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细胞因子

细胞因子

细胞因子
细胞因子

细胞因子(CK)的概念:是由细胞分泌,影响细胞生物学行为,造血免疫功能和对炎症的反应的一类物质。(抗体,补体除外)

细胞因子的特点:

1. 大多为5-20KDa的小分子蛋白;

2.以旁分泌或自分泌形式影响附近细胞或细胞自身;

3.效能高,10—12mol/L水平即有明显生物学作用。

4.一种细胞因子可由多种细胞产生,一种细胞也可产生多种细胞因子;

5.细胞因子的产生受基因和环境调控;

6.可发生多重,重叠的作用;

7.以网络形式发挥作用;

8.通过与细胞因子受体结合而对靶细胞产生作用;

9.与神经,内分泌共组成细胞间信号分子系统。

细胞因子和激素

1. 激素是内分泌腺产生的化学物质,内分泌腺是许多同样腺体细胞

组成,通常“统一行动”;

2. 激素通常随血液循环与全身,发挥“远程效应”;

3. 激素通常对特定组织或细胞发挥特有效应;

4. 激素调节作用通常是全身性/系统性的变化:

5. 以辐射或树杈形式发挥作用。

但是,有些细胞因子和激素并没有严格的界限。

细胞因子的结构功能分类:有白介素(IL)类,干扰素(INF)类,集落刺激因子,趋化因子,肿瘤坏死因子,生长因子等。

细胞因子检测的临床应用

1 特定疾病的辅助诊断。

2 评估免疫状况,判断疗效和预后。

3 细胞因子临床治疗应用的监检测。

细胞因子检测方法

1. 功能检测:利用细胞因子功能特性,建立相应的生物学活性测定方法。此

法敏感性高但灵敏度不高,容易受干扰因素影响。

2. 免疫检测:制备抗细胞因子单抗或多抗测定。特异性强,操作简便,但灵

敏度不高,且不能代表其活性。

3. 分子生物学检测:利用分子杂交技术检测细胞内细胞因子mRNA表达,或用

PCR扩增。此法当前最敏感,但只代表细胞因子基因表达,不能代表当前水平。

细胞因子检测的临床应用原则

细胞因子最大特点是其功能多样性,重叠性和组织细胞非特异性,所以不能

像其他项目一样方式检测,基本原则是:

1 使用多种方法测定

因为目前每种方法都有其应用特点和局限性(生物学法主要用于测细胞因子活性,免疫学法主要用于测细胞因子蛋白含量或细胞定位,分子生物法主要用于测细胞因子基因及其表达)。

2 标本选择要适当

寻常情况下,大多细胞因子浓度极低,只有在特定病理状态下才能测出。

全血多需分离得到单个核细胞再经培养刺激使细胞因子分泌后,取培养上清液检测。局部炎症取分泌物检测。细胞内定位或检测细胞因子基因用相应的细胞

3 要同时检测多种相关的细胞因子。

特定疾病的辅助诊断举例

活动性结核,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结核抗原刺激后,胞内IL-4mRNA表达增加,IL-4分泌相应增加;而INF-γ和IL-2有所降低。结核性胸膜炎,胸腔积液明显高于外周血,IL-4则明显低于外周血。慢性乙肝/丙肝,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Lps刺激后,IL-1,2明显低于正常人,而非病毒性(如酒精性,胆汁性)肝硬化则无变化。类风湿关节炎,滑膜腔液IL-18明显增高。溃疡性结肠炎,肠组织培养上清液IL-15活性明显增加。支气管哮喘,外周血IL-5升高,Il-10降低。哮喘发作时,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及血清TNF-α含量增加。

评估免疫状况,判断疗效和预后举例

HIV感染者,通过细胞因子检测,有助于监测免疫功能下降,判断免疫缺陷倾向。慢性乙肝,IFN-α,IL-6和IL-8水平明显增高,与病变严重程度有关。器官移植后,发生慢性排斥反应时IL-6水平明显增高。胸膜炎,疟疾,血清TNF-α水平明显增高,其持续存在,预后差,死亡率高。

细胞因子检测结果的使用和评价

1. 检测结果的解释应十分慎重,体液/血清,局部组织,细胞标本的

结果可能不一致,它们之间的关系必须清楚才能定论;

2. 检测结果与临床疾病的关系应反复验证,在相关机制关系阐明前

不要仅根据某一项细胞因子水平异常而断然判定它们存在因果关系。

案总之,疾病的病理机制,细胞因子和抗细胞因子治疗均极大依赖细胞因子检测。但由于细胞因子检测方法的可靠性和细胞因子网络的生理意义仍未十分明了。所以对检测价值需要慎重考虑,细胞因子检测结果常常不易于解释,需要其他反复予以补充。细胞因子和抗细胞因子治疗均应辅以细胞因子动态检测为基本手段,才能保证临床研究质量。

细胞因子受体(CKR)

细胞因子必须和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后,才能激发靶细胞内一系列信号传递活动而产生生物学效应。细胞因子受体的研究也十分迅速,已知的细胞因子受体都是跨膜蛋白。

细胞因子受体(CKR)的阻断:

1 可溶性细胞因子(sCKR) 源于膜结合细胞因子受体(mCKR)的脱落和

mRNA的不同剪接。细胞因子在与mCKR mCKR结合才产生相应效应,sCKR 与细胞因子在体液结合竞争抑制mCKR,但sCKR-细胞因子结合物有转运

意义。

2 分子模拟现象:微生物“窃取”机体免疫系统的“机密”,制造出与

免疫分子同源产物,从而逃他免疫攻击。

3 “诱骗”受体:指模外区与功能受体结构相似,具有结合细胞因子

能力,但胞浆区缺乏转导信号的能力的“受体”。其水平是一种负调控方式。

细胞因子天然自身抗体

已发现人体存在不少细胞因子的高亲和力自身抗体。

1. 产生机制目前还不清楚,有两种学说:

(1)分子模拟学说,作为免疫原的实际上是细胞因子同源物,主要来源于病毒编码。

(2)免疫载体学说,某些病毒编码细胞因子受体同源物并和相应细胞因子结合。

2. 生物学意义

(1)可能与免疫耐受有关。

(2)可能使某些自免和异基因移植反应病情好转。

(3)反复用重组细胞因子可诱导产生相应抗体。

(4)抗体可干扰细胞因子生物学活性检测。

(5)往往明显降低相应细胞因子疗效。

现投入临床的几种重要细胞因子

总特点:(1)适应范围广,可治疗大多恶性肿瘤和病毒感染;(2)药动良好,可各种注射,也可雾吸滴眼口含腔内使用;(3)安全可靠,寻常剂量多类流感症状,大剂量时才可能发生内脏毒性,与大多数药联合应用无禁忌;(4)目前没有引起免疫紊乱报道。

IL-1:主要单核-吞噬细胞血管内皮细胞产生,主要功能:①促进T、B淋巴细胞活化、增生;②增强NK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活性;③刺激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发热;④介导炎症反应。。

1L-12:一异源二聚体,单核-吞噬细胞产生,主要功能①促进CD8、NK细胞增殖分化,增强其杀伤活性;②诱导活化CD4+T细胞分化为CD4+Th1细胞,③抑制IL-4--LgE;④作用有种属特异。

目前已有IL-12开发产品,用于肿瘤,艾滋病,慢肝及儿童哮喘治疗。

1L-15:刺激T细胞增殖趋化作用,与CD40L协同刺激B细胞分泌IgM、IgG1和IgA,但不产生IgG4和IgE,促穿孔素和粒酶表达,提高NK活性.临床试验抗肿瘤和抑制IL-15治疗类风关。

