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成语的魅力

成语的魅力

成语的魅力
成语的魅力

中国语言文化的缩影——成语

摘要:成语以其源远流长、凝练浓缩、概括力强、涵盖面广而历久弥新久盛不衰,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现象。成语在表情达意、在传递高质量语言信息方面起着以一当十的作用。本篇就什么是成语、成语的特点、成语的来源及成语中所蕴含的文化现象作了简要的分析和概括,使我们对“成语是中国语言文化的缩影”这一评价可以有进一步的认识。

关键字:成语成语来源成语与文化

成语是中国语言文化的缩影,有着深厚丰富的文化底蕴,学习成语,运用成语,了解成语当中所包含的语言文化现象,是我们学习语言、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和目的。

一成语定义及特点

(一)定义

语言词汇中的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汉语成语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

例如:言简意赅勇往直前相反相成实事求是诲人不倦经年累月千钧一发缘木求鱼削足适履七手八脚细大不捐坐井观天

(二)成语的特点

1 是源远流长。成语都有一定的来源,成语一经形成和出现以后,就长期为人们所使用。

2 是定型不变。

定型不变指的是成语的结构成分和结构关系不能随意更改或变动。

3 是意义上整体化。

意义上整体化是指成语的意义跟词的意义一样,往往不是成语各个成分的意义的简单相加,而是以整体来表达特定意义的。这就是说,要透过字面的意义来深入领会成语的意义。二成语的来源

(一)、神话传说

如:夸父追日:《山海经. 海外北经》“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仗,化为邓林。”这则神话表现了古代人民征服自然的坚强决心,但后来也用以比喻不自量力。

(二)、寓言故事

如“拨苗助长”、“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画蛇添足”等。

(三)、历史典故

如:闻鸡起舞:《晋书.祖逖传》“与司空刘琨为司州主簿,情好绸缪,共被同寝。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说的是祖逖立志为国效力,与刘琨互勉,夜里听到鸡呜就起床舞剑,刻苦练武。后来概括为“闻鸡起舞”,比喻乘着某个好时机及时历起行动。

(四)、文人散文和诗歌

如:一鼓作气——“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左传·庄公十年》)山类拔萃——“山乎其类,拔乎其萃。”(孟子《公孙丑上》)

(五)、来自群众口语

有不少成语是群众口头相沿习用的。这类成语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口语色彩,一般是在群众中广泛流传之后才见于书面的,比较通俗生动。

如:欢天喜地、另起炉灶、改头换面

(六)、来自宗教经典或外国寓言

这类成语数量不多,其中大部份是佛经里的。

如:五体投地——来自《楞严经》、《圆觉经》。聚沙成塔——来自《妙法莲华经.方便品》。

(七)、来自当代的创造

新中国成立以来,出现了不少新的成语。

如:力争上游、忆苦思甜百花齐放、古为今用、只争朝夕

三、成语与文化

(一)成语的民间文化

这类成语能够让我们了解到一定的民族风俗习惯,我们还可以在诙谐幽默的故事当中体会到深刻的教育意义。对于传承民俗民趣也有很大的影响。

1描写民风民俗的成语:

(1)朝朝寒食,夜夜元宵

寒食,指寒食节。元宵,指元宵节。全句比喻天天都像过节一样,生活豪奢,无节制的寻欢作乐。

(2)井井有条

清明节的折柳、戴柳的习俗,后来就演化为把柳条插在井边。(“井井有条”的成语即源出于此),这也是清明节植树的起源。

2有关民俗传说的成语:

(1)邯郸学步

《庄子·秋水》说:"燕国寿陵地方有一个青年,到赵国的国都邯郸去学走路(赵国人善于走路)。他没有把本领学到手,反而把自己原来走路的步法也丢掉了,只好用两只手爬着回家。"后来把"邯郸学步"用为成语,比喻摹仿别人不到家,反而连自己原有的本领也丢掉了。(2)杞人忧天

《列子·天瑞》说:"周朝时候,杞国有一个人怕天崩地坠,自身无处寄托,因此连睡觉吃饭都没有心思了。"后来就把"杞人忧天"用为成语,比喻毫无必要的忧虑。

(二)与生肖有关的成语

古代流传着许多关于十二生肖的故事,因此有大量的关于它的成语。每一种属相,都有广阔的文化背景为依托。生肖与文化的结合是规模宏大的文化集结。

胆小如(鼠)目寸光归马放(牛)刀小试

徒手捕(虎)口余生守株待(兔)死狐悲

叶公好(龙)飞凤舞打草惊(蛇)头虎尾

指鹿为(马)齿徒增歧路亡(羊)质虎皮

杀鸡儆(猴)跳鸡飞一龙一(猪)狗不如

画虎类(狗)尾续貂呆若木(鸡)飞狗跳

1 与"龙"相搭配的成语非常多,又最为群众所喜闻乐见,并经常运用形容各种社会生活中。如:

乘龙快婿据〈〈列仙传〉〉记载,春秋时期有个高士叫肃史,喜好吹箫自娱乐陶冶性情,秦穆公把自己的女儿弄玉嫁给他,后来两人修仙得道,弄玉乘凤,萧史乘龙,一同升天成仙,时人赞美穆公有眼力,反女儿嫁给一个乘龙婿。杜甫也有诗说"门栏多喜气,女婿近乘龙。"

来龙去脉比喻事情的原委。

鱼龙曼衍指变戏法、魔术。

2“蛇”多出现在寓言故事和传说当中,成语多诙谐幽默,具有教育和警醒意义。

例:

打草惊蛇古时候有一个叫王鲁的人作当涂县令,专门搜刮民财。有一次有人控告王鲁的部下贪赃,王鲁判决时说:"你虽然是在打草,但我已经象受到惊吓的蛇一样。"意即别人虽然控告王鲁的部下,但王鲁自己也受到警告。可见"打草惊蛇"的本意是比喻惩治某人,而警告另一人,类似杀鸡儆猴。后来比喻做事尤其是在侦查、破案时,行动不缜密,致使对方有了防备。

此外还有:画蛇添足杯弓蛇影春蚓秋蛇

由十二生肖所组成的成语多得不可胜数,这里只列举两例,从中了解生肖与文化结合所形成的重要意义。

(三)成语与绘画、音乐、诗文、戏曲、书法等

汉语成语对汉民族的绘画、音乐、舞蹈、戏曲、书法等艺术形式有全面的反映。

成语“胸有成竹”说的是以画竹闻名的宋代画家文同在落笔之前已在完整的构思,用来比喻办事前心里有成算。“大处落墨”指绘画要从主要的地方着笔。“双管齐下”本来指唐代画松名家张操能同时用两支笔齐挥的绝技,又比喻两件事同时进行。“得心应手”形容技艺纯熟。另外,还有“画蛇添足”、“画虎类犬”、“画脂镂冰”等成语,用来讥讽绘画的拙劣,或嘲笑他们的徒劳乃至弄巧成拙。

2 成语与音乐文化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从“丝竹管弦”“金石弦丝”“琴瑟不调”“钟鼓齐鸣”等成语中,可以了解到我国古代的乐器。“齐钟卫鼓”“秦筝赵瑟”“楚丝燕歌”等成语反映了我国古代音乐生活的地域特色,“阳春白雪”“下里巴人”记录了古曲曲目,“弦外之音””“余音绕梁”反映了古人对音乐境界的追求,“正始之音”“靡靡之音”反映了古人对音乐风格的认识和划分。

