!! 波普艺术及其在中国的发展状况 王大志 【摘要】:波普艺术是一种典型的西方现象。它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二十世纪的五、六十年代,其政治制度和工业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这些社会现实如“冷战”、“大众传媒”等都引发了关于艺术和生活的新的讨论,而体现在艺术中的明显的结果就是波普艺术的出现。波普艺术揭示了西方六十年代一种必然的社会特征和文化氛围。达达艺术最早开始注意到广告给艺术带来的潜力,他们采用一种诙谐的拼贴手法来表达其虚无主义和无政府主义观点,达达的美学思想及其对于现成品的利用都给波普艺术以极大的影响。波普艺术的主题内容扎根于日常生活,大众传媒和其它的时代特征,如明星、设计、可口可乐等社会现象都对波普艺术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它们改变了艺术所产生的环境及艺术定义,而原来那些传统的美学,在改变自己的同时也在影响着艺术。波普艺术通过把日常琐物和现成品引进艺术领域而丰富了艺术史。早期波普艺术的主旨是用一种客观化的艺术去反对日益空泛和矫揉造作的抽象表现主义,那种深思熟虑的抽象被对于物质本身的兴趣所取代。波普艺术用现成品来反对抽象表现主义,用情感来反对理智,用现成品来反对观念艺术。波普艺术几乎在英美同时出现。英国波普艺术因为稍早出现而被视为“波普之父”。伦敦的“独立派”最早开始从事此项艺术。以汉密尔顿为首的“独立派”给波普艺术下了这样定义:它是一种流行的、短暂的、可消费的、低投入的、批量生产的、针对于年轻人的、诙谐的、性感的、噱头的和能产生最大商业利益的艺术形式。英国波普产生于对新时代的理解,且由于英国的人文主义传统,英国的波普艺术具有较强的艺术性和抒情性。英国主要的波普艺术家 有汉密尔顿、霍克尼、基塔齐、布莱克、菲利浦等。美国波普是时代的理所当然的产物。同时它也是作为抽象表现主波普艺术及其在中国的发展状况2 义和欧洲艺术的对立面而 出现的,它是美国时代脉搏的体现。美国波普艺术的发展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一是以劳叫B格和贾斯琅为代表的新达达主义;二是具有纯正商业味和广告风格的波普艺术,如沃霍尔和韦塞尔曼、罗森奎斯特等的艺术;第三个阶段是自70 年代后,美国波普艺术对社会问题如:政治、种族、性和Al>S等的关注日益强烈,而且这一阶段的波普艺术风格较为丰富,加入了如哈林的涂鸦艺术和昆斯的艳俗艺术等。1985年劳中伯格在中国美术馆展出了他的波普艺术,就在同年“85新潮美术”运动拉开了序幕,这个运动持续了“五·四” 运动的反叛精神,它更是一场精神上的乌托邦,它的前卫性主要体现在它对于各种唯美、伤感的学院主义的英勇反抗以及对中国美术的终极关怀上。中国的波普艺术开始于“ 85新潮美术”,但为当时亡也仅仅是吸收借鉴西方的一个手段,因为没有充分发展的大众文化为基础,所以称之为“前波普阶段”。1989年的“现代艺术展”是中国现代艺术的一个分水岭,从那时起,“政治波普”走上了前台并引发了一股波普热,它之所以成为热点的原因有二:一是一些批评家极力鼓吹波普艺术是和国际艺坛接轨的捷径;二是部分西方政治势力的需要。自1995年开始,中国的波普艺术中也出现了“艳俗艺术”,它对大众的物质利欲和精神信念进行幽默调侃,同前一阶段的波普艺术相比,“艳俗艺术”更加关注的是个人艺术语言和技巧,而不再仅仅是内容如何。这也是中国波普艺术发展较为成熟的阶段。

各国国旗标志图案及含义

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里面包含了历史和信仰,也从侧面反映了这个国家崇尚的品格和气质。下面就让我们看看不同国家国旗的不同含义吧。 美国国旗:50颗小星代表了美国的50个州,而13条宽带则象征着美国最早建国时的13个州。红色象征勇气,白色象征真理,蓝色则象征正义。

