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探索家园社区共育教育模式,促进幼儿园内涵发展行动研究

探索家园社区共育教育模式,促进幼儿园内涵发展行动研究

探索家园社区共育教育模式,促进幼儿园内涵发展行动研究
探索家园社区共育教育模式,促进幼儿园内涵发展行动研究

探索“家园社区共育”教育模式,促进幼儿园内涵发展的行动研究上海市松江区人乐幼儿园张勤*俞纪勤杨爱琴(执笔)

[摘要]人乐幼儿园《探索“家园社区共育”教育模式,促进幼儿园内涵发展的行动研究》课题于2010年6月被立项为松江区教育科研重点课题;同年9月被立项为2010年度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项目课题。二年来,幼儿园以前期积累的家园社区整合教育研究成果为基础,通过龙头课题引领、子课题、项目专题落实的方法和教研组、课题组、项目组并进研究的方式,进行了教科研合一的实践研究。针对前期家园社区共育中积累的经验、家园社区共育办园特色推进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学校的内涵发展,通过探索在幼儿教育中“家园社区共育”的有效教育模式,不断探索与完善幼儿园、家庭、社区合作共育的理念、载体、策略、以及常态化互动机制、发展成效等,形成一种家园社区合作共育、互动共赢良性循环教育态势,促进幼儿和幼儿园和谐发展,并提炼出《家园社区共育方案集》、《家园社区共育研究专辑》等文本资料,为教师在幼儿园内外一日活动中进一步实施验证,为共育模式在幼儿园内外一日生活、课程实施中的有效运用提供借鉴。总之,本课题研究活动中我们更关注幼儿活动的兴趣、年龄特点、以及活动的适宜性和教育价值,充分考虑其活动操作的可行性和顺畅运作,不断地创新研究各项共育模式与课程实施的融合,与幼儿发展教育融合,关注幼儿生活教育的延续性和终身发展奠基,同时深入探索与学校办园特色发展相结合的各项措施,关注课题研究任务与规划实施同步落实,因此本课题研究取得了较圆满的成果。

[关键词]家园社区共育教育模式内涵发展、学前教育

一、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意义与价值分析

1.基于促进幼儿和谐发展的需要

《上海市学前教育纲要》指出:“儿童的发展来自学前教育机构、家庭、社会多方面的综合影响。学前教育机构必须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互相配合,提高对儿童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有效性”。2001年8月,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也明确提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配合,与小学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在研究幼儿园课程实施与幼儿教育中,我们认为,以幼儿园、家庭、社区共育的大教育观为指导,重视运用家庭资源,建立家园合作共育的同伴关系;重视拓展社区资源,建立幼儿园社区友好互动的伙伴关系;重视优化教师资源,建立家园社区友好互通的联盟关系,家园社区共同参与和实施幼儿教育教学,在合作共育

*本文为2010年度上海市规划课题、松江区重点课题结题成果。课题组成员还有:俞纪勤、杨爱琴、庄伟红、周婵、夏静芳、王静怡、周婉红、沈艳、高士萍、曹毅、胡银第(社区代表)、陈朝鱼(家长代表)

的过程中发挥各自人力、物力的优势,有效拓展幼儿教育的空间和途径,有利于促进每个幼儿综合素养的提高与和谐发展。大教育观的指导与实施,对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提供了更多的保证。

2. 基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中对课程实施总体要求指出:应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家庭教育的能力,家园合作,共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人乐幼儿园作为家园社区共育特色示范园,就要求教师在共育模式实践中,在指导家长过程中,能在观察了解的基础上,作出恰当的判断,并及时地、积极地与家长互动,与社区参教志愿者协调沟通,以有效发挥幼儿园教师的引领作用。但是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存在着教师专业发展跟进不足的困惑:新教师缺乏教学经验与家教指导能力,难以胜任我园家园社区共育特色研究实践;经验教师在共育研究中缺乏主动承担的积极性,影响专业发展……因此通过搭建家园社区共育平台,旨在帮助大家互相学习,积累实践经验;在实践中掌握家教指导方法和技巧;探索与利用好社区有效资源;积累家园社区互动经验和指导方法;并从家长社区参教者身上学习提高,促进专业发展。

3. 基于促进幼儿园内涵发展的需要

作为上海市二期课改实验基地,区家园社区整合特色示范园,上海市一级幼儿园,在十多年家园社区整合教育研究中,通过《幼儿园实施整合教育的实践与研究》、《整合教育理念下的——“小主人家庭互动组”活动与管理研究》、《“小主人互动组”活动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创建多元校园文化环境,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探索与实践》等课题的研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初步形成了幼儿园的办园特色。我们的目的是把前期积累的成果完善成可操作的系统经验,同时解决家园社区共育特色推进中出现的新问题:如针对家园社区共育多停留在单个的独立的活动,缺乏与课程实施系统整合的现象,旨通过探索“共育”教育模式在课程实施中有效运用为载体,加强课程建设,在幼儿生活、学习、运动、游戏和一日活动各环节开展家园社区有效共育,实现家园社区一体化保教工作目标的研究;针对教师不断更新与家教指导能力发生矛盾、家庭结构与家长文化层次等因素的影响,旨通过加强共育队伍建设,开展建立多元化的活动组织、多途径的培训方式研究;针对社区与学校教育密切联系机制的不突显,造成学校与社区携手教育优势作用发挥无力,旨通过开发与建立互动互赢的社区教育基地,完善幼儿园社区合作共育的管理与激励机制的研究,同时发挥各部门“业务部的实施”、“家教部的指导”、“信息部的宣传”、“后勤部的参与”等整合作用,有利于促进幼儿园合作共育品牌的传承与发展。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国内研究现状

首先,从我国幼教现状发展来看:家园社区共育,是我国幼儿教育发展的一个趋势。教育部发布的《2010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中表示,全国幼儿园15.04万所,

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56.6%1,从目前全国尚有相当一部分幼儿未能入园这一数据来看,要实现我国政府提出幼教发展的目标,如果仅仅依靠托幼机构的力量,是难以为每个幼儿提供接受幼儿教育的机会的,这就要求我们应开展并加强幼儿园、家庭与社区之间的合作,动员全社会的力量,采取多渠道、多形式,提供相适应的保育和教育、以满足学前儿童发展及家长教育孩子的需要。因此从这一趋势来看,我们认为:幼儿园加强家园社区共育研究,营造共育的社会大环境与氛围,可以从行动上舆论上帮助学龄前儿童的家长和社区政府部门认识: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更是家庭和社区政府部门共同关心的事,从而可以实现未入学的孩子,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接受学龄前教育的愿望。

其次,从教育理念的发展来看:终身教育的基本观点是:教育不是在正规学校教育结束时便宣告终止,它从纵的方面贯穿于人的一生,是一个终身的过程;教育不只是在学校这一特定空间中的教育,其空间要延伸到家庭与社会,从横的方面覆盖了社会的所有层面;当地社区在终身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这种作用在儿童与它接触时就已开始……从其理念看,幼儿教育应是幼儿园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构成的大教育。因此通过本研究,让家长参与共育,参与管理,旨在帮助那些认为“孩子送进学校就是学校的事”的家长转变观念,重视家庭教育,使孩子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家园一致共育,促进幼儿终身和谐发展。

再次,从幼儿教育效果来看:冯晓霞、王冬梅(2000)提出,家庭与幼儿园合作,可以让幼儿接受的来自幼儿园和家庭两方面的学习经验更具有一致性、连续性和互补性;可以让幼儿获得安全感,养成参与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可以多方开发幼儿教育的资源;可以为教师和家长、家长与家长之间提供交流和经验共享的机会2。钱月琴(2004)指出,幼儿园合理开发和利用社区资源,能够使其成为幼儿园活的教育场所、活的教育内容和的教育方法,使孩子获得活的本领3。幼儿园、家庭、社区的合作共育有利于构建开放式的教育环境,有利于幼儿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发挥整体教育影响,提高教育质量,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和谐发展;从资源上来看,三者的合作使所有教育资源都能最大程度地发挥作用。开展并促进幼儿园、家庭、社区的合作共育,已经成为当前及今后我国幼儿教育发展的一个趋势。所以我们的研究是事半功倍的事,是符合当前教育大趋势的创新工程。

最后,从综合资料分析来看:目前我国对家园社区合作教育的模式研究呈现以下特点:一是从研究成果上看:经验总结层面的成果较多,总结性成果较多。真实记录家园社区合作共育案例较多,对可供借鉴的可操作的共育模式的实践成果研究较少。二是从研究范畴上看:我国家园社区合作共育在研究家园共育领域方面百花齐放,具有较广泛性,但是对于共育模式研究资料记载很少;三是从研究内容上看:研究视角较多关注形式、环境、策略等方面,对共同参与教育系统性和制度、立法性、教材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我们将通

1吕树.2010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OL].http// https://www.sodocs.net/doc/2e7249869.html, ,2011-07-06

2冯晓霞、王冬梅.让家长成为教师的合作伙伴[J].学前教育,2000.(2):4-5.

3钱月琴.活环境·活教育·活本领—“生活教育理论”指导下的幼儿园社区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学前教育研究,2004.(5):58-59.

4李生兰.英国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共育的特点及启示[J].学前教育研究,2004,3.

过家园社区共育模式的实践,形成较为系统、全面的家园社区共育教育模式的机制、策略、实施流程,积累共育模式的范例,辐射推广运用。

2.海外研究现状

香港:在2009年大连家教基地研讨会上,香港真道书院校长介绍了他们家校合作办校的经验:以“家长是学校的伙伴”为理念,确立了家长在学校教育的主体地位,成立了由家长、老师、领导共同组成的“学校社群”,共同参与学校教育与管理。香港的经验为我们的研究起到了示范,值得我们借鉴。

台北:在2008海峡两岸教育学术研讨会上,从台北市家庭教育中心主任石康平介绍中获悉,台北市家庭教育由建立法制、课程及推广模式而扎根推动,并以《家庭教育法》等法规作为制度立法推进。正是由于他们以制度先行,所以台北的家庭、学校、社区共育,都有序推进。营造了很好的教育大环境。

英国:李生兰在《学前教育研究》2004年第3期中阐述了关于英国幼儿园家园社区共育的特点,英国从注意提高成人与儿童的比率、活动的规模入手,鼓励家长主动参与,倡导社区义工、大学生志愿者积极加盟;英国同行把家长放在真正的合作伙伴关系这一位置上,不仅要给家长更多的知情权,而且让家长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美国:我们从中国知网文献查阅中了解到,在美国,学校只不过是社区无数教育机构中的一个,对学生的教育注重利用社区、组织、各机关的天然教育力量。归纳起来,美国教育有如下特点:学校向社会开放,为社会服务,社区各机构参与学校教育,为学校服务。

纵观国内外关于家园社区共育的研究现状可以看出,家园社区共育的研究已成为各国教育改革的一大亮点。为我们的课题研究提供了从理念指导到制度保障,从实践落实到文本提炼,从研究探索到不断完善等可借鉴的宝贵经验。

(三)研究问题

鉴于以上分析,我们尝试开展《探索“家园社区共育”教育模式,促进幼儿园内涵发展的行动研究》课题,旨在以《学前教育纲要》和《课程指南》为依据,以课程实施为载体,通过“共育”教育模式的探索实践,在前期家园社区共育成果积累的基础上,创新与完善教育教学“共育模式”,形成“家园社区共育”教育模式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与“幼儿园外活动”中有机运用的范例,为促进幼儿发展、为打造家园社区教育一体化品牌园奠定基础。

那么如何展开这一研究?我园将研究的问题聚焦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我园将在传承前期研究经验的基础上,再开发与完善哪些“家园社区共育”教育模式?

