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股市横截面异象与行为金融(一)

股市横截面异象与行为金融(一)

股市横截面异象与行为金融(一)
股市横截面异象与行为金融(一)

股市横截面异象与行为金融(一)

摘要介绍了行为金融对代表性的股市横截面异象的解释。通过DSSW、BSV、DHS、HS和BHS 等模型从投资者的心理偏差和投资行为的非理性角度出发阐释了股票收益的长期反转和短期动量,并进行了简要评述。

关键词横截面异象长期反转短期动量行为金融在传统的有效市场(EMH及CAPM)框架内,参与者是理性的,可以正确地处理信息并形成期望,作出理性的决策。即使偶尔有非理性交易者的存在,但是理性交易者的套利行为将促使价格回复正确。在这种条件下证券价格服从“随机漫步”,任何投资策略都不可能获得高于其风险溢价的超额收益。

然而,DeBondt和Thaler(1985)发现资产收益存在长期反转效应;随后Je?鄄gadeesh和Titman (1993)发现了资产价格的短期动量效应。这些发现说明金融市场中资产的实际收益偏离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和有效市场假说,因此被称为“异象”(anomalies)。它们与其后发现的规模效应、账市值比效应、股息之谜、股票回购之谜、初始发行与增发之谜等异象一起,都是资产收益横截面上的统计计量的结果,因此又被统称为横截面异象。

长期反转和短期动量是两种最具代表性的横截面异象。DeBondt和Thaler(1985)将在NYSE 上交易的所有股票(1926~1982)根据他们前3年的累积收益排序,并构造了“赢家”和“输家”组合,考察这两个组合之后3年内的平均收益。他们发现,在整个样本期内,输家组合的平均年收益比赢家组合每年约高8%,这说明股票收益在长期出现了反转。这样投资者就可以构造一个反向投资策略,通过卖出过去的赢家、买进过去的输家获得风险调整超额收益。Jegadeesh和Titman(1993)每月将所有在NYSE上交易的股票(1963~1989)依据其前6个月的收益构造“赢家”和“输家”组合,并考察之后6个月这两个组合的平均收益。他们发现,前期“赢家”的年平均收益比“输家”高出10%。这说明股票收益在短期具有动量效应。这样投资者可采用相对强势策略,买进过去的赢家、卖出过去的输家来获得风险调整超额收益。随后其他学者证明了这两种异象的稳定性。超额收益的存在向传统理论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为解释这些异象,传统理论做出了很多努力,如Fama和French(1996)认为策略利润是更高的系统风险的结果,他们构造了一个三因素模型企图纳入所有异象,但实证结果显示,该模型只能解释反转,却不能解释动量。总的来看,传统框架无法对这些异象做出令人满意的解释。

行为金融的出现是金融理论的一次革新。它将心理学发现引入传统的金融理论,为这些金融异象的解释提供了新的范式。它反对传统的“理性人”假设,提出投资者的心理偏差会对资产价格产生显著的影响,使得资产价格偏离基本价值。而且由于套利限制的存在,使得这种偏离长期无法消除。以此为基础,行为金融提出了更符合现实的理论和模型来解释各种异象。在解释长期反转和短期动量方面,行为金融将它们归结于投资者对公司基本信息的反应过度和反应不足。主要的模型有DSSW、BSV、DHS、HS、BHS等。

1DSSW模型

DeLong等人(1990,简称DSSW)的模型没有同时解释反应过度和反应不足,它利用正反馈交易行为简洁地说明了反应过度现象。所谓正反馈交易就是投资者倾向于持有更多近期升值的资产的交易。

假如一家公司的股票本期由于公司盈利高而上涨,具有随机错误信念的正反馈交易者将在下期购入该股,使价格进一步上涨(一方面,这样产生了短期动量,虽然模型没有具体解释)。另一方面,由于此时价格处于基础价值之上,随后的收益平均来说将过低,于是产生了长期反转效应。

2BSV模型

Barberis,Shleifer和Vishny(1998,简称BSV)模型将反应过度和反应不足归因于心理学上两个重要的认知偏差:代表性偏差和保守性。代表性偏差是指人们习惯将某些事件视为某一特

定类别的典型,而忽视此间的概率法则,尤为典型的是“小数法则”,即人们期望小样本也能反应总体的特征。而保守性则是指人们在面临新的证据时难以对先前使用的模型做出及时修正。

BSV考虑了一个代表性的风险中性的投资者的模型,其中所有资产的真实盈利过程都是随机游走的。然而,投资者并不使用随机游走模型预测未来盈利。他们认为,在任何时候,盈利来自两种模式:“均值回归”模式,即盈利比在现实中更多的表现出均值回归;“趋势”模式,即盈利比在现实中更多地具有趋势。特别是在某一特定时段,公司收益更倾向于停滞于某一模式,而不是向另一模式转换。例如,当连续两次出现盈利的利好消息时,投资者会提升其处于“趋势模式”的主观概率判断。反之,当盈利的利好消息后伴随的是盈利的利空时,投资者会提升其处于“均值回归模式”的主观概率判断。投资者相信产生盈利的这些机制是随时间外生变化的,并认为其任务就是找出这两种机制到底是哪种在目前产生盈利。

在模型中引入“趋势”模式体现了代表性偏差的效应,即投资者不适当地对趋势赋予过多的权重。而保守性则表明,相对于先期信念,人们可能对最近期的一则盈利消息赋予过少的权重。这样当既定某公司单一的利好消息出现时,保守性导致投资者反应不足,此时股价上涨太少。由于此时价格太低,随后的收益平均来说将会很高,于是产生了动量效应;而当一系列的利好消息出现后,代表性偏差则使得投资者反应过度,他们相信这是一家极有盈利能力的公司,因此股价被推得过高。由于现在的价格过高,那么长期之后它的收益将会偏低,于是产生了长期的反转。

