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二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2年版)讨论稿

二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2年版)讨论稿

二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2年版)讨论稿
二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2年版)讨论稿

二级中医医院分等标准及评审核心指标

一、二级中医医院分等标准

根据《中医医院评审暂行办法》,二级中医医院评审结论分为:甲等、乙等和不合格。《二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2年版)》共1000分,其中第一部分“中医药服务功能”650分,第二部分“综合服务功能”部分350分。二级甲等中医医院、二级乙等中医医院和二级不合格中医医院划分标准如下:

(一)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应满足以下条件:

1.总分≥900分;

2.第一部分每章的分值不低于该章总分的85%;

3.第二部分得分≥300分;

4.核心指标全部符合要求。

(二)二级乙等中医医院应满足以下条件:

1.总分≥750分;

2.第二部分得分≥245分;

3.中医药服务功能部分核心指标符合要求数≥10;综合服务功能部分核心指标符合要求数≥6。

(三)有以下条件之一的,评审结论即定为不合格:

1.总分<750分;

2.第二部分得分<245分;

3.中医药服务功能部分核心指标符合要求数<10或综合服务功能部分核心指标符合要求数<6。

二、《二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2012年版)》核心指标

《标准》及细则中将最基本、最重要,若未达到要求势必影响特色优势、中医临床疗效、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的标准,列为“核心指标”,具备否决作用。核心指标及要求如下:

(一)中医药服务功能部分核心指标(十二项)

核心指标一:科室综合考核目标中有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相关指标。

核心指标二:能发挥基层中医药工作龙头作用,所在区县基层中医药工作达到《“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国发〔2012〕11号)明确提出的4项中医药工作指标要求。

核心指标三: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总数的比例≥60%;或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总数的比例未达到60%,但比上年度增长超过了5.0个百分点。

核心指标四:医院和临床科室命名符合规范,不得有神经科(中心)、神经内科(中心)、消化科(中心)、风湿免疫科(中心)、泌尿科(中心)等名称。外科二级分科应命名为外一、外二、外三……,不得出现其他命名。

核心指标五:科室制定至少3个以上常见病及中西医结合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并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诊疗方案基础上体现医院本科室临床实际和特色,诊疗方案基本要素齐全。所抽查的2个临床科室的6个病种中,符合要求的、完善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数量≥4个。

核心指标六:非药物中医技术治疗人次数占门诊总人次数的比例≥10%。

核心指标七:中药处方(饮片、中成药、院内制剂)处方数占门诊总处方数的平均比例应超过60%。中药饮片处方数占门诊总处方数的比例

超过30%;或比例在10%以下,但较上年度增长超过了7个百分点;或比例在10%-20%,但较上年度增长超过了5个百分点;或比例在20%-30%,但较上年度增长了3个百分点。中药饮片处方数占门诊人次的比例≥50%,或未达到50%,但比上年度增长超过了3个百分点。

核心指标八:重点专科研究制定本专科优势病种和常见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并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诊疗方案基础上体现本科室临床实际,突出中医药诊疗方法的综合运用,诊疗方案基本要素齐全。所抽查的1个重点专科3个病种中,符合要求的完善的中医诊疗方案数量≥2个。

核心指标九:重点专科诊疗方案在临床中得到应用。所抽查的1个重点专科的3份运行病历中,执行中医诊疗方案的病历数≥2份。

核心指标十:建立中药饮片采购制度,采购程序符合相关规定,供应商资质齐全并对其定期评估。

核心指标十一:科室开展中医护理技术项目数符合要求,所抽查的2个科室开展中医护理技术项数≥4项。

核心指标十二:门诊走廊、候诊区和住院部走廊宣传中医药知识,使用中医病名和中医术语,并与所在科室的中医药特色相结合。评审该项指标得分≥17分。

(二)综合服务功能部分核心指标(七项)

核心指标一:医院的功能、任务和定位明确,保持适度规模,医院编制及实有床位数均≥100张,科室设置、每床建筑面积、人员配备和设备、设施符合二级中医医院基本(设置)标准。

核心指标二:在诊疗活动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至少同时使用姓名、年龄两项等项目核对患者身份,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核心指标三:建立手术安全核查、风险评估制度与工作流程。

核心指标四:药事管理组织下设抗菌药物管理小组,人员结构合理、职责明确。对医务人员进行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培训及考核。

核心指标五:医院有优质护理服务规划、目标及实施方案,有推进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保障制度和措施及考评激励机制。

核心指标六:由具备资质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为患者提供诊疗服务,不超范围执业。

核心指标七:急救、生命支持系统仪器设备始终保持在待用状态。

二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

(2012年版讨论稿)

总体说明:

一、本细则所有指标均为必查指标,适用于所有二级公立中医医院,民营中医医院参照执行。

二、本细则中将最基本、最重要,若未达到要求势必影响特色优势、中医临床疗效、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的指标,列为“核心指标”(以★标示),具备否决作用。

三、本细则各指标评分只在指标分数范围内扣分,扣完为止,不倒扣分。

第一部分中医药服务功能(650分)

第一章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措施(40分)

评审指标评审方法评审细则分值

1.1依据功能与任务,确定医院发展战略,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体现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医院发展方向,有明确的发展目标,重在提高中医临床疗效。(4分)制定医院中长期发展规划,要有红头文件、会议记录、

会议内容、包含中医特色优势具体措施并落实。

办公室负责。

4

1.2围绕医院中长期发展规划制定医院年度工作计划,有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具体措施,并按年度定期评价。(12分)1.

2.1医院年度工作计划能够体现医院发

展战略和中长期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

有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

疗效的具体措施。

制定09、10、11年度工作计划、包含中医特色优势具

体措施、有优化中医人员结构,加强队伍建设具体措

施、

办公室负责。

3

1.2.2有发展中医重点专科、学科和加强

中医药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和明确的资

金投入。

制定中医专科专病发展规划、中医人才培养规划等资

料。有证明、资金预算、票据、账簿等

医务科负责落实

3

1.2.3医院对影响中医药特色优势发挥和

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关键问题有系统的

调研分析(至少每年一次),并制订针对

性措施。

对中医特色优势和提高疗效关键问题形成调研报告3

份,并制定针对性措施3份

医务科负责落实。

3

1.2.4医院对中医药特色指标(包括中医

类别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总数比例、中

药人员占药学人员比例、中药处方占处

方总数的比例,中药饮片处方占处方总

数的比例等)定期(至少每年一次)进

行考核、分析。

对上述指标要形成考核及分析报告3份。制定分类考

核指标明细表3份

办公室、药剂科负责落实

3

5

1.3医院管理体系中建立引导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考核和奖惩激励制度,科室综合考核目标中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作为重要指标。(10分)

1.3.1医院制定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

高中医临床疗效的鼓励和考核制度。

制定上述鼓励和考核制度。有实施方案及考核细则、

制定考核指标统计表。制定绩效工资管理实施方案、

有财务原始记录。

办公室负责

2 ★1.3.2科室综合考核目标中有发挥中医药

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相关指

标。

办公室负责

6

1.3.3医院实行绩效工资管理,将发挥中医药

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情况的考核

结果体现在科室分配方案中。

办公室负责

2

1.4积极开展中医对口支援工作,并制定鼓励措施。(14分)1.4.1将对口支援县中医医院、乡镇卫生

院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中医药工作纳

入院长目标责任制与医院年度工作计

划,并有相关鼓励措施。

制定对口支援制度、措施、计划。有协议书、影响资

料、人员培训记录、签到表等

办公室负责。

3

1.4.2医院有专门部门和专人负责对乡镇

卫生院、村卫生室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中医院业务指导。

成立基层指导科。有红头文件、实施方案、制度、指

导登记相关内容。

医务科负责。

3

★1.4.3 能发挥基层中医药工作龙头作

用,所在区县基层中医药工作达到《“十

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

暨实施方案》([2012]11号)明确提出的

4项中药工作指标要求。

查阅相关资料并实地考查。医务科负责

4

1.4.4 开展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人员交流

等中医对口支授工作。

制定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实施方案、中医适宜技术目录。

有培训计划、培训内容、记录本、影像资料、签到表

中医预防保健科负责。

2

1.4.5 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要求建立

中医药视频平台,能参加中医药管理部

门组织召开的视频会议、开展交流、培

训与会诊等工作。

实地考查。医务科负责

2

6

第二章队伍建设(100分)

评价指标评价方法评分细则分值

2.1.严格执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中医医院人员配备的相关要求。(50 分)

★2.1.1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含执业助理医

师)占执业医师比例≥60%。

制定医院人员统计表。办公室负责。

7 2.1.2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含执业助理医

师)占执业医师比例<60%,临床科室(口

腔科、麻醉科除外)不得招聘非中医类别

执业医师。

查阅评审前3年人事档案及相关证明材料。

4

2.1.3中药专业技术人员占药学专业技术

人员的比例≥60%。

查阅本年度人事档案及相关证明材料。

5 2.1.4护理人员系统接受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岗

位培训(培训时间≥100学时)的比例≥70%。

5 2.1.5每个临床科室中(口腔科、麻醉科除外),

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总人数比例

≥60%,同时应符合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的相

关要求。

7

2.1.6院级领导中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

≥60%。

3 2.1.7医院院领导和医务、护理、药剂、教

学、科研部门的主要负责人经过省级以上

中医药政策、中医药知识和管理知识的系

统培训。院长应经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

医药政策和管理知识的系统培训。科主任

经过中医药政策和管理知识的系统培训。

查阅上年度人事档案及相关证明材料。

6

2.1.8医院医务、护理、科研、教育等主要

职能部门负责人(包括正、副职负责人)

中,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60%。

查阅上年度人事档案及相关证明材料。

4

2.1.9临床科室负责人具有中医类别执业医师

资格或系统接受中医药专业培训两年以上的

5

7

比例≥60%。

2.1.10临床科室负责人(口腔科、麻醉科除外)

