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2、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专题复习

2、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专题复习

2、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专题复习
2、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专题复习

课题: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复习

考点:

一、氧气

1、物理性质

在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色味的;标准状况下,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它溶于水;-183℃可变为色,-218℃可变为色状的。

2、化学性质

(1)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得更旺,发出

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的气体。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在空气中加热铁丝时,铁丝只能发生现象,不

能但在氧气里铁丝剧烈燃烧,,生

成色固体。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把红热的木炭放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会看到

燃烧完后,迅速向集气瓶中倒入适量澄清石灰水,振荡,会看到

,写出木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综上所述,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在高温下可以与

物质发生反应,在反应中,具有性,是常见的

3、氧气的用途

(1);具体应用,如:

(2);具体应用,如:

实战演练:

1、有关氧气的物理性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氧气不易溶于水

B.固体氧是无色的

C.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D.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略大于空气的密度

2、2003年3月30日上午8时31分,厦门国际马拉松赛正式开赛,发令枪响后产生一缕白烟。白烟的主要成分是( )。

A.二氧化碳 B.五氧化二磷 C.二氧化硫 D.四氧化三铁

3、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有关氧气说法错误的是( )

A.用带火星的木条可以检验氧气B.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可以制取氧气

C.鱼类能在水中生活,证明氧气易溶于水

D.铁丝能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溅,产生黑色固体

4、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

B、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火焰,产生大量白烟

D、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粉末状固体。

5、有一个充满空气的集气瓶,现要除去其中的氧气,又不增加其他气体成分,可选用的可燃物是()

A、木炭

B、铁

C、红磷

D、硫

6.下图所示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全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1)选用的铁丝应用进行处理,这个变化属于变化。

(2) ①铁丝为什么要绕成螺状? 。

②铁丝前端为什么要系一根火柴? 。

③集气瓶内为什么要预先装少量水或铺一层细砂?

(

7、下列氧气的用途是利用氧气可以支持燃烧并放出热量的性质的是( )

①气焊②动植物呼吸③医疗④潜水⑤宇航

A.①②③

B.①⑤

C.①

D.④⑤

8、2010年10月1日,长丙三火箭托举嫦娥二号顺利升空,拉开了中国探月工程二期的大幕。为解决航天员登月后的呼吸问题,舱外航天服应能提供的物质是() A 、氮气

B 、氧气

C 、二氧化碳 D、

9、下列有关氧气用途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液氧可用做宇宙火箭的燃料

B 、氧炔焰用来焊接或切割金属

C 、氧气帮助燃料燃烧

D 、潜水、医疗急救需要氧气

中考点击

1、(2010娄底)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空气中体积分数占21%的是()

A、二氧化碳

B、氮气

C、氧气

D、稀有气体

2、(2010南昌)蜡烛、硫粉分别在空气中燃烧,关于它们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都产生火焰 B 、都放出热量

C 、都是化合反应 D、都有气体生成

3、(2010揭阳)自然界中存在氧循环和碳循环,其中能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的是()

A、水变成水蒸气

B、动植物的呼吸

C、植物的光合作用

D、化石燃料的燃烧

4、氧气是我们身边常见的物质,以下有关氧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A、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

B、鱼虾等能在水中生存,是由于氧气易溶于水

C、氧气具有可燃性

D、物质在氧气燃烧的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5.医院给病人输氧时用到类似右图所示的装置。关于该装置,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b导管连接供给氧气的钢瓶

B.b导管连接病人吸氧气的塑料管

C.使用该装置用来观察是否有氧气输出

D.使用该装置用来观察氧气输出的速率

二、二氧化碳

(1)物理性质:色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溶于水,

固体CO

2

俗称。

(2) 化学性质

①不燃烧,一般也,不支持呼吸,无毒。

②能与水反应,CO

2

通入紫色的石蕊试液中,紫色石蕊试液变成色;解释变色原因反

应的化学方程式,H

2CO

3

不稳定易分解的化学方程

式。

③与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二氧化碳的用途:

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舞台云雾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氧化碳用于灭火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氧化碳和石灰水的反应,在实验室可以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举两点)

实战演练

1.不能用于区分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是()

A.沸水

B.石灰水

C.燃着的木条

D.石蕊试剂

2.检验集气瓶中二氧化碳是否装满的方法是()

A.把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B.把燃着的木条置于瓶口处

C.倒入石灰水D.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

3.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

A.生成不溶于水的碳酸钙B.它不溶于水

C.生成碳酸氢钙D.通入二氧化碳后,分离出氢氧化钙固体

4.下列反应中,不能与CO2反应的是()

A.镁带B.氧气C.石蕊试剂D.水

5.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空气

B.自来水

C.石灰石

D.干冰

6.只用一种试剂或一种方法,经一步实验就可将O2,H2,CO2和空气四种气体区别开来的是()

A.石灰水B.带火星的木条C.紫色石蕊试剂D.燃着的木条

7.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用途中,错误的是()

A.生产碳酸饮料

B.气体肥料

C.扑灭燃着的镁

D.冷冻剂

8.空气中含有一定浓度的二氧化碳时,使人感到窒息的原因是()

A.是一种有毒的气体B.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是比空气重的气体D.是不能供呼吸的气体

10.要减缓地球变暖,近期最有效的措施是()

A.增加使用煤和石油等矿物燃料

B.大量植树造林,增加森林面积

C.增加二氧化碳的利用量,减少排放

D.增加使用核能、太阳能等

11.厄尔尼诺现象产生的原因之一是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剧增,为减缓此现象,人们选用的最理想的燃料是( )

