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doc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doc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doc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doc

教育心理学

三过程、四对象、五要素

研究对象是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包插四对象:学生心理、学习心理、教师心理和教学心理四大部分,其屮,学习心理是教育心理学的核心。

五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三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评价和反思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初创时期

裴斯泰洛奇第一次提出“教育教学的心理学化”思想。

赫尔巴特竝提出把教学理论的研究建立在科学一一丿匚、理学的基础之上。

乌申斯基出版了《人是教育的对象》,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卡普杰列夫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是世界上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它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桑代克出版《教育心理学》,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从“人是一个生物的存在”的角度建立自己的教育心理学体系,“教育心理学之父”。

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廖世承借鉴英国的教育心理学,中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

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

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运动

完善吋期(20世。布鲁纳总结了教育心理学80年代以来的研究成果,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文化研究。

心理学重要人物汇总:

I裴斯泰洛齐I第一次捉出“教育教学的心理学化”思想。

I赫尔巴特I首次提出把教学理论的研尤建立在科学一一,匚'理学的基础之上。

I乌申斯基I 18674869年.出版了《人是教育的对象》,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1卡普杰列夫1冯特

1桑代克1 1877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九足世界上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

1 1 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创立了壯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它标志蓿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1 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笫一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1廖世承

1布鲁纳

1罗杰斯

1奥养贝尔1加涅

1亚里士多徳

1913-1914年,又发展成三大卷《教育心理大纲》,桑代克从“人是一个生物的存在” 这个角度建立自己的教育心理学体系。这-?著作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桑代克山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1借鉴英国的教育心理学,并于1924年编写岀版了中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

1发起课程改革运动: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文化研究

I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张。人木主义思潮也掀起了一场教育改革运动;

1以认知心理学的观点系统阐述了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1对人类的学习进行了系统的分类。

1《论灵魂》是第一部论述心理现象的著作。

我国心理学家将个体的心理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

乳儿期(0岁-1岁)、婴儿期(1岁一3岁)、幼儿期(3岁-6、7岁)、童年期(6、7-11、12岁)、少年期(11、12岁?14、15岁)、青年期(14, 15岁一25岁)、成年期(25岁一65岁)、老年期(65岁后)

-、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特征

?连续性与阶段性

?定向性与顺序性

?不平衡性关键期: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吋期。(个体内),关键期是劳伦兹在研究“印刻现象”是发现的

?稳定性与可变性

?个别差异性:个体与个体比较

?互补性

少年期思维方面发展特点:心理断乳期、危险期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

抽象思维占据主导地位

独立性、批判性、片面性、主观性

学生心理发展理论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发生认识论创始人、认识来源于动作。

1.建构主义的发展观,适应和建构是认知发展的两种机能。人具有适应和建构的倾向,适

应的本质是平衡,即个体在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的自我调节。

图示、同化(量变)、顺应(质变)、平衡(发展的动力)

影响发展的因素:成熟、联系与经验、社会性经验、平衡

2.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

(1)感知运动阶段(o — 2岁):

儿童通过感知觉和运动之间的关系来获得动作经验。

“客体永久性”概念的获得:哥白尼式的革命,“幕布实验”

延迟模仿的产生:榜样已经离开现场的情况下,婴儿也能够表现出榜样的行为。

⑵前运算阶段(2?7岁)

符号和表象表征、,泛灵性、单维思维(思维不可逆)、自我中心性〃三山实验〃“集体独白”、前运算思维不具备从他人角度看问题),尚未获得守恒。

⑶具体运算阶段(7J1岁):

去自我中心性、可逆性、守恒、分类、序列化、多维思维。

⑷ 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

演绎推理(钟摆实验)、抽象逻辑思维、思维的活跃性或灵活性。

埃里克森提出社会化发展理论。

美国著名精神病医师,新精神分析派的代表人物。1950年发表他最重要的著作《儿童期

与社会》描绘了有关人生的八个阶段。这是对弗洛伊德理论的发展

阶段I年龄段I 心理冲突I 发展任务

1I 0-1.5岁|基本的信任感对不信任感I培养信任感

2| 1.5-3 |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培养自主性

3| 3-6岁|主动感对内疚感I培养主动性

4| 6-12岁|勤奋感对自卑感|培养勤奋感

5| 12-18岁| 口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培养口我同一性

6| 18-25岁|亲密感对孤独感I求爱与早期家庭生活

7| 25-60岁|繁殖感对停滞感|抚养下一代

8| 60岁以上|白我整合对绝望感|回顾一生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

1?文化?历史发展理论:一个体心理机能的社会起源

心理发展的两种心理机能

种系发展过程一一低级心理机能的发展

文化?历史发展过程一一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

个体发展一

依靠遗传、生理成熟或个人经验 依靠人际、借助群体经验

2. 心理发展观:心理发展是个体的心理自出生到成年,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 心

理机能基础上,透漸向高级机能转化的过程。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① 随意机能的不断发展。 ② 抽象一概括机能的提高。 ③ 心理活动的个性化。

④ 各种心理技能之间的关系不断变化、重组,形成间接的、以符号为中介的心理结构。

3.

“内化说”:内化说是维果斯基心理发展观的核心思想。儿童的宜我空心直适的出现表明 儿

童的符号系统已经开始内化,是儿童由外部言语向内部言语转化屮的一种过渡形式,是由 占语的交际机能向占语的白我调节机能转化的一种过渡形式。

4.

教育和发展的关系一一“最近发展区”跳一跳摘苹果

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1)教学在发展中起主导作用。(2)教学创造着最近发展区。 支架

式教学:即指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需要为他们提供帮助,并在他们能力增长时撤去帮助。 布鲁纳根据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概念,要求教师在儿童学习过程屮提供的支持也应具 备这种动态变化的特征,发挥这种暂时凭借的作用,提出了“支架式教学”。

5. 维果茨基的理论对教学的影晌,是建构主义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① 在搭建支架的基础上,提出了支架式教学:即指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需要为他们提供帮助, 并在他们能力增长时撤去帮助。

布鲁纳根据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概念,要求教师在儿童学习过程中提供的支持也应 具备这种动态变化的特征,发挥这种暂时凭借的作用,提出了 “支架式教学”。步骤:搭 建支架、进入情境、独立探索,协作学习)、评价效果 ② 教学是交互作用的动力系统。交互式教学

③ 维果茨基的理论对于合作学习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合作学习

④ 维果茨基的理论在情境认知理论及其教学模式屮也有一定的应用。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 识,而是白主积极的“学徒式学习者”。 个体差异与因材施教,

智力是指认知方面的各种能力,即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的综合,核心是抽象思 维能力。

智力的群体差异:指不同群体Z 间的智力差异,包括智力的性别差异、年龄差异、种族差异。 智力的个体差异:智力类型差异、智力发展水平差异、智力表现早晚差异、性别差异。 智力测验: 世界上笫一个标准化智力测量表,比内、西孟“比内一西孟量表“

推孟进行修订,《斯坦福一比内量表》世界上著名的量表, 韦克斯勒智力量表,世界上最常用的量表。

IQ 两种计算方式,1比率智商、2离差智商 智力结构:1三元智力理论:斯滕伯格分析性能力、

创造性能力、应用性能力。

低级心理机能通过环境与教育

I 低级心理机能

自主性 I 不随意的、被动的 反应水平 I 具体的、形象的 实现过程 I 直接的、无中介的 起源 I 种系变化

变为高级心理机能

高级心理机能 有意的、主动的 抽象的、概括的

间接地、以符号或词为中介 社会历史、受社会规律制约

2多元智力理论:加德纳言语智力、数理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体能智

力,、社交智力、自省智力

学生的认知方式差异:(认知方式没有好坏之分)

1.场独立型场依存型威特金

2.冲动型与沉思型:冲动善于从整体把握,沉思善于处理严谨,对细节要求高的。

3.辐合型与发散型

4.视觉型、听觉型和动觉型

5.整体型与系列型

6.心理自我调控理论:斯滕伯格

性格的特征差界:理智特征的差界、情绪特征的差界.意志特征的差界、态度特征的差界态度特征包插(1对社会、集体、他人2对劳动工作学习、3对自己)。

性格的类型差异:

根据性格的特征差异,可以分为理智型、情绪型和意志型。

依据一个人独立或顺从的程度,可把人的性格分为独立型和顺从型。

依据一个人心理活动倾向于内部还是外部,可把人的性格分为外倾型和内倾型。

心理健康两层含义:一是无心理疾病、二是有一种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

心理健康的标准:

1.智力正常

2.情绪适中

3.意志品质健全

4.人格稳定协调

5.自我意识正确

6.人际关系和谐

7.社会适应良好 &心理特点符合年龄特征

中学生障碍性心理问题:抑郁症、恐惧症、网络成瘾、焦虑症、强迫症

?强迫症:强迫症的症状主要可归纳为强迫观念和行为。

强迫观念是指当事人身不由己地思考他不想考虑的事情;

强迫行为是指当事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如果不这样想、不这样做,就会感到极端焦虑。“森田疗法”