2.“家园社区共育”教育模式将以怎样的操作流程来运行?

3.“家园社区共育”教育模式实施中,将遵循怎样的理念和原则来实现家园社区互动共赢的良好态势?

4.怎样使家园社区参教者以积极的姿态、正确的理念来实施共育?将探究怎样的互

动、学习、培训、指导方式来促进共育队伍建设?

5.通过“家园社区共育”教育模式的研究,幼儿园将获得哪些方面的内涵发展?

6.在进行“家园社区共育”教育模式的研究中,可以梳理、提炼出哪些可供幼儿园教师、家长及社区参教者参考的策略或指导建议?

7.通过对“家园社区共育”教育模式的研究,可以为幼儿园今后的办园特色推进总结归纳出哪些经验?

(四)关键概念界定

1.社区:社区——广义指幼儿园所在周边地区,狭义指人乐幼儿园所在区域已建立或正在开发的社区教育基地。

2.家园社区共育:在幼儿教育中,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挖掘、整合幼儿园、家庭、社区的有利教育资源,体现在以学前教育机构(幼儿园)为引领,邀请家长社区人员共同参与和实施幼儿教育,积极做好家长及社区服务与指导工作。

3.“家园社区共育”教育模式:我们所强调的教育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观念的指导下,构成包含主题(理论依据)、目标、条件(手段)、程序、评价五个要素之间的组合方式及其运作流程的范式。而“家园社区共育”教育模式:即指在大教育观教育思想支配下,在课程指南精神指导下,在实施幼儿教育中,家园社区形成友好互通、互动、互惠的教育联盟关系,探索多途径的共育方式,并积累家园社区共育中逐步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较系统而具有典型意义的、具体可操作的教育范式。如:“小主人家庭互动组活动”、“社区基地活动”、“家长义工活动”、“共育节活动”、“共育主题活动”等。

二、研究概况

(一)研究目标

1.本课题对幼儿园3—6岁幼儿展开较为系统、全面的家园社区共育教育模式的机制、策略、实施流程的研究。形成家园社区共育教育模式体系,积累共育模式的范例;总结不同情景中共育实践的经验;为面上教养工作者提供真实的、动态的、过程性的、可借鉴的实践与研究资料。

2.通过《探索“家园社区共育”教育模式,促进幼儿园内涵发展的行动研究》课题开展,促进教师共育指导能力与课程实施能力的提高;促进家长及社区人员教育理念和行为的改善;促进幼儿和谐发展;推进家园社区教育一体化品牌园的创建。

(二)研究内容

1.“家园社区共育”教育模式内容与运行机制;

2.“家园社区共育”教育模式运行中遵循的理念和原则;

3.“家园社区共育”教育模式实施要点与流程;

4.“家园社区共育”队伍建设的内容、途径、方法、效果;

5.“家园社区共育”模式实施管理;

6.“家园社区共育”教育模式实施效果评价;

7.“家园社区共育”教育模式推进策略;

8.“家园社区共育”教育模式将积累的文本资料。

(三)研究对象

主要指:松江区人乐幼儿园全体老师、幼儿及家长。

(四)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在课题组的引领下,广大教师在学习研究实践过程中,不断反思总结调整自己在模式研究中的运作方式与成效,问题与调整策略,促进家园社区形成积极共育的良好氛围,并归纳积累可行、有效的模式与经验范例。

2.调查法:通过问卷、访谈等形式,从“家园社区共育”活动开展的价值、认识、目标、指导方法、发展效果等进行了调查研究,为课题开展与进一步深化寻找依据。

3.案例研究法:选择不同样式、不同层次活动的案例,进行交流讨论,辅以必要的指导,使各个层次幼儿及成人在开展活动中都有借鉴作用,并获得发展。

4.文献研究法:组织课题组成员对国内外有关“家园社区合作共育”及“教育模式”等文献的收集和研究,并能用理论来指导课题研究与实施,便于研究更具有科学性和实效性。

其中“行动研究法”和“案例研究法”是本课题研究所运用的主要方法。

(五)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9.12——2010.9)

成立课题组,确立课题组成员及落实了分工;查阅文献资料,在了解国内外家园社区共育研究情况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比较、归类提炼完成了文献综述;推出子课题和“共育模式”项目研究专题,并由负责人认领课题和设计研究方案;确立研究班级与研究对象;申报课题并做好开题工作。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0.10——2012.3)

建构共育模式实施与研究网络;开展“共育”模式研究实施的各类宣传与培训;通过调查问卷形式,向研究班家长开展前测与后测,并进行数据统计;研究出台“家园社区共育”教育模式内容与运行实施要点与操作流程;完善“家园社区共育”教育模式运行中遵循的理念和原则;开展“家园社区共育”教育模式实施效果评价,形成评价指标;建立家园社区共育资源库,完善课程实施方案中家园社区共育项目内容;开展“家园社区共育”模式实施策略与管理研究,形成有效策略。

第三阶段:总结整理阶段(2012.4——2012.6)

分析研究过程,整理研究资料,编辑、整理汇编研究专集和研究文本资料;撰写课题研究总报告、子课题报告,申报结题;开展课题区级终期交流展示,运用多种形式展示成果、推广活动,做好结题论证。

三、研究结果

(一)明确了“家园社区共育”教育模式运行中应遵循的理念和原则

1.理念

在实施共育活动中,“幼儿园”、“家长”和“社区基地”三方参教者是“联合主体”,三方都是学校的主人,在共育中平等合作、互相促进、和谐统一、互尊互赢。

2.原则

(1)注重整合、挖掘价值

首先注重课程整合:“共育模式”的运行有机融合在幼儿生活、学习、运动、游戏等课程的实施中,根据教材实施有机选取幼儿园、家长、社区教育资源,发挥家园社区团队式合作共育的优势作用,给幼儿和谐发展提供良好的教育氛围。其次注重环境整合:在实施共育模式中,我们根据指南精神,以幼儿园内外生活环境为载体,构建开放性、整合性的教育大环境。“家长义工活动”更多的指向园内;“基地活动”、“共育节活动”指向园内外;“小主人家庭互动组活动”偏向于园外生活……旨在拓展幼儿的教育途径与空间,实现幼儿教育大环境。再次注重资源整合:如在开展活动中,家园社区资源运用不是割裂的,而是有机融合。如:共育节活动:有家长义工、有基地参教者,有学校共同参与开展;如小主人家庭互动组活动:可以有孩子、可以有家长、可以有老师或者社区基地哥哥共同参与……此外注重目标整合:在开展共育活动中,要求参教者多思考活动对于幼儿的发展价值,力求让幼儿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大自然、大社会,与环境与人互动,多给孩子自主活动与发展的空间,使幼儿的身心健康、智力潜能、行为习惯、交往能力、个性品质等都得到潜移默化的陶冶。

(2)尊重差异、考虑适宜

首先在制定目标时考虑孩子年龄的适宜性。在开展活动中,经学校课题组的研讨出台各年龄段孩子的共育目标:小班注重兴趣培养、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中班:注重健康身心和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大班:注重小主人意识和能力提高、社会性认知的发展、幼儿学习习惯与能力的提升等方面有突破。其次选取内容并组织开展活动时考虑幼儿发展的适宜性。如:小主人家庭互动组活动中,引导中大班幼儿学做小主人,小班幼儿可以参与哥哥姐姐组织的活动。在基地活动中:农校基地,大班多组织外出基地活动;中小班组织一些园内的活动;实验小学主题基地,多适用于大班幼小衔接主题;麦当劳游戏基地,部队基地等小中大班都可开展形式不同的活动、游泳基地:中大班参与游泳,小班孩子观摩活动。再次考虑资源运用的适宜性。充分考虑家长的特色资源,在适宜的活动中发挥有效教育,如:会剪纸的奶奶,请她在创意区发挥作用;牙科医生妈妈在爱牙日给孩子宣传保护牙齿的好方法;有空在家的爷爷们成立安全护校队;利用工作在消防队的爸爸资源,组织开展参观消防队的活动;利用外婆住在佘山的资源,开展春游佘山的活动;利用家长在苗圃工作的契机,组织植树节活动……总之适宜性原则更有利于满足不同孩子发展的个体差异需要,吸引更多的家长社区资源参与共育活动。

(3)互尊互赢、共同发展

在家园社区共育活动中我们始终树立互尊互赢的合作理念,以“家园社区联合主体”

的观点,贯穿我们的活动,并考虑共育对于大家的互赢,构建长久的稳定的大教育环境。通过活动幼儿获得了多元发展;家长提高了育儿能力;幼儿园拓展了教育资源,提高了办园质量与声誉;社区参教哥哥提高了综合能力,丰富了课余生活;居委会丰富了小区活动,给社区爷爷奶奶带来了快乐;部队在军园共建中繁荣了文化,促进了精神文明……总之“共享成果,互惠互利”是我们家园社区共育模式实施中应遵守的原则。

(二)形成了“家园社区共育”基本教育模式和运行流程

通过几年来的探索实践与不断地验证完善,我们初步形成了“小主人家庭互动组活动”、“家长义工活动”、“社区基地活动”、“家园社区共育节活动”四种共育基本教育模式

(详见附表一),并根据课程实施需要继续探索新的共育模式。

附表一:人乐幼儿园“家园社区共育”教育模式网络图

模式一、“社区基地”活动4

人乐幼儿园社区基地活动即指:围绕幼儿课程实施,在幼儿园所在区域已建立或正在开发的社区教育基地开展幼儿教学活动。近年来根据幼儿课程实施需要和周边社区资源的特点,我园开发与建立了学校周边的多个社区教育基地,利用基地独特的教育资源,围绕着幼儿《生活》、《学习》、《游戏》、《运动》课程的实施,通过建立组织机构、签订协议、建立课程安排表、制定操作细则、开展活动和评价等运作基地活动,搭建了学校——社区开放式的课程实施平台,给幼儿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成长发展空间。