中应有具备中级中医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

格、从事相关专业工作6年以上的中医类别

执业医师或经过西学中培训的临床类别执业

医师。临床科室科主任应符合科室建设与管

理指南的相关要求。

4

2.2制定中医药人员队伍建设规划和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20分)2.2.1制定中医药人员队伍建设规划或在

医院中长期规划中有相关内容。

制定医院中医药人员队伍建设规划。办公室负责

5 2.2.2医院年度工作计划中有优化中医药

人员结构、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的具

体措施,并落实。

查阅上年度工作计划,并抽查1项措施的落实情况。

5

2.2.3医院有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及继

承人选拔与激励机制,并组织实施。

制定重点专科带头人选拔与激励机制、有实施方案。医务科负责。

5 2.2.4开展师承教育,制定师承教育计划和

具体措施。

制定师承教育计划和措施

5

2.3认真开展医师定期考核工作,积极开展中医药继续教育与培训。(30分)

2.3.1根据《中医医院(含中西医结合医院、

民族医医院)中医类别医师定期考核内容》

要求,开展以中医药知识与技能为主的医

师定期考核工作。

近3年医师定期考核方案、以中医为主、有试卷、方案。医务科负责。

6

2.3.2开展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培训资料及档案。 4 2.3.3开展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三基”培训。 5 2.3.4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参加中医药继

续教育并获得规定学分的比例达到100%。

学分手册、学分统计表、学分证。

4 2.3.5开展非中医类别执业医师中医药基

本知识与技能培训并考核。

建立培训档案、有培训资料

6 2.3.6建立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技术档案,

考评记录完整。

有考核标准、指标、考核内容

5

8

第三章临床科室建设(170分)

评价指标评价方法评分细则分值

3.1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有关规定,合理设置临床科室,科室命名规范。(20分)

3.1.1临床科室≥5个(至少设置内科、外

科等),医技科室≥3个(药剂科、检验科、

放射科消毒供应室)。

建立临床科室档案、有文件、科室分配图办公室负责

7

★3.1.2医院和临床科室命名符合规定,不

得有神经科(中心)、神经内科(中心)、

消化科(中心)、风湿免疫科(中心)、免

疫科(中心)、泌尿科(中心)等名称。

外科二级分科应命名为外一、外二、外

三……,不得出现其他命名。

10 3.1.3 医院不得张挂不符合规定的荣誉称号。 3

3.2.按照中医医院临床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的相关要求加强科室建设与管理。(25分)3.2.1门诊、病房、急诊的设置、设施符合

相关要求。

实地考查。办公室负责。

5 3.2.2人员结构合理,科室主任、护士长、

学术带头人或学科带头人、学术继承人配

备满足科室建设与管理的需要。

建立医院科室人员分配表。

3

3.2.3按照相关要求开展中医特色服务项

目。

建立医院特色服务项目清单。医务科及各科室负责。

4 3.2.4上级医师正确指导下级医师进行中

医药诊治工作。

抽查本年度5份归档病历。

5 3.2.5及时开展病例讨论,提高中医诊治急

危重症、疑难病的水平。

抽查5份讨论病例。

5 3.2.6三级医师的专科继续教育达到相关

要求。

查阅相关资料,并现场访谈住院医师、主治医师、

副主任以上医师各1人。

3

3.3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诊疗方案基础上,制定并实施本科常★3.3.1制定至少3个以上常见病及中医优

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并在国家中医药管

理局印发的诊疗方案基础上体现医院本

科室临床实际和特色,诊疗方案基本要素

查阅3个病种诊疗方案及其他相关资料。医务科及各科室负责

4

9

见病及中医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定期对方案实施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及评估,优化诊疗方案。对中医优势病种的疗效及中医药特色进行年度分析、总结和评估,并制定改进措施。(20分)齐全。

3.3.2医师掌握本专科诊疗方案。现场访谈3名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含科室负责人1

名),每人访谈1个优势病种,共访谈3个病种。

各科室负责

4 3.3.3诊疗方案在临床中得到应用。抽查3份运行或归档病历(原则上每个病种1份)。 4 3.3.4每年对诊疗方案实施情况及中医优

势病种的中医疗效进行分析、总结及评

估,优化诊疗方案。

有分析总结评估报告及优化措施。医务科及各科室负责

4

3.3.5手术科室制定至少3个常见病种围手

术期中医诊疗方案,手术病例能正确配合

使用中医药治疗。

查阅相关资料,抽查10份手术病历(应包含3个常

见病种)。

各科室负责

4

3.4实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常见病及中医优势病种中医临床路径和中医诊疗方案。定期对临床路径实施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不断完善和改进。(18分)3.

4.1医院至少2个以上科室实施常见病及

中医优势病种中医临床路径,并制定实施

方案。

有方案、总结、分析评估报告、5分病历(每个科室

1个病种)。

各科室负责

4

3.4.2医师掌握本专科常见病及中医优势

病种临床路径。

现场访谈2名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每个科室1人)。各科室负责

6 3.4.3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在临床中得到

应用。

每个科室抽查2份运行或归档病历。

4 3.4.4每年对临床路径实施情况进行统计

分析,提出完善和改进路径标准的建议。

查阅上年度相关资料。

4

3.5严格执行《中医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和《中医电子病历基本规范(试行)》,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符合相关规定。(25分)

3.5.1入院记录四诊资料完整。抽查近1年10份归档病历。各科室负责 5 3.5.2首次病程记录体现理法方药一致性。 5 3.5.3病程记录体现理法方药一致性。 5 3.5.4中医方药记录格式及书写符合《中药处

方格式及书写规范》要求。

5 3.5.5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符合《中药处方

格式及书写规范》要求。

抽查近1年20张门诊饮片处方。药剂科负责

5

3.6严格执行《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12分)

3.6.1辨证使用中成药(含中药注射剂)。抽查近1年10份归档病历。医务科负责 4 3.6.2门诊用药合理配伍,符合联合用药原

则。

抽查近1年20张中成药处方。药剂科负责

4 3.6.3门诊中成药使用剂量、用法正确。 4

10

3.7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掌握中医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对本科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和急危重症中西医诊断与鉴别诊断的准确性不断提高。(10分)现场考核3名中医类别执业医师(科室负责人或学

科带头人、主治医师、住院医师各1名)。

医务科负责。

10

3.8按有关要求,合理配置、应用中医诊疗设备。(10分)查阅设备清单,并抽查3种设备使用情况(分属于3

个科室,每个科室抽1种)。药剂科负责

8

3.9开展中医诊疗技术项目和中医综合治疗。(15分)3.9.1开展中医医疗技术项目≥40种。查阅本年度中医医疗技术项目清单。医务科负责 4 ★3.9.2采用非药物中医技术治疗人次占

医院门诊总人次的比例≥10%。

查阅上年度医院针灸科、推拿科、康复科等以非药

物中医技术治疗为主的科室的门诊人次。

5 3.9.3设立中医综合治疗室的科室数不低

于开设病房的临床科室总数的50%,门诊

设立中医综合治疗区。

实地考查,并抽查2个病区。

6

3.10研制和使用一定数量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门诊中药处方数、中药饮片处方数占门诊处方总数及中药饮片处方数与门诊人次的比例达到规定要求。(15分)

3.10.1常年应用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10

种。

查阅上年度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入出库单和医疗机构

制剂注册许可证。

药剂科负责

5 ★3.10.2门诊处方中,中药(饮片、中成

药、医院制剂)处方比例≥60%;中药饮片

处方占门诊处方总数的比例≥30%。

查阅上年度的统计资料,并抽查核实。

7

3.10.3中药饮片处方数占门诊人次的比例

≥50%。

3

第四章重点专科建设(100分)

评价指标评价方法评分细则分

4.1地市以上中医重点专科(专病)达到一定数量,专科床位、设备、人员、技术及业务达到规定要求。(32

4.1.1地市以上中医重点专科(专病)≥1个。查阅相关资料,实地考查。医务科负责。 4 4.1.2专科床位数(不含加床)≥20张。 3 4.1.3按照《中医医院医疗设备配置标准》要求配

备中医诊疗设备,诊疗设备满足临床工作需要。

4 4.1.4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的比例

≥70%;专科学术带头人在省级以上学术团体

查阅相关资料。

4

11

分)任职。

4.1.5专科诊断水平和中医疗效水平较高,中医辨证论治准确率达到100%。查阅10份病房运行病历或10份门诊病历。医务科及个专科负责

5

4.1.6中医治疗率≥60%,优势病种住院中医治疗率≥70%。查阅上年度统计资料。

4

4.1.7专科服务量在相应级别中医同专业科室中领先,门诊量、出院人数逐年增加。查阅评审前3年统计资料。

3

4.2制定并实施专科建设发展规划、工作计划和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及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具体措施。确定的优势病种应具有明显的中医药特色优势,主要研究课题应针对优势病种的中医治疗难点。(17分)4.2.1按照要求制定专科建设发展规划。查阅相关资料。医务科及各专科负责。 4 4.2.2制定年度重点专科工作计划。查阅评审前3年相关资料。 3 4.2.3制定本专科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

中医临床疗效的具体措施(可体现在年度工作

计划中)。

查阅评审前3年相关资料,并抽查2项措施的

落实情况。 4

4.2.4确定的优势病种应具有明显的中医药特

色优势,中医临床疗效突出,居本专科收治病

种前列。

查阅相关资料。

4

4.3.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诊疗方案基础上,制定并实施本专科优势病种和常见病种的中医诊疗方案,定期对中医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28分)★4.3.1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诊疗方案

基础上,科室制定本专科优势病种和常见病种

中医诊疗方案,并体现医院本科室临床实际,

突出中医药诊疗方法的综合运用,诊疗方案基

本要素齐全。

查阅3个病种诊疗方案及其它相关资料。

8

4.3.2医师掌握本科诊疗方案。现场访谈3名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含科室负责

人1名),每人访谈1个优势病种,共访谈3个

病种。

各专科负责

6 ★4.3.3诊疗方案在临床中得到应用。抽查3份运行病历(原则上每个病种1份)。医务科及专科负责 6 4.3.4定期(每年至少一次)对优势病种诊疗方

案的实施情况和中医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总结

和评价,中医疗效评价客观、科学。

查阅评审前3年相关资料。

7

12

4.4开展本专科临床经验整理与应用,加强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培养专科学术继承人。(12分)

