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欠发达地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

欠发达地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

欠发达地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
欠发达地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

(一)农民群众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认可度较高。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是农民群众,只有让农民群众感知到、享受到文明创建的成果,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才能取得真正实效。调查显示,从总体上看,农民群众对近年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认可度较高,有21%有的农民群众认为“成效明显”,53%认为“有一定成效”,有13%认为“成效一般”,有3%认为“没有什么成效”(见图2)。从分项来看,农民群众对所在村居住环境的态度,有81%认为“很满意”和“基本满意”,19%认为“不满意”或“很不满意”;农民群众对开展文明村镇创建的看法,有

69%认为“很有成效”、“有成效但长期坚持不够”,10%认为“经济发展了才能搞创建”,21%认为“创建面不广”、“农民得到实惠不多”;农民群众对社会风气的看法,45%认为“大有好转”、“有一定改观”,23%认为“没有变化”,32%认为“有所倒退”。综合问卷调查、座谈访谈、实地考察等情况,可以得出一个基本判断,即我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与欠发达实际相匹配,走出了一条能使农民群众充分感知、具有区域特色的良性发展道路。

(二)农民群众对精神文化需求呈现增长趋势。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群众对“求知、求健、求乐”的需求越发迫切。调查显示,63%认为“需要加大文化、卫生、体育等设施建设的力度”,60%认为“需要加强对农民群众的教育培训的力度”,53%认为“需要经常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33%认为“需要加大对不良社会风气的整治力度”(见图3)。农民群众对自身知识技能的需求指向十分明确。对提升自身素质最迫切的培训内容,列第一位的是“职业技能”,达53%;第二位的是“实用技术”,达50%;第三位的是“法律知识”,达40%;第四位的是“市场信息、文化知识”,达39%。这就要求我们切实加大对农民群众的教育培训力度,使他们成为有技能、会经营、懂法守法的新型农民。同时,在农村,家长对子女的期望越来越高,教育需求越来越大。针对“您希望孩子在节假日参加哪方面的活动”,有53%选择“看课外书”、“参加兴趣小组”,有60%选择“参加文体活动”、“参加志愿者等道德实践活动”,63%选择“补习功课”,13%选择“科技制作”。针对“作为家长平时该如何教育子女”,有60%选择“加强沟通,做孩子的朋友”,61%选择“以身作则,做孩子的榜样”,38%选择“有空时辅导孩子作业”,9%选择“不听话就打骂孩子”。

二、近年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做法与成效

近年来,丽水市以实现农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大力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改善了村庄环境,加强了文化建设,提高了农民素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一)以提高人的素质为根本,把思想教育与促进农民增收结合起来。农民增收困难是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更是农民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从农民个体素质来讲,市场观念滞后,缺信息、缺技能、缺服务是农民增收的制约因素。对此,我们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就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环节和基本目标,充分发挥教育功能,引导农民转变观念,提高就业、创业能力。近年来,丽水市在各种思想教育和服务活动中,注重把提高农民素质与引导农民创业、增加农民收入紧密结合起来。一是组织主题教育,使他们成为有信念的人。针对思想观念的多样化、多元化,在广大农村先后开展了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党的十七精神教育以及改革开放30周年、建国60周年伟大成就教育等主题教育活动,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农民;针对农民思想观念落

后、市场意识差、创业信心不足等问题,在基层干部群众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激励农民增强发展信心。二是开展文明实践,使他们成为有道德的人。结合“放心菜”工程建设,针对部分农民信用缺失等问题,在广大农民中广泛开展以宣传贯彻中央《纲要》、省《规范》为主题的诚信教育实践活动;结合生态城市建设,在全市开展“保护生态环境、树立文明新风”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农民群众积极参与保护环境、防治污染、绿化美化、树立文明新风的实践活动;为增强农民群众的城市意识、文明意识,先后开展了文明礼仪教育、文明出行、“做一有道德的人”等文明养成行动,还结合“千场电影进农村”活动,利用幻灯片开展文明出行警示教育,引导农民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从自我做起。三是加强职业培训,使他们成为有技能的人。大力实施“百万农民素质培训工程”,依托农技110信息网络、农民技术协会、农函大、成技校等阵地和平台,狠抓农民职业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创业技能和致富能力。今年1-6月,全市各级共投入培训经费600多万元,举办培训班1441期,培训农民14万人次。

(二)以新农村建设为动力,把优化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与全面提升文明程度结合起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必须解决群众盼望解决的实事,既使群众受教育,又使群众得实惠,这样才能深入人心。近年来,丽水市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目标,从群众的要求出发,通过“百村示范、千村整治”、文明村镇、乡风评议等载体,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和社会风气,提升了农村文明程度。以“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为抓手,大力开展村庄环境建设整治工作,使农村生活环境、农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全市已培育成省级示范村39个、市级示范村109 个,整治村1210 个。以文明村镇创建为抓手,不断提升创建村的文明程度。全市涌现出国家级文明镇1个、省级9个、市级13个,县级51个;省级文明村18个、市级31个、县级352个。以农村乡风评议为抓手,认真解决农村社会风气存在的突出问题。如遂昌县应村乡应村村道德风尚评议会,对农村少数人存在的不孝、好赌等问题进行评议和批评,促进了农村社会风气的好转。景宁县梧桐乡梧桐村老年人乡风评议团,成了村民心中爱管闲事的“管事婆”。

(三)以城乡结对共建为抓手,把文化示范点建设与扩大文化惠民覆盖面结合起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按照“进村入户”的要求,加强基层文化建设,不断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近年来,丽水市根据省文明委“双万结对、共建文明”的要求,大力开展“百村千户文化示范工程”结对共建活动。采取各级文明单位与行政村(户)结对共建的方式,在三年时间内建成100个市级文化示范村、1000个市级文化示范户,同时要求各地把20%以上的行政村创成县级文化示范村。全市共有1055个文明单位与723个行政村、1157个农户结成共建对子。结对双方把文化建设作为结对共建活动的核心内容来抓,扎实开展“三送两建”(送图书、送戏、送电影,建文化活动室、建文化示范户)活动,有力推动了农村文化建设,引导村民在参与共建中感受文化、享受文明、接受教育。据统计,全市各级文明单位帮助建设文化活动室或场所451个计2万多平米,新建市级文化示范村78个、市级文化示范户315个。以“丽水文化名村”创建评选为抓手,全市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落实140多个创建项目,创成了遂昌县长濂村等20个“丽水文化名村”。同时,广泛开展“百镇千村种文化”活动,实施百村“春泥计划”,组织“绿谷风”文化大篷车下乡巡演,扩大文化惠民覆盖面。

(四)以建立住村联心制度为依托,把思想互动与服务群众结合起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建立一套求真务实的科学机制,把思想互动与服务群众结合起来,始终保持党同群众的血肉联系。近年来,丽水市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推出乡镇“住村联心”工作制度,走出了一条“领导一线指挥、干部一线工作、矛盾一线解决、发展一线促成”的新路子,有力推动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该制度以“岗位在村、责任到村、服务农民、联系农民”为主要内容,以乡

镇干部全员住村为基础,实行“一线工作法”。要求乡镇全体干部都参加住村工作,每个行政村至少要有1名住村干部,乡镇主要领导和班子成员带头入住问题多、困难多的村,住村干部在村每周确定工作地点,每周住村三天两夜。实践证明,这项制度改“走读”为住村,有利于改进干部工作作风,把握群众思想脉搏,促进农村文明建设,是一项受农民群众欢迎的“民心工程”。此外,丽水市还建立并落实了领导和部门联系制度、领导接访约访下访制度、农村指导员制度等工作制度和机制,畅通了党和政府与农民群众广泛联系、经常联系的渠道,增进了干部与群众之间的感情,促进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经常化、制度化。

(三)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凸现实用性、多样化。调查显示,无论是在方式选择上,还是在内容选择上,强调实用性是当前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突出特点。针对农民群众当前最需要的文化活动,有51%选择“健身活动”,40%选择“看电视听广播”,39%选择“看电影、看戏”,19%选择“读书看报”,9%选择“上网”(见图4)。针对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有68%选择“电视”、“报纸”,41%选择“同学、亲朋好友”,16%选择“支部学习”、“会议传达”。这说明,诸如电视、电影、演出、健身等文化产品和供给方式凭借其“简单、便利、实用”的优势,依然在农村占居重要位置,“会议传达”、“支部学习”等方式退居到比较次要的位置,读书看报、上网等一些相对层次较高的文化产品和活动方式的适用率还不高。同时,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呈现多样化、个性化。如在作“农民群众需要怎样的文艺演出”的口头调查时,调查对象因年龄段的不同而反映不同。中老年大多欢迎“社戏”,年青人喜欢“现代戏”,但不论中老年还是年青人都喜欢并积极参与“土生土长的文艺演出”。这就要求我们在“送文化”的同时,切实加大“种文化”的力度,培植农民自己的文化队伍。

(图4)

(四)农村的经济状况对乡风文明建设影响较大。调查显示,欠发达地区乡风文明建设,受当地的经济状况和政府财力的影响较大。针对“您认为建设乡风文明应从哪方面入手”,有68%选择“从加强环境建设入手”,20%选择“从整治社会治安入手”,8%选择“从思想政治教育入手”,4%选择“从摒弃陈规陋习入手”;针对“您认为制约你参加文体活动的主要因素”,有69%选择“场地设施不足”,56%选择“没钱组织活动”,30%选择“没有时间、没有精力”,20%选择“内容没有吸引力”,18%选择“自身素质不够”。这说明,农村环境设施不足是制约乡风文明建设的突出因素。农村的经济状况不仅影响农村环境建设和文体设施的投入上,还影响到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上。针对“您认为当前制约村里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有62%选择“思想观念”、“农民素质”,30%选择“自然环境”;针对“村集体开支主要用途是什么”,有58%选择“支付村干部误工补贴”,37%选择“招待客人”;针对“农闲时,您主要娱乐或工作方式是什么”,52%选择“打牌玩麻将消磨时间”,20%选择“学习手艺”,18%选择“外出务工”;针对“您每年用于文化休闲娱乐的开支为多少”,48%选择“100元以下”,37%选择“100—500元”,15%选择“500-1000元”和“1000元以上”。这充分说明,提高农民素质、发展农村经济是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根本途径。

