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third wave AdvantEdge实例说明

third wave AdvantEdge实例说明

third wave AdvantEdge实例说明
third wave AdvantEdge实例说明

Third Wave AdvantEdge

Workshop Manual

Version 6

https://www.sodocs.net/doc/2016701766.html,

Table of Contents

EXAMPLE 1 - ADVANTEDGE INTRODUCTION (1)

Strategy (1)

Project Setup (1)

Submitting the Project (2)

Viewing the Results (3)

Deleting the Project (4)

EXAMPLE 2 - INCREASING PRODUCTIVITY (5)

Objective (5)

Strategy (5)

Project Setup (6)

Creating a Batch File (6)

Stopping the Batch File (7)

Viewing and Analyzing Results (8)

Speed Comparison (12)

EXAMPLE 3 - TOOL EDGE PREPARATION COMPARISON (14)

Objective (14)

Strategy (14)

Project Setup (14)

Submit Simulation (16)

Analyzing the Results (17)

EXAMPLE 4 - TOOL DEFLECTION (21)

Strategy (21)

Project Setup (21)

View Tool Deflection Results (23)

Tool Deflection Results – Advanced Analysis (24)

EXAMPLE 5 - RESIDUAL STRESS ANALYSIS (26)

Objective (26)

Strategy (26)

Simulation Setup (27)

Results Analysis (28)

EXAMPLE 6 - BALL NOSE END MILL ANALYSIS (31)

Objective (31)

Strategy (31)

Simulation Setup (31)

Results Analysis (32)

DOE for Tool Wear Optimization (34)

EXAMPLE 7 - TOOL MATERIAL/COATING ANALYSIS (36)

Objective (36)

Strategy (36)

Simulation Setup (36)

Results Analysis (38)

EXAMPLE 8 - TOOL IMPORT ANALYSIS USING TOOLING FROM GRINDING MACHINE SOFTWARE (41)

Objective (41)

Strategy (41)

Simulation Setup (41)

Results Analysis (46)

EXAMPLE 9 - RAKE ANGLE EFFECT ANALYSIS (48)

Objective (48)

Strategy (48)

Simulation Setup (48)

Results Analysis (50)

EXAMPLE 10 - DRILLING ANALYSIS (54)

Objective (54)

Strategy (54)

Simulation Setup (54)

Project Setup (54)

Submitting the Project (58)

Viewing the Results (60)

EXAMPLE 11 - 2D COOLANT MODELING (69)

Objective (69)

Strategy (69)

Simulation Setup (69)

Project Setup (69)

Results (71)

Example 1 - AdvantEdge Introduction

Strategy

?Complete basic steps of setting up and submitting a new job.

?Learn to import a custom workpiece and tool.

?Learn how to analyze results using Tecplot

Project Setup

1.Open AdvantEdge by selecting

Start ?Programs ?Third Wave

AdvantEdge ?AdvantEdge

2.Click Project ?New

3.Enter Example for the project name

4.Select Turning for project type

5.Check 2D Simulation and click OK

Workpiece

6.Select Workpiece ?Create/Edit Standard Workpiece

7.Enter a workpiece height of 1 and a workpiece length of 3, and click OK

8.Select Workpiece ?Workpiece Material…

9.From the Workpiece Material pulldown menu, select Cast Iron

10.Select the J431 G3000 material, and click OK

Note the use of the Properties button for additional material information; the material hardness can be modified by selecting the User Define option in this window.

Tool

11.Click Tool ?Import Tool ?Tools…

12.Select the tool from C:\ThirdWaveSystems\Workshop\AdvantEdge\Example_1-

Introduction\Tool.twt, and click OK

13.Select Tool ?Tool Material…

14.Select the Carbide–Grade-K material, and click OK

Process Parameters

15.Select Process ?Process Parameters…

16.Within the Turning Process Parameters window, enter the process parameters shown below,

and then click OK

Simulation Output Customization

17.Select Simulation ?Simulation Options… and access the General Tab

18.Select Demonstration for the simulation mode and click OK

19.A Warning window will open, click OK

Note: Demonstration mode is being used in this example to find a fast result for

demonstration purposes. Generally, standard mode is recommended as it utilizes a more

refined mesh to provide more reliable and accurate results.

Submitting the Project

20.Select Project ?Save As

https://www.sodocs.net/doc/2016701766.html, the project Example.twp, place in

C:\ThirdWaveSystems\Workshop\AdvantEdge\Example_1-Introduction, and click Save

22.Select Simulation ?

Submit ?Submit

Current Job…, and

then click OK

23.A Job Monitor window will appear showing progress

Viewing the Results

24.Select Simulation ?Results

25.Tecplot will now open and you will be able to view

the results of the simulation thus far.

Note: In order to see the most recent results,

Tecplot must be closed and then re-opened. This will

update the results to the point at which the

simulation has currently run.

Using Tecplot

Zooming and Panning

?Click and hold the middle

mouse button and zoom in

and out by moving the

mouse up and down.

?Pan around the results by

clicking and dragging with

the right mouse button.

Probing for Data

?Click the Tool to Probe

Data button from the

Tecplot toolbar.

?Using the Probe tool, click

on the simulation results

to see information about

that specific point

Quick Analysis Window

26.The AdvantEdge Quick Analysis window should open

automatically. If it does not, select Tools ?AdvantEdge Quick

Analysis.

27.Explore the different functions available in each of the different

tabs. Contour relates to the top half of the results, and Time

History relates to the bottom half.

Deleting the Project

Before moving on, it is necessary to stop the job that is currently running (if it has not finished yet).

28.Select Job ?Delete. The analysis will be stopped and removed

from the AdvantEdge Job Monitor list.

Example 2 - Increasing Productivity

Objective

You are a project engineer responsible for the delivery of machined components. You have just been informed that you need to increase production by 30% in the next two weeks. Your supervisor has decided that the best course of action is to see how two new tools compare in performance to the baseline tool. From there, you can begin to improve the process. Because of the time constraint, modeling proves to be an invaluable tool in improving the process. Using AdvantEdge, investigate several tooling options and process conditions in order to determine which tool will allow the greatest material removal rate (MRR).

Tool 1 Tool 2 (Baseline) Tool 3

Strategy

Part 1: Tool Comparison

?Set up and run 2D turning simulations to determine the cutting force for the baseline tool and the two new tools.

?Determine which tool shows the lowest cutting forces and temperatures.

Part 2: Speed Increase

?Utilize reduced forces to increase cutting speed.

?Set up and run a simulation to determine if there are any adverse force or temperature effects.

