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现状及持续发展研究

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现状及持续发展研究

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现状及持续发展研究
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现状及持续发展研究

北方民族大学

学年论文

论文题目: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现状及持续发展研究

院(部)名称:经济学院

学生姓名: 刘海兰

专业: 金融学学号: 20122373

指导教师姓名: 韩纪江

论文提交时间:

北方民族大学教务处制

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现状及持续发展研究

刘海兰

(北方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宁夏银川 750021)

摘要

小额信贷自上世纪 70 年代产生以来,作为农村主要的扶贫方式和手段,已经在国际范围内得到广泛的认可,它旨在通过小额信贷机构为传统金融机构难以惠及到的广大农户提供以信用借贷为主的金融服务,并通过外来资金的注入,打破由于投资不足造成的长期贫困恶性循环。小额信贷在我国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农村中低收入群体摆脱贫困,获得自我生存和发展机会的信贷服务方式,它有效的解决了农村低收入群体的金融需求。对缓解农村金融市场的供需失衡、优化农村金融体系、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科技进步和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等多方面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现阶段随着我国经济转型的不断深化,金融体系的变革与推进也随之而来,政府对金融市场的管制逐渐放开,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也逐步加快,小额信贷在这个过程中既迎来了发展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目前我国农村小额信贷还显稚嫩,未形成成熟的产业体系,主要表现在资金供给不足导致的供求矛盾依旧凸显、小额信贷自身的可持续运营能力缺乏、目标客户瞄准机制不健全、信贷产品单一灵活性不够等多方面。本文以小额信贷作为立足点,以我国发展农村金融及解决“三农”问题为背景,对我国农村小额信贷项目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的梳理,力图寻找出一条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之路。

[关键词]:小额信贷、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扶贫

The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Micro Credit and it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China

刘海兰

The north ethnic university school of economics,Yinchuan ,

750021,China

ABSTRACT

Since the 70 time of the last century, micro credit has been widely recognized as the main method of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means of rural areas., It aims to through microfinance institutions for traditional financial institutions to benefit to the farmers to provide credit based financial services, and through foreign capital injection, break due to inadequate investment caused by long-term vicious circle of poverty. Microfinance in China after 20 years of development has become our country rural low-income groups out of poverty, get the credit service of the self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it effectively solves the financial needs of low-income groups in rural areas. To alleviate the imbalance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of rural financial market, optimization of the rural financial system, promote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progress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he improvement of living standards of farmers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role can not be ignored. At this stage with the deepening of China's economic transition, reform of the financial system and promote followed, the gradual liberalization of the government control of the financial market, gradually speeding up the process of marketization of interest rate, micro credit in the process which ushered in the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but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faces enormous challenges, Currently China's rural micro credit is still immature, without the formation of a mature industry system, mainly in supply shortage of funds led to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is still prominent, lack of ability of sustainable operation for microfinance itself, target customers aiming mechanism is not perfect, credit single product flexibility is not enough and so on. The microfinance as foothold, in the background of China's rural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solve "3 farming" problem, the research of system of China's rural micro credit project of carding, trying to find out a suitable for China's actual situation of microfinanc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oad.

[Key words]:

Microfinance、Rural finance、Sustainable development、Poverty alleviation

目录

前言 (1)

一、小额信贷概述 (2)

(一)小额信贷的基本理论 (2)

(二)小额信贷的基本特征 (2)

二、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发展的现状分析 (3)

(一)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阶段 (3)

(二)我国农村现有小额贷款机构类型 (3)

三、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存在的问题 (4)

(一)缺乏充足且稳定的资金来源 (4)

(二)贷款模式单一,与农业生产经营脱节 (4)

(三)小额信贷机构法律定位和监管问题 (5)

(四)农村小额信贷的风险保障机制不完善 (5)

四、发展农村小额信贷的对策和建议 (5)

(一)拓展和完善小额信贷的融资渠道 (6)

(二)提高小额信贷的灵活性和市场化程度 (6)

(三)加强农村金融立法,完善小额信贷的监管 (7)

(四)建立合理的小额信贷经营体系 (7)

五、致谢 (8)

前言

贫困一直是世界“三 P”(poverty、population 、 pollute)难题中备受关注的一个问题。人们所处的贫困状态只是其一,其二所反映的是受限于社会的种种环境,人们并没有享受到有价值的生活。所以,针对反贫困战略的提出,世界银行认为,减缓贫困的关键就是让穷人拥有权利,使其参与社会的程度与社会经济地位得以提升。目前世界上扶贫开发领域中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就是扶贫,人们煞费苦心地为此献计献策,开展了长期的社会实验和实践,希望寻找到一条行之有效而又为广大贫困人口乐于接受的最佳渠道。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村的贫困问题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议题。发展经济需要资本的投入,因此让农民获得金融支持,享受金融服务是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的重要途径。但我国乡村地区信用贷款的供给与需求之间有着突出且尖锐的矛盾,很难从其最根本的地方来改变我国广大乡村地区资金供给极为缺乏的情况,此背景下小额信贷作为一种新型的金融扶贫方式应运而生,小额度发放贷款的运行实践和快速发展为应付这些难题提供了崭新的思路及对策,这对广大乡村地区经济的发展、资金回流方向的引导、促使农民收入大幅度的增加以及增加农村信用社的效率来说影响巨大。为促进农村发展,我国近些年借鉴了国外发展小额信贷的成功经验并结合我国农村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政策,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小额信贷业务。但是随着我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发展,一方面广大农村地区的低收入人群对金融服务,尤其是以小额信贷业务为典型的金融服务的需求日益扩大,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发展的不健全,农村小额信贷的供给难以满足农户对资金日益增长的需求,供需两方面的不平衡造成了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此外,市场发展缓慢、政策法规不健全等一系列制约因素都阻碍着我国小额信贷业务的发展。但是自 21 世纪以来,我国政府愈发关注“三农”问题,伴随的对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也愈发重视。自 1996 年 9 月的党中央国务院共同召开的扶贫会议上,明确表示要“加大扶贫资金的投入和执行资金的到村到户的制度以及各级党政一把手扶贫负责制度”以来,政府已多次发布关于促进农村金融改革和农村小额信贷发展的政策性文件。由此可见,政府已经明确认识到发展小额信贷是保证国计民生、促进低收入人群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有效手段。在我国城乡统筹的新阶段,我们应该积极探索农村小额信贷更加合理有效的道路,发挥小额信贷的最大作用,加大对农村的资金支持,为农户提供充足方便的信贷资金,从而促进我国农业产业化,提高农民收入,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资金增加就业机会,同扩大农村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本文通过叙述小额信贷的相关概念、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研究和分析,探究适合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一、小额信贷概述

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家,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二、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增大,但是,仍有 8 亿农民生活在农村,从事传统的农业生产,而且农业生产的技术含量较低,机械化水平不高,劳动强度较大,大多数地区农民的生活水平比较落后,生产生活中集中体现的问题之一就是资金的缺乏。小额信贷专门针对低收入人群的信贷特性使其在中国得到迅速发展。事实证明小额信贷是一种保证信贷资金到达贫困户手中的有效工具,小额信贷在减缓贫困的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当然小额信贷在我国也遇到了许多问题。下面通过对小额信贷相关理论的叙述和对国外小额信贷成功发展经验的分析深入了解小额信贷的发展。

(一)小额信贷的基本理论

小额信贷的概念始于二十世纪70 年代,当时拉美和亚洲部分发展中国家试图改善本国农村贫困人口的生活水平,在考察当地的经济社会及文化条件的基础上,经过几年的不断摸索试验,提出的专门针对低收入人群的一种信贷制度和模式。小额信贷可以是国有商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等正规的金融机构作为提供资金的来源,也可以是私人或非政府组织发起成立专门的小额信贷机构或组织作为提供资金的来源。近年来,小额信贷通过提供小额贷款,发挥金融的激励约束机制,改变了传统的财政转移支付方式作为低收入者资金融通的重要渠道,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并且得到迅速发展。尤其是农村小额信贷的迅猛发展更是为农民提供了一条融资的便捷渠道。

