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影响高考成绩的20个因素

影响高考成绩的20个因素

影响高考成绩的20个因素
影响高考成绩的20个因素

影响高考成绩的20个因素

高考是当前很多学生人生历程中必经的一次大挑战,是经历高考之学生的一个重要生命拐点。高考不仅是对考生文化科学知识与学习能力最具意义的一次评定与检测,也是对考生智力、体力、心理素质的综合测试,更是考生之间基本功、综合能力与整体素质的一次较量与比拼。当然其中必然还有方法、技巧、应试状态、运气、家庭氛围等因素的综合作用。

决定高考成绩高低的因素众多。现例举比较关键者20个并作必要阐述。

1、学习基础。学习基础是指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的知识素养积累。前阶段的学习效率、效果对后阶段的学习效率、效果有重大影响。可以这样认为,一个考生的“现在”已被“过去”决定或基本决定,这一般已为高考前的历次模拟测验成绩说明。学习基础一般者高考若能超长发挥则会获得较满意的成绩,这样的现象极少,若失常发挥,将是“雪上加霜”。

2、学习态度。学习态度分自觉型、兴趣型、被动型、强迫型四种。前两种的基本表现为:主动、积极、认真、刻苦、喜欢、热情,后两种的基本表现为:被动、消极、应付、马虎、厌恶、冷漠。勤奋是学习态度端正的主要体现,勤奋是成就学习与事业的源泉。鲁迅的成就使许多人羡慕不已。称颂他天资聪颖,而鲁迅回答说:“我哪里是什么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到工作上了。”鲁迅的文学造诣的确和他个人的勤奋分不开。

3、思维能力。是指对事物的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的能力。无论是解决一般问题还是发现、认识并找到事物之间的隐性联系或发明创造,它都起核心作用。思维能力特别是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是衡量一个人智力高低的最主要指标,优秀的思维能力具有广泛性、发散性、逆向性、深刻性、独立性、创造性、灵活性、敏捷性、批判性等特征。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人有九种能力:言语

能力、空间能力、数理逻辑能力、音乐能力、运动能力、人际能力、自知能力、自然感知能力、对精神和存在的思索能力。每一种能力都是独立存在的,并与相应的脑区域联系。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智力特点、不同的优势领域。呈现着明显的个性化特征。按照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的描述,对于世界上的每一个人来说,不存在谁更聪明的问题,只存在不同的个体各自在哪些方面聪明以及把他的聪明是否实现的问题。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若他及时、准确认识并充分发挥某一项或几项的智力潜能,或使不同类别的能力优化组合、整合,就能使自己达到最佳的发展境界而出人头地,鹤立鸡群。我们现前的学校教育主要只突出、强调、注意、使用了言语能力和数理逻辑能力,高考(主要是文化课考试)基本局限于这两种能力的考察,这对其他能力优越而此两种能力相对薄弱者来说是不公平的。

4、记忆能力。指记忆的速度、准确性、巩固性和提取时准备性等特质。记忆能力对人积累知识、形成个性都是很重要的心理条件,它是智力的主要组成部分。记忆能力极强的同学一般来说成绩不会很差,成绩很差的同学记忆能力不会很强,记忆能力强可以说是获取理想成绩的必要条件。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青少年儿童在某一学科中知道的越多,他们在该学科中的学习和记忆能力就会比较好,丰富的知识可以促进记忆成绩的提高,因为在大脑中信息存储的越完备(即拥有较大的知识库),就越容易被激活或进入意识状态而快速直接的提取、应用。

5、自学能力(即自主学习能力)。教育哲学上的理念论者相信,所有的教育都是自我教育。前苏联杰出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真正的教育只能在自我教育的前提下进行。”自我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培养自学能力、进行自主学习。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总是教师灌输太多,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太少,自主学习能力得不到有效锻炼。而自主学习能力有无、强弱的分水岭就是看一个人是否“学会

学习”。学习实践表明,那些学会怎样学习、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同学,也最容易提高其高考成绩,他们在高考竞争中会占据更大的优势。

培养、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个高中生学习成绩的好坏实质上是由习惯的好坏决定的,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养成,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便无从谈起。不愿及时复习、总结、反思,学习无有效计划,边学边玩,依赖手机、网络,不会利用零星时间,懒散等,都属于没有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表现。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学会学习,做学习的主人,是学生时代长期的目标。

6、学习方法。有人断言:情商、方法、思维素质在学习的成功中鼎足而三。在《学习的革命》一书中,珍妮特·沃斯和戈登·德莱顿写出的一个公式是:学习效果 = 50%学习方法+ 40%努力程度+10%智商。可见,学习方法对学习效果(成绩)的决定性作用。“学习的方法”一般包括六大板块:阅读的方法、听讲的方法、记忆的方法、解题的方法、复习的方法和考试的方法。

学习成功的前提,是具有好的学习方法及满腔的学习热情。好的学习方法可以引进、可以吸收、可以借鉴,然而,最好的方法是学生在吸收、引进、借鉴各一种先进方法的基础上能自己“生产”,而“生产”这种方法的“设备”就是热情,就是兴趣,就是强烈的学习愿望。好的学习方法一经学生掌握,就会成为解放学习生产力的巨大精神力量。

勤奋而方法笨拙,学习往往是事倍功半。

7、学校、班级管理水平、学习氛围。学校教育环境是影响学生高考成绩的重要因素。重点中学、生源较好的高中一般来说占据着优质的教育资源,教师水平普遍较高,教风正、学风浓,学生较容易考取比较高的分数。普通中学(特别是经济文化欠发达地区的)往往在学校管理上相对松弛,有时还会出现诸多管理漏洞,则很难提升考生的平均成绩。

8、教师教学指导。教师的专业素质、学养水平、教学艺术、指导方法、复习计划(备考方略)、经验、责任心等对考生成绩有直接影响。教师若欠缺指导高考的能力,把不准高考命题趋势的脉,对高考生的影响则是致命的。

9、考前、考场心态。高考既是打知识战也是打心理战,愈是临近高考,好心态在高考中的作用与意义愈加突出、愈加关键,考试心态状况制约着临场发挥。心态好就有可能超水平发挥,至少能正常发挥;心态差就不能正常发挥,且极有可能失常发挥。考前、考场良好的心态:乐观、豁达、平和、平常心、有能正常发挥的信心、沉着、冷静、从容、集中注意、聚精会神、情绪饱满、细心。不良心态:过度焦虑、烦躁、压抑、忧郁、苦闷、厌倦、散漫、不在乎、过于紧张、怀疑、恐惧、患得患失。个别考生平时偷懒,妄图在考场上投机取巧,搞偷鸡摸狗的勾当,想以不正当手段获取升学资格,结果考生在考前、考场上使心思散乱且浪费了宝贵的复习、答题时间,这的确是得不偿失的下下策,即使非常侥幸地得到了一点便宜,但对自己的人格尊严是一次践踏,对自己的信心是一次重击,此举产生的心理阴影将持续一生。

至于押题、猜题的做法也是侥幸心态的表现。

10、心理压力。高考生的心理压力来自多个方面:学校、家庭、社会、自身。这些来自四面八方的信息、期盼、关心、暗示、号召、对比等作用于考生,则让其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其中,“高期望值”就是自我加压的最常见方式之一。“高期望值”就是目标过高,目标定得太高,注意力就会因集中于过高的目标而造成太大的心理压力,产生严重的心理焦虑,而且,所定目标超过自身的实际水平和能力,在考试之前也会因没有把握实现而失去信心,影响复习效果和质量,也会在考试期间因过分忧虑而心烦意乱,分散精力,影响正常水平的发挥。另一方面,父母对子女也有“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期望,教师也希望学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考生要对父母、教师的迫切心情、良好愿望正确理解、正确对待,在此基础上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作出恰当的估计,客观评价自己,淡化竞争意识,定出切实可行的目标,或稍稍降低自己的“期望值”,把考名牌大学的打算改成考上重点大学即可,把考上“985院校”的愿望降低为考上“211院校”,把考上“一本”的期望转化为“考上好一点的普通本科也不错”的认识,这样降低了“期望值”则能降低过重的心理压力,反而有利于临场应试,考出好成绩,有了好成绩则不愁上不了自己心仪的大学(如果志愿填报无误的话)。

教师、父母千万不要错误地认为压力越大越好。心理学研究证实,心理压力水平与人们的活动效果之间呈倒“U”字形曲线关系。也就是说,对考生而言,心理压力过低或过高都不利于学习和应试,只有适当的心理压力才有助于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自身水平的正常发挥乃至超常发挥。心理压力过大要学会适当“减压”。在中学生、大学生中,有因心理压力过大而无法排遣导致神经失常或走向轻生的不乏其人,人们当引以为戒。

11、是否自信。自信是对自己的实力有充分的估计和坚定的信心,是每个有志青年必备的品质,是搏击者的动力,是成功的“葵花宝典”。在生活学习中,那些能坚持自己不倒的信念,有信心依照计划而行的学生,比起那些被挫折征服、在困难面前妥协的学生,更具优势。一般来说,少自卑者多自信,不自信者多自卑。有信心者可以从绝望中寻找到希望,太自卑者往往把希望的火苗掐灭,很多学生的自卑感,多半是由一次次的考试失败造成。自卑则悲观,而悲观者很难鼓舞起斗志和勇气,而“考场如战场,斗智又斗勇”。所以,高考前夕,不太自信的学生需要回忆以往成功愉快的学习与考试体验,回忆以往做事成功的景象和心情,回忆因成功而受到表扬和奖励后的愉悦感受,这样就可以增强自信心,安然通过考试。

