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遥感技术基础复习资料

遥感技术基础复习资料

遥感技术基础复习资料
遥感技术基础复习资料

hj遥感技术基础

第一、二章

概念

1.遥感:广义:遥远的感知。狭义:不直接接触物体本身,从远处通过各种传感器探测和接收来自目标物体的信息,经过信息的传输及其处理分析,来识别物体的属性及其分布等特征的综合技术。

2.主动遥感:由探测器主动发射一定电磁波能量并接受目标的后向散射信号;被动遥感:传感器步向目标发射电磁波,仅被动接受目标物的自身发射和对自然辐射源的反射能量。

3.电磁波:由振源发出的电磁振荡在空气中传播。

4.电磁波谱:将各种电磁波在真空中的波长按其长短,依次排列制成的图表。

5.辐射通量密度: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辐射能量。

6.黑体:在任何温度下,对各种波长的电磁辐射的吸收系数等于1(100%)的物体。

7.灰体:没有显著的选择吸收,吸收率虽然小于1,但基本不随波长变化的物体。

8.维恩位移定律:黑体辐射光谱中最强辐射的波长与黑体绝对温度成反比。

9.瑞利散射: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比波长小得多时发生的散射。

10.米氏散射: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与辐射的波长相当时发生的散射。

11.辐射度:被辐射的物体表面单位面积的辐射通量。

12.大气窗口:电磁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或散射的,透过率较高的波段。

13.发射率(比辐射率):实际物体的辐射出射度M i于同一温度、统一波长绝对黑体辐射出射度的关系(比例)M=εM0

14、光谱反射率:物体反射的辐射能量占总入射能量的百分比;

15、光谱反射波普曲线:在平面坐标上表示地物反射率随波长变化规律的曲线。

填空

1、遥感技术系统包括被测目标的信息特征、信息的获取、信息的传输与记录、信息的处理、信息的应用。

2、按照传感器的工作波段分类,遥感可以分为紫外遥感、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微波遥感、多波段遥感。

3、电磁波谱按频率由高到低排列主要由红、橙、黄、绿、青、蓝、紫等组成。

4、绝对黑体辐射通量密度是温度和波长的函数。

5、一般物体的总辐射通量密度与温度和波长成正比关系。

6、维恩位移定律表明黑体的最强辐射波长乘绝对温度是常数2897.8。当黑体的绝对温度增高时,它的辐射峰值波长向波长短方向移动。

7、大气层顶上太阳的辐射峰值波长为0.47 μm

8、散射现象的实质是电磁波在传输中遇到大气微粒而产生的一种衍射现象。这种现象只有当大气中的分子或其他的微粒粒径小于或相当于辐射波长时才会发生。大气散射的三种情况是瑞利散射、米氏散射、无选择性散射。

选择:(单项或多项选择)

1、绝对黑体的①反射率等于1 ②反射率等于0 ③发射率等于1 ④发射率等于0

2、大气米氏散射①与波长的一次方成正比关系②与波长的二次方成反比关系③与波长无关。

3、大气瑞利散射

①与波长的一次方成正比关系②与波长的一次方成反比关系③与波长的二次方成正比关系④与波长的二次方成反比关系⑤与波长的四次方成正比关系⑥与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关系⑦与波长无关。

4、物体的总辐射功率与以下那几项成正比关系

①反射率②发射率③物体温度一次方④物体温度二次方⑤物体温度三次方⑥物体温度四次方

5、大气窗口是指①没有云的天空区域②电磁波能穿过大气层的局部天空区域

③电磁波能穿过大气的电磁波谱段④没有障碍物阻挡的天空区域

问答:

1.电磁波谱由哪些不同特性的电磁波组成?它们有哪些不同点,又有哪些共性?遥感常用的是哪些波段?

电磁波组成: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

不同点:频率不同(由低到高)。

共性:a、是横波;b、在真空以光速传播;c、满足f*λ=c E=h*f; d、具有波粒二象性。

遥感常用的波段:微波、红外、可见光、紫外。

2.物体辐射通量密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常温下黑体的辐射峰值波长是多少?

有关因素:辐射通量(辐射能量和辐射时间)、辐射面积。

常温下黑体的辐射峰值波长是 9.66μm

3.叙述沙土、植物和水的光谱反射率随波长变化的一般规律。

沙土:自然状态下土壤表面的反射率没有明显的峰值和谷值,一般来讲土质越细反射率越高,有机质含量越高和含水量越高反射率越低,此外土类和肥力也会对反射率产生影响。土壤反射波普曲线呈比较平滑的特征。

植物:分三段,可见光波段(0.4~0.76μm)有一个小的反射峰,位置在0.55μm(绿)处,两侧0.45μm(蓝)和0.67μm(红)则有两个吸收带;在近红外波段(0.7~0.8μm)有一反射的“陡坡”,至1.1μm附近有一峰值,形成植被的独有特征;在中红外波段(1.3~2.5μm)受到绿色植物含水量的影响,吸收率大增,反射率大大下降,特别以1.45μm、1.95μm和2.7μm为中心是水的吸收带,形成低谷。

水:水体的反射主要在蓝绿光波段,其他波段吸收都很强,特别到了近红外波段,吸收就更强。

4.地物光谱反射率受哪些主要的因素影响?

主要影响因素:物体本身的性质(表面状况)、入射电磁波的波长和入射角度。

5.试述大气对太阳辐射的衰减作用。

大气的吸收作用: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时,大气分子对电磁波的某些波段有吸收作用。吸收作用是辐射能量转变为分子的内能,从而引起这些波段太阳辐射强度的衰减,甚至某些波段的电磁波完全不能通过大气。

大气散射作用:辐射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小微粒而是传播方向改变,并向各个方向散开,使原传播方向的辐射强度减弱。

大气反射作用:电磁波传播过程中,若通过两种介质的交界面,还会出现反射现象。主演发生在云层顶部,取决于云量,而且个波段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削弱了电磁波到达地面的强度。

6.微波为何具有穿云透雾的能力?

微波波长比粒子的直径大得多,则属于瑞利散射的类型,散射强度与波长四次方成反比,波长越长散射强度越小,所以微波才可能有最小散射,最大透射,而被称具有穿云透雾的能力。

7.何为大气窗口?分析形成大气窗口的原因,并列出用于从空间对地面遥感的大气窗口的波长范围。

通常把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或散射的,透过率较高的波段成为大气窗口。

形成大气窗口的原因:不同波段的反射率、吸收率、散射程度不同。

波长范围:0.3~1.3μm,即紫外、可见光、近红外波段。

1.5~1.8μm和

2.0~

3.5μm,即近、中红外波段。

3.5~5.5μm,即中红外波段。

8~14μm,即远红外波段。

0.8~2.5cm,即微波波段。

第三章

概念:

1、遥感平台P46 :遥感平台是搭载传感器的工具。根据运载工具的类型可分为航天平台、航空平台和地面平台。

2、极地轨道P48:极地轨道,即低轨,就是近极地太阳同步轨道。

3、地球同步卫星P48:卫星公转角速度和地球自转角速度相等,相对于地球似乎固定于高空某一点。

4、像片比例尺P60:航空像片上某一线段长度与地面相应线段长度之比,称为像片比例尺

5、投影误差P59:中心投影时,地面起伏越大,像上投影点水平位置的位移量就越大,产生投影误差。这种误差有一定的规律。

6、灰雾度P66:未经感光的胶片,显影后仍产生轻微的密度,呈浅灰色,故称灰雾度

7、解像力P66 :通称感光胶片的分辨力,解像力的大小以每毫米范围内分辨出的线条数表示。单位:线对/毫米

8、色盲片P66 :以卤化银为感光材料,未加增感剂,只能吸收短波段,对大于0.5微米的电磁波完全不感光。

9、全色片P67 :能感受全部可见光。但在绿光部分感光度稍有降低

10、瞬时视场角P68:扫描镜在一瞬时时间可以视为静止状态,此时,接受到的目标物的电磁波辐射,限制在一个很小的角度之内,这个角度称为瞬时视场角。即扫描仪的空间分辨率。

11、总视场角P68:扫描带的地面宽度称总视场。从遥感平台到地面扫描带外侧所构成的夹角,叫总视场角。

12、高光谱P70:是高光谱分辨率遥感的简称,它是在电磁波谱可见光、近红外、中红外和热红外波段范围内,获取许多非常窄的光谱连续的数据的技术;

13、微波遥感P72:指通过传感器获取从目标地物发射或反射的微波辐射,经过判读处理来认识地物的技术。

14、空间分辨率P80:指像素所代表的地面范围的大小

15、辐射分辨率P82:传感器接收波谱信号时,能分辨的最小辐射度差。

16、光谱分辨率P81:传感器早期癌接收目标辐射的波谱时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

17、时间分辨率P83:对同一地点进行遥感采样的时间间隔,即采样的时间频率

18、扫描成像P67:依靠探测元件和扫描镜对目标物体以瞬时视场为单位进行的逐点、逐行的取样,得到目标地物电磁辐射特性信息,形成一定谱段的图像。

19、光/机扫描成像P67:一般在扫描仪的前方安装光学镜头,依靠机械传动装置使光学镜头摆动,形成对目标地物逐点逐行扫描

20、固体自扫描成像P69 :用固定的探测原件,通过遥感平台的运动队目标物进行扫描的一种成像方式。

21、谱像合一:既能成像又能获取目标光谱曲线的“谱像合一”的技术

填空

1、遥感平台的种类可分为航天平台、航空平台、地面平台三类。

与太阳同步轨道有利于使资料获得时具有相同的照明条件。

2、1978年以后,气象卫星进入了第三个发展阶段,主要以NOAA__ 系列为代表。我国的气象卫星发展较晚,“风云一号”气象卫星____是中国于1998年9月7日发射的第一颗环境遥感卫星。