Project Setup

Cutting Condition and Proj ec t Setup

Project Name: IncrProd_Tool_1

Process Type: 2D Turning

Workpiece Material: Steel ?AISI-4340

Process Parameters:

Feed: 0.2 mm/rev

Depth of Cut: 1.0 mm

Length of Cut: 4.2 mm

Cutting Speed: 75 m/min

Initial Temperature: 20 degrees C

Incr_Prod_Tool_1Incr_Prod_Tool_2Incr_Prod_Tool_3 Tool Name: Tool_1.twt Tool_2.twt Tool_3.twt T ool Location: C:\ThirdWaveSystems\Workshop\AdvantEdge\Example_2-Increasing_Productivity

Simulation Options

1.Select Simulation ?Simulation Options

2.Choose Steady-State Analysis, and click OK

3. Save the current job as IncrProd_Tool_1.twp in

C:\ThirdWaveSystems\Workshop\AdvantEdge\Example_2-Increasing_Productivity

Now that we have finished setting up the project for the first tool, we must now set up projects for the other two tools. To create the second project:

4.Import the second tool file into the current project. Use Tool 2 by browsing to

C:\ThirdWaveSystems\Workshop\AdvantEdge\Example_2-Increasing_Productivity\Tool_2.twt

5.Save the project as IncrProd_Tool_2.twp

To create the third project:

6.Import the second tool file into the current project. Use Tool 3 by browsing to

C:\ThirdWaveSystems\Workshop\AdvantEdge\Example_2-Increasing_Productivity\Tool_3.twt

7.Save the project as IncrProd_Tool_3.twp

Creating a Batch File

Creating a batch file allows you to set up several simulations and submit them together. When you start a batch file, the first simulation will begin and the next will automatically start after it concludes. Batch files allow you to run several simulations consecutively without having to submit each one separately.

8.After saving the three project files above, select Simulation Batch Job ?Create/Edit

Batch File

9.Browse to C:\ThirdWaveSystems\Workshop\AdvantEdge\Example_2-Increasing_Productivity,

enter IncrProd.bat as the file name, and click Open

10.In the lower window, Add the three [name].inp files corresponding to the three project files

you just created. The *.inp files are created automatically when the project files are saved.

Each *.inp file must be added individually.

11.Click OK. A DOS-based batch command line file will be created. If necessary, close the

Create/Edit Batch Job window.

12.Select Simulation ?Submit ?Submit Batch Job…, browse to the batch file you just

created, and click OK.

Stopping the Batch File

Before moving on to the next step, the batch files that you just started have to be stopped. There are two ways to stop the batch job.

?Select Job ?Stop from the AdvantEdge Job Monitor window and when the next job automatically starts, select Job ?Stop again. Repeat until all projects in the batch have been stopped.

Note: Stopping a single project from the AdvantEdge Job Monitor does not stop the entire

batch process.

?Close the DOS Window to stop the entire batch process.

STOP

Class

Discussion

Qu est ion

At this point, the results simulations have been completed and the results have been created.

1. With the goal of increasing MRR, what simulation data should we look at first?

Viewing and Analyzing Results

Make sure that you have stopped all the projects currently running in the AdvantEdge Job Monitor. Open the project at C:\ThirdWaveSystems\Workshop\AdvantEdge\Example_2-

Increasing_Productivity\Results\Results_IncrProd_Tool_1\Results_IncrProd_Tool_1.twp and view the results in Tecplot (Simulation ?Results).

13.Select Tools ?AdvantEdge Quick Analysis

14.To view only the force plots, select View ?Time History Only from the AdvantEdge Quick

Analysis window

15.In the Time History tab of the AdvantEdge Quick Analysis window, select Polynomial Fit to

apply a 10th order polynomial fit to the data

16.Click the Probe tool button () on the Tecplot toolbar, then probe for cutting and feed force

values at various positions. Right-click to go back to the Selector tool.

17.To view only the contour plots, select View ?Contour Only from the AdvantEdge Quick

Analysis

18.Select the Contour tab and select the variables of interest

19.In the Tecplot frame, select Plot ?Contour/Multi-

Contour ?New Levels… to change the contour scaling.

This will allow you to better view the temperature gradient.

For this example, a good range would be from 50°C to

550°C in 11 levels.

20.In the Contour tab of the AdvantEdge Quick Analysis

window, select Animation to step through individual

frames.

https://www.sodocs.net/doc/2016701766.html,ing the Zoom tool and Probe tool , probe the tool tip for maximum values of different

contours

22.To compare multiple results in the AdvantEdge Quick

Analysis window, select Tools ?Multi-Project

Display

23.Select Contour Comparison, then click OK

Input 3 in the number of projects, then Browse to locate and select each project:

Results_IncrProd_Tool_1.twp

Results_IncrProd_Tool_2.twp

Results_IncrProd_Tool_3.twp

24.Click OK. A confirmation window will appear; click OK.

https://www.sodocs.net/doc/2016701766.html,pare and present the three project contours using the following options in the Contour

tab:

Select Contour

Animation

Measure Distance

26.Select Tools ?Multi-Project Display ?Force Comparison,

and click OK.

https://www.sodocs.net/doc/2016701766.html,ing the Browse button, add the three project files

individually:

Results_IncrProd_Tool_1.twp

Results_IncrProd_Tool_2.twp

Results_IncrProd_Tool_3.twp

28.Click OK, then wait for two frames of data to load and display

29. The end result will resemble the following plot. Units can be converted, if necessary, by

selecting Data ? SI to English or Data ? English to SI . Labels and text are added by using

the text tool

located on the Tecplot toolbar at the top.

Que s tions

2. Which tool shows the lowest cutting force?

3. Now that we have determined the tool that yields the lowest cutting force, how can we use

these results to improve the cutting process?

4. Once the MRR is increased, what simulations should be run to ensure there are no adverse

effects?

STOP

Class

Discussion

Speed Comparison

Now that we have determined which tool shows the lowest cutting force and temperature, set up and run a simulation for that tool with an increase in cutting speed from 75 m/min to 100 m/min.

30.To compare the temperature contours of the new tool project at two different speeds with the

baseline tool, repeat steps 22-25 with the following two files:

Results_IncrProd_Tool_1.twp

Results_IncrProd_Tool_1_100SMM.twp

Results_IncrProd_Tool_2.twp

31.To compare the cutting forces of the new tool project at two different speeds with the baseline

tool, repeat steps 26-28 with the following two files:

Results_IncrProd_Tool_1.twp

Results_IncrProd_Tool_1_100SMM.twp

Results_IncrProd_Tool_2.twp

R ec omm e ndation s

?Switch tooling to Insert #1

?Increase cutting speed

?Set up additional projects to improve feed/speed conditions for

new insert.

Cutting Condition and Proj ec t Setup

Process Type:

3D Turning ?Nose Turning Workpiece Material : Ti-6Al-4V Tool Material:

Carbide

Process Parameters :

Feed:

0.1 mm per revolution Depth of Cut: 0.4 mm Length of Cut: 3 mm

Cutting Speed:

230 m/min Initial Temperature:

20 degrees C

T ool Location:

C :\ThirdWaveSystems\Workshop\AdvantEdge\Example_3-Tool_Edge_Prep

Example 3 - Tool Edge Preparation Comparison

Objective

Your company is looking into different tooling options for one of your turning processes. You have been given two identical Sandvik inserts differing only in the edge preparation. Your job is to decide between the two different edge preparations and determine which tooling is best for your process.

Strategy

This example will allow you to explore the various functions of the Third Wave STEP Analyzer as well as learn how to approach a tooling comparison problem.

?

Set up simulations with the specified cutting conditions

? Import the two different tools into the simulations ? Orient the tools using the STEP Analyzer

? Mesh and start running the simulations

? Load results for two previously run cases and compare force and temperature results

?