12、焦虑程度。存在主义哲学观认为,人类真实的存在之一是焦虑。现代生活增加了人们的紧张感和焦虑感。高考前没有考生不感到焦虑,焦虑心理是考生对高考过度关注和责任心的表现。高考生的焦虑主要来源于“四个担心”:(1)担心考糟了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低;(2)担心自我形象受损;(3)担心未来前途暗淡与人生发展设计无法实现;(4)担心对考试准备不足。心理学研究显示,适度的焦虑因为可以提高应激能力反而有助于考生实际水平的发挥和考试的成功;但焦虑程度过高,如出现心慌、头痛、坐立不安、失眠等,则表明心理压力很大,学习效率会降低,这样便极不利于考试发挥正常水平;无焦虑或焦虑水平过低,学习效果也不行,过强或过弱的焦虑都会影响到考试成绩。

13、心理调节。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教授王极盛的研究表明,考试中的心态在高考中的作用名列第一位,考试前的心态在高考中的作用名列第二位,学习方法在高考中的作用名列第三,学习基础在高考中的作用名列第四。由此可见,学会心理调节对一个考生来说是多么重要。人是十分情绪化的动物,人的一生在很大程度上受情绪的影响与支配,所以,学会心理调节不仅仅在于对高考有积极意义,其实对人的一生的心理健康的营造与维护都是至关重要的。心理调节或者说掌控情绪的方法与技术非常多,考生学会并能熟练运用其中一些则会让他受益无穷,否则会异常被动。学校心理教师在考前进行一系列的高考心理辅导也极为重要。

14、身体状态。良好的身体状态是旺盛精力的不竭源泉,也是良好心态的基础。学生在复习、高考期间,能否保持身体良好的生理状态至关重要。要保持良好的体能,除科学的安排饮食、补充营养外,须注意做到:

(1)进行必要的体育锻炼。通过体育锻炼,人体不断分解、消耗原有能量,再产生、合成新的能量,从而增强人体各个系统的功能,提高反应的敏捷性,提高复习效率,提高临场应变能力。

体育锻炼还可以缓解紧张情绪。

考前体育锻炼要适度适量,讲究安全,避免体能受损,放弃体育锻炼一心一意投入复习是不明智不可取的。

(2)科学用脑。大脑良好的功能状态是考生应考最靠得住的“本钱”,考试实质上是比拼考生大脑一切思维活动的有效性,谁更快速、准确地从事感知、回忆、思维等智力活动,谁就能赢得高考的成功,况且,良好的心理状态也依赖于大脑。科学用脑就是要注意用脑卫生,要遵循大脑活动的客观规律,不可长时间持续用脑导致脑疲劳、思维惰性,要记取“疲兵必败”的教训。

(3)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形成自己的生物钟,使复习、休息、睡眠、锻炼等学习生活起居不紊乱有规律。

15、人际关系。在复习、应考期间,考生能否处理好与教师、同学、朋友、家长四方面的人际关系意义重大。社会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协调的人际关系有利于生活幸福、有利于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不良的人际关系为人们增添了烦恼。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使交往个体体验积极情绪,抑制焦虑和抑郁情绪,使人们意识到有人会支援和帮助自己,不怕外部压力,自己有能力应付外界情境。

在高考复习期间,考生要主动与老师同学沟通并随机帮助别人,营造积极的情感交流氛围,同时自己也会得到老师同学的帮助,压力会因为语言交流、情感沟通、互助行为得到释放,信心也会随之而得到重建或提高。如果在此期间与他人发生人际关系纠纷与矛盾,如吵架甚至打架,这种恶性刺激将严重的破坏考前、考中的情绪稳定,酿成沮丧、愤怒、忧惧心态。

到了高三或临近高考,在与异性同学交往时要有礼有节、合乎规范,避免异性交往的非正常化现象。在这个问题上不想入非非,更不邪想(品学兼“忧”者容易

有此邪想),不早恋,不陷入男女情爱的泥淖,也不要企图以所谓的情感来“慰藉”彼此失望、空虚、无聊、压抑的心灵,否则将极大冲击考试应具备的专注心态。

另外,要谨慎交友或停止交友,不交不明底细的朋友,避免不良朋友的影响。尽量避免家庭纠纷。家长要避免亲戚纠纷、邻里纠纷,让孩子远离不良事件刺激源。

16、家庭教育。孩子的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家庭承担着不可或缺的责任。如果说学校教育要更多地站在“知识本位”上,那么家庭教育要更多的站在“品德本位”、“情商本位”上。早在1997年,国家教委、全国妇联就颁发了一份纲领性文件——《家长教育行为规范》,其中第二条强调了家庭教育的重心为:“教子女做人,提高子女思想道德水平,培养子女遵守社会公德习惯,增强子女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倘若家庭教育舍此而逐它,重心旁移,实属避长扬短,本末倒置,助教无方,难免不会陷入误区。

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家长指导、帮助和鼓励学生的学习,这会极大地促进子女完成学习任务。但更重要的是对孩子的情商培养,特别如勤奋、细心、毅力、意志、为人、情绪控制、心理稳定、吃苦精神,良好学习生活习惯等,这些都是家庭教育的首要内容与重心所在,因为这些品质无论对于当前的学习还是未来成就事业具有重要意义。高考虽然不是为考核这些素质而设置的,但考试结果却与它们息息相关。所以家庭要多为子女提供探索和创造性活动的机会与锻炼生活能力的空间,不能重智轻德(宁可重德轻智),家长不能忽视自身与孩子文化品位、人生态度、道德修养、审美情趣、爱国情怀的建设,教育孩子待人须公平、公正、诚信,接物要爱惜、爱护、节约,处事应合情、合理、适度。俗话说:“没有不合格的孩子,只有不合格的家长。”如果家长自身品质有一定缺陷,做事不诚实,做人不到位,不能言传身教给孩子正面的东西,孩子便不会成为家长所希望的那样,这就意味着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其家庭教育总体上便是失败的,那么,仅靠高考前的短暂的“关

心”和临阵磨刀式的“教育”也是无济于事的。还有那些平时疏于督促、教育,只顾挣钱,对孩子“道德价值塑造”及学业不闻不问的家长,自己不学无术不求上进热衷低级趣味,却要逼迫孩子学有所成、高考扬名、成名成家,岂非咄咄怪事!古语说:“积金玉莫若积德,问富贵只须问心。”又有古名联说:“世上几百年旧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等好事还是读书。”家长若不转变求财不顾道德的错误观念,若不看重自身和孩子的德行建设和文化建设,一切皆是缘木而求鱼!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孩子在做人、学业乃至高考的成功,几乎就是十几年成功的家庭教育之花的绽放。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协同性如何,是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又一个非常重要的变量。学校必须采取适当的措施积极干预家庭教育,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最大限度地增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协调性,减少教育内耗。

17、家庭支持。高考不仅关乎考生本人,同时也是考家长,考家长的心理素质、智慧与孩子的配合度。高考之前,往往有很多人把心理关注的目光投向考生,但实际上家长的心理状态对考生高考成绩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而且它是比较复杂且极不稳定的因素。一部分家长的焦虑抑郁恐惧情绪甚至比考生还要强烈,他们往往从高二、高三起就开始着急,但心,自己压力就很大,吃不好,睡不香,经常唠叨,天长日久,这种紧张情绪就有意无意地传递给孩子,使孩子感到烦闷苦恼,不但加大了孩子的焦虑感和压力,而且在亲子间有时还会形成对立情绪。诚然,家长对孩子的压力是高期望的一种折射,因为一些家长在孩子身上倾注了很多精力和希望,对孩子的期望值和高考在他们心目中的重要性让他们情绪受到感染,心神不宁。所以,家长若不注意控制情绪调整心态,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可能通过暗示等心理机制直接或间接影响孩子考前复习和考场发挥,家长的高焦虑和不稳定心理对考生的学习和考试是极为不利的。

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考上大学,能考上好大学,这是家长对社会竞争的一种应对,也许还是对自己未圆之梦的一种寄托。他们把孩子的成功和自己的人生成功捆绑在一起,高考的竞争成了他们与周围人比较的砝码。但是,孩子从家长那里纳受的压力具有双刃剑的效果。孩子在临考时,本能的会感到有压力,一定强度的压力有利于激发孩子的内驱力,过多的给孩子施加压力却不算一种明智的选择,因为会破坏孩子的内在的应激系统,使心理、精神失衡,产生负面影响。再说,高度紧张状态并不利于临场的最佳发挥,当然对那些天赋智力非常优越学习动力却不足者,家长通过施加压力,可以督促其努力学习,短时期内有时也会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然而这种情形非常罕见。一般情况下,孩子平时的成绩及学业水平你心中有数,能不能考上或大概能考上什么档次的大学,你心中基本上成竹在胸。在临考前你先不能自乱阵脚,要冷静,特别要注意帮助孩子“减压”,帮助孩子调整好身心状态,比如抽时间让孩子看看电视、听听音乐或陪他聊聊天、散散步,关心照顾适可而止。为孩子营造一个安静温馨的学习环境和支持性的家庭氛围,要给孩子表达出这样的信息:“只有你尽心尽力,考出平时水平,就是好孩子。”这样反而有利于孩子保持良好心态,沉着应试。

