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习题与答案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习题与答案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习题与答案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习题与答案

精心整理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简答题

1.为什么将普莱尔作为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呢?

A在时间上,《儿童心理》一书于1882年出版,1884年又再版,是儿童心理学着作

B

C.

D.

2.

A.

C.

D.艾里克森提出了人一生心理发展的观点。

3.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是什么?

A.探索心理发展的规律为社会实践服务

a.发展心理学可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b.发展心理学可为医疗、文艺及社会工作等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B.探索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提高其素质

C.探索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A.客观性原则

B.发展性原则

C.教育性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E.伦理性原则

5.

A.

B.

C.

D.

E.

6.

A.

B.

的一生分为八个阶段,认为每个阶段都有一个特定的心理社会任务需要解决。

7.心理社会性发展的八阶段理论:

A.第一阶段:学习信任阶段(出生—1岁),主要矛盾是信任对不信任。

B.第二阶段:自主与羞怯、怀疑阶段(1—3岁),主要矛盾是自主性对羞怯、怀疑。

C.第三阶段:主动与内疚阶段(3—6岁),主要矛盾是主动性对内疚感。

D.第四阶段:勤奋与自卑阶段(6—12岁),主要矛盾是勤奋感对自卑感。

E.第五阶段:同一性与角色混乱阶段(12—20岁),主要矛盾是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F.第六阶段:亲密与孤独阶段(20—40岁)。主要矛盾是亲密感对孤独感。

G.第七阶段:繁殖与停滞阶段(40—60岁),主要矛盾是繁殖感对停滞感。

H.第八阶段:自我整合与绝望阶段(60岁以后),主要矛盾是自我整合感对绝望感。8.

A.7岁)C.

9.

10.心理发展的原因:

第一,是起源于社会文化历史发展的产物。

第二,从个体发展来看,通过掌握高级心理机能的工具——语词、符号,使其在低级心理机能基础上形成了各种新质的心理机能。

第三,是高级心理机能不断内化的结果。

11.试述朱智贤的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的观点:朱智贤从唯物辩证法出发,提出了儿童心理发展的几个基本理论观点。

A.先天与后天的关系

朱智贤一直坚持先天来自后天,后天决定先天的观点。具体来说:

a.承认先天因素的作用,为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提供了生物前提和可能性;

b.

c.

d.

B.

C.

D.

12.

研究发现,4—20岁的个体脑电波的总趋势是α波逐渐增加。4—20岁的个体脑的发展有两个显着地加速期,即表现出两次飞跃,

第一次于5—6岁左右,第二次于13—14岁左右。通过对儿童青少年的思维进行研究,发现在5—6岁和13—14岁是儿童青少年思维发展的加速期。

13.遗传与环境的关系:

A.遗传决定论

个体心理发展是由先天的遗传因素决定的,个体的智力和品质在生殖细胞的基因中就被决定了,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只能延缓或加速这些先天遗传能力的实现,而不能改变它。

B.环境决定论——主张环境决定个体心理的发展。

C.

素。

D.

14.

统。

第四,新的需要和原有心理发展水平的对立统一,构成个体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成为个体心理发展的动力。

第五,在个体心理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无数的矛盾,但是只有新的需要和原有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才是主要矛盾。

15.记忆发展的特点

(1)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2)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3)形象记忆和语词记忆(4)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16.幼儿想象和发展

(1)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

第一,想象的主题容易变化

(2

17.

(1

(2

(3

18.

(1)

(2)

(3)特定的依恋阶段

(4)目标调整的参与阶段

19.婴儿身体动作发展的规律

(1)从上而下原则

(2)由近及远原则

(3)由大到小原则

托马斯。切斯的三类型说

(1)容易型(2)困难型(3)延缓型

20.记忆发展的特点

(1)有意识记逐渐超过无意识记

(2

(3

21.

1

2

3

4

22.

1

2

3

9

1

2)从依据具体行为进行评价向应用道德原则进行评价发展

3)从根据行为的效果进行评价向把动机与效果结合起来进行评价发展4)从正确评价别人的行为向正确评建自己行为发展

23.儿童的角色采择技能的发展经历

1)自我中心的或无差别的观点

社会-信息角色采择

2)自我反省角色采择

3)相互性角色采择

4)社会和习俗系统的角色替换

24.初中生生理发展对其心理发展的影响

25.

1

2

3

4

26.

1

2

3

4)思维独立性和批判性明显发展,但容易产生片面性和表面性的缺点27.中学生社会发展任务

1)谋求独立

2)确定自我

3)获得性别角色

4)准备适应“性”的成熟

5)学习适应成人的社会

28.性意识发展的阶段

1)性反感期

2)向往年长者的“牛犊恋”期

3)

4)

29.

1)

2)

3)

30.

1)

2)

3)

31.

1)

2)

3)高中生创造性思维的主动性和有意性增强

4)高中生创造性思维的品质迅速发展

32.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1)自我意识中独立意向的发展

2)自我意识的组成成分分化

3)自我形象受到了空前的关注

4)自我评价逐渐成熟

5)自尊心强

33.自我意识法杖的类型

1)自我肯定型

2)

3)

4)

5)

34.

1)

2)

3)

35.

1)

2)

3)重度:生活不能自理,动作有困难,缺乏语言或只会发单音,不识数

36.智力落后儿童教育的基本原则

1)激发学习积极性2)因材施教3)加强直观性教育4)循序渐进

5)多练习

37.智力落后儿童的教育目标

1)职业的适应2)社会的适应3)个人的适应

38.加涅认为学习结果分五类

1)智慧技能2)认知策略3)言语信息4)动作技能5)态度

39.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相比有以下特点

1)

2)

3)长时

40.

1)

2)

3)

41

1)学习是对问题情境的整体知觉和理解,是对完整结构(完形)的组织

2)学习的过程是顿悟而不是试误

42.理解学科基本结构必要性

1)学生理解了学科的基本结构,就容易掌握整个学科的具体内容

2)学生理解了学科的基本结构,就容易记忆学科知识

3)学生理解了学科的基本结构,能够促进学习的迁移

4)学生理解了学科的基本结构,可以提高学习兴趣

5)早期学习学科的基本原理可以促进儿童智慧的发展

43.布鲁斯认为发现法的作用

1)发现法有助于提高智慧的潜力

2)

3)

4)

44.

1)

2)

3)

45.

1)

2)

46.

