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地理课程与教学论作业

地理课程与教学论作业

地理课程与教学论作业
地理课程与教学论作业

《地理课程与教学论》第二次作业

一、简要回答地理科学方法教育的主要内容?

答:地理科学方法教育的主要内容:人们在探索和发现地理规律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系列研究地理的科学方法。在基础地理教育阶段,地理科学方法主要涉及地理观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地理比较、地理分析与综合、地理归纳与演绎等方法。

1.地理观察方法:观察方法在地理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地理现象不易控制或改变,其条件的物理过程更只有依靠观察,通过观察,学生可以更轻松接受地理知识。

2.地理实验法:通过科学的实验,使学生可以科学的解释地理现象的形成,有助于学生理解与消化。

3.地理调查法:我们应用较多的是城市调查,在学习城市化时,就可以利用学生自己调查,这时学生的兴趣会更浓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4.地理比较法:这是地理学习中常用的方法,像在区域地理学习中经常用到,比较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差异等等。

5.地理分析与综合法:这种方法在高考中经常遇到,在平时一定要培养学生的分析与综合能力,在鲁尔区的学习之后,就可让学生分析辽中南地区。

6. 地理归纳与演绎:这是平时的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因为又是学生归纳的能力较差,教师一定在平时的教学中多加锻炼学生。

二、举例简述地理分布知识教学的策略?

答:这方面和地图分不开,要知道人口﹑城市﹑工业的分布,各地的气候﹑地形等,特别是在区域地理中,都要用到这一方面,在教学中要反复强调地图的重要性,多看多练,熟能生巧。

三、何谓地理理性知识?有哪些类型?简述地理规律的含义?

答:地理理性知识是反映地理事物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地理知识,通过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抽象思维活动达成。地理理性知识是对地理感性知识的深化和发展,属于认识过程中的高级阶段。类型有:地理概念,地理特征,地理成因,地理规律等。

地理规律的含义:地理规律是人们对地理现象、地理景观等地理感性知识所反映的地理事物的表面联系进行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而得到的,它反映了对地理事物发展过程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的认识。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反映地理事物发展变化必然趋势的地理演变规律,如四季更替的规律、人口迁移规律、地壳物质循环规律等;二是反映地理事物与空间位置之间必然联系的地理分布规律,如海洋表面盐度分布规律、自然带的地带性分布规律。地理规律对于揭示地理事物的联系,认识地理事物结构、成因、分布起着重要作用。

四、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好奇心和地理学习的兴趣?

答:1.运用生活中的实例来进行教学:在地震带的学习中要运用汶川地震,城市化过程中可以运用身边存在的问题,使学生明白地理是对我们的生活有用的。

2.多运用多媒体:这样可以直观的将地理知识展现出来,便于学生理解,例如在地球的运动教学中多媒体的作用就非常重要。

3.我在教学中,每节课都让一位学生讲一个地理故事,这样不但会使学生多阅读,丰富知识,另外学生这个年龄都有展示自己的欲望,所以他们会有期待,这样对我们的课堂也是非常有效的。

4.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珠三角的城市化进程中,就可以让学生展望西安的未来,使学生为城市化尽自己的力量。

五、简述实现地理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基本方式与途径?

答:通过对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分析和实践,我们不难发现,虽然具体的课程标准数量较多,但其中对“过程与方法”的表述最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第一.运用地理图表,说明地理原理和规律;第二.通过“运用实例、典型案例、举例”,来分析地理原理和规律。

这两方面的表述,也就指出了教师教学中达成“过程与方法”目标所采用的最主要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是:

1.运用地理图表进行教学。

例如,关于“水循环”这一内容,课标作以下的要求: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意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对水圈组成进行讲述后,就可以向学生出示某一河流流域的示意图,并围绕该图,通过以下步骤展开教学:

(1).让学生指出图中包括了哪些水体;

(2).用箭头表示各种水体间的相互关系,尤其是各种水体与河水之间的关系;

(3).把所标注的箭头进行整理,探讨其所组成的循环关系;

(4).在图中补充可能遗漏的循环关系;

(5).对上述学习过程进行小结,并利用以下的简图进行归纳:

(6).提供另一形式的水循环示意图,巩固对水循环过程的学习;

(7).探讨在水循环各环节的作用下,可能对各圈层带来的影响。

在以上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不再是停留在对水循环各环节进行机械记忆的层面上,而是始终围绕着图中所提供的信息进行探讨,而且具备了知识迁移应用的能力──即学生对水循环的掌握,不再局限在教材所提供的示意图,而是能够在不同的图式中提取关于水循环的知识。

2.案例教学

案例是对某一事件的陈述,通过案例进行教学,其本质不在于对案例的具体细节的把握,而是要求从案例所提供的具体事实中提取有普遍性的地理原理与规律,并运用这些原理和规律去分析、解决新问题。由于受长期养成的学习习惯影响,学生中普遍存在对教材死记硬背的情况。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没有能够把握住案例教学这一基本要求,就很容易出现学生“单纯记忆案例”的情况,也就难以达到课标的要求。这种情况在必修三的学习中尤其容易出现,因为不同版本的必修三教材,多数的章节就是由若干的案例组成,对基本原理和解决地理问题的方法较少进行详细地叙述和归纳。例如湘教版必修三鲁尔区的发展等都是以案例为主进行教学的,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还要会分析。

六、如何培养学生对待自然的态度?

答:我觉得主要要运用生活中的实例首先让学生感知,例如洪涝,泥石流,沙尘暴等我们身边的灾害,这时在适时的和学生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让学生自己意识到我们要保护环境,进而就会有自己对待自然的态度。

七、地理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地观”?

答:人地协调观的核心是尊重自然规律,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对学生进行人地协调观点的教育,应当选取学生可以理解和接受的典型实例,使学生对“地对人的影响”、“人对地的影响”、“如何实现人与地的协调”等观点形成正确的认识。

了解人地协调的意义与基本途径。结合具体教学内容的教学,逐步使学生懂得:只有人类生产生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和谐发展,社会与环境系统之间相互协调,人类社会才能可持续生存与可持续发展。对于如何协调人与地的关系,人们的基本认识是,人类的发展必须与自然环境的容量相适应;人类的发展必须从自然环境的整体出发,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变化发展;确定一个地区的经济结构,必须同自然环境与资源结构大体上相吻合;利用地理环境,既要遵循生态平衡规律,又要遵循社会经济规律。地理教学应依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选择生产生活活动中的具体案例,渗透并加深这种认识。

八、论述说明地理课程评价的功能?