3、LANDSAT系列卫星携带的探测器为多光谱扫描仪MSS、专题制图仪TM、改进型增强专题制图仪ETM+;

4、陆地卫星landsat的轨道是太阳同步的近极地圆形轨道____,其图像覆盖范围约为185km * 185 km__。SPOT卫星较之陆地卫星,其最大优势是最高空间分辨率达到_2.5米___。

CBERS携带的传感器的最高空间分辨率是19.5 m____。

5、美国高分辨率商用小卫星主要有IKONOS、QICKBIRD 。

6、固体自扫描是用固定的探测元件,通过遥感平台的运动对目标地物进行扫描的一种成像方式。目前常用的探测元件是电荷耦合器件CCD___,它是一种用电荷量表示信号大小,用耦合方式传输信号的探测元件。

问答

1、主要遥感平台是什么?各有何特点?P47

地面平台:三角架、遥感塔、遥感车和遥感船等与地面接触的平台称为地面平台或近地面平台。它通过地物光谱仪或传感器来对地面进行近距离遥感,测定各种地物的波谱特性及影像的实验研究。高度均在0-50m。

航空平台:包括飞机和气球。飞机按高度可以分为低空平台、中空平台和高空平台,高度在百米至十余千米不等。

航天平台:包括卫星、火箭、航天飞机、宇宙飞船。高度在150km以上,其中最高的是静止卫星。根据航天遥感平台的服务内容,可将其分为气象、陆地、海洋卫星系列。

2、气象卫星的特点有哪些?P48-49

轨道:低轨和高轨。

(1)成像面积大,有利于获得宏观同步信息,减少数据处理容量。

(2)短周期重复观测:静止气象卫星30分钟一次;极轨卫星半天一次,利于动态监测。

(3)资料来源连续、实时性强、成本低。

3、中心投影的成像特征有哪些?P59(1)点的像仍然是点。

(2)与像面平行的直线的像还是直线;如果直线垂直于地面,有两种情况:第一;当直线与像片垂直并通过投影中心时,该直线在像片上的像为一个点;第二;直线的延长线不通过投影中心,这时直线的投影仍为直线,但该垂直线状目标的长度和变形情况则取决于目标在像片中的位置。

(3)平面上的曲线,在中心投影的像片上一般仍为曲线。

(4)面状物体投影仍为一平面。垂直面的投影依其所处的位置而变化,当位于投影中心时,投影所反映的是其顶部的形状,呈一直线;在其他位置时,除其顶部投影为一直线外,其侧面投影成不规则的梯形。

(5)中心投影变形规律是以像主点为中心呈辐射状,越往边缘变形越大,地形起伏越大变形越大;

(6)正地形向外移,负地形向内移;

(7)位于像主点的地物,仅能看到其顶部,位于其它部位的地物可看到顶部与边部。

4、扫描成像的基本原理是什么?PPT

扫描镜在机械驱动下,随遥感平台的前进运动而摆动,依次对地面进行扫描,地面物体的辐射波束经扫描镜反射,并经透镜聚焦和分光分别将不同波长的波段分开,再聚焦到感受不同波长的探测元件上。

5、光机扫描成像与固体自扫描成像的比较。PPT

前者利用旋转扫描镜,一个像元一个像元的轮流采光,即沿扫描线逐点扫描成像;后者是把探测器按扫描方向阵列式排列来感应地面响应,代替机械扫描

6、试述微波遥感的特点。P72

1、能全天候、全天时工作;

2、对某些地物具有特殊的波谱特征;

3、对冰、雪、森林、土壤等具有一定穿透力;

4、对海洋遥感具有特殊意义;

5、分辨率较低,但特性明显。

7、遥感图象的分辨率有几种描述?其意义各是什么?P80

一、遥感图像的空间分辨率(Spatial resolution),图像的空间分辨率指像素所代表的地面范围的大小,即扫描仪的瞬时视场,或地面物体能分辨的最小单元。

二、图象的光谱分辨率(Spectral Resolution),波谱分辨率是指传感器在接受目标辐射的波谱时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间隔愈小,分辨率愈高。传感器的波段选择必须考虑目标的光谱特征值。

三、辐射分辨率,辐射分辨率是指传感器接受波谱信号时,能分辨的最小辐射度差。在遥感图像上表现为每一像元的辐射量化级。

四、时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指对同一地点进行采样的时间间隔,即采样的时间频率,也称重访周期。可根据不同的遥感目的,采用不同时间分辨率。

第四章遥感影像处理

概念:

1、辐射畸变:地物目标的光谱反射率的差异在实际测量时,受到传感器本身、大气辐射等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改变,这种改变称为辐射畸变。

辐射校正:消除图像数据中依附在辐射亮度中的各种失真的过程。

2、几何校正:从具有几何畸变的图像中消除畸变的过程。也可以说是定量地确定图像上的像元坐标图像坐标)与目标物的地理坐标(地图坐标等)的对应关系(坐标变换式)。

3、程辐射:相当部分的散射光向上通过大气直接进入传感器,着部分辐射称为程辐射度。

4、空间滤波:以突出图像上的某些特征为目的,通过像元与周围相邻像元的关系,采取空间域中的邻域处理方法进行图像增强。

5、锐化:突出图像的边缘、线状目标或某些亮度变化率大的部分。

平滑:图像中出现某些亮度值过大的区域,或出现不该有的亮点时,采用平滑方法可以减小变化,使亮度平缓或去掉不必要的亮点。

6、密度分割:单波段黑白遥感图像可按亮度分层,对每层赋予不同的色彩,使之成为一幅彩色图像。

7、假彩色合成:根据加色法彩色合成原理,选择遥感影像的某三个波段,分别赋予红、绿、蓝三种原色,就可以合成彩色影像。由于原色的选择与原来遥感波段所代表的真实颜色不同,因此生成的合成色不是地物真实的颜色,因此这种合成叫做假彩色合成。

8、K-L变换:是离散变换的简称,又称作主成分变换。它是对某一多光谱图像X,利用K-L变换矩阵A进行线性组合,而产生一组新的多光谱图像Y。

9、缨帽变换:K-T变换也称缨帽变换,是一种坐标空间发生旋转的线性变换,但旋转厚的坐标轴不是指向主成分方向,而是指向与地面景物有密切关系的方向。

10、多光谱变换:多光谱变换方法可通过函数变换,达到保留主要信息,降低数据量;增强或提取有用信息的目的。

11、多源信息复合:将多种遥感平台,多时相遥感数据之间以及遥感数据与非遥感数据之间的信息组合匹配的技术。

12、数字图象直方图:以每个像元为单位,表示图像中各亮度值或亮度值区间像元出现的频率的分布图。

13、全景畸变:假定原地面真实景物是一条直线,成像时中心窄,边缘宽,但图像显示时像元大小相同,这时直线被显示成反S形弯曲,这种现象又叫全景畸变。

14、辐射增强:是通过改变图像像元的亮度值来改变图像像元对比度,从而改善图像质量的图像处理方法。因为亮度值是辐射强度的反映,所以也称之为辐射增强。

15、标准假彩色合成:当4,3,2波段被分别赋予红、绿、蓝色时,即绿波段赋蓝,红波段赋予绿,红外波段赋予红时,这一合成方案被称为标准假彩色合成。

16、植被指数:突出遥感影像中的植被特征、提取植被类别或估算植被生物量,这种算法的结果称为植被指数。

填空:

1.颜色的性质由明度、色调、饱和度来描述。

2.TM影像为专题制图仪获取的图像,其在光谱分辨率、辐射分辨率、地面分辨率方面都比MSS图像有较大改进。

https://www.sodocs.net/doc/2e15707744.html,ndsat的轨道是太阳同步的近极地圆形轨道,SPOT卫星较之陆地卫星,其最大优势是最高空间分辨率达到10m 。

4.大气影响的粗略校正指通过比较简便的方法去掉程辐射度。其主要方法有直方图最小值去除法和回归分析法。

5.线性变换____是图像增强处理最常用的方法。

6.光学图像转换成数字影像的过程包括离散化和灰度值量化等步骤。

7.HIS变换中的H指色调,I指明度,S指饱和度。

8遥感信息复合主要指_不同传感器的遥感数据的复合__和_不同时相的遥感数据复合_。

9.导致遥感影像变形的主要因素有遥感平台位置和运动状态变化的影响、地形起伏的影响、地球表面曲率的影响、大气折射和地球自转的影响。

10.数字图像和模拟图像的本质区别是_模拟量是连续变量而数字量是离散变量______。

问答和论述:

1、辐射校正的一般方法。

直方图最小值去除法和回归分析法。直方图最小值去除法是将每一波段中每个像元的亮度值都减去本波段的最小值。回归分析法:校正的方法是将波段b中每个像元的亮度值减去a,来改善图像,去掉程辐射。

2、几何校正的步骤和技术关键。

步骤:1.重采样。(1)找到一种数学关系,建立变换前图像坐标(x,y)与变换后图像坐标(u,v)的关系,通过每一个变换后图像像元的中心位置(u代表行数,v代表列数,均为整数)计算出变换前对应的图像坐标点(x,y)。(2)计算校正后图像中的每一点所对应原图中的位置(x,y)。计算时按行逐点计算,每行结束后进入下一行计算,直到全图结束。

2.内插计算。计算每一点的亮度值。由于计算后的(x,y)多数不在原图的像元中心处,因此必须重新计算新位置的亮度值。一般来说,新点的亮度值介于邻点亮度值之间,所以常用内插法计算。

技术关键:

3、主成分变换的特征和目的。

主成分变换(K-L变换)的特点:变换后的主分量空间与变换前的多光谱空间坐标系相比旋转了一个角度。新坐标系的坐标轴一定指向数据量较大的方向。

目的是实现数据压缩和图像增强。

5、试述遥感数字图像增强的主要方法。

对比度变换:是一种通过改变图像像元的亮度值来改变图像像元对比度,从而改善图像质量的图像处理方法。因为亮度值是辐射强度的反映,所以也称之为辐射增强。常用的方法有对比度线性变换和非线性变换。

空间滤波:以突出图像上的某些特征为目的,通过像元与周围相邻像元的关系,采取空间域中的邻域处理方法进行图像增强。

彩色变换:根据色度学理论,将多幅单波段灰度图像叠加显示,形成彩色图像,或者是把单波段灰度图像通过密度分割,分别赋予不同色彩的图像处理方法。:

图像运算:两幅同样行、列数的图像,对应像元的亮度值相减。

多光谱变换:针对多光谱影象存在的一定程度上的相关性以及数据冗余现象,通过函数变换,达到保留主要信息,降低数据量,增强或提取有用信息目的的方法。

6、简述图像复合的目的和过程。举例说明不同遥感器的遥感数据复合的优越性。

目的:突出有用的专题信息,消除或抑制无关的信息,以改善目标识别的图像环境。

过程:不同传感器的遥感数据复合(1)配准(2)复合;

不同时相的遥感数据复合:(1)配准(2)直方图调整(3)复合;

遥感数据与非遥感数据的复合:(1)地理数据的网格化(2)最优遥感数据的选取(3)配准复合。

例如TM影像有7个波段,光谱信息丰富,特别是5和7波段。SPOT数据就没有,但SPOT数据分辨率高,全色波段可达10m,比TM的30m和SPOT多光谱传感器的20m都高,两者复合既可以提高新图像的空间分辨率又可以保持较丰富的光谱信息。再如,侧视雷达图像可以反映地物的微波反射特性,地物的介电常数较达,微波反射率越高,色调越发白,这种特性对于反映土壤、水体、山地、丘陵、居民点,以及道路、渠道等线性地物明显优于陆地卫星影像,因此如将雷达影像与陆地卫星影像复合,可以既反映出可见光,近红外的反射特性,又可以反映出微波的反射特性,有利于综合分析。

第五章遥感图像目视解译与制图

一、概念:

1、目视解译/目视判读:专业人员通过直接观察或借助辅助判读仪器在遥感图像上获取特定目标地物信息的过程。

2、解译标志/判读标志:指能够反映和表现目标地物信息的遥感影像各种特征,这些特征能帮助判读者识别遥感图像上目标地物或现象。

3、本影和落影:本影是指地物未被阳光直接照射到的阴暗部分,落影是指在地物背光方向地物投射到地面的阴影在相片上的构象。

4、彩红外像片:对绿色、红色和近红外光敏感,绿色地物被赋予蓝色,红色地物被赋予绿色,反射红外的地物被赋予红色。

5、黑白红外像片:对蓝色、紫色、红色和近红外光敏感,与真实景物不同,色调由地物在近红外反射强弱决定。

6、遥感影像地图:是一种以遥感影响和一定的地图符号来表现制图对象地理空间分布和环境状况的地图。

二、填空:

1.目标地物的识别特征包括色调、颜色、阴影、形状、纹理、大小、位置、图形、相关布局。

2.热红外影像上的阴影是目标地物与背景之间辐射差异造成的,可分为冷阴影和暖阴影两种。

3.黑白红外像片明暗色调是由物体在近红外波段的反射率高低所决定的。

4.SPOT图像具有两个突出特点:具有高的地面分辨率和可以同时利用两个线形阵列探测器分别从不同角度对目标地物观测,获取同一地区的立体图像。

5.Landsat系列卫星所携带的传感器MSS、TM和ETM+所对应的中文名称分别是:多光谱扫描仪、专题绘图仪、改进型增强专题制图仪;其空间分辨率分别是79m、30m、15m。

三、简答和论述:

1、何谓摄影像片的解译标志?它分为哪两种?分别举例说明遥感摄影像片上经常用到解译标志。

解译标志指能够反映和表现目标地物信息的遥感影像各种特征,这些特征能帮助判读者识别遥感图像上目标地物或现象。

解译标志分为直接判读标志和间接解译标志。

航空摄影像片直接解译标志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状、大小、色调与颜色、阴影、纹理、图形、位置。

遥感摄影像片上经常用到的间接解译标志有:目标地物与其相关指示特征、地物与环境的关系、目标地物与成像时间的关系。

2、简述目视解译的认知过程。

遥感图像的认知过程包括了自下向上的信息获取、特征提取与识别证据积累过程和自上向下的特征匹配、提取假设与目标辨识过程。

3、简述黑白红外像片和彩红外像片的判读方法。

目标地物的形状和色调是识别地物的主要标志。各种植被类型或植物处在不同的生长阶段或受不同环境的影响,其近红外线反射强度不同,在黑白红外像片上表现得明暗程度也不同,根据像片色调差异可以区分出不同的植被类型。物体在近红外波段的反射率高低决定了在黑白红外像片上影像色调的深浅。

在彩色红外像片上,植物的叶子因反射红外线而呈现为红色。各种植被类型或植物处在不同的生长阶段或受不同环境的影响,其光谱特性不同,因而在彩色红外像片上红色的深浅程度不同。

4、热红外像片有什么解译标志?根据这些解译标志说明热红外像片的解译办法。

热红外像片的直接解译标志包括:色调、形状与大小、地物大小、阴影。

色调:地面温度的构像

形状与大小:被探测器地物与背景温度差异形成”热分布”形状。

地物大小:地物的形状和热辐射特性影响影象的尺寸.

阴影:目标地物与背景之间的辐射差异造成阴影

5、遥感扫描影像具有哪些特征?常用的产品有哪几类?

宏观综合概括性强、信息量丰富、动态观测。常用产品如MSS、TM和SPOT遥感图像。

6、简述微波影像的解译标志和判读方法。

微波影像的解译标志包括:色调、阴影、形状、纹理、图形。

判读方法:采用由已知到未知的方法、对微波影像进行投药纠正、利用同一航高的侧视雷达在同一侧对同一地区两次成像,或利用不同航高的侧视雷达在同一侧对同一地区两次成像。

7、简述遥感影像目视解译常用的方法并举例说明。

遥感影像目视解译常用的方法:直接判读法、对比分析法、信息复合法、综合推理法、地理相关分析法。

直接判读法:例如,在可见光黑白像片上,水体对光线的吸收率强,反射率低,水体呈现灰黑到黑色,根据色调可以从影像上直接判读出水体,根据水体的形状则可以直接分辨出水体是河流,或者是湖泊。

对比分析法:1。同类地物对比分析法。我们可以根据城市具有街道纵横交错、大面积灰色调的特点与其它居民点进行对比分析,从众多的居民点中将城市背景中识别出来。2。空间对比分析法。两张地域相邻的彩红外航空像片,其中一张经过解译,并通过实地验证,解译者对它很熟悉,因此就可以利用这张彩红外航空像片与另一张彩红外航空像片相互比较,从“已知”到未知,加快对地物的解译速度。3。时相动态对比法。遥感影像中河流在洪水季节与枯水季节中的变化。

信息复合法:TM影像图,覆盖的区域大,影像上土壤特征表现不明显,为了提高土壤类型解译精度,可以使用信息复合法,利用植被类型图增加辅助信息。

综合推理法:铁道延伸到大山脚下,突然中断,可依推断出有铁路隧道通过山中。

地理相关分析法:利用地理相关分析法分析洪冲积扇各种地理要素的关系。

第六章遥感图像计算机解译

一、概念:

1、监督分类: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实验区或训练区,用训练区中已知地面各类地物样本的光谱特性来“训练”计算机,获得识别各类地物的判别函数或模式,并以此对未知地区的像元进行分类处理,分别归入到已知的类别中。

2、非监督分类:是在没有先验类别(训练场地)作为样本的条件下,即事先不知道类别特征,主要根据像元间相似度的大小进行归类合并(即相似度的像元归为一类)的方法。

3、正像素:一个像素内只包含一种地物。

4、混合像素:像素内包括两种或以上地物。

5、图像分类:是模式识别技术在遥感领域的具体应用。最常用的是基于图像数据所代表的地物光谱特性的统计模式识别法——提取待识别模式的一组统计特征值,然后按照一定准则做出决策,从而对数字图像予以识别。

6、属性量化:每个像素点对应的仍然是连续变化的亮度、颜色或者其他模拟量,它们还要进一步离散化并归并到各个区间,分别用有限个整数来表示。

7、多级切割分类法:通过设定在各轴上的一系列分割点,将多维特征空间划分成分别对应不同分类类别的互不重叠的特征子空间的分类方法。

8、特征曲线窗口法:以特征曲线为中心取一个条带,构造一个窗口,凡是落在此窗口范围内的地物即被认为是一类,反之,则不属于该类。

9、最大似然比分类法:通过求出每个像素对于各类别的归属概率,把该像素分到归属概率最大的类别中去的方法。

10、分级集群法:采用“距离”评价各样本(每个像元)在空间分布的相似程度,把它们的分布分割或者合并成不同的集群。

11、动态聚类法:在初始状态给出图像粗糙的分类,然后基于一定原则在类别间重新组合样本,直到分类比较合理为止。

12、图像解译专家系统:把某一特定领域的专家知识与经验形式化后输入到计算机中,由计算机模仿专家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是代替专家解决专业问题的技术系统。

二、填空:

1、像素是成像过程的采样点,具有空间特征和属性特征;

2、航空像片数字化过程包括空间采样和属性量化。

3、遥感图像分类的主要依据是遥感图像像素的相似度。

4、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由三大部分组成,即图像处理与特征提取子系统、遥感图像解译知识获取系统、狭义的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

5、多波段遥感图像的存贮和分发通常采用BSQ数据格式、BIP数据格式和BIL数据格式三种格式。

三、问答和论述:

1.分析监督分类原理和常用方法。

原理:利用训练区样本建立判别函数的“学习”过程和把待分像元代入判别函数进行判别的过程。

常用的具体分类方法:最小距离分类法、多级切割分类法、特征曲线窗口法、最大似然比分类法。

2.分析非监督分类的原理和常用方法。

原理:假定遥感影像上同类物体在同样条件下具有相同的光谱信息特征。

常用方法:分级集群法、动态聚类法

3.多波段遥感图像采用有哪几种方法存贮数据?说明其各自特点。

BSQ数据格式:按波段顺序依次排列

BIP数据格式:每个像元按波段次序交叉排列

BIL数据格式:逐行按波段次序排列

4.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方法比较。

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利用训练场地来获取先验的类别知识

监督分类的关键是选择训练场地。训练场地要有代表性,样本数目要能够满足分类要求,此为监督分类的不足之处。非监督分类不需要更多的先验知识,据地物的光谱统计特性进行分类。当两地物类型对应的光谱特征差异很小时,分类效果不如监督分类效果好。

5.什么是专家系统?遥感图像专家系统组成部分中哪些部分是专家系统的核心?