1)

2)

47.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性质有何不同:

1)从输入输出来看,陈述性知识是相对静止的,其输入与输出的内容相同。程序性知识是活动的,其输入和输出不同。

2)从储存来看,前者主要以命题和命题网络的形式来储存,后者以生产式和生产式系统储存。

3)从激活与提取来看,前者提取速度慢,后者激活速度快,能相互激活。

4)从学习和遗忘速度看,前者学习速度快,遗忘也快,后者学习速度慢,遗忘也慢。

5)从测量角度看,前者可以通过陈述或告诉的方式测量,后者只能通过观察人的行为间接测量。

48.辨别学习的有利条件:

1)

2)

3)

49.

1)

2)

3)

4)

50.

1)

2)

3)

4)灵活性。

51.动作技能形成的有利条件:

1)动作概念(或操作程序)的掌握。

2)示范。

3)反馈。

4)练习过程中要有间歇。

52.奥苏伯尔提出影响学习迁移的三个主要的认知结构变量:

1)可用性变量。组织者可分为陈述性组织者和比较性组织者。

2)可辨别性变量。

3)稳定性(包括清晰性)变量

53.:

1)

2)

3)

54.

1)

2)亲社会行为存在着三种影响目的选择的动机源:

一是作为利他的无私行为的动机源;

二是以规则为中心的道德取向的动机源,

三是移情。

3)移情的敏感性通常能增强助人行为。

4)动机,目的转化为行为,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能力。

55.小组道德讨论法是由布莱特设计并实施的品德教育模式,他认为儿童通过对假设性两难道德问题的讨论,能够理解和同化高于自己一个阶段的同伴的道德判断,

拒斥低于自己品德阶段同伴的判断。称“布莱特效应。小组道德讨论涉及三个要素。第一是课程要素。内容由引起道德冲突的两难故事组成。第二是班组要素。由不同

56.

1)

2)

57.

1)

2)

4)性格上的某种缺陷5)某些需要没有得到满足

58.影响学习策略的学习条件:

1)内部条件。⒈原有知识背景。⒉元认知水平。

⒊动机。⒋归因模式。⒌自我效能感。

2)外部条件。⒈训练方法。⒉外显的操作步骤。

59.学习动机对学习进程的影响:

1)首先,学习动机可以加强学习注意。

2)其次,学习动机可以动员个体立即对学习做好准备,从而降低学习过程中的知觉阈限,提高识记效果和反应速度。

3)适中的学习动机的再现效果最好。

4)

60.

1)

2)

4)

6)

61.

1)

2)

3)

62.

63.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相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64.教师的教育能力:

1)了解学生的能力2)处理教材的能力

3)言语表达能力4)教学监控能力

65.教师的人格特征:

1)正确的动机2)浓厚的兴趣3)热烈的情感

4)坚强的意志5)良好的性格

66.教师的教育机智主要表现在:

1)循循善诱与因势利导2)灵活果断与随机应变

3)方式多样与对症下药4)实事求是与掌握分寸

67.

68.

1)

69.

1)

3)

1.

2.

3.顺应:内部图式改变,以适应环境现实。亦即当客体作用于主体,而主体的图式不适应客体时,就要调整和改变主体的图式,使之适应客体的过程。

4.最近发展区: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凭借成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5.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在个体发展的各个不同年龄阶段中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6.关键期: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起最大作用的时期。在关键期中,在适宜的环境影响下,行为习得特别容易,心理发展特别迅速。

7.内部言语:内部言语是言语的一种形式,它是一种无声的,简略的,压缩的,在外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高中生自我意识的发展是“理想的我”和“现实的我”之间的不断斗争

17.最早对个别差异进行科学研究的是英国的(高尔顿)

18.超常儿童:通常主要指智能明显超过同年龄儿童一般发展水平的儿童,也只很早就表现出音乐、书法、绘画等方面杰出的特殊才能的儿童

19.适应性能力:一个人处理日常生活及其在环境中求生存的能力

20.学习:凭借经验在主体上产生的比较持久的能力和倾向的变化

21.布卢姆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

22.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与意义学习

23.加涅的学习与记忆的信息加工模型由(加工系统)、(执行控制系统)和(期望系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观察学习:个体通过观察榜样在处理刺激时反应极其受到的强化而完成学习的过程

35.观察学习的过程分为注意、保持、动作再现和动机

36.人的活动动机来自于过去别人和自己在类似行为上受到的强化,包括替代性强化,直接强化与自我强化

37.替代性强化:通过观察别人受强化,在观察者身上间接引起的强化作用

38.技能:在练习基础上形成的按某种规则或操作程序顺利完成某种智慧任务或身体协调任务的能力。

39.图式:人们对客体和事件有关属性组合的知识贮存方式。

40.概念学习:实质上是掌握以符号代表的同类事物或性质的共同的本质特征。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并使这种学习行为朝向某一目标进行的一种心理状态。

50.成就动机:是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人愿意去做自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并力求达到完善地步的一种内在推动力量。

51.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阿特金森认为,成就动机由追求成功的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组成。

教育心理学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中国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是() A.《论语》B.《大学》C.《学记》D.《中庸》 2.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是() A.教育经济学B.教育学C.心理学D.学校管理学 3.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A.社会生产力B.政治经济制度C.上层建筑D.科学技术 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A.环境B.遗传C.教育D.社会活动 5.课的类型一般分为两大类;即() A.讲授课和练习课B.讲授课和复习课C.讲授课和实验课D.单一课和综合课6.《学记》上说:“不陵节而施”;这句话体现了() A.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B.启发性教学原则C.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D.巩固性教学原则 7.教师的表率作用主要体现在() A.言行一致B.衣着整洁C.举止端庄D.谈吐文雅 8.德育是指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 A.政治立场和观点的教育B.政治思想品质的教育C.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教育D.品德的教育 9.教师自觉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的德育方法是()A.指导自我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实际锻炼法D.陶冶教育法 10.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内教育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 A.受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规范的B.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 C.师生共同参与的D.学生自愿选择的 11.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 A.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B.城市与农村相结合 C.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2.学生年龄特征中所指的两个方面是() A.认识和情感的特征B.情感和意志的特征C.气质和性格的特征D.生理和心理的特征 13.中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被称为是()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10个空;每空1分;共1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4.最早建立在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上的教育专着是教育家撰写的《》。