Determine which tool is best suited for the cutting conditions

Project Setup

Edge_Prep_25

Edge_Prep_50 Tool Name: Tool_Edge_Prep_25.stp

Tool_Edge_Prep_50.stp

1.Import the twenty-five micron tool by selecting Tool ?Import Tool ?STEP Tool File and

browsing to C:\ThirdWaveSystems\Workshop\AdvantEdge\Example_3-

Tool_Edge_Prep\Tool_Edge_Prep_25.stp

2.In the window that appears, click Check/Orient Tool

a.Any faces that may not mesh properly will appear in a message box. If there are faces

that will cause the mesher to fail, a warning box will appear and suggestions will be

given to fix the problem. Click Continue. The STEP Analyzer will open.

3.Within the STEP Analyzer, click the Check Orientation tab and orient the tool using the

coordinates shown above.

a.The X, Y, and Z coordinates define the tail of the vector, and the I, J, and K

coordinates define the direction of the vector. Clicking Rotate will rotate the tool

around the vector using the specified angle.

Note: The location of the tool with respect to the axis does not matter, only the

orientation.

4.Click the Mesh Refinement tab of the STEP

Analyzer and click the Face Selection

button. Select the cutting edge by holding

Shift + Left-Click for each of three faces

shown at right.

a.Click Edit Selection and set the

Element Size to 0.0105 mm for the

three faces, and then click Add.

b.Click OK to close the STEP Analyzer.

5.Save this setup as EdgePrep_25 at

C:\ThirdWaveSystems\Workshop\AdvantEdge\Example_3-Tool_Edge_Prep

6.Repeat the process for the fifty micron tool,

C:\ThirdWaveSystems\Workshop\AdvantEdge\Tool_Edge_Prep\Tool_Edge_Prep_50.stp,

saving as EdgePrep_50.

Submit Simulation

Note: The process of submitting a 3D simulation is slightly different than for 2D.

7.Select Simulation ?Submit ?Submit Current Job…

8.The simulation will now begin to mesh and a batch file will be created. When the meshing is

complete, three options become available. Click View Mesh to view the initial mesh for the

tool and workpiece.

9.Click Submit Later to close the window with the option of returning to run the batch file at a

later time.

Note: You would click Submit Now to start running the simulation immediately; however,

the results for this example have already been generated.

Analyzing the Results

10. Open Tecplot from Start > Program Files > Third Wave AdvantEdge > Tecplot

11. Using the Multi-Projects Display function, open and compare the force plots for the two

simulations, located at C:\ThirdWaveSystems\Workshop\AdvantEdge\Example_3- Tool_Edge_Prep\Results

Qu est ion

1. When comparing the two simulations, what are we looking for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best

tooling?

STOP

Class Discussion

项目开发详细设计说明书(超好用模板)完整版

详细设计说明书XX有限公司

修订记录

目录 第一章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应用模块的目的.......................................................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应用模块总体描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应用模块接口描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假设条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章设计模式(Design pattern)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章类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分块类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类图1>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类图n>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整体继承关系...........................................................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类描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类名1> Class Description............................. 错误!未定义书签。 <类名n> Class Description.............................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章交互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情景编号1: 情景名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交互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例外情况及条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情景编号n: 情景名称>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章状态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状态图编号1:状态图名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状态图编号n:状态图名称>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六章时序流程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七章用户界面设计说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 7.1.用户界面关系........................................................... 错误!未定义书签。 7.2.用户界面具体描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界面编号1:界面名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界面编号N:界面名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堆 排 序 算 法

堆排序——C#实现 一算法描述 堆排序(Heap Sort)是利用一种被称作二叉堆的数据结构进行排序的排序算法。 二叉堆在内部维护一个数组,可被看成一棵近似的完全二叉树,树上每个节点对应数组中的一个元素。除最底层外,该树是满的。 二叉堆中,有两个与所维护数组相关的属性。Length表示数组的元素个数,而HeapSize则表示二叉堆中所维护的数组中的元素的个数(并不是数组中的所有元素都一定是二叉堆的有效元素)。因此,根据上述定义有: 0 = HeapSize = Length。 二叉堆可分为最大堆和最小堆两种类型。在最大堆中,二叉树上所有的节点都不大于其父节点,即 A[Parent(i)] = A[i]。最小堆正好相反:A[Parent(i)] = A[i]。 为维护一个二叉堆是最大(小)堆,我们调用一个叫做MaxHeapify (MinHeapify)的过程。以MaxHeapify,在调用MaxHeapify时,先假定根节点为Left(i)和Right(i)的二叉树都是最大堆,如果A[i]小于其子节点中元素,则交换A[i]和其子节点中的较大的元素。但这样一来,以被交换的子节点为根元素的二叉堆有可能又不满足最大堆性质,此时则递归调用MaxHeapify方法,直到所有的子级二叉堆都满足最大堆性质。如下图所示: 因为在调用MaxHeapify(MinHeapify)方法使根节点为A[i]的

二叉堆满足最大(小)堆性质时我们有其左右子堆均已满足最大(小)堆性质这个假设,所以如果我们在将一个待排序的数组构造成最大(小)堆时,需要自底向上地调用 MaxHeapify(MinHeapify)方法。 在利用最大堆进行排序时,我们先将待排序数组构造成一个最大堆,此时A[0](根节点)则为数组中的最大元素,将A[0]与A[n - 1]交换,则把A[0]放到了最终正确的排序位置。然后通过将HeapSize 减去1,将(交换后的)最后一个元素从堆中去掉。然后通过MaxHeapify方法将余下的堆改造成最大堆,然后重复以上的交换。重复这一动作,直到堆中元素只有2个。则最终得到的数组为按照升序排列的数组。 二算法实现 1 注意到在C#中数组的起始下标为0,因此,计算一个给定下标的节点的父节点和左右子节点时应该特别小心。 private static int Parrent(int i) return (i - 1) - 2; private static int Left(int i) return 2 * i + 1; private static int Right(int i) return 2 * i + 2; 2 算法的核心部分是MaxHeapify(MinHeapify)方法,根据算法描述中的说明,一下代码分别实现了对整数数组的最大堆化和最小堆化方法,以及一个泛型版本。