行为金融学

一、填空题 1、2002年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由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以色列教授丹尼尔·卡尼曼和美国乔治梅森大学教授弗农·史密斯分享诺贝尔经济学奖。P2 2、同简答题1 P3 3、“理性人”的两层含义:一是投资者在决策时都以效用最大化为目标;二是投资者能够对已知信息做出正确的加工处理,从而对市场做出无偏估计。标准金融学中投资者的心理具有三个特点:理性预期、风险回避、效用最大化. P12 4、传统的金融学中一个经典理论就是“市场有效假说”,也就是说证券价格可以及时准确地体现可获取信息变化的影响。P23 5、有效市场假说是有关价格对影响价格的各种信息的反应能力、程度及速度的解释,是关于市场效率问题的研究。该假说的提出源于早期对价格形成的不确定性进行的研究探索,可以追溯到“随机游走”理论。P25 6、实证表明,现实的金融市场中套利交易会由于制度约束、信息约束和交易成本等因素而受到极大的限制。有限套利的理论分析主要是围绕与套利相关的风险和成本进行的.P39 7、一价定律:按照EMH,如果市场是有效的,价格必然反映价值,那么在剔除交易成本和信息成本以后,一个资产不肯能按不同的价格出售。“孪生证券”——违背一价定律P30 8、噪声交易者风险,即噪声交易者使得价格在短时间内进一步偏离内在价值的风险。P40 9、传统的讨论理论认为:由于套利的存在,基本相同的资产一定会以基本相同的价格卖出。但实际并不总是这样,由于噪声交易风险的存在使得这种基本相同证券的价格存在背离。有名的例子就是所谓的“孪生证券”现象,如本章案例中的皇家荷兰和壳牌公司的普通股的价格差异。P41 10、股票溢价是股票相对债券所高出的那部分资产收益。P46 11、Benartzi和Thaler(1995)对股票溢价之谜的解释是,如果投资者经常性地评价他们的投资组合,短视的损失厌恶就会令很大一部分投资者放弃股票投资的长期高回报率,而投资于具有稳定回报率的债券,因为股票收益在短期具有很大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P47 12、股票收益率与时间有关,也就是说在不同的时间,投资收益率存在系统性的差异,这就是所谓的日历效应。P57 13、预期效用函数是20世纪50年代冯·纽曼和摩根斯坦在公理化假设的基础上,运用逻辑和数学工具,建立在不确定条件下对理性人选择进行分析的框架。P63 14、预期效用理论的公理化的价值衡量标准假定主要保括:优势性、恒定性、传递性P64 15、风险寻求效用函数:U(PX,(1-P)Y) < P×U(X)+(1-P)×U(Y)风险厌恶效用函数:U(PX,(1-P)Y) > P×U(X)+(1-P)×U(Y)风险中性效用函数:U(PX,(1-P)Y)=P×U(X)+(1-P)×U(Y) P65 16、偏好反转是决策者在两个评价条件但不同的引导模式下,对方案的选择偏好出现差异,甚至逆转的现象。P73 17、成对赌局之间的选择似乎主要受输赢的概率之影响,而买卖价格却主要是由输赢的货币数额决定的。P73 18、一些预测信息的预测能力是有局限的,而人们往往忽略这一点,他们往往做出“非回归预测”,也就是说他们用线性的方式对问题进行预测与推断,而没有考虑到,现实中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事情的发展趋势往往存在回归的倾向。P86 19、锚定还导致“货币幻觉”。货币幻觉是指人们在经济决策中对通货膨胀率没有做出足够的调整,并混淆了货币的名义数量和真实数量。货币幻觉会影响人们在认知上、情绪上处理通货膨胀的方法。P91 20、人们往往过于相信自己的判断能力,高估自己成功的机会,把成功归功于自己的能力,而低估运气和机会在其中的作用,这种认知偏差称为过度自信。P106 21、人们根据资金的来源、资金的所在、和资金的用途等因素对资金进行归类,这种现象被称为“心理帐户”,揭示了人们在进行(资金)财富决策时的心理认知过程。P108 22、“羊群行为”,即“从众行为”,是指行为上的模仿性和一致性。该词源于生物学对动物聚群特征的研究。P112 23、损失厌恶是指人们面对同样数量的收益和损失时,损失会使他们产生更大的情绪波动。他们发现损失带来的负效用为等量收益的正效用的2.5倍。损失厌恶导致在决策中形成禀赋效应与“短视的损失厌恶”。P114 24、由于人放弃他所拥有一个物品所感受的痛苦,要大于得到一个原本不属于他的物品所带来的喜悦,因而在定价方面,同一种物品在这种情况下的卖价高于卖价,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禀赋效应”。人们由于禀赋效应,使个人产生“安于现状的偏差”,禀赋效应导致了“交易惰性”。P114 25、后悔厌恶定理3:个体需对行动的最终结果承担责任情形下引起的后悔比无需承担责任情形下的后悔要强烈。有利的结果会使责任者感到骄傲,不利的结果会使责任者感到后悔。如果后悔比骄傲大,责任者会尽量避免采取这一行动。P116 26、Gigerenzer和Todd(1999)将“熟悉”描述为“一个人对任务或事物拥有的知识或经验的程度”。熟悉效应是心理学上的一个重要理论。熟悉偏好是一种普遍感知。P119 27、前景理论引入了价值函数和决策权重函数,将人类的心理特征引入到了价值预期和估算中。P125 28、人们在时间维度上的偏好表现在两个方面:①即时效应,即与一段时间后发生的时间相比,决策者偏好立即发生的事件;②同一段时间并不被感知为相同长度,时间感觉依赖于距参考点的远近,离参考点越远,时间段就越会被低估。P138 29、权重是由真实概率函数决定的,在该函数中人们倾向于

