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新常态下的产业结构优化路径分析

新常态下的产业结构优化路径分析

本本科生毕业论文

“新常态”下的产业结构

优化路径分析

学院管理(经济)学院

专业经济学

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本人在指导老师指导下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注释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的研究成果。与本研究成果相关的所有人所做出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签名: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年______月_____日

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许昌学院有关保留、使用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规定,即: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毕业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毕业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许昌学院可以将毕业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论文。

本人论文中有原创性数据需要保密的部分为:

学生签名:

年月日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

新常态下的产业结构优化路径分析

摘要

自2012年以来,中国经济告别过去30余年的两位数高增长,增速开始放缓,这既是受西方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衰退的影响,也是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结果。新常态下,中

国经济增长速度“下台阶”,但发展质量“上台阶”,产业结构的优化,成为了我国突破经济发展瓶颈的关键,因此研究我国“新常态”下的产业结构优化路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系统的分析了我国目前产业结构发展优化的背景、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具体国情和经济环境政策给出对策和建议。

关键字新常态产业结构优化

Under the new normal industrial structure

optimization of path analysis

ABSTRACT

Since2012, the Chinese economy bid farewell to the past more than 30 years of double-digit

grouth. The economy has reduced their speed. It is influenced by the western financial crisis and world economic recession. Under the new normal ,China’s economic will decline ,but the quality will be rising . But for the optimization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it’s very important for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So the study that our industrial structure optimization under the “new normal” path analysi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During this passage, we analysised the background about current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optimization and problems . At last, some suggestions that based on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 are given .

Key words:New normal ; industrial structure ; optimization

目录

一、导论 (5)

(一)研究意义 (5)

(二)文献综述 (6)

二、“新常态”及产业结构相关概念界定 (7)

(一)“新常态”的概念 (7)

(二)产业结构的理论基础 (7)

(三)三次产业贡献率理论依据 (7)

三、经济“新常态”与产业结构的现状分析 (8)

(一)第二第三产业的比重变化比较大 (8)

(二)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变大 (10)

(三)社会需求结构和供给结构发生变化 (11)

(四)“新常态”下产业结构仍存在许多问题 (13)

四、“新常态”下产业结构优化的对策和建议 (14)

(一)一切从实际出发,解决好三农问题 (14)

(二)加大企业创新力度 (14)

(三)结合区域要素特征发展产业 (15)

(四)加强对外开放,建设好一带一路经济带 (16)

参考文献 (17)

致谢 (18)

新常态下的产业结构优化路径分析

一、导论

(一)研究意义

2014年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深入考察我国目前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后审时度势,提出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概念,并指出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经济增长是以“新常

态”为发展特征的。2008年经济危机后经济增长降速、经济结构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经济发展面临瓶颈。20世纪以前的发展优势在慢慢下降,从近几年的情况来看,虽然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投资结构得到优化,第三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在上升,第三产业的增长明显高于传统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能解决就业,促进居民消费能力,刺激经济的发展,但是这离创新驱动,可持续发展还是远远不够的,我国现阶段发展仍然存在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种种问题。劳动力等要素成本正在慢慢上升,原先的那种高投入,高消耗经济发展方式难以继续持续下去,资源环境承载力也在慢慢的下降,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常态主要包括“速度转变,结构转变,动力转变”等几大特征,从新常态的特征我们也能看出未来经济发展的特点。经济发展速度逐渐下降,要充分协调好发展速度与发展质量的关系,实现宏观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我国前些年就已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但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经济转型以及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又是不一样的。经济转型与可持续发展战略虽同属于经济发展领域内的范畴,但是二者的侧重点又有很大的区别,我国现在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发展的速度已经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但是发展的质量却没有同步跟上,客观事实在逼着我们就发展方向做出选择,因此研究“新常态”下的产业结构优化问题在现阶段是十分有必要的。

