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高中古诗词鉴赏之十三种描写手法

高中古诗词鉴赏之十三种描写手法

高中古诗词鉴赏之十三种描写手法
高中古诗词鉴赏之十三种描写手法

高中古诗词鉴赏之十三种描写手法

有:白描、细描、象征、衬托、烘托、渲染、对比、抑扬、动静结合、正侧结合、虚实结合等。【手法解析】

1、白描

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大致接近西洋画法中的速写或素描,其特点是用简练的墨色线条来勾勒画面,赋形写意,不事烘托,不施色彩。这种画法引入到诗歌的创作中,那就是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素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暗(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即纯用线条勾勒,使用简练的笔墨,不加渲染烘托的写作手法。如北朝民歌《敕勒川》中“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就是对草原景象的白描,显得简洁有风骨,写出了草原的壮美,点染出牧民的生活。

又如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苍山,风雪,白屋,柴门,犬吠,归人,层次分明,有远有近,有声有色,形成了“风雪夜归人”的画境。

公子家聂夷中

种花满西园,花发青楼道。花下一禾生,去之为恶草。

[注释] ①公子:封建贵族家的子弟。②西园指公子家的花园。③青楼:泛指华美的楼房。在此指花园中的道路。④恶草:杂草。

[翻译]公子家的花种满了整个花,花开了,遮住了花园的路。一棵禾苗在花儿旁边生长出来。公子以为禾苗是恶草,便顺手将禾苗拔掉了。

【析】此诗运用白描的手法,勾勒了锦衣玉食、五谷不分的公子哥儿的形象。

2、细描

细描是指对事物的一笔一画的精雕细刻,相对于白描,细描也可以称为工笔,

如:杜甫《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种锦官城。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抓住典型细节,工笔细描,精妙传神地渲染出春雨迷蒙、色彩迷离的氛围。

3、象征

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象征通常是以具体事物来暗示作者的思想、态度与感情的方式。例如蜡烛,光明磊落,焚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具体形象,可以使我们联想到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因此蜡烛是舍己为人的象征。象征手法的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菊”象征高洁、傲霜斗雪的坚强,被称为“隐逸之花”;“兰芷”象征名贵、孤芳、清高等等。

比如虞世南的《蝉》中赋予“蝉”特定的象征意义,借助它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作者是在强调立身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凭借,自能声名远播。

寻陆鸿渐不遇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析】“篱边菊”象征陆鸿渐具有高洁的节操。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析】本诗运用了象征的手法,借物喻人,咏物言志。表面上写石灰,实际上写人、写自己。将

物性与人格巧妙地融为一体,形象地表达了自己以石灰为榜样的高尚情操。

4、衬托

利用事物间近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些事物的艺术手法。利用事物的近似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正衬;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反衬。常见的反衬有以动衬静、以乐景衬哀情。

例如:绝句二首(其二)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这首诗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诗的前两句写景,简直是一幅令人目迷神驰的风景画。以乐景衬哀情,极写春景之美,更能反衬出归心的殷切和乡思之深。

又如:鸟鸣涧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以动写静,用花落、月出、鸟鸣的动,反衬出了春涧的幽静。王籍的《入若耶溪》“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也是以声写静,以动衬静。

5、烘托

烘托是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上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是指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现的对象鲜明突出的表现手法。侧面描写即间接描写,即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写来表现主要对象。用于诗歌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也就是不说本意,只说与此有关的其他事物,达到突出本意的目的。

再如《琵琶行》中“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一句,用环境描写烘托音乐的魅力,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回味空间。

“烘托”与“衬托”不同,“烘托”是通过别的事物把想要表达的事物写出来,所以,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就叫烘托。这与“衬托”不同,因为“衬托”是两种事物都写。

6、对比。

对比的目的是为了突出诗人某一方面的思想情感。

请看朱淑真的《生查子?元夕》: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上阕写去年元夜时的幸福欢乐,下阕写今年元夜时的苦闷伤感,对比鲜明,突出景物依旧而人事已非的悲伤情怀。

对比、衬托和烘托的区别:

“烘托”与“衬托”不同,“烘托”是通过别的事物把想要表达的事物写出来,所以,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就叫烘托。这与“衬托”不同,因为“衬托”是两种事物都写。

“对比”和“衬托”的区别在于:对比是相反或相似的两种事物互相比照,以共同表现某种思想或意境,对比双方不分主次;而衬托是以次要事物为陪衬突出一个主要事物,一方是工具,一方是目的,两者主次分明。

7、渲染

渲染本是一种国画技法,一般是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形象的某一方面更为突出。用于艺术创作,就是指正面着意描写。诗歌中则是指对环境、景物等做多方面的正面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如赵师秀的《约客》: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诗中以“家家雨”“处处蛙”渲染一种气氛,衬托夜的深和夜的静。

渲染和烘托的区别:

很多时候渲染烘托合说,并不意味着两者可以等同,而只是说明这两种表现手法往往紧密结合在一起使用。尤其是在借景抒情的诗歌作品中,往往是先用渲染的手法描摹景物塑造意境,再通过景物(意境)来烘托人物情感。一般我们说,渲染气氛,烘托情感。

8、动静结合

在中国古代诗歌里,诗人们为了创设意境,特别注意动态描写,动静结合是常用的一种写景手法。在这种手法的运用中,独出心裁,“每着一字”,而使“境界全出”。作为动静结合的写景方式,往往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并且往往是以静为主,以动衬静的方式(这里的“动”含动与声:如“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喧”为声,“动”为动),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谐统一。因此,动静结合的写景手法,与衬托又不可截然分开。

动静结合是指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

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颔联描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是静景描写,山泉清冽,流泻山石之上,是动景描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以动衬静,反衬出山中的宁静。

9、正侧结合

描写,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之别。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侧面描写的方式给读者留下更多的想象余地。