我国股市异象

我国股市与众不同的四大奇异现象 证券市场同其它实体市场一样,都有资源配置的功能。具体而言,证券市场可使资金在借贷双方之间得以转移并实现重新配置。然而,这种金融资源的重新配置是否有益于借贷双方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则取决于资本市场的效率。因此,对资本市场有效性的研究意义非凡,它一直在金融经济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什么是有效的资本市场呢?根据经济学原理,一个市场要达到配置有效,其价格必须能够反应一切相关信息。针对资本市场,其含义就是指价格必须包含所有可影响未来回报的信息,从而使资本用在可带来最大回报的投资项目中。如果一个证券市场可以使资金得到最优用途,那么它就被称为配置有效的市场。 在学术上,芝加哥大学商学院的尤金·法玛教授于1965年率先提出了有效市场假说,将“有效资本市场”定义为“证券价格无论在何时都包涵了所有相关的公开信息”。这样的价格即为信息有效的价格。其核心是指,市场信息瞬息万变,没有人可利用这些公开信息,长期、持续地“战胜市场”,获得高于市场的风险调整后的回报。 那么,现实世界的证券市场到底是否有效呢?在最近的30多年间,无数实证研究对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的证券市场有效性进行了系统、彻底的检验,发现在这些市场存在一些与有效市场假说不符的现象,被称为“奇异现象”。比较著名的奇异现象有:(1)“日历效应”,即一月份股票的收益率显著高于其它月份;(2)“星期一效应”,即星期一的收益率明显比一周中其它日子为低;(3)“盈利公告效应”,即股票价格在盈利公告之后受其内容影响,在较长时期内持续走高或走低;(4)“规模效应”,即小市值股票的收益显著高于大市值股票。这些奇异现象的发现,不仅在学术上对有效市场假说和金融理论贡献良多,而且对股票市场的投资观念的建立和投资策略的设计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但是,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如我国,对证券市场有效性还缺乏系统、全面的研究,现有的研究也较零散而不成体系。鉴于市场有效性研究的重要性,我们对我国A股市场的有效性做了系统的检验,发现我国A市并不具有有效性的特征,与其它证券市场相比有四大特有的现象: (1)“盈利公告效应”提前发生且亏损公司的股价在公告后不合理地暴涨;(2)星期二、星期五效应和“U”型的一周交易变化;(3)杂乱的“日历效应”;(4)只重控制风险的基金行为。下面将对这四个方面分别进行详细论述。 异象一:盈利不济者偏受宠 对美国证券市场的研究表明,股票价格对盈利公告的内容会有所反应:盈利较预期高的公司的股价将持续上升,而盈利较预期低的公司的股价则持续下降。把样本公司按照盈利变化的优劣分为十个投资组合,研究者发现每个投资组合的股价变化和盈利状况完全单调正相关,规律非常明显:自公告日前20个交易日至公告日后90个交易日的这段时间中,盈利增长越好,股价走势越高,反之则越低。 而在我国,盈利公告效应却显示出不同的特点。我们对1996-1999年间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所有上市公司进行了详细研究,发现两大现象:(1)在盈利公告之前和公告后交易首日,盈利变化和股价走势之间呈现强烈的正相关关系,但奇怪地是这种正相关关系之后便不复存在了。换言之,我国A股市场上的盈利公告效应乃提前发生,有“偷步”现象存在;(2)在盈利公告之后,盈利状况最差的公司股价却上涨最快。 我们认为,盈利公告效应的提前发生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信息的泄露,二是投资者的理性预期。鉴于对大多数证券市场的研究都发现投资者具有显著的非理性特征,以及我国股市尚处于发展中阶段,我们倾向于认为信息的泄露是导致盈利公告效应提前发生的主要原因。

《行为金融学》复习重点,饶育蕾,机械工业出版社

第一章概论 ?标准金融和行为金融区别:①信息处理(标准投资者能正确处理信息,行为投资者处理信 息有偏差);②形式是否影响决策(标准处理问题形式不会影响决策,行为会影响);③市场 是否有效(标准有效市场假说,行为指出有效市场假说缺陷)。 ?标准金融诞生标志:马科维茨有效组合。 ?最早将人的行为与经济学结合的理论:亚当?斯密经济人假设。 ?从行为金融角度分析出售比买入难: ?有限理性决策标准:满意标准,而非决策标准。 ?同质信念下的交易动机:风险偏好 第—章有效市场假说及其缺陷 ?有效市场的类型:①弱式有效性(最底层次的市场有效性。在弱式有效市场中,资产价 格充分及时反映了与资产价格变动有关的历史信息。对任何投资者而言,无论他们借助何种 分析工具,都无法就历史信息赚取超常收益);②半强式有效性(资本市场中所有与资产定 价有关的公开信息,对资产价格变动没有任何影响。对处于半强式有效市场的投资者来说,任何已公开信息都不具获利价值);③强势有效性(市场有效性最高层次。表明所有与资产定价有关的信息,都已充分及时包含在资产价格中)。 ?有效市场假说理论缺陷:①理性交易者假设缺陷;②完全信息假设缺陷;③检验缺陷;④ 套利的有限性。 ?噪声交易者:指非理性地根据似乎是真实信息而实际是噪声信息开展交易的智能体。 ?公开信息:指向市场主体、市场运营机构和公众公开提供的数据和信息。资本市场中与资本定价有关的公开信息,包括历史信息以及投资者从其他渠道获得的公司财务报告、竞争性 公司报告、宏观经济状况通告等。 ?私人信息:个别市场参与者所拥有的具有占独占性质的市场知识,其中经验是市场参与者 的最宝贵的个别知识。 ?内幕信息:指为内部运作人员所知悉而尚未对外公开,且具备商业价值的信息。 ?中国证券市场有效吗: 第三章证券市场中的异象 ?异象:大量实证研究和观察结果表明股市不是有效的,这些无法用有效市场理论和现有定 价模型来解释的收益异常的现象,即为“异象”。 ?动量效应:指在较短时间内表现好的股票将会持续其好的表现,表现不好的股票也会持续 其不好的表现。 ?反转效应:在一段较长时间内,表现差的股票有强烈趋势在其后一段时间内经历相当大的好转,而表现好的股票则倾向于其后的其后的时间内出现差的表现。 ?动量效应和反转效应原因:产生的根源在于市场对信息的反应速度。当投资者对信息未充 分反应时,信息逐步在股价中得到体现,股价因此在短时间内沿初始方向变动,表现出动量 效应;而投资者受到一系列利好信息或利空信息刺激,对收益表现出过度乐观或过度悲观的 判断,导致定价过高或过低,而随后投资者普遍意识到时,股价则会反方向变动,即为反转 效应。 ?过度反应:投资者对最近的价格变化赋予过多的权重,对近期趋势的外推导致与长期的平 均值不一致。 ?反应不足:指证券价格对影响公司价值的基本面消息没有做出充分及时的反应。 ?规模效应:股票收益率与公司大小有关。 第四章预期效应理论与心理实验 ?确定性效应:在现实中,与某种概率性的收益相比, 人们赋予确定性的收益性的收益更多权重。 ?阿莱悖论:由确定性效应产生的,一种与标准理论偏离的悖论。 ?反射效应:反射效应表明,受益范围内的风险厌恶伴随着损失范围内的风险寻求。 ?偏好反转:决策者在两个相同评价条件但不同的引导模式下,对方案的选择偏好出现差异,甚至逆转的现象。