三、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虽然近年来我们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与欠发达地区“三农”问题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与日益增长的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调查认为,“三个多样化”的新形势,给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带来了挑战。

(一)随着农村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农村的社会形态呈现多样化。农村改革的深化和新农村的发展,农村社会存在着不同的群体阶层和生产生活方式,社会形态呈现出多样化。一是经营主体的个体性。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经营主体由集体变为农户,各人经营各人的,一切的生产经营由农户自主安排、自负盈亏,农民群众对集体的依赖性弱化、集体观念淡化。二是群体形态的差异性。不少农民依靠党的政策勤劳致富,但也有少数人靠不正当手段富了起来,引起农民群众的不满。有不少农民由于创业精神不足、致富能力缺乏,仍然处在贫困线上,这样农村社会不同群体的贫富差距势必逐步拉大。三是农民阶层的多样性。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把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农村社会存在着私营企业主、乡镇企业职工、个体工商业者、农业劳动者、打工族等不同阶层。

(二)随着社会生产的深刻变化,农民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呈现多样化。改革开放30年来,社会各方面发生了深刻变化。在这种背景下,农民群众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以及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也发生了“革命性变化”。一方面,农民感谢党的好政策,让他

们过上好日子,相信党、依靠党、追求知识、崇尚科学,这是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价值主流。另一方面,农民对社会上的一些丑恶现象和不正之风强烈不满,加上不良生活方式的影响,思想陷入迷茫和困惑之中,造成一些农民特别是一些青年农民缺乏正确的价值取向。另外,农民不同的阶层群体,由于所处的环境、接触的社会层次、经济状况不同,其思想认识、生活方式、政治态度、价值取向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三)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群众的社会需求呈现多样化。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最应该为农民做些什么”的口头调查时,农民反映:“一要多宣传…三农?政策、科技、信息;二要多提供政策扶持,改善村庄环境;三要帮助提供小额贷款支持;四要多组织科技、文化、卫生、法律下乡;五要多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六要多为民办实事、解民忧”。可以看出,新形势下农民群众的社会需求日趋多样化,求富、求知、求进、求乐已成为广大农民群众生活中的一种新时尚。

面对农村形势的新发展和农民群众的新要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认识不清,定位不准,没有摆上应有位置。有的基层干部认为,经济工作是硬的,要全力抓;精神文明是软的,可抓可不抓。有的认为,只有经济发展了,精神文明自然而然会上去,可以“不用抓”。也有的觉得,“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农村工作本来很忙的,把有限的资金和精力投入到精神文明建设“划不来”,心理“不愿抓”。还有的认为,传统的宣传教育方式在农村难以发挥作用,管用的新手段又没有,觉得“没法抓”。这些思想认识上的“误区”,使精神文明在农村工作全局中很难摆上应有位置,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任重道远。

(二)农村文化设施、产品匮乏,难以满足群众需求。农村文化设施严重滞后,成为欠发达地区满足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制约“瓶颈”。据统计,全市有15个乡镇未建立文化站,44个文化站未上等级。文化站中,名义上有活动阵地,但被移用或出租的较多,“一站一人一桌”现象十分普遍。许多村只有一个活动室,主要以男性老年人喝茶、搓麻将为主,中老年妇女、青少年休闲活动场所很少,无法满足农民休闲娱乐和思想交流的需要。现有的乡镇文化干部大多还兼任行政事务,很难腾出时间抓文化业务。民间艺人保护和民间艺术传承不够,许多民间艺术由于后继乏人,面临失传的局面。县、乡(镇)两级文化产品生产不足,文化供应炒冷饭、老面孔的多,缺乏吸引力。现有的文体活动,大多停留在城镇,深入农村的少,活动的覆盖面不广,与农民实际需求差距较大,存在着“三少三难”现象,即“电影放映少、报刊书籍少、娱乐场所少”,“看电影难、看书难、看戏难”,这些问题在农村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这样的状况,难以挡得住负面文化的侵蚀。

(三)农村人口流动加剧,农村文明建设缺失主力军。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向城市就业转移。据不完全统计,丽水农村流向城市的人口61万,占农村人口的比重达29%,如果包括“半农半工半商”,短时间、短距离流动人口则更多。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年富力强、科学文化素质较高,是农村的“能人”和“知识分子”。一方面,他们外出向城市就业转移,或打工或经商形成劳务经济,其劳务收益已成为相当一部分农民家庭的经济支柱,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民生活、拉动了所在村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大量有文化的主要人员外移,不仅阻碍了农业生产现代化水平的提高,还使新农村建设、乡风文明建设失去主力军。

(四)农村经济落后,农村文明缺乏必要的物质支撑。农村文明建设特别是文化工作对经济依赖性强,没有经费,设施无法兴建,队伍无法组织,活动无法开展,农村干部也缺乏积极宣传主流文化的积极性。据统计,2008年丽水市农民人均纯收入5050元,比全省平均水平少4208 元,只占全省平均水平53%;全市3451个行政村,集体经济空壳村(年集体收入在3

万元以下)2700个,占78.2%。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任重道远。因病返贫、因灾返贫、因上大学而返贫的现象在农村比较普遍,农村空巢老人、留守子女的生活、精神状况堪忧。国家在农村虽然也有救济体系,但其保障范围和力度,相对于农村广大贫困弱势群体,只是杯水车薪,救急救不了穷。农村一些孤、老、弱、病、残、贫等弱势群体的处境一时难以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古语道:“仓禀实而知礼节”,不消灭贫困就难以形成真正的文明。

(五)农村社会风气有所滑坡,基层组织引导乏力。传统的中国农民深受儒家文化的熏陶,勤劳、善良、纯朴、厚道、以义制利的传统美德代代相传。然而,随着社会的转型,形形色色的价值观在社会舞台上亮相,而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在利益机制的驱动下,在城市物质文明高消费的诱惑下,在某些社会分配不公现象的刺激下,当代农民在价值目标的取向上更趋功利。不少人把“一切向钱看”当作自己的行为准则,集体观念淡薄,个人主义日趋严重,只讲实惠,不讲情义,只讲权利,不讲义务,对公益事业漠不关心。在部分农村,一些青年农民不再讲什么忠孝仁义,不再讲什么天理良心,乡亲的财物也敢偷,自己的父母也敢打,整天游手好闲、打牌赌博,还有一些村民为了田头地角的蝇头小利大打出手,甚至闹出人命。一些农村,人们对破旧的公共设施无力维修,而对搭庙宇、续宗谱、建祠堂却十分热衷,以赚钱骗钱为目的而从事封建迷信活动的人增多,算命、测字、占卜成了一些农民的新职业。一些农村长期不开党员大会和村民大会,党的方针、政策不能及时有效地传达贯彻到党员、群众,对农民的引导教育乏力,甚至一些农村党员干部还参与到赌博、封建迷信活动中去,起了很不好的示范作用。

(六)机制滞后,创建格局未有效形成。由于体制机制的不到位,农村精神文明的创建格局还没有真正有效形成。在领导体制上,全市187个乡镇基本上没有设立文明办和文明创建的专职干部;乡镇党委的分管领导也基本上身兼数职,抓精神文明建设的精力有限;村级虽说村两委有分工,大部分村只有书记、主任在抓日常工作,他们的主要精力在创业发展上,对精神文明建设很难顾及。在投入机制上,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经费尚未列入财政预算,农村社会事业与经济发展不协调问题更为突出。调查显示,在一些欠发达乡村,村庄环境“脏乱差”、农民文化生活单调的问题更成了影响乡风文明建设的主要因素。在长效管理上,没有探索建立有效的机制和办法,工作不到位,“反弹现象”严重。如前几年推出的“双建设、双整治”活动,对农村社会风气、社会治安、居住环境以及针对农村不良陋习的突击整治不乏多次,但每次整治后由于长效机制未建立而出现“反弹”。还有一些村这几年开展的乡风评议,解决农村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但往往相关制度没制定或制定了不落实,存在着“活动时轰轰轰烈烈、活动后面貌依旧”的现象。

四、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针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面临的挑战与问题,我们要立足实际,重在建设,紧紧抓住丽水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积极探索欠发达地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新途径、新载体、新办法,努力实现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

(一)提高认识,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事关党在农村执政地位的巩固,事关广大农民群众致富奔小康、建设新农村的全局。要坚决克服“可有可无”和“无所作为”的思想,充分认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它摆上议事日程抓紧抓好。要牢固树立“创建也是一种生产力”的理念,把文明创建融入到改善村庄环境、发展农村经济的各项工作中去,以强有力的创建态势推动农村发展。要深入研究欠发达地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积极探索新途径、新载体、新办法,大力推进乡风文明。要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目标,坚持以农民群众的呼声和要求为创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落实创建举措,加大创建力度,不断提升农村文明程度和农民群众文明素质。

(二)创新载体,大力推进生态文明村创建活动。丽水市委二届十一次全会提出:“为加快推进城乡生态化步伐,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落实到农村基层,从今年开始在全市开展生态文明村创建活动”。作为衡量我市农村发展水平、文明程度的综合性创建载体,创建生态文明村既是一项生态工程、文明工程,又是一项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工程。在创建活动中,要以村级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文化、生态班子建设为核心,以改善农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根本出发点,因地制宜、示范推动、整体推进。一是要大力发展村级生态经济。充分发挥和利用生态资源的优势,突出主导产业和产品特色,着力打造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丽水制造”品牌,加快建设一批品牌化、标准化、规模化、市场化、产业化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促进农民快速增收致富。二是要大力改善村级生态环境。要从群众最直接、最关心、最得益的事情抓起,把生态文明村创建与村庄整治、旧村改造工程、绿化示范村创建等载体有机结合起来,整合创建资源,形成创建合力,不断改善村庄环境面貌,用整治优美的环境影响人、教育人、感染人。三是要大力弘扬村级生态文化。推动各项文化惠民政策在农村基层的落实,充分挖掘村级生态文化资源,培植文化队伍,建设文化阵地,深化乡风评议,不断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四是要大力建设村级生态班子。要通过基层党组织“先锋工程”、村级换届选举等手段,加强村级领导班子建设,着力建设一批具有生态文明素养、建设生态文明能力强和用心谋事、民主理事、干净干事、和谐共事的村级生态班子。