把某一特定领域的专家知识与经验形式化后输入到计算机中,由计算机模仿专家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是代替专家解决专业问题的技术系统。

推理机是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的核心。

第八章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综合应用

1、何谓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简要回答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与作用。

遥感(RS):广义:遥远的感知。狭义:不直接接触物体本身,从远处通过各种传感器探测和接收来自目标物体的信息,经过信息的传输及其处理分析,来识别物体的属性及其分布等特征的综合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GIS):计算机软硬件支持下,应用地理信息科学和系统工程理论,科学管理和综合分析地理数据,提供管理、模拟、决策预测预报等任务所需的各种地理信息的技术系统。

全球定位系统(GPS):是利用多颗导航卫星的无线电信号,对地球表面某地点进行定位、报时或对地表移动物体进行导航的技术系统。

三者间关系与作用:

遥感:GIS的数据源,利用遥感数据影像获取地面高程,更新GIS高程数据。

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采集,地理数据管理,空间分析与属性分析、地理信息的可视化。

全球定位系统:精确的定位,准确定时与测速。

2、简述“3S”技术支持下的土地研究。

(一)RS技术土地领域中的综合应用

遥感技术可以快说的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的动态变化信息。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起逐步应用航空和航天遥感技术和方法,进行土地资源调查和土地利用动态监测。

(二)GIS技术土地领域中的综合应用

A、土地管理信息系统:主要面向土地管理部门。

B、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系统:主要用于土地利用现状遥感调查和动态变化监测。

C、地籍管理信息系统:是国家与地方土地管理部门实现地籍管理现代化的工具。

(三)GPS技术土地领域中的综合应用

GPS由于定位的高精度和应用的灵活性,目前已经成为土地调查中进行空间定位的主要手段。

电子工艺基础试题

电子工艺(电大)试卷1 1、什么是电阻?电阻有哪些主要参数? 答:物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电阻。电阻的主要参数有:标称阻值、额定功率和误差等级。 2、如何检测判断普通固定电阻、电位器及敏感电阻的性能好坏? 答:固定电阻的检测:根据电阻表面的色环或数码标示所示的阻值大小,选择合适的量程(指针式或数字式万用表),使用万用表的两只表笔的金属笔尖部分去接触电阻的两端(勿使人体接触到电阻的两个端点),此时观察万用表刻度盘所示的读数,如果所测得的数值没有超出本电阻所允许的误差等级范围,则所测电阻性能良好;反之,则所测电阻性能不良或已坏。 电位器的检测:根据电位器表面的数值标示读出该电位器的阻值大小,选择合适的量程(指针式或数字式万用表),使用红、黑表笔分别去接触电位器除中心抽头以外的另外两只引脚,此时万用表刻度盘所示数值应该与电位器表面所标示的阻值相吻合,否则,视电位器已坏;再用上述测量过程中所选用的档位,使红、黑表笔分别去接触中心抽头和另外的任一端点,并滑动中心抽头,观察万用表刻度盘所示的阻值大小变化。调换除接触中心抽头以外的一只表笔,使其接触电位器的另一端点,同样观察万用表刻度盘所示的阻值大小变化,如果刻度盘所示阻值的变化区间为本电位器的最大阻值及0欧之间,则所测电位器正常,否则为不良或已坏。 敏感电阻的测量: (1)NTC热敏电阻器的检测:用万用表电阻挡测量NTC热敏电阻器电阻值的同时,用手指捏住电阻器,使其温度升高或利用电烙铁、电吹风等工具对电阻器加热。若电阻器的阻值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变小,则说明该电阻器性能良好;若电阻器不随温度变化而变化,则说明该电阻器已损坏或性能不良。 (2)PTC热敏电阻器的检测:PTC热敏电阻器的电阻值在常温下较小,可用万用表R×1k挡测量若测得其电阻值为0或为无穷大,则说明该电阻器已短路或已开路。在测量PTC电阻器电阻值的同时,用电烙铁对其加热,若其阻值能迅速变大,则说明该电阻器正常。

材料工程基础复习题

一、解释名词 1、炉渣碱度:炉渣中碱性氧化物的质量分数总和与酸性氧化物的质量分数总和之比,常用 炉渣中的氧化钙含量与二氧化硅含量之比表示,符号R=CaO/SiO2 2、偏析:钢锭内部出现化学成分的不均匀性称为偏析。 3、疏松:缩孔和疏松分别是由于钢锭凝固时因集中的和分散的体积收缩得不到钢液补充而 形成的空腔和小空隙。 4、白点:当钢中含氢量高达了3ml/100g左右时,经锻轧后在钢材内部会产生白点。在经侵 蚀后的横向低倍断口上可见到发丝状的裂纹,在纵向断口上呈现圆形或椭圆形 的银白色斑点。白点是一种不允许出现的存在的缺陷。 5、镇静钢:当钢液注入锭模后不发生碳氧反应和析出一氧化碳气体,钢液可较平静地凝固 成锭,故称为镇静钢。 6、沸腾钢:沸腾钢是脱氧不完全的钢,一般只用弱的脱氧剂锰铁脱氧。 7、缩孔:液态合金在冷凝过程中,若其液态收缩和凝固收缩所缩减的容积得不到补充,则 在铸件最后凝固的部位形成一些孔洞。大而集中的称为缩孔,细小而分散的称 为缩松。 8、缝焊:缝焊与点焊同属于搭接电阻焊,焊接过程与点焊相似,采用滚轮作电极,边焊边 滚,相邻两个焊点重叠一部分,形成一条有密封性的焊缝。 9、氢脆:钢中只要含有0.5ml/100g的氢就可引起氢脆,使钢的塑性特别是断面收缩率明 显降低,而对其他力学性能影响不大。在室温附近最敏感,温度过高或过低,氢 脆均不明显。 10、软钎焊:钎料熔点高于450摄氏度的钎焊。 11、硬钎焊:钎料熔点低于450摄氏度的钎焊。 13、回磷现象:炼钢过程中某一时期(特列是炉内预脱氧到出钢期间,甚至在盛钢桶中), 当脱磷的基本条件得不到满足时,被脱除的磷重新返回到钢液中的现象。 14、反挤压: 金属流动方向与凸模运动方向相反. 15、正挤压: 金属流动方向与凸模运动方向相同. 16、复合挤压:挤压过程中,坯料上一部分金属的流动方向与凸模运动方向相同,而另一部分 金属流动方向与凸模运动方向相反. 17、氩弧焊:利用氩气作为保护介质的电弧焊方法。 18、胎膜锻:胎模锻是在自由锻设备上使用简单的非固定模具(胎模)生产模锻件的一种 工艺方法。 19、铁焦比:铁焦比就是生产1t生铁所消耗的焦炭重量(Kg)。 20、高炉冶炼强度:1立方米高炉有效容积每天消耗焦炭的重量(t) 21、拉深系数:拉深系数,板料拉深时的变形程度,即拉深后的工件直径与板料直径或半 成品直径之比。 22、纵轧:轧辊轴线与坯料轴线方向垂直。 23、横轧:轧辊轴线与坯料轴线方向平行。 24、斜轧:轧辊轴线与坯料轴线方向互成一定的角度。 25、冲裁:使坯料沿封闭轮廓分离的工序。 27、拉深:是使平面板料变为开口的中空形状零件的冲压工序,又称拉延。 二、填空题 1、铜精矿火法冶金的主要工艺流程为造锍熔炼、吹炼、火法精炼、电解精炼。 2、镇静钢锭的结构由表层细小等轴晶带、中间柱状晶带和中心粗大等轴晶带组成。

建筑设计基础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专升本

《建筑设计基础》复习题 一、选择题 1、建筑物之间的距离主要依据()的要求确定。 A.防火安全 B.地区降雨量 C.地区日照条件 D.水文地质条件 2、建筑立面的虚实对比,通常是由()来体现的。 A.建筑色彩的统一变化 B.门窗的排列组合与墙面的对比 C.装饰材料的颜色变化 D.形体凹凸的光影变化 3、一般走道均为双向人流,一股人流宽()mm 左右。 A.550 B.600 C.700 D.500 4、套间式组合一般适用于()建筑类型。 A.住宅、学校 B.火车站、体育馆 C.展览馆、陈列馆 D.幼儿园、住宅 5、民用建筑物的走道宜有直接采光,解决采光最有效的方式是()。 A.利用走道两侧门上亮采光 B. 利用楼梯间、门厅、过厅采光 及走廊端部开窗采光 C.走道两侧墙上开高窗采光 D. 用灯具照明 6、大厅式组合一般适用于()建筑类型。 A. 医院、办公楼、中小学 B. 剧院、电影院、体育馆 C. 火车站、浴室、百货商店 D. 医院、展览馆、图书馆 7、建筑立面的重点处理常采用()手法。 A. 韵律 B. 均衡 C. 统一 D. 对比 8、对于大多数建筑物来说,()经常起着主导设计的作用。 A.建筑功能 B.建筑技术 C.建筑形象 D.经济 9、民用建筑中,窗子面积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的要求。 A.室内采光 B.室内通风 C.室内保温 D.立面装饰 10、大厅式组合一般适用于()建筑类型。 A医院、中小学、办公楼 B.火车站、浴室、百货商店C.剧院、电影院、体育馆 二、名词解释 1、开间 2、大厅式组合 3、高层建筑

4、耐火极限 三、简答题 1、简述建筑单体测绘的内容。 2、建筑平面组合主要应满足哪些方面的要求? 3、在民用建筑设计中,确定矩形平面房间的开间和进深尺寸应考虑哪些要求? 4、确定民用建筑中门的位置应考虑哪些问题? 四、论述题 1、在进行平面组合时,如何处理建筑各部分之间的主次关系、内外关系以及联系与分隔? 2、如何按功能要求进行建筑平面组合?