1.运作流程

(1)确立社区基地。我们每年初逐一对学校附近基地资源的有效性与课程实施的针对性进行分析,从而筛选确立幼儿教育基地。目前建立的基地有:“健身运动基地——松江体育中心”,开展游泳、跆拳道、运动会等健身活动;主题实践基地——农林学院、实验小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人乐小区,开展“幼小衔接”、“找春天”、“动物园”、“节日活动”等各类主题活动;游戏基地——麦当劳,开展互动式游戏、各类表演游戏、小主人家庭互动组游戏等;德育教育基地——叶挺部队,观看解放军表演、参观营房生活、聆听解放军国防教育等。每学年末,对这些基地再进行价值分析、调整充实运用。

(2)签订基地协议。为了规范基地活动,学校和社区基地每两年要举行一次签约仪式。学校与基地负责人就课程实施、活动要求、互惠互利等方面的有关共同的责任、共同的义务、注意事项、协议年限等进行磋商和签约,通过签约,促进了大家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增进合作、资源共享,社区基地共建签约,确立了“社区基地”与“学校”是双主体的地位,促使社区与幼儿园之间开展更多的合作交流,也进一步规范了课程实施。

(3)建立组织机构。在社区基地活动运作中,我们建立了基地活动的领导部门、统筹部门、执行部门三级管理机构。领导部门(基地活动领导小组)负责领导;统筹部门(业务部、家教部、科研部等)具体负责统筹与协调;执行部门(班级、基地沙龙组、社区基地)等共同参与实施。

附表二:人乐幼儿园“基地活动组织机构”网络

说明:

4杨爱琴,幼儿园与社区共育新模式——社区教育基地活动研究初探[J].上海托幼,2011(7.8).68.

三级网络机构:

一级机构:领导部门——基地活动领导小组(园长室、园课改中心组)

二级机构:统筹部门——业务部、家教部、科研部

三级机构:执行部门——班级、基地沙龙组、社区基地

职责:

一级机构职责:

领导和规划基地,活动的支持和保障;过程观察和协调; 调整活动目标、内容、形式,做好宣传培训工作,参与对培训者的考核与评价等。

二级机构职责:

在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负责活动的实施并梳理老师的教育观念,承担培训任务, 作好反馈与活动间接指导等。

三级机构职责:

认真开展基地活动,作好方案设计、环境创设、活动指导,活动评价与反馈等,在活动中认真关注孩子的发展, 不断反思总结经验等。

其次确立学校、社区基地联络员。每个基地都由学校社区结对的两位联络员负责协调落实牵头开展活动。

(4)制定操作细则。为了使活动有序优质开展,我们对基地联络员、班级老师、基地参教者等角色制订了规范操作细则。学校基地联络员:每学期初与社区基地联络员商讨一学期基地开展的活动内容;活动前提前一周与参与基地活动的班级进行协商;活动后,与基地联络员进行反馈,交流基地活动中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通过多种途径与形式宣传我园基地活动。班级教师:根据课程安排与幼儿需要开展基地活动,提前两周向基地联络员负责人提出申请,明确需要开展的活动内容,活动形式、活动地点;活动前认真与社区基地联络人员共同协作制定活动方案;基地参教者组织活动时老师要进行观察、调控、协助开展活动;活动结束后向学校基地联络员负责人反馈活动情况。基地参教者:提前与班级教师联系,了解班级幼儿实际,在班级老师的指导下设计活动方案,设计需要开展的活动内容,活动目标、活动形式、活动地点,活动人数、活动准备;组织活动时考虑幼儿年龄特点,发挥特长积极与幼儿互动,完成目标任务;活动结束后与社区基地联络员反馈活动情况等。

(5)组织基地活动。我们根据课程安排,每月有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基地活动。活动前:由班主任和基地联络员共同商讨拟定活动方案,明确本次活动的目的、准备以及活动过程及各自的职责。活动中:由班主任向孩子介绍执教基地参教者,及本次活动内容,过程中根据教学需要和活动开展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控和介入。活动后:班主任与基地参教者及时的进行反馈,就活动的组织,活动中的语言以及活动中生成的事项进行沟通,并一起评价反思活动的效果和预期目标的达成度。社区参教者的活动深得小朋友的喜爱,独特的教育资源拓展了学校的教育内涵。

2.创新价值

基地活动模式的运行,其创新点在于:落实了一个理念:合作共赢。以“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充分利用社区基地独特的教育资源,为幼儿园课程服务,构建开放、整合的教育大环境,拓展了幼儿活动的空间,丰富了幼儿认知经验,提高了办园质量与声誉,繁荣了社区文化,实现了幼儿、幼儿园与基地的共赢。凸显了二个特点:第一:双向互动。社区资源为幼儿园所用,幼儿园资源为社区服务;第二:共同管理。每个基地都有双方的领导统管,并双方都设立联络员,共同沟通,共同策划,共同协调组织活动,确保了活动的有序开展。实现了三个转变:观念上的转变——幼儿园从被动的服务社区的观念,转变为学校是社区的一个组成部分,主动关心支持社区共建是我们的责任。认识上的转变——即通过几年来的实践,我们的基地参教者把“幼儿园教育是幼儿园的事”转变为“幼儿园教育是全社会的事”,关心教育是共同的责任;行为上的转变——社区人员从被动的参与教育转变为主动的投入,积极支持主动关心幼儿教育活动。体现了四个有利于:即学校和社区基地合作共育,有利于拓展幼儿教育的空间,构建了开放、整合为特点的教育大环境;有利于幼儿多途径接触社会、接触社会人,为拓展生活经验、学做小社会人、发展社会交往能力提供了平台;有利于充分利用社区独特资源,丰富了幼儿园课程实施途径、内容、资源;有利于把学校教育有效地融入社区,在与社区基地共育中繁荣了幼儿园与社区的文化氛围。

模式二、“家长义工”活动5

“家长义工活动”是指在不计任何报酬的情况下,家长以自愿参加的方式组成的一支由各班级热心参与幼儿园活动、有一定劳动特长和传统手艺的家长队伍,他们根据自身的特长与能力,分别参与幼儿园的安全管理、班级管理、主题实施、环境创设等力所能及活动。“家长义工”中的“家长”不仅指在园孩子的父辈家长,还包括祖辈家长以及社区中为幼儿园教育服务的人(成年人)统称为家长义工。我们通过宣传发动、建立资源库、制定操作流程、海报招募、活动组织与评价等途径来运作家长义工活动。

1.运作流程

(1)宣传发动。我们以让家长了解、支持、参与活动为出发点,开展多种途径的宣传发动。首先在每届新生第一次全园家长会上,学校领导向全体家长宣传学校的办园特色和家长义工活动模式开展的目的、任务、做法等,让家长了解活动;其次我们在每学期第一次全班家长会上,把有关“家长义工在行动”的活动介绍给家长,向家长解释为什么要开展这样的活动,怎么开展,并将开展过的一些活动照片让家长观摩;同时发放“告家长书”,主要介绍义工队是什么?家长义工可以为幼儿园做些什么?并附上反馈表让家长根据自己的能力、特长进行自主申报。再次平时我们通过班级的家园之窗、家园小报经常张贴与刊登家长义工活动的简讯、文章,让家长进一步了解并对家长义工活动有一个感性

5庄伟红,“家长义工队”为人幼创品牌添活力——“家长义工模式”研究与实践,[J]. 松江区督导成果集2010(5).

的认识。我们还利用班级家长沙龙活动,开展了“我能为班级教育做什么”的讨论;老师利用家访的机会与每个家长进行交流,了解家长的爱好特长,鼓励他们参与到“家长义工”的行列中。

(2)建立资源库。建立家长义工资源库,把愿意参加幼儿园义工服务工作,愿意成为幼儿园家长义工的家长,根据不同情况进行摸底,统计、整理,记录归档,作为资源储存起来,为幼儿园在今后根据需要从中选择,合理使用。2010年我园成立了园级家园社区资源库,在此基础上,根据教育的发展需要,2011年各班级建立了班级家长义工资源库。

例:根据名称特性分成四个队

“安全护卫队”即:在幼儿园实施课程中,家长自发为幼儿园外出活动、离园保障出行安全,维护幼儿园安全工作的活动小队。

“爱心服务队”即:在幼儿园实施课程中,家长自发为幼儿园制作幼儿游戏材料、为班级环境创设收集废旧材料、参与环境创设等的活动小队。

“教育督察队”即:由园家委会成员组建的一支队伍,队员凭借督察队代表证,不定期不定时的观摩考察幼儿园的食堂卫生、幼儿的膳食、教师的教学活动、幼儿园的安全保障、随机向教师进行访谈一些教育教学情况等的活动小队。

“智慧参教队”即:在幼儿园实施课程中,教师根据班级主题活动开展的需要、社会热点教育及孩子生成的内容,邀请幼儿家长或社区人员根据自己的学识、特长进园为孩子组织集体教学、区域指导、外出参观等多种形式参教和助教活动小队。具体分为“客座老师”、“家长助教”两种类型。

例:根据层级分成两级义工

园级:这类义工资源相对比较成熟,且家长具有特长与有专业性知识。适宜在幼儿园较大规模推广运用。

班级:这类的家长资源基本是班级家长为自己班级孩子所在班级服务。主要进行班级主题活动开展、种植角的养护等。

(3)制定操作流程。为了保证活动的有序开展,在幼儿园与家委会共同商议下,最后由课改中心组审核通过,制定了每个队的活动流程和操作要点,使家长义工在开展活动时做到心中有数。

例:人乐幼儿园“安全护卫队”操作流程

“安全护卫队”是指我园在推进“家园社区共育”特色教育“家长义工活动”中的其中一支。指在幼儿园实施课程中,家长自发为幼儿园外出活动、离园保障出行安全。

(一)“幼儿园安全护卫队”活动流程

(二)活动操作要点

1.教师要与家长建立互信的关系。

2.作为教师必须要对家长的教育资源状况要十分了解(调查与对话),也要关注了解孩子。

3.利用各种方式调动家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4. 与家长共同协商活动细节,保证幼儿出行安全。