英国国旗:旗中带白边的红色正十字代表英格兰守护神圣·乔治,白色交叉十字代表苏格兰守护神圣·安德鲁,红色交叉十字代表爱尔兰守护神圣·帕特里克。

法国国旗:蓝、白、红三色分别为自由、平等、博爱。 俄国国旗:旗帜中的白色代表寒带一年四季的白雪茫茫,蓝色代表亚寒带,又象征俄罗斯丰富的地下矿藏和森林、水力等自然资源,红色是温带的标志,也象征俄罗斯历史的悠久和对

人类文明的贡献。三色的排列显示了俄罗斯幅员的辽阔。但另一方面,白色又是真理的象征,蓝色代表了纯洁与忠诚,红色则是美好和勇敢的标志。 乌克兰国旗:蓝色象征自由和主权;黄色象征国家的尊严与权威。蓝与黄色是乌克兰传统的代表色,象征民族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德国国旗:黑色象征人权受到压抑的悲惨境地;红色象征燃烧的火焰,激发人民憧憬自由的热情;金色象征真理的光辉,决不会被历史的泥沙掩埋。 奥地利国旗:旗面自上而下由红、白、红三个平行相等的横长方形相连而成,旗面正中是奥地利国徽图案。此旗的来历可追溯到奥匈帝国时期,据说当时的巴本堡公爵在与英王理查一世激战时,公爵的白色军衣几乎全被鲜血染红,只有佩剑处留下一道白痕。从此,公爵的军队采用红白红为战旗颜色。1786年约瑟夫国王二世把红白红旗作为全军战旗,1919年正式

定为奥地利国旗。奥地利政府机构、部长、总统等官方代表和政府驻外机构均使用带国徽的国旗,一般场合不用带国徽的国旗。

_拯救大兵瑞恩_与美国必胜信念

《拯救大兵瑞恩》与美国必胜信念 Ξ 文/〔美国〕阿尔伯特?奥斯特 译/吉晓倩 战争如今已经消逝在过去的岁月,你可以言书本所未言了 。———威廉?T.谢尔曼将军(1880年) 进入21世纪后,美国社会出现了一个突出的文化主题,即对经历过大萧条并且为赢得第二次世界大战而做出了英勇牺牲的一代的颂扬。对他们的这种崇奉体现在畅销书中。比如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汤姆?布罗考写了《最伟大的一 代》(The Greatest G eneration )和《最伟大的一代在发言》 (The Greatest G eneration Speaks );詹姆斯?布雷德利在《我们父辈的旗帜》 (Flag of Our Fathers )中讲述了他父亲约翰?布雷德利的故事,约翰?布雷德利是把美国海军旗帜插上硫磺岛的几个著名士兵之一,还有史学家斯蒂文?埃姆布罗斯关于二战历史的系列著作 《D 日①》(D 2Day )、《公民士兵》(Citizen Soldiers )、《兄弟帮》 (Band of Brothers )和《胜利者》 (The Victors )。这种崇奉还体现在一项有争议的决定上,即花费一亿美元在华盛顿的国会大厦与华盛顿纪念碑之间的草地广场上建一座第二次世界大战纪念碑,以此向40万死于这场战争中的男人和女人以及1600万服役者表达敬意。 这种颂扬是对历史修正派观点的全面反拨。自20世纪80年代起,直至90年代末,没有一场战争,甚至是二战,能够逃脱历史修正派成员的批评。他们,比 如由文学批评家转为战争回忆录作者的保罗?福赛尔(《战时岁月》[Wartime ]的 作者)和塞缪尔?海恩斯(《一个士兵的故事》[A Soldier πs Tale ]的作者),强调了战 争的荒谬与残暴。这些二战修正论者无疑受到了美国介入越战并失败的影响,并且认为有必要击败二战是“好的战争”的正统观念。 对于大萧条和二战一代的迷醉恰好与90年代一系列划时代的事件———美Ξ①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在法国北部发起进攻的日子(即1944年6月6日)。———译者 译自美国《大众电影与电视》杂志,2002年夏季号。作者系福德姆大学传播学与媒体研究系副教授,近作有《1945年以来的美国电影与社会》。———编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