(三)重在建设,加大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力度。按照新形势下农民群众“求健、求知、求乐”的要求,大力推进农村宣传文化阵地、内容、队伍建设,不断增强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一是要加强阵地建设。抓住当前加大投入、扩大内需的政策性性机遇,积极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村村响)和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室等基础设施建设,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农村文化公共服务设施网络,让广大农民学有场所、娱有空间、乐有设施,使其成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开展健康有益活动的主阵地。二是要加强内容建设。切实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建设,努力创作思想内容健康、艺术质量上乘、农民喜闻乐见的精品佳作。根据不同区域、不同人群的需求,开展文化下乡、农村文化艺术节、民俗文化活动,抓好区域性文化体育竞赛活动,繁荣集镇文化、村落文化、广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要以文化活动为载体,充分运用农闲、节日、集市,寓教于文、寓教于乐,活跃农民文化生活,满足农民需求,充实农民精神世界,形成良好的乡风民风,使不健康的东西无机可乘。三是要加强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宣传文化设施在“科技兴农”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基层宣传文化干部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采取文化示范村(户)创建、“百镇千村种文化”等手段,加大民间文化人才培养建设力度,力求通过几年努力,在全市农村建成1000支民间文艺团队,使其成为活跃农村文化的生力军。

(四)培育新农民,为建设新农村提供人力支撑。适应生态文明和全面小康建设的新要求,加大培育新农民力度,引导农民树立科学发展理念,提高综合素质,加快由传统农民向现代农民转变,为培育乡风文明、建设新农村提供强大的人力支撑。着眼于提高农民现代文明意识,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活动,树立品德端正不违法、计划生育不超生、家庭和睦不拌嘴、孝敬老人不忤逆、邻里互帮不生非、崇尚科学不迷信、健康娱乐不赌博、移风易俗不浪费等社会风尚;深入开展“保护生态环境、树立文明新风”活动,引导农民树立环保意识、文明意识,养成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深入开展评选“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和文明户创建活动,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农民学习先进、争当先进,推动形成邻里团结、家庭和睦、诚信友爱、扶贫济困的人际关系。着眼于提高农民职业劳动技能,发挥农村科技服务机构、组织和专业技术协会作用,大力实施“百万农民素质培训工程”,培养造就一大批生产能手、能工巧匠和经营能人。

(五)健全机制,促进农村文明建设的经常化、制度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点大面广,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必须探索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确保长期抓、经常抓、抓出成效。一是要建立领导体制。要切实加强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实行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确保农村文明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融入各部门各行业的业务工作,尤其要把各级领导抓农村文明建设工作纳入岗位责任制,一同谋划、一同部署、一同落实。乡镇应设立文明办,配备必要的编制和人员,确保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有人抓、抓得起。二是要完善共建机制。要充分发挥文明单位在城乡共建文明中的示范作用,深入开展“百村千户文化示范工程”结对共建活动,不断深化结对内容,落实创建举措,提升共建水平。要通过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进城市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产品向农村覆盖,城市服务向农村辐射。三是要强化投入机制。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应纳入财政预算,逐步增加各项创建经费投入,使农村科教文卫体和群众性文明创建专项资金投入增加的幅度与财政收入成正比增长。同时要出台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农村文明建设的政策措施,充分借助社会力量,通过社会投资、个人捐助和民间集资等形式,共同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欠发达地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根据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的课题安排,为更好地掌握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状况,今年5月上旬到7月下旬,我们围绕“欠发达地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课题进行了专题调研。在发动各县(市、区)调研的基础上,课题组先后深入到莲都、缙云、遂昌、松阳、云和等县区12个有代表性的乡(镇)村,通过座谈访谈、实地查看、电话调查、随机抽查、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情况,分析问题,提出对策,形成了如下课题调研报告。

一、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调查汇总与基本评价

在实地调研的过程中,我们组织了欠发达地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调查问卷。此次调查问卷共设计了35个选择题160个选项,发放了问卷500份,收回448份,随机组织的乡(镇)村干部、农村党员和群众代表参加了问卷调查,其人均年收入水平、人员类别情况、年龄组成(见图1)。

三、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总的来看,XX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认识不到位。一是一些干部存在认识上的偏差,认为精神文明建设是“软任务”,不如物质文明,摸得着,看得见,体现政绩明显,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处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状态;二是一些同志存在模糊意识,认为经济上去了,精神文明建设自然而然上去,先把经济抓上去,再抓精神文明也不迟;三是存在畏难情绪,一些同志觉得物质条件差,思想工作难做,精神文明不好搞,应付了事。

2、阵地建设滞后。目前,阵地建设在XX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虽有提高,但仍然存在着较大的问题。由于一些基层干部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视不够,认识上存在偏差,加之受经济条件制约,在精神文明建设上投入较少。调查显示,目前XX县农村镇乡无正规专门的文化体育活动场所的占78.7xxxx,12.3xxxx的村有文化活动室,但设施不齐、设备老化占绝大多数,且没有开展正常的文化活动,无法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农村文化生活单调。

[找文章到文秘资源-/https://www.sodocs.net/doc/2816191735.html,-一站在手,写作无忧!]

3、农民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不够高。调查发现,较多农民认为,现在搞的是

市场经济,就是要想方设法多挣钱,精神文明建设无足轻重;还有一部分人认为精神文明建设是“有文化人干的事情”,与自己无关。这一方面固然与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低、认识不到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有关,但更重要的原因则是基层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宣传力度不够,工作方法不对路,缺乏相应的组织机构,没能充分调动起农民群众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措施及对策

精神文明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针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成效和存在问题并存的现实,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必须采取强有力的对策措施:

1、努力发展经济,增加农民和集体收入是打破当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瓶颈”的关键。要按照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的要求,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和物质条件。

2、以民为本,着力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是主体。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只有农民的整体素质提高了,才能自觉地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是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教育和指导农民,在农村广泛开展“八荣八耻”教育活动,帮助农民树立正确的荣辱观、道德观,消除封闭、保守的意识,树立敢闯敢拼、勤奋自强、富而思进的观念。二是加强农民的文化科学知识、市场经济知识的渗透和培训,重点抓好“绿色证书”和新型农民创业培训,着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三是加强法制建设,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加大综合治理的力度。

3、加快阵地建设,推进文化活动。求富、求知、求乐、求美,已成为时代潮流和农民群众的迫切愿望,农村文化基础设施是满足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平台。一是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资金投入机制,加大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力度,形成以乡镇宣传站、村文化活动室为基础的农村文化网络,下工夫建设好村民文明学校、农民夜校、图书室、阅报栏等各种思想文化阵地,继续加快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二是切实抓好农村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努力做到有场所、有设备、有管理、有效益。三是优化载体,活跃文化生活。要做到形式和内容的有机结合,激发群众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用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观念和健康、进步的文化活动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为农民提供良好的精神食粮。

4、按照“村容整洁”的要求,加强环境建设,提高生活质量。一是抓好村镇建设规划,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对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以及道路建设、村落建设、房舍建设进行统一规划。二是继续深入推进“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引导农民改厕、改圈、改舍、改灶,改善居住环境。三是逐步改善农村卫生环境。大力实施“村镇清洁工程”,加快治理农村“脏、乱、差”现象。一方面广泛向农民群众宣传普及科学卫生知识;另一方面继续加强集中整治,积极开展农村爱国卫生运动,大力加强环境卫生整治,彻底改变农村的卫生状况。

5、突出“乡风文明”工作重点。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广泛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农民群众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受益者,也是创建活动的主力军,蕴含着无穷的力量。应立足现实、深入生活、依靠农民、服务农民,多用农民群众熟悉的语言、身边的事情、喜闻乐见的形式、容易理解和接受的办法,增强感召力、渗透力、吸引力,最大限度地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通过广泛深入地开展农民乐于参加的多种形式的创建活动,引导农民为创造自己的美好生活而自觉投入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中去,引导他们在实践中自我教育、自我提高。以文明户、文明院、文明组、文明村、文明镇“五大创建”活动为龙头和载体,不断深化创建成效,同时,切实抓好城乡共建活动,动员、

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各级文明单位与村镇结对子,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充分发挥城乡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促进城乡携手,共同发展。在各种创评活动中,充实创建内容,提高创建质量,改进工作方法,增强工作实效,确保创建活动进村、入户、到人,落到实处,让农民群众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真正获益。

6、强化意识,积极构建社会主流评价体系。搞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首先解决好认识问题。坚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与经济工作统一、互促互动、共同发展。各级党政领导进一步提高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和“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自觉性,把精神文明建设与经济工作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一起考核。其次,应积极构建社会主流评价体系。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全部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部分,当全社会处在一种功利化、物欲化的社会氛围的时候,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很难有突破性的进展,必须从什么是真假、美丑、善恶入手,构建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与社会主义制度相适应、与市场经济体系相融洽,为社会绝大多数成员所接受的社会主义道德评价体系,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向前发展。

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后,农民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均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现在的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主流是好的,但也还存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不容乐观,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亟待加强和改进。根据我镇实际情况对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基本情况;在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创造性做法和工作经验;当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面临的新任务;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存在的主要困难及其对策建议。就这些问题,汇报如下:一、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基本情况首先,明确了镇党委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具体职责。主要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结合本地实际,制订本乡镇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规划和奋斗目标及为实现这些目标所采取的措施,保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经常化和连续性。二是抓关键、抓主要矛盾,切实解决好影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三是定期听取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情况汇报,研究分析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形势,保证不走弯路。四是加强组织领导,使各部门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齐抓共管,全社会形成合力。其次,要强化责任。一是实行一把手负总责的领导责任制。二是县对乡、乡对村层层签订目标管理责任制,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进行量化、细化,层层分解,落实到单位,落实到人;实行定期不定期的检查和季度考核,年终逐项总评,考核结果与评先、奖励、提拔使用挂钩。三是建立健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制度,如定期汇报研究制度、例会制度、议事制度、工作通讯制度等,用制度来保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正常开展。二、开展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方法及经验(一)广泛开展创建十星级文明户活动搞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就要从家庭这个细胞抓起。在我县农村普遍开展了的“十星级文明户”、“文明庭院”等活动,对树立家庭美德,弘扬社会新风,提高农民的素质起了积极的作用。要适应农民对丰富家庭文化生活,美化家庭环境等方面的追求,不断丰富创建文明家庭活动的内容,拓展创建文明家庭活动的途径。要做到全面动员,户户参与。在创建文明户活动中,选树标杆是必要的,但标标只能在创建活动的过程中产生,不能一开始就把眼光盯住几个基础条件好的重点户,而对大多数的农户不管不问。要分类分级确定创建内容,不能搞“一刀切”。选择活动方式要实事求是,不能千篇一律,创建十星级文明户也好,评新风户也好,文明庭院建设也好,不管叫什么,只要符合本地实际,群众愿意接受,有实效就行。制定评比标准要明确具体,让群众一看就明白,也便于检查评比。标准还要恰当,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要对创建文明户活动实行动态管理,适时调整和充实创建内容和标准,荣誉称号不搞终身制、确保创建活动的活力。“十星级文明农户”具体内容是:爱党爱国、勤劳致富、遵纪守法、计