4.4.1有本专科学术经验继承工作计划和措施,

有明确的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

有学术继承工作计划、实施方案、学术继承人

个人资料、名老中医学术经验资料

医务科及各专科负责

3 4.4.2专科学术继承人掌握名老中医学术经验。 3 4.4.3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及实践经验在专科

临床中得到应用。

2 4.4.4开展本专科领域文献记载的中医诊疗方

法挖掘、整理与应用。

2

4.5开展专科诊疗技术及特色疗法,研制和使用专科中药制剂。(11分)

4.5.1至少有3项专科技术及特色疗法操作规

范,并在临床应用。

查阅相关资料,现场访谈与考核2名医师。专科技术及特色疗法每少一项,扣

1分;操作规范不具体,每项扣0.5

分;未在临床应用,每项扣1分。

3 4.5.2医师熟练掌握本专科技术及特色疗法。考核不合格,每人扣2分。

4 4.5.3临床应用的专科中药制剂品种≥2种。查阅相关资料。少于2个品种,每少一种,扣1.5

分。

3 4.5.4制定专科中药制剂研究计划并实施。无计划,不得分;未实施,扣0.5

分。

1 第五章中药药事管理(80分)(药剂科负责)

评价指标评价方法评分细则分值

5.1医院药事管理组织定期对临床使用中药进行监督、评价和指导,合理遴选医疗机构内使用的中药。(2分)查阅评审前3年相

关资料。

未对临床使用中药进行监督、评价和指导,不得分;每

年少于2次,扣1分。

2

5.2中药房设置达到《医院中药房基本标准》。(24分)

5.2.1设有中药饮片库房、中药饮片调剂室、中成

药库房、中成药调剂室、周转库、中药煎药室。

实地考查。每少1个部门(组),扣0.5分。

3 5.2.2中药房应当远离各种污染源,中药饮片调剂室、

中成药调剂室、中药煎药室应配备有效的通风、除尘、

防积水以及消防等设施。

中药房距各种污染源较近,扣0.5分;缺少有效的通风、

除尘、防积水、消防设施,每少一种扣0.5分。 2

5.2.3中药饮片调剂室面积≥80平方米;中成药调剂室

面积≥40平方米。中成药调剂室、中药饮片调剂室面

积应当与医院的规模和业务需求相适应。

中药饮片调剂室面积低于80平方米,扣2分;中成药

调剂室面积低于40平方米,扣2分;中成药、中药饮

片调剂室面积与医院的规模和业务需求不相适应,每项

5

13

扣1分。

5.2.4中药房的设备(器具)应当与医院的规模和业务需求相适应。设备(器具)与医院的规模和业务需求不相适应,酌情

扣分。

2

5.2.5中药房人员配备与医院的规模和业务相适应。查阅本年度人事档

案及相关证明材

料,并实地考查。

中药房人员配备与医院的规模和业务不相适应,酌情扣

分。 2

5.2.6中药房主任或副主任中,应当有主管中药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查阅本年度人事档

案及相关证明资

料。

不符合要求,不得分。

2

5.2.7中药饮片质量验收负责人应为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和中药饮片鉴别经验的人员或具有丰富中药饮片鉴别经验的老药工。中药饮片调剂复核人员应具有主管中药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小包装饮片的复核人员应具有中药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煎药室负责人应具有中药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煎药人员应为中药学专业人员或经培训取得相应资格的人员。查阅本年度人事档

案及相关证明资

料。

不符合要求,每人扣1分。

5

5.2.8制定以中药内容为主的在职教育培训制度和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查阅审查前2年相

关资料。

无培训制度和培训计划,不得分;有培训计划,未实施,

扣1分。

2

5.3严格执行《医院中药饮片管理规范》。(18分)★5.3.1建立中药饮片采购制度,进货程序符合相

关规定,供应商资质齐全并对其定期评估。

查阅相关资料(如

中药饮片采购制

度、采购计划、供

应商资质档案、评

估记录等)。

无中药采购制度或供应商资质不符合要求或有伪、劣药

品及明令禁止购销的产品,不得分;采购制度不完善,

扣1分;评估记录不完整,扣1分。 5

5.3.2中药饮片验收管理制度健全并落实到位,记

录完整。

查阅上年度中药饮

片采购质量管理制

度及进货质量验收

记录。

无制度或无记录,不得分;制度不完善,扣1分;记录

不完整,扣1分。

3

5.3.3中药饮片储存管理规范,有保证质量的管理

制度和设施条件,做到定期养护。

查阅相关资料,并

实地考查。

中药饮片有变质、霉变、生虫、串药等现象或无储存管

理规范、制度,不得分;设施条件不完善,扣1分;养

护记录不完整,扣1分。

3

14

5.3.4毒性中药饮片、按麻醉药品管理的中药饮片管理符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查阅相关资料,实

地考查,并抽查10

张毒性中药饮片、

按麻醉药品管理的

中药饮片处方。

未按规定实行双人双锁管理,扣1分;账物不符,扣1

分;含毒性中药饮片、按麻醉药品管理的中药饮片处方

调剂不符合规定,每张扣0.2分。 2

5.3.5建立中药饮片处方调剂制度和操作规范,严格处方的审核和调剂复核,调剂复核率100%,每剂重量误差应在±5%以内。查阅相关资料,实

地考查,并抽查1

日中药饮片处方和

调剂后的中药饮片

处方20剂。

无饮片调剂制度和操作规范,不得分;未按规定审核或

无复核签字,每张处方扣0.5分(最多扣2分);重量

误差不符合要求,每剂扣0.5分(最多扣2分)。 5

5.4按要求积极使用小包装中药饮片。(5分)查阅相关资料,实

地考查。小包装中药饮片少于300种,不得分。 5

5.5严格执行《医疗机构中药煎药室管理规范》。

(15分)5.5.1有与本单位实际情况相适应的煎药室工作制度和相关

设备的标准化操作程序,严格煎药的质量控制、监测工作。

无工作制度和相关设备的标准化操作程序或未开展质

量控制、监测工作,不得分;质量控制、监测工作不到

位,酌情扣分(最少扣1分,最多扣3分)。

5

5.5.2煎药室布局合理,配备完善的煎药设备设施和辅助用

具,流程合理。

布局不合理,扣0.5分;流程不合理,扣0.5分;设施

设备和辅助用具配备不完善,扣0.5分。

2 5.5.3煎药室应当定期消毒。煎药设备设施、容器使用前应

确保清洁,有清洁规程和每日清洁记录。

未定期消毒、无清洁规程或无每日清洁记录,不得分;

消毒记录和每日清洁记录不完整,每项扣1分。

3 5.5.4煎药室面积与本单位的业务规模(煎药工作量)相适

应。

煎药室面积与本单位的业务规模(煎药工作量)不相适

应,酌情扣分。

2 5.5.5煎药操作记录完整,操作方法符合要求。待煎药物先

行浸泡时间不少于30分钟,每剂药一般煎煮2次,煎煮时

间根据方剂的功能主治和药物的功效确定。凡注明有先煎、

后下等特殊要求的,按照要求或医嘱操作。

无操作记录,不得分;记录不完整,扣1分;煎药操作

方法不符合要求,每处扣0.5分。

3

5.6严格执行中药饮片处方用名和调剂给付有关规定。(3分)现场抽查10种中

药饮片的调剂给付

(查阅相关资料,

现场访谈医师和药

房工作人员)。中药饮片调剂给付不符合规定,每种扣0.5分。

3

5.7加强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管理。(35.7.1中药制剂的配制管理规范,委托加工的制剂须经相

应部门批准,按照相关的规定执行。

查阅相关资料,并

实地考查。

无制剂配制记录或未经批准委托加工或委托加工批件

不符合规定,不得分;配制记录不完善,扣1分。

2 5.7.2中药制剂在医疗机构之间的调剂使用符合相关规查阅相关资料。中药制剂在医疗机构之间的调剂使用不符合规定,不得 1

15

分)定。分。

5.8临床药师参与中药药物治疗,促进安全与合理用药。(10分)5.8.1医院配备有临床药师,提供中药咨询服务,促进中

药合理使用。

查阅相关资料,并

实地考查。

无临床药师,扣2分;无中药咨询窗口或工作台,扣1

分;无咨询记录,扣1分。

2 5.8.2建立中药安全性监测管理制度和中药不良反应事

件报告制度,按规定报告中药不良反应。

查阅相关资料并抽

查3份病历。

无制度或无中药不良反应报告记录,不得分;未按照规

定上报不良反应,每例扣1分。

3 5.8.3定期开展中药处方评价工作,规范处方(用药医嘱)

开具、审核、调配、核发、用药指导等行为。

查看评审前3年相

关资料。

未开展评价工作,不得分;评价内容不完善,扣2分;

评价结果未公布,扣1分。

3 5.8.4对患者开展中药及中药合理用药知识宣传与教育。查看评审前3年相

关资料。

未开展宣传与教育,不得分。

2 第六章中医护理(60分)(护理部负责)

评价指标评价方法评分细则分值

6.1参照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开展中医护理工作。(23分)6.1.1制定落实《指南》的计划与具体措施(可体现在

医院年度工作计划中)。

查阅相关资料并

抽查1项措施的落

实情况。

无相关计划和措施,不得分;措施未落实,每项扣1分。

2

6.1.2明确护理管理部门的中医护理管理职能和管理

人员职责。

查阅相关资料。护理管理部门的职能不明确,扣1分;主管院长、护理部主

任、科护士长、护士长的职责不明确,每人扣0.5分。

3 6.1.3病房护理人员总数与病区实际开放床位数的比

例达到0.4:1的要求。

实地考查,并抽查

近3个月护理人员

排班表。

病房护理人员总数与病区实际开放床位数的比例不符合要

求,不得分。 4

6.1.4制定护理人员中医药知识与技能的培训计划,体

现不同层次人员的培训内容与学时要求,定期考核,

查阅培训计划及

中级、初级护士技

无计划或计划中未体现中医药内容,不得分;计划未落实或

原始资料记录不全面,每份技术档案扣0.5分;培训内容与

4

16

措施到位。术档案各2份。学时不符合要求,每份技术档案扣0.5分。

★6.1.5积极开展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科室开展中医护理技术项目不少于2项。抽查2个科室,查