5.必须要围绕“以幼儿发展为本”教学理念,在活动中要把握好教育的开放性。

(4)活动开展。在建立家长义工资源库的基础上,我们根据教育的需要,安排和开展多形式的“家长义工”活动,我们的运作顺序有三个步骤。第一,海报招募:每次活动前通过幼儿园校门口张贴海报来发布活动消息,说明本次义工活动的时间、具体的服务事项,以及对家长义工特长的需求,让家长了解信息,自主进行报名登记,同时让幼儿园全体教工了解幼儿园新闻动态。第二,商讨准备:为了使义工活动开展顺利,在活动开始前有准备地邀请几个更专业的家长义工一起商讨。例如:在开展“爱心服务队”活动时,集中“巧手奶奶”开展的乐乐小世界----肯德基游戏材料制作前,我们先请了几位缝纫技术较高的4位奶奶,一起尝试制作汉堡、鸡腿等样板:大家一起寻找最好的制作方法,商讨如何对义工队人员进行分工、准备哪些材料,所需时间等,并安排这几位奶奶打好基础样子。最后由幼儿园相关人员和家长义工进行分头准备,然后通知邀请,提前一周约定好活动的时间、活动地点、告知活动过程以及注意事项等,第三,活动组织:活动组织前我们一般召开简短的会议,向家长介绍本次义工活动的目的、活动对幼儿园发展、孩子发展的重要性,有时请专业义工进行介绍材料的做法。活动中我们组织孩子观摩家长义工活动,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真能干,为他们感到骄傲,同时也让他们学会感恩,对家长制作的材料珍惜。

2.创新价值

“家长义工活动模式”的运行,它的主要作用:体现了三个满足。即满足了家长在参与活动中了解幼儿教育的愿望,促进教育合力的达成;满足了家长家庭教育指导的需求,使其在活动中观摩习得正确的教育方法,提高育儿能力;满足了幼儿教育的需要,家长义工进园活动,有利于开发整合幼儿园以外的教育资源,充分发挥了家长的智慧和特长,充实了教育力量。它的创新之处:体现了三个价值。价值一:家长义工活动涵盖着幼儿园管理、教育、护卫、服务等,构建了家园一体化教育的格局,为面上幼儿园做了示范;价值二:实现了透明办园、民主管理的开放式办园模式,促进了办园质量的提升。如家长督察队在寻找到问题反馈幼儿园后,园方立即改进;同时家长义工在参与活动中,对幼儿园管

理、教育等有一个直观的了解,比较容易接纳幼儿园的教育观,从而转变自身的教育行为;价值三:促进了家园良性互动与沟通,促进了家长之间的互相学习提高,为幼儿和幼儿园后继发展奠定了基础。

模式三:“小主人家庭互动组”活动

“小主人家庭互动组活动”即指:由若干个家庭的幼儿、家长(可邀请教师或社区人员)组成的团队活动,其中由一位小主人主持活动,在成人的协助和支持下,让孩子在双休日、节假日开展串门、野趣、过生日等小团队自主活动。每个孩子根据自己的意愿自主组织与参与活动,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我们一般鼓励中大班孩子每年学做一次小主人,鼓励小班孩子参与哥哥姐姐的混龄活动。活动中孩子通过接触社会,与人交往,不仅使幼儿度过快乐、有意义的假日,而且对于培养具有初步社会意识的“小主人和小社会人”有显著的教育意义……这项活动通过前期研究探索与现在不断验证实践,形成了幼儿喜爱的基本模式,它成为了我园共育活动中的一项最有影响力的活动模式,曾在“上海市二期课改实验基地展示活动”和“上海市学前教育年会”上做交流。

1.活动内容与形式

主要内容:

(1)以幼儿身边发生的事为线索的活动(例:串门、生日等)

(2)以节日、季节等为线索的活动(例:六一节、母亲节、植树节等)

(3)以主题活动相关的教育内容为线索的活动(例:我爱松江、春天来啦、幼儿园里朋友多、我自己等)

(4)以健身运动为线索的活动(例:游泳、野趣爬山、溜冰比赛、远足等)

(5)以生活品德教育为线索的活动(例:敬老院慰问老人、学雷锋公益活动)

活动形式:

以幼儿生成与自主活动为主,成人参与互动和引导,把握幼儿生成内容的价值性,以既体现松散又体现自主的小组团队活动。

2.活动流程

(1)建组:学期初组织召开家长会,幼儿讨论会,以及让家长、幼儿观看有关资料,聆听有经验的老师、家长的介绍等,初步了解开展小主人家庭互动组活动的目的、内容、方法,各班根据实际情况由教师、家长、幼儿共同商讨,相互搭配建成互动组。

(2)计划:在教师指导下,由承担小主人的幼儿来安排小组内幼儿活动的内容、地点、需要的用品和材料,成人帮助提供相应的物质并参加活动。

(3)实施:确定的小主人与家庭成员负责商讨活动主题;小主人发出邀请书通知互动组其他成员,开展一些同伴间的结伴互动活动,形式体现:自主、宽松、丰富多样活动。成人支持和协助孩子完成活动,活动结束时,参与活动的每位人员进行简单评价。

(4)延伸:活动结束后,由主持活动的小主人负责,在大人的协助下将活动情况记录成小图书,小画册等,也可与同伴一起制作,周一来园与同伴分享交流。

3.推进措施

在活动开展中,我们发现这项活动虽然深受孩子的喜欢,家长也认同,但是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问题一:组织小主人的家庭并不多,经调查发现:原因在于家长因忙或者有畏难情绪,不愿意支持孩子组织活动;问题二:给教师增加了压力,原因是教师经常被幼儿约去活动,缺少了双休日的休息;问题三:小主人自主性独立性组织受阻,原因是由于成人急于成事的想法和做法产生了包办替代、指手画脚现象;问题四:各小组活动后的资料整理收集差异大,原因是家长对这项活动的价值不理解,或者有难处等。如何解决活动出现的问题,五项措施有力地推进了活动的开展。

措施一:激发兴趣。兴趣是前提,为了激发孩子学做小主人兴趣,通过幼儿互相邀请组织小主人活动,让幼儿亲自感受活动的快乐;通过周一分享交流,介绍活动主题、活动感受、活动图书、图片等,激发全班孩子的活动兴趣;通过老师的肯定、鼓励、谈话对孩子进行教育;通过学习活动宣传、提升,激发热情。例:大一班利用学习活动分组设计我喜爱的小主人活动,然后由主动报名承担的小朋友给家长发出请求,组织开展活动。这样的活动充分体现了幼儿自主和意愿。

措施二:充实资源。我们挖掘社区的成人教育资源来充实和承担教师的指导角色,建立起小主人家庭互动组的成人指导者资源库供幼儿与家长选择,具体操作是先预约再参加活动,有的班级让开展过活动的家长作为指导者,这些方式的出现,充实了教师教育力量。

措施三:指导家长。家长是幼儿园教育的合作者,为了指导家长转变观念,我们定期开展以幼儿园层面和班级层面的家长会、家长座谈会和辨析会、小主人活动,让大家认识到只有充分理解和信任孩子,孩子的潜能才有利发挥,让家长通过观看活动的录象、照片,活动后的资料、操作流程等进一步熟悉这项活动开展的目的与要求,懂得“孩子在前,家长在后”的理念,不要包办代替,要多给幼儿尝试做小主人的机会。

措施四:环境影响。环境是一种隐性的教育,我们搭建多种平台让家长和幼儿有机会学习和交流他人反馈的活动资料,例如:在园门厅处设置开辟活动资料展示区、开辟班级

浅谈幼儿园家园共育的重要性 曹兰芳

浅谈幼儿园家园共育的重要性曹兰芳 发表时间:2019-11-14T17:04:31.90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月总第324期作者:曹兰芳[导读] 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儿童的发展受到教育机构家庭和社会坏境等方面因素的影响。 甘肃省和政县三合镇中心幼儿园731200 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儿童的发展受到教育机构家庭和社会坏境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在进行家长工作的时候,每位老师都会遇到很多困惑,为了增进大家的交流,同时也为了更好地做好家长工作,今后我将继续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导,充分发掘、利用家长这个丰富的教育资源,进一步拓宽工作思路,更加有效地促进家园共育工作。 一、家园共育的背景 家园共育:即家长与幼儿园共同完成孩子的教育。幼儿园和家庭二者必须同向、同步形成教育合力,才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总则第三条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在组织与实施中又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由此可见,家园共育的重要性。幼儿园家长工作首先要做到的是家园共育,而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必须深入学习领会《纲要》精神,既要更新观念、转换角色,又要在实践中加强研究与探索的力度,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策略。 二、家园共育的重要意义 教育是个系统工程,由幼儿园、家庭和社会三方面共同组成,三者之间互相渗透、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影响其发展最主要的是幼儿园和家庭,而家长和教师分别是这两大环境的施教者。家长虽然不是专业的教育工作者,但是对孩子身体力行地教育和耳濡目染的影响却远胜于老师。家庭教育虽然没有学校教育的系统与规范,但是却占据了教育对象的起点,决定了孩子真善美等价值观的原始取向。而作为学校教育的一种,幼儿园教育和其他层次的学校教育一样,正规化、系统化、制度化、科学化是它的最大特点和优势所在。可以看出,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各有优势和局限,因此只有二者紧密结合,才可以使来自双方的学习经验具有一致性、连续性、互补性。一方面,幼儿在幼儿园获得的经验能够在家庭中得到巩固和发展;另一方面,幼儿在家庭获得的经验能够在幼儿园学习过程中得到运用、扩展和提升,从而最大限度地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三、家园有效沟通,达成教育观念上的统一 1.转变以往旧观念,配合老师的工作。幼儿教育是一项很全面很繁琐的工程,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都应该重视孩子的学前教育。家长应该积极地跟学校老师配合,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在家鼓励孩子发扬他的优点,和老师一起探讨如何弥补孩子的缺点,让孩子在老师和家长的正确引导下一步步的健康成长。 2.提供平等对话、交流的平台,促进家园有效沟通。为了促进家园的沟通更加有效,首先就是要为家长们提供平等的对话、交流的平台,因此,我们改进了家长会的形式,改用了家长座谈会、茶话会、家长沙龙、经验分享会等形式。 3.创新多种沟通方式,促进家园相互信任。幼儿园与家庭之间的沟通方式有很多,最常用的是家园联系手册、家访、家长开放日及利用家长接送幼儿的时机交谈等。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已经进驻千家万户,尝试利用电脑与家长沟通别具魅力,当然,电访的沟通方式也是必不可少的。 4.共同创造爱的氛围,促进家园共育。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身边每一位亲人的关爱。一个充分受到成人有理智的爱的孩子,总是充满自信、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反之,被成人厌弃的孩子则常常自暴自弃,形成自卑、逆反的心理。 5.了解幼儿园教育内容,实现家园共育。为此,我们做到了“四公布”:(1)召开新学期家长会议,公布学期幼儿培养目标及幼儿园工作行事例,让家长清楚地了解到每月每周的活动内容,以便更好地配合幼儿园的活动。(2)在家园联系栏里每月公布月工作目标,让家长每月都能清楚地了解到班级的工作重点,并做出相应配合。(3)在展示墙上公布每月主题教学内容,让家长和幼儿及时进行关注。(4)每周公布一周活动安排,并且在家园栏中增设“请您配合”一项,请家长及时地协助完成教育目标。(5)充分利用走廊等有限空间,让幼儿在园的学习内容和作业展示给接送的家长朋友们。 四、家园共育要掌握必要的方法 1.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实现家园互动合作。“互动合作”是瑞吉欧教育取向的一个重要理念,瑞吉欧教育主张:儿童的学习不是独立建构的,而是在诸多条件下,主要是在与家长和教师、同伴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建构的。在互动过程中,儿童既是受益者,也是教育资源的提供者。 2.家长参与幼儿园管理,进一步实现家园互动。让家长参与幼儿园管理能更好地实现家园互动。因此我们成立了家长委员会,每个班级都推选2至3名家长为家长委员,从教育教学、卫生保健到伙食、安全等各项工作全方位让家长参与、监督,同时,在平时各大、小型活动时,也邀请家长委员参与策划、组织。 3.参与幼儿园教育活动。组织父母参与幼儿园教育,是家园共育的重要方式。父母参与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如请各行各业、有特长的父母,到园来当“老师”,或者请父母们到班上与孩子们一起开展游戏、娱乐及体育竞赛活动等。 4.指导家长科学育儿,使家园教育形成合力。传播科学育儿知识、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是幼儿园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幼儿园家园共育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如有效利用宣传媒介,定期举办家长讲座,并邀请比较资深的教育专家前来幼儿园讲课,更新家长们的教育观念,为家长们及时指导教育误区,提供有效的教育方法。 总之,家长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幼儿园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家长的信任、支持、与宣传。