但国际上关于小额信贷的具体定义直到今天仍然没有统一结论,这主要是由于国际上,各国的国情和文化差异,小额信贷机构的运营模式、服务内容、服务人群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目前比较主流观点普遍从小额信贷的服务人群、服务业务及希望达到的目标三点出发来阐述小额信贷,本文认为小额信贷是指以农村低收入人群及微小企业为服务对象,以提供小额度、无担保、无抵押的信用贷款为主要业务,辅以小额储蓄,保险等多元金融业务的一种持续性信贷服务。

(二)小额信贷的基本特征

小额信贷与一般商业贷款相比有以下特点:

1、贷款对象为大量的贫困人口,在我国主要表现为农村的绝大部分农户和城市的下岗失业人员。这部分人群急需资金进行生产来增加收入和提高生活水平,但传统的金融观念和体制使他们的需求很难得到满足,因为金融机构更愿意将资金贷给大企业和大客户,以获得更多的利益,小额信贷则弥补了这一不足。

2、贷款期限短,额度小。由于小额信贷针对的是贫困人口,特别是农村地区,基于农业生产所需资金额度小连续性的特点,农户可抵抗风险的能力较弱,所以小额信贷

额度相对较小,期限也根据行业特点,一般设定为 3 个月到 1 年。

3、信用担保,分期还款。在传统的信贷观念中,银行的贷款必须要提供相应的抵押品而小额信贷则采用的是信用担保,无须抵押品,这同时也增加了一定的信用风险。因此,小额信贷一般采取分期还款的方式,还款期间数额小,在一定程度上冲减信用风险,增加资金流动性,便于循环使用。

4、贷款双重目标。小额信贷的经营理念具有扶贫和可持续发展双重目标。一方面,扶贫是小额信贷创立的初衷,在对小额信贷的多种定义中都强调服务于低收入人群和贫困人口;另一方面,小额信贷作为一种金融服务也有商业化运作的特点,遵循市场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这两个目标之间相互作用又相互矛盾,共同激励小额信贷长久发展。

二、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发展的现状分析

我国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小额信贷的发展是在借鉴“孟加拉乡村银行模式”基础上,并根据我国实际而不断探索完善的过程,其模式大致可以分为政府主导型的或半主导型模式、民间组织模式、金融机构介入模式,这 3 大模式相互合作、相互推动的,共同推动了小额信贷在农村地区的发展。当前我国的小额信贷主要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引导农村信用社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为了更好地服务“三农”,2005 年5 月,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在农村金融领域内探索“只贷不存”小额信贷,在正规金融框架内引入新的机构开展小额信贷业务。下面通过对小额信贷的发展阶段和我国农村现有小额贷款机构类型的分析进一步了解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现状。

(一)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阶段

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历经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93-1997)。1993年底,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在孟加拉国乡村银行和福特研究会的资金支持下,在河北易县组建了我国第一个由非政府组织操作的专业化小额信贷的机构,这是小额信贷首次引入我国。第二阶段(1997-2004)。1997年我国政府总结了小额信贷的经验,并于1998年在较大范围内积极推广政府主导的小额信贷项目。这一阶段资金主要来自于国家财政资金和国家扶贫贴息贷款,并仍然主要采用孟加拉国乡村银行的模式。第三阶段(2005年以来)。2005年以来,正规金融机构全面进入小额信贷领域,我国农村小额贷款开始试行商业性贷款模式。2005年中国人民银行开展商业性小额贷款试点,“只贷不存”的小额贷款公司开始在山西、陕西、内蒙古、贵州、四川等地试行。2005年12月,山西“晋源泰”小额贷款公司正式成立,这是我国第一家挂牌营业的商业性小额贷款公司。2007年邮储银行在陕西、河南等地区开始试行小额、无抵押贷款工作,主要有农户联保、农户保证贷款等形式。

(二)我国农村现有小额贷款机构类型

1、正规金融机构操作的小额信贷。我国正规金融机构操作的小额信贷包括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以及一部分外

资银行等。贷款对象主要为农村贫困户,资金来源主要为中央银行再贷款、中央地方的财政补贴以及存款。贷款无需抵押,主要借鉴孟加拉乡村银行模式,采用小组联保方式运营,但这些资金的供给不具有持续性。在诸多正规金融机构中,农村信用社是我国目前农村小额信贷的主要供给机构。

2、政府扶贫机构以及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机构。利用双边或多边项目成立专门机构管理和操作其中包括中国扶贫基金会(中和农信项目管理有限公司)、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这类小型信贷项目的资金基本来源于政府以及国际支持,多具有扶贫性质,操作规范,大多采取借鉴孟加拉乡村银行(GB)模式。而由政府部门管理操作的扶贫贴息贷款和利用民间机构实施小额信贷扶贫如四川、云南、广西等政府扶贫项目、中国社科院的“扶贫社”、民间提供小额贷款的机构主要为香港乐施会项目等。与此同时,小额贷款公司自2005年起,经人民银行批准建立了七个只贷不存的小额贷款公司。这些小额信贷机构多数需要抵押或担保,资金主要来源于注册资本金、委托资金等,普遍具有贷款灵活、步骤简洁的特点。

三、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存在的问题

我国小额信贷发展历史短暂,理论与操作尚不成熟,在实际应用中会出现各种问题,而这些问题又阻碍着小额信贷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应对当今的小额信贷的发展困境,借鉴国外成熟的经验,总结他们发展中的教训,为我国小额信贷的可持续发展谏言献策。以下是农村小额信贷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充足且稳定的资金来源

作为运营的基本条件,资金来源充足与否决定也制约着小额信贷的发展。我国小额信贷的资金主要来源于捐赠,国家财政扶贫专项资金以及央行的支农再贷款,农村金融市场自有的储蓄并没有很好利用到农村自身的需求之中。由捐赠或是国家补贴性质的资金来源存在很大弊端,其一,只适合初期发展但绝非长久之计,不可能针对某一个项目永久性的存在;其二,资金权责不明,一些主要的国际捐赠组织或政府机构没有条件对资金的运用和发展做全面的监控和调整,鞭长莫及;其三捐赠或是政府补贴对小额信贷而言没有绝对的激励作用,反而容易产生依赖感。

(二)贷款模式单一,与农业生产经营脱节

我国现在开展的小额信贷试点项目主要采取的还是孟加拉的乡村银行模式,由于中国的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社会宗教文化等方面和孟加拉、印度尼西亚相差还是很大的,机械的照搬国外模式难免会出现水土不服。在乡村银行的模式下,我国小额信贷机构模式通常是县级办公室,乡级分支和信贷员三部分的操作模式,这种机构设置本身成本就很高。另外,孟加拉乡村银行的小组贷款模式没有发挥优势,而是转变为个人贷款,没有了小组担保,一部分成本和风险就转移到了农户身上,这些都直接影响

了小额信贷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其他机构所提供的小额信贷也存在相应问题,我国农村目前产业结构正在升级阶段,开始由传统的春种秋收、短周期生产经营模式向反季节、长周期的现代化农业模式转型,而当前大部分小额信贷业务的贷款周期相对较短,且规定必须在当年收回,满足不了当下的农业生产模式。另外,农业生产受自然气候、重大灾害等很多不可抗力的影响较大,市场风险对行业的影响也十分明显,加之农户自身抵御风险能力较弱,缺乏灵活多变的贷款模式,结果导致金融机构资金安排与实际不符,最终影响盈利水平。