A.一氧化碳B.木炭C.无烟煤D.氢气

16.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在通常状况下,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B.在标准状况下,密度是1.977g/L

C.固体二氧化碳叫“干冰”

D.二氧化碳不能从一个容器倒入另一个容器

17.下列不属于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是()

A.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B.二氧化碳能与石灰水反应

C.二氧化碳能与某些金属反应

D.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18.二氧化碳和氧气是自然界中不可缺少的两种气体,他们的相同点是

A.都能灭火

B.都能供给呼吸

C.都无毒

D.都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2分)

21.将珍珠加入到稀盐酸中,有气泡冒出,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则珍珠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

22.盛石灰水的细口瓶的瓶壁上常附有白色固体,这种白色固体是______,形成白色固体的文

字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要除去瓶壁上的白色固体应加入______,该反应的文字表达___________。

24.如右图A所示,将二氧化碳倒入烧杯中。

现象: ___ ___ ;原因是:(1) ;(2) 。

25.如右上图B所示,将一个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倒立在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原因 __ _________

26.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会产生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变暖,若继续增加二氧化碳的含量,后果不堪设想。

(1)空气中二氧化碳正常的体积分数为;

(2)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是;

(3)自然界中的绿色植物可以通过作用消耗二氧化碳;

28.如右图所示,向烧杯内的石灰石上滴加盐酸,将两支蜡烛取出,换

成澄清的石灰水。

⑴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氧气的性质和用途》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谈谈自己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三年制初中化学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是《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本节教材分成:氧气的物理性质、氧气的化学性质和氧气的用途三部分。这三部分应以氧气的性质为中心,因为物质的用途主要决定于物质的性质。氧气是学生在初中化学学习中系统地认识具体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开始。我采用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并逐步使学生学会掌握物质(单质和化合物)概念的一个系统模式。为以后探索别的物质如氢气、二氧化碳等做铺垫,教给学生认识物质性质的程序。 (二)、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目标: 1、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了解氧气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2、理解化合反应的概念,了解氧化反应的概念。 思想教育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懂得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用途又体现性质的辨证关系。基本能力目标: 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探究性实验,使学生获得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和综合分析能力。使他们逐步学会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极其变化规律的 科学方法。 ??? 情感目标: 1、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 2、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探究性实验,使学生获得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化合反应的概念。 难点:通过实验来探究氧气化学性质及对实验现象的准确描述。 (四)、教学用具 演示实验:?? [ 实验2-2 ] 至[ 实验2-5 ] 多媒体课件:(1)氧气的物理性质动画,(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录像,(3)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录像,(4) 二、说教法: 1、探究式实验教学法? 该教学法的教学模式是:设疑—观察(实验)—思考—总结—应用。根据目标设疑,引导学生动手实验,体验实验的过程。教给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探究得出科学结论的学习方法。 2、互动式教学法?? 在教师的讲解过程中,有学生的猜想、讨论、抢答,在学生的实验过程中有教师的指导、答疑。师生之间不停地进行“信息”交流,有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3、知识竞赛法?? 这符合初中生争强好胜、集体感和荣誉感强的特点。在抢答竞赛中,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高,有利于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应用。 4、质疑释疑? 通过质疑释疑,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的探索精神。 三、说学法: 1、探究学习:学生通过实验来探究氧气化学性质及对其实验现象的准确描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2018—2020三年中考04 常见的物质:空气、氧气、二氧化碳的性质与应用(解析版)

2018—2020三年中考04 常见的物质:空气、氧气、二氧化碳的性质与应用 一、单选题 1.(2020·宁波)在科学活动周中,某校兴趣小组同学在(培养中学生基本科学素养的化学实验教学研究) 课题组老师的指导下,将课本“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装置(如甲图)改进为新的实验装置(如乙图),改进后的实验装置相对于原装置,以下评价不恰当的是() A.反应容器体积小,药品消耗少 B.装置简洁,减少了甲图装置中导管引起的误差 C.白磷比红磷着火点高,使用更安全 D.容器内径相等,易准确推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答案】C 【解析】A、通过装置可以看出,乙装置的反应容器体积小,里面密封的空气就少,则药品消耗少的说法正确; B、乙装置比较简洁,空气只存在于注射器内,而甲装置的气体除了集气瓶内的外,导气管中也含有 气体,因此可以减少甲图装置中导管引起的误差的说法正确; C、着火点是物质的一种性质,白磷比红磷着火点低,故说法错误; D、乙容器内径相等,通过注射器上的刻度易准确推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说法正确。故答案为:C 2.(2020·绍兴)下列实验中,能证明燃烧需要氧气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A、变量是水和酒精,该实验是为了证明燃烧需要可燃物;故A不符合题意;

