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经典文学在新媒体时代对语文教学的作用

经典文学在新媒体时代对语文教学的作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2e18078248.html,

经典文学在新媒体时代对语文教学的作用

作者:王丽君

来源:《湖南教育·中》2012年第09期

中学是传播和普及经典文学教育的重要阶段。《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进贾府”、《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水浒传》中的“武松打虎”等,四大名著的经典篇章多年来已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常客”;还有老舍的《茶馆》、曹禺的《雷雨》等作品中的片段为中学生接触经典的现代文学作品打开了一扇窗。

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新媒体不断涌现,为经典文学提供了更广泛的生存空间和多元化的存在样式,主要表现为经典文学的影视传播。例如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在2010年前后又进行了新一轮的影视改编。这次改编比起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第一轮改编更体现出了网络时代的特征和影响。毋庸讳言,在新媒体时代的语态环境下,经典文学的生存现状遭受巨大争议,人们认为新媒体纯粹是在消费经典文学,消解了经典文学的崇高性和严肃性,误导了人们对经典文学原貌的理解,使之成为市场经济作用下的一个获利工具。其实不然,随着网络文学和新媒体的发展,经过多年的时间沉淀和文化与市场的优胜劣汰,经典文学在新媒体传播中呈现出一些良性发展的新态势:一方面,原创网络文学的品位和质量不断提升,媒介影响力也日渐扩大,不断打造出网络时代的文学“新经典”;另一方面,经典文学的传播突破了以往的“形变”的旧有模式,即直接将其改编为影视剧,完成艺术形态上的转换,也突破了将经典文学的影视改编作品直接发布为一种网络视频资源的简单传播模式,而进入一种“传神”阶段——将经典文学中的文化精髓、古典气韵和艺术魅力渗透到网络文学和影视剧的创作血脉中,不论是新媒体的创作主体的层次、作品的艺术水准,还是影视剧的文化内涵和表现形式,都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首先,广受欢迎的优秀新媒体文学作品具有浓厚的传统文学特质和深厚的经典文化底蕴。这突出表现在古典诗词的运用和古典典籍名段的引用上,这些如果运用得当将是极好的教学和学习资源。

《甄嬛传》中有个重头戏:华妃仗着皇帝的宠爱,发难于甄嬛和安陵容,明知安陵容受风寒,还硬逼其为陛下献唱佳曲助兴。即使安陵容勉为其难唱罢,华妃仍旧不依不饶。此时甄嬛出于姐妹情谊仗义相助,抚琴吟诵了一首《鹊桥仙》:“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番吟诵既为安陵容和自己化解了危机,也赢得了皇上的好感。作为中学课本里的重点篇目,中学语文老师和中学生对这首词都烂熟于心,普通观众也觉得亲切可感。

适当地运用古典诗词,能更好地刻画人物形象,渲染氛围,表达人生感悟。例如《甄嬛传》中为了渲染甄嬛与果亲王令人扼腕叹息的爱情,在两人久别重逢之时,甄嬛用“人比黄花瘦”来形容自己的现状。众所周知,这是李清照《醉花阴》中的名句,用来表达自己对丈夫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