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体外诊断 招商证券

体外诊断 招商证券

体外诊断 招商证券
体外诊断 招商证券

目前,

中国体外诊断市场处在快速发展期,招商证券发布了体外诊断行业深度报告,对国内外体外诊断(IVD)市场格局和现状作了对比和介绍,认为中国体外诊断市场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在取消药品加成,打击药品商业贿赂、药品招标降价的大环境下,体外诊断受政策影响小,报告看好化学发光和分子诊断市场,提出产品多元化和试剂仪器集成化发展策略的企业更具竞争力。

总述

全球体外诊断未来五年复合增速5.1%、欧美增速放缓。2012 年全球体外诊断(不包括糖尿病监测业务)市场约436 亿美元,预计到2018 年达到588亿美元,复

合增速达到5.1%。美国是全球体外诊断创新中心和最大的需求市场,每年仍保持3-5%增长,欧洲受经济危机影响近2 年IVD市场下滑,全球IVD市场推动力来自于新兴市场,但欧美仍占据全球超75%市场份额。

行业并购带来集中度提升,形成“4+X”格局。创新和并购贯穿体外诊断发展主线,全球体外诊断形成“4+X”格局,第一梯队为老四家罗氏、西门子、雅培、丹纳赫(收购贝克曼),X 包括赛默飞、BD、美艾利尔、希森美康等在细分领域具备优势的第二梯队。2012 年前10 大企业占据80.7%市场份额。

全球体外诊断呈现的趋势:1、免疫诊断(主要为化学发光免疫诊断)取代生化诊断成为市场主流;2、体外诊断向两个方向发展。一是向高效率、高度集成自动化的一体化诊断,能够兼顾急诊和批量检测的需求,且能够实现一个标本的多项检测任务;另一方面是简单、快速的床边检测和家庭检测需求,即时检验;3、个体化临床诊断越发受到重视。

中国体外诊断市场每年保持15%~20%增长:根据Frost & Sullivan 的市场调研报告,2011年国内体外诊断市场规模超140 亿元,预计2012年市场约167亿元,同比增约16.8%。中国人均体外诊断费用(体外诊断市场规模/人口数)约2美元,与欧洲平均值的28美元相比,差距巨大。欧美发达国家人均体外诊断费用普遍超过30 美元,其中最高的瑞士达到60 美元,英国较低也达到20 美元。对比来看,国内人均费用还有较大空间。我们预计未来中国体外诊断市场仍将保持15%~20%增长:1、中国医改推进,三项医保覆盖率超95%,导致医疗需求释放,同时慢性病/传染病发病率居高不下,带来诊疗人次5%-8%稳定增长;2、老龄人口比重提升,城镇化比例提升,人均诊疗费用上升;3、群众疾病预防意识增强,体检意识增强;4、诊断新技术、新产品替代低端产品,高端产品比重提升;5、定价指引政策,按检验项目/检测方法收费,带来诊断试剂进口替代。6、在取消药品加成,打击药品商业贿赂、药品招标降价的大环境下,预计医院临床检验收入占比提升。

生化试剂已完成进口替代。生化诊断产品在国内起步较早,是医院最为常规的检测项目,在几个细分行业中发展最为成熟,生化试剂技术壁垒相对较低,生化试

剂检测系统多为开放式,不需用仪器与试剂的匹配,国产试剂经过多年的发展质量稳定,成本低,品类较为完善,已占据国内生化试剂大部分市场,主要企业有利德曼、九强生物、中生北控等,全自动生化仪外资品牌主要有日立、贝克曼等,国产有迈瑞、科华、长春迪瑞等。

国内酶联免疫与化学发光并存,化学发光是主流。目前国外主流市场以化学发光为主,国内医院以化学发光和酶联免疫并存格局,从体外检测的方法学角度和自动化程度来看,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更优于酶联免疫技术,但是酶联免疫试剂在定性检测方面价廉物美,两种方法各有特点,医疗检测机构会根据各自的工作实际、经济能力选用不同分析方法的体外诊断试剂及仪器。作为免疫诊断领域中的高端技术,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诊断产品引领着免疫诊断细分市场的快速增长。尤其是在国内的三级医院的高端市场,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占据主流。酶联免疫国内的主要厂家有科华生物、丽珠集团、上海荣盛、万泰生物、英科新创等。

化学发光为封闭系统,只能使用配套的试剂,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国内市场主要以罗氏、雅培、贝克曼、西门子等外企为主,但以深圳新产业、四川迈克、安图生物等国内企业掌握全自动化学发光系统和试剂核心技术,正迅速崛起快速增长。

