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第五章 情绪

第五章 情绪

第五章   情绪
第五章   情绪

第五章情绪

考点纲要

一、考试内容

情绪的含义;情绪的分类;认知对情绪的影响;情绪对认知的影响;情绪与行为的关系;健康情绪的必要条件;暴怒情绪的控制;过度焦虑情绪的控制;过度紧张情绪的控制;抑郁情绪的控制;自卑情绪的控制。

二、考核要求

1.识记:(1)情绪的含义;(2)情绪的分类。

2.理解:(1)认知对情绪的影响、情绪对认知的影响;(2)健康情绪的必要条件;(3)情绪与行为的关系。

3.应用:暴怒情绪、过度焦虑情绪、过度紧张情绪、抑郁情绪、自卑情绪的控制。

知识点讲解

一、情绪与认知

1.情绪的含义

情绪是人类对于各种认知对象的一种内心感受或态度。它是人们对于自己所处的环境和条件,对于自己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对于他人的行为的一种情感体验。因此,情绪这个概念又与情感这一概念相对应。“情绪这个概念可以既用于人类也可用于动物,情感这个概念只用于人类”。事实上,情感是情绪过程的主观体验,是情绪的感受方面需要是情绪产生的重要基础。根据需要是否获得满足,情绪具有肯定或否定的性质。

情绪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在不同的情境中情绪会表现出不同的体验特质。仅就情绪体验的性质而言,情绪表现为强度、紧张度、快感度和复杂度等几个维度。

2.情绪的分类

情绪的分类依分类标准而定。心理学家根据各自不同的标准将情绪分为不同类型。有些心理学家根据情绪的演化过程或刺激类型将情绪分为六类。第一类是原始的基本情绪,常常具有高度的紧张性,它们表现为快乐、愤怒、悲哀与恐惧四种形式;第二类是由感觉刺激引发的情绪,常常是温和的或强烈的,它们表现为疼痛、厌恶和轻快;第三类是与自我评价相关的情绪,这主要取决于评价标准,表现为成功感与失败感、骄傲与羞耻、内疚与悔恨等;第四类是与别人有关的情绪.经过一定的时间,这类情绪常常转化为持久的情绪倾向或态度,主要表现形式是爱与恨;第五类是与欣赏有关的情绪.它们是惊奇、敬畏、美感和幽默;第六类是最为持久的情绪状态。即是心境。

我国心理学家林传鼎从总结我国古代情绪分类的角度。把情绪分为十八类:安静、喜悦、贪欲、忧愁、愤激、恐惧、恭敬、烦闷、惊骇、爱抚、爱怜、悲痛、恨怒.骄慢、嫉妒、惭愧、耻辱、憎恶。

我国心理学家黄希庭教授从情绪的时间序列性或刺激物属性的角度将情绪分为瓦类。第一类是情调,即伴随着感觉而产生的情感。第二类是激情,即一种持续时间短,表现剧烈、失去自我控制力的情绪。第三类是心境,即一种比较微弱、持久具有渲染性的情绪。第四类是应激,即出乎意料的紧张情况下所引起的情绪状态。第五类是情操,即人对具有一定文化价值的东西(如道德、学问、艺术等)所怀有的复杂情感。

3.认知对情绪的影响

认知在情绪中的作用主要在于判断评价刺激物对个体需要的符合程度.它是个体对刺激物产生肯定或否定态度的决定因素。认知过程中伴随着情绪体验。其中情绪体验是在感知过程中产生,并通过感知过程逐渐得以体现。

(1)感觉是诱发情绪的首要条件。个体通过感觉刺激,进行认知体验,从而产生一定的情绪体验。

(2)记忆与想象决定着情绪。情绪的产生与表现需要先前记忆的经验来激活,有时,情绪在认知过程中的产生属于记忆恢复现象,它需要记忆参与;同时,想象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情绪的复杂表现,想象力丰富,情绪的表现就显得复杂,想象力贫乏,情绪的表现就显得较单调。因此,记忆与想象是情绪产生的基础,也是情绪表现的主观条件。

(3)注意与思维也决定着情绪的产生与表现。注意能唤醒情绪的产生.思维能影响情绪反应的方式和速度。由此可知,认知结构的复杂程度对于情绪的产生和表现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因为认知结构越复杂,个体对刺激物就越善于从多方面进行分析评价,这时所产生的情绪体验就有可能显得较温和;认知结构越简单,个体对刺激物进行评价时就越善于从单方面进行分析判断,这时所产生的情绪体验就有可能显得越强烈。

4.情绪对认知的影响

情绪对认知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情绪具有动机性功能、信号性功能以及感染性功能三方面。

(1)情绪的动机性功能是指情绪能激发人的认知和行动的动机。人的认知过程需要动机,动机的强烈又与内驱力信息的大小相关,而情绪使得内驱力信号得以放大、提高和补充,因为情绪体验总是附加到内驱力之上,两者合并之后,使人处于唤醒和激活状态,以备认知。

(2)情绪的信号性功能是指情绪是人的思想意识的自然流露,各种各样的表情都具有一定的信号意义,这种信号有助于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了解,即使在语言互不相通的情况下,凭借表情,人们也是可以交流的。

(3)情绪的感染性功能是指人们之间情感的沟通需要情绪的感染,而人接受客观事物所带来的刺激而引发的情绪体验也具有渲染性。

情绪对认知过程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这取决于人们认知过程的心境状态。由于心境对认知的影响是弥散性的,它不仅影响认知过程的质量,而且还影响认知过程的效率,因此,心境的积极状态和消极状态会以不同的方式影响认知的各种过程。

二、情绪与行为

1.情绪与行为的关系

(1)情绪与行为的先天关联性

情绪与行为的先天关联性可以从情绪表现即表情中显现出来.情绪表现是情绪在有机体身上的外显行为。它包括面部表情、言语表情与身段表情。言语表情是在有机体语言上的表现;身段表情是在有机体身体姿态上的表现。

(2)情绪与行为的后天社会文化制约性

个体的情绪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情绪的先天遗传性,但是,情绪的行为表现又是比较复杂的,它的具体表现形式受到社会文化因素的制约,特别是某些比较复杂情绪的表现更是如此。由于人的内心世界的复杂性,人们能够意识到情绪表现易被他人识别,于是情绪的行为表现又可以通过后天学会,使得人们能够力图掩盖自己的某种真正情绪表现,在某种情况下又在行为上表现m故意设计的情绪行为,有时是和内心情绪不一致的情绪行为。情绪的行为表现明显地受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即处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他们的情绪行为表现方式有所不同。

2.健康情绪的必要条件

情绪能够影响一个人的精神状态,提高或降低一个人的学习和工作效率。它也是观察一个人对于某人或某事真实情感的窗口。它能反映出一个人的志向、胸怀和度量。它标志着个性成熟的程度。健康情绪的必要条件是:

(1)正确的人生追求

(2)宽广的胸襟

(3)理性地适应生活

(4)寻找身边的欢乐

三、不良情绪的控制

1.暴怒情绪的控制

暴怒是因对客观事物不满而产生的一种情绪反应,一般都是由外在的强烈刺激所引起的,这种情绪反应会严重危害身体。

控制暴怒情绪的基本程序有三步。第一步:自我意识自己的暴怒。只有承认自己的情绪处于什么状态.才有可能从这种不良状态中解脱出来。第二步:对暴怒情绪进行归因。承认暴怒情绪的存在,就要分析产生暴怒情绪的原因,弄清楚为什么会暴怒。第三步:寻求制怒的方法。