答:地理课程评价具有多重功能,但从根本上来说,主要有促进发展、鉴定水平和选拔淘汰三大功能。

第一:促进发展的功能

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发展是课程评价非常强调的基本功能。它是指通过课程评价为地理教育活动提供有效的诊断和反馈,强化和改进地理教育的实施,促进地理教育活动的顺利进行,进而促进教师、学生、学校更好地向前发展。促进发展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导向功能

地理课程评价的导向功能是由评价标准的指向性决定的。一般来说,课程目标作为制定评价标准的主要依据,受到一定的社会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的影响。课程评价实质上就是评价者按照一定社会的教育、质量、人才的观念来引导、约束被评价对象的发展方向。实践证明,只有那些在学生评价中得到反映的教育目标才能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直接影响;只有那些在教师评价中得到反映的教育目标才能对教师的发展产生引导作用。因此,相对于地理课程目标来说,地理课程评价对地理教育活动具有更为直接的导向功能。

(2)诊断功能

地理课程评价能够对地理教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揭示与分析,找到症结和原因所在,进而提出改进和补救的建议。例如,通过学生评价,可以协助学生发现学习中存在的困难与不足,进而判断导致困难与不足的原因,同时可以帮助教师明了自身教育教学上的不足和学生学习上的问题,为师生协同采取措施,为改善教学提供信息基础。

(3)调节功能

地理课程评价结果的反馈可以让被评价者了解自身发展存在的优势与不足,从而调整自己的教育或学习行为,促进其自身进一步的发展。当前的课程评价倡导评价方和被评价方在相互平等、尊重和互惠的基础上,通过协商、讨论、辩论等不同的沟通方式自主地调控评价活动本身,以获得评价的最大效益,同时使评价成为彼此间相互交流学习的一次机会,便于个体眼界的开阔和自身的发展。

(4)激励功能

地理课程评价可以让被评价者在正确认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的基础上,从正反两个方面受到激励,增强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学生评价中,积极的评价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自我肯定度,激起进一步学习的兴趣;而适度的否定评价往往能引发学生一定的焦虑感,知耻而后勇,更加勤奋努力。

(5)反思功能

地理课程评价通过被评价者的主动参与而促进被评价者自我反思,从而更深刻地发现问题和更有效地改进活动,并在此过程中发展自己的自我反思能力。

(6)记录功能

记录功能是被传统课程评价所忽视,而为当代课程评价所强调的评价功能。当代课程评价倡导评价方法和手段的多元化,尤其重视质性评价方法(如成长记录袋等),而且强调评价的日常化。因此,通过评价可以清晰、全面地记录个体成长中的点点滴滴,为科学诊断和调整教育活动提供充分、具体的依据。

第二:鉴定水平的功能

地理课程评价可以对评价对象与评价指标的适应程度作出区分和认定。地理教育活动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因而地理教育活动是否达到教育目标所规定的标准历来是人们非常关注的问题。而对地理教育活动中教育目标达程度的分析就必须依靠地理课程评价才能完成。地理课程评价本身就是以一定的指标为依据对地理教育活动及其有关情况进行判断,在这个过程中,它自然要对评价对象与评价指标相适应的程度作出区分和认定,从而发挥其鉴定功能。

第三:选拔淘汰的功能

地理课程评价可以为选拔优秀者,淘汰不合格者提供依据。通过地理课程评价,可以在鉴定水平的基础上对符合某种程度和标准要求的评价对象进行筛选,对不符合的进行淘汰。这一功能是教育评价从产生之时起就备受重视的功能。我国古代的科举考试,现在每年都要举行的高考和会考,都发挥了地理课程评价的选拔淘汰功能。

九、如何评价学生对地理知识理解和应用状况?

答:新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评价主要是针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提出的,它明确指出:“既要关注学习结果,也要关注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行为的变化,创设一种‘发现闪光点’、‘鼓励自信心’的激励性评价机制。”新课改三维目标之一知识与技能是基础,在评价上同样不能够忽视地理知识评价的基础性,学科性。

在教学中,教师以过程性评价与激励性评价为前提,制定适合学生的评价体制。1)课堂观察评价,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并做记录,关注学生是否认真思考,是否能够正确表述地理基本知识;2)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考察学生对已学知识的运用能力;3)成长记录体现过程性评价,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能力,记录学生的成功或失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4)二次评价相辅,利用考查试卷来分析学生对地理基础知识与应用的掌握情况,帮助学生改正;5)作业考试测验法,虽是传统的评价方式,但教师可利用这些方法对学生知识理解进行评价。

十、简述基于现代教育理念下的地理教师“能力素养”的内涵?

答:地理教师教学能力素养的提升,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教材的理解、分析、处理能力

教师要上好课,就要备好课。首先就是钻研教材,包括对课本、地图、课程标准及有关教学指导书、参考资料的阅读。理解教材就是先弄懂课文内容,理出系统,对文字、图像、作业认真研究;分析教材要找出重点难点,分析所讲内容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作用、背景和有关联系,还要分析教材的结构、规律、概念等;处理教材是对教材的组织加工,列出纲要图示,进行必要的取舍增删。钻研教材是上好课的前提,要多思考,勤实践,相互交流,进行研究,自觉提高这项基本教学能力。

2. 设计教法、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的能力

教师应了解学科教学方法的结构、性质、分类、功能及相互间的联系,研究学生的认识规律,按照地理教学原则比较各种教学方法的优劣,设计教学步骤,

对教学过程、教学语言、板书等精心考虑。对各种教学手段,特别是现代化教学手段,要结合学校条件,学习掌握和运用。设计教具和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必须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进行,这也是发挥教师创造性的一个方面。设计教法还应包括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重视结合具体内容考虑学法指导。

3. 观察、了解和研究学生的能力

教师要了解教育的对象,就要注意观察和研究学生,包括对一般情况的了解,如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兴趣爱好、家庭与社会的影响,还要了解个性差异、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各个方面。了解方式除阅读有关材料外,更多的是靠交谈、课堂提问、观察、接触、作业试卷等,与同学、家长、教师的交谈也可了解教育的对象。了解过程中要结合教育,了解的目的也在于因材施教,通过反馈调控教育教学活动。

4. 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能力

教学过程中的组织教学,课内的演示、实验、观察,课外的参观、考察、调查访问等活动,都需要教师的组织能力,有时还需要机智灵活的应变能力。地理教师还应具备开展研究性学习组织能力和开展课外活动的能力。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需认真计划,明确目的,提出要求,让学生了解活动方式和程序,并发挥学生干部的组织作用。

5. 实验、演示和制作模型、图表的技能

地理教师需要具备动手实验和制作简单教具的技能,如演示地球仪、等高线模型,堆塑地形模型,绘制地图、图表,投影幻灯片等,这些技能的掌握,直接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

6. 准确、精练和生动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语言是传递知识信息,启发积极思维,进行思想教育,交流师生情感的重要手段。教学语言要准确、科学、逻辑性强,要精练、明确、简洁,要生动、形象、直观,具有启发性、感染力,这就要深钻教材,丰富词汇,进行语言设计,并加强语言锻炼,运用语言技巧,在读音、吐字、声调、语气、速度等方面下工夫。这是一项教学基本功。

7. 开发智力、进行能力培养与思维训练的能力

开发学生智力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地理教师需要培养学生对地理事物的观察、记忆、想象和思维能力,这是智力的基本要素,其中思维能力包括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比较分类、抽象概括等,这是需要通过设计问题进行训练的。由智力要素相互组合形成各项具体能力,如理解原理,阅读课文,分析地图和图表,从事地理实践活动,获取地理信息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概括特征,总结规律,分析地理事物间的联系。最高层次的能力是创新能力,如正确评价人地关系,综合运用地理知识以崭新的视角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地

理教师要丰富学生的知识并不断设计问题以进行思维训练,同时也要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和设计问题的水平,才能适应开发智力的需要。

8. 培养正确观点、进行价值观教育的能力

地理学科承担着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国情教育、环境教育的重要任务,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观、资源观、人口观,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是责无旁贷的。教师要善于分析教材的思想教育因素,利用课堂教学及课外活动,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通过分析比较,联系实际,讲清道理,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自主感受,获得结论,自觉理解和接受。