3汉语中不少成语是反映书法艺术的,或喻笔势,或喻风格,或品评其高下。

“鸾飘凤泊”形容书法的笔势盘屈飘散;“剑拔弩张”、“入木三分”,形容书法挺拔雄健,功力深厚。成语“磨穿铁砚”、“手不停挥”形容练习书法的用功和坚持不懈。“铁画银钩”形容书法刚健而遒劲。“龙跳虎致”、“龙飞凤舞”、“龙蛇飞动”等成语,都用来形容书法的优美生动,多采多姿。

4另外比如“尺幅千里”指图画或诗文篇幅短小,但内容却极其丰富,意境非常深远;“烘云托月”原指作画时渲染云彩来衬托月亮的一种技法,后来比喻绘画或作文时从侧面加以点染或描写,从而突出主体或主题的一种表现手法。“郊寒岛瘦”是对诗作的某种意境与风格的概括,“一字一珠”比喻唱歌吐词清楚,婉转圆润,也比喻诗文写得精粹。

(四)成语中的生活文化现象包括:

成语与衣食:

衣冠楚楚山珍海味粗茶淡饭

衣锦还乡花天酒地脍炙人口

成语与住行:

美轮美奂跋山涉水车水马龙

成语与文学:

春秋笔法行云流水才高八斗江郎才尽

成语与艺术:

曲高和寡高山流水不绝如缕滥竽充数手舞足蹈画龙点睛

轮美奂跋山涉水车水马龙

成语与动物:

狐假虎威狼心狗肺鹤立鸡群凤毛麟角飞蛾扑火井底之蛙黔驴技穷如鱼得水惊弓之鸟一丘之貉趋之若鹜莺歌燕舞

成语与植物:

势如破竹雨后春笋藕断丝连桃红柳绿指桑骂槐芒刺在背如火如荼枯木逢春披荆斩棘投桃报李良莠不齐

成语与兵器:

自相矛盾大刀阔斧刀光剑影

荷枪实弹枪林弹雨再接再厉

成语与礼俗:

彬彬有礼礼尚往来宾至如归八拜之交五体投地张灯结彩相敬如宾举案齐眉

成语与治国:

长治久安富国强兵国泰民安道不拾遗日理万机无为而治力挽狂澜满目疮痍政通人和分崩离析哀鸿遍野生灵涂炭

成语与做人:

浩然正气光明磊落两袖清风孤芳自赏利令智昏恬不知耻口蜜腹剑同流合污颐指气使飞扬跋扈

成语与法律:

令行禁止明镜高悬天网恢恢疏而不漏铁面无私

格杀勿论以身试法绳之以法执法如山杀一儆百

成语与教育:

春风化雨良师益友为人师表诲人不倦教学相长

循循善诱因材施教名落孙山青出于蓝

中国成语涉及方面之广是世界任何一个国度的语言所无法媲美的!可以说中国的成语就是一部小百科全书。我们学遍成语不但可广识、达礼,甚至可以修身、治天下。走进成语的国度,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语言的美,还可以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这正是学习成语的优势所在。

08汉语言文学安静

文学概论整理

1、现实型文学:主要是历史上那些现实感很强的叙事文学,简而言之,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 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具有再现性和逼真性两大特征。再现性指正视现实,真实地再现现实的矛盾和规律,作家的思想感情包含在真实的描绘之中。逼真性指以写实的方法仿照生活的本来面目进行逼真地描绘。 2、理想型文学:主要是历史上那些抒情诗歌、散文、《西游记》一类魔幻作品。简言之,理想型文学是一 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具有表现性与虚幻性两大特征。表现性指侧重表现作家的情感、理想、幻想等主观世界。虚幻性指运用夸张、变形的方法,虚构出现实世界不存在的虚幻形象。 3、象征型文学:(指历史上的寓言、童话、象征诗歌等)是一种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 态。具有暗示性与朦胧性两大特征。暗示性指作品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某种意义、思想。朦胧性指作品的寓意较为朦胧宽泛,难以用单一的确定意义去概括。 1、现实型文学、理想型文学、象征型文学的特征? 现实型文学的基本特征是再现性和逼真性。再现指对外在客观现实状况作如实刻画或模拟。它要求文学立足于客观现实,面对现实,正视现实并忠于现实生活。逼真是指以写实的方法,按生活中各种事物的本来面目进行精细逼真的描绘。客观事物感性状貌和细节的真实是它的特色。 理想型文学的基本特征是表现性和虚幻性。表现指把内在主观世界状况(如情感、理想、想象、幻想等)以形象呈现出来。反映人类社会实际存在的现实生活。虚幻性是指充分运用夸张、变形、虚构的方法,不求外表的真实,而遵循情感的逻辑,追求情感的真实。 象征型文学的基本特征是暗示性和朦胧性。暗示指词语寄寓某种超出本义的内涵。朦胧指词语含有多层不确定的意义。 2、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的体裁特征? 诗歌的基本特征:①凝练性。诗的凝练性体现在用高度概括的艺术形象、极其精练的文学语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②跳跃性。诗在结构上具有突出的跳跃性特征,它遵循想象、情感的逻辑,常常由这一端一跃而到另一端,或由过去一跃而到未来,超越了时间的樊篱、空间的鸿沟。诗的跳跃多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作构成,动作之间没有持续性,只被同一个情感线索维系着。③音乐性(节奏韵律性)。在各种文学样式中,诗是最强调韵律性的,诗的节奏主要指诗句中长短、强弱不同的音有规律地变化。 小说的基本特征:①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描写人物,是小说的显著特点。着重刻画人物形象是小说走向成熟的标志。②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情节是与人物密切相关的,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③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环境描写是衬托人物性格、展示故事情节的重要手段。只有充分地描绘环境,才可能具体、真实地揭示出人物活动和矛盾冲突的现实根据。 散文的基本特征:①题材广泛多样。题材广泛多样是我国散文的历史传统,它可以写人、叙事、写景、咏物、怀友、访旧,也可以描写风土人情,展示国际风云,细摹花鸟鱼虫,对散文的繁荣发展具有重大意义。②结构自由灵活。散文是一种结构自由的文学样式,它的结构没有严格的限制和固定的模式。灵活、随意,是它的长处。 ③抒写真实感受。散文是最接近生活真实的文学样式,抒写作家真实的现实感受和真实的生活境遇是散文的一大特点。 戏剧的基本特征:①浓缩地反映现实生活。受舞台表演时间、空间的限制,剧本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具有高度的浓缩性。②集中地表现矛盾冲突。把矛盾冲突加以高度的集中,使之达到尖锐、剧烈的程度。③以人物台词推进戏剧动作。在剧本中,剧中人物的言语(台词)是用来塑造形象、展示矛盾冲突的基本手段。 4、典型: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文学言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他在叙事性作品中 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具有特征性和艺术魅力。 5、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也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情景交融是意境的表现特征,虚实相生是意境的结构特征,韵味无穷是意境审美特征。