阅相关资料并实

地考查。

医院未开展中医护理技术操作,不得分;科室开展中医护理

技术项目少于2项,每科扣1分。 4

6.1.6开展中医特色护理质量评价工作。查阅上年度相关

资料。未开展中医特色护理质量评价工作,不得分;记录不完整,

扣1分。

3

6.1.7建立护理与医务、药剂、后勤等相关部门支持开展中医护理工作的协调机制,并定期(至少半年1次)召开会议。查阅相关资料。无会议记录,不得分;协调机制落实不到位,扣1分。

3

6.2执行《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积极开展辨证施护。(17分)6.2.1制定中医护理常规并组织实施。现场抽查2个病区

的相关资料。

中医护理常规少于2个,每个病区扣3.5分;未组织实施,

每个病种扣1.5分。

7 6.2.2积极开展专科中医特色护理,包括为患者提供具

有中医药特色的康复和健康指导。

抽查1个病区,查

阅相关资料并实

地考查,每个病区

访谈1名患者。

未开展专科中医特色护理,不得分;未提供具有中医药特色

的康复和健康指导,扣4分。

9

6.2.3在入院评估和护理记录中,体现辨证施护内容。抽查2份运行病

历,并实地考查。

未体现辨证施护内容,每份扣 3.5分;中医护理与辨证不一

致,每份扣1.5分。

7

6.3护士掌握本科常见病的中医护理常规和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能够提供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康复和健康指导。

(20分)

6.3.1护士掌握本科常见病的中医护理常规。现场考核2名护士

(含1名护士长)。

护士长未掌握本科常见病的中医护理常规,扣3.5分,护士

未掌握,扣2.5分;掌握不全面,酌情扣分(每人最少扣0.5

分,最多扣2分)。

5

6.3.2护士掌握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按照护理操作百分制打分表进行打分,每项操作得分90—95

分,每人扣1分;85—89分,每人扣3分;低于85分,每

人扣6分。

12

6.3.3护士能提供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康复和健康指导。现场考核2名护

士。

护士不能提供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康复和健康指导,不得分;

内容不完整,酌情扣分(每人最少扣0.5分,最多扣2分。)

6 第七章文化建设(60分)(办公室负责)

评价指标评价方法评分细则分值

7.1医院重视中医药文化建设。7.1.1贯彻执行《关于加强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的

指导意见》及《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指南》等相

查阅相关资料。无相关会议记录,不得分。

3

17

(6分)关文件要求。

7.1.2制定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方案并组织实施。查阅相关资料,并

抽查2项措施的落

实情况。未制定实施方案,不得分;措施未落实,每项扣1.5分。

3

7.2医院价值观念体系体现中医药文化。(12分)

7.2.1医院宗旨充分体现中医药文化的价值观念。查阅相关资料,并

实地考查。

无医院宗旨或未体现,不得分;正在征集或制定过程中,扣

2分;体现不充分,扣1.5分。

4 7.2.2医院发展战略体现发展中医药事业、提供中医药服

务的总体定位。

无发展战略或未体现,不得分;正在征集或制定过程中,扣

2分;体现不充分,扣1.5分。

4 7.2.3院训体现中医医院的宗旨。无院训或未体现,不得分;正在征集或制定过程中,扣2分;

体现不充分,扣1.5分。

4

7.3建立并不断完善行为规范体系,形成富含中医药文化特色的服务文化和管理文化。(19分)7.3.1医师诊疗行为规范,体现中医理念和思维。现场考核3名中医

类别执业医师。

诊疗行为不规范,每人扣2分;诊疗行为未体现中医药理论

和技术方法的运用,每人扣2分。

9 7.3.2医院员工言语仪表规范。现场考核3名员工

(窗口服务人员、

医技人员,门诊服

务台人员各1名)。

医院员工言语仪表不规范,每人扣1分。

3

7.3.3具有体现中医药文化的特定礼仪。查阅相关资料。无特定礼仪,不得分。 3 7.3.4制定体现中医医院特点的规章制度和《员工手

册》,并开展培训。

查阅相关资料。未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和《员工手册》,不得分;未体现中医

医院特点,扣3分;未开展培训,扣2分。

4

7.4参照中医医院环境形象建设范例,开展中医医院环境形象体系建设。(23分)

7.4.1庭院建设体现中医药文化。实地考查。庭院建设未体现中医药文化,不得分,体现不充分,扣2分。 3 ★7.4.2门诊走廊、候诊区和住院部走廊宣传中医药知

识,使用中医病名和中医术语,并与所在科室的中医药

特色相结合,中药候药区宣传中医药相关知识。

门诊走廊、候诊区和住院部走廊未宣传中医药知识,每个区

域扣5分;未使用中医病名或中医术语,每个区域扣3分;

未与科室特色相结合,每科扣2分;中药侯药区未宣传中医

药相关知识,扣5分;宣传不充分,扣3分。

20

第八章“治未病”服务(40分)(中医预防保健科负责)

评价指标评价方法评分细则分值

8.1为发展“治未病”服务提供支撑。(6分)8.1.1医院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中有发

展“治未病”服务的内容,有明确的发展目标。

查阅相关资料。医院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中无发展中医预防

保健服务的内容,不得分;发展目标不明确,扣1.5分。

3 8.1.2医院制定发展“治未病”服务的工作计划,明确查阅评审前3年相医院未制定开展“治未病”服务的工作计划,不得分;具体 3

18

具体措施,并组织实施。关资料,并抽查2

项措施的落实情况。

措施未落实,每项扣1分;部分落实,每项扣0.5分。

8.2按照“治未病”服务平台建设基本规范,合理设置和建设治未病服务平台。(17分)8.2.1具有提供中医“治未病”服务的平台,具有健康

状态辨识、风险评估、健康咨询与指导、健康干预等

功能。

查阅相关资料,实地

考查。

无“治未病”平台,功能不满足,不得分。

4

8.2.2人员配备满足“治未病”服务功能的需要,专职

医护人员不少于4人,中医类别人员≥70%,其中应当

有一名高年资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

中医类别执业医师。

查阅本年度人事档

案及相关证明材料。

医护人员配备不足4人,或中医类别人员<70%,或无高年

资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不得分。

5

8.2.3设备配置满足“治未病”服务需要。查阅科室设备清单,

并实地考查。

设备配置不能满足“治未病”服务需要,酌情扣分。

4 8.2.4建立有关工作制度、服务规范和技术操作规范。查阅相关资料。无工作制度,扣1分;无服务规范,扣1分;无技术操作规

范,扣2分;工作制度、规范不全,每项扣0.5分;技术操

作规范不全,扣1分。

4

8.3按照要求规范提供“治未病”服务。(10分)

8.3.1提供规范化“治未病”服务,服务流程合理。查阅评审前3年相

关材料,并实地考

查。

未提供服务,不得分;流程不合理,扣1分;不能提供原始

材料,扣1分。

2 8.3.2建立健康管理数据库。未建立数据库,不得分;不能提供原始材料,扣2分。

3 8.3.3开展中医体检和评估。未开展中医体检和评估,不得分;中医体检和评估不到位,

扣1分。

2 8.3.4提供“治未病”干预服务(包括中医健康教育和指

导,中医技术方法干预等)。

未提供中医干预服务,不得分;服务不到位,扣2分。

3

8.4积极应用“治未病”服务技术,技术应用符合相关规范。(7分)

8.4.1积极应用“治未病”服务技术(如膏方、针刺、

灸法、火罐、推拿、贴敷、足疗、药浴、熏蒸、药膳、

刮痧等)≥5项。

查阅相关资料,并实

地考查。

未开展,不得分;<5项,每少1项,扣1分。

4 8.4.2技术应用符合相关规范。技术应用不规范,每项扣1分。 3

第二部分综合服务功能(350分)

第一章基本要求和医院服务(40分)

一、医院设置、功能和任务(7分)(办公室负责)

19

评审指标评审方法评审细则分值

1.1.1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把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4分)

1.1.1.1医院管理和服务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服务宗

旨、管理理念和管理措施体现医院公益性,把维护人

民群众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

查阅相关资料。未体现公益性,不得分。

2

1.1.1.2参加并完成各级卫生、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指定

的社会公益项目。

未参加并完成各级卫生、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指定的各类扶

贫、防病、促进基层医疗卫生事业项目及边远地区医疗服务

援助项目,或未开展、举办多种形式社会公益性活动(如义

诊、健康咨询、募捐等)等,不得分。

1

1.1.1.3承担政府分配的中医类别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等

为社区、农村基层培养卫生人才的指令性任务,制定相

关的制度、培训方案,并有具体措施予以保障。

无制度,扣0.3分;项目培养资料(包括学员名单、授课课

件、学时、考核和评价等)不完整,扣0.4分;无保障措施,

扣0.3分。

1

★1.1.2.医院的功能、任务和定位明确,保持适度规模,医院编制及实有床位数均≥100张,科室设置、每床建筑面积、人员配备和设备、设施符合二级中医医院基本(设置)标准。(3分)查阅相关资料。不符合要求,不得分。

