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我国古代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我国古代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我国古代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历史文化村镇行政管理制度

历史文化村镇行政管理制度 自2003年至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已经联合公布了五批共350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公布的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已达529个,促进历史文化名镇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已被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对其合理保护与利用已经成为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现实中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依然严峻,全国各地大量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村落、古镇正面临着城市化进程中急功近利式的改造和摧毁。制度缺失、管理不力是导致历史文化村镇屡遭破坏、屡禁不止的关键原因,加强行政管理力度,完善行政管理机制迫在眉睫。 一、行政管理制度存在缺陷 依法管理遭遇无法可依的尴尬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实际上是政府依据法规进行维护公众利益的行政管理活动。目前历史文化村镇保护工作在实际操作中主要依据2008年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条例虽然明确规定了名镇的申报、批准、保护规划编制,但对于名镇内古民居拆迁补偿、人地矛盾、房屋产权等问题并未提出具体规定,致使许多地方管理者面对这些问题头痛不已。由此引发的矛盾往往使保护规划实施起来困难重重。而《中华人民共和国

文物保护法》对于违规者的处罚过于笼统,没有足够的震慑力,以致建设性破坏和旅游开发性破坏屡见不鲜。按照现在的法律法规,除非是文物保护单位,一般的古民居没有规定一定要保留,历史文化名镇里文物保护单位毕竟只是少数,大量的古民居才是其重要的价值体现。然而除非该村镇的保护规划已经获得审批,具备法律效力,才能以违反保护规划为由对肆意拆建行为进行强行制止。多数保护规划从编制到审批通过往往要经历好几年,致使行政管理者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古民居被肆意拆改。 主管部门之间应建立有效协调条例规定:“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文物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和监督管理工作。”在地方由相应的城建规划部门和文物部门负责。两部门齐抓共管的现行体制表面上似乎能相互督促,而实际上两部门之间的平级关系致使相互协调较难,在职能分工尚未明晰的情况下容易导致管理责任不清、管理真空或效率低下。 监督缺位致使管理不力我国现实中历史文化村镇的建设管理乃至监督工作均主要由城建规划部门承担,文物部门只参与保护规划的审议和对文物保护单位的监督管理,政府之外的监督力量,如民间保护团体基本无法发挥监督作用。机构设置中决策、执行、监督同体,目前体制下造就了决策与执行难分而监督缺位的局面。对于已经授予“历史文化名

《清朝对边疆地区的治理》习题

第13课清朝对边疆地区的治理 一、单项选择题 1.先后册封五世达赖和五世班禅的清朝皇帝是( ) A.顺治帝、康熙帝 B.顺治帝、雍正帝 C.康熙帝、乾隆帝 D.雍正帝、乾隆帝 2.清代驻藏大臣始设于( ) A.顺治时 B.康熙时 C.雍正时 D.乾隆时 3.清政府设置台湾府是在( ) A.1662年 B.1683年 C.1684年 D.1685年 4.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 ) A.浙江省 B.福建省 C.广东省 D.江苏省 5.准噶尔部是下列哪个民族的一支?() A.蒙古族 B.维吾尔族 C.藏族 D.回族 6.在清朝辽阔的疆域上,生活着多少个民族?( ) A.50多个 B.60多个 C.40多个 D.30多个 7.清初册封五世达赖和五世班禅,后又设置驻藏大臣,是为了加强对下列哪一地区的管理?( ) A.西藏 B.新疆 C.黑龙江流域 D.台湾 8.关于清朝设置驻藏大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驻藏大臣是代表西藏地方政府 B.驻藏大臣是代表中央政府 C.驻藏大臣同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 D.加强了清廷对西藏的管理 9.台湾府始设于清朝( ) A.顺治时 B.康熙时 C.雍正时 D.乾隆时 10.下列为反抗外来侵略、保卫边疆而做出的努力,不属于清朝前期的是( ) A.郑成功收复台湾 B.两次雅克萨之战 C.签订《尼布楚条约》 D.戚继光抗击倭寇 11.下列事件与康熙无关的是( )

A.册封五世班禅 B.两次雅克萨之战 C.设置台湾府 D.设置驻藏大臣 12.下列对清朝前期我国疆域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东北达外兴安岭及库页岛 B.西跨葱岭 C.东到大海 D.南到南海诸岛二、材料解析题 13.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下面问题。 1683年,清政府派施琅率战船300只,水师2万人,进攻台湾,郑氏战败投降,清政府于是把台湾收入版图。1684年,清政府在台湾设立台湾府,并派一万名军队驻守,从而加强了对台湾的管辖。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郑氏家族”在历史上的重大贡献。 (2)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隶属哪个省?台湾府的设置有何重大意义? (3)当今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是什么?你对统一台湾有什么认识? 三、简答题 14.简述清朝前期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所采取的措施。 答案: 1—5 ACCBA 6—10 AAABA 11—12 DC 13.(1)“郑氏家族”为台湾的收复和开发做出了重大贡献。(2)福建省;巩固清朝对东南边疆的统治。(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台湾回归是大势所趋,我们应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维护国家的统一。(言之有理即可) 14.1)将全国分为省,将军辖区进行有效管理 2)顺治册封达赖,康熙册封班禅; 3)康熙平定三藩之乱; 4)康熙平定准噶尔贵族叛乱; 5)康熙统一台湾; 6)乾隆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叛乱。