9. 命题、设计提问和反馈课堂教学情况的能力

教师要通过学生的反馈来了解教学效果,调控教学设计。学生听讲的反应、对提问的回答都是必须注意的。教师的设问和命题应以检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为主,尽量少出现那些简单机械记忆的提问,而应重在启发学生积极思考。特别在命题设计方面,要认真研究,对题型的掌握、情境的设计、立意的选择、设问的构思,都应仔细考虑。一份好的试卷反映了教师的多方面水平,教师要不断吸取学科新知识,知识面广,思路灵活,联系广泛,能从多层次多角度考虑问题。

10. 进行地理教育科研的能力

教师的教育科研素质的提高,首先需要理论学习,如“建构主义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等。其次,要及时总结和反思教学实践,探索教学改革的途径,勇于创新和实验,从教学实践中总结规律,从理论上概括提高,再指导实践加以印证。第三,保持年级组、教师组及更广阔空间内的同行交流,教师要多听课,听课要进行分析评议,这有助于相互切磋,研究交流,也有助于从教育教学理论的高度去认识课堂教学实践,以便于掌握规律,总结经验,发现问题。第四,勤于论文写作耕耘,教师工作在第一线,掌握大量实践资料,应通过理论研究丰富学科教学的科研内容,进行学科教育科研,选择适当课题,撰写有关教育科研的论文,从而提高自己。

地理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素养是教师专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教育科研工作不单单是为了得到晋级、评奖的成果证书,更主要的是促进教师不断学习教育理论和教育科研的最新成果,从而指导和评价教学实践,使教师能够站在时代的高度,去研究、认识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科学地解决问题。

《课程与教学论》形考作业3答案演示

《课程与教学论》形考作业3答案 (第9—11章) 一、填空题 1.教学过程是一个认识过程、实践过程的统一。我国学者对教学过程本质问题作了一些研究,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类“教学过程认识说、教学过程发展说、教学过程本质说、教学过程实践说”。 2.教学过程的两种动力包括“内部动力和外部动力”。 3.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结合的原则是指在教学中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的经验,通过“直观手段”,引导学生形成对所学的事物的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在获得生动表象的基础上,对学习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和理论思维”。 4.系统性与循序渐进相统一的原则,是指教学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的认识发展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5.教学方法是为了达到—定的教学目标,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专门内容的学习活动所采用的方式、手段和程序的总和;它包括了“教师的教法、学生的学法、教与学的方法”。 6.“传递--接受”教学模式的基本程序为:激发学习动机——复习旧课——讲授新知识——巩固运用——检查评价。7.自学一指导教学模式是指教学活动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的指导贯穿于学生自学始终的教学模式。 8.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演示法和参观法”。 9. “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学活动中师生相互作用的结构形式,或者说,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人员、程序、时空关系上的组合形式。 10. “班级授课制”是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上课的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是我国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11.学校除了课堂教学之外,还要让学生通过自然或社会实践获得必要的直接经验,验证或运用理论知识,借以开阔眼界,扩大知识,激发学习热情,培养独立工作能力,陶冶品德。、这种在“自然和社会现实活动”中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便是现场教学。 12. “复式教学”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班里,由一位教师分别用不同程度的教材,在同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采取直接教学和自动作业交替的办法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13.课堂管理是指教师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秩序和效益,协调课堂中“人与事、时间与空间”等各种因素及其关系的过程。 14.课堂管理包括“课堂时间管理、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和恰当处理课堂问题行为的策略。 15.一般情况下,课堂气氛可以分为“积极的、消极的”和对抗三种类型。 二、单项选择题 1.教学过程的功能包括探索知识、形成技能、( B)。 A.培养智能、发展思维 B.培养智能、发展情感与态度 C.培养技能、发展思维D.发展技能、培养感情 2.教学动力不是无规则动力,而是有方向的,教师引发的教学动力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这说明教学动力具有( A )特征。 A.动力性B.方向性C.动态性 D.转化性 3.引导—发现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为( A )——( )——拟定计册——验证假设——总结提高。 A.提出问题、建立假设B.提出问题、寻找答案 C.给出概念、建立假设D.给出概念、理解概念 4.(A)就是非操纵的教学,教师不是直接地教学生,而仅仅是促进他们学习。 A.程序教学B.自学 C.个别教学 D.非指导性教学 5.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讨论法和( C)。 A.实验法B.实践法 C.研究法 D.练习法 6.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 A )和环境因素。 A.教师的因素、学生身心的因素B.教师的因素、教材的因素

东师课程与教学论17春在线作业2答案

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60 分。) V 1. 首次提出教师即研究者的口号的是 A. 施瓦布 B. 斯腾豪斯 C. 泰勒 D. 古德莱德 标准答案:B 2. 一种观点认为“教育就是从外部对心灵进行塑造”,教学须依靠从外部提示的教材,通过建立内容的种种联合或联结从外部构造心灵。这种教学观可简说为“塑造说”或“外烁说”。这种学说的典型代表是 A. 杜威 B. 赫尔巴特 C. 布卢姆 D. 凯洛夫 标准答案:B 3. 被称为“暗箱式评价”的评价取向是 A. 目标取向 B. 过程取向 C. 主体取向 D. 实践取向 标准答案:A 4. 认为“课程是儿童及青年为准备完美的成人生活而从事的一系列活动及由此取得的相应的经验”的教育家是 A. 查特斯 B. 坦纳 C. 泰罗 D. 博比特 标准答案:D 5. ()是把评价对象个体的过去与现在所得成绩进行比较,或把个人有关侧面进行相互比较判断的评价。 A. 相对性评价 B. 绝对性评价 C. 个体内差异评价 D. 总结性评价 标准答案:C 6. 课程实施有三种基本取向,其中之一是 A. 哲学取向 B. 创生取向 C. 背离取向 D. 心理学取向 标准答案:B 7. 课程内容的活动取向特别注重( ) A. 课程内容的科学逻辑组织 B. 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 C. 课程是既定的、先验的、静态的

D. 课程是外在于学习者的,并且基本上是凌驾与学习者之上的 标准答案:B 8. ()重点在于对学生学习中屡犯错误深层原因的调查。 A. 诊断性评价 B. 形成性评价 C. 表现性评价 D. 发展性评价 标准答案:A 9. .教学动力不是无规则动力,而是有方向的,教师引发的教学动力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下列()不属于教学动力具有的特征。 A. 方向性 B. 动力性 C. 动态性 D. 转化性 标准答案:A 10. 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课程评价的发展大约经历了四个时期的顺序是 A. 测验时期、描述和判断时期、评价时期、建构时期 B. 测验时期、评价时期、描述和判断时期、建构时期 C. 评价时期、建构时期、测验时期、描述和判断时期 D. 评价时期、测验时期、描述和判断时期、建构时期 标准答案:B 11. 按照美国课程理论专家派纳的观点,20世纪70年代以来课程研究的范式正从“课程开发范式”转变为: A. 课程解读范式 B. 课程理解范式 C. 课程实施范式 D. 课程评价范式 标准答案:B 12. 你认为下列哪一项最符合21世纪教育的趋势 A. 德育优先发展 B. 为求更多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升,学校需增加学习的份量与时间 C. 重视多元智慧,给予适性发展,启迪个人潜能与智慧 D. 为尊重个人发展,教学以放任为原则 标准答案:C 13. “隐性课程”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杰克逊的一本著作中,这本著作是 A. 《老师,再见!》 B. 《爱的教育》 C. 《班级生活》 D. 《隐性课程论》 标准答案:C 14. 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构成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要素有情境、协作、会话和 A. 主体 B. 资源 C. 脚手架