在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这两句主要是运用正面描写,表现其高峻奇伟之势;“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则是用侧面描写烘托天姥山的高峻奇伟。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白居易《杨柳枝词》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王昌龄《从军行》)白诗第一、二句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描写了春天柳树的娇美形态。王诗第二句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形势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

10、虚实结合

在诗歌欣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如书上所言,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是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

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

一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就是一个虚象。诗云:“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李白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图景的美好反衬出现实的黑暗。

二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李煜《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句中“故国”的“雕栏玉砌”存在,但此时并不在眼前,也是虚象。作者将“雕栏玉砌”与“朱颜”对照着写,颇有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

再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云:“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再现了火烧赤壁这一史实。显然不是发生在眼前,故也是虚景。

三设想的未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柳永《雨霖铃》中云:“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设想的别后的景物:一舟离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柳梢。在《西厢记·长亭送别》中崔莺莺送别张生唱词很多是设想的未来之境。

“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

《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黑暗现实;《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上阙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写赤壁险峻的形势;《雨霖铃》中上阙所写的两人分别的情形,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等。

简单说,“虚”的方法,其实也就是作者想象联想的方式。

“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

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中心的。

(1)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

例如姜夔《扬州慢》中的虚景是指“春风十里”,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荣景象;实景是“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由这一虚一实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2)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中心。

踏莎行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上阙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阙写虚,通过设“行人”想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象,来写愁思。妻思夫,夫想妻。虚实相生,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

11、点面结合

万事万物都是彼此相互联系的,不是孤立存在的,被描写的景物也一样,它们总是和周围的景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我们在写景状物时,不能孤立地静止地写主体物,还必须写主体物周围的联系物,点面结合,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往往得到指出一点,隐括全面的效果。

广镜头为面,特写镜头为点;粗线条勾勒的多为面,细笔描绘的多为点。如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前两句为面,后两句为点。

12、从对方着笔:(虚写)

这是古代诗词常用的一种表达技巧,也叫曲笔,即诗人不直抒自己内心的情感,而是从对方着笔,展开想象,是推进一层的写法,这样更加显得情深意厚,并给人以无限的回味和遐想。

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前两句,诗人极力渲染了一种孤独寂寞的氛围,为下文正面描写“思家”,作了情感上的铺垫,更令读者去体会“家”的亲切、温暖。三、四两句写想家,其异于常人之处在于:不是直接写自己如何想念家人,而是换一种角度,把自己的思念转化成对方的思念,极写家里人如何想念自己,使思念之情加倍托出。

13、细节描写

细节,就是文学作品中最有情趣、最耐人寻味、最能引起人们想象的片刻;或写人物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颦一笑;或写平常生活场景中的一瞬。

成功的细节描写,对于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抒发感情,充实作品内容,表现主题,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例如: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秋思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

解题思路:先分析细节的具体内容,再结合诗句分析为什么会有这个细节,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示例: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作者客居洛阳见秋风起,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补写。

诗歌鉴赏描写手法

Ⅰ.描写方式: 写景状物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内容之一,作者通过描写景物,可以渲染气氛,抒发情感,深化中心,推动情节发展我们欣赏诗歌,除了读懂字面语意,提升思想素质和审美情感,还要关注诗人用语言写景状物的形式与技巧描写手法主要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常见的描写鉴赏角度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8226;侧面描写 1.渲染烘托渲染,对环境、景物进行多方面的描绘形容,以突出形象,增强艺术效果“烘云托月”,借助描绘别的事物突出主要对象烘托又叫衬托,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种,表达不同的情感 如元代王冕的《白梅》: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这首诗突出了梅花耐寒、清高、报春的特征,主要运用了衬托、对比的手法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就是用天台之高映衬天姥之高的,《琵琶行》中写江中之月“唯见江心秋月白”衬托琵琶声的引人入胜,“别时茫茫江浸月”衬托人物凄凉的心情《项脊轩志》中用“万籁有声”来反衬“庭阶寂寂”的 还有用事物状态(或说情态)来渲染的情况如钱起《暮春归故山草堂》: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前两句写作者此番归来是“春风三月落花时”,眼前是黄鸟稀,辛夷尽,杏花飞黄鸟,即黄莺(一说黄雀),叫声婉转悦耳;辛夷,木兰树的花,一称木笔花,比杏花开得早,所以诗说“辛夷花尽杏花飞”一“稀”、一“尽”、一“飞”,三字一气而下,渲染出春光逝去、了无踪影的调零空寂的气氛 2.各种修辞手法 如辛弃疾的《摸鱼儿》:淳熙已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词的上阕,作者在借景抒情过程中所运用的主要修辞方法是设问和比拟,诗文中运用修辞手法,大体和其他文体中的修辞作用一样要善于发现修辞手法,并说明作用如比喻为更形象生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比拟是把事物人格化(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反问为了强调(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夸张是为了强调和突出(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对偶是为了增强诗词的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增强诗歌外在形式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在古代诗歌中,借代、通感等都是常见的修辞手法,应加以注意尤其注意比喻、比拟的区别(比喻注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性,比拟注重化无情为有情),借代是用事物相关的东西来代替该事物,如部分代替整体(帆可代船,羽林代士兵),对偶与对比的区别(对比主要是意义内容的相反或相对,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对偶主要是结构形式上的对称,要求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还要注意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交叉运用 二.正面描写 1.动静结合 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颔联描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是静景描写,山泉清冽,流泻山石之上,是动景描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以动衬静,反衬出山中的宁静诗人描写景物非常注重景物动态与静态的相互映衬,可以动静结合,也可以以静写动,以动写静,以动衬静动静的结合往往和衬托相关比如李白的《望庐