1L-18:活化巨噬细胞和肝枯否细胞产生,强烈刺激Th1分泌IFN-γ,其能超IL-12并与IL-12有协同作用,另增强NK的FasL介导细胞毒性作用(IL-12无此作用),临床正研究用于肝炎艾滋病等

IFN-γ:主要活化T细胞(Th1)和NK细胞产生,主要功能通过激活APC功能和巨噬细胞、NK、CTL细胞功能发挥抗病毒作用。IFN-γ受体为CD119。IFN临床应用:①抗肿瘤,可提高CHOP对NHL的疗效;可联合PUVA治疗早期MF;②抗病毒,与HARRT联合应用于艾滋病,尤其是KS和CBCL发生时,更有必要;慢乙肝凡HBV复制期,HBsAg和HBV-DNA双(+),ALT上升,有活动病变但肝

功能代偿良好,均IFN治疗适应,IFN-γ抗胶原效应还利减缓肝硬化发生;长效IFN和利巴韦林是治疗丙肝主要力量;皮肤科IFN治疗疣和疱疹;③IFN栓局部用于宫颈糜烂,可促愈合且有治疗滴虫念珠菌衣原体HPVHSV及减少癌变作用;④抗IFN-γ治疗:拮抗剂NTT,抑制剂沙利度胺,IFN-γRA,利昔单抗均已用于银屑病。

IL-2:主要活化T细胞(Th1)和NK细胞产生,主要功能①上调表达和多种淋巴因子产生; ②促进T、B细胞增殖分化;③增强CD8细胞、NK细胞和NK巨噬细胞杀伤活性;诱导LAK形成,产生抗瘤作用;④作用具有沿种系谱向上的约束性。

不同细胞IL-2R不同,TB细胞为CD25,NK单核细胞为CD122β链

临床应用:抗肿瘤抗病毒,提高免疫能力,促骨髓造血,减少化放疗血细胞血小板减少:①治疗艾滋病:单用即可提高CD4.下降毒载量, 和HARRT合用更可提高疗效;②治疗尖锐湿疣和疱疹,降低其复发率;③治疗恶性淋巴瘤、黑素瘤、肾癌、耐药结核;④抗IL-2治疗,主要是银屑病,采用IL-2和白喉毒素融合蛋白DAB389-IL-2,竞争抑制IL-2R,及CD25(IL-2R)单抗Dacluzamab可明显改善中重度银屑病PASI。

IL-4:主要活化T细胞(Th2)产生,主要功能:①促进T、B细胞增殖分化;②诱导Ig类别转换,促进肥IgE或IgG类抗体生成;③抑制Th1分泌IFN-γ、TNF-β、IL-2、等细胞因子,下调细胞免疫应答;④诱导活化CD4+T细胞分化为Th2细胞。

IL-4R之α链乃CD124。

IL-4体外实验有抗肿瘤作用,临床用于淋巴瘤和淋巴细胞白血病以及黑素瘤治疗,IL-4对Th1抑制效应用于治疗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和多发性硬化,抗IL-4人源化抗体则治疗哮喘等I型过敏性疾病。

IL-5:产生和主要功能与IL-4基本相似,但生物学活性谱相对较窄,主要作用于嗜酸、嗜碱性粒细胞。

IL-10:多种细胞可产生IL-10但以Th-2为主,抑制单核-吞噬细胞活性,抑制IFN-γ和TNF-α的产生,与IL-4、5协同。

IL-6:活化单核-吞噬细胞T细胞产生,主要功能:①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合成分泌Ig,②促进T细胞增殖分泌,③参与炎症反应,引起发热。

TNF-α:主要由巨噬细胞产生,主要炎症反应介质之一,在机体的抗感染免疫应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TNF对某些肿瘤细胞具有细胞毒作用。主要抗肿瘤机理:①溶解杀伤抑制凋亡肿瘤细胞;②增强NK细胞和NK巨噬细胞杀伤肿瘤活性;③诱导抗瘤免疫因子产生,增强化疗作用;④逆转肿瘤细胞多药耐性(MDR)。

TNF-αR有I(p55)和II(p75)两型。

TNF“前炎症效应”,较大剂量长时使用克发生发热、毒血症、休克、DIC等,还因促脂肪分解致恶液质,使其临床应用极大受限,目前对策有:①用药前30分钟服地塞米松,肛栓吲哚美锌;②尽量局部用药;③改进结构,将TNF-α突变系删N端前7氨基酸,8位Val、9位Pro、10位Ser,15位Len依此改成Arg,Lys,Arg和Phe,生物活性增强1000倍,半衰期延长,而不良反应明显降低;近有基因工程开发新变体Nrh TNF-α,LK801和LK802;④抗

TNF-α治疗,sTNF-αR依那西普,TNF-α单抗Infliximab理论上有治疗反应中血压巨变和ARDS作用,但主要目标是银屑病。

临床免疫学细胞因子测定及应用

第十五章细胞因子测定及应用 本章考点 1.细胞因子的概述 2.测定方法及应用 细胞因子在机体的免疫调节、炎症应答、肿瘤转移等生理和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检测这类因子不仅是基础免疫研究的有较手段,亦是临床上探索疾病发病机制、判断预后和考核疗效的指标。 第一节细胞因子的概述 (一)概念 细胞因子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一大类能在细胞问传递信息,具有免疫调节和效应功能的蛋白质或小分子多肽。 (二)共同特性 (1)化学性质大都为糖蛋白。 (2)细胞因子可以旁分泌、自分泌或内分泌的方式发挥作用。 (3)一种细胞可产生多种细胞因子,不同类型的细胞可产生一种或几种相同的细胞因子。 (三)类型 细胞因子分类按其作用大致可分为免疫调节因子和免疫调控因子两大类。主要的细胞因子有:白细胞介素、干扰素、生长因子、趋化因子家族、肿瘤坏死因子、集落刺激因子、转化因子家族以及其他细胞因子等。 1.白细胞介素:白细胞介素(IL)是指免疫应答过程中白细胞间相互作用的细胞因子,名称后加阿拉伯数字以示区别。现在已取得克隆化的基因、明确产物性质和活性的白细胞介素成员有15个IL在免疫细胞的成熟、活化、增生和免疫调节等一系列过程中均发生重要作用,此外IL还参与机体的多种生理及病理反应。 (1)IL-1、IL-2的性质及生物活性 1)IL-1的性质:IL-1的产生细胞:几乎所有的有核细胞均可产生IL-1,主要以巨噬细胞为主,IL-1分子有IL-1α和IL-1β两种不同分子形式。所有的有核细胞表面,都有IL-1受体(IL-1R),也分为IL-1R 和IL-2R两类。 IL-1的生物活性:局部免疫调节作用:①与抗原协同作用;②促进B细胞生长和分化及抗体形成;③促进单核-巨噬细胞等APC的抗原递呈能力;④与IL-2或干扰素协同增强NK细胞活性;⑤吸引中性粒细胞,引起炎症介质释放;⑥刺激多种不同的间质细胞释放蛋白分解酶并产生一些效应。全身性作用:①有较强的致热源作用;②对IL-1的生成具有反馈调节作用;③合成和分泌大量的急性蛋白;④使骨髓细胞库的中性粒细胞的释放和活化;⑤与CFS协同促进骨髓造血祖细胞的增殖能力。 2)IL-2的性质:IL-2的产生细胞:IL-2主要由T细胞(CD4+)受抗原或丝裂原刺激后合成。IL-2分子量为l5KD,是含有113个氨基酸残基的糖蛋白,具有一定的种属特异性。IL-2受体:T细胞,NK细胞,B细胞及单核巨噬细胞表面均可表达IL-2R。 IL-2的生物活性:①刺激T细胞生长;②诱导细胞毒作用;③促进B细胞生长分化;④增强巨噬细胞抗原递呈能力、杀菌力及细胞毒性。 2.干扰素 (1)性质与类型:干扰素是由多种细胞产生的具有广泛的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的可溶性糖蛋白,根据其产生细胞的不同分为3类:α型、β型、γ型,根据干扰素的产生细胞、受体和活性等综合因素分为2种类型:Ⅰ型和Ⅱ型。Ⅰ型干扰素又称抗病毒干扰素,其生物活性以抗病毒为主;Ⅱ型干扰素又称免疫干扰素或IFNγ,主要由T细胞产生,主要活性是参与免疫调节,是体内重要的免疫调节因子。