?焦虑症:为焦虑性神经症,以焦虑情绪体验为主要特征。

主要表现为:无明确客观对彖的紧张担心,坐立不安,还有植物神经症状(心悸、手抖、出汗、尿频等)。

中学生中常见的焦虑反应是考试焦虑。其表现是随着考试临近,心情极度紧张。考试时不能集中注意,知觉范围变窄,思维刻板,出现慌乱,无法发挥正常水平。考试后又持久地不能松弛下来。

?抑郁症:以持久性的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

闷闷不乐一一悲痛欲绝一一自卑抑郁一一悲观厌世一一自杀企图或行为:甚至发生木僵;部分病例有明显的焦虑和运动性激越;

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

?恐惧症:对特定的无实在危害的事物与场景的非理性惧怕。

恐惧症可分为单纯恐惧症、广场恐惧症和社交恐惧症。

在学生当中,社交恐怖症比较常见,社交恐惧症的具体表现是:害怕在社交场合讲话,担心自己会因双手发抖、脸红、声音发颤、口吃而暴露自己的焦虑,觉得自己说话不自然, 因而不敢抬头,不敢正视对方眼睛。

?网络成瘾:在临床上是指由于患者对互联网络过度依赖而导致的一种心理异常症状以及伴随的一种生理性不适。

主要表现为对使用网络产生强烈的依赖,有头晕、心烦、胸闷气憋、紧张性兴奋、懒散

等躯体症状。 心理辅导的目标

--- -44-

第一R

中学生心理辅导的方法

1.学会调适一基本目标

2.寻求发展一高级目标

学校开展心理辅导的途径

1?开设以及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为主的有关课程;

2.开设专门的心理辅导活动课;

3.在学科教学屮渗透心理辅导的内容;

4.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辅导教育;

5.开展面向个别学生的心理辅导或咨询;

6.开展小组辅导;

7.进行对学生家庭的心理辅导育;

学校心理辅导的原则:

1.而向全体学生原则

2.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

3 ?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

4.学生主体性原则

5.个别化対待原则

6.整体性原则

心理辅导的内容:1?学习辅导2.人格辅导3.生活辅导4.生涯辅导

教学中改变学生行的基本方法:

1?强化与惩罚法2.代币奖励法(强化发的一种)3?行为塑造法4.示范法5.自我控制法心理辅导的主要治疗方法:

1?松弛训练(肌肉放松法):由雅各布松首创。“紧张一一坚持一一放松”的练习,

2.肯定行训练:自信训练、果敢训练)

3系统脱敏疗法:沃尔帕治疗恐怖症,有系统有步骤的脱离过敏源理论基础是行为主义

3.來访者中心疗法;罗杰斯整个治疗过程中不给予指导相信人的潜能

4.认知疗法认知疗法四个基木辅导过程:建立求助的动机一适应不良性认知的矫正一在处理日常生活问题的过程中一改变有关自我的认知

5?合理情绪疗法(简称RET,又叫理性情绪法)艾利斯事件一一信念一一症状

理性情绪法是建立在ABC理论之上,以理性思维方式和观念代替不合理的思维方式(即错误观念/不合理认知)以理性治疗非理性,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合理的理念给他们的情绪所带来的不良影响。

不合理的信念的特有:

①绝对化要求,追求完美,如“我必须成功了

②过分概括化,以偏概全,如“自己一无是处「

③糟糕至极,如认为自己前途望;

心理辅导的工作程序:心理诊断阶段一领悟阶段修通阶段(最主要阶段)一再教育阶段

学习理论

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和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1、练习和反复经验

2、行为或行为潜能

3、相对持久的变化

4、动物也有学习

5、本能的行为不属于学习

6、因适应、成熟、疾病、药物等造成的变化不属于学习。

一、加涅的学习分类

人类的学习是有层次的,复杂多样的,总是由简单的低级学习向高级学习发展,该观点又称为“积累学习模式”。共分八个层次

1.信号学习

2.刺激一反应学习

3.连锁学习

4.言语联结学习

5.辨别学习

6.概念学习

7.规则学习:公式、定理、原则。

8.解决问题或高级规则学习:利用公式解决问题,

对学习结果的分类

1.言语信息:“是什么”星球的运转、四季的形成。学习结果通过言语信息表现

出来(陈述性知识)

2.智慧技能“怎么做”用大脑思考问题操作的是个体之外的

3.运动技能“怎么做”合乎法则的操作活动,有一定的动作。

4.态度三种态度:对家庭和其他社会关系的认识、某种活动所伴随的积极的

喜爱的情感、有关个人品徳的某些方面,

5.认知策略“如何学习”操作的个体之内是如何学习

二、奥苏贝尔的学习分类:

1.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指导发现、独立发现)

2.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

3.根据学习任务的复杂程度,分为符号学习(表征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符号学习又

叫表征学习、代表性学习,主要内容是词汇学习

4.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分为上位学习、下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上位学习。(总括学习)自下而上

下位学习。(类属学习)一种是派生类属学习。另一-种是相关类属学习。自上而下派

生类属学习:例证。本质不变相关类属学习:扩充、限定和深化。

并列结合学习

雷伯的学习分类

1.内隐学习:无意识、不知不觉

2.外显学习:有意识、有目的、作出努力

冯忠良的学习分类

1.知识学习

2.技能学习

3.社会规范的学习

学习理论

彳丁为主义:

1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理论:狗的实验,获得与消退、刺激泛化与分化

第一信号、第二信号系统(词语,人类特有)

2桑代克的联结一试误学习理论:猫的实验,“现代心理学之父”

学习的实质是建立刺激一反应之间的联结学习是通过试误过程实现的

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

3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理沦:小白竄渎验,学习实质上是一种反应概率上的变化,而强丝是增加反应概率的手段。

①强化:能够增加f反应发生的频率:T强化:实施奖励,负强化:消除不愉快刺激

②惩罚:能够减少/反应发生的频率

③消退:有机体做出以前曾背强化过的行为,如果在这一反应之后不再有强化物的鼓励, 那么,此种行为在将来发生的频率便减少I O

普雷马克原理(祖母原则):° 一级强化物满足人和动物的基本生理需要,二级强化物是指任何一个中性刺激如果与一级强化反复联合,它就能获得自身的强化性质。(拥抱、微笑)程序教学强化的程式:连续强化、间隔强化(定时距式强化、变时距式强化、定比率式强化和变比率式强化。

扇贝效应:在定时强化程式中存在。

4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观察学习是指人们仅仅通过观察他人(榜样)的行为及其结果就能学会某种复杂行为,又称为“无尝试学习”或“替代学习”。观察学习的过程包扌舌: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复制过程、动机过程。

提出三种强化类型: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因观察到榜样人物的行为受到奖励或赞扬时而间接受到的强化。)、自我强化。“身教重于言传、榜样的力量”

二、认知学习理论

1?苛勒的完整一顿悟学习理论(黑猩猩)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蓝图)完形是一种心理结构,是对事物关系的认识。

2.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学习是有目的的,是期望的获得。学习的目的性是人类学习区别于动物学习的主要标志。期望是托尔曼学习理论的核心概念。

学习是对完形的认知,是形成认知地图的过程。学习的最终结果是在对环境综合认知的基础上形成的认知地图。

2.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学习者将来自环境刺激的信息进行内在的认知加工过程。加涅把学习过程分为八个阶段:动机阶段、了解阶段、获得阶段、保持阶段、回忆阶段、概括阶段、操作阶段、反馈阶段。

对教学的启示:1在领会阶段。教师应采用各种手段来引起学生的注意,

2在概括阶段。为促进学习的迁移,教师必须让学生在不同情境中学习,给学生提供

在不同情境屮提取信息的机会;同时,更为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概括和掌握其屮

的原理和原则。

3.在作业和反馈阶段。当,教师应给予反馈,让而强化其学习动机。而而且教师需要

几次作业才能对学生的学习状况作出判断。

4.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学习发现理论又称结构学习理论,布鲁纳是发现学习的创始者,认为学习的本质是主动的形成认知结构。

(1)学习观①学习的实质是主动的形成认知结构。

②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2)教学观

①教学的FI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基本结构指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态度和方法。

②裳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

③提倡发现学习补充:发现学习含义:布鲁纳认为“发现是教育儿童的主要手段7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的最好方法是发现法。发现就是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学生获得的

知识尽管都是人类已经知晓的事物,但如果这些知识依靠学生自己的力量引发出来的,那么对学生來说仍是一种“发现7因此,教学不应当使学生处于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状态,而应让学生自己把事物整理就绪,使自己成为发现者。

意义:

①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未知事物的兴趣。

②利于调动学生的内部动机和学习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冋旋的余地;

③利于学生批判性、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5.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说

有意义学习的实质:

①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②实质性联系指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是非字面的,是建立在具有逻辑关系基础上的,内在的

联系。

③非人为的联系指这种联系不是任意的或人为强加是新知识和原有的认知结构屮的有关观念建

立的某种合理的或逻辑基础上的联系。

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A:从客观条件看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材料在学生心理上是可以理解的;学习内容在学生学习能力范围之內;材料符合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学生可以通过理解去获得知识所具有的意义;