小学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复习题

小学信息技术试题复习题 一、单选题 1、[Enter]键中文名称是(A)。 A、回车健 B、退格键 C、上档建 D、退出键 2、打开电源开关,接通电源后,屏幕上会出现好多英文字,那是在检查电脑的(B)。 A、病毒 B、配置 C、功能 D、美丑 3、我们用普通方式删除的文件,大凡放在(D)。 A、我的电脑 B、我的文档 C、收藏夹 D、回收站4、在写字板上编辑正中,闪烁的“I”叫(B)。 A、鼠标 B、光标 C、光条 D、文件 5、计算机病毒是人为制造的专门搞破坏的(B)。 A、计算机软件 B、应用程序 C、电脑程序 D、清除程序6、在画图软件中,要画出正方形和圆形等,都要按住(A)键。 A.Shift B.Ctrl C.Alt D.空白 7、鼠标的光标也叫(B)。 A、箭嘴 B、指针 C、指标 D、箭头 8、显示器是一种(D)。 A、存储设备 B、输入设备 C、微处理设备 D、输出设备9、Shift是(D)键。 A、控制 B、组合 C、选择 D、上档 10、单击鼠标右键,这一操作叫(B)。 A、单击 B、右击 C、托动 D、选择

11、关机命令在(C)菜单中。 A、附件 B、文件 C、开始 D、任务栏 12、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诞生于(B)年。 A、1932年 B、1946年 C、1958年 D、1950年13、计算机主要由主机、(C)、键盘、鼠标组成。 A、硬盘 B、存储器 C、显示器 D、摄影机 14、一个统统的计算机系统应包括(A)。 A、硬件和软件 B、外部设备和内部设备 C、内存和外存 D、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15、热启动是同时按下Ctrl、Alt和(C)。 A、PageUp B、Home C、Delete(Del) D、Shift16、鼠标是一种(D)。 A、输出设备 B、存储器 C、运算控制单元 D、输入设备17、大小写转换键是(B)。 A、Shift B、CapsLock C、Backspace D、Tab18、要想输入上档字符,应按住(B)键。 A、Ctrl B、Shift C、Alt D、Delete 19、任务栏大凡位于屏幕上的哪一个位置?(B)。 A、上边 B、下边 C、左边 D、右边 20、下列图标不是桌面系统图标的是:(D)。A、我的电脑B、回收站C、网上邻居D、应用软件 21、在窗口中,显示当前窗口名称和应用文件名的是(A)。 A、标题栏 B、滚动条 C、帮助信息 D、工具栏

开发工艺规范(PCB篇)

开发工艺规范(PCB篇) 制订:冯桂申日期:2018-5-3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文件修订记录

1. 范围与简介 1.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设计和生产过程的相关参数,检验标准和操作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摩巴(大连)自动控制系统有限公司印刷电路板产品设计、生产工艺。 1.2 简介 本规范规定了摩巴(大连)自动控制系统有限公司所有印刷电路板在研发设计、画图、文件发放、样件定制、贴片、样件验收、样件保存及废弃等环节所涉及到的规范、方法、参数和标准。 2. 参考引用相关规范性文件 下面是引用的资料或标准,以行业发布的最新标准为有效版本。

3. 设计规范 3.1 考虑印制电路板的设计质量,通常从下列因素入手: 1.制板材料的性能价格比是否最佳; 2.板面布局是否合理、美观; 3.电路板的对外引线是否可靠; 4.元器件的排列是否均匀、整齐; 5.电路的装配与维修是否方便; 6.印制板是否适合自动组装设备批量生产; 7.线路的设计是否给整机带来干扰。 3.2 设计准备工作 1.设计前提。要经过电路方案验证;选择电子元器件;对电路实验的结果进行 分析;确定整机的机械结构、组装结构和使用性能等步骤。 电路方案验证。主要是按照产品的设计目标确定电路方案,用电子元器件把电路搭出来,通过对电气信号的测量,调整电路元器件的参数,改进设计;根据元器件的特点、数量、大小以及整机的使用性能要求,考虑整机的结构与尺寸;从实际产品的功能、结构成本,分析方案的适用性。 选用电子器件。仔细地阅读所用元器件的技术资料,使之工作在合理的状态下。 在使用前了解它们的各种特性、规格和质量参数及引脚结构。测量元器件所处的工作条件,使它们承受的工作电压、工作电流及消耗功耗处于额定限制之下。尽量选用集成电路,去除冗余的电器件。 对电路试验的结果进行分析。此项工作要达到以下目的和要求: (1)熟悉原理图中出现的每个元器件,确定它们的电气参数和机械参数。 (2)找出线路中可能产生的干扰源和容易受外界干扰的敏感元器件 (3)了解这些元器件是否容易买到,是否能够保证批量供应。 整机的机械结构、组装结构和使用性能必须确定,便于决定印制电路板的结构、形状和厚度。

材料工程基础复习资料

材料工程基础复习资料 一、 题型介绍 1.填空题(15/15) 2.名词解释(4/16) 3.简答题(3/21) 4.计算题(4/48) 二、复习内容 1.名词解释(Chapters 2-4) 热传导: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或同一物体的各部分之间,由于温差而引起的热量传递现象,称为热传导。(依靠物体微观粒子的热运动而传递热量) 热对流:指流体不同部分之间发生相对位移,把热量从一处传递到另一处的现象。(依靠流体质点的宏观位移而传热) 热辐射:物体通过电磁波向外传递能量并能明显引起热效应的辐射现象称为热辐射。(不借助于媒介物,热量以热射线的形式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 温度场:某瞬时物体内部各点温度的集合,称为该物体的温度场。 稳态温度场:温度不随时间变化的温度场。 等温面:温度场中同一瞬间同温度各点连成的面。 导热系数:在一定温度梯度下,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垂直面积的热量。 热射线:能被物体吸收并转变成热能的部分电磁波。 光谱辐射强度(E λ):单位时间内物体单位辐射面积表面向半球空间辐射从d λλλ+到波长间隔内的能量。 辐射力(E ):单位时间内物体单位辐射面积向半球空间辐射的全波段的辐射能,称为辐射力。 立体角:以球面中心为顶点的圆锥体所张的球面角。 角系数:任意两表面所组成的体系,其中一个表面(如F 1)所辐射到另一表面 上的能量占其总辐射能量的百分数,称为第一表面对第二表面的角度系数,简称角系数,记为12?。

有效辐射:本身辐射和反射辐射之和称为物体的有效辐射。 照度:到达表面单位面积的热辐射通量。 黑度:实际物体的辐射力和同温度下黑体的辐射力之比。 空间热阻:由于物体的尺寸形状和相对位置的不同,以致一物体发射的辐射能不可能全部到达另一物体的表面上,相对于全部接受辐射能来说,有热阻的存在,称为空间热阻。 表面热阻:由于物体表面不是黑体,所以它不可能全部吸收投射到它表面上的辐射能,相对于黑体来说,可以看成是热阻,称为表面热阻。 光带:把具有辐射能力的波长范围称为光带。 绝对湿度:单位体积湿空气所含水蒸气的质量称为湿空气的绝对湿度。 相对湿度:指湿空气的绝对湿度与同温度下饱和空气的绝对湿度之比。 含湿量:1Kg的干空气所携带的水蒸气的质量。 湿球温度计:在普通温度计外包裹湿纱布,湿纱布的一端浸入水中,使得纱布保持湿润,这种温度计称为失球温度计。 露点:当未饱和湿空气中水蒸气分压或含湿量不变时,湿空气冷却到饱和状态的温度称为露点。 平衡水分:当物料表面水蒸气分压与湿空气水蒸气分压达到平衡时,物料的含水量不再随与空气接触时间的延长而变化,此时物料的含水量就是该空气状态下的该物料的平衡含水量。 恒定干燥条件:是指干燥过程中空气的湿度、温度、速度以及与湿物料的接触状况都不变。 发热量(热值):单位质量或体积的燃料完全燃烧,当燃烧产物冷却到燃烧前的温度时所放出的热量。 结渣性:煤在燃烧的高温状态下灰分的粘结能力。 闪点:当有火源接近时,若出现蓝色的闪光,此时的油温称为闪点。 燃点:油温继续升高,用火源接近油表面时在蓝色闪光后能持续燃烧,此时的油温称为燃点。 着火点:油温达到一定程度,油表面蒸气自燃,此时的油温称为着火点。 爆炸浓度极限:当空气中燃料油蒸气达到一定浓度时,遇到明火或温度升高到一