免疫学知识点梳理

免疫学知识点梳理 第一章绪论 1. 免疫的概念 2.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特点比较。 3.免疫的三大功能防御、自稳、监视,相应的病理反应为超敏及免疫缺陷、自身 免疫病、恶性肿瘤。 4.免疫系统的组成 5.简述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的组成 6.淋巴细胞再循环的意义。 7.主要的免疫细胞及免疫分子有哪些。 8.克隆选择学说 第二章抗原 1. 抗原的定义 2.完全抗原与半抗原的定义及特点 3.抗原表位的分类(线性表位-T细胞和构象表位-B细胞)、抗原结合价 4.共同抗原与交叉反应,交叉抗原的生物学意义。 5.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理化因素、宿主因素、免疫途径及方法) 6.抗原的种类: 1)抗体产生是否对T细胞依赖:TD抗原、TI抗原 2)抗原与机体的亲缘关系:异嗜性抗原、异种抗原、同种异型抗原、自身抗原3)抗原提呈细胞内抗原的来源:内源性抗原、外源性抗原 7.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剂:免疫佐剂、超抗原、丝裂原第三章抗体 1.抗体和免疫球蛋白的定义。 2.抗体的基本结构: 重链(H链)和轻链(L链); 可变区(V区):超变区(CD1-3)和骨架区(FR1-4) 恒定区(C区):C H1-4;C L 铰链区:CH1与CH2之间。 结构域和功能区:VH和VL抗原结合位点;CH1和CL为Ig同种异型遗传标志所

在;CH2和CH3为补体C1q结合位点;CH3和CH4能与多种细胞表面的Fc 受体结合,产生免疫效应。 3.免疫球蛋白的水解片段: 木瓜蛋白酶水解片段:2个Fab(抗原结合片段), 1个Fc (可结晶片段) 胃蛋白酶水解片段:1个Fab'段,多个pFc段 4.抗体的类型:根据重链C区氨基酸组成的差别分为,IgG、IgA、IgM、IgD、Ig巳 型:根据轻链C区氨基酸组成的差别分为,入和K 5.抗体三类不同的抗原决定基: 同种型:同一种属所有个体Ig分子共有的抗原特异性标志。同种异型:同一种属不同个体间Ig 分子具有的不同抗原特异性标志。存在于Ig C区和V区。 独特型:同一个针对不同抗原所产生的Ig分子V区所特有的抗原表位。存在于Ig重链和轻链的V区。 6.抗体的主要功能 V区特异性识别、结合抗原; C区,与具有Fc受体的细胞结合;激活补体,发挥溶解细胞的活性; 介导免疫细胞活性(ADCC调理作用、超敏反应、激活巨噬细胞和肥大细胞);7.五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与功能IgG:唯一能通过胎盘的抗体。 血清含量最高,占总量的75-80%,半衰期长,能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主要的抗感染抗体,参与II、III 型超敏反应。 IgM: 五聚体,分子量最大,其激活补体、结合抗原、免疫调理作用比IgG 强,占血清免疫球蛋白总量的5-10%。 IgM 的特点:个体发育中最早产生的抗体;是抗原刺激后出现最早的抗体;是BCR的主要成分;参与II、III型超敏反应。 IgA:分血清型和分泌型两种。是外分泌液中的主要抗体。

细胞因子风暴研究进展

细胞因子风暴研究进展 细胞因子风暴(英语:Cytokine storm)又称高细胞介质症(Hypercytokinemia),一种不适当的免疫反应,因为细胞因子与免疫细胞间的正回馈循环而产生。这也被认为是1918年流感大流行、2003年SARS事件、2009年H1N1流感大流行,以及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中病毒致死的原因不过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认为这一症状与H1N1之间的没有充分的证据可以展示其关联性。 症状为高烧、红肿、肿胀、极度疲倦与恶心。在某些情况下可能致命。治疗:当免疫系统对抗病原体时,细胞素会引导免疫细胞前往受感染处。同时,细胞素也会激活这些免疫细胞,被激活的免疫细胞则会产生更多的细胞素。通常来说,人体会检查并控制这个反馈循环。但是在有些情况下,情况会失控,导致一个地方聚集了太多被激活的免疫细胞。目前为止,还没有完全了解这一现象的具体成因,但是有推测认为可能是由于免疫系统对新的、高致病的病原体产生的过激反应。 细胞因子风暴有可能会对身体组织和器官产生严重的损伤,比如当其发生于肺部,过多的免疫细胞和组织液可能会在肺部积聚,阻塞空气进出,并导致死亡。 细胞因子风暴与各种感染性和非感染性疾病有关,甚至是治疗性干预尝试的不幸后果。已有研究证明其在移植物抗宿主病、多发性硬化症、胰腺炎或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中出现。随着研究的深入,对细胞因子风暴的细胞定位和分子机制有所了解,并有助于病毒性症状尤其是流行性感冒的治疗。 细胞因子是由细胞分泌出来用于细胞间信号传导和通信的多种小蛋白质,具有自分泌、旁分泌和/或内分泌活性,并且通过结合受体引发多种免疫应答。细胞因子的主要功能有控制细胞增殖和分化、血管发生、免疫、炎症反应的调节(表1)。 表一:与细胞因子风暴相关的因子主要类型及功能 类型功能 干扰素调节先天免疫,活化抗病毒性质,抗增殖作用。 白介素白细胞增殖和分化, 趋化因子控制趋向性,募集白细胞,很多是促炎因子 集落刺激因子刺激造血祖细胞增殖和分化 肿瘤坏死因子促炎,激活细胞毒素T细胞 干扰素(IFNs)是一种细胞因子家族,其在病毒和其他微生物病原体的先天免疫中起核

细胞因子6项临床意义

6 项细胞因子检测试剂盒 检测靶标 促炎因子: IL-6、IL-17、IFN-γ、TNF-α、 抑炎因子:IL-4、IL-10、 本项目涵盖由Th1、TH2、Th17、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细胞等多种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可更全面的反映疾病状态下机体免疫系统的改变。 重症疾病 细胞因子水平是早期预警全身炎症反应综合证(SIRS)的灵敏指标,SIRS 发生时IL-6、IFN-γ、IL-10、TNF-α等细胞因子大幅升高,是反映SIRS 的关键细胞因子。对于临床重症患者,如脓毒症、不明原因发热、急性胰腺炎、重症肺炎、围手术期等患者,若发生SIRS 不能及时治疗,则易引发ARDS 和MODS,死亡率高达40-60%,因此,越完善的因子种类更有利于反映患者的细胞因子风暴,进而警醒临床医生及时干预。 IL-4 是机体Th2 细胞特异性分泌的细胞因子,IFN-γ是机体Th1 细胞特异性分泌的细胞因子,临床中多用IFN-γ/IL-4 来反映机体Th1/Th2 漂移水平,Th1/Th2 漂移是评估肿瘤疾病病情的重要指标; 自身免疫性疾病 IL-17 几乎参与所有自身免疫疾病的炎症反应,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炎症损伤 评估的主要指标 感染/炎症相关疾病 IL-6、IFN-γ、TNF-α是感染患者主要升高的促炎因子,IL-4、IL-10 是机体最主要的抗炎因子,检测促炎/抗炎因子变化情况可评估感染病情进展及预后疗效。 细胞因子谱鉴别脓毒症和噬血细胞综合征(HLH) 脓毒症:IL-6 显著升高,IL-10 升高较明显 噬血细胞综合征:IFN-γ和 IL-10 显著升高