(三)小额信贷机构法律定位和监管问题

我国NGO小额信贷机构、商业银行等都参与了小额信贷业务,但是目前市场上还没有一个较为明确的准入机制,尤其是NGO小额信贷机构,缺乏合法地位令它难以吸收自愿储蓄,也无法从正规金融机构进行融资。在监管问题上,小额信贷机构的金融属性及其风险性决定了加强对其监管的必要性,从国际角度来说,国际上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主要是自我监管、银行法监管和专项法监管三种模式,在我国则是多方监管,尤其对于非银行金融机构,并没有明确监管主体和具体的监管职责,极大地削弱了执行力,并且小额信贷行业法律和制度建设也存在问题,这对小额贷款公司规范经营、风险防范是不利的。

(四)农村小额信贷的风险保障机制不完善

小额信用贷款单笔金额较小,使得金融机构往往忽视其风险。农业生产的特殊性,决定了同一地区生产经营品种具有相似性,这就很容易在客观上造成贷款集中于某一项目、某一群农户的事实。同时,许多地方政府为了解决资金不足,发展本地区经济,都不约而同的向当地金融机构施加压力。因此,具有较强地域约束性的小额信贷机构,不得不考虑行政的压力,而弱化资金的安全性和盈利性原则,充当地方建设资金的贷款人,这在主观上为信贷机构小额信贷的发放增添了经营风险。此外,个别机构为了加大小额信贷的推广力度,人为地规定职工小额信贷的任务,忽视安全性原则,势必埋下潜在的风险。

四、发展农村小额信贷的对策和建议

我国小额信贷的发展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并在解决贫困问题,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等方面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效果。然而这微小的成就并不能满足我国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需求,农村小额信贷发展过程中的所有问题都需要合理的解决才能更好的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在下一阶段我国小额信贷应注重遵循以下几条政策性原则进行进一步的发展。

(一)拓展和完善小额信贷的融资渠道

要想实现农村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稳定多元化的资金来源是关键,这不仅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促进小额信贷走上市场化运作模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首先,吸引国际小额信贷组织在我国开发项目和开展业务。国家在这方面应予以侧重和扶持,在政策上给予其正规的金融机构地位和更多优惠,积极为其创造生存发展环境,利用这个渠道吸引更多的外资来支持国内经济发展。

其次,积极鼓励国内小额信贷机构发展业务。国家政策控制小额贷款公司就是担心小贷公司变相吸收社会公众存款和社会机构存款,基于此,我们可以探索新的资金渠道,即向社会公众募资。阿里小贷在这方面开了一个好头。2013年 9 月,阿里金融基于阿里小额贷款业务所形成的资产池与东方证券旗下的东方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下称“东证资管”)联合推出东证资管—阿里巴巴专项资产管理计划。阿里小贷,用信贷资产作为基础,通过资产管理计划向合格的投资人募集资金,这属于一种类金融的来源,可以说相当于一只基金。阿里小贷的创新符合目前的各项规定,同时为小贷公司的资金来源开辟了新的思路。

第三,激励正规金融机构积极参与小额信贷业务。当前正规金融机构开展的小额信贷业务是国家帮助城乡居民增加收入、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也是最有效的途径,特别是偏远的欠发达地区的资金需求也应该受到重视,政府可以利用央行再贷款或其他补贴形式给予资金支持,利用当地农信社的优势,将小额信贷扶贫的覆盖面扩展到更大。另一方面,也要加大对这些拨备资金的监管,控制这部分资金的流向,使其真正的运用到“三农”问题上,填补农村资金的缺口。

(二)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

孟加拉国的 GB 模式在我国得到普遍认同和大面积推广,大多数机构在技术上模仿GB 模式。我国小额信贷的可持续发展过程中, GB 模式的金融服务方式也有可借鉴之处,如贷款对象为贫困农民,短期小额,整借零还,为农民提供技术技能培训,甚至少数机构可采用妇女优先的措施。我国可根据实际情况,借鉴来自国际的成功经验,各地区根据实际经济发展情况,在贷款额度、还款利率上因地制宜,创新设计令农户满意的产品。同时,由于长期以来农村小额信贷业务主要由当地农村信用社提供,几乎处于垄断状态,缺乏有效的竞争。因此,营造一个良性农村竞争性商业金融市场将为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提供动力; 相关金融机构应在已有服务范围基础上因地制宜创新小额信贷金融产品品种与服务,开发不同形式的贷款方式,开办新的小额信贷品种; 简化农户小额贷款程序和服务方式,对重点客户和优质客户实行“一站式”服务; 简化贷款审批手续,确定灵活的贷款偿还方式,实行优惠利率; 由于农村小额信贷服务客户对象通常为农民,其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小额信贷机构使用的文件、表格和程序均应简洁明了,同时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应尽量缩短贷款的办理时间。

随着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逐步完善,农村小额信贷的服务水平有了很大提高。金融机构应继续推进农村信用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建立完整的农户、企业电子化信用资料档案,以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重视金融信息安全工作,包括网络安全、银行卡安全、网银安全、信用卡安全等,加强金融信息自主产权技术的创造,强化人员培训与管理,提高员工的应用水平,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科技队伍。

(三)加强农村金融立法,完善小额信贷的监管

目前我国小额贷款还处于初级阶段,在法律法规方面不够完善,必须尽快出台明确的法律规章来保证其稳定的发展。还有部分组织和个人利用目前制度和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和国家政策的漏洞从事不正当的行为来谋取私利。在今后小额信贷方向的立法上要注意对这些现象加以规范,形成法律条款,坚决打击扰乱金融秩序的不法行为。一方面我们在加强相关法律规章制度完善的,加强对从机构相关业务人员的培训和操作规范同时,另一方面应充分考虑小额贷款机构的独特性质,针对其服务对象、运营目标等出台不同的细分制度加以监督管理。小额信贷又不同的于传统的银行业或其他金融机构。因此,对其监管也就不能套用传统的商业银行监管政策标准,而是应在充分考虑其发展特点和发展阶段的前提下,选择适应的监管政策。目前,我国对农村信用合作社的监管政策与监管体系还极不完善,甚至可以说处于空白的状态,不能够实行有效的监管措施极有可能造成机构的违规操作,极易引发未来的金融风险和积累大量不良资产。

(四)建立合理的小额信贷经营体系

按照分工明确、联为一体的思路,对小额信贷经营体系的各组成部分进行定位,构建以国家政策为基础、银行机构为主、非银行金融机构为辅的农户小额信贷体系。雄厚的资金、健全的组织机构和制度是农业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的优势,但是缺乏直接为分散的小农户直接提供金融服务的基层网点和人员;而小额信贷公司特有的机制,以及从业人员在网点的人脉关系也为小额信贷的发展创造了很大的有利条件;同时必须意识到,农户小额贷款工作离不开各级党政部门的支持。结合多方面因素可看出,发展小额信贷应该借助有形的手,在政府适度介入的条件下,将小额信贷作为一个项目,构建以国家政策为“根”、商业银行为“干”、新型金融机构为“叶”的农户小额信贷新体系,实现其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朱乾宇.中国农户小额信贷影响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4.

[2] 倪珉.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12 .

[3] 李夏. 中国农村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 J].中国经贸导刊,2009 .

[4] 席俊波.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现存问题及对策[ J].地方财政研究,2010 .

[5]葛国威.农村小额信贷面临的问题及政策建议[N]江苏农村经济出版社,2008.

[6]王曙光.发展小额信贷需要良好的环境[J].新财经,2009 .

[7]张艳君.汪芹.浅谈小额信贷国内外发展状况[J].金融经济,2007 .

[8]张永浩.国外农村小额信贷的成功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东方企业文化,2012 .