有些孩子从小就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考试成绩一直不理想,临近高考,他们的情绪和学习劲头不是很稳定,甚至借机会乱发脾气,刁难家长,而家长为了孩子的学习难免忍气吞声,但时间一长家长就会用暗示、讥讽等方式把自己的愤懑情绪流露发泄出来,如不时唉声叹气,没有笑脸,甚至借他人映射孩子,殊不知在这特殊时期家长的任何一点不良情绪都会被孩子全部吸收,也许他表面上满不在乎,但思想上会对自己更没有信心,情绪更加浮躁,学习效率底下,对高考极为不利。

另外,在备考应考期间,家长要尽量减少或谢绝亲朋好友的来访和嘘寒问暖,否则一方面容易让考生复习分心,另方面把考生变成亲戚朋友关注的“焦点”,孩子觉得只有考个好成绩才不会丢人有“面子”,这就加重了考生的焦虑情绪。

18、饮食搭配。高考在即,学生正处于紧张复习阶段,脑力劳动强度大,常常会出现精力不足、注意力不集中、头昏脑涨、复习效率不高等现象,有时还出现短暂的低血糖,甚至出现失眠、精神衰弱等症状,这可能是饮食搭配不合理造成营养不足所致。那么,在复习以至考试期间,科学的饮食安排对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大脑处于良好的状态极有益处。

以下食物可供选择:

鸡蛋,瘦肉,动物肝脏,牛奶,豆腐,豆浆,新鲜蔬菜(如红萝卜、冬瓜、茄子、黄瓜),海带,新鲜水果(如葡萄、草莓),核桃仁,芝麻,瓜子,花生,腰果,蜂蜜,粗粮杂粮(如红豆、绿豆、黄豆、小米)。食物尽量要做到粗、细、荤、素的合理搭配。

考生进入考场,饭不宜吃得太饱,一般以七八分饱为宜,以充分发挥大脑的潜在能力。

如果忽略了饮食与营养科学合理的搭配,则有可能使考生考前身体状态欠佳,在考试中出现头晕、心慌、出虚汗、肠胃不适等问题,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记忆、分析、理解、判断能力下降,不能正常发挥,造成丢分。

另外,考前慎用药物,不宜滥用滋补品。

19、细节。在西方广泛流传着这样一首童谣:掉了一颗铁钉,丢了一只马蹄铁;丢了一只马蹄铁,折了一只马腿;折了一只马腿,倒了一匹战马;倒了一匹战马,损了一位将军;损了一位将军,输了一场战争;输了一场战争,亡了一个帝国。这

和我国的“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古训是一脉相承的。所以,后来才有“细节决定成败”的名言。

高考生要尤其重视应考细节,不让小事误了大事,争取做到万无一失。应注意的部分细节是:

(1)注意宿舍、家庭、食品卫生,防止引发疾病。

(2)提前熟悉考场、考室的地点,包括行车路线。

(3)不忘记带准考证等证件和其他考试用品,可以开一张清单,每次去考场前逐一检查盘点。

(4)骑车者考前检查自行车。

(5)防止交通治安方面的人身伤害事故发生。(2013年某省一女生参加高考,因下雨影响视线,不慎掉入一无井盖之下水道而殒命!)

(6)在去考场的路上向同学打招呼,在无形中获得友谊感和社会支持感。

(7)提前进考场,免得因迟到而惊慌失措,干扰心态。

(8)进考场时向监考老师问好,在不经意间消除对监考老师本能的害怕和恐惧感,可以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

(9)合理安排答题次序,合理分配答题时间。

(10)第I卷要避免“答对填错”。

(11)答卷完毕后检查卷面、格式、答案、姓名、准考证号,看有无不妥和遗漏。

(12)卷面整洁,书写工整,迎合阅卷老师心理,获得映像加分。

(13)不再思考、核对上一堂答题的对错。

20、不合理信念。将错误的认知不断内化就会铸就“不合理信念”。“不合理信念”这一概念由美国心理治疗医生艾利斯提出,艾利斯在20世纪50年代创立了

“合理情绪疗法”。在艾利斯看来,“人具有一种生物学和社会学的倾向性,倾向于存在有理性的合理思维和无理性的不合理思维”。当人们坚持某些“不合理的信念”,会长期处于不良的情绪状态之中,最终会导致情绪障碍及消极结果的产生。任何个人、团体、组织、甚至一个党派都可能持有一些“不合理信念”,当一个人被一条或几条不合理信念俘虏时,其结果一定是悲剧性的,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如果一个组织、一个执政党执持一些“不合理信念”,其危害将是巨大而深远的。

心理学家马斯洛说过:“人是决定着、选择着、行动着的动物。”面对同样的问题和情境,不同的人会有不一样的认知,从而会内化为不一样的信念,接着就会有不一样的决定,不一样的选择,不一样的行动,最后就会有不一样的结果。这也就是为什么每个人的起点都一样,而人生的“转折点”和“终点”不一样的最主要原因。很多人的人生暗淡无光,其根源就在于被持续生成、发酵的“不合理信念”所笼罩。

当前,在很多中学流行的“不合理信念”之一便是“较早进行文理分科能提高学生高考成绩。”这一错误信念能大行其道的背景是:极端功利主义思潮在社会蔓延并波及基础教育、高考指挥棒的导向、以高考上线率为主的教育评价机制、顾此失彼的浅薄思维方式。在这一荒谬信念的支配下,这些中学便从高一第二学期起分科教学,结果产生了许多的弊端。首先,文理分科太早使一部分学生在选择学文科还是学理科时陷入迷茫,因接受高中教育才一学期,相当多的同学还未认清自己的优势、兴趣与潜力所在,他们免不了草率决定,以致产生学非所长、学非所爱、反复转科、犹豫徘徊的尴尬局面,浪费了精力时间,限制了最佳发展。其次,文理过早分科,破坏了高中教育应有的完整的课程结构,学生无法拓宽知识面,社会常识欠缺,思维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能力都没有得到有效培养,最终影响到学生高考成绩的整体提高。第三,文理分科造就了一大批低自尊、不自信者。由

于理科的高难度,相当多的学生理科学不下去就改学文科,他们学文科不是出于热爱、兴趣,而是出于无可奈何。这样,学习文科的人似乎就成了“二等公民”,对他们而言,选择文科本身就是一个失败者的象征(一些甚至连文科也学不好的人后又改学体、音、美,则会加大挫败感)。另一方面,随着理科难度进一步加大,又会产生更多的学习失败者。文理分科尚且如此,过早的文理分科所带来的消极面则可想而知。

从宏观而论,高中文理分科本身就跟中国当代的国情不对应不协调。目前,中国教育发展最大的问题就是人文精神的失落,文理分科或过早的文理分科加剧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文理分科所导致的人文精神的失落降低了民族的整体素质,制约了中国现代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过早的文理分科让大多数(学理科的)学生在更早的时间不愿学习历史、地理、政治,为高考应试,他们也不再阅读文学经典,造成知识面偏窄,缺少人文精神,而人文学科、人文精神所要探寻的东西正是人的生存意义或人的生存价值。文科学生则与物理、化学、生物较早隔绝,不了解不掌握最基本的自然科学知识,科学思维训练不够,科学精神的树立无从谈起。太早的分科,我们的教学便很难再培养出文理兼通的大师级学者、科学家,这也许就是对著名的“钱学森之问”最直接的回答。世界排名第一的哈佛大学本科阶段的专业分类都不甚泾渭分明而采取一种宽口径的通识通才教育,结果培养出成千上万的创新型人才,我们为何如此迟钝不受启发而仍延续前苏联教育制度的产物——“高中文理分科”呢?