(二)文献综述

1.国外研究动态。著名的发展经济学家赫希曼(1991)曾在其著作《经济发展战略》一书中详细的阐明了产业之间的前后向关联关系。Grossman, Alan B. Krueger (1983)曾将环境问题、经济增长、结构调整等一系列问题问题与结合起来研究,他们利用数据库中的大量数据的系列数据,详细研究并揭示了一个国家中人均收入水平和各项环保指标的相互影响的逻辑,结果发现经济的增长并不一定必然导致环境会发生恶化,但同时,其研究也表明,经济的发展确实和环境有相互影响,早期的经济发展也许会是环境恶化,但是后期通过优化经济发展的结构,环境会变好,因此并不能说经济增长越快,水平越高,环境就越糟糕。John Laitner ( 2000)也提出了一个研究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的发展模型,仔细研究了一个国家经济工业化中保留内生经济增长的倾向性.。西方媒体关于“新常态”更多的是将其看做是2008年经济大萧条之后经济发展缓慢恢复的过程。例如美国在经历08年次贷危机之后,大批的企业破产,工人失业,

失业率居高不下,因此美国媒体说美国公民正在接受这种经济“新常态“。每个国家的发展都要依靠制定合适自己发展的产业政策,制定合适自己发展的产业政策是每个国家都无法避免的一个问题,所以说关于产业结构的调整问题在国际上历来都是研究和争议的热点,我们从Grossman, Alan B. Krueger 的研究中也能发现,经济的发展阶段和环境的是否污染是有关系的,但两者并不是必然的,因此我们在发展的同时要十分重视环境的保护,进入良性发展。

2.国内研究动态。上海社会科学院博士周振华(2008)将结构效应分类为关联结构效应和弹性效应,在他的论文中详细体现了经济增长效应。他通过数据分析,详细的解释了关联结构效应和弹性效应。由于产业结构的特殊功能即产业结构的效应存在,因此在产业结构的转化率高,会导致总的高经济增长率。李克强总理在回答记者问“中国早期经济发展逐步进入新常态化,我们的经济增长目标已经由前几年的10%缓慢下降到8%,甚至7%,虽然降低了我们的增长率,但由于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超过了十万美元。对于一个经济总量排行世界第二的巨大经济体来说,7%的经济增长率是非常罕见的,”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发展速度降低很正常,虽然速度降低,但是增长的总量却不小,在经济降速的同时,做好经济转型是十分必要的,转型可以为我国发展带来新的动力,同时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也会得到有效的提高。

二、“新常态”及产业结构的相关概念界定

( 一)“新常态”概念

新常态的特点:速度新;结构新;动力新。发展速度由原先的高速发展转变为中高速发展,不再过度的去在意发展的速度问题。结构新常态主要说明经济结构不断的优化,产业结构渐趋合理化。发展新常态表现为由原先的劳动力、资源驱动转向为创新驱动。

(二)产业结构概念

产业结构,亦称国民经济的部门结构。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之间以及各产业部门内部的构成。研究产业结构,主要是研究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两大部类之间的关系;从部门来看,主要是研究农业,工业,建筑业,金融业,服务业等部门之间的关系,以及工、农、建、服务业等其他部门的内部关系。

(三)三次产业贡献率计算原理

贡献率指三大产业增量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量之比.。三次产业拉动率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与三大产业贡献率的乘积。用公式表示就是:三次产业拉动=GDP增速*(报告期三次产

(一)第二第三产业的比重变化比较大

从上面的图表我们可以看出,2005年至2013年这九年的时间内,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从原先的183617.4亿增加到566130.2亿元,我国的经济建设有突飞猛进的进步,在这九年间,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005年时第一产业农业占当时GDP的12.12%,2006年时这个比重已经由原来的12.12%下降到了11.11%,降幅约1%。时隔一年之后的2007年,该比重继续下降到10.77%降幅约0.5%。此后几年第一产业农业占GDP的比值一直在下降,但是随着时