革兰氏阴阳性菌细胞因子谱 G-BIRCP:我们将 IL-6、 IL-10 同时高度增高>10 倍( X+S),定义为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相关细胞因子谱( G-BIRCP)G+BIRCP:将 IL-6 为轻度增高>2 倍甚至>10 倍( X+S),但 IL-10 正常或增高值<10 倍( X+S)者,定义为革兰氏阳性菌感染相关细 胞因子谱( G+BIRCP) 噬血细胞综合征(HLH)细胞因子谱 IFN-γ>100pg/mL, ,IL-10>60pg/mL ,且 IFN-γ水平高于 IL-10 水平。该标准对于 HLH 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达到 88.0%和 98.7%,且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达到了 93.6%和97.5%。 细胞因子在不同类型疾病中的结果解读 1、常见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相关细胞因子 2、常见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细胞因子

医学免疫知识总结

免疫超级无敌复习 名词解释 1.Adjuant佐剂* 预先或与抗原同时注入体内,可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能力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的非特异性免疫增强性物质。 2.Autoimmunity自身免疫 是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细胞或自身成分所发生的免疫应答,产生自身抗体和/或自身反应性T细胞的正常生理现象,存在于所有的个体 3.MALT 粘膜相关淋巴组织* 指呼吸道、胃肠道及泌尿生殖道粘膜固有层和上皮细胞下散在的无被膜淋巴组织,以及某些带有生发中心的器官化的淋巴组织 4.mAb单克隆抗体 由K?hler和Milstein建立的杂交瘤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使经过筛选和克隆化的杂交瘤细胞仅能合成及分泌抗单一抗原表位的特异性抗体。 5.pAb多克隆抗体 天然抗原分子中常含有多种不同抗原特异性的抗原表位,以该抗原物质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体内多个B细胞克隆被激活,产生的抗体中实际上含有针对多种不同抗原表位的免疫球蛋白。 6.MHC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指存在同一染色体上编码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的基因群,具有控制免疫应答和同种移植排斥反应等复杂功能。 7.SAg超抗原 某些抗原性物质,其抗原作用不受MHC限制,无抗原特异性,只要极低浓度,即可激活多克隆淋巴细胞(2-20%),产生强烈的免疫应答。 8.SLE 系统性红斑性狼疮 是典型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皮肤、肾和脑等均可发生病变,多发生在20 - 30岁女性9.TSA 肿瘤特异性抗原 是指肿瘤细胞特有的或存在于某些肿瘤细胞而不存在于正常细胞的新抗原 10.TAA 肿瘤相关抗原 是指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组织均可表达的抗原,只是其含量在细胞癌变时明显增高 11.Clonal anergy克隆无能 T,B细胞缺乏第二活化信号,不能有效活化也不能对相应的特异性抗原或MHC/抗原肽复合物产生正免疫应答。 12.ELISA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是酶免疫测定技术中应用最广的技术,其基本方法是将已知的抗原或抗体吸附在固体载体表面,使抗原抗体反应在固相表面进行,通过洗涤将固相上的抗原抗体复合物与液相中的游离或分开13.HLA 人类白细胞抗原 人的MHC称为HLA,其主要中能是以其产物提呈抗原肽进而激活T淋巴细胞。因此,MHC在启动适应性免疫应答中起重要作用 14.Cytokine细胞因子* 由免疫原、丝裂原或其他因子刺激细胞所产生的低分子量可溶性蛋白质、微生物信息分子,具有调节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应答,促进造血,以及刺激细胞活化、增殖和分化等功能

细胞因子风暴研究进展

细胞因子风暴研究进展 细胞因子风暴(英语:Cytokine storm)又称高细胞介质症(Hypercytokinemia),一种不 适当的免疫反应,因为细胞因子与免疫细胞间的正回馈循环而产生。这也被认为就是1918年流感大流行、2003年SARS事件、2009年H1N1流感大流行,以及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中 病毒致死的原因不过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认为这一症状与H1N1之间的没有充分的证据 可以展示其关联性。 症状为高烧、红肿、肿胀、极度疲倦与恶心。在某些情况下可能致命。治疗:当免疫系统对抗病原体时,细胞素会引导免疫细胞前往受感染处。同时,细胞素也会激活这些免疫细胞,被激活的免疫细胞则会产生更多的细胞素。通常来说,人体会检查并控制这个反馈循环。但 就是在有些情况下,情况会失控,导致一个地方聚集了太多被激活的免疫细胞。目前为止,还没有完全了解这一现象的具体成因,但就是有推测认为可能就是由于免疫系统对新的、高致 病的病原体产生的过激反应。 细胞因子风暴有可能会对身体组织与器官产生严重的损伤,比如当其发生于肺部,过多的免疫细胞与组织液可能会在肺部积聚,阻塞空气进出,并导致死亡。 细胞因子风暴与各种感染性与非感染性疾病有关,甚至就是治疗性干预尝试的不幸后 果。已有研究证明其在移植物抗宿主病、多发性硬化症、胰腺炎或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中 出现。随着研究的深入,对细胞因子风暴的细胞定位与分子机制有所了解,并有助于病毒性症 状尤其就是流行性感冒的治疗。 细胞因子就是由细胞分泌出来用于细胞间信号传导与通信的多种小蛋白质,具有自分泌、旁分泌与/或内分泌活性,并且通过结合受体引发多种免疫应答。细胞因子的主要功能有 控制细胞增殖与分化、血管发生、免疫、炎症反应的调节(表1)。 表一:与细胞因子风暴相关的因子主要类型及功能 类型功能 干扰素调节先天免疫,活化抗病毒性质,抗增殖作用。 白介素白细胞增殖与分化, 趋化因子控制趋向性,募集白细胞,很多就是促炎因子 集落刺激因子刺激造血祖细胞增殖与分化 肿瘤坏死因子促炎,激活细胞毒素T细胞 干扰素(IFNs)就是一种细胞因子家族,其在病毒与其她微生物病原体的先天免疫中起核