第20课 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第20课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郑氏政权归顺清朝;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康熙帝平定藩叛乱,粉碎噶尔丹的分裂阴谋,设置乌里雅苏台将军;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清朝册封达赖和班禅,设置驻藏大臣;清朝前期的疆域。 ①组织学生讨论当年郑成功抗清,后来郑氏政权归顺清朝的历史演变过程,培养学生根据没时代背景阐释历史现象,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②归纳清朝前期为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采取的措施,培养学生综合史实的能力。 ③要求学生描绘《清朝前期疆域图》,标出清朝疆域的四至,培养学生绘制地图的能力,形成正确的历史空间观念。 二、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对清朝前期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国家统一措施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明清时期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了发展和巩固。 ②通过阐释郑氏政权从抗清到归顺清朝、吴三桂等从降清到反清等历史现象,引导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认识历史现象。 ③运用讨论、比较、联想等方法,引导学生了解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的措施及其历史意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肯定康熙帝、乾隆帝在维护多民族国家统一斗争中所做的贡献,弘扬热爱祖国、维护统一的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②通过评价郑猪八戒政权从抗清到顺清、吴三桂从降清到反清叛乱的行为,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和人生观。 ③通过批判噶尔丹的分裂和大小和卓叛乱等行径,引导学生自觉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树立对祖国、对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④清朝前期的疆域奠定了今天祖国版图的基础,这是我国各族人同在共同缔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长期斗争中逐渐形成的。在清朝辽阔的国土上生活着50多个民族,各族人民都为祖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民族团结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重点和难点 重点:清朝前期平叛和反分裂的斗争。 难点:①如何看待郑成功抗清和他的后代归顺清朝;②如何看待吴三桂降清和反清。 教学过程 课前引导:郑成功为什么收复台湾?台湾的收复有何意义?学生回答后,教师概括上节课内容。 导入新课 一、清朝设置台湾府 1、郑氏政权归顺清朝 2、清朝设置台湾府 二、平叛和反分裂斗争 1、康熙帝平定三藩叛乱 2、粉碎噶尔丹的分裂阴谋和设置乌里雅苏台将军

行政管理专业科目范文

单选题 试题1. 根据每个人的能力大小安排合适的岗位。这就是人员配备的()原则。 A.因人设职 B.任人唯贤 C.量才使用 D.因事择人 试题2. 道家的政治学说以()为思想核心。 A.王道 B.法自然 C.无为而治 D.非攻 试题3. 中国公共行政的最大特点是()。 A.高效性 B.公共性 C.公平性 D.中国共产党领导政府 试题4. 儒家政治学说的主要内容是德治和()。 A.法治 B.人治 C.礼治 D.无为而治 试题5.

()是实现政治稳定的根本途径。 A.发展经济 B.共同富裕 C.政治发展 D.政治制度化 试题6. 通过个体学习、团体学习和组织学习,结合工作不断学习、不断改变观念和不断创新的过程这么一种组织,被称为()。 A.非营利性组织 B.创造型组织 C.官僚型组织 D.学习型组织 试题7. 在西方,最早提出行政概念的是()。 A.瓦特 B.亚里士多德 C.史坦因 D.马克思 试题8. 行政体制的滞后性是由()演变而来的。 A.稳定性 B.继承性 C.政治性 D.系统性 试题9. ()是我国基本的政治制度。 A.共产党领导制度 B.首长负责制度 C.政治协商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试题10. 中央一些部委和一些省市公开招考司(局、厅)级和处级领导者的制度属于()。 A.选任制 B.考任制 C.聘任制 D.委任制 试题11. 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政府是充当()的角色。 A.守夜人 B.社会主宰者 C.裁判 D.划桨 试题12. 政府为公众服务的服务性特点首先表现在其()上。 A.公平性 B.平等性 C.非赢利性 D.普遍性 试题13. 公共行政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 A.行政决策 B.行政监督 C.政府职能 D.行政体制 试题14. 公共行政的目的是()。

管理思想史课程教学大纲

管理思想史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管理思想史》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公共事业管理(教育方向专升本)学生的必修课,也可以作为与管理相关的专业的必修课或选修课。本课程的教学任务和目的是: 1.使学生全面了解管理思想的起源、形成和发展历史进程,进而掌握推动管理思想发展的因素、条件和动力,认清管理思想发展的客观规律,以便提高学生的管理理论素养。 2.拓宽学生的管理知识视野,为学生研究教育管理理论和从事教育管理及其它管理实践提高借鉴,进而提高学生们的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3.通过介绍管理学家们的成功之路,引导、激发和增强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进取精神,使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相关课程的衔接 《管理思想史》属专业基础课,知识体系具有独立性,应在《教育管理》等相关课程前开设。 三、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要求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坚持实事求是、开拓创新,全面讲述中外管理思想发展的历史进程,客观介绍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管理理论,分析其产生的社会背景、思想渊源及在管理思想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恰当地联系当前的管理实际,努力增强课程教学的生动性和科学性。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 1.通过文字教材的准确叙述和音像教材的精要讲解,使学生对管理思想史有较全面的了解。

2.文字教材的编写要全面系统、逻辑严谨、阐述清晰、分析深刻、便于自学;音像教材和基于网络的多媒体教材主要讲授本学科的重点和要点,教材的制作力求准确、生动。 3.学员要掌握现代远程教育学习技能,善于使用中央电大提供的多种学习媒体,以自主学习为主;各级办学实体要给学员提供必要的面授辅导等学习支持服务。 4.在教学过程中,中央电大将利用电视直播课堂,网上教学平台等多种手段进行教学辅导或发布教学信息。 5.除主教材《管理思想史》外,录象教材《管理学名著提要》、IP课程《<管理思想史>复习指导》作为文字主教材的辅助教材,以增强教学的生动性,拓宽教学渠道,进而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果。 6.教学过程要统一布置复习思考题和5次以上的作业。 7.本课程54学时,3学分,全年滚动开出。 8.本课程课内学时及配套音像教材分配: 章节名称课内学时录像I P 备 注 绪 论 2 一国外早期管理思想 4 1 二中国的管理思想 3 1 1 三工业革命和管理思想的发 展 3 1 1 四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 4 1 1 五古典组织理论 5 1 1

