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_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_的设计思路和主要特点_刘恩山

_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_的设计思路和主要特点_刘恩山

_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_的设计思路和主要特点_刘恩山
_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_的设计思路和主要特点_刘恩山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 的设计思路和主要特点

刘恩山 (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京100875)

摘要 2003年3月,教育部颁布了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新的高中生物课程有很大的变化,它将直接影响我国高中生物学教育发展的方向。介绍了新高中生物课程的设计思路和主要特色,以帮助我国的生物学教育工作者理解和贯彻这一标准。

关键词 生物学 高中 课程 课程标准

2003年3月31日,教育部颁布了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 (以下简称 标准 ), 标准 研制的完成是我国生物学教育发展中具有标志性的成果。它的颁布必将有力地推进我国高中生物课程的发展。相对于高中生物教学大纲(2002)而言,高中课程标准有了跨越性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第8次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反映了新世纪中我国的社会需求、学生发展的需要和生物科学的进步,也反映了国际生物学教育的共同特点和我国50年来在生物课程改革中积累的成功经验及相关研究的成果。 标准 的出台,对我国教材编写人员、教师和教研人员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为帮助生物学教育工作者了解 标准 ,本文将介绍新高中生物课程的设计思路和主要特点。

1 设计思路

1.1 课程宗旨 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研制组(以下简称 标准组 )在标准研制第1阶段工作的基础上,明确了我国新的高中生物课程的价值和任务:高中生物课程的核心任务是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其价值是为学生全面提高科学素养做出贡献。这一认识是构建高中生物学课程的指导思想。

标准组认为,一个人的生物科学素养需要不断地提高,在基础教育的义务教育阶段中,学生的生物学素养虽然已经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距现代社会对一个公民(而非生物学专业人员)生物学素养的要求尚有距离。因此,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是高中生物课程核心的任务。

生物科学素养反映了一个人对生物学领域中核心基础内容掌握的情况。根据高中生物课程的任务,这个基础也就应该成为高中生物课程的核心内容和基本要求。因此,高中生物课程是基于以下5个方面的要求来构建的:

学生理解生物学基本现象、事实、规律,以及生物学原理是如何用于生物技术领域之中的;

学生能够解释发生在身边的生物学现象;

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科学的世界观,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学生应掌握一系列的相关技能,包括操作技能、科学探究一般技能、比较、判断、分析和推理等思维技能,以及创造性和批判性的思维方式;

学生应在学习生物课程的过程中,形成终身学习的基本能力和习惯。

1.2 充分考虑社会的需求 社会对高中生物学教育的需求包括提高全民生物科学素养的要求。当代社会在迅速发展、不断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一些社会问题,在这些社会问题中,相当一部分是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如环境、资源、人口、生态等。这些问题的根本解决,有赖于全体公民对这些问题有正确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有赖于全体公民的参与;有赖于他们具有相关的知识,并能依据生物学的原则去正确地决策和采取个人行动,所有这些都需要全体公民生物科学素养的提高。高中生物课程需要应对这样的社会需求。

随着生物科学作为带头学科的飞速发展,以及生物技术的广泛应用给人们带来的各种产品和多方面的商机,正在有愈来愈多的资本投入与生物技术相关的产业。这将在生物科技相关的领域中形成更多的就业机会。这些产业在技术的要求上既有高新技术,又有一般技术;在对人才的要求上,既需要高层次、高学历的研发人员,又需要为数可观的、具有基本生物科学素养、工作在生产线上的一般工人。在新的世纪,将有更多的人直接或间接地工作在与生物科学相关的工作岗位上。为此,高中生物课程的设计也要充分考虑到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

1.3 为学生的学业选择和考虑职业方向提供帮助 随着高中的普及,我国将会有更多的高中毕业生直接进入社会工作,他们将面临着择业的问题。那些希望进入高校的学生也要选择学习方向。这是当前许多学生和家长感到困惑的事情,而在以往的高中学科课程中,学生很少能有机会将这一实际的问题同他们的学习活动联系起来。

28

生 物 学 通 报 2003年第38卷第5期 国家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研制组负责人

在设计新的高中生物课程过程中,标准组充分关注了学生发展的需求,力图在必修和选修课程中,都渗入专业发展和职业选择的教育,使学生有机会了解到本学科不同领域的发展、与生物学相关的不同岗位,为他们选择自己人生的方向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思考的机会。

1.4 反映时代的特点和生物科学的进步 在过去几十年间,生物科学迅速发展,已经成为自然科学中领先发展的学科之一。生物科技的广泛应用已经改变了每个人的生活。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自身的健康、食品、环境等问题倍加关注。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不仅加速了知识的更新,也使一些新的科技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如转基因技术、人体器官移植等等。人们在对个人生活做出决策、在参与公众事务的讨论时,需要一些新的生物学知识和观点。这样,一些过去被认为重要的课程的内容,今天已经显得不那么重要,而新的内容则需要进入中学生物课程。

课程标准注重高中生物课程的发展性,力求使之既能反映生物科学经典和核心的内容,又能反映现代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新进展。 标准 在所有的模块中都加入了反映时代特点、反映当代生物科学进步并与人们现实生活关系密切的内容。

1.5 初中、高中整体设计 我国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在工作机制上为初中、高中课程的整体设计提供了保障。标准组在设计初中生物课程标准时,就为初、高中的衔接做了统一的设计,整体设计表现在3个方面:

1)课程理念 初、高中的生物课程都遵从了 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 面向全体学生 、 倡导探究性学习 的相同理念,使初、高中课程在指导思想上保持一致性。在共同理念的基础上,高中生物课程增加了 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的理念,以体现高中生物课程的特点和更高要求。

2)课程目标 在共同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初、高中课程目标在表述方式、目标的指向等方面具有很强的一致性,并呈现出递进的关系。

3)内容主题上的互补和递进 中学生物学课程通常包括十大主题(见下图),我国初中生物课程全部包括了这些主题,其中,生物多样性、生殖和发育等主题侧重在初中阶段完成,而像细胞、物质与能量、遗传与进化、生物与环境等较为抽象且对学生认知能力要求高的主题,则安排在初、高中两个学段完成。这样,生物学的核心主题在两个学段的分布既各有侧重,又在整体上实现互补;既能实现初中阶段的内容相对完整,又能使高中阶段的内容相对集中(3个必修模块中只涵盖6个主题),以保证核心内容的教学能较为深入。