最新文化地理尔雅通识课

2016年文化地理尔雅通识课一、单选题(题数:50,共50 分) 1历史上日耳曼人和斯拉夫人的迁移方向分别是:() A、北,西北 B、北,东北 C、南,西南 D、南,东南 ?我的答案:D 2、地理大发现时代,美洲大陆的发现者是:() ?A、达伽马 ?B、 C、哥伦布 D、麦哲伦 ?我的答案:C 3下面没有经历过由血缘关系向地缘关系转变过程的一项是:()?A、维吾尔族 ?B、基诺族 ?C、汉族 ?D、蒙古族 4伍子胥是哪个时期的人 ?A、尧舜 ?B、三皇五帝 ?C、春秋 ?D、战国 ?我的答案:C 5下面例子中不属于悖论的一项是:() ?A、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B、 ?C、文革忠字舞 ?D、阿斯旺大坝 ?我的答案:B 6下面关于中国伊斯兰教分布特点表达正确的一项是:()?A、大集中,小分撒 ?B、大分撒,小集中 ?C、北方集中,南方分撒 ?D、东部分散,西部集中 ? 7影响文化增值的因素不包括下面哪一项:() ?A、传播者 ?B、接受者 ?C、书本知识 ?D、媒介人

8关于19世纪文化起源的观点,不包括下面哪一项:() ?A、文化决定论 ?B、文化传播论 ?C、文化功能论 ?D、文化心理论 ?我的答案:A 9宗教是政府进行下面哪一项统治的工具:() ?A、文化 ?B、政治 ?C、经济 ?D、精神 ? 我的答案:D 10所谓西斯拉夫人不包括:() ?A、俄罗斯人 ?B、波兰人 ?C、捷克人 ?D、索布人 ?我的答案:A 11公元11--12世纪,英国的官方语言是下面哪一项:() ?A、意大利语 ?B、德语 ?C、法语 ?D、英语 ?我的答案:C 12在“五岳”的基础之上宋代出现了几镇? A、3.0 B、4.0 ?C、5.0 ?D、6.0 ? 我的答案:C 13下面属于欧盟成员对土耳其要求加入欧盟的顾虑的一项是:()?A、土耳其地理位置特殊 ?B、土耳其经济发展慢 ?C、土耳其信奉伊斯兰教 ?D、土耳其气候差异 ?我的答案:C 14下面不属于犹太人特点的一项是:() ?A、心计多 ?B、淳朴 ?C、智商高 ?D、喜欢动脑筋

《课程与教学论》形考作业4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形考作业4答案 (第12—14章) 一、填空题 1.所谓教学手段,就是指师生为实现“预期得教学目得”,开展教学活动、相互传递信息得“工具、媒体或设备" 2.现代教学媒体可以分为五类: 光学媒体、音响媒体、文字图像媒体、视听媒体、综合媒体。 3。教学过程就是一个教育信息传播得过程,传播过程中有四个要素,即传播者、信息、媒体与受传者。 4.多媒体计算机系统在教学中主要有两种应用模式: 课堂教学模式与个别化学习模式。 5。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得非言语表达艺术就是非常丰富得,它一般要通过体态、手势、头语、眼神、表情等来表达、 6. 根据教学语言表达方式,把教学语言划分为叙述性语言、论证性语言、说明性语言描述性语言 7.导课得针对性指教师在教学中既要考虑教学内容得需要,又要顾及学生得特点。 8、导向功能、诊断功能、决策功能、促进发展功能就是课程与教学评价得主要功能。 9、使课程与教学评价工作更为有效,根据对象发展得进程,根据不同时期有不同进度、目得与重点得实际情况,评价可以分成三类: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 10.档案袋得开发一般包括三个步骤,即明确课程目标与评价目得、收集与选择作品反省与评价、 二、单项选择题 1.( C )就是指教学媒体能在同一时间内传递信息得范围。 A、重现力B.表现力C.接触面D。参与性 2。下面不属于现代教学媒体发展趋势得就是( B); A.多媒体化B.实用化C、网络化D.智能化 3.现代教学媒体得扩散性就是指( D )、 A.媒体可以记录与存储信息,以供在需要时再现 B.媒体固定得信息符号就是可以再现出来 C.若干种教学媒体能够组合使用 D。教学媒体可以将信息在一个扩大了得时间与空间范围内传递 4.教完《竞选州长》,教师设计这样得结束语:马克·吐温实在算得上就是一位幽默大师,她得小说既深刻又有趣,她写得两本反映儿童生活得小说《汤姆索娅历险记》与《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就是令人着迷得书,同学们可以抽时间读一读,这属于( B)。 A.激励式结课B拓展延伸式结课C.比较式结课D、悬念式结课 5、下面不属于教学语言艺术特点得就是( D )、 A、科学性 B.教育性C。启发性D正规性 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板书特点得就是( B)。‘ A.趣味性 B.丰富性 C.直观性D、启发性 7、根据课程与教学评价得主体,可以把评价分为( C )。 A.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 B.相对性评价、绝对性评价、个体内差异评价 C.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D、背景、输入、过程与成果评价 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测验得特点得就是( B )、

课程与教学论作业及答案

1、阐述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理解。 所谓“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素养发展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可教可学,最初在家庭和学校中培养,随后在一生中不断完善。 所谓的核心素养指在特定情境中,利用和调动心理社会资源,以满足复杂需要的能力、合作交往、道德修养、信息素养、文化技能、公民素养等都属于核心素养的范畴,是社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核心素养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化,是连接宏观教育理念培养目标与具体教育教学实践的中间环节。核心素养的提出,既回答了国家对人才培养的根本性提问,又回应了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既培养21世纪中国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素养的养成既是个人的勤奋、天赋、悟性发挥作用的结果,也是接受外界教育、训练的结果。因此,在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素养,特别是人文学科的素养,是分内之事和不可推卸的职责。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共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6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

核心素养培育是素质教育的又一次升华。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教育领域各种改革的号角已经吹响,核心素养成为当今课堂教育的首要目标。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可以提升综合能力,转变教学现状,对于构建和和谐课堂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之,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课堂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培养技能,而且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帮助学生积累经验。形成和发展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 2、简述有价值的教学情境的特征。 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创设教学情境也是教师的一项常规教学工作,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则是教学改革的重要追求。有价值的教学情境要体现以下几个特征: (1)基于生活 强调情境创设的生活性,其实质是要解决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的关系,新课程呼唤科学世界向生活世界的回归。为此,创设教学情境,第一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在学生鲜活的日常生活环境中发现、挖掘学习情境的资源。其中的问题应当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遭遇的一些问题,只有在生活化的学习情境中,学生才能切实弄明白知识的价值。第二要挖掘和利用学生的经验。陶行知先生有过一个精辟的比喻:“接知如接枝。”他说:“我们要有自己的经验做根,以这经验所发生的知识做枝,然后别人的知识方才可以接得上去,别人的知识方才成为我们知识的一个有机部分。”任何有效的教学都始于对学生