B.从主观条件看第一,有意义学习的心向,第二,原有认知结构的水平。第三,一学习者必须

积极主动。

有意义学习的原则和策略:1.逐级分化原则;2.整合协调原则;3.先行组织者策略。

三.构建主义学习理论

教育心理学的一场革命、创始人一皮亚杰

1?构建主义学习观

①强调学习的主动结构性;

②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

2.构建主义学生观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

3.构建主义知识观

①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

②知识并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

③尽管我们通过语言符号赋予知识一定的外在形式,甚至这些命题还得到了较普遍的认可,但

这并不意味这学生会对这些命题有同样的理解因为这些理解只能由每个学生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构建起来。

4?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应用:探究学习、支架式教学、情境教学、合作教学

5?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对教育实践的启示:

①知识观告诉我们,知识并不是绝对的真理;

②学习观告诉我们,学习具有建构性,社会互动性,情境性;

③学生观告诉我们,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而是具有己有的经验。

四、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自由学习观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罗杰斯认为学习是个人自主发起的、使个人整体投入其中并产生全面变化的活动,学习内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极为重要。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人潜能、个性与创造性的发展强调自我实现、自我选择和健康人格作为追求的目标。

1.知情统一的教学目标观:罗杰斯的教育理想就是要培养“躯体、心智、情感、精神、心力融汇一体”的人,也就是既用情感的方式也用认知的方式的情知合一的人。学生内在遭能的自由发挥。

2.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主要特征:全神贯注、自动自发、全面发展、自我评估。意义学习包含

四个要素:①学习是学习者自我参与的过程,

②学习是学习者自我发起的,

③学习是渗透性的,它的行为、态度以及个性等都发生变化

④学习的结果由学习者自我评价

3.学生中心的教学观有称为非指导性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的资源,提供一种促进学习

的气氛,让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

(1)以学生为本;(2)让学生自发地学习;(3)排除对学习者自身的威胁;(4)给学生安全感。

3.学生中心的教学观体现在真实或真实;2尊重、关注和接纳,3移情性理解。

学习动机

定义: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己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学习活动朝向一定学习目标的一种内部启动机制。

学习动机的构成

1.学习需要(学习内驱力)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的内驱力

组成即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认知内驱力:指向学习任务和活动本身,以求知作为目标,从知识的理解和获得中得到满足一种内部动机,是学习活动中最稳定、最可靠、最持久的推动力。

自我提高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是一种通过自身努力,取得一定的学业成就,从而贏得一定的社会地位、威望和自尊的需要。

附属内驱力:指个人为了获得长者们或权威们的赞许、认可或接纳,而表现出来的努力学习的需要。

2.学习期待

学习动机的能

1?激发功能2.指向功能3 ?维持功能4.调节功

能学习动机的分类

1?内部动机一外部动机

2?高尚动机一低级动机

3.远景性动机一近景性动机

4 ?直接动机一I'可接动机

学习动机的理论

1.行为主义的强化理论(巴普洛夫、斯金纳、桑代克等)一如奖励奖品、惩罚

2.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的系“耶克斯一多徳森定律”表明,动机不足或过强都会影响学习效率。

1.在学习较复杂的问题时,中等偏低的动机强度最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2.在学习中等强度的问题时,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的关系是倒U型曲线关系;

3.在学习任务比较简单时,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的关系是线性的关系,动机强度越高,学习

效率越佳。

3.自我效能感理论(班杜拉)定义: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否成功从事某一行为的主观判断。

结果期待指一个人对某一特定的行为将造成某种结果的估计;

功效期待指一个人能成功地执行某种可以产生一定结果的行为的信念(对个人能力的评估功能:

①决定学生对学习活动的选择及对活动的坚持性;

②影响学生对待学习困难的态度;

③影响学习任务的完成;

④影响学习时的情绪状态;

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①自身成败经验②对他人的观察(替代经验)③言语劝说④情绪和生理

状态

4.成就动机理论邙可特金森)成就动机的结构影响人们选择不同难度的任务:

求成型的人喜欢选择有50%把握、有一定风险的工作;

避败型的人倾向于回避有50%把握的工作,喜欢选择成功概率几乎为0或接近100%即非

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

4.成败归因理论(韦纳)

努(努力)可(可控)look —定(稳定)能(能力)做(工作任务)

习得性无助

所谓习得性无助,是当个体感到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会对自己的重要生活事件产生影响时所体验到的--种抑郁状态。

例如,一个学生总是失败,并把失败归于内部的、稳定的和不可控的因素(即能力低),就会形成一种习得性无助的自我感觉。

6.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

自我实现的需要

审美的需要

认识和理解的需要(求知的需要)

尊重的需耍

属与爱的需要

安全需要

生理的需要

只有低一级需要基本满足后,髙一级需要才能成为行为动力。

高一级需要产生时,低级需耍并不消失。同一时期内,人就有多种需要并存,但有的需要占主导地位。

7.徳韦克的成就目标理论

人们对能力持有两种不同的内隐观念:

能力实体观:能力是稳定的,不可改变的特质,倾向建立“表现目标”,自我卷入的学习者, 即他们希望在学习过程中证明或表现自己的能力;

能力增长观:能力是不稳定的,是可以控制的,倾向建立“掌握目标”,任务卷入的学习者, 即他们希望通过学习来提高自己的能力。

8.卡文顿的自我价值理论

认为个人的自我价值是人的主要需要。学生通过努力,获得成功,可以提高自我价值感。自我价

值感是个人追求成功的内在动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必须培养和保护学生的自尊。

自我价值理论将动机类型划分为四种,也就随之将学生划分为四种:

高驱低避型:定向成功者

低驱高避型:

髙驱髙避型:过度努力着,隐晦努力(偷学)

低驱低避型:失败接受者

9.自我决定理论:德西和卡文西

徳西效应:1.外部奖励可能会削弱动机

2.教育最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对学习活动本身的动机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培养:

1.学习动机的培养是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2.设置具体冃标及到达n标的方法;

3?设置榜样;

4.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5?利用原有动机的迁移,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

6.注意学生的归因倾向;

激发:

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根据学习任务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耶克斯-多徳森定律

给予恰当的评定,激发学习动机

适当进行积极归因训练,促使学生继续努力韦纳成败归因

恰当进行奖惩,维护内部学习动机行为主义强化理论/德西效应妥善处理竞争和合作

培养自我效能感阿特金森成就动机理论

学习迁移

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其实质是经验的整合。学习迁移的分类:

1.正迁移(助长性/积极迁移)一负迁移(抑制性/消极迁移)

正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即两种学习之间相互促进。

负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逍極的影响,即两种学习之间相互干扰。

2.顺向迁移一逆向迁移

顺向迁移:指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产生的影响。

逆向迁移:指的是后来的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

响。

3.水平迁移一垂直迁移

水平迁移/横向迁移:指在难度、复制程度和概括层次上处于同一水平的先行学习内容与后继学习内容、学习活动之间产生的影响。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垂直迁移/纵向迁移脂先行学习内容与后继学习内容是不同水平的学习活动之间产的影响。

4.一般迁移一特殊迁移

一般迁移:原理、原则、态度、方法、策略

特殊迁移:具体知识与动作技能的迁移,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要素重新组合并移用到

另一种学习中

5.同化性迁移一顺应性迁移一重组性迁移

同化性迁移:不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直接将原有的认知经验应用到本质特征相同的一类事物中去。

顺应性迁移:协调性迁移,当原有的经验结构不能将新的事物纳入其结构内时,需调整原有的经验或对新IH经验加以概扌舌,形成一种能包容新IH经验的更區二级的经验结构,以适应外界的变化。例如,“铜”、“锌”、“铝”等概念的掌握对形成“金属”这种概念的影响就属于顺应性迁移。

重组性迁移:指重新组合原有经验系统中的某些构成要素或成分,调整各成分之间的关系或建立新的联系,从而应用于新的情境。例如,将己学握的字母进行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单词。“蓝瘦、香菇”

学习迁移的理论

1?形式训练说一沃尔夫:官能说,(注意力、记忆力、推理力)第一个学习迁移理论

2.共同要素说一桑代克、伍德沃斯(相同要素说)第一个通过实验得岀对迁移理论(形状直觉实验):1?重视学习的具体内容和具体问题的研究:

2.迁移是非常具体的、并且是有条件的,只有当前后学习中有共同的要素即共同的内容

时,才能发生迁移。

3.概括化理论一贾德(经验类化说、水下击靶实验)共同成分只是产生迁移的必要条件,而迁移产生的关键在于学习者能够概括出两组活动Z间的共同原理,学习者的概括水平越高,迁移

的可能性越大。

4.关系转化理论一苛勒(小鸡觅食)

1.迁移的实质是对事物间关系的理解

2.迁移不是自动发生的,而是学习者顿悟的结果

换言之,迁移不是由于两个学习情境具有共同成分、原理和规则而形成,而是由于学习者突然发现两个学习经验Z间存在的共同关系的结果

6.认知结构迁移理论一奥苏伯尔

在奥苏贝尔看来,一切新的有意义学习都是在原有的学习基础上所产生,不受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影响的有意义学习是不存在的,这也就是说,一切有意义的学习必然包括迁移,而学习者原有认知构的特征则始终是影响新的学习与保持的关键因素。