小说的各种描写手法

小说的各种描写手法 (1)肖像描写 肖像描写又称外貌描写。它主要是指对人物的身材、容貌、姿态、服饰、仪表、风度、生理特征等的描写,肖像描写是人物形象描绘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 成功的肖像描写,能在读者的想像中形成鲜明生动的形象,使读者仿佛看到了人物的音容笑貌,并由表及里地想像到人物的思想和性格。果戈理说过:“外形是理解人物的钥匙”,老舍也认为“人物的外表要处,足以烘托出一个单独的人格。”由于人物的外貌往往与他的社会地位生活环境、个人经历、性格爱好等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成功的肖像描写,不仅能绘声绘色,使人物栩栩如生,而且还可以起到反映人物活动的时代特点,突出作品主题,引出故事情节,透露人物在特定场合下隐蔽的精神世界等方面的作用。 肖像描写方法有多种多样。它可以选择各个不同的观察角度,以表现人物不同的性别、不同的年龄、不同的身份、不同的职业、不同的际遇、不同的经历、不同的性格,以及不同的生理特征等等。它可以一次基本完成,也可以在行文过程中分多次逐步展开。作者既可以在不同场合反复描写人物肖像的同一特点,在反复中进行强调,也可以在同一场合描写一个人物在肖像上的多方面特点,或者不同人物肖像的不同特征,以形成对比,加强效果。可以作静态的摹写,也可以作动态的描绘。可以采用精雕细刻的工笔描写,也可以采用简笔勾勒的白描。可以从正面描写,也可以从侧面描写;还可以借助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进行形象性的描摹。 总之,肖像描写的方法,是并无一定之规的。但是,成功的肖像描写却不外乎:一、写出了人物的外貌特征;二、展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因此,在肖像描写中要注意: 切忌“脸谱化”。社会是复杂纷繁的,生活中的人物肖像是多彩多姿的,这就决定着文学作品中的肖像也不应该是单调划一的。肖像描写如果千人一面或因袭他人,那就会失去意义和作用。 切忌“平板化”。不能从头到脚,不分主次地描绘人物外貌。要抓住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特点、内心世界的外貌特征,或突出重点,或以点带面,否则“倘若画了全副的头发,即使细得逼真,也毫无意思。”(鲁迅语) 切忌“表面化”。外貌描写只是手段,塑造人物形象方是目的。鲁迅笔下的阿Q如果“戴上一顶瓜皮小帽”,虽然生动,但却“失去了阿Q”。对人物外貌的描写,应该尽量符合人物的身份,反映人物的经历,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使肖像描写成为形象塑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进而起到深化主题的作用。 (选自《中国现代文学人物描写辞典》,海峡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 [示例] 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头不很大,圆眼,肉

各类描写答题技巧

各类描写答题技巧 [包括神态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 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 ×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质。 气、季节和景物场景如山川、湖海等自然景物):交代故事发生的时 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的××命运、表现人物某性格、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发生的××时代背景、时代特征、 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渲染××环境气氛。衬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主题。 九、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 A.类型:记叙文中的议论,有先叙后议、先议后叙之分。 B.作用:议论的目的在于揭示记叙事物所蕴涵的思想意义,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十、记叙文中的抒情 分类:一种是作者直接抒发自己对事物的思想感情,叫直接抒情;一种是寓情于景或托物抒情,叫间接抒情。作用:抒发作者的某种思想感情。 十一、修辞方法及作用 (1)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xx 事物的xx特点。(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增强文章气势,增加感染力、说服力。(5)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语句整齐、意韵铿锵,互相映衬,互为补充。(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有强调语气,强化内容的作用(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十二、写作手法极其作用 (1)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比喻手法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夸张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象征手法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

记叙文中的描写方法及作用

; 记叙文中的描写方法及作用 题型1:指出人物描写的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答题技巧:(1)明确人物描写的几种类型。人物描写主要有肖像(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等。而肖像描写和神态描写的区别在于肖像描写反映的是静态,而神态描写表现的是一种动态。 (2)掌握几种人物描写的作用。肖像描写反映一个人的大致性格,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能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心理描写能够揭示人物的本质特征。 答题模式:该句运用了……(描写方法),刻画了人物……的性格。 题型2:根据语境,合理想像,补写人物的心理、神态等。 答题技巧:(1)找出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的句子,据此推断人物的心理;(2)根据人物的性格特点进行揣测;(3)结合当时的语境,进行揣测;(4)换位体验,有利于把人物心理、神态写得更为逼真。 题型3:分析文中的环境、细节描写 答题技巧:环境描写:1、自然环境: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的命运、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揭示文章的主题2、社会环境: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渲染环境气氛,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深化主题3、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特点,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突出文章中心,增强文章的表现力、感染力 栀子花笑了 ⑴最后的鸽群带着低弱的噪音在微风里滑过一个圈子之后消失在遥远的天际。夕阳带着对大地的一丝留念披着一条红色的披风在天际中翩翩起舞。(A)一阵风吹过来,树叶摇了摇身子,落叶在树枝与地面间飞舞着,用生命最后的余光照亮了秋日的寂静。不甘寂寞的栀子花也出来助兴,将整个校园弥漫上一层浓浓的香气。 ⑵这一衣带水的校园通道上的这一头一男一女的景象跟整个气氛很巧妙地溶合在一起,而另一头缓缓走来的校长却像鸟儿一样点破了这和谐的安宁。走过来了,尽管栀子花依旧很香,可这中间还是夹着一些火药味儿。 ⑶男孩坐在自行车上,侧着身跟女孩说话,女孩站在男孩的右手旁,手里拿着一个大的讲义夹和一封粉红色的信,校长站在女孩的对面。三个人站着像一个三角形,三角形总是很不稳定的,就像三个小孩总比两个小孩来得容易吵架一样,这跟数学并没有矛盾。