2.过度焦虑情绪的控制

焦虑是由某种不顺心的因素而引起的不愉快的情绪反应。它主要是对危险、威胁和需要特别努力但对此又无能为力的苦恼的强烈的预期反应。

心理学通过实验研究,认为适度焦虑对学习或工作都有一定的益处。在学习或工作前的适度焦虑.可以激励自己更用心准备,以便顺利完成任务。

心理学家论证,焦虑是非常顽固的,从长期看,它是令人无法适应的,从短期看,它是令人不愉快的。因此,我们应当采取一些有针对性的办法来消除焦虑。首先,积极进人放松状态是消除焦虑的重要方法。通过适当的放松练习,可以使焦虑者的思绪专注在放松的感觉上,达到以转移注意的方式让焦虑者停止忧虑。以新压旧也是消除焦虑的一种方法。心理学家通过实验论证,以另外新的忧虑可以压制原来的焦虑。当人处于某种焦虑时,这种焦虑可能还是轻微的,这时人陷入另外新的忧思,忽略以前的焦虑感,到后来会减轻焦虑感。这实质上是在转换注意力,使其

离开原来引发焦虑的客观情境。因此。陷入忧思反而有助于减轻焦虑。从这个角度来看,新的忧虑正是消除旧焦虑的良药。当然.当你处于焦虑状态时.必须尽早自觉察觉焦虑从何发生.从中寻求原因,以理智的方式去质疑焦虑:“焦虑什么?”“为什么焦虑?”“有没有必要焦虑?”“焦虑能不能解决问题?”等等,通过反思,可能会使自己从焦虑的情境中解脱出来,放松自已。

焦虑者的思维通常是不断萦绕着潜在的威胁,让自己陷入恐惧之中,同时思考的方向完全不脱离旧有的模式。围绕旧有的模式会忧虑各式各样的事情,他们总是注意到别人不曾看到的人生困境。因此,控制焦虑还可以采用一种对他人陈述自己心中忧虑的方法。通过向朋友倾诉自己的不快,道出自己的恐惧,朋友会针对你的情况进行开导,会使你的恐惧源自主消失掉。与此同时,你自己把你心中的忧虑说出来,这本身也会使你更加轻松,有时会醒悟到完全是不必要的焦虑,由此,在你陈述的过程中.你的焦虑本身就在逐渐自主消失。

3.过度紧张情绪的控制

紧张是在生活情境中,对威胁性的或不愉快的因素的情绪反应或唤起性反应。它是由一定环境对个体所产生的压力而引发的反应。紧张经常产生于人们知觉到的各种不同的要求和自己的能力之问的不平衡,即自己感到自己的能力太小,解决不了需要解决的问题或要完成的任务。这种不平衡通常产生于生理上的不适应性与心理上的不适应性。过度紧张情绪的控制方法可以着眼于四个方面:第一是阻断导致紧张情绪的有关环节或途径,从根本上消除导致紧张的根源或刺激,以此得以放松;第二是改善环境,既要改善人生活与_工作的物质环境,调节各种物质环境的刺激,使人能够较好地适应环境,又要改变心理环境,防止或消除各种矛盾、冲突和挫折因素;第三是改善和培养个体的应对能力,即培养克服困难、完成任务和适应环境的能力,这既可以通过教育和锻炼,提高原有的能力,获得新的技能来实现,又可以通过锻炼和改进个性特征,以适应环境的要求来实现;第四,言语放松训练,这种方法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舒尔兹提出的,其基本内容是:①我非常安静;②我的有(左)手或脚感到很沉重;③我的左(右)手或脚感到很沉重;

④心跳很平稳、有力;⑤呼吸非常轻松;⑥腹腔感到很暖和;⑦前额凉丝丝的很舒服。

4.抑郁情绪的控制

抑郁是一种极为复杂的情绪障碍,也是一种极端情绪的表现,它与其他许多不良的情绪相关,并受许多情绪如焦虑等的影响而加重。

抑郁症是一种心理综合症。它包括三方面的心理障碍:①心境障碍;②思维障碍;③躯体功能障碍。按照伊扎德的情绪分化理论,抑郁症不是单一的情绪状态,它包括痛苦、愤怒、厌恶、轻蔑、恐惧、羞愧等多种基本情绪。主要是痛苦,其次是厌恶、轻蔑和愤怒。后三者的结合构成敌意。在抑郁症中敌意是重要的成分。

抑郁情绪的产生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的因素,即环境压力与潜在的心理倾向。由此,人们就引申出内源抑郁症和外源抑郁症两种不同的情绪反应模式。外源抑郁症侧重于运动反应,情绪反应外显化。内源抑郁症表现为减慢的运动反应、极深的抑郁、缺乏反应性、一般兴趣丧失、午夜失眠和缺乏自我怜悯,这种抑郁症比外源的更加严重,它在人的内心深处形成固有的心理倾向。

塞利格曼提出一个关于解释抑郁理论的专门术语“习得性无助感”。他认为抑郁是由于学习的习得性无助感引起的。习得性无助感指人在被动地接受某种刺激后感到无能力去应付,不能

学会去应付的一种状态。

对抑郁情绪的控制可采用的方法较多。但真正行之有效的方法较少。我们认为,当人处于抑郁状态时,不妨大哭一场。因为哭能释放积聚已久的能量,并调整机体的平衡。

刻意安排较愉快的事件转移注意力也是一种好的方法。

当然,处于抑郁状态时,语言暗示法、请人疏导法、环境调节法、自我表达法都是比较好的疏导方法。那种以独处反思来化解抑郁的方法是不可取的。它会加重抑郁状态,使人在抑郁中更加消沉。

5.自卑情绪的控制

自卑是人们由于发展受挫而将自己看得很低,从而产生的一种轻视自己的情绪。自卑情绪是人们奋发上进的一种反作用力。它表现为自我怀疑和自我压抑,以自我消沉和自我埋没而告终。

由于自卑感的形成有着客观和主观两方面的因素。因此,克服自卑,应当从正确看待客观现实和克服自身心理弱点两方面下功夫。应当把自身存在的一些弱点和缺陷看做是正常的事,不应当当做包袱背起来。重要的是,我们应当把精力集中于如何克服自己的弱点和缺陷上,并尽量发挥自己的特长或优势,扬长避短。另外,对于被人瞧不起,我们应当化为动力,赶超他人。有时,别人瞧不起自己,是因为自己确实不求上进,消极混世,过着没出息的生活;这时,就应当把别人的看法当做良药,以此激励自己,振作起来,唤回被屈辱了的自尊心,以自己的行动重新塑造自己的形象。总之,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在别人瞧不起自己时,最关键的是自己要瞧得起自己。想想,你有不及人的地方,而别人也有不及你的地方.自信心就会由此产生,并不断得到增强。人必自尊而后人尊之,因此,不要老是让虚构的自卑感压抑自己,要坚信自己能够改进自己,提高自己,赶上别人,超过别人。经常保持充分的自信心,只有这样,一个人的自卑情绪才会得以控制。