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时间:2015-03-07 分类:期末试题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列哪项不归之于学习与教学的系统过程中。(C ) A、学习过程 B、教学过程 C、反应过程 D、评价/反思过程 2、在皮亚杰看来,当学生的思维已超越对具体的可感知事物的依赖,能作出一定的概括时,他的思维水平已进入( D ) A、感知动作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3、下列规律中,不属于尝试——错误学习论的主要规律的是(D ) A、效果律 B、练习律 C、准备律 D、接近律 4、学生由过分重视成绩名次而产生的学习动机属于(B ) 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交往内驱力 5、举一反三属于(A ) A、水平迁移 B、垂直迁移 C、一般迁移 D、负迁移 6、学习正方体、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后,再学习一般立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这属于(C ) A、并列结合学习 B、下位学习 C、上位学习 D、相关类属学习 7、运算技能属于哪种技能(B ) A、操作技能 B、心智技能 C、动作技能 D、运动技能 8、通过对要学习的新材料增加相关信息来达到对新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的方法,如补充细节、举出例子,或使之与其他观念形成联想等。这种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是( B ) A、过度学习 B、深度加工 C、组块化编码 D、及时复习 9、创造思维的核心是(C ) A、直觉思维 B、形象思维 C、发散思维 D、聚合思维 10、根据柯尔伯格的分类,中学生的道德主要处在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他律水平 11、心理辅导的主要目标是学会调适和(D ) A、诊断问题 B、克服障碍 C、行为矫正 D、寻求发展 12、在教学设计时,下列哪项不是分析教学任务涉及的主要内容(D ) A、确定学生原有基础 B、分析使能目标 C、分析支持性条件 D、分析学习结果 13、课堂里某种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被称为(C ) A.群体凝聚力B.群体规范C.课堂气氛D.人际关系 14、衡量一个测验能否测量出所要测量的特征或品质的指标被称为(A ) A.效度B.区分度C.信度D.难度 15、福勒等认为,当教师较多地关注"学生是否喜欢我"、"同事怎样看我"、"领导怎样评价我" 时,他此时主要处在教师成长历程的( A ) A、关注生存阶段B 、关注情境阶段C、关注学生阶段D、关注成就阶段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6、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17、在中学生人格发展的过程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同伴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过父母的影响。

自考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课程知识点 课程代码:00456 第1篇德育心理 第一章德育心理概述 第一节我国的传统德育心理思想 1.关于道德认识的思想: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非常强调道德认识对一个人的道德行为所其的作用,例如,孔子认为,有了认识才会有坚定的信念。 2.关于道德情感的思想: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总是把道德认识与道德情感结合起来论述。如王守仁也明确指出:“今教童子”必须“调理其性情”。 3.关于道德行为的思想:在知行关系上,我国不少思想家强调行的重要,重视道德行为和道德习惯的培养。如孔子、荀子等人的思想 4.关于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的思想:内求说与外铄说。这两种观点并非是绝对对立的,它们都肯定先天因素是品德赖以形成的前提,重视环境和教育在品德形成中的作用,不过是着眼点不同罢了。 第二节德育心理研究的范围 1.现今品德心理研究的理论构想和研究方法,始于20世纪20年代末期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关于儿童的道德判断的研究。 2.德育心理研究的范围有哪些? (1)道德认识;(2)道德情感;(3)道德行为;(4)道德价值取向 3.道德认识包括儿童和青少年掌握的一系列道德概念和道德观念以及从这些道德概念和道德观念中逐渐形成的观念体系(道德观)。 4.道德认识对一个人的道德观起着内部指导作用。 5.道德发展的引导机制是道德认识,而其核心因素则是道德判断能力。 第三节德育心理研究的任务 1.什么是品德发展? 2.什么是品德教育? 3.德育心理研究的具体任务有哪些?

第四节德育心理研究的方法 1.德育心理研究的方法有哪些? 2.最早由皮亚杰和柯尔伯格应用的间接故事法和道德两难故事法主要是把道德矛盾投射在道德情境故事中,进而从中捕捉他们的道德观念和道德价值取向。 第二章道德认识的发展 1.什么是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2.什么是道德发展的阶段理论? 第一节道德认识发展概述 1.道德认知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1)人的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要经历两种过程:理性化过程、社会化过程(2)理性化过程,也就是形成道德认识的过程,发展道德判断和推理能力的过程。 (3)道德认知发展学者把儿童的道德发展看作是认知发展的一部分。 (4)儿童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还必须以儿童的社会认知为前提,即儿童必须经历一个社会化的过程。 2.道德认知发展学者把人的道德判断和推理看作是一种认知结构。 第二节道德观念的发展 1.如何理解皮亚杰关于儿童道德判断的研究?(理解) (1)从单纯的规则到真正意义的准则 (2)从客观责任到主观责任 (3)从服从到公平(或平等)再到公道(公正) (4)从抵罪性惩罚到报应性处罚 (5)理论的概括:从他律到自律 年长儿童的道德判断已从他律水平逐渐过渡到自律水平; 儿童只有达到自律的水平,才可能具有真正的道德品质。 2. 皮亚杰揭示了儿童道德观念的发展进程,把儿童的道德判断区分为他律和自律两种水平。 第三节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试卷 1、第一个系统的论述教育心理学,被称为“现代教育心理学之父”的心理学家是() A桑代克B斯金纳C布鲁纳D加涅 2、离下课还有10分钟,这时候一些学生的注意力开始涣散,老师说:“如果大家认真听课,我就免去今天的额外作业”。学生开始认真听课了。老师采取的措施是() A 正强化 B 负强化 C 惩罚 D 消退 3、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并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成分是()。 A学习需要B认知兴趣C学习目的D学习理想 4、对客观事物进行判断时,倾向于利用自己内在的参照(主体感觉),不易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的认知方式属于() A 场独立型 B 场依存型 C 冲动型 D沉思型 5、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研究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的过程,提出了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皮亚杰 B布鲁姆 C朱志贤 D柯尔伯格 6. ()认为“教育就是塑造行为”,在教学中提出程序教学思想。 A桑代克 B斯金纳 C班杜拉 D皮亚杰 7、所谓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材料是指() A最鲜活的内容 B最形象、生动的内容 C事例或案例 D学科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8、根据动机的归因理论,在“能力高低”、“努力程度”和“任务难度”三种因素中,属于内部可控制的因素是( ) A能力高低 B努力程度 C任务难度 D以上均不是 9、一般来讲,容易、简单、枯燥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比复杂的、需要思维卷入过多,具有一定创造性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 A高 B低 C一样 D因个体的差异而不同 10、某学生背一篇古文,读8遍刚好成诵,要取得最佳的记忆效果,他应该再读() A 2遍 B 4遍 C 6遍 D 8遍