[9] 王奕.论小额信贷的起源[J].华人时刊,2012 .

[10] 普艳杰. 论小额信贷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与问题[J]. 企业导报,2013 .

[11] 唐伟. 对构建农村小额信贷体系相关问题的研究——基于孟加拉国乡村银行的经验[J]. 世界农业, 2012 .

[12] 杜晓山. 我国小额信贷发展报告 [J][J]. 农村金融研究, 2009 .

[13] 宋丽萍. 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市场发展困境及对策[J]. 乡镇经济, 2009 .

[14] 王曙光. 发展小额信贷需要良好的制度环境[J]. 新财经, 2006 .

[15] 连现海. 关于对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研究[J]. 经济研究导刊, 2010 .

2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汇报材料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汇报材料 根据会议安排,我就xx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工作近期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近期工作开展情况 (一)近期工作成效 1、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的谋划实施情况:近期以来,全镇结合各村实际和20xx年度国家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工作的相关要求谋划项目xx个,其中合伙生产经营类xx个、服务创收类xx个、投资光伏发电资产收益类x个。目前,我镇已实施项目除xx等村已实施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xx个外,目前新谋划已实施项目x个,其中xx、xx、xx 等项目x个,近期已获收益;谋划村集体经济发展联合大田农事开展农业经营项目已达成意向,预期可为每村收益10万元以上,带动贫困户xx户,户均增收xx元左右。 2、村集体经济收入进帐情况:x-x月全镇村集体经济发展公司帐户进帐xx万元,其中xx等村集体经济收入均在第一季度x万元以,预期年收入均可达到x万元以上;其余各村均能结合资产清理新获资产收益、股息分红等获取收入,预期年收入超x万元以上。 (二)近期工作举措 1、结合调度加快推进:自x月x日全市村级经济发展调度会议之后,我镇针对本镇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不断加

快工作节奏,强化工作调度,强化绩效考核,突出工作实效,x月份,我镇针对各村项目谋划、资产清理、集体收入等情况实行周通报制度外,组织召开调度会议2次、绩效考核会议1次。 2、结合政策谋划项目:近期以来,我镇组织村主职干部、新型经营主体认真研读x扶组[20xx]xx号文件,结合政策谋划产业项目,利用政策提升项目品味,如我镇结合《界首市特色种养业扶贫支持办法》,积极利用产业奖补政策的资金撬动作用,利用大田农事托管的行业优势,实行各村联手与大田农事托管经营,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托管模式,收益实行6:4分成,目前合作意向基本达成。 3、结合实际分类管理:针对我镇各村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和巩固提升需要,我镇将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低于5万元以下均纳入边缘“空壳村”,实行重点管理,争取政策倾斜,确保年底村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下村实现“清零”。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1、“三个强化”。一是强化信心,会后,我镇将再次组织镇村干部学政策、比优势,加大村集体经济发展进度,强化村集体经济发展信心;二要强化目标,今年我镇明确要求村集体经济发展收入达10万元以上确保x个村,其它各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要力争达到x万元,让各村变压力

农村金融发展论文: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研究

农村金融发展论文: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研究 【摘要】农村经济的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和前提,农村金融的发展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本文认为,我国的农村金融存在供给型和需求型抑制,建议通过重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实施土地金融制度、农村金融保险制度和改善监管体制等方式来促进农村金融的发展。 【关键词】农村经济发展金融抑制农村金融发展 一、引言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进入关键时期,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如何发展农村经济是其重要的前提和内容。 对金融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戈德史密斯得出了很多值得重视和进一步研究的结论,但其理论是以发达国家的经济状况为依据的。20世纪70年代,麦金农和肖以发展中国家的货币金融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从金融压抑与金融深化两个不同角度,系统地阐述了货币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20世纪80年代,内生增长模型的兴起为研究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理论提供了新的思路。20世纪90年代,致力于金融发展的经济学家把内生增长与内生金融中介或金融市场并入金融发展模型,建立了诸多复杂模型。Patrick(1966)、Thakor(1996)等学者认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取决于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在经济发展初期,良好的金融系统在促进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可以显现出巨大作用。

既然在经济发展初期和起步阶段,金融的发展对经济发展有重要的促进和支持作用,那么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时候,如何发挥金融的支撑和牵引作用就成为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二、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现状 1、我国农村金融的供给抑制 当前我国农村金融的供给型抑制主要表现为双重供给不足,即正规金融部门的制度供给不足和资金供给不足。具体来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金融组织体系供给不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金融制度几经变革,形成了现行的农业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和邮政储蓄银行等正规金融组织体系,这些金融组织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曾经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近年来,随着国家农村金融政策的调整,特别是国有银行商业化和农村合作基金会整顿,目前能向农村提供资金的金融组织非常有限。 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的供给明显不足。主要表现为:一是农业发展银行业务单一,服务农村经济的功能缺陷明显;二是中国农业银行发展战略的调整,大量消减乡镇分支机构,即使有分支机构,也是只吸收存款而不贷款,导致对农业的服务功能减弱;三是农村信用合作社的管理体制存在诸多障碍,影响了农村信用合作社发展壮大,虽然目前正在进行改革,但是效果还有待观察;四是村镇银行虽然在进行试点,但目前还处于试验阶段,大量铺开还有待时日。 (2)存在严格的农村金融管制。发展中国家的金融管制现象普遍

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分析

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分析 "三农"问题作为党和政府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增加农民收入,使农民走向富裕的问题。然后农民在农产品生产和销售过程中均处于弱势。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相关内容的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提要]农村电商的发展和普及对于新型城镇化、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助力精准扶贫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农村电子商务作为农村经济和电子商务深度融合发展的产物,不仅能破解农产品流通不畅、信息不对称等问题,还能带动农村产业的转型升级。然而,伴随农村电商的高速发展,我国农村因地制宜的“重产轻销”问题依然严重,基础设施薄弱、电商人才缺乏以及金融体系不完善也是三大掣肘。对此,建议要突出顶层设计的引领作用,强化农村电商标准化建设和电商人才培养,促进农村电商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村地区;电子商务;“互联网+”;典型模式;发展 2017年2月,国务院发布中央一号文件《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强调“推进农村电商”,首次直接将农村电子商务作为一个单独条目陈列出来,为农村电商产业指引了发展方向。 一、新时期发展农村电商的重要性 (一)接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近年来,因农村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持续攀升,国内农产品价格普遍高出国际市场,小规模、分散型农业与大市场的“矛盾”日益显

现。国民消费结构升级、农产品价格机制等原因,使部分农产品供需矛盾突出,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2016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2017年重要任务之一。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中央一号文件《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首次将农村电商作为一个单独条目陈列出来,农村电商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发展农村电商,有助于农产品适应市场需求,优化农产品区域结构,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首先,农村电商可以通过“互联网+”服务“三农”,使农民及时获取市场动态,了解市场需求,掌握一手供需信息的同时及时掌握国家政策方向;其次,我国农产品产出受区域性影响较大,通过线上电商平台极大地简化了区域流通的中间环节,降低了农资购买成本,使农产品品种选购更加多元化、精准化;最后,随着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不断完善,农村电商的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农村电商不仅贯穿农产品生产、营销环节,更进一步拓展至农村金融、农村服务业和乡村旅游等环节,创新了一二三产业融合机制。 (二)助力精准扶贫。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20年全国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要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要全部摘帽。扶贫时间紧迫,攻坚任务非常艰巨。电子商务为扶贫攻坚开辟了新的道路。首先,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大批农民工及在外大学生选择回乡创业,农村就业机会增加。据阿里研究院调查显示,与类似村庄相比,有网商村庄外出务工人数平均比无网商村庄少133人,2016年全国农村网商