B、变量是温度,该实验是为了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B不符合题意; C、变量是可燃物的种类,该实验是为了证明不同的可燃物的着火点不同;故C不符合题意; D、变量是空气,该实验是为了证明燃烧需要氧气;故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3.(2020·杭州)小金通过实验室制取和牧集二氧化碳的方法获得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接着利用这瓶二氧 化碳气体完成了图示实验观察到蜡烛火焰自下而上依次熄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为块状大理石和稀硫酸 B.实验室可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 C.图示实验可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D.图示实验可说明二氧化碳不支持蜡烛的燃烧 【答案】A 【解析】A.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通常采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故A错误符合题意; B.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所以使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B正确不合题意; C.蜡烛火焰从下到上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沉积在容器底部,即它的密度大于空气,故C正确不合 题意;D.蜡烛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D正确不合题意。故选A。 4.(2020·杭州)下列依据实验目的所进行的操作,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C 【解析】A.氯酸钾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氯化钾可以溶于水,而二氧化锰不溶于水,为了回收二氧化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章,第一节《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本节课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第一个方面) 一、教材分析(它分为四个部分,第一个部分)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第二章《维持生命之气---氧气》是初中化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单元所学知识也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其中“《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就是我们要仔细学习的内容,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是氧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以及化合反应,在此之前,我们学习了空气的成分、构成物质的微粒,为本节课的学习垫定了一定的基础,后面我们还要学习制取氧气、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可见本节课在教材中起着衔接、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2,(第二)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课程标准的分析,我制定的三维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要求) 1)了解氧气的性质,知道它的用途。 2)了解化合反应的定义,并能判断化合反应。(以及) 3)能描述碳粉、铁丝、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要求) 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以及) 2)通过对书本知识的学习,能够运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 1)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以及)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己动手做实验的能力和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3,(第三)教学重、难点以及教具的准备(针对以上的教学目标,我将本节课的重难点制定如下) (1)教学重点:氧气的性质,化合反应的定义。 (2)教学难点:能描述碳粉、铁丝、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4,(第四)学生情况 九年级学生刚接触化学这门课,学习热情很高,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简单的化学思维,虽然本节课的内容针对整本教材来说不是最困难的,但是他们对于课程内容整体把握以及对于实验的观察描述,判断总结还存在一定的欠缺,所以本节课的学习,要注重加强学生在这方面能力的培养。 (第二个方面) 二、教法分析、学法分析 本节课采用的教法是:情境引入法、实验探究法以及问题讨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关于学法,学是中心,会学才是目的。所以本节课我制定的学法是,小组合作讨论,提出问题,观察实验现象,描述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现象,解释实验现象,指导学生利用生活素材和实验探究的现象及结论,用反复练习的方法来巩固所学知识,并通过学生合作学习,完成实验来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从而达到对知识的深层理解和运用。 (第三个方面) 三、教学过程(我将它分为六个环节,首先第一个环节) 1,创设情景,引入新知识 课的开始,我会先向同学们展示二幅美丽的水下世界的图片,给同学们美的享受。这时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设计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设计 景慧慧05211066 一、教学设计思路 故事引入 提出问题 实验探究 知识归纳 综合运用 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在科学探索的过程中学习新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精神,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环境的情感。 二、教案 课题:二氧化碳的性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及相关方程式的书写; 2.了解二氧化碳的有关用途; 3.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 4.通过探究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等有关知识的探究学习,使学生通过教师的帮助和自身的努力领悟知识要点,通过设计并完成实验,使学生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并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通过相互交流、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产生科学探究的兴趣,从而产生学习化学的强烈愿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对二氧化碳有关知识的讨论学习,使学生能够全面认识和评价自然界中的物质,体会到人只有了解自然,才能更好地利用自然。 2.形成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善于合作、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态度。 3.让学生了解温室效应对人类可能产生的危害,树立关注社会、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意识。 重点和难点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与水和石灰反应的原理. 教学方法:主要采用探究实验分析法,把部分教材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让学生亲自参与。 仪器和药品:自制简易天平、试管、导气管、酒精灯、试管夹、火柴、木条、饮料瓶;集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蒸馏水、紫色石蕊试液、澄清石灰水、

1.CO2的密度与空气相比 (A)比空气大(B)比空气小(C)与空气相等(D)无法判断 2.CO2 在水中的溶解性是 (A)难溶于水(B)能溶于水(C)微溶于水(D)易溶于水 3.下列操作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 将CO2通入水中(B)将CO2 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C)将CO2倾倒入放着燃着蜡烛的烧杯中(D)将CO2加压降温压缩成干冰。 附2:课堂练习二 4.二氧化碳的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液变成 (A)红色(B)紫色(C)蓝色(D)无色 5.常温下,二氧化碳跟水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 (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D)氧化反应 6.下列性质中,与二氧化碳灭火无关的是 (A)它能溶于水(B)一般情况下,它不能燃烧 (C)它的密度比空气大(D)一般情况下,它不支持燃烧 布置作业: 1.课后习题 2. 二氧化碳的功与过 3. 思考:日常生活中,为了装饰我们的房子,我们给墙壁刷石灰水,当石灰水变干时墙壁会被一白色的物质覆盖,变得很白。在这过程中,为了使效果更好,人们常在房中放一盆炭火,这是为什么呢?你能利用你所学到的知识解释吗?

专题训练空气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中考冲刺专题1 空气、氧气的性质和用途【中考命题要点】收集及检空气的成分、组成的测定原理及应用,氧气的性 质及用途,氧气的实验室制取、 验。 一、选择题)1、洁净的空气对于人类和其他动植物是非常重要的。下列哪种气体会对空气造成污染(D、稀有气体B、二氧化碳C、水 蒸气A、一氧化碳)2、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约占78%的是(、稀有气体、氧气C、二氧化碳 D A、氮气 B )3、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氧气可以支持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A、工业上可以利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氧 气 B 、氧气供给呼吸,他和体内物质反应,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 C 、夏天鱼 池内开启增氧泵,是因为温度升高,氧气在水中的溶解量减少 D )4、物质在氧 气中燃烧的现象叙述错误的是( 、红磷:大量白烟D、铁丝:火星四射 B A、木炭:发出白光、硫粉:淡蓝色火焰 C )属于()5、今年春天,不痛寻常的低温导致北极上空差点出现臭氧洞。臭氧(O3D、稀有气体、氧气 A B、空气污染物C、 有机物)、用右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物质R应该选用 ( 6 C、木炭D、红磷、铁片 A B、硫粉)7、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空气是一种十分重要 的自然资源、少量有害气体进入空气中,依靠大自然的自净能力,空气任能保持洁净 B1% ,其他气体和杂质约占C、按质量计算,空气中约含氮气78%,氧气21% D、空气中的稀有气体一般不跟其他物质反应,曾被称为“惰性气体”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饼干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变软,说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A B、常用氮气做食品保护气,是由于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凡是无色、澄清透明的液体都是液体 C 、稀有气体又叫惰性气体,是因为其化学性质不活泼,可做保护气 D 9、下列 关于空气中个组成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中的氧气只有在点燃的情况下才能发生化学反应 B、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是导致酸雨的主要成分 C、空气中的氮气可作为生产氮肥的原料1 / 7 、空气中的稀有气体没有任何使用价值 D )和CO完全燃烧需要氧气的质量(10、相同质量的H、CH42最少、H最多,CH A、CO最多,H最少B422最少CH最多,CO、H最多,CO最少D、C42)11、根据下图所示 实验分析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中考化学复习学案:氧气、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