最新幼儿园家园共育配合要点

家园共育配合要点 1、卫生保健 1)剪指甲:请每个周末为孩子剪指甲,观察幼儿是否有倒刺和甲沟炎等情 况,养成良好的卫生清洁习惯。 2)晨检:一日“三检”,一检在家庭,二检在园医,三检在班级,如有幼儿 患感冒、发烧等疾病,需在家养病至痊愈(停止发烧两天)才能入园, 回园时并请给孩子带口罩。如果是传染疾病需要隔离一周或两周。避免 传染给他人和自己被交叉感染。 3)带药制度:幼儿一般不能再幼儿园口服药物(如保健品、凉茶或者中药), 如有特殊需要(医院开的处方药,在家服两天后需继续服药)可委托保 健医生在园给幼儿服药,所带药物请家长填写服药单(班级、孩子姓名、病因、药名、剂量或用法)与药品一起放在一个袋中,晨检时交给保健 医。抗生素药物需家长出事病历本,预防幼儿滥用抗生素。两种药以上 用一个袋子装起来,每次只能带当天的药量,如当天药物没用完,离园 时请到保育老师处领取。 4)预防接种:关注预防接种本子上的要求,及时带孩子去相关医院或社康 中心打防疫针(幼儿园不集中打疫苗)。 5)体检:每学期幼儿园为孩子测量身高、体重、口腔及视功能普查,每学 期配合医院进行抽血(肝功能、血常规)体检,请家长认真阅读体检结 果及关注需要诊治的通知。 2、幼儿来离园时间 每天7:50幼儿园开门方可进入:周一至周四5:00离园,周五4:30离园,离园时不在幼儿园内玩耍(家长聊天时没注意幼儿的话,幼儿很容易发生打闹骨折等事故)。 3、幼儿着装 每天穿园服、小白鞋来园,不穿凉鞋。在穿短袖的季节里,我们会让孩子自己换衣服或老师帮助垫汗巾,书包里请至少放四件可更换的衣服;在穿长袖的季节里,我们只采用垫汗巾方式(脱衣覅易受凉),备三条汗巾,小班孩子易尿裤子,请备带一至两条裤子和一至两双袜子。所有衣物等缝上名条,名条熨烫后还要用针线加固以免脱落。我园将实施耐寒训练计划,请在入冬前勿过早给幼儿穿太多衣服。 1)家园互动平台:班级周计划于周末上传至幼儿园网站家园互动平台,家 长记得每个周末浏览,欢迎上传育儿文章。 2)微信交流平台:目前所容纳的人数有限,请每个家长保证父或母单方在

家园共育育儿知识

育儿知识 给家长的好知识——包括自己穿脱-衣服、鞋袜、收拾、整理衣服和床铺,独立进餐和洗盥,自己洗脸、洗脚和洗小手帕等。孩子自理能力差,主要原因有: 1.家庭成员的溺爱包办。 在幼儿园凡是孩子能做的事,老师都注意培养孩子自己学做,从小养成孩子做各种力所能及的事情的习惯。但回到家父母尤其是爷爷奶奶常溺爱孩子,嫌孩子自己吃饭太慢或弄脏衣服而急于去喂他,孩子一切生活全部由成人包揽,养成孩子事事依赖成人的坏习惯。 2.孩子没有掌握自理的方法和技能。 孩子因年龄小,在自理时常不懂程序和方法,碰到实际困难,爸爸妈妈不是教会孩子,而是去代替孩子做,导致孩子不会自理。 3.缺少必要的反复练习的机会。 孩子刚学会穿衣服时兴致很高,且常得到父母的鼓励表扬。但学会后孩子便失去兴趣而不愿再做,父母就代替去做,使得孩子失去了一次次练习的机会。 那么怎样训练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从小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独立能力呢? 1.根据孩子生理发展特点,逐步提出要求,从易到难,从简到繁。 2.为孩子生活自理创设必要的、合理的条件。 如:最好有自己的小床、小被子;衣服要放置在低矮的橱里,

便于孩子取放;洗脸盆要小而轻便,洗脸巾要短且薄等。 3.教会孩子基本的生活自理方法和技能。 如:教孩子擦脸顺序是:用毛巾擦眼睛、脸部、鼻子万婴育儿跟踪、前额,然后擦耳朵、耳背,最后擦颈部等。 4.要持之以恒,反复训练。 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是在实践中不断巩固,从而养成自觉爱劳动的习惯。成人对孩子做得好的,要及时给予表扬,同时父母要以身作则,做好表率作用。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幼儿今后的生活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但现在的大部分孩子,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差,以至于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环境。所以,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至关重要,我们要把这项能力的培养作为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有专家指出:幼儿能力与习惯的培养是在学前期。作为幼儿园,我们能否抓住这个关键阶段,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与生活自理现状,有的放矢地对幼儿进行教育,是幼儿生活自理能力高低的关键。

幼儿园家园共育文章资料

幼儿园家园共育文章:家园共育新看点 家园共育一直是我们班级工作的重点之一。如今我们把家长工作的切入点放在孩子身上,让家长看到孩子的进步,让孩子影响家长的观念与行为;同时,使家长感受教师工作的辛苦与用心。通过孩子的表现和教师的教育行为来吸引家长主动参与教育活动,并逐渐内化成教育子女的能力。 1.了解家长需求,变“希望家长做”为“指导家长做”; 2.发挥幼儿的纽带作用,从“欣赏”到“分享”; 3.让环境与家长对话,变“被动了解”为“主动参与”; 4.整合教育资源,由“双方互动”为“三方互动”。 家园共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教工作者不仅认识到它的重要性,也尝试了一些具体的做法。但是,多数幼儿园的家长工作存在着走过场、实效性差等问题,出现了“教师指挥多,家长参与少;教师说得多,实际做的少;单向灌输多,双方互动少”的不良倾向。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还是脱离不开以幼儿园教育为中心的思想,单方面要求家长配合工作,没有考虑家长的需求与处境。2、当我们提到家园共育时,总是把切入点放在家长这一方,家长会、家长学校、家委会、请家

长参与幼儿园的活动等等,却忽略了幼儿在家长主动参与教育中的作用。3、家长对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方式方法不太了解,只通过家长开放日和有数的几次教育活动达不到目的。4、幼儿园、家庭在教育孩子方面各行其是,有合作的意识却没有实际的行动。针对以上原因,我们的家园共育工作从以下四方面入手:1、建立在家长需要基础上的家长工作。2、把搞好家园共育的切入点直接放在了幼儿身上。3、通过日常活动、环境影响家长的教育观和教育行为,使家园共育日常化。4、由教师、幼儿、家长三方形成互动的良性循环,创设赏识的大环境。 一、了解家长需求,变“希望家长做”为“指导家长做” 案例1—“小贴画”:在刚入园的家长会上,我就用小贴画奖励孩子们的例子指导家长:“一定要重视孩子得到的奖品,对孩子的成绩及时给予赞赏和鼓励。您可以把它贴在当天的日历上保存起来,就像冠军保存奖杯、奖牌一样。表示对孩子的成绩很在意,激励孩子还想再次得到。”过了一段时间,有些家长主动反映说:“我和孩子已经攒了18个小贴画,如果孩子在家表现好,也会得到我们的奖励。”“孩子现在本事大了,开始评价爸爸、

幼儿园家园共育具体实施方案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520作文网为大家带来的幼儿园家园共育具体实施方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家园共育具体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家园共育工作,形成教育合力,使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积极发挥家长的沟通、服务、参与和管理作用,依据新教育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园实际,特此制定家园共育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的“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陈鹤琴先生非常强调家园合作的重要性,说幼儿教育不是家庭或幼儿园哪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家园共育,其本质特点就是一个”共”字,强调幼儿园与家庭的双向互动, 幼儿园既要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指导家长遵循家庭教育的基本规律,提高家长科学育儿水平,同时也要向家长宣传幼儿园教育的目标、要求,让家长参与到幼儿园的教育与管理,成为幼儿园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资源,实现家园相互配合、同步教育,促进幼儿素质的提高。

二、工作目标 让家长了解幼儿的生活,学习情况,参与幼儿教育、游戏,促进幼儿园教育保育工作的发展,搭建家园沟通的桥梁。 通过建立班级微信群,实行家园双向互动,同步教育幼儿,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做好家庭教育的服务和指导工作,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教观,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为幼儿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家长和幼儿能够愿意参加幼儿园的各种“家园共育”活动,体验活动的乐趣,培养幼儿活泼、开朗、极积向上的精神。 三、领导机构 组长桑磊 副组长刘彩红(负责任务分配和过程管理,收集项目资料) 成员各班班主任