细胞因子检测的意义及方法比较

细胞因子检测的意义及检测方法比较 摘要:干扰素(interferon, IFN)是1957年发现的细胞因子,最初发现某一种病毒感染的细胞能产生一种物质可干扰另一种病毒的感染和复制,因此而得名。根据干扰素产生的来源和结构不同,可分为IFN-α、IFN-β和IFN-γ,他们分别由白细胞、成纤维细胞和活化T细胞所产生。各种不同的IFN生物学活性基本相同,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等作用。这里主要利用生物分析法和免疫分析法进行检测。 关键词:干扰素生物分析法免疫分析法 正文: 细胞因子是免疫原、丝裂原或其他刺激剂诱导多种细胞产生的低分子量可溶性蛋白质,具有调节和血细胞生成、细胞生长以及损伤组织修复等多种功能。细胞因子可被分为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集落刺激因子、趋化因子、生长因子等。众多细胞因子在体内通过旁分泌、自分泌或内分泌等方式发挥作用,具有多效性、重叠性、拮抗性、协同性等多种生理特性,形成了十分复杂的细胞因子调节网络,参与人体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所以细胞因子检测是判断机体免疫功能的一个重要指标,对于疾病的诊断、病程观察、疗效判断及细胞因子治疗监测等都有重要意义。 生物分析法有两种: 1.依赖性细胞株:利用一些肿瘤细胞株必须依赖于细胞因子方能在体外增殖的特性进行检测,但是干扰素的测定利用此法并不简便,所以不当采用。 2.功能检测:利用一些细胞因子的功能特性,可建立相应的活性测定方法。在这里可以利用干扰素的抑制病毒感染效应,对已进行病毒感染的细胞群加入干扰素的特征进行观察,达到检测的目的。 免疫分析法: 1.流式细胞仪检测: 原理:利用Brefeldin(BFA)、Monensin阻断了胞内高尔基体介导的转运方法,使得细胞因子聚集、蓄积,增强细胞因子信号,可被流式细胞仪检测。 方法:用抗细胞因子(干扰素)抗体与细胞表面或胞内特定亚群标志组合,即可检测不同细胞亚群细胞因子的分泌,同时采用特殊的化学与抗体选择,确保静止与无细胞因子分泌细胞的最小荧光背景。 所需材料:蛋白转运抑制剂:阻断高尔基体介导的转运作用,使得刺激细胞表达的细胞因子聚集在胞浆内质网内,以利于准确检测细胞产生细胞因子的能力。 2.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 ①间接ELISA(Indirect ELISA):用于筛检抗体(抗特定抗原成分的特异性抗体)。此法是测定抗体最常用的方法。 ②夹心ELISA(Sandwich ELISA):用于检测目的抗原的量。其优点是避免了对特异性抗体的直接标记,但增加了操作步骤和测定时间。 ③竞争ELISA(Competitive ELISA)用于确定抗原特异性或待检标本中含交叉反应成分时为了提高实验的特异性而使用的一种方法。根据标记抗原与同种未标记待测抗原与抗体间发生竞争性结合的原理,主要用于测定小分子抗原。 检测方法的进展:高通量细胞因子检测 CBA(Cytometric Bead Array)是一种微珠多用途检测分析技术,它由一系列的微珠组合来捕获并结合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细胞培养液、EDTA血浆、血清样本中被检测物质的量。其采用夹心法分析策略,与传统的ELISA分析技术相比,此方法可以同时检测多项指标。用已知的标准品

第五章 细胞因子

第五章细胞因子 复习要点: 1.掌握细胞因子概念和命名。 2.掌握细胞因子的共同特点。 3.熟悉细因子及其受体的分子结构。 4.了解细胞因子的生物学活性。 5.了解细胞因子的检测以及细胞因子与临床的关系。 一、单项选择题 1.在Ig类别转换中,能促进IgM转换为IgE的细胞因子是:★ A.IL-4 B.IL-2 C.TNF D.IFN E..IL-6 2.下列可形成三聚体的细胞因子是:★ A.IL-4 B.IL-2 C.TNF D.IFN E..IL-6 3.以下关于细胞因子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 是一组小分子的蛋白质 B. 需其他物质刺激才能产生 C. 其作用具有特异性 D. 可以作用于自身细胞 E. 微量即起作用 4.下列哪种免疫分子的作用具有特异性? A. Ab B. IL-1 C. 补体 D.IFN E.TNF 5.关于干扰素的作用,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由活化的T 细胞产生B.以三聚体存在 C. 由感染机体的病毒合成 D. 具有抗病毒和免疫调节作用 E..以上都不是 6.促进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的细胞因子是: A.IL B.TNF C.IFN D.TGF E.CSF 7.主要作用于单核细胞的趋化因子属于:★★ A.CC 亚族B.CXC 亚族C.C 亚族D.CX3C 亚族 E. 以上都不是 8.下列哪类细胞不能分泌细胞因子? A. T 淋巴细胞 B. B 淋巴细胞 C. 浆细胞 D. 单核细胞 E. 成纤维细胞 9.细胞因子不包括: A.淋巴毒素 B. 过敏毒素 C. IL-2 D. 集落刺激因子 E. 干扰素 10.关于细胞因子的效应作用,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以非特异方式发挥作用B.无MHC 限制性 C.生物学效应极强 D. 在体内持续时间很长 E. 作用具有多向性 11.关于IFN的生物学作用,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A. 增强细胞表达MHC-I、II类分子 B. 激活巨噬细胞 C. 促进Tho细胞分化为Th1细胞

ThTh细胞基础知识

Th1/Th2细胞基础知识 1)Th1/Th2 分类: 早在1986年,Mosmann等应用Th细胞克隆培养技术和细胞因子产生的不同,已发现小鼠CD4阳性细胞群是一个不均一的亚群,可分为Th1和Th2两个功能不同的独立亚群(见表1)。后来在人类的CD4阳性细胞群中也发现了Th1,Th2两等, ?个功能细胞亚群(见表2)。T h1细胞主要分泌IL-2、IL-12、IFN-γ和TNF-β/ 介导与细胞毒和局部炎症有关的免疫应答,参与细胞免疫及迟发型超敏性炎症的形成,故亦称为炎症性T细胞,可被视为相当于TDT H细胞。Th1细胞在抗胞内病原体(病毒、细菌及寄生虫等)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在胞内细菌感染时,Th1细胞优先发育并引发吞噬细胞介导的宿主防御应答。Th1细胞持续性强应答,可能与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接触性皮炎、不明原因的慢性炎症性疾病、迟发型超敏反应等有关。Th2细胞:Th2细胞主要分泌IL-4、IL-5、IL-6和IL-10,其主要功能为刺激B 细胞增殖并产生抗体,与体液免疫相关。在T/B细胞比例较低时,Th1细胞也可能辅助B 细胞产生抗体(IgM、IgG2a和IgA类)。在对蠕虫感染和环境变应原的应答中,主要是Th2细胞参与,以介导体液免疫应答为主。过度的Th2细胞应答可能在遗传易感的过敏性特应症中起重要作用。 两类CD4+Th细胞对细胞因子的反应性各异:IFN-γ可诱导Th1细胞分化,但抑制Th2细胞增殖;IL-4诱导Th2细胞分化,但可与IL-13等一起抑制Th1细胞功能;IL-2则可同时引起Th1和Th2细胞增殖。 ,可下调APC和Th1细胞活性,在诱导免疫耐受中起重要作用。?除上述的Th1和Th2 细胞外,还有一类产生Th1和Th2样混合性细胞因子的Th0细胞。Th0亚群可能是从Th 前体向Th1或Th2细胞分化过程中的一个中间阶段。此外,期有人报道还存在CD4+Th3细胞,其主要分泌TGF-