图1三次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拉动图2 三次产业贡献率

(二)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变大

在上图中,图2表示的就是近9年三次产业的贡献率的变化,由上图我们可以看出,第一产业的贡献率一直比较低,这个我们暂时不做研究,第二产业在2005年-2010年这几年中,其贡献率一直为上升趋势,在2010年时,第二产业的贡献率达到了顶峰,为56.8%,随后第二产业的贡献率变开始走低,逐年下降。第三产业的情况刚刚和第二产业相反,2005-2010年间,第三产业的贡献率持续走低,直到2010年,第三产业贡献率下探到38.3%后,才开始稳步上升。我们知道,2005年以前,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是非常快的,每年的GDP均以10%以上的高速增长着,那个时候我国的发展仍然是靠着粗放的工业摊大饼试的发展,资源利用率低下,环境被极大的破坏,资源密集型与劳动导向型的工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因此,我们不难猜想,从改革开放以后,一直到2010年,我国的产业结构虽然有逐渐完善的趋势,但是却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2008年经济危机后,国际外围经济不景气,加之人民币不断升值、我国劳动力成本、地价成本不断的上升,以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出口导向型的第二产业在拉动经济增长上显得越来越吃力。所以,我国从2010年开始,受国际经济危机的影响,经济发展速度下降的主要原因就是第二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主引擎慢了下来,第三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副引擎速度没有及时的提上来。因此,当我们再次面对图1的时候,就不难看懂了。图1中,最上面的曲线表示的是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第2支曲线表示的第二产业对GDP的拉动,第三支曲线是第三产业对GDP的拉动,最下面一支曲线很明显就是第一产业了,第一产业走势比较平稳,经济增长主要看第二第三产业是否强劲了,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在2013年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几乎一致了,这也在说明,我国的产业结构正在发生质的变化,经济增长的主引擎正在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过渡,经济转型的过程中,难免有个过渡期,经济增速放缓很正常。

(三)社会需求结构和供给结构发生变化

1. 社会需求结构与前些年有所差异。需求结构:即购买力结构,是指社会总有效购买力在各产业中的分配比例;也是指广义货币在各产业中的投入比例。一个国家的需求结构决定这个国家的产业结构。需求结构和产业结构具有一脉相承性,需求结构的正常与失衡则必然导致经济结构的正常和失衡,所以说看一个国家的需求结构我们也能判断出来其经济结构是否合理。说到需求结构,我们不得不说的是居民的消费了,下面我们以居民需求为例,关于城乡居民的消费能力,我们可以看近十几年我国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2000年至今,我国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逐渐降低,随着我国城乡居民对基本生活物资资料的满足,居民会越来越注重精神层面的消费,这无疑会增加第三产业的发展,例如旅游业,餐饮业,娱乐行业。下图表示我国2000-2013年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的变化情况:

2000-2013年我国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变化

图中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来我们拿旅游业作为研究对象,近年来我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不断下降,居民可支配收入不断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多的注重精神层面的消费,每年的清明节,五一小长假,端午节,中秋节,十一国庆节等法定节假日都是旅游的旺季,旅游业的发展,可以非常有利的带动交通运输业、餐饮业、酒店住宿、服装等行业的发展,而这些行业又都属于第三产业,所以说需求结构已经发生了不小的变化,由其是内需对促进产业结构的变化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2. 供给结构与原先的区别挺大。供给结构是指在一定价格条件下作为生产要素的自然资源、技术、资本,劳动力,等在国民经济各产业间的可以供应的比例,以及以这种供给关系为连接纽带的产业关联关系,供给结构包括投资结构,资本结构,劳动力供给结构,以及资源

禀赋,技术供给结构。自然条件和资源供应结构,供给结构的变化会影响产业结构的变化,往往是促进作用。现在我们讨论供给结构主要从劳动力供给结构和资源禀赋这两个方面来谈。

我国是人口大国,也是各种资源比较富裕的大国,我国13亿人口,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665575306人,占总人口的49.68%;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674149546人,占50.32%。近十年里,我国农业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虽然耕地面积没有减少,但是事实上种植那么多地已经不需要原先那么多的劳动力了,因此有一大批的农村劳动力选择了进城务工,这批农村居民涌入城市,脱离了第一产业,大部分加入了第三产业与第二产业,尤其是近两年,我国出口导向型的第二产业出口不利,其消化就业人口的能力也会有所相应的下降,所以,第三产业的发展解决了一大批的就业岗位。

我国的资源储备量在世界上也是名列前茅,但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因此当论及人均资源的时候,我们就有点捉禁见肘了。

我国主要资源的人均储量我国能源消耗情况

我国创造的GDP仅为世界的4%,我国能源利用率仅为美国的26.9%,日本的11.5%,这个严峻的事实我们是不得不承认的。过去30多年,中国经济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虽然经济也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但同时我们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我们经济发展的成本便是消耗了大量的资源,在消耗资源的过程中对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也有了巨大的污染。