第五章 情绪

第五章 情绪 1.什么是情绪与情绪表现? 情绪是人类对于各种认识对象的一种内心感受或态度。它是人们对于自己所处的环境和条件,对于自己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对于他人的行为的一种情感体验。 情绪的外部表现称为表情,它是在情绪发生时身体各部分的动作量化形式,包括面部表情、姿态表情和语调表情。面部表情是所有面部肌肉变化所组成的模式,如高兴时额眉平展、面颊上提、嘴角上翘。面部表情模式能精确地表达不同性质的情绪和情感,因此是鉴别情绪的主要标志。姿态表情是指面部表情以外的身体其他部分的表情动作,包括手势、身体姿势等,如人在痛苦时捶胸顿足,愤怒时摩拳擦掌等。语调也是表达情绪的一种重要形式。语调表情是通过言语的声调、节奏和速度等方面的变化来表达的,如高兴时语调高昂、语速快;痛苦时语调低沉、语速慢。 2.什么是情绪性? 情绪性是指一种未分化的、一般的情绪唤醒状态,也常常把它作为恐惧来看待。 3.抑郁症的心理障碍表现在哪些方面? 抑郁症是一种心理综合征,它包括三方面的心理障碍:①心境障碍,如悲伤、沮丧或易激动;②思维障碍,主要表现为消极的判断和评价,如无兴趣、无望、无助;在自我方面表现为自责、自罪、孤立感;③躯体功能障碍,如疼痛、疲乏、自主性功能减退或过度等。 4.健康情绪的标准有哪些? 一个具有良好修养的人,懂得保持健康情绪,能够自觉而有效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健康情绪的标准有:正确的人生追求;宽广的胸襟;理性地适应生活;寻找身边的欢乐。

5.简述赫尔理论。 赫尔理论为情绪行为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背景。研究的途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户外”情境的研究和有害刺激的持续效应的研究。赫尔首先开始对户外情境中的情绪性进行研究。基本精神是,把一个动物(如白鼠)放在一个从来没有见过的野外大片空地上,使得动物产生了自然性的恐惧情形,这时观察并记录动物有恐惧时所发生的行为方式。事实上,动物发生了诸如蜷曲、僵直、排泄、进食、发出吱吱叫声等情形。这些表现则是情绪性度量指标。这种研究,事实上是通过行为反应试图来解释情绪和情境之间的关系规律,从中也显现出情绪与行为的关系。 有害刺激的持续效应的实验研究是基于赫尔的有关和无关驱力的积累观点。这种实验研究的假设前提是:恐惧是一种驱力,它将促进以其他驱力为基础的行为。在此假设前提下,如果恐惧可以独立于其他行为而产生,那么它应该导致对行为的促进作用。事实上,先期发生、同时发生而非偶然发生的令人厌恶的刺激对正在进行中的行为——无论是完成行为还是工具性行为的影响已经得到过研究。通过研究可知,令人厌恶的有害刺激影响了其后的行为。 6.如何控制自卑情绪? 自卑感的形成有客观和主观两方面的因素,因此,克服自卑,应当从正确看待客观现实和克服自身心理弱点两方面下功夫。第一,应当把自身存在的一些弱点和缺陷看作是正常的事,不应当作包袱背起来。重要的是,我们应当把精力集中于如何克服自己的弱点和缺陷上,并尽量发挥自己的特长或优势,扬长避短。第二,对于被人瞧不起,我们应当化为动力,赶超他人。有时,别人瞧不起自己,是因为自己确实不求上进,消极混世,过着没出息的生活。这时,就应当把别人的看法当作良药,以此激励自己,振作起来,唤回被屈辱了的自尊心,以自己的行动重新塑造自己的形象。总之,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在别人瞧不起自己时,最关键的是自己要瞧得起自己。想想,你有不及人的地方,而别人也有不及你的地方,自信心就会由此产生,并不断得到增强。人必自尊而后人尊之,因此,不要老是让虚构的自卑感压抑自己,要坚信自己能够改进自己,提高自己,赶上别人,超过别人,经常保持充分的自信心。只有这样,一个人的自卑情绪才会得到控制。

第七章情绪与情感练习题

第七章情绪与情感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情绪与情感: 2、心境: 3、激情: 4、应激: 5、道德感: 6、理智感: 7、美感 二、填空: 1、人最原始的情绪有快乐、______、______和______。 2、根据情绪强度与持续时间,人的情绪可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三种。 3、人的高级的社会情感有______、______、______三种。 4、心境的主要特点是______和______。 5、激情的特点是______和______。 6、应激的特点是______和______。 7、我国现阶段的道德标准是________。道德感的核心是______和______。 8、小学生理智感主要表现在他们对所学课程的______、______和______。 9、美感具有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特点。 10、人类的基本情绪及表现方式是______的,而一些复杂的情绪和情感是后天的______和______的产物。 11、五爱教育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情绪和情感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四种功能。 三、选择题: 1、情绪与情感是以()为中介的反映形式。 A、需要 B、动机 C、态度 D、反映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哪种情感体验()。 A、道德感 B、理智感 C、美感 3、热爱真理、追求真理,获得成就喜悦感属于()。 A、道德感 B、理智感 C、美感 4、情绪与情感是()关系的反映。 A、客观现实与人 B、人与人 C、客观现实与人的需要 D、生理与心理需要 5、出乎意料的紧张所引起的情绪状态称为()。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热情 6、高兴时的手舞足蹈属于下列中哪种表情()。 A、面部表情 B、身段表情 C、言语表情 D、语调表情 7、情绪情感是在下列哪种心理活动基础上产生的()。

医学心理学情绪和情感教案

情绪和情感的过程 一、设计思路 通过英国科学家法拉第的“一个小丑进城胜过一打医生”的故事来导入今天上课的主题“情绪”,进而介绍情绪的含义。再通过课堂活动让学生了解情绪和的外部表现。最后通过一个案例分析情绪和情感的功能。 二、教学目的 1.知识层面:了解情绪的含义、知道情绪、情感的外部表现和功能。 2.能力层面:加深学生对情绪、情感的了解和把握,能觉察和分析自己的情绪,认识情绪对我们的影响。 3.情感层面:引导学生明确情绪、情感是一个人的心理活动的正常表现。学会正确认识和评价情绪,树立正确的情绪态度。 三、课型 新授课 四、课时 20分钟 五、教学重点 本课的重点是学习情绪的基本知识,通过对生活中小事的分析认识到什么是情绪,切实理解情绪的含义。 六、教学难点 本课难点是通过课堂活动让学生在案例中切实理解情绪的功能。 七、教学方法 讲授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情景表演法。 八、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利用故事:“一个小丑进城,胜过一打医生”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小丑可以治好法拉第的病? (二)讲解情绪的基本内涵 引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来让学生感受情绪的变化,并提问大家我们的情绪是如何产生的。引导学生来回答。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 对比下雨这件事引出情绪是和自我认识相联系的,相同的事会引出不同的情绪。强调自我需要在情绪中的作用。 (三)开展教学互动,调动学生积极性 情绪表演:出示词语卡片(手舞足蹈、泪流满面、咬牙切齿、心