[形容事业腾飞的成语]形容事业的成语

八事业一词有多种含义,概括讲有以下四种 1、指人们所从事的,具有一定目标、规模和系统的对社会发展有影响的经常活动。 2、事业可以是特指没有生产收入,由国家经费开支,不进行经济核算的文化、教育、卫生等单位。 3、有时事业一词也可以指个人的成就。 4、有时事业也可以是一个家庭幸福的意义。 形容事业的成语 1) 繁荣兴旺形容事业或经济状况发达昌盛,生机蓬勃。 2) 云程发轫云程青云万里的路程;发轫启车行进,比喻事业的开端。旧时祝人前程远大的颂辞。 3) 烈烈轰轰烈烈火焰炽盛的样子;轰轰象声词,形容巨大的声响。形容事业

的兴旺。也形容声势浩大,气魄宏伟。 4) 轰轰烈烈轰轰象声词,形容巨大的声响;烈烈火焰炽盛的样子。形容事业的兴旺。也形容声势浩大,气魄宏伟。 5) 欣欣向荣欣欣形容草木生长旺盛;荣茂盛。形容草木长得茂盛。比喻事业蓬勃发展,兴旺昌盛。 6) 繁荣富强形容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日益富足强大。 7) 筚路褴褛形容开创新事业的艰难。同“筚路蓝缕”。 8) 震古铄今震动古人,显耀当世。形容事业或功绩伟大。 9) 震古烁今烁光亮的样子。震动古代,显耀当世。形容事业或功绩非常伟大。 10) 蒸蒸日上蒸蒸一升、兴盛的样子。形容事业一天天向上发展。 11) 苌弘碧血形容为正义事业而流的血。苌弘春秋时周大夫,又称苌叔。碧青绿色的玉石。 12) 不挑之祖比喻创立某种事业而受到尊崇的人。

13) 不祧之祖祧古代帝王的远祖的祠堂。不迁入祧庙的祖先。比喻创立某种事业而受到尊崇的人。 14) 不祧之宗不迁入祧庙的祖先。比喻创立某种事业而受到尊崇的人。祧古代帝王的远祖的祠堂。 15)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宁做玉器被打碎,不做瓦器而保全。比喻宁愿为正义事业牺牲,不愿丧失气节,苟且偷生。 16) 克绍箕裘比喻能继承父祖的事业。 17) 克传弓冶犹克绍箕裘。比喻能继承父祖的事业。 18) 光辉灿烂多比喻前程的远大或事业的伟大。 19) 克嗣良裘比喻能继承父祖的事业。同“克绍箕裘”。 20) 肯堂肯构堂立堂基;构盖屋。原意是儿子连房屋的地基都不肯做,哪里还谈得上肯盖房子。后反其意而用之,比喻儿子能继承父亲的事业。 21) 肯构肯堂堂立堂基;构盖屋。原意是儿子连房屋的地基都不肯做,哪里还

论李煜词的内容和艺术特点

简论李煜词的内容和艺术特点 [摘要]李煜是我国词中帝子,亦是南唐亡国之君。因其个人经历的特殊性,造就了李煜词内容的丰富性和艺术特点的高度性。本文从作品中所呈现的思想内容、李煜对艺术技巧的创新和作品对个人情感的深刻反映三个方面对李煜词的内容和艺术特点进行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李煜词内容艺术特点 一、前言 李煜即南唐后主,字重光,洞晓音律,工书善画,诗词歌赋无所不能,尤以词见长。李煜在治理国家上无疑是失败的,他的享乐、懦弱、优柔寡断和信佛佞佛最终使他成为亡国之君。可谓是:“做个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君王”。也许正是因为这样苦痛的遭遇,才成就了李煜词更高的艺术魅力。 李煜存词三十余首,由于经历由帝王降为囚徒的巨大变化,他的词明显表现出前后两个时期的不同风貌。前期的词主要是宫廷生活和男女爱情的反映,其间也有一些离情别绪的抒写;后期的词主要是表现亡国之痛、故国之思以及今昔对比的凄凉与哀痛。李煜词在两个时期的作品中所表现的内容和艺术特点都达到了很高的高度,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二、纷繁复杂的情感内容 李煜生于帝王之家,从小在文化环境中长大,得到艺术氛围的熏陶。父亲李璟在词作上的成就对李煜以后的词有着重要的影响。而李煜自身的佛教素养对其思想的影响甚远。宫廷中的文化氛围也是李煜之后能够成为一代词的大家的重要因素。因此,帝王身份带给李煜丰富的文化素养,对于李煜的文学创作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过:“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李煜在这个时期过的是极尽奢华的享乐生活,如《浣溪沙》:“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箫鼓奏。”这首词没有太大的思想内涵,而是真实地反映了自己奢侈的生活状态,其

关于艺术的成语

关于艺术的成语 导读:艺术,是才艺和技术的统称,词义很广,后慢慢加入各种优质思想而演化成一种对美,思想,境界的术语。艺术是用形象来反映现实但比现实有典型性的社会意识形态。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艺术的成语及解释,希望对大家有用! 关于艺术的成语 白雪阳春——指战国时代楚国的两支高雅歌曲。比喻高雅的诗歌和其他的文学艺术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比喻艺术及科学的不同派别及风格自由发展与争论 才华横溢——才华:表现于外的才能。多指文学艺术方面而言,很有才华 辉光日新——指一个人在道德、文学、艺术等方面日有长进 环肥燕瘦——环:唐玄宗贵妃杨玉环;燕:汉成帝皇后赵飞燕。形容女子体态不同而各有其风韵。也比喻艺术作品风格流派各具特点,各擅其美 百花齐放——形容百花盛开,丰富多彩。比喻各种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艺术自由发展。也形容艺术界的繁荣景象。 别具匠心——匠心:巧妙的心思。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 别有天地——天地:境界。比喻另有一番境界。形容风景或艺术创作的境界引人入胜。

出神入化——神、化:指神妙的境域。极其高超的境界。形容文学艺术达到极高的成就。 传神阿堵——传神:指好的文学艺术作品描绘的人物生动、逼真;阿堵:六朝人口语,即这、这个。形容用图画或文字描写人物,能得其精神。 德艺双馨——形容一个人的德行和艺术(技艺)都具有良好的声誉。一般指从事艺术的人。 独具匠心——匠心:巧妙的心思。具有独到的灵巧的心思。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的创造性。 工力悉敌——工力:功夫和力量;悉:完全;敌:相当。双方用的功夫和力量相当。常形容两个优秀的艺术作品不分上下。 光彩夺目——夺目:耀眼。形容鲜艳耀眼。也用来形容某些艺术作品和艺术形象的极高成就。 鬼斧神工——象是鬼神制作出来的。形容艺术技巧高超,不是人力所能达到的。 烘托渲染——用衬托和夸张的艺术手法,突出主题。 精雕细刻——精心细致地雕刻。形容创作艺术品时的苦心刻画。也比喻认真细致地加工。 良工心苦——良工:手艺高明的工匠。形容优秀艺术家的作品,在创作过程中都费尽心思。 妙手丹青——妙手:技能高超的人;丹青:绘画的颜料,比喻绘画的艺术。指优秀的画家。

表示成功的成语(2)

