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十三五”时期政府在投资中作用的几点思考

“十三五”时期政府在投资中作用的几点思考

“十三五”时期政府在投资中作用的几点思考
“十三五”时期政府在投资中作用的几点思考

“十三五”时期政府在投资中作用的几点思考

摘要:新常态下,处理好政府投资和社会投资之间的关系成为当务之急。本文从政府工作角度,就如何把握政府投资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方向和原则,宏观把握投资增长趋势,提高政府投资效率,鼓励民间投资健康发展,提出了几点想法和思考。

关键词:政府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十三五”

“十三五”时期,固定资产投资将面临复杂多变的新形势,一方面国际国内两大背景发生重大变化,面对经济下行压力,继续扩大投资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存在诸多困难和挑战。另一方面,“十三五”作为开启中国改革红利全面释放的新周期,处理好政府投资和社会投资之间的关系成为当务之急。

一、政府投资必须坚持的几个原则

一是必须立足扩大内需。注重发挥投资关键作用和双重效应,保持投资与消费、出口三大需求协调拉动。重视发挥投资供给效应,增加有效供给,推动消费与出口需求增长;重视发挥投资需求效应,通过开发有效需求,带动产业增加供给,拉动经济增长、收入增加。

二是必须突出结构调整。新一轮结构调整,需要立足发

展基础,强化发展优势,实现优胜劣汰,通过优势和特色,提高市场竞争力,提高结构增长效率。

三是必须加快转型升级。逐步从资源掠夺型向节能节约型转变,从生态破坏型向环境友好型转变,从劳动密集型向科技创新型转变,从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提升型转变,逐步摆脱粗放、低效发展模式,转变为集约、高效发展模式。

四是必须全面深化改革。紧紧抓住国家新一轮改革机遇,加快体制机制改革步伐,加快形成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全社会平等竞争的发展环境,充分释放各类投资主体的投资积极性,逐步形成竞相发展的创业氛围。

五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从广大人民群众的最根本需求、最迫切需要,以及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入手,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政策措施,改善民生条件,使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好、更快地惠及全体人民群众。

二、要明确和优化政府投资方向与重点

地方政府应把握国家投资方向,规范和界定政府投资方向和重点,考虑将投资效果较差项目的投资资金转移到效果更优的项目,对经济长远发展产生更好的刺激作用。优化投资结构、改善投资重点方向和领域对于政府来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建议由支持单个项目向支持全局性、基础性、战略性的重大项目体系发展;由多领域投资向集中力量支持关系

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发展;突破行政区划、部门协调、产业等限制向跨地区、跨流域或跨行业项目发展;权衡好“生产性”行业与“社会性”行业之间的比例结构,支持立足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四化融合”的投资项目;由以公共设施提供和居民基本生活需求的硬件投资为主向注重提供优质的公共物品和服务的软硬件投资相结合转变,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发展。政府投资项目承担着不同的政策性目标。基础设施、公共事业类项目旨在提供高效优质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提高全社会的福利水平,保障公共资源的公平合理分配;高科技项目意在担负产业引导责任,为今后长期发展奠定基础。

三、要加快政府重点领域投资建设

重点领域投资主要集中在重点产业、保障性安居工程和城镇基础设施、三农、社会事业和社会管理、节能减排和生态环保、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欠发达地区等领域。一是继续加强有利于促进消费增长的社会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领域建设,主要包括教育、文化、医疗保健等。二是加强节能环保领域投资建设。大气污染治理、水污染治理、生态修复以及资源循环利用,都是节能环保领域的投资重点。三是有利于技术进步的更新改造投资。四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初步建立我国农业灾害监测技术支撑体系,实现农业灾害的自动化、强时效和高精度监测,通过研究农艺、工程、

物理与化学相结合的新技术,提高防灾减灾能力。五是加强城乡均等化基础设施建设,合理确定政府投资在城镇和乡村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范围,重点解决急需解决的基础设施资金投入问题,对原来进入的竞争性领域要逐步退出或部分地退出。

四、要增强政府宏观把握投资增长趋势的能力

新一轮投资具有很强的结构调整特性,不会是在原有产业结构、公共服务设施基础上的“平面扩张”,而是有进有退,这就需要政府采取措施宏观把握政府和产业投资的增长趋势。需要实施规划引导政府投资战略布局,编制中长期的城市空间布局规划和公共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等投资规划,综合考虑项目效益性和政府财力状况,通过规划带项目,也是政府今后投资项目改革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政府投资项目储备制度,建立项目库。政府投资项目向发改委申报列入项目库,保证政府投资项目一定的前期工作时间,加强项目论证,每年拟安排的政府性投资项目,原则上从项目库中选取。在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的基础上,加强投资的客观管理,建立产业投资项目和市场信息数据库。及时掌握和反馈各地区、各行业的产业投资计划信息和投资统计信息,搜集整理产业信息,利用经济手段和审批、监管、审计等必要的行政手段有效调控年度投资规模,防止投资需求过度扩张和投资需求不足。完善重大项目信息调度系统,认真做好

运行监测与分析,及时掌握项目建设的动态变化,为投资决策、趋势分析、项目管理等提供依据。

五、必须要逐步提高政府投资效率

中国省级政府近年来的投资规模在大幅度提高,经济增长虽然保住了,但是投资效率却在下滑。随着各项成本的大幅提高,效率低下的公共投资最终转化为大规模的资源错配。“十三五”期间,应更加注重发挥资源配置的市场决定和政府引导作用,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以“正面清单”的形式明确规定政府投资主要用于关系国家安全和市场不能

有效配置资源的经济社会领域。进一步完善科学的决策规则和程序,提高政府投资项目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完善对政府投资项目决策的信息披露制度,采取多种途径使得利益相关者能够参与到项目各环节的监督中去。建立科学的政府投资绩效评价体系,选取合理的指标和权重,尽快建立并完善政府投资绩效评价体系。建立投资决策失误的责任追究制度,在明确决策主体的基础上,界定各相关决策主体的权力和责任。根据国家正在研究出台的政府投资立法等职能立法,完善地方政府投资由多部门管理向规范化方向转变,对部门间争议较大的重要立法事项,由决策机关引入第三方评估,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协调决定。建立健全政府项目后评价制度,在项目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或运营一定时间后,对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审批文件的主要内容,采用经济