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

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外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人们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亲近大自然的需要,近几年来我国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我国地域 辽阔,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我们大力发展旅游业,促进经济的发展。就国内目前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对国内乡村旅游发展趋势做以预判,同时期望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推动国内乡村旅游积极稳步的发展。我国广大农村拥有较好的生态环境和特色农业,大力开发乡村旅游市场,意义重大。 关键词:乡村旅游现状分析发展对策 一、乡村旅游背景及意义 所谓乡村旅游,是以农村地区为特色,以农民为经营主体,以旅游资源为依托,以旅游活动为内容,以促进农村发展为目的的社会活动。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者的心理逐渐成熟趋向多元化,旅游过程更注重对相互文化的体验,农村和郊区相对于城市来说,天地光阔,自然风光秀美,空气清新,加之和城市相异的文化,对于生活在紧张、拥挤、繁杂、宣嚣、多污染的城市中的居民有巨大的吸引力。当社会、经济、科技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就产生了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是现代旅游业中的一项新事物,然而它却以极快的速度在各国发展起来。我国地域广阔,自然景观差异很大,农业资源丰富,乡村民风民俗丰富多彩,有着发展乡村旅游的优越条件。乡村旅游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新的休闲产品,而且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充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资源,维护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开发乡村旅游资源是我国旅游事业不断发展及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主要有如下几点现实意义: 1、有利于加强城乡文化交流,改变农业生产落后的观念 通过城市居民的参与活动,把先进的科技知识带到乡村,有利于科技推广;

我国农村贫困地区的现状

我国农村贫困地区的现状 众所周知,随着“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即将完成,中国贫困地区的面貌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中国农村贫困地区的绝对贫困人口已经基本脱贫,达到温饱生活的水平线,这是一个举世瞩目的功绩。同时,我们还应对目前贫困人口问题的现状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才能实事求是地对待中国贫困人口问题,为消除贫困扫除人口障碍。从自然条件、生态环境和社会基础方面分析,中国农村贫困地区具有如下现状: (1)贫困地区自然条件恶劣,农业基础薄弱,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低。一遇天灾人祸,已经解决温饱的贫困户又会返贫。虽然国家目前没有统一完整的返贫数字和返贫率的统计,但根据曾毅在《反贫困与可持续发展》一书中指出广西一些贫困县的返贫率的计算估计。目前全国按最保守的10%左右的平均返贫率来算,应有1000万左右的返贫人口。还有农村非贫困地区的贫困人口,即未列入国家级贫困县的乡村,仍然存在着一个贫困阶层,尽管缺乏准确的统计数据,但若按照3.5%的保守比率计算,亦至少有2000多万。 (2)、人口增长过快,教育、卫生等基本社会服务水平太低。人口增长速度快,表现为农村贫困户新增人口的程度快和城镇贫困人口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化而增加。根据“四普”资料,农村贫困地区的人口出生率多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农村非贫困地区的贫困户的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也普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城镇贫困人口的增加还表现为另外一个特征,就是老年贫困人的出现。 我国贫困人口的素质低下,不是某一方面的低下,而是身体素质、文化素质和思想素质三个方面的全面低下。长期以来由于教育落后,农村贫困人口的文化素质一直偏低,有些地方整体平均文化程度还不足小学水平,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由于营养不良和近亲结婚,农村贫困人口的身体素质表现为传染病和遗传病的发生率较高。所以,总的来说贫困人口素质差,特别是贫困地区文盲率高是我国目前的人口素质现状。 (3)贫困人口结构不合理,分布急集中又零星。农村贫困人口分布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集中性。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绝大部分集中在由国家和省、自治区政府分别确定的国家级和省级贫困县中。二是零星,位于贫困县之外的农村贫困人口零星地分布在广大农村地区。另外在我国大部分城镇都存在着由各种原因造

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现状及改革建议Word版

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现状及改革建议 至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尽管在很多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面对国内经济长期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和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现状,“三农”问题始终是进一步发展经济亟需解决的一个大问题。而近几年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可以预测在我国这个农业发展中国家里,发展农村,特别是以农村金融市场带动农村发展必将成为今后的主要线路之一。因此,对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我们可以看到,国外一些国家的农村金融市场已相当的成熟了。以美国为例,它建立起了包括政策性金融、合作金融以及农村保险在内的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体制,具有渠道广、性质多样,既分工又合作以及竞争性的独特特点。此外,还设立了多种政府的农贷机构以强化对农村金融的扶持与监管力度。再从日本来看,尽管日本传统农业发展面临耕地面积逐渐减少,农业劳动力减少等挑战,但其农村金融的发展却给整个农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并且具备了其明显的特点:第一,不以赢利为目的;第二,坚持农民自愿、自主、互助和互利的原则;第三,与国家的财政政策、农业政策密切配合;第四,拥有政府的大力支持与帮助。最后,可以从与我国情况很相似的印度来看,同样是人口众多的亚洲发展中国家,印度的农村金融也有了自身的特点:一是政策性金融定位合理,充分发挥兼具财政性融资、商业性金融和部分金融监管的特殊功能;二是重视发挥国有大商业银行在支农服务中的作用;三是农村合作银行发挥其点多面广优势,成为农村金融服务的基础力量;四是成立了服务于特定地区、特定人群和特殊领域且功能明确的专业银行;五是实行农村金融的“领头银行”计划。可以看到,无论是哪一种模式,农村金融的发展都必须结合自己国家的具体情况来,并且政府在其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而整个农村金融发展的目的则在于发展农村经济,所以,未来的定位应该也要始终坚持这一点。 回观我国的农村金融市场建设,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体制的逐步完善,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和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是农村金融机构改革稳步推进。二是“三农”贷款持续增长。但是当前农村金融改革发展中也仍存在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一是农村金融仍滞后于农村经济发展。表现为金融基础设施不完善,营业网点覆盖率低下,金融服务的便捷化程度低等,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金融服务的能力,呈现出农村金融供不应求的紧张局面;二是农村资金非农化倾向仍比较严重。目前,通过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等商业性金融组织,每年从农村地区流出的资金大于从城市流入的资金,导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不能得到有效满足,农村经济发展受阻,城乡差距过大;三是农村金融服务单一,特别是农业风险补偿机制不健全。多数地区的农村金融服务仍局限于传统的存贷业务,对农民需求量较大的小额贷款则缺乏创新,造成金融产品单一,盈利能力严重不足,而一些非正规的民间金融由于较符合农民需求,发展较快,但同时潜在风险也较大。此外,对于农业生产的高风险补偿上,农民的参保意识低下,金融机构也不愿在此业务上投入过多。四是农村金融立法严重滞后,管理监督机制不完善。金融市场本身的高风险要求必要的法律和制度对其进行监督和管理,然而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由于还处于探索发展阶段,对法律的需求远远没有得到满足。 可以看到,我国未来的农村金融发展道路还很崎岖,基于此,关于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改革