(完整版)发展与教育心理学_分章练习题(有答案)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第三章 单选题 1.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是( C )P58 A.环境 B.成熟 C.遗传 D.教育 2 .教育和心理发展之间的中间环节是知识的( D ) P72 A.积累 B.迁移 C.学习 D.领会 3. 随着年龄增长自然而然出现的个体身心的成长变化,称为( D )P63 A.发展 B.发育 C.遗传 D.成熟 4. 印刻现象可以作为下列哪一种心理现象的证据?( A ) P78 A.关键期 B.形式运算思维 C.表征 D.表象 5. 常见的由基因异常而导致的遗传性疾病为( B )P60 A.唐氏综合症 B.苯丙酮尿症 C.特纳氏综合症 D.克兰费尔特氏综合症 6. 通过选育来观察生物产生(或消除)某个特性(或性状),以此来推断遗传的作用的方法,称为( D )P58 A.高尔顿法 B.基因突变法 C.消除法 D.孟德尔法 7. 知识的( A )是教育和心理发展之间的中间环节。 A.领会 B.灌输 C.传授 D.接受 8. 印刻现象可以作为下列哪一种心理现象的证据?( A ) A.关键期 B.形式运算思维 C.表征 D.表象 9. 随着年龄增长自然而然出现的个体身心的成长变化,称作( D ) A.学习 B.发展 C.遗传 D.成熟 10. 亲代的某种特性通过基因在子代再表现的现象,称为( B )58 A.成熟 B.遗传 C.发育 D.发展 11. 关键期这一概念,其最基本的含义是来自动物习性学家所提出的( C ) A.图式 B.平衡 C.印刻 D.发展 12. 以下称为先天愚型的是( A ) A.唐氏综合症 B.特纳氏综合症 C.克兰费尔特氏综合症 D.杭亭顿舞蹈症 13. 选出一个具有某一特征的对象作为指标个案,然后从这个指标个案出发,调查其家族史中出现相似特征的对象的数目。这种方法称为( C )P62 A.孟德尔法 B.高尔顿法 C.家谱分析法 D.基因突变法 14. 在个体心理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D )P68,71 A.遗传与环境 B.遗传 C.环境 D.教育 15. 提出“一两遗传胜过一吨教育”的心理学家是( B )P69 A.高尔顿 B.霍尔 C.伍德沃斯 D.皮亚杰 16. 提出著名的成熟决定论的心理学家是( D )P64 A.华生 B.霍尔 C.埃里克森 D.格塞尔 17. 根据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心理发展的动力是( D )P74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67452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67452

教育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 1 参考答案 一、简答题(每题 5 分,共 40 分) 1 .简述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P14 答:实验法、问卷调查法、测验法、观察法、深入访谈法、个案研究法、教育经验总结法、文件分析法。前三种属于量的研究方法,后五种属于质的研究方法。 2 .遗传决定论关于心理发展的理论核心是什么 ? P42 答:强调遗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认为个体的发展及其个性品质早在生殖细胞的基因中就决定了,发展只是在这些内在因素的自然展开,环境与教育只是一个引发的作用。 3 、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发展划分为哪几个阶段? P48- 皮亚杰把儿童的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感知 - 运动阶段( 0-2 岁)主要靠感觉和动作来认识周围世界前运算阶段;( 2-7 岁)认知开始具备符号功能,但是判断还是受直觉思维支配具体运算阶段;( 7-11 岁)借助具体事物,能作出一定程度的推理形式运算阶段;( 11-15 岁以后)能不借助具体事物,作出符号形式的推理假设。 4 .学优生与学差生,创造型与非创造型学生在人格方面有哪些差异P58- 答:学优生与学差生差异:动机差异,主体性差异,人格适应性差异具有创造性的学生相对非创造性的学生的人格特征是:低乐群性、高独立性和高自律性。 5 .简要分析学习的内涵P65 答:学习是人与动物在生活过程中获得个体行为经验,并由经验引起行为或思维的较持久变化的过程。内涵:学习是凭经验产生的行为或思维的变化;学习既有行为的变化,也有思维的变化;学习过程可 6 、班杜拉关于学习过程的基本观点有哪些? P76

班杜拉将认知因素引入行为主义观点中形成了的一种新的理论,他认为人类学习的实质应当是观察学习,大部分的人类行为是通过对榜样的观察而习得的。观察学习避免了尝试错误,暗中摸索过程,从而缩短了学习过程。观察学习就是人们通过观察他人 ( 或称“榜样” ) 的行为 ( 这种行为对于观察学习者来说是新的行为 ) ,获得示范行为的象征性表象,并引导学习者做出与之相对应的行为的过程。班杜拉认为,通过直接经验而进行的直接学习只是学习的一种形式,而通过直接经验而进行的任何学习,只要通过观察榜样示范就能够进行,因此,对于人类来说,观察学习更为重要。班杜拉非常重视观察学习,他认为:( 1 )观察学习能够产生与直接学习相同的效果。( 2 )观察学习具有直接学习不可比拟的优势。班杜拉认为强化可以分为三种:直接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 7 、简述加涅关于学习过程的基本观点。 P88 加涅根据信息加工理论提出了学习过程的基本模式,认为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即学习者将来自环境刺激的信息进行内在的认知加工的过程。根据上述信息加工的流程,加涅进一步认为,学习包括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学习者头脑中的内部活动,与此相应,把学习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动机阶段、了解阶段、获得阶段、保持阶段、回忆阶段、概括阶段、操作阶段、反馈阶段。 8 、简述奥苏泊尔关于新旧观念同化的三种方式。 P83 奥苏伯尔认为有意义学习的过程就是原有观念对新观念加以同化的过程。原有观念与新观念之间有三种关系,因此原有观念一般通过三种方式对新观念加以同化,即类属学习、总括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类属学习:又称下位学习,是把新观念归入原有观念的适当部分,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其中原有观念是总观