技术分析方法,对项目建成后所达到的实际效果进行对比分析,一般入选的项目基本上是根据项目的投资数额。

六、采取多种方式鼓励民间投资健康发展

2014年,国家发改委推出80个鼓励民间资本投资示范

项目名单,主要是具有自然垄断性质、过去以政府资金和国企投资为主导的领域,吸引民间投资政策进入实施阶段。政府的职责应该是加强对投资主体行为的依法管理,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运行的干预,针对民间投资的发展壮大出台具体、公平、透明的实施细则。积极探索建立并拓展适合我省发展与建设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进一步开放社会投资领域,对未列入负面清单的项目,将由投资者自主决策,实行备案管理,激发市场和社会的活力。降低民间资本进入城镇化、沿边地区开发开放建设的门槛,鼓励民营经济投资城镇基础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等建设,弥补建设资金缺口。从经营性基础设施、智慧城市、社会事业、科技创新与转型升级、现代服务业、生态环保、城乡一体化等领域选择一批示范项目,鼓励民营企业依法通过独资、合资、合作、联营、项目融资以及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投资、建设与运营,并制定相应配套政策。建立健全中小型民营企业服务体系,将一些组织管理协调的职能下放到民营企业协会、商会,搭建系统的服务平台。

参考文献:

[1]张秀利,祝志勇.城镇化对政府投资与民间投资的差异性影响[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2)

[2]尹小剑.中国省级政府投资的效率评价[J].经济学动态,2012(1)

[3]李扬.创新投资思路应对经济增速趋缓[J].债券,2014(5)

(肖迪,1982年生,吉林抚松人,吉林省发展改革委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政策、规划、区域发展、投资、环保)

政府投资项目审计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政府投资项目审计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具有改善民生、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等重要作用。随着政府投资规模越来越大,社会对政府投资审计关注越来越高,认真履行好政府投资审计职责,保障审计质量,加强政府投资项目审计,努力提高建设项目的效益具有积极的作用。在政府投资审计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重视招投标审计。随着工程招标计价方式逐步由费率招标、工料单价招标向工程量清单综合单价招标模式转变的过程中,招投标文件工程量清单存在一些不规范的地方。一是招标文件工程量清单描述不准确、不完整,缺项、漏项丢项,容易造成工程结算时产生较多的变更及纠纷,给工程造价控制带来许多不确定因素,如某大型钢结构建筑在招标工程量清单中钢构件没有列入对防火涂料的描述,也没有单独列防火涂料的分项,在工程结算时施工单位提出防火涂料增项变更,涉及金额300多万元。清单工程量描述不准确、不完整是造成费用增加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审计中需要对招标标代理机构、工程量编制单位加强监督,通过审计及主管部门规范加强工程量清单编制质量,特别是装修工程由于材料价格差异较大,工程量清单必须正确、完整、合理。二是投标文件不响应招标文件,在审计中发现一些投标文件工程

量清单分项、数量与招标文件不一致,随意删增减分项,修改工程量,仍通过评标委员会评审中标。如某农业设施项目,施工单位投标文件删除部分清单子目和修改工程量低价中标,在施工中,利润没有达到施工单位预期,提出了增加删减子项和增加投标修改减少工程量的变更。按照《清单规范》规定对于没有填人单价或合价的项目,其费用应视为已包括在工程量清单其他的项目的单价或合价中,按照《合同法解释》投标文件属于邀约,中标通知书属于承诺,视建设单位接受了一个不合理的邀约,按照合同解释投标文件与招标文件矛盾,应以投标文件为准。就会在结算审计中会造成极大的争议,而这种情况本应在评标的时候解决。在审计中应关注评标委员会是否到尽责,是否按评标办法认真履职,加强对评标委员会不负责行为的追究,建议主管单位加强评标人员素质的管理。理顺招投标计价过程。三是先开工后招标的结算。对于先开工后招标的工程结算,应确定投标文件的有效性,如某项目先开工后招标混凝土价格远远高出一般情况报价。通过收集招投标文件、评标报告、招标控制价和招标控制价的详细组成,发现招标控制价单价编制错误,虽然责任不在施工单位,但是存在先开工后招标的程序问题,报价是否有效是存疑的,通过审计将其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保障建设资金安全有效。

政府项目投融资多种模式分析

政府项目投融资多种模式 ——优劣和适用性分析 城市投融资建设的当前形势 城市建设投融资问题是一个困扰我国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重要问题,尤其是我国GDP已经连续几年高速增长,当前正面临经济过热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的压力,导致国家实施了紧缩性的宏观调控政策,银根和地根的相对收紧,使资金供给的矛盾更加突出。而城市建设对地方经济增长可以产生向前诱发效应、伴随效应、后续波及效应、等多方面贡献。但是,建设速度的加快,投资强度的加大,也使各级政府在财政资金的投入方面捉襟见肘,承受了巨大的资金压力。面对巨大的投资需求,单靠政府财政投入已无法满足建设的需要。长期以来,政府以投资者、管理者和经营者的多重身份全面介入政府投资项目的投资建设管理中,职能交叉,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形成了一种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的公共产品生产模式,政府部门并没有完全从城市基础设施及市政公用事业的赢利性领域退出来着重发挥自身的战略制定、决策、指导、监督和公共服务的作用。如何加快政府投资项目融资方式的改革,提高投资效率,广泛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解决大规模集中建设时期的资金供需矛盾,成为了我国政府投资项目建设中的重要问题。