产品说明书范文三篇

产品说明书范文三篇 说明书,是以应用文体的方式对某事或物来进行相对的详细描述,方便人们认识和了解某事或物。下面是小编专门预备的产品说明书范文三篇,希翼能满脚各位的阅读需求,看完后有所收获和启发。更多精彩内容公布尽在查字典范文,欢迎查阅。 【篇一:产品技术说明书样本】 1. 概述 本产品为LED-901充电式手电筒,公司遵循国家行业执行标准:GB7000.13-1999,确属本公司产品质量咨询题,自购置之日起保修期为3个(非正常使用而致使产品损坏,烧坏的,别属保修之列。) 2. 技术特性 ● 本产品额定容量高达900mAH。 ● 超长寿命电池,高达500次以上循环使用。 ● 采纳节能,高功率,超长寿命的LED灯泡。 ● 充电爱护:充电状态显示红灯,充电满显示绿灯。 3. 工作原理 LED灯由电池提供电源而发光,此电池充电后可重复使用。 4. 结构特性:(略) 6. 使用和操作 ● 充电时灯头应朝下,将手电筒交流插头彻底推出,直接插入AC110V/220V电源插座上,此时红灯亮起,表示手电筒处于充电状态;当充电充满时,绿灯亮起,表示充电已充满。 ● 使用时推动开关按键,前档为6个LED灯亮,中间档为3个LED灯亮,后档为关灯。 ● 充满电,3个LED灯可延续使用约26个小时,6个LED灯可延续使用16个小时 7. 故障分析与排除 ①使用过程中若发觉灯别亮或者光线很暗,则有可能是电池电量别脚,假如充电后灯变亮则说明手电筒功能正常,假如充电后仍然别亮,则有可能是线路故障,能够到本公司自费维修。 ②使用几年后若发觉充电后灯别亮,则极有可能是电池寿命已到,应及时到本公司自费更换。 8. 维修和保养 ● 在使用过程中,如LED灯泡亮度变暗时,电池处于彻底放电状态,为爱护电池, 应停止使用,并及时充电(别应在LED灯泡无光时才充电,否则电池极易损坏失效。) ● 手电筒应该经常充电使用,请勿长期搁置,如别经常使用,请在存放2个月内补 充电一次,否则会落低电池寿命 9. 注意事项 ● 请挑选优质插座,并保持安全规范充电操作。 ● 产品充电时切勿使用,以免烧坏LED灯泡或电源内部充电部件。 ● 手电筒别要直射双眼,以免妨碍视力。(孩子应在大人指导下使用。) ● 勿让本产品淋雨或者受潮。 ● 当充电充满时(绿灯亮起),请马上停止充电,幸免烧坏电池。 ● 非专业人士请勿随便拆卸手电筒,幸免引起充电时惊险。 【篇二:产品使用说明书样本】

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案例

软件开发方向 “成绩管理系统”软件需求规约 安博教育集团 二零零八年十月

修订历史记录

目录 1 引言 (5) 1.1 目的 (5) 1.2 文档格式 (5) 1.3 预期的读者和阅读建议 (5) 1.4 范围 (6) 1.5 术语 (6) 1.6 参考文献 (6) 2 系统概述 (6) 2.1 概述 (6) 2.2 功能 (6) 2.3 运行环境 (7) 2.4 假设与依赖 (7) 3 系统特性 (8) 3.1 系统角色 (8) 3.2 学生管理 (8) 3.2.1 增加学生信息 (8) 3.2.2 修改学生信息 (9) 3.2.3 删除学生信息 (9) 3.2.4 导入学生信息 (9) 3.3 教师管理 (9) 3.3.1 增加教师信息 (9) 3.3.2 修改教师信息 (9) 3.3.3 删除教师信息 (9)

3.3.4 导入教师信息 (9) 3.4 课程管理 (10) 3.4.1 增加课程基本信息 (10) 3.4.2 修改课程基本信息 (10) 3.4.3 删除课程基本信息 (10) 3.4.4 维护课程学生信息 (10) 3.5 成绩查询 (11) 3.5.1 学生查询成绩 (11) 3.5.2 教师查询成绩 (11) 3.6 成绩分析与统计 (11) 3.6.1 考试成绩表 (11) 3.6.2 班级各科平均成绩表 (11) 3.6.3 年级成绩排名表 (11) 3.7 系统维护 (12) 3.7.1 数据字典维护 (12) 4 非功能性需求 (12) 4.1 性能需求 (12) 4.2 安全性需求 (12) 4.3 可用性需求 (13) 4.4 用户文档 (13) 4.5 其它需求 (13) 5 外部接口需求 (14) 5.1 用户接口 (14) 5.2 硬件接口 (14)

网上购物系统——详细设计说明书

网上购物系统 详细设计说明书 1引言 1.1编写目的 电子商务是于九十年代初,在欧美兴起的一种全新的商业交易模式,它实现了交易的无纸化,效率化,自动化表现了网络最具魅力的地方,快速的交换信息,地理界限的模糊,这所有的一切也必将推动传统商业行为在网路时代的变革。随着电子商务,尤其是网上购物的发展,商品流通基础设施和配套行业的重点将会将对中国商品流通领域和整个经济发展带来种种影响,确实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特别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国际背景下,在我们继续扩大国内流通领域对外开放的同时,深入研究这个问题,审慎制订相应的宏观对策,尤其重要和迫切。网上购物是一种具有交互功能的商业信息系统。它向用户提供静态和动态两类信息资源。所谓静态信息是指那些比经常变动或更新的资源,如公司简介、管理规范和公司制度等等;动态信息是指随时变化的信息,如商品报价,会议安排和培训信息等。网上购物系统具有强大的交互功能,可使商家和用户方便的传递信息,完成电子贸易或EDI交易。这种全新的交易方式实现了公司间文档与资金的无纸化交换。 1.2.项目背景 软件名称:网上购物系统 开发者:宋金德,袁浩,王朝阳,许威 项目简介:本系统主要实现网上产品展示与在线定购及人员的管理, 一、不同身份有不同的权限功能(管理人员、注册用户、游客) 二、在线产品展示(分页显示) 三、在线定购 四、后台管理(用户管理、商品的管理) 1.3定义 Asp(active server pages)是微软公司推出的一种用以取代CGI的技术,基于目前绝大多数网站应用于windows平台,asp是一个位于windows服务器端的脚本运行环境,通过这种环境,用户可以创建和运行动态的交互式的web服务器应用程序以及EDI(电子数据交换)。 ADO:ActiveX Data Object, ActiveX 数据对象 SQL: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 1.4参考资料 [1] 谭浩强《动态网页制作ASP》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1 [2] 彭万波《网页设计精彩实例》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内部堆排序算法的实现课程设计说明书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 内部堆排序算法的实现 学生姓名金少伟 学号1121024029 班级信管1101 成绩 指导教师曹阳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2013年3月15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设计名称:数据结构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题目:内部堆排序算法的实现 完成期限:自2013年3 月4日至2013年3 月15 日共 2 周 设计内容: 堆排序(heap sort)是直接选择排序法的改进,排序时,需要一个记录大小的辅助空间。n个关键字序列K1,K2,…,Kn称为堆,当且仅当该序列满足如下性质(简称为堆性质):ki≤K2i且ki≤K2i+1 或(2)Ki≥K2i且ki≥K2i+1(1≤i≤ n) 若将此序列所存储的向量R[1..n]看做是一棵完全二叉树的存储结构,则堆实质上是满足如下性质的完全二叉树:树中任一非叶结点的关键字均不大于(或不小于)其左右孩子(若存在)结点的关键字。(即如果按照线性存储该树,可得到一个不下降序列或不上升序列)。 本课程设计中主要完成以下内容: 1.设计堆排序算法并实现该算法。 2.对堆排序的时间复杂度及空间复杂度进行计算与探讨。 3.寻找改进堆排序的方法。 基本要求如下: 1.程序设计界面友好; 2.设计思想阐述清晰; 3.算法流程图正确; 4.软件测试方案合理、有效。指导教师:曹阳教研室负责人:申静 课程设计评阅

