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化学卷探究原创

化学卷探究原创

化学卷探究原创
化学卷探究原创

化学探究题 整理人:沈强

一、【绍兴中考回顾】

(06)33.小明同学为探究“Na 2CO 3溶液与稀盐酸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设计并进行了3次重复实验,结果如下表:请你帮助填写相关内容: (1)写出该实验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 (2)该实验中所用的仪器除烧杯、量筒、玻璃棒、保温瓶外,还必须用到的一种仪器是_______;

(3)由上表数据可知:Na 2CO 3溶液与稀盐酸的反应是________(选填:“放热"或“吸热")反应。能否由此

进一步推知Na 2CO 3固体与稀盐酸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请说明理由:____ _____。

(07)32.小芳和小燕对蜡烛的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

(1)小芳点燃蜡烛,把一根火柴梗放在火焰中,如图甲,约l 秒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a 处最先碳化。 因此小芳得出的结论是:蜡烛火焰的 温度最高。

(2)小燕同学做了一个有趣的“母子火焰”实验,如

图乙所示,在燃烧着的蜡烛焰心上插一个导管,另

一端管口点燃产生“子火焰"0据此实验,下列有关

分析中正确的是 。

A .“子火焰"中被燃烧的物质是液态石蜡

B .这一现象说明,蜡烛中主要物质的熔点较低

C .“子火焰"中被燃烧的是气态物质

D .导管的一端要插入“母火焰“的中心部位是因为该处氧气充足

(3)为了测试蜡烛中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小芳和小燕设计了如图丙所示的实验;先分别称量蜡烛、装置Ⅱ、装置III 质量,按图连接好装置,点燃蜡烛,同时从a 导管口抽气,一段时间后熄灭蜡烛,再分别称量蜡烛、装置Ⅱ、装置III 质量,实验数据如下表。 A .该实验中测得蜡烛燃烧生成水的质量为

克;B .由该实验数据计算,蜡烛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

为 。

(08)3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学习了双氧水分解制氧气的实验后,知道催化剂(Mn02)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到底还有哪些因素与化学反应速率有关呢?

【小组讨论】:甲同学观点: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物的质量分数有关乙同学观点: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温度有关丙同学观点:【设计实验】:他们设计并进行了以下4次实验

(1)请你写出第②次实验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

(2)②和③实验证明甲的观点是正确的,_________实验证明乙的观点是正确的(填字母);A .①和② 8.③和④

C .①和④

(3)由以上实验还能得出:其他条件相同时,反应温度越高或反应物的质量分数越大,

则反应速率_________;

(4)通过查阅资料,他们还发现许多金属盐(如FeCl 3、CuS04等)对双氧水的分解具有

催化作用。那么,铁盐和铜盐的催化作用哪个强呢?他们设计了如图的实验,并以两

支试管中产生气泡的快慢来判断结果,小聪同学提出将CuS04溶液改为CuCl 2溶液更合理。仿照小聪思路,你认为还可以作何改进? _________。

(09)31.证据是科学探究中获得结论的最重要的依据。让我们一起经历一次寻找证据的旅程吧。

【实验目的】制取纯净的硫酸钡 【反应原理]Na 2S04+BaCl 2=BaS04↓+2NaCl

【实验步骤】取一定量的硫酸钠和氯化钡溶液反应,过滤、洗涤、干燥得到纯净的硫酸钡。

(1)实验中,能直接观察到说明硫酸钠和氯化钡溶液发生化学反应的证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判断任一反应物是否完全反应的证据可按如下方法获取: (3)如果实验证明氯化钡已经反应完全,要寻找硫酸钡已纯净的证据,我们可以从证明实验制得的硫酸钡中没有__________________(填具

体物质)来设计实验方案。

(10)31.某科学兴趣小组成员在查阅资料时了解到:牙膏除主要活性成分外。还有约占

牙膏成分50%的CaCO 3[或Si02、Al(OH)3、CaHP04]等摩擦剂和保持牙膏湿润的甘油等物质。

于是对自己牙膏中的摩擦剂是什么产生了兴趣。【建立假设】我牙膏中的摩擦剂有碳酸钙。

【进行实验】①取2厘米长牙膏于小烧杯中,加入10毫升蒸馏水,充分搅拌,静置一段时间,分离上层清液和沉淀,待用;②用pH 试纸测定所得溶液的pH 大于7,正确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取少量沉淀物,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沉淀全部溶解并有大量气泡产生,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写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我牙膏中的摩擦剂一定有碳酸钙。

【反思交流】有同学指出上述实验没有对__________是否存在进行检验,因此,实验结论不成立。

【拓展延伸】资料表明可以利用钙离子与草酸根离子(C 2O 42-)结合产生草酸钙沉淀来检验钙离子。请写出草酸铵

[(NH 4)2C 2O 4]溶液和氯化钙溶液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11) 32.某兴趣小组对4瓶无色溶液Na 2CO 3溶液、Na0H 溶液、Ca(OH)2溶液、稀盐酸进行鉴别。

甲组同学利用紫色石蕊试液进行鉴别。

乙组同学不用其他试剂进行鉴别。

NaOH 溶液,则他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42-,同学们设计了如下方案,并进行了实验。

(1)方案Ⅱ的实验结论如果正确,步骤①中滴加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

(2)方案Ⅰ和Ⅲ中,结论不成立的方案是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方案Ⅲ的滤渣中,滴加稀硝酸是为了排除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干扰。

(13) 31. 学习了金属的化学性质后,某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将足量镁条加入到氯化铁溶液中,观

察到镁条表面有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有黑色固体粉末生成。

【提出问题】产生气体是什么物质? 【作出猜想】猜想一:可能是氧气;猜想二:可能是氢气;猜想三:可能是二氧化碳。 【交流讨论】大家思考后,一致认为猜想三不合理,其理由是 。

【提出问题】两者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实验探究】将盛有上述实验混合液的试管标

为①,如图甲。

小华:测得实验所用稀硫酸的p H <7,试管①

中溶液p H >7。于是得出结论: 。

小敏:取两支试管,编号为②和③,分别加入

稀硫酸和试管①中溶液各2ml ,逐滴滴加Na 2CO 3溶液至过量..

,实验过程与现象如图乙,由此他得出了与小华一样的实验结论。【反思评价】小军认为小敏在实验设计中存在不够严密的地方,请帮他指出: 。

【交流讨论】试管③中的溶液中有哪些溶质?同学们分析了两位同学的实验过程,一致认为没有H 2SO 4,其理由是 。在此基础上,同学们提出了二种推理: 推理1:含有Na 2SO 4、Na 2CO 3和NaOH 推理2:含有Na 2SO 4、Na 2CO 3正确的是推理 (选填“1”或“2”)。 二、【巩固提高】

1.氯气(Cl 2)是黄绿色气体,水溶液叫氯水。把品红试纸(染有品红的纸)伸入氯水中,品红褪色。

【发现问题】 氯水中的哪些成分能使品红褪色呢?

【查阅资料】 氯气溶于水,部分与水反应,方程式为Cl 2 + H 2O = HCl + HClO 。其中,HClO 的名称叫次氯酸,是一种弱酸,具有强氧化性。

【猜 想】猜想1:是氯水中的水使品红褪色的;猜想2:是氯水中的 (填化学式)使品红褪色的; 猜想3:是氯水中的盐酸使品红褪色的;猜想4:是氯水中的次氯酸使品红褪色的。

【实验探究】 【结 论】综合分析:氯水中的 (填化学式)使品红褪色,具有漂白作用(能使品红等有色物质褪色)。 【反思】(1)HClO 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价。 (2)氯水中加入AgNO 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化学方程式为 。 (3)向氯水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的现象是 。

2. 2010年4月28日某媒体题为“排污工程施工,毒气放倒三人”的报道,引起某兴趣小组同学的思考。

【提出问题】排污管道中的毒气有什么成分?【查阅资料】I .排污管道中的大部分有机物在一定条件下发酵会产生CO 、CO 2、H 2S 、CH 4等。Ⅱ.H 2S 气体能与CuSO 4溶液反应生成黑色沉淀。

【提出猜想】小组同学对排污管道气含有上述气体中最少3

种成分的猜想如下:

猜想1:有CO 、CO 2、H 2S ; 猜想2:有CO 、CO 2、CH 4; 猜

想3:有CO 、H 2S 、CH 4; 猜想4:有CO 2、H 2S 、 ;