高中古诗词鉴赏之十三种描写手法

高中古诗词鉴赏之十三种描写手法 有:白描、细描、象征、衬托、烘托、渲染、对比、抑扬、动静结合、正侧结合、虚实结合等。【手法解析】 1、白描 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大致接近西洋画法中的速写或素描,其特点是用简练的墨色线条来勾勒画面,赋形写意,不事烘托,不施色彩。这种画法引入到诗歌的创作中,那就是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素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暗(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即纯用线条勾勒,使用简练的笔墨,不加渲染烘托的写作手法。如北朝民歌《敕勒川》中“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就是对草原景象的白描,显得简洁有风骨,写出了草原的壮美,点染出牧民的生活。 又如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苍山,风雪,白屋,柴门,犬吠,归人,层次分明,有远有近,有声有色,形成了“风雪夜归人”的画境。 公子家聂夷中 种花满西园,花发青楼道。花下一禾生,去之为恶草。 [注释] ①公子:封建贵族家的子弟。②西园指公子家的花园。③青楼:泛指华美的楼房。在此指花园中的道路。④恶草:杂草。 [翻译]公子家的花种满了整个花,花开了,遮住了花园的路。一棵禾苗在花儿旁边生长出来。公子以为禾苗是恶草,便顺手将禾苗拔掉了。 【析】此诗运用白描的手法,勾勒了锦衣玉食、五谷不分的公子哥儿的形象。 2、细描 细描是指对事物的一笔一画的精雕细刻,相对于白描,细描也可以称为工笔, 如:杜甫《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种锦官城。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抓住典型细节,工笔细描,精妙传神地渲染出春雨迷蒙、色彩迷离的氛围。 3、象征 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象征通常是以具体事物来暗示作者的思想、态度与感情的方式。例如蜡烛,光明磊落,焚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具体形象,可以使我们联想到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因此蜡烛是舍己为人的象征。象征手法的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菊”象征高洁、傲霜斗雪的坚强,被称为“隐逸之花”;“兰芷”象征名贵、孤芳、清高等等。 比如虞世南的《蝉》中赋予“蝉”特定的象征意义,借助它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作者是在强调立身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凭借,自能声名远播。 寻陆鸿渐不遇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析】“篱边菊”象征陆鸿渐具有高洁的节操。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析】本诗运用了象征的手法,借物喻人,咏物言志。表面上写石灰,实际上写人、写自己。将

各种描写手法及其作用0

各种描写手法的作用 一、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心理和行动。 1)肖像描写:揭示人物身份、境遇、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形传神,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2)行动描写:展示人物精神面貌,直接体现人物性格。(在人物描写中有重要地位。)3)语言描写:表达人物情感,反映人物性格特征,折射出人物所处时代的特点。 4)心理描写:是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心理活动。揭示人物内心,刻画人物性格。 二、侧面描写:从对其他人物、事件的叙述和描写中渲染气氛、烘托人物。 1)环境描写 A、自然环境描写:衬托人物心情;点明时令、地点;表现人物关系;表现人物性格。 B、社会环境描写:从狭义上讲,社会环境是指人物活动的处所、背景、氛围等;从广义上讲,是指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的总和。 2)周围人物的反应、评价等。 三、细节描写: 抓住生活中细微而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作用是丰富人物形象、使人物描写有血有肉有灵魂。写人则如见其人,写景则如临其境。 此外还有: 静态描写:平面地、静止地对人物或景物进行描写。 动态描写:以动写静,或把物用拟人化的手法进行描写。 四、场面描写 场面描写,就是对一个特定的时间与地点内许多人物活动的总体情况的描写。它往往是叙述、描写、抒情等表述方法的综合运用,是自然景色、社会环境、人物活动等描写对象的集中表现。常见的有劳动场面、战斗场面、运动场面以及各种会议场面等。 注意四点 1.要交待清楚场面的背景。 如活动场面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等,这样人们才知道场面是在怎样的社会或自然环境中发生的。 2.要在写好总体的基础上写具体。 写场面时,要对场面有总体概括,使读者对总体面貌有所了解。但场面同时也应该有重点部分,对这部分要写详细、写具体,做到有点、有面。 3.要写出气氛。 气氛是人在一定环境中看到的景象或感觉到的一种情绪或感情。无论什么场面,都会有气氛,如庆祝场面有欢乐的气氛;比赛场面有紧张的气氛;送别场面有难舍难分的气氛等等。 4.写场面要有顺序。 场面是由人、事、景、物组合起来的综合画面,不可能几笔就同时都写出来。因此,写场面时要安排好先后的顺序。一般来说,场面描写可以按照由面到点来安排顺序。比如,描写庆祝教师节的场面,可以先写欢庆活动的总体气氛,勾勒“面”的情况,然后分别写校长、老师、同学的表现。这样就能点面结合、条理清楚。 要点: 在场面描写中,人物不能是一个,必须是很多个,并且要以人物描写为主,场面为辅。场面描写要为表现人物服务为突出中心服务的。场面描写少不了景物,人物的心理活动和语言。 注意:群体描写+个体描写 小说各种手法及其作用 一、写作手法(描写方法): 肖像描写:以形传神;

修辞手法、描写手法及作用

修辞手法 具体有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有白描,比拟(又名比体),衬托(又名反衬、陪衬),倒装,顶真(又名顶针、联珠),对比,对仗(又名对偶、队仗、排偶),反复,反问,反语 有互文,借代,设问,排比,夸张,双关,用典,引用,移用,象征,镶嵌,通感。 1 常用修辞作用特点: 1.比喻: 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即打比方,帮助人深入理解。 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类别特点本体比喻词喻体例句 明喻甲像乙出现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出现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 暗喻甲是乙出现是、成为出现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借喻甲代乙不出现无出现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2.比拟: 借助丰富的想像,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 作用:能启发读者想像,令文章更生动。 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 (1)拟人: 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例句: 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杜甫 3.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春》朱自清 (2)拟物 ①把人当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 例句 1.人群不顾一切,涌了上来。 2.在群众的呼喝声中,那个恶霸夹着尾巴逃跑了。 ②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写。 例句 1.火山发出一声咆哮。 2.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荷塘月色》朱自清) 3.夸张: 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类别特点例句 扩大夸张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缩小夸张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只能看到巴拿大的一块天地 超前夸张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 4.排比: 把三个或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 作用:加强语势、语言气氛,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表达效果)。