行为金融学笔记

第一章 1、有限理性:指介于完全理性和非完全理性之间的在一定限制下的理性。"有限理性"概念的主要提倡者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西蒙(Simon)。 2、行为金融学的概念: 行为金融学就是将心理学尤其是行为科学的理论融入到金融学之中。它从微观个体行为以及产生这种行为的心理等动因来解释、研究和预测金融市场的发展。行为金融学在借鉴行为科学、心理学以及社会学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以金融活动当事人的心理因素为基本特征的理论体系。行为金融学是金融学、心理学、行为学、社会学等学科相交叉的边缘学科,力图揭示金融市场的非理性行为和决策规律。行为金融学是行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它研究人们在投资决策过程中的认知、情感、态度的心理特征,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市场非有效性。 第二章 1、心理账户的概念:心理账户就是人们在心里无意识地把财富划归不同的账户进行管理,不同的心理账户有不同的记帐方式和心理运算规则。而这种心理记帐的方式和运算规则恰恰与经济学和数学运算方式都不相同,因此经常会以非预期的方式影响着决策,使个体的决策违背最简单的理性经济法则。 Q:传统经济学和行为经济学对收入和支出的不同认识 1.传统经济学的认识:在传统经济学中,经济学家认为人们对各种收入和支出是等同视之的:工作的工资、股票的红利以及买彩票中的奖金,甚至包括赌钱得来的赌金,在人们心理上是完全相同的;在支出上,无论是买衣服、食品还是买车买房,不管用现金买还是刷信用卡,人们的消费行为也是基本一致的。 2.行为经济学的认识:行为经济学家认为,人们在获得收入或进行消费时,总是会把各种不同的收入和支出列入不同的“心理账户”中去,而不是像现实的会计学那样将所有的收入和支出统筹管理;相应的,不同账户内收入的价值是不同的,不同账户的支出策略也是不同的。 2、心理账户与税收政策(分析) Q:关于“减税”主要有以下三种具体的方式: 第一种是调低税率,即直接减少人们上缴的税金金额,比如告诉普通纳税人,明年的个人所得税税率将由现在的25%降低到20%。这是最简单的减税方法。 第二种是税金返还,如出口退税,纳税人的出口商品原先按照规定的税率25%纳税,但征税之后,政府又按照一定比例(比如5%)将税金退还给原纳税人。 第三种方法则是纳税人首先仍按照原定的25%税率缴税,在经过一段时间以后,政府会以诸如“财政结余”等等名义给正常纳税人一笔资金,其数量就相当于5%的税金。然而,

行为金融学

① 1.2002年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由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以色列教授丹尼尔.卡曼尼和美国乔治梅森大学教授弗农.史密斯分享诺贝尔经济学奖,把心理学研究与经济学研究结合起来。 ②以Edwards和Magee为主的技术分析派,1948年《股市趋势技术分析》:技术分析之父 ③以Graham 和Dodd为代表的基本分析派,1934年《证券分析》:投资者的圣经 ④1952年,Markowitz 在其《投资组合选择》,Markowitz的资产组合理论被认为是现代金融理论诞生的标志 ⑤凯恩斯是最早强调心理预期在投资决策中的作用的经济学家,他基于心理预期最早提出股市“选美竞赛”理论和“空中楼阁”理论。 ⑥19世纪Gustave Lebon的《群体》和Mackey的《非同寻常的大众幻想与群众性疯狂》是两本最早研究投资市场群体行为的经典之作。 ⑦格雷厄姆和多德在1934年,《证券分析》一书中对1929年美国股票市场价格暴跌作出了深刻反思。 ⑧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提出了“选美竞赛”理论。 2.法玛提出了区分有效市场的三种类型:弱式有效市场、半强式有效市场和强式有效市场。1970年,其关于EMH的一篇经典论文《有效资本市场:理论和实证研究回顾》 ①弱式有效市场:资产价格充分及时地反映了资产价格变动有关的历史信息。 ②半强式有效市场:资本市场中所以与资本定价有关的公开信息。 ③强式有效市场:它表明所有与资产定价有关的信息,不管是已公开的还是未公开的信息,都已经充分的包含在资产价格中。 3.De Bondt和Thaler(1985)发现了“输者赢者效应” ①反转效应、惯性效应(动量效应) ②惯性效应(动量效应) ③反转效应 ④领先-滞后效应 4.“消息真空”:与上市公司的基础价值无关的公司事件。 指数效应:股票入选股票指数成分股后带来股票收益率的异常提高。 公司更名效应:案例2-5 公司更名效应:公司更名公告不包含未能预期到的有关公司价值的信息,依照有效市场理论,市场对这类事件应该不做反映。然而,从一些证据来看,公司的更名确实引起了股价的显著运动,这种异常现象在2000年前的网络浪潮中尤其明显。 股价溢价:股票相对债券所高出的那部分资产收益。 股票溢价之谜(为什么股票的收益率会高于无风险证券的收益率)的解释: A.通常的解释:①股票相对于无风险证券承担了更多的风险,由于风险溢价的存在,股票应该获得更高的收益率。②投资短期股票可能出现损失,但长期会获得较大收益。 B.Benartzi和Thaler(1995)的解释:如果投资者经常性地评价他们的投资组合,短视的损失厌恶就会令很大一部分投资者放弃股票投资的长期高会把女,而投资于具有稳定回报率的债券,因为股票收益在短期内具有很大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据上课时老师说必考) 5.“股票溢价之谜”指股票投资的历史平均收益率相对于债券投资高出很多,并且无法用标准金融理论中的“风险溢价”做出解释。 日历 股票收益率与时间有关,也就是说在不同的时间,投资收益率存在系统性的差异,这就是所谓的日历效应

市场异象行为金融

市场异象行为金融 依据有效市场理论(EMH)假设,任何一种股票或其组合的平均超常收益都该为零,但很多统计检验却出现了与之相冲突的股票价格异常现象,即被称之为证券市场异象。 本文拟从投资者决策行为特征与市场投资特性的相关性出发,对这些市场异象作出行为金融学(BF)角度的解释。 一、各种市场异象表现 对EMH的经验分析主要有两类,第一类经验分析认为当影响资产价值的消息在市场中公布,价格应该速、准确地反应并将信息融入价格,即在最初的价格调整后不应再存有价格的趋势性变化或者价格的反转;第二类经验分析认为如果没相关于基础价值的信息,某种资产的供给和需求量的改变本身不能改变价格。 但自六七十年代起,特别是进入八九十年代后对金融市场的研究结果就涌现出很多与之相矛盾的统计异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价值异象(valueanomaly)。 三类价值型公司股票即“三低”股(低市净率股,低市价/帐面价格比股,低历史收益股)的表现都胜出于市场平均回报率及对应的三高股。 国外学者RichardThaler对1932—1977年NYSE上35只最好及最差表现的股票的研究也发现前期表现最好的股票接下来就表现平平,而前期表现不佳的股票反而后来产生明显高于NYSE指数的回报。 (二)时间效应(calendaranomalies),包括一月效应,每月之交效应,星期一效应,年末尾数为5的效应等。如证券市场的一月份和每个月的最后一天及下一个月的前四天往往会带来异乎寻常的高收益,而星期一的回报则比一星期中其他任何一天都差。DJIA则从未在年末尾数为5的那一年中市场出现疲软。