在相同主题的处理上,采用了初、高中递进安排的方式,如:在细胞这一主题,初中侧重于细胞的结构,

35个国家高中生物课程主题和所占比例

高中则侧重于细胞亚显微结构和功能,细胞的各种生命活动,是讲 活 细胞,加强了物质和能量代谢的内容。又如:生态学的主题,初中主要是个体生态的内容,而高中则是在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方面有更加深入要求。初、高中教学内容整体设计,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可以减少不必要的重复、保证总体目标的实现。

2 高中生物课程的主要特点

2.1 充分体现基础性 在研制 标准 的过程中,标准组认为 基础性 是指构成生物科学素养的基础,它涵盖了多方面的目标或要求,而不仅仅是 双基 。因此,新的高中生物课程既强调学生对核心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注重正面而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基础能力的达成。

在必修内容框架的构建上,也力图体现基础性。标准组分析了35个国家高中生物课程所涉及的主题及各主题所占课时的百分比(见上图),依据初中生物课的基础和整体设计的思路,选择了其中最重要的主题,并重新组合成3个模块。这3个必修模块,既考虑了不同层次上生物学的知识,又注意到了生物学中核心的主题,突出了构成生物学素养的基础。学习这些内容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生命活动的规律,理解科学的本质、过程和方法,了解并关注生物科学技术在社会生活、生产和发展中的应用。

2.2 注意课程的选择性 根据新的高中课程方案,生物课程标准力求在多样化和选择性方面有所突破,以充分适应不同地区的需要。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选择性是从3个层面实现的。首先,每一个模块中的内容标准都是一个内容主题,而不是一个具体的 知识点 。这种提纲挈领式的内容标准为教材编写和课堂教学都留出了极大的空间。教材编写者或教师可根据标准的二级主题,选取不同的事实、素材或安排不同的学习活

29

2003年第38卷第5期 生 物 学 通 报

动来实现标准的要求。这也将有利于实现教材的多样化。

其次, 标准 在一些模块的内容要求上留出了选择空间,如:在选修2 生物科学与社会 模块中,城市中学可以不选 生物科学与农业 这个一级主题,而农村中学可以不选 生物科学与工业 这个一级主题。在选修1 生物技术实践 这一模块中,共有14个二级主题,学生和教师只要从其中选择5~7个内容研修,即可达到要求,获得2学分。这样的选择可以适应不同学校、学生的需求。

最后,课程是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的结构,必修部分是生物学的核心内容,是全体学生共同的基础;选修部分要引导他们关注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最新进展及其与社会的关系,促进他们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有进一步提高;同时考虑学生不同的兴趣和志向及多样化发展的需要,分别侧重生物技术、生物学与社会、生物科技进展,为他们选择学业和职业方向提供帮助。2.3 新课程重新调整了理论与实践的平衡 生物科学不仅是一个理论体系,而且也是一个科学探索的过程。因此,课程标准特别注重学生在生物课程学习中的实践过程,更加重视实验和其他实践活动的开展。在 标准 的必修模块中,绝大部分的内容标准都附有相应的活动建议,这些建议大多是学生的实践活动;在这部分的4个教学案例中,也全部都是学生动手的活动。在选修模块的设计上,有以实践活动为主要学习方式的 生物技术实践 模块。这一模块要求学生 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设计并进行实验,然后收集并整理资料,写出报告,相互讨论。 教师的任务不是讲授,而是为学生的实验提供多方面的帮助。这样,学生的实践和学习活动在这一模块中具有突出的地位。这些都反映了高中生物课程中理论与实践之间新的平衡关系。

2.4 重新调整科学与技术的平衡 科学和技术是两个不同的领域,有着不同的本质和特点。但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它们广泛结合,成为 一个硬币的两个不同侧面 。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对当代和今后的公民提出了技术素养的要求。因此, 标准 把对学生生物技术素养的教育纳入到了生物课程之中,并将它作为高中生物课程的目标之一。标准组在设计高中生物课程时,重新设定了科学和技术的平衡,加强了生物技术的内容。

在必修模块,知识体系是生物科学的逻辑框架,技术教育渗透在科学教育的主题之中,如 关注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 关注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 等。此外在活动建议中也包括了一些与技术相关的内容。

在选修部分,生物技术则是3个选修模块的核心主题。在选修中,主要内容都围绕生物技术展开,如选修1 生物技术实践 侧重了传统的生物技术,并强调学生动手实践;在选修2 生物科学与社会 模块中,在农业、工业、健康、环保4个一级主题中,突出地渗透了应用生物技术;在选修3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中,标准又从基因工程、克隆几个方面介绍了现代生物技术。这样,从整体来看,高中生物课程中生物技术内容大为增加。

2.5 重视学习方式的改变 标准 倡导以探究为核心的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倡导学生在动手和动脑的学习活动中全面达成课程目标、倡导学生对学习内容有深入的理解和思考,以获得高层次的认知能力。所有这些教学思想都体现在内容标准、活动建议、教学案例及实施建议之中。标准也要求教材开发者和教师在编写教材和教学过程中,采取多种措施,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2.6 充分考虑到 标准 的可行性 标准 的设计既考虑了要加大此次课程改革的力度,跟上时代的发展和国际理科课程改革的步伐,同时又要充分考虑到新课程的可操作性和 标准 的可接受性。因此, 标准 在必修模块的教学要求、在选修模块的数量、在课程内容的范围等方面,都注意到了我国生物学教育的原有基础。在内容选择和教学要求方面,充分继承了我国生物学教学几十年的经验和优势。在实验活动的建议中,考虑了要适应我国不同地区的经济条件差异较大的实际情况,既能使条件好的学校能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如:要求条件较高的生化实验、组织培养实验;又能使条件不利的学校也能开展有效的活动,如:腐乳的制作、制果酒、果醋等。

标准 指出了我国新世纪中生物课程的发展方向。在实施 标准 的过程中,需要全体生物学教育者不断学习 标准 ,努力将 标准 的要求落到实处,使我国生物学教育能迈上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北京:人民

教育出版社,2003.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

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 刘恩山.生物课程标准的研制背景与特点.生物学通报,

2002,37(1):32 34.