中考化学复习学案:氧气、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 课题一轮复习-2 氧气、二氧化碳的性质 用途 复备人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1.感受化学就在我们的身边,知道空气的组成,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2.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3.认识化合反应、分解反应、氧化反应,并能进行区分; 教学重点氧气、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教学难点氧气、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教学方法讨论、归纳、比较 教学媒体电子白板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 【明确目标】: 一、回顾、预习与交流 1.空气的成分: 空气成分氮气氧气 二氧化 碳 稀有气 体 其他 体积分 数 0.03% 0.94%0.03% 2.氧气 (1)物理性质:在通常状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比空气密度, 溶于水,液态和固态的颜色为色。 (2)化学性质 氧气是一种的化学性质活泼的气体,在一定条件下,能跟许多物 质发生反应,均能放出 ,氧化反应分为和 , 都热 (3)氧气的用途分为两大类:①;②。 3.二氧化碳 (1)物理性质:色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 , 溶于水,固体CO 2 俗称。 复备栏

(2) 化学性质 ①不燃烧,一般也 ,不支持呼吸,无毒。 ②能与水反应,CO 2 通入紫色的石蕊试液中,紫色石蕊试液变成色;解 释变色原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H 2CO 3 不稳定 易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③与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④高温下与碳反应化学方程式。 (3)用途: 二、合作、研讨与点拨 活动一、思考并组内交流下列问题 1、镁燃烧、磷燃烧为何事白烟而非白雾? 2、硫燃烧需要注意什么问题?你怎样来处理? 3、铁丝能在氧气中燃烧,实验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4、H 2、CO、CH 4 的燃烧需要验纯,怎样验纯?怎样对生成物检验? 活动二、木炭在氧气中的燃烧 1、木炭在盛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后的集气瓶中气体成分有哪几种情况? 2、怎样检验CO 2,怎样吸收CO 2 ? 3、怎样测定其中CO 2 的质量?设计实验? 活动三、关于CO 2 的性质实验 1、为何不能说CO 2 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设计试验来验证 2、请计算吸收44g CO 2被完全吸收需NaOH、Ca(OH) 2 的质量各多 少?

二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

九年级化学导学案 年级:九年级(上)编制:田中义 课型:预习探知课审核人:张凤山时间: 课题:5.3二氧化碳的性质 学习目标: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2.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3. 二氧化碳的用途。 学习重点:二氧化碳与水、石灰水的反应。 学习难点: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及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自学导航】 知识点一:(第一组)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色、味、态 密度 溶解性 知识点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第二组)根据[实验5—11]你能总结出什么结论? (第三组)讨论:①二氧化碳是否有毒?②在进入深井或深洞的底部 时,应先采取怎样的措施来保证安全? (第四组)根据[实验5—12]写出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解释实验现象产 生的原因。写出反应方程式,并判断“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的石蕊变成红 色’这句话是否正确。 。 (第五组)根据[实验5—13]写出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写出反应方程

式, 知识点三:(第六组)二氧化碳的用途: 【达标检测】 一、我来选 1.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的密度与空气相比() A.比空气大 B.比空气小 C.与空气相等 D.无法判断2.下列操作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将二氧化碳通入水中 B.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C.将二氧化碳倾倒入盛有燃着蜡烛的烧杯中 D.将二氧化碳加压降温压缩成干冰 3.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石蕊试液会变成()A.红色 B.紫色 C.蓝色 D.无色 4.关于二氧化碳的用途中,既跟它的物理性质有关,也跟它的化学 性质有关的是( ) A. 人工降雨 B.植物的光合作用 C. 灭火 D.用作化工原 料 5.由于大气中CO2含量增加,产生“温室效应”,使地球变热,海平面升高,陆地面积减少。为了减少大气中CO2的含量,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A. 改变能源结构,发展太阳能、核能、水能、以代替化石燃料B.用石灰水吸收空气中的CO2 C.限制汽车工业的发展,减少汽车数量 D.大量滥砍乱伐,减少绿化面积 6.国外试行用“汽水”(碳酸饮料)浇灌植物,它的作用是()A.对植物的呼吸作用有利 B.能改良酸性土壤 C.加速光合作用的进行 D.产生温室对植物起保护作用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说课教案 一、教材分析 从知识结构来说:氧气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非常熟悉的气体,教材把它放在化学第一册第二章第二节课,以作为学习物质性质和结构的起始点,为进一步揭示物质的微观结构提供事实材料,是教材编写的成功之处。本节教材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中的经验知识——氧气的用途入手,引出氧气的物理性质,进一步通过实验介绍氧气的化学性质,最后总结出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的概念,层层深入,符合初中学生从感性理解上升到理性理解的认知规律和建构主义教育论的元认知规律。 从水平培养来说:从看图理解氧气的用途开始,到观察氧气的颜色、状态,到闻氧气的气味,再到观察木炭、硫、铁在氧气中燃烧现象,能够说教材深入浅出,为后面几节氢气、碳及其化合物等内容的学习提供了一个合理的思维模式。 从情感培养来说: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又一次理解到生活中的自然科学知识,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二、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近三周的学习,对化学的学习已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和方法基础,能够开始尝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水平和分析归纳水平,但是初三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调控水平还不够,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的严格管理。 初中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所以在教学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水平。当然在此过程仍需以一些感性理解作为依托,能够借助实验或多媒体电教手段,增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所以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和调动好学生的积极性,持续提供动脑的问题情景,提供动手的练习机会,让每个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是上好本节课的关键。