1.-切有意义的学习必然包含迁移

2.认知结构变量是影响学习迁移的重要因素

认知结构变量的作用

原有认知结构中已有观念的可利用性

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知识的可辨别性

认知结构屮原有的知识的稳泄性和清晰性

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

?客观因素

o学习材料的特性

o学习材料之间的相似性

0教师的指导

0媒体

?主观因素

0智力

。年龄

。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

0学习者对学习和学校的态度

。学习者学习策略的水平

0学习者对学习的定势(心向)陆钦斯“量杯实验”定势影响迁移

请简述促进知识迁移教学

1.精选材料作为教材内容

2.合理编排教材内容

3.科学呈现教材内容

4.合理编排教学程序

5.教授学习方法,提高学习策略水平

6.加强“双基”训练,提高知识的概括化水平

第五节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的特征:主动性、有效性、过程性、程序性

自我调节学习是指学生为了保证学习的成功、提高学习效果、达到学习目标,主动地运用与调控元认知、动机与行为的过程。

学习策略的种类:边克卡

认知策略: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即信息加工的方法和技术

复述策略:如重复、抄写、记录、画线、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排除干扰、整体识记和分段识记、多种感官参与、复习形式多样化

精细加工策略:如想象、口述、做笔记、类比、答疑、记忆术(如关键词发、谐音联

想法)、提问、生成性学习、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

组织策略:如组块、选择要点、列提纲、画地图、列提纲、利用图形(如结构图、流

程图等)利用表格

元认知策略:是学生对自己整个学校过程的有效监视和控制的策略,即对信息家公告称进行调控的策略,是“自己对白己的认知7

计划策略:如设置目标、浏览、设疑等

监控策略:如自我测查、集中注意、监视领会等

调节策略:如调整阅读速度、重新阅读、复查、使用应试策略等

资源管理策略:指帮助学生有效的管理和利用环境和资源,以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的策略。吋间管理:如建立吋I'可表、设置目标等

学习坏境管理:如寻找固定地方、安静地方、有组织的地方等

努力管理:如归因子努力、调整心境、自我谈话、自我强化等

资源利用策略(其他人的支持):如寻求教师帮助、伙伴帮助、获得个别指导等学习策略训练的原则:

主体性原则

内化性原则

特定性原则

生成性原则

自我监控

自我效能感

学习策略训练的方法

(1)指导教学模式

指导教学模式与传统的讲授法十分类似,由激发、讲演、练习、反馈和迁移等环节构成。

(2)程序化训练模式

所谓程序化训练就是将活动的基本技能,如解题技能、阅读技能、记忆技能等等,分解成若干有条理的小步骤,在其适宜的范围内,作为固定程序,要求活动主体按此进行活动,并经过反复练习使之达到自动化程度。

(3)完形训练模式

完形训练就是在直接讲解策略之后,提供不同程度的完整性材料促使学生练习策略的某一个成分或步骤,然后,逐步降低完整性程度,直至完全rti学生自己完成所有成分或步骤。

(4)交互式教学模式

交互式教学这种方法,主要是用來帮助成绩差的学生阅读领会,它是由教师和一小组学生(大约6人)一起进行的,旨在教学生这样四种策略:①总结②提问③析疑④预测。

(5)合作学习模式

两个学生一组,一节一节地彼此轮流向对方总结材料,当一个学生主讲时,另一个学生听着, 纠正错误和遗漏。然后,两个学生彼此变换角色,直到学完所学材料为止。实际教学屮,教师不管采用什么方法进行学习策略的教学,都要结合学科知识。

具体学习心理

知识的分类

根据反映活动的形式不同,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

陈述性知识识也叫“描述性知识”、“事实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行动性知识”

根据知识能否清晰地表述和有效的转移,将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

布卢姆将知识分为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反省认知知识

根据反应活动的深度不同,将知识分为感性知识、理性知识

根据知识的概括水平,可将知识分为具体知识、抽象知识

知识表征

知识的表征是指知识或信息在人脑川记载和贮存的方式。

陈述性知识是以概念、命题和命题网络、表彖或图式表征;

程序性知识主要以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表征,有时也可能以图式表征.

知识的学习过程一知识的理解.保持.应用

传统教育心理学关于知识学习的心理过程:知识的理解、知识的巩固、知识的应用

1知识的理解:

知识的直观方式: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言语直观

概念的基本要素:名称内涵外延

内涵和外延成反比关系,即内涵越大,外延越小:内涵越小,外延越大.

变式是指提供给学生的各种直观材料或事例在保持本质特征不变的情况下,不断变换非本质特征,以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舍弃非本质特征。

2知识的保持: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如何合理组织复习

1?及时复习,经常复习;

2.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3.做到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

4.反复阅读与试图冋忆相结合;

5.复习方法要多样化;

6.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

7.过度学习

技能的形成

根据动作的连贯与否,分为连续型动作技能和非连续型动作技能

根据动作对环境的依赖程度,可以划分为封闭型动作技能和开放型动作技能

根据是否操作一定的工具,分为徒手型操作技能与器械型操作技能

根据动作的精细程度与肌肉运动强度的不同,分为细微型操作技能和粗放型操作技能练习是多种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

影响动作技能的形成因素/操作技能的培养要求:

(1)准确地示范与讲解

(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

(3)充分而有效地反馈

(4)建立稳定而清晰的动觉

练习曲线的特征:

第一,开始进步快;

第二,中间有一个明显的、暂吋的停顿期,即高原期;

第三,后期进步较慢;

第四,总趋势是进步的,但有时出现暂时的退步。

操作技能的形成阶段:操作定向?操作模仿一操作整合一操作熟练

加里培林的智力技能形成阶段:活动定向一物质或物质化活动一出声的外部言语一无声的外部言语内部言语(完全借助内部言语完成,高度简要、自动化,是很少发生错误的熟练阶段。在这一阶段,心智活动以抽象思维为其主要成分)

心智技能的形成阶段:原型定向一原型操作一原型内化

品德

品德与道德的联系

1.个体品德的内容来源于社会道德;

2.个体品徳的形成依赖于社会道徳;

3.道德和品德的直接根源不同但它们最终根源是相同它们都耍受到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品德的心理结构(知情意行)

1.道徳认知:是人们对道徳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是个体品徳的核心部分。

2.道徳情感:是伴随着道徳认识而出现的一种内心体验。

3.道德意志:是一个人自觉地调节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一定道德目的的心理过程,通常表现

为一个人的信心、决心和恒心。

4.道德行为:实在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的推动下,表现出來的对?他人或社会具有一定道德意义的实际行为,道德行为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

品徳形成的一般过程:依从一认同一内化

(一)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对偶故事法

儿童道徳发展的阶段:

1.前道徳阶段仃辽岁)

2自我屮心阶段(2~5岁):该阶段的儿童对规则的认识具有自我屮心性的特点。

3.他律道德阶段(外8岁):又称为“权威阶段”或“道德实在论阶段”。

第一,单方面地尊重权威,认为有义务遵守成人标准和服从成人规则,规则不可变:笫二,从行为的物质后果来判断一种行为的好坏,而不考虑主观动机。

4启律阶段(8-10岁)称为“可逆性阶段”或“合作道德阶段”或“道德相对论阶段”, 第一,认为规则不是绝对的、不可以改变的,而是同伴间的其同约定,是可以通过共同协商改变的,

而且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可以违反规则;

第二,判断行为时,既考虑行为的后果,还考虑行为的动机:

笫三,主张回报式惩罚。

5公正阶段(11> 12岁以后)这一阶段学生开始出现了利他主义。

(二)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道德两难故事”

1.前习俗水平(0?9岁)

第一,服从与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

第二,相对功利的道徳定向阶段。又称为朴素的利己主义阶段。

2.习俗水平(9?15岁)

第一,好孩子的道德定向阶段。又称为寻求认可的道德定向阶段。

笫二,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又称为遵守法规的道德定向阶段。

3.后习俗水平(16岁以后)

第一,社会契约的道徳定向阶段。

第二,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乂称为普遍伦理的道德定向阶段。

品德的培养方法

品德的培养方法有说服教育、榜样示范、奖励与惩罚、小组道德讨论、角扮演、群体约定、价值辨析等

问题的解决

问题的基本成分:初始状态、目标状态、初始状态与目标状态Z间存在的障碍

分类:有结构的问题:己知条件和目标都比较明确,如练习题、应用题

无结构的问题:己知条件与目标都不清楚,问题情境不明确,如修电脑,不知问题出在哪里,需先检查。

问题解决的特征:目的性、认知性、序列性

问题解决的分类:常规性问题解决、创造性问题解决

问题解决的过程: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

问题解决的策略

算法式:又称为试误法,是一种按逻辑来解决问题的策略,是把解决问题的方法一一进行尝试,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是一定能得出正确答案的特定