分子诊断目前占比小,应用潜力大。分子诊断主要是处于基因水平进行检测,有PCR、ISH产品和基因芯片三大类,以PCR 产品为主,临床主要用于传染病、性病、艾滋、肿瘤、遗传病的筛查检测,其中传染病(尤其是肝炎系列)检测占大部分市场。在个体化诊疗(如肿瘤标志物伴随诊断)、遗传病筛查与诊断、昂贵药物治疗监测、药物代谢基因组学、重大突发疫情的检测方面都有较大的潜力挖掘。核酸检测在血筛方面的应用较ELISA 的优势体现在病毒检测窗口期缩短,

劣势主要是价格较贵。

从国外体外诊断巨头的发展经验来看,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选择:选择产品多元化和试剂仪器集成化发展策略的企业目前国际体外诊断试剂巨头基本

都是仪器与试剂共同发展的模式,占据着体外诊断行业的高端地位,国内企业要

想取得与国外领先企业竞争的能力,则还需加强配套检测仪器的自主开发,形成自身的技术优势。

并购或行业淘汰带来集中度的提升。国外体外诊断市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并购贯穿主线,已经形成“4+X”格局,中国不需要几百家体外诊断企业,随着中国临床检验标准和水平的提高,大量的“作坊式”的小企业也难以生存,我们认为中国体外诊断的集中度提升是大趋势,行业并购或自然淘汰不可避免。

看好化学发光和分子诊断市场。

主要标的有:利德曼、科华生物、达安基因等。

报告正文

一、体外诊断影响70%医疗决策

1、体外诊断分类

体外诊断(IVD)包括从人体采集、制备及检测样本(如血液、尿液、体液及组织等)时使用的试剂、仪器及系统,以查明及诊断疾病和其他情况。

体外诊断试剂按检测原理或检测方法分,主要有生化诊断试剂、免疫诊断试剂、分子诊断试剂、微生物诊断试剂、尿液诊断试剂、凝血类诊断试剂、血液学和流式细胞诊断试剂等,其中生化、免疫、分子诊断试剂为我国诊断试剂主要的三大类品种。国际诊断行业巨头均同时生产诊断试剂和诊断仪器,在我国,由于产业发展时间较短以及技术水平的限制,从事体外诊断产业的企业主要为试剂厂商,诊断仪器的生产厂商相对较少。

表1:体外诊断主要细分领域情况

生化诊断试剂是通过各种生物化学反应或免疫反应测定体内生化指标的试剂,主要用于测定酶类、糖类、脂类、蛋白和非蛋白氮类、无机元素类、肝功能、肾功等指标。免疫诊断试剂是通过抗原与抗体相结合的特异性反应进行测定的试剂,从结果判断的方法学上又可分为放射免疫(RIA)、胶体金、酶联免疫(ELISA)、时间分辨荧光(TRFIA)、化学发光(CLIA)等试剂,主要应用于传染性疾病、内分泌、肿瘤、药物检测、血型鉴定等。

分子诊断试剂主要是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患者体内遗传物质的结构或表达水平的变化而做出诊断的技术,主要用于肝炎、性病、优生优育、遗传病基因、肿瘤等检测。分子诊断试剂主要有PCR、ISH 产品和基因芯片等。

表2:CFDA体外诊断试剂分类

按《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根据产品风险程度的高低,体外诊断试剂依次分为第三类、第二类、第一类产品,如表2所示。但用于血源筛查的体外诊断试剂、采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的体外诊断试剂不属于《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的管理范围,按药品受理和审评。

图1:分子诊断与免疫诊断处于不同的检测水平上

2、分子诊断与免疫诊断互补

分子诊断与免疫诊断检测项目有部分重叠,但他们处于不同的检测水平上,一般来说属于互补关系。

免疫诊断处于后期的蛋白质水平检测,在医学上,它是确定疾病的病因和病变部位,或是确定机体免疫状态是否正常的重要方法。

分子诊断处于核酸(基因)水平检测,是预测诊断的主要方法,主要技术为PCR,产品灵敏度高、特异性强、诊断窗口期更短,可进行定性、定量检测。比如肝炎检测方面,免疫诊断用于疾病初筛,分子诊断可用于疾病治疗时监测病毒在体内的复制水平,来观察药物的疗效。

3、小投入、大影响

据欧洲诊断厂商协会(EDMA)统计,体外诊断可以影响约70%的医疗决策,却占全球医疗卫生总支出不到1%,以欧盟为例:2012 年,欧盟27 国医疗保健支出1.38 万亿欧元,体外诊断市场107 亿欧元,占比约0.78%。也就是说,尽管体外诊断的影响很大,但在总的医疗成本中,它只占很小一部分。