教育心理学100题精选及答案

1.在心理科学体系中,基础学科是() A.实验心理学B.普通心理学 C.发展心理学 D.生理心理学2.科学的反射观念是由下列哪一位心理学家建立的?()A.笛卡尔B.谢切诺夫 C.巴甫洛夫 D.韦克斯勒 3.感性材料是想像活动进行的() A.原因B.动力C.基础 D.目标 4.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要经历四个阶段,下列哪一项是其关键的阶段() A.提出问题B.明确问题 C.提出假设 D.检验假设 5.行为主义疗法常用下列哪项心理治疗法() A.疏导宣泄B.当事人中心 C.自由联想 D.系统脱敏6.有的青少年抽烟、喝酒,打扮怪异,以此显示自己的()A.独立性B.自我认识C.自

尊 D.对抗性 7.能力形成与发展的物质基础是() A.遗传素质B.早期营养C.环境 D.实践活动 8.盲人可以借助自己的触摸觉来代替自己的视觉,这是感觉的() A.补偿B.相互作用C.对比 D.适应 9.注意的两种最基本的特性是() A.指向性与选择性B .指向性与集中性 C.指向性与分散性D .集中性与紧张性 10.直接表现为对事物的倾心和迷恋是() A.需要B.目的C.动机 D.兴趣 11.我国心理学家通常将十二岁至十四五岁的年龄时期,称做:

( )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中学生期 12.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的形式运算阶段是在( ) A.0~2岁 B.2~7岁 C.7~11岁 D.11~15岁 13.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有一种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比如12~18岁阶段阶段的危机冲突是( ) A.勤奋感对自卑感 B.主动感对内疚感 C.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D.自主感对羞耻感 14.目前研究男女智力的性别差异的基本结论之一是:( ) A.男优于女 B.男女总体水平大致相等

小学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写在题干的相应位置,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教育的特质是( )。 A.认识活动 B.生存活动 C.传递活动 D.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2.我国近代教育史上,被毛泽东称颂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教育家是( )。 A.陶行知 B.杨贤江 C.徐特立 D.蔡元培 3.教育生物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是( )。 A.孟禄 B.霍尔 C.利托尔诺 D.华生 4.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 A.《义务教育法》 B.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 C.我国优秀的教育传统 D.西方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 5.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是( )。 A.面向全体学生 B.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C.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D.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6.“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反映了( )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 A.教育 B.遗传 C.环境 D.社会活动 7.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了“白板说”,认为外部的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这是一种( )。 A.外铄论的观点 B.内发论的观 C.多因素论的观点 D.反映论的观点 8.“教育有法可依,但无定法可抄”,这说明教师劳动具有( )。 A.情境性 B.创造性 C.示范性 D.个别性 9.教师的根本任务是( ),全面实现教育目的。 A.关心学生的学习 B.教书育人 C.班主任工作 D.教学 10.国家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 )。 A.课程标准 B.课程计划 C.教科书 D.课本 11.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 )。 A.法国的左拉 B.英国的斯宾塞 C.中国的孟子 D.苏格拉底 12.教育史上最早出现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A.个别教学 B.班级授课制 C.复式教学 D.小组教学 13.小学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 A.教育者与德育内容 B.受教育者与教育者 C.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 D.教育者与德育方法 14.小学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习题与答案

精心整理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简答题 1.为什么将普莱尔作为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呢? A在时间上,《儿童心理》一书于1882年出版,1884年又再版,是儿童心理学着作 B C. D. 2. A. C. D.艾里克森提出了人一生心理发展的观点。 3.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是什么? A.探索心理发展的规律为社会实践服务 a.发展心理学可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b.发展心理学可为医疗、文艺及社会工作等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B.探索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提高其素质 C.探索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A.客观性原则 B.发展性原则 C.教育性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E.伦理性原则 5. A. B. C. D. E. 6. A. B. 的一生分为八个阶段,认为每个阶段都有一个特定的心理社会任务需要解决。 7.心理社会性发展的八阶段理论: A.第一阶段:学习信任阶段(出生—1岁),主要矛盾是信任对不信任。 B.第二阶段:自主与羞怯、怀疑阶段(1—3岁),主要矛盾是自主性对羞怯、怀疑。 C.第三阶段:主动与内疚阶段(3—6岁),主要矛盾是主动性对内疚感。

D.第四阶段:勤奋与自卑阶段(6—12岁),主要矛盾是勤奋感对自卑感。 E.第五阶段:同一性与角色混乱阶段(12—20岁),主要矛盾是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F.第六阶段:亲密与孤独阶段(20—40岁)。主要矛盾是亲密感对孤独感。 G.第七阶段:繁殖与停滞阶段(40—60岁),主要矛盾是繁殖感对停滞感。 H.第八阶段:自我整合与绝望阶段(60岁以后),主要矛盾是自我整合感对绝望感。8. A.7岁)C. 9. 10.心理发展的原因: 第一,是起源于社会文化历史发展的产物。 第二,从个体发展来看,通过掌握高级心理机能的工具——语词、符号,使其在低级心理机能基础上形成了各种新质的心理机能。 第三,是高级心理机能不断内化的结果。

中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含答案

2013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4个备选答案中只有1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提出观察学习概念的心理学家是( A )。 A.班杜拉 B.斯金纳 C.华生 D.皮亚杰 2.下列概念中,( D )不是皮亚杰最先提出的。 A.同化 B.顺应 C.图式 D.反射 3.对黑猩猩做“顿悟实验”的是(A )。 A.苛勒 B.托尔曼 C.桑代克 D.巴甫洛夫 4.我国著名心理学家一般把人的学习定义为在(C )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的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程。 A.学习行为 B.社会理论 C.社会生活实践 D.文化视野 5.根据强化的性质和目的可以分成(C )。 A.自然强化物和人为的近似强化物 B.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 C.正强化和负强化 D.强化和惩罚 6.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的代表人物是( A )。 A.斯金纳 B.巴甫洛夫 C.桑代克 D.班杜拉 7.引导学生分辨勇敢和鲁莽、谦让和退缩是属于刺激(C )。 A.获得 B.消退 C.分化 D.泛化 8.( B )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认知结构的重要性,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 A.斯金纳 B.布鲁纳