而在我国,政府投资项目又被称为政府工程项目,是指为了适应和推动国民经济或区域经济的发展,满足社会的文化、生活需要,以及处于政治、国防等因素的考虑,由政府通过财政投资,发行国债或地方财政债券,利用外国政府赠款以及国家财政担保的金融组织贷款兴建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通常可以将政府投资项目划分为经营性项目(如项目在运营后有盈利保障的轨道交通、公路、港口、机场、电力、供水、环境卫生设施、垃圾处理系统等基础设施项目)和非经营性项目(如政府办公楼、学校、医院等公共工程和公益事业)。 对于基本没有盈利的公益性公共工程(非经营性项目)建设,一般由政府担任投资主体,资金来源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应大力推行代建制,依靠社会专业力量提高政府投资项目的建设水平。而对于经营性项目,由于项目的资金需求量大,投资建设期长,但能获得一定程度的回报,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吸引多元化投资主体,引入私人资金参与投资建设,拓宽政府投资项目的融资渠道。 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来源结构: 一、银行信贷资金。却可能造成政府过度负债,难以为继或因政府财力信用不足,银行怠于放款。 二、土地出让金。但土地资源有限,难以成为长期持续的建设资金来源。 三、吸引社会资金。即市场化融资。

“四万亿”投资计划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分析

“四万亿”投资计划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分析 摘要: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极大冲击。受金融危机影响,我国经济高速发展面临危机,为了抑制国内经济下滑的态势,国务院于2008年末出台了四万亿投资的经济刺激计划,以保证经济稳定与增长。本文从短期与长期两个方面分析了该投资计划对中国经济各方面的影响,做出了评价并提出了对今后经济运行的调整建议。 关键词:四万亿投资;短期影响;长期影响;调整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在短时间内引起全球经济震荡,对各国经济造成了或大或小的负面冲击。在经济全球化、资本流动国际化的今天,我国经济也难逃厄运,对于经济增长严重依赖出口的国内经济来说,由金融危机所引发的全球经济下滑特别是美国经济的低迷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在这种背景之下,中央政府出台了“四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旨在全力保持国内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减少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冲击。 一、短期影响分析 1.资金来源方面 此次“四万亿”投资计划包括新增中央投资11800亿元,其他地方财政预算、中央财政代发地方政府债券、政策性贷款等28200亿元,体现了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分担投资计划,发挥积极作用,实现社会资源的集中和有效利用,以应对这场经济大风暴,给予了世界及我国人民很大信心来战胜金融危机。 2.资金流向方面 此次“四万亿”计划投资了包括保障性住房、民生工程和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发展等七个方面,其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的投入比例较大。在坚持老百姓“老有所养、学有所教、病有所医、住有所居”的一贯原则下,一批批保障性安居工程建成,一座座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设施和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完成改造,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一步步加快,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工作按部就班地实施,我们看到了“四万亿”投资带来的受益群体,印证了“重保障、解民忧,强化经济发展的基础支撑”的中国政府作风。 在中国的具体背景和全球经济的宏观紧张下,中国政府通过实施适度宽松的财政政策以适应这个特殊时期经济的发展,通过“四万亿”的财政投资,加快公共设施和基础产业的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环境,同时强化对污染治理、生态保护、文教科卫等投入,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了对消费的促进和需求的拉动,成就了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二、长期影响分析 1.对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结构的影响 毫无疑问,由于我国仍是发展中国家,扩大政府生产性开支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经济长期的稳定发展,但它的副作用较大,在资源配置效率方面历来存在不少问题。

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

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 撰稿人:吴立波 【课标说明】 一级目标: 4.了解当今科技发展与经济成长的特点,逐步形成促进社会进步的思想观念。 内容目标: 4-1 用恰当的事例反映政府、企业、公民个人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活动: 4-1 可通过某种事例,说明政府对国家经济建设的组织、调控作用(如实施西部大开发、兴建重大工程、建立科技开发区等);说明企业是市场经济的细胞,企业的经营必须重效益、能开拓、讲信誉(如创名牌、不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等);说明个人应依法维护自己作为消费者的权益,自觉规范自己在经济生活中的行为。 【考点解读】 1、在现代市场经济成长的过程中,市场就像“看不见的手”,调配着各种经济资源,但是有它的局限和弱点,例如公共消费的供给(如各种公共设施)、某些特殊产品的供给(如毒品、枪支),这些活动就不能只靠市场调节,而需要政府在市场经济中起到宏观调控的作用,就像“看得见的手”,两者更好地结合在一起,才能使经济健康地成长。 2、政府宏观调控的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 经济手段:如提高粮食收购价格,控制化肥、农药的销售价格-----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 法律手段:国家制定相应的经济法律和法规,维护个人和集体的合法权利、规范生产经营者的活动和市场秩序。 行政手段:国家行政机构采取命令、指示和规定等行政措施,调整和管理经济活动。 3、启示:政府的宏观调控一定要遵循市场规律。 4、联系煤炭行业的整合并购,房价的调控等具体事例。 【配套练习】 “有形手,无形手,手拉手,向前走。”据此回答1—2题: 1、这里的“有形手”、“无形手”分别是指 ( ) A.市场、政府 B.政府、市场 C.经济、科技 D.商品供求、商品需要 2、这句话形象地说明,现代经济的发展 ( ) ①是以政府的干预和宏观调控来优化配置资源的 ②需要政府的干预和宏观调控以弥补市场调节的缺陷 ③政府的宏观调控就是对市场的调节和控制 ④必须把市场调节和政府的宏观调控有机地结合起来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下面两幅漫画反映的是记者小李在采访某乡镇的私营企业时看到的情景: ( )