其他常见的“不合理信念”还有:

“只要学习努力,就一定能考出好成绩。”这是许多学生、家长、教师所共有的。但实际情况是:成功不一定属于努力者,但失败肯定属于不努力者。“你不是读书的料!”这是很多家长容易脱口而出的一句话,它表达的是对自己的孩子的失

望、不信任,这一不合理信念若被自己的孩子接受领纳,就极有可能转化为孩子自己的另一种不合理信念——“我本来就比别人笨,怎么努力也不行。”试问,抱有这样的信念的孩子,其学习效果、学业成绩能不一塌糊涂吗?另如“失败是成功之母”也是值得商讨的一个判断,它只有在“激励”“鼓舞”“鞭策”的层面上才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因为它是要一个人学会自我安慰、容忍挫折、悦纳自己、满怀信心、发奋图强、争取成功。若畏难而下、怯步而止,“失败也是失败之母”。如果说,“高考失败是人生最彻底的失败”这一不合理信念对高考生有恶劣影响,那么在社会上流行的“读书无用”是对所有家长、学生最具危害的一个不合理信念,因为它直接对准并力图动摇的是文明社会发展最核心的价值观。

结束语:考上好大学、继续求学深造是一桩关系到高考生前途和命运的大事,是每个中学生多年奋斗的目标,也几乎是所有家长共同的期待。但背后影响学生高考成绩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显性的、隐性的、知识的、能力的、单项的、综合的、主体的、主体外的、个性的、共性的等等。学生的学业成绩、高考成绩是一个系统因素综合作用的必然结果。在此,我们有意忽略了因试题难易变化引起的整体成绩波动。同时也没有计虑“考试居住环境”这一细小因素的作用。笔者坚信,有一定的智力,有学习的兴趣,有强健的体魄,有过硬的心理素质,幸遇上好的老师,外界能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经济的、家庭的、生活的),理想的高考成绩是不难取得的。

高考成绩的不同,学生会走出各自不同的路;对人生答案的不同,人们也会走出各自不同的路。人生会有很多条路,如果一个人踏上其中一条的时候,其余的路就在他眼前暂时隐去。当这一条无法走通的时候,如果他奋力求索,另一条路就会显现在他面前。人生之路也具有魔幻性,其宽度、长度、高度完全是由自己开拓的。那些具有优秀品质、不畏挫折、意志坚强的人,必定能为自己不停地设计职业生涯,

并为之付出努力而拓僻出崭新的路。是人必有脚,有脚就有路,而且,脚恒比路长。天下没有走不尽的路,却有不愿走路的脚。

一次两次的高考成绩既能有所说明,又不能说明什么。那些在高考后不能释然于怀、坦然面对、淡然处之的人,也许还要让以下言语在心中植根:“梦想成就未来,个性决定成长,方法激励进步,意志排除困难,思考完善自我,行动刷新人生”

浅谈大学生活的人生意义

浅谈大学生活 很荣幸也很高兴在这里遇见我们冀中的朱翠珍老师,也非常感谢老师给了我这次和大家交流的机会。 朱老师给我的写作题目是《谈谈大学生活的感受》,我想把大学生活放到人生的整体中去和大家谈几点自己的体会。野狐谈禅、不足为训,妄立文字,望大家辩证取舍。 一、责任意识——我们都是司机 责任意识是我们做好一切事情的前提,是有质量的生活的保证。责任就是要对我们已经做的、正在做的和将要做的事情有一种爱。不是消极被动地去完成别人分配给的任务,而是积极主动地用行动去满足心中对美好的追求和渴望;当然,这就需要我们知道自己是谁,自己真心想要什么即要明白我从哪里来,我为何而来,我要到哪里去。只有明白了这些我们才能有针对性高效的培养锻炼自己拥有足够的能力去驾驭生活,因为生活才是我们的最终归宿。所以有一句话:生活比什么都重要。 进而我把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比喻为司机。或许现在我们还是乘客,但是我们现在所做的正是培养自己驾驶生活这辆车的能力,很快我们就会开上属于自己的车。我们的这辆车是一代代流传、改进、换新而来的。在这辆车上,至少会乘坐着我们的妻儿老小,我们开车的最低责任是保证他们坐在车上是安全的;其次,我们要尽力让他们坐的是舒适、安心。与此同时,我们还要保证你的车是在一直向前行进的。 当然,如果车上的乘客(我们的负责对象)不团结,不和睦,你也很难安全快速的前进;你一直不停地开着,车也会受不了;自己一辆车独行,总会遇到些你无法独立解决的问题......所以我们还需要保证家庭是的和睦,关注车辆的性能和保养同时保持和其他车辆的联系等等。一个人,你驾驭的是自己的人生;一家之主,你把握的是家庭家族的前进状态;一个企业、公司,乃至一个民族、国家的领导你的责任是对乘坐在你车上的所有乘客负责,最起码你能保证他们是安全的,你能给他们安全感,同时你还要和其他的人、团体,国家竞争(其实我很不喜欢这个词、不喜欢争和抢,但是你必须竞争)。这就需要我们拥有过硬的驾驶技能,较高的调和、分配、组织能力,全局观、平常心。现实生活中我们很多人

如何让大学生活更有意义

如何让大学生活更有意义 大家好,我演讲题目是《如何让大学的生活更有意义》。 大学是高考过后又一个人生的转折,是人生最美妙的时光,是人生精力最充沛的黄金时代,这时的体力、记忆力、反应能力都达到巅峰。非常幸运的是,我们依旧可以坐在大学的教室里心无旁骛地学习,提高未来工作和生活的能力。这很可能是我们一生中最后一次有如此长的时间来学习,也可能是我们一生中最后一次有机会在学校这个小社会中锻炼各种能力,同时,这也很可能是我们最后一次在相对宽容的环境中学习为人处处事之道了。我们应该告诫自己是时候珍惜了,从而过一个有意义的大学生活。 我认为大学生要做好以下三件事: 第一,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学习创新能力; 第二,锻炼独立生存的能力; 第三,学会与人相处,学会交际,提高自己的沟通表达能力。 首先是学习,永远不要忘记。如果我们的学习失败了,就意味着我们什么也不是,当然,也不排除意外,但问题是,我们会是那个意外吗?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学业方面我们必须时时刻刻保持着谦虚谨慎的态度,踏踏实实的潜心到学习当中,认认真真的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让知识的乐趣来丰富我的生活。 中学生在学习知识时更多地是追求“记住”知识,而大学生就应当要求自己“理解”知识并善于提出问题。对每一个知识点,都应当多问几个“为什么”。一旦真正理解了理论或方法的来龙去脉,大家就能举

一反三地学习其他知识,解决其他问题,甚至达到无师自通的境界。事实上,很多问题都有不同的思路或观察角度。在学习知识或解决问题时,不要总是死守一种思维模式,不要让自己成为课本或经验的奴隶。只有在学习中敢于创新,善于从全新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学生潜在的思考能力、创造能力和学习能力才能被真正激发出来。 接下来,大家试着想想这三个问题,大学生为什么会迷茫,大学生为什么烦恼会越来越多,大学生为什么心理承受力低?大学不是“职业培训班”,而是一个让学生适应社会,适应不同工作岗位的平台。在大学期间,学习专业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要学习独立生存的能力,只有这样,大学毕业生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未来世界。在新时代大学生的素质培养中,社会实践活动对我们的认知能力有加深作用,对我们的生存能力有强化作用,对我们的发展能力有提高作用。因此,我们应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使我们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真正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至于人际交往方面,大学生与中学生的来源不同。中学生大多在家乡就读,同学间充满乡音乡情;而大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其语言、个性、生活习惯有较大差异。这就要求交往方式要有所转变。首先,要做到相互了解,相互适应,要提倡主动交往;其次,同学间要相互尊重,相互关心,为人要诚恳热情,待人宽律己严,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与同学交往要坚持与人为善,注意人际关系的和谐性。 大学是通向成功,追寻梦想的一个起点,尽管现在你我已经走过了大学三分之一的时光,有过困惑,有过挫折,但我们年青的心不能

大学生怎样过有意义的生活

大学生怎样过有意义的生活 摘要:在这个阶段里,所有大学生都应当认真把握每一个“第一次”,让它们成为未来人生道路的基石;在这个阶段里,所有大学生也要珍惜每一个“最后一次”,不要让自己在不远的将来追悔莫及。在大学四年里,大家应该努力为自己编织生活梦想,明确奋斗方向,奠定事业基础。 关键词:大学生活意义实践 正文: 大学是人生的关键阶段 进入大学是你终于放下高考的重担,第一次开始追逐自己的理想、兴趣。这是你离开家庭生活,第一次独立参与团体和社会生活。这是你不再单纯地学习或背诵书本上的理论知识,第一次有机会在学习理论的同时亲身实践。这是你第一次不再由父母安排生活和学习中的一切,而是有足够的自由处置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各类问题,支配所有属于自己的时间。 大学你一生中最后一次有机会系统性地接受教育。这是你最后一次能够全心建立你的知识基础。这可能是你最后一次可以将大段时间用于学习的人生阶段,也可能是最后一次可以拥有较高的可塑性、集中精力充实自我的成长历程。这也许是你最后一次能在相对宽容的,可以置身其中学习为人处世之道的理想环境。 在这个阶段里,所有大学生都应当认真把握每一个“第一次”,让它们成为未来人生道路的基石;在这个阶段里,所有大学生也要珍惜每一个“最后一次”,不要让自己在不远的将来追悔莫及。在大学四年里,大家应该努力为自己编织生活梦想,明确奋斗方向,奠定事业基础。 大学四年每个人都只有一次,大学四年应这样度过…… 一、完善自己的思想政治与道德素质 作为一个新时期的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方面应该有个走在时代的前言,在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党的同时,时时刻刻用党纪党章来约束自己,按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积极向党靠拢,争取成为一个合格的党员,在思想政治