各种描写手法及其作用讲解学习

语文各种描写手法的作用 一、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心理和行动。 1)肖像描写:揭示人物身份、境遇、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形传神,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2)行动描写:展示人物精神面貌,直接体现人物性格。(在人物描写中有重要地位。) 3)语言描写:表达人物情感,反映人物性格特征,折射出人物所处时代的特点。4)心理描写:是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心理活动。揭示人物内心,刻画人物性格。 二、侧面描写:从对其他人物、事件的叙述和描写中渲染气氛、烘托人物。 1)环境描写 A、自然环境描写:衬托人物心情;点明时令、地点;表现人物关系;表现人物性格。 B、社会环境描写:从狭义上讲,社会环境是指人物活动的处所、背景、氛围等;从广义上讲,是指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的总和。 2)周围人物的反应、评价等。 三、细节描写:抓住生活中细微而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作用是丰富人物形象、使人物描写有血有肉有灵魂。写人则如见其人,写景则如临其境。 此外还有: 细描:使用大量生动、贴切的比喻,绚丽的文字,斑斓的色彩,进行浓笔涂抹。白描:以质朴的文字,抓住人物或事物形象的特征,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人物或事物形象。 静态描写:平面地、静止地对人物或景物进行描写。 动态描写:以动写静,或把物用拟人化的手法进行描写。 文学类文本鉴赏·小说鉴赏的各种手法及其作用 一、写作手法(描写方法): 肖像描写:以形传神; 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 语言描写:言为心声,表现人物性格特点; 心理描写:揭示人物内心世界; 景物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性格、心情,寄托感情;推动情节发展。 白描:简笔勾勒,简洁准确传神; 细节描写:准确传神鲜明 【细节描写】 “细节”顾名思义,就是细微末节,它是人物、情节、环境的最小单位,如人体的细胞。说得通俗一点,细节就是具体的描写那些动作、神态、环境等等的细微的表现的地方。好文章所以能动人肺腑,精彩的细节描写功不可没。贺知章“笑问客从何处来”综合运用情态细节和语言细节,在一“笑”一“问”之间,把老归故里人不识的凄凉,生动的再现在读者面前;《范进中举》后范进发疯的细节描写,则刻画了一个为科举而读书,为科举而活着,中举后喜极而疯的科举禄蠹形象。

描写手法汇总

描写手法大全 一、动作描写 作用:显示出了这一人物的内心活动、处世态度、思想品质。成功的动作描写,可以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可以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进程,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有时候还能推动情节的发展。 举例:1、小丽抿着嘴,弓着腰,蹑手蹑脚地,一步一步慢慢地靠近它。靠近了,靠近了,又见她悄悄地将右手伸向蝴蝶,张开的两个手指一合,夹住了粉蝶的翅膀。小丽高兴得又蹦又跳。 2、她拿起筷子,向一盘色泽鲜艳的菜伸去,轻轻夹起一片,用左手在筷子下方端着,小心翼翼跟随着筷子。本来筋脉突兀的手此刻一用力青筋更加明显。她小心地把菜放入嘴中,细细地品尝着。 3、奶奶将右脚绷着,向鞋子口里溜进去,筋脉凸兀的手紧紧抓着门框,将左脚轻轻抬起,紧绷着的脚小心向鞋口一插,又往里扎了扎,接着踩了几踩,让自己的脚更舒适些,满意地出门了。 二、神态描写 作用:1、表现人物内心世界 2、刻画人物性格,反应人物品质 更加突显人物个性使作文给人真实感,人物造型栩栩如生,使文章生动形象. 举例:1、罗丹才停下来,对着女像痴痴地微笑,然后轻轻地嘘了口气。 2、罗丹自己端详一阵,却皱着眉头。 3、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三、外貌描写 作用:体现人物性格的特征,对塑造人物的性格和形象可以起烘托作用 举例:1、他挺着一个啤酒肚,一副高傲的样子,脸红彤彤的,头发像鸡毛掸子竖立着,西服也没有扣上,而是用双手挡在身后,一身肥肉随着脚步一上一下,猛然打了一个粗鲁而响亮的嗝。 2、她个子矮矮的,头上扎着一对短短的小辫子。她那双乌黑的眼睛忽闪忽闪的,显出一副机灵的摸样。挺挺的鼻梁上架着一副黑色的眼镜,显示出有文才的样子。她那又白又嫩的脸上还有着一个小小的嘴巴。别看她嘴小,可她却可以说出许许多多的故事。、 3、她是我们班最高的女生,她总是梳着一根马尾辫,水汪汪的眼睛上戴着一副粉红色的眼镜。她特别爱笑,一笑起来,大大的嘴旁会出现一个小酒窝。她常背着一个粉红色的书包,你知道她是谁嘛? 四、语言描写 作用:借助绘画中的描绘(画出或描画)术语,指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文字把事物的形象表现出来。 举例:1、火神很敬佩普罗米修斯,悄悄对他说:“只要你向宙斯承认错误,归还火种,我一定请求他饶恕你。” 2、普罗米修斯摇摇头,坚定的回答:“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我可以忍受各种痛苦,但绝不会承认错误,更不会归还火种!” 五、心理描写 作用:心理描写是指在文章中,对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中的心理状态、精神面貌和内心活动进行的描写。