论传统文化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2014届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生论文(设计)课题名称:论传统文化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学生姓名:范盛桂 指导教师:冯皓 江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2014年10月

内容摘要:中国传统行政文化在国家行政和公共事务管理中起着重大的作用,其影响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在各种新的管理理念相互激荡的今天,认清传统文化对当代行政管理的影响,充分发挥中国传统行政文化的正面作用,同时最大程度的避开其负面影响,是摆在政府和行政管理学着面前的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课题。文章主要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对行政管理与决策的影响,分别阐述了其正面和负面影响,揭示了中国传统文化对行政管理的重要性。 关键词:审传统文化;行政管理;管理理念;公共事务管理

目录 一、中国传统行政文化的内涵 (4) 二、研究传统文化对行政管理的意义 (4) 三、中国传统行政文化影响行政政策的机制 (5) 四、传统行政文化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5) (一)中国传统行政文化对行政决策的正面影响 (5) 1. 强调以德自律 (6) 2. 注重以人为本 (6) 3. 德才兼备的科举制度 (6) 4. 礼治思想有助于提高决策主体的自身素质 (6) 5. 变易思想为决策程序的科学化提供了方法和原则 (6) 6. 集权理论为现代决策体制的构建起了有益作用 (6) 7. 传统文化为决策科学化提供了科学的思维方式 (7) 8. 民本思想为决策民主化提供了理论契机 (7) 9. 法治思想为决策法制化提供了思想基础 (7) (二)中国传统行政文化对行政决策的负面影响 (7) 1. 官本位的行政文化,强调权威主义,人身依附思想严重 (7) 2. 行政文化中的“潜规则”意识 (7) 3. 形式主义至上、效率意识淡薄 (8) 4. 轻视自然科学技术的传统阻碍着决策科学化 (8) 5. 专制主义传统阻碍着决策民主化 (8) 6. 人治主义传统阻碍着决策法治化 (9) 7. 传统行政文化在某种程度上阻碍着决策现代化 (9) 参考文献 (11)

(七年级历史教案)清朝对边疆地区的治理教案1

清朝对边疆地区的治理教案1 七年级历史教案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记住清朝设置驻藏大臣、设置台湾府的时间;记住清朝疆域的四至;了解清朝政府加强对边疆管理及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理解驻藏大臣的设置及康熙武力统一台湾的历史意义。 ●二、能力与方法: 1、通过概述清朝统治者对边疆地区管理的具体措施,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2、通过识记清朝疆域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建立历史学习的空间感和方位感;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清政府加强对边疆地区治理的措施的了解,使学生联系实际,认识到西藏、新疆和台湾是我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使学生到任何分裂分子想搞独立都是注定要失败的,是违背中国人民亿元的,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和维护祖国统一的意识; 2、通过对"清朝前期疆域"的学习,认识我国在清朝前期是一个幅员辽阔、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为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点。 教学重点: 1、对西藏的治理 2、台湾府的设置 教学难点: 金奔巴瓶制度 教学准备: CAI课件《清朝对边疆地区的治理》学案 教学方法: 问题引导法讨论法角色扮演法 教学设计原则: 1、趣味性原则 2、落实基础知识性原则 3、学生主动学习原则 教学过程:

教学 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导入出示中国地图和清前期疆域图 说明: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中国地图。中国,如一只雄鸡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她幅员辽阔,江山如画,民族众多。而现在我国的疆域是清朝前期奠定的基础。清朝前期的皇帝为祖国的统一,民族的团结,为打击民族分裂势力,为了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治理都付出了极大努力观看CAI课件新 课 教 学一、清朝前期的疆域问:清朝前期的皇帝有哪些? 讲述:他们在位期间,都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打击了民族分裂势力。那么他们究竟做出了哪些努力呢?为了更好的了解当时的情况,为了更身临其境的知道当时朝廷所采取的措施,让我们不妨闭上眼睛,坐上时空穿梭机,回到乾隆年间,同学们将化身为乾隆朝的大臣们,而老师则暂时成为乾隆皇帝的代言人。 引导:这一天,乾隆皇帝正在大摆宴席,请他的大臣们喝酒。在悠扬的乐曲中,乾隆帝和大臣们已经酒过三巡。只见乾隆皇帝放下酒杯说:"众位爱卿,你们知道今天朕为什么要请你们喝酒吗?"大臣们都摇摇头,不知道啊。 乾隆皇帝说:"我大清幅员辽阔,江山如画,如今国内边境安宁,四海归一,百姓们安居乐业,有爱卿上书说是康乾盛世时期,朕心里可是高兴得很啊。" 乾隆皇帝接着说:"请看,这是我大清辽阔的版图。各位爱卿你们也很自豪吧。那么今天我们不能光是饮酒听曲,还要考考你们。请问你们是否知道我大清朝的疆域东南西北分别到达了哪儿吗?题单已经在你们面前了。请尽快完成吧。" 利用自动投影仪检查学生的填图情况。请学生评价。思考回答 扮演大臣的角色 讨论思考并完成学案 并评价。 二、台湾府的设置引导:各位大臣,形成我大清国今天的强大而完整的版图很不容易啊。有先 皇们的功劳,也有你们的辛苦。其中各边疆的工作都是由不同的事务衙门来完成的。今天乘着这个机会,各事务衙门的官员们都来汇报一下各自的工作吧。 将学生分成台湾事务衙门,西藏衙门和西北(新疆)和北方事务衙门三个部分,并由各部门分别介绍各地区的工作情况