功败垂成gōng bài chuíchéng 成语解释:垂:接近,快要。【描写成功的成语有哪些?】描写成功的成语有哪些?。事情在将要成功的时候遭到了失败。 成语出处:《晋书·谢玄传论》:“庙算有余,良图不果;降龄何促,功败垂成。” 例句:况且十二道金牌,他未必不知道是假的,何必就班师回去,以致功败垂成。(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十一回) 道傍之筑dào bàng zhīzhù 成语解释:比喻无法成功的事。 成语出处:《诗经·小雅·小旻》:“如彼筑室于道谋,是用不溃于成。” 事以密成shìyǐmìchéng 成语解释:事情因为严密谨慎而成功。 成语出处:《韩非子·说难》:“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黄袍加身huáng páo jiāshēn 成语解释:五代后周时,赵匡胤在陈桥兵变,部下诸将给他披上黄袍,拥立为天子。后比喻发动政变获得成功。 成语出处:《宋史·太祖本纪》:“诸校露刃列于庭曰:‘诸军无主,愿策太尉为天子。’未及对,有以黄衣加太祖身,众皆罗拜呼万岁。” 例句:黄袍加身御海宇,五代纷争从此休。(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一回) 铁杵磨成针tiěchǔm?chéng zhēn 成语解释:杵:舂米或捶衣用的棒。将铁棒磨成细针。比喻只要有恒心,肯努力,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成语出处:宋·祝穆《方舆胜览·眉州·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心坚石穿xīn jiān shíchuān 成语解释:意志坚决,能将石头穿透。比喻只要意志坚定,事情就能成功。 成语出处:宋·江邻几《杂志》引封特卿《离别难》诗:“佛许众生愿,心坚石也穿。”宋·王懋《野客丛书》卷二十八:“世言:‘心坚石也穿。’” 行成于思xíng chéng yúsī 成语解释:行:做事;思:思考。做事情成功是因为多思考,失败是由于不经心。指做事情要多思考,多分析。

中国古典诗词的艺术魅力

MOUNTAIN FLOWERS 慷慨悲凉、像鲍照拔剑击柱,像杜甫忧国忧民,像李白粪土王侯,像白居易为民请命,像苏轼吟啸徐行,像陆游永不放弃…… 所谓“观风”,即通过诗歌观察社会,了解社会,讽喻社会,《论语》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即诗可以言志兴叹,抒情代言,可以观察社会,了解民情,可以教化民众,团结人民,可以讽谏君王,表达民情。中国古典诗词真正令人震撼的还是“刺”。“刺”就是通达,用诗歌讽刺时政,犹如用针尖来解开线缠的结一样,慢慢挑,轻轻理,虽然有些微痛,但成功之后,疙瘩就解开了,就顺畅通达了。刺的体现具体说来主要是伤时、疾恶、刺世、讽君。从“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鄘风?相鼠》)开始,中国古典诗词就不回避社会生活中的尖锐矛盾。西晋诗人左思以“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痛斥门阀制度;刘宋时代的鲍照郁闷地唱出“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抨击出身贫寒而正直的文人在封建社会遭受压抑,甚至被扼杀的普遍现象;来大胆揭露杨氏兄妹骄奢淫逸的生活和厚颜无耻的乱伦关系;白居易直面横征暴敛的官吏“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辛弃疾痛斥主和投降的佞臣“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白居易“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杜牧“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类直接讽君的诗作,但明道观风讽喻美刺确定是中国古典诗词最有价值的艺术魅力。 三、隐逸蒙胧是中国古典诗词的基本表达方式 中国传统文人最推崇的就是“清白”二字,所谓“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这是他们的立身做人之本。在黑暗无道的浊世,隐逸并非完全逃避。严酷的现实使诗人们尽力去追求另一种生活。如陶渊明构想出一个与现实格格不入的世外桃源。这个世外桃源是如此宁静和谐,就像诗人给自己注入了一剂止痛针,虽麻醉却无害,它给人以安宁、休闲、享受、希望。“不过,隐逸无论就其主体内涵还是客观表现,都洋溢着一种不同凡俗的冰清玉洁……这种崭新的文学观不再以政治立场,官位大小,是否受皇上的重用作为衡量世人的价值尺度,而是更加强调人的主体生命意识和人格尊严。”[3]隐逸使诗人们在空山竹林清谈玄学,在山水田园倘徉往返,享受生命,怡情悦性的谈山水、田园,抒发诗人的人生睿智。具体表现为: 首先,在诗词内容上,隐逸常表现为中和、含蓄。“惴惴小心,如临于谷;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仕途艰险,人生难测,自然应谨小慎微,少露锋芒。而且,不能直接抨击政治、指责社会,便只能以临谷履冰的感受来说个人在封建权力下的无所适从和胆战心惊。常采用比兴寄托、象征暗示的手法。从《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单一比喻和联想,到屈原《离骚》的以美人香草比君子、以飘风云霓喻小人手法。“在物我同一、情景交融中将物的某些特质与人的思想感情、理想追求联系起来,构成一种象征,大大地扩展了诗歌的艺术张力。”[4]如左思《咏史》:“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阴此百尺条。”以涧底松的遭遇来比喻门阀制度压抑下出身寒门的知识分子的不幸遭遇,表面咏史,实际上是在以古鉴今。再如陆游《卜算子?咏梅》:“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在歌咏梅花凌寒独开的君子节操中,寄予自己坚持抗金、主战、不投降不怕打击,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爱国情怀。至于柳宗元《江雪》,则是在“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写景抒情中,寄寓自己傲岸不羁的人格,“在这种心境中完成的艺术境界自然能空灵动荡而又深沉幽渺。”[5]这种表现手法既有生存的需要,又有审美的需要。隐而美,美而隐,相互关联,不着一字或者寥寥数语,便可尽得风流。 其次,在诗词隐逸的表达上,中国古典诗词还常采用朦胧的手法。朦胧是一种美。朗月疏星,艳阳花好,固然怡人悦目,云中月,雾中花,美人头上披轻纱,也绰约迷人。“日出江花红胜火”,描写江南春景的明丽,“烟笼寒水月笼沙”,展现秋江夜色的凄迷蒙胧,它们都是唐人名句。蒙胧的美,在于含而不露、欲言又止、似隐似现、若有若无的空灵和迷惘中,在于耐人寻味,使人“思而得之”。更显示着美的多种层次,更引起读者探求的欲望。“水光潋滟晴方好”的明快是一种类型的美,“山色空濛雨亦奇”的蒙胧则是另一种类型的美。那种别具一格美的魅力,正在于隔着一层艨胧的薄雾。 中国古典诗词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千姿百态,绚丽夺目。在三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数量之多犹如璀璨的群星,质量之精湛令人惊叹。尽管星转斗移,人世沧桑,而中国古典诗词在中华民族古老的肌体上有一种异乎寻常的作用,它甚至不仅仅属于文学艺术,它还是中华民族在悠远的历史岁月中所选择的一种生存方式和表达形式,它积淀着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体系,文化结构思维模式,民族性格以及终极价值,它不仅是我们伟大民族的不朽的文化遗产,也是整个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 丁武,郑州轻工业学院轻工职业学院副教授,河南省 学科技术带头人,2000年以来编著参编各类文学教材 22本。 作者简介: [1]陈萍,丁武.文学阅读与欣赏[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3月. [2]王国维.人间词话[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年6月. [3][4]李达五.中国古代诗歌的艺术精神[M].重庆出版社,2005年4月. [5]《美学散步》,宗白华.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8月. 参考文献: 158 158