划生育、邻里团结、家庭和睦、学用科技、重视文教、讲究卫生、移风易俗。评选十星级文明农户要坚持农户自评、村民互评、村委会复评的程序。一般应坚持半年初评,年终总评。对评出的先进,大张旗鼓地表彰,还要给予不同程度的优惠。(二)开展创建文明村镇活动随着创建文明户活动的普及和深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必然要向社区共建的方向发展。开展创建文明村镇活动,实行镇、村、户三级联动,必将有力地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入发展。文明村创建活动始于80年代初期,当时的主要内容是“六抓六治六变”,即:抓经济建设,治穷变富;抓思想建设,治旧变新,抓文化科技建设,治愚变智;抓环境卫生建设,治脏变净;抓社会秩序建设,治乱变安;抓管理服务建设,治差变优。文明村创建活动内容十分丰富,对推动村级事务管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和村容村貌的改变,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随着形势和任务的发展变化,我们要把文明村建设和小康村建设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把农村经济发展、基层组织建设、环境卫生治理、计划生育工作、文化教育事业、社会治安秩序等方面作为创建的重要内容,使各项工作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要重点抓大村、示范村、龙头村,并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建设一批高标准文明村,通过典型引路,稳步推进文明村建设。三、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遇到的问题及对策一是精神文明建设经费投入仍然不足。活动经费短缺,无法多举办一些有影响、有意义的大型活动;镇村两级图书馆、电影院、文化馆、宣传栏等设施老化、数量不足;体育设施除了学校外,广大农村地区十分缺乏;城区文体、宣传设施也存在着规划不到位、数量不足、档次不高、设施落后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同程度地削弱了精神文明建设的影响力,容易给不良文化活动留出空白区。二是文明创建的长效机制没有真正形成。在一些单位和地区创建的长效机制还没有真正形成,存在着重评比,轻创建问题,在上级检查验收时突击整治环境,加班赶制台帐,评比后,随即降温,正常的创建工作也无人过问。活动不能坚持正常开展,各种不文明现象也随即回潮,创建工作出现反弹。三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方式、方法问题。创建的方式、方法不能很好地体现与时俱进的要求,大多还停留在搞活动、刷标语、提口号、出宣传车等一般的、沿袭多年的老办法上。还不能很好地把当今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中的先进理念和方法引入精神文明建设的具体工作中。简单地把人民群众作为受教育的一个整体,而不是区别不同的群众、群体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有针对性地开展创建活动,提高工作实效,导致宣传思想工作针对性不强;往往还是简单地把群众作为被教育者,宣传教育手段僵硬,群众参与度明显不够;形成了精神文明建设城市热、乡镇凉、农民冷的现象。只满足于参加活动群众数量的调查,而缺乏群众对活动满意程度的调查,导致工作的盲目乐观情绪;对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大众媒介利用不够,研究不深,对互联网这一新兴媒介利用还刚刚起步等。造成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形式,缺乏吸引力,结果只能是空对空,不能产生应有的效果。四是队伍建设问题从事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人员上,一方面存在着数量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存在着基层工作者年龄老化、知识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如基层文化站工作人员,平均年龄普遍偏大,文化程度普遍偏低,有的多年滞留在同一工作岗位上,思想方法不能适应时代要求,制约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步伐。针对当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农村工作实际,我们认为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应采取如下措施:一是真正从思想上解决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在一个地区,一个单位开展的情况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要领导的重视程度。只有各部门的主要领导在思想上充分认识到精神建设工作是推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保证,是坚持以人为本的重要思想全面提高人员素质的必要手段,把创建工作摆上和经济工作、业务工作同等重要的位置。才能在实际工作中改变过去那种,资金投入不足,重视程度不够,工作突击应付等状况。二是创新工作方法,充分调动群众的创建积极性。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必须与解决农民的实际问

题结合起来,真正为农民办实事做好事,才能增强精神文明的感召力,吸引广大农民参加,要摒弃那些形式主义、不受群众欢迎的方法和活动,勇于创新,不断探索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新途径、新方法,针对不同群体人员的思想状况,确定不同的办法,有的放矢地开展创建活动,提高教育和引导水平。三是建立创建工作长效机制。解决创建工作的长效管理机制问题,必须首先加强制度建设,要通过建立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使创建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要建立创建投入制度,为创建工作提供必要的经济保证,要把文明创建工作的有关标准和规定进一步细化、量化,并融入到工作全局之中,使评比考核能更全面,更深入细致,根本改变重评比轻创建,做表面文章的现象,让群众和集体都从中受益。四是加强队伍建设。通过竞争上岗、交流等方法,引进一批有才能、有专业知识、热情精神文明事业的年轻同志尽快充实到队伍中,尤其是宣传文化队伍中,力争通过几年努力建成一支能够适应时代要求、战斗力强、作风硬朗的宣传文化队伍。

一、我县农村精神文明创建现状

近年来,我县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取得长足进步,涌现了一批省、市、县级文明村,特别是开展“乡风文明”建设和“村庄整治”以来,不少农村的村容村貌、饮用水、环境卫生、文明道德风尚等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主要体现在:

1、公民道德教育在广大农村有声有色。在报纸、广播、电视里广泛开展了《公民道德实施纲要》的宣传教育,开展了百场宣传公民道德戏曲到农村、百场电影到农村,县广播电台开辟了“公民道德建设三人谈”。全县每个村都在醒目位置设置了公民道德建设标语,提炼出了“开放、创新、实干、自强”的武义新精神,评出20个“创新、实干、自强”先进个人,使全县人民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广泛开展“知荣辱、树新风”为主题的道德实践活动和乡风文明建设,促进了农民文明素质提高。

2、以新农村建设为重点,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强化以工带农、以城带乡的力度,加快新农村建设。率先在全省实施下山移民工程,累计有345个自然村、1.5万户、4.57万人实现下山脱贫。率先在全省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对全县1.4万户年收入在2500元以下的低收入农户,进行调查摸底,建档立卡,制定“一户一策一干部”的帮扶措施,首期政府投入1000万元,专门对低收入农户在发展特色产业、劳动力培训及就业、来料加工、子女上学、医疗救助等方面,予以政策倾斜扶持。为了解决农民群众的饮用水问题,我县大力实施了清泉工程,从去年起用两年时间全面解决目前12.6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在村庄整治和建设方面,我县把村庄整治与生态村建设相结合的做法,得到了全市的肯定和推广。全县有50%的村进行村庄整治和生态村建设,实施农村排污管网建设,共计364.7公里。经过整治的农村,垃圾得到了收集处理,生活污水得到了净化处理,农村面貌变得整洁优美。

3、深入开展“双百结对”活动,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上新台阶。我县自2005年下半年开始部署开展“双百结对”活动,目前有130个省、市、县级文明单位同农村结对,充分发挥文明单位在文化、人才、信息、技术、管理、物资等方面的优势,充分调动农村基层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开展结对共建文明活动,形成优势互补、相得益彰、携手共建的良好局面。通过城乡互动,推进城乡基层“三个文明”建设,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有力推进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

4、深入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家庭创建活动,促进文明创建的不断深化,夯实文明创建的基础。近年来,我县广泛开展了文明村镇、文明家庭评选活动,到目前已涌现出了一批先

进典型,有效地促进了乡镇(街道)、村的文明创建工作,到2007年底,全县拥有省级文明村1个,市级文明村10个,文明镇1个,县级文明街道1个,县级文明村72个。县级文明家庭270户,县级文明家庭标兵30户。乡镇(街道)级文明家庭占乡镇街道总户数的21%。争创省、市、县级文明村的积极性有一定的提高,如官田村、三角店村都在积极争创省级文明村。三板桥村正在积极争创县级文明村。

5、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我县在白洋街道后陈村成功进行了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试点,首创了“村务监督委员会”,这一做法受到了上级有关媒体的肯定与关注,并迅速向全县推开,现在在全县建立500多个监委会(监督小组),遏制村官腐败,推进基层民主建设,建立了一套切实可行的监督制约机制。后陈经验荣获全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创新奖。

但无庸讳言,在我县大部分农村虽然是青山绿水,空气清新,生态环境好,但普遍存在脏、乱、差现象;农民收入增加,物质生活走向富裕,精神生活却普遍匮乏;人进入了新时代,文明意识、行为习惯却未进入文明时代;民主法制意识淡薄,宗族、家族观念滋长,有的地方甚至赌博成风,封建迷信活动猖獗;文明村镇(街道)创建积极性不高,特别是南部山区创建工作更加薄弱。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乡镇(街道)基层领导重视不够。主要由于我县城乡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迫使农村基层领导干部不得不一门心思抓经济,特别是南部山区乡镇,从而形成“发展就是经济发展”的片面发展观,无形中忽略了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二是一部分农村基层领导干部对精神文明建设持“自发论”的观点,认为只要物质文明搞好,精神文明也就自然而然地搞好了;三是还有一些农村基层干部认为精神文明建设不能当饭吃、当钱花,既出不了政绩、也出不了成绩,空虚的工作不愿干也不想干。