D.加涅 9.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D )。 A.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 B.望梅止渴 C.蜘蛛织网 D.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 10.学生学习直角三角形,这种学习属于(C )。 A.词汇学习 B.符号学习 C.概念学习 D.命题学习 11.在发现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 A )。 A.促进者和引导者 B.领导者和参谋 C.管理者 D.示范者 12.由特定团体的相对标准决定最终成绩的测验是( B )。 A.标准参照测验 B.常模参照测验 C.描述性测验 D.团体测验 13.“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种现象指(C )。 A.消退 B.刺激比较 C.刺激泛化 D.刺激分化 14.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学习是由于在反复的尝试错误过程中,形成了稳定的( D )。A.能力 B.技能 C.兴趣 D.刺激一反应联结 15.根据经典条件反射作用理论,食物可以诱发狗的唾液分泌反应,则唾液是(C )。A.中性刺激 B.无条件刺激 C.条件反应 D.无条件反应 16.看见路上的垃圾后绕道走开,这种行为是( C )。 A.强化 B.惩罚 C.逃避条件作用 D.消退 17.先行组织者教学技术的提出者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 C )。 A.斯金纳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发展理论】 一、发展贯穿人的终身,指的是人类个体从受精卵到死亡整个过程中的系统的连续性和变化。 二、青少年身体上的变化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类: 1、是体型外貌的变化; 2、是脏器机能的健全; 3、是性的成熟,此外与心理发展最密切的是脑与神经系统的成熟变化。 三、顶叶位于脑的最上部,它是最先完成髓鞘化和修剪的脑区(大概在12岁左右)。 四、额叶位于脑的前部,是大脑皮层最大的区域,它最迟发育完善,功能也最复杂。 五、美国心理学家霍尔以一句“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闻名于世。 六、行为主义学派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心理发展外铄论的典型代表,华生也有一句充满自信的经典论断:“P16” 七、维果斯基认为应该区分两种心理机能:一是作为动物进化结果的低级心理机能;二是作为文化历史发展结果的高级心理机能; 八、心理发展的特点: ①、连续性和阶段性:心理发展既体现出量的积累又表现出质的飞跃 ②、方向性和可塑性 ③、常态发展和个别差异 ④、发展的关键期:在一般家长的信条中,孩子的发展有一些“黄金时期”,这就是心理学家所言的“关键期”。 九、毕生发展观的主要观点: ①、个体发展是整个生命发展的过程; ②、个体的发展是多方面、多层次的; ③、个体的发展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

但总体上来说发展是选择、优化、补偿这三者的协调。 十、弗洛伊德认为推动人类心理发展的基本动力是存在于潜意识中的性本能,是决定个人和社会发展的永恒力量;他根据快感区域的不同把人的发展分为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和生殖期 十一、埃里克森强调社会文化背景的作用,他在《儿童期与社会》一书中提出:人生八个发展阶段。 十二、华生的论调完全否认了遗传作用,并且鼓吹教育万能论; 十三、维果斯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思想,认为教学必须要考虑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可以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 十四、皮亚杰把人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第二章认知发展】 一、一个人思考并解决问题进而掌握知识的学习活动都属于认知活动; 二、认知发展是指一个人进行智力活动并获得相应产物的能力的进步或提高。 三、持有阶段性观点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个体的认知技能在发展过程中的某些点上表 现出突发性的增长,而在另一些点上却没有变化,即以一种分离的、阶段性的模式发展。 在对阶段性发展观点进行比喻时,常用例子“爬楼梯”,即认知的阶段性发展如同人爬楼梯; 四、认知发展的连续性过程类似于一个人沿着斜坡向上走逐渐到达更高层面的过程,其 中每一个新的进步都建立在前面的发展之上。 五、领域一般性:持有领域一般性观点的认知理论认为只存在一条认知发展路线,即认知发展几乎是同时在多个领域发生。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主张领域一般性的观点; 六、领域特殊性:认知发展的信息加工观点坚持的就是认知发展的领域特殊性观点,认为人类的认知包括注意,记忆,思维,想象,思维和语言等不同领域,各个领域的发展是彼此独立的。 七、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1、皮亚杰认为当已有的图式不能应对眼前的问题时,就产生一种不平衡状态;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汇总定稿版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汇总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教育心理学》新为终考期末复习试题 一、单选题 1.被誉为“教育心理学之父”的是:A A.桑代克 B.冯特 C.班杜拉 D.华生 2.西方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是:C A.19世纪初 B.19世纪中叶 C.19世纪末-20世纪初 D.20世纪中叶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中,量的研究方法不包括哪种?D A.实验法

B.问卷调查法 C.测验法 D.文件分析法 4.关于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中以下哪种说法不正确?B A.实验室实验的优点是采用精密的实验仪器。 B.观察法的优点是可以确定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C.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将真实的自然环境与实验条件的控制结合。 D.在运用实验法时,在正式实验前,可进行小样本初试,如有不妥,可进一步修改实验设计。 5.以下哪项不属于测验法的优点?B A.施测简便 B.客观真实性容易受到被试回答问题时的主观性的影响 C.资料易于整理和统计分析 D.所得资料比较真实可靠

6.以下哪种方法比较适合进行特例研究。A A.个案研究法 B.测验法 C.教育经验总结法 D.实验法 7.“一两的遗传胜过一顿的教育”是哪位心理学家的观点。D A.英国心理学家高尔顿 B.美国心理学家华生 C.德国心理学家斯腾 D.美国心理学家霍尔 8.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标志是:B A.自我中心 B.自我评价

C.自我体验 D.自我调控 9.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当儿童的思维具有符号性和逻辑性特征,克服了思维的自我中心性,并达到了思维的守恒,他的思维处于哪个阶段?A A.具体运算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形式运算阶段 D.感知运动阶段 10.场依存型的学生对客观事物的判断常以哪种线索为依据C A.内外 B.内部 C.外部 D.以上都不对