猜想5:有CO、CO2、H2S、CH4。

【实验方案】小组同学共同设计了下图所示的装置并进行探究(夹持仪器已省略)。

【问题讨论】(1)如果A装置没有明显变化,则猜想成立;如果B装置没有明显变化,则猜想成立。

(2)在验证猜想l的实验中,装置C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若要进一步验证

气体燃烧后的产物,操作是:迅速把烧杯倒过来,向烧杯内注入,振荡。

(3)要确证猜想5中是否有CH4,某同学认为图示装置有不足之处,需要在装置C与D之间加一个装置。改进后,若气体燃烧,且D装置内壁出现,证明气体中一定含有CH4。为了进一步确定气体中是否含有CO,可分别测定燃烧产物中H2O、CO2的质量。其方法是:将燃烧产物依次通过盛有、的装置,分别称量吸收燃烧产物前、吸收燃烧产物后装置的质量,通过计算、分析得出结论。

3.假期,王霞同学在家中与妈妈做面包,发现妈妈揉面粉时在

面粉中加入一种白色粉末,做出的面包疏松多孔,口感很好。她很

感兴趣,想探究这种“神奇粉末”的成分。

【查阅资料】通过对市场上相关产品进行调查,王霞发现了如

下图所示的三种商品,

其中,发酵粉与水混合后,产生大量气体,你认为该气体是__________。王霞妈妈告诉她所用的白色粉末就是以上三种商品中的一种。

(1)【设计实验】王霞探究这种白色粉末的成分。

取少量白色粉末于试管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发现白色粉末溶解,无其他明显现象,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另取少量白色粉末于试管中,加入_________,有无色气体产生,王霞认为白色粉末是纯碱。

(2)【实验反思】小明同学认为王霞同学根据上面的实验现象,不能得出白色粉末是纯碱,你若认为小明说法有道理,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不能得出结沦的原因__________。为了得到鉴别纯碱和小苏打的正确方法,王霞继续查

根据上面信息,检验白色粉末的方法之一是:20'C时,在100克水中加入12克该白色粉末,充分溶解后,如果有白色固体剩余,则为__________,否则为__________。

(3)在查找资料过程中,王霞同学还发现纯碱不是碱,是由于其水溶液显碱性而得名。现要验证纯碱溶液是否显碱性,请写出用pH试纸来测其pH值的操作过程__________。

4.过碳酸钠(Na2CO4)在洗涤、印染、纺织、造纸、医药卫生等领域

有大量应用,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

【实验目的】测定过碳酸钠样品(含有的杂质不溶于水且不与酸反

应)的纯度。

【实验原理】2Na2CO4 + 4HCl ===== 4NaCl + 2CO2↑+ O2↑+ 2H2O

【实验装置】

【交流与讨论】Ⅰ.甲同学认为测定产物中O2的体积即可测定样品

的纯度。(1)装置②的作用是:;(2)装置③的作用是:;

(3)称取适量样品与足量浓盐酸充分反应后,收集到的氧气的体积为0.25 L(已知该实验条件下氧气的密度为1.28g/L),则称取的样品质量应大于 g;

Ⅱ.乙同学认为测定产物中CO2的质量(即反应前后装置②的质量差)就可测定样品的纯度。但利用上述实验装置测得CO2的质量并计算样品的纯度,结果会偏高,你认为原因可能是;(填序号)

A.浓盐酸易挥发,产生的氯化氢气体被装置②吸收 B.二氧化碳气体逸出时带出的水蒸气在装置②中冷凝而被吸收 C.装置①、②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被装置②吸收

Ⅲ.丙同学提出了一种新方案,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称取样品12.5g,滴加足量浓盐酸至样品反应完全,再将烧瓶中所有的液体蒸发、结晶、烘干,称得氯化钠固体11.7 g。则该样品的纯度为。

5.在师生联谊晚会上,化学老师表演了“吹气生火”的魔术。用棉花将一种淡黄色的固体包裹其中,将一根长玻璃管插入棉花团中吹气,稍后棉花团剧烈燃烧起来。同学们为了揭开这个魔术的秘密,进行了如下探究。

【相关信息】①淡黄色固体成分是过氧化钠(Na2O2)。②吹出的气体主要成分有氮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③过氧化钠与氮气不反应。④碳酸钠溶液呈碱性。

【分析讨论】根据棉花团剧烈燃烧的现象分析,反应中除了生成氧气外,还说明过氧化钠发生的反应是(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提出猜想】同学们发现残留固体呈白色,对该固体成分进行猜想:

猜想Ⅰ:固体成分是Na2CO3, CO2参加反应。猜想Ⅱ:固体成分是NaOH, H2O参加反应。

猜想Ⅲ:固体成分是,CO2和H2O均参加反应。

【实验探究】同学们在老师带领下用足量且潮湿的CO2气体通入过氧化钠粉末中,充分反应后,取白色固体于试管中配成溶液,设计实验对猜想进行验证。

验证Ⅰ:向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发现有气泡产生。有同学认为固体成分仅含有Na2CO3。

验证Ⅱ:蘸取少量溶液滴到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比较,pH大于7,有同学认为固体是NaOH。

请问此结论是否正确?(填“正确”或“错误”),原因是:。

验证Ⅲ:先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溶液,看到白色沉淀产生,写出反应方程式;然后向上层清液中加入溶液,看到溶液呈红色,验证了猜想Ⅲ是正确的。

【实验反思】由验证Ⅲ的结果可知,验证Ⅰ的结论错误,因为它不能排除的存在。

【拓展延伸】根据探究所获得的知识,有同学认为可以用过氧化钠做“滴水生火”的魔术,从燃烧的要素考虑,你认为要使魔术成功必须控制的用量。

6. 2010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刘谦的魔术表演激起了人们强烈的好奇心,并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魔术表演的

热潮。在学校科技节活动中,一位九年级同学给低年级同学表演了一组化学小魔术,请你利用所学化学知识揭开其中之谜。

魔术一“奇花变色”道具如图甲所示,该魔术可观察到“铁树”上浸有无色酚酞试液的棉团由白色变为色。

该魔术中没有涉及的性质是 (填字母序号)。

A.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B.氨分子有一定质量C.浓氨水具有挥发性 D.氨气的水溶液显碱性

魔术二“瓶吞鸡蛋”

道具如图乙所示,将注射器中NaOH浓溶液注入瓶中,片刻后会看到鸡蛋被“吞”入瓶中。该魔术中涉及的化学反应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魔术三“‘清水’变‘牛奶’”

道具如图丙所示,当A溶液加到烧杯中,无色溶液变成白色浊液。若A为酸溶液,则A、B的可能组合:A为;B为 (答案合理即可)。(只需写一组)

7.某兴趣小组对氢氧化钠固体暴露在空气中的变质情况进行了研究。把一小块固体氢氧化钠放在表面皿里,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发现其固体表面逐渐湿润,部分溶化成液体后又逐渐形成晶体,最终变成粉末。请回答兴趣小组产生的下列问题: (1)实验室中,氢氧化钠固体应怎样保存? 。

(2)氢氧化钠固体暴露在空气中,表面容易变湿,主要原因是什么? 。

(3)氢氧化钠固体长期暴露在空气中,最终产物主要是什么。

(4)用酚酞试液 (填“能”或“不能”)检验氢氧化钠变质。为什么

(5)除加酸以外,怎样用其他方法检验氢氧化钠固体已经变质? 。

(6)为了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已经全部变质,兴趣小组中小薇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准确称取一定质量的变质固体样品,放在右图所示装置中,然后从分液漏斗中加入足量的盐酸,用排水法收集产生的二氧化碳,根据二氧化碳的体积和密度计算变质产物的质量,确定是否全部变质。

①你认为这个方案 (填“行”或“不行”)。理由是什么?。

②请你另外设计一个方案,并简要说明实验方法和结论。,。

8.不少同学都被蚊虫叮咬过,感觉又痛又痒。同学们从化学课上知道:蚊虫叮咬时能在人的皮肤内分泌出蚁酸刺激皮肤。课外兴趣小组同学决定对蚁酸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蚁酸的成分是什么?它有什么性质?