图2:<1%投入影响70%的医疗决策

二、全球IVD未来5 年复合增速5.1%

据EvaluateMedTech报告分析,2012 年全球体外诊断(不包括糖尿病监测业务)市场约436 亿美元,预计到2018 年达到588 亿美元,复合增速达到5.1%。

从市场份额看,罗氏独占鳌头2012 年市场份额约18.8%,预计到2018 年市场份额提升到19.3%;雅培受益于POCT和分子诊断业务增长,预计市场份额从2012年的9.8%上升到2018年的10.7%,位居第2;丹纳赫在收购Beckman 后异军突起,2012年市场份额10.6%,预计到2018 年市场份额达到10.5%。

2012年,前10公司销售额352 亿美元,市场份额80.7%,预计到2018 年销售额464亿美元,市场份额下降到78.9%。

表3:2012-2018年全球主要IVD公司销售情况

图 3:2012-2018全球IVD市场规模(亿美元)

图4:2012年全球IVD市场主要企业份额

体外诊断市场规模与各地区和国家的人口总数、医疗保障水平、人均医疗支出、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等因素相关。美国是全球最大的体外诊断市场,规模超200亿美元。美国公司生产了全球80%的IVD 产品,美国市场对体外诊断产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影响。

图 5:2011全球IVD市场地区占比

图6:2012年欧洲IVD市场国家占比

欧洲是全球第二大体外诊断市场,2012 年市场规模107 亿欧元(约145 亿美元),其中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英国是主要市场,规模分别为21.35、17.64、16.91、10.09、8.85 亿欧元。美国、欧洲是体外诊断消费的主要市场,两者合计占2011年全球体外诊断市场的78%。

行业并购形成“4+X”格局

目前,全球体外诊断形成“4+X”格局,第一梯队为老四家罗氏、西门子、雅培、丹纳赫(收购贝克曼),X包括赛默飞、BD、美艾利尔、希森美康等在细分领域具备优势的第二梯队。

罗氏诊断成立于1968年,通过研发创新和一系列的并购成就今天的体外诊断全球霸主。1998 年收购德国宝灵曼,大大加强了在化学发光免疫诊断领域的实力。2007 年收购BioVeris、基因芯片公司NimbleGen。2008 年,34亿美元收购癌症诊断公司Ventana,加强个性化医疗诊断产品线与罗氏制药靶向药物形成协同效应。2013 年收购Constitution Medical Inc.(CMI),以加强其在血液检测方面的实力。

西门子医疗业务以医学影像为基础,通过并购进入临床诊断领域,2006 年以18.6 亿美元并购美国免疫诊断公司DPC,以42亿欧元并购拜耳诊断业务部门。2007 年以70亿美元收购德灵公司(Dade Behring Holdings)。

Danaher 2004 年以7.3亿美元收购Radiometer进军诊断领域,2005年5.5亿美元收购德国莱卡微系统公司(Leica Microsystems AG),2006 年收购vision systems,2009年收购Genetix,2011 年以68亿美元收购贝克曼(Beckman Coulte),2012年收购IrisInternational Inc。

Thermo Fisher 2009年收购BRAHMS,2011 年以35 亿美元收购瑞典诊断产品制造商法迪亚(Phadia)后,2013 年约136 亿美元现金收购基因检测巨头生命技术公司(LifeTechnologies)。

图4:并购形成龙头垄断

欧美放缓,新兴市场快速增长

欧美占据全球超70%的IVD 市场,但由于欧美医疗保健支出增速放缓,导致欧美IVD市场放缓。以欧洲为例,受经济危机影响,除英国外,主要国家如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12年IVD市场规模同比下滑1.6%、1.3%、2.3%、5.8%,欧洲27国总体市场107亿欧元,同比下滑2.2%。

新兴市场医疗卫生支出仍保持较快增长,医疗需求保持强劲,作为最大的新兴市场,中国体外诊断市场每年保持15%-20%增速。Roche 公司2012 年财报显示:体外诊断收入总体增4%,地区占比最大的欧洲、中东和非洲(EMEA)同比降1%,北美地区增3%,新兴市场的亚太地区收入增15%(预计中国区收入增超30%)、拉美地区收入增15%。

图7:2007-2013欧洲IVD市场规模(亿欧元)