细胞内细胞因子的检测

细胞内细胞因子的检测 细胞因子是可溶性蛋白,在淋巴细胞应答中有重要的免疫调节作用。研究显示,细胞因子可以具有多重功能,作用于多个细胞亚群并可在不同亚群细胞表达。早期细胞因子表达与T细胞功能相关性研究是基于特定克隆细胞的激活。尽管研究应用T淋巴细胞克隆证明了不同细胞因子的合成,如Th1(IL-2,IFN-γ)与Th2(IL-4,IL-5,IL-10),但这些研究很难推广,因为T细胞克隆与体内T细胞功能相关性还不清楚。 活化的T细胞可分泌多种细胞因子至细胞外,而流式细胞仪仅能检测细胞内的抗原,所以应阻断细胞因子分泌至细胞外,方法为破坏高尔基体,因细胞因子(即各种蛋白)在合成后需经高尔基体的加工和转运,才能到达细胞膜,然后通过高尔基体膜与细胞膜的融合作用将细胞因子分泌至细胞外。因此破坏高尔基体即可切断细胞因子的转运途径,干扰其分泌。近来,Jung与Picker采用了Brefeldin(BFA)与monensin等药物预孵检测胞内细胞因子的表达的方法。这一方法阻断了胞内高尔基体介导的转运使得细胞因子聚集,蓄积,增强细胞因子信号可被流式细胞仪检测。 胞内细胞因子染色与传统的检测可溶性蛋白的方法如ELISA相比,具有显著优越性。该法从单个细胞水平检测内多个细胞因子的同时,还可标记各种细胞表面分化抗原以及活化分子、趋化因子受体和黏附分子等,从而区分表达特定细胞因子的细胞亚群及其表型特征。使用特定刺激剂研究细胞因子应答是细胞因子研究中的重大进展。早在1986年,Mosmann等应用Th细胞克隆技术和细胞因子产生的不同,发现小鼠CD4细胞是一个不均一的亚群,可分为Th1和Th2两个功能不同的独立亚群。后来在人类的CD4细胞群中也发现了Th1和Th2细胞亚群。Th1细胞主要分泌IL-2、IFN-γ和TNF-α等,介导与细胞毒和局部炎症有关的免疫应答,参与细胞免疫及迟发型超敏反应,在抗胞内病原菌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Th2细胞主要分泌IL-4、IL-5、IL-6和IL-10,其主要功能是刺激B细胞增殖并产生抗体,与体液免疫有关。应用该方法,在细胞水平该方法证明了人与鼠的淋巴细胞都存在1型与2型分化,且这些分化在特定细胞因子增强时可被

脂肪细胞的基础知识

脂肪细胞的基础知识 脂肪细胞的生长全过程及其形态变化脂肪母细胞,是指能向脂肪细胞分化的ADSCs在激素、生物活性因子、寒冷等因素刺激下均能逐渐分化成为单能干细胞。它可保持着干细胞增殖活跃的特性,脂肪母细胞再进一步分化为前脂肪细胞,即通常人们所说的脂肪细胞前体。前脂肪细胞再经历细胞融合、接触抑制和克隆扩增等步骤启动向成熟脂肪细胞分化,并在胰岛素、地塞米松等诱导剂作用下完成向成熟脂肪细胞的分化。全过程可以表示为:多能干细胞——脂肪母细胞——前脂肪细胞——不成熟脂肪细胞——成熟脂肪细胞。生长期前脂肪细胞的形态与成纤维细胞相似,经诱导分化,其细胞骨架和细胞外基质发生变化,开始进入不成熟细胞向成熟细胞转变。细胞形态由成纤维细胞样逐渐趋于类圆或圆形,胞体逐渐增大,胞质中开始出现小脂滴,脂质开始累积,以后小脂滴增多并融合为较大的脂滴,可经油红“O”染色等方法于显微镜下显色,从而获得成熟脂肪细胞的形态特征。此时的细胞无分裂增殖能力,为脂肪细胞分化的终末阶段。 张高娜,梁正翠.动物脂肪细胞的研究进展[J].饲料工业,2009,30(2):42-44. 脂肪细胞由起源于中胚层的间充质干细胞逐步分化形成,按间充质干细胞→脂肪母细胞→前脂肪细胞→不成熟脂肪细胞→成熟脂肪细胞的过程发展。前脂肪细胞在多种转录因子调控下,激活脂肪组织相关基因,并在这些基因的顺序性调控下,经一系列复杂的步骤分化为成熟脂肪细胞。 张艳.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的分子事件[J].儿科药学杂志,2008,14(1):56-57.

间充质干细胞 概念: 不同文献中,分别命名为抽脂处理细胞(processed lipoaspirate cells, PLA),脂肪基质微管碎片细胞(stromal vascularfraction cells, SVF),脂肪组织源基质细胞(adipose-tissue derived stromal cells, ATSCs),脂肪源中胚层干细胞(adipose-derived mesodermal stem cells, ADMSCs)等。这些不一致的名称均指从脂肪组织中分离的、可在体外大量扩增并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 李惠侠,屈长青. 脂肪组织源性干细胞研究进展[J]. 生理科学进展,2007,38(2) 脂肪细胞是由起源于中胚层的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 MSC)逐步分化、发育而来,MSC主要分布于脂肪组织和骨髓中。脂肪细胞不同发育阶段的两类细胞系为多能干细胞系和前体脂肪细胞系,前者为不定向的细胞系,能转变为稳定的脂肪细胞、肌细胞和软骨细胞,后者为定向的细胞系,是目前体外研究脂肪细胞分化应用最为广泛的细胞系。 庞卫军,李影. 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的分子事件[J]. 细胞生物学杂志,2005,27: 497-500. 脂肪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 tissue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ADMSCs)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具有自我更新及多向分化潜能,是一种 具有潜力的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目前研究得比较多的是骨髓来源的MSCs,但骨髓中的间 充质干细胞数量很少(约占细胞总数的1/105),且存在取材困难等问题。MSCs广泛分布于 其他组织中,包括肌肉、血管、肝脏、胰腺和脂肪等。 ADMSCs表面有CD29、CD44、CD71、CD90、CD105/SH-2、SH-3、STRO-1等多 种抗原标志。 李冬艳,宇丽. 脂肪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分离方法的改进[J]. 暨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28(6). 脂肪源性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 Zuk等从脂肪组织中分离出了一种成纤维细胞样细胞,它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形态相似,称之为脂肪干细胞(ADSCs),平均每300 ml脂肪组织可获得2×108~ 6×108个这样的细胞。ADSCs和MSCs具有相同的表现型,对CD29、CD44、CD71、 CD70、CD105/SH2和SH3为阳性反应,对CD31、CD34和CD45为阴性反应。此外, 它们还具有各自特征性的表达分化抗原:ADSCs具有特征性表达分化抗原CD49d,而MSCs具有特征性表达分化抗原CD106。 张高娜, 梁正翠. 动物脂肪细胞的研究进展[J]. 饲料工业,2009,30(2)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是一类具备干细胞特点的细胞系,具有自我更新能力、长期的活性和多系分化潜能。 脂肪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 tissu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ADSCs),以其取材方便、来源丰富等多种优势逐渐取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 免疫表型:研究发现ADSCs主要表达CD13、CD44、CD73、CD90、CD105、CD106、CD166、CD29、CD49e和HLA-ABC,而不表达CD34、CD3、CD19、CD45、CD14、CD117、CD31、CD62L、CD95L和HLA-DR。这个结果和其他的MSCs几乎一致。但ADSCs与BMSCs也有差别:大部分BMSCs表达CD10,而表达CD10的ADSCs仅占5%~20%;几乎所有的ADSCs表达CD49f和CD54,而BMSCs极少表达。 周苏娜,张明鑫. 脂肪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征及临床应用[J].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09,12(1). 不同细胞的表面标志是不同的,脂肪干细胞的表面标记为:CD9、CD10、CD13、CD29、CD10、CD44、CD49e、CD49d、CD54、CD55、CD59、CD90、CD105、CD107、CD146、