【查阅资料】蚁酸是一种有机酸,化学名称叫做甲酸,化学式为HCOOH;蚁酸在一定条件下会分解生成两种氧化物。

【实验探究一】探究蚁酸的酸性。

(1)向盛有蚁酸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溶液颜色变成___________色,说明蚁酸溶液显酸性;

(2)将锌粒放入盛有蚁酸溶液的试管中,有气泡产生,该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二】探究蚁酸分解的两种产物。

(1)小芳同学根据蚁酸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元素,推测出生成物中含有水;

(2)另一种生成物是气体,小敏提出两种猜想:猜想①:该气体是CO2猜想②:该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 他们将蚁酸分解产生的气体通过如下装置(铁架台已略去),观察现象。

I.实验时装置A中无明显变化,则猜想①________________(填“成立”

或“不成立”);

II.装置B中的现象是_____,装置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讨论交流】从环保角度看,该装置的缺陷是__________________,处理的

方法是_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1)当你被蚊虫叮咬后,在叮咬处涂抹一些物质可减轻痛痒。下列物质中,你不会选择的物质是

_______。A.氨水 B.食醋 C.肥皂水 D.苏打水

(2)向某溶液中加入蚁酸有气泡产生,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该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写一种)。

9.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帮助实验老师整理化学药品室时,发现两个未贴标签的试剂瓶中分别存放银白色金属片。到底它们是哪两种金属?请同学们设计实验方案对这两种金属X和Y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实验探究。

Y就

是。

(3)小明同学提出,还可以用其它方法证明X、Y的活动性。请你帮他补充完整:

。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0.某同学做“证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并收集纯净的气体”的实验。设计了如下方案进行实验:

A B C D E

(1)写出所标仪器的名称:①、②。

(2)描述A中发生的现象:。

(3)根据我们所学的知识,你认为A装置和装置相连并产生什么现象时就足以说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写出该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该同学想要收集一瓶纯净的该气体,进一步验证它的性质。连接上述装置的顺序是:(填写各接口字母)。其中,C装置的作用是:;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写出用A装置还可以制取的日常生活中一种常见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并说出它的一

个重要用途。

11.过氧化钠(化学式为Na202)可用在呼吸面具中作为氧气来源。

Na202能跟C02反应生成02和另一种固体化合物(用X表示);它也能跟

H20反应生成02,化学方程式为:2Na202+2H20=4NaOH+02↑。以下是某兴

趣小组进行的探究活动。

(1)利用如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制取氧气,请回答有关问题。①实

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表明C02未被Na202完全吸收的实验现象为。

③O2可采用D装置收集,并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这是利用了O2的哪些性质?。

④若A装置产生的C02中混有水蒸气,要检验干燥的C02能否与Na202反应生成O2,以上实验装置应如何改进?

(2)为探究X是哪种物质及其有关性质,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分析和实验。

①有同学猜想X可能是酸、碱或盐中的一种。通过对物质组成的分析,大家一致认为X肯定不是酸和碱,理由是。

②同学们通过讨论和实验证明了X是Na2C03。以下是他们设计的有关Na2C03性质的探究实验,请根据卷首资料提供的信息,将下表填写完整。

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2.在研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时,某小组同学想

证明:稀H2SO4与NaOH溶液混合后,虽然仍为无色溶

液,但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请与他们一起完成实验

方案的设计、实施和评价。

①方案一:测定稀H2SO4与NaOH溶液混合前后的

pH(20℃)。测定某NaOH溶液的pH,pH ______7(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将一定量的稀H2SO4加入该NaOH 溶液中,混合均匀后测定其pH ,pH 小于7。结论:稀H2SO4与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并且_______过量。

②方案二: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图示实验步骤,概括方案要点)

结论:稀H2SO4与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③上述两个方案在设计思想上的相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为了进一步获取稀H2SO4与NaOH溶液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的证据,依据中和反应是_________(选填“放热”、

“吸热”或“无热量变化”)的反应,采用同温下的稀H2SO4与NaOH溶液进行实验,整个实验中至少需要测定溶液温度___次。

13.小彬同学家新买了水龙头,从说明书上了解到该水龙头是铜质镀铬的。他想起在学习金属性质时用到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没有铬,为了了解铬与常见金属铝、铜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的相对位置关系,进行如下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铬(Cr)是银白色有光泽的金属,在空气中表面能生成抗腐蚀性的致密氧化膜。铬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蓝色的硫酸亚铬( CrSO4)溶液……

铝是银白色有光泽的金属,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无色的硫酸铝溶液……

【预测】三种金属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的相对位置关系:

①Cr Al Cu ②Al Cr Cu ③Al Cu Cr

_____________。

(3)小东提出用硫酸铜溶液代替上述实验中的稀硫酸也能得出三种金属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的相对位置关系,小

燕认为不可行,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4)小清认为只要选用三种药品进行实验就可以得出三种金属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的相对位置关系,这三种药品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归纳】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方法有①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 。

14.某兴趣小组在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甲乙丙

(1)写出甲实验中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乙实验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3)丙实验中观察到试管内有白色沉淀产生。(4)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甲、乙、丙三个实验的废液倒人同一个子净的废液缸中,最终看到废液浑浊并呈红色,由此产生疑问。

【提出问题】废液中含有哪些物质?【交流讨论】①一定含有的物质:碳酸钙、指示剂、水和。

②还含有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是什么?同学们有如下猜想。

小兰认为:只有碳酸钠小刚认为:只有氢氧化钙小亮认为: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你认为还可能是。(写一种猜想)

【实验设计】小斌想用氯化钙溶液来验证小兰、小刚、小亮的猜想。查阅资料获悉氯化钙溶液呈中性,并设计

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

15.做菜用的一种嫩肉粉,其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NaHCO3)可破坏肉质纤维结构、促进肉类吸收水分,从而使肉质松软、鲜嫩。小明发现将拌了嫩肉粉的肉类放到锅中并加入食醋等调料烧煮时产生了大量气体。他对此颇感兴趣,决定对其进行探究。

Ⅰ、小明对气体的成分进行了猜测:气体中除了醋酸气体之外,还可能含有水蒸气和CO2。

他设法收集气体样品并除去醋酸气体后,用右图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将气体依次通过A、B两试剂瓶后,发现A 瓶质量增加,B瓶中有白色浑浊物产生。(已知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实验结论:该气体中一定含有;

Ⅱ、小明对二氧化碳的来源做出了两种猜测:猜测①二氧化碳可能是由碳酸

氢钠受热分解产生的;猜测②;

针对以上猜测,小明设计了以下实验:(请你填写下表)

Ⅲ、查阅资料:在百度网页中输入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可以获知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产物中有碳酸钠生成。再根据实验Ⅰ写出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Ⅳ、实验Ⅰ中有白色粉末剩余,请用两种化学方法来验证剩余粉末是碳酸钠(写出实验操作步骤、现象和结论);

方法一:;

方法二:。

【绍兴中考回顾】

32.(1)外焰或a处 (2)C (3)1.86:1

32.(1)2H202==2H2O+02↑ (2)C (3)越大 (4)把FeCl3溶液改为Fe2(S04)3溶液

31.(1)有白色沉淀生成 (2)取少量滤液,加入氯化钡溶液,观察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

(3)氯化钠和硫酸钠

31.②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少量上层清液,滴在pH试纸上,并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③Ca(OH)2+CO2=CaCO3↓+H2O 钙离子(Ca2+) (NH4)2C2O4+CaCl2=CaC2O4↓+2NH4C1

(11) 32.稀盐酸分别滴加碳酸钠溶液小红 3支试管中均无现象

(12) 31.(1)稀盐酸 (2)方案Ⅰ不能排除Ag+的干扰 (3)CO32-

(13) 31.反应物中不含碳元素,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带火星的木条没有复燃水雾氢

(14) 31.(1)两者发生了反应(2)应取用试管①中的全部溶液与2ml稀硫酸做比对实验

(3)试管①溶液pH大于7(H2SO4已经反应完或试管③中滴入Na2CO3无气泡)(4)1

【巩固提高】

1.【猜想】Cl2 【实验探究】③把品红试纸伸入到盐酸中【结论】HClO

【反思】(1)+1 (2)AgNO3+HCl=AgCl↓+HNO3(3)先变红色后褪色

2.【提出猜想】CH4 【问题讨论】(1) 2 3 (2) 吸收CO2 澄清石灰水 (3) 干燥水雾浓H2SO4(或CaCl2或无水CuSO4) NaOH溶液

3.① CO2②此粉未不是快速发酵粉③稀盐酸④ NaHCO3+HCl==NaCl+H2O+CO2↑⑤碳酸氢钠⑥碳酸钠⑦把一小块试纸放在玻璃片上,用沾有待测溶液的玻璃棒点在试纸上,观察颜色,与比色卡对比,读数