启发式:手段一一目的分析法、爬山法、逆推法。

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1.有关的知识经验

2?个体的智能与动机强度

3.定势与功能固着

4.问题情境与表征方式

5.原型启发与酝酿效应

创造性的培养

创造性思维的特征

.思维的流畅性:答案个数

?思维的灵活性:答案类型数

?思维的独特性:独特见解独具匠心

影响创造性的因素:环境、智力、个性

创造性的培养:

?创设有利于创造性培养的环境

?塑造创造性的个性

?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智力:发散思维训练、头脑风暴训练、分合法、自由联想技术、自

我设计训练、推测与假设训练

教学心理

教学设计主要包括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教学媒体设计、教学

过程设计以及教学评价设计。

布卢姆教学目标的分类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大领域,

认知领域:知道、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

情感领域:接受或注意、反应、评价(价值化)、价值观的组织、价值与价值体系的个性化。动作技能目标:知觉、模仿、操作、進确、连贯、习惯化。

教学策略设计特征:

(1)对教学行为的指向性;

(2)结构功能的综合性;

(3)策略制定的可操作性;

(4)教学策略的调控性;

(5)策略制定的层次性;

(6)应用实施的灵活性。

具体的教学策略:

(1)直接教学;以教师为中心

(2)接受学习;奥苏贝尔、以教师为屮心

(3)发现学习;布鲁纳

(4)探究性学习;施瓦布

(5)程序教学;普莱茜、斯金纳一种个别化教学形式,小步子、积极反应、及吋强化(反

馈)、自定步调、低错谋率

(6)学握学习;布卢姆适应学习者个别差异,适合学习能力较低的学生以及有各种特殊需

要的学生。

(7)合作学习;

(8)基于问题学习(PBI):学生通过解决不一定具有正确答案的真实性问题,从而获取知识

的教学方式。

课堂管理

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教师的领导风格、班级规模、班级的性质以及学生对教师的期望。课堂管理在课堂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性:(一)维持功能(二)发展功能(三)促进功能课堂管理包括:课堂群体管理、课堂环境管理、课堂纪律管理

正式群体的发展阶段:松散群体、联合群体、集体则是群体发展的最高阶段

课堂管理的根本目的是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

第一,增加学生的学业学习时间。

第二,增加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

第三,帮助学生形成自我管理的能力。

课堂纪律管理根据形成途径,课堂纪律一般可分为以下四类。

(一)教师促成的纪律

(二)集体促成的纪律

(三)任务促成的纪律

(四)自我促成的纪律

教学测量的若干概念

(一)定类测量:类别或数字标记eg:男1女2

(二)定序测量:次序eg:体育比赛排名

(三)定距测量:真实差距,可加减eg:长度

(四)定比测量:确定比率,可乘除,具有实在意义的真正零点eg:年龄

内蒙古教师资格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考点归纳

内蒙古教师资格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考点归纳 欢迎来到内蒙古招生考试信息网,这里为您提供最新的内蒙古教师招聘考试、内蒙古特岗教师考试、内蒙古教师资格考试等相关资讯,并且提供内蒙教师考试真题、模拟题、面试指导等备考资料及内蒙教师考编培训等,内蒙古中公教师预祝众考生考试成功! 内蒙古教师资格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考点归纳一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和行为的一门科学,作为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心理和行为,既包括人的心理和行为,也包括动物的心理和行为,但以人的心理和行为为主。 2、人的心理现象一般可以分为心理过程和心理特性两个方面。 3、个体的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活动三个方面。 4、个性心理特征:气质、性格、能力。 5、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他被称为“心理学之父”。 6、构造主义心理学,代表冯特,意识结构为研究对象,基本的心理元素,研究构成要素。 7、行为主义心理学:1913年,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发表了《一个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学》,宣告了行为主义的诞生,其研究路线可以用“刺激-反应”(S-R)公式来表示,这是早期的行为主义,也称为“古典行为主义”。后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被称为“新行为主义”。 8、格式塔式心理学(完形心理学):韦特海默、考夫卡、苛勒。 9、精神分析学说是由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创立的,精神分析学派注重对人类异常行为的分析和动机、无意识现象的研究。他提出了由本我、自我、超我组成的人格结构模型。 10、认知心理学:1967年,奈赛尔《认知心理学》一书的出版是现代认知心理学诞生的标志。狭义的认知心理学,特指信息加工心理学。 内蒙古教师资格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考点归纳二 1、在心理学中,发展是个体随年龄增长而发生的具有顺序性的系统变化。所谓系统变化是指发展所包含的变化不是随机、混乱、无组织的,而是系统、有组织的。 2、心理发展不但包括新的心理与行为特点和能力的出现、已有心理与行为机能的增强,还包括已有特点与能力的衰退或消失。

2018年教师资格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重点笔记整理

第一部分教育学 Part One Education Chapter 1教育与教育学 Section 1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的定义 广义:泛指一切能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 狭义:学校教育更狭义:德育 二、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 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二、教育的基本要素 1.教育者教育活动的主体,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2.受教育者(学习者)学习的主体 3.教育影响(媒介)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互相作用的中介 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手段 三、教育的本质 有目的的培养人时教育这一社会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的根本区别,是教育的本质特点,即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四、教育的功能 1.含义: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2.类型:从作用对象: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 从作用方向:正向功能(积极)和负向功能(消极) 从呈现形式: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五、教育起源说 六、教育的历史发展与改革 (一)原始社会的教育 1.教育是在生产劳动中进行的 2.教育没有阶级性 3.教育水平低下 (二)古代学校的教育 1.古代中国教育 夏代:早在4000年前的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孟子》:设庠、序、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 西周:“学在官府”官学体系有了“国学”“乡学”之分 春秋战国:私学兴起百家争鸣(儒、墨、道、法) 秦朝:文化教育专制,法家占统治地位焚书坑儒,百家争鸣over 汉代:帛和纸作为书写工具出现;汉武帝独尊儒术 魏晋:实行“九品中正制”消极影响 隋唐:选士制度科举制中央官学 宋代:程朱理学成为国学产生书院《四书》作为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 [宋元明清] 明代:八股文被规定为科举的固定格式 清末:废科举,开学堂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合集

科二教育知识与能力 教育基础知识 1.《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著作。 2. 《学记》教育原则:教学相长、及时而教、不陵节而施、长善救失、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学不躐( liè)等、藏息相辅等。 3. 苏格拉底在教育理论上的最大贡献是“产婆术”。(问答法) 4. 柏拉图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代表作《理想国》。 5.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观点。 6. 昆体良是西方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代表作《雄辩术原理》是西方第一本教育专著,也是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班级授课制的萌芽。 7. 培根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提出来。康德最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 8.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被称为“教育学之父”,其著作《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最主要的教育观点是:提出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提出“泛智”教育,提出教育应适应自然的思想首次从理论上论述班级授课制。 9. 卢梭是法国教育家,代表作《爱弥儿》提出自然主义教育,儿童本位思想。 10. 裴斯泰洛奇是瑞士教育家,教育史上小学各科奠基人,在其代表作《林哈德与葛笃德》中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倡导自然主义教育,提倡情感教育、

爱的教育。 11. 洛克是英国教育家,代表作《教育漫话》,提出“绅士教育”和“白板说”。 12. 第斯多惠是德国教育家,被称为“德国教师的教师”,代表作《德国教师教育指南》。 13. 斯宾塞是英国教育家,最早提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代表作《教学论》,提出“教育是为幸福生活做准备”。 14. 乌申斯基是苏联教育家,代表作《人是教育的对象》,将教育学称作艺术。 15.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其代表作《普通教育学》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提出了教育性原则(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和四段教学法(明了、联想、系统、方法),提倡传统教育三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16. 美国教育家杜威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主张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主张教育无目的论,倡导“新三中心”(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和“在做中学”。 17. 苏联教育家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被公认为世界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 18. 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则是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19. 当代教育学理论新发展,主要包括布鲁姆的教学目标理论,布鲁纳的“结构教学论”,赞可夫的“发展性教学理论”,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论”,苏霍姆林斯基的“和谐教育思想”。

教师资格证心理学重点名词解释

1,心理学的研究原则与方法 研究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实践性原则 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心理测验法,个案研究法 2,心理学的基本任务 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揭示人的心理现象的实质,探讨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规律。 (1)探索心理规律,科学地解释人的心理现象。 (2)运用心理规律,有效地调节人的心理活动 (3)将心理规律应用于生活实践 3,阐述心理学的性质及主要依据。 心理学是一门既具有社会科学性质又具有自然科学性质的中介科学或边缘科学。主要依据是; (!) 从心理学的主体来看,作为反映主体的人是社会的实体又是一种活动者的自然实体。人既不是离开了社会的自然实体也不是脱离了自然的社会实体。 (2)从心理学的器官来看,人脑是在社会劳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而人脑本身存在固有的自然性质。 (3)从心理的内容来看,人所反映的客观现实既包括社会现实又包括自然现实。 (4)从心理的过程来看,作为人的反映过程的研究多半是自然科学的方法,而人的个性实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多采用社会科学的方法。 (5)从心理的根源来看,人的心理是意识是社会的产物,又是长期自然界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产物。 3,为什么说脑是心理的器官? (1)日常生活经验证明 (2)医学临床经验证明 (3)科学实验证明 4,简述兴奋过程与抑制过程的运动规律 (!)兴奋与抑制的扩散与集中 (2)兴奋与抑制的相互诱导 5,反射弧的组成部分有哪些? 反射弧的由五部分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5,简述感觉与知觉的关系 感觉与知觉是紧密联系而又有区别的心理过程。 联系:(1)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但不是感觉数量的简单相加。 (2)知觉和感觉都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而产生的,两者常常交织在一起。 区别:(1)二者在感受与反映客观事物属性方面的区别。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综合整体的反映。 (2)二者在分析器方面的区别。感觉是单一分析器活动的结果,而知觉往往是多个分析器同时或相继活动的结果。 (3)经验在感觉与知觉活动中起的作用不同。经验在感觉中可有可无,而经验在知觉中是必不可少的。 6,说明观察与感知的联系与区别 观察与感知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联系:观察是在感知的基础上形成的,没有感知活动就不会有观察,这是两者的联系。区别:(!)观察是一种主动认识对象的形式,而感知是由对象的特点或人的兴趣引起的。