建筑设计基础作业

建筑设计基础作业 指示书 建筑表达(一) 作业一线条练习 一、教学要求: 1、 2、熟悉各种绘图工具的使用方法; 练习各种规格的直线、园弧线画法及线条的各种连接。 二、内容: 按附图标注的尺寸绘制墨线图,但附图上的尺寸线及辅助线不必绘制。 三、进度: 讲课2学时,绘制底稿上墨线6学时完成正图(尺规及徒手绘制各1张)。 四、图纸要求: 用500mm×360mm白卡纸、硫酸纸墨线绘制,要求: 1、准确:各种线条间距、长短、粗细、形状、规格、启止和交接等要求准确。 2、清晰:墨线线条均匀光洁、粗细分等明确、接头圆滑。 五、参考书目:《建筑初步》 作业二建筑抄绘 一、教学要求:

1、了解建筑图平、立、剖面的形成及其表达方法和图例的正确运用; 2、了解各种线条与字体以及建筑环境表现方式在建筑方案设计图中的运用。 二、内容: 绘制指定的建筑方案设计图(同济工会俱乐部)。 三、进度: 讲课2学时,绘制铅笔底稿上墨线10学时。四、图纸要求: 用400mm×550mm铅画纸或白卡纸墨线绘制,要求: 1、尺寸精确、线条清晰、粗细得当; 2、环境布置恰当、构图美观、不喧宾夺主,平立面图相互对应,表现细致; 3、字体大小恰当,清晰工整。 五、参考书目:《建筑初步》 作业三建筑测绘 一、教学要求: 通过实际建筑物的测绘,进一步了解建筑物平、立、剖面的表达方法,提高墨线制图、字体和环境表现的质量。 二、内容: 对指定的建筑物进行实测并绘制成图。 平面图1:100(包括周围环境) 立面图1:100(二至三个) 剖面图1:100(一个) 三、进度:

讲课2学时,测量、绘制徒手铅笔草稿图4学时,画墨线正图6学时完成。 四、图纸要求: 用500mm×360mm铅画纸或白卡纸墨线绘制,要求: 1、建筑物平、立、剖面表达正确; 2、环境表现细致、尺寸适宜、构图美观; 3、墨线清晰、准确,图面整洁均衡。五、参考书目:《建筑初步》作业四渲染练习(课外) 一、教学要求: 初步掌握裱纸和渲染的方法和步骤,对色彩三要素色相、明度和彩度的知识 有所了解。 二、内容: 按附图的渲染格式尺寸进行裱纸、平涂、退晕和分格退晕的练习。 三、进度: 讲课2学时,裱纸、调色和渲染6学时完成。 四、图纸要求: 用500mm×360mm水彩纸采用单色水彩渲染,要求: 1、平涂:均匀无疵; 2、分格退晕:近看每格颜色均匀,远看有退晕感; 3、接色退晕:深淡区别明显,中间无深淡突变。五、参考书目:《建筑初步》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复习材料.doc

5、电了计算机正向着巨型化、彳网络化等诸多方向发展。 信息技术学科复习材料(基础知识) 概述 1、信息、物质、能源是人类社会的三大基木资源。 2、现代信息技术是以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技术为基础的信息处理技术。 3、第一台电了计算机的各知识点(1946年诞生于美国、ENIAC、18000个电了管、每秒5000 次运 算、电子管) 4、电了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四代:电子管时代、晶体管时代、集成电路时代、大规模和超 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 第一单元信息与信息技术 迄今为止的电了计算机基木上是按照冯。诺依曼的“存储程序”的思想设计的。 1、用来描述各种事物的特征、变化及相互关系的数据所表达的内容就是信息。 注意:信息不是实体,必须通过载体来实现 信息主要特征:传载性、共享性、可处理性、时效性。 计算机是常见的信息处理工具,计算机处理信息的基础是信息的数字化。 2、计算机内部处理的信息都是用二进制形式表示的。 进制标识:B二进制 D十进制 H 3、二进制数 (1)计算机内部处理的信息都是用二进制形式表示,其基本单位是字节(Byte,简写B), 一个字节由八个二进制位(bit,简称b)构成。 (2)二进制数与十进制数相互转换(整数部分)见教材p4-5 ?二进制转十进制 将每位二进制数和该数位的权(2的相应次藉)相乘再取和。 1011B=l *23+0*22+1*21+1 *2°= 11D ?十进制转二进制: “除以2取余数法”(余数逆序排列)。

低位 高位 x<=a or x>b and x<=c 把十进制数“2 9”转换为二进制。 2 |2 9 2 1 4 .................. 余数为1 2| 7 . ............ 余数为0 2| 3 .. ............ 余数为1 2 1 .............. 余数为1 0 .............. 余数为1 商为0,则转换结束。 29D=111O1B (3)二进制数的运算 ?算术运算 加、减、乘、除 运算规则逢二进一: 0+0=0 0+1 = 1 1+1=10 ?关系运算 比较二个数据是否相同,若不相同再区分大小 关系运算包括“大于”、“小于”、“等于”、“大于等于”、“小于等于”和“不等于” 六种。运算结果为一个逻辑值(1或()) ?逻辑运算 对逻辑数据的操作称为逻辑运算 逻辑数据只有两种值:T (True 真)和F (False 假),或者相应地用“1”和“0” 三种基本逻辑运算: 逻辑与 AND (只有当两边条件同时成立时,结果为真) 逻辑或 OR (只要有一边条件成立,结果为其) 逻辑非 NOT (取反) 优先级为not>and>or 举例: rm e __ 1 a b c

电工电子工艺基础实验报告完整版

电工电子工艺基础实验报告完整版 电工电子工艺基础实验报告专业年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2013 年 10 月 7 日

目录 一.手工焊点焊接方法与工艺,贴片、通孔元器件焊接工艺。 二.简述磁控声光报警器的工作原理,画出电路组成框图,实物图片。 三.简述ZX—2005型稳压源/充电器的工作原理,画出电路组成框图,实物图片;附上实习报告。四.简述流水灯工作原理,画出电路组成框图,实物图。 五.简述ZX2031FM微型贴片收音机的工作原理,画出电路组成框图,实物图。 六.简述HTDZ1208型—复合管OTL音频功率放大器的工作原理,画出电路组成框图,实物图。七.总的实训体会,收获,意见。 一.手工焊点焊接方法与工艺,贴片、通孔元器件焊接工艺。 (1)电烙铁的拿法 反握法:动作稳定,不易疲劳,适于大功率焊接。 正握法:适于中等功率电烙铁的操作。

握笔法:一般多采用握笔法,适于轻巧型的电烙铁,其 烙铁头就是直的,头端锉成一个斜面或圆锥状,适于焊 接面积较小的焊盘。 (2)焊锡的拿法 (3)焊接操作五步法 左手拿焊条,右手拿焊铁,处于随时可焊状态。 加热焊件、送入焊条、移开焊条、移开电烙铁。(4)采用正确的加热方法 让焊件上需要锡侵润的各部分均匀受热 (5)撤离电烙铁的方法 撤离电烙铁应及时,撤离时应垂直向上撤离 (6)焊点的质量要求 有可靠的机械强度、有可靠的电气连接。 (7)合格焊点的外观 焊点形状近似圆锥体,椎体表面呈直线型、表面光泽 且平滑、焊点匀称,呈拉开裙状、无裂纹针孔夹 渣。 (8)常见焊点缺陷分析 二.简述磁控声光报警器的工作原理,画出

材料工程基础复习资料(全)

材料工程基础复习要点 第一章粉体工程基础 粉体:粉末质粒与质粒之间的间隙所构成的集合。 *粉末:最大线尺寸介于0.1~500μm的质粒。 *粒度与粒径:表征粉体质粒空间尺度的物理量。 粉体颗粒的粒度及粒径的表征方法: 1.网目值表示——(目数越大粒径越小)直接表征,如果粉末颗粒系统的粒径相等时 可用单一粒度表示。 2.投影径——用显微镜测试,对于非球形颗粒测量其投影图的投影径。 ①法莱特(Feret)径D F:与颗粒投影相切的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②马丁(Martin)径D M:在一定方向上将颗粒投影面积分为两等份的直径 ③克伦贝恩(Krumbein)径D K:在一定方向上颗粒投影的最大尺度 ④投影面积相当径D H:与颗粒投影面积相等的圆的直径 ⑤投影周长相当径D C:与颗粒投影周长相等的圆的直径 3.轴径——被测颗粒外接立方体的长L、宽B、高T。 ①二轴径长L与宽B ②三轴径长L与宽B及高T 4.球当量径——把颗粒看做相当的球,并以其直径代表颗粒的有效径的表示方法。(容 易处理) *粉体的工艺特性:流动性、填充性、压缩性和成形性。 *粉体的基本物理特性: 1.粉体的能量——具备较同质的块状固体材料高得多的能量。 分体颗粒间的作用力——高表面能,固相颗粒之间容易聚集(分子间引力、颗粒间异性静电引力、固相侨联力、附着水分的毛细管力、磁性力、颗粒表面不平滑引起的机械咬合力)。 3.粉体颗粒的团聚。 第二章粉体加工与处理 粉体制备方法: 1.机械法——捣磨法、切磨法、涡旋磨法、球磨法、气流喷射粉碎法、高能球磨法。 ①脆性大的材料:捣磨法、涡旋磨法、球磨法、气流喷射粉碎法、高能球磨法 ②塑性较高材料:切磨法、涡旋磨法、气流喷射粉碎法 ③超细粉与纳米粉:气流喷射粉碎法、高能球磨法 2.物理化学法 ①物理法(雾化法、气化或蒸发-冷凝法):只发生物理变化,不发生化学成分的 变化,适于各类材料粉末的制备 ②物理-化学法:用于制备的金属粉末纯度高,粉末的粒度较细 ③还原法:可直接利用矿物或利用冶金生产的废料及其他廉价物料作原料,制的 粉末的成本低 ④电解法:几乎可制备所有金属粉末、合金粉末,纯度高 3.化学合成法——指由离子、原子、分子通过化学反应成核和长大、聚集来获得微细 颗粒的方法