4. I.(1)除去CO2和HCl气体(2)验证CO2是否被除尽(3)2.44 II.ABC III.97.6%

5.【分析讨论】放热猜想Ⅲ:Na2CO3和NaOH的混合物验证Ⅱ:错误可能有碳酸钠存在

验证Ⅲ:CaCl2 CaCl2+Na2CO3=CaCO3↓+2NaCl 酚酞【实验反思】NaOH 【拓展延伸】水

6.(1)红;B(2)2NaOH+CO2===Na2CO3+H2O(3)H2SO4 ;BaCl2

7. (1) 密封保存(2) 氢氧化钠固体吸收水或潮解(3) 碳酸钠(4) 不能碳酸钠溶液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5) 取试样溶于水,加入CaCl2[Ca(NO3)2或BaCl2或Ba(NO3)2或Ba(OH)2或Ca(OH)2等]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6) ①不行;变质产物(含结晶水等)不是纯净的碳酸钠。CO2能溶水不能用排水法集气,用排水法收集误差较大。②将试样溶于水,加入足量CaCl2(或Ca(NO3)2、B aCl2、Ba(NO3)2等)溶液,过滤,在滤液中滴加酚酞试液,不变色,则氢氧化钠已经全部变质,变红,则部分变质。(或在滤液中滴加其他酸碱指示剂来检验滤液是中性还是碱性,或在滤液中滴加可溶性的弱碱盐如硫酸铜、氯化铁等溶液看有无沉淀来检验滤液是否呈碱性。不过滤也行。)

8.【实验探究一】(1)红(2)氢气(或H2)【实验探究二】(1)氢、氧(或H、O)(2)CO(或一氧化碳)I.不成立 II.黑色粉末变成红色;【讨论交流】缺少尾气处理装置;点燃尾气(或收集尾气或其它合理答案)【拓展延伸】(1)B (2)Na2CO3(或其它可溶性碳酸盐、酸式碳酸盐等)

9.(1)稀盐酸 X >Y (2)Y是银(3)(凡合理答案均可)

10.(1)①长颈漏斗②锥形瓶(2)鸡蛋壳浮在液面上,表面有气泡产生,并渐渐溶解

(3)D D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O2 + Ca(OH)2 = CaCO3↓ + H2O (4)a接d,e接b,c接g

除去CO2中混有的HCl气体 AgNO3 + HCl = AgCl ↓+ HNO3(5)2H2O22H2O+O2↑供给呼吸

11. (1)CaC03+2HCl==CaCl2+H20+C02↑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③氧气密度比空气的大,氧气有助燃性。④在A、B装置之间和B、C装置之间增加气体干燥装置(答出在A、B装置之间增加气体干燥装置)。 (2)①Na202和C02都不含氢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二者反应后不可能生成含氢元素的酸或碱

(3)解:设生成氧气的质量为x,生成氢氧化钠的质量为y。

2Na202+2H20=4NaOH+02↑

156 160 32

7.8g y x X=1.6g Y=8g 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8g/40g×100%=20%答:略。

12. (1)大于稀H2SO4(2)稀H2SO4加入滴加酚酞试液的NaOH溶液是否有颜色变化(3)测定溶液反应前后的酸碱性变化来确定两种溶液混合后是否发生化学反应(4)放热三

13.实验现象:无现象结论:铝能与稀硫酸发生反应,反应速率较快 Al Cr Cu(或“②”)

回答问题: (1)除去金属表面氧化物(或污物) (2) Cr+H2SO4=CrSO4+H2↑(3) 无法比较铬和铝的金属活动性强弱(4) A1、CrSO4溶液、Cu

归纳:①通过金属与酸反应判断金属活动性强②通过金属与盐溶液反应判断金属活动性强弱

14.(1)NaOH+HCl=NaCl+H2O (2)气球胀大 (4)【交流讨论】①NaCl ②氢氧化钠【实验设计】①小亮②有白色沉淀,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小兰③没有白色沉淀,溶液呈红色小刚(实验现象和猜想合理对应即可) 【反思拓展】反应物是否有剩余

Ⅲ 2NaHCO32CO3+H2O+CO2↑Ⅳ方法一:取少量粉末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若有气泡产生,则粉末为Na2CO3 方法二:取少量粉末于试管中,加适量水溶解,再加入CaCl2(或BaCl2等)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粉末为Na2CO3

中学化学探究性实验设计

中学化学探究性实验设计 【内容提要】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告诉我们:“理解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种品。”学习不但是让学生掌握知识,更要让学生去体验知识、原理的产生过程。本文从“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验”、中学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中学化学探究性实验设计过程和方法等三方面入手介绍中学化学探究性实验设计的经验和思考。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习需要思考,掌握知识固然重要,但掌握方法,提升水平却更重要,实验教学是化学的一个重要的特点,但现行中学化学教材中的实验,从设计形式上看多是协助学生形成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的验证实验。这种实验的内容、原理、方法和步骤教材中均有明确的规定,实验的启发性和探索性受到限制使学生在实验中处于被动地位,易导致实验重结果、轻过程,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水平,不利于培养学生实行科学方法的教育和训练,而且难于发挥实验的多重教育功能。为改变上述现状,我们选择了探索性实验为教学的突破口,并对此实行了深入地研究和探索。 一、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 在高中化学教材中安排了很多演示实验,这些实验往往只起到验证结论的作用,对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往往达不到应有的作用,所以在实际教学中能够把一些演示实验设计为探究性实验,对当前化学学习中的重、难知识实行专项研究,可促使学生对当前学习到的知识予以巩固,达到对重点知识的深层次理解,以便对难点知识的有效突破。例如:在用乙醇与浓硫酸混合加热到170℃制取乙烯时,发现得到的乙烯往往有刺激性气味,而课本明明告诉学生纯净的乙烯是无色稍有气味的气体,那就说明我们制取的乙烯不纯,有杂质,那么这杂质气体又是什么呢?是怎样产生的呢?又怎样能够把杂质除去而得到较纯净的乙烯气体呢?针对这些问题,我只作了启发性的点拨,至于整个探究过程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自己动手实验, 自己得出结论,从而使学生在探索中既激活了原有知识,又获得了新的知识和方法。 所以“验证性实验”与“探究性实验”是有区别的,那如何设计探究性实验,使用什么模式呢? 二、中学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 (一)对探索性实验教学的理解 探索性实验来自“探索性学习”,是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掀起的教育现代化运动中,由施瓦布(Schwab)倡导提出来。我们对探索性实验的定义是:由教师给出实验课题,提供实验器材,提出实验要求,让学生自己拟定实验方案,制订实验步骤,独立地通过实验的观测和分析去探索研究,从而发现“新”的化学现象,并通过解释实验现象,总结出他们原来并不知道的规律性理解的实验。 (二)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整体模式 提出问题(教师或学生)——→提出假说(教师或学生)——→收集资料设计实验(学生)——→论证假设实行实验(学生)——→作出判断得出结论(学生) 3.由整体模式而分的具体模式 1、引导探究模式 模式实例-氯气的化学性质 (1)样品展示、初步感知 [教师活动]展示氯气样品,初步感知氯气的物理性质 (2)系列实验、引导探究 [教师演示]实验一、氯气通入石蕊试液中-现象:先变红后褪色。 [学生分析]先变红:说明生成了氢离子。 [设疑]是谁使变红的石蕊褪色了? [教师演示]实验二、干燥的氯气中放入干燥的含石蕊的纸片-现象:不褪色。 实验三、干燥的氯气通过用水润湿的含石蕊的红色纸片-现象:先变红后褪色。 实验四、在氯水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现象:产生白色沉淀。