管理思想史1

第 1 题: D 《政治学》是古希腊人()的一部著作,该著作在某种意义上揭示了管理者和被管理 者的关系问题。 A. 苏格拉底 B. 柏拉图 C. 色诺芬 D. 亚里士多德 选择答案:A. B. C. D. 标准答案:A. B. C. D. 答案解析:1-P12. 分值:2 第 2 题: A 柏拉图的管理思想主要是研究了国家范围内的( )问题。 得分:0
A. 分工 B. 秩序 C. 等级 D. 经济 选择答案:A. B. C. D. 标准答案:A. B. C. D. 答案解析:1-P11 分值:2 第 3 题: C 《家庭管理》,又称《经济论》一书,是古希腊流传下来的专门论述经济问题的 得分:2
第一部著作,该著作是由( )写成的。 A. 苏格拉底 B. 柏拉图 C. 色诺芬 D. 亚里士多德 选择答案:A. B. C. D. 标准答案:A. B. C. D. 答案解析:1-P10 分值:2 得分:0

第 4 题: C 《家庭管理》,又称《经济论》一书,是古希腊流传下来的专门论述经济问题的
第一部著作,该著作是由()写成的。 A. 苏格拉底 B. 柏拉图 C. 色诺芬 D. 亚里士多德 选择答案:A. B. C. D. 标准答案:A. B. C. D. 答案解析:1-P10. 分值:2 第 5 题: B 在()的建立过程中,积累了集权、分权到再集权的实践经验。 得分:0
A. 古埃及 B. 罗马帝国 C. 古希腊 D. 古巴比伦 选择答案:A. B. C. D. 标准答案:A. B. C. D. 答案解析:1-P14. 分值:2 第 6 题: D 汉穆拉比为了巩固其统治,编制了()作为国家行为的标准。 得分:0
A. 政治学 B. 家庭管理 C. 理想国 D. 法典 选择答案:A. B. C. D. 标准答案:A. B. C. D. 答案解析:1-P8. 分值:2 第 7 题: 得分:0

中国边疆地区的社会政策

边疆地区的社会救助 一.我国社会救助的发展及现状: 社会救助是指国家和社会依照政策和法律的规定,向那些因各种(自然的、社会的、个人的)原因导致基本物质生活陷入困境、自己无力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人,提供各种形式援助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制度中的一种。目前在我国存在的社会救助的项目主要包括4个方面:救灾、救济、五保和扶贫。①社会救助是中央和地方政府通过财政拨款,依法对特定的社会救助对象按规定向他们提供的社会援助。中国的社会救济分为定期定量救济和临时救济两种。享受定期定量救济的对象主要有三种人:城镇中无法定扶养人、无劳动能力、无可靠生活来源的老年人,严重残疾人和未成年的孤儿和部分农村五保对象;符合救济条件的精简退职老职工;符合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文件规定的需要特别给予救济的人员。扶贫是指对农村中有一定的生产经营能力的贫困户,从政策、思想、资金、物资、技术、信息等方面给予扶持,旨在使其通过生产经营活动摆脱贫困的社会援助。 随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城镇中的贫困人口,特别是城镇中的流浪乞讨人员的生活救助问题又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一方面,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城镇中的失业和下岗人员以及城镇中的困难家庭给予了特殊的救助,规定了城镇居民的最低生活标准;另一方面,以2003年"孙志刚"案件②为契机,国务院废止了多年来施行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审查办法》,颁布了《城市生活无着的

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对于城市中的流浪乞讨人员从抓、堵的管理模式转变了社会救助方式,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新中国成立后,救助农村和城镇贫困人口的生活成为人民政府的重要任务。20世纪50年代中期后,在广大农村地区实行了合作化,农民的生、老、病、死都依靠集体经济组织来给予保障。其中包括"五保户"制度。城市居民基本上被安排在全民所有制企业和集体所有制企业就业,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城市居民的生活虽然有比较好的保障,但是总体生活水平并不高。 改革开放以后,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贫困问题引起了国内外的普遍关注。在整个20世纪80年代,社会各界讨论得比较多的是中国农村的贫困问题,中国社会救济制度改革的重点也主要放在农村。这些改革努力一直延续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其中大多数政策措施目前还在实行。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农村处于绝对贫困状态的贫困人口有2.5亿人。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以后,通过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一系列"富民政策",中国农村的贫困人口急剧减少。1985年,为了实施大规模的扶贫开发活动,确定了以人均年收入200元为贫困线。当时,在贫困线以下的贫困人口仍有1.25亿人。经过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到20世纪80年代末上述贫困人口已经减少到3000万人。1991年,考虑到物价指数和生活费用指数的变化,为了更实事求是地研究和解决中国农村的贫困问题,将贫困线提高到300元,按这样的口径统计,当时中国的农村贫困人口为6000万人。到1993年制定"八七"扶贫攻关