(完整版)高等教育心理学(重点复习资料)

高等教育心理学 名词解释 高等教育心理学(66,69,p2) 知识(64,67,69,p191) 集体(59,64,66,67,68,69,p119) 心理发展(59,66,68,69,p17) 社会助长(68,p120) 成就动机(68,p72) 自我意识(66,67,p103) 最佳刺激水平理论 教学目标(64,p ) 意识(59,p103) 最佳刺激理论(59,67,p ) 简答题 成熟的自我意识有哪些表现(69,p105) 学习迁移的概念及其类型(69,p85-86)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66,67,69,p130)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64,69,p13) 心理咨询的主要形式(59,68,p152) 加涅学习结果分类理论(68,p40) 教师智慧与教师能力的关系(64,68,p ) 正迁移负迁移(举例)(66,68,p85) 教学测验的种类(59,67,p256) 高等教师的社会角色和社会功能(67,p170) 简述教师的教学机智和教学能力(59,67,p184-185) 群体对个体影响,(66,p120) 教学测量与评价(66,p268) 学习迁移的影响因素,(59,64,p96) 情绪情感的分类(64,p) 第一章绪论 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 66闭,69闭名词解释)P4 是研究高等学校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3 教师的教学心理规律。 4 1.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 2.大学生心理发展特征与教育 3.“学”与“教”的心理规律 4.大学生品德心理的形成与发展 5.大学生身心健康与审美心理的形成与发展 6.大学生的心理卫生与教育 7.大学生的个体差异与智力开发及测量 8.现代教育技术与个别化教学 9.大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 5客观性原则、发展 性原则、理论联合实际原则、教育性原则 6 69闭 1.观察法 2.实验法(自然实验法、实验室实验法) 3.问卷调查法 4.个案分析法 一个完整教学过程包括6环节: 1、明确教学目的 n 激发学习动机 n 树立行为目标 n 掌握学习内容 2、分析任务n 知识的准备 n 能力的要求 n 实现的步骤 3、确定学生原有水平 n 心理发展水平 n 知识能力水平 n 个体差异 n 需求差异 n 动机强弱 4、设计课程 n 合适的教材 n 适当的教法 n 理论讲授 n 实践环节 n 课外练习 n 考试要求 5、教学n 学生的学习 n 老师的教学 n 教学互动 n 教学相长 6、评价 n 心理学提供测量工具 n 心理学提供测量常模 n 心理学提供评价方法 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协调各个环节间的关系,从而使整个教学系统整体优化,提高教学系统的效率。n 举例分析 n 详见教材P2。 第二章高校学生的身心与认知发展 1P17(66闭,68闭,69闭)) 是指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就是心理活动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 2 (1 )生理变化对心理发展产生影响的方式 直接作用:身体变化与心理发展之间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间接作用:通过个人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的折射而起作用 (2)体态变化的影响 (3)早熟与晚熟的影响 3P27 大学生的认知发展就是思维发展。所谓思维是以已有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进行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大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 1)处于由形式逻辑思维向辩证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见教材P27(大学生的形式逻辑思维继续完善;大学生的辩 证逻辑思维逐渐发展成主要的思维形态。) 2)在常规思维继续发展的同时,创造性思维也在显著发展; 3)在思维能力高度发展的同时,形成了对思维的元认知。 4P28 1.--的波动性 2. --的延续性和心境化 3. --的丰富性与

202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心理学必考重点知识复习手册(精品)

202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心理学必考重点 知识复习手册 一、名词解释 1、教育学——是通过研究教育现象来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2教育科学——指研究教育规律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 3教育规律——是教育、社会、人之间和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和关系,具有客观性、必然性、稳定性、重复性。 4、教育学的任务——是通过对教育现象的研究,来探索和揭示教育的客观规律,从而为教育实践活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5、义务教育——是国家通过法律形式予以规定的每个人都必须接受的一定程度的教育。 6、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培养人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7、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组织、有系统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简单的说,学校教育就是专门的育人活动。 8、遗传素质——是先天继承下来的,与生俱有的生理特点和解剖特点。 9、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目标、总要求,是所培养的人应达到的最终标准。 10、全面发展教育——就是“为促使人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而实施的教育。”

11、“个人全面发展”——指人们有目的地联合起来,控制、利用合发展由资本主义生产提供的物质基础,并消除其历史造成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克服和消除那些以私有制为核心展开的人的发展中的矛盾,从而达到个人智力和体力的统一,物质劳动、精神劳动和享受的统一,生存和发展的统一,使个人的天资和潜能、兴趣和才能得到前所未有的充分发展,使个人的身心、精神、才能、个性全面而和谐的发展。 12、素质——指的是人所具有的稳定的内在的基本品质资质、特点特征等。 13、素质教育——是按照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和教育对象身心发展的特点,来发掘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潜能,弘扬其主体精神,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 14、应试教育——是一种以升学为唯一目的,围绕应考科目去开展学校活动的,片面的选拔淘汰教育。 15、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的人。 15、师生关系――是学校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法过程中为完成共同的教育任务而结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 16、师德——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必须履行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从本质上讲,它是一定社会或阶级道德的一种具体、特殊的表现形式。 17、师生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为完成共同的教育任务而结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教育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产生于人类的生产劳动节,是传承社会文化节、传递生产经验收报告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教育主要批学校教育工作者,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它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 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是个体在社会的生存需要。 2、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3、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4、在教育这种培养人的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及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矛盾活动。 教育的社会属性: 1、教育具有永恒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 2、教育具有历史性。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每个时期的教育具有自己的特点。 3、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教育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制约,但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又具有相对独立性。,教育的独立性主要表现在:第一,教育具有继承性;第二,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第三,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0世纪以后的教育的新特点: 第一,教育终身化;第二,教育的全民化;第三,教育的民主化;第四,教育的多元化;第五,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 第一,关于教学原则:他提出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的原则 第二,关于教学制度:他最早提出并系统论述班级授课制以及教学的原则、方法; 第三,关于教学思想:他提出要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经普通人的“泛智教育” 第四,关于教学内容:他规定了百科全书式的课程 第五,关于教学原则:他首次提出并论证了直观性、系统性、量力性、巩固性和自觉性等一系列教学原则。 他发表的〈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赫尔马特教育思想: 第一,他将伦理学和心理学的理论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 第二,他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形成了传统教育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三中心论

教师资格证心理学重点名词解释

1,心理学的研究原则与方法研究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实践性原则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心理测验法,个案研究法 2,心理学的基本任务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揭示人的心理现象的实质,探讨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规律。(1)探索心理规律,科学地解释人的心理现象。 (2)运用心理规律,有效地调节人的心理活动 (3)将心理规律应用于生活实践 3,阐述心理学的性质及主要依据。心理学是一门既具有社会科学性质又具有自然科学性质的中介科学或边缘科学。据是; 主要依(!)从心理学的主体来看,作为反映主体的人是社会的实体又是一种活动者的 自然实体。人既不是离开了社会的自然实体也不是脱离了自然的社会实体。 (2)从心理学的器官来看,人脑是在社会劳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而人脑本身存在固有的自然性质。 (3)从心理的内容来看,人所反映的客观现实既包括社会现实又包括自然现实。 (4)从心理的过程来看,作为人的反映过程的研究多半是自然科学的方法,而人的个性实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多采用社会科学的方法。 (5)从心理的根源来看,人的心理是意识是社会的产物,又是长期自然界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产物。 3,为什么说脑是心理的器官? (1)日常生活经验证明 (2)医学临床经验证明 (3)科学实验证明 4,简述兴奋过程与抑制过程的运动规律(!)兴奋与抑制的扩散与集中 (2)兴奋与抑制的相互诱导 5,反射弧的组成部分有哪些?反射弧的由五部分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5,简述感觉与知觉的关系感觉与知觉是紧密联系而又有区别的心理过程。联系:(1)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但不是感觉数量的简单相加。 (2)知觉和感觉都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而产生的,两者常常交织在一起。区别:(1)二者在感受与反映客观事物属性方面的区别。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综合整体的反映。 (2)二者在分析器方面的区别。感觉是单一分析器活动的结果,而知觉往往是多个分析器同时或相继活动的结果。 (3)经验在感觉与知觉活动中起的作用不同。经验在感觉中可有可无,而经验在知觉中是必不可少的。 6,说明观察与感知的联系与区别观察与感知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联系:观察是在感知的基础上形成的,没有感知活动就不会有观察,这是两者的联系。区别:(!)观察是一种主动认识对象的形式,而感知是由对象的特点或人的兴趣引起的。 (2)观察是知觉、思维和语言相结合的活动过程,而感知只是分析器的综合活动。所以,观察比感知更具有理解性。 (3)观察过程要求观察着保持稳定的有意注意,而感知过程不必有这一要求。 (4)观察活动往往常常受到人的情感和意志的影响,而感知活动则较少受到这种影响。7,简述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客观因素。 客观因素有: (1)对象和背景的差别性 (2)对象的活动性