摘要 堆排序是直接选择排序法的改进。本课设以VC++6.0作为开发环境,C语言作为编程语言,编程实现了堆排序算法。程序运行正确,操作简单,易于为用户接受。 关键词:堆排序;C语言;时间复杂度

【知识学习】说明书

说明书 :是企业向消费者(用户)介绍产品性能、构造、用途及保养、注意事项等所写的应用文。有的可附有图表并编印成宣传性小册子。 格式:1.标题。 2.正文,可分条写。 3.署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范例: 有害气体监控仪使用 用途和性能: 本产品系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产品(专利号862061008)是根据日本高压气体协会关于消费者使用报警产品为依据,由山东省邹县侨声电子仪器厂,宁夏大学技术研究所和宁夏电子产品监督检验所共同研制而成的QS991-I有害气体监控仪,符合国家标准,并达到国内外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

本产品能对油烟、一氧化碳、天然气、石油液化气、煤气、酒精、汽车和香烟烟雾长期不断地监视控制,主要适用于煤气管道漏气、煤炭燃烧不完全和染器热水淋浴器漏气形成一氧化碳气体。只要浓度达到危及人身安全时,报警器就能发出声光报警信号。该仪器还能自动开启换气设备, 更加安全可靠。 主要技术指标 1.额定电压频率220V*22V、50HZ-60HZ。 2.环境温度0℃-40℃ 3.空气相对温度*80%(40℃) 4.大气压力86.6-106.6kPA 5.监控仪输出口负载能力Ac220V2A 6.报警声压在前方距1m处其声压级不小于90DB(分贝) 7.延时功能1-3mIN(分钟) 8.灵敏度与动作规范:接通电源灯发光,以丁烷气为例,浓度超过0.3%红灯发光,当浓度达到0.75%自动报警。耗电不大于3w。 安装使用方法: 1.在安装前检查性能,将电源插头插入220V电源插座,绿色指示灯亮,发出"嘀"声,表示自检,5-10分钟后仪器工

课程设计说明书范例

综合测评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目录 第一章需求分析 (2) 一、需求调查 (2) 二、建立用例图 (2) 三、描述用例 (3) 第二章系统分析 (5) 一、寻找系统中的实体类 (5) 二、建立实体类的类图 (7) 三、建立用户界面类的类图 (7) 三、建立交互图 (8) 第三章系统设计 (10) 一、类图的调整与修改 (10) 二、人机界面设计 (10) 三、数据库设计 (14) 第四章系统实现 (15) 一、开发环境 (15) 二、建立数据库 (15)

第一章需求分析 一、需求调查 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对学生的教育管理,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刻苦学习、奋发向上、德智体全面发展,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优秀人才,河南科技大学制定了《河南科技大学学生德智体综合测评试行办法》、《河南科技大学优秀学生奖学金评定办法》。根据这两个文件的有关精神,我校每个学期都要对学生进行综合测评,并根据综合测评的结果,评选综合奖学金。由于在校学生较多,传统的手工计算方式难以满足学校日常工作的要求,因此,我校急需开发一个综合测评系统,以提高该项工作的效果和效果。 通过调查,我校综合测评工作的运行过程如下:由学习委员录入本班学生上一学期的各门课程的成绩,计算各个学生的课程成绩的平均分。由团支书录入本班学生上一学期的德育成绩。由体育委员录入本班学生上一学期的体育成绩。德智体三个方面的成绩录入完成后,由班长计算各个学生的综合分,计算公式为:综合分=智育分×70%+德育分×20%+体育分×10%。最后,由辅导员根据综合分评选综合奖学金。 二、建立用例图 从以上需求描述中,我们发现系统中的参与者有:学习委员、团支书、体育委员、班长、辅导员。识别出参与者后,从参与者的角度就可以发现系统的用例,并绘制出系统的用例图,如图1-1所示。

软件产品需求规格说明书(案例)

四川托普集团技术文档 卷号: 卷内编号: V1.0版 多层体系政务框架平台之一 行政服务中心政务平台 软件产品需求规格说明书Software Product Requirements Specification 项目承担部门:中央研究院应用产品开发中心 撰写人(签名): 完成日期: 本文檔使用部门:■主管领导■项目组□客户(市场) ■维护人员□用户 文档验交组(签名): 验交日期: 评审负责人(签名): 评审日期:

软件产品需求规格说明书 Software Product Requirements Specification 1.引言 1.1.目的 本节描述软件产品需求规格说明书(SRS)的目的是: 定义软件总体要求,作为用户和软件开发人员之间相互了解的基础; 提供性能要求、初步设计和对用户影响的信息,作为软件人员进行软件结构设计和编码的基础; 作为软件总体测试的依据。 1.2.定义 Workflow:工作流 1.3.参考资料 行政服务中心政务平台白皮书 行政服务中心政务平台项目审批表

2.软件总体概述 2.1.软件标识 软件全称:多层体系政务框架平台之一行政服务中心政务平台 软件简称:XZFWZXZW 版本号:1.0 2.2.软件描述 2.2.1.系统属性 行政服务中心是改革开放进程中一项新生事物,是实践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表现,是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开放,吸收外来投资,加快发展的重要举措。为了实现行政服务中心“一站式集中,一条龙服务”,为全社会提供平等竞争的市场条件和长期稳定的投资环境,塑造廉洁,规范,高效的政府形象的目标,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建设先进实用的可扩展性强的行政服务信息系统,实现行政服务信息处理的智能化、网络化、“无纸化”成为一项迫切的工作。为此,托普集团根据行政服务中心的业务需求,设计了行政服务中心政务平台。 2.2.2.开发背景 开发目的:1、公众服务 2、行政服务中心和各级政府部门

概要设计说明书范例及模板

《XXXXXX》 概要设计说明书 张三、李四、王五 1.引言 1.1编写目的 在本机票预定系统项目的前一阶段,也就是需求分析阶段中,已经将系统用户对本系统的需求做了详细的阐述,这些用户需求已经在上一阶段中对航空公司、各旅行社及机场的实地调研中获得,并在需求规格说明书中得到详尽得叙述及阐明。 本阶段已在系统的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对机票预定系统做概要设计。主要解决了实现该系统需求的程序模块设计问题。包括如何把该系统划分成若干个模块、决定各个模块之间的接口、模块之间传递的信息,以及数据结构、模块结构的设计等。在以下的概要设计报告中将对在本阶段中对系统所做的所有概要设计进行详细的说明。 在下一阶段的详细设计中,程序设计员可参考此概要设计报告,在概要设计对机票预定系统所做的模块结构设计的基础上,对系统进行详细设计。在以后的软件测试以及软件维护阶段也可参考此说明书,以便于了解在概要设计过程中所完成的各模块设计结构,或在修改时找出在本阶段设计的不足或错误。 1.2项目背景 机票预定系统将由两部分组成:置于个旅行社定票点的前台客户程序,以及置于 1.3 1.3.1 专门术语 SQL SERVER: 系统服务器所使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SQL: 一种用于访问查询数据库的语言 事务流:数据进入模块后可能有多种路径进行处理。 主键:数据库表中的关键域。值互不相同。 外部主键:数据库表中与其他表主键关联的域。 ROLLBACK: 数据库的错误恢复机制。 1.3.2 缩写