(三)规模效应(thesizeeffect)。它表现为小公司常比市场平均水准 表现得更好,即小公司股票回报优于大公司股票。而小公司股票的收益 又主要归功于那些微型公司。 (四)公告效应(announcementbasedeffect)。 在一项具有正面效应的公告公布后,公司股价倾向于上扬,而负面效应 的公告则会带来股价的下挫。但当某个公司有意外盈利时,市场或多或 少又似乎都不能立即消化这个信息,会存有一定的时滞,然后又做出过 度反应。 (五)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回购,内部交易异象 (IPO’s,stockbuybacks,insidertransactions)。 首次公开发行总体上表现低于市场水准,一些首次在NYSE和AMEX发 行上市的公司随后的表现都不好。而那些宣布实行股票回购的公司在 接下来的几年中常具有长期异常收益。 公司执行官及董事长对自身公司股票实行的交易情况也与该股票的绩 效表现出相关性。 (六)处置效应(dispositioneffect)。证券市场的参与者表现出存有 太长时间地持有亏损股票而太短时间地卖掉赢利股票的倾向。 (七)股权溢价之谜(equitypremiumpuzzle)。股票市场投资与债券市 场投资历史平均水平回报之间存有巨大的差额。 据美国学者Sigel的研究,美国自1926至1992年,公司股票的总收益 与无风险收益之差约为 6.1%,而同期公司长期债券的这个收益仅为1%。 (八)期权微笑(optionsmile)。对股票期权的研究发现有利期权与无 利期权的定价都显得相对高估了。把各种执行价格的期权价格的波动 性与Black—Scholes公式所得价格的偏差所形成的曲线在低协议价格 与高协议价格处都比在中等范围协议价格的坐标点要高,就象是一个 “微笑”。

北大经济学院经济学及金融学本科培养方案

经济学专业 一、专业简介及培养目标 为了满足社会对经济学基础理论人才的需要,基于“厚基础、宽口径”的办学理念,经济学专业培养经济理论基础扎实、知识宽厚、综合素质高,具备熟练的外语应用能力、经济数学运用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和经济活动实践能力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经济学专业充分吸收了国内外著名大学经济学系的课程设置思想,通过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学、经济分析工具、部门经济等系列课程的教学以及社会调查、毕业论文等实践环节的系统、严格和规范训练,学生将具有在经济学各个分支学科攻读研究生学位、从事高级经济工作和公共管理工作的能力。 二、授予学位 经济学学士学位 三、学分要求与课程设置 总学分:140学分,其中: 1.必修课程:86学分 2.选修课程:51学分 3.毕业论文:3学分 学习好帮手

1)全校公共必修课程:36学分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开课学期 03835061大学英语(一)22全年 03835062大学英语(二)22全年 03835063大学英语(三)22全年 03835067大学英语(四)22全年 02533180政治经济学(上)33秋季 02533190政治经济学(下)33春季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 04031650 22全年 础 04031660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2全年 学习好帮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4031681 22秋季 (上)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 34全年 04031730 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0831610文科计算机基础(上)33秋季 00831611文科计算机基础(下)33春季 60730020军事理论42春季 ――――体育系列课程-4全年 注:全校公共必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下)”课程的内容,分别用本院开设课程“政治经济学(上)”和“政治经济学(下)”涵盖,经教务部批准,准予代替开设。 学习好帮手

股市横截面异象与行为金融(一)

股市横截面异象与行为金融(一) 摘要介绍了行为金融对代表性的股市横截面异象的解释。通过DSSW、BSV、DHS、HS和BHS 等模型从投资者的心理偏差和投资行为的非理性角度出发阐释了股票收益的长期反转和短期动量,并进行了简要评述。 关键词横截面异象长期反转短期动量行为金融在传统的有效市场(EMH及CAPM)框架内,参与者是理性的,可以正确地处理信息并形成期望,作出理性的决策。即使偶尔有非理性交易者的存在,但是理性交易者的套利行为将促使价格回复正确。在这种条件下证券价格服从“随机漫步”,任何投资策略都不可能获得高于其风险溢价的超额收益。 然而,DeBondt和Thaler(1985)发现资产收益存在长期反转效应;随后Je?鄄gadeesh和Titman (1993)发现了资产价格的短期动量效应。这些发现说明金融市场中资产的实际收益偏离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和有效市场假说,因此被称为“异象”(anomalies)。它们与其后发现的规模效应、账市值比效应、股息之谜、股票回购之谜、初始发行与增发之谜等异象一起,都是资产收益横截面上的统计计量的结果,因此又被统称为横截面异象。 长期反转和短期动量是两种最具代表性的横截面异象。DeBondt和Thaler(1985)将在NYSE 上交易的所有股票(1926~1982)根据他们前3年的累积收益排序,并构造了“赢家”和“输家”组合,考察这两个组合之后3年内的平均收益。他们发现,在整个样本期内,输家组合的平均年收益比赢家组合每年约高8%,这说明股票收益在长期出现了反转。这样投资者就可以构造一个反向投资策略,通过卖出过去的赢家、买进过去的输家获得风险调整超额收益。Jegadeesh和Titman(1993)每月将所有在NYSE上交易的股票(1963~1989)依据其前6个月的收益构造“赢家”和“输家”组合,并考察之后6个月这两个组合的平均收益。他们发现,前期“赢家”的年平均收益比“输家”高出10%。这说明股票收益在短期具有动量效应。这样投资者可采用相对强势策略,买进过去的赢家、卖出过去的输家来获得风险调整超额收益。随后其他学者证明了这两种异象的稳定性。超额收益的存在向传统理论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为解释这些异象,传统理论做出了很多努力,如Fama和French(1996)认为策略利润是更高的系统风险的结果,他们构造了一个三因素模型企图纳入所有异象,但实证结果显示,该模型只能解释反转,却不能解释动量。总的来看,传统框架无法对这些异象做出令人满意的解释。 行为金融的出现是金融理论的一次革新。它将心理学发现引入传统的金融理论,为这些金融异象的解释提供了新的范式。它反对传统的“理性人”假设,提出投资者的心理偏差会对资产价格产生显著的影响,使得资产价格偏离基本价值。而且由于套利限制的存在,使得这种偏离长期无法消除。以此为基础,行为金融提出了更符合现实的理论和模型来解释各种异象。在解释长期反转和短期动量方面,行为金融将它们归结于投资者对公司基本信息的反应过度和反应不足。主要的模型有DSSW、BSV、DHS、HS、BHS等。 1DSSW模型 DeLong等人(1990,简称DSSW)的模型没有同时解释反应过度和反应不足,它利用正反馈交易行为简洁地说明了反应过度现象。所谓正反馈交易就是投资者倾向于持有更多近期升值的资产的交易。 假如一家公司的股票本期由于公司盈利高而上涨,具有随机错误信念的正反馈交易者将在下期购入该股,使价格进一步上涨(一方面,这样产生了短期动量,虽然模型没有具体解释)。另一方面,由于此时价格处于基础价值之上,随后的收益平均来说将过低,于是产生了长期反转效应。 2BSV模型 Barberis,Shleifer和Vishny(1998,简称BSV)模型将反应过度和反应不足归因于心理学上两个重要的认知偏差:代表性偏差和保守性。代表性偏差是指人们习惯将某些事件视为某一特