1998年全国高考化学试题

199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全国化学)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1998年山西朔州发生假酒案,假酒中严重超标的有毒成份主要是 A.HOCH2CHOHCH2OH B.CH3OH C.CH3COOCH2CH3D.CH3COOH 2.向下列溶液滴加稀硫酸,生成白色沉淀,继续滴加稀硫酸,沉淀又溶解的是 A.Na2SiO3B.BaCl2C.FeCl3D.NaAlO2 3.按下列实验方法制备气体,合理又实用的是 A.锌粒与稀硝酸反应制备氢气 B.向饱和氯化钠溶液中滴加浓硫酸制备HCl C.亚硫酸钠与浓硫酸反应制备SO2 D.大理石与浓硫酸反应制备CO2 4.起固定氮作用的化学反应是 A.氮气与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氨气 B.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 C.氨气经催化氧化生成一氧化氮 D.由氨气制碳酸氢铵和硫酸铵 5.300毫升某浓度的NaOH溶液中含有60克溶质。现欲配制1摩/升NaOH溶液,应取原溶液与蒸馏水的体积比约为 A.1:4 B.1:5 C.2:1 D.2:3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给1分)6.氯化碘(ICl)的化学性质跟氯气相似,预计它跟水反应的最初生成物是 A.HI和HClO B.HCl和HIO C.HClO3和HIO D.HClO和HIO 7.X和Y属短周期元素,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一半,Y位于X的前一周期,且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则X和Y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表示为 A.XY B.XY2 C.XY3D.X2Y3 8.反应4NH3(气)+5O2(气) 4NO(气)+6H2O(气)在2升的密闭容器中进行,1 分钟后,NH3减少了0.12摩尔, 则平均每秒钟浓度变化正确的是 A.NO:0.001摩/升B.H2O:0.002摩/升 C.NH3:0.002摩/升D.O2:0.00125摩/升 9.用水稀释0.1摩/升氨水时,溶液中随着水量的增加而减小的是 A. ] [ ] [ 2 3 O H NH OH ? - B. ] [ ] [ 2 3 - ? OH O H NH C.[H+]和[OH-]的乘积D.OH-的物质的量 10.下列关于铜电极的叙述正确的是 A.铜锌原电池中铜是正极 B.用电解法精炼粗铜时铜作阳极 C.在镀件上电镀铜时可用金属铜作阳极 D.电解稀硫酸制H2.O2时铜作阳极 11.等体积等浓度的MOH强碱溶液和HA弱酸溶液混和后,混和液中有关离子的浓度应满足的关系是A.[M+]>[OH-]>[A-]>[H+] B.[M+]>[A-]>[H+]>[OH-] C.[M+]>[A-]>[OH-]>[H+] D.[M+]>[H+] =[OH-]+[A-] 12.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8电子结构的是 A.光气(COCl2)B.六氟化硫 C.二氟化氙D.三氟化硼 1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同主族金属的原子半径越大熔点越高 B.稀有气体原子序数越大沸点越高 C.分子间作用力越弱分子晶体的熔点越低 D.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越小越易失去电子14.将铁屑溶于过量盐酸后,再加入下列物质,会有三价铁生成的是 A.硫酸B.氯水C.硝酸锌D.氯化铜 15.有五瓶溶液分别是①10毫升0.60摩/升NaOH水溶液②20毫升0.50摩/升硫酸水溶液③30毫升0.40摩/升HCl溶液④40毫升0.30摩/升HAc水溶液⑤50毫升0.20摩/升蔗糖水溶液。以上各瓶溶液所含离子.分子总数的大小顺序是 A.①>②>③>④>⑤B.②>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①>⑤D.⑤>④>③>②>① 16.依照阿佛加德罗定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2019年高考化学全真模拟试题(十四)含答案及解析

绝密 ★ 启用前 2019年高考化学全真模拟试题(十四) 总分:100分,时间: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用2B 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 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 铅笔涂黑。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S 32 Fe 56 Zn 65 第I 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 阿伏加德罗常数值用N A 表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 0.5mol 由F 2与Ar 组成的混合气体中含质子总数为9N A B. 标准状况下,足量Na 2O 2与5.6LCO 2反应转移电子数目为0.25N A C. 71gCl 2通入水中,HClO 、ClO -、Cl - 三种微粒数目之和为2N A D. 常温下,1.5L 1.0mol·L -1CuSO 4溶液中阳离子数目大于1.5N A 8. 如图是实验室进行二氧化硫制备与性质实验的组合装置,部分固定装置未面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关闭K 2,打开K 1,滴加硫酸,则装置B 中每消耗lmolNa 2O 2,转移电子数为N A B. 关闭K 1,打开K 2,试剂X 是酸性KMnO 4或FeCl 3溶液,均可证明SO 2有还原性 C. 为防止环境污染,装置C 和E 中的试剂均取用饱和的石灰水 D. 实验过程中体现了硫酸的酸性、吸水性、难挥发性、强氧化性 9. 某抗癌药物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此 卷 只装订 不密封 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化学实验是探究性学习的一种重要途径

化学实验是探究性学习的一种重要途径 探究性学习是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和技能、体验和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形成和提高创新意识、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和活动过程。化学实验是学生化学学习中的能动的实践活动形式。化学实验为学生创设了亲身参与实践的情境,具有获知、激趣、求真、循理、育德等教育功能。化学实验的功能和探究性学习的特征决定了化学实验必然是探究性学习的重要途径。 1.化学的学科特征决定了化学实验可以作为探究性学习的途径 “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基本特征。即使在由经验化学向理论化学发展的今天,化学实验仍然是化学学科发展的最现实、最生动、最有效的物质载体。 学科的基本特征决定了学科的学习特点,在实验中学习化学无疑是最有效而又最重要的化学学习方法之一。在化学实验中,学生通过实验研究和认识物质,掌握化学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初步学会化学研究的实验方法。化学科学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特征,更有利于学生进行化学探究性学习。2.化学实验本身就是科学探究的过程 化学实验是人们认识和研究物质的一种科学方法,是人们根据研究的对象和研究的目的,创造性地运用科学知识和实验手段,有计划地实施探究性实践活动的过程。因此,化学实

验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创造性地探究的过程。化学发展的历史也充分证明:化学科学的任何一项重大的突破,无一例外地是经过化学实验而取得的。正如波义耳所说,没有实验,任何新的东西都不能深知。中学生化学学习中的化学实验,虽然绝大多数是对物质及其变化的再认识,但从本质上看,这一过程与科学家进行的科学研究中的化学实验是一致的。当化学实验被用作探究性学习的途径时,化学实验的创造性和探究性便充分显示出来。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积极地动脑动手,体验科学家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获得科学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说。所以,在学生的化学学习过程中,完全可以利用实验这个手段进行探究性学习。 3.化学实验为探究性学习中验证假供了科学方法 和科学家进行的科学探究一样,探究性学习也具有问题特征、收集信息特征、假设特征、验证特征和评价反馈特征。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针对发现的问题,在回忆总结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收集和整理信息的基础上,作出大胆假设或猜想,并通过化学实验对提出的假设或猜想进行证实或证伪。所以,化学实验不仅是学生探究性学习时验证假设或猜想的主要方法,也为学生将来从事科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方法。

天津市2020年高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天津市2020年高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 (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常温常压下, 1.8g甲基(—CD3)中含有的中子数为N A B. 标准状况下,11.2L乙烯和环丙烷(C3H6)的混合气体中,共用电子对的数目为3N A C. 过量铜与含0.4 mol HNO3的浓硝酸反应,电子转移数大于0.2N A D. 常温下,1L pH=9的CH3COONa溶液中,发生电离的水分子数为1×10-9 N A 2. 下列材料或物质的应用与其对应的性质完全相符合的是 A. Mg、Al合金用来制造飞机外壳—合金熔点低 B. 食品盒中常放一小袋Fe粉—Fe粉具有还原性 C. SiO2用来制造光导纤维—SiO2耐酸性 D. 葡萄酒中含SO2—SO2有漂白性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加热或稀释NH4Cl溶液,NH4Cl水解程度均增大 B.滴有酚酞试液的氨水中加入NH4Cl固体,溶液颜色变浅 C.含有NH4Cl的氨水中, C (NH4+)可能大于 C (Cl-) D.纯水中加入少量NH4Cl固体,恢复到原温度,水的电离平衡右移且电离常数变大 4. 煤的干馏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可用蓝色石蕊试纸检验a层液体中含有的NH3 B. 长导管的作用是导气和冷凝 C. 从b层液体中分离出苯的操作是分馏 D. c口导出气体可使新制氯水褪色

5. X、Y、Z、M为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Y、M同主族,X的简单氢化物遇M单质产生白 烟,Z的氧化物与M的氢化物不反应,可与Y的氢化物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X、Y、Z、M四种元素依次是N、O、P、S B. X、Y、Z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C. 四种元素中Z的氢化物稳定性最强 D. Z的化合物常用作无机非金属材料 6.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CH4,可将CH4设计成燃料电池,来解决能源问题,装置如图所示。在标准状 况下,持续通入甲烷,消耗甲烷VL。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当0