图8:2012年罗氏IVD分区域收入增速

根据Roche 提供的数据,2012 年全球专业诊断(主体为生化、免疫,还包括POCT 等)市场规模约为346 亿美元。2012 年,罗氏专业诊断业务收入约为55 亿美元同比增11%,其中化学发光免疫诊断模块cobas c 602收入约24.7亿美元同比增15%,生化分析模块cobas c 502收入约16亿美元同比增5%,血凝监测业务收入约3.7 亿美元同比增8%。

2012年,全球分子诊断市场规模约39 亿美元,同比增约7%。罗氏为全球最大的分子诊断公司,2012 年收入约12.5 亿美元,同比增6.8%,其中病毒检测(HBV、HCV、HIV)业务收入约6 亿美元,血筛业务收入约3.4亿美元。

图9:2012年全球专业诊断市场格局

图10:2012年全球分子诊断市场格局

从国外体外诊断发展的轨迹看,呈现如下特点:

1、免疫诊断(主要为化学发光免疫诊断)取代生化诊断成为市场主流。

2、个体化临床诊断越发受到重视。

3、体外诊断向两个方向发展。一是向高效率、高度集成自动化的一体化诊断,能够兼顾急诊和批量检测的需求,且能够实现一个标本的多项检测任务;另一方面是简单、快速的床边检测和家庭检测需求,即时检验。

4、行业并购带来集中度提升,形成“4+X”格局。

三、中国体外诊断处于快速增长阶段

1、中国体外诊断现状

外企垄断高端市场、国内企业集中在二级及基层医院

20 世纪八九十年代外资厂商进入中国市场,推动了国内临床检验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检验方法的逐步标准化,明显提高了检验结果准确性、可靠性,大大缩短了临床诊断时间。

我国体外诊断试剂产品用户主要包括2.27万家医院、3.72 万个乡镇卫生院、约450 家血站,还有正在兴起的体检中心和独立医学实验室。目前,约90%的市场集中在医院客户。

国内体外诊断市场大体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三甲医院等高端市场,由于临床检验样本多,寻求更快更准确的诊断,对检验系统的集成和自动化水平要求高,基本为外资垄断。另外是二级医院及基层市场,追求检验产品的性价比及易于操作的系统,国内企业产品多集中在此市场。国内企业向三甲医院,外资企业向基层等相互渗透。

图 11:外资企业与国内企业市场相互渗透

国内企业数量多,规模小体外诊断试剂行业在我国属于新兴产业,与欧美国家相比起步晚,产业化发展相对滞后。根据IVD 专委会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体外诊断试剂生产企业约300~400 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近200 家,但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仅约20 家,企业普遍规模小、品种少。

近几年我国体外诊断试剂行业已从导入期步入发展期,市场需求快速增长,国内企业抓住机遇,凭借产品性价比高和更为贴近本土市场的优势,不断抢占份额,致使原以进口产品为主导的市场格局被逐渐打破。随着研发投入的加大和产品质量水平的提升,我国体外诊断试剂行业现已涌现一批实力较强的本土企业,集中在生化、免疫(主要为酶联免疫)、分子诊断三大领域,并在某些产品领域逐渐具备与国际巨头竞争的实力。

总体而言,国内企业市场割据竞争的格局较为明显,实力较强的综合性企业还较少,行业排名靠前的企业主要是在某一领域具备竞争优势。

国内企业仪器研发是短板

与国外相比,中国的体外诊断起步较晚,产业发展时间较短以及技术水平的限制,国内从事体外诊断产业的企业主要为试剂厂商,在生化试剂及PCR 诊断试剂方面市场已超过外资。诊断仪器涉及机光电一体化技术有较高的技术壁垒,国内企

业诊断仪器研发是短板,国内医院的自动化检测系统大部分为外企垄断,国内生产厂商相对较少。

国内企业通过代理业务丰富企业的产品线或带动企业试剂的销售。如科华生物代理希斯美康血液/尿沉渣分析仪、达安基因代理ABI荧光定量PCR 仪、中生北控代理岛津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

2、预计2016年中国IVD市场超300亿元

2.1 中国体外诊断市场增速保持15%~20%

中国体外诊断市场随着国内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而壮大,根据Frost & Sullivan 的市场调研报告,2011 年国内体外诊断市场规模超140 亿元,预计2012 年市场约167亿元,同比增约16.8%。