关于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现状与思考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 关于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现状与思考 内容提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程度的高低,与一个地区农村社会发展进步和农民思想意识、生活水平是否达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密切相关。国家减免农业税等优惠政策实施后,布尔津县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发生了明显变化,各个乡(镇)村(社区)依托自有优势,围绕土地、林地、畜牧养殖、旅游服务、劳务等,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乡村集体经济得以不断发展壮大。但在集体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通过对布尔津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客观分析,探讨如何进一步完善、发展乡村集体经济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集体经济资源优势科学经营奖惩激励 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是整个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措施,是加快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和增强农村基层组织凝聚力的物质基础。近几年,布尔津县不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加大了农村经济发展的指导和扶持力度,农村级集体经济的总体实力得到了不断壮大。 一、发展的基本现状 据我们调查资料显示,截止====年底,全县辖=乡=镇==个行政村,=个居委会,目前,乡村集体经济总收入为===.====万元。其中:村(社区)级集体经济收入为===.==万元,集体地面积=====亩收入===万元,集体林面积====亩收入===.=万元,草集草场====亩收入==.==万元,集体畜====头(只)收入==.=万元,其他经营性收入==.=万元。==个行政村和=个社区居委会中:=万元-=万元的==个,占村总数的==.=%;=-=万元的==个,占村总数的==.=%;=-==万元的==个,占村总数的==.=%;集体经济收入==---==万元以上的=个,占村总数的=.=%;集体经济收入==万元以上的=个,占村总数的=.=%。 二、呈现的主要特点 近几年来我县乡村两级党组织从各自的实际出发,积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新要求,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依托地缘、资源、产业等优势,走出了各具特色的发展路子。从全县乡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来看,呈现出以下特点:(一)依托土地资源优势,开发农业增收,仍然是农村集体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据统计,我县农村集体共有集体地=====.==亩,平均每村===.=亩;集体林====亩,平均每村===.==亩;草集草场====

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2018-01-09 10:16 来源:欧柯奇技术 一、现代农业内涵定义 现代农业是一个动态的和历史的概念,它不是一个抽象的东西,而是一个具体的事物,它是农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从发达国家的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看,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包括两方面的主要内容:一是农业生产的物质条件和技术的现代化,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要素装备农业,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电气化、信息化、生物化和化学化;二是农业组织管理的现代化,实现农业生产专业化、社会化、区域化和企业化。 (1)现代农业的本质内涵可概括为:现代农业是用现代工业装备的,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的,用现代组织管理方法来经营的社会化、商品化农业,是国民经济中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 (2)现代农业是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和商品率为途径,以现代科技和装备为支撑,在家庭经营基础上,在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的综合作用下,农工贸紧密衔接,产加销融为一体,多元化的产业形态和多功能的产业体系。 二、主要国家现代农业发展状况 1、美国 美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高,是世界上唯一的人均粮食年产量超过1吨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和出口国。农业是美国在国际市场上最具竞争力的产业之一。美国农业生产主要依靠家庭农场,目前美国拥有204万个农场,每年创造的农业产值3000多亿美元,

其中10%由400个大农场贡献,40%由中等规模的3.5万个农场贡献,其余由200万个农场贡献。 2、日本 日本人口密度大,人均耕地占有量小,农业发展面临较多障碍与限制。然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农业发展迅速,现代化水平非常高,有多项农业指标领先于其他发达国家。日本的水稻、豆类、饲用玉米、蔬菜、水果、花卉等农产品的品质很高;日本的食品与水产品大量出口,其上市公司的市值占据日本总制造业的10%,成为出口创汇的主要部门。3、荷兰 荷兰人均农业用地仅2亩,地少人多。但荷兰农业坚持集约化、外向型发展道路,农产品出口率达70%,居世界首位;出口额占全球市场的9%,居世界前列。花卉出口占世界市场的60%以上,是名副其实的“花卉王国”;蔬菜、乳制品和猪肉出口名列世界前茅。 4、以色列 以色列耕地少,自然条件恶劣,农业从业人员仅占全国总就业人数的4%,但依赖滴灌技术等高科技农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农业奇迹。农产品不仅能自给,水果、蔬菜和花卉还出口到欧美市场,被称为“欧洲的菜篮子”。 5、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的农业发展水平和生产效率非常高,属于世界先进水平,其人均农业生产总值排名第一。澳大利亚农业属于外向型经济,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澳大利亚农产品出口收入平均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为60%以上。 三、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现状

我国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现状与思考

我国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现状与思考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这个基础性产业也在不断的更新和发展中,然而,农村经济结构中的不合理之处也随之显露出来,这也成为影响我国农民收入,阻碍农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关键词】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现状对策 我国的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重要时期,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也成为了增强农业水平,增加农民收入的一个首要任务,本文将从分析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现状出发,提出相应的对策,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迅速发展。 1.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现状1.1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取得初步成效近几年来,按照“全党抓经济重点抓调整”的总体思路,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突出抓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取得了明显进展。 1.1.1对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认识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的市场意识、竞争意识、质量意识大为增强,适应市场的能力不断提高。 1.1.2农业内部开始打破了传统粮棉型、数量型为主的单一结构、多元化、效益型结构日趋合理种养模式不断优化。 1.1.3区域特色逐步形成。 1.1.4农村经济综合素质明显提高。农村一二三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特别是农村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已成为经济新的增长点。 1.2结构调整中仍然存在的问题 1.2.1农业结构层次偏低。主要是结构不优、特色不足、新的增长点不多的问题成为制约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种植业内部传统粮棉型种植面积偏高、优势特色的经济作物不多。大农业内部,林牧渔业还没有真正形成主导性产业,对农民增收的贡献份额偏低。

1.2.2农业产业化、标准化水平不高。农产品初加工多,精加工少,产品附加值和综合效益低。同时.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存在许多隐患,与国际标准差距很大。 1.2.3目前农业整体对外开放水平还比较低,农业利用外资的规模、水平更低,外向型农业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带动和促进作用发挥不够。 1.2.4农产品市场发育和营销网络不健全,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低,难以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有效对接。同时,农村目前尚未构筑起及时、准确、快捷、高效的农业信息网络平台,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业结构调整的进行。 1.2.5农民整体科技文化素质不高。思想观念陈旧、创新意识差,制约了农业新知识、新技术的掌握和应用.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这也是结构调整成效不明显的重要原因。 1.2.6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八五”期间年均增幅为18%,“九五”期间降到10%近几年来仅5%左右,而且县、市、区、乡镇村之间很不平衡。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但农村产业结构不合理农村经济综合效益低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和小城镇转移缓慢是重要因素。 2.加快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对策建议2.1把握基本原则,突出发展重点一要坚持市场导向避免调整的盲目性。 二要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为先,大力开发高附加值产品。三要坚持因地制宜,发挥资源、区位等比较优势。四要在认真规划、科学布局的基础上,确立主导产业和产品。五要切实尊重农民的自主权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根据目前农业结构状况,在调整重点的基础上,种植业,应由目前的粮食———经济作物,二元结构”逐步向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三元结构”发展。粮食生产在保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经济作物发展饲料作物,扩大反季节种植、设施化栽培、无公害栽培和立体栽培面积。林果业重点加强用材林和经济林建设,大力发展名特优新水果和加工专用果,积极培植苗木花卉、中

证券金融农村金融研究论文:中国农村金融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证券金融农村金融研究论文:中国农村金融的发展现 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摘要]金融作为农村经济发展中最为重要的资本要素配置制度,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着还不能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战略性调整的现状,从农村金融理论的研究和发展现状分析出发,提出农业银行商业化改革,推进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和促进农村民间金融的发展等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思路。本文从我国农村金融的发展和现状出发,分析了目前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的诸多缺陷和问题,指出了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农村金融发展现状问题对策未来趋势 一、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缺陷和问题 目前,我国农村金融的需求呈现了新的特征。首先,从融资总量上看,融资需求规模扩大。由于务工收入和国家有关惠农政策的实施,当前单户传统农业、家庭承包型农业生产资金已趋于饱和。但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生产技术的换代升级,当前农村资金需求总量仍然不断扩大。除去农民自筹和信用社贷款外,财政投入和农村积累远不能满足其需求。从现实情况看,农民缺乏可抵押、质押的物品来进行有效的融资。其次,从金融服务对象上看,不同服务对象的金融需求表现出不同的特征。随着传统耕作方式的逐渐改变,用在纯农业的投入一般农民都能自己解决,而家庭规模经营和个体工商户资金需求量大,