3

20

二级乙等医院评审标准

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2年版) 发表者:徐江 为全面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公立医院改革,逐步建立我国医院评审评价体系,促进医疗机构加强自身建设和管理,持续改进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改善医疗服务,更好地履行社会职责和义务,提高医疗行业整体服务水平与服务能力,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的医疗服务需求,在总结我国第一周期医院评审和医院管理年活动等工作经验基础上制定本标准。用于二级综合性医院,其他各类二级医院参照使用。 设置7章69节356条标准与监测指标。 第一章至第六章共63节321条标准,用于医院自我评价与改进,并作为对二级综合医院实地评审。 第七章共6节35条监测指标,用于对二级综合医院的日常运行、医疗质量与安全指标的监测与评审后的追踪评价。 说明: 1.二级医院是向含有多个社区的地区(人口一般在数十万左右)提供医疗为主,兼顾预防、保健和康复医疗服务并承担一定教学和科研任务的综合或专科的地区性医疗机构;本标准中,“县医院”为政府举办的县域内医疗卫生中心,应结合当地疾病谱特点,重点加强严重危及当地人民群众健康的疑难病救治及危急重症患者抢救能力。同时,承担对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业务技术指导和卫生人员的进修培训。 2.本标准中引用的疾病名称与ICD-10编码采用《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十次修订本第二版(北京协和医院、世界卫

生组织、国际分类家族合作中心编译)。 3.本标准中引用的手术名称与ICD-9-CM-3编码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手术与操作》,人民军医出版社,第九版临床修订本2008版(刘爱民主编译)。 第一章医院功能任务 一、医院设置、功能和任务符合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定 位和要求 (一)医院的功能、任务和定位明确,保持适度规模。 (二)主要承担常见病、多发病、部分疑难病的诊疗工作,兼顾预防、 保健、康复功能,可提供24小时急危重症诊疗服务。 (三)临床科室诊疗科目设置、人员梯队与诊疗技术能力达到省级卫生 行政部门规定的二级医院标准。 (四)医技科室服务能满足临床科室需要,项目设置、人员梯队与技术 能力达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二级医院标准。 二、科学规范的内部管理机制 (一)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把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 (二)按照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实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 (三)将推进规范诊疗、临床路径管理和单病种质量控制,作为推动医 疗质量持续改进的重点项目。 (四)提高工作绩效,优化医疗服务系统与流程,缩短平均住院日、缩 短患者就医等候时间。 (五)按照《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及 医疗机构药品使用管理有关规定,规范医师处方行为,确保基本药物得到优 先合理使用。

2.二级中医医院分等标准和评审核心指标(2018年版)

(征求意见稿) 一、二级中医医院分等标准 根据《中医医院评审暂行办法》,二级中医医院评审结论分为:甲等、乙等和不合格。《二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8年版)》共1100分,其中第一部分“中医药服务功能”600分,第二部分“综合服务功能”部分400分,第三部分“党的建设”100分。二级甲等中医医院、二级乙等中医医院和不合格中医医院划分标准如下: (一)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应满足以下条件: 1.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得分总分≥900分; 2.第一部分每章的分值不低于该章总分的85%; 3.第二部分得分≥340分; 4.第三部分得分≥90分; 5.医院感染管理部分得分≥26分; 6.核心指标全部符合要求; 7.达到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附加条款对二级甲等中医医院的要求。 (二)二级乙等中医医院应满足以下条件: 1.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得分总分≥750分; 2.第二部分得分≥280分;

3.第三部分得分≥90分; 4.中医药服务功能部分核心指标符合要求数≥10;综合服务功能部分核心指标符合要求数≥5; 5.达到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附加条款对二级乙等中医医院的要求。 (三)有以下情形之一的,评审结论即定为不合格: 1.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得分总分<750分; 2.第二部分得分<280分; 3.第三部分得分<90分; 4.中医药服务功能部分核心指标符合要求数<10或综合服务功能部分核心指标符合要求数<5。 二、《二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2018年版)》核心指标 《标准》及细则中将最基本、最重要,若未达到要求势必影响特色优势、中医临床疗效、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的指标,列为“核心指标”,具备否决作用。核心指标及要求如下:(一)中医药服务功能部分核心指标 核心指标一:科室综合考核目标中有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相关指标。 核心指标二: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总数的比例≥60%;或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总数的比例未达到60%,但比上年度增长超过了5个百分点。 核心指标三:医院和临床科室命名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规范中医医院与临床科室名称的通知》(国中医药发

二级医院评审基本标准

二级医院评审基本标准 本标准是审定二级医院资格的必备条件,达到本标准合格线者才能参加等级评审。 一、医院规模 应具有与二级医院任务、功能、技术水平及管理要求相适应的医院规模。 1.病床不少于100张。 2.每床单元必备设施达到规定的要求(见附件六)。 3.每床建筑面积不少于45平方米。 4.每床病室净使用面积不少于5平方米。 5.日平均每门诊人次占门诊建筑面积不少于3平方米。 6.病床与医院正式职工人数之比为1∶1.3-1.5。 7.必须配备具有国家认定资格的卫生技术人员。卫生技术人员占全院职工总数不少于75%。 二、医院功能与任务 (一)医疗卫生服务 对社区能提供全面、连续的医疗护理、预防保健和康复服务。1.承担地区(地、市、县)内的常见病、多发病和较疑难病症诊治任务;抢救急危重症;接受一级医疗卫生机构的转诊。 2.开展日常院前急救;承担灾害事故的现场急救,迅速组织配套的急救队伍接收成批病员进行院内急救。

3.开展健康教育,掌握社区的疾病动态。参与社区内预防保健和康复服务工作。 (二)与医疗相结合开展教学、科研工作 1.能承担基层医疗单位中各类卫生技术人员的进修、培训和本院职工的在职教育。 2.能承担中等卫生学校临床教学及中等以上医学卫生学校学生的临床实习任务。 3.能承担省或市级科研项目。 (三)指导基层 与有关部门协作指导地区内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做好社区治疗、预防保健、康复和精神卫生等工作。与一级医院建立经常性的业务关系,开展双向转诊,帮助开展新技术,解决疑难问题和培训卫生技术及管理人员。 三、医院管理 医院应有健全的管理体系,有相应的组织机构、人员、制度、措施、实施方案及其考核与评价办法。 (一)组织管理 必备的有: 1.行政管理组织 2.医疗、预防、教学、科研管理组织 3.护理管理组织 4.财务管理组织

二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2018版

二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2018年版) 第一部分中医药服务功能 第一章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措施 一、医院坚持以中医为主的发展方向,明确医院发展战略,有医院中长期发展规划并落实。 二、围绕医院中长期发展规划制定医院年度工作计划,有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具体措施,并按年度定期评价。 三、医院管理体系中建立引导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考核和奖惩激励机制,科室综合考核目标中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作为重要指标。 四、积极开展中医对口支援工作,并制定鼓励措施。 第二章队伍建设 一、中医医院人员配备合理,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二、制定中医药人员队伍建设规划、计划和措施,并认真组织实施。 三、认真开展医师定期考核工作,积极开展中医药继续教育和师承教育与培训。

第三章临床科室建设 一、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有关规定,合理设置临床科室,医院和科室命名规范。 二、按照《县级中医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基本标准》和中医医院临床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的相关要求,加强科室建设与管理。 三、中医类别执业医师门诊诊疗行为规范,体现中医理念和思维,得到患者认同。 四、住院诊疗行为规范,中医优势病种以中医治疗为主 五、积极采用中医药方法,提高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诊疗能力和急危重症的抢救能力,建立双向转诊机制。 六、加强中医康复能力建设,提供有中医特色的康复服务。 七、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定期对临床路径实施情况进行分析,不断完善和改进。 八、合理配置、应用中医诊疗设备。 九、积极开展中医综合治疗,广泛、合理应用中医诊疗技术。 十、研制和使用一定数量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中药饮片和中成药使用达到要求。 第四章重点专科建设 一、地市以上中医重点专科达到一定数量,专科床位、

二级医院评审基本标准(20201228204208)

二级医院评审基本标准 木标准是审定二级医院资格的必备条件,达到本标准合格线者才能参加等级评审。 一、医院规模 应具有与二级医院任务、功能、技术水平及管理要求相适应的医院规模。 1.病床不少于100张。 2.每床单元必备设施达到规定的要求(见附件六)。 3.每床建筑面积不少于45平方米。 4?每床病室净使用面积不少于5平方米。 5.日平均每门诊人次占门诊建筑面积不少于3平方米。 6.病床与医院正式职工人数之比为1 : 1.3-1.5o 7.必须配备具有国家认定资格的卫生技术人员。卫生技术人员占全院职工总数不少于75%0 二、医院功能与任务 (一)医疗卫生服务 对社区能提供全面、连续的医疗护理、预防保健和康复服务。 1.承担地区(地、市、县)内的常见病、多发病和较疑难病症诊治任务;抢救急危重症;接受一级医疗卫生机构的转诊。

2.开展日常院前急救;承担灾害事故的现场急救,迅速组织配套的急救队伍接收成批病员进行院内急救。 3.开展健康教育,掌握社区的疾病动态。参与社区内预防保健和康复服务工作。 (二)与医疗相结合开展教学、科研工作 1.能承担基层医疗单位中各类卫生技术人员的进修、培训和本院职工 的在职教育。 2.能承担中等卫生学校临床教学及中等以上医学卫生学校学生的临床实习任务。 3.能承担省或市级科研项目。 (三)指导基层 与有关部门协作指导地区内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做好社区治疗、预防 保健、康复和精神卫生等工作。与一级医院建立经常性的业务关系, 开 展双向转诊,帮助开展新技术,解决疑难问题和培训卫生技术及管理 人员。 三、医院管理 医院应有健全的管理体系,有相应的组织机构、人员、制度、措 施、实施方案及其考核与评价办法。 (一)组织管理 必备的有: 1.行政管理组织