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设计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2218775612.html, 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设计 作者:万明良 来源:《新校园·中旬刊》2011年第01期 摘要:义务教育阶段化学新课程的实施,在知识观、教学观、教学方法等方面带来很大的冲击,特别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探究,以培养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实验是化学探究和教育的重要手段。本文从教师观念、教学实验方法以及实验方案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究,以充分发挥实验在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化学试验;教学;探究性 一、新课程改革中实验的探究性 传统教育中的实验,主要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实验为辅,还多为验证性实验,对探究性实验运用不多。这种认识上的偏差,导致在教学活动中必然置学生于消极、被动处境,难以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实验活动,难以真正确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最终导致学生成为知识的接收“容器”。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不到发展。 二、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设计思路 教育应与现实生活相联系,重视实际应用。教育应与学生经验相联系,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这些都是改革后的九年义务教育教学大纲的特点。充分利用与结合教材进行探究性思维设计,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入手。 1.尝试改变课本上探究实验的程序化 新教材增加了很多探究性实验,但在一些实验的设计上,倾向于把探究的过程步骤罗列清楚,然后在过程中间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所以在探究性思维上相对比较程序化,还没有完全放开。为了促进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使探究性思维更加深化,我尝试将一些实验加以改进,增加其难度,使探究效果更加明显了。例如,在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课题教学中,我设计先告知学生一些知识信息。并让学生收集了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的气体,然后将课题改为“据说人呼吸时吸收了氧气,排出了二氧化碳,请利用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的气体,设计实验对这一说法进行验证”。 2.适当提高课本中实验的操作要求 适当提高教材中实验的一些要求,也可以创造探究性思维的环境。在做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演示实验时,学生发现瓶内水面上升的体积小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在讨论完几个方面

2021届浙江省名校高考化学经典试题

2021届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常温下,用0.1000mol·L-1的盐酸滴定20.00 mL 未知浓度的氨水,滴定曲线如图所示,滴加20. 00 mL 盐酸时所得溶液中c (Cl-)= c( NH4+)+c(NH3·H2O)+c( NH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点①溶液中c( NH4+)+c ( NH3·H2O)+c(NH3)=2c (Cl-) B.点②溶液中c( NH4+)=c (Cl-) C.点③溶液中c (Cl-)> c( H+)>c (NH4+)>c(OH-) D.该氨水的浓度为0.1000mol·L-1 2.最新报道:科学家首次用X射线激光技术观察到CO与O在催化剂表面形成化学键的过程。反应过程的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CO和O生成CO2是吸热反应 B.在该过程中,CO断键形成C和O C.CO和O生成了具有极性共价键的CO2 D.状态Ⅰ →状态Ⅲ表示CO与O2反应的过程 3.短周期主族元素Q、X、Y、Z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Q 的简单氢化物和其最高价含氧酸可形成盐,X 与Q 同周期且是该周期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Z-具有与氩原子相同的电子层结构;Y、Z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 与Z 的简单氢化物的水溶液均呈强酸性 B.Y 单质常温下稳定不跟酸碱反应 C.简单氢化物的沸点:Q

A.b膜为阳离子交换膜 B.N室中,进口和出口NaOH溶液的浓度:a%

2020届高考化学全真模拟卷12(解析版)

2020届高考化学全真模拟卷12 (考试时间:5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Cl 35.5 Mo 96 I 127 Ba 137 一、选择题:本题共7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化学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气象报告中的“PM2.5”是指一种胶体粒子 B.石英玻璃主要成分是硅酸盐,可制作化学精密仪器 C.“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 D.“天宫一号”使用的碳纤维,是一种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 【答案】C 【解析】A.气象报告中的“PM2.5”是指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2.5×10-6cm)的颗粒物,它不一定是胶体粒子,A不正确;B.石英玻璃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B不正确;C.“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发生了铁置换铜的反应,C正确;D.“天宫一号”使用的碳纤维,是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D不正确。本题选C。 8.生产Na2S2O5,通常是由NaHSO3过饱和溶液经结晶脱水制得。利用烟道气中的SO2生产Na2S2O5的工艺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H=4.1时,Ⅰ中为Na2SO3溶液 B.Na2S2O5用作食品的抗氧化剂和SO2作漂白剂时,均表现还原性 C.工艺中加入Na2CO3固体、并再次充入SO2的目的是得到NaHSO3过饱和溶液 D.葡萄酒中Na2S2O5用作食品的漂白剂 【答案】C

关于化学研究性学习学习心得体会5篇

关于化学研究性学习学习心得体会5篇 化学学科将成为21世纪的“中心学科”,是许多重要学科(如生 命科学、材料科学等)的基础,也是现代技术进步的重要支撑学科。 以下小编为你带来化学研究性学习学习心得体会,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化学研究性学习学习心得体会篇1 现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离不开化学,现代公民与化学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化学新课程以一种全新的教学目标来指导化学教学,以一种全新的教育思想来指引每一位教师,在今后教育教学实践中,要求教师必须学会用新的思想去解决遇到的问题,充分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完成从教会学生知识到教会学生学会学习的转变。20xx年 09月02日拿到了新教材,进行比较,得出以下看法。 一、新旧教材的对比 1、新旧教材的不同之处 传统教材:(1)过分强调化学学科的学术性、严密性、系统性和 独立性; (2)知识内容相对陈旧,不能及时反映科学技术的最新内容,某 些方面远离现实生活实际、远离社会生产实践以及远离学生个人实际; (3)重视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忽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力培养,忽视发展学生的个性,忽视对学生进行交往、合作、主动参与、探究等自主学习方式和习惯的养成,导致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的欠缺;

(4)对实验的要求是死板的,要求学生只掌握某些死记硬背的实验,对实验的设计、观察、实验过程的探究要求不到位; (5)要求对知识的掌握一步到位,忽视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年龄特征,没有一个从浅到深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新教材:(1)尊重学生发展的需要,符合学生个性发展的多样化 需要,更好地实现课程的选择性,设置具有不同特点的选修课程模块,为学生提供适合于自己发展的化学课程; (2)精选学生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密切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联系实际和现代社会以及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使学生切身感受现代化学和科技的魅力; (3)突出化学学科特征,以实验为基础,强调化学实验对全面提 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增加了化学实验设计的内容,介绍了现代化学实验技术,绿色化学的基本思想,并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4)重视探究学习活动,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积极倡导多 样化的学习方式,在内容标准的“活动与探究建议”栏目中设置了大量的探究课题,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实验、交流讨论等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提出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结合有关的线索做出假设和猜想,自主设计实验和其他实践活动方案,借助模型、图表、反应式和定量方法等描述化学变化过程,使学生在探究实践中获得知识和技能,体验学习化学的乐趣。 (5)深度不如老教材而广度大大超过,难点相对分散而知识点相

初三化学专题复习探究性实验题模板

初中化学几类探究题分析 一、C、Fe、Cu、FeO、Fe 2O 3 、CuO等物质性质的探究题 1、对碳的探究,一般考察木炭的颜色,与氧气的反应及它的还原性。 2、对铁的探究,一般考察它与酸的置换反应、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及亚铁盐溶液的颜色。 3、对铜的探究考察铜的颜色、及与氧气反应后得到的氧化铜的颜色且铜与盐酸、稀硫酸不发生置换反应。 4、对FeO、Fe 2O 3 、CuO等物质的探究主要考察本身的颜色以及与盐酸、稀 硫酸反应而溶解后溶液的颜色。 一般以填写实验报告册的形式给出,根据猜想填写实验步骤、观察到的现象、及由现象得出的结论。 常见的现象: 1、对碳而言与盐酸、稀硫酸不反应常说黑色固体不溶解,它的氧化产物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2、对铁而言它比较活泼与盐酸、稀硫酸反应常说黑色固体溶解、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FeO与酸反应黑色固体溶解,溶液变为浅绿色。CuO 与酸反应黑色固体溶解,溶液变为蓝色。Fe 2O 3 与酸反应红色固体溶解,溶液变 为黄色。 所以针对不同的猜测,叙述的现象各不相同,但万变不离其宗,即把握好物质的性质的差异,描述正确的现象,得出正确的结论。 举例如下: 第一题:现在许多食品都采用密封包装,但包装袋中的空气、水蒸气仍会使食品氧化、受潮变质,因此一些食品包装袋中需放入一些脱氧剂,以使食品保质期更长一些。甲、乙、丙同学为了探究“脱氧剂”的成分,从某食品厂的月饼包装袋中取出“脱氧剂”一袋,打开封口,将其倒在滤纸上,仔细观察,脱氧剂为灰黑色粉末,还有少量的红色粉末。 提出问题:该脱氧剂中的黑色粉末、红色粉末各是什么?