建筑设计基础--答案-

《建筑设计基础》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 1.徒手画的特点是:P170 2.法国巴黎圣母院采用了一种叫飞券结构和骨架劵 3.结构是建筑的骨架,结构的坚固程度直接影响建筑物的—安全和寿命P17 4.角梁分为两层:下面称为老角梁,上面为—仔角梁 5.建筑形态要素是:比例尺度均衡韵律对比等P23 6.把各个开间左右延续,上下叠合,使建筑显得完美和谐,富于韵律感,人们把这种处理手法称为7.西方古建筑中最高的建筑是 8.流水别墅的设计者是赖特 9.明清时期的彩画多做在檐下及室内的梁、枋、斗拱和天花与柱头上 10.形的基本要素分为概念要素和视觉要素 11.宿舍楼,教室楼就空间的组织形式而言属于—并列关系 12.在制定古典建筑各部分和各种构件的大小尺寸时,度量的基本单位是—母度 13.由天然的火山灰,砂石和石灰构成的混凝土的发明人是古罗马人 14.古代常用的框架材料是中国木材西方石材 15.古代建筑物的平面形式一般都是长方形,度量长度的一面称为面阔,短的一面称为进深 16.中式传统建筑的屋顶不包括(包含硬山悬山庑殿歇山重檐庑殿卷棚单坡圆攒尖等等)17.雅典的卫城它的建筑群组是由山门和什么共同组成---三个神庙 18.希腊的柱式包括多立克柱式爱奥尼柱式科林斯柱式 19.苏式彩画又称“园林彩画”起源于南方园林 20.正殿前左右对立着的称为配殿或厢房 21.意大利建筑师帕拉蒂奥是哪个时期的著名建筑师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 22.在建筑结构发展的过程中人类最早采用的两种结构形式是柱、梁板和拱券结构 23.属于人文环境的是 24.对于建筑而言,其主要目的考虑的是(使用功能) 25.建筑设计的方案构思采用 26.法国巴黎圣母院的建造技术采用了飞券结构和骨架劵 27.中国古代建筑体系除了在我国各民族各地区广为流传外,历史上还影响到日本朝鲜东南亚的一些国家 28.巴塞罗那世界博览会的设计者是...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西班牙(1929 年)建筑师:密斯凡德罗29.建筑施工包括:施工技术与施工组织

电子工艺基础教学大纲

《电子工艺基础》教学大纲学时数:拟定70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应用电子专业的一门工艺基础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具备从事电气电子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高级专门人才所必须的电子工艺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并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打下基础。 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学生应达到以下要求: 1.掌握常用电子元器件的识别 2.掌握常用材料的种类、性质及印制线路板的制作 3.掌握焊接的基本知识、工具、材料及工艺 4.掌握工艺文件的编制、电子装配工艺 5.掌握电路的阶段调试及整机调试 6.整机装配实例操作 7.印制电路板的设计规范与国家标准 二、课题及课时分配 附:整机装配实训

三、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 课题一常用电子元器件 1.掌握电阻器、电位器的主要种类、主要技术参数以及识别、检测和使用方法。 2. 掌握电容器、电感器、变压器的主要种类、主要技术参数以及识别、检测和使用方法。 3. 掌握半导体器件二极管、三极管、场效应管的种类特性、主要技术参数、检测方法与识别以及集成电路的封装等。 4.掌握电声器件、光电器件和压电器件的种类特性、主要技术参数、检测识别方法以及工作原理。 5.掌握片状元器件的相关知识。 课题二印制电路板的设计与制作 1.主要掌握印制电路板的的结构与种类,认识常用材料,了解先进的PCB以及相关知识。 2.掌握印制线路板的设计基本原则。 3.简单了解手工制作线路板。 课题三焊接工艺 1.掌握焊接的基本知识。 2.掌握焊料与焊剂的种类、特性以及其它相关知识。 3.掌握手工焊接技术的方法、注意事项以及相关技能。 4.掌握自动焊接技术、表面安装技术的设备、工艺流程、注意事项 等相关知识。 课题四电子产品的防护与电磁兼容 1.了解电子产品的防护与防腐、电子产品的散热、电子产品的防震的相关知识。 2.了解电子产品的电磁兼容的知识,掌握电子产品的电磁兼容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3.了解电子产品的静电防护的知识,掌握静电防护的主要措施。 课题五整机装配工艺 1.掌握整机装配工艺的基本知识。 2.掌握整机装配工艺的相关技能。 3.掌握电子产品的工艺文件的分类、编制以及格式和填写方法。 4.掌握电子产品的装配工艺要求及过程。 课题六电子产品的调试与检验 1.掌握调试的相关知识

材料工程基础复习资料

1.气体温度升高时其粘度(增大)(填增大或减小)。 2.对于不可压压缩流体,其流体静力学的基本方程为___________,静力水头为_________和_______ 之和。 3. 是流场中某一质点运动的轨迹; 是同一时刻,不同流体质点所组成的曲线。 4. 黑体的辐射力数学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这说明黑体的辐射力仅与__温度__相关。 5. 烟囱的抽力指烟囱内外气体温度不同而引起气体密度差异,这种密度差异产生压力差 6. 导温系数的物理意义是( )。 7. 如图所示两个曲面组成的封闭体系, 角系数φ22为( )。 8. 燃料在燃烧过程中,其中的H 2、CO 的燃烧需要( )作为链锁反应 的刺激物;气态烃的燃烧需要( )作为刺激物。 9. 克希霍夫定律表达式说明( )。 10. 干燥是 、 同时进行的过程,但传递 不同。 11. 热射线的传播具有与光同样特性,不需要 。 12. 湿空气的I —X 图由湿度、热含量、( )( )( )组成。 13. 对于饱和空气,其干球温度t 、湿球温度t wb 和露点温度t d 三者之间的大小关系为 。 14.传热方式有 、 、 三种。 15.对于凸面,其自见性等于 。 16.投射辐射指 。 17.导热系数的物理意义是 。 18.煤的工业分析法是由 来表示的。 19. 努谢特准数为 和 之比。 20.气体燃料的燃烧方法分为 、 、 。 F 2 F 1 7题图

21.热辐射是一种由来传播能量的现象。 22.高温系数为与之比。 23.燃料组成的分析方法有和两种方法。 24. 流体力学中研究流体的运动有两种不同的方法,一种是方法,另一种是方法。 27.煤的工业分析法是由()来表示的。 28.煤矿提供的煤一般是()的组成,实验室所给的是(),而实际使用时则为()。 29.低位发热量是指()。 30.高位发热量是指()。 31.煤的挥发物指()。 32.煤的挥发物由()成分组成。 33.工业上通常用()来判断煤是否易结渣。 34.燃料在燃烧过程中,其中的H2、CO的燃烧需要()作为链锁反应的刺激物;气态烃的燃烧需要()作为刺激物。 35.层燃燃烧室内一次风指(),二次风指()。 36.煤粉燃烧室内一次风指(),二次风指()。 37.气体燃料的燃烧过程包括()()()。 38.固体燃料的燃烧过程包括()()()。 39.目前使用的低N x O烧嘴有()()()()四种类型。 40.液体燃料燃烧的方式有()和()。 41.重油雾化方式有()和()。

建筑设计基础复习题

《建筑设计基础》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大厅式组合一般适用于()建筑类型。 A. 医院、办公楼、中小学 B. 剧院、电影院、体育馆 C. 火车站、浴室、百货商店 D. 医院、展览馆、图书馆 2、建筑立面的重点处理常采用()手法。 A. 韵律 B. 均衡 C. 统一 D. 对比 3、对于大多数建筑物来说,()经常起着主导设计的作用。 A.建筑功能 B.建筑技术 C.建筑形象 D.经济 4、民用建筑中,窗子面积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的要求。 A.室内采光 B.室内通风 C.室内保温 D.立面装饰 5、大厅式组合一般适用于()建筑类型。 A医院、中小学、办公楼 B.火车站、浴室、百货商店C.剧院、电影院、体育馆 6、建筑物之间的距离主要依据()的要求确定。 A.防火安全 B.地区降雨量 C.地区日照条件 D.水文地质条件 7、建筑立面的虚实对比,通常是由()来体现的。 A.建筑色彩的统一变化 B.门窗的排列组合与墙面的对比 C.装饰材料的颜色变化 D.形体凹凸的光影变化 8、一般走道均为双向人流,一股人流宽()mm 左右。 A.550 B.600 C.700 D.500 9、套间式组合一般适用于()建筑类型。 A.住宅、学校 B.火车站、体育馆 C.展览馆、陈列馆 D.幼儿园、住宅 10、民用建筑物的走道宜有直接采光,解决采光最有效的方式是()。 A.利用走道两侧门上亮采光 B. 利用楼梯间、门厅、过厅采光

及走廊端部开窗采光 C.走道两侧墙上开高窗采光 D. 用灯具照明 11、房间的剖面形状主要是根据()要求确定的。 A.使用功能 B.物质技术 C.经济条件 D.空间的艺术效果 12、大厅式组合不适用于()。 A.火车站 B.影剧院 C.展览馆 D.体育馆 13、一般房间门的洞口宽度最小为()mm,厨房、厕所等辅助房间门洞的宽最小为()mm。 A.1000 B.900 C.700 D.600 14、单元式组合不适用于()。 A.住宅 B.学校 C.展览馆 D.幼儿园 15.建筑外部形象包括()及()两个部分。 A.统一 B.体型 C.变化 D.立面 16、民用建筑包括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其中()属于居住建筑。 A. 托儿所 B. 宾馆 C. 公寓 D. 疗养院 17、建筑立面中的()可作为尺度标准,建筑整体和局部通过与它相比较,可获得一定的尺度感。 A.台阶 B.窗 C.雨篷 D.窗间墙 18、在建筑设计中,对于大型的比较复杂的工程,一般采用()设计阶段。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19、下列建筑物的交通部分称为建筑物中的交通枢纽。( ) A.走廊、过道 B.楼梯 C.电梯 D.门厅、过厅 20、一般民用建筑中的生活、学习或工作用房、窗台的高度为( )。 A.900mm B.600mm C.1500mm D.1200mm 21、在建筑设计阶段中,初步设计阶段是() A.依据 B.基础 C.核心 D.草案