2、经费投入不足。由于农村基层干部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视不够,认识上存在偏差,只顾搞经济建设,在精神文明建设上舍不得投入,同时上面的配套经费没有,所以根本上就没有富余的资金和人力投入。当前乡镇财政基本上没有设置用于精神文明建设的专用资金,这使得许多已经建立起来的精神文化传播阵地被荒弃,出现了网断人散屋倒的现象。其次是人力投入不足。就目前农村情况来看,虽然设有专门的领导干部主抓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但由于农村工作的复杂性,一有新任务,就把主抓精神文明建设的人抽调得七零八落,导致农村基层领导干部对精神文明建设是“闲时不愿意抓、忙时没时间抓”、“种了他人田、荒了自己地”的不良现象。

3、精神文明的建设阵地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目前农村现有的电影院、剧院等精神文化活动场所,因为资金不足而另谋出路,基本上失去了它们原有的文化传播作用。有些村庄根本就没有可供农民群众专用的精神文化活动场所。

4、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政策有失偏差。文明村镇是一级党委、政府的综合性的最高荣誉。但往往不能同生态村镇、整治村镇相比,没有配套奖励的资金。同时,文明村镇的检查标准很高很多,有七个一票否决,如计划生育、综合治理等等。如三板桥村因计划外生育,市、县级文明村全部撤消。对文明村镇创建和保持难度很大,乡镇、村干部有畏难情绪。

三、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工作的建议思考

根据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20字方针,即“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我认为我县加强和改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以提高和加快文化建设为目标,围绕“文明武义、礼仪武义、人文武义”的思路,以贯彻落实文明素质工程,努力提高广大农民的文化素养和文明素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1、乡镇街道党委、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形成齐抓共管的精神文明建设体系。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承载层在乡镇(街道),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进器也在乡镇(街道),乡镇(街道)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力军。因此,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要做到四个到位。一是思想认识到位。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切实把精神文明建设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之中,统筹安排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使之四个文明建设协调、有序、和谐发展。二是组织领导到位。要成立党委书记为组长,党政班子成员以及工、青、妇等群众团体共同参与的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可探索在党政办内增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牌子,由党委宣传委员为办公室主任,宣传干事为成员,负责制订本乡镇(街道)农村、企业精神文明创建规划,以及实施的政策措施。确保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人抓、有事干,有助于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三是责任考核到位。各乡镇党委要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纳入年度考核目标,与全年经济工作同部署、同考核、同奖励,并列入干部考察、提干的重要内容,以充分调动广大农村干部投身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四是经费保障到位。要把精神文明建设创建经费纳入乡镇(街道)预算,加大对精神文明建设硬件设施的投入,有效解决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钱办事问题。

2、力开展多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高农民文明素质。要进一步深化“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树新风”活动,推进文明、卫生、科学进农村、进家庭,努力革除有悖科学、有害健康、有碍观瞻、有损形象的陋习。进一步深化“希望工程”、“春蕾行动”、“节能行动”,积极拓展文明村镇、文明企业、文明家庭、科技示范户、文化示范户、勤劳致富户、尊老敬孝户等评选活动,倡导助人为乐、见义勇为、关爱困难群众等善举,使精神文明建设在寓教于乐中增强公民的爱心、同情心,也使人们在参与道德实践中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从而使更多的农村、农民投身到精神文明创建中来。

3、社会共同支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上新台阶。机关团体、企事业要把农村精神文明纳入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积极扶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开展。一是继续抓好“双百结对、共建文明”工作,发挥文明单位的示范带头作用,推进文明村的创建工作。二是继续开展“以工带农、以城带乡”,“百企联百村”等活动,加快新农村建设。三是继续开展“千名干部下基层,一户一策一干部”活动,要在帮困致富的同时输送精神文明,输送文明意识,在精神文明上进行帮扶。四是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在送文化、送科技、送法律的同时,积极开展种文化活动。切实抓好农村文化“四个一”的阵地建设,挖掘和培育农村文化队伍,夯实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之基础。五是加强农民的教育培训工作。要通过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民教育和培训,使农村大批劳动力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水平达到新型农民的要求。(作者系县城管委办公室主任)

村级精神文明建设年度工作总结XX

村级精神文明建设年度工作总结XX 时间飞逝,岁月如梭,XX年不知不觉已经过去,2018年已经来临。回望过去,我们在过去的一年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展望未来,我们相信我们会在新的一年有一个更大的突破和挑战。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村级精神文明建设年度工作总结XX,欢迎大家的阅读。 村级精神文明建设年度工作总结1 20xx年,我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在市文明办的指导下,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基层工作加强年”部署,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工作主线,以巩固和深化全国文明城区建设为抓手,持续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推进“志愿之区”建设,培育文明风尚,建设和谐文化,提升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为都市功能核心区和“美丽半岛、幸福渝中”的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支撑。 1.推进文明城区建设常态长效。坚持把全国文明城区建设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整体规划,制定了《文明提升工程“十三五”规划研究报告》。针对20xx年新版全国文明城区测评体系的要求,做好责任分解和落实,建立健全区级领导联系社区督查制度,充分发挥领导干部面上指导、督查协调作用,确保责任更明确、协调更有效、推进更有力。商贸、旅游等部门及街道结合工作实际,以行业和街道双向推进,

整合执法力量,加大日常监管力度,推进专项整治行动,统筹解决难点问题和薄弱环节,确保测评指标不漏不减、不降标准。 2.加大文明单位评选管理力度。扎实推进各级文明单位的培育、推荐,对117家区级文明单位及标兵进行了全面复查,新命名2家区级文明单位,5家区级文明单位标兵单位。推荐渝中区国税局为全国文明单位,两路口街道办事处、区教师进修学院、老年大学为市级文明单位。充分发挥各级文明单位的示范带动作用,广泛开展文明单位与社区结对共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3.开展诚信建设主题活动。建立“红黑榜”发布制度,探索建立守信优待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区法院累计将7282名“老赖”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库,并通过“执行威慑网”、官方微博、解放碑商圈LED公开曝光。全区广泛开展“做精工产品、做诚信企业”活动、“诚信经营示范”活动、“做诚信食品”“诚信旅行社评比”活动,解放碑·大石化商圈开展企业诚信经营示范承诺活动、朝天门商圈开展“百家文明诚信经销商”评选活动。全区105家司法鉴定机构开展“诚信规范,执业为民”活动。扎实开展“善美行业”医德医风专项行动,组织参与全市“最美白衣天使”推荐评选工作,评出了2名“最美白衣天使”,参加《基层好医生》故事征集活动,推荐基层好中医1名,好医生5名。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三年发展规划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三年发展规划 为了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推动我村精神文明建设快速发展,全面落实好精神文明建设各项工作任务,以村党支部为龙头,各项工作共同创建的格局,现结合本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实际,特制定未来三年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规划: 一、深入学习宣传党的十八大精神,积极开展宣传落实群众路线实践活动,完成上级下达的我村精神文明任务。 1、我村党支部要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努力把十八大精神的学习和宣传落实科学发展观活动融入各种创建活动中,组织我村党员、群众积极参会、,欣起学习宣传的热潮。支部书记和支部委员还要积极撰写理论文章、心得体会、充分发挥我村文化宣传等形式的作用,扩大学习宣传的覆盖面,使十八大精神重要思想的精髓进我村、进家庭。 2、把十八大精神的学习和科学发展观活动作为我村支部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每年召开研究精神文明建设专项会议,建立健全村委会干部思想学习和理论学习档案。 二、以弘扬民族精神和倡导诚实守信为重点,积极推动思想道德建设。 1、组织开展“思想道德建设年”活动,巩固以“礼德、信德、孝德、爱德”为主要“四德四榜工程”大力倡导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改陋习、促和谐”为主题实践活动,努力改善群众生活环境,提高村民生活质量。

积极开展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村”各项活动不少于一次。2、按照“社会公德抓建设,职业道德抓行业,伦理道德抓家庭”的工作思想,继续贯继续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弘扬民族精神和倡导诚实守信为重点,以争做文明村民为主线,开展农村文化形式,组织开展公民道德宣传教育活动和道德实施活动。 3、改善村民的生活环境、养成文明生活习惯。大力开展移风易俗活动,组织村民学习科学知识,破除封建迷信,坚决取缔各种非法组织。 4、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村”、“平安村”、“文明村”的创建活动,在全村广泛开展村民性精神文明活动,继续抓好文明村民、“和谐”“平安”家庭。 三、文化科技建设 1、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积极参加上级和各项活动,协调配合村里各项文体活动工作,组织开展电影进村活动。 2、充分发挥群团组织作用,开展以“弘扬雷锋精神,展示青春风采,爱我家园”为主题的学雷锋纪念日活动和学雷锋宣传月活动。 3、由妇联牵头组织开展家庭美德教育,形成尊老爱幼、家庭和睦、社会文明的好风尚,开展“和谐家庭”评比活动。 4、在重大节日开展道德实践活动,组织开展“三八”妇女节纪念活动;“六五”普法培训及宣传月活动;爱国卫生义务劳动和宣传月活动、文体活动。 5、以村党支部为主导,发动村民共同参与创建文明村队,提高村民的

江苏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创新案例材料

江苏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创新案例材料 创建学习型家庭培育知识型农民 一一记常熟市支塘镇蒋巷村村民读书活动 申报单位:常熟市支塘镇蒋巷村 活动范围:全村186户农户 案例综述: 蒋巷村围绕村党委提出的“加快发展蒋巷经济,致力提高村民素质”这一工作目标,以满足全村村民、家庭求知、求美、求乐需求为立足点,把开展“创建学习型家庭,培育知识型农民”活动作为精神文明建设工程和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的“重头戏”来唱,在全村掀起轰轰烈烈的家庭读书学习的热潮。 从2000年至今,村民读书活动已成为蒋巷村民学文化、学科技、学法律,提供致富信息、交流生活经营经验的重要抓手,合理配置学习时间,做到基本理论深学、科学知识精学,修身知识勤学、急需知识先学、文明知识多学,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村民读书活动也成为了蒋巷村培训新型农民的主要抓手之一。 一、深入调研,抓准活动切入点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党的十六大代表、村党委常德盛书记曾说过:“思想是灵魂,学习是根本。村党委十分重视,把提高村民整体素质确定为加快发展蒋巷的重点工作来抓。村党委围绕这一工作重点,开展深入调研,摸清群众思想脉搏。为了探索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新途径,村党委组织人员深入到全村家庭之中,倾听老百姓的意见和心声。村党委专门召开“如何创建学习型家庭,培育现代化新型农民”座谈会、研讨会,研究确定活动的总体思路和实施方案,把它作为开发智慧、培养综合素质的最佳阵地,作为激发学习兴趣、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共处的终身学校。通过广泛的征求意见和调研,蒋巷村党委确定以开展村民读书活动的形式作为培训新型农民的切入点。 二、广泛发动,掀起活动新高潮