课程与教学论形考任务四

学习新课程与教学论学习体会 (一)新课程新在哪里 1、教材全新的设计理念。 一是坚持“三贴近”的原则。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二是主张“双主体”互动论。教师是教育的主体,学生是受教育和自我教育的主体。三是强调“新三中心”。新三中心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体验为中心。 2、三位一体教学目标。 新课程确立了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与教学目标,体现在课堂教学目标上,就是注重追求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突出了过程与方法的地位,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搜集、阅读、探索、思考、观察、实践、想象、质疑和创新等丰富多彩的认识过程来获得知识,使结论和过程有机融合起来,知识和能力和谐发展;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努力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愉悦的情感体验,成为学生培养高尚道德和体验丰富人生的环境。 3、倡导学习方式的变革 由传统的被动接受式向自主探究合作式转变。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主要有:研究式——鼓励学生提问,引导学生掌握研究方法;讨论式——参与式学习,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式——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学习;小组协作式——小组成员协作,互相分享;和谐合作式——师生之间互教互学、平等合作;综合活动式——在活动中学、在实际情景中学。 4、灵动鲜活的课堂教学。 新课程的课堂较之传统的课堂,一个重要的区别就是它给思维的“活”提供了条件,学生得到了解放,教材变得开放,教学过程开放了,教学时空也开放了。在新课程的课堂中,学生拥有更多的自由和权利。他们可以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个性化理解、自由表达和发表自己的见解,可以质疑、指正和批评教师观点或教材观点,拥有被尊重的权利等等。给予学生这些自由和权利可以使学生的个性和潜能得到发展。 (二)新课程如何实施 1、灵活使用挖掘教材 有许多教师不适应新教材,不知道把教材与实际联系起来。实际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现有水平,在认真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同时,学会灵活、能动地运用教材,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必要的增删、调整。新教材每一框内容活动不少,设计的问题很多,很容易触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体验、引导学生学习,但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我们的学生,有时我们可以找到更适合学生的活

2014秋《课程与教学论》作业

2014秋《课程与教学论》作业 1.第1题 在课程研制中以价值判断和选择为核心的、对理论指导、目标、内容或经验、组织与结构、活动样式或策略、评价等多种可能性和方案进行选择、确定和应用的过程被称为 A.课程决策 B.课程开发 C.课程实施 D.课程评价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5.0 此题得分:5.0 2.第2题 学科中心说的代表人物是 A.杜威 B.赫尔巴特 C.施瓦布 D.夸美纽斯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5.0 此题得分:5.0 3.第3题 课程研制目标模式的奠基者是 A.波比特 B.泰勒 C.布卢姆 D.司滕浩斯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5.0 此题得分:5.0 4.第4题 萌芽于古巴比伦学校和古希腊的学校,成型于近代学校,以夸美纽斯的百科全书式课程为代表,经赫尔巴特而模式化的课程类型是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必修课 D.正规课程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5.0 此题得分:5.0 5.第5题 意义学习教学模式的代表人物是 A.赫尔巴特 B.杜威 C.施瓦布 D.奥苏贝尔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5.0 此题得分:5.0 6.第6题 认为课程与教学必须重视学科结构、直觉思维和发现学习的学者是 A.杜威 B.赫尔巴特 C.布鲁纳 D.罗杰斯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5.0 此题得分:5.0 7.第7题 为了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专门内容的学习活动所采用的方式、手段和程序的总和被称为 A.教学内容 B.教学媒体 C.教学形式 D.教学方法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5.0 此题得分:5.0 8.第8题 以围绕儿童的发展需要和兴趣爱好为中心的、以活动为组织方式的课程形态是 A.分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整合课程

尔雅通识课文化地理

选择题 1、金字塔是那个国家的。古埃及 2、下列哪一项证实了地球是圆的。麦哲伦航海 3、地理大发现时代,美洲大陆发现在是。哥伦布 4、希罗多德是那个国家的?古希腊 5、属于区域地理的是?亚洲地理 6、航海家哥伦布是哪个国家的?意大利 7、环境决定论认为文明的中心是?气候 8、属于人文地理学的是?都是(交通、城市、人口) 9、系统地理学包括什么?都是(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 10、康德是那个国家的?德国 11、布达拉宫是那个省得?西藏 12、三才包括什么?都是(天、地、人) 13、下列哪位学者被认为德国古典美学的奠基者,同时还提出了“太阳系起源星云说”康德 14、下列不属于制度下文化的一项是?宗教 15、文化积累通过什么实现?都是(语言、文字) 16、下面不属于自然地理学的一项是?交通 17、关于十九世纪文化起源的观点,不包括下面哪一项:文化决定论 18、文化积累的两种形式,指的是下面哪一项:名族文化积累和外来文化积累 19、哈萨克舞蹈是哪个区域的:新疆 20、文化大革命时期哪一种颜色是主流艺术:红 21、下面哪一项的出现说明翻译西方科技文学变成当时西学东渐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文馆 22、下面不属于集体越轨行为的一项是:儒学文化传承 23、影响文化增值的因素不包括下面哪一项:书本知识 24、理学诞生在什么朝代:宋 25、大豆过江这幅画是谁做的:华君武 26、哲学体系和经典逐渐问世出现在下面哪一个宗教阶段:古代宗教 27、窑洞是哪里的景象:西北 28、京师大学堂什么时候建立的:1898 29、下面属于文化特点中阶级性差异的一项是:雅俗文化 30、伍子胥是哪个时期的人:春秋 31、下面属于文化整合的一个例子是:密迹金刚-哼哈二将 32、诞生于东汉末年的道教的主神是下面哪一项:老子化三清 33、郁金香是哪个国家的国花:荷兰 34、下面不属于形式文化区的一项是:枫叶—墨西哥 35、世界宗教按照崇拜神灵的数量分类不包括下面那一项:原始神教 36、吴哥窟是哪个教派的建筑:印度教 37、佛教南传和北传,分别形成了那两个教:小乘教和大乘教 38、汉传佛教里佛诞生日是:农历四月初八 39、下面不属于日本神道教神社的一项是:太阳神社 40、基督教教义认为人类本身的原罪是与下面哪一项有关:偷吃智慧果 41、小乘教和大乘教的区别不包括下面哪一项:前者二神教,后者多神教

国家开放大学《小学数学教学论》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小学数学教学论》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 形考任务1 1.()是指教师不直接把现成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在教师事先精心设计、周密组织安排的一系列学习活动中,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自己去发现所学内容的事实、主动获取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A. 发现教学法 B. 情境教学法 C. 尝试教学法 D. 游戏教学法 2.拉面馆的师傅把一根很粗的面条两端第一次捏合在一起拉开,就变成了两根面条,第二次对折后再拉开,就变成了四根面条,第三次对折后拉开......如此重复下去,第五次会会拉出()根面条。 A. 128 B. 32 C. 64 D. 16 3.教师应精心设计练习题,体现()的原则。 A. 数量优先 B. 题海战术 C. 由易到难 D. 多多益善 4.关于备学生,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有()。 A. 要了解本节课知识与学生的经验之间的联系 B. 要了解班级学生的分层情况 C. 只需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不必熟悉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D. 要了解学生已有知识与本节课所要学的未知知识之间的联系 5.关于内容设计科学化,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有()。 A. 在设计教学内容如何教的过程时,不必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