3 .技术因素对产业结构变化的影响不容忽视。

技术进步是产业结构演进的根本动力。从深层次角度分析,技术进步促进产业结构演变的激励在意引起不同产业生产力变化率的差异。一般而言,技术进步快的产业,相应的其生产率上升的也快,生产率上升在另一方面也显示其成本降低,所需投资减少,因此收益增加的速度加快,最终便导致各产业间的资源流动。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对产业结构的决定和影响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技术进步有利于产业结构的高度化。第二,产业进步影响需求结构,从而影响产业结构。第三,技术进步影响供给因素,进而影响产业结构。第四,技术进步有利于改善产业结构。近些年,我国政府大力支持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注重科技向生产力上转化,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国正在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企业越来越注重科技创

新,中国的华为通信,就是典型的技术输出型的企业,一大批中国高新产业的代表已经走出了国门。

(四)“新常态”下产业结构仍存在许多问题

1 .新常态暂时还不够新:经济“新常态”的特点为:速度新;结构新;动力新。但是目前我国的产业结构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改善,有些地方仍然过分的重视经济发展的速度。我国原先产业结构存在问题,第二产业中资源密集型的工业需要进行治理处理,对于严重污染环境的企业要采取果断的措施,保护环境。新常态的驱动力是创新驱动,我国目前这一块做的hi啊汗死很不到位的,因此鼓励发展创新型企业也是十分必要的。

2 .新常态环境下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经济一直持续着高速度发展,经济总量已初具规模,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的增速已经远远高于工业平均增速,这也说明,我国正在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

3 .产业结构仍存在以下问题:

(1)消费能力由原先较为提高,居民的消费能力增强,自主性,多样性消费模式越来越普遍,但是消费需求依然不够,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严重不够。

(2)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涌现,新的商业模式与新的液态使投资渠道更加广阔,投资渠道增多,但是也迫切的需要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以规范投资渠道。

(3)劳动力成本与地价成本越来越高,比较优势渐渐消失,将依赖劳动力成本与地价成本的产业转移至周边国家,同事引进更加先进的技术与商业模式。

(4)高新技术产业,各类服务业,作用更凸显,专业化与智能化正在成为产业组织的新特征;虽然高新技术近些年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但是我们的水平离发达国家还差的很远,因此政策还是要对高新技术大力支持。

(5)人口进入老龄化阶段,劳动力成本上升,经济增长更多的需要人才资源而不是人力资源,我国老龄化近几年越来越严重,劳动力成本上升比较快,这也是我国目前比较严峻的问题。(6)市场竞争正在由以往的单一价格竞争转为现在的差异化质量化等其他竞争,

(7)倡导环保发展绿色经济,以缓解环境承载力,为环境减压,虽然现阶段我国对绿色环保的认知度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这还是远远不够的,我国2014年碳排放量依然居高不下,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污染气体的排放量位居世界前列,因此发展绿色经济仍然是一条坚持要

走下去的道路。

(8)政府要做好对各产业的宏观调控,注意房地产,金融业等容易存在泡沫化特征的产业,现阶段我国房地产市场泡沫比较严重,A股市场也呈现不同程度的泡沫,所以说防范风险对于行业发展来说是十分关键的。

(9)政府要宏观调控,也要注意市场机制的发挥,不能违背市场规律,过分的干预市场。

四、“新常态”下产业结构优化的对策和建议

(一)从实际出发,解决好三农问题

1. 要全面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坚定不移的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人口增收的相关政策。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科技的应用效率,各区域要结合当地特色,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在科学技术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当地的土地,光热,水源等资源。加强现代农业优势产业带和优势特色产品基地的建设,要将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与农村结合起来,建立完善的农产品加工体系,解决农业人口的就业率,同时还能促进农业人口的增收。

2. 要加强培育农村实体和龙头农产品加工企业。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检测体系,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建立完善的产业链条,实现科研,生产,加工,销售的紧密结合。发展农牧产品深度加工,发挥规模效益。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当前要针对例如葱、蒜、姜,等大宗商品的运输与销售的难题,积极开拓市场,寻找合适的销路。

3 . 要加大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力度。加强对农业人口的创新创业以及其他专业技能的培训,提高农业人口的人口素质,促进农业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变,加强其专业技能培训,通过国家对相关农业器械的支持与补助,引导农业现代化,这样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因此也可以相对应的做好农民务工应用技术和基本技能的培训,这样一来也可以促进农业人口的增收。

4. 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农村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是为农业现代化打好基础,要针对环境不好的区域做好小流域的综合治理,加强退耕还林,退耕还牧,封山育林工作,好的生产环境对提高生产效率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二)加大企业创新力度