5 刘恩山.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 的研制基础.生物学

通报,2003,38(4):27 29.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生物教学

大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BZ)

30

生 物 学 通 报 2003年第38卷第5期

高中生物实验设计专题复习

2017高中生物实验设计专题复习 1 实验设计的一般程序: 明确实验目的;分析实验原理;选择材料用具;设计实验步骤;预测实验结果; 观察收集数据;分析推理得出结论。 2 实验设计遵循的原则: ⑴单一变量原则 ? ①自变量与因变量 自变量是实验中由实验者操纵的因素或条件,而因变量是指由实验变量而引起的变化结果,二者之间是前因后果的关系。实验的目的就在于获得和解释前因与后果。 例:关于“唾液淀粉酶水? 解淀粉”的实验中,“低温(冰块)、适温(37℃)、高温 (沸水)就是实验变量,而这些变量引起的实验变化结果就是反应变量。该实验旨在获得和解释温度变化(自变量)与酶的活性(因变量)的因果关系。 ②无关变量与额外变量 无关变量是指实验中除实验变量外的影响实验结果与现象的因素或条件。由无关变量引起的变化结果就叫额外变量。它们之间也是前因后果的关系。但它们的存在对实验与反应变量的获得起干扰作用。例如:“唾液淀粉酶实验”中,除实验变量(温度)外,试管的洁净程度、唾液的新鲜程度、淀粉浓度、温度处理的时间长短等等就属于无关变量。如无关变量中的任何一个或几个对三组实验不等同、不均衡,就会产生额外变量,影响实验的真实结果。实验变量,或称自变量,指实验假设中涉及的给定的研究因素。反应变量,或称因变量,指实验变量所引起产生的结果或结论。而其他对反应变量有影响的因素称之为无关变量,观察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强调:不论一个实验有几个实验变量,都应确定一个实验变量对应观测一个反应变量,这就是单一变量原则,它是处理实验中的复杂关系的准则之一。 ⑵对照性原则? 对照实验是指除所控因素外其它条件与被对照实验完全相等的实验。 ①空白对照 空白对照是指不做任何实验处理的对象组。如,在“唾液淀粉酶催化淀粉”的实验中,实验组滴加了唾液淀粉酶液,而对照组只加了等量的蒸馏水,起空白对照。 ②条件对照 条件对照是指虽给对象施以某种实验处理,但这种处理作为对照意义的,或者说这种处理不是实验 假设所给定的实验变量意义的,或不是所要研究的处理因素。即虽给对照组施以部分实验因素,但不是所研究的实验处理因素;这种对照方法是指不论实验组还是对照组的对象都作不同条件的处理,目的是通过得出两种相对立的结论,以验证实验结论的正确性。例,“动物激素饲喂小动物”实验,其实验设计方案是:甲组:饲喂甲状腺激素(实验组);乙组:饲喂甲状腺抑制剂(条件对照组);丙组:不饲喂药剂(空白对照组)。显然,乙组为条件对照。该实验既设置了条件对照,又设置了空白对照, 通过比较、对照,更能充分说明实验变量---甲状腺激素能促进蝌蚪的生长发育。 ③自身对照 自身对照是指实验与对照在同一对象上进行,即不另设对照。如“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则是典型的自身对照。自身对照,方法简便,关键是要看清楚实验处理前后现象变化的差异,实验处理前的对象状况为对照组,实验处理后的对象变化则为实验组。 ④相互对照 相互对照是指不另设对照组,而是几个实验组相互对比对照。如“植物激素与向光性向重力性实验”和“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中,所采用的都是相互对照,较好地平衡和抵消了无关变量的影响,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 ⑶等量原则 对照实验设置的正确与否,关键就在于如何尽量去保证“其它条件的完全相等”。具体来说有如下四个方面: ①所用生物材料要相同即所用生物材料的数量、质量、长度、体积、来源和生理状况等方面特点要尽量相同或至少大致相同。 ②所用实验器具要相同即试管、烧杯、水槽、广口瓶等器具的大小型号要完全一样。 ③所用实验试剂要相同即试剂的成分、浓度、体积要相同。尤其要注意体积上等量的问题。 ④所用处理方法要相同如:保温或冷却:光照或黑暗;搅拌或振荡都要一致。有时尽管某种处理对对照实验来说,看起来似乎是毫无意义的,但最好还是要作同样的处理。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 (2017最新修订版)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最新修订版)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标研制组 目录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 念 ..................................................................... .. (1) (一)课程性 质 ..................................................................... .. (1) (二)基本理 念 ..................................................................... .. (1) 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 标 ..................................................................... . (2) (一)学科核心素 养 ..................................................................... . (2) (二)课程目 标 ..................................................................... (3)

三、课程结 构 ..................................................................... (3) (一)设计依 据 ..................................................................... (3) (二)结 构 ..................................................................... . (4) (三)学分与选 课 ..................................................................... .. (4) 四、课程内 容 ..................................................................... (4) (一)必修课 程 ..................................................................... . (4) 模块 1 分子与细 胞 ..................................................................... .. (4)

初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之比较(2)