关于艺术的成语

关于艺术的成语 成语(点击查看详解) 解释 白雪阳春指战国时代楚国的两支高雅歌曲。比喻高雅的诗歌和其他的文学艺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比喻艺术及科学的不同派别及风格自由发展与争论 才华横溢才华:表现于外的才能。多指文学艺术方面而言,很有才华 辉光日新指一个人在道德、文学、艺术等方面日有长进 环肥燕瘦环:唐玄宗贵妃杨玉环;燕:汉成帝皇后赵飞燕。形容女子体态不同而各有其风韵。也比喻艺术作品风格流派各具特点,各擅其美 百花齐放形容百花盛开,丰富多彩。比喻各种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艺术自由发展。也形容艺术界的繁荣景象。别具匠心匠心:巧妙的心思。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 别有天地天地:境界。比喻另有一番境界。形容风景或艺术创作的境界引人入胜。 出神入化神、化:指神妙的境域。极其高超的境界。形容文学艺术达到极高的成就。 传神阿堵传神:指好的文学艺术作品描绘的人物生动、逼真;阿堵:六朝人口语,即这、这个。形容用图画或文字描写人物,能得其精神。 德艺双馨形容一个人的德行和艺术(技艺)都具有良好的声誉。一般指从事艺术的人。 独具匠心匠心:巧妙的心思。具有独到的灵巧的心思。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的创造性。 工力悉敌工力:功夫和力量;悉:完全;敌:相当。双方用的功夫和力量相当。常形容两个优秀的艺术作品不分上下。光彩夺目夺目:耀眼。形容鲜艳耀眼。也用来形容某些艺术作品和艺术形象的极高成就。 鬼斧神工象是鬼神制作出来的。形容艺术技巧高超,不是人力所能达到的。 烘托渲染用衬托和夸张的艺术手法,突出主题。 精雕细刻精心细致地雕刻。形容创作艺术品时的苦心刻画。也比喻认真细致地加工。 良工心苦良工:手艺高明的工匠。形容优秀艺术家的作品,在创作过程中都费尽心思。 妙手丹青妙手:技能高超的人;丹青:绘画的颜料,比喻绘画的艺术。指优秀的画家。 曲终奏雅乐曲到终结处奏出了典雅纯正的乐音。后比喻文章或艺术表演在结尾处特别精采。也比喻结局很好。 神工鬼斧象是鬼神制作出来的。形容艺术技艺高超,不是人力所能达到的。 下里巴人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 栩栩如生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象牙之塔指主张“为艺术而艺术”的资产阶级文艺家脱离社会现实的个人幻想的艺术境界。也比喻脱离现实生活的知识分子的小天地。 阳春白雪原指战国时代楚国的一种较高级的歌曲。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一空依傍指在艺术、学术等方面独创而全不摹仿。 寓意深长寄托或隐含的意思很深(多指语言文字或艺术作品)。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意思是摆好阵势以后出战,这是打仗的常规,但运用的巧妙灵活,全在于善于思考。指高超的指挥作战的艺术。

文学典型

文学典型 文学理论 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典型是文学话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它在叙事性作品中,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文学典型是写实性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是人类创造的艺术至境的基本形态之一,也是中西文论共同发现和阐释的符合审美理想的范型模式之一,不过西方文论对它研究得更充分,理论更成熟而已。 目录

编辑本段 西方典型论发展的三阶段 虽然中西都有典型论,但典型(tupos)的概念,却基本上是由西方文论创立的。它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7世纪以前, 西方的典型观基本是类型说。如狄德罗就认为:如果“屠瓦拿财务员是某一守财奴”,“格里则尔神父是某一伪君子”,而文学作品中的“守财奴”和“伪君子”却“是根据世上所有的一切屠瓦拿和格里则尔来形成的。这要显出这类人物的最普遍最突出的特点,这不是恰恰某一个人的画像”。 18世纪后,开始了由重视共性到重视个性的转变,形成了个性典型观占主导的时期。黑格尔便是这种观点的代表,下文还将论及。19世纪80年代末,马克思主义典型观趋于成熟,把人类的典型理论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进入20世纪之后,由于艺术中心的转移,西方关于典型的研究相对显得沉寂,而马克思主义典型观,却在社会主义国家中得到应用和发展,并成为中心议题之一。

典型论在现代中国的发展 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西方典型观于“五四”以后传人我国,但真正的讨论和应用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新中国成立初,我们主要从苏联移植了典型理论,当时认为典型性就是阶级性,典型人物便是将某个阶级的共同特征集中于一个典型人物身上。这种“阶级论典型”说明显地带有庸俗社会学和机械唯物论的倾向。 接着出现的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说。这种见解开始重视个性因素,对于纠正上述庸俗社会学的影响和类型化、概念化倾向有一定作用,但仍未能把握典型的特征。因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把事物的最一般属性看作典型的本质,并不能把典型形象与一般形象区别开来,而且把一个活鲜鲜的艺术生命整体——典型,机械地划分这是个性、那是共性,实际上也是行不通的,仍带有机械唯物论的阴影。 出于对“阶级论典型”说和“共性与个性统一”说的怀疑,有人提出了“共名”说。认为典型不仅活在书本上,而且流行在生活中,成了人们用来称呼某些人的“共名”。它是人们自觉不自觉地仿效的榜样,是人物塑造所能达到的最高成就的标志。此说在研究方法上别开生面,不是就典型本身论典型,而是企图从艺术形象的审美效果上去判定是否是典型,提出了一个新的视角。但是,由于

成功的成语

成功的成语 1.功盖天下----功劳天下第一。 2.功高盖世----功劳极大,当代没人能比。 3.功标青史----功劳记在史书上。指建立了巨大功绩。 4.不世之功----不世:非凡。指极大的功劳. 5.不赏之功----形容功劳极大。 6.开国功臣----指为建立新的国家或朝代立下汗马功劳的人。 7.丰功伟绩----丰:大。伟大的功绩。 8.建功立业----建立功勋和事业. 9.积功兴业----指建立功业,实现抱负。 10.丰功厚利----指巨大的功利。 11.丘山之功----比喻功绩伟大。 12.歌功颂德----颂扬功绩和德行。 13.祖功宗德----指祖有功而宗有德。古代王朝尊始祖或开国之君为祖。有开创之功,其后有德之君则尊为宗。 14.功德无量----旧时指功劳恩德非常大。现多用来称赞做了好事。 15.劳苦功高----出了很多力,吃了很多苦,立下了很大的功劳。 16.汗马功劳----指在战场上建立战功。现指辛勤工作做出的贡献。 17.一飞冲天----比喻平时没有特殊表现,一下做出了惊人的成绩。 18.功成身退----指大功告成之后,自行隐退,不再复出。 19.功成名就----功绩建立了,名声也有了。 20.功成不居----原意是任其自然存在,不去占为己有。后形容立了功而不把功劳归于自己。 21.马上功成----指凭武功建国. 22.马到成功----形容工作刚开始就取得成功。 23.九转功成----转:循环变华。原为道家语,指炼得九转金丹。后常比喻经过长期不懈的艰苦努力而终于获得成功。 24.一得之功----一点微小的成绩。 25.尺寸之功----微末的功劳。 26.毛发之功----形容极微小的功劳。 27.功薄蝉翼----功劳象蝉的翅膀那样微薄。形容功劳很小。常用作谦词。 28.称德度功----称:衡量;度:估量。对被任用的人既要考虑到他的品德,也要衡量到他的功劳. 29.前功尽弃----功:功劳;尽:完全;弃:丢失。以前的功劳全部丢失。也指以前的努力全部白费。 30.功亏一篑----堆九仞高的山,只缺一筐土而不能完成。比喻作事情只差最后一点没能完成。 31.功败垂成----事情在将要成功的时候遭到了失败。 32.同功一体----指功绩和地位相同。 33.评功摆好----评定成绩,摆出优点。 34.邀功求赏----求取功劳和奖赏. 35.论功行赏----按功劳的大小给于奖赏。 36.班功行赏----班:排列等级,依次。按照功劳大小,依次给予赏赐. 37.赏功罚罪----奖赏有功的人,惩罚犯罪的人。 38.赏不当功----指赏赐与功劳不相称。

