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印度营销环境分析

印度营销环境分析

印度营销环境分析
印度营销环境分析

印度营销环境分析

印度

印度的经济环境

中国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后,印度紧随其后。9月20日,印度《经济时报》称,根据卢比购买力算得的GDP,2011年,日本可能被再度超越,世界第三的位置将让贤于印度。或许是受中国刺激,或许是国内需求所致,印度似乎开始注重数据,讲究速度。

从上世纪90年代始,印度实行经济改革。1992年后,印度象雄起,GDP增幅从一年前的1.3%迅速升高至1996年的7.8%。5年间,印度实现经济年均增长

6.2%,尔后,“九五”期间(1997年—2002年),年均再增长5.5%。2002年后的5年里,印度又以3.8%、8.1%、

7.5%、9.4%、9.9%的GDP增幅,保持高增长的经济姿态。

8月31日,印度中央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受制造业、贸易及酒店等行业的强劲带动,第二季度GDP增速达8.8%,比一季度高出0.2个百分点,创3年以来的新高。

消息一出,国内欢欣鼓舞,认为本财年印度有望完成“保八”任务。按照原定目标,截至2012年3月底,印度GDP须增长8.6%,但此前,7月下旬,印度央行认为,印度变慢了,全年的经济增速可能为8%,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则预测称,会“更慢”,只有7.8%。

“无论何种困难,必须确保8%以上的经济增长。”7月末,一场纪念改革开放20周年的活动上,印度内政部长奇丹巴拉姆厉声强调,印度不能容忍低增长。

“这届印度领导多数有过在美国、欧洲的工作经历,比起百姓生活,他们更关注数据。印度是一个农业大国,70%的人口是农民,而印度的主流社会离纽约、北

京很近,离农村却很远。”北京外国语大学亚非研究中心印籍教授比诺德?辛格告诉记者,时下的印度大兴土木,改建港口、新建机场。5年来,印度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已超过100亿美元,而“十二五”规划中,政府还将通过各种途径追加5000亿美元,此种力度,过去60年从未有过。

“比如,由于国内至今交通不便,印度的硬性指标是,每天必须修建18公里的高速公路。如果承建商提前完工,政府将嘉奖,否则处罚。”比诺德说。而这就是印度GDP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跳过制造业,直接推进服务业

因为贫困问题尚未解决,所以要保证GDP增长,这是印度内政部长奇丹巴拉姆的解释。在他看来,只有保持强劲的经济增长,贫困人口才能逐步缩减。而在过去20年,“脱贫”也是印度经济改革的重要目的之一。

“初时,海外的印度人、美国的风投公司,以及巴菲特、索罗斯等因为看好印度的软件、药物、生物技术等企业,开始通过孟买的两个股票市场实行短期投资。”比诺德告诉记者,印度的经济开放从资本市场开始,但在1998年之前,改革并不非常令人满意。

“1998年,印度人民党上台。这是一个亲商的党派,改革力度较大。”比诺德认为,印度经济因此颇为受益。“其一,他们拿了世界银行的贷款,邀请全球的企业来印度修建高速公路,彻底改变了印度的经济形象。其二,开放电信市场。目前,印度拥有20多家电信公司,竞争非常激烈,而结果是,印度的电话费几乎全世界最便宜。其三,大力推动电信、IT外包等服务业。”

从具体行业来看,IT服务业对GDP的贡献显而易见,并在极短的时间里成就了一批印度的亿万富翁。

“与先农业,后制造业、工业,最后服务业的传统发展模式不同,印度几乎跳过了制造业、工业,直接推进服务业。”比诺德分析道。

据介绍,次贷危机之前,印度IT企业几乎保持每年30%以上的增幅,而包括

IT业在内的服务业每年对GDP的贡献高达60%。20年来,服务业的发展催生了相当部分的印度中产群体。令人羡慕的是,中产群体的吸收者大多是印度中小企业,他们对员工非常重视,社会责任感很强。“印度人的自由感强得近乎…极端?,想上班就上班,否则就不来,而且,行业之间,人才流动很大。正因如此,那些不注重员工利益的企业,在印度很难存活。”印度德里大学东亚研究中心斯里玛蒂说。经济特征

1.历史概况

印度历史是一部“不断为异民族征服的历史”