初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比较 伴随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开展,各科纷纷推出新的课程标准和教材,生物作为初高中学生的必修科目,也产生了新的课程标准。 两份生物课程标准均由四个主要部分组成: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前言部分包括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设计思路三部分内容。课程目标分为总目标和具体目标。内容目标是对各自课程所包含内容的具体阐述。实施建议包括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及教材编写建议四部分内容。 目录 第一部分前言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三、内容标准 内容标准对生物课程内容所包含的每个子模块列出了具体内容标准和活动建议,为生物课程的具体实施和新教材的编写提供了参考。关于初高中课程内容的区别与联系如下:中学生物学课程内容可以概括为十大方面。其中生物多样性、生殖和发育等内容侧重在初中阶段完成,而像细胞、物质与能量、遗传与进化、生物与环境、生物技术等较为抽象的内容,则安排在初、高中两个学段完成。可见生物学的核心内容在两个学段都有安排,但在内容层次上是递进的,如细胞这一内容,初中侧重于细胞的显微结构,而高中则侧重于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和功能,细胞的各种生命活动,突出了“活”细胞的特性,加强了物质和能量代谢的内容,研究的内容深入到分子水平。如生态学内容,初中主要是个体生态的内容,而高中则是在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方面有更加深入的要求。这样初、高中生物教学内容,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减少了不必要的重复。 比较初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主题(见表1),可以看出初高中内容主题上存在互补和递进的关系。生物课标研制组通过对35个国家生物课程内容的分析得知,中学生物学课程通常包括十大主题:细胞、植物、动物、人体、行为、遗传、进化、生态、微生物、生物系统学。初中生物课程标准的“人与生物圈”课程体系涉及了全部主题。而高中必修模块只涵盖了6个主题,内容相对比较集中,保证了知识的深入。从主题内容看,生物多样性、生殖和发育等主题侧重在初中阶段完成,而像细胞、物质与能量、遗传与进化、生物与环境等较为抽象、对学生认知能力要求高的主题,则安排在初高中两个阶段完成。可见生物的核心主题在初高中阶段的分布既有侧重,又在整体上实现了互补。相同内容的处理上,初高中也体现出了递进的关系。高中阶段安排的选修模块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志向进行选择,具有相对的自主性。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全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 目录 第一部分前言 (2)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7)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9)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24) 第一部分前言 今日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普通高中教育的任务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并使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实现有个性的发展。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国际视野与民族精神、社会责任感与人生规划能力,对国家的兴盛、社会的进步、个人的终身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生物课程是高中阶段重要的科学课程。在当代科学技术领域中,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尤为迅速,成果显著,影响广泛而深远。如DNA分子结构和功能的揭示、体细胞克隆哺乳动物技术的突破、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干细胞研究的进展、脑科学的深入发展、生物工程产业的兴起等,正在改变人类的生活。尤其是生物科学技术和信息科学技术正在逐渐融合并显示出强大的经济力量,已成为科学发展和技术革命的世纪标志。生物科学和技术不仅影响人类的生活、社会文明和经济活动,还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高中生物课程应当与时俱进,以适应时代的需要。 自1978年起,我国高中生物课程历经多次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在吸纳现行高中生物学教育优点的基础上,更尊重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更贴近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经验;更多地反映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新进展;更重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更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 一、课程性质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是农业科学、医药科学、环境科学及其它有关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生物科学的研究经历了从现象到本质、从定性到定量的发展过程。当今,它在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的发展都非常迅速,并且与信息技术和工程技术的结合日益紧密,正在对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高中生物复习:实验技能1 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2017·全国Ⅰ,29)根据遗传物质的化学组成,可将病毒分为RNA病毒和DNA病毒①两种类型.有些病毒对人类健康会造成很大危害.通常,一种新病毒出现后需要确定该病毒的类型. 假设在宿主细胞内不发生碱基②之间的相互转换.请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③的方法,以体外培养的宿主细胞④等为材料,设计实验以确定一种新病毒的类型.简要写出(1)实验思路,(2)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即可.(要求:实验包含可相互印证的甲、乙两个组⑤) 审题关键 信息①:病毒营寄生生活,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核酸是DNA或RNA,只含有二者中的一种,DNA和RNA在化学组成上的区别如下: 核酸五碳糖含氮碱基 DNA 脱氧核糖A、G、C、T RNA 核糖A、G、C、U 信息②:强调了碱基,二者碱基的区别:DNA特有T,RNA特有U. 信息③: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是指用放射性的同位素替代某化合物中的特殊元素,来追踪该化合物的运行和变化过程的方法.回忆相关内容: 研究内容标记方法 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运输过程将3H标记的亮氨酸注射到胰腺细胞中 光合作用中氧气中的氧的来源用18O分别标记光合作用的原料H2O和CO2光合作用暗反应中C元素的转移过程用14C标记光合作用的原料CO2 T2噬菌体遗传物质的探究分别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用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 信息④:联想T2噬菌体遗传物质的探究实验和病毒的寄生特点,标记病毒需要先用含有放射性元素的培养基培养宿主细胞,再让病毒去侵染标记的细胞,子代病毒就会被标记. 信息⑤:甲、乙两组要形成对比,结合①②③④可判断出应分别用放射性的同位素标记DNA成分中的T和RNA成分中的U. 参考答案 (1)实验思路:甲组:将宿主细胞培养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尿嘧啶的培养基中,之后接种新病毒.培养一段时间后收集病毒并检测其放射性;乙组:将宿主细胞培养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胸腺嘧啶的培

高中生物新教材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课 程 标 准 人民教育出版社

第一部分前言 今日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普通高中教育的任务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并使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实现有个性的发展。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国际视野与民族精神、社会责任感与人生规划能力,对国家的兴盛、社会的进步、个人的终身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生物课程是高中阶段重要的科学课程。在当代科学技术领域中,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尤为迅速,成果显著,影响广泛而深远。例如,DNA分子结构和功能的揭示、体细胞克隆哺乳动物技术的突破、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干细胞研究的进展、脑科学的深入发展、生物工程产业的兴起等,正在改变人类的生活。尤其是生物科学技术和信息科学技术正在逐渐融合并显示出强大的经济力量,己成为科学发展和技术革命的世纪标志。生物科学和技术不仅影响人类的生活、社会文明和经济活动,还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高中生物课程应当与时俱进,以适应时代的需要。 自1978年起,我国高中生物课程历经多次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在吸纳现行高中生物学教育优点的基础上,更尊重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更贴近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经验;更多地反映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新进展;更重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更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 一、课程性质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是农业科学、医药科学、环境科学及其他有关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生物科学的研究经历了从现象到本质、从定性到定量的发展过程。当今,它在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的发展都非常迅速,并且与信息技术和工程技术的结合日益紧密,正在对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高中生物课程是普通高中科学学习领域中的一个科目。高中生物课程将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尤其是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生物科学素养是公民科学素养构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公民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知识、探究能力以及相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它反映了一个人对生物科学领域中核心的基础内容的掌握和应用水平,以及在已有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科学素养的能力。提高每个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是本课程标准实施中的核心任务。 面向全体学生《标准》的设计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课程的内容标准有较大的灵活性,以适应不同学校的条件和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发展。 倡导探究性学习生物科学作为由众多生物学事实和理论组成的知识体系,是在人们不断探究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探究也是学生认识生命世界、学习生物课程的有效方法之一。《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勤于动手和动脑,逐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重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生物科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医疗保健、环境保护、经济活动等方面密切相关。 《标准》注重使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并能运用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参与公众事务的讨论或作出相关的个人决策;同时注意帮助学生了解相关的职业和学习方向,为他们进一步学习和步人社会做准备。 三、课程设计思路