关于书法的四字成语

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它伴随着中华文明的发展而发展。世界上,拥有书法艺术的民族屈指可数,中国书法,具有悠久的历史。 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创作,具有很深的玄妙。从甲骨文、金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到东汉、魏、晋时期,草书、楷书、行书、诸体基本定型,书法时刻散发着古老艺术的魅力。为一代又一代人们所喜爱,在如今的字画市场里,比较常见的也是一些四字成语的书写,既寓意非凡,又简洁明了,深受字画爱好者的喜爱。 王晋生四尺对开书法作品《大方无隅》(作品出自:易从字画) 作品相关介绍:此语源自老子《道德经·四十一章》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最方正的反而没有棱角,贵重的器物总是最后完成,最大的音乐反而听来无音响,最大的形象反而看不见形迹,‘道’幽隐而没有名称,送给朋友或是客户也是不错的选择。 李传波小尺横幅书法作品《惠风和畅》(作品源自:易从字画) 相关介绍:惠风和畅,四个字因王羲之而闻名,出自晋王羲之《兰亭集序》:“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柔和的风,让人感到温暖,舒适,后来引申为一切都很明媚和谐,这幅作品可以挂于客厅、会议室、会客场所,让人有一种如沐春风,宾至如归的感觉。 书法,是在洁白的纸上,靠毛笔运动的灵活多变和水墨的丰富性,留下斑斑迹相,在纸面上形成有意味的黑白构成,所以,书法是构成艺术;书家的笔是他手指的延伸,笔的疾厉、徐缓、飞动、顿挫,都受主观的驱使,成为他情感、情绪的发泄,所以,书法也是一种表现性的艺术;书法能够通过作品把书家个人的生活感受、学识、修养、个性等悄悄地折射出来,所以,通常有"字如其人"、"书为心画"的说法;书法还可以用于题辞、书写牌匾,因此,也是一种实用性的艺术。总之,书法,是具有更强的综合性艺术,是更倾向于表现主观精神的艺术。书法比较集中地体现了中国艺术的基本特征。

形容技艺高超的成语

形容技艺高超的成语 导读:1、鬼功神力:形容事物精妙高超,非人力所能为。 2、神工鬼斧:象是鬼神制作出来的。形容艺术技艺高超,不是人力所能达到的。 3、能人巧匠:能:技能,才能。指工艺技术高超的人。 4、误笔成蝇:把屏风上的因误笔而成的污点画成苍蝇。形容绘画技术十分高超。 5、贯虱穿杨:能射中小小的虱子,能穿过杨树叶子。形容箭术高超。 6、雄才盖世:盖:压倒。杰出的才能压倒一切。比喻才能高超,无与伦比。 7、点屏成蝇:屏:屏风。把屏风上的污点画成苍蝇。形容绘画技术十分高超。 8、神惊鬼怕:让神仙吃惊,让鬼神害怕。形容人的武艺勇猛过人或技艺十分高超。 9、殊行绝才:殊:特殊;绝:少有的。指才能和德行都很高超,世上少有。 10、神通广大:神通:原是佛家语,指神奇的法术。法术广大无边。形容本领高超,无所不能。 11、独擅胜场:擅:独揽;胜场:取胜的场地。形容技艺高超。 12、箭不虚发:虚:空。形容箭术高超,百发百中。 13、换斗移星:改变星斗的位置。比喻手段高超,神通广大。

14、取法乎上:取法:取为法则。比喻效仿于高超、精湛的学识、技艺等。 15、斗榫合缝:榫:榫头,竹、木、石制器物或构件上利用凹凸相接处凸出的部分榫头和卯眼非常适合,不露缝隙。形容手艺高超。 16、刻楮功巧:楮:一种树木。比喻技艺巧妙高超。 17、移山填海:移动山岳,填平大海。指仙术法力高超。现多比喻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伟大力量和气魄。 18、崖岸卓绝:崖岸:形容人严峻如同陡壁;卓绝:高超难及。指人品高尚,超越众人。 19、妙策如神:妙:神妙。形容计策非常高超。 20、良工巧匠:良工:手艺精良的工人;巧匠:技艺精巧的匠人。指技艺高超的工匠。 21、兴会标举:兴会:情趣,兴致;标举:高超。形容文章情致高超。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文学概论复习题

第九章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 1.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基本特征是再现性和逼真性。 2.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它的基本特征是表现性和虚幻性。 3.象征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基本特征是暗示性和朦胧性。 4.诗:是一种语词凝练,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的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分为抒情诗、叙事诗、自由诗等。基本特征是:凝练性,跳跃性,音乐性。 5.小说:是一种侧重刻画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的文学样式。分长、中、短篇小说,文言和白话小说,等等。基本特征: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 1.谈谈象征型文学与现实型、理想型文学的区别。 答: 象征型文学与现实型、理想型文学的区别:现实型与理想型文学的意义就在其形象自身,而象征型文学突出文学形象的意义的超越性;现实型文学是通过对生活现象的直接描绘反映现实,理想型文学往往以直抒胸臆的方式表现情感态度。而象征型文学则偏以间接的方式去暗示客观规律和主观感受;象征型文学淡化具体时间与空间,突出了朦胧性。 2.从诗歌基本特征看其抒情表现的艺术特长。 答:诗歌的基本特征是凝练性、跳跃性、节奏韵律性。诗的凝练性体现在高度概括的艺术形象,激起精炼的文学语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诗的跳跃性以断续表现连贯,以局部概括整体,给读者驰骋想象留下了开阔的领域。诗的节奏韵律性可以达到和谐整齐的感官审美效果,也可以促进情感的抒发和意境的创造。 3、比较小说与剧本在反映生活方面的异同。 答:相同点:反映的都是现实的社会生活。不同点:戏剧受舞台时空的限制,不能容纳大量的详细情节和过于复杂的人物关系,所以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具有高度的浓缩性。而小说都有一定的长度,可以容纳一个较完整的情节,可以突破相对固定的时空限制,容纳更复杂丰富的情节,反映更广泛的生活内容。 第十章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 1.典型: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文学言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他在叙事性作品中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特征性与艺术魅力是其两大特征。特征性与艺术魅力是其两大特征。 2、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也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 3、意象(指审美意象):是指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以象征性或荒诞性为其基本特征的,在某些理性观念和抽象思维的指导下创造的具有求解性和多义性的达到人类审美理想境界的表意之象。具有哲理性、象征性、荒诞性、抽象思维参与性、求解性和多义性等特征。 1.文学典型的审美特征是什么?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文学典型的审美特征:文学典型的特征性,文学典型必须具有贯穿其全部活动的,统摄其整个生命的“总特征”。文学典型还必须通过局部“特征”,反映和形成总特征;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应当是来自性格显示的一种生