试论地方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1

试论地方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摘要】地方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地方政府应该着力编制好地方发展规划。当前区域经济合作中还存在着一定的地方政府职能失效的问题,因此下一步地方政府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改进工作,即从实际出发,细抠预算、严格把关;从协调服务的角度出发,和基层形成面对面的服务局面;协调区域间劳动力的流动以及有效引导资本的区域流动这几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促进地方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 【关键词】地方政府经济发展作用 引语 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主要角色就是提供公共服务来吸引,支持,留住企业.这些公共服务不仅仅包括“硬件”公共服务,如机场,道路,运输设备,电信,水资源和排水系统等,而且还包括能提高生活质量的“软件”公共服务,例如,公园,娱乐设施以及艺术文化设施。地方政府也可以颁布法律来改善居住和工作条件,这同样也影响了企业的选址,并且它们能够参与土地使用和制定发展计划。中央政府最好能够维持宏观经济体系的运营并确保商另一方面,品和劳务能自由公开的交易。他们也能为重要的基础设施融资。中央政府为基础建设拨款的理论基础在于大型基础工程的收益(例如公路建设)超出了城市界限,并且为此城市很可能不能提供该项公共服务。进一步来说,经济发展的收益超出了城市界限。由此确定了中央政府的角色:城市中产生的财富使整个国家获益。由于所有不同层次的政府都承担经济发展活动,因此有必要调节这些活动来避免重复建设和未予建设问题,同时应确保单个政府活动的有效性。地方政府要与其他层次的政府以及企业,社会团体,学术机构和其它经济发展活动所涉及 的单位等建立良好的地方合作关系。 一、地方政府编制好发展规划对一个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行了多次政府职能转变和改革,县乡基层地方政府职能是国家职能的直接投射和缩影,代表上级政府根据国家方针、政策、法律和规章,依法对区域内政治、经济、科教、文卫等社会的一切领域中的事务进行具体执行和指挥。在当前我国正处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历史新阶段,地方政府发展和壮大区域经济的经济职能显得尤为重要,对于提高农牧民收入促进成乡协调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小康社会建设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地方政府领导发展区域经济和社会事业,必须要以科学的规划为指导,因此地方政府对区域经济和社会事业做出科学的规划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国家也赋予了地方政府规划职能。主要有:研究提出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做好本区域资源开发、生产力布局和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做好本区域重点项目的谋划、申报;研究制定重点建设有关政策编制和重点建设规划;负责制定本区域工业经济及第三产业发展政策和规划;负责工业项目、外资项目、市场建设项目的谋划、申报;负责制定本区域农业经济发展规划;负责制定文教、卫生、广播、基建等社会事业发展总体规划。总上所述,地方政府的规划职能含盖本区域经济和社会事业的方方面面,各行各业,规划职能是国家赋予一级地方政府的权利和职责,是基层地方政府管理本区域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基本内容和活动方向,地方政府要将规划职能发挥好,

政府投资项目风险分析和风险防范

政府投资项目风险分析和风险防范 政府投资项目工期长、投资大、社会影响广,建设过程中存在诸多风险,为提高政府投资经济效益和社会和效益,应重视分析和防范政府投资项目风险。 一、国外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和风险防范 美国政府投资工程项目决策和设计、预算经过严格审定,控制决策风险,工程采购采用公开招标方式,严格按合同规定实施,业主直接对设计和施工工作进行管理,控制建设过程中风险,总会计事务所对投资计划进行评估和审计,无论是业主、工程师、承包商都与银行、保险公司有密切联系,在办理保险和银行贷款过程中,保险公司和银行慎重审查企业的承包能力、履约记录和资信状况,据以决定是否给与承包商担保。 德国政府投资工程集中在基础设施关键领域,采用国家持股和投资补贴两种方式,按比例分享收益和承担风险。政府投资项目预算管理具有权威性、强制性和科学性,实行三级决策监督,确保决策公正和正确性,减少决策风险。项目完成后实行严格的后评价,工程运行

受到检查审计,工程项目必须符合规划和土地使用要求,对公务员、政府聘用自由职业者、企业行贿政府官员,法律处罚严厉。重视预防、规避和转移政府投资项目财政风险、利率风险、信贷风险、企业领导才智风险和自然灾害等风险,保险公司参与项目建设全过程,参与技术风险防范方案制定、指导保险合同拟定,进行预期效益保险,确保项目建设进度和经济性。 二、我国政府投资工程风险分析 我国政府投资风险主要体现为资源浪费严重、缺乏后评价体系。 1、缺乏专业管理知识。政府投资工程多是重点工程、大型建设项目,具有很强的专业性,,而建设管理班子无专业管理经验、技术力量不足,对基本建设程序不熟悉,难以科学控制工期,造成技术管理风险。 2、投资膨胀严重,缺乏有效的投资约束机制。由于投资计划的随意性、基础资料不准确、设计深度不够、建设单位管理水平不到位、项目监理工作不落实等原因导致“三超”现象严重,存在达不到项目预期目标的风险。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理念的转变历程及其意义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理念的转变历程及其意义 内容摘要:我国“八五”期间的发展理念是“发展就是硬道理”;“九五”期间的发展理念是“可持续发展”;“十五”、“十一五”期间的发展理念是“科学发展观”,十七大进一步阐明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文章指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观的转变,经历了经济发展观、经济社会发展观,再到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这样一个过程,这是我国发展理念的升华。 关键词:发展理念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是关于发展问题的最新认识和最全面、最系统详尽的表述,提出“以人为本”为核心的发展观,无疑是中国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的历史性重大突破。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的历程,我国的发展理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发展观经历了经济发展观、经济社会发展观,再到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这样一个历程,确切地说,就是从追求经济增长转变为统筹兼顾,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社会经济发展理念的转变历程 (一)“八五”期间的发展理念是“发展就是硬道理” 1990年开始编制“八五”计划时,中国正在经历一场历时三年的经济全面治理整顿,西方几个主要国家也正对我国实行经济制裁。面对国内外的重重压力,邓小平在1992年“南巡”时强调:“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点”。针对改革开放过程中的成败得失问题,邓小平提出了“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否有利于社会主义国家综合国力的提高,是否有利于社会主义国家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通过改革开放以来对中国发展问题的深入思考,邓小平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这也是邓小平发展观的主题。邓小平强调:中国的主要目标是发展;中国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 邓小平的发展理念源于他对中国人普遍生存状态的现实关怀,开始于他对中国世界地位的深刻忧虑。“我们不抓住机会使经济上一个台阶,别人会跳得比我们