网络对大学生活的影响

网络对大学生活的影响 摘要:如今,网络与我们每个人密切相关,上网的方式也经历了从传统的单一的计算机与网络的关系到现在各种移动终端设备的变化,可以说网络已经渗透到现代人生活的各个方面。然而,正如大多数人所说,网络就是一把双刃剑,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识,也有各自不同的用处,结果也各不相同。 关键词:网络与大学生活,双刃剑,利用网络,网络信息真实性 引言:作为信息的载体,网络有其自身的特点: 信息容量大:我们处在信息时代,每天的信息可以说是浩如烟海,网络尤其是各大网站提供了信息传播的平台,使更多人能了解到想要的信息。 时效性:利用网络能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获取事件信息,各大门户网站的竞争也使这种时效性的准确度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如今,通过电视直播,网络电台直播,我们可以明确的知道我们关注的内容。 分享性:正是有了这样的一个共同交流的平台,使得信息不再是传统上的一个人或者是人活动的相对较小的圈子,而是一个庞大的交流圈,每个人可以在里面畅所欲言,分享各自的东西。 便捷性: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网络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通过网络,每个人的想法就是更简单,更快捷。 在网络带来方便的同时,也掺杂着负面的效应,毕竟网上信息量大,鱼龙混杂,不免有不良的垃圾信息等。这对大学生的思想导向起了不利的影响。 1.正确认识网络这把“双刃剑” 正确认识网络这把“双刃剑”,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网络作为一个载体,衍生出了多种信息传递的方式。大学生通过网络接触到前所未有的广阔的空间,能更加有效和广泛地获取信息、学习知识、交流情感和了解社会。在它积极作用的背后,网络空间又以令人眩晕的色彩诱惑着涉世不深的大学生,使得部分大学生陷入到迷失自我的陷阱中。因此我们需要在大量的信息中找到精华,所谓精华就是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能对自己有帮助的资源。就上网本身而言,当然并没有错,关键在我们应该如何正确使用网络,在某些方面,上网也就类似鸦片,适量自然可以治病救人,但多了就容易产生依赖性,影响工作学习,但上网与鸦片又不同,前者产生的是生理依赖,后者则是一种精神依赖。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存在着既然对立又统一的一面,我们要如实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就必须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方法。这就告诉我们,对待中学生上网问题要一分为二,全面分析。首先,我们应该看到中学生上网的利,肯定网络给大学生带来巨大帮助。互联网具有高度的开放性,跨地域性,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在网上查找到他所要的信息。这大大方便了大学生的学习,因此,就出现了远程教育,我们可以在网上学到更多的知识,感受遨游学海的乐

如何度过一个有意义的大学生活

如何度过一个有意义的大学生活 摘要:价值观,目标的建立和个人特质。对于学习方式的革命,培养自己的多元文化视角,坦然面对,性,避孕等敏感话题,如何面对理想的落空和成功的巨大惊喜 在大学生活中,我们不仅仅只是要学习课本上的知识,和课本知识一样重要的是那些课本上没教的事。 叔本华说,人能够做他想的,却不能要他所想要的。(原文是:“Ein Mensch kann zwar tun, was er will, aber nichi wollen, was er will.”)这句话曾给我启发,让我试着去接受自由的额度,平等的界限。使我在和不公平的一切遇见时保持了我的宽容和理智。我在这里开始知道我不能过于严肃的去相信我所知道的一切。地球是圆的,真理也是圆的,它会滚动。 大学生自五四运动以来,在政治运动的舞台上就一直是先锋力量。是整个国家文化素质的高度集合体现。大学生的表现即代表了现代中国教育水平和政治水平。未来中国能否在世界舞台上取得更好表现其中很多重要力量就在今天的大学生中。在一切的不确定性中,有一点

已经被确定了。那就是西方国家已经开始重新审视和中国的竞争关系。西方世界已经做好了中国崛起的准备,在现代年轻大学生的思想中思考中国未来的变化。 “愤青”两个字越来多的出现在媒体上,愤怒好像成为了大部分人表达思想的方式。对于不同于己的,愤怒的批评抨击。过于容易感受到失望情绪,就我个人而言,身边的一些小事就已经能让我感受到对于这个学校的失望。但我不能只从行为上来观察这个世界,我还有思想,灵魂。我并不仅仅是第一势力理论世界中被撞散的台球,我有自己独立的思考方法,重要的认知和思想。轻易地被负面情绪感染带动,就会轻易地做出错误决定,影响我对于事物的判断。先理解所有的不同,才能解决这些不同所带来的问题。才能真正改善我的生活,愤怒对于改变现状,并没有用。我要明确一个目标,认清楚自己的本质,追求真正更多的自尊和自由。可是愤怒并不能达到我的目标。我现在的大学生活大部分都和学习没关系,我烦恼的最多的是食堂打饭晒被子打热水洗衣服,与我设想的大学生活相去甚远,但也真实的感到了挑战。 但进入学院学习后,应尽量快速而又有选择性的进入一些学生团体,尽可能迅速地融入缤纷的大学生活中。但在选择时,应注意眼前零散的目录中有哪个才是适合自己的,找准定位,不可盲目跟从,以免因没有兴趣或能力而对学业与生活造成负担。在社团的工作,可以拓宽自己的眼界,拓展自身能力。无形中,也许会发现自己的沟通能力和写作能力得到了很大的锻炼和提高。在社团,永远都会保持一颗

初中化学元素符号周围数字的含义归纳总结

化学元素符号周围数字的含义归纳 符号周围数字的理解一直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亦是中考的一个热点和考点。它有助于学生正确理解元素、分子、原子、物质之间的关系,理解化学式的含义和化合价的实质;理解离子和原子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帮助学生正确书写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下面仅就初中化学中符号周围数字的含义归纳如下: 一、符号(化学式、元素符号、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只表示粒子(分子、原子、离子)的个数。 通式为:mX──表示个分子(原子或离子)。 例:① 2H ──2个氢原子;【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只表示原子的个数】图示理解为:●●(“●”表示一个氢原子) 注意:千万别理解为两个氢元素。元素是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② 2H2O ──2个水分子;【化学式前面的数字只表示分子的个数】 ③ 2Mg2+──2个镁离子;【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只表示离子的个数】 ④ 2SO42-──2个硫酸根离子;【离子符号(原子团) 前面的数字只表示离子的个数】 二、符号右下角的数字只表示一个(或每个)粒子中某元素原子的个数或原子团的个数。 通式为:X m──表示一个分子(或原子团)中原子的个数为m. 例:① H2──1个氢分子由2个氢原子构成;【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只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个数】 图示理解为:●●。注意与2M的区别。 ② 2H2O──每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前面的2只表示2个水分子,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2和省略的1则表示在这2个水分子中,每一个水分子中所含的氢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用图示可直观、简洁地表示为:

(“”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 ③ SO4──1个硫酸根原子团中含有1个硫原子和4个氧原子;【原子团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只表示1个原子团中原子的个数】 注意:原子团只是化合物的组成部分,不能把原子团符号当成化学式。 三、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只表示离子所带的电荷。 通式为:X m+──表示一个X离子带m个单位的正(或负)电荷. 例:① Mg2+──1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② SO42-──每个硫酸根离子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不要理解为两个硫酸根离子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 四、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只表示某物质中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 例:──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

大学生恋爱观对人生的影响

大学生恋爱观对人生的影响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谈恋爱越来越普遍。在大学校园里随处可见手牵手的情侣,谈恋爱是否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以及今后的发展,这将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而这也成为了现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或者是心理教育的主题 之一。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埃里克逊关于自我发展的八个阶段理论:婴儿期、童年期、学前期、学龄初期、青春期、成年早期(18――30岁,这是建立家庭生活的阶段,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成年期、成熟期。现在我们就处于成年早期,在这个时期里我们会遇上喜欢或被喜欢的人,从而开始我们所谓的的恋爱。 对于所有正在恋爱中的大学生,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对待爱情的态度: 1. 认为爱情是纯理想的,是完美的,是朦胧的。这类大学生对爱情抱有美好的憧憬,希望自己的爱情是纯洁的。这种爱情往往基于双方共同的理想,注重精神世界的交流,追求浪漫式的爱情的情调而少有现实生活的掺杂。调查显示,这类人在大学生活中所占比重较少,只有5%的人认为大学爱情结果是找到纯洁的爱情和近三分之一的人认为爱情基于真实的感情。最求这种爱情的人往往由于过高的内心要求而很难找到理想中的恋爱对象。 2. 认为爱情是一种慰藉。现实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的情感受到

世界影响也变得多太复杂大学生作为步入社会的提前练习场所,也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影响,有大约1/5的人认为他们恋爱动机在于满足一时的新历需求而有30%的人认为他们的动机在于只是不想让大学生 活变得寂寞。与此同时还有6%的人并不明确爱情因该基于什么因素。这种盲目的爱情并不能创造出高尚的稳定的爱情,恋爱双方往往会在短时间内发生摩擦,从而导致爱情匆匆结束,最终致使受到伤害,这也是大学爱情成功率极低的原因之一。 3.并不明确爱情的定义。绝多数人都或多或少表达了自己的爱情,这其实反映的是当代大学生对爱情的模糊。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在精神方面,大学生越来越不能明确爱情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无论是纯理想的境界还是结对世俗的观点,大家都不能很好的明确爱情的定义。调查显示约80%以上的人对于爱情持有朦胧态度,并以为自己 已经拥有或者是即将拥有,曾经拥有真正的爱情。可以说,通过这一点,可以看出大学生的爱情观还需要社会、家庭、学校的共同努力。 那么恋爱到底是什么呢,感情的本质又是什么呢?它又有什么特征呢? 感情是一对男女基于必须的客观物质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构成对对方的最真挚的仰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我终身伴侣的最强烈的、稳定的、专一的感情。感情的本质,是人的社会属性与人的自然属性相结合的异性间的崇高感情。 不一样的感情观。感情是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人生课题。在人类文化发展史上,有许多不朽的文艺作品都是描述感情的,我国的《诗