【形容考试顺利的成语】形容考试的成语有哪些

同学们经常参加考试,已经习以为常。那么,形容考试的成语有哪些呢,形容考试成功的成语又有哪些呢。接下来就为大家带来这些。供同学们参考。 篇一形容考试的成语 1、连战皆捷①打仗接连取得胜利。②今多指体育比赛或考试等接连取得好成绩。 2、人镜芙蓉比喻考试将获得第一名。 3、朱衣点额穿朱衣的人点头。旧称被考试官看中。 4、异路功名旧指没有科举考试,凭功劳而得到的官位。 5、屡试不第第科第,科举考中者的等第。多次参加考试都没有考取。 6、风檐寸晷风檐不能蔽风雨的场屋;晷日影,时间。在不蔽风雨的破檐下争取一寸的时光。形容旧时科举考试的紧张状态。 7、春风报报考试不中。指考试落第。

8、开科取士科科举考试。指旧举行科举考试以选取优异的士人。 9、天子门生指由皇帝亲自考试录取的或殿试第一名者。 10、大魁天下大魁指旧时科举考试殿试第一名,即状元。指中了状元。 11、及第成名及第科举时试中选。通过考试并得到功名。 12、宗师案临学政到达他主管的地区主持考试。宗师学政。 13、小题大作小题明清科举考试,以“四书”文句命题。拿小题目做大文章。比喻把小事情当做大事情来处理。 14、名落孙山名字落在榜末孙山的后面。指考试或选拔没有录取。 15、名题金榜金榜科举时代称殿试录取的榜。原指中进士;后也泛指一般考试高中。 16、行香挂牌学政到省后例行的仪式。行香到孔丘庙烧香。挂牌出牌公告考试地点、日期等。

17、朱衣点头旧称被考试官看中。 18、朱衣使者指科举考试官。 19、桂林一枝,昆山片玉昆山昆冈,古代产玉的地方。桂花林中的一枝花,昆山中的一块玉。比喻科举考试中的出类拔萃的佼佼者。 篇二形容考试的成语 1、连战皆捷①打仗接连取得胜利。②今多指体育比赛或考试等接连取得好成绩。 2、人镜芙蓉比喻考试将获得第一名。 3、朱衣点额穿朱衣的人点头。旧称被考试官看中。 4、异路功名旧指没有科举考试,凭功劳而得到的官位。 5、屡试不第第科第,科举考中者的等第。多次参加考试都没有考取。 6、风檐寸晷风檐不能蔽风雨的场屋;晷日影,时间。在不蔽风雨的破檐下争取一寸的时光。形容旧时科举考试的紧张状态。

流行歌词语词搭配错位的艺术效果浅析

流行歌词语词搭配错位的艺术效果浅析 罗晓曦 内容提要:搭配错位是词与词之间的搭配超出了常规范围而显得异样。这样的错位搭配大量存在于流行歌曲歌词中。本文将以流行歌词为研究对象来阐释这种语词搭配错位表现出来的艺术效果及对其现象的思考。 关键词:歌词搭配错位艺术效果 一、序言 流行歌曲:即流传于民间,有词有曲,传唱性强,为人们所熟知的音乐形式。歌曲,是指音乐本身,而流行,是指借助于各种传播途径将歌曲流行于民间。传播为歌曲的流行创造了可能。歌词与曲调结合生成歌曲。歌词“是兼音乐与文学之长,特别是兼声乐艺术和诗的美之长的音乐文学样式”①。歌词不易太长,要在有限的句子间蕴藏着极大的美感,体现着鲜明的思想,有一种内涵的乐意,创造出歌词本身的艺术魅力,不仅使人们有美感的享受,同时也给人们带去愉悦的艺术视野。 “歌词从歌曲的次要地位上升到平等地位,进而又上升到重要地位”②。如果说曲调是肉体,那么歌词就是灵魂,“它完全摆脱了从属地位而与音乐平分秋色了”③。从中国的流行乐坛来看,20世纪80年代流行音乐的成熟,歌词的创作可

谓是中归中矩,严格遵守了语言规范,意境优美,具有很强的时代精神。但是,从现代歌词创作来看,词作者在创作是已经越显不安分了,他们极力想挣脱传统模式的束缚而真正实现创作的自由。他们不局限于正常的语言表达,在歌词创作中不自觉地在打破语言常规方面下手,有意突破语法规范,进行错位的语词搭配,从中去寻找一种情感的宣泄。此种创作之举受到青年群体这个主流受众的亲睐。 流行歌曲流行的各个阶层,从内容上看,它包罗万象。笔者所研究的重要是流行于青年阶层的通俗的歌词本身,侧重谈其错位的歌词搭配问题。 二、关于语词搭配 “所谓搭配是指词语与词语之间的组合”④。 词语与词语能否搭配,是受一定的语言规范、词性、语义、语境等束缚和制约着的。语言作为一种处于静态和动态音义结合体的系统符号,语词之间的搭配有其内在规律和外在形式的联系。就语词搭配来看,主要就是搭配是否得当的问题。搭配得当符合规范,而搭配不当时,常常批评之声四起。但我认为,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人们常常不自觉的临时在一定的限度上把常规语言搭配打破而重新组合,或者干脆将一般不能放在一起搭配的语词组合,偏离语言规范,也能达到一种特殊的审美效果。这种语词超过了语词表面的内涵而引出更深远的外延,这就是所谓的语词搭配错位。 流行歌词中,歌词的搭配错位屡见不鲜。这样的搭配错位有消极的一面,当然也有积极的一面。消极的歌词搭配错位给语言的规范问题带来了负面影响,造成了语言的混乱,而积极的歌词的搭配错位一定程度上冲击了语言规范,但在艺

第十章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汇总

第十章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 本章教学目的和要点: 1、了解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 2、掌握文学典型、文学意境和文学意象的审美特征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文学典型、意境和意象的特征,难点是文本层次 教学时数:12课时 教材内容提要: 第一节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4学时) (一)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问题 文本指由作者写成而有待于阅读的单个文学作品本身,中外学者探讨了它的多层次审美结构。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言、意、象三层次;西方现代美学:英加登:声音、意义单元的组合、生活世界、观点—世界、形而上五层次。 (二)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 文本可分为三个大的层面:言语层面、形象层面和意蕴层面。 言语层面是指呈现于读者面前供其阅读的具体话语系统。具备形象性、生动性、凝炼性、音乐性、内指性、心理蕴含性、拒阻性等特点。 文学形象层面是文学话语经过读者的想象和联想而构成的艺术世界,具备四个特征: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假定与真实的统一;个别与一般的统一;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 文学的意蕴层面是文本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等内容,是文本结构的纵深层次,具备三个层面:历史内容层面;哲学意味层面;审美意蕴层面。 第二节文学典型(4课时) (一)典型论的发展 典型是西方文论创立的一个概念。它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17世纪以前的类型说:亚里士多德、贺拉斯、布瓦洛;2、18世纪以后的个性典型说:莱辛、歌德、黑格尔、别林斯基;3、马克思主义典型观成熟:恩格斯致敏·考茨基信:我们从审美的角度对典型进行把握和观照。