惊肉跳),请学生上台做情绪表演,其他同学猜猜他表演的是什么情绪。让学生讨论下大家是通过什么猜到的学生表演的是什么情绪。引导学生分析情绪的外部表现,然后总结情绪的外部表现。 (四)进行案例分析,引发学生思考。 1.此时无声胜有声 心理学家在对英语国家人们的交往状况进行研究后发现,在日常生活中,55%的信息是靠非语言表情传递的,38%的信息是靠言语表情传递的,只有7%的信息才是靠言语传递的。特别是在言语信息不清时,表情往往具有补充作用,人们可以通过表情准确而微妙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也可以通过表情去辨认对方的态度和内心世界。表情作为情感交流的一种方式,被视为人机关系的纽带,很多时候我们用情绪的表露代替了语言的表达。 通过这个研究我们可以分析出情绪情感的第一个功能--信号功能。 2.哪只猴子死了 两只猴子同时关在笼子里,一只被捆住,不能动;一只可以在笼子里活动。实验者每隔20秒对猴子进行一次电击,每次放电前5秒,笼里的红灯就会亮起。笼里有一个开关,每当红灯亮起,只要按动开关就可以逃出笼子。可以活动的那只猴子发现了这个开关。实验进行二十多天后,结果有一只猴子死了。 引导学生回答,最后总结学生的回答。分析正确答案,死掉的猴子是会动的那只。因为这只猴子一直处于焦虑和恐惧的负性情绪下。而焦虑会引发消化道类的疾病。 3.羊羔之死 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把两只同窝生的羊羔放在两个不同的地方,给它们相同的养料,相同的水分,相同的阳光....几乎什么都相同,但只有一个条件不同,就是在某只羊羔旁边拴了一只狼。没有拴狼的羊羔正常地发育起来,而旁边拴了狼的羊羔在惊恐万状中,不思饮食而死。这个实验生动地说明了情绪对动物生长有着不可思议的作用。同样,对人来说,良好的情绪是健康的基础,不良的情绪是产生疾病的原因之一。 4.嫉妒的力量 医学心理学家用狗做嫉妒情绪实验:把一只饥饿的狗关在一个铁 笼子里,让笼子外面另一只狗当着它的面吃肉骨头,笼内的狗在急躁、气愤和嫉妒的负性情绪状态下,产生了神经症性的病态反应。 5.生气水实验。 把人在不同情绪状态下呼出的“气体”分别进行采样。然后,将这些气水混合物依次放人实验基样中,进行技术性处理,结果表明:

第七章情绪与情感

第七章情绪与情感 教学要求: 1、了解情绪和情感的概念;情绪与情感、情绪情感与认知 的关系;表情的分类;情绪和情感的种类;情感的品质。 2、掌握焦虑对学习的影响;青少年情感发展的特点;教学中学生情绪的调节;青少年良好情 感品质的培养。 一、情绪和情感的一般概念 (一)什么是情绪情感 思考:人为什么会产生喜、乐?而在什么情况下会产生怒和哀? 情绪情感是指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情绪情感概念的关键词:客观事物、是否符合、需要、态度体验) 思考:什么是幸福?(根据情绪情感概念谈一谈对幸福的理解。) (二)情绪与情感的关系 1、区别: ①情绪是与机体的生理或物质性需要能否满足相联系的体验,较低级,人和动 物共有;情感是与人的社会性或精神需要相联系的体验,较高级,人所特有。 ②情绪可由对事物单纯的感觉或知觉所直接引起,易随情景变化,不稳定;情 感则是由于对事物复杂意义的理解所引起,不易随情景变化,较稳定。 ③情绪易冲动,外显性强;情感不易冲动,较深沉而含蓄。 思考:愤怒——恨喜欢——爱 分别属于哪种心理现象? 2、联系: 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和内容,而情绪是情感的表现形式。

(三)情绪情感与认知 没有认识,情绪与情感就无从产生;反过来,情绪与情感又影响人的认识活动。(四)表情 情绪与情感发生时有其外部表现,这就是表情。人的表情极其丰富,主要分为三种: 面部表情、身体姿势或动作表情、言语表情 教师可通过观察人的表情,了解人的心理活动,从而更好的把握学生的心理动向。举例说明。 二、情绪和情感的种类 (一)情绪的种类 1.心境 一种强度较小,持续时间长的情绪状态。 喜、怒、哀、惧各种情绪都以心境的形式表现。其具有弥散性。 2.激情 一种强度较大,持续时间短、有明显外部表现的情绪状态。 狂喜、暴怒、激烈的悲痛、极度的恐惧都是激情状态。 激情有积极与消极之分。积极的激情能催人向上,而消极的激情却对人产生不良影响。 3.应激 由意外的紧张情况所引起的紧张情绪状态。 应激能使人的身体受到紧急动员,以应付突发事件,但时间过长,对人的心身健康十分不利。 (二)情感的种类 1.道德感:指人对自己和别人的思想言论、行为举止是否符号社会道德标准而产生

第五章情绪和情感

第五章情绪和情感 一、填空 1、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及相应的行为反应。 2、情绪是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 3、一般说来较为典型的情绪状态有心境、和。 4、人类较高级的社会情感有理智感、和。 5、激情是一种的情绪状态。 6、理智感是人们在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对认识活动成就进行评价的情感体验。 7、美感是根据一定的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8、心境是指人比较的情绪状态。 9、和情感相比较,情绪具有情景性、和暂时性的特点。 10、和情绪相比较,情感具有稳定性、和持久性的特点。 二、名词解释 1、情绪 2、激情 3、应激 4、理智感 5、道德感 三、选择 1、情绪是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 A、个体的愿望和需要 B、客观事物 C、情景 D、情绪状态 2、是一种强烈、短暂、爆发性的情绪状态 A、激情 B、心境 C、应激 D、理智感 3、是指人对某中意外的环境刺激所做出的适应性反应。 A、激情 B、心境 C、应激 D、理智感 4、是人们在认识活动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对认识活动成就进行评价的情感体验。 A、道德感 B、美感 C、应激 D、理智感 5、是个体根据一定的道德规范,在评价自己或他人言行时的情感体验。 A、美感 B、道德感 C、应激 D、理智感 6、和情感相比较,情绪具有情景性、和暂时性的特点 A、激动性 B、深刻性 C、稳定性 D、持久性 7、和情绪相比较,情感具有稳定性、和持久性的特点。 A、激动性 B、深刻性 C、稳定性 D、持久性 8、“手舞足蹈、怒发冲冠”是对状态的描述。 A、激情 B、心境 C、应激 D、理智感

9、“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是对状态的描述。 A、激情 B、心境 C、应激 D、理智感 10、司机急刹车时是处于状态。 A、激情 B、心境 C、应激 D、理智感 四、简答题: 1、简述情绪的外部表现。 2、简述情绪的功能 3、简述青少年情绪发展特征 4、简述健康情绪的必要条件 5、简述怎样调节焦虑情绪。 五、问答题 1、试述青少年情绪发展特点及表现形式。 2、根据自身体验谈谈怎样提高学生的情绪智力。 六、案例分析 一个老太太有两个女儿,一个开洗衣店,一个开伞店。老太太左右为难:晴天,担心开伞店的女儿的生意不好;阴天,担心开洗衣店的女儿的衣服晒不干。有一天,有人劝导,老太太你好福气,下雨天,你开伞店的女儿生意好,该高兴;天气好,你女儿的衣服干得快,也该高兴。对你来说,哪一天都是好日子呀。老太太想一想,也真是这样,心情顿觉好多了。请根据这则案例分析产生不良情绪的原因是什么?如何保持积极健康的情绪? 第五章情绪和情感 一、填空: 1、态度体验 2、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 3、激情和应激 4、道德感和美感 5、强烈、短暂、爆发性 6、认识活动 7、审美标准评价 8、平静而持久 9、激动性 10、深刻性 二、名词解释 1、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 2、激情是一种强烈、短暂、爆发性的情绪状态。 3、应激是指人对某中意外的环境刺激所做出的适应性反应。