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是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新一轮的世界产业结构的大调整,作为联系和影响国与国之间产业结构变动的最基本的纽带之一,外商直接投资在80年代中期以来,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在迅速壮大,并对投资国和东道国还有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仅就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做一探讨。 标签:外商直接投资;经济发展 20世纪最后20年,世界经济出现了许多发人深思的新现象,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经济全球化在80年代末的加速前进及史无前例的大发展,作为联系和影响国与国之间产业结构变动的最基本的纽带之一,外商直接投资在80年代中期以来,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壮大。 1 外商直接投资的概况及其特征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的项目和资金规模基本上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特别是实际利用外资金额基本上保持了持续增长的态势。从外商对华实际投资规模来看,自外商对我国开展直接投资以来,其规模不断扩大。1992年,外商对华直接投资实际金额突破100亿美元,为110.08亿美元,此后,一直保持较高水平上的稳步增长之势。2002年,我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高达527.43亿美元,是1983年的65倍。 从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资金来源来看,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始终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对华直接投资的主要力量。来自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处于次要地位,其投资规模在20世纪90年代明显加大。随着我国利用外资政策的进一步调整,对外开放领域的不断扩大和投资环境的日趋改善,来华直接投资的国家和地区不断增多,截至2002年底,全球已有180多个国家和地区来华从事直接投资活动。从外商直接投资的地区分布特点来看,外商直接投资高度集中于我国的东部沿海地区。而我国中西部地区利用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的金额一直呈现出不断增长的势头,但相对于东部沿海地区,我国中西部地区每年引进的外资金额仍然较少,所占比重也不大。从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分布特点来看,第一产业中外商直接投資的比重很小,投向第二产业的投资占主导地位,投向第三产业的投资呈迅速上升的趋势,外商直接投资主要集中于第二产业的劳动密集型行业。 2 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流向和结构的迅速变化对世界各国的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产业结构调整、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乃至一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外商直接投资加速了国内资本的形成,促进了经济持续快速增长。随着时间

谈市场经济发展中地方政府的作用

谈市场经济发展中地方政府的作用摘要 : 经济的发展总是受政府调控和经济规律两个方面的影响 , 我国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或者说是惯性作用,使地方政府在市场经济友展中适应缓慢 , 作用错位 , 带来诸多负面影响 .从一定 意义上讲阻碍着全社会经济的发展。该文对现状的分析 , 提出地方政府应转变思想观念、职能 , 改变“游戏规则”,更好地发挥作用,走上法制经济的道路,使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健康地发展。 关键词 : 地方政府 ; 市场经济 ; 作用 中图分类号 :F1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 1008 - 293X(2002)02-0074-04 纵观中国历史 , 地方政府在整个社会里处于举足轻重的位臵 , 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计划经济时期甚至处在至高无上的地位 , 凌驾于经济之上,可以说是 " 政府经济 "、“领导经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 , 商品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处于主导地位 , 地方政府的作用与计划经济时期相比有了较大的变化。在此,我们把地方政府的作用放在中国的历史背景、国情和现行体制的前提下作一探讨。 一、为什么在市场经济中要发挥地方政府的作用 中国历史上地方政府对整个社会各个领域所发挥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地方政府作为市场经济的一个部门 , 必须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但这有一个适度的问题 , 应因时因地因商品经济发展程度,发挥政府的作用。 在现代商品经济体制中,基本上两种力量决定着资源配臵,即市场和政府。市场配臵资源已被实践一再证明是目前人类社会配臵配臵资源最好的机制 ;而政府一般是对市场机制配臵资源不起作用的那部分资源进行补充性配臵。市场经济就是那种以市场力量为主进行资源配臵的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是一种理想状态,是完全竞争的市场,即整体经济的充分就业平衡( 宏观经济 ) 和企业、个人对资源的有效利用 ( 微观经济 )。然而事实上,理想状态是不存在的 ,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市场在许多方面会失灵。现归纳如下 :⑴市场不完全竞争和竞争失败 ( 垄断 ) 。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 , 在价格和利率不能指示相对不足和机会成本的地方,在消费者没有平等的渠道得到有关产品和市场信息的地方,或者在生产要素被限制而没有能力进行流动的地方 , 依靠市场力量进行的资源配臵仍然是低效的,然而,过渡竞争必然产生垄断,垄断的结果是无效率的;(2)市场不能解决经济活动产生的 " 外部效应 " 。如环境污染问题不能完全依靠市场力量来解决 ;新技术和新知识的发展也不能仅靠个别企业出于利益动机来推动。(3)市场不可能提供公共品。公共品只能带来社会效益,不能带来企业的单个经济效益,从市场经济角度来讲,没有一个企业主,会提供只有社会效益而没有经济效益的公共品。(4)社会的不平等和经济处于低谷时可能带来的大量失业,市场对此无能为力。市场四方面失灵,正是政府干预经济的理由,也是政府在市场经济中发挥作用的主要方面。 回顾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和发展进程,中央采取了行政性放权与经济性放权并进的" 双向放权 " 改革战略,地方政府已不再仅仅是垂直权力系统的一个传递层次 ,其功能也不再是只起上传下达的作用。地方政府被列为中央政府、上级政府与企业、个人之间的一个经济主体和中介组织,目前已具有宏观管理经济职能和组织发展当地经济的经营职能的双重经济职能。同时,双重经济职能表现为调控主体与被调控主体,整体目标与局部目标,地方政府的动力机制强化与约束机构疲软,对地方政府活动中的行政评价与市场评价等矛盾 , 地方政府只能在四大矛盾中发挥积极作用。 二、我国地方政府在市场经济中所起的作用 我国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由于中国国情和地方实际,地方政府在市场