浅谈幼儿园如何做好家园共育工作

浅谈幼儿园如何做好家园共育工作 摘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着重强调了“家园共育”的教育理念。其中指强调重视家庭教育对幼儿终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影响,倡导建立料号的亲子关系,创设平等、温馨的家庭影响,注重家长对孩子的言传身教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只有家长和幼儿园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地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否则就会事半功倍。“家园共育”是幼儿教师永恒追求的一门艺术。 关键词:幼儿园新教师家庭共育 我作为一名新教师,我在工作中最为困惑、棘手的,不是如何保证好孩子的安全,也不是怎样掌控课堂,而是如何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幼儿园的老教师告诉我:这是要多少年的经验积累的工作艺术,是一门大学问!于是,我对它充满了好奇与求知欲,所以选择了“家园共育”作为了我的论文主题。在学校中我学习到了有关家园共育的理论基础,了解了家园共育的重要性和家园共育的方法和途径。在实习中,通过请教老教师和自己观察、体验,对“家园共育”有了一些浅显的理解,于是我查阅相关资料,整理体现在了我的论文中。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的生活环境相比成人比较简单,主要的学习和活动场所不外乎幼儿园和家庭。幼儿园只是儿童接受教育影响的环境之一,而家庭是幼儿更重要的成长环境,它无时无刻不在发挥着教育的功能。因此,搞好家园共育工作是在幼儿园与家庭之间建立起一座良好的桥梁,是促进孩子的各方面更好发展的有效途径。 但由于各个家庭的背景文化差异,老师与家长的沟通技巧与方式不同,家园共育工作成为新教师一个棘手的问题,需要我不断地研究和学习。 二、通过调查,了解目前家园共育的现状

(一)幼儿园教师反映部分家长不配合园内活动 许多幼儿园新老师总是抱怨,家长一点都不配合工作。我认为主要矛盾集中在以下两点: 1.部分家长认为,把孩子送进幼儿园就把教育责任推给了老师,自己只是负责孩子的经济与物质,其他一概不管,至于如何教育幼儿是老师的事。对于老师安排的家庭作业和需要家长配合准备的材料,部分家长表现出不满意和不支持。 2.家园合作中教师、家长的地位不对等,表现为以幼儿园教育为中心,要求家长配合幼儿园工作,很少考虑家长的需要和想法,使家长处于服从的位置上。幼儿园老师在教育活动中常常让家长带废旧材料、实物入园便于孩子开展游戏和进行教学活动,但家长并不知道老师组织活动的目标与要求,有时会让家长感到厌烦,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 (二)家长与教师在教育问题上发生分歧 有的家长认为教育就是认字、加减运算、认读汉语拼音、背诵古诗等,只重视眼前智力的培养发展,而忽略了培养孩子的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的全方面发展。忽视了孩子生活经验的积累和感官训练。 (三)家长不知如何与教师建立良好的交流,在工作中,我与一些幼儿家长进行交流时发现她们对如何与老师搞好关系、建立良好的沟通存在一些困惑。家长迫切地希望能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表现,希望能被老师得到肯定和喜爱。同时,我又过在网上搜索,发现各种网站上都有在园幼儿家长求助和解答的帖子,光在百度上搜索“家园共育”就出现了1,210,000篇相关网页。这说明此类问题是家长普遍关心的重要问题。 三、家园如何做好共育工作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只有家庭和幼儿园二者相互协调、紧密配合,保持基本一致的教育目标和要求,才能为孩子

幼儿园家园共育工作计划

幼儿园家园共育工作计划 篇一:家园共育工作计划教育中心幼儿园 家园共育工作计划 教育中心幼儿园 (XX年上学期) 本学期的家园共育工作,以全园工作思路为指针,认真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积极创建良好的育人氛围和环境,向家长搭建家园之桥。继续办好家长学校,宣传科学的育儿理念,育儿方法和策略,提高家庭育儿水平。加大沟通与宣传力度,鼓励教师走进家庭,提高家教质量,引领家庭与幼儿园教育一体化,做到家园共育,促进幼儿和谐、健康、全面发展。具体工作: 一、继续办好家长学校,引领家长科学育儿。 开学初,将召开新生家长会暨家长学校讲座。向新生家长介绍我园的教育教学及发展概况,向家长宣传科学育儿理念及家庭育儿存在的误区及解决办法,让家长真正的了解幼儿园,了解幼儿教育,更好的为幼儿服务。 三月份召开新生家长会暨家长学校讲座。 各班召开以班为单位的家长会,增进班主任、保育员和家长之间的距离,加深教师与家长之间的相互了解。相互沟通,和谐发展。 二、营造家园合作的教育环境,家园共育,促进幼儿和

谐健康发展。 1、引导家长参观幼儿园的环境,让家长了解幼儿学习、生活的条件,让家长放心、满意。 2、为家长创造学习的机会。 本学期将开展教育教学风采展示暨家长开放日、游戏比赛、月表演、庆“六一”和大班离园告别会等活动,邀请家长参与幼儿园的多种活动,更好的了解幼儿园的教育教学,达到家园配合,同步育儿。 3、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 教师要与本班家长委员会成员经常沟通,让家长监督员发挥作用,了解收集并反映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建议和意见,积极参与幼儿园的管理,为幼儿园的发展献计献策,进一步提高幼儿园的声誉和办园质量。 三、鼓励教师走进家庭 本学期,加大教师与家庭的沟通和宣传力度,鼓励教师走进家庭,更好的了解幼儿家庭情况及在家表现,具有针对性的对幼儿进行适宜的教育,真正做到以人为本。要求教师每月至少与每一位家长沟通一次,从多角度了解幼 儿的同时,做好家园教育协调工作。并做好家访记录。 四、继续办好幼儿园博客 继续办好幼儿园育苗人博客及以班为单位的班级博客,及时发表幼儿园及班级动态、教育教学情况及幼儿在园的进

中班幼儿家园共育知识

中班幼儿家园共育知识 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幼儿园家园共育小知识,一起来看看吧,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哦!下面是为你整理的中班幼儿家园共育知识,供大家阅览! 幼儿园家园共育小知识防拐骗:知道自己及父母的姓名、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知道父母的工作单位;不接受陌生人的玩具、食品,不跟陌生人走;遇险时,会用电话呼救;知道报警电话110。 防触电:教育幼儿不接触电插头、插座等,不在靠近电源的地方玩耍;知道高压电的标志,并远离它们。 防火、防烫伤:不在火源附近玩耍;不玩火柴、打火机和蜡烛;知道衣服着火时迅速浇水并快速脱衣服;烫伤后迅速用凉水冲或浸泡患处;知道119火警电话。 防异物吸入:不将别针、硬币、小玻璃球、钮扣、黄豆等放入口、鼻、耳中;不将气球的碎片放入口中倒吸气 睡眠:睡前要洗脸、洗脚、漱口;不能含着东西睡觉,不把杂物带到床上玩。 进餐:进餐或饮水时先用手摸摸碗或杯子,以免烫嘴。 行走:行走时手不插在衣兜里;会扶着栏杆上下楼梯;学会靠右行走,不猛跑;过马路走人行横道,注意来往车辆;认识红、绿灯等交通

安全标志。 药物:学会辨认药物和一些容易与饮料混淆的有害物品,不乱吃药;知道120急救电话,认识防毒标志。 开、关门:不在门边玩;不把手放在门缝,知道“安全门”的作用。 幼儿家园共育知识:孩子在幼儿园学会了什么?学习做人:在幼儿园里孩子们要学会了礼貌、学会自控、学会分享等等。进了幼儿园,孩子知道向老师问好,课堂上知道听老师的口令,知道老师上课的时候,不能随便在教室里走来走去,不能随意打断老师说话。 学习交往: 其实,许多3岁左右的孩子已经有一定的社交经验,幼儿园又为孩子创造了一个很好的氛围,教他们怎样保持友谊,教他们在没有教师和妈妈帮忙的情况下自己怎样独立解决小伙伴之间的冲突。孩子学会怎样参与别人的活动,看到其他小朋友在玩,他可以上前招呼,你在干什么呀?而不是像过去那样默默看别人玩,或者一个人自言自语。这样的社交对于孩子长大之后融入集体大有帮助呢。 学习生活: 在家里,爸爸妈妈看到自己的宝贝略微吃力地干一件事,比如:扣纽扣、梳头发、拿玩具,总是会忍不住上去帮一把。但是在幼儿园里,老师会引导孩子们在规定的时间里穿好衣服,要求他们在多少时间内到教室外边排队。孩子在幼儿园里学会了自己穿鞋,知道上了洗手间之后要洗手。这些简单的生活自理能力给了孩子相当的自信,也

家园共育案例

峰回路转,柳暗花明 ——家园合作案例分析 北街幼儿园周光屏摘要:有效的家园合作不但可以建立融洽的家园关系,更能促进幼儿快乐成长。本文通过新转岗教师亲历的家园合作案例,剖析解读了案例发生的原因,教师积极探寻家园合作的策略,最终赢得家长的理解与支持,不但形成了和谐的家园合作关系,更提升了自己的专业素养。孩子、家长、教师在家园合作中实现了共同成长! 关键词:家园合作矛盾理解 我是刚调入北街幼儿园的一位小学教师,步入新的工作单位,我喜忧参半。喜的是终于调入城区工作,实现了我多年的夙愿,忧的是来到一所市一级园,并从事教学工作,我的能力是否能胜任?怀着忐忑的心情,我投入到了开学的工作中。报到的第一天,园领导安排我任大二班的语言老师,我欣然接受了这份工作,接下来和搭班彭老师交流工作时,得知大二班的孩子调皮之极,家长很不配合教学工作,这无疑更让我感到工作压力之重。下面真实的案例证实了这样不和谐的家园合作境况。 一、案例描述: (一)案例一:《我的开学“第一课”》 开学第一天。我班幼儿人数已经达到44个,我班午睡床位只有38个,为不增加家长负担,我们想尽量把所有孩子都安排午睡,这就意味着有6个孩子只能两两挤在一张床上睡。我和彭老师商量左林和左语是亲堂姐弟,挤在一起可能意见不太。开学第二天,左奶奶就到幼儿园兴师问罪,说他们是原班生,即使原班生要挤,凭什么要挤他们,有几个挤着睡的家长也跟着闹起来,我们怎么解释也不顶用,闹得不欢而散。听彭老师讲,她是个专挑老师刺的老太婆,经常小题大做,与老师开战。怎样才能让家长理解并配合我们的工作呢?我思索着。 (二)案例二:《这是谁的错》 开学第二周的一个早晨,左奶奶带着左灵和左语两个孩子来园,一见我就板着脸对孩子说:“叫老师啊。”“老---师----早!”左青灵腼腆地低声说着,“早上好!”我微笑着与她们打招呼。她奶奶一语不发,望着左青灵大声说:“自己跟老师说,昨天被谁打了?”本来一向就内向的孩子被吓坏了,低着头,自己玩弄着