大学生的情绪和情感

大学生的情绪和情感 一、大学生的情绪心理特点 情绪和情感是人们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即人们对客观事物所持态度的主观体验形式和外部表现形式。我国心理学界主张把情绪和情感分开来归类,认为情绪和情感既有区别又密切联系。他们把人的情绪分成四种:(一)应激 这是人对突如其来的紧急情况所产生的情绪状态。如突然遇到猛兽、火灾、地震、车祸、塌方、爆炸等意外事件,惊觉了人的整个机体,使机体产生突发性的生理改变,形成应激状态。在应激状态下人们的思维和行动变得极为活跃,在瞬时间内能凭自身所学的知识、经验做出险情判断,采取对策。应激状态下的应急能力是人才的基本素质之一。有人能在应激状态下迅速控制自己的情绪,从容不迫;也有人遇到应激状态则会目瞪口呆,身体麻木,没有反应;还有人承受不了这样紧张的情绪压力,惊吓成重病,甚至当场昏死过去;有心脏病的人更是承受不了突如其来的应激状态。一般地说,大学生的应急能力比普通青年高,这是从知识、智力和所受教育程度来看。另一方面,由于大学生个体的心理水平、思想水平和阅历、经验等不足,应急能力又受到较大的限制。如在野游过程中,突然发现有一条蛇横在自己面前,对这样险情的处理就不能像在山区里长大的孩子那样会应付。 (二)激情 这是一种猛烈的、迅速爆发而又短暂的情感体验。在这种情绪状态下,人会部分地失去理智和自控能力,忘了自己,也忘了后果,采取正常情况下所不可能采取的行动。如大笑、大哭、骂人、打人,甚至在狂怒时杀人,绝望时自杀。但是

正常人在激情的状态下,大脑皮质层仍会起主导作用,并没有真正完全失去意识的控制,对于行动的后果也并非完全不知道,所以正常人在激情状态下也不能逃避对自己的所作所为应负的责任。如激情杀人是不能逃避法律的制裁的。激情有积极和消极两种。积极的激情往往是通往成功之一跃的巨大动力,需要给予鼓励和支持;消极的激情则常导致严重的不良后果,危害自己,危害他人和社会,必须严加控制。大学生正处在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高潮阶段,最富于激情。如果大学生能恰当地利用和控制自己的激情,将对大学生的成长进步和成才发展,使人生道路免遭曲折起很大作用。 (三)心境 心境是一种宁静而持久的情感体验。与应激和激情比,其显著特点有二:第一,心境是情绪的时间延长。有人戏称“心境是被拉长了的情绪”。第二,心境不具有特定的对象性。也就是说,心境不是关于某一事物的特定的体验,它是一种弥散性的情绪状态。心境使人的一切语言行动都染上一定的感情色彩,人的心境不同,对外界事物的情感体验也不大相同。如人高兴时看电影,喜、怒、哀、乐都很正常,当人郁闷时,看什么电影都不会有兴趣。人的心境大致可以分为愉快和抑郁心境、平静心境和焦虑心境等,通常用良好心境和不良心境来表述。当大学生处于良好心境时,在他们的眼里,花儿在盛开都似露出笑脸,办起事来特别有精气神,并感到天下似乎没有办不成的事,甚至有时都会情不自禁地自己偷着乐。相反,当他们处于不良心境时,特别是考试不及格或遭到别人当众批评时,

(情绪管理)第七章情绪与情感最全版

(情绪管理)第七章情绪与 情感

第七章情绪和情感 【考试要求】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了解情绪和情感的概念及俩者的区别和联系,掌握情绪情感的俩极性表现以及俩者的种类,情绪理论,情绪情感的功能,尤其要掌握心境、激情、直激的概念,能根据具体事例来区分道德感、美感、理智感;熟悉情绪的机体变化和外部表现,需要的概念及其分类;正确理解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说,激奋水平和心理活.动的关系,情绪和学习效率之间的联系,情绪和心身健康的关系;熟悉情绪理论的著名代表人物及其观点;能联系实际综合分析和掌握情绪情感在教育中的应用,以及良好情绪的培养。 【大纲内容和重点】. 第壹节情绪和需要 壹、什么是情绪和情感 广义的情绪包括情感,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所产生的态度的体验。它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壹种反映形式,产生的根源在于客观现实本身。 情绪和有机体的需要密切联系着,它是以需要为中介的壹种反映形式。客观世界的某些刺激且不能全都引发人的情绪,只有和人的需要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事物,才使人产生情绪体验。通常,那种能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对象,会引起人的肯定的情绪体验(如满意、愉快、喜悦等);反之,那种妨碍或干扰某种需要得到满足的对象,则会引起否定的情绪体验(如不满意、痛苦、忧愁、恐惧、愤怒等)。 二,需要 需要是个体和社会的客观需求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个体或群体对其生存和发展条件所表现出来的依赖状态,是个体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基本动力。它通常表现为个体在生活中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壹种内心状态。 人既是壹个自然实体,又是壹个社会实体,且且是二者的统壹。作为自然实体,为了生存和

发展,必然依赖某些自然条件,如空气、水、食物等。作为壹个社会实体,其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必须依赖群体、交往等社会条件。当个体缺乏某种依赖条件时,就会体验到“缺乏感”的心理状态。若这种状态被明显意识到,则称为愿望;若无明显意识,则称之为意向。所以,需要常常以壹种“缺乏感”被个体所体验着,且以愿望、意向的形式表现出来,最终导致为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动机。 三、需要的种类 按照需要的产生和起源,即从总的方面,能够把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和社会需要。生理需要是指和保持个体的生命安全和种族的延续相联系的壹些需要。社会需要是对维持社会发展所需求事物的反映。 按照需要的对象的性质,需要可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所谓物质需要是指人对物质对象的需求,如对衣、食、住有关物品的需要,对工具和日常生活用品的需求等等。在物质需要中,既有生理需要,又有社会需要。所谓精神需要是指人对社会精神生活及其产品的需求,如对知识的需要、对文化艺术的需要等。 四、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说 马斯洛(A.H.Maslow),美国心理学家,他认为,人的壹切行为都是由需要所引起的,他根据需要的发展水平,把需要划分为不同的层次,提出了著名的需要层次理论。他把不同层次的需要从低级到高级排成梯级,最低层是生理需要,中间层有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最高层是自我实现的需要。 1.生理需要。生理需要是人类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他把人类的生理需要作为需要层次的基础或根本,只有这壹层次的需要满足了,才会出现高层次的需要 2.安全的需要。当生理的需要得到壹定满足之后,安全需要就会随之而来。 3.归属和爱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是在安全的需要得到满足时才会出现的。这种归属和

《普通心理学》:情绪和情感的区别与联系

《普通心理学》:情绪和情感的区别与联系 一、情绪和情感的区别 我们一直将情绪和情感作为一个统一的心理过程来讨论,但从产生的基础和特征表现上来看,二者有所区别。 首先,情绪出现较早,多与人的生理性需要相联系;情感出现较晚,多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婴儿一生下来,就有哭、笑等情绪表现,而且多与食物、水、温暖、困倦等生理性需要相关;情是在幼儿时期,随着心智的成熟和社会认知的发展而产生的,多与求知、交往、艺术陶冶、人生追求等社会性需要有关。因此,情绪是人和动物共有的,但只有人才会有情感。 其次,情绪具有情境性和暂时性;情感则具有深刻性和稳定性。情绪常由身旁的事物所引起,又常随着场合的改变和人、事的转换而变化。所以,有的人情绪表现常会喜怒无常,很难持久。情感可以说是在多次情绪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的稳定的态度体验,如对一个人的爱和尊敬,可能是一生不变的。因为如此,情感特征常被作为人的个性和道德品质评价的重要方面。 最后,情绪具有冲动性和明显的外部表现;情感则比较内隐。人在情绪左右下常常不能自控,高兴时手舞足蹈,郁闷时垂头丧气,愤怒时又暴跳如雷。情感更多的是内心的体验,深沉而且久远,不轻易流露出来。