(word完整版)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笔记知识点,推荐文档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01教育基础 一、我国小学教育的历史与现状 小学教育的发展历程 古代小学教育 我国小学产生于殷周时代。 古代的小学教育的特点: 1、具有鲜明的等级性 2、教育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服务 3、教育过程是通过对儿童的管制、灌输来进行,具有一定的刻板性和专制性。 近现代的小学教育 1、1878年,张焕纶所创办的上海正蒙书院内附设的小班,是我国近代小学的开端。(南洋公学外院是中国近代意义上最早正式成立的公立小学堂) 2、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设立初等小学堂,学制五年,人学对象为7岁儿童,同时规定初等小学教育为义务教育,这是我国历史上首次实行义务教育的开始。 3、1912年,“中华民国”教育部改小学堂为小学校。 当代小学教育 1、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开始推行九年制义务教育,标志着我国的义务教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2、1992年《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小学开始了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的改革 3、2001年开始了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小学教育的现状 1.小学教育普及率稳步上升 2.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3.教师队伍建设日趋完善 4.办学体制走向多元化 5.课程改革不断深化 二、小学教育的特点 教育对象的特殊性

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小学生的发展可能性;学生的能动性和主动性 小学教育的基础性 (1)社会发展层面的基础性 ①小学教育是各级各类教育的基础②小学教育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起着奠基作用(2)个体发展层面的基础性 (3)课程内容层面的基础性 小学教育的义务性(义务教育的显著特征:强制性、免费性和普及性) 小学教育的全面性小学教育是向儿童实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 三、小学的组织与运行 学校管理的基本要素:管理者、管理手段、管理对象 学校管理的基本内容:思想品德教育管理、教务行政管理、教学工作管理、总务工作管理 学校管理过程的基本环节:计划-实施-检查-总结 学校管理的基本原则:方向性原则、有效性原则、民主性原则、科学规范性原则、系统整体性原则、责任制原则 学校管理的常用方法:行政管理方法、法律法规管理方法、经济管理方法、思想教育方法、数理统计方法 校长负责制成为我国现阶段中小学的管理体制。包括了校长全面负责、党支部保证监督、教职工民主管理三个组成部分。 学校主要职能部门:校长办公室、教务处、政教处、总务处、教研室、年级组 四、教育学基础知识 教育学的发展: 教育学的萌芽: 《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的文献 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结合。 墨翟:兼爱、非攻,注重实用技术。 苏格拉底:产婆术(讥讽-助产术-归纳) 柏拉图:《理想国》,是“寓学习于游戏”的最早提出者。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代表作《政治学》,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

2018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中学)附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在科学分类中,首次将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划分出来的学者是 A.卢梭 B.培根 C.康德 D.洛克 2.人类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 A.《学记》 B.《孟子》 C.《论语》 D.《中庸》 3.教育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有能动作用。这说明教育具有 A.历史性 B.阶级性 C.社会生产性 D.相对独立性 4.科学技术知识的再生产有多种途径,其中最重要的途径是 A.社会生活 B.科学实验 C.生产劳动 D.学校教育 5.再生产科学所必要的劳动时间,同最初生产科学所需要的劳动时间是无法相比的,例如学生在一小时内就能学会二项式定理。这表面教学活动具有 A.引导性 B.简捷性 D.实践性 C.直接性

6.发达国家大多已普及12年义务教育,而发展中国家一般仅普及9年义务教育。这说明从根本上制约教育发展规模和速度的社会因素是 A.政治经济制度 B.生产力发展水平 C.人口数量和质量 D 社会意识形态 7.我国学校德育包括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是 A.思想教育、品德教育和纪律教育 B.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公民教育 C.道德教育、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 D.道德教育、政治教育和纪律教育 8.张校长特别重视学校文化建设,提出“让学校的每一面墙都开口说话”以此来促进学生品德的发展。张校长强调的德育万法是 A.陶冶法 B.示范法 C.锻炼法 D.说服法 9.美国学者罗杰斯认为,人皆具有先天的优良潜能,教育的作用在于使之实现,由此,他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发学习”的教学模式。该模式称为 A.指导性教学 B.情境教学 C.非指导性教学 D.程序教学 10.学校课程有多种类型,其中最有利于学生系统掌握人类所取得的经验和科学认识的课程是 A.学科课程 B.经验课程

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绪论 填空、单选: 心理学定义: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论》是人类文明史上最早关于心理学的专著。 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所心理学实验室,是心理学成为独立科学的标志 心理学历史可以分为哲学心理学时期和科学心理学的创建和发展时期 多选: 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人格 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人格包括人格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自我意识)和人格特征(能力、气质和性格) 心理学主要研究方法:实验法、测验法、调查法、临床法和个案法 简答、论述: 论述教师职业必备的心理素质?14——15 教师应掌握的心里辅导技术?17——18 第二章中学生的身心特征 填空、单选: 1、人的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由脑神经、脊神经和植物性神经组成。植物性神经可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2、延脑有活命中枢之称 3、高级神经活动主要指大脑皮层完成的条件反射活动。 4、脑分为额叶、顶叶、枕叶和颞叶。 5、大脑皮层可分为感觉区、运动区、联合区 6、反射是有机体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做出的规律性的回应,可分为条件反射和无条件反射。 7、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 8、心理发生与发展分为种系心理发生与发展和个体心里发展 9、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是心理发展的根本动力。 多选 1、人类心理发生与发展的条件:手的发展和直立行走;劳动;语言 2、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阶段性、连续性、稳定性、可变性 3、中学生心里发展的一般特征:过渡性、闭锁性和社会性。 简答、论述: 1、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反射的异同点35 相同:基本原理相同,以强化为基础,都有消退抑制和自然恢复现象;都可以建立多级条件反射;都有泛化和分化现象。 不同:反应的先天性和后天性是根本区别;操作水平不同(不随意与随意);学习模式不同 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因素39 遗传因素:遗传,生理成熟;二、自然因素;空气质量,噪声,社会密度,自然灾害; 社会文化因素:文化传统,拷贝世界,学校教育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表现:

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整理精编版

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整理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整理总结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学科。 2.构造主义者认为心理是由不同的元素构成,代表人物是冯特(实验法)。 3.机能主义者认为心理学应研究心理的功能、机能,代表人物:詹姆斯(意识 流)。 4.行为主义者认为心理学应研究可观察、可操作的行为,强调S-R联结。 5.完形主义者(格式塔)认为心理是一个完形,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6.佛罗伊德提出了本我、自我、超我。 7.1903年,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标志着科学的教育心理学诞生。 8.教师职业角色意识形成的过程:角色认知阶段、角色认同阶段、角色信念阶 段。 9.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会使学生朝向期望的方向去发展。 10.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行为规范的学习。 11.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 习、并列结合学习。 12.尝试-错误学习理论的基本规律:效果律、练习律、准备律。 13.知识学习的三个过程:知识获取、知识保持、提取和应用。 14.桑代克用“形状直觉”理论支持了相同元素说。 15.柯勒用“纸下觅食”实验支持了关系转换说,批判了相同元素说。 16.贾德用“水下打靶”实验支持了经验泛化说。 17.知识的分类:陈述性知识(表征方式为命题、命题网络、图式)和程 序性知识(表征方式为产生式)

18.知识的获得:知识的直观、知识的概括。 19.重复、抄写、画线、记笔记属于复述认知策略;口诀记忆法、谐音记 忆法、做笔记属于精细加工策略;列提纲、画图属于组织策略。 20.记忆按内容分为五种:形象、情景、语词逻辑、动作记忆;按时间长 短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容量为7+-2个组块)、长时记忆。 21.创造性的基本特征是发散思维,即求异思维。 22.皮亚杰用“三山实验”说明了幼儿自我中心阶段。 23.态度的结构:认知成分、情感成分、行为成分。 24.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依存——认同——内化。 25.维果斯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 26.刺激控制教学模式基于强化理论;科学探究教学模式基于认知发展学 习理论;现行组织者教学模式基于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27.服从与从众的区别在于是否为压迫性的。 二、名词解释题 1.学习:就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凭借经验而形成的相对持久,稳定的行为和行为潜能的变化。 2.人格:又叫个性是在先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3.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 4.从众: 在群体压力之下,个体放弃原有的观点和行为和群众保持一致的现象。 5.记忆: 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应。 6.心理学: 研究人的心理,行为,规律的学科。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整理完整版(全)