二级甲等综合医院评审标准任务明细

二级甲等综合医院评审标准任务明细 第一章医院功能任务 一、医院设臵、功能和任务符合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臵规划的定位和要求 (一)医院的功能、任务和定位明确,保持适度规模(责任部门:院办)。 (二)主要承担常见病、多发病、部分疑难病的诊疗工作,兼顾预防、保健、康复功能(责任部门:医务科、各临床科室),可提供24小时急危重症诊疗服务(责任部门:医务科、总务科、急诊科及各临床医技科室)。 (三)临床科室诊疗科目设臵、人员梯队(医务科)与诊疗技术能力达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二级医院标准(各临床科室负责统计项目完成情况,准备技术病历)。 (四)医技科室服务能满足临床科室需要,项目设臵、人员梯队与技术能力达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二级医院标准(医务科,各医技科室负责统计所开展项目、人员梯队)。 二、科学规的部管理机制 (一)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把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责任部门:院办)。 (二)按照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实施住院医师规化培训工作(责任部门:医务科)。 (三)将推进规诊疗、临床路径管理和单病种质量控制作为推动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的重点项目(责任部门:医务科、护理部、各临床科室)。 (四)提高工作绩效,优化医疗服务系统与流程,缩短平均住院日、缩短患者就医等候时间(责任部门:医务科、门诊办、各临床医技科室)。 (五)按照《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及医疗机构药品使用管理有关规定,规医师处方行为,确保基本药物得到优先合理使用(责任部门:医务科、药剂科、各临床科室)。

(六)严格控制公立医院开展特需服务(责任部门:院办)。 三、承担政府指令性任务 (一)根据政府指令承担对口支援基层医疗机构的工作,纳入院长目标责任制与医院年度工作计划,有实施方案,专人负责(责任部门:院办)。 (二)根据《中华人民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承担传染病的发现、救治、报告、预防等任务(责任部门:控感科、各临床医技科室)。 (三)开展健康教育、健康咨询等多种形式的公益性社会活动(责任部门:门诊办)。 (四)根据《中华人民国统计法》与卫生行政部门规定,完成医院基本运行状况、医疗技术、诊疗信息和临床用药监测信息等相关数据报送工作,数据真实可靠(责任部门:信息科)。 四、应急管理 (一)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各级政府制定的应急预案。服从指挥调度,承担本县域突发公共事件的紧急医疗救援任务和配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医务科)。 (二)建立医院应急工作领导小组,落实责任,建立并不断完善医院应急管理机制(责任部门:院办)。 (三)医院有明确的应对主要突发事件策略,建立医院应急指挥系统,制定和完善各类应急预案,提高快速反应能力(责任部门:院办牵头,医务科、护理部、财务科、总务科、物业办协助)。 (四)开展应急培训和演练,提高各级、各类人员的应急素质和医院的整体应急能力(责任部门:院办牵头,医务科、护理部、财务科、总务科、物业办协助)。(五)合理进行应急物资和设备的储备(责任部门:总务科、药剂科)。 五、临床医学教育及科研(责任部门:医务科)

最新 二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

二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 ----概述 河北省中医医院评审办公室孟建华 一、评审细则总体框架和基本要求 ●评审细则总分1000分 ●分为两大部分: ●(一)中医药服务功能(650分) ●(二)综合服务能力(350分) 第一部分中医药服务功能(650分) ?第一章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措施(45分) ?第二章队伍建设(100分) ?第三章临床科室建设(170分) ?第四章重点专科建设(100分) ?第五章中药药事管理(80分) ?第六章中医护理(60分) ?第七章文化建设(55分) ?第八章预防保健(40分) ?说明:临床与重点专科总计270分,成为重中之重! 第二部分综合服务能力(350分) ?第一章基本要求和医院服务(40分) ?医院设置、功能和任务(7分)医院服务(17分) ?应急管理(9分)临床医学及教育(7分) ?第二章患者安全(30分) ?第三章医疗质量(170分) ?医疗质量管理组织与制度(10分)医疗技术管理(15分) ?医技科室质量管理(40分)其他科室质量管理(85分) ?病历(案)质量管理(20分) ?第四章药事管理(35分) ?第五章护理质量管理(35分) ?第六章医院管理(40分) 二级中医医院分等标准 ?根据《中医医院评审暂行办法》,二级中医医院评审结论分为:甲等、乙等和不合格。二级中医医院分等标准---二甲甲等 ?(一)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应满足以下条件: ?1.总分≥900分; ?2.第一部分每章的分值不低于该章总分的85%; ?3.第二部分得分≥300分; ?4.核心指标全部符合要求。 第一部分的总分可以低于600分 二级中医医院分等标准---二级乙等 ?(二)二级乙等中医医院应满足以下条件: ?1.总分≥750分; ?2.第二部分得分≥245分; ?3.中医药服务功能部分核心指标符合要求数≥10; ?综合服务功能部分核心指标符合要求数≥5。

二级甲等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

二级甲等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 第一章医院功能任务 一、医院设臵、功能和任务符合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臵规划的定位和要求 (一)医院的功能、任务和定位明确,保持适度规模(责任部门:院办)。 (二)主要承担常见病、多发病、部分疑难病的诊疗工作,兼顾预防、保健、康复功能(责任部门:医务科、各临床科室),可提供24小时急危重症诊疗服务(责任部门:医务科、总务科、急诊科及各临床医技科室)。 (三)临床科室诊疗科目设臵、人员梯队(医务科)与诊疗技术能力达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二级医院标准(各临床科室负责统计项目完成情况,准备技术病历)。 (四)医技科室服务能满足临床科室需要,项目设臵、人员梯队与技术能力达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二级医院标准(医务科,各医技科室负责统计所开展项目、人员梯队)。 二、科学规范的内部管理机制 (一)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把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责任部门:院办)。(二)按照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实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责任部门:医务科)。(三)将推进规范诊疗、临床路径管理和单病种质量控制作为推动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的重点项目(责任部门:医务科、护理部、各临床科室)。 (四)提高工作绩效,优化医疗服务系统与流程,缩短平均住院日、缩短患者就医等候时间(责任部门:医务科、门诊办、各临床医技科室)。 (五)按照《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及医疗机构药品使用管理有关规定,规范医师处方行为,确保基本药物得到优先合理使用(责任部门:医务科、药剂科、各临床科室)。 (六)严格控制公立医院开展特需服务(责任部门:院办)。 三、承担政府指令性任务 (一)根据政府指令承担对口支援基层医疗机构的工作,纳入院长目标责任制与医院年度工作计划,有实施方案,专人负责(责任部门:院办)。 (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承担传染病的发现、救治、报告、预防等任务(责任部门:控感科、各临床医技科室)。(三)开展健康教育、健康咨询等多种形式的公益性社会活动(责任部门:门诊办)。(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与卫生行政部门规定,完成医院基本运行状况、医疗技术、诊疗信息和临床用药监测信息等相关数据报送工作,数据真实可靠(责任部门:信息科)。 四、应急管理 (一)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各级政府制定的应急预案。服从指挥调度,承担本县域内突发公共事件的紧急医疗救援任务和配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医务科)。(二)建立医院应急工作领导小组,落实责任,建立并不断完善医院应急管理机制(责任部

三级中医医院分等标准及评审文件

附件: 三级中医医院分等标准及评审核心标准 一、三级中医医院分等标准 根据《中医医院评审暂行办法》,三级中医医院评审结论分为:甲等、乙等和不合格。《三级中医医院评审细则(2012年版)》共1000分,其中第一部分“中医药服务功能”650分,第二部分“综合服务功能”部分350分。三级甲等中医医院、三级乙等中医医院和三级不合格中医医院划分标准如下: (一)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应满足以下条件: 1.总分≥900分; 2.第一部分每章的分值不低于该章总分的90%; 3.第二部分得分≥300分; 4.核心标准全部达到要求。 (二)三级乙等中医医院应满足以下条件: 1.750分≤总分<900分; 2.245分≤第二部分得分<300分; 3.核心标准全部达到要求。 (三)有以下条件之一的,评审结论即定为不合格: 1.总分<750分; 2.第二部分得分<245分; 3.有核心标准不符合要求。

二、《三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2012年版)》核心标准 《标准》及细则中对那些最基本、最重要、必须做好的,且若未达到要求势必影响特色优势、中医临床疗效、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的标准,列为“核心标准”,具备单项否决(终止评审进程)的作用。核心标准及要求如下: (一)中医药服务功能部分核心标准 核心标准一:科室综合考核目标中有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相关指标。 核心标准二:将对口支援县中医医院、乡镇卫生院和支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中医药工作纳入院长目标责任制与医院年度工作计划,并有相关鼓励措施。 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总数的比例≥60%;或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总数的比例未达到60%,但比上年度增长超过了5.0个百分点。未达到60%,本年度临床科室(麻醉科、口腔科除外)不得招聘非中医类别执业医师。 核心标准三:开展以中医药知识与技能为主的医师定期考核工作。 核心标准四:开展非中医类别执业医师中医药基本知识与技能培训并考核。 核心标准五:医院和临床科室命名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规范中医医院医院与临床科室名称的通知》的有关规定,不得有神经内科、消化科、风湿免疫科、泌尿科等名称。外科二级分科应命名为外一、外二、外三……,不得出现其他命名。 — 2 —

二级乙等医院评审标准

二级乙等医院评审标准-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2年版) 发表者:徐江 为全面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公立医院改革,逐步建立我国医院评审评价体系,促进医疗机构加强自身建设和管理,持续改进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改善医疗服务,更好地履行社会职责和义务,提高医疗行业整体服务水平与服务能力,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的医疗服务需求,在总结我国第一周期医院评审和医院管理年活动等工作经验基础上制定本标准。用于二级综合性医院,其他各类二级医院参照使用。 设置7章69节356条标准与监测指标。 第一章至第六章共63节321条标准,用于医院自我评价与改进,并作为对二级综合医院实地评审。 第七章共6节35条监测指标,用于对二级综合医院的日常运行、医疗质量与安全指标的监测与评审后的追踪评价。 说明: 1.二级医院是向含有多个社区的地区(人口一般在数十万左右)提供医疗为主,兼顾预防、保健和康复医疗服务并承担一定教学和科研任务的综合或专科的地区性医疗机构;本标准中,“县医院”为政府举办的县域内医疗卫生中心,应结合当地疾病谱特点,重点加强严重危及当地人民群众健康的疑难病救治及危急重症患者抢救能力。同时,承担对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业务技术指导和卫生人员的进修培训。