二、情绪和情感的联系 情绪和情感虽然不尽相同,但却是不可分割的。因此,人们时常把情绪和情感通用。一般来说,情感是在多次情绪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并通过情绪表现出来;反过来,情绪的表现和变化又受已形成的情感的制约。当人们干一件工作的时候,总是体验到轻松、愉快,时间长了,就会爱上这一行;反过来,在他们对工作建立起深厚的感情之后,会因工作的出色完成而欣喜,也会因为工作中的疏漏而伤心。由此可以说,情绪是情感的基础和外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深化和本质内容。 【《

心理学 动机与情绪情感

第七章动机与情绪情感 动机:激发、维持、调节人们从事某种活动,并引导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在动力。 动机是一种内部心理现象,无法直接观察,只能从观察表面行为的变化来推测背后的动机。 动机作为行为过程中的一个中介变量,在行为产生前就已存在,并以隐蔽内在方式支配着行为的方向性和强度。 动机的功能: 1.激活功能:动机会推动人们产生某种活动,使个体由静止转化为活动状态。动机的驱使下,个体会产生某种行为,并维持一定的行为强度。 2.指向功能:动机使个体进入活动状态之后,还能引个体的行为指向一定的方向。动机不同,有机体行为的目标也不同,这就是动机的方向性在起作用。 3.调节与维持功能:动机会决定行为的强度,动机愈强烈,行为随之强烈。动机也决定个体行为的久暂性,在没达到目标之前,行为会一直存在。有时行为看似不在了,但只要动机仍存在,行为就不会完全避免,只是以别的形式存在。 动机的产生:受内外两种因素的共同影响。 1.个体内在的某种需要是动机产生的根本原因。 需要:有机体内部生理与心理的不平衡状态,它是有机体活动的动力和源泉。 需要一旦产生,就成为一种刺激,人的行为动机就是在这种刺激下产生的。内在的生理需求是行为的直接推动力量。 2.外在环境则作为诱因,引导个体趋向于特定的目标。 环境刺激是动机产生的诱因。诱因: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有时,即使有机体没有特别强烈的内在需要,外在诱因也可能成为动机产生的一个条件。 动机中,需要与诱因紧密相连。需要比较内在、隐蔽,是支配人们行动的内部原因。诱因是与需要相联系的外界刺激物,它吸引有机体的朝向性活动,并使需要有可能得到满足。需要推动人们去活动,并使活动朝向外界的诱因,从而使活动具有目的性和方向性。当人们的需要得到满足后,诱因吸引力降低,动机的强度随之减弱或消失。

第五章 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备课讲稿

第五章幼儿情绪情感 的发展

第五章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 第一节情绪情感概述 一、情绪情感的概念 1、含义 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 2、关系 情绪是原始的、低级的态度体验,情境性和易变性。情感是后继的、高级的态度体验,持久性和稳定性。 二、情绪情感的分类 (一)情绪的分类 根据主体与客体之间关系的不同,心理学家把情绪划分为快乐、悲哀、愤怒、 恐惧四种基本形式;依据情绪发生的强度、持续性和紧张度的不懂可以把情绪 状态划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三种。 1、心境 心境是一种微弱的、持续时间较长的、带有弥散性的心理状态。 2、激情 激情是一种爆发式、猛烈而短暂的情绪状态,例如,狂喜、暴怒、恐怖、 绝望等都是激情的表现。 3、应激 应激是在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下引起的急速而紧张的情绪状态。 (二)情感的分类 1、道德感 道德感是因自己或别人的言行举止是否符合社会道德标准而引起的情绪体 验。 2、理智感 理智感是在认知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情感体验,它与人的求知欲、 认识兴趣、解决问题的需要等满足与否相联系。 3、美感 美感是人对事物审美的体验,他是根据一定的美的标准而产生的。 三、情绪情感产生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一)情绪的动机作用 (二)情绪对认知发展的作用 (三)情绪是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 (四)情绪对儿童性格形成的作用 (五)情绪影响身心健康 1、使幼儿经常处于愉快的情绪状态 2、不要给孩子造成过重的压力 3、让幼儿充分活动,与小伙伴交往 4、允许幼儿适当的宣泄 5、让幼儿学会认识自己和他人 第二节幼儿情绪情感的产生于发展 一、情绪的发生和分化

心理学-第七章 情绪和情感

第七章情绪和情感 一、单项选择题 1.情绪和情感所反映的是()。 A.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 B.客观事物的外部现象 C.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 D.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 2.情绪、情感的外在行为表现是()。 A.热情 B.表情 C.激情 D.心情 3.渴求知识的人得到一本好书会感到满意,无端遭到攻击会感到愤怒。这说明情绪的产生是以个体的愿望或()为中介的。 A.认知 B.意志 C.思维 D.需要 4.小明即将上考场,感觉心跳加速,有点微微出汗,这属于情绪情感的()。 A.主观体验 B.外部表现 C.生理唤醒 D.认知活动 5.“知之深,爱之切”说明了()对情感的影响。 A.认知 B.意志 C.需要 D.个性 6.下列不属于基本情绪的是()。 A.快乐 B.焦虑 C.悲哀 D.愤怒 7.“易感情用事”一般发生在()情绪状态下。 A.心境 B.紧张 C.激情 D.应激 8.“情急生智”所描述的一种情绪状态是()。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理智 9.由于缺乏准备,不能处理,不能驾驭或摆脱某种可怕或危险情景时所表现的情绪体验是()。 A.快乐 B.悲哀 C.愤怒 D.恐惧 10.()是幼儿两种最基本的肯定情绪。 A.高兴和喜悦 B.高兴和快乐 C.喜悅和兴趣 D.快乐和兴趣 11.中等程度的愉快情绪,有利于提高认知活动的效果,而消极情绪的激活水平越高,操作效果越差,这体现了情绪的()功能。 A.适应功能 B.动机功能 C.信号功能 D.组织功能 12.具有感染性的,比较平稳而相对持久的情绪状态是()。 A.热情 B.心境 C.激情 D.应激 13.学生临考的怯场属于()。 A.心境 B.理智感 C.应激 D.激情 14.车祸、地震、水灾等突如其来的灾难引起的情绪体验是()。 A.心境 B.应激 C.激情 D.热情 15.“灰心丧气”、“见花落泪”、“对月伤神”的情绪状态是()。 A.心境 B.激情 C.抑郁 D.焦虑 16.“暴跳如雷”、“欣喜若狂”等强烈而短促的情绪状态是()。 A.愤怒 B.恐惧 C.应激 D.激情 17.小杨在月考中进步了,这段时间他脸上总是挂着笑容,这种情绪状态是()。 A.应激 B.激情 C.狂喜 D.心境 18.“捧腹大笑”、“手舞足蹈”体现的情绪状态是()。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热情 19.“乐极生悲”、“破涕为笑”、“喜极而泣”等成语说明了人的情绪的两极()。 A.不可调和性B.因一定条件而相互转化C.具有社会性,可相互调节和控制D.可以找到平衡点20.“心有余悸”是描写人在恐惧中的()。 A.心境状态 B.应激状态 C.激情状态 D.热情状态 21.高兴时手舞足蹈、恐惧时手足无措的情绪表达方式是()。