诗歌鉴赏的备考策略及五大题型

诗歌鉴赏的备考策略及五大题型 备考策略 一、依托课文诗词,拓展鉴赏知识 高中语文教材所选都是古代经典的诗词,这些诗词所体现出来的鉴赏技巧和思维方法很典型,具有很强的迁移性和借鉴性。这些诗词绝大多数指定要背诵,如果在背诵的同时,能够对其鉴赏的技巧了如指掌。那么枯燥的鉴赏概念就会变得有血有肉、生动具体了。比如品味“炼字”,可以用杜甫《蜀相》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两句为例,分析“自”和“空”的妙处,把握好"炼字"类题型的答题思路。同样品味“诗眼”可以用杜甫诗《旅夜抒杯》中“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为例。品味“情景交融”可以用杜甫诗《登高》为例。品味抒情方式也可以用《旅夜抒怀》为例:“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是反其意而作,立意含蓄;而“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两句则即景自况,以抒悲情。“品味细节”可以借鉴杜甫《客至》中“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品味“意境”可以借鉴王维诗《山居秋螟》……总之,如能对所学诗词的鉴赏知识加以归类,并能举一反三,自然能运用自如。这应该是我们坚持立足课本的指导思想,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二、辨认鉴赏区域,积累课内外诗词 1.了解诗词的基本体式类别。①从体裁上分:有古体诗和近体诗(即格律诗。注意时代,唐以前只有古体诗,唐以后古体诗,近体诗并存);词。②从表现方式分:有抒情诗,叙事诗。③从所选题材分:有山水田园诗、军旅边塞诗、送别诗、闺怨诗、咏物诗、怀古诗、哲理诗等。 2.掌握一定术语,鉴赏时能说较规范的“内行话”。①反映诗歌风格方面:雄奇、刚健、悲壮、旷达、洒脱、苍凉、恢宏、奔放;沉郁顿挫、缠绵徘侧、婉约清丽、明丽清新、含蓄有致、生动活泼、幽默恢谐等。②反映诗歌结构方面:开门见山、逐层拓展、环环相扣、前后呼应等。③反映诗歌表现手法方面: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景语情语、情景相生、托物言志、直抒胸臆、卒章显志、对比映村、以虚写实、虚实结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白描勾勒、浓墨重彩等。④反映诗歌语言特色方面:质朴清新、句式整齐、音节和谐、对仗工整、有节奏感、声情并茂、凝练简洁、犀利老练等。⑤反映诗人情感方面:愉悦、欢快、欣喜、郁闷、忧愁、孤独、凄清、悲观、失落、激昂、奔放、乐观、豁达、淡泊、闲适等。⑥反映诗歌总体效果方面:真挚感人、耐人寻味、催人泪下、扣人心弦、发人深思、意境高远、即景生情、即景自况等。 3.了解诗人思想性格,把握不同诗人的风格特点;鉴赏时善于对比揣摩,推此及彼。 ①从诗歌表现的不同内容上把握。如:陶渊明、谢灵运、王维、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高适、夸参、王昌龄的边塞诗;首操、鲍照、杜甫·李商隐的咏史咏怀诗;陆游、辛弃疾、文天祥

小说的各种描写手法

小说的各种描写手法 导读:1、肖像描写: 肖像描写又称外貌描写。它主要是指对人物的身材、容貌、姿态、服饰、仪表、风度、生理特征等的描写,肖像描写是人物形象描绘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 成功的肖像描写,能在读者的想像中形成鲜明生动的形象,使读者仿佛看到了人物的音容笑貌,并由表及里地想像到人物的思想和性格。果戈理说过:“外形是理解人物的钥匙”,老舍也认为“人物的外表要处,足以烘托出一个单独的人格。”由于人物的外貌往往与他的社会地位生活环境、个人经历、性格爱好等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成功的肖像描写,不仅能绘声绘色,使人物栩栩如生,而且还可以起到反映人物活动的时代特点,突出作品主题,引出故事情节,透露人物在特定场合下隐蔽的精神世界等方面的作用。 肖像描写方法有多种多样。它可以选择各个不同的观察角度,以表现人物不同的性别、不同的年龄、不同的身份、不同的职业、不同的际遇、不同的经历、不同的性格,以及不同的生理特征等等。它可以一次基本完成,也可以在行文过程中分多次逐步展开。作者既可以在不同场合反复描写人物肖像的同一特点,在反复中进行强调,也可以在同一场合描写一个人物在肖像上的多方面特点,或者不同人物肖像的不同特征,以形成对比,加强效果。可以作静态的摹写,也可以作动态的描绘。可以采用精雕细刻的工笔描写,也可以采用简笔勾勒的白描。可以从正面描写,也可以从侧面描写;还可以借助比喻、拟

人、夸张等修辞手法进行形象性的描摹。 总之,肖像描写的方法,是并无一定之规的。但是,成功的肖像描写却不外乎:一、写出了人物的外貌特征;二、展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因此,在肖像描写中要注意: 切忌“脸谱化”。社会是复杂纷繁的,生活中的人物肖像是多彩多姿的,这就决定着文学作品中的肖像也不应该是单调划一的。肖像描写如果千人一面或因袭他人,那就会失去意义和作用。 切忌“平板化”。不能从头到脚,不分主次地描绘人物外貌。要抓住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特点、内心世界的外貌特征,或突出重点,或以点带面,否则“倘若画了全副的头发,即使细得逼真,也毫无意思。”(鲁迅语) 切忌“表面化”。外貌描写只是手段,塑造人物形象方是目的。鲁迅笔下的阿Q如果“戴上一顶瓜皮小帽”,虽然生动,但却“失去了阿Q”。对人物外貌的描写,应该尽量符合人物的身份,反映人物的经历,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使肖像描写成为形象塑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进而起到深化主题的作用。 ──选自《中国现代文学人物描写辞典》,海峡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 [示例] 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脸上永远红扑扑的,特别亮的是颧骨与

写作手法及作用新

写作手法及作用衬托:衬托就是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或对立的条件,用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表现手法。它可以使被陪衬的事物显得更加突出,形象。? 1、正衬:用相同或相似的事物来衬托,如以动衬动,以静衬静,以乐衬乐,以哀衬哀,即“绿叶衬红花”。?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平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此诗以西湖生气勃勃之景,从正面衬托出诗人的欣喜之情。此外,“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白居易“长恨歌”)以六宫后妃之美衬玉环更胜一筹的美。 2、是反衬法,即从反面衬托,以动衬静,以静衬动,以好衬坏,以劣衬优,以悲衬喜,以喜衬悲。 如,写人走路的声音响衬托夜深人静;又如,写某人的突然间的哈哈大笑反映他内心的悲伤。乙学唱歌,突出乙的歌唱得更好;又如,写景美,衬托人美。“月出惊山鸟,时鸣深涧中”(王维《鸟鸣涧》)以鸟之“惊”、“鸣”反衬春山“夜静”。 3、是旁衬法,即以旁人的反应来衬托。