2020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2020年《教育心理学》试卷及答案 1、第一个系统的论述教育心理学,被称为“现代教育心理学之父”的心理学家是() A桑代克B斯金纳C布鲁纳D加涅 2、离下课还有10分钟,这时候一些学生的注意力开始涣散,老师说:“如果大家认真听课,我就免去今天的额外作业”。学生开始认真听课了。老师采取的措施是() A 正强化 B 负强化 C 惩罚 D 消退 3、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并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成分是()。 A学习需要B认知兴趣C学习目的D学习理想 4、对客观事物进行判断时,倾向于利用自己内在的参照(主体感觉),不易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的认知方式属于() A 场独立型 B 场依存型 C 冲动型 D沉思型 5、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研究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的过程,提出了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皮亚杰 B布鲁姆 C朱志贤 D柯尔伯格 6. ()认为“教育就是塑造行为”,在教学中提出程序教学思想。 A桑代克 B斯金纳 C班杜拉 D皮亚杰 7、所谓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材料是指() A最鲜活的内容 B最形象、生动的内容 C事例或案例 D学科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8、根据动机的归因理论,在“能力高低”、“努力程度”和“任务难度”三种因素中,属于内部可控制的因素是( ) A能力高低 B努力程度 C任务难度 D以上均不是 9、一般来讲,容易、简单、枯燥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比复杂的、需要思维卷入过多,具有一定创造性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 A高 B低 C一样 D因个体的差异而不同 10、某学生背一篇古文,读8遍刚好成诵,要取得最佳的记忆效果,他应该再读() A 2遍 B 4遍 C 6遍 D 8遍 11、下列属于元认知的实例是() A学生考试后,能准确地预测自己的分数 B学生在学习中能举一反三 C学生能利用复述策略进行记忆 D学生在阅读时,遇到难点立即停下来思考或回到前面重新阅读12、当某教师在课堂时,学生不声不响,而当离校或离开课堂以后,学生纪律立即松懈。与这种课堂纪律有关的教师领导类型最可能是() A 专制型 B民主型 C放任型 D无法确定 13、根据埃里克森的观点,12---18岁时期发展的特定目标和任务是( ) A成为自主者的阶段 B发展主动性的阶段 C变得勤奋的阶段 D建立个人同一性的阶段。 14、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学生能力上的差异并不能决定他们能否成功掌握教学内容,而是在于他们() A学习积极性 B学习自觉性 C要花多少时间 D智力水平 15、短时记忆的容量为()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精)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P11.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特点与学习规律及其教学应用的科学。 P11.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①儿童心理发展特点与规律的研究是基础,②学生学习过程与学习条件的揭示是重点,③将发展特点与学习规律应用于教学实践是目的。 P14.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①学习与教学的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②学习与教学的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P17.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对教师的作用:①教师的专业成长之路就是从新手教师走向专家型教师,②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有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①描述性研究方法:a.观察法,b.调查法(访谈法、问卷法,c.个案法;②实验性研究方法:a.实验室实验法,b.自然实验法(特殊形式教育实验。P25.华生的心理发展环境决定论:①否定遗传的价值,夸大环境与教育的作用;②行为主义对心理发展的解释(思维的发展、情绪的出现、人格的发展。 P30.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①本我(属于无意识层面,原始的、本能的、在人格中最难接近的、最强有力的部分,②自我(人格中有意识的成分,是现实化了的本能,是在与现实世界反复作用的过程中从本我中分化出来的一部分,③超我(从自我分化出来的部分,能够进行自我批判和道德控制,反映着儿童生长的社会所具有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是父母权威和职责的内化。 P34.埃里克森与弗洛伊德理论的联系与区别:①联系:精神分析学说,②区别:弗重视性冲动的作用,埃强调社会文化对人格发展的影响;弗认为人是生物冲动的奴隶,埃将孩子看做是自发地去适应环境的积极的探索者强调自我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 一、单选题 1.教育心理学中各家各派学习理论之争也都集中体现在对( A )的不同解释上。 A.学习过程 B.教学过程 C.评价过程 D.反思过程 2.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 D )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A.杜威 B.加涅 C.乌申斯基 D.桑代克 3.( C )以实用主义为基础的“从做中学”为信条,进行改革教学的实践活动,对教育产生了相当深远的影响。 A.罗杰斯 B.鲁宾斯坦 C.杜威 D.布鲁纳 4.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可以同时从两个或两个以上角度思考问题,这一特征是儿童认知发展水平到达哪个阶段的重要标志?( C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5.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6~12岁的儿童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 C ) A.自主感对羞耻感 B.主动感对内疚感 C.勤奋感对自

卑感 D.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6.有的人判断客观事物时容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这种认知方式属于( A ) A.场依存性 B.场独立性 C.冲动型 D.反思性 7.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提供学习策略的指导,并且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这集中体现了教师的何种角色( D ) A.平等中的首席 B.管理者 C.反思者 D.促进者 8.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学生以足够的关注和期望,学生在得到激励和赏识后常常表现出学习行为。这种心理效应是我们所说的( C ) A.扇贝效应 B.南风效应 C.罗森塔尔效应 D.巴纳姆效应 9.教师将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定期进行梳理,总结出自己的教学经验,同时不断听取学生、同事、专家的反馈,这种反思方法属于( A ) A.行动研究 B.撰写日记 C.观摩讨论 D.案例分析 10.某教师认为学校管理混乱,与领导沟通不畅通,自己疲于应付教学活动,常常心情烦躁、易怒、情绪