系统:若未特别指出,统指本机票预定系统。 SQL: 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结构化查询语言)。 ATM: 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 (异步传输模式)。 1.4参考资料 以下列出在概要设计过程中所使用到的有关资料: 1.机票预定系统项目计划任务书浙江航空公司 1999/3 2.机票预定系统项目开发计划《**》软件开发小组 1999/3 3.需求规格说明书《**》软件开发小组 1999/3 4.用户操作手册(初稿)《**》软件开发小组 1999/4 5.软件工程及其应用周苏、王文等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2/1 6.软件工程张海藩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0/11 7.Computer Network A.S.Tanenbaun Prentice Hall 1996/01 文档所采用的标准是参照《软件工程导论》沈美明著的“计算机软件开发文档编写指南”。 2.任务概述 2.1 目标 2.2 运行环境 系统将由两部分程序组成,安装在各旅行社客户机上的客户程序及航空公司内的数据服务器程序。 根据调研得知所有旅行社的计算机配置均在Pentium 133级别以上,客户程序应能够在Pentium 133级别以上, Win NT环境下运行。 2.3 需求概述 浙江航空公司为方便旅客,需开发一个机票预定系统。为便于旅客由旅行社代替航空公司负责为旅客定票,旅行社把预定机票的旅客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工作单位、身份证号码、旅行时间、旅行目的地,输入机票预定系统的客户端程序,系统经过查询航空公司内的航班数据服务器后,为旅客安排航班,印出取票通知。旅客在飞机起飞前一天凭取票通知和帐单交款后取票,系统校对无误后即印出机票给旅客。 要求系统能有效、快速、安全、可靠和无误的完成上述操作。并要求客户机的界面要简单明了,易于操作,服务器程序利于维护。 2.4 条件与限制 3.总体设计 3.1 处理流程 下面将使用(结构化设计)面向数据流的方法对机票预定系统的处理流程进行分析。系统可分为两大部分:一、客户机上的程序,二、服务器上的程序。以下将分别对系统的这两大部分进行流程分析:

堆排序算法的基本思想及算法实现示例

堆排序算法的基本思想及算法实现示例 堆排序 1、堆排序定义 n个关键字序列Kl,K2,…,Kn称为堆,当且仅当该序列满足如下性质(简称为堆性质): (1) ki≤K2i且ki≤K2i+1 或(2)Ki≥K2i且ki≥K2i+1(1≤i≤ ) 若将此序列所存储的向量R[1..n]看做是一棵完全二叉树的存储结构,则堆实质上是满足如下性质的完全二叉树:树中任一非叶结点的关键字均不大于(或不小于)其左右孩子(若存在)结点的关键字。 【例】关键字序列(10,15,56,25,30,70)和(70,56,30,25,15,10)分别满足堆性质(1)和(2),故它们均是堆,其对应的完全二叉树分别如小根堆示例和大根堆示例所示。 2、大根堆和小根堆 根结点(亦称为堆顶)的关键字是堆里所有结点关键字中最小者的堆称为小根堆。 根结点(亦称为堆顶)的关键字是堆里所有结点关键字中最大者,称为大根堆。 注意: ①堆中任一子树亦是堆。 ②以上讨论的堆实际上是二叉堆(Binary Heap),类似地可定义k叉堆。 3、堆排序特点 堆排序(HeapSort)是一树形选择排序。 堆排序的特点是:在排序过程中,将R[l..n]看成是一棵完全二叉树的顺序存储结构,利用完全二叉树中双亲结点和孩子结点之间的内在关系【参见二叉树的顺序存储结构】,在当前无序区中选择关键字最大(或最小)的记录。 4、堆排序与直接插入排序的区别 直接选择排序中,为了从R[1..n]中选出关键字最小的记录,必须进行n-1次比较,然后在R[2..n]中选出关键字最小的记录,又需要做n-2次比较。事实上,后面的n-2次比较中,有许多比较可能在前面的n-1次比较中已经做过,但由于前一趟排序时未保留这些比较结果,所以后一趟排序时又重复执行了这些比较操作。 堆排序可通过树形结构保存部分比较结果,可减少比较次数。5、堆排序 堆排序利用了大根堆(或小根堆)堆顶记录的关键字最大(或最小)这一特征,使得在当前无序区中选取最大(或最小)关键字的记录变得简单。 (1)用大根堆排序的基本思想

产品说明书范文格式三篇

产品说明书范文格式三篇 【篇一:产品技术说明书样本】 1.概述 本产品为LED⑼01充电式手电筒,公司遵循国家行业执行规范:GB7000.13⑴999,确属本公司产品质量问习题,自购置之日起保修期为3个(非正常使用而以致产品损坏,烧坏的,不属保修之列。) 2.技术特性 ●本产品额定容量高达900mAH。 ●超长命命电池,高达500次以上循环使用。 ●采用节能,高功率,超长命命的LED灯泡。 ●充电保护:充电状态显示红灯,充电满显示绿灯。 3.工作原理 LED灯由电池提供电源而发光,此电池充电后可反复使用。 4.构造特性:(略) 6.使用和操作 ●充电时灯头应朝下,将手电筒交流插头完全推出,直接插入AC110V/220V电源插座上,此时红灯亮起,表示手电筒处于充电状态;当充电充满时,绿灯亮起,表示充电已充满。 ●使用时推动开关按键,前档为6个LED灯亮,中间档为3个LED灯亮,后档为关灯。 ●充满电,3个LED灯可连续使用约26个小时,6个LED灯

可连续使用16个小时 7.故障分析与排除 ①使用过程中若发现灯不亮或者光线很暗,则有可能是电池电量不足,假如充电后灯变亮则说明手电筒功能正常,假如充电后仍然不亮,则有可能是线路故障,可以到本公司自费维修。 ②使用几年后若发现充电后灯不亮,则极有可能是电池寿命已到,应及时到本公司自费更换。 8.维修和保养 ●在使用过程中,如LED灯泡亮度变暗时,电池处于完全放电状态,为保护电池, 应停止使用,并及时充电(不应在LED灯泡无光时才充电,否则电池极易损坏失效。) ●手电筒应该经常充电使用,请勿长期搁置,如不经常使用,请在存放2个月内补 充电一次,否则会降低电池寿命 9.注意事项 ●请选择优质插座,并保持安全标准充电操作。 ●产品充电时切勿使用,以免烧坏LED灯泡或电源内部充电部件。 ●手电筒不要直射眼睛,以免影响视力。(小孩应在大人指导下使用。) ●勿让本产品淋雨或者受潮。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范例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学习报告 专业:计算机信息管理 班级:信息1101 :刚 学号:1125486514 成绩:优 评语:该课程设计详述了“酒店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过程,结构清楚,格式能够按照要求完成;重点容叙述较好,容较全面;整体设计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但解决问题能力有待提高。 年月日