猜想:甲同学认为:灰黑色粉末可能是氧化铜、红色粉末可能是铜。 乙同学认为:灰黑色粉末可能是铁粉,也可能还有少量的活性炭粉,红色 粉末是氧化铁。 丙同学认为:灰黑色粉末可能是氧化铜、活性炭粉,红色粉末可能是铜。(1)、你认为同学的猜想正确。 (2)、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验证你的猜想是正确的,并填写以下实验报告: 第二题:某校进行化学实验考察时,老师给了同学们一小包黑色粉末,这种黑色粉末可能是氧化铜、木炭粉或者是这两者的混合物,让他们通过实验探究来确定。某同学探究过程如下: (1)〔提出问题〕假设1:黑色粉末是木炭粉; 假设 2:;假设 3:;(2)〔设计实验方案〕:他对实验进行了一下设想和分析: 取少量黑色粉末于烧杯中,并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则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现象与对应结论如下表,请你完成下表。 (3)〔进行实验〕:通过实验及分析,确定该黑色粉末为木炭粉和氧化铜的混合物。

化学研究性学习总结700字

化学研究性学习总结700字 在探究性学习的教学课堂中,不同的教学情境我们面对的教学情 况也是不同的,所以我认为要想让探究性学习发挥作用,活在化学课 堂当中,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需要在课前抓住所有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实行充分的备课。 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的灵机一动、节外生枝、别出心裁等,都 会出现一个个新问题、新情况,如果教师课前没有实行充分的备课准备,再加上缺乏一定应变水平,则课堂上要么出现冷场的现象,要么 教师一言带过,要么避而不谈,高明一点的教师可能会打起太极,将 这个问题推给学生,留在课后再实行探讨。这样一些处理方式都不应 该是探究性学习所要的方式,它必然会在一定水准上影响教学的效果。 备课实际上是在脑海里活现上课情景,既要把讲课的内容、方法、步骤仔细推敲、揣摩,又要在头脑中想到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形成 一个在脑海中上课的过程。如果在备课过程中多从学生方面考虑,不 但会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而且也有利于提升教师的应变水平。 所以课前实行充分的备课是探究性学习的前提条件。 其次,要能够随机应变,因势利导,实现课堂教学的目标。 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对即将到来的课堂的策划,缺少现场性,当教 师把事先设想的方案带入现场时,往往会出现新情况。在面对有价值 的教学资源时,教师不能拘泥于预设的教案不放,需要独具慧眼、善 于捕捉,能够即时对学生生发的问题实行价值判断,凭借教学机智应 对突发性问题,对预设的教学进度与环节、方法与手段适时地做出反 应和调整,按照教学情境动态地实施教学方案。这种应变是事先意想 不到的,而教师调整的决策必须完成于瞬间,容不得仔细琢磨,反复 推敲。

如果出现预料之外的情况,要思考和判断是否有助于学生素质的培养,如有助于学生素质的发展和提升,教师就要即时组织学生对生成的问题实行研讨,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 最后,教师要学会总结、反思、积累。 为了有效地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智慧,需要教师在实践的基础上深刻地反思、积累经验。这对教师来说是一个逐渐积累和发展的过程,从某种水准上说,这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默会的过程,是实践智慧的体现。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向教育专家、学科专家和同事学习,更要学会向自己学习、向自己的教学学习。

2020年高考化学模拟试题与答案(一)

2020年高考化学模拟试题与答案(一) (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相对原子质量:H 1 N 14 O 16 Na 23 S 32 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通常检测SO2含量是否达到排放标准的反应原理是SO2+H2O2 + BaCl2 ===BaSO4↓+ 2HCl。N A表示阿 伏伽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0.1 mol BaCl2晶体中所含微粒总数为0.1N A B. 25 ℃时,pH =1的HCl溶液中含有H+的数目为0.1N A C. 17 g H2O2中含有非极性键数目为0.5N A D. 生成2.33 g BaSO4沉淀时,转移电子数目为0.01N A 2. 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我国古代的人民在那时候就已经广泛应用了,书中充分记载 了古代化学研究成果.下列关于古代化学的应用和记载,对其说明不合理的是() A. 《本草纲目》中记载“(火药)乃焰消(KNO3)、硫磺、杉木炭所合,以烽燧铳极”这是利用了 “KNO3的氧化性” B. 杜康用高粱酿酒的原理是通过蒸馏法将高粱中的乙醇分离出来 C. 我国古代人民常用明矾除去铜器上的铜锈[Cu2(OH)2CO3] D. 蔡伦利用树皮、碎布(麻布)、麻头等为原料精制出优质纸张,由他监制的纸被称为“蔡侯纸”。 “蔡侯纸”的制作工艺中充分应用了化学工艺 3. 下列关于钠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过氧化钠的电子式: B. 金属钠可用来除去苯中的少量水分

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结题报告

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结题报告 保德县神华希望中学李培清 通过近一年时间的实验和跟踪调查,我们发现,加强实验教学对学生的学习确实有如下影响: 1、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问卷调查》的第1、3、6、7、9题可以看出,实验班的学生在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和老师的引导后,由于化学实验独特而奇妙的实验现象吸引了学生,学生已经对化学实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这种兴趣已经对他们的学习化学产生了积极地影响。他们学习化学并不只是为了被动的应付中考,而是发自内心的在快乐地学习,在享受学习。 如:1)你觉得化学和其他学科相比,有什么特点?()A.艰难,要背记得东西又特别多,学得很辛苦。 B.很有趣,尤其是一些奇妙的化学实验现象特别吸引我。 C.都差不多,反正都是中考科目。 调查显示常规班同学选B占26%,实验班同学选B则高达57%。 2、有利于增强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意识。

过去同学们更多的是有了问题依赖老师来解决,很被动,从《调查问卷》的第2、4、5、9题来看,实验班的同学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己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如:5)平时练习中遇到实验题,如果对某些现象不太确定,你会选择() A。有条件的话亲自做实验验证。 B。问老师或者同学。 C。查资料或者看答案。 调查显示常规班同学A占7%,实验班同学选A高达 41%。 3、有利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如:9)你参加化学探究活活后,感到收获有哪些()A.能够亲自体验到科学研究的过程,加深了对课本知识的理解。 B.在自己的动手过程中,我会根据自己的理解改进一些装置,如果能的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我就会很高兴,提高了我学习化学的兴趣。 C.化学实验都是很危险的,我走到化学实验室就害怕,不怎么敢动手,通常都是看别人做,没什么意思。 调查显示常规班同学选C占61%,实验班同学选A占46%,B占34%。

高三化学模拟试题附答案

高三化学模拟试题 说明: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卷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和答题卡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N14 O16 Na23 Al 27 Mg24 Fe56 Cu64 第I卷(共67分) 一.选择题(本题有9小题,每题有1个选项正确,每题3分,共27分)1.中学化学教材中有大量数据,下列为某同学利用教材中的数据所做的判断,其中不正确 ...的是 A.用溶解度数据,可判断煮沸Mg(HCO3)2溶液所得产物是Mg(OH)2还是MgCO3 B.用沸点数据,可推测能否将一些液体混合物用分馏的方法分离开来的可能性 C.用反应热数据的大小,可判断不同反应的反应速率的快慢 D.用原子半径数据,可推断某些原子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弱 2.目前,脱氧保鲜剂已广泛应用于食品保鲜、粮食及药材防虫、防霉等领域。含铁脱氧剂是利用铁易氧化的性质,完全吸收包装袋中的氧,从而对包装袋内的物品起到防氧化的作用。当含铁脱氧剂变成红棕色时,脱氧剂失效。含铁脱氧剂的配方见右表。下列反应式中与铁脱氧原理无关的是 3.下列叙述不正确 ...的是 A.原子晶体中原子间平均距离越小,熔、沸点越高 B.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的晶体不一定是离子晶体 C.SnH4、GeH4、SiH4、CH4四种物质的熔点依次降低 D.水加热到很高的温度都难以分解,是因为水分子之间存在着氢键 4.由一种阳离子与两种酸根离子组成的盐称为混盐。混盐CaOCl2中不同价态的氯在酸性条件下可以生成C12。下列关于混盐CaOCl 2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CaOCl 2与稀硫酸反应产生1mol Cl2时转移2mol电子 B. CaOCl 2 的水溶液呈碱性 C. CaOCl 2 具有较强的氧化性 D. CaOCl 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1.