从市场格局看,外资诊断厂商如罗氏、雅培、西门子、贝克曼等把控高端市场,占据国内诊断市场约60%份额,国内厂商占据40%。诊断试剂占约70%,仪器约30%。

图 12:2007~2016年中国体外诊断市场规模

图13:国内体外诊断试剂概况

目前,国内体外诊断试剂市场的主体为免疫和生化。我国免疫诊断试剂近年来发展很快,市场份额约为29%,而发展较为成熟的生化诊断试剂依然占有重要的市场地位,达到26%的市场份额。血液学检测试剂市场份额为12%,分子诊断占到9%的市场份额,其它诊断试剂占到24%的份额,包括了微生物检测试剂、尿液诊断试剂、床边检测等多种产品。未来我国免疫诊断试剂将保持快速发展,市场份额有望上升至35%,成为我国体外诊断试剂市场最重要的品种之一。

生化试剂已完成进口替代,全自动生化仪仍由外企主导。生化诊断产品在国内起步较早,是医院最为常规的检测项目,在几个细分行业中发展最为成熟,生化试剂技术壁垒相对较低,生化试剂检测系统多为开放式,不需用仪器与试剂的匹配,国产试剂经过多年的发展质量稳定,成本低,品类较为完善,已占据国内生化试剂大部分市场,主要企业有利德曼、九强生物、中生北控等,全自动生化仪外资品牌主要有日立、贝克曼等,国产有迈瑞、科华、长春迪瑞等。

国内酶联免疫与化学发光并存,化学发光是主流。免疫分析产品种类很多,其中以放射免疫(RIA)、酶联免疫(ELISA)、时间分辨荧光免疫(TRFIA)、化学发光免疫(CLIA)等四类主要技术为代表。目前国外主流市场以化学发光为主,国内医院以化学发光和酶联免疫并存格局,从体外检测的方法学角度和自动化程度来看,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更优于酶联免疫技术,但是酶联免疫试剂在定性

检测方面价廉物美,两种方法各有特点,医疗检测机构会根据各自的工作实际、经济能力选用不同分析方法的体外诊断试剂及仪器。作为免疫诊断领域中的高端技术,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诊断产品引领着免疫诊断细分市场的快速增长。尤其是在国内的三级医院的高端市场,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占据主流。

酶联免疫国内的主要厂家有科华生物、丽珠集团、上海荣盛、万泰生物、英科新创等。化学发光为封闭系统,只能使用配套的试剂,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国内市场主要以罗氏、雅培、贝克曼、西门子等外企为主,但以深圳新产业、四川迈克、安图生物等国内企业掌握全自动化学发光系统和试剂核心技术,正迅速崛起快速增长。

分子诊断目前占比小,应用潜力大。分子诊断主要是处于基因水平进行检测,有PCR、ISH产品和基因芯片三大类,以PCR 产品为主,临床主要用于传染病、性病、艾滋、肿瘤、遗传病的筛查检测,其中传染病(尤其是肝炎系列)检测占大部分市场。在个体化诊疗(如肿瘤标志物伴随诊断)、遗传病筛查与诊断、昂贵药物治疗监测、药物代谢基因组学、重大突发疫情的检测方面都有较大的潜力挖掘。核酸检测在血筛方面的应用较ELISA 的优势体现在病毒检测窗口期缩短,劣势主要是价格较贵。

图14:2012年中国IVD细分领域格局

图15:2012年中国IVD市场企业格局

原位杂交(ISH)是用标记的核酸探针,使用非放射检测系统或放射自显影系统,在组织切片、细胞涂片及染色体制片上等对核酸进行定性、定位和相对定量研究的一种分子生物学方法,具有灵敏、特异、直观等优点。ISH可分为显色和荧光原为杂交,主要用于检测癌症(如乳腺癌和肺癌)具体的基因靶标。基因芯片由于技术难度大,还处于发展期,临床大规模应用尚不成熟。

我们预计未来中国体外诊断市场仍将保持15%~20%增长:

1、中国医改推进,三项医保覆盖率超95%,导致医疗需求释放,同时慢性病/传染病发病率居高不下,带来诊疗人次5%-8%稳定增长;

2、老龄人口比重提升,城镇化比例提升,人均诊疗费用上升;

3、群众疾病预防意识增强,体检意识增强;

4、诊断新技术、新产品替代低端产品,高端产品比重提升;