大学生活在人生中的意义

大学生活在人生中的意义 在人生的旅途中,大学生活不过只有四年的时间,但这四年确是人生旅途最为重要的转折阶段,值得很好珍惜。许多人以为,大学不过是相对高级的教育阶段,是进入社会职场之前最后的轻松时光。于是,一些在高中阶段勤奋学习、终于通过了高考独木桥的年轻人,在进入大学校门之后,就开始“马放南山,刀枪入库”了。 这些学生每天或是沉湎于电脑游戏、与那些网络上的虚拟人物整天杀个昏天黑地;或是仰仗家里较好的经济条件,整天游手好闲,肆意旷课,流连于酒店歌厅夜总会之间;或是陶醉于儿女情长,整天朝三暮四,追逐着空泛的爱情而不能自拔。这些的确是当今大学校园中灰色的一面,由于数量不占多数,也许还不足为虑。真正令我们担心的是那些进了大学、却仍简单延续着原有学习习惯的那些大学生们。这些学生习惯于听命于老师、习惯于围着考试的指挥棒转,每天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应付考试,为了取得所谓的好成绩,进而顺利地在毕业时拿到大学文凭。至于自己学习的目的是什么?毕业后如何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这些似乎是别人的事情,与己无关。显然,这种状况是非常有害的,这也是目前大学毕业就失业的社会问题产生的重要症结所在。 大学生活对于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呢?对此,我在自己30年前上大学的时候也没有 认真思考过,事实上也处于十分模糊的状况。因此在自己的大学四年期间,浪费了很多宝贵的时间和精力,做了很多无用功。例如,当时对于能够幸运地获得上大学的机会很珍惜,简单地认为,只有门门功课都取得好成绩,才对得起自己的这份幸运。于是自己把大量的时间花在了背概念、做习题、机械地应付考试上面,现在回想起来,这些功夫下的的确比较冤。因为我们是改革开放初期通过恢复高考进入大学经济管理专业的大学生,所学的专业教材完全是老师临时应急编写的试用教材,许多内容甚至还沿袭了文革前的一些旧有套路,与当时已经开始的中国改革开放实践基本是脱节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单纯局限于教材的内容去准备考试,尽管可以取得较好的成绩。但自己其实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收获,那些临时教材的内容很快就被中国的改革实践证明,是不符合实际的。好在我们这些大学生中的多数都是具有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的,毕业后进入社会,很快就能够适应社会的现实,通过自身所具备的边实践、边学习的能力,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 因此,大学生活对于人生的意义,首先就体现为是使大学生成为一个为社会所欢迎的人的一个重要的准备阶段。这个阶段一共只有四年的时间,要使这个准备很充分,就必须富于计划性,此前我曾在自己的博客上,以“对大学生职业准备若干指标的解读”为题,侧重社会实践提出了应该如何进行这些准备的一些建议。其中非常强调计划性的重要,如果没有计划,或是执行计划的力度不够,缺乏具体定量的明确要求,那么这个准备可能就会严重不到位。而准备工作的偷工减料将肯定会使你在进入社会职场之后屡屡受挫,因为你打的是无准备之仗,接受失败的惩罚自然就具有某种必然性。 为了提高这种准备的针对性,首先就要清楚社会职场对人才的真实需求是怎样的,从而通过与现实需求的对照,知道自己究竟在那些方面存在着差距和不足,以便在大学的几年中,在进行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课堂和书本学习的同时,也能够有目的地、按照社会实践的要求,通过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有效缩短自己与现实需求之间的差距。 同时,大学阶段也是按照社会实际需要形成对环境适应性的重要阶段。在谈到大学生面对社会需要的选择时,我们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要具备一定的职业竞争力。客观地说,对一个尚无工作经验、刚出校门的学生,就一味地要求其要具备多么强的职业竞争力,是不大现实的,用人单位也并非都那么苛刻和不切实际。但一个已经完成大学学业的大学生,应该

演讲稿《如何有意义的度过大学生活》

各位同学、老师: 你们好!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有意义的度过大学生活。生活中我经常与听到很多同学说“大学很无聊,读大学没什么意思”、“我不喜欢我所学的专业”、“我长相不好“、“我家里没什么背景,我爸不是李刚”等等说法。似乎大家对未来都没什么信心,现在我结合自己的心得和大家交流一下。 首先说一下学习。很多人说我不喜欢我所学的专业,你要知道,一旦选定了,即使不喜欢,也得搞下去。为什么?因为你要毕业,我们辛苦四年不就是为了混个毕业生证吗?如果你连毕业证都拿不到,首先是对不起父母,然后对不起自己。父母供我们读书容易吗,我们十年寒窗容易吗?都不容易啊。其实即使搞不好也无所谓,我们学的说实话也没有多少能用得上的,毕业后还不得在社会上从头再来啊,从零开始学起。我觉得在在大学最重要的广泛地读书。甭管文学、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哲学、经济学,还有所有的随笔、散文、诗歌,只要你喜欢,都值得大家都得去读。当然不是要求大家都去读书,但是,如果你读了大量的书,你就会变成一本书,厚厚的,让人一看就很厚重,让人一看就有学识,让人一看就愿意觉得你是值得交往的人。和别人一交流,人家会觉得,哎,这人谈吐不错,凡是读书多的人,发展潜力一定是强的,因为你有厚度,你的事业就有高度。记得有一句话:底蕴的厚度决定着事业的高度。什么叫底蕴?底蕴就是你读了多少书,走了多少路,这就是底蕴。书都没读过,你怎么会

有思想?书都没读过,你怎么能从多个视角来考虑问题?书都没读过,你怎么能有创新意识?书都没读过,你怎么知道仰望星空? 然后说一下相貌问题。我还是有自知之明的,我觉得我长得不漂亮,但我知道前国务院总理吴仪、导演胡玫也不漂亮,但我有一点比她们优势,我还年轻,我还没有无数的未知,这是我的资本。我可以不像其他校花级的为了摆脱色狼的纠缠而弄得疲惫不堪,我还有大把的时间做我喜欢的事情,和众多的异性交朋友。当然男同胞更不必为此自卑了,新东方俞敏洪、阿里巴巴马云、大导演张艺谋有几个长得帅的。人嘛,重要的是要有一种魅力,这种魅力和长相无关,是从内心散发出来的一种气质,它比长相更持久。长相男人还好一点,说实话,女人的相貌能保持几年,说句到家的话30岁过后就是明日黄花了。我非常反感一些美女和帅哥自以为是,为自己有众多的追求者而洋洋自得,小样儿你得瑟什么啊,你老了之后还不照样是老太婆或糟老头子一个吗?所以啊,长相好的也不必骄傲,丑的也不必自卑,多少年之后都是要入土的,什么帅哥、美女都是tm浮云。关于相貌不说了,怕惹起众怒啊。 最后最后说说爱情,很多人问我,我喜欢上了一个人怎么办?那就告诉他,那如果两个相爱了怎么办?非常简单,要一心一意地爱!什么叫一心一意?不是说大学只能谈一次恋爱,而是一次只能谈一个。同学们请记住了,这是我对你们的最低标准了。真正的恋爱要爱到什么地步呢?要爱到这种地步,就是“为什么我的眼中充满泪水,

大学生恋爱观对人生的影响

大学生恋爱观对人生的影响 大学生正确的感情观 一、感情的本质和特征 1、恋爱概述 (1)人类性心理发展的阶段性 人类个体性心理的发展。儿童性心理的发展;青少年性心理的发展:疏远异性期(10――11、12岁)、接近异性期(13――15、16岁)、两性初恋期(17、18――20岁)。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埃里克逊关于自我发展的八个阶段理论:婴儿期、童年期、学前期、学龄初期、青春期、成年早期(18――30岁,这是建立家庭生活的阶段,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成年期、成熟期。 (2)恋爱的概念 黄希庭认为,“男女双方培育感情的过程,称为恋爱。处于恋爱状态的男女会产生个性强烈的互相倾慕”。 康德认为,性冲动是具有周期性的;所谓恋爱就是咱们借助了想象的力量,把它从周期性里解放出来,而成为一种有延续性的东西。 夏威夷大学曾文星教授认为,“恋爱”乃是指两个人之间发生强烈且浓厚的情感,是一种情感与人际关联状态;通常是个短暂时刻的心理现象。对恋爱的明白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恋爱的基本动力是人的性欲望 第二,恋爱的本质是满足男女双方心理需要 第三,环境因素的影响是导致恋爱的外部条件 因此,恋爱是一种异性之间在生理、心理和环境影响的交互作用下,互相倾慕和培植感情的过程。 (3)何谓恋爱观 人们关于恋爱问题的基本看法和根本观点就是恋爱观。 感情是人生的重要资料,但又不是人生的全部。正确地认识感情的本质特征,认识感情在人生中的位置,是建立正确恋爱观的基础,也是青年大学生谨慎驾驶感情之舟的前提。 2、感情的本质 感情是一对男女基于必须的客观物质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构成对对方的最真挚的仰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我终身伴侣的最强烈的、稳定的、专一的感情。感情的本质,是人的社会属性与人的自然属性相结合的异性间的崇高感情。 不一样的感情观。感情是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人生课题。在人类文化发展史上,有许多不朽的文艺作品都是描述感情的,我国的《诗经》、希腊的史诗、罗马的神话甚至基督教的《圣经》,都有动人的感情故事。许多哲学家、心理学家也对感情有自我独特的见解。英国

盘点大学生活最有意义的十件事

盘点大学生活最有意义的十件事 当初怀着一腔赤诚来到这片充满青春印记的土地,转瞬已经过去三年。现在能回忆起的,是懵懂的岁月如何经过时间的历练变得不再充满幻想,无法再回到当初的那份心境中去。面对着即将到来的实习和毕业,再回首,仿若只有盘点青春的快乐,那将是我永远无法替代的岁月印记。 1、刚入大学,建立形象。与新同学尽快融合,第一印象永远会定格自己在大家眼中很久的新形象感,所以我努力地发展着校园社交,也许某一个人,将是我一生的挚友。 2、加入社团,扩展人脉。也许只是对某一项兴趣的热爱,就让不同专业的同学走到了一起,如果不参加社团,我想自己永远不可能认识那么多人。 3、学生会里,莫名辛劳。如果不进学生会,自己永远无法站在一个服务者的态度来看待这个校园,这个社会和这个世界,原来表面风光的工作,背后有那么多不可言说的辛劳,最后直到自己离开了,也很疑惑,自己到底得到了什么,面对着拿着接力棒的学弟学妹,自己只能会心一笑,再见了!在这里流过的的汗水!