? 印度的早期历史分为史前时期,又称前哈拉帕时期(公元前2300以前)和印度河文明

时期,又称哈拉帕时期

? 公元前2300年左右前哈拉帕文化结束,印度河文明开始

? 大约在公元前1500年前后,游牧民族雅利安人进入印度次大陆。这是印度有文字可

查的最早的外来民族的征服。它对印度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印度社

会的种姓制度、婆罗门教的起源,均与这次征服有关。

? 公元前327年,亚历山大侵入印度,不久即撤退。前325年孔雀王朝建立,几乎在

整个印度次大陆建立了中央集权的统治。阿育王是这个王朝最有作为的皇帝,大力

提倡佛教,并向邻国派出传教使团。公元前185年该王朝灭亡,继之而起的是巽伽

王朝

? 公元前150-公元300年,印度次大陆陷入混乱。月氏人,贵霜人等外族相继侵入北

印度,但是都没有建立巩固的统治。在南印度、畔地亚、哲罗、朱罗三国鼎立对峙。

北印度的笈多王朝(320-540)开始了印度的古典时期。印度的经济文化空前繁荣。? 旃陀罗.笈多二世在位时,中国僧人发现游历印度,并留下了有关印度的记载。笈多

王朝后期,匈奴入侵,在北印度建立了统治。606年戒日王统一了北印度

? 在南印度,遮娄其王国与帕拉瓦王国为争夺德干高原对峙了数百年(公元4-9世纪)。

8世纪时,阿拉伯人侵入印度的信德地区,不久即被当地居民击溃。此后印度处于

封建割据状态。11世纪初,伽色尼王国的马哈茂德入侵;12世纪后期,古尔王国控

制了北印度。

? 10世纪初,穆斯林开始进入南亚次大陆。1206年,土耳其人在北印度建立统治,史

称“德里苏丹王朝”。这个王朝经历了五个时代约320年,是印度历史上统治时间最

久的异民族建立的王朝。

? 公元14世纪下半叶,一支与成吉思汗有血缘关系的蒙古人势力渐大,首领叫帖木儿。

于1398年渡过印度河,长驱直入,攻占了德里,杀害了10万之众的俘虏,摧毁了

当时阿富汗人建立的王朝,将全部财富掠夺一空。在他们的足迹所及的地方,留下

了杀戳、饥馑和瘟疫。

? 近代以来,印度沧为英国的殖民地,殖民统治长达180年。英国殖民者侵略印度,

经历了一个漫长和血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个著名的殖民机构—英国东印度

公司扮演了重要的可耻角色

? 1757年普拉西战役标志着英国征服印度的开始

? 19世纪初英国将法国等势力逐出印度,后来经过三次迈索尔战争、三次与马拉塔人

的战争、两次与锡克人的战争,共打了大小一百多次仗,到19世纪中叶终于在印度

确立了统治

? 1947年8月15日,印度正式独立,并分列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

2.自然条件

? 印度是南亚最大的国家,面积297万平方千米,国土位于北纬8。~33。之间,三面

临海,2/3在印度半岛上

? 地势低平,土壤肥沃。除北部少数山区外,印度在地形上基本可分为北方大平原和

半岛高原。

? 总的说来,印度的平原占总面积43%,山地占25%,其余属高原,但这些山地和高原

大部分海拔均不越过1000米,实际上是台地或丘陵

? 绝大部分土地均可供农业利用

? 土壤条件也比较好,最适宜农业生产的两种土壤是冲积土和热带黑土。? 热量丰富,降水虽多但不够稳定,属典型的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一般在24~27?之间,3/4的地区极端最低气温从不低于0?,热量十分充足,印度的降水总

体说来也很丰沛,因此绝大部分土地不仅可供农业利用,而且具有较高的生产潜力。? 季风气候条件下的降水不稳定。全年的降水量约有80%集中在6~9月的雨季中,其

他季节降水甚少。在不同年份之间,季风雨不仅来得有早有迟,这种不稳定性使全

国广大地区常常受到洪涝,特别是干旱的威胁,其中严重干旱平均每5年发生一次? 自独立以来,印度水利事业有很大发展,灌溉已高居世界第二位,但分布很不平衡,

可供利用的灌溉潜力只开发了40%。

? 印度大部分地区地层古老,地质复杂,矿产种类繁多,部分矿产储量很大,但品种

不全

? 进行工业开采的最重要的有煤、铁、锰、云母、铝土和稀土矿,云母储量居世界首

位,其他几种也居世界前列,除自给外有的还可大量出口

? 矿产资源品种不全,基本全赖进口的有锡、锑、镍、钼、钴、钒、铂等,大

部分依赖

进口的有石油、铜、铅、铸、鸽、石棉、磷酸盐等

? 总的说来,石油和有色金属是主要的薄弱环节

? 矿产资源集中于两大区域:一是以焦达讷格布尔高原为中心的半岛东北部,

为国内

煤、铁、锰、云母、铝土的主要分布区。二是以克里希纳河上游地区为中心的半岛

南部,铁、锰、金等比较丰富,沿海的金红石一铁铁矿和错石的砂矿也很重要。

经济概况

? 长期的殖民统治和传统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使它成为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自独