2.本标准中引用的疾病名称与ICD-10编码采用《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十次修订本第二版(北京协和医院、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分类家族合作中心编译)。 3.本标准中引用的手术名称与ICD-9-CM-3编码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手术与操作》,人民军医出版社,第九版临床修订本2008版(刘爱民主编译)。 第一章医院功能任务 一、医院设置、功能和任务符合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 定位和要求 (一)医院的功能、任务和定位明确,保持适度规模。 (二)主要承担常见病、多发病、部分疑难病的诊疗工作,兼顾预 防、保健、康复功能,可提供24小时急危重症诊疗服务。 (三)临床科室诊疗科目设置、人员梯队与诊疗技术能力达到省级卫 生行政部门规定的二级医院标准。 (四)医技科室服务能满足临床科室需要,项目设置、人员梯队与技 术能力达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二级医院标准。 二、科学规范的内部管理机制 (一)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把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 (二)按照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实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 (三)将推进规范诊疗、临床路径管理和单病种质量控制,作为推动 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的重点项目。 (四)提高工作绩效,优化医疗服务系统与流程,缩短平均住院日、 缩短患者就医等候时间。

二甲医院评审标准细则条款分类

. 第一章 医院功能任务 一、医院设置、功能和任务符合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定位和要求 1.1.1.1医院的功能,任务和定位明确,保持适度规模,符合卫生行政部门规定二级医院设置标准。 主办科室:医务科 自评等级: 条款 支撑材料 编号 【C】 1.医院符合卫生行政部门规定设置“二级医院基本标准”全部要求,获得批准等级至少正式执业三年以上。 2.人员编制至少达到:(1)医院床位与工作人员之比,300床位以下的按1:1.30~1.40;300-500床位的按1:1.40~1.50;500床位以上的按1:1.60~1.70。(2)每床至少配备0.88名卫生技术人员。每床至少配备0.4名护士,且实际从事临床工作的在编护理人员不少于卫技人员总数的50%。 3.实际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护士数不少于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50%,病房护士与床位数之比≥0.4:1。 4.重症监护室护士与患者之比大2.5~3.1,手术室护士与手术台之比≥3:1。 5.至少有3名具有高级职称的医师。 6.各专业科室至少有1 万州区第五人民医院 医务科二甲复评资料目录

名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 【B】符合“C”,并 1.卫生专业技术岗位≥医院岗位总量的80%。 2.临床科室主任均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应从事相关专业工作6年以上。 3.护士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20%。 4.平均住院日≤10天。 5. 保持适宜的床位使用率≤93%。 6. 开放床位明显大于执业登记床位时,有增加床位的申请记录。 【A】符合“B”,并 1.临床科室主任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50%。 2.护士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者>30%。

(最新2014)县医院二级甲等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2年版)任务分解

二级甲等综合医院评审标准任务分解 第一章医院功能任务 一、医院设臵、功能和任务符合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臵规划的定位和要求 (一)医院的功能、任务和定位明确,保持适度规模(责任部门:院办)。 (二)主要承担常见病、多发病、部分疑难病的诊疗工作,兼顾预防、保健、康复功能(责任部门:医务科、各临床科室),可提供24小时急危重症诊疗服务(责任部门:医务科、总务科、急诊科及各临床医技科室)。 (三)临床科室诊疗科目设臵、人员梯队(医务科)与诊疗技术能力达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二级医院标准(各临床科室负责统计项目完成情况,准备技术病历)。 (四)医技科室服务能满足临床科室需要,项目设臵、人员梯队与技术能力达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二级医院标准(医务科,各医技科室负责统计所开展项目、人员梯队)。 二、科学规范的内部管理机制 (一)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把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责任部门:院办)。 (二)按照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实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责任部门:医务科)。 (三)将推进规范诊疗、临床路径管理和单病种质量控制作为推动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的重点项目(责任部门:医务科、护理部、各临床科室)。

(四)提高工作绩效,优化医疗服务系统与流程,缩短平均住院日、缩短患者就医等候时间(责任部门:医务科、门诊办、各临床医技科室)。 (五)按照《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及医疗机构药品使用管理有关规定,规范医师处方行为,确保基本药物得到优先合理使用(责任部门:医务科、药剂科、各临床科室)。 (六)严格控制公立医院开展特需服务(责任部门:院办)。 三、承担政府指令性任务 (一)根据政府指令承担对口支援基层医疗机构的工作,纳入院长目标责任制与医院年度工作计划,有实施方案,专人负责(责任部门:院办)。 (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承担传染病的发现、救治、报告、预防等任务(责任部门:控感科、各临床医技科室)。 (三)开展健康教育、健康咨询等多种形式的公益性社会活动(责任部门:门诊办)。 (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与卫生行政部门规定,完成医院基本运行状况、医疗技术、诊疗信息和临床用药监测信息等相关数据报送工作,数据真实可靠(责任部门:信息科)。 四、应急管理 (一)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各级政府制定的应急预案。服从指挥调度,承担本县域内突发公共事件的紧急医疗救援任务和配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医务科)。 (二)建立医院应急工作领导小组,落实责任,建立并不断完善医院应急管理机制(责任部门:院办)。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3版(释义归纳)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3 年版)释义总结 三级医院设置标准:依据《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原卫生部2004 颁布。 卫生技术人员:《卫生技术人员职务试行条例》中卫生技术人员指卫生事业机构支付工资的全部职工中现任职务为卫生技术工作的专业人员,包括中医师、西医师、中西医结合高级医师、护师、中药师、西药师、检验师、其他技师、中医士、西医士、护士、助产士、中药剂士、西药剂士、检验士、其他技士、护理员、中药剂员、西药剂员、检验员和其他初级卫生技术人员。 卫生技术职务分为医、药、护、技四类: 1. 医疗、预防、保健人员: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主管)医师、医师、医士 2. 中药、西药人员:主任药师、副主任药师、主管药师、药师、药士 3. 护理人员:主任护师、副主任护师、主管护师、护师、护士 4. 其他卫生技术人员:主任技师、副主任技师、主管技师、技师、技士 开放床位:指医院目前实际开放的床位。 病房护士:指普通病房护士总数,不包括重症监护、手术室、门诊等。 在岗护士:全院在护理岗位的护理人员。 工程技术人员:在医院从事医疗设备维修、保养,计算机软件、硬件、网络、信息系统维护,医院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医院水电气管道维修的工程专业技术人员。 卫生区域规划:区域卫生规划,是在一个特定的区域范围内,根据起经济发展、人口结构、地理环境、卫生与疾病状况、不同人群需求等多方面因素,来确定区域卫生发展方向、发展模式与发展目标,合理配置和培植卫生资源,合理布局不同层次、不同功能、不同规模的卫生机构,使卫生总供给与总需求基本平衡,形成区域卫生的整体发展。 急诊科独立设置:依据:《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卫医政发[2009]50 号。 重症医学科:依据:《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卫力医政发[2009]23 号重症医学床位:是按照《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中的规定,独立设置,床位向全院开放, 以综合性重症患者救治为重点,提供及时、全面、系统、持续、严密的监护和救治的床位。 医院总床位:是指开放床位。 重症收治标准:根据《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第十六条重症医学科一收治标准,第十七条转出重症医学科标准。根据《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与评审细则》中重症医学科管理与持续改进:重症监护患者入住、出科符合指征,实行“危重程度评分” 。 正高职称:指取得卫生系列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职称包括主任医师、主任技师、主任药师、主任护师、教授等。包括本院具有专业技术人员低职高聘制度、已按规定进行定期能力考核并合格、医院下达低职高聘文件及兑现待遇的专业技术职务人员。 公立医院改革: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 ]6 号),《国务院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 2 009-2011 年的通知》(国发[2009]12 号),《卫生部等五部委关于公立 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医卫管发[2010]20 号)。

二级医院评审标准

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 本标准为医疗机构执业必须达到的最低标准,是卫生行政部门核发《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依据。 少数地区执行本标准确有困难的,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某些指标,作为地方标准,报卫生部核准备案后施行。 尚未列入本标准的医疗机构,可比照同类医疗机构基本标准执行。 民族医医院基本标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制定。 第一部分医院基本标准 综合医院 中医医院 中西医结合医院 民族医医院 专科医院 口腔医院 肿瘤医院 儿童医院 精神病医院 传染病医院 心血管病医院 血液病医院 皮肤病医院

整形外科医院 美容医院 康复医院 疗养院 第二部分妇幼保健院基本标准 一级妇幼保健院 二级妇幼保健院 三级妇幼保健院 第三部分乡(镇)、街道卫生院基本标准 床位总数在19张以下的乡(镇)、街道卫生院 床位总数20至99张的乡(镇)、街道卫生院 第四部分门诊部基本标准 综合门诊部 中医门诊部 中西医结合门诊部 民族医门诊部 专科门诊部 普通专科门诊部 口腔门诊部 整形外科门诊部 医疗美容门诊部 第五部分诊所、卫生所(室)、医务室、中小学卫生保健所、

卫生站基本标准 诊所、卫生所(室)、医务室 中医诊所 中西医结合诊所 民族医诊所 口腔诊所 美容整形外科诊所 医疗美容诊所 精神卫生诊所 中小学卫生保健所 卫生站 第六部分村卫生室(所)基本标准 第七部分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基本标准口腔病防治所 职业病防治所 职业病防治院 第八部分急救中心、站基本标准 急救站 急救中心 第九部分临床检验中心基本标准 市(地级)临床检验中心 省临床检验中心

二级中医医院指标

二级中医医院分等标准和评审核心指标 ( 2018 年版) 一、二级中医医院分等标准 根据《中医医院评审暂行办法》,二级中医医院评审结论分为:甲等、乙等和不合格。《二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8 年版)》共1100 分,其中第一部分“中医药服务功能” 600 分,第二部分“综合服务功能”部分400 分,第三部分“党的建设” 100 分。二级甲等中医医院、二级乙等中医医院和不合格中医医院划分标准如下: (一)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应满足以下条件: 1.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得分总分》900分; 2.第一部分每章的分值不低于该章总分的85% ; 3.第二部分得分》340分; 4.第三部分得分》90分; 5.医院感染管理部分得分》26分; 6.核心指标全部符合要求;7.达到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附加条款对二级甲等中医医院的要求。 (二)二级乙等中医医院应满足以下条件: 1.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得分总分》750分; 2.第二部分得分》280分; 3.第三部分得分》90分; 4.中医药服务功能部 分核心指标符合要求数》10 ;综合服务功能部分核心指标符合要求数》5;