(二)文学典型的审美特征 文学典型的特征性。这是指性格描写的“特出的东西”’。包括两层含义:其一,文学典型必须具有贯串其全部活动的、统摄整个生命的“总特征”;其二,文学典型还必须通过局部“特征”反映和形成总特征。 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艺术魅力是文学作品的诸种审美素质衍生出来的综合性审美效应;表现为吸引力、感染力、震撼力。它们源自真实性、新颖性、诚挚性和蕴籍性。 (三)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典型环境就是充分地体现了现实关系真实风貌的人物的生活环境。它包括以具体独特的个别性反映出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现实关系总情势的大环境;又包括由这种历史环境形成的个人生活的具体环境。 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的关系。典型人物是在典型中形成的,典型环境是典型人物性格形成的基础;典型人物在一定的条件下又可以对典型环境发生反作用。 二者互相依存。 第三节文学意境(4课时) (一)意境的界定 意境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抒情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 1、古代“意境”论的形成:(1)萌发期:先秦至魏晋。《论语》:“诗可以兴”;《文赋》:“情瞳昽而弥鲜,物昭晰而互进”;《物色》:“情以物迁,辞以情发”。(2)奠基期:唐代。王昌龄《诗格》“三境”:物境、情境、意境;刘禹锡:“境生象外”;司空图“象外之象,景外之景”,“韵外之致”。(3)发展期:宋代。尚意:尚韵:(4)总结期:明清。王夫之:情景论;王国维:境界论 2、“意境”的现代阐释:(1)王国维:境界论与近代美学;(2)朱光潜:诗的境界与克罗齐直觉说;(3)宗白华:中国艺术意境的诞生;(4)李泽厚:意境是形神情理的有机统一。 (二)意境的特征 1、情景交融:表现特征(景中藏情,情中见景,情景并茂)

形容一切顺利的成语

形容一切顺利的成语 径行直遂--随心愿行事而顺利达到目的。语本《礼记檀弓下》:有直情而径行者,戎狄之道也。 兵无血刃--指战事顺利,未经交锋或激战而取得胜利。 径情直遂--径情:任意,随心;遂:成功。随着意愿,顺利地得到成功。 财运亨通--亨:通达,顺利。发财的运道好,赚钱很顺利。 吉星高照--吉星:给人带来吉利、好运的星辰。旧时相信星学的人认为,人的命运与星的位置及运行有关,吉星高照时,但一切随心、顺利。 春风得意--旧时形容考中进士后的兴奋心情。后形容职位升迁顺利。 大吉大利--非常吉祥、顺利。旧时用于占卜和祝福。

才高运蹇--蹇:不顺利。才学很高,但命运不好,无法施展才华。含怀才不遇之意。 逢凶化吉--逢:遭遇;凶:不幸;吉:吉利、吉祥。遇到凶险转化为吉祥、顺利。这是带有迷信的说法。 时乖命蹇--时:时运,时机;乖:不顺利;蹇:一足偏废,引伸为不顺利。时运不好,命运不佳。这是唯心主义宿命论的观点。 刀过竹解--刀一劈下去,竹子立即分开。形容事情顺利解决。 垂头丧气--形容因失败或不顺利而情绪低落、萎蘼不振的样子。 千回百折--形容文艺作品或歌声、乐曲跌宕婉转。也形容事态的发展、前进的历程弯弯曲曲,很不顺利。 五角六张--角、张:星宿名。形容七颠八倒。也比喻事情不顺利。 时乖运舛--〖解释〗舛:违背,不相合。时运不顺,命运不佳。指处境不顺利。 琐尾流离--琐尾:细小时美好;流离:枭的别名。枭细小时怪可

爱,长大后却非常丑恶。比喻处境由顺利转为艰难。 平地青云--平:平稳;青云:高空。比喻境遇突然变好,顺利无阻地一下子达到很高的地位。 时乖运蹇--时:时运,时机;乖:不顺利;蹇:一足偏废,引伸为不顺利。时运不好,命运不佳。这是唯心主义宿命论的观点。 令行如流--谓命令的推行象水流向下一样迅速顺利。 出师不利--师:军队。利:顺利。出战不顺利。形容事情刚开始,就遭受败绩。 万事亨通--亨通:通达顺利。一切事情都很顺利。 兵未血刃--犹兵不血刃。指战事顺利,未经交锋或激战而取得胜利。 应刃而解--犹言迎刃而解。比喻问题得到顺利解决。 缘悭命蹇--缘:缘分。悭:吝俭,欠缺。蹇:不顺利。缘分浅薄,命运不好,

浅谈广告语言的魅力

浅谈广告语言的魅力 摘要: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在信息高速发展,市场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广告已作为一种艺术悄悄地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充斥着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汉语言的博大精深,使广告语言更加有新意,更加生动,更有形象感,同时加强了广告的表达效果,强化了广告语言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广告语;词语的锤炼;语音;联系的美学 广告是一种特殊的文体,是一门用语言说服人的艺术。广告语言作为广告信息的主要载体在广告中处于核心地位,是吸引消费者、推销产品的重要手段,众多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的广告中,其广告语无不是千锤百炼、精益求精的结果,如著名的雀巢咖啡的广告语:“味道好极了!”,语言貌似普通,却抓住了消费者对咖啡口味的诉求,对雀巢咖啡的推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就是广告语言的魅力所在。 一.情感渲染 语言文字是广告传播最常用的手段之一,只有在广告用语上精心研究,使之独具特色,富有魅力,方会引人关注,激发人们的购买欲望。近年来,贵阳南明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推出的油制辣椒风行一时,“老干妈”甚至成了部分人口中麻辣酱的代名词。“老干妈”这个品牌创意看似平淡,但颇具匠心,“老”是我国辈分的表示,是亲切的昵称,“老干妈”三个字给人亲切,值得信赖的印象,作为一个民间风味调味品的名称是十分恰当的。

二.创意 一句好的广告语在广告活动中通常还能给客户带来引领先机、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是企业形象定位、平面、影视广告立意的基础,能起到画龙点晴的作用。IBM的广告词“无论是一小步,还是一大步,总是带动世界的脚步”,巧妙地把IBM公司日日进步,带领世界电脑行业前进的形象,用谦虚的姿态巧妙地表现出来,不知不觉中让消费者接受了。 三.语音 汉语中,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广告语言也是用语音的形式来表达语言的意义,要想提高广告效果,还需要对广告语言的语音方面进行修饰。 我国历来都讲究语言的形式美,包括形体美和语音美。语音美也是广告语言美丽的一种表现。汉语语音中平仄相间,有高有低,有强有弱,能产生一种音乐旋律式的和谐之美。 ⑴广告语作为一种语言的艺术也经常采用平仄相互协调的手法,使得一句之中平仄交替出现,上下句之间平仄相对出现,使得广告语声音抑扬顿挫、高低起伏,极富节奏感,具有一种高低抑扬顿挫的声律美。例如:“维维豆奶,欢乐开怀”这则广告就有意识地将广告内部各自的声调安排得错落有致,形成了“平平仄仄,仄仄平平”的格式,使广告语言一句内平仄交错,两句之中平仄相对,使得音节整体上跌宕起伏,具有抑扬变化的节奏感。 ⑵利用叠音重字也是造成广告特殊印象效果的有效修辞手段,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