4、第一次翘课,无感。像我这种自小到大的乖乖孩,真的是永远无法理解那些经常翘课的孩子,选择合适的老师来翘,原来这是一种充满智慧的游戏。 5、一次作弊,得到了领悟。有的人一学期勤勤恳恳,因为考试时的事物就被残酷的挂科了,有的人,一学期布展课堂,不认识老师的脸庞,仍然可以轻松通过考试,拿到学分。于是作弊开始流行,我也跟过风,可是当我伸手去触摸小抄的那一刻,我的手莫名的发抖,完全不听使唤,我想后悔,放回去也办不到,连我自己都不理解,一向无惧生死的我,竟然被自己的内心折磨成这样,我果然被没收了小抄,什么也没有抄到,所幸没有被赶出考场,凭借自己的天资,我居然没有挂科,从此我发誓,实力永远至上,鄙视投机取巧。 6、残酷的挂科,还有清考。自己补考过几次,过了。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的大学也会有清考的案底,更没想到的是,碰到了学校的改革,直接重修,这样的学业污点,实在是无法抹去,但是仔细想想,也难能可贵,有了这样的经历,我明白了,错误,有时候错了,就没法去更正,最好的办法就是,在一开始,就不要犯错。 7、参加比赛,无知的露脸。最初,怀着憧憬和幻想,参加了各种各样的比赛,成绩有好有坏。可当自己懂得越来越多的时候,才发

化学符号及其意义

化学符号意义及化学式的计算 【观念一】元素符号的意义 1、宏观意义:表示一种元素; 微观意义: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例如:H 表示氢元素;也表示一个氢原子 2、特殊,金属单质(Fe 、Cu 、Zn 等) 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对应的元素例外非金属固体单质(C 、Si 、P 、S) 稀有气体 以上这几种物质对应的元素符号具有三种意义: 表示一种元素;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表示对应的物质。 例如:S 表示硫元素;也表示一个硫原子;也表示硫这种物质 3、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了数字,则只具有微观意义,代表原子的个数 例如:3 H 表示3个氢原子 5 S表示5个硫原子 【示例一】 例1、下列符号通常用来表示微观意义而不表示宏观意义的是() A、 H B H2 C 2H D H2O 例2、将下列符号中“2”所表示的意义写在横线上: 2Hg 2SO3 N2 2N +2 Cu SO42- 例3、用化学符号 ....表示: 2个氦原子,3个碘分子, 氖气,2个镁原子两个氧原子 一个钾原子三个硅原子一个银原子

【观念二】化学式符号的含义 1、化学式的意义 表示一种物质 (1)、宏观意义: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 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 微观意义表示该分子的原子构成 例如:SO2表示二氧化硫这种物质; 表示二氧化硫由硫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表示一个二氧化硫分子 表示一个二氧化硫分子由一个硫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 (2)、若在化学式前面加了数字,则只具有微观意义,代表分子的个数。 例如:6 SO2表示6个二氧化硫分子 2、离子符号的意义:表示该离子;表示一个该离子 例如:Mg2+:表示镁离子;表示一个镁离子 若在离子符号前面加了数字,则表示离子的个数。 例如:4 Mg2+:表示4个镁离子 【示例二】 例1、距地球15~35km处,有一个臭氧层。关于臭氧叙述不正确的是() A、臭氧是一种单质 B、臭氧与氧气性质完全相同 C、臭氧和氧气混合后形成的是混合物 D、臭氧转化成氧气发生了化学变化 例2、下列物质化学式,书写正确的是() A、FeSO4(硫酸铁) B、H2SO4(硫酸) C、Mg2O2(氧化镁) D、AgCl2(氯化银)

关于淘宝对大学生生活影响的调查报告

关于淘宝对大学生生活影响的调查报 告

关于“淘宝”对大学生生活影响的社会实践论文 摘要:“淘宝”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我们就其对大学生生活的影响进行了调查研究,设计了问卷,随机发放调查,主要包括了逛“淘宝”的频繁度,“淘宝”上的开销及消费项目,“淘宝”的“副作用”和“双十一”的参与情况等,并对问卷的结果进行了统计整理,分析其中所折射的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在此基础上,讨论应该如何正确运用“淘宝”,减少其带来的弊端。 关键词:淘宝双十一月消费额消费项目副作用重要性消费观和价值观 正文: 1.“淘宝”对大学生生活的影响 随着科技的进步发展,智能机的普及,看新闻、查资料、聊天、购物等都成了在掌心里就能够完成的事,这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因此我们小组就网络购物——“淘宝”这一主题展开了调查研究,探究其对我们大学生生活的影响,从而发掘其中折射出的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观以及价值观。 1.1.认识“淘宝” 淘宝网是中国深受欢迎的网购零售平台,由阿里巴巴集团在 5月10日投资创立。拥有近5亿的注册用户数,每天有超过6000万的固定访客,同时每天的在线商品数已经超过了8亿件,平均每分钟售出4.8万件商品。

据统计,淘宝网的交易额为2083亿人民币,则高达4000亿元人民币,的交易额已突破了一万亿!是亚洲最大的网络零售商圈。淘宝商城整合数千家品牌商、生产商,为商家和消费者之间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 每天全国三分之一的宅送快递业务都因淘宝网交易而产生。截至底,已经有超过80万人经过在淘宝开店实现了就业(国内第三方机构IDC统计),带动的物流、支付、营销等产业链上间接就业机会达到228万个(国际第三方机构IDC统计)。大淘宝的出现将为整个网络购物市场打造一个透明、诚信、公正、公开的交易平台,进而影响人们的购物消费习惯,推动线下市场以及生产流通环节的透明、诚信,从而衍生出一个“开放、透明、分享、责任”的新商业文明。 1.2.淘宝双十一购物狂欢节 每年的11月11日被称为“光棍节”,同时也成为商家炒作的节日,所有商场、超市以及网购电商都在这一天前后推出各种抢购活动来促销。 11月11日零点,天猫“1111购物狂欢节”正式拉开大幕。 淘宝天猫双十一销售额350亿,成为了全球最大网络购物节。 手机也很抢眼,其整体支付宝成交额53.5亿。 1.3.大学生的新习惯——逛“淘宝” 打开手机逛淘宝似乎普遍成为了当代大学生的一种新习惯,乘车时,休闲时,甚至是上课时,都有一大部分大学生会习惯性地逛逛淘宝。那么逛淘宝究竟是有多普遍呢?就这个现象我们进行了调查统计。 此次调查问卷的第一个问题:你平时一周淘宝几次?

我的大学生活及未来规划

我的大学生活及未来规划 大学,是漫长人生路上的一个重要的驿站。在大学的路途看起来很宽敞,却有各种各样的陷阱,稍不小心就有可能栽倒,让你难以重新站起,美好的人生甚至有可能会因此而化为泡影。大学,不仅仅是人生的转折站,它更是人生的跳板。经过这一站,能跳出多远,关键在于在这一站我所付出的努力。那么,怎样才能使自己的大学生活充实有意义,怎样做主自己的大学生活呢? 我的大学成长阶段具体目标如下: 1、学习思想政治,提高道德素养;学习党、团的有关知识,积极向党团组织靠拢。参加各类思想政治、意识形态、道德修养领域的主题教育活动和各类爱国主义等具有积极意义的主题征文活动。培养和树立法律意识、诚信意识、创新意识和竞争意识,增强组织纪律性、社会责任感和集体主义、注重基本道德素质的自我培养。 2、认真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竞争力;认真学习好专业课程;通过国家英语等级考试六级;通过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毕业设计及毕业论文取得都取得优秀的成绩。除课本知识外,多看课外书,扩大知识面。 3、积极投身社会,增加社会实践经验;积极参加学校或院系组织的各类实践活动;参加各类社会实践、社会调查活动,并完成相应的实践论文;参加各类志愿服务活动或各类社会公益活动;为班级、学院或学校集体完成某项服务活动。 4、做好求职准备。正确评价自己,制定就业目标;拓展学习范围和就业机会,熟练掌握就业政策;积极做好求职就业的知识、心理和技巧等方面的准备。 我为了我的大学目标制定了相应的计划: 第一,放远目光,确立目标和计划。古人有“志当存高远”,毛泽东也有“风物长宜放眼量”。没有目标便没有前进的努力方向,也毫无动力可言。计划目标,又可分为近期和远期。如近期我要看完多少本书,这一个月我要学懂什么知识,假期有什么实计划等等。远期的如:争取毕业前拿到会计证,人际关系网应该多大,实践能力应有达到怎样的程度等等。