5.达到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附加条款对二级乙等中医医院的要求。 (三)有以下情形之一的,评审结论即定为不合格: 1.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得分总分V 750分; 2.第二部分得分V 280分; 3.第三部分得分V 90分; 4.中医药服务功能部分核心指标符合要求数V 10或综合服 务功能部分核心指标符合要求数V 5。 二、《二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2018年版)》核心指标 《标准》及细则中将最基本、最重要,若未达到要求势必影响特色优势、中医临床疗效、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的指标,列为 “核心指标”,具备否决作用。核心指标及要求如下: (一)中医药服务功能部分核心指标 核心指标一:科室综合考核目标中有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相关指标。 核心指标二: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总数的比例》 60% ;或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总数的比例未达到60% , 但比上年度增长超过了5个百分点。 核心指标三:医院和临床科室命名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关于规范中医医院与临床科室名称的通知》(国中医药发〔2008〕12号)等有关规定,科室名称不得有中医、西医、中 西医结合字样。治未病科原则上以“治未病科”(“治未病中心”)作为科室名称(由于历史沿革产生的“中医预防保健科”命名可保留;因整合健康管理资源产生的“健康管理中心(治未病)”

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8

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8

————————————————————————————————作者: ————————————————————————————————日期:

创建“二级甲等医院”评审标准及评价细则 一、医院管理(228 分) 项目内容评审标准分值检查方法判定 结果扣分得分扣分原因 (一) 科室设置(10分) 1.职能科室:设办公室、医务科、质控科、院 感科、门诊办、护理部、人事科、财务科、总务科、信息科等。3查人事资 料和职工花名册。①标准中所列科室齐全,每缺一科扣1 分; ②科室主任配?备齐全,每缺一科扣0.5 分。 2.临床科室: 一级临床科室:急诊科、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中医科、麻醉科、皮肤科、 感染科、重症医学科、预防保健科。二级临床科室:内科:应有4 个以上专 科,设消化、心血管、呼吸、血液等。外科:应设3 个以上专科,

设普外、?泌尿外科、骨科等。妇产科:设妇科、产科。儿科:设儿内科、新生儿科。 3同上。一级科室每缺一科扣1分;二级科室缺科扣0.5 分。3.院级重点专 科:全院应有3个以上重点专科,每个重点专科具有20 张以上床位数和必要 的医疗设备。1.5同上。每缺一个重点专科扣1 分;每科床位数少于20张 扣0.5分。4.医技科室:设药剂科、检验科、输血科(血库)、病理科、影像科、 理疗(可与康复科合设)、手术室、消毒供应室、内窥镜室、营养室、超声、 心电图等。 2 同上。每缺一科扣0.2分。5.其他科室:图书馆(室)、病案统?计室。0.5 同上。每缺一室扣0.5 分。 2 项目内容评审标准分值检 查方法判定结果扣分得分扣分原因?(二)人力资源(20 分) 1.医院实际开放床位数与编制床位数保持一?致。1 查资料。超过10%扣0.5 分,超过20%不得分。2.病床与工作人员?之比≥1:1.3-1.5;床位与病床护士之比≥1:0.43。4 听汇报、查资料。了解:?人员编制、人员学历、资历、专业年限、技

三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2017年版)

附件1 三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2017 年版) 第一部分中医药服务功能 第一章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措施 一、医院坚持以中医为主的发展方向,明确医院发展战略,有医院中长期发展规划并落实。 二、围绕医院中长期发展规划制定医院年度工作计划,有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具体措施,并按照年度定期评价。 三、医院管理体系中有引导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考核和奖惩激励机制,科室综合考核目标中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作为重要指标。 四、积极开展中医对口支援工作,并制定鼓励措施。 第二章队伍建设 一、中医医院人员配备合理,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二、有中医药人员队伍建设规划、计划和措施,并认真组织实施。 三、认真开展医师定期考核工作,积极开展中医药继续教育

和师承教育与培训。 第三章临床科室建设 一、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有关规定,合理设置临床科室, 医院和科室命名规范。 二、按照中医医院《临床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的相关要求,加强科室建设与管理。 三、中医类别执业医师门诊诊疗行为规范, 体现中医理念和 思维, 得到患者认同。 四、住院诊疗行为规范, 中医优势病种以中医治疗为主。 五、积极采用中医药方法, 提高急危重症和疑难复杂疾病中 医药诊疗能力。 六、加强中医康复能力建设,提供急性期康复诊疗、疑难重 症康复训练、指导等服务。 七、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定期对临床路径实施情况进行 分析,不断完善和改进。 八、合理配置、应用中医诊疗设备。 九、积极开展中医综合治疗,广泛、合理应用中医医疗技术。 十、研制和使用一定数量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中药饮片和 中成药使用达到要求。 第四章重点专科建设 一、省级以上中医重点专科达到一定数量,专科床位、设备、

中医院二甲评审-中医诊疗方案-急诊科-眩晕

眩晕诊疗方案 一、中西医病名 中医病名:眩晕 西医病名:眩晕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2008年),及《实用中医内科学》(王永炎、严世芸主编,第二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年)。 (1)头晕目眩,视物旋转,轻则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舟船,甚则仆倒。 (2)可伴恶心呕吐、眼球震颤、耳鸣耳聋、汗出、面色苍白等。 (3)起病较急,常反复发作,或渐进加重。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眩晕》(粟秀初,黄如训主编,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第二版,2008年)。 诊断要点: (1)眩晕为发作性视物或自身旋转感、晃动感,不稳感,多因头位或(和)体位变动而诱发。 (2)眩晕同时或伴有其他脑干等一过性缺血的症状,如眼症(黑蒙、闪光、视物变形、复视等)、内耳疼痛、肢体麻木或无力,猝倒、昏厥等。 (3)有轻微脑干损害体征,如角膜和(或)咽部反射减退或消失,调节和(或)辐辏障碍,自发性或转颈压迫一侧椎动脉后诱发的眼震以及阳性的病理反射等。 (4)测血压,查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及心电图、电测听、脑干诱发电位、颈椎X线摄片、经颅多普勒超声等有助明确诊断。有条件做CT、MRI或MRA检查。 (5)肿瘤、脑外伤、血液病、脑梗死、脑出血等引起的眩晕患者除外。 眩晕程度分级标准 0级:无眩晕发作或发作已停止。 Ⅰ级:眩晕发作中和过后的日常生活均不受影响。 Ⅱ级:发作中的日常生活被迫停止,过后很快完全恢复。 Ⅲ级:发作过后大部分日常生活能自理。 Ⅳ级:过后大部分日常生活不能自理。 Ⅴ级:发作过后全部日常生活不能自理,且需别人帮助。 轻度:0、Ⅰ级;中度:Ⅱ、Ⅲ级;重度:Ⅳ、Ⅴ级。

二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精)

办公室二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汇报情况 一、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措施(40 分 1.1 依据功能与任务,确定医院发展战略,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体现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医院发展方向 , 有明确的发展目标 , 重在提高中医临床疗效。(内容包括临床、中医预防保健。需与医务科、护理部、协调。 1.2. 1医院年度工作计划能够体现医院发展战略和中长期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 , 有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具体措施(内容包括涉及临床、中医预防保健、信息化建设、优化中医药人员结构、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需与医务科、护理部、信息科协调。 1.3.3 医院实行绩效工资管理 ,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情况的考核结果体现在科室分配方案中(内容涉及办公室、医务科协调。 1.3.1 医院制定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鼓励和考核制度。 1.3.2 科室综合考核目标中有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相关 指标 1.3.3 医院实行绩效工资管理 ,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情况 的考核结果体现在科室分配方案中。 (其中 3.1-3.3 涉及到办公室与各科室协调 1.4.1 将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中医药工作纳入院长目标责任制与医院年度工作计划 ,并有先关鼓励措施。(院长、办公室、医务科协调 二、队伍建设(100 分 2.1.1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含执业助理医师占执业医师比例 > 60% 2.1.冲医类别执业医师(含执业助理医师占执业医师比例 <60%, 临床科室(口腔科、麻醉科除外 不得招聘非中医类别执业医师 2.1.3中药专业技术人员占药学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 60%

等级医院评审标准

国家卫生部 医院分级管理标准是我国医院实现标准化管理的客观依据。实施医院分级管理,可加强医疗卫生服务的宏观管理和医院微观管理的双重机制,完善各级医院功能,健全、巩固三级医疗预防体系,更好地发挥整体效应,达到充分合理利用有限卫生资源,促进科技发展,加强医德医风建设,不断提高医疗质量,更好的为人民健康服务。同时还可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支持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医院分级管理是医院管理体制的一项重大改革。 《综合医院分级管理标准》是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以现代科学管理的理论指导,总结我国三级医疗卫生网建设和创建“文明医院”活动的经验,由卫生部医政司组织十一省、市及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医科大学等单位经过充分调查研究和论证起草的。现将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1.各级医院基本标准:本标准是各级医院都必须达到的标准,也是医院开业资格的认定标准。基本标准单独考核评定,与分等标准考核打分分开。如达不到“基本标准”的要求,不予通过,定为不合格医院,新申请开业的医院则不予批准。 2.各级医院分等标准:根据任务和功能的不同,把医院分为三级,即一级医院、二级医院和三级医院。还根据各级医院的技术水平、质量水平和管理水平的高低,并参照必要的设施条件,分别划分为甲、乙、丙等,三级医院增设特等。 3.评审判定标准:在数学模型评分办法建立前暂采取千分制办法评定。在评审中,合格医院按所得总分的分数段来评定等次。 甲等:分等标准考核须达900分以上(含900分)。 乙等:分等标准考核须达750分至899分。 丙等:分等标准考核在749分以下。(含749分) 三级特等医院除达到三级甲等医院的标准外,还必须达到医院所必备的条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