行为金融学在中国的发展以 及展望

行为金融学在我国的发展以及展望 1、 引言 行为金融学是目前经济学领域较为前沿的新兴学科,打破了传统经济学的理性人,有效市场假设等,强调了投资者在很多时候是非理性的事实,并且这种非理性是一定程度上可预测的,行为金融学以人们的真实决策心理为出发点来分析其投资规律以及市场影响,能帮助人们更加清晰透彻的认识和理解金融市场。 中国在行为金融学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可喜的是目前中国学者也在逐步重视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并在这一领域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看法,本文旨在通过分析2007-2016这十年间中国在行为金融方面的研究成果,来对行为金融学在我国发展现状的有一个全面认识,并且对未来的情况提出展望。 2、 样本来源和研究方法 1. 样本来源 本文选择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文库,因为该文库入选的刊物是能反映当前我国社会科学界各个学科中最新研究成果,且学术水平较高、影响较大、编辑出版较为规范的学术刊物,有较强的我国在此方面研究水平的代表性。 过程中以篇名或关键词为“行为金融”作为检索项,查询范围从2007-2016这十年的相关文章,经过逐一排查后,选定208篇经济学领域的文章作为定性分析样本(不选取更早期文章是因为更早期的文章对于中国行为金融发展现状参考价值较小,故不收录。)经过检索以及查验排除经济学领域外的文章,共得到208篇相关文献该208篇相关文献即本文的定性分析样本。宏观上定量把握中国行为金融发展趋势采用从1998年引入行为金融开始到2016年的全部424条经济学类检索结果作为定量分析样本。 2. 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是通过样本的统计研究,来分析目前我国行为金融的发展现状,包括我国行为金融研究的发展趋势,目前我国行为金融主要的研究方向以及研究热点,主要研究成果,以及对未来研究方向的展望等。 3、 我国行为金融领域的发展趋势 从1998年引入开始到2016年期间,就行为金融文章发表数来看,行为金融方面的研究热门程度呈先上升下降趋势,虽然从1998年中国引入行为金融学开始,行为金融学相关研究逐年提升,但就2006年之后的数据来看,情况并不乐观,相关领域的研究呈现一种明显的逐年下滑趋势,虽然在2015年有一个小幅的提升,但在今年(虽然今年还未结束,但按照已发表的5篇计算,今年已过去5/6,所以预计为6篇)情况仍较为低迷,具体见下图表1: 1 由图可见中国学者目前对这一领域的关注度在2006年后开始出现逐渐下滑,也表明了这一领域目前在中国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以及更多此方面的研究分析 4、 研究内容统计分析 根据研究内容和方向,笔者对2007-2016十年间的208篇样本进行了逐一归类与整理,并进行了分类统计,由于其中部分文章有领域交叉,并且领域交叉文章,笔者将计入交叉领域双方,所以最终文章总数会大于208,具体统计结果如下表2: 表2 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总计 综述及评介775132312132 基本理论研究 5444231528 (个人行为/集体 行为/有效市场假 说等) 公司金融中的应 52314427230 用 证券市场的应用14179787143272 房地产市场的应 2114 用 商业银行的应用

证券市场异象分析

证券市场异象分析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论文题目股票市场异象分析 学生姓名王圻曦 学号 35 所在学院商学院 专业班级金融工程131 二〇一六年十月

股票市场异象分析 ——小盘股效应 摘要:介绍了传统金融理论对现代金融现象解释的不足之处以及行为金融学产生及定义,对金融市场异象中的小盘股效应进行阐述。分析了我国学者对小盘股效应的研究成果以及小盘股效应产生的原因及应对方法 关键词:市场异象行为金融学有效市场理论(EMH) 小盘股效应股票市场 一、传统金融理论及其条件分析 1.传统金融理论及其假说 传统金融理论建立了很多用于预测金融市场的理论,这些理论把金融投资看作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包括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有效市场理论(EMH)等。 其中有效市场假说是一种理性的均衡结果,其理论建立在三个假设之上:1.投资者是完全理性的,能完全理性的估计资产价格。2.即使投资者不是完全理性的,由于交易的随机性,交易对价格的影响也会冲销。3.即使投资者非理性,而且行为趋同,非理性交易不能相互冲销,套利者的理性行为也可以把其对价格的影响冲销。 2.传统金融理论的严苛条件 如需达到有效市场假说的三个假说,会有如下条件:1.投资者完全理性,投资者在实际投资决策过程中追求效用最大化,风险回避,并且获取信息没有成本;2.投资者对一件事情发生的主观概率判断能够根据贝叶斯法则自动调整而使其符合客观概率;3.投资者能够抓住每一个套利机会,这些机会是由于不理性行为造成的股票或者证券价格偏离其真实价值的偏差,也可以是价格的简单随机游走。 在现实金融市场上,如此严苛的条件几乎不可能满足,所以传统的有效市场假说已经不完全适用于现代金融。 二、行为金融学的解释 1.行为金融学的产生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金融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了很多市场异象,而这些市场异象很难用传统的金融理论来解释,甚至是相互违背的,为了解释这些异象,产生来了新的金融理论——行为金融理论。 2.行为金融学的定义 以市场中投资者的真实行为为基础,研究人们在面对不确定性是如何进行资源的时间配置的科学,并以此来了解和预测投资者的心理决策过程和运作机制,解释个人为什么在某些情况看下是分析偏好者,在某些情况又是风险规避者。