立以来,印度致力于民族经济的发展,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但从整个世界来看,印度

经济发展得并不快,在世界上是一个相对贫穷落后的国家

? 有影响的大国之一。自然资源丰富,具有相当的工业基础,经济总量已超过英国和

意大利,同法国相当,并且在原子能、航天、生物技术、计算机等尖端工业中达到

了世界较先进水平;拥有一支人数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的科技队伍;股票上

市公司数量及计算机软件出口量,仅次于美国;从某种意义上说,具备了迎接

新技

术革命挑战的一些条件,已站在经济起飞的起跑线上

? 在农业中,传统的封建和半封建的生产关系迄今仍占有优势,独立后实行的“土改”

减少了一些中间剥削,但目前占总数70%的农户仍只占有耕地的20%,不合理的土地

制度远未得到根本改变。

? 自60年代后期以来,大力推行“绿色革命”,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但地区之间、

部门之间以及不同类型的农户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也相当突出。? 独立后,在除农业外的其他各经济领域内,印度在继续扩张本国私人资本并有限制地引进一些外国资本的同时,重点通过接管、收买和财政投资等途径新发展起国家

垄断资本即所谓“公营”经济,并逐渐在国家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 实行混合经济,国营经营和私营经济一起来发展,不消灭私营经营。私营经济和国

营经济同时并行发展,但是,国营经济要占领经济的制高点。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经

济命脉,由国营经济来掌握,所以,对私营经济采取了非常多的限制性的政策农业落后性具体表现在

? (1)土地利用不命理。印度垦殖指数高达57%,显著超过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但

因耕作粗放,使用不合理,导致土壤侵蚀,地力耗减,每年不得不把大批耕地轮歇抛

荒休闲;印度水热资源丰富,农作物基本上可常年生产,但迄今3/4的耕地一年只

种一季

? (2)生产技术落后。印度农业生产目前仍以手工劳动为主,7000万头耕牛为其主

要动力。在全世界的耕地总面积中,印度占11.4%,但其化肥消费量仅占8.1%,拖拉机

数量则仅约3.5%。

? (3)单产水平低。主要农作物中除茶叶外,其他全部低于世界平均单产,棉花仅为

世界平均单产的2/5,玉米不足1/3,牛产奶量只有1/4

? 印度的农业以种植业占绝对优势,其中又以粮食作物为主,大约占农作物总播种面

积的75%和种植业总产值的55%

? 印度农作物种类繁多,其中花生、棉花、甘蔗、芝麻、高梁、谷子、杂豆、红黄麻、

蓖麻、油用亚麻、腰果、槟榔等种植面积均居世界首位,稻谷、油菜、烟草、茶、

香蕉等居第二位。但大多数作物因单产不高,其产量在世界上的地位远不如种植面

积那样突出

? 稻谷是印度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大约占粮食总产量40%,在世界上亦居第二位。其分

布十分广泛,而以东半部年降水量超过1150毫米的湿润冲积平原最为集中? 小麦是印度另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主要分布于西北部平原

? 畜牧业在印度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仅为1/4,其中牛约占一半,是世界上养牛最多

的国家。但生产性能很低

? 全国划分为四大农业区

(1)东北部稻谷、黄麻、茶叶区。主要包括阿萨姆、西孟加拉、比哈尔、奥里萨

(2)西北部小麦、杂豆、油菜区。主要包括北方、中央、拉贾斯坦、哈里亚纳和旁遮普

(3)半岛杂粮、棉花、花生区。主要包括古吉拉特、马哈拉施特拉、卡纳塔克、安得拉、

泰米尔纳德等 (卡、泰二邦西南地区除外)

(4)西南稻谷、热带作物区,包括喀拉拉邦及其毗邻地区

? 工业中,过去有一定基础,独立以来,工业尤其是重工业是经济发展的重点,发展虽

不算很快,但比较平稳,未出现大的起落

? 已初步建立起独立而相对完整的工业体系,不仅轻工业和基础工业,就是原子能、

电子、航空航天等新兴工业也达到一定规模

? 过去,以棉、麻纺织业为主的轻工业是工业的主体,独立以后重工业发展相对迅速,

它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已由不足25%提高到55%以上,整个工业结构有了显著的变