高中生物新课标解读感想

高中生物新课标解读感想 一个假期匆匆就过去了,一开学就面临着新的难题----解读新课标。在组长的带领下,我们组齐心协力,对生物必修三的课标做了解读。在解读的过程中,感觉受益颇深。如何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领会新课程标准所体现的教育价值观,课程理念、课程目标以及在教学实践中必须遵循的原则。实现教学观念,学习方式和教学策略的转变,提高自身的生物科学素养,为全面实施新课程做好适应性的准备,这是摆在我们每位高中生物教师面前的新课题,需要我们认真学习、思考、研究和实践。 一、树立新的课程观念 首次出台的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明确将“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确立的生物课程应遵循的理念。较传统的高中生物的课程观念以传授知识为核心,强调应试教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习新课标,首先应深刻领会新的课程理念,转变教学观念。 1。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高中生物新课标明确提出: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是高中生物新课程的核心任务和价值所在。生物科学素养是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每个公民适应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应具备的基本素养。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公民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知识、探究能力以及相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它反映了一个人对生物科学领域中核心的基础内容的掌握和应用情况,以及在已有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科学素养的能力。因此,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基础,教会学生理解生物学基本现象、事实、规律,以及生物学原理在生物技术领域中的运用,科学地解释发生在身边地生物学现象;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科学的世界观,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行为;指导学生掌握操作技能,科学探究的一般技能,比较、判断、分析和推理等思维技能,以及创造性和批判性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基本能力和习惯。 2 。面向全体学生 面向全体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新课程标准所遵循的教育价值观。新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指出: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将提高全体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作为生物课程的核心任务,为各类学生选择今后的学习方向和职业方向提供帮助。作为一名高中生物教师应深刻领会新课程标准中面向全体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发展的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真正变学生苦学为乐学,厌学为好学,除了教材内容的因素外,教师应提倡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读中学、观察中学、听中学、玩中学、思考中学、做中学、合作中学,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更多的学习方式,从而获得学习中的乐趣和全面和谐的发展。因材施教,分层要求对学生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同样是学生,他们的智力水平,学习能力、行为习惯、学习目标等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用同一个标准要求每一个学生是不科学的,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方法,使每位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不同层次的提高。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

第一部分前言 今日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普通高中教育的任务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并使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实现有个性的发展。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国际视野与民族精神、社会责任感与人生规划能力,对国家的兴盛、社会的进步、个人的终身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生物课程是高中阶段重要的科学课程。在当代科学技术领域中,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尤为迅速,成果显著,影响广泛而深远。例如,DNA 分子结构和功能的揭示、体细胞克隆哺乳动物技术的突破、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干细胞研究的进展、脑科学的深入发展、生物工程产业的兴起等,正在改变人类的生活。尤其是生物科学技术和信息科学技术正在逐渐融合并显示出强大的经济力量,己成为科学发展和技术革命的世纪标志。生物科学和技术不仅影响人类的生活、社会文明和经济活动,还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高中生物课程应当与时俱进,以

适应时代的需要。 自1978年起,我国高中生物课程历经多次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在吸纳现行高中生物学教育优点的基础上,更尊重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更贴近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经验;更多地反映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新进展;更重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更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 一、课程性质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是农业科学、医药科学、环境科学及其他有关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生物科学的研究经历了从现象到本质、从定性到定量的发展过程。当今,它在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的发展都非常迅速,并且与信息技术和工程技术的结合日益紧密,正在对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高中生物课程是普通高中科学学习领域中的一个科目。高中生物课程将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尤其是发