行为金融学

行为金融学 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行为金融理论的起因与发展 3 第一节行为金融理论发展回顾 3 第二节新古典金融理论的困境 5 第三节行为金融理论的心理学基础 9 第二章期望理论及过度反应理论 16 第一节行为金融理论的核心:期望理论 17 第二节过度反应理论 21 第三章股票市场异常现象及分析 26 第一节股市总量谜团及分析 26 第二节其它异常现象及分析 30 第四章行为金融理论总体评价 40 第一节人类认知与决策中的非理性问题 40 第二节市场有效性之争 42 第三节行为金融的两大理论基石 45 第四节金融学的发展前景 48 参考文献 52 后记 54 前言 长期以来,金融理论作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独立存在。金融研究者们也因为他们能够把金融理论的基本假设纳入经济学的基本公理假设体系而沾沾自喜。理论界崇尚定量方法和优化,充分承袭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和技术,其模型与范式局限在“理性”的分析框架中。进入 2 0世纪80年代以后,大量的心理学和行为学证据显示:人并非都是理性的,在面临未来的不确定性时,人们往往会偏离假设所设定的最优行为模式。尤其值得指出的是,这种对理性决策的偏离是系统的,并不因为统计平均而消除,所以人们的总体决策也就会偏离经典现代金融理论的假设。因而,正确地认识人的行为模式成了理解一切经济学和金融学的出发点。作为一个新的研究范式,行为金融理论(Behaviour Finance)应运而生。 在最近的二十年中,行为金融理论迅速崛起,对新古典金融理论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行为金融理论是第一个较为系统地对有效市场假说提出挑战并能够有

效地解释证券市场价格异常现象的金融理论。行为金融理论以心理学对人类决策心理的研究成果为依据,以人们的实际决策心理为出发点讨论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对证券价格变化的影响。心理学的研究已经证实,人类的一些行为特性具有相当的稳定性。人类的心理决策特征是在长期演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并且在较长时间内都不会有明显的变异。应当说,行为金融理论已经成为金融理论领域最为鼓舞人心的研究课题之一,行为金融理论的引入为金融市场的决策研究、为金融资产的定价机制以及投资管理开拓了新视野,提供了新方法。对行为金融理论的预期行为金融理论的发展已经完成了从批评到建设的关键一步,它已不再是纯粹的批判式理论。由于该理论所引用的主要是实验心理学的若干理论,而实验室与现实生活有较大差别,这是该理论的一个弱点,行为金融理论也因此缺乏一致性。行为金融理论研究的是人的行为,由于政策是否真正能够实施,与人们在心理、行为上是否可以接受有着巨大的关系,所以,从人的行为角度研究经济学,对中国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行为金融学家的重大意义在于,经济学领域的研究越来越重视对人类经济心理与行为的研究。长期以来,经济学研究忽视了作为经济活动主体的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这是一个重要的转变。因此,尽管迄今为止,行为金融理论没有形成统一的理论体系,研究的重点还停留在对市场异常现象和认知偏差的定性描述和历史观察上,以及鉴别可能对金融市场行为有系统影响的行为决策属性,而且该理论本身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行为金融理论为金融学的理论研究提供了变革性的视角。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具有悠久历史传统和心理积淀,同时又处于全面变革时期的国家来说,行为金融理论有着非常广阔的运用前景,特别是分析非规范制度对股市效率的影响,可以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行为金融理论体系。比如,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对“政策市”的领会与把握,与其投资收益之间的关系;中国投资者投资观念以及对风险的理解和感受与西方投资者有什么不同;从一个相对封闭的资本市场向一个开放的资本市场过渡时期,投资者的投资理念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中国传统文化下投资者对资本运作活动的理解与困惑等等,都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第一章行为金融理论的起因与发展 行为金融理论是一个相对较新的金融学领域,它试图去解释投资者在决策过程中,情绪和认知错误是如何对其投资产生作用的。目前,行为金融理论还没有形成标准化的定义。韦伯(Weber)将行为金融定义为:将个人行为与市场现象紧密结合、并融合运用心理学领域和金融理论的知识。福勒(Fuller,2000 )所下的定义:第一,行为金融理论是传统经济学、传统金融理论、心理学研究以及决策科学的综合体。第二,行为金融理论试图解释实证研究发现的与传统金融

证券市场异象分析

论文题目股票市场异象分析 学生姓名王圻曦 学号 2013242035 所在学院商学院 专业班级金融工程131 二〇一六年十月

股票市场异象分析 ——小盘股效应 摘要:介绍了传统金融理论对现代金融现象解释的不足之处以及行为金融学产生及定义,对金融市场异象中的小盘股效应进行阐述。分析了我国学者对小盘股效应的研究成果以及小盘股效应产生的原因及应对方法 关键词:市场异象行为金融学有效市场理论(EMH) 小盘股效应股票市场 一、传统金融理论及其条件分析 1.传统金融理论及其假说 传统金融理论建立了很多用于预测金融市场的理论,这些理论把金融投资看作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包括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有效市场理论(EMH)等。 其中有效市场假说是一种理性的均衡结果,其理论建立在三个假设之上:1.投资者是完全理性的,能完全理性的估计资产价格。2.即使投资者不是完全理性的,由于交易的随机性,交易对价格的影响也会冲销。3.即使投资者非理性,而且行为趋同,非理性交易不能相互冲销,套利者的理性行为也可以把其对价格的影响冲销。 2.传统金融理论的严苛条件 如需达到有效市场假说的三个假说,会有如下条件:1.投资者完全理性,投资者在实际投资决策过程中追求效用最大化,风险回避,并且获取信息没有成本;2.投资者对一件事情发生的主观概率判断能够根据贝叶斯法则自动调整而使其符合客观概率;3.投资者能够抓住每一个套利机会,这些机会是由于不理性行为造成的股票或者证券价格偏离其真实价值的偏差,也可以是价格的简单随机游走。 在现实金融市场上,如此严苛的条件几乎不可能满足,所以传统的有效市场假说已经不完全适用于现代金融。 二、行为金融学的解释 1.行为金融学的产生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金融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了很多市场异象,而这些市场异象很难用传统的金融理论来解释,甚至是相互违背的,为了解释这些异象,产生来了新的金融理论——行为金融理论。 2.行为金融学的定义 以市场中投资者的真实行为为基础,研究人们在面对不确定性是如何进行资源的时间配置的科学,并以此来了解和预测投资者的心理决策过程和运作机制,解释个人为什么在某些情况看下是分析偏好者,在某些情况又是风险规避者。 行为金融学的兴起为解释金融市场异象提供了一个方向,促进现代金融学的发展。 3.常见的市场异象 市场上常见的异象大致有下列种类:1.股票溢价之谜;2.封闭式基金折价之谜;3.动量