初中化学常见气体氧气、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制法

初中化学常见气体的性质、制取和用途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 一、物理性质 补充: 1、加压降温后,氧气会变成淡蓝色液体;继续加压降温,会变成淡蓝色雪花状固体。 2、固态CO2称为干冰,易升华。 三、制法 、发生装置:选择依据——状态(固体或固液混合);反应(是否需要加热) 固体加热型固液常温型固液常温优化型 3、收集装置: A 排水法 B 向上排空气法 C 向下排空气法 氧气能用、收集,二氧化碳只能用收集 4、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收集气体(只有当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才可以收集,之前排出的气体是试管中的空气)。

第二部分 经典中考题 1、(09徐州)科学的假设与猜想是科学探究的先导和价值所在。在下列假设(猜想)引导下的探究肯定没有意义的选项是( ) A .探究二氧化硫和水反应可能有硫酸生成 B .探究钠与水的反应产生的气体可能是氧气 C .探究镁条表面灰黑色的物质可能只是氧化镁 D .探究铜灼烧时出现的黑色物质可能是炭黑 2、下列实验操作中,“先”与“后”的顺序不正确... 的是( ) A .制备气体时,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装药品 B .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时,先滴加稀盐酸,后加入过量的石灰石 C .用量筒量取10mL 液体时,先倒入接近10mL 的液体,后用胶头滴管补至刻度线 3.鉴别下列各组物质的方法不正确... 的是 D .用托盘天平称量物质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再加质量小的砝码,最后移动游码 4. 实验室按下图所示装置制取CO 2,并实验C02的性质。试回答以下问题: (1)实验开始前,应先检查装置A 的 。 (2)用装置A 来制取CO 2所用的药品是 。(写名称) (3)若要用装置B 鉴定CO 2,在B 中应盛放的试剂名称是 ,当将标①和②的导管口连接时,B 中看到的实验现象是 。 (4)若要用装置c 证明CO 2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 中除有少量水外,应加入的试剂是 ,当将标①和③的导管口连接时,C 中看到的实验现象是 。反应的化学方式: 。 (5)烧杯D 中放有燃着的蜡烛如上图所示,当将标①和④的导管口连接时D 中看到的实验现象是 ; 证明CO 2具有 的性质。 5.某同学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作了以下探究,请根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A B C D E F ⑴写出标有序号的仪器的名称: a b c (2)若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较纯净的氧气,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若发生装置选C ,该装置与A 相比的优越性是:_____________ 但要注意 ,收集装置选_____________ 。 (3)已知颗粒状的锌和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即可制得氢气,我们可为其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收集装置是 。(已知氢气是一种密度最小的气体,难溶于水)

初中化学《氧气的性质和用途》说课稿范文2篇

初中化学《氧气的性质和用途》说课稿范文2篇 A model essay on the teaching draft of the nat ure and use of oxygen in junior high school ch emistry

初中化学《氧气的性质和用途》说课稿范文 2篇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说课稿是为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教师在吃透教材、简析教材内容、教学目的、教学重点、难点的基础上,遵循整体构思、融为一体、综合论述的原则,分块 写清,分步阐述教学内容,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本教案根据幼儿园说课稿标准的要求 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 想和计划。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初中化学《氧气的性质和用途》说课稿范文 2、篇章2:《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初中九年级化学说课稿 篇章1:初中化学《氧气的性质和用途》说课稿范文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氧气的性质和用途》,下面我从教学 理念,教材、教法、学法和教学流程五个方面谈谈我对这节课的 教学设计。 一、教学理念: 化学作为一门学科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社会的发展促使化学不断的发展,化学的发展又推动着人类社会

前进的脚步。因而,要积极挖掘生活中的化学,让学生体会化学 与生产生活的关系,进而产生研究的兴趣,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 的主人。本课充分体现了这一点,通过学生猜想、亲自动手实验、观察、最终得出结论。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亲身经历了知识的 发生过程,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了培养。而且本节课通过多媒体 的辅助增大了课堂容量,整个教学过程以最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和 个性形成为目标。 二、教材分析: (一)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人教版四年制初中化学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是本 章本册以至初中化学的重点内容,氧气是学生在初中化学学习中 系统地认识具体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开始,也是通过实验验证气 体性质的开始,为今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本节教材分三部分: 氧气的物理性质、氧气的化学性质和氧气的用途。这三部分应以 氧气的性质为中心,尤其的它化学性质,因为物质的性质决定了 物质的用途。本节课我采用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使 学生逐步学会掌握物质(单质和化合物)概念的一个系统模式。 为以后探索别的物质如氢气、二氧化碳等做铺垫,从而使学生掌 握认识物质性质的程序。 (二)教学目标:

二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

课题三(1)二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从日常生活出发,了解二氧化碳的重要性。 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3)通过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探究,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4)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2)通过本节课教学使学生了解由浅入深的科学认识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节教学引导学生运用化学知识指导生活,并学会从生活现象中认识和学习化学。 2)培养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与所学知识相关的事、物,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3)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2.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实质的探究、与石灰水的反应的原理。 三、突破重难点的方法和手段 本节知识的教学难度不大,多数内容都为学生比较熟悉的内容。因此,教学中充分发挥化学实验在学生学习物质性质、形成化学知识的重要作用。此外,本节课实验较多,尤其要注意借助于板书和教学课件组织引导学生对学习重点进行归纳总结!成功的教学在于解决了问题,又引发学生思考更多更深入的问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除了作业之外,教师设计了一个开放性的思考题“是不是无毒就一定无害?”以此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建立科学观念。 四、药品与仪器:

药品:阶梯蜡烛、澄清石灰水、一矿泉水瓶(内充满二氧化碳)、紫色石蕊试液、蒸馏水、汽水、浸过石蕊试液的干燥小花四朵、四集气瓶二氧化碳气体、一烧杯二氧化碳气体、稀醋酸、小木条 仪器:酒精灯、烧杯(250mL)、镊子、试管、喷壶、火柴、试管、试管架、玻璃片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1、引入:谜语:左边月儿弯,右边月儿圆,弯月能取暖,圆月能助燃。打一物 质的名称。 生:二氧化碳 讲解:二氧化碳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我们呼出的气体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植物光合作也需要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相关知识也是中考的重点考点。下面,就请大家跟我一起来探讨二氧化碳到底具有哪些性质呢?在生活中,它又有哪些用途呢? 板书:课题三二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 提问:研究物质的性质从几方面入手? 板书:一、物理性质:(物理性质主要指哪几方面?) 演示:展示一瓶已经收集好的二氧化碳气体,引导学生观察其颜色、状态。 板书:1、通常状况下,无色无味气体 提问:你能根据老师存放二氧化碳的集气瓶瓶口方向猜出它的密度比空气的大还是小吗?是这样吗? 生:密度比空气大,正放。 板书:2、标况下,密度比空气大 提问:你认为二氧化碳能不能溶于水? 演示:向一瓶盛有二氧化碳的塑料瓶中注入约1/3的水,然后拧紧瓶盖,振荡。 生:振荡后,塑料瓶瘪进去。说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板书:3、能溶于水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说课稿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说课稿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说课稿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说课稿 2020-04-27 说课稿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说课稿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氧气的性质和用途》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从知识结构来说:氧气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非常熟悉的气体,教材把它放在自然科学第四册第一章第一节课,以作为学习物质性质和结构的起始点,为进一步揭示物质的微观结构提供事实材料,是教材编写的成功之处。本节教材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中的经验知识——氧气的用途入手,引出氧气的物理性质,进一步通过实验介绍氧气的化学性质,最后总结出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的概念,层层深入,符合初中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和建构主义教育论的元认知规律。从能力培养来说:从看图认识氧气的用途开始,到观察氧气的颜色、状态,到闻氧气的气味,再到观察木炭、硫、铁在氧气中燃烧现象,可以说教材深入浅出,为后面几节氢气、碳及其化合物等内容的学习提供了一个合理的思维模式。从情感培养来说: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又一次认识到生活中的自然科学知识,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二、学情分析学生经过一年半的学习,对自然科学的学习已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和方法基础,可以开始尝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但是初二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调控能力还不够,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的严格管理。初中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当然在此过程仍需以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可以借助实验或多媒体电教手段,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因此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和调动好学生的积极性,不断提供动脑的问题情景,提供动手的练习机会,让每个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是上好本节课的关键。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氧气的用途。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初步了解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了解氧化剂。 2、情感目标通过有关氧气性质的演示实验,培养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和探索自然的精神。 3、技能目标初步掌握闻气体的操作方法掌握观察和表达化学反应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初步学会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以及观察和分析综合能力。难点:氧化反应和氧化剂以及实验现象的描述。五、学法的指导氧气是在自然科学学习中系统地认识具体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开始,形成一个良好的思维习惯是本节课学法指导的关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人的正常感观习惯,指导学生先按色、嗅、味、状态的顺序去认识氧气的物理性质,再通过自主阅读去了解氧气的溶解性和密度等物理性质,培养学生形成一个观察以及描述物质物理性质的正确习惯顺序。对氧气的化学性质,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思维观察实验现象,学会如何观察、描述实验现象,并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通过碳、硫、铁与氧气的反应事实,归纳得出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使学生的理性思维再一次得到升华。总之本节课的学法形成,对以后学习氢气、二氧化碳、碳单质以及酸、碱、盐等具体物质的性质与用途提供了基础和保障,因此在学法上重在指导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正确的思维习惯。六、教学方法的确定旧的、传统的学习观认为,学习发生与否取决于教师的教授,学习的过程就是教师呈现、组织和传递知识的过程,学生的任务就是像“海绵”一样地尽可能多地吸收教师传授的知识。当前的教育理念,则倾向于将学习看成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学习是一个主动的、有目标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断转化和修正教师所提供的信息,然后以一种具有个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在氧气后学习二氧化碳,从学习程序来说对学生并不陌生。二氧化碳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物质。教学中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利用其熟悉的知识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信心,挖掘学生的主动性进行学习。此节教学的重点是二氧化碳的性质知识的教学。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化学实验对学生形成知识的重要作用。实验探究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均有重要作用。本节知识的教学难度不大,多数内容都为学生比较熟悉的内容,或在小学自然、初中生物学科中已经接触过的知识。教学中应充分意识到这一点选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二氧化碳,掌握其重要的化学性质。了解其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2、懂得设计实验来验证物质的性质的方法。 3、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实验现象描述、分析、比较、归纳,体会化学实验时研究化学的重要手段。 2、通过对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的探究,增强问题意识及提高设计实验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二氧化碳的学习,体验到二氧化碳与人类生产和生活关系密切,