新课程高中生物创新教学激发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程高中生物创新教学激发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发表时间:2014-04-10T13:32:16.387Z 来源:《新疆教育》2013年第8期供稿作者:王敬宝 [导读] 高中生物教学必须寓新课程理念于课堂教学之中,激发学生思考潜能,提高探究思维能力。 河北省邯郸市釜春中学王敬宝 摘要:新课程改革是转变学生学习生物课程方式的一个突破点。高中生物教学必须寓新课程理念于课堂教学之中,激发学生思考潜能,提高探究思维能力;拓展学生创造能力.培养良好思维品质;科学运用类比方法,帮助理解知识要点教师应充分地利用生物课堂有效地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真正彰显新课程理念。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生物创新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研究表明,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自主的学习过程,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注重学生的经验与学习.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教学方法,因此而成为了新一轮生物课程改革中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一个突破点。《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生物课程要让学生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具备较强的生物学基本操作技能、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高中生物教学必须切实寓新课程理念于课堂教学之中,在教学中真正彰显新课程理念。 一、发掘学生思考潜能,提高探究思维能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这是我国古代教育学家的精辟论述。心理学认为:思.最容易引起定向探究反射。宋代张陆说过:“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学生强烈的释疑解惑的欲望是他们积极思考的潜在动力,由存在疑问到解释疑问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进行认真思考、深入探究、综合分析、严谨推理,运用已有的知识去获得新知识的过程。这对增长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起着重要作用,是教师的分析与讲解所无法替代的。我在教学高中必修模块2第3章第1节“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的时候,就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如实验中包括有两个小实验,我只给学生说明了科学家当时的探究思路、欲解决的问题,以及选择使用rI‘2噬菌体的具体因素和相关的背景资料,例如,66岁的艾弗里的实验不令人信服的原因是没有把蛋白质和DNA分开单独观察其作用,只有在蛋白质分子中含有硫,而磷几乎都存在于DNA分子中。我如此做的目的是为学生后面发现问题作好铺垫。然后,要求学生认真观察这个实验,并且暗示他们这个实验里面存在有问题。谁能把它找出来,可以讨论。稍后学生提出了这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首个实验离心分离后沉淀物的放射性为何很低.而非没有?二是其后的实验离心分离后上清液的放射性为何很低,而非没有?三是为何首个实验得到的沉淀物(DNA)全是蓝色,而其后实验得到的沉淀物(DNA)却蓝红兼备?四是为何离心分离后T2噬菌体颗粒比较轻,而被感染的大肠杆菌却比较重?看到学生能提出这么多的有深度的问题,我大喜过望,因为这充分说明他们认真观察、思考和分析了。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释疑了。有人认为,教师释疑时要力求讲“全面、透彻、详细”,使学生心知肚明。我以为这对学生学习是无益的。一位优秀的教师重要的是教给学生会学,让学生自己去知识的海洋邀游。真所谓“涉浅水者见虾,其颇深者见鱼鳖.其尤深者观蛟龙”。释疑的过程要结合教学的双方实际,而且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长期坚持这样的以兴趣激发疑问,再巧妙地解释疑问的教学方式和训练,一定会强化和提高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 二、拓展学生创造能力,培养良好思维品质拓展高中学生的创造力需要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我认为探索就是一种很好的创造性学习。探究的真正目的不仅仅在于使学生掌握生物学知识,还在于让学生学会和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让他们渐渐地形成良好的探究态度、探究方法和思维品质。 高中必修模块2第6章第2节《基因工程及其应用》这一部分知识,教师如果纯粹地按照教材讲述基因工程的原理和操作步骤.学生的理解和记忆都必定是很表浅的,即使记住了,也只是“囫囵吞枣”。为了使学生认识与理解基因工程技术,我是这样设计处理的:1.首先重温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方法与过程.传统育种方法一般只能在同种生物中进行,而难以将一种生物的优良性状移植到另一种生物上。有何方法能够实现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交流,打破远缘杂交的不亲和性,定向改造生物性状?一连串的问题提出来让学生思考、讨论,有的学生想出了“植物嫁接”2.嫁接后植物所生长的果实和接穗亲本的性状完全是一样的,然而假如只要物种的某个优点,而非全部的时候又怎么办呢?这样的问题让学生去讨论,他们想出诸如基因杂交、基因嫁接、基因剪接、基因转移等方法。学生想到了这些,至此我的教学目的也就实现了.因为这表明学生己领悟到了科学家们当时为什么要创造基因工程这个技术和他们想解决什么问题。在此基础上,我再要求学生进行假设、设计,怎样来完成这个基因的“嫁接”技术。他们即使讲述得不是很完美,但也会想出很多方法。 当学生急切地想知道正确答案的时候,我再让他们认真阅读课本上的基因工程操作基本步骤示意图,并且与学生共同总结基因工程操作的“四步曲”:剪(剪取目的基因)一拼(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一导(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一检(目的基因和蛋白质的检测),这时学生的记忆会更加深刻。我认为这样处理不但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而且能培养他们大胆假设和创新的科学精神。 三、科学运用类比方法,帮助理解知识要点许多的知识点都很抽象,很多的生理过程无法用肉眼观察,这是高中生物的一个特点,学生因此无法形成具体直观的经验。 所以对于很多抽象的知识教师需要将其转化成形象的或与学生生活贴近的知识来讲解,这就需要运用类比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例如:我在教学高中模块一第四章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中“主动运输”的知识点时,就利用一个学生很常见的事例去进行类比:当我们来到河边要到对岸时,需要船工用船渡过对岸的情境。其中,河相当于膜.船相当于载体,我们必须付钱相当于能量。这样一类比,学生对主动运输的过程及特点有了看得见摸得着的感觉.然后进一步分析主动运输需要载体需要消耗能量和逆浓度梯度的跨膜运输方式。我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用到类比这种教学方法。效果非常好.学生从中也掌握了当遇到抽象知识运用类比来帮助理解的办法。 总之,充分地利用生物课堂有效地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生,是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师必须深入研究和解决好的一个重要课题。

2017年高中生物新课标(学科核心素养)

2017年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 2016年7月20日版 (修订稿)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标研制组 目录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1) (一)课程性质 (1) (二)基本理念 (1) 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2) (一)学科核心素养 (2) (二)课程目标 (3) 三、课程结构 (3) (一)设计依据 (3) (二)结构 (4) (三)学分与选课 (4) 四、课程内容 (4) (一)必修课程 (4) 模块1 分子与细胞 (4) 模块2 遗传与进化 (6) (二)选修Ⅰ课程 (8) 模块1 稳态与调节 (8) 模块2 生物与环境 (10) 模块3 生物技术与工程 (12) (三)选修Ⅱ课程 (14) 现实生活应用 (14) 职业规划前瞻 (16) 学业发展基础 (19) 五、学业质量标准 (22) (一)学业质量水平 (22) (二)说明 (25) 六、实施建议 (25) (一)教学与评价建议 (25) Ⅰ. 教学建议.................................................................................................................. Ⅱ. 评价建议 (27) (二)学业水平测试与高考命题建议................................................................................. Ⅰ. 学业水平测试.......................................................................................................... Ⅱ. 高考命题建议.......................................................................................................... (三)教材编写建议............................................................................................................. 1. 教科书编写的基本原则......................................................................................... 2. 教科书内容的选择................................................................................................. 3. 教科书内容的组织和呈现方式............................................................................. (四)地方和学校实施本课程的建议................................................................................. 1. 精心规划并全面落实高中生物学课程.................................................................