当前政府投资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2b17410150.html, 当前政府投资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者:柳益丰 来源:《青年生活》2019年第07期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政府投资的项目逐步增多,这些类型的投资项目往往是大型的民生建设项目,直接关系着党的政策措施落实,影响着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维护。政府投资项目一般资金投入大,前后持续时间长,社会影响面广,在推动整体经济发展,改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从实际来看,由于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原因,政府投资项目在管理上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都影响了政府投资项目的质量水平,本篇文章主要是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立足于基本情况提出了针对性整改策略。 【关键词】: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存在问题;基本对策 引言:政府投资,是我国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影响方面,往往關系到大的民生工程项目 建设,影响着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等,政府投资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包含的内容多,涉及到的方面复杂,不论是哪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政府投资的成效。政府投资的项目,往往成本投入非常大,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由于政府管理范围的广泛性,在政府投资上不可避免的存在着各种问题,这些问题使得政府投资容易滋生各种弊病,降低了投资的基本成效,也容易让人民群众产生不满的情绪。从当前来看,政府投资在不断加大,为此,一定要从多个方面加大对政府投资项目的管理,围绕存在的问题制定整改策略,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政府投资的基本成效。 1当前政府投资项目存在问题分析 据国务院最新统计数据来看,从2015到2016年,我国政府投资项目每年都保持了5%—7.6%的增长速度,政府实际投资额更是实现了成倍增长,政府投资项目的实施,很好的繁荣了社会经济,对于搞活市场,激发市场活力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结合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来看,在今后5年内我国政府投资项目还会持续增加,其社会发展带动作用也会更加突出。政府投资,是国家建设的重要一环,从以往的政府投资项目上来看,还是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这些都极大影响了投资项目的质量成效。 1.1决策机制不完善。政府投资,涉及面非常广,在决策上一定要慎之又慎,但是,由于以往的官本位思想影响,不少地方的政府决策还是集中在少数人手中,领导拍板决定,没有充分考虑政府投资项目的基本意义、存在风险、社会影响、群众意见等这样就使得政府投资项目的科学性明显不够,在实际推进实施上往往也会遇到许多困难和阻力,有的地方耗费大量人财物力建成的政府投资项目却并没有发挥实际作用。 1.2招投标程序不规范。由于历史原因,我国政府在许多方面的还是体现着明显的“一手包办”色彩,这在政府投资项目上也体现的非常明显,政府投资项目尤其是各种建设项目,包含

发展经济学在中国的意义和重要性

发展经济学在中国的意义和重要性 发展经济学是研究发展中国家如何摆脱贫困而进入发达国家的经济学科, 它所提供的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迫切地需要促进经济发展和增强综合国力。 发展经济学肇始于结构主义的出现,该学派认为在发展中国家存在某种使新古典经济理论的若干假定前提不能适用的经济结构。钱纳里等人认为动态非均衡假设阐述了资源再配置潜力与结构变化对经济发展的意义。这是因为广泛存在的非均衡现象&隐含着通过减少瓶颈和再分配资源予以高生产率部门以加速增长的潜力,发展中国家的这种潜力可能大于发达国家。正因如此,结构主义是主张政府干预。结构主义的发展观,事实上不管是否受发展经济学家的影响,这一时期的发展中国家多以计划经济体制为主导。 古典发展经济学的分工组织和资源配置思想, 对所有国家的经济发展都是富有解释力的, 正是在这种意义上, 古典政治经济学是发展经济学的萌芽和起源。然而古典发展经济学家并未纯粹地探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问题, 其自由竞争的政策主张基本上适合于新兴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国家。而且随着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特别是经过了马歇尔的局部均衡论和瓦尔拉的一般均衡论, 致使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系统化和形式化, 进而发展成为新古典主流经济学, 这样就在有意无意中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排除在研究视野之外。不发达国家经济中存在着两个相互关联又相互作用的“循环链”。从供给一端来看, 循环链表现为: 低实际收入——低储蓄能力——资本形成不足——低生产率——低实际收入;从需求一端来看, 循环链可表述为: 低实际收入——低购买力——投资引诱不足——资本利用不足——低生产率——低实际收入。在这两个循环链所形成的“多种因素的循环群集”的长期作用之下, 不发达国家无法摆脱贫困落后而处于某种“欠发达均衡状态”。总之, 结构主义发展经济学家们认为, 只要“恶性循环”存在, 就不可能依赖价格机制把经济发展的果实通过“涓流效应”扩展到穷人身上。就我国来说,建国后,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强调政府对经济的强势干预。通过国有国营经济实现工业化,从效果上看,

外资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外资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提高,跨国公司对中国市场逐渐重视,改革开放以来,外商投资也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客观的分析外资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对我国经济持续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介绍外资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外资、经济发展、建议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经济的逐步全方位开放以及市场经济的逐步成熟,我国成为理想的投资地之一。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成为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2002年我国吸收外资甚至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外资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重要,它的影响不容忽视。从实际出发,正确分析外资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正确制定和实施对外商投资的战略措施,才得以促进经济的稳定发展。总体上来看,具有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一)、积极影响 1、促进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和有助于资本的形成 我国的资本和技术等生产要素相对短缺,外商直接投资满足了我国经济建设对资金的大量需求。例如,农业生产稳定发展,结构调整出现积极变化,经济效益继续提高,节能减排积极推进,对外贸易平稳增长,改革迈出新步伐,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经济效益的提高,主要表现在企业利税增加和财政收入增长上。外商直接投资不仅增加了我国的资本存量,而且间接推动了我国企业扩大投资规模,从而明显增大整个社会的资本规模。同时,也促进我国财政收入的增加。 2、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