从而体会到学习化学可以指导我们安全、健康的生活。 2、逐步确立“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的辩证关系 三、重点、难点: 重点:CO2的化学性质难点:CO2与水的反应的分析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我们在电视节目的舞台上有时会看到“白烟”,那么这些“白烟”是什么呢?又例如夏天喝汽水时,当打开瓶盖时会冒出气泡,这些气泡是什么气体?学完本节课的内容,上述问题便迎刃而解了。【板书】第三节二氧化碳的性质 【展示】将已收集好的二氧化碳的集气瓶正放在桌面上。 【提问】通过观察,你可得出二氧化碳的那些性质? 【板书】一、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可溶于水(完成实验后补充的内容) 加压降温形成白色固体,固态二氧化碳俗称“干冰”,能升华。 【实验一】在天平两端放两个等体积的烧杯,将天平调平。将一瓶二氧化碳向其中一个烧杯中倾倒。 【学生活动】观察实验,完成导学案中的实验一 【归纳总结】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实验二】向收集满CO2的软塑料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水,立即盖紧瓶盖,振荡 【学生活动】观察实验,完成导学案中的实验二

2、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专题复习

课题: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复习 考点: 一、氧气 1、物理性质 在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色味的;标准状况下,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它溶于水;-183℃可变为色,-218℃可变为色状的。 2、化学性质 (1)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得更旺,发出 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的气体。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在空气中加热铁丝时,铁丝只能发生现象,不 能但在氧气里铁丝剧烈燃烧,,生 成色固体。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把红热的木炭放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会看到 燃烧完后,迅速向集气瓶中倒入适量澄清石灰水,振荡,会看到 ,写出木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综上所述,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在高温下可以与 物质发生反应,在反应中,具有性,是常见的 3、氧气的用途 (1);具体应用,如: (2);具体应用,如: 实战演练: 1、有关氧气的物理性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氧气不易溶于水 B.固体氧是无色的 C.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D.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略大于空气的密度 2、2003年3月30日上午8时31分,厦门国际马拉松赛正式开赛,发令枪响后产生一缕白烟。白烟的主要成分是( )。 A.二氧化碳 B.五氧化二磷 C.二氧化硫 D.四氧化三铁 3、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有关氧气说法错误的是( ) A.用带火星的木条可以检验氧气B.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可以制取氧气 C.鱼类能在水中生活,证明氧气易溶于水 D.铁丝能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溅,产生黑色固体 4、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 B、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火焰,产生大量白烟 D、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粉末状固体。 5、有一个充满空气的集气瓶,现要除去其中的氧气,又不增加其他气体成分,可选用的可燃物是() A、木炭 B、铁 C、红磷 D、硫 6.下图所示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全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1)选用的铁丝应用进行处理,这个变化属于变化。 (2) ①铁丝为什么要绕成螺状? 。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化学推断题的解题策略 2014.2 近年来,各省市中考试卷中,推断题是考查的热点。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阐述推断题的 答题技巧。 策略一:循序渐进、各个击破 此类推断题给出了物质结构、性质或数量关系等。且已知条件充分, 层次清楚,所求问题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可依次根据相关的已知条件直接 得出各个问题的结论。 例 1(2013?朝阳)如右图所示,A、B、C 是初中化学中常见液体、气体和 固体,气球套在试管口且保证密封性良好。 (1)若 A 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B 为空气,将金属固体 C 倒入试管中产生 气泡,同时气球因膨胀而鼓起来。则 A 是 (填化学式) ,金属固 体C是 (填化学式) 。 (2)若 B 为空气,将黑色固体 C 倒入试管中产生气泡,同时气球因膨胀而鼓起来,则 A 是 (填化学式) ,黑色固体 C 是 (填化学式)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是 。 (3)若 A 是水,将气球中的固体 C 倒入试管中,气球很快被吸入试管中,则气体 B 是 (填化学式) ,固体 C 是 (填化学式)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是 。 解析: (1)已知 A 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即 A 显酸性。而 C 为金属固体,且现象为冒气 泡,所以 A 可以是稀盐酸或稀硫酸。而 C 为常见的活泼金属例如 Fe、Zn、Al、Mg 等均可。 (2)已知 C 为黑色固体,A 为液体,两者反应现象为冒气泡,联想到固液产生气体的反应 原理有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反应制取氧气; 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锌粒与 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但 C 为黑色固体,所以满足条件的只有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 即 A 为 H2O2,B 为 MnO2. (3)由于气球被吸入试管中,则意味着管内压强减小,而 A 为水,则气体 B 必然被吸收。 虽然水也能与 CO2 反应,但倒入固体 C 之后,气球是很快被吸入,所以联想到碱的固体溶 解于水,形成溶液,能够吸收气体 B。 答案:没写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化学性质。需要熟练掌握各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借助反应现 象、物质颜色等关键点解题。另外,还需对常见吸收气体的反应有所了解。 练习:
( 2013?沈 阳 ) 体 会 内 在 联 系 , 填 写 下 表 内 容 :
物质名称 组成元素 ( 1) C 石墨 C
微观结构模型
物 质
颜色 硬度
无色 ( 2)
黑色 小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从知识结构来说:氧气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非常熟悉的气体,教材把它放在自然科学第四册第一章第一节课,以作为学习物质性质和结构的起始点,为进一步揭示物质的微观结构提供事实材料,是教材编写的成功之处。本节教材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中的经验知识——氧气的用途入手,引出氧气的物理性质,进一步通过实验介绍氧气的化学性质,最后总结出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的概念,层层深入,符合初中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和建构主义教育论的元认知规律。 从能力培养来说:从看图认识氧气的用途开始,到观察氧气的颜色、状态,到闻氧气的气味,再到观察木炭、硫、铁在氧气中燃烧现象,可以说教材深入浅出,为后面几节氢气、碳及其化合物等内容的学习提供了一个合理的思维模式。 从情感培养来说: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又一次认识到生活中的自然科学知识,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二、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一年半的学习,对自然科学的学习已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和方法基础,可以开始尝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但是初二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调控能力还不够,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的严格管理。 初中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当然在此过程仍需以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可以借助实验或多媒体电教手段,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因此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和调动好学生的积极性,不断提供动脑的问题情景,提供动手的练习机会,让每个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是上好本节课的关键。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氧气的用途。 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 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 初步了解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 了解氧化剂。 2、情感目标 通过有关氧气性质的演示实验,培养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和探索自然的精神。 3、技能目标 初步掌握闻气体的操作方法 掌握观察和表达化学反应的基本方法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初步学会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以及观察和分析综合能力。 难点:氧化反应和氧化剂以及实验现象的描述。 五、学法的指导 氧气是在自然科学学习中系统地认识具体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开始,形成一个良好的思维习惯是本节课学法指导的关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人的正常感观习惯,指导学生先按色、嗅、味、状态的顺序去认识氧气的物理性质,再通过自主阅读去了解氧气的溶解性和密度等物理性质,培养学生形成一个观察以及描述物质物理性质的正确习惯顺序。 对氧气的化学性质,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思维观察实验现象,学会如何观察、描述实验现象,并对