超出了小额信用贷款的范畴,但经营者又不能提供足额有效的抵押担保。对于乡镇企业和一些民营中小企业而言,由于经营风险大,加上信息不对称,其资金短缺问题非常突出。再次,从财政融资角度看,财政支农趋于弱化;从财政融资的历史角度和财政支农来看,一方面财政对农业的投入能力十分有限,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另一方面由于乡镇财政供养人口过多,而地方财政收入有限。 经过20多年的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我国已形成了以商业性、政策性、合作性金融机构为主体、多种农村金融机构并存的格局。同时,各地涌现的民间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以及中外资的贷款公司等各种农村金融机构逐步产生和发展,灵活多样地发挥着作用。股份制改造、上市融资等改革议程纷纷列上了各金融机构的改革进程表。但农村金融中存在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不是短期内就能消除的。 1.农村金融服务功能整体弱化。农村资金向城市逆向流动,导致城乡差距越拉越大。农村金融服务整体上不能满足“三农”的要求。过去农村的融资渠道有四大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合作基金会等多个渠道,现在多数地区对农户、个体工商户和中小企业贷款基本上只剩农村信用社这一渠道。农村商业性金融机构撤并、重组,形成了农村金融服务的盲区。农村资金大量外流,影响农村资金的整体供应。 2.政策性农村金融机构支农职能发挥不充分。支持“三农”除需要财政资金的投入以外,政策性金融机构应当发挥其特有的扶持功能。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政策性金融功能缺位,制约了金融支农作

Q 2020年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2020年某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xxx村位于xxx镇西北部,海拔xx米,属典型的山地气候,距镇政府所在地xx公里,全村幅员面积xx平方公里。人口:xx人,下设x个村民小组。现有建卡贫困户xx户xx 人;低保户xx户xx人;特困供养xx人;残疾人xx人。 2020年村级集体经济主营收入预计达到约xx万元(6月底),其中劳务公司承接人行便道工程xx万元,xxx果专业合作实现收入xx万元,实现利润约xx万元,其中劳务公司约xx万元,专业合作xx万元。 一、强化领导促进增收,凝聚村社发展合力。 坚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全村工作中心任务来抓,每年召集全体党员、村民代表及村支两班子成员,集思广益,讨论商定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工作计划,研究具体工作措施,保证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有方向、有目标、有举措。建立发展村集体经济目标管理责任体系,实行书记主要抓、班子成员包干抓、各村民小组长协助抓的“三抓”工作法,采取“书记+村干部+公益岗位”的分组模式,年初交任务,年底看成效,在全村形成了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齐抓共管村级集体经济的良好格局。初步建立规范管理村级集体经济的长效机制,及时全面公开村级集体资产和集体经济收支使用情况,自觉接受村监会和全体村民的监督,有效

提高了集体资金的使用效益。通过强化领导、强化措施、强化管理,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年年有收入、年年有发展。 二、适度规模经营土地,有效破解增收难题 xxx果专业合作社成立于xx年,是全区集体经济组织先行先试的村之一,其性质为村集体体独资。xxx是一个纯农业村,共有耕地5000多亩,由于城镇化的推进,部份良田熟土荒芜无人耕种,加之土地流转各项鼓励政策的出台,为xxx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土地,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创造了有利条件,目前集体经济组织按300元/亩的价格从农户流转土地250余亩,2020年集体经济发展高山优质水稻130亩、油菜170亩、高粱120亩。利用种植的油菜、大米、高粱,今年创建了扶贫车间一个,已获区人社和区农委批准,目前正在抓紧生产。 三、增强利益联结机制,有效助推脱贫攻坚 xxx建卡贫困户29户,共90人,为了明确利益分配方案。 (一)千秋集体经济组织分配方案即采用“1+2+3+4”分配方式: “1”对流转出土地的农户 “2”对建卡贫困户给予总利润20%的补助,均摊到建卡贫困户人头进行发放,此项实行动态管理对已稳定脱贫的农户不再参与分配。

我国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2d14582568.html, 我国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史雨灵 来源:《乡村科技》2018年第16期 [摘要] 互联网实质性金融发展业务从2011年发展至今,改变了金融市场格局,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新时代下,大力发展农村互联网金融有助于振兴乡村、精准扶贫,促进农村经济侧改革。但受多方面条件的限制,我国农村互联网金融却一直处于发展初期,进展缓慢,亟待改善。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普及农村金融教育、构建金融综合信息平台、完善农村信用体系等保障性措施,以期为农村互联网金融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农村经济的增长。 [关键词] 农村;互联网金融;经济增长 [中图分类号] F724.6;F83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18)16-15-3 近年来,关于农村互联网金融的研究文献逐渐增多。高峭嫣[1]提出,互联网金融在农村 有着广大的发展空间,在农村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大力发展互联网金融,对于农村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张映智[2]提出,互联网科技大力提升了大数据技术,而大数据技术又让互 联网金融快速发展,智能手机在农村得到普及,为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但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目前存在认知度不高、主体有限、交易数据不多、信用生态环境并不完善等问题,要促进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还需要营造更好的政策与生态信用环境。张启文等[3]提 出,农村金融难题的解决需要采用互联网金融模式,通过电子商务模式在农村大力推广互联网金融。已有文献主要是对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意义、现状、问题、对策、新型模式构建的研究,对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环境关注不多,故本文主要研究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环境打造路径,以期促进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 1 我国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 1.1 整体发展态势 互联网金融是在互联网技术的基础上融入金融功能,使其与传统金融模式相异产生新兴的信息金融、普惠金融、平台金融等金融模式[4]。互联网金融从2011年发展至今,改变了金融市场的格局,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目前,互联网金融市场已经不局限于城市,开始涉足农村,并在促进农村金融改革中起着重要作用。 我国有6万多个村级行政区,乡村常住人口为57 000万人,对比城市在互联网金融方面 的发展,农村无疑还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就我国农村互联网平台建设现状来看,我国农村的金融市场平台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由传统的巨头产业发展起来的平台,如新希望企业;第二类是由电商平台发展而来的平台,如京东金融;第三类是新型互联网系代表,如翼农贷。通过分

中国农业农村经济现状及发展趋势中国经济

中国农业农村经济现状及发展趋势中 国经济 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同时也是谋划“十二五”时期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一年。回顾和总结过去五年农业农村发展的基本经验,深入分析未来五年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研究探讨“十二五”时期中国农业农村发展的目标任务、基本思路和途径措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农业农村发展的主要成就与基本经验 (一)主要成就 “十一五”时期,是中国农业农村发展十分困难的时期,也是改革开放以来最好的时期之一。面对宏观经济形势急剧变化、农产品市场大幅波动、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重大突发事件不断出现等诸多挑战,国家持续加大农业农村投入,推进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发展目标提前实现。 1 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产量稳步增长,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十一五”时期前四年,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年均增产2.3%,是“八五”时期以来增产最快的时期:棉花生产再上一个台阶,年均产量达726.2万吨,比“十五”时期增加33.8%;油料生产实现恢复性增长,2008年扭转前两年生产下滑的趋势,2009年产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糖料生产实现较快发展,年均增产6.6%,一举打破了“十五”时期徘徊的局面;种植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农产品生产集中度和优质品率稳步提高,畜牧和水产品生产稳步发展,农村第二第三产业继续发展,农村经济结构进~步优化。 2 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十一五”时期前四年,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年均新增1369千公顷,比“十五”时期年均新增量提高20%以上。2009年,农村饮水安全人口达到6.8亿人,提前6年实现了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要求;全国乡镇通沥青(水泥)路率达到92.7%,比“十五”时期末提高11.3个百分点:全国沼气用户达3600多万户,比“十五”时期末增加一倍以上;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49%,比“十五”时期末提高13个百分点: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1%,比“十五”时期末提高3个百分点。 3 农村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农村民生得到显著改善。“十一五”时期前四年,全国“两基”入口覆盖率接近100%,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3%以下,广播电视、电影放映、乡镇综合文化站、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书屋等文化工程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农村三级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扭转了“十五”时期下滑的局面;2009年,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加人口达8.3亿人,补偿支出使7.6亿人次受益,分别是“十五”时期末的4.7倍和6.2倍;2009年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达4759.3万人,基本实现全覆盖。 (二)基本经验 “十一五”时期农村经济社会的持续较快发展,为国民经济社会的平稳较快发展做出了贡献,为实现“十一五”规划提出的主要目标任务奠定了基础,为研究制定“十二五”规划赢得了主动,也为“十二五”和今后一段时期农村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积累了经验。 1 坚持重中之重的指导思想。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是党和政府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提出的解决“三农”问题的指导思想。为贯彻这一指导思想,中央连续下发了7个“一号文件”,研究制定了“十一五”农业农村发展规划,分别就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业农村基础建设等重大问题做出部署和安排,出台和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推动“十一五”时期农业农村发展取得新的巨大成就。 2 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方略。实行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方略,是党和政府针对工农、城乡发展不协调和二元结构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做出的重大决策。“十一五”期间,在统筹