B. 教学内容本身要有科学性 C. 教学内容不能有违背科学性的错误 D. 要做到内容准确无误,符合科学规范 6.把一个角放在10倍放大镜下观察,这个角的大小()。 A. 缩小10倍 B. 大小不变 C. 无法确定 D. 扩大10倍 7.在教室内设计一个顾客到商店里购买东西的情境,在课桌上摆出各种文具用品,几个学生当售货员,一些学生当顾客;要求学生根据购买文具用品的情境,一边编题,一边计算,这个过程采用的教学方法是()。 A. 情境教学法 B. 发现教学法 C. 游戏教学法 D. 尝试教学法 8.下列图形中,对称轴最多的是()。 A. 圆 B. 长方形 C. 正方形 D. 等边三角形 9.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有()。 A. 教师应该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 B. 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背景,设计生动的、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进行教学 C. 应该让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学习数学 D. 在新授课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满堂灌 10.下列英文字母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 P B. Q

最新尔雅网络课文化地理答案解析

2.5文化的冲突 1 下列作品不属于文化大革命时代的是()。 ?A、收租院群雕 ?B、大豆过江 ?C、毛主席去安源 ?D、八个样板戏 我的答案:B 2 以文化人群的特点导致的文化冲突具有()。 ?A、民族性 ?B、集团性 ?C、阶级性 ?D、以上都对 我的答案:D 3 关于收租院群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收租院群雕最初的目的是反映阶级教育 ?B、收租院群雕以四川省大邑县刘文彩的庄园为背景 ?C、收租院群雕反映的是底层社会的生活构成 ?D、收租院群雕的创作者是外国艺术家 我的答案:D 4 文化冲突具有区域性和时代性。() 我的答案:√ 5 “杏花春雨江南,骏马秋风冀北”,这两句诗说明文化冲突具有区域差异性。 我的答案:√

2.6文化整合 1 下列关于雅文化和俗文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A、雅文化代表的是社会上层的文化 ?B、俗文化具有阳春白雪的特征 ?C、雅文化和俗文化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D、俗文化代表的是人民大众的百姓文化 我的答案:B 2 哼哈二将是文化整合的结果,下列不属于这一整合过程的选项是()。 ?A、法意太子 ?B、密迹金刚 ?C、陈奇与郑伦 ?D、伽罗释者 我的答案:D 3 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体现了雅文化与俗文化是截然对立的两个范畴,不存在转化的可能。 () 我的答案:× 4 文化整合过程中必然经历现激烈的文化冲突阶段。() 我的答案:× 2.7文化景观与文化区

()指的是一种文化要素实际分布的空间,它有一个文化核心区,但边缘界限并不清晰。?A、文化景观区 ?B、形式文化区 ?C、机能文化区 ?D、文化核心区 我的答案:B 2 文化景观和文化区的特点不包括()。 ?A、空间性 ?B、功能性 ?C、时代性 ?D、永久性 我的答案:D 3 机能文化区的边缘界限通过()确定。 ?A、经济区界限 ?B、宗教区界限 ?C、行政区界限 ?D、方言区界限 我的答案:C 4 文化区的研究分为两种,即形式文化区和机能文化区。() 我的答案:√ 5 美国的教区边界与地州边界是完全吻合的,是典型的机能文化区。() 我的答案:X

尔雅通识课《文化地理》期末试题及答案

尔雅通识课《文化地理》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题数:50,共50分) 1历史上日耳曼人和斯拉夫人的迁移方向分别是:() A、北,西北 B、北,东北 C、南,西南 D、南,东南 正确答案:D我的答案:D 2地理大发现时代,美洲大陆的发现者是:()1.0分 A、达伽马 B、迪亚士 C、哥伦布 D、麦哲伦 正确答案:C我的答案:C 3下面没有经历过由血缘关系向地缘关系转变过程的一项是:()1.0分A、维吾尔族B、基诺族C、汉族D、蒙古族正确答案:C我的答案:C 4伍子胥是哪个时期的人1.0分 A、尧舜 B、三皇五帝 C、春秋 D、战国 正确答案:C我的答案:C 5下面例子中不属于悖论的一项是:()0.0分 A、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B、传统女装 C、文革忠字舞 D、阿斯旺大坝 正确答案:B我的答案:D 6下面关于中国伊斯兰教分布特点表达正确的一项是:()1.0分 A、大集中,小分撒 B、大分撒,小集中 C、北方集中,南方分撒 D、东部分散,西部集中

正确答案:B我的答案:B 7影响文化增值的因素不包括下面哪一项:()1.0分 A、传播者 B、接受者 C、书本知识 D、媒介人 正确答案:C我的答案:C 8关于19世纪文化起源的观点,不包括下面哪一项:()1.0分 A、文化决定论 B、文化传播论 C、文化功能论 D、文化心理论 正确答案:A我的答案:A 9宗教是政府进行下面哪一项统治的工具:()1.0分 A、文化 B、政治 C、经济 D、精神 正确答案:D我的答案:D 10所谓西斯拉夫人不包括:()1.0分 A、俄罗斯人 B、波兰人 C、捷克人 D、索布人 正确答案:A我的答案:A 11公元11--12世纪,英国的官方语言是下面哪一项:()1.0分 A、意大利语 B、德语 C、法语 D、英语 正确答案:C我的答案:C 12在“五岳”的基础之上宋代出现了几镇?1.0分 A、3.0 B、4.0 C、5.0 D、6.0 正确答案:C我的答案:C 13下面属于欧盟成员对土耳其要求加入欧盟的顾虑的一项是:()1.0分A、土耳其地理位置特殊B、土耳其经济发展慢