如,通过路人的反应写某人的打扮的奇特;又如,写某人摔倒摔得很重,不直接写,而是写路上行人的惊呼、围观,这是旁衬 作用: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对比:?把对立的事物,或景,或境,或人,或情,前后相叙,加以比照,来使人从中有所感有所悟,以增强艺术效果的表现手法。 越中览古?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归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唯有鹧鸪飞。 诗人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今昔对比形成强烈的反差,让读者清晰的感受到历史盛衰的无常。这里重点是通过今昔两种境况的对照,使人从中清晰强烈地感受到某种哲思,而不是为了突出其中的某一种境况。 作用: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或更加强烈而清晰地传达出诗人所要表达的意旨, 三、对比和衬托区别:对比是相反或相似的两种事物互相比照,以共同表现某种思想或意境,对比双方不分主次;而衬托是以次要事物为陪衬突出一个主要事物,一方是工具,一方是目的,两者主次分明。(对比常用于论述,而衬托常用于描写)象征(托物言志):象征手法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

语文描写手法有哪些

【语文描写手法有哪些】 描写的对象: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场面描写、细节描写 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人物描写的方法: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 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 【按内容分类】●人物描写:⒈概括描写⒉肖像描写⒊语言描写4动作描写 ⒌心理描写⒍细节描写7.神态描写 ●景物描写:⒈静态与动态⒉客观与主观⒊反衬与对比【按特征分类】白描、细描、衬托、烘托、渲染、对比 补充:1 简介 描写:按内容分,有人物描写、环境描写;按特征又可分为白描、细描、 衬托、烘托、渲染、对比、情景交融等。 2 人物描写 1).肖像描写(外貌描写):通过对容貌、姿态、服饰、音调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例如:她有着乌黑的头发,粉红色的 外套衬托出她那水灵灵的脸蛋。 2).动作描写(行动描写):是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侧面的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例如:他迈着步子,大踏步向前进。 3).语言描写:是通过人物的个性化的独白(自言自语)或对话(与别人交谈)来表现刻画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例如:他诚恳的说: “对不起,是我伤害了你。” 4).心理描写:是通过剖析人物的心理活动(如内心感受、心理活动、意向、愿望、思索、思想斗争……),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刻画人 物形象内在性格特征的一种描写方法。例如:他心想,如果我有了钱, 那就可以买车了! 5).神态描写:是与外貌描写有区别的,神态描写是对人的面部表情进行刻画,可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例如:他皱着眉毛,一种厌恶的 神情。神态描写也叫表情描写 3 环境描写

(鉴赏)古诗词中常用的描写手法及例题

(鉴赏)古诗词中常用的描写手法及例题 1、衬托 衬托分正衬和反衬。 正衬通常就叫烘托,烘云托月。衬体作主体的陪衬,突出主体,使所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 可以是人烘托人,如《秦罗敷》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 也可以是以物烘托物,或者以景物烘托人物,如《琵琶行》中三次写江中之月,分别烘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琵琶女的技艺高超和人物凄凉孤独而悲伤的心情。 反衬,是主体与衬体相反,衬体从反面作背景,烘托主体。 如描述事物或景物时,常把远与近、动与静、声与色、实与虚等相结合,互相形成对比衬托,收到了较好的艺术效果。 如杜牧《齐安郡后池绝句》最后两句:“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以成双成对的“鸳鸯”衬托出人孤寂的心情。 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僧敲月下门”“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等以声衬静,衬托出环境的清幽寂静。 2、对比 是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

如贺知章的“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高适的“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等,用对比的方法,揭示了矛盾,给人以深刻印象。 如元代王冕《白梅》的前两句:“冰雪林中着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用“混芳尘”的桃李反衬“冰雪林”中洁白的梅花,衬托出梅花之高洁守志,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采莲曲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问】《采莲曲》刻画人物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有怎样的艺术效果?主要运用了衬托的写作技巧,将采莲少女和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让少女的罗裙和碧绿的荷叶,粉嫩的脸庞与鲜艳的荷花互相映衬,衬托出少女的清新娇艳。少女形象在画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留下无尽的情味。 鹊桥仙·夜闻杜鹃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晓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晚常啼杜鹃。催成清泪,惊破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问】陆游词中,“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晚常啼杜鹃。”两句,采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描写手法 修辞手法 表现手法

修辞手法 比喻 (1)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若、仿佛、犹如、宛如、像……一样、仿佛…… 似的,恰似”等连接。常见形式是“甲像乙。如:叶子出水很高,像婷婷的舞女的裙。 (2)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连接。典型形式是:甲是乙。 例如: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冈。 此外,暗喻还有一些变体需注意的是: ①修饰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之间以修饰与被修饰、限制与被限制的形式来实现比喻关系。例如: 这是花的海洋。 ②同位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之间以同位复指形式表现比喻关系。例如:王老八你不要灌汤 ③注释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以注释说明的形式表现比喻关系,常用破折号连接例如:五点钟, 上工的汽笛响了。红砖“罐头”的盖子—那扇铁门一推开…… (3)借喻。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直接叙述喻体。借喻的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例如: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4)博喻。连用几个喻体共同说明一个本体。例如:一只巨大的白丁香把花开在了屋顶灰色的瓦楞上,如雪,如玉,如飞溅的浪花。 4、作用 (1)化平淡为生动;(2)化深奥为浅显;(3)化抽象为具体。(4)能启发读者想像,令文章更生动。 5、构成条件 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就不是比喻。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比喻词。 下面几例不是比喻句: (1)他的性格像母亲—同类事物做比较 (2)这天黑沉沉的好象要下雨—表示猜测 (3)不要带着思想包袱去工作—词的比喻意 拟人 把物当作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语言、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例句: 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春》朱自清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杜甫 3.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春》朱自清 (2)拟物(借物喻人): ①把人比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 例句: 1.人群不顾一切,涌了上来。 2.在群众的呼喝声中,那个恶霸夹着尾巴逃跑了。 ②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写。 例句: 1.火山发出一声咆哮。 夸张