行为金融学在中国的发展以及展望

行为金融学在我国的发展以及展望 一、引言 行为金融学是目前经济学领域较为前沿的新兴学科,打破了传统经济学的理性人,有效市场假设等,强调了投资者在很多时候是非理性的事实,并且这种非理性是一定程度上可预测的,行为金融学以人们的真实决策心理为出发点来分析其投资规律以及市场影响,能帮助人们更加清晰透彻的认识和理解金融市场。 中国在行为金融学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可喜的是目前中国学者也在逐步重视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并在这一领域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看法,本文旨在通过分析2007-2016这十年间中国在行为金融方面的研究成果,来对行为金融学在我国发展现状的有一个全面认识,并且对未来的情况提出展望。 二、样本来源和研究方法 1.样本来源 本文选择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文库,因为该文库入选的刊物是能反映当前我国社会科学界各个学科中最新研究成果,且学术水平较高、影响较大、编辑出版较为规范的学术刊物,有较强的我国在此方面研究水平的代表性。 过程中以篇名或关键词为“行为金融”作为检索项,查询范围从

2007-2016这十年的相关文章,经过逐一排查后,选定208篇经济学领域的文章作为定性分析样本(不选取更早期文章是因为更早期的文章对于中国行为金融发展现状参考价值较小,故不收录。)经过检索以及查验排除经济学领域外的文章,共得到208篇相关文献该208篇相关文献即本文的定性分析样本。宏观上定量把握中国行为金融发展趋势采用从1998年引入行为金融开始到2016年的全部424条经济学类检索结果作为定量分析样本。 2.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是通过样本的统计研究,来分析目前我国行为金融的发展现状,包括我国行为金融研究的发展趋势,目前我国行为金融主要的研究方向以及研究热点,主要研究成果,以及对未来研究方向的展望等。 三、我国行为金融领域的发展趋势 从1998年引入开始到2016年期间,就行为金融文章发表数来看,行为金融方面的研究热门程度呈先上升下降趋势,虽然从1998年中国引入行为金融学开始,行为金融学相关研究逐年提升,但就2006年之后的数据来看,情况并不乐观,相关领域的研究呈现一种明显的逐年下滑趋势,虽然在2015年有一个小幅的提升,但在今年(虽然今年还未结束,但按照已发表的5篇计算,今年已过去5/6,所以预计为6篇)情况仍较为低迷,具体见下图表1:

行为金融知识点点整理

1、有效市场假说(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 EMH) 若资本市场在证券价格形成中充分而准确地反映了全部信息,则认为市场是有效率的,即若证券价格不会由于向所有投资者公开信息集而受到影响,则该市场对信息集是有效率的,这意味着以证券市场信息为基础的证券交易不可能获得超额利益。 有效市场假说的缺陷 1.理性交易者假设缺陷 2.完全信息假设缺陷 (1)交易客体是同质 (2)交易双方均可自由进出市场 (3)交易双方都是价格的接受者,不存在操纵市场的行为 (4)所有交易双方都具备完全知识和完全信息 3.检验缺陷 用市场有效性前提下的预期收益模型是无法检验市场有效性的。 4.套利的有限性 在现实的金融市场中套利交易会由于制度约束、信息约束和交易成本等诸多因素而受到极大的限制。 2、“股票溢价之谜”(equity premium puzzle)指股票投资的历史平均收益率相对于债券投资高出很多,并且无法用标准金融理论中的“风险溢价”做出解释。 行为金融学的解释:短视的损失厌恶 3、封闭式基金之谜 指封闭式基金单位份额交易的价格不等于其净资产现值。虽然有时候基金份额同资产净值比较是溢价交易。但是,实证表明,折价10%至20%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 封闭式基金的价格波动在其生命周期内呈现出四阶段特征:溢价发行、折价交易、折价率大幅波动、折价缩小 封闭式基金之谜的传统解释: (1)代理成本理论 (2)资产的流动性缺陷理论 限制性股票假说 大宗股票折现假说 (3)资本利得税理论

(4)业绩预期理论 封闭式基金之谜的行为金融学解释: (1)Zweig(1973)、Weiss(1989)认为基金折价变化是投资者预期的结果; (2)Delong、Shleifer、Summers 和Waldmann(1990)建立了“噪音交易者”模型; (3)Lee、Shleifor和Thaler认为封闭式基金的价格受投资者情绪波动的影响; (4)Datar(2001)研究了市场的流动性对封闭基金折价交易的影响。 4、动量效应(momentum effect)是指在较短时间内表现好的股票将会持续其好的表现,而表现不好的股票也将会持续其不好的表现。 反转效应(reversal effect)是指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表现差的股票有强烈的趋势在其后的一段时间内经历相当大的好转,而表现好的股票则倾向于其后的时间内出现差的表现。 在金融实务中,动量效应和反转效应称之为赢者输者效应(winner-loser effect)。 “赢者输者效应”的行为金融解释: 代表性启发可用于解释“赢者输者效应”。由于代表性启发的存在,投资者对过去的输者组合表现出过度的悲观,而对过去的赢者组合表现出过度的乐观,即投资者对好消息和坏消息都存在过度反应。这将导致输者组合价格被低估,而赢者组合的价格被高估,价格偏离各自的基本价值。 5、过度反应和反应不足 过度反应是指投资者对最近的价格变化赋予过多的权重,对近期趋势的外推导致与长期平均值的不一致。 反应不足是指证券价格对影响公司价值的基本面消息没有做出充分地、及时地反应。过度反应时市场表现: 价格在坏信息下下跌过度而在好信息下上升过度。 反应不足时市场表现: 公司盈利增长消息股价没有及时反应; 股票回购、首次分红、停止分红、股票细拆等信息公布后,股价在随后较长时间维持同一方向移动。 行为金融学对过度反应与反应不足的解释: 代表性启发和保守主义 过度自信和自我归因 信息处理异质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