_解答高中生物实验设计题的一般思路

Secondary School Education 中学教育 ASIA -PACIFIC DEUCATION 亚太教育 75 解答高中生物实验设计题的一般思路 文/张锋 摘要:生物实验设计题作为一种考查学生能力的综合性题型而言,不仅能体现试题的开放性这一特点,而且对学生思维能力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都是一种比较可行的测试题,因此也就常常成为高考中对人才选拔的一种常用题型,由于这一题型的灵活度较高,因而考生在这一类型的测试题中丢分较为严重,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学生对生物实验设计题的设计思路把握不好。 关键词:实验设计题;生物;思路;学生中图分类号:G 633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5-0075-01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对于高中学生来说,不仅要能够具有对常见实验仪器、器具、药品的使用能力,还要具有对实验程序的理解能力,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处理能力,这里我仅对生物实验设计题的设计思路进行一个抛砖引玉的说明。 一、对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需要做到精准地把握 在生物实验设计题中,确立好一个精准的实验目的乃是整个实验能否收到事半功倍的关键所在,因此学生在进行实验设计前首先要弄清实验的目的,以及该题需要对什么样的生物事进行验证或探究。也就是说,实验目的设置一般可以按照需要验证什么?证明什么?探究(或探索)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这样的步骤去展开。当然有些实验目的则需对上述问题进行提炼和整理。 生物实验设计的理论依据主要来源于对相关实验原理的精准把握,这就需要对实验中所涉及的相关学科的知识、仪器的使用方法,特别是生物学中所涉及到的理论知识有一个全方位的掌握,这乃是完成实验设计题目的关键所在。 二、正确地理解设计要求 对某一个结论要进行证实,虽然可通过多种多样的实验来加以证明,但我们所需要使用的设计方案,则只能根据题目的具体要求来加以确定,所以在实验目的确定之后,接下来至为关键的就在于要细心地去弄清题目的设计要求。否则不管实验设计得如何完美,但若不符合题意,就只能是事倍功半,而且还会造成得分率不高的现象。 三、找准实验变量,确定观察指标 实验变量,亦称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给定的因素或条件。实验变量一般隐含于实验目的中,如“探索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的“低温、适温、高温”就是实验变量。 观察指标是能够说明实验变量作用效果的一种实验现象或实验结果。观察指标的确定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实验的效果。如要证明光合作用产生O2,就需找到一种检测O2的方法。要证明甲状腺激素促进代谢,就得找到能体现代谢强度变化的方法,而要证明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动物个体发育的作用.则需找到能体现发育速度的材料进行观察等等。实验方法的策划是整个实验设计的核心,而实验变量、观察指标的准确确定则是实验设计的关键所在。 四、正确安排、书写实验步骤 实验步骤的安排直接体现了学生实验设计的能力,而很多学生因对此规律没有掌握而失分较多,对照实验的实验步骤书写一般程序如下: 1.等量分组编号:在这一步骤中,一般都根据实验的要求选择适宜的器材和材料。选材应遵循条件相同的原则,也就是说要体现等量原则,如:年龄相同、体重相近的同一特种。这样的实验可以简分为两组,比如实验组和对照组;也可以根据实验的需要分为若干组,但不管如何分组,都必须对每组进行明确的标记,标记的符号可以使用1、2、3、或一、二、三、当然也可以用甲、乙、丙或A 、B 、C 等符号进行标,其目的只要能让分组的标示让人一目了然既可,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让我们实验便于观察、统计、比较和叙述。 2.单一变量处理:根据实验的要求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施加单一变量。除实验变量外,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培养、饲养等条 件也要相同,即控制无关变量(符合等量原则),书写为“其他条 件适宜且相同” 。3.观察记录结果:若是植物、动物、微生物的培养实验,因实验结果不会立即呈现,所以应书写为“经过一段时间,观察对 比,记录结果” 。实验步骤的书写一般分为三步,若题目要求两步或四步,则需进行相应的合并或拆分,但这三步的内容不能有遗漏。 五、实验结果、结论的合理预测及分析 实验结果是实验所得到的直观现象,有些可用肉眼观察,有些不能用肉眼直接进行观察的则需加入指示剂,借助颜色变化对实验的结果进行观察。当然也可以借助于某些现代化的仪器来进行辅助观察。我们在实验的过程中如果实验对象在颜色、气味、形态、生理等方面呈现出其特殊性,因对其进行详实的叙述,以便形成实验结论。当然叙述的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一般采用的方法有文字描述法、表格展示法、坐标曲线标示法和实物形态呈现法等等。无论采用哪种方法,其基本的要求是对实验结果的描述一定要精准, 如对测交结果预测,除了“全黑 ”“有黑有白”外还有“全白”;加碘后 ,“不变蓝”不等于“无色”或“无颜色变化”;另外,“不变”也不能说成“无现象” 。实验结论虽说是根据实验结果而做出的一种推论,但实验结论往往就是一个正确的实验设计应该达到的实验目的,换句话说,即得出的实验结论就是实验目的。我们还要注意的一点在于,这样提出的实验结论其目是为“验证”服务还是为“探究”服务的,要不然就很难达到我们实验设计题的根本要求。 如果是验证型的实验,通过实验我们都可以对试题中需要验证什么?证明什么?的实验目得出一致的结果,才能说这样的实验是成功的。再联系实验的目的得出结论。我们得出的结论应当是合理的、科学的、肯定的。当然有不少的结论并不会很平铺的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我们还需要在实验要验证的内容中,通过理论与实际相联系去仔细的寻找。不管怎么样,此一般只会有一个结果和相应的结论,而且结论与实验目的是相互对应的。 若是探究实验,应该先预测可能的结论,再由结论反推其应该对应的结果,这样不至于漏掉某种可能的实验结果,实验结论的预测一般有三种可能,变量对结果有影响(分为促进作用、抑制作用)和无影响,再由预测的结论反推其对应的实验结果。 (作者单位:贵州省天柱民族中学)参考文献:[1]王海洲,侯福林.浅谈中学生生物实验能力的培养[J ].2007年01期. [2]徐安国,陈延松.高中生物实验题设计及其解析[J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3]郭建超.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之实验设计题的解题思路[J ].2008年12期. [4]张冬生.浅谈生物实验设计[J ].2009年01期. DOI:10.16550/https://www.sodocs.net/doc/2d4499300.html,ki.2095-9214.2016.13.069