化学符号的含义

化学符号的含义 一、元素符号的含义: 1、表示元素 2、表示一个原子。 除N、H、O、Cl、F外,其它元素都要表示第三种含义,即表示这种物质。 气态非金属元素表示两种含义,例如:N 表示氮元素,还表示一个氮原子; 金属元素表示三种含义,例如:Fe表示铁元素,一个铁原子,铁这种物质 固态非金属元素表示三种含义,例如:Si 表示硅元素,一个硅原子,硅这种物质 稀有气体元素表示三种含义,例如:He 表示氦元素,一个氦原子,氦气这种物质 元素符号前添加数字后不再表示元素,只表示原子的个数 例如:2H表示两个氢原子,3P表示三个磷原子 二、化学式的含义: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四种含义: 宏观意义:1、表示这种物质,2、表示由元素组成。 微观意义:3、表示一个分子,4、表示一个分子由原子构成。 例如:CO2的意义有: 宏观:①表示二氧化碳这种物质,②表示二氧化碳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微观:①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②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 化学式前添加的数字不再表示物质,只表示分子的个数 例如:2N2表示两个氮分子,3CO2表示三个二氧化碳分子

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含个原子。例如:H2O中2的含义表示一个水分子中含两个氢原子。 三、离子符号的含义: 阳离子:NH4、H 、K 、Na 、Ag 、Ca 、Ba 、Mg 、Zn 、Al 阴离子:Cl、O、S、OH、NO3、CO3、SO4 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带个单位的电荷, 例如:Mg 中的2表示一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离子符号前的数字表示离子的个数, 例如:2Na 中的2表示两个钠离子。 四、化合价的含义: 表示元素或物质中元素的化合价, 例如: O:表示氧元素的化合价是??2 (价), H2O表示水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是??2(价) 五、巩固提高: 说出下列化学符号的含义: 1、F 2、Cu 3、P 4、He 5、2Ne 6、SO2 7、2H2O 8、Mg 9、2Fe 10、Si 11、SO4 12、Al2O3

最新微信对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影响2

研究题目:微信对于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影响 一、研究背景: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推出的一个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微信支持跨通信运营商、跨操作系统平台通过网络快速发送免费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同时,也可以使用通过共享流媒体内容的资料和基于位置的社交插件“摇一摇”、“漂流瓶”、“朋友圈”、“公众平台”、“语音记事本”等服务。于是随着社交网络的广泛使用,微信被越来越多的人使用。当代大学生作为走在时代潮流前沿的群体,无疑是微信的应用主体。 二、研究的目的及内容: (一)研究目的: 通过以调查问卷的形式来调查微信对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影响,并从问卷中作出分析,找出对大学生的利与弊和大学生对使用微信的困扰。 (二)研究内容: 1、通过访问的形式,调查微信对于大学生影响。 2、通过以调查问卷的形式来调查微信对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影响,并从问卷中作出分析,找出对大学生的利与弊和大学生对使用微信的困扰。 3、通过实践内容,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想法,并与之交流。 三、调研基本情况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数量的增加,社交软件逐渐普及起来。在大学生的生活中,QQ、微信、微博、人人网等社交软件是必不可少的。微信服务因其移动性、便携性、个性化等特点深受广大用户尤其是大学生的欢迎。当代大学生是走在时代潮流和思想前沿的青年群体,具有极强的适应性和接纳能力,使得微信很快在大学生中普及开来。“微信”作为信息技术领域的一项新生事物,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或社会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已超越了技术本身,对大学生的学习思维方式、日常生活、交流习惯产生了全方位的、渗透式的重大影响。如何正确认识微信对大学生生活的影响,如何正确利用微信,是值得每个大学生思考的问题。本文我们主要围绕微信这个社交软件展开了一项“微信对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影响”的调查。调查范围在青岛科技大学校园内,调查对象为大一至大四的在校所有使用微信的学生。 大学生使用微信的现状 调查显示, 100%学生都在使用微信。大部分受访者的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达到了65.5%的比例,其次是使用半年到一年的有20.3%,也就是说,高达85.5%的使用者的年限在半年以上,使用三个月到半年、三个月以下的比例分别是9.8%、4.4%。每天使用微信时长六小时及以上的学生占23.7%,4~6小时的占14.2%,2~4小时的占19.7%,0~2小时的占52.4%。对于选择使用微信的原因,73.5%的学生因为朋友都在用,12.6%的学生因为使用微信可以节省短信、电话等资费,2.5%的学生认为使用微信能结交附近好友,1.4%的学生通过微信打发时间,10%的学生选择其他原因。80%以上的受访者都是经常或者几乎每天都要接触微信。微信给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的最主要困扰为:学生自制力不足,在熄灯后仍玩微信,影响了休息(41.9%);学生私人信息被泄露(31.1%);学生经常莫名其妙被陌生人打扰(23.7%);学生经常在上课时使用微信交流,无法认真听讲(23.7%);学生受到其他方面的困扰(11.9%)。在微信使用的内容上,90%以上的受访者都使用过文字信息聊天、查看朋友圈的动态、语音信息聊天和在朋友圈里互动和分享,90.2%的受访者通过微信浏览新闻、在微信群里聊天或发布信息、查阅订阅号、记录生活心情或发表观点看法,而作为微信别具特色的摇一摇、查找附近的朋友以及使用漂流瓶结识朋友的功能,使用者的比例并不高,分别只有25.6%、26.6%和16.2%。由此可见,大学生使用微信的主要活动集中在熟人的人际交往上,获取、分享信息和发表看法的比例也比较高,而对于微信支付和使用

如何度过大学生活范文

大学生活是多姿多彩的,但也需要我们去把握和深人体会。有人说:“平凡的大学生有着相同的平凡,而不平凡的大学却有着各自的辉煌。”但,你可以选择平凡,但却不可以选择平庸;可以的话,相信谁都想不平凡。那么,怎样才能使自己的大学生活充实有意义,怎样做主自己的大学生活呢?我随便谈谈个人的几点观点。 首先是要确立目标和计划,放远目光。古人有“志当存高远”,毛泽东也有“风物长宜放眼量”。没有目标便没有前进的努力方向,也毫无动力可言。计划目标,又可分为近期和远期。如近期我要看完多少本书,这一个月我要学懂什么知识,假期有什么实践打算等等。远期的如:争取毕业前拿到自考文凭,人际关系网应该多大,实践能力应有达到怎样的程度等等。而且,目标的实现又是一个个小怒表实现的连贯过程。如一天记5个单词,到考前便可记到很多。但,这需要坚持和毅力。 第二,是要放远眼光,是指不被暂时的情绪和心情所拖所沉溺,要成就大事业,就必须大事抓紧,小事放松。如,不要被上网玩游戏等所带来的满足感所一直沉溺,孰不知,暂时满足的背后的更大的空虚。相信大家都有这种体会。 第三是树立就业危机感。我们总是在怪自己自己控力不强,没有上进的动力。孰不知是自己的意识上没有清醒。有人会说:“爱情是学习的动力”或“家境贫穷的学习的动力”等等。其实,从直接意义上来说,就业危机感才是也应该是我们上进的动力。我自己常想自己毕业以后究竟能干什么?又多从报纸杂志上看到目前就业形势的异常严峻,所以心里很是后怕。有人说目前找工作:要么有关系,要么有文凭,要么有才能(技能)。而我们呢?文凭,只是大专;关系,相信在坐的大部都没有什么关系。所以,我们唯一的出路便是要有什么才能。而这,就要问问自己:你学到了什么,你掌握了什么?现在的问题不是我们不知道学什么,而是我们不想学。 第四,是要学知识与发展能力并举。以前是重知识而轻能力,但现在不同了,恰相反,由于社会上影响,文凭要求的适当下降,所以现在的很多大学生纷纷跑出外面找兼职。如果他们是在不影响学习的前提下去的,那没话说,反而应该提倡。但他们有些不是,为了一份端菜的服务生工作,不惜请假旷颗,晚自习也不上。我身边就有这样的现象。现在,出现了这样一种错位思潮,就是,在职的机关企业工作人员,纷纷利用业余时间”充电“,而在校的大学生们却纷纷跑到社会兼职。我觉的应该纠正这种思潮,归位。 此外,还有,就是,要多看看书和报纸杂志。了解最新社会动态,知晓国家大事,掌握第一时间的时政经济新闻……是的,这不仅对我们以后找工作容易有帮助,而且对我们本身的工作也有帮助。广告是一们综合边缘性学科,我们做为未来的广告人,就应该博学,什么都应该了解一下,并且要有重点地突出模些领域学科! 好了,我今天的演讲也到此为止了。最后,只上一句话:”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的,送给我自己,也与大家共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