情感和情绪教案

▲第五章情绪和情感 教案 目的要求:通过对情绪与情感系统的讲述,使学生较好的认识情绪、情感的功能、表现及类别,以便在临床工作中运用于观察患者与控制自我。 主要内容: 一、情绪和情感的概念和功能 二、认知在情绪发生过程中的作用 三、情绪的机体变化 四、情绪的类别 教学重点:一、情绪和情感的概念和功能 二、情绪的类别 教学时间:3 课时 ▲第五章情绪与情感 ▲第一节情绪和情感的概述 ▲一、情绪和情感的概念 人们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不但 认识了客观事物,而且还表现出不同的态度。对这些 态度的体验就是情绪和情感。例如,人们欣赏一幅画,除了感知它的内容,还可能产生愉快的心情和美的感受;听了一个朋友不幸的遭遇,可能引起你的愤怒或 悲伤;遇到危险可能使你震惊或恐惧。愉快、愤怒、 悲伤、恐惧、美感等就是各种形式的情绪和情感。 情绪和情感不同于感知、想象、思维等认识过程。认识过程是对客观事物本身的反映,而情绪和情感则 是人对所反映的对象的态度。这类态度总是以带有某 些特殊色彩的体验形式表现出来。例如,●一些事物让人喜欢;一些事物使人悲伤;一些行为令人赞赏;一些想法使人羞愧。离开了“体验”,就谈不上情绪和情感。所以说,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 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是以该事物是否满足人的需要为中介的。一般来说,凡是能直接或间接满足人的需要或符合人的愿望的事物,会引起愉快、喜欢、●图:反败为胜后的狂喜图:神情沮丧

热爱等肯定性质的情绪和情感;凡是与人的需要相抵触或违背人的意愿的事物,则引起厌恶、愤怒、悲哀等否定性质的情绪和情感;而与人的需要无关的事物,往往只引起微弱的体验或不引起人的情绪和情感。 ▲因此,概括地说,情绪(emotion)和情感(feeling)是由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这种体验反映了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 ▲在心理学中,情绪和情感是两个紧密相联需有区别的概念。情绪通常是有机体的生物需要是否获得满足的情况下产生的。例如,由于危险情境引起的恐惧等。情绪具有较大的情境性和短暂性,并伴随明显 的外部表现。如狂喜时手舞足蹈,愤怒时咬牙切齿等。 ●而情感是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产生的,与社会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的体验。例如,责任感、自豪感、耻辱感、美感、求知欲等都是情感,它是人类所特有的。情感与情绪相比,具有较大的稳定性和深刻性。 ▲当然,上述对情绪和情感的区别仅是相对的。因为人类生活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由此而产生的复杂的、丰富的体验是难以用情绪或情感来界定,实际上也没有必要。因此,西方心理学著作中常常把情绪和情感统称为感情(affection)。情绪是感情外在表现形式,情感则是感情的内容。情感的表达会伴随情绪反应。▲ ▲二、情绪和情感的功能 情绪和情感作为基本的心理过程之一,它对人的生存和心理活动有着重要的功能。对这些功能的理解,有助于人们认识情绪和情感的本质。▲ (一)适应功能 情绪和情感是适应生存的心理工具。这可以从进化的角度来理解。 有机体在进化的过程中,为了生存和延续种族,有着许多适应的方式。例如,鱼类的流线形体态适宜于游泳;鸟类敏锐的视觉适宜于在飞行的条件下捕食;哺乳类狐科动物的嗅觉灵敏,是觅食、求偶的重要手段。随着动物的进化,由于神经系统的发展,感情的功能也成为了重要的适应生存的手段。例如,人类祖●图:(218)奥运最可爱的人

教育心理学情绪与情感总结

教育心理学情绪与情感知识点总结 心境、激情、应激、焦虑概念与区分 根据情绪发生的强弱、速度、紧张感、持续性区分。 情绪状态可以分为:心境、激情、应激、焦虑 心境:持续、微弱的、影响人的整个精神活动的情绪状态;这类情绪状态有两个主要的特点,即弥散性和长期性。弥散性指当人具有了某种心境时,这种心境表现出的态度体验会朝向周围的一切事物,如我们比较熟悉的诗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体现的就是这个特点。另外一个特点是长期性,指的是心境产生后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主导人的情绪,如高考成功后很长一段时间还很开心,就是一种心境。(持续性,无紧张慌乱的感觉,不是爆发式也就不是短暂的,感情教平和) 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短暂的、爆发式的,持续时间较短的情绪状态,具有明显的生理反应和外部行为表现。【激愤、暴怒、恐惧、狂喜、剧烈的悲痛、绝望】是一种爆发强烈而持续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多带有一定的指向性和外部动作。如我们看世界杯比赛,自己支持的队伍获胜时狂喜的状态即是激情状态。(来去匆匆,强度大,无紧张感,短暂时间。多有外部表现,如大喜大悲) 应激是在意料之外的紧急情况下产生的极度紧张的情绪状态。它往往是由外在压力造成的,如新教师上讲台的慌乱;学生课上突然被点名起来回答问题时的情绪状态都是应激。这里需要注意,激情和应激都是比较短暂的状态,但是应激会强调紧张的状态,而应激不强调这个特征。(紧张,慌乱之感,意外,强度中等,面对的是实实在在的事,持续短) 焦虑是一种伴随着某种不祥预感而产生的令人不愉快的一种复杂的情绪状态。(看到的未知的事,事情不解决,焦虑消除困难。) 情感与情绪的联系与区分

一个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的体验叫情感与情绪。 联系 情感与情绪都伴随着认知过程而产生。又反过来影响认知与活动。 它们是人对客观事物的另一种反映形式,即人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的反映。 它们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 它们产生或触发的原因在客观事物本身,而不是主观需要。但是它反映的是主客体之间的关系,不是只有客体。 情绪依赖于情感,情感也依赖于情绪,即人的情感需要通过不断变化的情绪所表现。 情绪是情感的外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 区分 情绪是与人的生理需要满足与否相联系的心理活动; 情感是与人的社会性需要满足与否相联系的心理活动; 情绪与低级的心理过程(感觉、知觉)相联系; 情绪是动物和人都具有的。但人即使最简单的情绪都与动物有着本质的区别,因为人的生理需要受到社会生产及生活条件的制约。人的情绪活动具有社会性。 情感是人独有的。情感同社会性的需要,人的意识(包括愿望、期待、目标)紧密相连。具有社会历史性。 情感可以多种体验交织,也有不同的情绪。 情绪的表现一般是不稳定,带有情境性。 情感比较稳定,是比较本质的东西,是人对客观事物比较稳定的态度。

当代大学生的情绪情感特点

当代大学生的情绪情感特点 08数本(3)班2008224310 许东岳 大学生是社会上最活跃的群体,自然他们的情感也是最浮动不定的。他们是社会建设发展的重要力量,所以我们更要弄清楚当代大学生的情绪情感的变化特点,让他们更好地调节自己的情绪和情感。通过自己的努力,养成乐观,活泼,开放,热情,精力旺盛,积极向上,充满着朝气和激情的良好的情绪。 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向青年期的过渡时期,在生理发育接近成熟的同时,心理上也经历着急剧的变化,尤其反映在情绪上.相对于中学生来讲,大学生的情绪内容趋向于深刻和丰富,情绪的表达趋于隐蔽,情绪的变化也逐渐趋向于稳定.主要表现为:—是大学生随着自身的成长与发展,情绪状态逐渐趋于成熟,并接近成人;二是大学生在情绪上仍然存在着许多尚不成熟的方面;三是大学阶段,在情绪上所表现出的一些特殊的情绪反应(如矛盾性,两极性和想像性).具体来说,大学生情绪特点主要表现为: (1)外向,活泼,充满激情;大学生整体水平而言,在情绪特点上,表现为乐观,活泼,开放,热情,精力旺盛,积极向上,充满着朝气和激情. (2)情绪延迟性及趋向于心境化。情绪心境化,是大学生情绪的重要特点,中学生时代的青少年的情绪特点,往往是受制于外界情境,随着情境的变化,情绪反应来得快,消失得也快;而大学生的情绪反应的发生,往往不会随着外界的刺激环境的改变而随即消失,而表现为一定的延迟性,趋向于心境化. (3)情感体验更加深刻,更加丰富。大学生的情绪体验更加丰富多彩,并随着自我意识的不断发展和各种需要和兴趣的扩展而表现为更加丰富,敏感,细腻和深刻,并更加带有社会内容的情感体验. (4)波动性与两极性。大学生的情绪年龄正处于未成年人与成年人的转变阶段,在情绪状