一、课程学习目的 管理信息系统(MIS)是管理科学、系统科学、计算机科学和通讯技术等多学科综合发展起来的边缘性、综合性、系统性的学科,它运用经济管理理论、信息理论、系统理论、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概念和方法,融合提炼组成一套新的体系,它既具有较深和较宽的理论基础,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作为一门课程,管理信息系统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必修课。本课程的任务和学习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结构和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过程各阶段的任务与技术、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环境与工具以及其它类型的信息系统等;使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并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分析开发应用系统的初步能力。 二、课程学习容 管理信息系统的学习和设计主要是掌握“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系统规划 第二阶段:系统分析 第三阶段:系统设计 第四阶段:系统实施 第五阶段:系统运行与维护 1、系统规划阶段 该阶段是将组织目标、支持组织目标所必需的信息、提供这些必须信息的信息系统,以及这些信息系统的实施等诸要素集成的信息系统方案,是面向组织息系统发展远景的系统开发计划。鉴于在实践中选题“酒店管理信息系统”,其系统规划阶段是针对酒店所提供的信息资源,为提高酒店信息管理水平,制定一个较为科学的信息系统开发规划。 其主要任务是在开发环境的调研基础之上,确定酒店管理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方向、系统需要达到的目的,制定酒店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政策和策略,做出人力、财力和物资的总体安排,制定来发活动的进度安排,制定MIS系统的总体结构,以确保酒店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下调行,避免开发的孤立性和重复性,同时预测酒店管理信息系统未来的发展,明确系统今后的发展、研究方向和准则。从战略角度为系统开发

完整版详细设计说明书实例

信息发布系统 (详细设计说明书) JAVA 实践小学期第22组 1.0 2010/9/5 编写单位: 设计人员: 版 本: 编写日期:

目录 第一部分、引言 (2) 1.1编写目的 (2) 1.2背景 (3) 1.3定义 (3) 3.1程序描述 (5) 3.2整体结构 (5) 3.3性能 (5) 3.4输入输出项 (5) 3.5算法 (5) 3.6主要类的设计 (5) 3.7存储分配 (7) 3.8注释 (7) 3.9限制条件 (7) 3.10测试计划 (7) 3.11尚未解决的问题 (7) 4.1程序描述 (7) 4.2功能 (7) 4.3性能 (8) 4.4输入输出项 (8) 4.5限制条件 (8) 5设计特点 (8) 5.1通信便捷 (8) 5.2开发速度快 (8) 第六部分、项目分工 (8) 附录: (9) 第一部分、引言 1.1编写目的 本说明书在概要设计的基础上,对信息发布系统的各模块、程序分别进行了实现层面上的要 求和说明。 软件开发小组的产品实现成员应该阅读和参考本说明进行代码的编写、测试。

1.2背景 说明: A、软件系统的名称:信息发布系统 B、任务提出者:JAVA实践小学期开发者:第22组成员 C、实现完成的系统将可用在所有JAVA虚拟机的个人PC上.为使用者提供信息发布,浏 览,评论的方式,沟通各个用户? 1.3定义 服务器端API :服务器端设计者通过规范的API文档,提供给客户端,以方便客户端的开 发,使得同时进行,提高效率,节约时间。两端通过protocol (协议类)进行通信。 Gson:Google提供的一个类库。通过使用这个类库,可以把把对象转换成json格式的字符串,以方便在网络中的传输。也可反向将字符串转换成对象,这样带有方法地操作对象,可以有效,方便地保证信 息的沟通。 Json: JavaScript Object Notation,是一种轻量级的数据交换格式。易于人阅读和编写,同时也易于机器解析和生成。它基于JavaScript的一个子集,JSON采用完全独立于语言的文本格式, 这些特性使得JSON成为理想的数据交换语言。 1.4参考资料,相关的文件包括: A、《项目需求说明》; B、《项目详细设计说明书》; C、《项目概要设计说明书》;参考资料: 《软件工程概论》,王华 第二部分、程序系统的结构 该系统为了两大部分:客户端与服务器端,中间通过protocol类通信。其中使用gson库来转换和逆向转换对象,实现标准包括: 1、客户端主程序 A、工程类型:JAVA项目; B、工程名称:信息发布系统 C、编译生成文件:jar形式 D、引用的组件:JDK,Gson库 注:以上提供的是工具集合,具体用到的类都包含在里面 2、服务器端主程序: 服务器端程序以及数据库操作类(DBO) 3、服务器端数据库操作 验证用户,用户注册,更改密码,更新文档,新建文档,新建记录(包括浏览记录和回复记录),查看文档,删除文档,查看记录。

堆排序算法分析(C语言版)

堆排序 堆排序是利用堆的性质进行的一种选择排序,下面先讨论一下堆。 1.堆 堆实际上是一棵完全二叉树,其任何一非叶节点满足性质: Key[i]<=key[2i+1]&&Key[i]<=key[2i+2]或者Key[i]>=Key[2i+1]&&key>=key[2i+2] 即任何一非叶节点的关键字不大于或者不小于其左右孩子节点的关键字。 堆分为大顶堆和小顶堆,满足Key[i]>=Key[2i+1]&&key>=key[2i+2]称为大顶堆,满足Key[i]<= key[2i+1]&&Key[i]<=key[2i+2]称为小顶堆。由上述性质可知大顶堆的堆顶的关键字肯定是所有关键字中最大的,小顶堆的堆顶的关键字是所有关键字中最小的。 2.堆排序的思想 利用大顶堆(小顶堆)堆顶记录的是最大关键字(最小关键字)这一特性,使得每次从无序中选择最大记录(最小记录)变得简单。 其基本思想为(大顶堆): 1)将初始待排序关键字序列(R1,R2....Rn)构建成大顶堆,此堆为初始的无序区; 2)将堆顶元素R[1]与最后一个元素R[n]交换,此时得到新的无序区(R1,R2,......Rn-1)和新的有序区(Rn),且满足R[1,2...n-1]<=R[n]; 3)由于交换后新的堆顶R[1]可能违反堆的性质,因此需要对当前无序区(R1,R2,......Rn-1)调整为新堆,然后再次将R[1]与无序区最后一个元素交换,得到新的无序区(R1,R2....Rn-2)和新的有序区(Rn-1,Rn)。不断重复此过程直到有序区的元素个数为n-1,则整个排序过程完成。 操作过程如下: 1)初始化堆:将R[1..n]构造为堆; 2)将当前无序区的堆顶元素R[1]同该区间的最后一个记录交换,然后将新的无序区调整为新的堆。 因此对于堆排序,最重要的两个操作就是构造初始堆和调整堆,其实构造初始堆事实上也是调整堆的过程,只不过构造初始堆是对所有的非叶节点都进行调整。 下面举例说明: 给定一个整形数组a[]={16,7,3,20,17,8},对其进行堆排序。 首先根据该数组元素构建一个完全二叉树,得到