古代行政管理机制沿革

古代行政管理机制沿革 中国素来以历史悠久著称于世,产生了许多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各类优秀的管理人才,出现了汉、唐、宋、明、清等走在世界历史前列的强大王朝。历代统治者在国家治理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由于当时的历史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又有一些落后的制度。而对中国行政制度史的研究,不仅是学术上的重要课题,而且还在于以史为鉴。鉴往知来,掌握历史发展规律,明了时代的趋势。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对秦朝至清朝的中央行政管理体制的产生、发展及其演变过程给以规律性认识,对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进行比较,并作一定的探讨。 一、中国古代中央行政管理体制沿革 (一)秦汉时期的三公九卿制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六国,秦王嬴政建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的秦王朝,首创在中国封建社会延续2000多年的皇帝制度。为了巩固封建统一,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中央集权,如“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1](P16)“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等[2](P16),建立了第一套比较完备的、系统的国家管理机构———金字塔式的中枢行政系统。皇帝处于这一系统的顶端,拥有最高的行政、司法、军事、财政、人事等各方面的权力,“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3](P16)且这些权力是不受任何限制的。其次是“三

公”,为秦代国家的中央中枢决策机构,协调皇帝处理国家大事。“三公”即指丞相府、太尉府和御史大夫府。丞相府是秦代中央最高的中枢决策机构,其职能是“掌丞天子,助理万机”。 [4](P273)太尉府为秦代中央最高军事机构,御史大夫为秦代中央最高监察机构。“九卿”作为秦代中央的行政执行管理机构,则位于第三层次,分别为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典客、治粟内史、宗正、少府等,分别掌管皇室、警卫、礼仪、农业、司法、民族和外交事务等。九卿也各有其属吏,上与三公府对口,下与郡县连接,将皇帝及中枢机构的决策,传达到具体的执行部门,并负责指导监督执行。可见皇帝的私人事务机构与国家行政事务机构互相混杂、交织在一起,是封建社会早期国家机构设置的一种特色。西汉中央机构的设置基本上是承袭秦制而略有变化,仍以“三公”、“九卿”各府为主体。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较秦代而言,西汉机构组织更为健全,职能更加完善,分工亦更细致。东汉时期的国家机构,仍大体承制西汉原则,但也作了一些调整。如东汉初“三公”各府机构名称已演变为:司徒府、太尉府和司空府(即西汉时的丞相府、太尉府和御史大夫府)。其中,太尉府作为东汉中央最高军事机构,位于“三公”之首,不仅掌管武事,同时也分管诸多行政管理事务,是东汉“三公”机构职权发生变化的标志之一。东汉时期国家机构设置变化的另一标志是尚书台成为中枢决策机构,架空了“三公”府。光武帝刘秀信任并重用身边的侍臣