电大课程与教学论形考作业1

开放教育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育形式,是构筑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终身学习体系的主要手段,是相对于封闭教育而言的,它具有以下几个特征:以学生和学习为在红心,而不是教师,学校和教学为中心;采用各种教和学的方法手段,取消和突破种种对学习的限制和障碍。虽然刚开始学习的时候还不能完全适应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但是它的好处确是有目共睹的。比如开放教育对课程选择和媒体使用有一定的自主权,在学习方式、学习进度、时间和地点等方面也可由学生根据需要决定;在教学上采用多媒体教材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等。 开放教育最显著的特点是以自主学习为主,面授辅导为辅,这一特点体现了面授只是起到一个辅导作用,充分锻炼了学生的自主能力,还可以借助一些现代化的手段进行学习。下面我谈一谈我的自主学习计划: 第一,我先了解所选的专业的教学计划,需要修读的课程,其中,由中央电大统设的必修科为10门左右,限选科不超过3门,这些课程是我必读的,我还要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集中实践环节。此外省级电大开设的必修课我也必须修读。以上这些课程的学分加起来通常答不到最低的毕业学分,我因该从实施性教学计划中选修一些你感兴趣的课程,也可以选修若干中央电大和省级电大开设的公共选修课,专业选修课或跨学科的选修课。 因为我的饿学习时间比较充裕,对所要选读的课程也比较有信心,所以我给我自己确定的目标是每学期要修3到4门课程,这样我才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或提前毕业,开放教育的课程每学期都要滚动开设,并提供教学和考试服务,所以有一些比较难的课程,我要考虑延长修度的时间。 第二,制定个人的学习计划,在制定个人学习计划的时候,我注意听取指导教师的意见,指导教师比我更熟悉课程及其前修后续的关系,可以在选课的时间安排上给我提供指导,使我的个人学习计划更加合理。 处理好工学矛盾,因为我有固定的工作,业余时间是十分有限的。所以我要利用好这段时间来进行学习,我试着把一周的时间做了一个安排,我发现我可以挤出许多时间,接下来,我给自己拟订了一份周学习计划表,将学习分散在一周的每一天中,虽然安排了不少于20个小时的时间学习计划,但一周的生活基本没有受到影响没,只不过时间安排的更加紧凑了,而且这样分散安排也不至于太辛苦,有利于保持学习效率。 除此之外,还要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光制定了计划而不能坚持下去也是不行的,所以我着手从下面几个方面来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 (一)合理分配每天的学习任务 1、合理规划每天的时间 2、按照既定的时间表来行事 3、即时复习 (二)经常向自己和他人体温 1、养成做笔记的习惯 2、保持适量的休息和运动 3、充分利用课程的学习资源,电大为我们提供的学习资源包括:教学大纲,考核说明,文字教材,音像教材,CAI课件,以及网上辅导和教学信息,直播课堂,VBI教学信息等。 除了文字教材是系统学习课程全部内容的主要媒体,必须选用以外其他媒体是学习课程的辅助媒体,我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和使用条件选用了以下几种: 音像教材一般都"少而精",着重讲重点,难点,讲思路和方法。教材中有些学习的内容,当我通过文字教材难以理解清楚时,可能需要看与该内容相关的教学录象或VCD,或听关于该部分内容的录音讲解。

尔雅通识课-生命科学与人类文明答案

作业标题:生命现象与文明发展(一) 1 中学的主导思想用一个字概括是:() A、导 B、教 C、问 D、灌 正确答案: B 2 地球的历史大概是:() A、246亿年 B、146亿年 C、96亿年 D、46亿年 正确答案: D 3 生命起源的规律是:() A、从简单到复杂 B、从低级到高级 C、从水生到陆生 D、以上说法都正确 正确答案: D 4 世界上发展最快,内涵最丰富的学科是什么? A、文学 B、生命科学 C、历史学 D、哲学 正确答案: B 5 宇宙大概有()年的历史。 似水流年,缘起缘灭

C、150亿 D、46亿 正确答案: C 6 生命科学是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A、生物科学 B、博物学 C、生物物理 D、医学 正确答案: A 7遗传学三大定律并不适用所有的生物。 正确答案:√ 8所有的生物都不能再高于沸点的水中存活。 正确答案:× 9 工科主要是在解决 A、是什么 B、为什么 C、怎么做 D、以上都不对 正确答案: C 10工科是解决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 正确答案:√ 11 下列哪个学科中人类即是作为主体又是作为客体的? A、物理学 B、化学 C、生物学 D、地理学 正确答案: C 12 宇宙的历史大概是多久? A、200亿年 B、150亿年 似水流年,缘起缘灭

正确答案: B 13 下列对于牛顿三大定律的描述正确的是? A、有限条件成立 B、无限条件成立 C、绝对成立 D、所有时刻都成立。 正确答案: A 14理科是解决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 正确答案:√ 15 太阳系的寿命大概有多少年? A、200亿年 B、150亿年 C、100亿年 D、50亿年 正确答案: C 16 据统计,21世纪生物科学的论文占全部学科总量的() A、0.2 B、0.3 C、0.51 D、0.61 正确答案: C 17 谈菌落化石能够证明生命起源于() A、5亿年 B、10-20亿年 C、35-38亿年 D、46亿年 正确答案: C 18 下列哪个不是生物? A、钟乳石 似水流年,缘起缘灭

小学语文教学论--形成性考核-形考任务一

小学语文教学论 【形考任务一】 1. .语文课程总目标要根据()几个维度来设计。 选择一项: A.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B.知识和能力 C. 过程和方法 D.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 下列不属于教学目标层次的是()。 选择一项: A.升学率目标 B.学期教学目标 C.单元教学目标 D.课时教学目标 3. 语文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 ) 价值观三个层面设计。 选择一项: A.精神文化 B.生活素养 C.情感态度 D.国际视野 4. 教师在阅读教材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选择一项: A.注意通读全册教材 B.注意单元内部、单元之间的前后联系 C.注意教学内容和要求的变化

D.不用管各年级、各册教材的总体系 5. 语文课程倡导的自主、( )、探究的学习方式。 选择一项: A.思考 B.合作 C.竞争 D.规 6. 新课程的教材观应该是()。 选择一项: A.全面传达教材 B.灵活运用教材 C.完整执行教材 D.忠实宣讲教材 7. 按照广义的理解,下列不属于教材的是()。 选择一项: A.复习资料 B.图书教材 C.视听教材 D.电子教材 8. 小学语文老师要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首先要提高自己的教学基本功。教学基本功是指()。选择一项: A、“三字一话一画”; B、教学理念; C、教学设计能力; D、课堂操作能力 9. 关于师生合作备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选择一项:

A.教师与全班学生合作 B.教师与小组同学合作 C.教师与个别学生合作 D.教师必须与成绩优秀的学生合作 10. 下列不属于培养创新能力方法的是()。 选择一项: A、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B、打好创新的基础,学习创新的方法 C、将语言教学与思维训练有机结合起来; D、加强语文基本练习和作业 11. 根据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过程观,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备课也应该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 共同准备的过程。 选择一项: 对 错 12. 语文课程的工具性,是指语文学习过程是人实现自我成长的过程,激发人创造力与生命力的过程。 选择一项: 对 错 13. 按照广义的理解,教材除了教科书教材,还包括图书教材、视听教材、现实教材、电子教材等。。 选择一项: 对 错 14. 语文教材在编写中要体现出时代性,因此,那些传统的、陈旧的内容要删除,而应积极选编体现时代精神的内容。 选择一项: 对 错 15.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8文化地理尔雅课课后习题