5、定价指引政策,按检验项目/检测方法收费,带来诊断试剂进口替代。

图16:中国体外诊断市场发展逻辑图

中国券商投行业务的发展及案例分析_

第四章 案例分析:中信证券投行业务发展的设计 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及市场功能的日益完善,我国券商机构众多、业务雷同、服务同质和竞争低效的问题是必须解决的。券商队伍的不成熟、不规范,如果使开展承销业务都存在问题,那么投资银行业务的创新更加无从谈起,也谈不上参与国际竞争了。通过本章对中信证券的分析可以看出,中信证券的业务收入仍然主要来自于三大传统业务,这与其它券商并没有本质上的不同,但是通过分析能够发现中信证券的创新能力在业内是首屈一指的。加之募股上市是券商扩大规模和解决资本实力不足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长远之计,中信证券具备的企业集团背景也为今后实现交叉销售和金融创新打下了基础。以上几个方面的因素是笔者选择中信证券作为解决案例的主要原因。 4.1 中信证券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 4.1.1中信证券的基本情况 中信证券于1995年10月25日正式成立,原为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为人民币3亿元,由中国中信集团公司(原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中信宁波信托投资公司、中信兴业信托投资公司和中信上海信托投资公司共同出资组建。1999年,经中国证监会批准(证监机构字[1999]121号),中信证券增资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 2002年,中信证券经中国证监会(证监发行字[2002]129号)文核准,向社会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A)股4亿股,每股面值1元,发行后的注册资本为24.815亿元。截止2003年6月30日,中信证券在北京、上海、重

庆、深圳等地共设立下属证券营业部40家。 4.1.2中信证券的经营情况 中信证券截止2003年6月30日当年实现营业收入29.47亿元,较上 年同期减少30.79%。由于中信证券实行了积极的成本控制,净利润较上年 同期仅减少3.08%(见表:4-1);2003年1月20日中信证券在中国证券报刊 登了《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业绩预警公告》,披露公司2002年度的净利 润实现额与2001年度相比,下降幅度超过50%。因为中信证券2003年报尚 未披露,从2002—2003年中期的经营情况来看,中信证券受市场影响较大, 利润逐年下滑。中信证券在2003年中报中揭示了原因:手续费收入比上年 同期减少0.28亿元,减幅 17.49%,主要原因是自 2002年5月起实行的浮 动佣金制;自营差价收入比上年同期减少0.25 亿元,减幅37.34%,主要 原因是二级市场持续低迷;发行差价收入比上年同期减少0.26亿元,减幅 86.49%,主要原因是发行项目减少。 从经营情况来分析,中信证券业务收入构成仍然以三大传统业务为主, 受证券市场影响很大,波动较大,创新业务不足或尚未体现。 表:4-1 中信证券有关财务指标 单位:人民币千元项目 报告期末数 上年同期数 增减率(%)营业收入 294,683 425,762 -30.79 营业支出 308,812 347,636 -11.17 净利润 155,577 160,520 -3.08 现金及现金等价 454,136 -2,638,234 — 物净增加额 资料来源: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中报 4.1.3中信证券的投资银行业务开展情况 截止2003年6月30日,中信证券实现股票发行收入(A股)63.5万元, 仅为上年同期的6.49%;国债发行收入37.3万元,仅为上年同期的7.72%;

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调整公司内核小组成员的报告

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调整公司内核小组成员的报告 中国证券业协会: 鉴于我司原内核小组成员发生变动,为保证公司内核小组工作的顺利开 展,同时加强内核小组独立性,我司决定对内核小组成员进行调整,现将调 整方案报备如下: 内核小组组长:余维佳 内核小组副组长:邓晓力、郭健 内核委员:谢继军、朱仙奋、帅晖、杜辉明、王苏望、王黎祥、沈卫华、徐浙鸿、胡晓和、罗少波、李丽芳、郑华峰、吴喻慧、康剑雄、孙莉、徐德、 廖晓鸿、潘渝嘉。 现共有 21位内核委员。其中徐德、廖晓鸿、潘渝嘉3人为公司外聘的内核委员,其余18人为公司内部委员。 此外,本次新增委员为胡晓和、罗少波、李丽芳、郑华峰、吴喻慧、康剑雄、孙莉、徐德、廖晓鸿9人。吴新华、干长如、周荣铭以及王晓东不再担任内核小组委员。 附内核委员简历。 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007年12月6日