形势与政策_当前农业我国农村发展形势

当前农业农村发展形势 “三农”问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难点。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这一科学定位,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国情、农情的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党的十八大报告对“三农”问题作了许多重要阐述,对“三农”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念、新举措,进一步发展了我们党关于“三农”工作的指导思想与政策理念。 党的十八大专题部署了“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工作,明确提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建设新农村、推进“四化同步”等重大任务,这些要求和部署是在“三农”领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农业农村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 党的十六大以来这10年,是农业发展最快、持续向好的10年,是农民得到实惠最多、各项权利扩大落实的10年,是农村面貌变化最大、统筹城乡发展迈出实质步伐的10年。大家普遍认为,“三农”发展迎来了又一个“黄金期”。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在中华民族农业发展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粮食等重要农产品实现大幅增产——粮食实现“”九连增。粮食生产成功打破丰歉波动的传统周期,2012年达到11791亿斤、比2003年增产3177亿斤,连续9年增产、连续6年超万亿斤,时间之长、幅度之大历史罕见;农业生产成功打破“粮经消长”的传统格局,棉油糖、果菜茶和肉蛋奶、水产品等全面发展。现代农业建设取得长足进展,农业整体素质和综合效益有了大幅提升。二是农民收入增长创造历史纪录。——农民增收实现“九连快”预计2012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800元、比2003年增加5178元,年均增加575元,增幅之大前所未有;年均增长8.6%,增速之快历史少见。尤其可喜的是,农民收入增速连续3年超过城镇居民,中西部地区增速普遍超过东部地区,多年期盼的城乡和区域收入差距缩小的态势初步呈现。农村贫困人口生存和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三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10年来全国新建改建290万公里农村公路,解决3.96亿人饮水安全问题,新增沼气用户3180万户。1020万农户从首次开展的农村危房改造中受益。农村用电条件大为改善。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基本建成。生态状况整体恶化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四是农村社会事业取得突破性进展。农村学生开始接受真正意义上的免费义务教育,农民看病就医有了基本保障,农民养老方式正在经历重大转变,农村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救助。几千年来广大农民学有所教、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困有所济的梦想,正在变为现实。五是工农城乡关系发生深刻变化。公共资源更多向农村配置,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等一体化进程加快,城乡统一的就业市场基本形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速度加快,城镇化率超过50%,工业对农业的拉动作用、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日益

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

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 摘要概述了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及特点,从基础条件、干部思路、村级债务、政策配套等方面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以期促进村集体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关键词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对策 近年来,宝应县高度重视发展村集体经济,采取综合措施,加强规范管理,创新发展思路,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由于村集体经济基础较差,一些地方的村集体经济发展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差距较大,部分村集体经济还比较薄弱。 1 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及特点 1.1 村集体自主创收收入对资源的依赖性过强,收入不稳定 2010年村级集体自主创收收入4 986万元,村平均收入19.50万元,而2009年村级集体自主创收收入仅为2 985万元,村平均收入11.66万元。2010年较2009年村平均收入增加近8万元。由于2010年村级集体资源续包处于高峰期,集体经营性收入相对较多;2009年村级集体资源续包相对稳定,集体经营性收入相对较少。有的村集体资产资源发包合同一定多年,合同签订当年有收入,其他年度无收入,造成村集体经济不能持续稳定增长。 1.2 受地理、区位和资源条件限制,大部分村几乎没有收入 临近城镇、集镇近郊的村,其区位优势明显,二、三产业发展较好,村集体经济实力较强;地处腰部、沿运地区的村,村集体经济比较薄弱,有的还是“空壳”村。地处东荡西湖的村集体水面、“四荒”等自然资源丰富,由村集体统一经营发包的村,集体经济实力较强,反之,则比较薄弱。 1.3 村集体资产逐年增加,但自我发展增加份额不大 2009年全县村级集体资产总额71 652万元,2010年达86 252.49万元。虽然村级集体资产呈上升的趋势,但从增加的资产看,上级投资的“通达”公路建设、村公益事业建设、泵站建设、桥梁闸洞建设等非经营性资产占的份额较大,而给村级集体带来收益的经营性资产增加较少。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基础条件薄弱,制约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在农村税费改革、企业改制等一系列改革进程中,部分村历年积累的集体资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路径研究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路径研究 作者简介:杜丽颖(1985-),女,河北廊坊人,河北经贸大学2009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资本市场与农村金融。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金融是国民经济的核心,因此对于农村金融的研究就具有较为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农村金融是指农村地区涉及信用与货币关系的活动,而这种活动与农村经济活动密切相关。金融业是推动我过经济发展的重要杠杆,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将会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而我国当前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并不完善,因此要发挥金融业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就必须重构农村的金融服务体系。 标签: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发展路径 1 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 1.1 农村经济基础薄弱,金融体系主体支农乏力 中国现有金融体系组成,按照金融理论普遍的认同观点一般分为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非正规金融一般指民间金融形势,或非国家出面建设的金融形势。正规金融主要包括农村信用社,中国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和邮政储蓄。农行自1996年起逐步退出农村金融市场后,其农村信贷规模曾仅占其总规模的6%。作为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农业发展银行基本上只负责粮、棉、油收购资金的发放和管理,其他大量政策性业务如支持农业开发、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基本没有开展起来。在商业银行从县域经济逐步退出和政策性银行难以发挥其应有的支农作用情况下,农村信用社就被推到了支农的前沿阵地,成为支持农村金融发展的主力军。近几年来,我国金融机构支农信贷90%来自农村信用社。但农村信用社由于经济规模小、金融产品单一、资金筹集难、不良资产比率高、产权制度不完善、员工素质低等诸多不足与缺陷,难以满足农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的信贷需求。而邮政储蓄的“抽水机”效应,将其从农村吸收的大量资金转移,加上不能够发放商业贷款,导致农村资金大量外流。因为农户和乡镇企业所需要的资金难以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他们不得不选择具有融资速度快、信息费用低、利率具有灵活性的非正规金融机构。 1.2 农村金融服务供需矛盾尖锐 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开始升级,农业的商品化和专业化不断提高,主要表现在粮食等农产品生产的比重下降,蔬菜水果、花卉、畜牧业及农产品加工业等附加值较高的产业比重提高,必然会带动金融需求在质和量上的变化。尤其是个体私营企业的较快发展,对融资的规模、渠道、方式有了更高的要求。而农村金融体系中正规金融机构的资金供给有限,支农后劲不足。国有商业银行和邮政储蓄系统内资金上存,进一步加剧了资金供需矛盾,使得农村信用社筹资难度加大。虽然农村民间借贷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贷款难的问题,但自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