细胞因子风暴研究进展

细胞因子风暴研究进展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细胞因子风暴研究进展 细胞因子风暴(英语:Cytokine storm)又称高细胞介质症(Hypercytokinemia),一种不适当的免疫反应,因为细胞因子与免疫细胞间的正回馈循环而产生。这也被认为是1918年流感大流行、2003年SARS事件、2009年H1N1流感大流行,以及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中病毒致死的原因不过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认为这一症状与H1N1之间的没有充分的证据可以展示其关联性。 症状为高烧、红肿、肿胀、极度疲倦与恶心。在某些情况下可能致命。治疗:当免疫系统对抗病原体时,细胞素会引导免疫细胞前往受感染处。同时,细胞素也会激活这些免疫细胞,被激活的免疫细胞则会产生更多的细胞素。通常来说,人体会检查并控制这个反馈循环。但是在有些情况下,情况会失控,导致一个地方聚集了太多被激活的免疫细胞。目前为止,还没有完全了解这一现象的具体成因,但是有推测认为可能是由于免疫系统对新的、高致病的病原体产生的过激反应。 细胞因子风暴有可能会对身体组织和器官产生严重的损伤,比如当其发生于肺部,过多的免疫细胞和组织液可能会在肺部积聚,阻塞空气进出,并导致死亡。 细胞因子风暴与各种感染性和非感染性疾病有关,甚至是治疗性干预尝试的不幸后果。已有研究证明其在移植物抗宿主病、多发性硬化症、胰腺炎或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中出现。随着研究的深入,对细胞因子风暴的细胞定位和分子机制有所了解,并有助于病毒性症状尤其是流行性感冒的治疗。 细胞因子是由细胞分泌出来用于细胞间信号传导和通信的多种小蛋白质,具有自分泌、旁分泌和/或内分泌活性,并且通过结合受体引发多种免疫应答。细胞因子的主要功能有控制细胞增殖和分化、血管发生、免疫、炎症反应的调节(表1)。 表一:与细胞因子风暴相关的因子主要类型及功能

细胞因子的流式检测

细胞内细胞因子的流式细胞仪检测 一、简介 随着研究的进展,仅仅对细胞进行定量和活性的检测已不能满足需要。在单细胞水平研究细胞因子的表达能力对研究细胞因子在疾病中的作用越来越显的重要无比。目前检测单个细胞特定细胞因子的表达手段包括:ELIspot、原位杂交、免疫细胞化学、限制性稀释分析(limiting dilution analysis,LDA)和单细胞PCR,应用原位杂交技术和免疫组化方法观察细胞因子蛋白表达及mRNA表达可以识别Th1和Th2细胞,此方法可获得较强的细胞内信号,但此方法工作量大、主观性强,难以进行大样本检测,且人肉眼识别能力有很大的局限性,而ELISPOT及单细胞PCR技术,技术性强、劳动强度大,难以进行广泛推广。随着多标记及胞内细胞因子标记流式细胞技术的出现,使对细胞内细胞因子的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下面主要对胞内细胞因子流式细胞技术作以介绍。 TH1与TH2(IL-4,IL-5,IL-10),但这些研究很难外推,因为T细胞克隆与体内T细胞功能相关性还未被揭示。早期细胞因子表达与细胞功能相关性研究是基于特定克隆细胞的激活。尽管研究应用T淋巴细胞克隆证明了不同细胞因子的合成,如TH1(IL-2,IFN- ) 近来,Jung与Picker采用了monensin、PMA等药物预孵,用Brefeldin(BFA)、Monensin阻断了胞内高尔基体介导的转运的方法使得细胞因子聚集,蓄积,增强细胞因子信号可被流式细胞仪检测。因为自然状态下,T淋巴细胞产生少量的细胞因子,通常要对T淋巴细胞体外活化进行研究。在体外刺激过程中,T淋巴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已释放出来,胞内细胞因子信号较弱,难以进行检测。这一方法可检测单个细胞内多个细胞因子,并可区分表达特定细胞因子的细胞亚群。在细胞水平该方法证明了人与鼠的淋巴细胞都存在1型与2型分化,且这些分化在特定细胞因子增强时可被逆转。且这些研究清楚地证明,只有激活的细胞亚群可以表达细胞因子,静止的正常淋巴细胞(T、B、NK)不能分泌细胞因子。 胞内流式分析法是用抗细胞因子抗体与细胞表面或胞内特定亚群标志组合,即可检测不同细胞亚群细胞因子的分泌,同时采用特殊的化学与抗体选择,确保静止与无细胞因子分泌细胞的最小荧光背景。具有其它方法难以比拟的优点: ?快速:流式定量检测细胞内细胞因子可在一天内完成,实验流程需6-8小时,实际操作时间为1-2小时,快速简便; ?简便:无需组织培养,可以全血分析,无需分离PBMCs; ?灵敏度高:高度灵敏的荧光标记与检测系统; ?高效:可以在同一个细胞内同时检测两种或更多种细胞因子,也可根据细胞免疫表型区分分泌细胞因子的细胞的亚型,进行多参数相关分析; ?安全:减少样本处理与生物源性污染

乳腺癌相关细胞因子

众所周知细胞因子是由免疫原或其他因子刺激细胞所产生的具有信息传递功能的蛋白质或多肽。它既是机体免疫系统应答的效应成分,又是免疫细胞间进行信息传递的介质。大多数细胞因子对乳腺癌细胞具有抑制生长、促进凋亡的负面作用,同时具有促进生长繁殖、为侵袭转移提供条件的作用。这与细胞因子的浓度,癌细胞的恶性程度,癌细胞生长的微环境等因素有关,这些细胞因子的相互作用及其临床意义值得关注。 在部分地区,乳腺癌的发病率已居于妇女恶性肿瘤发病率首位。细胞因子(CK)是免疫原、丝裂原或其他刺激剂诱导免疫效应细胞和相关细胞合成、分泌的,具有生物活性的一类蛋白或多肽。近年来研究表明乳腺癌与细胞因子密切相关。 1 细胞因子对肿瘤细胞的作用 1.1 细胞因子对肿瘤细胞生长的促进作用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介导乳腺癌细胞逃避免疫监视:研究发现肿瘤细胞招募的调节性T细胞可能在逃避免疫监视方面起着主导作用,从肿瘤中去除Treg细胞后,宿主免疫系统能有效地排斥早晚期肿瘤[1]。 ②促进血管的生成,为肿瘤生长提供营养。 ③促进肿瘤细胞的侵袭与转移。TNF和IL-1促进内皮细胞表达粘附分子,而肿瘤表达的粘附分子受体能使其实现转移。 1.2 细胞因子的抗肿瘤作用 ①对肿瘤细胞的直接杀伤,如TNF-α; ②促进宿主的抗肿瘤免疫; ③影响肿瘤血供,减少营养来源; ④刺激造血形成,解除放疗、化疗对免疫的抑制。 2 乳腺癌相关的细胞因子

2.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目前发现的特异性最高的刺激血管生成的因子。人VEGF基因位于6p21.3,长度大约为14kb。VEGF基因的表达与缺氧、细胞分化、雌激素和细胞因子有关。在乳腺肿瘤的生长过程中,肿瘤细胞产生蛋白水解酶分解原有的血管基底膜,血管内皮细胞在肿瘤细胞产生的VEGF诱导下,形成毛细血管芽向肿瘤方向运动,最后形成毛细血管[2]。但这些新生的毛细血管基底膜不完整,管壁通透性高,利于肿瘤的血行转移。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表示VEGF在乳腺癌肿瘤样本中的表达率为39.8%,但是没有在临近的正常组织中表达。值得注意的是,VEGF阳性患者的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VEGF阴性患者。 2.2 肿瘤坏死因子 肿瘤坏死因子(TNF)有a、b两型,都具有参与免疫应答、引起恶病变的作用。但TNF-α对肿瘤的作用,存在不同的观点。有学者认为TNF-α起到直接和间接杀伤或抑制肿瘤的作用,其作用机制为TNF-α和癌细胞上的TNF-α受体结合,内移入细胞裂解其DNA。但也有一些学者认为TNF-α对肿瘤有促进作用。其促进作用可能通过以下几种途径: ①促进肿瘤细胞存活,肿瘤细胞产生的TNF通过诱导依赖于NF-κB的抗凋亡分子的表达促进肿瘤细胞存活。 ②促进肿瘤血管的新生:局部大剂量的TNF-α可以破坏肿瘤血管,但小剂量持续的TNF-α可以促进血管生成,有利于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③抑制T细胞和巨噬细胞的细胞毒作用而损坏免疫监视。 2.3 转移生长因子-β 转移生长因子-β(TGF-β)是一种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将细胞外信号传至细胞内,参与细胞的生长、分化、增殖的调节及恶性转化,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TGF-β对不同时期