内核小组成员简历 余维佳, 男,1964年出生,天津大学系统工程专业博士毕业,高级经济师,中共党员。曾任深圳蛇口工业区发展研究室研究员、企业管理室部长, 半岛投资基金管理公司总经理; 现任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招商证券(香港)有限公司董事长。 邓晓力,女,1967年出生,纽约州立大学经济学博士毕业; 曾任美国电信电报公司市场决策部分析师、美国Providian Financial风险管理高级分析师、美国花旗银行风险管理助理副总裁,现任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郭健,男,1964年出生,上海海运学院财务会计专业本科毕业,注册会计师。 曾任蛇口中华会计师事务所部门经理,招商局集团财务部外派干部,深圳中大投资管理公司财务总监;现任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投资银行总部董事总经理(总裁助理),兼任国际业务部执行董事。 谢继军,男,1972年出生,中共党员,国际贸易硕士,保荐代表人。 1996年9月进入南方证券公司投行部工作。先后负责了湖北美尔雅、武汉三镇、湖南九芝堂等公司的改制和上市工作。主持了幸福实业、广东福地、天宇电气、广钢股份、华侨城等公司的配股主承销和基金天元发行工作,东风汽车债券的发行工作,并在1999年策划了深交所首例吸收合并案---正虹饲料吸收合并湘城实业。2000年9月至今在招商证券投行部工作,负责了株洲千金药业、山东日照港、新赛股份等IPO项目,策划了中国第一例“以股抵债”案例-电广传媒以股抵债。现任招商证券投资银行总部执行董事。 朱仙奋, 女, 1965年出生,中共党员,研究生,经济师。历任君安证券、国泰君安证券投资银行部常务董事,具有丰富的股份制改组、股票发行上市、配股、增发新股等业务经验,主持过东风汽车、东风电仪、凯迪电力、京山轻机、武汉道博、精伦电子、天士力等近40家企业的股份制改组、新股发行、配股、增发新股等工作,现任招商证券投资银行总部执行董事。 帅晖,男,1968年出生,工商管理硕士,保荐代表人。曾先后任职于香港英皇旗下富宇经贸发展公司,珠海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投资银行部,加拿大哥伦比亚国际金融公司,主要从事外汇交易、恒生指数交易、中国企业海外上市项目评估及国内投资银行业务。曾主持和参与珠海粤侨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上市项目、粤华电财务顾问、桑夏高科A股、沪杭甬A股增发、华海药业IPO、南京港IPO、华海药业股改等项目。不仅熟悉国内资本市场的运作,同时还熟悉国际金融市场,尤其在国际外汇市场及香港股市方面有丰富的经验。现任招商证券投资银行总部

券商部门情况-招商证券投行培训-

想写这篇帖子的很大一个原因是最近两年行情很差,很多同学不想买入证券公司这个行业,同时网上也有很多帖子在声讨证券公司客户经理这个职位(因为大部分没有背景,没关系,无高学历的都要从这个职位做起),下面我就谈谈券商的一些情况和自己的一些体会,希望多还没有迈入券商行业的同学,或者想迈入券商行业的同学一些参考。 券商的一些情况 首先,券商是分总部和分支机构,基本上的架构是总部---分公司----营业部,当然也有营业部直接归总部管,不通过分公司,也有大营业部和小营业部之分,有些小营业部是挂在大营业部旗下的,比如国信泰然九路就挂了很多家小营业部。我工作过的两家全国综合实力排名前十的券商,都是这种模式,其他的我就不是非常清楚。因为我是在营业部工作,也是从客户经理做起,所以也不太清楚总部的情况,就谈谈营业部的情况,总部的框架各大券商的网页上都有。 其次,我们谈谈营业部的框架,一般来说营业部设老总,就是分支机构的负责人(很多大券商这个职位具备高级管理人员资格),下设运营部(设运营总监一名),分管交易部和电脑部;运营部对应的平级部门是营销拓展部(很多种叫法,总称搞市场的),设营销总监一名,分管市场,下面就是区域经理(也叫团队经理);接下来就是客户经理(最底层营销人员);市场部分管设客户部(投资顾问或分析师一般划归客户部);营销支持部(营销支持岗,组训岗);综合部和财务部是独立,一般归老总直接管理,理论上不属于运营部,也不属于市场部,但一般来说营销总监会适当的管理综合部(购买东西,广告制作都属于这个部门);营销总监有的营业部也挂副总这个职位(有一些公司是有高官资格的,有些没有)大体框架就是这么多,在这个基础上会有大同小异的更改。 最后,说说待遇和编制,一般来说总部的都是有编制的,现在很多证券公司都是国企,有编制,就意味着可以享受国企的福利待遇,比较丰厚,还有一些证券公司据说做15年就可以退休(没有求证过);客户经理一般来说是和营业部签合同,不属于总部员工,自然不属于编制内,但现在据说国信等小部分证券公司逐步把客户经理纳入编制内(没有求证);团队经理这个层次有些证券公司有编制,有些证券公司没有编制。说说编制内的待遇,一般是底薪,岗位工资,各种补贴,过节费,年终奖,主要是各种福利比较好,还有补贴,据说一般员工年薪在8-10万(具体数字都是保密,没有求证过),过节费这个档倒是比较确定,有公司一个节是2000,有公司是5000,一年四个节。客户经理的工资标准,主要收入是=底薪+有效户奖+大额资产引进奖励+佣金提成+产品销售奖+人员福利+其它奖励可以参考我发布的一个招聘启事https://www.sodocs.net/doc/2217138289.html,/thread-1327676-1-1.html;客户经理或营销系统的做业务的收入就看自己的能力,有几千到几万,甚至十几万或几十万月薪(根据我的经验,如果努力做两年左右做到5000千以上是比较轻松的,一般努力的同事,都能做到8千-1万月薪,当然行情好一般能把收入扩大3-5倍,就是大牛市)除了营销系统(主要是团队经理和客户经理)之外的其他职位可以成为后台,营销系统的员工分为前台。后台员工原则上要求本科学历,一般来说要不就是高学历,要不就是有关系,有背景,或者碰到新营业部开展招人,否则很难进,客户经理各个公司都有不同的要求,有的只要求有证,有的就要求大专,或者本科学历。 接下来谈谈一些体会 我本科学的工商管理,和金融基本上关系不大,所以基础不牢,但大学炒了几年股,亏了不少,所以也就想从事这个行业了,在进入证券公司之前也做过大量的准备,发现学历一般,学校一般,没有关系,没有背景只能从底层做起,但现在想想从底层做起也锻炼了自己,同时也看清了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哪里。 首先,必须要有证,我是很早就在学校考了证,越早考越好,考的越多越好,最好5科都过了,有条件的同学可以考CIIA,CFA这些都是金牌,有CIIA和CFA敲开总部的门一