在我国产业优化和升级的过程中,外商直接投资起到了一定作用。据资料显示,外资中近70%投向第二产业,近30%投向第三产业,投向第一产业的比重不足2%。这大体符合我国现阶段调整产业结构的客观要求,从而促进了我国第二、第三产业(特别是制造业和房地产业)的发展。 3、对中国的经济总产值也产生了积极作用 在外资迅速增长的同时,我国的对外贸易也飞速增长。我国的对外贸易从1978年的206.4亿美元增加到2004年的11545.6亿美元,增长56倍,年均增长率为16.74%。我国对外贸易在世界的排名也由1978年的第34位上升到2004年的第三位,贸易大国的地位已确立。从近几年来看,中国吸收外资有所起伏,但从长远来看,跨国公司仍看好中国,将其列为全球最有吸引力的投资地。 4、促进技术的进步 外商直接投资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我国技术水平的提高。改革开放以来,外商直接投资给我国带来不少较为先进和适用的技术,促进了我国产品技术的升级换代。通过与外商的合资与合作,我国许多产品的技术水平也有明显提升。从间接效应看,外商直接投资企业通过示范作用,促使我国企业或通过技术进步的形式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或通过自主创新来采用较为先进的技术。 5、增加就业总量 在外资对我国就业数量增加方面,数据显示,2011年末,我国就业人员总量达到76420万人,比2008年的73280万人增加3140万人,年均增加348.9万人。其中,全国城镇就业人员总量由2005年的25159万人增加到35914万人,累计增加10755万人,年均增长超过4%;2011年末,全国乡村就业人员总量由2005年的48121万人减少到40506万人,累计减少7615万人,年均减少1.9%。从数据来看我国就业人数每年成增长趋势。外资企业通过前后的产业联系也间接的创造了就业机会。

论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

论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 摘要:就目前情况来看,坚持政府调控与市场机制有机统一,关键在于政府能不能保证市 场力量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让市场而非政府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主导作用,杜绝政府部门与市场争权,将本应由市场调节的经济现象由政府包办。政府与市场作用的相机选择,前提还是尊重市场的基础性作用,政府只有在该进的时候才进,而不是过分进入,或者进了就不退。党的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上,庄严地宣布:“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的提出,要求人们转变观念,特别是各级政府要根据市场经济特有的平等竞争的本质要求去转变政府职能,改变政府功能,以利于市场经济体系的发育完善。 关键词:政府经济市场作用 正文:一、化政府功能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前提 (1)国营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政府转变职能是我国向市场经济迈进的关键的一步,随着国营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竞争者,我们原先无所不包的父爱主义者——政府,又将发挥什么作用呢?如果把市场经济下政府职能的转变理解为削弱政府权力,摆脱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那是极大的错误,相反,随着政府从繁琐的家长式计划管理中摆脱出来,强化政府功能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第一,市场经济并不是万能的、自发的、盲目的市场调节,有它自身的种种失败形式,一般来说,由于“市场失灵”而需要行政干预的领域大体如下:(1) 市场调节是一种事后的调节,当供过于求的现象出现时,大量产品的浪费就已经成为事实,而当市场供不应求的价格信号发出后,从信号反馈至产品产出,有一定的时滞,这在那些生产周期较长的产业部门表现尤为突出。为了减少经济波动,保持稳定发展,国家可在中长期预测的基础上,提供有关当前经济状况和发展趋势的信息,为企业和其他经济行为主体的微观经济 决策提供指导。 (2)某些宏观经济变量,如财政收支总额、信贷收支总额和外汇收支总额,是保证整个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但市场自身的力量不可能使这些因素自动保持平衡,因而需要政府来管理。 (3)某些外部性存在,即某些经济活动导致外部其他人受益人如社会投资培养的熟练工人受到企业雇佣,企业不付培训费而得了一位熟练工人,由于道路和通讯的修建而使某一地段的房价上升等,前者为后者提供了外部效益。而某些经济活动则导致外部其他人受损,如造成环境污染、生态不平衡等,就给其他人带来了外部负效益,而这些都没有计入有关产品的个体成本之中,这是对市场机制有效率地配置社会资源的一定程度的破坏。这时便需要政府进行干预,采取行政规则或经济奖惩的办法来加以处理。至于那些具有极强的外部性,在享用上又不具有排他性的 “共用品”,如社会治安,国防等的活动,一般更应由社会负责,而不能靠市场机制 第二,发展中国家市场经济的不成熟更需要政府干预。 西方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正经历了30年代大萧条以后,才奉行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理

【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经济是指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与一定的社会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或社会经济制度,是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上层建筑赖依建立起来的基础。 (一) 一、工商管理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分析 1.1工商管理规范了市场主体的准入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规范市场主体行为、促进市场主体合法合规经营和维护正常经济秩序等各个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使得我国市场主体的准入机制变得规范、合理。 我国市场主体的准入机制是以严格审查、层层审批为基础的企业登记审批制度。 随着我国市场主体准入机制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企业直接到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注册、进行登记后便可以获得市场准入许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必须严把市场主体准入关,严格审查,规范审批程序,提高企业注册登记的管理质量,积极培育优良的市场主体。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市场主体准入方面的积极作为,有利于构建规范化的市场准入机制,有效地维护了我国正常的经济秩序,继而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 1.2工商管理强化了对市场的有效监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规范市场主体行为、强化市场监督管理方面作用巨大,通过实施商标注册管理、市场竞争管理等有效的监管行为,可以使得市场主体的经营活动和交易活动