二氧化碳的性质(基础) 知识讲解

二氧化碳的性质(基础) 责编:熊亚军 【学习目标】 1.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 2.了解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能区别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3.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 【要点梳理】 要点一、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1)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2)标准状况下,二氧化碳的密度为1.977g/L,比空气大。 (3)二氧化碳能溶于水,1体积水中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气体。 (4)固态CO2又叫干冰。二氧化碳的三态变化: 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高清课堂《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1)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如图所示实验中: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 通过分析该实验的现象,可以说明二氧化碳两点性质:①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②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2)CO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CO2+H2O=H2CO3 碳酸很不稳定,容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H2CO3=H2O+CO2↑ 讨论:观察课本实验6-6(如下图所示)并分析。

现象与分析:A纸花变红说明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B、C纸花不变色,说明水和二氧化碳都不能使紫色石蕊变色D纸花变红说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具有酸性。四组实验的对比说明了水和二氧化碳不使紫色石蕊变色,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酸使紫色石蕊变红,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D纸花变红后加热,又变成了原来的紫色,说明碳酸不稳定,又分解了。 (3)CO2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的碳酸钙沉淀。常利用此性质,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Ca(OH)2+CO2=CaCO3↓+H2O(清变浊) 3.二氧化碳的用途: (1)气体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制汽水、作气体肥料、化工产品的原料等。 (2)固态二氧化碳又叫干冰,可用作①制冷剂,②形成人工云雾(舞台上),③人工降雨。 【要点诠释】 1.二氧化碳不能支持一般可燃物的燃烧,但不是所有物质,有些物质如金属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2.把C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时,会观察到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不是二氧化碳,而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后生成的碳酸。盐酸、稀硫酸等也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3.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和与水发生化学反应两者在本质上是不同的,前者是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后者是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4.实验室久置的石灰水瓶内壁,会有一层白色物质,白色物质是CaCO3(石灰水吸收空气中的CO2,发生如下反应:Ca(OH)2+CO2=CaCO3↓+H2O)。 要点二、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1.二氧化碳无毒,但在二氧化碳过多的地方,人们会感到窒息。通常空气里含0.03%体积的二氧化碳,当含量达到1%的时候,对人体就有害处;达到4%~5%的时候,会使人感到气喘、头痛、眩晕;达到10%的时候,能使人不省人事,呼吸逐渐停止,以致死亡。 2.温室效应的形成、危害及对策: (1)温室效应形成的主要原因: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需求不断增大,它们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而由于一些天灾和乱砍滥伐,能吸收二氧化碳的大片森林和草原绿地却在不断消失,从而导致碳氧循环不平衡,致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多,地球表面温度上升。 (2)温室效应的危害:①气温上升,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沿海城市会被淹没;②地球表面的水分蒸发,使土地沙漠化,农业减产等。 (3)防治措施:①减少煤、石油等含碳矿物燃料的使用,更多利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潮汐能等。②大力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提倡种草种花增加绿化面积等。 【要点诠释】 1.空气中CO2含量过高会引起“温室效应”,但不能说CO2是空气污染物,一般空气中CO2的体积分数大约在0.03%左右。 2.植物的光合作用在大气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它是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对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保持不变及人类的生存、生活有着重大的影响。 3.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产生途径有:人和动植物的呼吸、矿物燃料的燃烧、动植物体腐烂等。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消耗途径有:植物的光合作用等。 4.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并不是说二氧化碳有毒。当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超过正常含量时,对人体会产生有害影响。 要点三、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