招商证券-中国证监会

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中铝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境内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 辅导工作总结报告 根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证监会”)《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招商证券”)与中铝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铝国际”或“公司”)签订了辅导协议,制定了辅导工作计划。按照辅导工作的相关要求,招商证券对中铝国际进行了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辅导工作,现将辅导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辅导过程 (一)辅导经过描述 2012年7月,中铝国际首次公开发行H股股票并上市,且上市以来股权、资产架构未发生重大调整。 2015年6月,发行人聘请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为辅导机构,向贵局申请辅导备案,并已于2015年7月、9月、11月分别报送了一期、二期、三期辅导工作报告。2015年8月,发行人接受辅导的对象均通过贵局组织的辅导验收考试。 招商证券辅导小组已查阅原辅导机构的辅导工作底稿,认为原辅导机构已按中国证监会、贵局的相关要求及其制定的辅导计划实施辅导工作,招商证券认可原辅导机构的辅导工作。 辅导小组于2016年2月19日首次现场参与中铝国际的辅导工作,查阅工作底稿、制定项目执行时间表、协助发行人就上市相关问题制定解决方案等。招商证券于2016年3月29日与中铝国际签署了《辅导协议》,中铝国际聘请招商

证券作为中铝国际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上海交易所主板上市的辅导机构,并于3月30日向贵局报送了中铝国际上市辅导备案登记资料,开始对中铝国际展开辅导工作,辅导经过如下: 1、准备工作 (1)进行摸底调查,了解公司情况 辅导开始后,辅导工作小组采取查阅资料、访谈、下发初步尽职调查清单等多种方式了解中铝国际的基本情况,以及公司全体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持股5%以上的股东(或其法定代表人)对证券市场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 (2)制订辅导计划及申报时间表 经初步调查了解,辅导工作小组结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制订了切实可行的辅导计划及实施方案,其中包括辅导目的、辅导内容、辅导方式、辅导步骤、辅导要求等内容。通过召开第一次中介机构协调会,讨论制定了申报时间表。 2、开展尽职调查工作 自2015年3月正式启动辅导工作开始,招商证券组织发行人律师、会计师对中铝国际进一步开展尽职调查工作,内容涵盖财务、法律、业务等各个方面。实地走访公司的子公司、重要客户和供应商,了解公司的经营情况;走访公司经营所在地的相关政府部门,了解公司的合法合规情况。多次召开中介机构协调会,明确各中介机构的职责分工,对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及待解决的问题展开交流讨论,推进项目的有序进行。 经过深入的尽职调查,招商证券对公司的历史沿革、组织结构、经营管理、内控制度、财务状况和未来业务发展有了进一步深入的理解,就公司上市可能存在的问题与公司及时沟通,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并跟进问题的解决。 3、组织辅导对象进行集中学习 招商证券向辅导对象详细介绍辅导的意义、应达到的目的、辅导工作的具体安排等事项;制作辅导课件,以供辅导培训课程使用;在辅导期内,通过辅导授课对辅导对象进行了集中、全面的的辅导培训。通过培训,公司董事、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