论文浅谈如何更好的开展家园共育工作

浅谈如何更好的开展家园共育工作 作者:曹莎 沈河区雨田青阳幼儿园 2016年11月8日

浅谈如何更好的开展家园共育工作 作者:曹莎 摘要: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于幼儿的影响十分重要。家园携手对幼儿进行同步教育,是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有句话说的好:“家园如同一车两轮,只有同向运转,才能共同促进孩子的发展。”同时,《纲要》也指出:幼儿园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理解支持及主动参与,协同教育,双方形成合力,方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所以,家园共育是幼儿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涵,也是当今幼教改革的大趋势。只有家园双方合作,才能更好地发挥教育作用,形成1+1>2的强大合力。 关键词:家园共育;家长; 幼儿教育是一项系统教育工程,需要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特别是幼儿园与家庭的密切配合,因为,教育孩子并不是哪一方能单独胜任的。《纲要》指出:幼儿园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理解支持及主动参与,协同教育,双方形成合力,方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所以,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涵,也是当今幼教改革的大趋势。只有家园双方合作,才能更好地发挥教育作用,形成1+1>2的强大合力。下面本人就谈谈我们该如何做好家园共育工作。 一、家园有效沟通,达成教育观念上的统一 (一)提供平等对话、交流的平台,促进家园有效沟通。为了促进家园的沟通更加有效,首先就是要为家长们提供平等对话、交流的平台。因此,我园改进了家长会的形式,原来的家长会多半是一言堂的模式,现在我们改用了家长座谈会、茶话会、家长沙龙、经验分享会等形式。其目的就是想拉近教师和家长之间的距离,让

家园共育有效促进幼儿发展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家园共育有效促进幼儿发展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

《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会密切配合,共同为幼儿 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幼儿园与家庭配合的一个具体的侧面是 为家长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作为教育的主体,幼儿园必须要主动与 家长配合,促进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相互协调。在幼儿的整个发 展过程中,无论是正规的幼儿园教育,还是非正规的幼儿家庭教育都 起着关键的影响作用,他们是相互补充相互制约的,幼儿园教育要能 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与影响,就必须重视探讨幼儿同教育与幼儿家 庭教育之间的联系。同样,幼儿家庭教育要想能从根本上促进幼儿健 康成长,也需要得到幼儿园教育的指导与帮助。只要家园配合一致教育,一定能有效提高幼儿的素质。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培养适应 未来需要的高素质的人才,必须从幼儿抓起,而对幼儿的培养与教育 光靠幼儿园是难以实现的,必须积极探索幼儿园、家庭、社会相结合 的途径,家园共同担负起教育孩子的重任,使之形成合力教育,才能 促进幼儿全面健康的发展。所以说,家园共育是幼儿园工作的重要组 成部分。 我们通过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研读,认为家园共育,需 要幼儿园与家庭双方作出努力,进一步探索在培养目标上取得共识, 建立满足幼儿及家长特性与需求的家园共育平台,以及家园互动的策略,促进家园共育新渠道的开发与整合。首先,需要家园双方在教育 的总目标上要取得一致的认识。家长的参与极有利于促进幼儿的发展。其次,家庭和幼儿园的合作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家长在幼儿 园教师的带动和引导下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各项幼儿园教育活动,共同 培养、教育幼儿;二是家长在幼儿园帮助和指导下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小班家园共育、育儿知识:家教常识

小班家园共育、育儿知识:家教常识 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的能力。主要包括自己穿脱衣服、鞋袜、收拾、整理衣服和床铺,独立进餐和洗盥,自己洗脸、洗脚和洗小手帕等。孩子自理能力差,主要原因有: 1、家庭成员的溺爱包办。 在幼儿园凡是孩子能做的事,老师都注意培养孩子自己学做,从小养成孩子做各种力所能及的事情的习惯。但回到家父母尤其是爷爷奶奶常溺爱孩子,嫌孩子自己吃饭太慢或弄脏衣服而急于去喂他,孩子一切生活 全部由成人包揽,养成孩子事事依赖成人的坏习惯。 2、孩子没有掌握自理的方法和技能。 孩子因年龄小,在自理时常不懂程序和方法,碰到实际困难,爸爸妈妈不是教会孩子,而是去代替孩子做,导致孩子不会自理。 3、缺少必要的反复练习的机会。 孩子刚学会穿衣服时兴致很高,且常得到父母的鼓励表扬。但学会后孩子便失去兴趣而不愿再做,父母就代替去做,使得孩子失去了一次次练习的机会。 那么怎样训练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从小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独立能力呢 1、根据孩子生理发展特点,逐步提出要求,从易到难,从简到繁。 2-3岁的孩子可训练自我服务的各项本领,如吃饭、洗手、刷牙、包括自己上厕所 2、为孩子生活自理创设必要的、合理的条件。 如:最好有自己的小床、小被子;衣服要放置在低矮的橱里,便于孩子取放;洗脸盆要小而轻便,洗脸巾要短且薄等。

3、教会孩子基本的生活自理方法和技能。 如:教孩子擦脸顺序是:用毛巾擦眼睛、脸部、鼻子万婴育儿跟踪、前额,然后擦耳朵、耳背,最后擦颈部等。 4、要持之以恒,反复训练。 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是在实践中不断巩固,从而养成自觉爱劳动的习惯。成人对孩子做得好的,要及时给予表扬,同时父母要以身作则,做好表率作用。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幼儿今后的生活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但现在的大部分孩子,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差,以至于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环境。所以,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至关重要,我们要把这项能力的培养作为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有专家指出:幼儿能力与习惯的培养是在学前期。作为幼儿园,我们能否抓住这个关键阶段,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与生活自理现状,有的放矢地对幼儿进行教育,是幼儿生活自理能力高低的关键。 自理能力主要包括自己穿脱衣服、鞋袜、收拾整理衣服、独立进餐、自己洗脸。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纲要》中也明确指出:要培养幼儿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下面我针对孩子自理能力差,说一下原因: 1、家庭成员的溺爱包办。现在的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由于父母包揽了所有的家务劳动,只重视对孩子的智力投资,轻视了对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在幼儿园凡是孩子能做的事,老师都注意培养孩子自己学做,从小养成孩子做各种力所能及的事情的习惯。但回到家父母尤其是爷爷奶奶常溺爱孩子,怕孩子自己吃不饱或太慢而急于去喂他,孩子一切生活全部由成人包揽,养成孩子事事依赖成人的坏习惯。 2、孩子没有掌握自理的方法和技能。孩子因年龄小,在自理时常不懂程序和方法,碰到实际困难,爸爸妈妈不是教会孩子,而是去代替孩子做,导致孩子不会自理。

党团范文 幼儿园家园共育范本3篇

幼儿园家园共育范本3篇 一、衣着 1.适时增减衣服,遵循"春捂秋冻"的古训,初春乍暖时,不要急于给孩子减衣;气温骤降时,要及时添衣。 2.衣着宜轻便,不要过于繁琐,避免幼儿入厕和活动时不便。 二、饮食 4.维生素C能提高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对孩子的脑和身体都有很重要的作用。可以给孩子多吃些含维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如:柑橘、苹果、西红柿、萝卜、大枣等。 5.多吃粗粮、杂粮可以为人体补充矿物质,保证微量元素的供应。常食用的粗、杂粮有玉米、小米、绿豆、黄豆等。 三、卫生保健 1.保持室内清洁,开窗通风,使室风空气新鲜,阳光充足,以驱散病毒,以减少患病的机会。 2.讲卫生,勤洗手,防止病从口入,勤晒被褥和换洗衣物。 3.保证充足睡眠,注意早睡早起,既有利于孩子的生长发育,又可增强免疫力。 4.加强户外运动,运动能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加速血液循环,改善呼吸消化功能,调节内分泌等。 5.外出时,少带孩子去拥挤的公共场所,减少传染病的发病率。 四、疾病预防 1.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 传播途径:主要经消化道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疱疹液而感染。 主要症状:先出现发烧症状,手心、脚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 易感人群:婴幼儿和儿童普遍多发,3岁及3岁以下婴幼儿更容易得。成人感染后一般不发病,但会将病毒传播给孩子。 预防措施:勤洗手、勤通风,流行期间避免去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2.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 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 主要症状:有发热、全身酸痛、咽痛、咳嗽等症状。 易感人群: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但维持的时间不长,病毒不断发生变异,可引起反复感染发病。 预防措施:接种流感疫苗已被国际医学界公认是防范流感的最有效的武器。由于流感病毒变异很快,通常每年的流行类型都有所不同,因此,每年接种最新的流感疫苗才能达到预防的效果。

浅谈幼儿园家园共育

浅谈幼儿园家园共育 家园携手对幼儿进同步教育,是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同向运转,才能共同促进孩子的发展。”的确,在幼儿园里,搞好家园共育、赢得家长支持可提高幼儿园的办园质量和口碑。我们应把家长工作提到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位置,始终与家长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的合作伙伴关系。所以,我们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充分体现了家园共育的重要性。 一、多种形式的交流,促进家园的信任 首先,每一位幼儿在入园后建立了宝宝档案,内容不仅包括幼儿的乳名、特点、爱好等,还有幼儿的整体介绍。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准确把握每位幼儿的特点并能针对性地开展教育,也让家长的顾虑消失,同时幼儿也会尽快地适应集体生活。其次,家长会是幼儿园向家长介绍全园或全班教育工作情况、讨论有关幼儿的个别问题或教育问题、向家长提出要求的一项教育活动。它是家园共育的一座桥梁,也直接关系到班级工作的进程与效果,同时是与家长的一次面对面、近距离的交流。为此,开家长会对家园来说是很重要的,大家可以通过这种方式一起讨论问题、一起学习,家长之间也可以谈谈自己的育儿经验,使家长会充分地展示它的作用。还有让家长通过家长开放日,了解幼儿园的工作,观看孩子在集体中的表现,学习教师的教育方法,学会用正确的眼光看待孩子,评价孩子的发展情况。 我们教师每天都要面对家长的叮嘱和请求,这是家长对我们教师工作责任心的考验,更是拉近家园间情感距离的桥梁,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晨间的工作是繁忙的,家长的叮嘱也是各有不一。为了让每一个幼儿都更好地得到照顾,我们在门口增添了“教师备忘录”,请家长把幼儿在这一天需要特别关注的事写下来,这样教师可以按照家长的嘱托照顾每个孩子。如婷婷的体质不太好,总要吃药,所以在中午前半小时服药。还有媛媛昨晚发烧,今天有点好转,让她多喝点水,有事打电话等等。所以这个小小的备忘录拉近了家园的距离,还让家长更加的信任。 家庭访问是幼儿园进行家长工作经常采用的方式之一。通过家庭访问,我们教师可以直接了解幼儿家庭的思想、经济、文化综合情况,了解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态度、内容和方法等等。要找准切口,让幼儿在家园的共同努力下健康成长。 二、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 为了进一步让家长了解幼儿园、了解教师的工作,我们还在不同年龄阶段、不同节日组织了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每年元旦,各班都会组织“家园同乐庆元旦联欢会”,要求家长参加活动、演出节目。活动受到了广大家长的热烈欢迎。我们还在不同的教育教学中组织了一些主题活动。如《秋天多美丽》主题中,通过幼儿在一段时