创新是一个企业永葆动力的前提。体制创新是一个企业体制运行永葆动力的前提,同时

为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和高效使用开辟了道路,是全面解放和促进企业生产力的发展的基础。我国2014年企业创新数据如下所示,2014年我国企业专利数量总数为560918个,其中私营企业数量为174650,国有企业的专利数量为23124,国有企业的专利数量相比于私营企业,专利数量不在一个层次上,私营企业的创新能力要远远强于国有企业。私营企业的科研经费为16901374,国有企业的科研经费为3084397,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得出来,私营企业由于身处市场,竞争压力大,其竞争压力逼迫着企业走创新之路,从产品,到管理,再到体制处处显露着创新的气息,而由于国有企业其自身的体制原因和目前的国情,创新能力还有待提高,因此“新常态”环境下,我们迫切的需要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发展的驱动力,实现创新驱动。

按登记注册类型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活动及专利情况(2014年)

(三)结合区域要素特征发展产业

我国国土面积巨大,行政区划众多,每个区域的特征又不一样,在要素分布上很不均匀,因此产业结构的优化也要是区域的具体情况而定,东部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前沿地带,三次产业结构已经比较合理,要做的是在原先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第三产业的主导地位,加强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中部地区是我国粮食生产基地,要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进一步解放农村生产力,同时中部地区要学习东部地区的创新管理经验,控制环境污染,加大力度促进其资源密

集型和劳动力密集性工业体系的转型升级。西部地区相对落后,可以承接东中部部分产业转移,要结合区域特色,发展特色农业,旅游业,农产品加工等轻工业。

(四)加强对外开放,建设好一带一路经济带

2015年3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在国务院的授权下,联合发布了《推动弓箭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和行动》,该规划分为路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路上丝绸之路经济带主要涉及到新疆,青海,宁夏,甘肃,陕西等西北五省以及四川,重庆,云南,广西这西南四省。西北五省与俄罗斯蒙古以及中亚五国相连甚密,建设好路上丝绸之路可以以眼线重点城市为依托通过重点经贸项目为纽带共同打造新亚欧大陆桥,路上丝绸之路的建设可以很好的促进我国西北五省的对外开放。西北五省与中亚等国资源环境有联系又有区别,经济互补性非常强,双方互惠互利的潜力非常大,海上丝绸之路则更为广泛,我国通过港口贸易,在水路上与东欧非洲,东亚,东南亚等众多国家产生经济上的往来,这些国家在地理位置上相差甚远,其中各种国家的发展程度又有很大的差异,这个过程中我们完全可以学习借鉴先进国家的政策技术,而将我们已无比较优势的产业转移至其他不发达的国家,这样一来,我们变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实现了自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罗斯托.从起飞进入持续增长的经济学都[M].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06-08

[2]W.W.罗斯托.经济成长的阶段[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09-13

[3]西蒙﹒库兹涅茨.各国的经济增长[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06-11

[4]H﹒钱纳里.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03-11

[5]周振华.现代经济增长中的结构效应[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12-06

[6]毛林根.产业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10-28

[7]邬义钧,邱钧.产业经济学[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08-09

[8]简新华.产业经济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04-06

[9]苏东水.产业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02-26

[10]许广玉.基于技术轨道的高技术企业自主创新战略分析[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 :33-34

[11]黄华清.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税收政策研究[D]江西.江西财经大学,2008:38-40

[12]曾光,何奕 .长三角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比较分析[J]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

(1):53-58

[13]赵金林. 浅析我国产业结构调整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J].科学与财富,2013(2):61-62

[14]郝冬冬. 基于河北省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4(1) :61-63

[15]刘湖.物流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及对其他产业的支撑[J].经济研究导刊,2014 (1):40-42

致谢

回顾论文写作的过程,其中经历了许多,在李老师的帮助下完成了论文的选题,并在其指导下完成了论文大体框架的编写,论文的撰写过程的前半文比较迷茫,但是在李老师的帮助下还是及时的找到了写作的源泉,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最终还是全文一气呵成。论文初稿完成后,送交老师进行初步审阅,由于写作结构的混乱,导致文章在思路不清晰,数据整理不严谨,在老师的仔细审阅和悉心指导下,对以上不足进行了修改使论文初具规模。最终在李老师的指导下顺利定稿,完成论文。在此,要向李老师和帮助过我的同学们,表达我最真挚的谢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