管理思想史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美国管理思想史学家丹尼尔·A·雷恩博士(Daniel A.Wren)所著的《管理思想的演变》书于1979年出版。P6 2.研究历史问题要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坚持科学地总结、辩证地否定、批判地吸收,在分析的基础上借鉴,在学习的基础上创新。P7 3.体现古巴比伦人的许多管理思想的著名法典是《汉谟拉比法典》。P18 4.希伯来人很善于利用宗教来控制人和管理国家。P19 5.古巴比伦人的许多管理思想都体现在法律上,他们在法律上做出了民事控制、事故责任、生产控制与激励以及最低工资等规定。P35 6.巴比伦人首先认识到责任不能推诿给下级这一原则。P18 7.古埃及人在管理中已有了萌芽状态的管理咨询制度、例外原则、授权等思想。P17 8.都江堰工程,规模宏大,地点适宜,布局科学合理,兼有防洪、排灌、航运三种作用,在世界古代水利工程史上也是罕见的奇迹,充分展现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工程设计和管理水平。P41 9.“为政以德”是春秋时期孔子提出的治国思想。P44 10.孟子全部管理思想的基本出发点和前提是对人及人性的认识和理解。P46 11.“不慕古,不留今,与时变,与俗化”是管子所强调的管理者应有的创新精神。P50 12.管子的“四民分业”,强化了士、农、工、商的社会分工。P52 13.工业革命之前,手工技术为基础的工场手工业是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P62 14.亚当·斯密的经济人的观点对早期古典管理理论的发展具有突出的意义。P65 15.萨伊第一个明确承认生产力继土地、资本、劳动力之外还存在第四种要素——管理 P63 16.尤尔在管理方面的主要著作是1835年出版的《制造业的哲学》。P65 17.普尔发现了建立健全管理体系的三个原则,它们是组织原则、沟通交往原则、信息原则。P73 18.泰勒是西方古典管理理论的主要代表,科学管理理论的创始人。P83 19.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劳动生产率。P86 20.在组织管理方面,泰勒认为应该把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用科学的工作方法取代传统的凭经验工作的方法。P89 21.甘特特别出名的原因是他发明了甘特图(生产计划进度图)。P94 22.泰勒认为,必须在雇主和工人之间进行一场“心理革命”,双方才能变相互对立为相互协作,共同为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努力。P90 23.古典管理理论的发展阶段是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30年代,这一阶段是管理理论最初形成阶段。P107 24.韦伯在管理思想上的最大贡献是提出了“理想的行政集权制理论”。P118 25.韦伯提出的法定权力是指理性—法律规定的权力。P121 26.古尔德纳提出了实证的行政集权制理论。P122 27.行为科学产生于20世纪20~30年代。它正式被命名为行为科学,是在1949年美国芝加哥的一次跨学科的科学会议上。P133 28.行为科学是由人际关系学说发展起来的,它和工业心理学有密切的关系,后来又融入了人力资源学派。P141 29.霍桑实验是在位于美国芝加哥城郊的西方电器公司的霍桑工厂中进行的。P143 30.霍桑实验得出了职工是“社会人”、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新的企业领导能力在于通过提高职工的满足度来提高其士气的主要结论。P147 31.许多行为科学家对行为科学做了更细致深入的研究,从“社会人”假设发展到“自我现实人”假设和“复杂人”假设等,研究的内容更为广泛。P152 32.梅奥指出,人除了有经济方面的需要以外,还有社会方面、心理方面的需要。P157 3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是在《人类动机理论》一书中提出的。P160 P190 34.美国的行为科学家埃德加·沙因在1965年出版的《组织心 理学》中对人性进行了归类并提出了四种人性假设。 P169 35.团体动力学所研究的团体指非正式组织。P172 36.美国心理学家莫雷诺创立的社会关系计量学,又叫做团体成 员关系分析法,是一种分析和计量团体中人际关系的学说和方法。 P180 37.雷定认为,领导效率的模型,取决于对工作的关心、对人的关 心和效率高低三种因素。P198 38.领导方式连续统一体理论认为,不存在“最好的”领导方式, 一切取决于领导者、被领导者和环境因素。P199 39.王经理的信息传播者角色面向的是组织内部,而其发言人角 色则面向外部,把本组织的信息向组织周围的环境传播。P207 40.在所有的管理工作中,对人的领导是最重要的中心工作。其 他工作都取决于它。P213 41.当一个大企业经过短时期的激烈变革以后,必将继之以一个巩 固时期,经理也将从“企业家”变为“内当家” P209 42.一般认为现代管理理论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直到20 世纪80年代初的整个历史阶段中西方的管理理论。P221 43.“老三论”是指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P224 44.“新三论”是指耗散结构理论、协同论和突变理论。P224 1.管理学者一般认为法约尔是管理过程学派的创始人。P238 45.管理过程学派把管理看作是一个过程,其研究对象就是过 程和职能。P238 46.切斯特·巴纳德使用社会的、系统的观点来分析管理问题, 后人称他为“现代管理理论之父”。P244 47.西蒙用“管理人”来代替最优准则的“经济人”。P252 48.企业文化理论研究热潮的兴起源于日本经济的腾飞。P272 49.彼德斯在分析了美国的许多大小企业后,提出了成功的公司必 须遵守的八条原则。P291 P326 50.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人类几千年智慧的结晶,是以 儒家为主导,儒、道、佛互补的文化。P318 51.知识型企业是以知识为主要的投资主体,以知识投入、知识 传播、知识转化和创新为目的的社会经济组织。P301 52.知识管理的两个直接目标是知识共享与知识创新。P301 53.圣吉认为改善心智模式和团队学习这两项修炼是基础;自我 超越和建立共同愿景这两项修炼形成向上的张力;系统思考是核心。P307 54.企业再造理论是由哈默和钱皮提出的。P342 55.从经验管理到科学管理是管理的第一次飞跃。从科学 管理到文化管理是管理的第二次飞跃。P334-335 56.管理创新作为一个过程和一个结果,可将创意分成创意形 成阶段、创意筛选阶段、创意验证实施三个阶段。P340 57.文化管理的激励方式是以塑造企业文化为主。P334 58.企业再造与事业重组的区别在于,企业再造着眼于任务是怎 样完成的,以及如何相应地重新设计业务流程,从而带动整个组 织的全面变革;事业重组则是通过改革事业结构提高经营效益, 并没有触及业务流程,它只适用于企业发展的一定阶段。P344 二、选择题 1. B 美国的管理思想史学家克劳德·小乔治(Claude S.George)撰写的《管理思想史》于1972年正式出版。P6 2.对管理思想史的研究总体上可分为 A两个阶段。P4 2.《理想国》是 D柏拉图的代表作。P21 3.最早用音乐来规定劳动动作、愉悦劳工心态是 C古希腊人。 P21 4.色诺芬首先提出了管理水平优劣的判别标准。他认为,检验管 理水平高低的标准是 A财富是否得到增加。P22 5.巴比伦的商业交易大都是在 B石板上刻上文书作为控制手段。P18 6.古巴比伦的纺织女工工资是以食物形式支付的,而其数额则取 决于每个女工的 C生产量。这是早期的计件工资制,的确是一 种基本的和有高度刺激性的工资制度。P19 7.罗马人发展了一种类似工厂的体制。第一个类似公司的组织以

第13课清朝对边疆地区的治理 导学案

第13课清朝对边疆地区的治理导学案 点击新目标: (一)、记住驻藏大臣和台湾府的设置时间; (二)、列举清朝对边疆地区的治理的措施 、分析清朝对边疆地区治理的意义;认识维护祖国统一的重要性 链接旧知识 读一读:12课《练习册知识建构》; 写一写:明清时期的三位英雄及主要事件: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前小热身 阅读课文、勾划要点、完成知识建构顺治帝: 册封达赖、班禅 康熙帝: 西藏设置驻藏大臣 确立“金奔巴瓶”制度 清朝对边疆 地区的治理武力统一台湾: 台湾设置台湾府:年 蒙古:平定叛乱 蒙古和新疆设置 新疆:平定叛乱 设置 课堂进行时 情景创设:讲述《图片上的历史》 1951年5月23日,中国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的代表签订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十七条协议》 新课解读 一、清朝对边疆地区的治理 阅读教材77—79页,完成以下问题: 1、清朝对西藏的治理 (1)忆一忆:在______朝,曾建立______ ,西藏地区事物进行管辖(2)找一找:清政府为加强对西藏的治理所采取的措施: ①、顺治帝和康熙帝册封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雍正时,设__________________ ③、通过____________制度,确定达赖,喇嘛的继承人 (3)说一说:

A、驻藏大臣的职权: ①代表______________,共同管理西藏 ②督办______________,确定达赖、班禅的继承人 B、“金奔巴瓶”制度的作用是什么? 2、清朝对台湾的管理: (1)忆一忆: ①、三国时候,孙权派卫温到达______,既今天的台湾 ②、元朝时,设立______,管理______(今台湾)和澎湖列岛 (2)想一想:设置台湾府的目的 (3)写一写:_______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______省 (4)议一议:设置台湾府的作用 3、清政府对北方和西北地区的治理 (1)找一找:清政府对北方和西北地区的治理措施 圈一圈:乌里雅苏台将军和伊利将军在地图上的位置 (2)讲一讲:这两个机构设置的背景 (3)想一想:这两个机构设置的历史意义 4、小组讨论:清政府上述措施的影响和对你的启示 二、清朝前期的疆域 阅读、观察教材79页——80页 1、在书上找出清朝疆域的4至,并在地图上圈出它们相应的位置 2、填一填 清朝前期的疆域:西跨_______;北接________;东临________;南到_________; 至此清朝成为亚洲东部最大的国家,共生活着_____个民族。 :朗读本课知识建构 课堂大练兵 1.为了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理,雍正皇帝时设置了 A伊犁将军 B 驻藏大臣 C 辽阳行省 D 乌里雅苏台将军 2.台湾府始设于清朝() A顺治时期 B 康熙时期 C 雍正时期 D 乾隆时期 3.清朝为加强对北部边疆的管理所采取的重要措施是设置() A驻藏大臣 B 台湾府 C 乌里雅苏台将军 D 伊犁将军 4.清朝为加强对西北边疆的管理所采取的重要措施是设置() A驻藏大臣 B 台湾府 C 乌里雅苏台将军 D 伊犁将军

行政管理全国自考真题201310

全国2013年10月自学考试行政组织理论试题 课程代码:00319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行政组织必须具有不断创新的观念,体现了行政组织的 A.阶级性B.社会性 C.权威性D.主动性 2.社会发展的要求使横向部门改革更加重视咨询、监督和 A.信息部门B.参谋部门 C.决策部门D.执行部门 3.行政组织目标需要兼顾相互冲突的目标类型,表明它具有 A.复杂性B.和谐性 C.动态性D.服务性 4.根据梅奥的观点,大学生中的同乡观念,属于 A.正式组织因素B.非正式组织因素 C.经济人因素D.社会人因素 5.根据行政组织的激励理论,人在受到刺激后,首先会 A.开始行动B.形成动机 C.产生需求D.激发热情 6.行政组织的目标管理是 A.机械的线性过程B.复杂的斗争过程 C.系统的循环过程D.纯粹的技术过程 7.孙中山认为“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的关键在于 A.政府B.社会 C.制度D.人才

8.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属于 A.行政组织B.企业组织 C.非营利组织D.非正式组织 9.按照1993年颁布的《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规定,属于公务员的是A.县委书记B.村支部书记 C.人大党组书记D.教育部机关工委书记10.从历史角度考察行政组织起源和发展的方法是 A.纵向研究B.横向研究 C.系统分析D.阶级分析 11.属于行政组织变革的是 A.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秦王朝B.普京当选总统,建立新内阁C.安徽铜陵撤销街道办事处D.我国在农村实行村民自治12.属于行为主义时期行政组织设置原则的是 A.人与组织平衡B.封闭回路 C.专业分工D.幅度适中 13.考察行政组织中人员之间的互相理解程度,需研究其 A.群团关系B.人群关系 C.组织摩擦D.人际关系 14.商朝主力役之征的官是 A.司徒B.司空 C.司寇D.司农 15.在美国,其行政首长的任期一般比总统长的行政组织是 A.政府内阁B.独立行政机构 C.总统直属机构D.州政府 16.各地公安局都实施双重领导体制,体现了中国行政组织设置的 A.服务原则B.统一原则 C.系统原则D.权变原则 17.英国御前会议演化为上下两院的时代是 A.13世纪中叶B.14世纪中叶 C.15世纪中叶D.16世纪中叶 18.属于行政编制管理对象的是 A.公安局的编制B.法院的编制 C.检察院的编制D.政法委的编制 19.英国行政改革强调 A.部门的分化B.部门的联合 C.中央的宏观调控与控制D.地方的分权与自我控制20.环境与性质相同,组织原则也相同,这属于行政组织设置的 A.稳定性原则B.变动性原则

管理思想史复习题

管理思想史复习提纲 第一章导言 一、单选,填空 1.自从有了人类就出现了管理问题。管理思想来源于管理实践。 P2 2.从人类开始从事管理实践到18世纪前是管理理论的奠基时期。 P2 3.“管理是知识”,“管理也是一种技术”——邓小平 4.18世纪到19世纪末,欧洲逐渐成为世界的中心。 P3 5.只有通过管理才能将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这三个要素合理组织起来,加速生产力的发展。P1 6. 18世纪到19世纪末,是近代管理理论的萌芽阶段。P3 7.詹姆斯.瓦特被称为蒸气机之父。P4 8.空想社会主义代表罗伯特.欧文被称为“现代人事管理之父”P4 9.科学管理形成与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初。代表人物有美国的泰勒、法国的法约尔和德国的韦伯。P6 10.在20世纪20年代末到30年代初产生了“人际关系学说”。P7 11.20世纪60年代进入现代管理理论时期。通常说的老三论是“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被广泛研究和运用。 P7-8 二、多选题 1.管理思想史的研究对象: A.研究不断发展的管理实践 B.研究管理思想的演进规律C研究社会生产方式与管理思想的关系。P9