? 曾经对传统的小型工业和手工业采取保护政策

? 是第三世界向外输出技术最多的国家

? 棉、麻纺织工业

? 长期是国内占首位的工业部门,近几十年来,发展缓慢,相对地位显著衰退? 棉纺织业总的规模现居世界第二位,但手工业在其中仍占相当比重,是除农业外提

供就业最多的产业部门。主要分布于以德干高原为主体的棉花产区,其中大部分又

集中在孟买和艾哈迈达巴德二市

? 以黄麻为原料的麻纺织业规模向居世界首位,生产能力集中于加尔各答附近南北长

约90千米的胡格利河(恒河支流〉两岸

? 棉、麻纺织业在地理分布上均具有对原料产区的明显的倾向性

燃料动力工业

? 能源长期以来一直是印度经济中突出的薄弱环节,除石油大量依赖进口外,缺煤缺

电也很严重,这是造成许多工业部门开工不足的重要原因

? 进入80年代以来,大力开发能源,煤和石油产量大幅度上升

? 印度的煤炭资源比较丰富,但煤炭工业分布极不平衡,主要煤田成一巨大煤带横亘

于半岛东北部的腹地,比哈尔、中央、西孟加拉三邦产量合计占全国80%以上,由于

分布过于集中,又无水运之利,给铁路运输带来很大压力

? 石油的储量和产量一直很小,直到70年代大力勘探海上石油,并在孟买以西百余千

米处发现了孟买高地等几个油田,情况才有明显好转

对外贸易

? 除石油等少数产品外,印度对国际市场的依赖不大,出口贸易额仅占国民生产总值

5%左右,比重明显低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

? 独立以来,印度外贸事业发展缓慢,1948年其商品出口额占全世界2.2%,目前仅约

占0.6%,在各国中由第十二位退至三十位以后。这固然与国内市场庞大有关,但也

表明它经济发展不快,未能充分参与国际劳动分工

? 印度进口商品以石油和机械设备为主,出口中初级产品比重不断下降,工业制成品

已占据绝对优势,而且出口商品种类繁多

印度的文化环境

文化因素

语言

印度民族众多,语言复杂,据有关资料统计,印度共有1652种语言和方言。其中使用人数超过百万的达33种。

英语在印度很有影响。除宪法规定的18种语言为联邦官方语言外,还规定英语为行政和司法用语。英语和印地语同为官方语言。北印度语言主要包括印地语和乌尔都语等。南印度语言主要有泰米尔语、泰卢固语等。印度东北地区语言主要包

括那加语和米佐语等。印度中部地区主要有桑塔尔语、蒙达语等。还有安达曼语,主要流行于安达曼群岛。

教育

印度实行12年一贯制中小学教育。高等教育共8年,包括3年学士课程、2年硕士课程和3年博士课程。此外还有各类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等非正规教育。全国现有350所综合性大学,著名的有德里大学、加尔各答大学等。

2007年相关数据显示,印度人口识字率达到75%,但成人文盲仍高达3亿,居世界之首。印正在全国600个行政区中的589个推广扫盲计划,力争在“十一五”结束时识字率达到85%。2008—2009年,印6岁至14岁儿童入学率接近100%,但全国平均小学辍学率高达31%。

宗教

公元前6世纪之后,印度进入了十六大国时期,内战频繁,并出现了反对婆罗门教统治地位的沙门思潮,佛教、耆那教随之兴起。内部的纷争也招致了外部的入侵,波斯、希腊人相继攻入印度。公元前323年孔雀王朝统一了北印度,伟大的阿育王皈依佛教并大力推广佛教。孔雀王朝于公元前185年灭亡,印度进入列国时代。直到公元4世纪,古代印度的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笈多王朝兴起,带来了了两个世纪的和平与繁荣。在笈多时期,从古老的婆罗门教演化出来的印度教兴起并逐渐占据主导地位。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古代印度文化达到了颠峰。

从公元8世纪开始,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不断侵入南亚次大陆,同时也将伊斯兰教传入此地,使印度文明增添了新的色彩。伊斯兰教与印度教成为古代印度的两

大宗教,佛教与耆那教日渐式微。1526年,信仰伊斯兰教的蒙古,突厥贵族建立了莫卧儿帝国。

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英国殖民者逐步控制了南亚次大陆,使这里成为大英帝国最重要的原料供应地。19世纪末期开始,印度人民开展了不屈不挠的独立运动,其中以甘地为首的不合作运动为民族主义事业赢得群众支持做出了重大贡献。1947年,印度终于独立。之后经过两次印巴战争,南亚次大陆形成了目前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三个国家。