1.1地理学思想史 1.什么是现代地理学所依托的基础?地理大发现 2.地球是圆的这一理论是被()的航海切身经历证实麦哲伦 3.历史上通过欧亚大陆腹心地带以陆上交通形式进入到中国的路径被称为()。丝绸之路 4.文化现象的空间分布与文化现象的形成是文化地理学研究的关键问题。√ 1.2近代地理学与地理学家 1.()提出了纬度地带性,为科学地理学的创立做出巨大贡献。洪堡 2.近代地理学和地理学家早期以()为中心。德国 3.德国地理学家李特尔对近代地理学的主要贡献在于()。区域地理的描述 4.德国人文地理学家拉采尔认为哪三种地理因素支配人类迁移及发展?()位置、空间、界限 5.康德的星云说是目前解释宇宙最接近事实的假说。()√ 1.3文化地理的概念及其发展脉络 1.()是源于希腊人的“文化”所代表的内容?耕作、教育、教养 2.()不属于自然地理学的范畴。交通 3.哪个时期的文化指的是培养公民参加政治活动的品质和能力?()古罗马时期 4.中世纪的“文化”与宗教活动有直接关系的认知是否正确。()√ 5.自然地理学和政治地理学是系统地理学的两个分支。()× 1.4文化地理的地位及其研究的内容 1.()理论是西方在探讨文化源地过程中最早提出来的?泛埃及论 2.在营造文化景观过程中,人作为文化之中的一个核心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是指()?文化生态 3.文化区是文化地理研究的终结点,文化源地是一切问题的起始点。()√ 4.世界文化的唯一源地在埃及属于泛埃及论。()√ 2.1文化的起源 1.认为文化是人类在劳动中创造出来的哲学家是()。马克思 2.()时期建成的巴黎凯旋门。拿破仑时期 3.中国古人把圣人或者祖宗归结为文化的起源。()√ 4.世界文化源地具有单一性,两河流域是世界文化的中心。()× 2.2文化的积累和发展 1.在文化积累过程中,文化发展新阶段的代表是()的增加。异质文化 2.中国古人认为()是帝王之尊?北方 3.()不属于中国古人排序方式。六道 4.【多选题】文化积累包括哪些形式()?物质,民族,外来文化的积累 5.【多选题】文化积累是通过哪些形式实现的?()语言,文字 2.3文化的突变 1.特质完全不同的两种文化经过接触产生的一种新文化的过程是指()。文化突变 2.【多选题】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本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碰撞催生了()一系列新事物?租界、同文馆、铁路 3.文化突变导致了汉传佛教。()√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课程与教学论》形考任务4试题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课程与教学论》形考任务4试题及答案 形考任务4 考核形式:总结课程学习体会,从基层一线教师的认识角度,举例说明自己对“教学过程的矛盾与动力”及其表现的认识。 考核要求:学习者须提交有独立思考分析的实例报告(约1000字),将其上传到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网,主要内容应包括: 1.概述教学过程的矛盾一般情形及其动力特征表现(30分) 2.从基层教学工作中,认识到此问题的重要意义。(10分) 3.学习本课程过程中,结合现实工作体会,专门撰写的教学经验短文(500字左右),提出自己亲历或身边真实发生的教育教学工作事件,概括自己对于其中所体现的“教学过程中的矛盾与动力”的状况分析(有实际进程为证),并分析此经验如何帮助自己提升了教学工作的能力。(60分) 答案: 教学过程的矛盾一般情形及其动力特征表现 矛盾: (1)学生与所学知识之间的矛盾。 (2)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矛盾。 (3)教师与教材之间的矛盾。 动力特征表现: (1)教学过程的两种动力:教学过程的内部动力、教学过程的外部动力 (2)教学过程的动力特征:方向性、动态性、转化性、强度性多样性、差异性 基层工作的经历,让我更多地了解了基层学校的工作及教师的工作生活情况,结合这些经历,我有以下思考:加强过程性管理,加大督促随检力度。在管理的过程中,谁都会思考这样的问题:那就是结果和过程的关系。对于基层管理单位,大的结果不容易得到,所以,抓好过程不失为管理的一种好的措施。 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一个人对外界条件的感知性。任何一个人,不论年龄大小,不论职位高低,他都需要上级的激励,就像现在素质教育提倡的一样。 教学体会: 小学数学知识结构单一,呈现方式灵活,许多数学思想、数学法则和数学规律往往依附于一定的感性材料而存在,许多数学问题都能够从生活实际中找到原型,甚至有一些数学问题实质上就是日常生活中存在现象的翻版,直接显示出生活意义。小学数学也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可以促进人的思维的发展,并体现出时代的整体特征。这些因素正是形成数学素养的先决条件。 一、数学素养的内涵 数学核心素养可以理解为学生学习数学应当达成的有特定意义的综合性能力,素养不是指具体的知识与技能,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数学能力。素养基于数学知识技能,又高于具体的数学知识技能。素养反映数学本质与数学思想,

课程与教学论作业

课程与教学论作业

作业 1.第1题 课程与教学论的产生和发展可以分为 A.萌芽期、建立期和繁荣期 B.古代、近代和现代 C.原始、古代和现代 D.原始、封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 答案:A 2.第2题 在课程与教学论发展的萌芽时期,产生了一批论述课程与教学问题的专著,其中,西方教育史上第一部系统的教学论专著是 A.《理想国》 B.《论语》 C.《学记》 D.《雄辩术原理》

教师不再分科系统地按照教材传授知识,而是为学生创设学习环境,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在教室或其他场所自由活动或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开放课堂 B.个别教学 C.道尔顿制 D.分组教学 答案:A 6.第6题 在课程研制、课程与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中对课程编制、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动态进行的系统性评价,目的是及时了解活动进行的效果,及时反馈信息、修正、调节和强化的评价方式是 A.终结性评价 B.相对性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形成性评价 答案:D

教学过程的“新三中心”是 A.教师、课本、课堂 B.学生、经验、活动 C.教师、学生、课程 D.教师、教材、教学手段 答案:B 8.第12题 冲突理论所反映的课程与教学论基础是属于其 A.哲学基础 B.社会学基础 C.心理学基础 D.自然科学基础 答案:B 9.第13题 采用各种有机整合的形式,是教育系统中分化了的各要素及其各成分之间形成有机联系的课程形态是

A.分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整合课程 D.显性课程 答案:C 10.第14题 下列课程设计模式中,属于历史最古老,并被广泛使用的课程设计模式是 A.学科设计 B.问题中心设计 C.科目设计 D.学习者中心设计 答案:C 11.第15题 萌芽于古巴比伦学校和古希腊的学校,成型于近

2019年秋国开电大《课程与教学论》形考任务题型大全

2019年秋国开电大《课程与教学论》形考任务题型大全 一、单选题。 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的著作是(《》)。 正确答案是: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苏格拉底的教学方法被称为()。 正确答案是:精神助产术 ()是对需要得到帮助的学生与学习活动互动的方式做出决策,它涉及动机激发技术、个别化教学的形态、教学日程安排及资源配置等方面。 正确答案是:管理策略 ()是对信息传递给学生的方式所做出的决策,对教学媒体的选择有较强的指导作用。 正确答案是:传递策略 在布鲁纳所提出的内部动机中,()是指儿童由于对理想人物的憧憬而力图提高自身同理想人物的类同性。 正确答案是:自居作用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 正确答案是:环境 《颜氏家训》的作者是() 正确答案是:颜之推 杜威提出了著名的()思想。

正确答案是:儿童中心主义 先行组织者是()提出的一种合适认知领域目标的教学程序。 正确答案是:奥苏贝尔 以下著作中,被认为是继柏拉图《理想国》之后西方最完整、最系统的教育论著的是()。 正确答案是:《爱弥儿》 奥苏伯尔认为,学生为得到师长的认可和表扬而学习的动机是()。正确答案是:附属驱力 支架式教学的理论基础是()。 正确答案是:最近发展区理论 ()认为,知识是分布式存在的,即知识普遍存在于学习者、日常生活工具、媒体、教材与文化脉络中。或者说,知识的意义分散在人们所处的情境中,是人与情境交互作用的产物,因而,是无法从情境中单独隔离出来的。 正确答案是:情境认知理论 标志着课程作为独立研究领域诞生的博比特的《课程》一书出版于()。正确答案是:1918 ()认为实现政治改革的关键是摧毁家族制,相应地,应对儿童实行" 公养"、"公育"制度。 正确答案是:康有为 信息加工模式是谁提出的? 正确答案是:加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