2.管理理论发展经历了:A.古典管理理论B.行为科学管理理论 C.现代管理理论P6-7 三、名词 △1.管理P1 四、简答 1.管理思想史的研究对象?P9 2.理解管理思想史的学科特点?P10 五、论述 △3.试述学习《管理思想史》的意义P11-12 第二章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史 一、单选、填空 1.儒家管理思想的纲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2.先秦时期属于管理思想的产生时期,可以分为春秋前和春秋后两阶段。 P15 3.《尚书》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史料总结,共28篇。其中《洪范》篇最为系统地阐述了当时的国家宏观管理思想。P15 4.《易经》中包含了中国最古老的管理思想。P15 5.《周礼》是中国最早详细论述中央政权的专著。P16 6.孙武被后人尊称为“东方兵学鼻祖”,其著作《孙子兵法》被称为“世界第一兵书” P17 7.孟子性善论强调“德治”“仁政”的管理方针,其核心是“以德服人”。

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练习题

第20课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我夯基我达标 1._______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巩固了海防和国家的统一。 答案:1684 2.三蕃中首先反叛的是_______。 答案:吴三桂 3.康熙帝三次率军亲征,大败_______,粉碎其勾结沙俄分裂祖国的阴谋。 答案:噶尔丹 4.乾隆时设置__________将军管辖漠北地区。 答案:乌里雅苏台 5.在清朝辽阔的疆土上,生活着_________多个民族,他们都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答案:50 6.清政府设台湾府时的在位皇帝是() A.顺治帝 B.康熙帝 C.雍正帝 D.乾隆帝 解析:此题有一定的难度,因为教材上未明确是哪位皇帝在位时,只有一个时间是1684年。我们可根据这个年代联系前面的知识(1685年康熙派兵进攻雅克萨反击沙俄)。 答案:B 7.与漠西蒙古准噶尔部的噶尔丹勾结,妄图分裂中国的是() A.沙俄 B.日本 C.英国 D.法国

解析:与漠西蒙古准噶尔部的噶尔丹勾结,妄图分裂中国的是沙俄。 答案:A 8.清朝前期,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的是() A.伊犁将军 B.盛京将军 C.吉林将军 D.乌里雅苏台将军 解析:盛京将军和吉林将军管辖地点在东北,乌里雅苏台将军管辖地点在蒙古,而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答案:A 9.设驻藏大臣的皇帝是() A.顺治帝 B.康熙帝 C.雍正帝 D.乾隆帝 解析:设驻藏大臣的皇帝是雍正皇帝。 答案:C 我综合我发展 10.清政府设置驻藏大臣的作用是() A.代表中央政府管理西藏 B.代表中央政府同达赖共同管理西藏 C.代表中央政府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 D.代表中央政府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 解析:此题四个选项只有D项说的最准确。

中国行政史00322复习资料

中国行政史复习资料 引言: 中国古代行政管理的特色:1、这一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国家制度神权政治色彩最重的时期;2、等级君主制国家结构是这一时期行政体制的又一特色;3、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家”为模式组建“家天下”王朝;4、原始民主遗风的残留; “家天下”模式的特色:1、是父家长制为君主专制提供了原型,在君主专制体制下,君主拥有至高无尚的权力,君位终身并世袭,而父系大家长在大家庭内的角色已大体具备以上的特点,即已产生了君主专制的萌芽;2、是以父系大家庭为模式组建政府,这和秦汉以后各王朝不同,家室与政府没有严格区分开来,在设官分职上也体现出随意性,各部门之间缺乏明确的分工,职、权、责十分不明,表现政府的双重职能,宗法管理与行政管理相互补充,使商周奴隶制很像一个一个大家族的扩大,这种家族式的管理方式,作为一种历史的残留存在于秦汉三公九卿之中;3、是以“家天下”观念进行统治,宗法制度是在父家长制基础上不断发展起来的,是我国奴隶制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在宗法制度下,天子、诸侯、卿大夫既是一种君臣关系,又是兄弟叔伯或甥舅关系,各级贵族处于不同的等级阶梯上,享有不同的特权,并以原则制礼作乐,规范天下。 原始民主遗风的残留的原因:1、是部落时代民主议事的遗风仍在商周的会议制度中有所反映;2、夏、商、周三代都十分重视民情与舆论,设采风之官,实行纳谏制度,这些也当是原始民主的残留。 中国封建中央集权的管理体制的特点:1、中国的封建集权体制时间长,一种体制持续2000余年;2、权力集中的程度有所差别;3、思想控制方法的不同;4、中国封建社会自其一开始就有一整套对官吏的选拔、任用、俸禄、考评、退休等严密而完善的官僚制度,这一套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国家管理体制上的一大特色,为世界古代所绝无仅有的。 封建社会的行政管理与奴隶社会的行政管理的区别:1、形成了一套大统一王朝的中央集权体制;2、神权政治色彩的淡化;3、法制的日趋完备; 中国中央集权专制体制主要矛盾:1、皇权与相权的矛盾;2、中央集权与地方割据的矛盾。 中国封建社会在历史演化的过程中预防社会动荡的稳定因素:1、中国封建社会所形成的一套管理官员的制度是中央集权体制得以延续和在遭遇破坏后得以再生的组织保证;2、监察机关的人事制度有利于封建国家肌体的健全;3、在中国中央集权管理体制中存在着调节君主专制弊端的机制。 中国中央集权管理体制中存在着调节君主专制弊端的机制:1、是在施政程序上有一套尽可能促使皇帝正确决策的制度;2、为防止皇权的滥用,中国封建还有一些其他的办法:1)通过教育提高君主的素质,儒家治国思想倡导君主“修身以道”,从汉代起就有儒家给皇帝和太子授经典的制度;2)通过神权来抑制君权,大臣可以利用灾变向失道的国家提出意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