印度与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问题上一直存在争端,但是自2002年开始的双边会谈和互信措施的建立正在减弱这一地区的紧张局势。在目前印度的经济成就引人注目,然而也面临了多项挑战,例如严重的人口过剩、环境恶化、大量的贫穷人口以及印度国内的种族以及宗教冲突。印度的经济在过去十年已经大幅度地扩大规模。

当前印度,信仰印度教的人数为总人口的80.5%,穆斯林占13.4%,基督教

2.3%,锡克教站1.9%,其它教派占1.8%,情况不明的为0.1%.

习俗

四大传统仪式走遍全世界,入境随俗是不变的真理。印度人有4大传统仪式,分别是出生、葬礼、婚姻和普迦仪式。除此之外,在印度旅行,你一定要知道印度的10项特殊习惯和6大禁忌,保你玩得开心、一路平安。

印度的政治环境

政党制度

印度政党之多可为世界之冠。根据印度选举委员会的报告,印度第一次大选时,全国政党总数为192个。第十一大选时参加角逐的大小政党多达443个。参加投票的选民达5.9亿。印度素有所谓“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之美称。美国人则把印度作为向发展中国家展示西方议会民主制度的“橱窗”。

印度政党制度通称为“一党为主体的多党制”。印度虽然是多党政治体制,但长期以来(90年代中期以前)主宰印度政治和左右政局发展的核心力量乃是国大党。

国大党作为印度独立运动的主要领导力量,很自然地成为了印度独立后的第一个执政党。从印度独立到60年代中期为尼赫鲁执政时期,国大党内虽然发生过派别斗争,个别邦也出现过政权旁落,但整体上说国大党的实力和威望没有受到损伤,其执政地位是巩固的,印度被普遍认为是非西方世界中少数几个政治稳定的民主国家。印度前三届人民院和各邦立法会议的选举结果表明了国大党一党统治地位的稳固性。在1952、1957和1962年的人民院大选中,国大党获得的议席分别为364席、371席、361席,占议席总数的74.7%、75.1%和73.1%。在各邦的立法会议选举中,国大党分别获得的议席为2246席、2012席、1984席,占议席总数的64.9%、73.1%和60.2%。除印度共产党在1957年的喀拉拉邦选举中获胜之外,国大党在其他所有的邦都取得了绝对多数席位并处于执政地位。

尼赫鲁去世后,国大党的颓势加速发展。与此同时,其它党派和政治势力迅速崛起,形成多党竞争,轮流执政的态势。1967年的第四次大选是国大党历史上的转折点,标志着它已走上了盛极而衰的过程。在这届人民院选举中,国大党获得的席位下降到54.6%,仅以微弱多数保持了在中央的执政地位。在当年举行的各邦立法会议选举中,国大党也同样遭受了重大的挫折,它仅获得席位总数的48.6%,在17个邦中的8个邦失去了执政地位。

在国大党走向衰落的同时,具有民族主义和印度教教派色彩的印度人民党却迅速崛起。该党通过唤起广大民众对印度教传统文化的宗教热忱和强烈的民族主义感情而赢得了政治上的支持,迅速发展壮大了自己的政治力量。该党在人民院的席位由1984年的2席猛增到1989年的86席和1991年的119席。在1996年的大选中,该党获得161席,成为议会第一大党并组织了政府。在1998年的大选中,印

度人民党获得179席,再次成为获得人民院席位最多的政党,与十几个小党共同组成了联合政府。在1999年的大选中,该党获得182席,与其盟党组织了新政府。印度人民党在其成立后的几次大选中的得票率也反映了该党力量的增长和在选民心目中地位的提高。

在2004年举行的印度第14届人民院大选中,国大党击败竞争对手获胜,再次成为执政党。但总的来说,国大党已失去了以往尼赫鲁时期一党独大的雄风。在这次大选中参选的政党就达700个政党之多,可见印度的多元文化和民主特性使得印度政治多元化趋势不可逆转,任何一党都不可能单独获得半数以上议席。目前印度政坛上的政治力量比较分散,不仅很难再出现一党专政的局面,而且短期内也难以形成比较稳定的两党轮流执政的局面。各种政治力量需要经过不断的分化组合,最后才能形成占有优势的两个或三个政党,而这只有在印度社会深刻变革的过程中实现,这需要一个较长的时期。