《教育心理学》题库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题库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心理学 2. 实验法 3. 性格 4. 教师威信 5. 遗忘 6. 健康 7. 身心发展 8. 主导性动机 9. 智力技能 10. 学习 11. 知识迁移 12. 学习策略 二、填空题 1.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对象的()和集中。 2. 思维的最主要的特征是间接性和()。 3. 根据记忆保持时间的长短,记忆可以分为()、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种。 4. 情绪一般分为心境、()、应激和热情四种。 5. 期望理论认为,激励力量的大小等于()乘期望值。 6. 认知发现学习理论的倡导者美国心理学家()。 7. 心理学是一门界与自然科学与()之间的跨界学科。 8. 心理学研究中实验者所要测定的行为和心理活动,叫()或依从变量。 9. 动机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的内部动力。 10. 诱因可分为()和负诱因两种。 11. 据动机目标的远近,可分为远景性动机和()动机。 12. 教育机智是教师面临复杂的()情景时所表现出来的机敏、迅速而准确的判断和反应能力。 13. 心理学(psychology) 是以()方法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学科。 14. 以调查法搜集资料有两种基本的方法:一是()调查,一是访谈式调查。 15. 根据需要的起源,可以把需要分为自然需要和()。 16. 动机是由需要内驱力和各种内外()相互作用形成的。 17. 根据动机的自主性水平,可分为内在动机和()。 18. 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体验。 19. 教育心理学重点研究人类的()与教育。 20. 需要是由人的生理或社会的、物质或精神的某些()与不平衡引起的机体的状态。 21. 动机的形成是以()为根本的内驱力。 22. 根据动机的意义,可分为合理动机和()动机。 23. 兴趣是带有积极()色彩的认知和活动倾向。 三、选择题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概述(一)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识记: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主干学科之一。它是研究个体心理发展以及为了促进个体心理发展的人类学习与教育的实质与规律的科学。发展心理学的发展阶段:1.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2.科学儿童心理学的演变。 3.从儿童心理发展到一生心理发展。 4.发展心理学的问世与发展。教育心理学的发展阶段: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2.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3.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4.融合时期(20年代80世纪以来)2.领会: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1.发展心理学术语心理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它主要探讨个体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2.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为相关学科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3.教育心理学属于心理学中的应用学科之一,它主要探讨学校教育情境下学与教的心理特点和规律。 4.心理学是一门既具有自然科学的性质又具有社会科学的性质的学科。 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演变过程:1.在中国的发展:(1)古代:第一,先天与后天关系问题上孔子提出“性相近,习相远”。第二,年龄阶段上孔子提出“吾十有五,而志在学,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 十而耳顺,七十二从心所欲,不 逾矩。”第三,在学习问题上孔子 提出“吾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 以求之者也”“学而不思则罔,思 而不学则殆”等观点。第四,在 教学问题上提出“有教无类”、“中 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 不可以语上”等观点。第五,在 作为教师问题上提出“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等观点。(2)近现代:1924年廖 世承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 书,1962年中国心理学会成立了 教育心理专业委员会,1963年潘 菽主编《教育心理学》,1978年 中国心理学会建立了发展心理— 教育心理专业委员会,1984年建 立了发展心理学专业委员会。2. 国外的发展:(见识记2、3) (二)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 任务综合应用:发展与教育心 理学的研究任务:一、探索心理 发展的规律为社会实践服务: (一)可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依 据。(二)可为医疗、文艺及社会 工作等实践提供理论依据。二、 探索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提高其 素质:第一探索不同年龄学生学 习的心理规律。第二探索学生学 习各门课程的心理规律。三、探 索教育过程中的心理规律提高教 育教学质量。 (三)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 方法 1.识记:客观性原则:在研究的 过程中,研究人员必须实事求是 地反应客观事物的真实面貌,以 达到对其真理性的认识。 发展性原则:坚持用发展变化的 观点来研究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所 涉及的问题。教育性原则:发展 与教育心理学研究要符合教育的 要求,要有利于学生身心的正常 发展。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发展 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问题来源于 教育实践,研究成果也将服务于 教育实践。1、研究的课题应是我 国当前学生教育、卫生保健和心 理健康等领域中所提出的重大问 题。2、在研究设计和进行过程中, 既要紧密联系当前学生的实际, 又要有理论指导。伦理性原则: 在研究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问题 时,不能违反社会的伦理道德准 则。横断研究设计:在同一评价 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的学生进行 研究,比较各个年龄的学生在所 观察获实验的某种心理活动上的 差异,作为这种心理活动发展变 化的依据。纵向研究设计:对同 一组学生在不同的时间里的某种 心理活动进行评价,比较两次或 两次以上的观测结果,以此作为 这种心理活动在这些年的发展变 化依据。聚合式交叉设计:将横 断研究设计和纵向研究设计综合 起来,构成聚合式交叉设计。观 察法: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观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新为终考期末复习试题 一、单选题 1. 被誉为“教育心理学之父”的是:A A. 桑代克 B. 冯特 C. 班杜拉 D. 华生 2. 西方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是:C A. 19 世纪初 B. 19 世纪中叶 C.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 D. 20 世纪中叶 3.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中,量的研究方法不包括哪种?D A. 实验法 B. 问卷调查法 C. 测验法 D. 文件分析法 4. 关于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中以下哪种说法不正确?B A. 实验室实验的优点是采用精密的实验仪器。 B. 观察法的优点是可以确定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C. 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将真实的自然环境与实验条件的控制结合。 D. 在运用实验法时,在正式实验前,可进行小样本初试,如有不妥,可进一步修改实验设计。 5. 以下哪项不属于测验法的优点?B A. 施测简便 B. 客观真实性容易受到被试回答问题时的主观性的影响 C .资料易于整理和统计分析 D. 所得资料比较真实可靠 6. 以下哪种方法比较适合进行特例研究。A A. 个案研究法

B. 测验法 C. 教育经验总结法 D. 实验法 7. “一两的遗传胜过一顿的教育”是哪位心理学家的观点。D A. 英国心理学家高尔顿 B. 美国心理学家华生 C. 德国心理学家斯腾 D. 美国心理学家霍尔 8. 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标志是:B A. 自我中心 B. 自我评价 C. 自我体验 D .自我调控 9.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当儿童的思维具有符号性和逻辑性特征,克服了思维的自我中心性,并达到了思维的守恒,他的思维处于哪个阶段?A A. 具体运算阶段 B. 前运算阶段 C .形式运算阶段 D .感知运动阶段 10. 场依存型的学生对客观事物的判断常以哪种线索为依据C A. 内外 B. 内部 C. 外部 D .以上都不对 11. 学生的心理发展不包括以下哪种发展。D A. 认知 B. 情感 C. 社会性 D. 兴趣

教育心理学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

《教育心理学》资料整理 第一章绪论 1、学校教育心理学的对象是什么? 答:学校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即研究学生如何学习,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学习的科学。理解学校教育心理学的对象,要注意四个要点: 1)学校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科学的学科,它要遵循科学的全部规律,具备科学学科应当具备的要求。 2)学校教育心理学并不研究所有的学与教问题,它主要研究学校情境中的学与教。 3)学校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学与教,包括知识、技能的学与教及其伴随这一过程的有关能力的发展。 4)只有弄清了学生如何学习的过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才能知识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学习。(它以研究学生学习过程为核心) 2、学校教育心理学的范围有哪些? 答:学校教育心理学的范围主要包括: 1)对学校教育现象的心理学认识; 2)学习的基本理论; 3)各种类型的学习; 4)学习的迁移、保持和遗忘; 5)影响学习的主要心理因素; 6)学习过程及其结果的测量和评定等。 3、学校教育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教育学及其教学论有何关系? 答:1)学校教育心理学不是普通心理学加教育实际的例子,否则便没有存在的理由。学校教育心理学要利用普通心理学所揭示的关于人的心理的一些普通规律,但有自己专门的对象和理论体系。 2)儿童心理学主要研究不同年龄儿童心理发生发展的过程和规律,要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必须从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特征出发。然而,学校教育心理学主要是研究儿童年龄特征这一重要因素对学校中学与教的影响,目的是为了解决学与教的性质、过程和结果这一特殊的中心问题。 3)学校教育心理学也不同于教育学及其教学论,虽然它们都要涉及教师和学生,学与教等方面的问题,但各自的出发点、范围和方法都有不同。教育学及其教学论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