第六章 细胞因子

第六章细胞因子 一.选择题 【A 型题】 1.关于细胞因子的共性,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无MHC 限制性 B. 特异性 C. 高效性 D. 网络性 E. 作用多向性 2.细胞因子不包括: A. 淋巴毒素 B. 过敏毒素 C. IL-2 D. 集落刺激因子 E. 干扰素 3.关于IL-2 的生物学作用,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以自分泌和旁分泌发挥作用 B. 能促进T、B 淋巴细胞增殖与分化 C. 能增强NK 细胞活性 D. 抑制Th1 细胞的分化 E. 能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杀伤功能 4.主要由单核/ 巨噬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是: A. TNF-α B. IFN-γ C. IL-2 D. IL-3 E. IL-4 5.直接能杀伤靶细胞的细胞因子有: A. IL-1 B. IL-2 C. IL-4 D. IFN-γ E. TNF-α 6.IFN-γ主要由下列那种细胞产生? A. 活化的T 细胞 B. 巨噬细胞 C. 树突状细胞 D. 成纤维细胞 E. B 淋巴细胞 7.能增强MHC-I/II 类分子表达、促进APC 提呈抗原作用的细胞因子是: A. IFN-γ B. TGF C. CSF D. IL-1 E. IL-2 8.促进Th0 细胞分化成Th1 细胞的主要细胞因子是: A. IL-1,IL-8 B. IL-3,GM-SCF C. IL-4,IL-5 D. IL-5,IL-6 E. IL-12,IFN-γ9.促进Th0 细胞分化成Th2 细胞的主要细胞因子是: A. IL-3 B. IL-5 C. IL-2 D. IL-4 E. IL-12 10.对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具有抑制作用的细胞因子是: A. IL-1 B. IL-2 C. IL-12 D. TGF-β E. GM-CSF 11.刺激B 细胞产生IgG2a 的细胞因子是: A. TNF B. IL-4 C. IL-2 D. TGF-β E. IFN-γ 12.下列哪组细胞因子具有趋化作用? A. IL-1,IL-8 B. IFN,MCP-1 C. IL-8,MCP-1 D. TNF,IL-4 E. IL-1,IL-6 13.Th1 细胞与Th2 细胞之间主要分别通过分泌什么细胞因子而相互抑制? A. IFN-γ,IL-4 B. IL-4,IFN-γ C. TNF,IL-1 D. IL-4,IL-5 E. GM-SCF,TNF 14.刺激多种造血细胞分化成熟的细胞因子是: A. TNF B. SCF C. IL D. TGF E. IFN 15.可用于治疗白细胞减少症的细胞因子是: A. IL-2 B. IL-11 C. IFN-γ D. EPO E. M-CSF 16.可刺激NK 细胞、增强其杀伤活性的IL 是: A. IL-3,IL-5 B. IL-2,IFN-γ C. EPO,M-CSF D. IL-1,IL-4 E. IL-4,IL-7 17.在Ig 类别转换中,能促进IgM 转换为IgE 和IgG1 的细胞因子是: A. IL-1 B. IL-2 C. IL-4 D. IL-6 E. TNF 18.促进肝细胞产生急性期蛋白的细胞因子是: A. IL-2,IL-3 B. IL-1,IL-6 C. IL-4,IL-5 D. IL-7,IL-10 E. IL-8,IL-13 【X 型题】 1. 巨噬细胞的活化因子包括: A. IL-2 B. IFN-γ C. GM-SCF D. MCP E. IL-10 2. Th2 细胞主要通过分泌哪些细胞因子辅助B 细胞的体液免疫应答? A. IL-4 B. IL-5 C. IL-6 D. IL-10 E. IL-13 3. Th1 细胞主要通过分泌哪些细胞因子介导细胞免疫应答? A. IL-2 B. TNF C. IFN-γ D. IL-10 E. IL-13 4. 对NK 细胞的活化、分化具有正调节作用的CK 是:

免疫学模拟题知识分享

免疫学模拟题

《医学免疫学》模拟试题(一) 一、单选题(只许从每题备选答案种选择一个最佳答案。每题1分,共40分) 1、外周免疫器官不包括() A、胸腺 B、淋巴结 C、脾 脏 D、粘膜相关淋巴组织 2、人B细胞分化成熟的部位是在() A、胸腺 B、脾脏 C、骨 髓 D、法氏囊 3、木瓜蛋白酶水解IgG所获片段中,能与抗原特异结合的是 () A、Fab段 B、Fc段 C、F(ab)2 段 D、pFc段 4、参与新生儿溶血症的Ig是() A、IgG B、IgA C、 IgM D、IgD 5、能抵抗蛋白酶水解的Ig是() A、IgG B、sIgA C、 IgM D、IgE 6、以下关于IgG 生物学特性的错误叙述是() A、能通过胎 盘B、能激活补体 C、是参与I 型超敏反应的主要 Ig D、能发挥调理作用 7、参与旁路激活途径的补体成份是() A、C1 B、C2 C、 C3 D、C4 8、补体经典激活途径中形成的C3转化酶是() A、C4b2b B、C3bBb C、 C4b2b3b D、C3bnBb 9、下列补体裂解片段中具有调理作用的是() A、C3a B、C3b C、 C5a D、C5b 10、同时参与经典、旁路及MBL三条激活途径的补体成分是() A、C1 B、C2 C、 C3 D、C4 11、细胞因子(CK)的生物学作用特点不包括() A、具有高效性 B、为特异性作用 C、多数在局部发挥作用 D、对细胞的作用不受MHC限制

12、能直接杀伤肿瘤细胞的细胞因子是() A、TNF B、IFN C、IL- 1 D、IL-2 13、干扰素(IFN)不具有() A、抗病毒作用 B、抗肿瘤作用 C、免疫调节作用 D、炎症介质作用 14、以下关于CD8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辅助T细胞(Th)的膜分子 B、是细胞毒T细胞(Tc)的膜分子 C、是Th细胞识别抗原的辅助受体 D、是 HIV的受体 15、经典的HLA I类基因是() A、HLA-DP B、HLA-DQ C、HLA- C D、HLA-DR 16、HLA复合体位于人的哪号染色体上() A、1号染色体 B、2 号染色体 C、6号染色 体 D、17号染色体 17、HLAΠ类抗原主要分布于() A、各种有核细胞,包括血小板和网织红细胞 B、各种白细胞和红细胞 C、淋巴细胞、粒细胞、红细胞及抗原提呈细胞(APC) D、B细胞、单核/巨噬细胞(Mφ)、树突状细胞(DC)及活化T细胞 18、T细胞的抗原识别受体是() A、TCR B、CD3分子 C、补体受体 D、细胞因子受体 19、B胞胞不具有的表面标志是() A、CD3分子 B、BCR C、Fc受体 D、补体受体(CR) 20、能特异杀伤靶细胞并有MHC限制性的是() A、Mφ B、Tc 细胞 C、NK细 胞 D、B 细胞 21、专职性APC不包括() A、DC B、Mφ C、B细 胞D、NK细胞 22、不同物种间共有的抗原称为() A、TD抗原 B、TI抗原 C、异嗜性抗 原 D、异种抗原 23 、胸腺依赖性抗原(TD-Ag)是指( ) A、来源于胸腺的抗原 B、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需T细胞辅助的抗原 C、在胸腺中加工处理的抗原 D、T细胞在胸腺内发育过程中获得的抗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