地缘位置包括地缘经济和地缘政治位置。目前地区经济集团化正迅猛发展,在全球范围内,美国主导的美洲集团、德国主导的欧洲集团以及日本、中国等国共同推动的东亚集群三极鼎立的地缘经济格局已经形成。印度现处三大经济区之外,即使加入东亚经济区,也很可能因为地缘、文化等因素成为区内的边缘国家。那么,印度能否以其为核心,创立世界经济的第四极呢,印度所处的南亚,各国经济都比较落后,就连与印度隔海相望的东南亚国家缅甸也是穷国。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中,印度要创出石破天惊的经济奇迹,无疑比较困难。印度同样处于不理想的地缘政治环境中。印度所在的南亚既属于亚欧大陆的“破碎边缘”,又位于西起北非、东至东南亚的动荡新月地带,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未来印度的国际和国内政治环境将动荡不安。在国内,宗教冲突、民族矛盾、种姓隔离等问题既会强加给印度政府和社会难以承受的重负。对于上述地理位置决定的经济和政治难题,印度至少在短期内难以解决。

法律环境

印度是一个文明古国,拥有悠久而灿烂的法律文化。这种法律文化具有深厚的宗教哲学基础和鲜明的民族特征,在古代东方曾大放异彩。它曾经伴随着宗教传播到东南亚、东亚一带,因此形成了东方三大法律文化圈之一的“印度法系”。经过两千多年相对稳定而缓慢的发展,至近代沦为英国殖民地以后,印度传统法律文化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印度社会接受了现代西方法制文明,加入了普通法系的行列。

印度法律的发展变化

1206年德里苏丹国的建立使伊斯兰法正式成为北印度的最高法律,1526年莫卧儿帝国的建

立更使伊斯兰横行大半个南亚次大陆,伊斯兰教被立为印度国教,伊斯兰法则是国法,印度教法受到了冲击降为习惯法,但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

随着160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建立,英国势力开始介入印度事务。该公司在印度的殖民活动及19世纪中叶以后英王对印度的直接统治,英国普通法开始传入印度。早期仅在英国直接统治的孟买、加尔各答、马德拉斯“管辖区”内适用普通法,逐渐扩大范围及渗透,,形成大量的印度本地的判例,解决了英国普通法与印度教法的嫁接问题,形成了现代印度法律体系,即不同于英国普通法的印度判例法。

1947年印度独立,但并未割断与英国的联系,仍是实行普通法系的国家,并继续推行法律改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对独立前的法律进行整理

独立后的印度原则上保留独立前英国殖民当局在印度施行的法律。《印度共和国宪法》(1950)第372条宣布:“……一切在本宪法实施前在印度领土内有效之法律,应仍继续生效,至由适当之立法机关或其他机构变更、废止或修正时为止。”

在此原则下,独立前已经扩及印度的英国议会的某些法令继续有效,但印度议会要对其进行审查,可予以废止或修改。印度最高法院如果认为其与印度民主共和国抵触,也可以不予适用。

(2) 建立新的法律体系

1950年1月26日生效《印度共和国宪法》奠定了新的法律体系的基础。 (3) 对属人法进行法典化编纂

印度独立后,政府认识到属人法尤其是印度教法的混乱状态是法律现代化的巨大障碍,于是着手对其进行整理和编纂,使其法典化、系统化。

1955年至1956年间完成的《印度教法典》不仅从内容上对传统印度教法进行了系统整理,清除了其中野蛮落后的规定,肯定了印度教法的精华,提高了妇女和子女的地位,加强了低等种姓的权利;而且还从形式上统一了印度教法的规范,这在印度这个宗教林立的社会是史无前例的。

(4)加强经济立法

独立以后,为配合“民主社会主义”目标的实现,迅速改变经济落后局面,印度曾长期实行计划经济,对贸易和工业进行积极管理,对国营和私营企业加以积极控制。为了有效地贯彻国家的经济政策,印度加强了经济立法。较为重要的经济立法包括:《外汇管理法》(1947)、《进出口(控制)法》(1947)、《资本发行(控制)法》(1947)、《工业(开发和管理)法》(1951)、《主要商品法》(1955)、《公司法》(1956)、《垄断和限制贸易实施法》(1969)、《专利法》 (1970)、《版权法》(1947)、《贸易和商品标记法》(1958)等。近年来,印度的计划经济政策有所放松,正在逐步引入市场经济机制,其经济立法也必然会进行相应的调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