高中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点

信息技术基础(必修)复习资料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知识点 1、1信息及其特征 一、信息的概念 信息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及其状态变化的方式。 ☆信息与载体密不可分,没有无载体的信息,没有载体便没有信息,信息必须通过载体才能显示出来。 二、信息的一般特征 1、载体依附性 信息不能独立存在,必须依附于一定的载体,而且,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 信息按载体不同可分为(文字、图形(图象)、声音、动画、视频)。 信息的载体依附性使信息具有可存储、可传递、可转换的特点。 2、价值性 ☆信息是有价值的,人类离不开信息。物质、能量和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 ☆信息与物质、能量不同,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它可以满足人们精神领域的需求;另一方面,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 GPS:全球定位系统 ☆另外,信息又是可以增值的。 ☆信息只有被人们利用才能体现出其价值,而有些信息的价值则可能尚未被我们发现。 3、时效性 信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如交通信息,天气预报等。时效性与价值性紧密相连,信息如果没有价值也就无所谓时效了。 4、共享性----信息不同于物质、能量的主要方面 信息共享一般不会造成信息的丢失,也不会改变信息的内容。 1、2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 一、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 信息技术(IT:Information Technology)是指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 2、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 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使用,是从猿进化到人的重要标志; 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是印刷术的发明,为知识的积累和传播提供了更可靠的保证; 第四次信息技术革命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出现和普及?,进一步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信息技术在不断更新,但一些古老的信息技术仍在使用,不能因为出现了新的信息技术就抛弃以前的信息技术。 二、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是(人性化)和(大众化),其中人性化是大众化的基础,大众化的最根本原因在于(人性化)。. 1、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 图形用户界面使显示在计算机屏幕上的内容在可视性和操控性方面大大改善。 (1)、虚拟现实技术:3D游戏等。 (2)、语音技术:语音识别技术(ASR)和语音合成技术(TTS)。 (3)、智能代理技术: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如Office助手、电子商务(EC)等。 GUI:图形用户界DOS:磁盘操作系统CPU:中央处理器EC:电子商务 2、越来越个性化的功能设计

电子工艺基础实验

电子工艺基础实验实验一、原理图绘制(一) ——简单无线电话筒电路图的绘制 实验二、原理图绘制(二) ——数字LED显示电路图的绘制 实验三、印制板绘制(一) ——简单无线电话筒单面印制板的绘制实验四、印制板绘制(二) ——数字LED双面显示印制板的绘制

实验一、原理图绘制(一) ——简单无线电话筒电路图的绘制 实验目的: 1、学会使用Protel99se新建绘制电路原理图文件 2、学会添加元器件原理图库 3、学会绘制简单电路原理图 实验仪器: 硬件:配置要求CPU高于800MHz,内存高于128M,17寸显示器的电脑一台。 软件:操作系统:Windows98及以上版本,应用软件:Protel99se 实验相关内容: 1、启动Protel99se,建立新的绘制电路原理图文件 启动Protel99se的两种方式,一、从桌面上双击Protel99se图标;二、从开始程序菜单中单击。启动后的界面如图1所示。 图1 Protel99se启动界面 选择菜单中“File文件”的“New新建”,出现Protel99se的建立新绘制电路原理图文件登陆和新建对话框如图2所示 图2 Protel99se新建和登陆界面

在Database File Name中写入要新建的文件名,同时在Database Location中通过“Browse”按钮来选择新建文件的存放位置如图3所示,最后确定即可。这时会出现Database的相关信息如图4所示,主要有Design Team、Recycle Bin和Documents,以后设计绘制的图纸都应该放在Documents下。 图3 新建文件保存位置界面 图4 新建文件相关信息界面 首先先给自己的Database添加密码,双击Design Team进入后,双击Members进入成员管理窗口如图5所示,这时通过菜单栏的文件菜单的下拉菜单选中“New Members新成员”选项如图6所示,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输入新成员的名字如图7所示,输入密码并确认如图8所示,与此同时,双击Admin也要输入密码。然后再回到Design Team管理窗口下,双击Permissions进入成员权限设定如图9所示,双击Members Design Team,最后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中所有的选项即可如图10所示,设定后的权限如图11界面。此时可以退出后重新登陆时,需要输入密码才可以如图12所示。

建筑设计基础复习资料要点复习进程

1、建筑具有长、宽、高三个方向的尺寸。 2、建筑结构的分类一般有那两种分法? ①按材料分为: 砌体结构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混合结构(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木结构。 ②按结构受力特征分为: 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剪结构、筒体结构、框筒结构、筒中筒结构、束筒结构。 3、房屋的集中形成了街道、村镇和城市。 4、建筑既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又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要。它既是一种技术产品。又是一种艺术创作。 5、建筑的功能:①人体活动尺度的要求②人的生理要求③使用过程和特点的要求 (工业建筑中不是取决于人的活动,而是取决于设备的数量和大小;设备的要求比人的生理要求更严格——冷冻车间,纺织厂湿度;使用过程以产品的工艺流程来确定) 6、影响建筑的因素: ①社会生产方式的变化使建筑不断发展——中世纪的教堂曾经是当时居民的生活中心,是城镇的标志和象征。 ②社会思想意识民族文化特征——民族或地区的文化特征都是在长期的社会发展中形成的,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建筑和雕刻、绘画等常常形成艺术上的统一风格。

③地区自然条件的影响——建筑与周围自然环境的结合,造成了丰富多彩的地方特色,即使在同一个国家或民族内,处于市区和处于水乡的建筑也会表现出不同的风貌。 承重墙体系-------既起承重作用又起分隔作用。 7、柱、梁板和拱券结构是人类最早采用的两种结构形式。 8、建筑美观基本原则: ①比例:建筑的各种大小、高矮、长短、宽窄、厚薄、深浅等的比较关系。 ②尺度:建筑与人体间的大小关系和建筑各部分之间的大小关系,而形成的一种大小感。③对比:对比的反义词是调和,调和也可以看成是极微弱的对比。在艺术处理中常常用形状、色彩等的过渡和呼应来减弱对比的程度。调和的东西容易使人感到统一和完美,但处理不当会使人感到单调和呆板。 ④韵律:有规律的排列和重复的变化,犹如乐曲中的节奏,给人一种明显的韵律感。⑤均衡:建筑的前后左右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要给人安定、平衡和完整的感觉。 ⑥稳定:建筑物的上下关系在造型上所产生的一定艺术效果。 9、建筑空间:建筑的空间组织是建筑功能的集中体现。古典建筑倾向于造型艺术,近代建筑强调建筑是空间的艺术。 10、建筑空间与建筑功能:建筑空间是建筑功能的集中体现。建筑的功能要求以及人在建筑中的活动方式,决定着建筑空间的大小、形状、数量及其组织形式。 ①空间的大小和形状:平面形状决定着空间长、宽两个向量;一般建筑空间的剖面以矩形为主,剖面的高度直接影响楼层的高度。

信息技术基础复习资料

信息技术基础(必修)复习资料 主题一信息技术与社会 相关知识点 (一)信息及其特征 1、信息、物质和能量是构成人类社会资源的三大支柱。 2、信息的一般特征:载体依附性、价值性、时效性、共享性、可转换性、可增值性 3、信息的基本容量单位是字节( Byte ) (二)信息技术与社会 1、信息技术的定义: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都可以称 为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又称为“IT(Information Technology)”。 2、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上发生过五次信息技术革命: 第一次语言的使用 第二次文字的创造 第三次印刷术的发明 第四次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 第五次计算机技术及现代通信技术的普及与应用 3、神奇的计算机技术:虚拟现实(VR)、语音技术、智能代理技术、中国的超级计算机 例:虚拟现实:虚拟现实技术融合了数字图像处理、计算机图形学、多媒体技术、三维动画技术等多个信息技术分支。如,电子宠物等(没有三维技术时可以选传感器技术) 语音技术:包括语音识别(语音到文字的转换)和语音合成(文字到语音的转换) 智能代理技术:Office小助手、搜索引擎中的“蜘蛛”程序 4、丰富多彩的因特网:建立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目标是数据通信和资源共享。因特网是基于TCP/IP (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Transport Control Protocal/Internet Protocal)) 5、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 ●越来越个性化的功能设计 ●越来越高的性能价格比 6、几个常用技术名词:“地球村”、E-mail、移动电话、PDA(个人数字助理)、3G无线通信 7、良莠并存的信息世界 莠:垃圾邮件、网络病毒、电脑黑客、网络诈骗等 病毒是一段人为编写的程序,其基本特征:传染性、潜伏性、隐蔽性、破坏性、可触发性 计算机黑客:指利用不正当手段窃取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口令和密码的人 8、SONY C21CH 配置单为: 酷睿2双核T5500 1.6G / 512M / 80G / 13.3WXGA / 52×/ 10-100M CPU主频内存硬盘显示屏光驱网卡 小知识: 一、如何为自己的计算机系统设置了安全防范措施? ●定期访问Windows Update网站,下载并安装操作系统补丁程序 ●购买正版杀毒软件,安装并定时升级 ●安装软件防火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