高考化学探究性实验题突破专题答案

高考化学探究性实验题专题答案 1、(1)CO 和CO 2 (2)利用焰色反应 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到紫色火焰 用蒸馏水洗涤固体至洗涤液无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HCl 后,静置,液,滴加适量H 2O 2,充分振荡后滴加 2、(1)ade (2)Fe 3+ +Ag= Fe 2+ +Ag + (3)①将银镜在硝酸铜溶液中 (4)同意 4Fe 3+ +6H 2O+9Ag+3NO 3-=4Fe (OH )3+9Ag + +3NO 3、(1)除去铁表面的氧化膜 NO (2)4Fe+10H ++NO 3-=Fe 2++NH 4+ +3H 2O 硝酸根离子在酸性环境下氧化氮氧化物 (3) 溶液的温度 使用催化剂 (4)将两份相同的KNO 3溶液的pH 分别调至2.5和3.5,, 分别加入等量且足量Fe 粉,等反应完 成后,用离子色谱仪分别测定溶液中NO 3-浓度,如果前者NO 3-浓度低,说明酸性越强脱氮速率越快。 4、(1)2Na 2SO 3+O 2=2Na 2SO 4 (2) 假设2:Na 2SO 3完全变质; 假设3:Na 2SO 3部分变质 (3)

注:其它合理答案与步骤均给分 (3)制备并收集SO 2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如右图) (4)品红褪色;SO 2+Br 2+2H 2O=4H ++2Br -+SO 42- (5)不是用浓硫酸;用洁净玻璃棒蘸取待测试样涂白纸不变黑,说明不是浓硫酸。 5、(1)由于Ba(OH)2·8H 2O 与收空气中的CO 2反,所取试剂大部分已变质为BaCO 3,未变质的Ba(OH)2·8H 2O 在配制溶液时能全部溶解。 (2) (3)①搅拌溶解 250ml 容量瓶中 ②0.1980 (4)不能。 6、(1)2H 2SO 4(浓)+ 4+2H 2O +2SO 2↑; (2)BaSO 4 还原 (3)2NO+O 2=2NO 2; (4)①通N 2一段时间,排除装置的空气 饱和的NaHSO 3溶液 ②甲:SO 42- +Ba 2+ =BaSO 4↓;乙:2Ba 2+ +2SO 2+O 2+2H 2O=2BaSO 4+4H + ;白雾的量要远多于装置中氧气的量 (5)SO 2与可溶性钡的强酸盐不能反应生成BaSO 3沉淀 7、Ⅰ.(1)容量瓶 (2)2 5 6 2 8 5O 2 (3)酸式 滴入一滴高锰酸钾溶液,溶液呈浅红色,且30秒内不褪色 (4) (5)偏高 Ⅱ. 浓硫酸 Na 2SO 3 氢氧化钠

2020年全国高考化学全真模拟试题第7卷(解析版)

2020年全国高考化学全真模拟试题(七)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Li-7 C-12 N-14 O-16 F-19 Na-23 Al-27 Si-28 S-32 Cl-35.5 K-39 Fe-56 Co-59 Cu-64 Ag-108 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求的) 7.根据所给的信息或标志,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侯德榜 【答案】D 【解析】A项,钾的焰色反应为紫色,以火烧之,紫青烟起,说明含有硝酸钾,A正确;B项,“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指淘金要经过千遍万遍的过滤,虽然辛苦但只有淘尽了泥沙才能得到黄金,其中的“淘”、“漉”相当于分离提纯中的过滤,B正确;C项,侯德榜制碱法制得的碱为纯碱,反应原理为:NH3+NaCl+CO2+H2O=NH4Cl+NaHCO3↓、2NaHCO3@Na2CO3+H2O+CO2↑,C错误;D项,该标志是放射性标志,D正确。 8.如图所示三种物质均是从巴旦杏中提取出的有香味的有机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Ⅰ、Ⅱ、Ⅲ互为同分异构体

B.Ⅰ、Ⅱ、Ⅲ均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Ⅱ、Ⅲ分别与H2反应,均最多可以消耗2 mol H2 D.Ⅰ、Ⅱ、Ⅲ中只有Ⅲ是苯的同系物 【答案】B 【解析】A项,根据结构简式可知Ⅰ、Ⅱ、Ⅲ的分子式不同,不能互为同分异构体,A错误;B项,Ⅰ、Ⅱ、Ⅲ分子中均含有碳碳双键,均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正确;C项,Ⅱ、Ⅲ中均含有2个碳碳双键,1 mol Ⅱ、Ⅲ分别与H2反应,均最多可以消耗2 mol H2,但题中没有给出Ⅱ、Ⅲ的量,C错误;D项,苯分子中的氢原子被烷烃基取代后的有机物是苯的同系物,Ⅰ、Ⅱ、Ⅲ均不是苯的同系物,D错误。故选B。 9.超临界状态下的CO2流体溶解性与有机溶剂相似,可提取中药材的有效成分,工艺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 ...的是() A.浸泡时加入乙醇有利于中草药有效成分的浸出 B.高温条件下更有利于超临界CO2流体萃取 C.升温、减压的目的是实现CO2与产品分离 D.超临界CO2流体萃取中药材具有无溶剂残留、绿色环保等优点 【答案】B 【解析】A项,中草药中的有效成分是有机物,易溶于乙醇,浸泡时加入乙醇有利于中草药有效成分的浸出,A正确;B项,温度越低,气体的溶解度越大,所以高温条件不利于超临界CO2流体萃取,B错误;C 项,升温、减压的目的是让CO2气化,从而实现CO2与产品分离,C正确;D项,升温、减压后,CO2全部气化,从而脱离萃取产品,因此,超临界CO2流体萃取中药材具有无溶剂残留、绿色环保等优点,D正确。故选B。 10.碱式氯化铜[Cu a Cl b(OH)c·x H2O]是一种重要的无机杀虫剂,它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制备。步骤1:将铜粉加入稀盐酸中,并持续通空气反应生成CuCl2。已知Fe3+对该反应有催化作用,其催化原理如下图所示。步骤2:在制得的CuCl2溶液中,加入石灰乳充分反应后即可制备碱式氯化铜。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a、b、c之间的关系式为:a=b+c B.图中M、N分别为Fe2+、Fe3+

高考化学模拟试卷(一)

高考化学模拟试卷(一)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74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Na-23,S-32,Cl-35.5,K-39,I-127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据报道,美国科学家称发现了He-3。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1molHe-3气体质量约为6gB.He-3是氦的同位素 C.He-3是氦的同素异形体D.氦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 2.下列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甘油加水作护肤剂B.工业上用FeCl3净水 C.烹鱼时加入少量的黄酒和食醋可减少腥味,增加香味 D.烧菜用过的铁锅,经放置常出现红棕色斑迹 3.在2003年抗击非典的斗争中,大量使用了一种高效消毒剂过氧乙酸(CH3COOOH)。已知过氧乙酸具有很强的氧化性、腐蚀性,可以迅速杀灭各种微生物,包括各种病毒(如SARS 病毒)、细菌、真菌及芽孢。它可由冰醋酸与过氧化氢及少量硫酸合成。下列有关过氧乙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过氧乙酸与羟基乙酸(HOCH2COOH)互为同分异构体 B.过氧乙酸可与苯酚混合使用 C.由过氧化氢与醋酸制取过氧乙酸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D.过氧乙酸中加入石蕊试液,试液由紫色变红色 4.下列各组中的试剂相互混合时,无论是哪种试剂过量,产生的现象都相同的是 A.Ca(OH)2(aq)、NaHCO3(aq)B.AgNO3(aq)、NH3?H2O(aq) C.Al2(SO4)3(aq)、NaOH(aq)D.NaAlO2(aq)、H2SO4(aq) 5.饮用水的消毒剂有多种,其中杀菌能力强且不会影响水质的理想消毒剂是 A.液氯B.漂白粉C.臭氧D.明矾 6.在一定条件下,RO3n-与S2-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RO3n-+3S2-+6H+=R-+3S ↓+3H2O,则RO3n-中R元素的化合价与R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 A.+5,5B.+5,7C.+7,7D.+6,6 7.汽车发动机的气缸中空气进量过少或过多时,产生的主要有害气体依次是 A.气态烃和NO、NO2等B.CO和NO、NO2等 C.CO和CO2D.气态烃和CO2 8.已知含氧酸可用通式XO m(OH)n表示。如:X为S,m=2,n=2,则式子表示H2SO4。一般,通式中m大的是强酸,m小的是弱酸。下列各含氧酸中酸性最强的是 A.HClO3B.H2SeO3C.H3BO3D.HMnO4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给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给5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定条件下,11.2LN2含有的分子数一定为0.5N A B.78gNa2O2所含的阴离子数为2N A C.标准状况下,71g氯气所含的原子数为2N A D.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单质所含的原子数相同 10.已知一种PH=3的酸和一种PH=11的碱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呈酸性。其原因可能

相关主题