加强家园共育的策略

加强家园共育的策略 幼儿园方面: (一)提高认识,更新观念,推进家园共育 家园共育,要明确幼儿园与家庭双方都有责任,少了一方的配合与参与都是片面消极的,二者合作才能取得最人的教育成果。首先,教师自身要提高对家园共育的认识,更新传统观念,改变以往一些教师误把幼儿教育只当作幼儿园教育,只关心教育教学的工作,忽视家庭环境对幼儿教育的长远影响,与家长的配合不够深入具体,因而影响了教育目标的实现。所以,教师必须克服狭隘的教育观,意识到社会尤其家庭环境对于教育幼儿的巨人影响力幼儿的发展受到来自家庭、幼儿园与社会相互作用的影响,只有把三者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 其次,教师还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的素质,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科学的教育观,使家长了解在教育幼儿中的任务和作用,做好家长工作。 (二)建立与家庭问的相互联系 幼儿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的、动态的过程,幼儿园和家庭之间的沟通并不是搞个家访栏目、弄个亲子活动就能完成的。因此,家长与教师应抓住机会,对幼儿的发展情况进行经常的、及时有效的沟通。幼儿在成长过程中会出现各种情况,比如,有些幼儿经常在家玩了玩具从不收拾,而在幼儿园却很勤快;有的幼儿在家里任性撒娇,而在幼儿园却十分懂事不管是在幼儿园还是在家庭中,只要发现问题,教师应与家长共同商讨解决的办法,使幼儿不论在家还是在幼儿园都能得到正确的引导。 (三)多方面拓宽家园沟通渠道 1.进行个别的沟通。具体来说,应做到以下几点:(1)教师可以利用家长早晚接送幼儿的时问进行交流家长也可以把幼儿的情况反映给教师,如幼儿今天感冒了,需要教师格外关注等。这种短时问的交谈,可以使双方更好地了解幼儿某一方面的情况。(2)教师可以针对个别问题幼儿进行单独辅导。比如,对一些在幼儿园表现特别调皮、专门欺负其他孩子的幼儿,或者在对教育孩子存在问题的家长,教师可以专门请他们到幼儿园来,细心、实事求是地说出情况并以诚恳、热情的态度,共同商量教育幼儿的办法,以促进幼儿的发展和进步。(3)教师还可以利用各种手段与家长进行沟通,比如通过电话、网络等式形式来加强与每位家长的交流,鼓励家长加入班级QQ群,让家长了解最近幼儿园要组织的活动,提高家长参与的

幼儿园春季家园共育温馨提示范文

幼儿园春季家园共育温馨提示范文 1.适时增减衣服,遵循“春捂秋冻”的古训,初春乍暖时,不要急于给孩子减衣;气温骤降时,要及时添衣。 2.衣着宜轻便,不要过于繁琐,避免幼儿入厕和活动时不便。 4.维生素C能提高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对孩子的脑和身体都有很重要的作用。可以给孩子多吃些含维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如:柑橘、苹果、西红柿、萝卜、大枣等。 5.多吃粗粮、杂粮可以为人体补充矿物质,保证微量元素的供应。常食用的粗、杂粮有玉米、小米、绿豆、黄豆等。 1.保持室内清洁,开窗通风,使室风空气新鲜,阳光充足,以驱散病毒,以减少患病的机会。 2.讲卫生,勤洗手,防止病从口入,勤晒被褥和换洗衣物。 3.保证充足睡眠,注意早睡早起,既有利于孩子的生长发育,又可增强免疫力。 4.加强户外运动,运动能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加速血液循环,改善呼吸消化功能,调节内分泌等。 5.外出时,少带孩子去拥挤的公共场所,减少传染病的发病率。 1.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 传播途径:主要经消化道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疱疹液而感染。

主要症状:先出现发烧症状,手心、脚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 易感人群:婴幼儿和儿童普遍多发,3岁及3岁以下婴幼儿更容易得。成人感染后一般不发病,但会将病毒传播给孩子。 预防措施:勤洗手、勤通风,流行期间避免去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2.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 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 主要症状:有发热、全身酸痛、咽痛、咳嗽等症状。 易感人群: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但维持的时间不长,病毒不断发生变异,可引起反复感染发病。 预防措施:接种流感疫苗已被国际医学界公认是防范流感的最有效的武器。由于流感病毒变异很快,通常每年的流行类型都有所不同,因此,每年接种最新的流感疫苗才能达到预防的效果。 另外,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在流感季节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老年人、儿童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地方等等,也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措施。

2020幼儿园家园共育工作总结

2020幼儿园家园共育工作总结 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2020幼儿园家园共育工作总结,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2020幼儿园家园共育工作总结一 本学期,我园根据年初的计划来开展整体的家长工作以及个段个班的家长工作,现将本学期的幼儿园家长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工作目标、分工明确、家长素质逐年在提高 我园学期初制定专门的家长工作计划,为我园整体协调开展家长工作作好思想准备的行动部署,使我园的家长工作能够有条不紊的开展下去。根据幼儿特点将幼儿园的家长工作分成了全园和各段两种类别,全园性的家长活动由园务会和保教处负责。总的来说我园的家长在孩子教育上的与我们的配合度是越来越高了,从中也涌现了不少思想突出,有自己的教育方法的优秀家长,在幼儿园的许多活动上多能积极帮忙,如:学前班的一位家长,我园的课题研究《__工艺品》活动中的所需的工艺品都是她家提供的,每次有城里幼儿园来我园接对,要进行现场工艺品制作也都是她提供材料和示范讲解。像这样的好家长我园是越来越多了,这是我们值得我们高兴的。 二、具体完成的工作 1、2月份:我们完成了幼儿园家长委员会会议,在会中,_园长做幼儿园学期工作报告,叶主任做幼儿活动及幼儿园教学安排方面的介绍,___(保健负责人)做幼儿园伙食情况介绍,而家长会为我园改进伙食和幼儿活动积极献计献策,最后还做了家长问卷调查,活动取得空前成功。 2、3月份:小班爱妈妈亲子活动,邀请小班孩子的妈妈来园与幼儿共度三八妇女节,孩子们以自己的方式祝贺妈妈的节日,通过亲子游戏,促进了亲子间的感情和节日乐趣,也使家长感受到我园的真真情谊。 3、4月份:我们完成了小班亲子制作青团活动,中班家长开放日活动,以及大班的幼小衔接专题讲座活动,幼小衔接专题讲座活动针对的是下半年要入小学的大班段家长进行的,我园特的邀请到了____学区幼教干部,幼教专家周维敏老师来给我们的家长讲座,活动当天,我们的家长聚精会神的听完了长大近2小时的讲座,有些家长还专门带了纸笔做笔记,周老师对我们山区家长的这种认真态度作出了很高的表扬。

幼儿园家园共育现状调查报告.doc

幼儿园家园共育现状调查报告 幼儿园家园共育现状调查报告 幼儿教育的有效实施必须依赖幼儿园、家庭、社会的互相联系和配合。尽管许多幼儿园都意识到家园合作的必要性,但很难真正落到实处。研究小组通过问卷调查形式对xx镇中心幼儿园家园共育的现状进行了调查。问卷调查的对象涉及xx名家长和xx名教师。调查结果令人喜忧参半。 从教师和家长层面看,他们的家园合作观念和他们的行为存在较大的差异。100%的教师和95%的家长认为幼儿的健康成长要依靠家园配合,99%的教师认为家长有必要参与幼儿园的教育工作,90%的教师认为家长有能力参与幼儿园的教育工作,88%的教师认为家长有必要参与幼儿园的管理工作,70%的教师认为家长有能力参与幼儿园的管理工作,但只有58%的教师愿意家长随时到班上观摩活动,只有23%的家长经常向园长或教师提各种建议或意见。尽管大多数教师都知道在幼儿离园时与家长交流的重要性,但实际上只有39%的家长认为自己每天都有机会与教师交谈,只有6%的教师能在一学期内对全班幼儿进行家访。 一系列数据真实地呈现了家园合作的现状,由此引发了研究者的思考:教师、家长们的观念和行为之间为何存在差异?家园合作中,教师与家长分别扮演了何种角色,他们之间又是怎样的关系?通过两份调查问卷的结果分析,研究者得出以下结论,xx镇中心幼儿园家园共育有着以下特点。 一、由于地域限制,家长多为爷爷奶奶。由于幼儿园地处xx镇裕盛村内,幼儿多为附近村内幼儿。家中父母多外出打工,幼儿多为留守儿童,

爷爷奶奶在家照顾幼儿。 二、园内教师与幼儿家长在家园共育中地位不平等。尽管大多数教师和家长都认同家园合作的重要性,但双方对分工责任的认识比较模糊。家长把“参与”仅仅看作是自己的义务而不是权利;教师则认为“家长参与”的作用主要是配合教师做好工作。不少家长认为,“孩子进了幼儿园,教育的事主要由老师负责,我们家长就是打打杂,老师叫咱干啥咱就干啥,这就是最好的支持了”。有的家长则表示平时没有时间参与,无可奈何。有教师承认,“在观念上我们能接受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教育管理工作,但事实上我们对他们的能力表示怀疑”。有的教师觉得家长一到幼儿园、一进班级,就像个监督员,让他们觉得很不自在。正是因为这样,教师和家长双方的合作和交流常常是单向的。在家园联系栏,不少教师只是把从书报杂志上摘抄的有关家庭教育方面的文章张贴上去,把需要家长帮助幼儿准备的材料以及一周的教学计划告知家长。家长会也几乎是固定的“报告会”模式,由园长、教师宣讲,家长只是被动地接收,发言的机会很少。家长开放目的活动与形式也都由教师单方面决定,家长只需到时参加就行……由此可见,教师和家长在家园合作中的地位是不平等的,教师拔高了自己的地位,而家长放弃了自己的权利。 三、教师与家长的合作缺乏积极的互动。教师和家长只有形成一致的合作目标,互相理解和认同对方的观念与行为,才能产生积极的互动。调查结果显示,92%的教师认为自己与家长的教育观念存在很大差异。在访谈中,教师也谈到“家长对幼儿园教育不太了解”“不懂幼儿教育的方法”“不能客观评价自己的孩子”,他们认为“工作中最大的困难是得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