心理学基础说课稿情绪与情感部分

心理学基础说课稿情绪 与情感部分 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

尊敬的各位专家,早上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情绪情感概述》,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所用教材《心理学基础》是全国卫生职业院校规划教材,心理学基础是现代护理学的一门重要课程,掌握了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开展临床医疗、护理工作以及个体心理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以及意志过程,本节课处于整个教材的第二章第二节,是在学习了认知过程之后进一步深入学习心理过程的章节,并为之后的心理健康及评估等章节做出铺垫,同时情绪情感也是学生对自我认识的窗口。 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分别为:重点是情绪、情感的概念理解以及情绪状态的三大分类;难点是情绪与情感的区别;情绪状态中对应激概念的理解。 3.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认识并理解情绪情感的相关概念;了解情绪情感产生的原理;能够辨识人的基本情绪及基本的情绪状态;②能力目标:能准确的体会自身的情绪变化;能初步识别他人的基本情绪及情绪的变化;提高对客观道德情境的情感体验能力;通过对他人情绪情感的解读提升共感能力,③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促使学生更好的开展医疗工作、维护与改善医患关系;促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更加清晰准确的认识自身的心理状态。

二、说教法 学情分析:中职学生多数处于15、16---17、18的年龄阶段,即是由少年到青年的过度阶段,处于这个阶段的学生的情绪和心境呈现出动态的发展趋势,诸多不良习惯与行为的原因与未正确认识情绪情感有关,但同时,他们有很强的学习热情,一旦教师教学内容、方式、方法能贴近他们的日常生活,就能最大的调动学习主动性。 基于本节课的教材内容和中职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情况,我主要采用以下的方法进行教学。 1.讲授法:主要针对情绪情感的概念、区别与联系等教学内容进行讲授,讲授法可以简明扼要清晰的讲解清楚重要的概念与理论知识。 2.情境案例教学法:主要通过情境示例的展示,对本节课的难点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述,使得学生能通过情境的体验提升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可以激发学生的热情,引起兴趣。 通过以上两种方式方法,可以掌握重点、理解难点。通过讲授、情境,教师主要引导学生学会自己探索学习,避免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也完全的参与进来。 三、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教会学生学习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本节课所用的学法如下:

心理学第七章情绪与情感_1

---------------------------------------------------------------最新资料推荐------------------------------------------------------ 心理学第七章情绪与情感 心理学第七章情绪与情感二情绪情感的调控途径情绪情感的调控途径主要包括以下 5 种: 1、自我意识调控。 2、理智调控。 3、转移调控。 4、激励调控。 5、合理宣泄。 三、消极情绪情感的调节与控制(一)排除抑郁 1、铲除抑郁根源。 2、改变认知角度。 3、适当释放情绪。 4、改变行为方式。 5、调换环境。 6、休息。 (二)学会制怒 1、拓宽心理容量。 2、要有一定的防怒措施。 (三)克服自卑积极的心理暗示是克服自卑的良好手段。 (四)消除紧张与焦虑 1、积极的认知方式(1)勇敢面对焦虑与紧张,想一想事情最坏会到什么程度。 (2)排除极端的想法,不随意夸大生活状态。 (3)用欣赏的态度看待世界。 1 / 12

(4)承认自己的局限,接受自己的不足之处。 (5)理智的面对冲突,权衡自己所冒的风险。 2、积极的行动方式积极的行动方式表现在以下个方面: (1)赶快行动起来。 (2)融洽社会关系,运用社会支持。 (3)学会宣泄和倾诉。 培养积极的认知方式和行动策略就是培养健康的个性,有了健康的个性,消极的情绪就会减少许多。 第六章情绪与情感本章主要内容: 如何理解情绪、情感的概念情绪的生理变化及表情动作情绪、情感的种类情绪: 是人对待认知内容的一种特殊的态度,它包含情绪体验、情绪行为、情绪唤醒和对情绪刺激的认知等复杂成分。 第一节情绪情感概述一、什么是情绪、情感?情感:是情的感受方面,即情绪的主观体验。 二、情绪与情感的主要区别与联系 1、需要及所属不同情绪是与生理需要相联系的,为人和动物所共有;情感则与社会需要相联系,为人所独有。 2、稳定性不同情绪具有较大的情境性,激动性和暂时性;情感则具有较大的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 (一)区别3、外显性情绪有明显的冲动性和外部表现,情感则多以内心体验的形式存在4、发展时间情绪发生在先,

第五章 情绪

第五章情绪 考点纲要 一、考试内容 情绪的含义;情绪的分类;认知对情绪的影响;情绪对认知的影响;情绪与行为的关系;健康情绪的必要条件;暴怒情绪的控制;过度焦虑情绪的控制;过度紧张情绪的控制;抑郁情绪的控制;自卑情绪的控制。 二、考核要求 1.识记:(1)情绪的含义;(2)情绪的分类。 2.理解:(1)认知对情绪的影响、情绪对认知的影响;(2)健康情绪的必要条件;(3)情绪与行为的关系。 3.应用:暴怒情绪、过度焦虑情绪、过度紧张情绪、抑郁情绪、自卑情绪的控制。 知识点讲解 一、情绪与认知 1.情绪的含义 情绪是人类对于各种认知对象的一种内心感受或态度。它是人们对于自己所处的环境和条件,对于自己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对于他人的行为的一种情感体验。因此,情绪这个概念又与情感这一概念相对应。“情绪这个概念可以既用于人类也可用于动物,情感这个概念只用于人类”。事实上,情感是情绪过程的主观体验,是情绪的感受方面需要是情绪产生的重要基础。根据需要是否获得满足,情绪具有肯定或否定的性质。 情绪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在不同的情境中情绪会表现出不同的体验特质。仅就情绪体验的性质而言,情绪表现为强度、紧张度、快感度和复杂度等几个维度。 2.情绪的分类 情绪的分类依分类标准而定。心理学家根据各自不同的标准将情绪分为不同类型。有些心理学家根据情绪的演化过程或刺激类型将情绪分为六类。第一类是原始的基本情绪,常常具有高度的紧张性,它们表现为快乐、愤怒、悲哀与恐惧四种形式;第二类是由感觉刺激引发的情绪,常常是温和的或强烈的,它们表现为疼痛、厌恶和轻快;第三类是与自我评价相关的情绪,这主要取决于评价标准,表现为成功感与失败感、骄傲与羞耻、内疚与悔恨等;第四类是与别人有关的情绪.经过一定的时间,这类情绪常常转化为持久的情绪倾向或态度,主要表现形式是爱与恨;第五类是与欣赏有关的情绪.它们是惊奇、敬畏、美感和幽默;第六类是最为持久的情绪状态。即是心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