电子产品说明书范文

产品说明书的写法 作者:未知来自:百度贴吧点击: 12566 时间:2007-5-29 (一)产品说明书概述 产品说明书,是对商品的性能、用途、使用和保养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等作书面介绍的文书。产品说明书,又叫商品说明书。产品说明书的作用:助和指导消费者正确地认识商品、使用和保养商品,兼具宣传商品的作用。根据内容和用途的不同:可分为民用产品说明书、专业产品说明书、技术说明书等。根据表达形式的不同:可分为条款式说明书、文字图表说明书等。根据传播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包装式:即直接写在产品的外包装上。内装式:将产品说明书专门印制,甚至装订成册,装在包装箱(盒)内。 (二)产品说明书的特点 ⒈说明性。说明、介绍产品,是主要功能和目的。 ⒉实事求是性。必须客观、准确反映产品。 ⒊指导性。还包含指导消费者使用和维修产品的知识。 ⒋形式多样性。表达形式可以文字式,也可以图文兼备。 (三)产品说明书的结构和写法 ⒈标题。一般是由产品名称加上“说明书”三字构成,如《vcd说明书》。有些说明书侧重介绍使用方法,称为使用说明书,如《吹风机使用说明》。 ⒉正文。通常详细介绍产品的有关知识:产地、原料、功能、特点、原理、规格、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维修保养等知识。不同说明书的内容侧重点也有所不同。一般的产品说明书分为⑴家用电器类。⑵日用生活品类。⑶食品药物类。⑷大型机器设备类。⑸设计说明书。 ⒊附文。厂名、地址、电话、电挂、电传、联系人和生产日期等。出口产品在外包装上写明生产日期、中外文对照。 (四)注意事项: 突出产品特点。要注意广告和说明书的区别。如“喝孔府家酒,做天下文章”可做广告语,写入产品说明书不合适。语言要求准确、通俗、简明。尽可能图文并重。 【案例】 香雪牌抗病毒口服液使用说明书 (纯中药新药) 本品系以板兰根、藿香、连翘、芦根、生地、郁金等中药为原料,用科学方法精心研制而成。是实施新药审批法以来通过的,第一个用于治疗病毒性疾患的纯中药新药。 本品经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和广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等单位严格的临床证,证明对治疗上呼吸道炎、支气管炎、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红眼病)、腮腺炎等病毒性疾患有显著疗效。总有效率达91.27%。其中,对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红眼病)和经病毒分离阳性的上呼吸道炎疗效均为100%,并有明显缩短病程的作用。 本品疗效确切,服用安全、方便,尤其适用于儿童患者,是治疗病毒性疾病的理想药物。 [性状]本品为棕红色液体,味辛,微苦。 [功能与主治]抗病毒药。功效清热祛湿,凉血解毒,用于治疗风热感冒、瘟病发热及上呼吸道感染、流感、腮腺炎等病毒感染疾患。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10ml,一日2~3次,宜饭后服用,小儿酌减。 [注意事项]临床症状较重,病程较长或合并有细菌感染的患者应加服其他治疗药物。 [规格]每支10ml。 [贮藏]置阴凉处保存。 【简析】这是一份产品说明书。最突出的优点,是其对药品的介绍,用了名牌医科大学附院等单位的临床疗效以作证明,其次对消费者的需要和利益也考虑得比较周到。本文语言

软件工程课程设计案例

网上招聘系统分析设计

目录 第一章网上招聘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 .................................. - 3 -第二章软件项目的概要设计说明书 (16) 第三章网上招聘系统详细设计 (51) 第四章软件项目的编码案例说明 (64) 第五章网上招聘系统客户端系统测试计划 (71) 第六章网上招聘系统客户端系统测试设计 (75) 第八章网上招聘系统客户端系统测试报告 (92)

第一章网上招聘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 1.导言 1.1 目的 该文档是关于用户对于网上招聘系统的功能和性能的要求,重点描述了网上招聘系统的功能需求,是概要设计阶段的重要输入。 本文档的预期读者是: ·设计人员; ·开发人员; ·项目管理人员; ·测试人员; ·用户。 1.2 范围 该文档是借助于当前系统的逻辑模型导出目标系统的逻辑模型的,解决整个项目系统的“做什么”的问题。在这里,没有涉及开发技术,而主要是通过建立模型的方式来描述用户的需求,为客户、用户、开发方等不同参与方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 1.3 编写说明 HR,Human Resource(人力资源管理)的缩写。 JSP,Java Server Page(Java服务器页面)的缩写,一个脚本化的语言。 UML,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统一建模语言)的缩写,是一个标准的建模语言。 1.4 术语定义 无 1.5 引用标准 [1]《企业文档格式标准》,****************有限公司软件工程过程化组织 [2]《需求规格报告格式标准》,************有限公司软件工程过程化组织 1.6 参考资料 [1]《UML说明》,***********************软件有限公司 [2]《需求规格报告格式标准》,************公司软件工程过程化组织 1.7 版本更新信息 本文档的更新记录如表A-1所示。 表A-1 版本更新记录 修改编号修改日期修改后版本修改位置修改内容概述 001 002 003 004 005 2008.9.5 2006.9.10 2006.9.15 2006.9.16 2006.10.18 0.1 0.2 0.3 0.4 1.0 全部 第3.1节 第4.1节 第5.1节 第7章 初始发布版本 增加 修改 修改 增加 2.系统定义 我们分别阐述一下项目的来源、背景,项目的用户特点和项目的目标。 2.1 项目来源及背景 本项目是为北京某公司开发的一个网上招聘系统,由于这个公司的规模比较大,需要 招聘的员工也很多,每次招聘总能收到成千上万的简历,如何挑选合适的应聘者常常是公司

需求规格说明书(样例)

需求规格说明书

目录 第一章综述 (1) 1.1编制目的 (1) 1.2适用范围 (1) 1.3参考依据 (1) 1.4编制约束 (1) 1.4.1图元约束 (1) 1.4.2编码约束 (2) 1.4.3格式约束 (3) 1.5内容结构(可选) (4) 1.6导读说明 (4) 第二章项目概述 (5) 2.1项目背景 (5) 2.2项目范围 (5) 2.3项目目标 (5) 2.4现状描述 (5) 第三章需求总体分析 (6) 3.1功能体系设计 (6) 3.1.1功能结构 (6) 3.1.2功能分布 (7) 3.2整体业务流程(可选) (8) 3.3业务标准体系 (9) 第四章功能性需求 (10) 4.1功能综述 (10) 4.2需求清单 (10) 4.3需求优先级(可选) (10) 4.4功能编码?功能项 (11) 4.4.1功能综述 (11) 4.4.2业务流程 (11) 4.4.3关系分析 (13) 4.4.4详细功能需求 (13) 第五章非功能性需求 (17) 5.1软件质量属性需求 (17) 5.1.1运行期 (17) 5.1.2非运行期 (20) 5.2约束性需求 (21) 5.2.1基础架构 (21) 5.2.2标准规范 (21) 5.2.3集成要求 (21) 5.2.4其他约束 (21) 第六章集成需求 (22)

6.1技术要求 (22) 6.2数据集成 (22) 6.3应用集成 (22) 6.4流程集成 (23) 第七章尚需解决的问题 (24) 7.1问题总表 (25) 7.2问题处理 (25) 附录I 业务对象 (26)

第一章综述 若采用分册编制方式组织,则本章与第二章、第三章单独成册,其它分册可略去本章、第二章和第三章内容。 1.1编制目的 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编写这个文档的目的。 1.2适用范围 本文档适用的范围。 1.3参考依据 列举编写软件需求规格说明时所参考的资料或其它资源。这可能包括且不限于:用户界面风格指导、合同、标准、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使用实例文档,或相关产品的软件需求规格说明。对于非易获得性或项目所专属的参考资料,应当以附件形式提供。 1.4编制约束 1.4.1图元约束 (1)流程图图元约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