精神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精神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按照文明办《关于报送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调研报告的通知》要求,我乡积极组织力量,成立专门的调研小组,对本辖区美丽乡村建设开展调研活动,通过走访,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全面对涉及精神文明建设的方面进行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总如下: 1、美化和标语广告整治。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以乡风文明为 着力点,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建设和文明创建活动有机结合,以建设文化广场为重点,完成了村民文化活动中心的配套设施建设。到目前为止,全乡总计投资XXX余万元,建成了占地17652平方米文化活动广场XXX个,安装健身器材130余件,均已投入使用。同时,通过建设文化墙,以生动活泼、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宣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方针政策、传统民俗文化、文明新风尚等内容,将浓厚的文化气息和新鲜的时代感带入农村,使文化墙寓教于乐,让墙体成为建设美丽乡村、培育新农民的一个阵地和窗口。除此之外,在全乡范围内对广告标牌、标语进行彻底清除,对全乡各村临街建筑立面统一粉刷,净化村容,全乡共绘制文化墙1112平方米,粉刷墙面94730平方米,有效的整治了沿街商业广 告和标语,净化了人居生活环境。 2、村民中心建设。我乡从每个村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对各 村两委办公场所进行整合,高标准建设村民中心,夯实精神文明建设阵地。健全规章制度,配置较为完善的活动室,使村民中心成为

集办公议事、村务公开、事务代办、纠纷调解、提供信息技术服务等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逐步实现村民中心便民服务项目“全覆盖”,并筹划对村民中心标牌进行统一制作安装。 3、乡规民约建设。乡规民约建设是农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有效形式。我乡充分发动村民讨论制定乡规民约,全乡XXX 个村均成立村民代表会、红白理事会等,讨论撰写文明节俭婚丧事宜承诺书,并成立民调会充分参与民间事务的调解、监督与服务,在遏制陈规陋习、倡树文明新风等方面发挥作用。 4、农村志愿者组织建设。我乡充分发挥党员和村民代表带头作用,按照各村实际情况分别成立了义务治安巡逻队、帮扶志愿者等志愿组织,实现了包片、包村、包户,党员和村民代表联系户,广泛开展了志愿服务,把关爱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关爱因病、因残、因祸导致的残缺家庭、单亲家庭子女作为重点。并利用义务巡逻队建立巡逻微信群,实现群防群治的同时,加强应急处置,弘扬了正能量和积极向上的村风。 5、家风家训建设。把家风家训作为民风建设的基础工程,抓宣传教育,让好家风好家训代代相传。全乡开展寻找任丘好人活动,征集文明事迹,弘扬文明新风。 6、《功德榜》、《功德录》建设。在乡机关和有条件的村设立了功德榜、功德录,大力宣传善行义举,纪录好人功德,弘扬核心价值,让好人好事得到弘扬,引导人们崇德向善,见贤思齐,提升我乡村民整体文明素质。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现状和对策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现状及对策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同时还存在许多薄弱的环节,因此,需要我们结合农村的具体情况,采取措施,完善体制,进一步促进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阐述,指出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现状,即取得的成绩及不足,并提出了推进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举措,以促进我国农村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农村经济教育基础设施封建迷信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村干部农村环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农民的温饱问题基本得到解决,物质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但中国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却暴露出了许多问题。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人口有8亿多,所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在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党和政府大力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农村精神面貌出现了可喜的变化,但同时还存在很多问题尚待解决。 一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现状 1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取得的可喜的变化 随着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大力开展,农村各方面都出现了新气象。 从政治方面来看,农村的干群关系更加和谐,干部的思想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意识增强。农民参与政治的热情提高,村务公开不再是口号,而是真正落实到实处,村务公开栏成为每个村的靓丽风景线。村民逐渐树立主人翁意识,民主意识加强,积极参与村里事务,监督干部的行为。 从法律方面来看,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中,法制文明是农村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国家实施普法活动,加强农村法制建设,提高农民法律素质,把农村建设成法制文明的新农村,把农民培养成具有较强法律意识高素质新型农民。农民学习了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知识,逐步形成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开始自觉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已具有追求民主、自由和正义的思想[1]。 从经济意识方面来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农民的市场交易意识,诚信意识,竞争意识也大大提高。农民改变了以往单一的农业种植结构,适应市场需要,多方面开展农林牧渔业,增加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村旅游业也蓬勃发展,一些过去无人问津的偏远山村,仅靠农业维持经济,现在,因为自然景观的优势吸引了商家投资,逐渐变成闻名景区,经济结构由单一农业变成农业和旅游业协调发展,旅游业的发展又带动服务业的发展,促进村民就业,促进外出务工人员的回流。 从农民素质方面来看,在党和政府开展的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三下乡活动中,农民逐渐摒弃过去陋习,相信科学,正在成为新型合格的农民。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

机关单位创建精神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机关单位创建精神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机关单位精神文明建设调研报告(一) 为深入推进我处精神文明建设,更好地为××地方海事“三个文明”建设服务,现制订××年创建文明单位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地方海事更快更好发展主题,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文明创建活动为载体,以人民满意为标准,加大文明创建力度,全面推进文明创建进程,与时俱进,扎实工作,不断提升地方海事事业发展层次,努力把××地方海事打造成学习型海事、责任型海事、服务型海事、创新型海事。 二、创建目标:继续创建××城市文明单位和××市文明单位,努力创建××省文明单位。 三、创建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1、提高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建设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处领导班子要以身作则,形成团结好、干劲足、战斗力强的领导核心;加强领导班子对处精神文明建设的规划、部署和考核,使领导班子成为精神文明建设坚强有力的领导者和推动者。 2、增强群众参与意识。要进一步加强干部职工队伍建设,通过全员文明意识渗透,激发干部职工参与创建的热情。以创建文明科室、文明职工、文明家庭等文明细胞为载体,持之以恒地开展各种形式的创建活动。动员全处干部职工积极参加志愿者服务和社会公益活动,开展帮困扶贫、结对共建等活动。通过扎实有效的措施,在全处干部职工中形成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创建氛围。 (二)突出创建主题,提升创建标准。 1、提高文明素质,大力推进文明礼仪教育。积极开展公民“四德”宣传教育活动,建设好“道德讲堂”,开展“文明从我做起”和“榜样就在身边”活动,积极参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汇报材料

1、农民思想道德文化需求现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方式; 需求现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人们的道德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对我们如何加强群众思想道德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在农村没有得到有效的实施。切实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努力把公民道德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是我们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存在问题:目前农民思想呈现复杂化。一是市场经济的时代性,农民经济意识逐渐增强,由重政治转向重经济,也带来了政治热情的淡化。二是由重精神转向重实惠。市场经济的趋利性,使一些农民片面地认为精神是虚空的,只有金钱才是实的,因而精神奖励的吸引力日渐减弱。农民理想信念淡薄。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农民在增强效益观念的同时,也诱发了“一切向钱看”,只讲实惠,不讲理想,只想索取,不想奉献。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的思路与对策:1、积极推进理论武装,提高农民思想政治素质。2、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正确引导道德风尚,营造健康向上的社会环境。3、用好载体,充分发挥思想教育的阵地作用。4、加强领导,进一步形成思想道德建设的整体合力。 2、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开展情况,村屯规划、基础设施建设,文化广场、中心村建设,村规民约、村民自治组织等

情况;2010年8月县委宣传部对在全县深入开展文明生态村镇创建工作进行了具体的部署,双阳镇党委、政府按照县委宣传部的部署,把文明生态村镇创建工作作为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有效载体,作为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内容。双阳镇现有8个行政村,5 7个自然屯,其中有8个自然屯是需要撤并的,现在对这8个需要撤并的自然屯都进行了规划,将在两年内全部规划到中心屯。8个行政村的通村道路硬化已经全部完成,部分村的村内屯路也已硬化。8个行政村都按照县委“六位一体”的要求,完成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的建设,县委组织部给配备了标准的办公桌椅和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设施。县文体局给配备了电脑和投影仪。东北村和双兴村在新农办的帮助下建成了文化娱乐广场和农民书屋,并配备了各种图书。双兴村还自筹资金3万多元组建了农民秧歌队,极大的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娱乐生活。8个行政村的中心屯的建设都达到了标准化,道路硬化的同时,还进行了净化、绿化和美化。8个行政村都根据村情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村规民约。村民自筹资金以股份制的形式,组建了各类专业合作社15个。村民自治权利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村里重大事项都以“四议两公开”的方式进行。保证了重大事项的操作性和实效性。 3、文明户(“四进农户”、“十星级文明户”)创建情况。

关于做好文明单位结对帮扶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实施方案

关于做好文明单位结对帮扶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实施方案 为不断深化城乡共建活动,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根据省、市文明办通知精神,现就做好我县文明单位结对帮扶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以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意见》为指导,按照省市文明办《关于做好全省第三轮文明单位结对帮扶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通知》要求和县委、县政府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工作部署,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以促进乡风文明、村容整洁为重点,继续深入开展结对帮扶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力争在更高层次、更广领域支持和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动城乡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二、参加结对帮扶活动的单位 省、市、县三级文明单位均应参加结对帮扶活动。 三、结对帮扶主要内容

1、组织教育培训。发挥文明单位自身优势,积极开展政策法律、科技文化、道德规范、文明礼仪、健康卫生等知识培训,提高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教育广大农民追求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 2、组织“清洁家园行动”。开展卫生知识教育,对照文明卫生村标准,建立保洁队伍,健全保洁制度,完善保洁设施,组织村民开展卫生大扫除,凈化庭院、粉刷墙壁、打扫房屋,硬化村内道路,整修坑塘沟渠,清除残垣断壁等,使村容村貌整洁美观。 3、帮建乡村学校少年宫。积极帮助有条件的学校建设乡村少年宫并完善功能,真正使其成为农村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阵地、文体活动平台、社会实践基地。 4、提供文体服务。帮助帮扶村培训文艺骨干,利用节假日组织开展各种文体活动,组织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为帮扶村送图书、送文艺演出、送文体器材。 5、进行关爱帮助。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空巢老人、残疾人等体现人文关怀的志愿服务活动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志愿服务活动。