_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_的设计思路和主要特点_刘恩山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 的设计思路和主要特点 刘恩山 (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京100875) 摘要 2003年3月,教育部颁布了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新的高中生物课程有很大的变化,它将直接影响我国高中生物学教育发展的方向。介绍了新高中生物课程的设计思路和主要特色,以帮助我国的生物学教育工作者理解和贯彻这一标准。 关键词 生物学 高中 课程 课程标准 2003年3月31日,教育部颁布了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 (以下简称 标准 ), 标准 研制的完成是我国生物学教育发展中具有标志性的成果。它的颁布必将有力地推进我国高中生物课程的发展。相对于高中生物教学大纲(2002)而言,高中课程标准有了跨越性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第8次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反映了新世纪中我国的社会需求、学生发展的需要和生物科学的进步,也反映了国际生物学教育的共同特点和我国50年来在生物课程改革中积累的成功经验及相关研究的成果。 标准 的出台,对我国教材编写人员、教师和教研人员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为帮助生物学教育工作者了解 标准 ,本文将介绍新高中生物课程的设计思路和主要特点。 1 设计思路 1.1 课程宗旨 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研制组(以下简称 标准组 )在标准研制第1阶段工作的基础上,明确了我国新的高中生物课程的价值和任务:高中生物课程的核心任务是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其价值是为学生全面提高科学素养做出贡献。这一认识是构建高中生物学课程的指导思想。 标准组认为,一个人的生物科学素养需要不断地提高,在基础教育的义务教育阶段中,学生的生物学素养虽然已经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距现代社会对一个公民(而非生物学专业人员)生物学素养的要求尚有距离。因此,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是高中生物课程核心的任务。 生物科学素养反映了一个人对生物学领域中核心基础内容掌握的情况。根据高中生物课程的任务,这个基础也就应该成为高中生物课程的核心内容和基本要求。因此,高中生物课程是基于以下5个方面的要求来构建的: 学生理解生物学基本现象、事实、规律,以及生物学原理是如何用于生物技术领域之中的; 学生能够解释发生在身边的生物学现象; 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科学的世界观,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学生应掌握一系列的相关技能,包括操作技能、科学探究一般技能、比较、判断、分析和推理等思维技能,以及创造性和批判性的思维方式; 学生应在学习生物课程的过程中,形成终身学习的基本能力和习惯。 1.2 充分考虑社会的需求 社会对高中生物学教育的需求包括提高全民生物科学素养的要求。当代社会在迅速发展、不断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一些社会问题,在这些社会问题中,相当一部分是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如环境、资源、人口、生态等。这些问题的根本解决,有赖于全体公民对这些问题有正确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有赖于全体公民的参与;有赖于他们具有相关的知识,并能依据生物学的原则去正确地决策和采取个人行动,所有这些都需要全体公民生物科学素养的提高。高中生物课程需要应对这样的社会需求。 随着生物科学作为带头学科的飞速发展,以及生物技术的广泛应用给人们带来的各种产品和多方面的商机,正在有愈来愈多的资本投入与生物技术相关的产业。这将在生物科技相关的领域中形成更多的就业机会。这些产业在技术的要求上既有高新技术,又有一般技术;在对人才的要求上,既需要高层次、高学历的研发人员,又需要为数可观的、具有基本生物科学素养、工作在生产线上的一般工人。在新的世纪,将有更多的人直接或间接地工作在与生物科学相关的工作岗位上。为此,高中生物课程的设计也要充分考虑到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 1.3 为学生的学业选择和考虑职业方向提供帮助 随着高中的普及,我国将会有更多的高中毕业生直接进入社会工作,他们将面临着择业的问题。那些希望进入高校的学生也要选择学习方向。这是当前许多学生和家长感到困惑的事情,而在以往的高中学科课程中,学生很少能有机会将这一实际的问题同他们的学习活动联系起来。 28 生 物 学 通 报 2003年第38卷第5期 国家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研制组负责人

(完整)高中生物实验课的教学方法研究课题

《高中生物实验课的教学方法研究》课题 结题报告 沛县湖西中学欧惠菁 一、课题的提出背景 新的《生物课程标准》明确地提出“提高学生科学素养”这一理念,并将此作为本次生物课改重要目标之一。多年来,我国《生物学大纲》中的课程目标是按照基本知识、能力、态度的顺序排列。实验题型是考查学生能力的有效题型,近年实验题型的比值也逐渐增高。 生物学科中的实验教学一是限于学校的客观条件,二是课时不够,一周两节课,即使没有实验教学任务也是很难完成的。既要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又要解决实验课的重难点,基于此,许多教师盲目追求学生参与,教学成了满堂的自主探索、合作、讨论的过程,课堂成了“乱言堂”,教师成了旁观者,影响教学重难点的解决。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有效地学习,是我们教师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研究意义 传统的实验课大多是教师课前讲授有关的知识,实验课也只是简单的照本宣科,重复书上的步骤。学生热热闹闹,教师疲于维持课堂纪律,一堂课收效甚微。学生并没有发展相应的探究能力。既要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又要解决实验课的重难点,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教学问题。把实验融于探究式的教学模式中,即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也重视教师的主导的功能。耗时的实验操作由师生课余时间完成,探究的过程在课堂完成。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形成一种新的实验教学模式,即探究式实验教学。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及探究活动的的开展,使学生亲身经历探究的过程,使学生在探讨过程中逐步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从而发展其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探究能力。 (3)通过课题的研究和实施,实现探究性学习的教育价值,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一般能力,获得对科学的兴趣与理解;在体验实践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中,学会科学探究的各种技能,领悟科学观念,培养科学精神,养成良好的科学习惯并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在整个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培养问题意识、研究意识、交流意识与合作意识,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健全人格奠定基础。 (4)通过此课题的研究,提高教师的反思与行动研究的能力,提升教师实施科学探究的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专业水准的提高,也是目的之一。 三、研究内容 本课题主要研究的是高中生物实验课的有效性教学主要涉及如下方面 (1)实验课中课堂的导入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教学过程的起点,因此,导入的设计在知识深度上必须具有可行性,在实施教学目标上要把握方向性,在设计的形式与内容上要增强趣味性,在思维的训练上要具有启发性,在情感意志的培养上要具有引导性,为完成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及思想教育,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 (2)实验课中探究问题的设计 思维总是从问题开始的,提问是最古老的教学方法之一。有质量的提问是一节课的课眼所在,是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钥匙。也是教学重难点解决的重要途径之一。设置什么样的问题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究竟哪些问题能够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任务驱动”,探究过程中学生自主活动的重点是什么,教师重点指导探究的哪些方面,如何引导学生探讨问题,而不偏离教学的重难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