符合市场规范,从而为各市场主体营造出秩序良好的市场经营环境和市场竞争环境。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强化市场监督管理方面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大力实施反不正当竞争和反垄断方面的监管。 通过实施一系列反不正当竞争和反垄断的监管,可以极大地改善我国的投资营商环境,营造出公平竞争、诚实有信的市场环境,这将使得我国的市场主体充满活力,从而为经济的不断向前发展注入动力。 第二,加大对企业商标权的保护力度。 商标作为企业和商品的重要标志,在日益融合的全球市场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企业的商标权能否得到充分有效的保护,将直接关系到相关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也直接关系到经济秩序能否正常平稳运行。 通过积极保护企业的商标权,严厉打击商标仿冒等侵犯知识产权的违法、违规行为,可以使得企业的该项权益得到充分的保护,继而促进国民经济秩序的平稳正常运行。 第三,大力完善以信用等级、行业风险等为基础的行业分类监管体系。 基于信用等级、行业风险等进行的行业分类监管,将使得整个监管体系更加精细、更加有效,从而做到有的放矢,使得对各行业的监管更加有效,针对性更强,继而推动国民经济的健康稳定运行。 第四,加大对虚假违法广告的打击力度。 加大对虚假违法广告的整治力度,对于净化广告市场环境,规范市场主体的广告行为有着巨大的作用,有益于形成诚实信用的市场环境,继而有效地促进经济大局的稳定,保证经济的持续健康运行。 1.3工商管理促进了各类市场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通过运用自身职能,透过对市场主体的积极培育和对市场主体的有

政府投资项目风险分析

政府投资项目招投标风险分析 摘要:本文对政府投资项目在招投标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风险进行分析,主要有招标文件的编写风险、预选承包商的风险、评标流程中的风险等方面,并提出解决措施的建议如强化资格后审、完善评审流程、增加串标成本等。目的在于为政府投资工程营造更加公平、公正的招投标环境,完善招投标制度。 关键词:招投标;风险;措施建议 引言 招投标作为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一项基本制度,对维护市场秩序、规范市场主体行为、优化资源配置、保证工程质量,减少行政干预以及防止腐败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政府工程项目的招投标历来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在实践中依然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和风险,势必会影响到招投标过程中的公正性和公平性。 1.招标主要风险因素分析 1.1招标文件编写风险 招标文件存在着两方面的风险,一方面是招标文件本身编写的有漏洞,细节没有解释说明清楚,双方对责任互相推诿,这会对日后造成工程索赔纠纷产生隐患。另一方面是评标标准制定得越详细,投标人就越容易了解和掌握项目的侧重点,也能够了解和掌握评标的采分点,这样就越容易使他们编制出符合招标文件要求的投标文件,投标文件的响应性就越强。由于目前建设工程诚信体系尚未完善,难免会有一些施工单位,弄虚作假,不根据企业实际编制投标文件,而是照抄照搬招标文件条款,夸大自身实力,从而看不出投标人的真实情况,如技术能力、管理水平、施工方案措施和能力或者设备质量、性能等,施工单位实际情况与招标文件要求不符。 1.2预选承包商的风险 预选承包商制度是指在政府投资项目招投标过程中,取消各个分散的资格审查,由市政府成立预选承包商工作组织实施机构对各类投标人进行定期的、集中的、规范的资格审查,确定入围《政府投资项目预选承包商名录》企业,在具体项目招标时,由名录内的承包商进行竞标的一种制度。第一,加剧了资质挂靠现象。进入名录是成为投标候选的先决条件,符合条件的进入名录,不符合的则被拒之门外,不得承接政府投资建设项目。这样就势必加剧了资质挂靠现象,一些不符合资质条件的小施工企业为了承接工程,企业间就通过重金收买

经济的发展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经济的发展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管是保证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军事建设还是挺高国民生活水平的一系列政策的实施都离不开经济。在二十一世纪这个风起云涌的时代,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世界经济的发展给中国的崛起带来了一系列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 所谓经济全球化,其本质上是全球范围内市场经济一体化的历史进程,是市场经济的全面推进和空前大发展。因此,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世界经济的全球市场化,是一种有着多方面和多层次内容的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它能够让商品和生产要素跨国界自由流动,资源在全球范围或地区范围内优化组合。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包括生产、流通和消费领域,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世界经济越来越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本的全球化,是资本主义的全球化,它既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全球化,也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全球化。全球化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方面:其一,生产全球化;其二,贸易全球化;其三,金融全球化;其四,投资全球化;其五,区域性经济合作日益加强。 这样一把让人又爱又恨的双刃剑,再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不可否认,经济的全球化可以给每个国家提供更为宽广的舞台,但是一些大国所指定的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存在,也将使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举步维艰。我们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并将在这一阶段停留很长的一段时间,所以在全球化的发展趋势面前,一方面,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另一方面又要融入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进程,迎接全球化带来的严峻挑战。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唯有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才能跃然而上居于人前。 经济全球化对于发展中国家带来了积极的影响,第一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与升级提供了机遇。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实现技术发展的跨越、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外贸结构的优化,从而缩小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推进本国的工业化与现代化;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培养高素质的管理人才。 第二,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吸引外资,弥补国内建设资金的不足。外资的进入对于发展中国家加强基础建设和基础工业的建设,提高有关部门的效益,促进产品的更新换代,增强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起着积极的作用,也让我们学习到国外优质企业的生产模式和管理模式。 第三,有利于促进发展中国家的体制改革。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与国际市场规则接轨,将会推动发展中国家引进、学习、借鉴外国的管理经验,结合本国实际进行体制和机制的改革,从而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内部体制改革,走出更适合中国发展的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当然,经济全球化不仅带来了积极的影响,还为我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带来了去打的挑战。经济全球化使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权被削弱。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权(特别是在财税和货币政策方面)的独立性,面临越来越严峻的考验。这种考验大致有两种不同的形式。~种是经济主权的主动让渡。从关贸总协定(现为世界贸易组织)的历次减税和贸易自由化谈判,到发生金融危机的国家为了得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援助被迫进行的经济调整,都是一定程度上的主权主动让渡。总体而言,这种让渡对于有关国家来说是有利的,因为它们能够从中得到期望的各种回报。另一种是跨国私人经济力量对经济主权的侵蚀。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跨国公司。由于跨国公司的战略目标很少会同东道国的经济发展目标完全一致,因而它们对于东道国的许多政策措施经常会表现出一种本能的抵抗和规避。许多国家的经验表明,在汇率动荡时期,跨国企业常常是大规模货币投机的主要责任者。显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大量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发展中国家在这方面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环境退化与经济全球化同步。经济全球化下发展中国家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也让人感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