乡镇精神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乡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对于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促进农村和谐稳定,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共同富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乡镇—作为最基层的一级政权组织,直接面对群众,面对农村,我们要充分认识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抓农村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搞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不能以牺牲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来获取经济建设的一时发展。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委组织部的精心指导下,镇党委通过组织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等活动,同时利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为载体,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使我镇精神文明建设呈现出了积极、健康、向上的发展态势,各村经济建设也取得了较快发展,村民生产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治安状况良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得到加强。 二、主要工作做法

近年来,我镇党委、政府注重强化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把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群众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解决实际问题紧密结合,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创新工作方法,使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得到了持续、健康发展,在抓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上主要采取了以下一些基本做法。 1、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和各项规章制度。镇党委、政府能及时成立了镇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并根据不同时期的具体实际,调整充实人员。各村委会(社区)也相应建立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机构。进一步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并结合自身实际,认真指导各村委会、村民小组将精神文明建设纳入村规民约中,为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扎实搞好宣传发动。围绕开展《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贯彻学习,利用广播、电视、报刊、黑板报、宣传栏、宣传标语等多种形式加大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宣传力度。特别是利用两干会、基层干部会、群众会等方式,对农村干部和农村群众进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专题辅导,确保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在群众中入脑、入心、见行动,让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成为大家的共识和自觉行动。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思想文化素质,规范农民的道德和行为。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调查问卷》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调查问卷》江苏省文明办 感谢您的参与和支持。 您的姓名您所在县(市、区)镇村组 一、单项选择题(请在每条下面选择一项打“√”) 1、您知道文明村、文明户创建活动吗。 a、知道 b、不知道 2、您对家庭创建文明户的态度:a、积极b、无所谓 3、您感到村党支部抓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力度:a、有力b、一般c、没有行动 4、您所在的镇上有文明集市吗。 a、有 b、没有 5、您对党在农村现行政策的落实状况: a、非常满意 b、比较满意 c、不够满意 d、很不满意 6、您是通过何种方式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内外大事的: a、电视 b、报纸 c、会议传达 d、与人交谈 7、您对当前本地农村社会风气满意吗。 a、满意 b、比较满意 c、不满意 8、您对所在村的环境卫生满意吗。 a、满意 b、比较满意 c、不满意 9、您对所在村的社会治安满意吗。a、满意b、比较满意c、不满意

10、您对所在村的村民(社区)服务中心满意吗。a、满意b、比较满意c、不满意 11、您对农村精神文化生活感到: a、丰富 b、一般 c、缺乏 12、您村上有文化广场吗。a、有b、没有 13、您能经常看到电影吗。 a、经常 b、不经常 c、很少 14、您知道文化大蓬车吗。a、知道b、不知道 15、您所在的村有图书室吗。 a、有 b、没有 16、您经常去村图书室、乡镇图书馆吗。a、经常b、有时c、很少d、没有 17、您了解本村村规民约的主要内容吗。 a、很清楚 b、了解 c、不了解 d、没有村规民约 18、您村里有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赌协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并发挥作用吗。 a、有,能发挥作用 b、有,不大能发挥作用 c、没有 19、您所在的村村务公开情况: a、有宣传栏公示 b、基本公开 c、不公开 d、不知道20、您认为封建迷信活动在农村: a、没人相信 b、影响不大,只有很少一部分人相信 c、泛滥成灾,绝大部分人相信

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工作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10〕39号)和《中共海南省委办公厅、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琼办发〔2011〕8号)精神,结合我市的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 (一)总体要求。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建设国际旅游岛目标,突出抓好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着力培育新农民、倡导新风尚、发展新文化,着力提高广大农民的文明意识、生态意识、发展意识、国际意识,为建设生态环境优美、文化魅力独特、社会文明祥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文化环境。 (二)基本原则。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更好服务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发动群众广泛参与创建活动;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和体制机制,保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旺盛生机和活力;坚持统筹城乡,从实际出发,适应城市化进程和农业现代化的要求,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不搞一刀切,切忌形式主义,务求创建实效。 二、以创建文明生态村为载体,扎实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一)深化文明生态村创建。按照海南省《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继续创建文明生态村,同时选择若干个完成阶段性创建任务的文明生态村,进行转型升级、巩固提高。要把建设文明生态村与建设热带高效农业示范区、文明生态集镇一起规划、一起立项、一起启动、一起实施,做到相互协调、相互促进、联动发展。既着力打造一批精品村(镇),又要把创建工作重点向贫困地区、偏远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倾斜,向问题村、矛盾村延伸。 责任单位:市新农办、市文明办、市农业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民政局、市民宗委,各镇党委、政府,各区工委、管委会 (二)发展生态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中,要从各镇、村庄的实际出发,突出生态特色,抓生产促创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着力发展特色农业、无公害农业和品牌农业;落实惠农补助政策,扩大现代农业、高效农业基地,大力发展标准化农业;加强农村科技人才培训,加快农业科技推广和创新,继续实施“农业科技110”工程,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情况汇报材料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情况汇报材料 农民自办文化是繁荣与发展农村文化的重要内容,是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情况汇报材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情况汇报材料 近日,按照部里统一要求,市文明办以"'种'文化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情况"为题,深入各县(市、区)的村屯,通过实地走访、召开座谈会等形式进行了专题调研,形成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全市各级宣传文化部门的大力推动下,"种"文化作为我市发展农民自办文化的一种创新模式,得到了长足发展。各种文艺组织方兴未艾,乡土文化人才得以挖掘,特别是持续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促进了农村文化的繁荣发展,在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同时,改变了广大农村干部群众的精神面貌,有力地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农村文化阵地进一步加强。截止目前,全市乡镇综合文化站、文化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农家书屋覆盖率达到90%以上,各级图书馆累计支援各类图书近100万册,建设各类文化(体育)广场、影剧院、小剧场达近百个。如,我们调研的宁江区农林村、乾安县君子村等村屯中,有的小剧场及活动室面积近3000㎡,规模和标准都很高,作用发挥的也很好,已成为丰富广大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

——农村文艺队伍不断壮大。举办农民文艺辅导(表演、乐器演奏、文学创作、民间手工艺制作、书画)短期培训辅导班200期,累计派出下乡辅导人员2500人次,培训农村文艺骨干7200人,培养剪纸、刺绣、根雕、泥塑等民间手工艺爱好者1000多人,文化热心人6000多人,二人转民间演员450多人,文艺表演爱好者20xx多人,业余文学创作者300多人,礼仪司仪250多人,文化户近3000个,拥有乡(镇)、村屯小剧团、秧歌队、文艺演出队、篮球队等各类农民自办文体组织941个,在走访调研的典型村屯,都有着一批较为专业的"草根"艺队伍和民间艺人队伍,有农民自发成立的小剧团,还有专门为小剧团创作剧本的土生土长的创作者。农民写农村事,农民演农村事,极大的激发了农村自身的文化活力,成果丰硕,成为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如,宁江区农林村筹拍了电影《笑春》,乾安县君子村的文艺表演登上了央视新闻。 ——农民群众性文化活动广泛开展。举办农民艺术节、农民运动会、农民村晚等各级各类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百余场次,改编和创作文艺节目1280个,吸引农民累计约140万人次,一批民办鼓乐队、民办小剧团和民间工艺品等民间文化产业正在兴起。特别是在乾安县君子村等一些村屯,通过快板、二人转、拉场戏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有意识地把党的大政方针和富民政策、农村好人好事、文明新风融入文艺表演中,寓教于乐,使广大农民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新思想、新文化,促进讲文明、树新风的良好社会风貌形成。如今,在全市广大农村,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大院成为最热闹、群众最向往的

当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现、问题及对策建议

当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 建议 当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题中之义,也是构建和谐农村的重要内容。近日,XX县组织有关单位,设计了“XX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调查问卷”,组织人员深入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专题调研,现报告如下: 一、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现状 XX县位于XX市东北部,辖33个镇乡,315个村,农户总数万户,农业人口万人,占总人口的%,面积1892平方公里。近年来,XX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农民致富奔小康”这个中心,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呈现出了积极、健康、向上的发展态势。目前,XX县已创建各级文明村镇25个,安全文明村18个,评选“三户”161998户,信用户171623户。几年来,先后荣获“全国体育先进县”、“XX市文化先进县”、“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先进县”、“全国农村初级卫生保健项目先进县”、“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XX市卫生县城”等荣誉称号。 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1、抓教育培训,村民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一是通过开