三、教学 1. 教学的概念 1)教学的含义教学是教育目的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教学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特殊的认识活动。 2)教学的内涵:教学是学校教育的核心 A. 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 B. 教学由教和学两方面活动组成 C. 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2. 教学的意义:教学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 1)教学是严密组织起来的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 2)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 3)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 3. 教学的任务①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②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③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 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④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4. 教学过程的本质 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教学任务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和体力,形成科学世界观,培养道德品质,发展个性的过程。 4. 教学过程的本质特征: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简答) A. 交往性: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交往活动过程 B. 认识性:教学过程是学生的认识过程 C. 发展性:教学过程是学生的认识过程,但又不仅仅局限于认识过程,教学过程也是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的过程。 D. 教育性:教学过程的教育性在任何时代、任何历史条件下都是一个不容否认的客观事实。 第二节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简答五点) 1. 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统一 1)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 2)学习简介经验必须要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基础(间接经验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3)防止忽视系统知识传授或直接经验积累的偏向(间接经验要与直接基础相结合) 2. 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 2)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 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辨析)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并不完全表明其智力的高低。 3. 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 1)教学具有教育性,这是由赫尔巴特率先明确提岀的观点。 4.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材料题)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作为学习主题的地位,应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能动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3)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 5. 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这是教学的重要规律 1)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 2)良好的思想品德是学习的推动力 3)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必须有机结合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1. 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包括备课、上课、布置和检查作业、课外辅导和学生成绩的检查与评定而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 环节。(单选) 2. 备课是教师根据备课是教师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法和顺序, 以保证学生有效地学习。备课是上课的前提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doc

教育心理学 三过程、四对象、五要素 研究对象是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包插四对象:学生心理、学习心理、教师心理和教学心理四大部分,其屮,学习心理是教育心理学的核心。 五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三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评价和反思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初创时期 裴斯泰洛奇第一次提出“教育教学的心理学化”思想。 赫尔巴特竝提出把教学理论的研究建立在科学一一丿匚、理学的基础之上。 乌申斯基出版了《人是教育的对象》,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卡普杰列夫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是世界上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它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桑代克出版《教育心理学》,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从“人是一个生物的存在”的角度建立自己的教育心理学体系,“教育心理学之父”。 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廖世承借鉴英国的教育心理学,中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 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 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运动 完善吋期(20世。布鲁纳总结了教育心理学80年代以来的研究成果,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文化研究。 心理学重要人物汇总: I裴斯泰洛齐I第一次捉出“教育教学的心理学化”思想。 I赫尔巴特I首次提出把教学理论的研尤建立在科学一一,匚'理学的基础之上。 I乌申斯基I 18674869年.出版了《人是教育的对象》,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1卡普杰列夫1冯特 1桑代克1 1877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九足世界上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 1 1 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创立了壯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它标志蓿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1 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笫一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1廖世承 1布鲁纳 1罗杰斯 1奥养贝尔1加涅 1亚里士多徳 1913-1914年,又发展成三大卷《教育心理大纲》,桑代克从“人是一个生物的存在” 这个角度建立自己的教育心理学体系。这-?著作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桑代克山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1借鉴英国的教育心理学,并于1924年编写岀版了中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 1发起课程改革运动: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文化研究 I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张。人木主义思潮也掀起了一场教育改革运动; 1以认知心理学的观点系统阐述了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1对人类的学习进行了系统的分类。 1《论灵魂》是第一部论述心理现象的著作。 我国心理学家将个体的心理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 乳儿期(0岁-1岁)、婴儿期(1岁一3岁)、幼儿期(3岁-6、7岁)、童年期(6、7-11、12岁)、少年期(11、12岁?14、15岁)、青年期(14, 15岁一25岁)、成年期(25岁一65岁)、老年期(65岁后) -、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特征

教师资格证考点重点整理

1、孔子:最早倡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学法。他提出最早的教学过程思想即学、思、行统一的观点。 2、孟子:孟子认为教育的作用在于把人天赋的善端加以保持、培养、扩充、发展,或把已经丧失的善端找回来,启发人们恢复天赋的善良本性,使之成为道德上的“完人”。孟子认为办教育的目的在于“明人伦”。 3、荀子:荀子认为人性本恶,需要外界的教育加以改变,所以荀子是我国古代外铄论的代表人物。提倡“闻见知行”结合的教学方法。但是他片面强调学生对教师的服从,主张“师云亦云”。 4、墨子:墨子提出“人性素丝说”,教育思想是兼爱、非攻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注重实用技术的学习,认为获得知识的途径主要有“亲知”“闻知”和“说知”三种。 5、朱熹:朱熹重视基础教育,重视思想教育,讲求教育方法。 6、苏格拉底:苏格拉底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治国人才,教育的首要任务时培养道德。他在教育理论上的最大贡献是产婆术。 7、柏拉图:著名思想家。教育代表作是《理想国》。 8、亚里士多德:古希腊的教育思想家。在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学说。 9、昆体良:他的《论演说家的教育》(《雄辩术原理》)是西方第一本教育专著。 10、培根: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 11、夸美纽斯:他的《大教学论》被看作教育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夸美纽斯也被称谓“教育学之父”。他在大教学论中首先对班级授课进行研究并确定了班级授课制的基本轮廓。 12、卢梭:在《爱弥儿》中提出了自然与自由教育的思想。他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人最可贵的是自由。他主张让儿童顺其自然,甚至摆脱社会影响而发展。 13、裴斯泰洛齐:裴斯泰洛齐通过实物教学法的实验,第一次把教育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提出“教育心理学化”这一伟大理论,使教育与心理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给后世的教育和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代表作是《林哈德和葛笃德》。 14、洛克:“外铄论”代表人物,形式教育论的倡导者。提出了“白板说”“绅士教育”。强调外部的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状况。他的思想反映在他的代表作《教育漫话》中。 15、华生:“外铄论”代表人物,行为主义心理学家。他认为人的发展完全是由环境决定的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各种理论)

教育学和心理学各种理论及其代表人物 教育起源 ?生物起源说:法国-利托尔托;美国-桑代克;英国-沛西能 ?心理起源说:美国-孟禄 ?劳动起源说:苏联-米丁斯基、凯洛夫 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 ?内发论:孟子(人性本善),奥地利-佛洛伊德(人的性本能),美国-威尔逊(基因复制) ?外铄论:荀子(性恶论),英国-洛克(白板说),美国-华生(行为主义-环境与教育决定论), 斯金纳(强化改变论) 教育目的的理论 ?宗教本位论:奥古斯丁,托马斯 ?社会本位论:柏拉图,涂尔干,凯兴斯泰纳,赫钦斯,巴格莱 ?个人本位论:卢梭,罗杰斯 ?“教育无目的论”:杜威 课程理论流派 ?学科中心课程论:德国-瓦根-舍因(范例方式课程论),苏联-赞科夫(发展主义课程论)?活动中心课程论:法国-卢梭,美国-杜威 ?社会中心课程论:早期任务--康茨,拉格,20世纪50年代代表人物—布拉梅尔德 教学方法 ?设计教学法:美国-克伯屈(自主目的和内容) ?道尔顿制:美国-柏克赫斯(自主学习-指定参考书) 学习动机理论 ?行为主义的强化理论:巴甫洛夫,斯金纳 ?需要层次理论: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洛斯 ?成就动机理论:麦克里兰,阿特金森(成功概率50%最有可能选择) ?成败归因理论:美国-韦纳 ?自我效能感理论:班杜拉(主观判断成功-期待) 学习迁移理论 ?形式训练说:德国-沃尔夫(经过形式训练) ?共同要素说:桑代克(有相同要素) ?概括化理论:美国-贾德(水下击靶实验) ?关系转理论:-格式塔心理学家—苛勒(小鸡啄米实验) ?认知结构迁移理论:布鲁纳,奥苏伯尔-提出该理论 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桑代克的联结主义理论:基本观点—尝试—错误论 ◆巴甫洛夫的经典型条件作用理论:摇铃喂狗实验(条件在行为生成前)

教师资格证考试重点(两天必过):教育心理学

重点记忆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容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的性质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容(学教相互作用过程模式:P4)具体研究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1)五要素 ①学生-- 学习的主体因素(其群体差异、个体差异影响学与教过程)②教师--教学中起关键作用(教学过程的主导) ③教学容--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 ④教学媒体--教学容的载体、教学容的表现形式、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影响教学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影响教学组织形式及学生的学习方法)⑤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及空间布置)社会环境(课堂纪律、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化)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认知发展过程,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2)三过程 ①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容) ②教学过程--教师组织教学 ③评价/反思过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教学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教学后的检测、反思) 4、学与教相互作用: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P6)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 P9-12 (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代表人物:桑代克事件: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 (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 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 四)完善时期( 20世纪80年代以后) 布鲁纳:认为教育心理学研究包括(4方面) 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廖世承(1924年) 第二章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第一节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 一、心理发展 1、定义: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