诗歌鉴赏之描写手法练习

诗歌鉴赏之描写手法练习暨基础训练 班级:姓名:分数: 一、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指通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的描写直接表现人物; 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 例1.阅读长诗《陌上桑》开头部分,然后回答问题。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湘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这段描写突出了罗敷的美丽动人,诗人为了表现这种美丽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6分) 二、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心理、揭示主题思想等的作用。 例2.阅读下面的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闲敲棋子”虽是诗人一个小小的动作,却将诗人的心理刻画的细致入微。请结合全诗作简要的赏析。(6分) 三、动静结合 古代诗人常常用恰当的动态来衬托渲染,把动和静对立统一的情态摄入诗歌,使得诗中的人、事、景的动与静有机地结合,构成或动中有静,或静中有动,或动静相称的和谐画面。 例3.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漫成一首

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诗歌后两句是如何描写景物的?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6分) 四、虚实相生 “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 例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都城南庄 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有人激赏这首诗说:短短四句,凄美之极,令人怅惘不已。请从虚实相生这一角度,说说这首诗是怎样把读者带入凄美意境的。(6分) 五、练习巩固规范答题 【练习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分析本诗是如何表现社日热闹的。(6分) 社日 王驾 鹅湖山下稻梁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注释] (1)社日:古代祭祀土地神的节日。春秋各一次,称为春社和秋社。 (2)豚栅:猪栏。鸡栖:鸡窝。扉:门。 (3)桑柘:桑树和柘树。 【练习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行人临发又开封”这个细节,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心理?(6分)

记叙文中的描写方法及作用

记叙文中的描写方法及作用 题型1:指出人物描写的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答题技巧:(1)明确人物描写的几种类型。人物描写主要有肖像(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等。而肖像描写和神态描写的区别在于肖像描写反映的是静态,而神态描写表现的是一种动态。 (2)掌握几种人物描写的作用。肖像描写反映一个人的大致性格,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能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心理描写能够揭示人物的本质特征。 答题模式:该句运用了……(描写方法),刻画了人物……的性格。 题型2:根据语境,合理想像,补写人物的心理、神态等。 答题技巧:(1)找出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的句子,据此推断人物的心理;(2)根据人物的性格特点进行揣测;(3)结合当时的语境,进行揣测;(4)换位体验,有利于把人物心理、神态写得更为逼真。 题型3:分析文中的环境、细节描写 答题技巧:环境描写:1、自然环境: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的命运、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揭示文章的主题2、社会环境: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渲染环境气氛,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深化主题3、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特点,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突出文章中心,增强文章的表现力、感染力 栀子花笑了 ⑴最后的鸽群带着低弱的噪音在微风里滑过一个圈子之后消失在遥远的天际。夕阳带着对大地的一丝留念披着一条红色的披风在天际中翩翩起舞。(A)一阵风吹过来,树叶摇了摇身子,落叶在树枝与地面间飞舞着,用生命最后的余光照亮了秋日的寂静。不甘寂寞的栀子花也出来助兴,将整个校园弥漫上一层浓浓的香气。 ⑵这一衣带水的校园通道上的这一头一男一女的景象跟整个气氛很巧妙地溶合在一起,而另一头缓缓走来的校长却像鸟儿一样点破了这和谐的安宁。走过来了,尽管栀子花依旧很香,可这中间还是夹着一些火药味儿。 ⑶男孩坐在自行车上,侧着身跟女孩说话,女孩站在男孩的右手旁,手里拿着一个大的讲义夹和一封粉红色的信,校长站在女孩的对面。三个人站着像一个三角形,三角形总是很不稳定的,就像三个小孩总比两个小孩来得容易吵架一样,这跟数学并没有矛盾。 ⑷“这么晚还不回家啊。”校长首先打破了寂静,并用一种奇怪的眼神盯着这两个学生。现在的中学生真的不像话了,还小小年纪,唉,想当年我们这个年纪男女连互看一眼都不敢……校长浮光掠影了他当时年轻的时候,顿时来了精神。“是的,校长,因为有点事儿。”女孩安静而从容地回答。身边的男孩羞涩地低下了头。 ⑸(B)风似乎有些大了,树叶开始沙沙作响着,栀子花的花香像是被稀释了一样,香味顿时减少了很多。 ⑹“哪个年级的?”校长问。“高三,校长。”女孩回答道。都高三了还有这心思,现在的学生怎么这么不懂事。唉,校长在心里叹了一口气……突然看到

常见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常见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1、联想、想象:联想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想象是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作用是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生动,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增添艺术感染力。 3、象征: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耐人寻味。 4、对比(对照):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互相比较。作用是突显对象的特点,使形象更加鲜明。 5、衬托(烘托):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有正衬和反衬两种。作用是突出本体的某个特征。 6、抑扬: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作用:前后对比,形成起伏之势,给读者强烈印象,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

7、(前后)照应: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回答。恰当运用这种方法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作用:内容前后照应,情节严丝合缝。 ●记叙文:使文章浑然一体,整体感强,突出主题。 ●议论文:强化论点。 ●散文:反复地抒发情感,增加情感的深度。 8、正侧描写: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作用:直接和间接描写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或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9、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以实衬虚、以虚衬实,交织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情感。作用是鲜明的刻画人物的性格,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突出主旨。 10、托物言志: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含蓄地寄托作者的主张、哲理,能给人留下思考的余地和想象的空间。 11、直抒胸臆:即景抒怀,直接表达诗人面对自然景象所产生的情感和富有哲理性的思想。 12、借景抒情:通过景物描写,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13、融情于景: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正面不着一字,全然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借自然景物抒发感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