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利用镇党校、农民夜校对村民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教育。二是通过科技宣传月、宣传周、科技知识竞赛等形式,向农民普及科技知识,定期或不定期进行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去年以来,共组织村民培训160次,散发资料3万余份,黑板报、宣传专栏165期,培训转移劳动力8353人,962名青年农民获得“绿色证书”,参加“农函大”学习的村两委干部251人。三是深入开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学习宣传活动。通过下发文件、印发《纲要》学习简行本,举办《纲要》知识竞赛、设置“宣传栏”,书写固定宣传标语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活动,同时各乡镇还相应制定有乡村特色、适合农村操作的日常行为规范、村规民约,引导人们积极参与道德实践,使20XX年来XX县农村共投入万元用于文化建设。目前,全县农村拥有宣传文化站2个,广播电视站30个,村文化活动室39个,农民演出队伍134个,体育场所127个。二是突出地方特色,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加强特色文化建设,XX县梁山灯戏、XX年画、XX癞子锣鼓被国家文化部确定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各镇村充分利用传统文化优势,因势利导,推陈出新,不断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将群众喜爱的民间文化融入到“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之中,全县130多支民间文艺表演队常年活跃在农村。今年,XX县被团中央表彰为“全国乡村文化节先进县”。三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把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发展重要目标。湖田镇党委、政府深刻认识到: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和有效载体,对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湖田镇地处张店区东郊,辖区面积28.6平方公里,人口3.1万人,其中村居人口1.7万人,农村人口比重大,农村中存在的问题相对来说也比较突出。因此,镇党委决定要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全力推进全镇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现就湖田镇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经验做法作如下总结。 一、搞好三个结合,把提高农民现代文明素质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努力提高农民的现代文明素质,培养具有自立意识、有合作精神、有法制观念、有创业本领的“四有”新型农民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只有农民的整体素质提高了,才能自觉地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坚定地执行党的方针、路线、政策,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为此,湖田镇着重抓了“三个结合”。一是结合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以理想信念为核心,以加快发展,服务群众为重点,组织广大农村党员干部、群众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帮助农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抓好党的基本政策、路线、方针教育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积极转变农民思想观念,增强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和民主法制意识,号召他们为社会多做贡献,努力降低村民因不了解党的大政方针政策而导致的上访事件的发生。真正把新农村建设作为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重要载体,以先进性教育推动新农村建设,用新农村建设检验先进性教育成效。二是结合“爱国、守法、诚信、知礼”的现代公民教育活动,对广大农民进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培养农民遵纪守法、文明礼貌、热心公益、助人为乐的社会公德意识,逐步形成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良好有序的社会秩序和健康文明的社会风气。邻里间矛盾少了,大家才会和谐相处,全村人心思上,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这个村才会形成一个良好的发展氛围。三是结合实践“海纳百川,自强不息”的湖田精神,对广大农民进行新时期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努力总结、宣传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自强不息、艰苦(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奋斗的先进典型、模范户,引导农民树立大局意识、进取意识和信用意识,走正道、办实业,守法经营、公平竞争,大力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逐步提高自身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二、开展三项活动,把普及科学、移风易俗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文化事业,加强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的宣传教育力度。由于种种原因,当前农村中封建迷信活动、陈规陋习和“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仍时有发生,成为了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绊脚石”。因此,遏止封建迷信蔓延,破除陈习旧俗,转变农村社会风气,营造崇尚科学、文明的社会环境,便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重要的工作任务。针对上述现象,湖田镇党委开展了三个方面的活动。一是在农民群众中广泛开展了“五提倡、五反对”活动,即提倡婚事新办,反对奢侈浪费;提倡丧事简办,反对铺张挥霍;提倡学科学、信科学、用科学,反对封建迷信;提倡健康娱乐,反对聚众赌博;提倡晚婚晚育,实行计划生育、优生优育,反对超生、抢生。二是大力开展了“勤劳致富带头行”活动。利用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及其他各种形式,大力宣传科技知识、方法,抓好勤劳致富、科技致富先进经验的推广,增强农民的发展意识和致富本领,引导农民争当脱贫致富的带头人,积极倡导科学、文明、健康、卫生的生活方式。三是广泛持久地开展“科普”活动和“科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情况汇报材料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情况汇报材料农民自办文化是繁荣与发展农村文化的重要内容,是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下面给大家分享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情况汇报材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情况汇报材料 近日,按照部里统一要求,市文明办以“‘种’文化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情况”为题,深入各县(市、区)的村屯,通过实地走访、召开座谈会等形式进行了专题调研,形成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全市各级宣传文化部门的大力推动下,“种”文化作为我市发展农民自办文化的一种创新模式,得到了长足发展。各种文艺组织方兴未艾,乡土文化人才得以挖掘,特别是持续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促进了农村文化的繁荣发展,在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同时,改变了广大农村干部群众的精神面貌,有力地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农村文化阵地进一步加强。截止目前,全市乡镇综合文化站、文化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农家书屋覆盖率达到90%以上,各级图书馆累计支援各类图书近100万册,建设各类文化(体育)广场、影剧院、小剧场达近百个。如,我们调研的宁江区农林村、乾安县君子村等村屯中,有的小剧场及活动室面积近3000㎡,规模和标准都很高,作用发挥的也很好,已成为丰富广大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 ——农村文艺队伍不断壮大。举办农民文艺辅导(表演、乐器演奏、文学创作、民间手工艺制作、书画)短期培训辅导班200期,累计派出下乡辅导人员2500人次,培训农村文艺骨干7200人,培养剪纸、刺绣、根雕、泥塑等民间手工艺爱好者1000多人,文化热心人6000多人,二人转民间演员450多人,文艺表演爱好者20xx多人,业余文学创作者300多人,礼仪司仪250多人,文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情况汇报

报告编号:YT-FS-8165-70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情况汇 报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情况汇报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近年来,xx县坚持以邓小平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和“三个文明”建设一起抓的方针,紧紧围绕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社会总体目标,以提高农民文明素质为根本,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突破口,以农村阵地建设为着力点,全面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一、目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存在的新情况、新问题 1、“三软”。一是思想上疲软,一些干部尤其是乡镇领导对精神文明建设认识还不到位,抓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意识还不够强,精神文明工作说起来重要,忙起来次要,落实起来不要,县、市“热”、乡镇“凉”、

农民“冷”的现象仍然有不同程度的存在。二是考核上手软。在加快发展上,一切以经济指标完成情况作为奖励标准,而精神文明建设则往往作为一项软性指标加以布置,有走过场的考核,而无激励措施,因此基层单位则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当作可有可无的软性指标来对待。三是经济上腿软,由于镇村财力匮乏,目前村一级已经没有可单独使用资金,而乡镇一级财政也仅仅保开门、保吃饭,不可能有更多的资金用于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2、“三旧”。一是形式旧。随着农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接受教育的程度有了较大改善,农村常住人口主体大都为初中文化程度;同时,由于电视等现代设备的普及,群众能够欣赏到更加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因而欣赏水平有所提高,对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在广大农村,仍然是几十年前一直延续下来的花船、小戏、狮舞、铜器等活动,对农民吸引力不强。不少农民把喝酒、打麻将当作休闲娱乐。还有一些农民则把焚香拜佛、求签许愿当作传统

2021年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计划书报告(新版)

2021年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计划书报告(新版) Frequent work plans can improve personal work ability, management level, find problems, analyze problems and solve problems more quickly. ( 工作计划 )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YB-JH-0330

2021年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计划书报告 (新版) 一、宣传创建思想,树立创建意识 村党支部、村委会认真落实创建计划,建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配备专职创建领导干部,在村民中掀起创建文明村、文明户、文明人的热潮,利用有关会议和广播宣传创建文明村的重大意义和任务要求,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村民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创建工作宣传到家喻户晓。明确创建工作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围绕经济工作抓好创建工作,做到人人懂创建,人人重视创建,人人参与创建,形成创建氛围,树立创建意识。 二、抓好创建促发展,努力实现经济工作新突破 因户制宜,分类指导,积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以农民增收为突破口,大力发展高效农业经济,提升科技含量。发挥人力一技之

长,努力增加经营性、工资性收入,鼓励引导劳动力转移。村两委积极引导,搞好长效服务,努力实现经济发展有新飞跃。 三、抓好村办实事建设,为创建文明村打下坚实基础抓好建设规划,落实建设任务,办好实事工程。 1、落实完成本村公共服务中心建设。 2、整修村级道路硬化率100%。 3、新增河道绿化、道路绿化,村庄绿化率达到45%以上。 四、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加快文明村建设步伐 1、扎实抓好“文明家庭户”的创评活动,提高广大党员干部、村民农户参加创评的自觉性,做到评比形式多样化,达到自报组评、村审核上报审批。真正做到评比讲风格,评比促提高,评比上水平,促进文明家庭评比活动有效开展。 2、加大法制宣传力度,抓好社会稳定综合治理工作。广泛开展法制教育,深入进行创建安全文明村活动,普及法律知识,以法治村,以德育人,教育广大青少年学法、懂法、守法。提高全村村民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及时调处民事纠纷,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提高

关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关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科学发展观,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科学发展观要求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在新的形势下,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通过调研,我们认为将科学发展观和邓小平提出的“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相结合,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切实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确保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环节。改革开放30年来,农村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急需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针对这些问题,现就我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现状为例,谈谈当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现状 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做法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我区大力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极大地改善了全区人民开展创建精神文明建设的条件,丰富了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营造了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树立了良好的形象,促进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对创建全省文明城区这些事关全局的中心工作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1、乡风文明逐步形成。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文明新风沁入人心。创建文明村镇、文明户、五好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高潮迭起。至目前,农村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取得丰硕成果,共有52个村镇被评为全国、全省、全市、全区文明村镇。其中,江口镇获得全国第二届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称号。现有85个省市级文明单位、49个区级文明单位与134个行政村结成共建对,为结对的村送去资金60多万元,物品折合人民币约40万元,帮助清理垃圾4500多吨。 2、文化生活不断提高。近3年来,全区先后筹集资金5000多万元建设了科技文化广场、宫下、涵华休闲广场,改造新区影剧院广场,完善了白塘湖公园建设,开发了瑞云山、尖山寨森林公园和囊山健身公园;有关部门共开展集中性“三下乡”活动11次,部门各自下乡累计三、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总的来看,我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认识不到位。一是一些干部存在认识上的偏差,认为精神文明建设是“软任务”,不如物质文明,摸得着,看得见,体现政绩明显,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处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状态;二是一些同志存在模糊意识,认为经济上去了,精神文明建设自然而然上去,先把经济抓上去,再抓精神文明也不迟;三是存在畏难情绪,有些干部认为乡镇财力有限,物质条件差,思想工作难做,精神文明不好搞,应付了事。 2、文化阵地建设萎缩。目前,阵地建设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虽有提高,但仍然存在着较大的问题。由于一些基层干部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视不够,认识上存在偏差,加之受经济条件制约,在精神文明建设上投入较少。镇一级文化站有办公场所缺专业人才,缺经费,难以开展各项文体活动,村一级文化室形同虚设,设施不齐、设备老化,有的文化室单纯以老人聚集打牌、搓麻将代替正常的文化活动,无法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农村文化生活单调。 3、农民参与积极性不够高。调查发现,较多农民认为,现在搞的是市场经济,就是要想方设法多挣钱,精神文明建设无足轻重;还有一部分人认为精神文明建设是“有文化人干的事情”,与自己无关。这一方面固然与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低、认识不到精神文明建设的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